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刘琳)姑娘们身着羌族传统服饰,唱着羌族民歌迎接一拨又一拨游客的到来……近日,“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宣传报道活动走进北川县西羌神木寨景区。古老的羌族进寨仪式,原生态的羌歌羌舞,以及美味可口的羌家美食,让慕名而来的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每到周末节假日,这里更是热闹非凡,备受青睐。西羌神木寨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镇神木寨村,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竹海环抱。2010年,神木寨主人李连秀和丈夫怀揣着1000多万元回村创业,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羌族文化等优势,打造出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餐饮住宿、绿色采摘等为一体的西羌神木寨,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目前,神木寨拥有1600平方米的“玲珑天籁居”四星级农家乐、6600多平方米的仙境神木寨、35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等旅游相关项目,价值超1亿元。原始落后的羌寨已蜕变成幸福美丽的新乡村,来神木寨村“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最初景区的客源都是朋友和熟人介绍,考虑到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2019年开始尝试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推介北川的美景、美食,也讲述羌族的古老历史和传统。”李连秀告诉记者,在直播和短视频的带动下,前来神木寨的游客络绎不绝,即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里接待的游客量也比2019年翻了一番,收入同比增加了30%左右。近几年,在李连秀的带领下,通过深挖羌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生态农耕文化资源,打造了赏花采茶节、野菜采笋节、猕猴桃采摘节等近10个民俗活动,每年吸引近5万游客参与民俗活动体验,助推乡村文化旅游升温。同时,建成了羌文化展览室,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非遗展演队伍,每年开展羌歌、羌舞、羌绣、草编、口弦、羊皮鼓等非遗文化培训。如今,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神木寨与122户乡民签订了农副产品购销合作协议,当地社员年均收入达2万余元。同时,李连秀还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70多个,给当地群众带来收入共计约1000万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3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赵彤)为构建食用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准入制度,进一步倒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农产品经营环节质量安全管控,三台县启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准入制”管理示范点建设,覆盖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县城永辉超市列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首批示范超市,探索农产品市场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有效途径。8月24日,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到永辉超市听取了超市经营农产品负责人介绍了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工作情况,对于构建永辉超市食品安全云网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示范点建设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一是做好“示范超市”亮牌经营,严格示范要求。二是强化合格证制度宣传,制作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展板、悬挂标语,提升消费者知晓率、影响力。三是摊位量合格证经营,方便群众了解产品信息和产品扫码。四是健全农产品进销查验合格证制度、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制度,对推行合格证工作进行承诺,规范经营行为。五是健全进销、管理档案,严格遵守档案保存制度。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26
——关于绵阳创造性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综合试点工作之调查改革,从本质上讲实为一场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取向的体制性变革、结构性调整与格局性重塑。2019年10月以来,一场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影响深远的重大自主性改革和基础性改革在我省全面启幕。这就是省委谋划和启动的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这也是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系列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站高谋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分批次稳步完成对全省镇村建制数量调减这一“前半篇”文章后,如何充分发挥改革的聚合效应,在“物理合并”的基础上催生出“化学反应”,释放全方位、深层次、持久性改革红利,省委将这一内容作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目标所指,并赋予绵阳开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综合试点重任。资料图片瞄准改革着力点,激扬改革精气神。绵阳市委、市政府在承接这一重要改革试点任务后,以高度的政治站位与强烈的使命担当,统筹谋划,高位推进,聚力推动改革往深里谋、往实里做,48项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120余项改革做法被中央与省级媒体宣传报道,全省乃至全国73个市州及其县区前来考察学习。绵阳在这项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中,有哪些举措可鉴?有哪些经验可循?为此,记者深入调研。谋深改革新课题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去年7月,在两项改革由“前半篇”转入“后半篇”的关键节点,省委书记彭清华深入到绵阳的乡镇及其村社,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长达一周的蹲点调研。“行政区划是一种独特的空间资源、行政资源和组织资源。要在总结用好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的基础上,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更多发展红利,让基层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为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奠定坚实基础。”调研中,彭清华书记提出如是要求。此间,省委将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综合试点工作放在绵阳,期望绵阳能为全省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示范。据悉,由于历史原因,两项改革前,我省乡镇数量多达4610个,居全国首位,相当于排在第二和第三位两个省份的总和;建制村数量多达4.54万个,也大大高于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相近的省份。这种传统微型农业经济状态下的乡镇和建制村设置,呈现出“多、小、密、弱”的突出特征,稀释了公共资源、降低了服务效能、增加了运行成本、制约了经济发展。这也是我省推动两项改革的重大动因。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在承接这一改革任务后,绵阳高规格地架构包括43个市级部门参与的组织体系。紧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这四大改革目标,绵阳在对28个课题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1+28”的改革方案,绘就了绵阳创造性地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总目标、突破点与路线图。在此基础上,绵阳选择23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乡镇(街道)开展试点,以验证“1+28”改革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在此期间,绵阳要求各县(市、区)在推进改革时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吸纳民智,在坚持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中,精准对接民心所向、基层所盼、发展所需。就此,三台县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实地调研,走村串乡召开“坝坝会”“诸葛会”90余场,征集意见建议600多条;盐亭县召开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座谈会800余场次,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近3万份。在肩扛责任与深度谋划中,一场顺应发展大势、满足群众期盼的改革大幕在绵阳由是蓬勃开启。激活发展新动能“村在景中,人在画中”。初秋时节的江油市新安镇黑滩村,草木芬芳,鱼翔浅底,果蔬飘香,站在村观景台放眼远眺,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在这里徐徐展开。这一年多来,50岁的村民雍付兰心中格外开心。她原本是晒经村的村民。晒经村和黑滩村合并后,村里的产业更发展了,她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也更多了。她说:“现在看来,两个村合并所带来的好处,果然是跟当初镇村干部给我们讲的一样!”地处新安镇“中国农业公园核心区”的黑滩村,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都较为明显。改革前,原黑滩村以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而近邻的原晒经村基础设施落后,以传统的农业为主。两项改革中,两村合并为新的黑滩村后,不仅幅员面积从原来的4.8平方公里扩展为了8.5平方公里,拓展了发展空间,而且更深层次在于,改革后的“新黑滩”坚持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将两村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如今正信心满满地推动新安中国农业公园向3A、4A级景区迈进。在“1+1>2”中,仅在去年,原晒经村就销售香梨3.5万斤、柑橘2.4万斤、稻米8万斤、小龙虾3万斤、土鸡1200只、鸡蛋5万余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70余万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雍付兰如是告诉记者。“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是本轮镇村建制调整改革‘顺向调整’的着眼点之一,也是最值得期待的改革红利。”江油市民政局副局长元友说,通过本轮改革,江油全市村级建制从404个行政村调整为182个,减幅54.95%。调整中,全市着力提升一批中心村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合”出了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与新动能。“资产”变“资本”,“资产”变“资源”。在这场改革中,绵阳针对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原乡镇政府驻地、派驻乡镇机构、村级活动场所等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资产闲置这一状况,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的改革探索精神,结合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与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空心化这个大难题,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充分利用这些闲置资产发展产业、壮大经济,全市561个建制村集体收入在去年历史性地超过3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坚持把提升发展质量作为牵引工程中,绵阳还坚持规划先行,对两项改革后全市166个乡镇及其1582个村庄,全覆盖摸排乡村规划编制需求,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文则文、宜旅则旅的多种经济发展模式,绘就乡村产业蓝图,奠定乡村振兴基础。顺应群众新期待教育,一头连着千万家庭的期盼,一头连着国家民族的兴衰,是距离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公共服务之一。三台县乐加乡紫荆初中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捐赠400万元港币的基础上,由政府筹资修建,可以容纳660名学生就读、近300名学生寄宿,由于这些年大量农村人口外迁,在校学生只剩下89人,学校冷清下来。借力这次改革,三台将乐加紫荆初中就近并入办学实力较强的中新镇初中,腾置出的校舍整体用于乐加小学办学,而将小学原址改建为群众期盼的公办幼儿园,区域整体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升,这一“撤一校、利三校”的成功之举得到省委书记彭清华的肯定。通过两项改革,三台乡镇数量从全省第三的63个调减至33个,建制村由全省第二的932个调减至383个,这一行政区划空间布局的大幅调整为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契机。在“后半篇”文章中,三台按照“适度超前规划、相对集中办学”思路,提出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集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幼儿园向人口聚居区集中的方案,推动教育布局从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据绵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杨世华介绍,就在这次先行先试中,为破解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村学校呈现空心化、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一难题,绵阳整合高中阶段学校3所,撤并初中、小学86所,改扩建中心镇寄宿制学校178所,并通过制度化地构建“强校带弱校”“名校托新校”等模式,有效推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迈出新步伐。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要,以厚民生为本。在推进这项工作中,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认真领会并深刻把握省委书记彭清华提出的“要把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以实招实举,干民所需,办民所盼,特别是在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以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与新期待。如,为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绵阳围绕“统筹区域、建强中心、夯实网底”总体思路,综合两项改革后乡村地域特征、人口数量和疾病谱变化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调整和布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置。在此基础上突出高点聚合,综合考量区域位置、服务人口、病员流向等因素,遴选出30个中心镇、特色镇中心卫生院,高点起步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力争3-5年内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以确保人民群众就近享受更加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持续释放新红利“当选村总支书记,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将我们村的产业发展起来,让父老乡亲们摘下贫困的帽子,过上美好富裕的日子!”两项改革中,盐亭县黄甸镇的原汪沟村和作为“省定贫困村”的原盛水村合并为了利和村。从19岁起就开始经商,年收入十多万的王益全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他说“一人富不算富,要带大家谋出路!”根据本村实际,他制订出全村以蚕桑和杂柑为主、水产为辅种养循环的产业发展规划。事因人显。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建成1000亩连片标准化桑园、930亩杂柑园、200亩生态鱼塘,全村总产值由2019年的8万元,到2020年的45万元,再到今年有望达到80万元,一个昔日的贫穷落后村正发生着悄然蝶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确保两项改革在基层“最后一公里”持久释放改革红利的推动者与实施者,以提升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发展力和战斗力为向,绵阳将两项改革与两委换届工作统筹谋划与推进,去年以来先后有9项经验被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办公厅在全省推广。这当中,特别是为拓宽新形势下村干部选任渠道与激活村干部源头活水,绵阳从实践中探索出从县乡机关及其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人才、跨区域统筹选人等“四种模式”。换届后,全市1582个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5.5岁、较上届下降1.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812人、较上届提高9%,优秀农民工占64%、致富带头人占86%,培养储备优秀农民工后备力量4135名,从整体上切实提高基层组织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与之同时,结合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这篇大文章,绵阳鼓励各县及其乡镇以利民为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涪城区为打造“亲民化、零距离、全天候、跨区域”的新型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创新建立“党群暖心驿站”,承接政务服务50余项、民生服务20余项,构建起了街道全域覆盖的10分钟便民服务圈;游仙区以镇为单位,统筹安全生产事故和水旱灾难、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公共卫生事件等,构建起了一整套基层应急管理“实战化”体系,全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围绕持续深入地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今年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再次敲定152项具体的改革任务。循着“民之所盼处,改革之所为”的理念,绵阳的改革正蹄疾步稳地向纵深推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吕黄梅 记者 罗敏  “开始养羊的时候缺少技术,繁殖成活率非常低。后来,畜牧部门、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加上学习别人的养殖经验,我们的白山羊长势才会这么好!”8月16日,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白什乡星河村,金富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国彩正忙碌着给白山羊喂食。通过发展本地特色肉羊生态养殖,如今她家的白山羊存栏量达700余只。  北川白山羊是四川省特色白山羊品种,2009年被农业部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近年来,在县级有关部门支持和绵阳市农科院开展提纯复壮和后期杂交改良研究下,北川大力繁殖优质种羊,推广白山羊养殖新技术,提高白山羊养殖效益,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增收。金富家庭农场现养殖有北川白山羊700余只。 赵涔怡 摄改良本地品种 促增值增收  北川白山羊具有颜值高、身体强健、繁殖能力强,且肉质鲜美、膻味小等优良特性,是北川山区群众主要的生活和经济来源。  “因遭受‘5·12’特大地震,北川白山羊数量骤减、品种质量大幅降低,我们本着改变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的目的,开展提纯复壮和后期杂交改良的研究,从而带动更多当地老百姓脱贫增收。”绵阳市农科院畜禽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王育伟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他们通过创建良种繁育体系、创新现代山羊圈舍设计、全面革新现代科学养殖技术,实现了北川白山羊群体规模大幅增加。  据介绍,经改良的白山羊最高日增重提高了30%以上,羔羊成活率提高20%以上,每只成年羊增重可达7公斤、增收200元到300元。  “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计划深入乡镇建立工作站,让技术与生产无缝对接,育种与育肥相结合,不断扩大白山羊产业。”王育伟说。养殖场一角。赵涔怡 摄高山生态养殖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北川全面推进白山羊特色养殖及白山羊品种保种繁育基地建设,以家庭农场为依托,与中羌药材种植有机结合,大力培养高山生态白山羊养殖。  在白什乡,这里海拔高,森林覆盖率广。李国彩告诉记者,之前一直在家种厚朴、重楼等中药材。2012年,她看到养殖白山羊前景好,便自己花了6万元修圈舍购买白山羊,开始发展生态养殖。  “我们白山羊是老品种,吃的是中药材,喝的是山泉水,肉质更细、更嫩,羊肉味也更浓一些,但长势慢。”李国彩说,在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新品种的白山羊出肉率更高,提高了养殖积极性,目前存栏白山羊700余只,累计吸纳周边50多个村民在农场就业,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分红3万余元,真正成了乡亲们发展致富的“领头羊”。  45岁的贾会容是白什乡星河村村民,因要照顾老人、小孩,不便外出务工,现在就近在农场上班,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喂羊、收草、除粪,家也照顾了,钱也挣到了。”贾会容开心地告诉记者。  据悉,截至今年6月底,北川共出栏白山羊5.58万只,存栏6.98万只。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日前,省文旅厅公布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名单,梓潼县凭借文昌文化特色民间艺术榜上有名。  北孔子,南文昌。梓潼是中华文昌文化的发祥地,七曲山大庙被誉为全国“文昌祖庭”。文昌文化崇尚“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互助、家庭和谐、夫妻互敬、遵纪守法”等,并形成以“劝善劝学、明礼重孝”为核心的《文昌帝君阴骘文》。  七曲山是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近年来,梓潼县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文昌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两岸同胞精神纽带,在七曲山等地先后承办了五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文昌杯”两岸青年巴蜀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充分展示了两岸同胞“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文化传承,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余静 文/图  自7月开园以来,洪雅县柳江雅女艺术村游客络绎不绝,景区内“开元号”特色火车民宿更是火爆,网上提前预订电话几乎每天都响个不停。近日,柳江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这得益于“两项改革”中柳江镇与花溪镇的“合二为一”。柳江雅女艺术村。  以往,柳江镇与花溪镇都重视旅游发展。柳江镇是成都—峨眉山—瓦屋山旅游干线上的核心景区,是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大峨眉国际旅游区”的重要节点和旅游集散中心。因水而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柳江古镇,更是远近闻名。花溪镇则是“雅女”的诞生地,发展以荷花种植、观赏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然而在旅游影响力方面远远落后于柳江镇。  2019年,洪雅县撤销花溪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柳江镇管辖。  “花溪镇旅游由此迎来发展转机。”柳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柳江古镇旅游发展大IP,一起规划,一起打造,发展空间大多了,呈现给游客的内容、项目更丰富了,游客自然就多了。”  好资源吸引好项目,柳江雅女艺术村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雅女艺术村位于原花溪镇孔坝村,临近柳江古镇核心景区,以雅女文化为IP,集田园农耕、民俗文化、乡村美食、特色民宿、亲子研学为一体。“景区在打造过程中获得了当地政府与旅游协会的帮助,相信依托柳江古镇的影响力与‘雅女’文化的魅力,景区发展会越来越好。”该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两镇合并带来发展红利,两村合并亦如是。  瓦屋山镇自新村由原自新村和付田村两个村合并而成。据了解,这两个村以前都依托瓦屋山景区,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业,但那时两村各自为政,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合并后的自新村,依托“蜀山旅游度假村”项目,对当地旅游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和打造,并盘活闲置土地,打造村集体项目“瓦屋水街”,旅游业态明显提升。  旅游景区在改革中连成了一片,特色产业在改革中也扩大了规模。  洪雅县原中山乡以发展茶叶小有名气,每年开春的茶叶早市都会吸引众多江浙客商。而作为茶马古道途经地的原汉王乡,亦有不少村民种植茶叶,但分布较为零星,无法适应现代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改革后,不少种植茶叶的村合在了一起,茶园连成了一片,规模效应很快显现出来。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琪琪 张俊华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文/图8月20日,在江油市青莲诗歌小镇李白故里社区的农家书屋,一群孩子正跟着电视里播放的诗歌吟唱,一起背诵李白的诗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留守儿童在电视书屋开展阅读活动。  社区工作人员说,每年寒暑假社区都会举办留守儿童读书活动。往年都是利用社区的农家书屋让孩子们自己看书学习,今年有了匡山书院电视书屋这个媒介,可以让孩子们通过音视频学习李白文化,不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拓宽了孩子们学习当地特色文化的渠道。  近年来,江油市以“电视+书屋”模式,率先建成了“电视书屋——匡山书院”,将本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广电网络进行推广,让村民在家里就能看“书”,打造特色文化乡村。  日前,江油市含增镇乾元书院举办书友会,只见主讲老师手持遥控器简单操作,在电视上便打开了一个特殊的界面——匡山书院。这便是江油结合绵阳市政府创建“高清四川智慧广电”和“全民阅读”主题文化活动,推出的以“匡山书院”为名的电视书屋。该书屋把以李白文化为主的江油本地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加工,通过电子书、杂志、报纸、音像等载体在互联网、有线数字电视平台进行传播,让老百姓在家里就能方便地赏析本地特色文化。  此外,电视书屋整合资源,以数字化推动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为农村读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服务和数字化阅读体验。在江油市青莲镇一家农户家里,金小蓉夫妻俩正认真地看着电视里匡山书院播放的种植教程。金小蓉告诉笔者,自从知道有这个电视书屋,她和丈夫经常挑选一些种植和养殖方面的教学视频来看,利用闲暇时间提升自己的农业技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近日,三台县麦秆烙画传承人龙怡珍收徒仪式在潼川古城非遗馆举行,传承与弘扬麦秆烙画非遗文化的队伍再次壮大。  麦秆画起源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后经历代传承,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它利用麦秆自然光泽、纹彩和质感,经烫色、剪裁和粘贴而成手工艺术品。”龙怡珍介绍,麦秆烙画具有光泽透亮、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活灵活现,呈现出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63岁的龙怡珍擅长花鸟画,尤擅画哈密瓜,其作品被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大学图书馆收藏。同时,她也是三台县麦秆烙画的非遗传承人。近年来,她倾心创作麦秆烙画,作品涵盖人物、建筑、风景、花鸟、动物、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兼有现代与仿古风格,工艺与艺术相融,多次在省市参展并获奖。  “制作一幅精致的麦秆画,过程精细而繁琐。首先是选材,依次是漂白、构图、剪裁、粘贴、烫染。”龙怡珍说,在所有工序中,最难的就是烫。烙铁不容易掌握,需要通过温度、力度的精准把控来刻画线条、堆砌细节,在图形上烫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形成明暗对比。  龙怡珍介绍,一件普通的作品需要花费一周左右时间,复杂作品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才能完成,创作时既要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又要心平气和、一丝不苟,这对创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  为了传承发扬好麦秆烙画技艺,龙怡珍在三台非遗馆设置了工作室,一有时间便现场表演烙画创作过程,同时经常带着作品到各地展出,让更多人了解麦秆画,有人学艺时更是倾囊相助。龙怡珍说,近年来,她参加了很多场大大小小的展会,通过图文展览、技艺展示等形式,让到场的观众真切领略到了麦秆画的独特魅力。  12岁的吕忆佳小朋友对绘画,尤其是麦秆烙画技艺有着深厚的兴趣,在龙怡珍老师的指导下,吕忆佳创作的麦秆烙画在比赛中多次获奖。“能拜龙老师为师,是我的荣幸。”吕忆佳说,通过拜师学艺,她将努力学习麦秆烙画技艺,把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吕忆佳是一棵好苗子,我将尽全力把她培养好,把自己的创作技巧传授给她。”拜师仪式当天,龙怡珍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4
(吕黄梅 赵涔怡 记者 杨宗友)近年来,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大力培养高山生态白山羊养殖,促进全县白山羊品牌化、优质化、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白什乡星河村1组,金富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国彩正忙碌地给白山羊喂食。50岁的李国彩告诉记者,之前一直在家种厚朴、重楼等中药材。2012年她看到养殖白山羊前景好,便自己花了6万元修圈舍购买白山羊,开始发展生态养殖。“我们的白山羊是老品种,虽然它跟其他山羊相比,长得要慢一点,但它吃的是中药材,喝的是山泉水,肉质更细、更嫩,羊肉味也更浓一些。”李国彩说。白什乡海拔高,森林覆盖率广,为养殖白山羊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万事开头难,李国彩在养殖初期就遇到了困难。“开始养羊的时候缺少技术,繁殖成活率非常低。后来,县上畜牧部门不仅给我们技术指导,还带领我们出去实地考察,学习别人的养殖经验。现在,我们的白山羊长势才会这么好。”李国彩告诉记者。在县级有关部门和白什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李国彩采取“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养殖模式,存栏白山羊700余只,累计吸纳50多个村民在农场就业,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分红3万余元,真正成了乡亲们发展致富的“领头羊”。45岁的贾会容是白什乡星河村1组村民,以前因为要照顾老人、小孩,不便外出务工,现在就近在农场上班,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喂羊、收草、除粪,家也照顾了,钱也挣到了。”贾会容开心地告诉记者。2009年,北川白山羊被农业部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可见白山羊品种的独特与珍贵。近年来,北川全面推进白山羊特色养殖及白山羊品种保种繁育基地建设,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在白山羊养殖过程中与中羌药材种植有机结合,围绕厚朴叶喂羊,羊粪还林还地增肥循环发展的有机发展道路,通过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引领,创新产业帮扶模式和利益链接机制,持续巩固白山羊产业发展。截至6月底,北川共出栏白山羊5.58万只,存栏6.98万只,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羊助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今年生姜长势不错,价格也好,销路也不愁。每亩生姜的产量大概在7000到8000斤,每斤生姜价格在3.5元左右,除去成本,每亩生姜纯收入有15000元。”梓潼县黎雅镇九龙村四社村民王安贵说。  时下正值鲜姜上市季节,笔者日前在梓潼黎雅镇九龙、洄水、胜天等6个村采访时看到,村民正忙着拔姜。  黎雅镇生姜种植历史已逾180年,是梓潼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上世纪80年代,生姜曾生产过剩,无人收购,几分钱一斤都没人要。近年来,黎雅镇一方面加快以道路和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成立了生姜专业合作社,切实帮助群众精选生姜品种、提供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并成功注册“仔姜王”这一商标,目前产品远销南充、德阳、重庆等地。“梓潼县黎雅镇家家福生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目前有成员 168 户,建立生姜基地2000多亩。”该合作社负责人说,“合作社严格执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 销售、分户种植的‘三统一分’制度,根据生产需要,隔几年就要对基地内的生姜品种进行改良、更换。”  黎雅镇坚持以优质特色产业带动农业提质增效,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特色生姜3800亩。“下一步,黎雅镇将扩大生姜种植面积,并在生姜品牌打造与加工上下功夫,计划通过建立生姜加工厂,提高生姜的附加值。”黎雅镇党委副书记张春犁说,2021年,梓潼县在黎雅、宏仁等乡镇发展百年生姜5000多亩,按照今年市场行情估算,将给姜农带来7000多万元的丰厚收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田春燕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8月16日,从江油市委宣传部传来消息,近年来,江油市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包括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标准化提升、农药科学施用减控、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促使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江油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8%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这得益于近年来江油市对标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创建要求,以正大“1100”、“1400”现代化标准养殖圈舍为样板,引导传统养殖场升级改造,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示范场 。2019年以来,江油市争取到多项中央省畜牧项目,用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财政补助资金3500余万元,撬动养殖业主投资1.2亿元完善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021年上半年,江油市已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覆盖面积5.8万亩,完成草地贪夜蛾性诱防控覆盖面积1万亩。为此,江油市开展农药使用量调查,在武都、方水、小溪坝等具有代表性的乡镇科学布设监测点41个,适时发送《植保情报》和病虫短信、病虫电视预报,全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预报准确率达96%以上。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性诱技术,逐步引导农户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淘汰高毒、限用农药。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80.4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80%。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5.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13%。  江油市2020年完成2.2万亩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为此,对轻、中度土壤污染的耕地,因地制宜地利用石灰调整、优化施肥、品种调整、深翻耕等多种措施,不断改善耕地生态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耕地资源,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初秋天气凉,八月收获季。最近,梓潼县13.5万亩花生进入成熟季。十万余老百姓奔走在乡间田野,采摘春天种植的花生,收获秋天丰收的喜悦。2021年,梓潼县共建立花生基地13.5万亩,培养营销大户800多户,涉及种植农户30000多户,预计实现总产值超过4亿元,帮助农村群众人平增收超过1300元。  据了解,梓潼县与省农科院、市农科所、南充农科、西科大所等院所合作,做好花生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共计推广新品种20余个。充分利用补贴项目资金,用于花生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等,集中打造高标准花生高产示范片,带动全县花生产业的发展。观义镇是梓潼县花生种植大镇,国家级花生种基地。2021年,在观义镇试验种植的花生品种中,最高的花生亩产达到700公斤。  目前,梓潼县共成立各类花生专业合作社28家,常年种植花生面积在10万亩以上。同时,积极引进花生加工企业6家,实现花生就地销售,提升花生产品的附加值。并按照“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农户互利互惠”的原则,借助电商平台和扶持本地营销大户,努力构建起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发展体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8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邱珊)8月14日,为进一步加深并树立农资批发商合法经营的思想,增强其依法经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自觉性,三台县在县农业农村局召开了农资批发商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全县农资经营企业负责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股室参加会议。会议由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副队长主持,会议就进一步规范农资场经营秩序,不断健全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作出重点部署。会议要求:一是要规范农资经营的环境,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严把进货渠道关,特别是种子和农膜的销售标准,杜绝非法农资产品的出现。二是要健全农资经营的制度,继续严格执行农资产品购销和回收台账,确保如实记录,实时记录。同时落实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引导农民、种植户合理安全的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三是要明确禁限用农资产品。各企业务必按照麦冬产业安全发展要求,不得销售用于麦冬产品的多效唑粉剂产品,引导销售水剂和其他替代品。同时对于高芥酸油菜产业片区,不能批发销售非高芥酸油菜种,更好的保护三台农业产业发展环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7
(王燕 记者 杨宗友)当下,正值藤椒成熟的季节。走进绵阳市梓潼县双板镇德胜村的藤椒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藤椒树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串串饱满的藤椒挂在枝头,好像洒在树叶间的“绿宝石”,微风拂过,一阵阵诱人的清香扑面而来,基地里村民们或坐或站,身前一个箩筐、手中一把剪刀,下枝、挑筐装车,忙得不亦乐乎……看着这一片丰收的景象,千亩藤椒产业的“掌门人”陈富昌喜上眉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畅所欲言,聊起了藤椒产业发展的点滴故事。荒山变“金山” 藤椒种植带村民增收几年前,现在的全胜村藤椒基地还是一片荒山,被当地村民闲置了很久。然而就在2018年,这些荒山却被在外打拼回乡创业的陈富昌“相中”了。“在这些荒山荒坡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着实动了一番脑筋。经过到其他地方多次考察学习,我发现藤椒性喜光照和干燥温凉的气候环境,比较耐旱,刚好和我们这气候相宜,加上藤椒在川渝地区市场需求大,不愁销路,便决定发展藤椒产业。”陈富昌说。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形状与花椒相似,但结果更密,香味更浓,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高品位麻香调料,两年就可以实现初挂果。“干就要干出样子!”陈富昌暗下决心。他通过不懈努力在村内获得流转土地,将荒山开垦出来,全部种上藤椒,在梓潼县涉农部门和双板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县有机肥厂专门为藤椒基地生产专用肥料,请农技人员就藤椒栽植、田间管理等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保证了藤椒发展的品质。目前,陈富昌除在全胜村流转土地230亩外,又在双板镇南垭村、德胜村、新寨村流转了2000余亩土地,把曾经的荒山变成了“椒山”。随着藤椒市场价格节节攀升,相比传统粮食作物,藤椒经济效益更加可观,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藤椒种植的队伍中来。为了让藤椒产业发展更规范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陈富昌果断成立了梓潼县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8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与村民共同发展致富。同时,为增加藤椒的附加值,他还建起了藤椒加工厂,开展烘干业务等,让椒农的腰包越来越鼓。据陈富昌介绍,今年藤椒产量价格都比往年高一些,鲜藤椒能卖到9元一斤,干椒大概能达到45元一斤的好价格。“每天60元,一年下来能多挣1万多,手里头宽裕了,想吃个啥、穿个啥,上街买就是了。”该村原贫困户马天富谈起在藤椒基地干活带来的收入变化时,掩饰不住心中喜悦。心声变“回声” 听音问廉助产业发展荒山变“椒山”,土地再生金,闲置的荒山地,正逐渐焕发新的活力。可正当产业红火发展时,陈富昌却遇到了“小麻烦”:“扩大德胜村种植面积时,与村里两家人为流转土地面积发生了纠纷,到现在也没法开垦种植……”。正当陈富昌一筹莫展的时候,该县双板镇纪委书记郭金和他的同事们组成的“听音问廉”走访组如约而至。看到前来了解情况的镇上干部,陈富昌知道“救星”来了。为切实解决陈富昌所反映的问题,助推藤椒产业发展。双板镇纪委将该问题列入“清单”管理,靶向精准施治。镇纪委书记郭金立即与村上干部一道,深入群众家中讲解土地法相关政策。“老乡,你要知道藤椒种植业发展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的,等发展壮大了,乡亲们可以就近务工,一边挣钱一边照顾老人孩子,而且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多次耐心协商沟通,不到一个月,陈富昌的“小麻烦”就解决了,又成功流转300余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椒苗。陈富昌对这次镇上干部的“雪中送炭”感激不已,并表示一定借乡村振兴这股东风,让藤椒产业不断提质增效。“老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们镇上干部将全力护航产业发展,你就放手去干吧,带动更多老百姓走向致富路。”郭金鼓励道。示范变“引领” 谋划藤椒产业新局面“一个人富裕不算富,要更多地想到让老百姓怎样发家致富,所以接下来我要继续大力发展藤椒产业,免费为老百姓提供技术,为他们增加收入,让乡亲们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陈富昌说到。在双板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陈富昌牵头建立起“土地入股、按产分红、二次返利”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自愿的原则,老百姓不但可以凭借流转土地领取租赁费,还可以土地入股领取分红,从而保障持续增收不返贫。目前,已有近百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拿到了双份“收成”。谈起未来,陈富昌信心满满。他计划依托藤椒基地,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体系,投资建成藤椒精深加工企业,形成集原料采摘、压榨、灌装、仓储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藤椒品牌,并依托品牌效应发展休闲农业等,在不断完善并延伸产业链条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实现增收。据了解,陈富昌藤椒产业核心区德胜村已成功创建“绵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村”,藤椒产业发展在其中“功不可没”。参照类似模式,双板镇还建立了藤椒基地2个,成立藤椒专业合作社2个,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发展藤椒产业3000多亩,带动农户348户。2021年,全镇藤椒产业产值预计实现380万元以上。“因势利导发展藤椒产业是双板镇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双板镇党委书记魏永开如是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一产业发展的道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早日创建成为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7
(马瑜 记者 杨宗友)“首先,欢迎大家参加第二期村纪检干部的培训,今天的培训主题是……”这是梓潼县卧龙镇纪委正在对村级纪检干部培训的场景。这样的培训,在梓潼各镇(乡)“遍地开花”。为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干部“前沿哨所”作用,该县纪委监委督促指导各镇(乡)纪委强化对村纪检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对村级纪检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力促村级纪检干部在基层当好“民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惠民政策宣传员”,做好群众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在民意收集中,他们是“速递站”“老李,你认识六队的袁伟不?听说他在外面创业挣到了大钱,现在回来想种药材和樱花,但好像流转土地上遇到点麻烦……”正在地里掰玉米的村纪检委员陈定江,把村民闲聊中反映出的问题听进了心里,迅速向六社社长和袁伟了解情况后,将此问题反映给黎雅镇纪委,镇纪委通过深入了解、多方协调,成功为袁伟的种植业流转到了500余亩连片土地。7月上旬,已种植300余亩药苗,看着一片绿油油,长势良好的药苗,袁伟心里充满了期待。这是村纪检干部结合“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深入村头巷尾、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开展近距离、无死角、全覆盖民情民意收集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他们除了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意见,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外,还充分发挥他们与群众“零距离”的天然优势,收集群众对村级干部作风效能等方面反映的问题,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村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等腐败问题,做好信息收集,并向村党组织或镇(乡)纪委反馈。截至目前,已座谈、走访群众6000余人,收集意见建议及问题90余件,向14个单位发出问题整改函,督促整改50余件。在政策宣传中,他们是“传声筒”“村里大喇叭的政策宣传真是方便,不管我们在做什么,都可以听到闫书记讲解惠民惠农政策,了解了政策,我们办事乱跑趟、空跑趟的次数减少了很多。”“说实话,闫书记提出让我们党员学习纪律知识的时候,我心里觉得这是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提到刚刚结束的纪律知识微课堂,党员涂国红收获满满。“通过学习党纪法规,我的纪律意识提高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今天解读了酒后驾驶案例,彻底消除了我平时心存的那一丝丝侥幸心理,以后只要沾了酒就绝不开车,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被大家连连称赞的就是该县卧龙镇九柏村纪委书记闫成秀,自她担任村纪委书记以来,除了加强廉政教育,宣传党纪国法、惠民惠农政策外,还通过同村妇女主任一道与村里女性同胞摆龙门阵、开联谊会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关爱女性、尊重女性的良好村风和淳朴民风。今年以来,该村通过村广播宣传惠民惠农政策和警惕电信诈骗16场,受众群众1000余人;党员干部纪律知识微课堂已开课24次,累计参与学习1800余人次。在矛盾纠纷中,他们是“润滑剂”“哪家屋头吃得下污染了的水?现在我们一家4口人生活吃水立马就是个问题。我不管你发展产业天天有好忙,今天必须把这个事情给我解决好,你说,咋个办?”梓潼县双板镇德胜村四社的熊福情绪激动地说。是什么让平常少言寡语的熊婶如此生气呢?原来,7月中旬,村藤椒种植大户陈富昌从外地买回了有机肥料,可“天有不测风云”,接二连三的暴雨将部分有机肥冲化,顺着小路流进熊嫂家的吃水井中。熊婶一看急了啊,马上给村干部金智道打电话让他来看看。赶赴现场的金智道是原青益村的书记,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村级建制调整后任德胜村纪检委员,他解决问题办法多、化解矛盾方式多、摸排情况门路多,群众工作做得很扎实,老百姓遇到问题、产生矛盾纠纷都会给他反映。详细了解情况后,他第一时间打电话把此情况反映给了镇纪委,一边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一边打电话请工人来淘井,并安慰熊大嫂道: “别着急,先消消气,你的心情我理解,但你也知道陈富昌也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你也先不要闹了,我们马上商量解决办法,你放心……”。镇纪委随即与供水站沟通协调,将几车干净的饮用水送到家中,淘井工人也快马加鞭“赶工”,让熊福一家再次用上了干净卫生的井水。通过金智道的及时“出手”,这件影响邻里关系的事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陈富昌、熊福都对金智道感谢不已。金智道却说:“不用感谢,作为一名村纪检干部,通过自身能力协调解决好群众的小事,就是我该做的事,也是我要做的大事。”自村级纪检力量配备以来,他们主动担当作为,已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据了解,自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来,梓潼县共配备村纪委书记和纪检委员150余名,该县纪委监委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村级纪检干部队伍,邀请业务精通的专家为全县纪检干部作专题辅导,提升履职能力;分批次组织人员到两弹城参观学习,锤炼党性修养;交叉开展“跟班学习”,安排部分村纪检干部到先进示范点实操学习,增强业务水平。“村级纪检干部位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前沿,是监督执纪延伸至基层的‘先行兵’。”该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唐扬介绍,接下来,该县纪委监委将继续加强分类分批分片区村级纪检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锻造一支村级纪检铁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胡莎莎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文/图8月4日,绵阳市梓潼县长卿镇皇观村黄金梨园里,连片的梨树郁郁葱葱,一个个沉甸甸的梨子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装、转运。村民魏益平说:“2016年春季,我在村‘两委’和合作社的带动下,种了5亩黄金梨。现在每斤梨的收购价是3块钱,这几天,我和邻居们忙着采摘我家这 5亩成熟的梨子,卖给外地来的收购商。”今年,皇观村黄金梨亩产约4000斤,1200余亩黄金梨将产 480 万斤果子,产值将突破1400万元。村民采摘梨子。  皇观村种植梨树历史上千年。近年来,村里种植黄金梨1200余亩,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种苗、技术、回收果品,带动了该村许多村民种植黄金梨。一颗颗硕大香甜的黄金梨,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元宝”。皇观村按照“无公害”要求科学施肥,生物灭虫,生产出的黄金梨绿色环保、口味甜美,深受市场欢迎。  由于今年天气好,加之管理得当,梨子长势喜人,大个的重达一斤左右,平均每个梨子都有四五两重。皇观村党总支书记张浩说:“下一步,我村将在合作社带动下,用3到5年时间,扩大种植规模到两千余亩,带动群众增收,人均增收两千元左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7
(记者 李传君)2020年以来,四川省启动了村级建制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两项改革,乡镇和村组数量减少,辖区变大,资源得以整合,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进一步释放了乡村发展新动能。  三台县是四川典型的农业大县,在两项改革中作为先行先试的县之一,目前改革“前半篇”文章以及改革后“后半篇”文章都已完满交卷,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产业布局和发展突破了狭小的区域局限,有利于农业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化打造。”刘营镇三道河村党委书记谢飞说。  另外,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进一步激发动力,全县新发展农业产业基地15万余亩,去年粮食总产量全省第三,生猪出栏量、油料总产量位列全省第一,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村级建制改革,优化产业项目配套,壮大和发展集体经济  2020年6月,刘营镇原三道河村、土地村和青松村合并为三道河村。村庄的合并,给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契机。  “以前我只有130亩,村庄合并后,承包规模扩大到1100余亩,一年时间几乎扩大了10倍。”连兴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殷家贤说,以前流转土地需要跟四个村八个组谈,各村组干部和村民想法各异,商谈无果,只能望着基地外那一片片好地空叹。村组合并后,我只需跟两个村三个组谈,就容易多了,最终也如愿以偿。  “为啥原先谈不成?主要是土地流转价格。”谢飞说,原来那130亩流转费是每年500元/亩,得知家庭农场要扩大,有些村民便提出要提高租金。村组合并后,在村社干部统一协调下,仍按每年500元/亩执行。  刘营镇安宁村为原杨家褊村、梁坪村、菩提村合并而成。“这三村合并,完全是从产业整体布局上来考虑的,”安宁村党委书记赖耀明说,“麦冬、水果、生猪、蚕桑是这三村的主要产业,合并后,不仅水果、蚕桑更加集中,且梁坪、菩提的生猪,杨家褊、菩提的麦冬可以相互整合,形成连成一片的生猪产业带和1600余亩的麦冬产业带,且形成种养循环。”  而且,三道河村与永宁村相邻,两村水果产业又整合成4000余亩连片的产业园。  村级建制调整也进一步优化了项目配置及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立新镇高棚村由原来高棚、新景、石梯三村合并。合并后,将原高棚村“狂欢小镇”等文旅产业延伸布局到原新景村、石梯村,发展农耕体验采摘、乡村民宿等,大大提升了合并村的项目融合度。  原3个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差异较大,于是注销了原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立新镇高棚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在原高棚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基础上,增加组建农资合作社、引进农耕体验项目、盘活闲置资产三种路径,集体经济收益年新增7万余元。  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带动产业高度融合  建平镇由原来建平、前锋两镇合并。在产业发展方面,原来的两镇各有千秋,建平以粮油突出,前锋则是全县藤椒产业的发源地。两大产业均向另一镇扩展,但差别明显。  据建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龙春燕介绍,建平粮油一开始就以四川台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统一品种、技术、植保、收购等,连片规模化经营,单产位于全县前茅;1000亩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3000余亩,原前锋镇也在辐射范围内,但因前锋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品种、技术等未能统一,单产和规模化程度均不高。  合镇以后,在政府统一主导下,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了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面积扩大到6700余亩。  原前锋镇副镇长刘海,跟藤椒产业打了十余年交道,算是这方面的土专家。“原前锋镇共发展藤椒6000余亩,在技术、管理和规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相邻的原建平镇,虽然也发展了1000余亩藤椒,但技术、管理等差距明显,单产收益也相差很大。”  据刘海介绍,原前锋镇的藤椒,按保底价算亩产值都能达7000元以上,而原建平镇只能达到1000多元。他现担任建平镇武装部长,主抓藤椒。“当前重点是提质保量,在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下功夫,让好的地方更好,差的地方追上来。”刘海说。  芦溪镇原就是三台一大重镇,与原花园镇合并成新芦溪后,地位更加凸显。麦冬、生猪两大产业高度融合,麦冬种植面积增至1.7万亩、藤椒种植面积增至1万余亩、年出栏生猪增至10万头,麦冬生猪现代农业园区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体系,正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园区。三台县正倾力将芦溪打造中国麦冬第一镇,加快建设“百亿”产业集群。  西平镇也一样,原跃进镇和上新乡合并成西平镇后,以实施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成功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农业装备科技园项目,未来五年有望成为“百亿乡镇”。且西平、芦溪均成为三台十万级人口、百平方公里县域副中心。  做好“后半篇”文章,释放更强新动能  做好“后半篇”文章首要是盘活闲置资产。三台县改革前共有63个乡镇,撤掉30个乡镇,共腾退办公等用房10.3万平方米;原有行政村930余个,改革后仅剩380余个,腾出的办公等用房面积更大。通过努力,目前全县共盘活近70%这类闲置资产。  对于乡镇闲置用房,由县政府统一出面,除部分调剂给其他部门和单位使用外,其余划转给县属国有企业,共增加其注册资本金1.2亿元,实现“政府类闲置资产”转为“国有企业资产”,由企业重点用于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县域公益性项目时所需的贷款抵押。  部分乡镇闲置用房及绝大多数被撤行政村阵地用房,主要是采用租赁的方式盘活。“原前锋镇政府用房租给了两家企业,年租金3万余元,并给当地解决了100余个就业岗位。”刘海说。  村变大了,乡镇管辖范围也扩大了,如何有效治理,才能释放镇、村发展动能十分重要。改革后,三台及时进行了村两委换届,像三道河村、安宁村等村都成立了党委,并推广党支部建在小组上的做法,目的是强化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对于乡镇,三台县采取“减县补乡”方式,将67个派驻站所、354个编制、274名人员下放乡镇管理,并将群众“跑远路、跑多趟”问题往前排,整合便民服务窗口,乡镇可办政务服务类事项增至210项以上,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事情在本地一次性办结。  “各县级部门依据新的实际情况,深入调研,均作出了相应的配套改革方案,目的是顺应乡村振兴大战略,进一步释放乡村发展新动能。”三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青松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8-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绵阳市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之一(全国仅3个),如何借力全程机械化制种手段,实现节本又增效?8月3日,绵阳市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授粉工作演练在梓潼县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授粉工作,采用六旋翼农用无人机辅助授粉和人工拉绳授粉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同场对比。  中午12时许,烈日当空,在梓潼县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田里,只见无人机在离穗层1.5米至2米的低空飞行,螺旋桨所产生的风力让稻浪翻涌,父本水稻的花粉粒形成的粉尘被高高扬起,均匀地飘向母本水稻。不到一分钟,一亩田就完成了无人机授粉作业。无人机在梓潼县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田里作业。绵阳市农科院供图  “现在推广的农用无人机授粉效率,在两个小时内授粉二次到三次,作业面积可以达到50到70亩,而人工拉绳辅助授粉只能完成约5亩。农用无人机辅助授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绵阳市农科院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何勇介绍,无人机辅助授粉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从结实率来看,也明显好于人工拉绳授粉,亩产量提高10%以上。  在梓潼县,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区涉及区域包含许州镇、卧龙镇、黎雅镇、宏仁镇等,示范核心面积 800 亩,辐射面积 15000亩。示范区对制种中的育秧、插秧、喷药、授粉、分收、烘干及整田七个作业过程,全程投入机械化技术。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2014年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就在省科技厅立项,通过我们7年的努力,两个核心关键技术环节,机械移栽和机械授粉的技术瓶颈问题全部解决,现在正大面积推广。”何勇说,经对生产成本的测算分析,全程机械化制种每亩成本1715.0元(不含土地流转费),比人工制种每亩节省成本385.0元,节省成本达18.3%。  绵阳市安州区、江油市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市、区),同样通过推广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解决“稳基地、降成本、提效益、抗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制种现代化水平。绵阳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李健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杂交水稻制种核心区,以点带面加快推进,为种业强市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6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周鑫)2021年8月12日,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大英县农业农村局、中江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长江十年禁捕联合执法。此次联合执法主要针对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黄颡鱼、鳜鱼、中华鳖,其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全年即全年禁捕禁钓。联合执法队先后到三台县郪江镇、建中镇,中江县万福镇、普心镇,大英县象山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此次行动一是巡逻察看是否有非法捕捞行为,二是察看河中是否有三无船舶停留,三是宣传禁钓政策并劝离垂钓人员,共劝离垂钓人员20余名,暂扣鱼竿10根。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2
(彭彬 记者 杨宗友)时下,正是辣椒采收的时节,辣椒地里郁郁葱葱,一串串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为抢抓采摘时节,梓潼县文昌镇新桥村的党员支农志愿者,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当地村民们一起采摘,并联系销售。以实际行动践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罗中安是梓潼县文昌镇新桥村的辣椒种植大户,今年种植了110亩辣椒,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看着地里的辣椒一天天成熟,他既高兴又担心。为了帮助罗中安解决燃眉之急,近段时间以来,新桥村党委带着“党员志愿支农队”来到他家帮忙采摘、联系销售辣椒。罗中安高兴地说:“立秋雨水增多,这些成熟的辣椒不及时采摘的话,烂在地里损失就大了,真的非常感谢这些党员志愿者。”头顶着太阳,党员干部们穿梭在田间,不停地摘下一个又一个辣椒,虽然忙得汗流浃背,但是脸上却是开心的笑容。解决了采摘的问题,村干部又与食品加工企业、大型商超、餐饮业主联系,还发朋友圈吆喝,最终各地的客户以每斤1.3元的价格,买下了罗中安的40吨辣椒,辣椒销售的问题得以逐步解决。梓潼县文昌镇新桥村党委书记薛洪表示:“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我们和村民一起采摘辣椒,看到他们丰收的喜悦,我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紧接着我们还要联系企业、商家帮助村民把辣椒卖出去。”近年来,梓潼县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采取引进大户、扶持本地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村民们拓宽了致富增收路。全县6万亩火红的辣椒,成为火红的产业,映红了村民们的增收致富路。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