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罗成名 记者 祖明远)8月8日上午,位于绵阳市游仙区涪江街道剑南路旁的一家名为“仙溯农庄”的小店举行开业仪式。这家店铺售卖的200余种农特产品皆来自游仙区忠兴镇各村及区域内企业,从当季新鲜瓜果蔬菜到村民家养的肉蛋禽,从礼盒装的冬枣、菜籽油到中药材饮品,90平方米的店铺内,各种农特产品琳琅满目。  这家店铺的股东是忠兴镇木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全体社员,而木龙村党委书记卢飞也多了一个店长的职务。当天凌晨5时许,卢飞开始忙碌庆典布置,“要紧的是催促周边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早一点把当天的鲜活农产品送来。”  木龙村位于游仙区东北部,距离游仙城区城区22公里,村里虽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木龙观红萝卜等特色产品,但因路途较远,导致销路不畅。该村决定在城区开设直营店,减少流通环节、掌控终端品质。  开业当天,忠兴镇凤凰村党委书记梁白梅带来的散养土鸡和土鸡蛋,在2个小时内售罄。据忠兴镇党委书记梁红梅介绍,目前,产品供应渠道已经建立,正积极对接游仙区各街道各社区,争取与社区网格员共建利益链接机制,让特色农产品实现“从村里到城里”“从城里到家里”的销售闭环。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12
(郭超英 记者 祖明远)8月7日,电子科技大学网站“e帮扶”平台上,平武县江油关镇垭头坪的新鲜核桃上架。“太好了!我家的2500多公斤核桃不愁卖了!”垭头坪村56岁的核桃种植户赵国平说。  半个月前,眼看自家上百棵盛果期的核桃要丰收了,可赵国平却高兴不起来。“虽然去年核桃收购商给的价不好,但好歹也卖了4万多元,但今年很多收购商明确表示来不了。”  去年因为收购价格低,赵国平的儿子尝试着做“微商”,在网上卖了不到100公斤就主动关闭了。“一个浙江客户买5公斤核桃,总价不到120元,光运费我就出了70多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电子科技大学星愿支教队,隶属于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今年获评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全国重点团队,支教队员共36人。7月10日,支教队前往平武县南坝镇开展支教及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面向南坝小学1-5年级共83名学生开展七彩假期专项活动。  “我们在‘e帮扶’平台上暂定的价格是每公斤20元,目前与一家快递公司初步达成协议,发杭州5公斤运费36元。今年垭头坪村核桃产量预计有20吨左右,我们正和多家快递公司谈合作,争取最大优惠。”电子科技大学星愿支教队队长陈思哲说。  “不愧是名校学子,整得太好了。”江油关镇副镇长吉明向支教平武的36名电子科技大学的同学们竖起大拇指。他介绍,垭头坪村的乌米籽核桃富锌富硒、仁满味香,在本地每公斤都要卖24元-30元,因缺乏品牌影响力,一直打不开市场,这次能进入教育部指导下的帮扶平台,品牌影响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吉明介绍,支教大学生在南坝小学开展各类辅导活动,还为垭头坪村制定了《垭头坪村 乡村振兴规划要点概述》。  支教过程中,队员们通过调查走访,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垭头坪村地理位置,气候、水质、土壤等条件,参照同纬度分布及相似山区镇(村)成功经验,分别对垭头坪村生态、产业、治理、创新等方面做了7章29页1万余字的详细规划。  “规划对我们的产业链形成闭环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特别是在人才引进、引导能人返乡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既有方案又有方法。”垭头坪村党支部书记严明波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8月9日,梓潼县金龙镇金龙村村民刘弘家的鱼塘边,绵阳的客户前来采购1000 余斤鲫鱼,邻居纷纷赶来帮刘弘打鱼,有的布网,有的驾船,有的帮忙拉网,大家有说有笑,好像自己的鱼儿丰收了一样欢喜。  随着大伙把围网一圈一圈逐渐拉小,鱼塘里鱼儿激起层层浪花。看到欢腾的鲫鱼跃出水面,刘弘高兴地说:“我去年在鱼塘投放的鲫鱼、鳙鱼、草鱼,到目前已经长大开始售卖了,如今已捕鱼3000斤,卖了接近3万元。”在现场,笔者看到,初秋的梓潼,风和日丽,随处可见农民张网捕鱼的丰收景象。生态鲫鱼、鳙鱼、草鱼、鲤鱼等特色水产迎来了“捕鱼季”,肥美鲜鱼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我村有 270 口塘堰,每个塘堰平均产鱼1000多斤,平均按8块钱一斤计算,我村今年的水产养殖收入有160多万元。”金龙村党总支书记杜强说。  近年来,梓潼县充分运用各地的山坪塘、山湾塘、堰塘等小型水利设施,发展生态水产养殖,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用水,又在养鱼上增加了收入。目前,在梓潼县长卿、石牛等乡镇,养殖户户均渔业纯收入达4万到5万元;金龙镇养鱼3200亩,鱼苗繁育场260亩。水产养殖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这段时间,梓潼县的四川福欣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一瓶瓶辣酱经过生产线最后进入包装,到达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在车间外,一车车从农户手中收回来的新鲜海椒进入厂区储存室内。  梓潼属于典型的丘区农业县,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生态食品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海椒基地是梓潼县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基地之一。该县坚持“以农促工”“以工哺农”的原则,积极引入海椒生产企业。一方面通过企业带动,发展订单农业,建立海椒基地;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协会带动、农户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构建起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发展体系。该县专门引进四川福欣食品公司、金辉生物公司等近十家企业加工海椒,实现海椒产品就地消化,有效解决海椒生产中的销售问题。  “我刚刚到合作社去卖了200斤海椒,价格还不错,而且当场就拿到了现钱。”8月8日,梓潼县仁和镇檬垭村一社村民梁廷金高兴地说。  在生产中,梓潼县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坚持“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分户种植”原则,全力做大海椒产业。  观义镇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与合作社签订海椒产销合同,合作社负责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签订销售协议,明确了最低保护价收购,组织人员收购;合作社与县内生产企业签订了销售协议,收购的海椒由合作社拉到企业去卖。“现在有合作社牵头,老百姓种植海椒积极性非常高,成为助农增收的骨干产业。目前,全村发展海椒500多亩。”观义镇红旗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皈霖说。  目前,梓潼县成立海椒专业合作社20多个,带动两万多农户,2021年发展海椒6万多亩,预计产量达12万吨,产值3.6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1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彭丽华)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繁殖能力强,具有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如蝗虫过境,未及时发现,两三天时间就能造成水稻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在8月6日接到建平镇稻飞虱发生的消息后,我局于8月7日(星期六),立即召开了三台县稻飞虱监测防控紧急会议,安排部署了稻飞虱监测防控的各项工作。县植保站全体人员,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及植保员,服务主体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圣繁主持。会议现场会上,植保站高级农艺师叶香平组织参会人员学习了稻飞虱的识别、监测、防治等技术,建平镇植保员周德春就调查发现稻飞虱情况及方法做了经验交流,植保站站长彭丽华安排部署了全县监测防控稻飞虱的各项工作。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圣繁就全县监测防控稻飞虱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紧起来。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稻飞虱的危害性、防控紧要性,吸取往年稻飞虱发生的教训,认真做好此次稻飞虱应急工作。二是动起来。充分利用村社广播、短信平台、多媒体等方式,加大稻飞虱监测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植保员、群众等力量,对辖区内所有田块进行全覆盖排查,做到底子清、数据明。三是报上来。按照关于稻飞虱监测防治情况的报送要求,及时准确的报送数据。四是防起来。科学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实行“发现一点、防治一片”。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0
(记者  刘琳)北川,大禹故里、中国羌城。去年9月,北川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一年后,这座美丽小城有何变化?文旅产业发展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布局?近日,“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宣传报道活动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专访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书记李昊天,看这一年来北川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文旅答卷。北川情歌节   (中共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看变化“五个更加”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成功创建成为天府旅游名县以来,我们始终保持政策不变、标准不降、投入不减,持续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推动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归纳起来就是实现了’五个更加’。”谈到北川的变化,李昊天如此总结。具体而言,一是全域全季的旅游格局更加完善。北川以融入大九寨旅游环线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为切入点,形成了“一核”支撑、多线串联、多点联动的全域旅游格局。二是文旅项目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北川坚持招商引资围绕文旅转,基础设施围绕文旅干,实施文旅项目69个,完成投资27亿元。三是充满禹羌民族风情的文旅产品更加丰富。北川依托羌历新年、大禹祭祀、莎朗节等三大民俗文化品牌,打造了12类30余种的羌歌、羌舞,培育了“羌家十三花”“羌家十大碗”等10种地方餐饮品牌,自主研发的文旅商品荣获127个国家级、省级奖项。四是绿水青山释放的生态红利更加显现。北川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文旅发展的核心要素,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五是文旅发展带给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厚重。北川坚持农旅、林旅、体旅融合发展,引导5400余户农户发展民宿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旅游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到了52.5%,“天府旅游名县”这个金字招牌已经成为群众的“金饭碗”。即使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和8月中旬特大暴雨的影响下,该县依然接待游客750余万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0亿元。看定位“三个独特”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进入’十四五’,北川提出了建设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的目标。”李昊天说,要实现“先行”就必须壮大县域经济,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对北川来说,我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就是’三个独特’的资源。”“北川拥有独特的禹羌文化,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风羌韵悠远神秘。”李昊天解释,华夏人文始祖大禹就诞生在这里,境内至今保存着30多处大禹历史文化遗迹,羌寨、羌歌、羌舞、咂酒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让人向往。此外,北川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熊猫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内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4种,森林覆盖率高达65.81%,海拔相对高差4000多米,保存着全球同纬度最完整的生态系统。北川还拥有独特的有机产品,是全省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北川苔子茶”“北川花魔芋”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羌药材、精品茶叶、高山蔬菜、特色水果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十分丰富,是一个养心、养身、养胃的好地方。李昊天表示,北川将围绕擦亮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依托独特资源,全力打造全国禹羌文化旅游目的地,让广大游客到北川感受以禹羌文化为核心的风情体验,享受以良好生态环境为依托的休闲康养。看未来“六件大事” 全力推动文旅兴县目标实现下一步,北川将围绕“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倍增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五大攻坚行动”,这些都是为“文旅兴县”创造更好的条件。具体如何作为?李昊天说,下一步,北川将重点抓好六件大事。具体来说,将提升一个禹羌全域旅游规划、制定一套禹羌文化旅游的规范、研发一批禹羌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一台实景禹羌文化演出、扶持一批禹羌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营造一种全方位的旅游发展环境。特别在羌文化打造方面,北川以“羊皮鼓舞”“羌绣”“羌年”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元素,研究大禹历史轨迹,以讲故事的方式,再现大禹羌族历史演变进程以及西夏盛世、羌戈大战、大禹治水等历史场景,通过艺术化手法将羌族人民一年四季春种秋收、男耕女织等有机融入情景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原汁原味的羌族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大禹精神。同时,北川将招引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旅游景区,持续加大对老百姓的宣传引导,持续推动休闲山庄、康养民宿、农家乐等市场主体发展。另外,围绕宏观旅游形势、产业政策、智慧旅游等专题,北川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导游、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为游客提供更温馨、更贴心、更专业的旅游服务。采访最后,李昊天发出热情邀请:“在世界行走,为北川停留,欢迎大家来北川过有羌调的生活。”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10
2021年8月2-3日,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四川肉羊创新团队、绵阳市农科院畜禽水产研究所和技术服务科科技人员一行5人到北川县白什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白什乡是北川白山羊主产区和保种区,存栏北川白山羊3000余只,养殖圈舍4000平方米。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局的支持帮助下,北川白山羊产业发展越发强劲。然而,白什乡深处秦巴山区,传统养殖观念根深蒂固,白山羊养殖主要依赖于放牧,缺乏标准化养殖技术,粗饲料资源匮乏,多数养殖户面临着冬季饲料缺乏的现象。鉴于此,团队根据北川白山羊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的养殖技术培训和交流。会后,到北川县金富家庭农场和进行了技术指导和生产性能测定现场示范操作。最后,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绵阳市农科院拟与白什乡党委政府探讨了在星河村共建特色产业(北川白山羊)专家工作站的可能性,通过与规模养殖场场开展联合选种、育种和标准化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工作,加快北川白山羊群体的提纯复壮,构建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白山羊生产性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盛夏时节,西羌神木寨天阔云闲、翠色绵延、流水潺潺……每到周末节假日,这里古老的羌族进寨仪式,原生态的羌歌羌舞,以及美味可口的羌家美食,让慕名而来的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这道菜是竹笋炒腊肉。竹笋是我们上山挖来的,新鲜可口,腊肉是地道的羌山老腊肉,欢迎大家前来品尝……”8月4日,走进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镇神木寨村的神木寨景区,只见主人李连秀正忙着给游客和手机里的网友推荐一道道羌山美食。  神木寨村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竹海环抱,原叫井泉村,因一口运木神井而得名。这口井不仅养育了当地村民,相传还会神奇地冒出木头,被转运至杭州用于修建灵隐寺。而后井泉村与相邻的花龙村合并,更名为神木寨村。  2010年,李连秀和丈夫回村创业,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羌族文化等优势,打造出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餐饮住宿、绿色采摘等为一体的神木寨,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神木寨拥有1600平方米的“玲珑天籁居”四星级农家乐、6600多平方米的仙境神木寨、35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等旅游相关项目,价值超1亿元。原始落后的羌寨已蜕变成幸福美丽的新乡村,来神木寨村“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  李连秀告诉记者,最初景区的客源都是朋友和熟人介绍,考虑到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2019年她开始尝试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推介北川的美景、美食,也讲述羌族的古老历史和传统。在其直播和短视频的带动下,前来神木寨的游客络绎不绝,即使2020年受疫情影响,村里接待的游客量也比2019年翻了一番,收入同比增加了 30%左右。  近几年在她的带领下,该村通过深挖羌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生态农耕文化资源,打造了赏花采茶节、野菜采笋节、猕猴桃采摘节、年猪剖膛节等近10个民俗活动,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参与民俗活动体验,助推乡村文化旅游升温。同时,建成了羌文化展览室,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非遗展演队伍,每年开展羌歌、羌舞、羌绣、草编、口弦、羊皮鼓等非遗文化培训。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如今,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神木寨与122户乡民签订了农副产品购销合作协议,当地社员年均收入达2万余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连日来,梓潼县在七曲山风景区和长卿山古柏林区集中开展生物药剂防治蜀柏毒蛾工作,确保千年古柏林免受虫害损失。  笔者在现场看到,随着工作人员在林区内穿梭,伴着机器轰鸣,一股股白色烟雾便在林区内弥漫开来。在药物作用下,蜀柏毒蛾也被杀死。据介绍,此次防治选择的是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对人、畜基本没有危害,极少污染环境,可有效控制目标害虫,维护森林生态系统总体平衡。  梓潼有林地91万多亩,其中 70%以上栽种的是柏树。特别是国家森林公园、七曲山风景区纯古柏林占地700余亩,有千年古柏2万余株,是全国最大的成片纯古柏林,被誉为“蜀道奇观、古柏大观园”“森林活化石”“蜀道翡翠”“天然氧吧”,尤为珍贵。  进入7月以来,秋季(第一代)蜀柏毒蛾在梓潼县个别镇(乡)开始萌发。为降低蜀柏毒蛾对林木危害,保护翠云廊古柏林自然景观的完整性,该县专门组织人力物力,采用喷烟,集中对七曲山大庙、水观音、凤凰山、长卿山国有林及其周边进行药物防治。  截至目前,梓潼县已经防治蜀柏毒蛾面积超过26000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近日,梓潼县会同农商银行推出“乡村振兴贷”,通过金融“输血”增强“造血”功能,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由观义镇“八村一社区”共同出资筹建、成立的梓潼县观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绵阳市首家集体经济企业。观仓公司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国有公司、民营企业参股抱团共建,坚持生态空间资源更大化的经营理念,采用“股权合作+”“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多个项目的规划实施,力争实现“一地生六金、一业增五效”,不断释放改革红利。目前观义镇9个村(社区)共获得18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发展蔬菜产业。“观义镇每个村、社区都成立有观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结合本镇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海椒、青菜、榨菜等蔬菜产业。有了这笔贷款,更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观义镇党委政府将督促企业使用好这笔资金。”观义镇党委书记陈涛说。  “乡村振兴贷”是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需求开发的专项信贷产品,具有额度高、期限长、利率低,用途广、担保方式多样等特点,最高贷款金额1000万元。“‘乡村振兴贷’能够有效突破原来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准入门槛高、需要抵押、贷款额度低等瓶颈,打通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阻碍,推动金融与农村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加有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梓潼县农商银行相关人员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敬杰 谢勇)合力应对新冠德尔塔严峻疫情,四川省三台县水利局党委组织系统各单位,主动对接潼川镇古城社区、灵兴镇花庙村、新鲁镇望柱村、紫河镇深垭井村认真做好外县返乡人员摸排,新冠疫苗接种、防疫健康码应用,教育群众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少聚集,并通过洪涝隐患清理、灌区抗旱调水、水环境整治等业务实际,抓实乡村振兴和防疫减灾行动。7月中下旬以来,县永和堰管理所、团结水库管理中心等水管单位干部职工“白加黑、五加二”率先做好灌区抗旱调水保障农业农村安全用水服务,已清除渠沟垃圾、障碍物130余吨,完成引水120多万立方米。建立健全水安全清单台帐,立足主动早动,县水利局机关分成6个工作组面向全县33个镇乡,抓紧实施“水利防汛安全隐患大排查”。不仅排查治理防洪安全隐患、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也排查清理河湖水环境系列问题。进一步做实第二轮环保督察回头看,强化防疫防汛减灾和人居环境整治以及乡村振兴五年水利规划等具体任务,着力夯实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间的有效衔接。汛旱两手发力,确保饮水安全是水利行业最为重大的民生。为此,面向群众分散供水矛盾,就要保障农村每人每天不少于20升一大桶水;其水质须符合全国、全川《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人工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正常劳力20分钟,也就是取水水平距离不得超过800米,垂直距离不得超过80米,饮水安全供水保障率在90%以上。年度实际安全供水量符合标准(不低于20升/天)的累计时间长度应大于329天。同时,跟进防洪排涝、环保整改,包括合禄川等重要节点砂石治理,切实做好防汛治旱、防疫减灾形势研判,从民生水利事业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5
(彭彬 胡莎莎 记者 杨宗友)近日,梓潼县长卿镇皇观村的1200亩黄金梨进入丰收季。走进果园里,连片的梨树郁郁葱葱,一个个沉甸甸的梨子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装、转运,个个兴高采烈。 梓潼县长卿镇皇观村是黄金梨专业村,种植黄金梨1200余亩,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许多村民依靠种植黄金梨过上了好日子。2016年春季,村民魏益平就在村两委和合作社的带动下,种植了5亩黄金梨,如今他家的梨园已进入盛果期,这几天他和邻居们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子,卖给外地来的收购商。魏益平说:“我家的5亩梨子现在进入了盛产期,现在每一斤的收购价是3块钱,5亩梨子要卖6万块钱,非常高兴。”据悉,梓潼县长卿镇皇观村种植梨树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历史。近几年来,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种苗、技术、回收果品,带动了该村许多村民种植黄金梨,一颗颗硕大香甜的黄金梨,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元宝”。由于今年天气好加之管理得当,梨子长势喜人,大个的重达一斤左右,平均每个梨子都有四五两重。皇观村黄金梨一亩平均产量达4000斤左右,合作社和群众的黄金梨共计1200余亩,将产480万斤果子,产值预计将突破1400万元。 梓潼县长卿镇皇观村党总支书记张浩说:“下一步,我村黄金梨种植将在得力黄金梨合作社的带动下,在3到5年期间,扩大种植规模到两千余亩,带动群众增收,人均增收两千元左右。”近年来,梓潼县以长卿镇皇观村果农按照“无公害”要求科学施肥,生物灭虫,生产出的黄金梨绿色环保,口味甜美,深受市场欢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5
(付江 记者 祖明远)“周末,不少客人来这里度假。”8月1日一大早,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齐心村翎谷濯缨民宿的管家肖兴蓉,已开始忙碌起来,看着餐厅逐渐满座,她露出了笑容。  肖兴蓉是该民宿投资人之一。2017年,作为当地第一家民宿,翎谷濯缨民宿正式开业。目前,全村已有30家民宿,该村也建成了避暑胜地。肖兴蓉说,需在翎谷濯缨民宿住宿的客人,一般需要提前10天左右订房间。现在民宿里有18名员工,但周末客人多的时候,还需要请周围的邻居们来帮忙。  在村里开民宿的想法,始于2014年。当时,肖兴蓉从事园林设计的儿子陈远航想在家乡修建民宿,但大家对民宿都不甚了解。听了儿子的设想和规划,肖兴蓉和丈夫决定与儿子共同创业。  2017年7月,民宿正式开业。当时正值避暑旺季,再加上是当地第一家民宿,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可实际住宿的人并不多,第一个月营业额只有5万元左右。“可把我愁坏了,投了那么多钱,还要发十几名员工的工资。”为节约开支,肖兴蓉在民宿当上了大管家,打扫卫生、做饭煮菜,每天忙个不停。  通过营销和口碑传播,民宿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第二个月营业额达9万元。到第二年3月,齐心村的枣皮花迎来花期,赏花游客多了起来,民宿有了回头客。当月,营业额达到十几万元。  让人惊喜的是,周围村民们见到民宿生意有赚头,也开始跟进。很多村民到肖兴蓉家来学习后,将自家改造成民宿或者农家乐。“看到周围的村民也富起来了,我很有自豪感。”肖兴蓉说。  2019年、2020年,翎谷濯缨民宿接连扩大民宿规模,房间从5间扩大到27间,营业额从每月5万元增至平均每月10余万元。旺季每个月的营业额可达20万-30万元。仅2019年,翎谷濯缨民宿纯利润就达50万元。  很长一段时间,为节约成本,肖兴蓉每月只领2000元工资。“最近,我把自己月工资涨到5000元了。毕竟民宿生意走上正轨,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更科学。”肖兴蓉语气中带着自豪,不仅如此,她还与其他员工一样,每个月开始享受4天的假期。  “生活有奔头,忙点但是很充实。”肖兴蓉说着,又拿起抹布开始擦起民宿里的小摆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05
(林忠伟 记者 杨宗友)“我要买5股,我要买8股……”8月2日,在梓潼县观义镇观仓公司,村民主动到公司来购买刚刚建成的生猪代养场股份。梓潼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该县将生猪产业发展列为“五大”特色产业之一,在做好“两改”后半篇文章中,梓潼县结合乡村振兴,以释放改革红利为目标,结合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探索推动“1+5”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升级扩面,积极推行“三级分红”发展机制,让村集体和全体农民共享生猪产业发展红利的同时,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全力打造百万头生猪大县,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梓潼县已经建成有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的生猪代养场58栋、在建8栋,2021年计划建设40栋。全部建成后,全县每年可新增生猪出栏250000头以上。如今,梓潼县“三级分红”发展机制也正在逐步实施之中,有效推动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实现了农户增产增收。建生猪代养场,增强村集体和村民发展意识“观义镇目前共有‘1100’型生猪代养场7处16栋建成投产,其中3栋为扶贫代养场,其余均为社会化代养场。代养场所在村仅有临时性务工,群众收入甚微,扶贫代养场也仅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分红,集体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导致富业主不富民更不富村,生态效应监管难,农村空间生态资源活力难以激发的问题日益凸显。2021年,观义镇在做大生猪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产增收上开始探索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式。”梓潼县观义镇党委书记陈涛说。观义镇为认真贯彻落实梓潼县委关于支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十六条措施相关要求,叫停全镇4处8栋社会化代养场的建设,由业主自行选择清算工程量退出或通过“国有公司+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的方式建设规模化生猪代养场。提出“股权合作+”的发展模式,采取“国有公司+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照“3:4:3”的出资比例共同投资建设规范化生猪代养场,积极推动生猪产业红利由企业独享向集体和群众共享的方式转变,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与此同时,观义镇深化梓潼县“1+5”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模式(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平台公司、集体经济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具体做法是:县委、县政府是产业发展的统筹组织者,通过科学制定种养殖规划、搭建互助平台、落实产业发展政策等,促进产业精准发力;正大集团(龙头企业)制定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和操作手册,提供全程生产原料和技术服务,回收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生猪全产业链,实现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机构通过代养合同质押担保,为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破解筹资难题;梓昌公司(国有平台公司)是生态循环产业发展实施的主体,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观仓公司(集体经济企业),负责构建利益分配机制,流转土地连片种植果蔬,消纳生猪粪污,推动种养循环;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入股生态循环产业项目,按股分红。推行“股权合作+”,提高村集体和群众参与度“2020年10月,由观义镇‘八村一社区’共同出资筹建,成立梓潼县观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也是绵阳市首家集体经济企业。公司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国有公司、民营企业参股抱团共建,发挥生态空间资源更大化的经营理念,采用‘股权合作+’‘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多个项目的规划实施,力争实现‘一地生六金、一业增五效’,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做大生猪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助农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梓潼县观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刚说。由梓潼县观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向全镇集体经济组织针对观义镇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进行募股,参与主体为各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方式为:以户为单位认购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并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方式参与。股份募集按照“村村参与、户户参与、自愿参股、可进可退”的原则进行募集,每股股本金600元人民币,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按照最低持股和最高限股的方式投资入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暂不愿意入股的,其股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每户最低限额代为持有,并签订《自愿放弃参股承诺书》。股权可继承,股权人死亡后无人、无力或放弃继承的,其股权由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并持有;股权禁止以任何其它形式转让、馈赠、买卖、抵押、担保等。股权的管理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静态管理模式。目前,观仓公司已募集股金400万元。“三级”分红,增加村集体和股民收入2021年,观义镇借助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村2个,在银针村7社建设正大“1400”型标准化生猪代养场4栋,配套3000亩粪污消纳土地,栽植杂柑,套种蔬菜、中药材等,形成以生猪代养、特色经果林、蔬菜和中药材种植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由观义镇观仓公司负责构建利益分配机制,流转土地连片种植果蔬,消纳生猪粪污,推动种养循环;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入股生态循环产业项目,按股分红。按照市场价格,预计4栋代养场年收益约为450万元,扣除人工、水电等养殖成本,可实现年纯收入约42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年分红约为16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年分红约为120万元。目前,4栋代养场已经建成,预计在今年8月底前开始关猪。“四栋生猪代养场实行一年分红一次,推行三级分红,让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得到更多实惠。”观义镇副镇长白小东说。据梓潼县观仓公司负责人介绍:三级分红包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入股代养场项目按照占股比例第一次分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入股代养场项目按照占股比例第二次分红(集体经济组织纯收益分配按15%提取公积金、5%提取公益金,其余80%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讨论同意,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向成员进行分配);观仓公司开展的所有业务产生的纯利润,除去公司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以外,剩余纯利润按照各集体经济组织在观仓公司的入股比例一年分红一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第三次分红)。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素有“中国果梅之乡”称谓的平武县平通羌族乡桅杆村万亩梅林里,漫山都是郁郁葱葱的梅树,树上都挂满了成熟的青梅果,青翠诱人。  在这散发着阵阵梅香的果园里,村民们忙着采摘青梅。平通羌族乡石坝村的村民王罗螓,1998年和爱人返乡,从公公手中接过梅酒小厂,一干就是20余年。由于梅子酒的口味独特,他们在平武很快就打出一片天地。但酒厂所销梅子酒以当地村民消费居多,销售辐射范围仅在县内,消费能力受限,也制约了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平通梅林规模逐步扩大,酒厂的青梅收购量也在逐年递增。王罗螓开始带领工人外出学习,引进了现代化的酿酒设备开发瓶装酒,一心让产品走出平武。在她的主导下,梅子酒在跨界营销路上越走越顺。瓶装新酒。 受访者供图散卖转瓶装  平通羌族乡种植果梅历史悠久。据《龙安府志》记载,平武种植果梅的历史,迄今已600多年,明代平通已是平武果梅主要产区,发展至今,全镇种植果梅2万余亩,百年以上成片古梅树300余亩。  而坐落在平通羌族乡的这家滴梅香酒厂,拥有传统的梅子酒酿制工艺。每到青梅长成时,工人从梅树上采下鲜果,通过古法加工。由于这里青梅个头大、酸度高,梅子酒尽得奇秀平武山水灵韵,古法酿制的佳酿,是当地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  “今年是个丰收年,酿制的梅子酒更加优质。”桅杆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小斌表示,“果梅还在树上时是青梅,变黄后可以烘干成乌梅。由于青梅价更高,青梅亩均效益普遍高于乌梅,因此很多农户都愿意优先卖给酒厂做梅子酒。”  过去王罗螓家产的梅子酒主要在平武当地销售,以桶运、散卖为主,市场潜力有限。随着梅林面积日益扩大,优质的青梅果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王罗螓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如何转型,成了她的一个心结。2014年,她抛开各种顾虑,开始做瓶装酒,迈出了转型创业的第一步。玩出新花样  要扩大生产规模,首先要解决好“卖给谁”的问题,王罗螓把目光瞄向了小山村外的广阔市场。  “特别要让年轻人成为梅子酒的主要消费群体。”她解释说,梅子酒寓意好,青梅竹马、望梅止渴等典故都与青梅有关,消费者对这类风味独特的果酒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喝梅子酒有特别好的寓意,消费者一旦认同背后的文化,往往会选择尝试,如果口感风味好、营养价值高,就会进一步成为忠实消费者,一定能够打开市场。”  如何让梅子酒成为年轻人喜欢的酒?为了让这次创业转型成功,王罗螓下足了功夫。  首先是新品研发。酒厂引进先进的自动化酿酒设备,年产基酒可达500余吨,并推陈出新,通过不断做配方试验,用传统工艺酿制的玉米酒与陈酿青梅酒、发酵原汁按照一定配比重新进行酒体设计,最终产出“滴梅香”“梅有故事”等几款系列瓶装新酒。新品口味更加清、甘,无一例外都将目标对准了年轻群体。  其次是包装设计。王罗螓先后投入数十万元,对产品形象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提升,原来的桶装、散装换成了瓶装,让梅子酒的整体形象更加年轻态,吸引住年轻人的眼球。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找好销路。过去梅子酒在平武的熟人网络销售,“好酒不怕巷子深”;但要走出小山村,就还要有好的营销思路。王罗螓表示:“目前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我们也尝试在短视频直播平台推广我们的产品,消费者只要尝过我们的梅子酒,都会被它独特的口感吸引,不少人还成为忠粉。希望通过多渠道的推广,让更多人喜欢上它。”  “由于没有营销基础,也没有雄厚的营销资金,运用自媒体做营销是较好的选择。前期可从基础开始,积累顾客群体。中期粉丝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选择更多的促销活动、短视频推介等营销方式。后期建立营销平台矩阵,互相引流,扩张市场。”四川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外联部主任方毅建议。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  “以前人工授粉的时候每亩产量在200公斤左右,去年通过无人机赶花授粉的时候,增产到每亩212公斤左右。今年我还是选择无人机赶花授粉。”梓潼县黎雅镇兰花村水稻制种种植户梁安发说。  7月31日,笔者在黎雅镇兰花村看到,无人机在水稻制种田上方每飞过一次,一股股强大的气流吹得水稻翩翩起舞,由此也完成了水稻制种授粉过程。  水稻授粉,就是要把雄性水稻(父本)的花粉传播到雌性(母本)水稻的花上,完成“受精”过程后,逐渐结出水稻种子。“水稻制种授粉是生产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多年来水稻制种授粉因找不到人头疼,如今全村80%通过无人机授粉。”黎雅镇兰花村党总支书记说。  梓潼县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购买无人机,培养专业无人机操作手,除满足自身种植农作物防病治虫外,还开展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田管难题。为保证无人机操作手能够正确、合规操作,该县专门组织人员对他们进行操作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协助检修无人机设备。“目前公司有无人机10多架,这段时间主要是帮助农户进行水稻制种授粉和大春病虫害防治,农户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就会前去工作。”梓潼县一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市场销售经理杨培荣说。  杂交水稻在生产中主要有育种、制种、育苗、栽种、田间管理和收割等工序,其中制种是一个重要部分,授粉对确保制种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充分与均匀授粉可以确保种子结实率,提升制种质量与产量。无人机水稻制种机械化授粉也是机械化授粉方式之一,最大特点就是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同时机械授粉效率高、人力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应于制种规模化的发展,对于提升授粉率和增产增收是一个重要手段。2014年,梓潼县以“水稻制种机械化授粉提高率为突破口,以调温调湿为技术创新点”,着力破解水稻制种面临的劳动力紧缺、比较效益低、丰产稳产性不高等难题,如今已率先在全省实验水稻制种无人机授粉技术,有效解决了面临劳动力紧缺、比较效益低、丰产稳产性不高、基地难以落实等困境。“过去水稻的授粉全部由人工用竹竿完成,一个人一天最多授粉3亩,而无人机一天可以授粉100亩左右,增效又增产,现在技术已成熟。”梓潼县农业农村局首席农技员徐兴全告诉笔者。  梓潼县是国家级首批水稻制种基地县,全县水稻制种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自1976年开始发展水稻制种,常年栽植面积都在5万亩以上,涉及农户15000户,可供近1000万亩水稻生产用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3
(刘思明 欧然 记者 杨宗友)青山如黛,水面如镜。放眼望去,盐亭县巨龙镇西部水产产业园内鱼塘紧密,荷叶连连,景色如画……据悉,该园主要以胜利村、梓水村、钟沟村为核心,拥有集中连片标准化鱼池3055亩。近年来,通过养殖地标产品梓江鳜鱼、鲈鱼等,带动园区一、三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预计超1亿元。这些水中“精灵”就是被盐亭人俗称为“母猪壳”的梓江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早在2019年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产业强劲起势,发展稳步推进。为促进西部水产产业园健康发展,巨龙镇纪委紧盯产业发展过程中干部作风问题,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巨龙镇胜利村云栖逸镜境休闲农庄同时,巨龙镇纪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对产业发展责任落实、政策执行、资金使用等情况全程跟踪问效。特别是村级财务方面,运用信息共享、监督前置、同向发力等方式,切实推动监督落实,做到党的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使监督执纪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巨龙镇钟沟村杂柑种植基地在巨龙镇纪委的监督护航下,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业全面健康发展,带动产业园区农民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同时,通过园区带动,该镇金昌村、青丰村发展稻田种藕800余亩;东石村、青丰村发展中药材1800余亩和藤椒500余亩;钟沟村发展杂柑700余亩。 “清风”护航,加快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也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富足,更红火。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7月26日,价值80余万元的 5000 余箱、60000 余瓶的食品“饭扫光”成功抵达河南受灾地区,为受灾群众送去支持。四川福欣食品有限公司在河南新乡市4个救助点位上把食品现场发放给受灾群众。“同在新中国,川豫一家亲。企业大爱,定将激励全村人民奋起抗灾自救,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新乡市牧野区牧野镇大朱庄村村民委员会负责人说。  四川福欣食品有限公司是从事生产、销售蔬菜制品、调味品的民营食品企业,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类爱心捐赠活动。在了解到河南遭受暴雨侵袭、辖区内多个地市汛情告急的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积极安排物资捐赠事宜,并且加班加点组织公司员工投入到物资的生产和配送中,目前首批到达的救灾物资已分别在4个救助点位上进行发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7月26日,梓潼县莲花寺释宗娜法师来到梓潼县红十字会,将凝结着莲花寺僧俗爱心的 50000元捐款送到工作人员手中,用于助力河南郑州抗洪救灾。近年来,梓潼县宗教界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爱国爱教,维护宗教和顺、增进社会和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助学、敬老、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方面都贡献力量,助力梓潼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郭兰)7月27日上午,在绵阳市地方海事局的指导下,三台县农业农村局、三台县交通运输局完成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能职责移交工作。移交工作现场绵阳市海事局李维太副局长指出,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能职责移交需要两个单位相互协调配合,严格注重规则规范,加强渔船档案管理,注重工作衔接和隐患排查,涉及有档案资料不完善的,尽快完善,待资料补齐后予以对渔船进行检验。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霞、县交通运输局海事处处长何丽均表示支持移交工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8
(任露潇  记者  张宇)近日,中国小康杂志社发布“2021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榜单,四川12个县市上榜,绵阳市平武县以总评分95.56分位列全国总评榜第22位,这也是绵阳唯一上榜的区县。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客观反映了各县市休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近年来,绵阳平武紧紧抓住“两项改革”契机,对标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紧咬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始终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条主线,坚持“双向融入”基本路径,南向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北向深度融入大九寨旅游环线、努力成为“九寨黄龙门户”,聚焦聚力谱写好生态屏障、乡村振兴、绿色崛起“三篇文章”。资料图片●绿色打底 >>>筑牢发展生态屏障日前,记者跟随绵阳市绿化标兵——任顺友的步伐,前往他的家乡平武县豆叩羌族乡银岭村。从豆叩羌族乡场镇出发,在去往银岭村的路上,任顺友不时地指着车窗外的一片片树林,嘴里不自觉地念叨着:这座山上的树是我们三年前栽的,那片林子是我们五年前种的……就像给朋友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位普通的山里汉子,为了挚爱的绿化事业,11年间累计植树造林达4000余亩,培育各种树苗百万株以上,为莽莽山峦披上绿装。而他,正是平武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案例。平武地处四川盆周山区与川西高原过度地带和川甘两省的交汇点、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腹心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宜人的气候、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奇特的地形地貌。一组数据,足以看出平武自然资源的富集:476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生态覆盖率达74%以上,常见优势树种23科、37属、78种,优势建群树种32种,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属、573种……而与得天独厚的资源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平武积极推行保护发展生态资源相关举措,加强生态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保护林地资源和古树名木,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从各个环节确保了生态资源安全。同时弘扬绿色文化,广泛开展“爱绿护绿”公益性活动,将生态“植入”人心,让建绿、爱绿、护绿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为写好生态屏障保护文章加上一把“安全锁”。●产业带动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连日来,在平武县高村乡黄金木耳种植基地,上百个大棚内的黄金木耳长势喜人,迎来了采收季。记者在基地内看到,一个个成熟的黄金木耳如同一块块发光的金子,依附在修剪整齐的青杠木棒上,数十名工人正抓紧时间进行采摘,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我们总共在高村乡流转土地30余亩,今年虽然是初次收获,但黄金木耳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兰定斌告诉记者,目前他收获的黄金木耳主要卖到云南等地,市场需求量很大,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其价格也从鲜货的120元一公斤,到烘干之后的800元一公斤不等,木耳种植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产业。平武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各类农业资源富集,不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各具特色,如何更好地打响平武农业优势品牌,关键在聚焦特色。对此,平武明确提出构建“7+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绿茶、中药材、食用菌、核桃、中蜂、大红公鸡、果梅7大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观光休闲农业、冷链仓储物流、农村电商4大先导产业。重点发展果梅、茶叶、厚朴三大主导产业。对标县“7+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平武依托绿茶、果梅、雷竹、中蜂等优势资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创建以豆叩茶香村、锁江黄坪村为核心的市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培育以平通桅杆村为核心的省级果梅现代农业园区,推进高村车厘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集群化的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平武农业品牌影响力。●文化铸魂 >>>丰富群众精神家园乡愁何处寻?令人沉醉的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独具特色的乡土风情,是农村地区的灵魂和血脉所在。从绵阳出发进入平武,沿着清漪江流淌的方向,一路逆行,很快就来到锁江羌族乡黄坪村。走进村中,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极具羌风韵味的民居立马映入眼帘,洁净的水泥路蜿蜒连通家家户户,盏盏路灯整齐划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序运转,公共停车场平整宽敞……整个村子处处跳动着发展的活力因子。据了解,“两项改革”以来,黄坪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积极探索“四化四提升”融合善治新模式,不断健全自治、德治体系,推动基层组织不断夯实、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党群关系不断改善,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无独有偶,在涪江上游的少数民族乡镇中,三月三蜂王会、白马人·圪答圆舞节、白马木座清明歌会等白马人特殊民俗节日活动依次展开,绘就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画卷。近年来,平武着力构建“村规民约、道德评价、乡风监督”三大体系,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家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筑牢乡村群众精神文化“内核”。在城镇,坚持以文化滋养人,以文化熏陶人。今年以来,平武举行多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快闪、演讲大赛、读书活动等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全县各地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场场主题突出的文化活动,引领一种积极向上的新时代文明风潮。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2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