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张延 杨檎/文 刘华伟/图)过去的五年,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发展历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摘掉贫困的“帽子”,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产业基础逐渐夯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红利逐渐释放,群众增收后笑容美好而灿烂;改革创新勇往直前,一批经验从羌山复制推广开来……  成绩属于过去,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北川正蓄势待发。乘风破浪会有时,奋楫逐浪天地宽。在中国科技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中,北川正奋发有为,向着加快建设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北川而努力奋斗!北川:加快建设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以人为本努力将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幸福的笑容  禹里镇慈竹村二组,左都丁一家原本是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政策激励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家成功脱了贫。不仅如此,今年他家大儿子研究生毕业考上了公务员,女儿也初中毕业考上了重点高中,夫妻俩在家发展种养业,家庭年收入从五年前的不足3万元,增加到了如今的8万元以上。不断“锦上添花”,让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过去的五年,是北川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摘掉贫困“帽子”,全县20539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城镇失业率由五年前的3.94%下降到了2.54%;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全面实施,教育资助政策覆盖率达到100%,北川迎来首所大学;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8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县近7000名党员干部职工与5万余户群众变脱贫攻坚“帮扶网”为疫情“防控网”,全县实现了“零扩散”“零病亡”,并形成了常态化的防控机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资金约38亿元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改造危房5592户,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县;精神文明大步提升,被评为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在“7·11”“8·11”“8·15”特大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全县各部门科学应对、妥善处置,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羌族群众喜庆羌历新年。筑牢根基全力以赴推动特色县域经济蓬勃壮大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离不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的强大支撑。2020年,北川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79.11亿元,较2015年实现翻番,年均增速超过7.7%。在2016年进入全省少数民族县“前十强”后持续晋级升位,201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  五年来,北川在先进制造业、精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上持续发力,累计建成中羌药材、高山蔬菜等“五大特色基地”78万亩;规上工业企业由2015年的31户增加到63户,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是五年前的2倍以上;相继获评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百亿大关,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四年位居绵阳全市第一。  2021年,北川更是以“五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各大产业实现量和质的倍增。据统计,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0.39亿元,同比增长12.8%,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上,以“6+3”现代农业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园区为抓手,围绕“优、绿、特、强、新、实”目标,大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按照“山中茶药果,地里粮经菜,水里鱼虾稻,圈内猪牛羊”模式,分层推进“一户一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分沟域推进产业发展,以点扩面,连片成园。  工业上,按照绵阳市委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招引的要求,坚持稳定龙头企业、壮大潜力企业。今年1-6月,全县新增规上企业6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0.22亿元,同比增长 17.5%,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4.2%;同时,年产100万吨工业活性碳酸钙及食品钙新材料项目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新的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正在快速形成。  服务业上,积极抢抓“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回暖契机,围绕构建“5+4”现代服务业体系的总体目标,通过系列活动,让“天府旅游名县”的魅力得到进一步彰显,上半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25.1%。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助推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  永昌镇羌山便民服务队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创新探索“背包上门服务”模式,让700余人次的特殊人群享受到了零距离贴心服务,得到广大群众的点赞;曲山镇安子坪村在合村改革后面貌一新,各方面实现快速发展……  类似改革成果在北川城乡比比皆是。五年来,北川坚持攻坚克难,确保一系列重大改革落地见效,全县高质量完成243项改革,经济体制、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持续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研制出“1+28+4”改革方案,创新探索的“166N社区治理工作法”等30余项经验做法,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一项项改革,有力地净化了政治生态,优化了营商环境,也推动北川对外开放不断结出丰硕成果。近年来,北川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国科技城建设,累计签约招商项目10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累计到位资金109亿元。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00万元,达到了五年前的15倍。勇立潮头奋力谱写北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五年巨变,凝聚着北川人民的拼搏奋进,书写出荡气回肠的时代答卷。回顾四届县委克难奋进、跨步攀登的具体实践和所取得的成绩,北川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最核心的是把坚定不移抓发展作为富民兴县的第一要务,最可贵的是面对各项风险挑战,全县人民百折不挠、不胜不休的顽强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关键的是毫不放松加强党的建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伴随着前行的嘹亮号角,北川又开启了新的五年。未来五年,北川将在县委的带领下,围绕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以实施产业倍增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五大攻坚行动”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驱动、法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三个发展保障,加快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北川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北川更加美好的五年,值得期待。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2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胡本伟)为推进优质水稻、玉米产业发展,助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水稻、玉米生产效益。2021年9月14日三台在该县建平镇四季村、金石镇翠湖村、金石镇新安村召开水稻、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参会人员分别在台沃中试基地、新技术展示区观摩了254个水稻、玉米新品种。“这里汇聚了全国大部分优势品种,通过对比筛选,将为我县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县粮油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邓先志讲到。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农推中心主任何爱坪、高级农艺师向荣光,粮油站、种子管理站、农机股、科教股、种植业股、植保站及相关人员;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专合社、种植大户负责人,县级种子经销商等120余人到会。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6
(衡廷凡 任莹莹 记者 杨宗友)一个电话,田就有人耕、粮就有人收,买机器的赚工钱、种田的图方便。时下,绵阳市盐亭县1000多名农机“打工族”活跃田间助农抢收小稻,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盐亭县鹅溪镇黄金沟村的曹明均看到鹅溪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欧秀坤在收集收割水稻的信息,连忙找到欧秀坤要合作社帮他抢收水稻。“我们合作社有10多台收割机,我们把自己的收回之后,再让这些收割机手去帮老百姓把粮食全部收回来,保证颗粒归仓。”收割水稻现场鹅溪镇的谢红,前几年花20多万买了收割机,并加入到合作社,今年自水稻开镰以来,就没有空闲过,他用这台机器帮助周围农户抢收水稻,做起了足不出户就能赚钱的生意。一天要收割30多亩,每天进账1000-2000多元。巨龙镇梓水村收割机手何均收完了自家水稻后,这几天在周围帮助村民抢收水稻挣现钱。“以前打工现在回家种地,买了个收割机,种了有50余亩土地,收完了就出来帮别人收点,一季能挣四、五万,一年挣个十来万,收益还是挺可以。”收割机手何均告诉记者。买农机的赚到了钱,种田的更省了事,鹅溪镇黄金沟村的种粮大户曹洪源种了60多亩水稻,原来请人工收割,要花上万元,现在有了收割机帮忙,几千元就收完了。每到秋收农忙季节,盐亭县外出务工人员总是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犯愁,既不愿耽误收种庄稼减少收成,又不想耽误打工挣钱。为此,盐亭县在秋收之际,根据全县的水稻种植情况,组织协调县内各合作社的收割机分镇乡对各村水稻进行机收作业,确保全县16万亩的水稻颗粒归仓,不误农时。据了解,在盐亭县像谢红、何均这样的“农机打工族”就有1000多人。截至目前,“农机打工族”为全县群众抢收水稻12万亩,机收占80%以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5
(邱怡 记者 杨宗友)鱼米稻香、灵草摇曳、村美人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透明”,到如今周边县市区学习的范本,江油市战旗镇白沙村引来了高“流量”。“破茧成蝶”的背后,是战旗镇党委和白沙村“两委”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久久为功。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白沙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努力释放各类“沉睡”资源的活力,激活各类特色要素的潜力,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走实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之路。牵好“牛鼻子” 夯实集体经济组织根基白沙村位于江油市东北部,是典型的丘区村,常年以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幅员面积11.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1156户、3686人,耕地面积5379亩。“我们村没有主导产业,也没有矿山、厂房和旅游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土地,但却不成片。”时任白沙村党委书记陈光玉告诉记者。随着村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土地仿佛一夜之间“无人问津”。闲置土地、闲散劳动力增多,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难题。为此,白沙村紧紧抓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点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擎。从致富带头人、优秀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培养选拔优秀人员进入村“两委”,不断调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建立动态储备村后备人才机制,严把成员入口关。围绕“集体经济怎么办”开办专题培训班;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周边县市区先进村学习取经,逐步建设起以年轻化、知识化人才为主体的复合型村干部队伍,提高了村“两委”成员服务集体经济的能力。选准“造血细胞” 因地制宜激发内生动力由于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差异,白沙村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探索出了“集约共创、股份共享、合作共赢、利益共链”的抱团发展之路。将村民闲置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入股的方式,将土地交给村集体使用。根据土地的多少,通过“租金+分红”获得收益。同时,创新建立成员股、资源股,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群众、合作社和村集体互助共生、互利共赢。发展水旱双种模式,水田种水稻,旱田种石斛、百部、灵芝等中药材。依托白沙大米,申请“白沙裕农”品牌,通过SC认证,不断延伸产业链,产品效益增值60%以上。从而形成传统农业“稳家”,经济作物“发家”,品牌集约“旺家”的新型产业格局。2019年至今,白沙村集约经营的土地已从800亩扩增到300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10万增长到100余万元。2021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凝聚“智慧结晶” 共治共建共享共赢共链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关系到民生福祉、社会稳定。过去的白沙村,邻里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如今,在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下,大家不仅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经营运行、发展扶持、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机制,提升集体经济组织造血能力。通过拓展利益联结渠道,将村民个体利益与村集体利益紧密联结,实现“人合、事合、心合”,促进了农户与村集体利益的均衡发展。破除以往“自扫门前雪”的陈旧观念,变“治家”为“治村”。与此同时,将集体经济公益金中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重阳敬老”“白沙舞台大联欢”等群众性活动,大力倡导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自乐”为“共乐”,全面实现“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白沙村的成功实践,也影响和带动了周边村集体经济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正在形成,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5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张占燕)9月13日,三台县委农办主任办公会暨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党委(扩大)会召开,会议由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廖芙香主持,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局党委班子成员、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班子成员出席。会议现场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近期省委、市委、县委关于迎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调度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组织学习了《中共党史十二讲》《新征程面对面》《关于学习两起违反防疫防汛纪律典型案例的通知》《四川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办法(试行)》《三台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有关工作的通知》《三台县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方案》和《三台县乡镇、县级部门党委(党组)落实网络安全及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会前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题学习。会议要求,一是全力完成目标任务。要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紧盯粮油产值、生猪出栏和存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增加值等涉农指标,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并位居省市前列;二是推进乡村振兴考评激励。积极推进创建绵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省市先进乡镇、示范村工作,落实责任人,对照责任清单,按照时间表、任务书,补齐短板弱项,逐项归集支撑资料,确保年底创建成功;三是推进农业环保。继续抓好落实中央环保第二轮督查和国务院大督查工作,全局上下思想上要不放松,切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开展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排查和技术指导,坚决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做好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文件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抓细抓实安全生产。要突出监管重点,提高安全意识,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农村沼气、畜禽粪污化粪池安全检查督导等工作,推进农业行业安全。要加强新冠疫情防控、信访接待以及汛期、中秋和国庆值班值守,确保平安过好“两节”。五是推进从严治党。要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局要做好“清风肃纪·正风护航”“听音问廉大走访”相关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六是推进当前重点工作。积极筹备好全国畜牧水产业现场会、全国油菜产业现场会,大力做好小春生产、指导机械化收播和规范使用麦冬多效唑工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油菜制种大县、绿色种养循环和川猪产业集群等项目,推进合并村集体经济组织融合发展等相关农业农村工作,确保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5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邹生军)9月13日,县农业农村局召开三台县2021年农民增收情况分析会议,会议由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洪富主持,县统计局、相关乡镇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上,参会乡镇就2021年农民增收工作进行发言,县统计局分析了2021年以来我县农民增收情况,县农业农村局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会议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工作落实,狠抓关键措施,确保实现农民增收工作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认真分析半年情况,从农业产业、农产品价格、农民务工、农民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等多个方面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制定措施确保农民增收。三是进一步增加措施,坚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不断推进“3+2”主导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4
(杜康 刘毅 记者 祖明远)“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安州的猕猴桃,果香非常浓郁,甘甜多汁,而且是原产地现摘现发。”9月1日,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西部猕都猕猴桃基地举办了“安州区猕猴桃电商直播节”,通过直播的形式宣传销售“安州红心猕猴桃”,活动首日网友下单3260单,销售猕猴桃近6000公斤,销售额达9.568万元。直播现场  据安州区猕猴桃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安州猕猴桃形成了规模,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产量上万吨。酸甜爽口、维C含量极高的红心猕猴桃已成为安州区农产品的主推产品之一。  据了解,2020年安州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96.34亿元,零售额13.52亿元,先后获评四川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县、四川县域电子商务十佳县。今年来已累计开展各类直播带货900余场,直播销售农产品金额达2000余万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山峰  平武古称龙州,著名景区九寨沟、黄龙之门户,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美誉。临近农民丰收节,平武人正忙着采收各种农产品。  在江油关镇垭头坪村田家坝社,村民们正忙着打核桃;在龙安镇双安村,村民们正忙着收高山蔬菜;在古城镇阳南村,天麻也即将采收了。今年,对平武农民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大年。  近年来,平武县紧紧围绕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和绵阳市“6+10”、平武县“7+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学布局“135N”农业产业,并以园区创建为抓手,做优做响“平武绿茶”“平武核桃”“平武中药材”“平武果梅”等品牌,各产业带动16444人增收,其中脱贫人口4151人,带动脱贫人口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平武绿茶。价格高品质好 平武是“中国中药材之乡”  “马上就是10月了!”今年的这个10月,对何发明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和合伙人种的天麻10月就能采收了。“鲜天麻至少60元/斤,干天麻能达到200元/斤。”何发明说。  为何选择天麻,平武天麻有何特色?9月6日,笔者来到平武县古城镇阳南村一探究竟。平武天麻久负盛名,有“土产唯宜药”之说。在唐代,平武天麻曾作为贡赋上交国家。笔者在何发明的天麻基地看到,厂房内的架子上有序摆放着天麻菌袋,厂房外的大棚里,天麻种子在土里静悄悄地“长大”。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天麻不再是治病的药物了,很多地方都把天麻当成了一种食药兼用的保健品,开发出了上百道用鲜天麻制作的保健菜肴。”何发明告诉笔者,为此他和合伙人投资了500万元种天麻。  笔者从平武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像何发明一样返乡创业种天麻的人还有很多。平武县农业农村局产业规划发展股股长徐婷告诉笔者,平武是四川省十大中药材基地县之一,有“中国中药材之乡”的美誉,截至2020年,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60万亩,总产量约0.09万吨(干品),总产值20亿元。其中,平武天麻被列入绵阳市十大主导产品之一,2020年全县天麻种植面积(林下)达到了3.2万亩。“天麻价格较2019年有所上升,鲜天麻均价达到60元/斤,干天麻价格因品种不同有较大差异,均价约200元/斤,综合产值3.84亿元。”徐婷说。平武核桃。生产优势突出 平武是“贡茶之乡”  离开何发明的天麻基地,笔者又驱车盘旋而上,来到了海拔1560米的古城镇阳南村小林山社,满山的茶叶让人心旷神怡。茶园负责人石勇告诉笔者,他们十分看好平武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目前已累计投入1200万元,完成项目区320亩茶园技艺改造,约800平方米的茶叶生产基地开发了清漪绿、豆叩红、寒山翠和高山大窝茶等,年销售茶叶6000余斤。  小林山社只是平武茶叶的一个缩影。笔者从平武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平武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自古为“贡茶之乡”。平武是四川省3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产区集中在豆叩、锁江、平通等乡镇,茶叶种植面积13.5万亩,投产茶园8.4万亩,常年加工企业8家,茶叶总产量0.2万吨,综合产值1.4亿元。  徐婷告诉笔者,平武绿茶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匀整,色泽浓绿、油润,内质香气清爽持久,滋味醇耐冲泡,汤色碧绿明亮,生长环境无污染,种植不施化肥不打药,品质出众,在历年的国家和四川省各级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农残、重金属均为零检出,名优茶生产优势突出。果大壳薄仁黄质优平武是四川核桃产出大县  在平武县另一个乡镇江油关镇,笔者9月8日正好赶上该镇垭头坪村田家坝社的村民们打核桃。村主任李永贵告诉笔者,全村有2400多亩核桃,各户3亩到几十亩的都有,大家从8月20多号就开始打核桃了,要一直持续到9月底。“今年很不错,我们田家坝社预计产核桃10多万斤,能卖100万元左右呢。”社长肖小华乐呵呵地说。  笔者买了一大袋核桃下山进城,路上马上就有人说:“这是江油关的核桃,好得很。”原来,果 大 、壳薄、仁黄、质优的平武核桃早已家喻户晓。徐婷告诉笔者,平武核桃易剥壳,种仁饱满,风味香浓,口感清淡,含油率为63%-78%,含蛋白质15%-27%,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易被消化吸收,有助于益智补脑,调理健忘和延缓衰老。  “平武一直以来都是我省核桃产出大县,目前有紫皮核桃、盐源早、清香、香玲等品种,种植面积达20万亩,已挂果10万余亩,主要集中在古城、江油关等乡镇。”徐婷告诉笔者,目前平武全县核桃总产量0.5万吨,总产值达1亿元左右。此外,古城、江油关、响岩等地还建有核桃交易市场,是平武全县核桃的集散地。平武天麻。优于国内其他产区平武果梅有千年历史  除了天麻、茶叶跟核桃,平武的果梅品质也很高。9月8日笔者在平通羌族乡采访了解到,平武果梅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唐,鼎盛于明清,迄今有1000余年的历史。  “平武果梅果实中等大小,圆形或短椭圆形;果面黄绿色,有绒毛,阳面略带红晕,缝合线浅,两半对称;果肉绿黄色、脆、粘核;种子中等大小,风味酸,有香气。平武果梅的内在指标中总酸≥6.8%,可溶性固形物≥8.9%,优于国内其他产区。”徐婷告诉笔者,目前平武果梅在县境内平通、豆叩等16个乡镇有出产,全县总面积33000多亩。  “近年来,各级领导更加重视特色产业,并以项目的形式加大了对特色产业的投入。”徐婷告诉笔者,果梅现代农业园区获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项目,获得培育资金1000万元,并启动了青梅果品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平通果梅被纳入该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试点,为下一步果梅产业发展开好了头。(平武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王锦秀  谢勇)“用科学真理战胜歪理邪说,反邪防邪,人人有责。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拒绝一切邪教。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邪教。铲除邪教乾坤朗,精神解脱天地宽。” 推进“百年华诞心向党•远离邪教享安康”集中定点宣传,现场参与者达3千余人。秋日白露后天气渐凉,9月9日,三台县科协、政法委、宣传部、统战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教体局、卫健局、水利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法学会在县城杜甫草堂迎宾广场集中开展防范邪教集中宣传日活动。宣传活动现场按照中共三台县委政法委员会、县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三台县2021年防范邪教宣传月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三委政发〔2021〕64号文件)精神,着力营造防范邪教浓厚社会氛围,筑牢城乡群众防范抵御邪教侵害的思想行动防线。在此期间,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结合民生服务工作职责落实了1万多份邪教防范科普宣传资料,而各单位所准备的邪教防范宣传单也不少于2千份,宣传展板1至2张。通过严格对若干宣传资料和展板内容实施审查,确保宣传工作内容既符合三台城乡实际,又能突出本次活动宣传主题“百年华诞心向党•远离邪教享安康”。这当中,主城区的潼川镇和北坝镇还派出3名网格员参与集中宣传。县司法局、县法学会的宣传员为老百姓送去法律援助知识,县司法局现场安排有关律师接受社会公众法律咨询,明确解答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件办事流程,精准服务向城乡群众提供法律制度咨询。宣传活动现场透过宣传尤其让城乡群众充分意识到“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对国家政权、社会政治稳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这是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开展的一场严肃而持久的坚决斗争。活动中,县科协结合“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这一主题,在天府科技云平台线上线下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富有教育意义的民生服务活动,切实面向广大群众开展防范邪教集中定点服务,增强防范诈骗免疫力,科学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反邪教警示教育,进一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推进了正面教育和宣传引导,增强了老百姓自觉抵制邪教精神鸦片的能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为进一步提高援藏工作的实效,切实做好全域结对对口帮扶工作,9月6日—9日,三台县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办主任唐茂贵带领局人事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一行4人,赴红原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指导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创建筹备工作。9月7日,三台县农业农村局专家组对红原县科学技和农业畜牧局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和实验器材的清点,并对器材的使用、检测标准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随后,两县动物疫控中心人员就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座谈交流,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动物疫病防控业务知识,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和本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下一步,三台县农村农业局与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和联系,将对非洲猪瘟、布病、口蹄疫、炭疽、包虫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检验检测,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针对专业技术操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等进行专业的培训,为全面提升红原县畜牧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三台县农业农村局供稿)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  “这里的果子果头特别大,果香特别浓郁,吃起来口感特别香甜。每年猕猴桃成熟的时候我都会过来采摘,一买就是两百来斤。”9月5日,正在果园里采摘的游客王俊华告诉笔者。  目前,梓潼县长卿镇3000亩猕猴桃开始逐步进入采摘季。在猕猴桃基地内,硕大的猕猴桃挂满枝头。今年,这3000亩猕猴桃预计产值将超过3500万元。猕猴桃基地种养循环,提高品质  3000亩猕猴桃基地由绵阳一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建立。公司从一 开始就定位培植“生态、绿色、环保”的猕猴桃,生产过程中,坚持猕猴桃种植“三不”理念,即“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激素药”,所有果品都可以溯源。公司专门建起大型生猪养殖场11栋,年出栏生猪30000余头。采用“适度规模经果园+适度规模养殖场+沼气+沼液灌溉”的内循环模式,猪粪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液通过喷灌系统灌溉猕猴桃树,沼渣做有机肥当做猕猴桃树施的底肥,以提高果品品质。公司用中药渣和秸秆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施入土壤中改变土壤pH值,将土壤由碱性变为微酸性。并在猕猴桃种植园内大量种植各种草,还草于地,在土壤改良的同时,增加土壤肥沃程度。  “通过这种猕猴桃种植与生猪养殖种养循环,既防止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使猕猴桃根系发达,营养充足,果树健壮,果实饱满。”公司总经理白雪说,2016年公司的猕猴桃取得绿色食品认证,2017年取得有机食品认证。目前,猕猴桃通过电商平台和直销,走进国内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的商场、超市。猕猴桃流转土地,提高效率  “由于青壮年都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严重缺乏。土地要么粗放化种植,每亩收入只有一两百元,要么荒芜,没有收成,效益十分低下。”长卿镇天星村党总支书记白飞龙说:“如今种植上猕猴桃,将荒芜的土地利用了起来,每亩产值超过10000元,每年为村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100多万元。当地村民还在猕猴桃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长卿镇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按照山顶发展果树、半山腰种粮食和发展果树、山脚种粮食的原则,积极引入业主在山顶和半山腰发展猕猴桃产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政府从项目、资金,以及土地流转上给予业主大力支持。与此同时,长卿镇坚持“户户参与、自愿参与、可进可退”原则,鼓励农户以土地或者现金入股企业,促使农民变股民、土地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做大猕猴桃产业。示范带动,扩大面积  在公司带动下,天星村村民白和平目前发展猕猴桃150亩,2018年已经开始投产。“公司为种植户提供了种苗、技术以及销售,种植起来没有后顾之忧。”白和平说,“目前,150亩猕猴桃都开始挂果,才开始的时候一年能收入七八十万元,到后来越来越多,今年估计能够收入150万元,还是划得来。”  公司采取“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销售,分户种植”的“四统一分”模式扩大种植面积,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到目前,已有10多户村民发展猕猴桃。下一步,公司计划利用2-3年时间,辐射带动卧龙镇、长卿镇等乡镇种植猕猴桃1万亩以上,吸纳5000-7000名村民就近务工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我一年四季都在这里务工,如施肥啊,除草啊,摘果果啊,一年能够挣一万多块钱,再也不为生活发愁。”脱贫户鲜德章说。  长卿镇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该镇鼓励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优先考虑脱贫户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目前,每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1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人员有60多名,每年为农户带来务工收入200多万元。”农业公司负责人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日前,在绵阳市梓潼县黎雅镇兰花村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示范基地,3 台收割机正在抢收140亩制种水稻。这3台收割机并不属于这片制种田的所有者梓潼县兴阳轩种植专业合作社,而是属于梓潼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而这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只是当地秋收的一个缩影。  梓潼是全国水稻制种大县,自2018 年开始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按照“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原则,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形成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机手驾驶收割机收水稻。进展 探索多种服务模式  收割现场,140亩制种田,3台收割机要花两天时间才能收割完成。“每台机子一天可收割25亩地左右,工钱为130元左右。与以往相比,机收的价钱与传统的人工收割价钱差不多,效率却提升了数十倍。”梓潼县兴阳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晓明介绍说,这段时间秋雨绵绵,难得等到一个晴天,如果没有这些收割机,要保证这140亩的水稻种子颗粒归仓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收割现场,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负责人李路生正积极协调双方工作的开展,指挥合作社的机手有序收割水稻。他坦言,近年来,深丘偏远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谁来种地、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成为最大的问题。  “通过4年探索总结,我们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探索出了多种服务模式。”据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罗华友介绍,目前该县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已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机手”“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农机合作社购机+农机手”“村集体经济组织全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  黎雅镇西安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组织本村和周边村农机12台开展农业托管服务,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机手”服务模式的典型代表。  李路生介绍说,该联合社通过聘用职业农民经理,由职业经理根据市场信息提供优选农资、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农机作业等服务内容,再由农户自主选择服务项目,根据服务需求,分类建立管理台账,分步实施,实行统一耕种、用药、施肥、管理和销售。  “我们还要求参加项目实施的大型农机(具)必须安装与全市农机远程监测平台相匹配的北斗移动监测设备,将作业信息纳入‘梓潼县农机精准作业平台’监管。”李路生介绍说,该举措可随时查询作业时间、面积、位置、服务质量等,全县共有713台服务机具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占作业机具的100%,有效杜绝虚报面积套取补贴资金、降低作业标准等问题发生。成效 提升效益多方增收  “以前抢种抢收等农忙时节,别说请人,连人都没有。现在有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本不用愁。”文昌镇青岭村种植大户龚后林告诉记者,他从2016年开始流转土地,从开始的两三百亩到现在的 1200亩,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让他尝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甜头。  从2018年起,龚后林就参与到了周边农户的机播、机防、机收等环节中。龚后林说,在插秧期,传统人工一天插秧不到一亩地,而现在使用插秧机一天可插秧30亩左右。“这样一来我就不用担心请不到工人,更重要的是用人成本大大下降。”龚后林算了笔账:每年水稻破口期也是打药的关键期,一个人一天只能打药10亩左右,工资是每天120元-150元,而无人机半天就能完成上百亩地的打药工作,每亩地的打药成本仅10元钱左右。陈晓明同样表示,水稻种植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作业,自从有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一亩地在栽秧、打药、拉花等环节可节约6个工人。  “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种粮大户,小农户也同样受益。”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兴举说,一方面小农户通过机械化耕种收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托管服务改变了农民打工和务农“两头忙”的状态。  除了小农户和种粮大户,尝到甜头的还有合作社。为陈晓明提供机收服务的梓潼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农机合作社+农机手”服务模式的代表。记者走进该合作社,只见合作社内摆满了播种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各类农用器械。“我们已完成了小麦、水稻播、种、收、植保、收获后处理的全程机械化设备投入,2020年通过开展托管服务达到15万亩,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古国洪说。  目前,梓潼县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共培育服务组织25个,其中合作社6个、农业企业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6个,服务机具713台(套)。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涉及多个品种、多个环节,该项目的推进使得梓潼县主要粮油作物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多赢局面。  李路生表示,近几年,通过项目实施,当地农村劳动力缺乏,无力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全县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机械化率达70%以上,这在丘区实属不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  9月初,梓潼县观义镇双峰村牡丹基地,当地群众正在田间地头采摘油牡丹,地上堆了很多油牡丹果实。  “今年产量与昨年相比应该要翻一番,虽然受到气候的一些影响,但总体比较好。”绵阳市一家从事油牡丹产业的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蒋中军说,“油牡丹主要以收籽籽榨油为主,同时兼顾林下养殖,养土鸡、鸭子等。”  目前,观义镇脱贫户发展油牡丹120亩。为增加脱贫户收入,公司坚持发展立体种养业。“我发展了近两亩油用牡丹,去年收入就有2万元。今年油牡丹长势好,估计要多收入几千块钱。”脱贫户白云林说。  当地专家介绍,油牡丹特别适合大规模在山区推广种植。它全身是宝,花朵可制作成茶,花蕊可提取为保健药品,牡丹籽可榨油食用,而且牡丹油比一般植物油的营养价值更高。目前,牡丹籽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直趋于稳定,基本是15元/斤。油牡丹种植3年后即可进入采收期,每亩油牡丹可采收牡丹籽 500—600 公斤,也就是说,仅仅牡丹籽销售一项,每亩油牡丹可达到1.5万-1.8万元的销售额,除去人工工资和其它成本投入,一亩油牡丹至少可以获纯利5000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7
“衢江—平武”东西部协作,助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9月1日,记者从平武县获悉,该县高村乡福寿村400余亩车厘子目前长势喜人。“车厘子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种植地的年平均气温最好是15℃~16℃,车厘子对水分的需求量尤其敏感,苗植株含水量约70%为宜。”据种植大户汤庆安介绍,高村乡气候条件适宜,境内水源充足,早在数年前他便看中了这块“宝地”。在“衢江—平武”东西部协作的加持下,当地新建了灌溉设施,进一步优化了车厘子的生长环境,为一年后实现初次挂果提供了更为适宜的条件。游客在高村乡采摘车厘子    平武县供图  2019 年,浙江省衢江区投入“衢江—平武”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500万元,帮扶高村乡配套完善田网、路网、灌溉网等农业基础设施,新建高山车厘子采摘园一期300余亩,推动高村乡特色原种农业扶贫示范片建设。  “以前大家都去外面打工,村里几百亩地就荒着。后来通过东西部协作,利用政策资金,把土地全部整理好,有了发展基础,群众自然也就有了发展的动力,开始种植车厘子并建起了基地。”汤庆安说。  记者了解到,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当地车厘子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强化利益联结,村里百姓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劳作,每年户均增收近万元。“目前,高村乡车厘子基地种植规模已近千亩,预计3到4年将全部挂果,到时将带动周边2000多人就业,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汤庆安说。  通过小小的车厘子,能够感受到衢江、平武两地在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上的热情与干劲。事实上,自从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衢江、平武两地始终坚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开展“点线面”立体式协作,有效解决产业单一化、同质化桎梏,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衢平东西部协作“升级版”。  在协作领域,衢江、平武总结3年来的协作经验,围绕产业合作、文旅开发、人才支援、文化交流、消费帮扶等6个方面开展协作。根据计划,今年将投入协作资金2100万元,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全、管理高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加工园区。同时,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文化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精心打造“千里藏羌风情路、携手衢绵山海情”精品疗养线路。  在人才培养方面,两地将坚持“强培训,重就业,抓保障”的原则,不断提升劳务协作整体效能。据统计,今年两地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733人次,实现就业3250人。深化两地东西部人才交流协作成果,衢平互派19名技术人才交流学习,涉及医疗、教育、项目、国资、金融等领域。  在强化基础设施短板、发展致富增收产业等“硬实力”帮扶的同时,两地紧盯“软实力”方面弱项,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协作。衢江运用数字化改革经验,在平武政务服务大厅“川浙(平衢)通办”窗口,打造对口地区数字化转型金名片,提升平武政务服务水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吴勇 何鑫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近日,笔者来到江油市河口镇新隆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李树竞相挂果,将整座山头变成了苦李子果实海洋。进入8月,虽然江油市各乡镇李子产业基地果实都已下市,但河口镇部分山区海拔高气温低,这里的苦李子迎来了丰收季,当地村民正忙着采摘苦李子,喜上眉梢。  这几天,悠然家庭农场的廖文海正忙着联系省内市场,每天来他农场进货的销售商络绎不绝。廖文海的农场成立于 2017 年,以种植高山苦李子为主,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4年时间将高山苦李子种植规模扩大到 305 亩。当地不少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了悠然家庭农场,同时村民还在这里打工挣钱,带动了村民致富。新隆村三组村民何玉音将家里的几亩土地流转给了苦李子种植大户,从此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同时她常年在果园里追肥、除草、剪枝、采摘,每天也能挣上 100 多元的劳务收入,收入增加了不少。  河口镇党委、政府还聘请了13名本土技术员,根据季节适时深入农户现场传授苦李子种植、嫁接、施肥等实用技术。目前河口镇发展苦李子产业 1500 余亩,成熟挂果面积800余亩,经济效益达950余万元,受益农户150余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8月31日,笔者走进梓潼县黎雅镇清平村,看到村民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秋玉米、秋红薯、秋大豆长势良好。该村党总支书记赵西海说:“利用边角土地种植晚秋玉米、黄豆,让有限的土地上增加复种、间种、套种能力,这样有利于村民增收、粮食增产。”  梓潼县是丘陵地貌,大多数村民的土地是小田小地。在观义镇银针村,村民们广泛运用农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做到应种尽种,种满种尽,并加强田间管理,种植了秋玉米、秋大豆、秋红薯等晚秋粮食作物3200亩。在黎雅、金龙、自强、宝石等镇(乡),群众把零散不便于耕种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种植秋玉米、秋大豆、秋红薯。  据了解,该县在晚秋粮食生产中,积极引导群众采取套种、间种、围边的办法,种植晚秋粮食作物5.2万亩,全力巩固粮食扩面增产最后一道防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2
(记者 杨宗友)“枇杷一定要发挥不同海拔不同时间上市的优势联动销售……”8月29日,由北川县农业局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特色水果班)在永昌镇火热展开,从市里来的专业老师正在向来自全县19个乡镇的90名专业种养大户详细讲授北川特色水果种植技术。据了解,这已经是北川县农业农村局今年组织的第5个专门面向农民群体的技能培训班。此前,由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主办,绵阳市天龙晟筑职业培训学校承办的为期7天的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训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培训班已经结束。后续还将开展半个月一期的专业技能型更强的种植班、特色养殖班、休闲旅游等班次。“今年我们将分3个批次,对全县近500名农村产业带头人进行全面培训。”北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晓坤介绍说,县农业农村局把提高全县农民素质作为推动山区产业振兴的重要工作,在广泛征求农民意愿基础上,按照“因人制宜、按需培训、分类指导”的思路,从休闲旅游、特色水果、特色养殖、产业带头人等6个方面对全县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等进行技能提升。“从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入手,夯实北川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培训很实用,也让我们更知道外面在怎么搞农业。”参加培训的学员说,通过针对性的技术、外出参观考察、实际指导、经营等技能培训,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发展中遇到了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未来农村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在增长点有了更明晰的了解。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01
(吴坤阳 记者 邵明亮)“现在用水可方便了,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就流出来了。”今年8月,是梓潼县仁和镇两河村村民梁文宪家通自来水满一年的日子。  梓潼地处川西北边缘丘陵地带,过去用水矛盾突出。近年来,当地着力于“建”和“管”,努力打破城乡二元供水结构,走出了一条“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新路子。优建设全县30个小型供水站联网  两河村曾是省定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每年有三四个月缺水,村民要到很远的地方担水吃。如今,梁文宪家里的自来水是从30多公里外的宝石水厂,经二次加压送到村里的。这得益于梓潼县实施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梓潼县投入资金在梓江上游合理规划建设梓江马溜坝、梓江青安村和天生堰3个骨干水源地,还科学规划建设了宝石水厂、玛瑙水厂、许州水厂等大型规模化水厂,扩建了县城连枝水厂,全县日供水能力达到了8万吨以上。将全县30个小型供水站进行联网,科学规划建设了宝石、许州和文昌三大供水片区,铺设配套主干管网2300余公里,延伸各型支管网5500余公里,实现了供水网络延伸到村到社到户,形成城乡联网、末端联户的一体化供水格局。  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用户达到8.5万户,惠及25.7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85%,自然村通水率达到81%,水质达标率100%。强运营专业化市场化引领智慧水务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如何确保工程持续发挥效益?“资金保障是关键,控制成本是重点,根本还是要让老百姓满意。”梓潼县水利局党组书记裴邦宏说。  梓潼将全县30个农村小型供水站收归汇智水务公司管理,实行企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实现人、财、物有机整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供水运营能力和水平。汇智水务公司以资产为依托,积极拓展建筑施工、商贸采购、供水工程等多个领域业务,成立以来实现营业利润5000余万元,滚动投入到全域供水项目,为全县城乡一体供水提供了资金保障。  梓潼县还积极构建便民化供水管理体系,积极利用物联网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智慧水务,对现有人工计费水表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改造机械水表2.3万余只,有效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  “现在一个电话,供水故障保修、投诉建议都能限时办结,交水费也不用跑营业厅,微信、支付宝都可以代缴。”梓潼县文兴镇照耀村村民赵思强告诉记者。据了解,当地水务公司开通了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实现业务受理、工程抢修、水费收缴“一条龙服务”,群众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满意度较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梓潼县是全国著名的“中医之乡”“中药材产地”,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灵芝产业,着力建好灵芝基地,帮助群众增产增收。当前,该县1000多亩灵芝已进入丰收季,村民收获、发货忙不停。  梓潼县金龙镇金华村村民季水华的13亩灵芝大棚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大棚里面的灵芝一个个菌干粗壮、菌盖硕大。大棚旁边的加工房里,十几位当地群众忙着烘干、挑选、包装、发货。季水华高兴地说:“我在金华村种了13亩灵芝,收了1.3万斤灵芝,还收了1万斤孢子粉,全部销售到中国和韩国的企业,毛收入有100万元左右。”  金华村党总支书记何廷树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亩地种3万公斤菌棒,每年可收干灵芝1500公斤。干灵芝售价每公斤100元左右,亩产值可达15万元。除去地租、菌棒、人工费、钢架大棚等成本,每亩纯收入能达到7万元左右。何廷树表示:“我们村计划在2022年,新发展灵芝大户3到5户,种植70余亩,带动200余人就近务工。”  黎雅镇清平村的30亩灵芝也迎来了丰收季,大棚里一株株形态万千的灵芝长势喜人。该村在灵芝种植上尝到了甜头,计划发动更多农户依托合作社,一起种植灵芝,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清平村党总支书记赵西海介绍说:“我们村目前灵芝产业获得了大丰收,每亩田的灵芝产值在7万块钱以上,下一步准备通过在村民手中流转土地80 亩来进行灵芝的种植,通过大户带动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梓潼县因地制宜发展灵芝产业1000余亩,通过积极引入大户业主,鼓励农户流转土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下一步,该县打算涉足灵芝的深加工产业,用灵芝作原料,生产灵芝茶、灵芝片、灵芝胶囊等产品。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3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现在我们发展有杂柑近3000余亩,山头那边的荒坡目前正在平整,到时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8月23日,站在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遇仙村的观景平台上,村党总支书记邓长清手指着原登仙村山头对记者说道。  从观景平台放眼望去,漫山坡的柑橘林一望无际,累累青果挂满枝头。遇仙村原本荒山上种满柑桔树  遇仙村是由原玉龙村、登仙村合并的新村,面积8.87平方公里,辖11个农业合作社,现有农户980户2376人。全村利用大林湾荒山,以种植新品种柑橘为主导产业,从零星种植到连片成规模,从杂树杂草丛生到柑林成片,从零散销售到观光采摘和网上销售、冷链物流成体系,再到如今“山湾农庄”农旅经济综合体初见雏形,遇仙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遇仙村村民通过种植柑橘实现增收节水灌溉增效增收  遇仙村属于丘陵山区,自2017年绵阳市玉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开始在山坡上开荒种杂柑。然而灌溉设施和水源缺乏是山地果林面临的棘手问题。  “原先都是‘靠天吃饭’,遇到天干就发愁。山地种植,下地开沟、浇灌,很费劳力。”邓长清介绍,随着在山坡、半山坡等灌溉条件差的地方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只需 一两个劳动力就可轻松完成山地果园的灌溉施肥任务,大大节省了劳力。  随邓长清进入果园,当地建设的水肥一体化管道如毛细血管般分布开来,田间沟渠畅通,道路成网。  “我们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遇仙村推广节水灌溉1000多亩,不仅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还带来了增产、增效等多重综合效益。”游仙区农业局农田建设股股长孟照山讲道,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代替了果农繁琐沉重的施肥作业,有利于标准化栽培,促进果农增收。  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0年底,遇仙村800余村民通过种植柑橘实现增收,10多户种植大户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人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即将投入使用的冷库和现代化深加工厂房打造农旅融合综合体  遇仙村围绕水果、蔬菜产业的动作不止于此。在柑橘产业园旁,两幢崭新的钢结构厂房屹立于群山之间,1000余平方米的冷库和现代化深加工厂房进入调试阶段。  据了解,遇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社会公司跨组织合作,投资500万元新建冷库和深加工厂房。邓长清介绍,建成后遇仙村可以对水果、蔬菜的价值进行挖掘,通过品牌打造,精选、包装、配送等,延长产业链,增加遇仙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遇仙村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全村农房进行统一风格打造,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同时,保护好大林湾山脉错落别致、环抱相连的“聚宝盆”原始形态,以农旅融合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百姓增收。  邓长清说,如今的遇仙村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摘果、冬可游乐,村委会还在筹备采摘节、果王大赛等大型活动,吸引城里人来摘果、吃农家饭、体验农事生活,让遇仙村成为广大市民体验乡村乐趣的理想目的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3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