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郭超英 记者 祖明远)10月12日,在三台县潼川镇解放村图书室,解放村党委副书记李巧铃向记者介绍,“今年国庆节我们添置了一批新书,专门选了最近受欢迎的图书,学生们喜欢的童书是其中的‘大头’。”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导向,要提供大家喜欢的文化服务,倒逼我们提档升级。”三台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三台县今年创新启动公共文化服务集市活动,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9月27日,绵阳市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艺术作品展在绵州大剧院广场举行,雕塑、刺绣、摄影等艺术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点赞。 王勇 摄(视觉四川)整合资源 建好阵地  “每次回来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开心!”10月7日,潼川镇解放村初一年级学生杨芸和几个同学,在村图书室细细品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隔壁房间和室外运动场地上还有更多的孩子们在画画、嬉戏。  这样的热闹场景,在三台县各个乡村图书室越来越常见。过去,三台县有63个乡镇、1042个村(社区),每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共315万元,平均分摊到每个村的资金只有3023元。  “两项改革”后,变成了462个村(社区),相当于每个村有6818元。“这为充实基层阵地创造了条件,而且场地也得到了保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撒‘胡椒面’,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三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景明说,现在,解放村的图书室包括三个房间,藏书有10多万册,天文、地理、科学、少儿等各方面的书都有。  如今,三台县已拥有3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83个村文化室(服务站点),还建设了22个乡镇电影院、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放映厅,固定座椅超1万个。群众“下单”定制服务  提供什么文化服务,关键要看群众需求。为此,三台县启动专项调研,走进村社听取群众意见,开展了“你选书 我买单”等定制服务活动。在调研中发现,群众对本地文化剧目的需求特别强烈,“但群众觉得身边的故事、人物登上舞台的还不够。”景明说。  为此,三台县整合资源,由相关部门牵头搭建平台,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乡镇的文艺骨干“捏合”起来。以西平镇为例,乡镇合并后人才更多,西平镇文化专干吴站长拉来了左警官、王大姐、李法官、杨大妈……组建了多支风格不同的文艺演出队。  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人文故事和传说,三台县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本地特色原创节目。《麦冬恋曲》《山水念》《十谢党恩》《四个大妈赞花园》等数十个自编自演的节目在全县巡回演出达100余场次,还吸引了德阳、遂宁、梓潼等周边市县兄弟单位前来取经。盘活资产 发展产业  在秋林镇红星村,村史馆内通过布景还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红星村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有印章、奖状、图片等文物100余件,展出了石磨、风车、蚕具等农耕器具。  “村里土坯房保存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但以前缺少资金。”红星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吴荣惠说,在“两项改革”后,红星村整合了3个村,将闲置的44处土坯房利用起来,搭建了三台县第一个村史馆。由三台县专项文化经费“撬动”社会资本,筹集资金240余万元,规划打造以村史馆为牵引的建筑群,已累计盘活闲置土坯房1000平方米。  发掘传统文化,也能助力产业发展。红星村距成德南高速秋林出口仅10公里,正规划将31处闲置土坯房改建为民宿,发展集观赏住宿于一体的“村史馆+家风馆+生态步道+驿道文化”旅游品牌,同时与周边三元镇“菜花节”、富顺镇“桃花节”等文旅品牌抱团发展,打造短线精品旅游线路,待正式投入运营后,预计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余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5
(记者 祖明远)“未来五年,绵阳经济年均增速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5000亿元。”10月11日,中共绵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明确,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过去五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台阶。要冲击新高度,绵阳将实施“四大战略”,其中,“县域崛起”引人关注。  “对绵阳来讲,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在县域,没有县域经济的大突破,就没有全市经济的大发展。”党代会报告如此表述。为什么如此关注县域经济?答案其实写在数据中:今年上半年,绵阳全市县域范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52.1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0.98%。  7月底,绵阳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项目现场会,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悉数出席,两天奔行620余公里,主题只有一个——聚焦县域经济重点项目建设。  这场现场会是绵阳推动县域崛起的“预赛”——绵阳已为各个县域划定了“赛道”,通过调动县域发展的活力,做强全市经济底部支撑。三台产“涪城麦冬”是首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和“四川省首批中药材大品种和大健康重点产品”。2021年三台县共栽植麦冬 6.1 万亩,总产1.68万吨,综合产值40亿元。图为10月11日拍摄的三台县麦冬种植核心区永明镇万家坎村麦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   郭超英 摄配套政策 统筹推进助力冲刺  筑牢县域经济底部基础,项目投资是关键。除各县域“选手”主动对接争取项目外,绵阳还制定了相关工作机制,从全市层面统筹推进,为县域项目建设提供便利。8月16日,绵阳市成立了项目谋划专班,“旨在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形势分析、综合研判,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绵阳市委主要领导如此点评。  县域“选手”间的PK,还离不开相关市级部门的政策保障。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于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绵阳市由经信部门牵头出台了《集中精力大抓工业24条措施》。不仅强化县域经济抓工业的主导方向,更围绕县域、园区制定了细化的工业发展方向,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创新产业发展,特别是绵阳有优势、发展有前景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北斗卫星应用产业、5G产业、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  为优化营商环境,绵阳市选聘了10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希望通过他们完善绵阳营商环境优化,通过座谈、明察暗访等方式,反馈相关领域的意见和建议,每年每人至少要提交一份监督情况说明。  绵阳还将建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每年评选“绵阳市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并给予奖励。制定规则 设置不同发展“赛道”  2021年,绵阳推出发展县域经济的系列政策机制,其特色在于强调统筹与指导。其中,出台的《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20条措施》,以空前力度奖励县域发展;聚焦县域发展,启动大规模项目建设现场会。今年3月起,绵阳还启动了一项新的工作机制:每月举行一次县(市、区)委书记月度重点工作点评会,由市委主要领导主持会议,汇报点评的重点还是县域经济。  如果将县域比作“选手”,市级则比作“教练员”,为每个县域设置目标“赛道”、量身定做“训练计划”,结合目标进行强化“指导”。县域情况各不相同,政策自然不能“一刀切”。为此,绵阳实行“一县一策”,结合县域发展所需,由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在专项资金、要素保障等方面的针对性政策,最高单项奖励高达1000万元。“赛道”也各不相同:比如支持涪城区在全国百强区晋级升位,支持安州区打造绵阳城市新组团,支持江油和三台创建国家、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县等。  每月一次的点评会,不仅看进度、找差距,更为县域发展传导干劲。  县域统筹能力相对较弱,点评会也是市县联动的通道——通过市委、市政府对县域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各地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如绵阳高新区推动钜成产业园项目落地,该产业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致力于发展芯片、5G通信等高科技产业。为推动项目进展,市级领导带队多次上门沟通,促成了项目的顺利落地。紧扣主线 各展所长谋“提速”  绵阳市各县域发展并不均衡,其中既有全省十强县,也有脱贫“摘帽”县。  而随着“赛道”划定,奖惩规则与支持政策到位,各县域也纷纷根据优势产业方向启动相关工作。  三台县是农业大县,为擦亮农业金字招牌,三台县正在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特别是在生猪和种子两大领域发力,力争打造中国西部生猪种业高地和长江中上游油菜制种第一县,努力承担起生猪种业和油菜制种“国家队”历史使命。如今,三台县麦冬种养循环、生猪种业园区已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  过去五年,三台县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从54位跃升至32位。  最近,天仪研究院等一批卫星研发和制造相关企业落户涪城区,其智能卫星超级工厂将于近期完工,有望带动形成千亿级的卫星研发制造和应用产业链条。“绵阳卫星超级工厂建成后,将具备年产50颗新型遥感卫星的生产能力。”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险峰说。  该产业从无到有落户涪城区的过程,“秘诀”就是平台化招引。告别过去逐个项目对接,涪城区采取平台化思维,通过专业平台公司招引、培育和服务相关项目。涪城区已与中科院、中关村集团等合作,建设了11个科技创新平台,在全国对接筛选合适的项目,目前,已有157家科技创新企业落户。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赛迪顾问发布“百强区”榜单,涪城区排名跨越升级到68位,上升6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5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10月13日,三台县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专项工作组召开工作推进会,会议由三年行动专项工作组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胡毅主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行政审批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卫生健康局的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股室、单位负责人近30人参会。推进会现场三年行动工作组对前期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充分肯定了所取得的成效,并再次对标“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责任目标任务清单,与工作组成员及相关股室单位开展了对接落实,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了目标任务。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就行刑衔接、部门协作进行了工作发言。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胡毅强调: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违禁品使用和超标药残的危害性,增强监管治理的责任意识,树立三年持久战、扛好治理重担的心理准备。二是对照责任目标任务清单,聚焦重点品种,尽快开展问题排查,注重抓好源头控制,流通环节治理。三是建立管控长效机制,加强部门衔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为三台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基础。四是加大宣传治理成效,营造食用农产品安全氛围,强化信息按要求及时报送,抓好资料分类汇总归档工作。扎实推进“三年行动”在我县的深入开展,把“三年行动”抓深、抓实、抓出成效,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切实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文/图金风送爽,瓜果飘香。在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到来之际,来自梓潼县的16支文艺演出队伍,广泛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让广大老年朋友在家门口欣赏精彩的大戏,在节日里畅享社会尊重与关爱,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送戏下乡活动现场。  重阳节前,梓潼县文艺工作者来到文昌镇新桥村文化广场,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一台川剧盛宴拉开序幕。他们为老年朋友们送去川剧《人间好》《背娃赶会》。演员们的舞姿、唱腔、扮相都很专业,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觉,来自新桥村及附近广元市剑阁县开封镇等周边乡镇的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文昌镇新桥村村民罗在贵高兴地说:“九九重阳节,文艺轻骑队送戏下乡,给老年朋友带来了喜爱的川剧,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重阳节我们过得很快乐。”  而在梓潼县自强镇二洞村,庆祝第四届重阳节慰问演出正在进行。小品《难忘初心》讲述的是老红军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对国家无限忠诚的故事,在老党员、老干部心中引起强烈共鸣。演员们将本地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改编成相声、情景剧等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老孝老传统美德,又让观众有所收获,现场好评不断。自强镇二洞村村民赵仁武是一位文艺爱好者,平时也喜欢“吼”两嗓子,看到文艺工作者把精彩的演出送到家门口,赵大爷看得笑眯了。他表示:“这些节目都演得很精彩,有川剧、歌舞、小品,我们都欢乐了一下午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年人的关怀。”  据了解,重阳节期间,梓潼县16支演出队伍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为老人们表演川剧折子戏《劝夫》、打击乐等节目,满足老年朋友的文化需求。同时,各地还举办重阳节慰问演出活动,为广大老年朋友送去舞蹈、独唱、小品、情景剧等节目,赢得老年朋友满堂喝彩。这些特别的节日安排,让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  “今年前几个月,我们一家获得积分54分,今天来换取了1个大桶,1个漏勺,1个喷雾器,1大袋洗衣粉,既得到了荣誉,又得到了实惠。”10月11日,梓潼县文昌镇新桥村九社村民白中红在该村“道德超市”通过积分兑完奖后说,“现在全村老百姓都在你追我赶争先进,全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幸福指数与日俱增。”村民兑换积分“道德超市”兑换积分  去年9月,文昌镇在新桥村成立梓潼县首家乡风文明“道德超市”,村民以积分到超市换取日常生活物品。“道德超市”采取“党员奉献”和“村民道德”两种途径进行积分,积分获取主要通过评议组对每个家庭在“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家庭整洁、建言献策、产业兴旺、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在加分、扣分后,村民可根据所得积分折算所得金额兑换超市内的洗衣粉、洗洁精、牙刷、牙膏等生活日用品。“成立乡风文明‘道德超市’,旨在促进自治、德治、法治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村民综合素质,让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今年以来,全村110户4200分积分兑换成生活日用品,全村老百姓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新桥村党总支书记薛洪说。  文昌镇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四好村”创建活动和村规民约“三评两审”工作为切入点,导入家庭道德积分管理理念,探索建立“党政引导、村社实施、群众主体、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家庭道德积分激励机制,让道德有价、文明无价、德者有得,实现村民日常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乡村振兴示范村、贫困村为重点,先行先试,促进整体推进,推动道德文明在文昌镇落地生根。“2020年,文昌镇在崇文、青龙、新桥3个村(社区)建立家庭道德激励机制,从运行一年的效果来看,群众认知度、参与度都很高,乡村面貌、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改善,达到了预期目的,目前开始逐步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文昌镇党委书记张祖正说。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为做到有章可循,文昌镇出台了《文昌镇家庭道德积分激励机制工作方案》,内容涵盖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适用范围、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方面,主要开展“5 好 5星”星级文明户创评,引领农村新风尚;开展“最美文昌人”评选推荐活动,引领农村道德高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领农村文明乡风。各村每季度根据每户“5 好 5 星”评议结果,以户为单位按照“1好1星、1星1分”的方式折合家庭道德积分,建立家庭道德积分台账。“我们以村设立道德兑换点(道德超市),农户可用道德积分在道德兑换点兑换相应生活用品;以村建立志愿服务队,农户可根据家庭实际,用道德积分向村申请志愿服务;同时,年终对每户家庭道德积分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道德积分高的家庭进行表扬奖励。”张祖正说。  文昌镇只是梓潼县通过设立“道德超市”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一个缩影。  梓潼县以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充分释放基层治理活力,努力探索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村民自治为主线、以文明乡风建设为举措的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实行“三评两审”积分评议工作法,逐步激发群众自治活力,让文明在百姓之中蔚然成风。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通讯员 袁李)信访维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事关全局,助力发展的头等大事,稳定大过一切,必须要高度重视。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将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创新方法,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全面及时妥善地解决,维护了稳定大局。忠孝乡关于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培训会 回顾近期的工作,忠孝乡信访维稳及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涉稳突出风险和公共安全风险,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同时要做好中秋、“三会”、国庆等重点时段安全维稳工作。王书记带队下村详细了解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虽然我乡的维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委、县委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乡内一些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如杨某明问题、绵西高速占地赔偿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做扎实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及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得以处置。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及时记录开展的具体工作,善于总结工作的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让维稳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提高百姓的认知度,争取更广泛的理解与配合。同时要加强学习,提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换位思考,切实解决维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维稳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配合,才能下好维稳这盘大棋。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文/图  轻松、简单、高效,这是当前以及未来长时间内农业生产追求的方向。在水稻生产上,直播是实现轻简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9 月中旬,在江油市三合镇,由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办的全省直播水稻现场测产观摩会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和种粮大户共180多人参加。测产验收会上,收割机正在作业。  托管服务直播技术有了专业保障  “直播示范片共330亩,实收第一块田741.7公斤,第二块田605.8公斤,第三块田695.5公斤,平均亩产681公斤!”测产专家组组长、省农科院研究员郑家国宣布了测产结果。  此次测产稻田上一季种植小麦,属于麦茬稻田。记者了解到,在江油以及全省各地,麦茬稻普遍存在着茬口期短的问题,大户们每年在收完小麦播种水稻时,容易错过播种最佳时期,导致水稻减产。  近年来,在全省大力推广的直播技术解决了种植大户的难题。大户们省去了育秧、移栽环节,利用机械化直播技术,种子在稻田中直接长成水稻,直到收割,省时省力。  “全省的直播水稻技术已经成熟,适合直播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于麦茬稻来说,大户们要选好品种,严格130 天生育期这一核心指标。”郑家国表示,“从今天收获的稻田来看,技术到位,施肥合理,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对于测产稻田业主、种植大户关义东来说,技术用不着他操心,原来,从采用直播种田以来,他就和台沃科技集团合作托管业务。“我的400多亩水稻,从2018年开始采用直播技术。最大的变化就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相比于以往,一亩地节约成本200元左右,亩产从1200斤提升到 1300-1400 斤。”关义东说。  “针对近年来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我们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针对川渝稻区水稻直播栽培的各个关键环节,探索‘种肥药机技’五良配套服务,解决水稻直播栽培各个环节技术难点,具有节水节本、省工省田、增产增效的突出优势。”台沃公司总农艺师曹均成表示。  稳粮关键未来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在全省,近年来,直播水稻不断推广,已经发展到100多万亩。  以江油为例,近年来油麦后直播水稻不断发展,“全市粮食总产68.76万亩,总产量28.72万吨。水稻面积32.81万亩,平均单产512.5公斤,总产达到16.82万吨。”江油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唐兴表示,“随着水稻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直播的优势进一步凸显。现在,江油已经发展出5000亩油麦后水稻直播核心示范区,300亩淹水直播示范片,全市直播水稻面积达到11000余亩。但在推广过程中,仍存在种植户关键技术执行不到位,种植效果存在差异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直播水稻对种子选择以及种植户技术要求较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直播技术实现大范围推广的关键之一。  “针对这个难题,全省将以种植大户为主阵地,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加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同时,我们也会在全省选择比较好的水稻栽培社会化服务机构,来加大对普通农户直播稻的技术服务,以此推广直播稻。”省农技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周虹介绍。  “直播水稻技术这种轻简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稳面积、保产量的关键,在全省发展多年来,从不被认可到技术成熟,并发展到100多万亩。下一步,各地要继续加大推广力度,增强推广的热度,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直播技术。”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08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胡本伟)目前三台正值小春播栽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全国秋冬种会议和全省小春生产现场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全县小春生产各项工作,9月29日三台县召开2022年小春生产技术培训会。全县33个乡镇分管农业领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种植大户及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股室人员100人参会,会议由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圣繁主持。与会代表参观了建平镇四季村抗湿播栽、油菜机播现场,并作了小麦、油菜抗湿播栽技术培训;会议传达了全国小春生产电视会议精神,安排了2022年小春生产相关工作。会议指出,一要高度重视小春生产。三台是全省产粮大县,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三台力量。小春粮食产量占全年的1/5,小春增产,全年主动。要按照农作物茬口衔接规律,做好全年种植规划。要通过培育职业经纪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形式,解决耕地撂荒问题;要集成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要严格兑现种粮大户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水稻种植补贴等惠农政策,鼓励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高度重视油菜扩种工作。要充分利用2022年全县油菜项目,完成下达的油菜种植任务。要开发利用好两季田,按照窄厢深沟的要求开沟排湿;克服秋雨多、湿度大等困难,抢时播栽油菜。要依托菜油加工企业发展订单生产,为天府菜油提供道地油菜籽原料。三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要开展小春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假劣农用物资,切实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针对今年雨水偏多、田间湿度大、用种量增大等情况,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小春农用物资保供工作。要以粮油种植大户为重点,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四要抓生产要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农药经销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农药采购、销售和使用台帐管理制度。督促农药经销商和农药生产企业履行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3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芶亮 刘松)9月29日,忠孝畜牧站召开2021年秋季动物防疫村级防疫员培训会,忠孝乡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为辖区畜禽安全无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培训会现场忠孝乡分管领导、各村主任、村防疫员、乡兽医站全体工作人员、乡域内养殖大户1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学习了省市有关部门关于秋季动物疫情防控有关文件精神,宣读了三台县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对各村防疫员开展了技术培训,发放了秋季防疫物资,并就2021年忠孝乡秋季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做了全面安排。会议强调,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村、畜牧站、防疫员要统一思想,做好、做实、做细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全乡上下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动物防疫面临的复杂形势,做到组织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到位、责任到位,以保证全乡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3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芶亮)9月28日,三台县忠孝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赵刚同志一行走访辖区内7个农家书屋,查看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作开展情况。赵刚同志指出做好农家书屋提质增效一是要提升农家书屋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二是要从受众角度出发满足农民使用需求,形塑农民阅读的主体性;三是要结合各村实际创新模式增强书屋的可使用性,推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和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3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宾洹)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拖拉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农机办〔2021〕1号)和《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认真组织开展2021年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通知》(绵农发〔2021〕39号)等关于变型拖拉机(以下简称“变拖”)的最新政策要求——“严于低速载货汽车的强制报废年限规定”,在今年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过程中,对于达到报废年限的变拖,我局坚决不予年审,同时向车主发放《存量变型拖拉机安全管理告知书》,做好解释工作。年检工作完成后,我局于6月28日发布100台拟注销登记拖拉机的公告(三农发〔2021〕97号),至9月26日公告期间未收到车主提出异议,9月27日全部进行注销并抄告县公安局。至此,在三台县注册登记的变拖共计408台实现全部清零,悬挂“川07A****、川075****”号牌上路行驶的变型拖拉机均为假牌假证车辆,接下来我们将配合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开展联合执法,同时指导各镇乡加紧回收已注销车辆牌证。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3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王飞杰)为深入宣传宪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法律援助的作用,提高广大村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维权能力,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21年9月29日,三台县司法局西平司法所开展“法律进农家”宣传活动。活动现场以发放法律宣传资料、解答法律问题、以案释法等形式开展。发放法律宣传资料此次活动中司法所工作人员向村民发放了《法律援助指南》《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宣传资料。并以案释法引导群众学习民法典,让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规范准则,自觉养成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真正让《民法典》成为群众受益的“社会百科全书”。此次宣传活动效果显著,农户积极响应,提高了村民的法治意识,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使群众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效促进法治建设。此次活动,共向村民群众发放各种法律宣传资料共100余份。通过此次法律知识专项宣传,带动了辖区百姓学法的积极性,提高了百姓对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知晓率,有助于营造村民积极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30
(张文 记者 杨宗友)近年来,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把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强化文化设施、服务机制建设等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力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完善设施,打造文化场馆集群。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先后建成文化中心(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三级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中心(县影剧院),集非遗教学、文化演出、社会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逐渐形成北川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集聚区,实现了城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创新供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丰富线上线下文化产品供给。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19个乡镇文化站持续做好免费开放常态化,2021年上半年,图书馆接待61254人次,博物馆接待游客107107人次。同时,利用数字文化产品,线上开展非遗、羌歌羌舞、电子图书、有声读物等多种文化服务,吸引群众参与线上文化活动。彰显特色,举办节会民俗活动。结合大禹文化、羌族特色,举办辛夷花生态旅游节、美食厨艺大赛、大禹祭祀等大型文旅活动,举办七贤柏鹊桥节、情歌节等民俗活动。除此之外,通过文化志愿服务进乡村活动、乡村文旅活动等,让文化惠民政策深入基层,营造出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截至目前,开展送戏下乡138场,文化惠民演出20场,开展采茶节、枇杷节、采笋节、嬉水节等乡村文旅活动20余次。打造队伍,丰富基层文化活动。打造一支贴近百姓、热心文化工作的基层文化队伍,构建多层次的文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全县选配乡(镇)文化专干,组建了音乐、美术、摄影、作家、沙朗等文艺协会20余个,培育乡(镇)、社区、景区景点文化团队300多个,每年培训文化骨干近2万人次,提升其致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综合素养,带动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不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9
(严光涛 记者 杨宗友)近日,家住绵阳市游仙区仙鹤镇朝真村的唐秀琼一家,在喜庆的鞭炮声和乡亲们的祝福声中,兴高采烈地从临时租赁的出租屋搬到了亮堂的新家。至此,该镇2020年“8·11”洪灾受损房屋全部重建、修缮完毕,74户群众全部入住新房。村民唐秀琼搬入新房“让每一名群众都住上安全坚固的好房子、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游仙区仙鹤镇党委书记何昇林表示,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仙鹤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受灾房屋改造,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将实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因“房”施策 精准帮扶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以前的老房子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不仅阴暗潮湿,而且住着也特别没有安全感。每当遇到雷雨天气,全家人都担惊受怕,根本没有办法正常睡觉。”唐秀琼告诉记者。在外务工的儿子和儿媳只有过年时才回来,但自己的小孙子却以“害怕”为由,不愿在老家长住。如今,新盖的小洋楼宽敞明亮又通风,门前还有一个小院,她终于不用担心小孙子会又哭又闹地嚷嚷着要走了。受灾房屋重建据了解,早在几年前唐秀琼就有了翻新房屋的打算,但迟迟没有动工的关键在于费用问题,在原址上重建一栋小楼需要近15万,而这笔钱对于唐秀琼一家来说却是天文数字。2020年“8·11”洪灾中,由于连续的强降雨,在大雨的冲刷下,唐秀琼家的老屋多处发生坍塌,她家被列为受损房屋改造重点对象,随即进入该镇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清单。据仙鹤镇副镇长邹刚介绍,仙鹤镇利用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这一政策机遇,按照贫困户优先、居住户优先、危险系数高优先的“三个优先”原则,建立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清单。同时,除通过向区应急管理局争取资金帮扶外,该镇还采取党员群众募捐一部分,企业单位赞助一部分、居民自筹一部分的“三个一部分”方式进行资金筹集,有效解决改造中资金短板的问题。“如今,新房盖好了,政府补贴的6万元也全部到账,是党和政府让我有了现在这温暖安全的新家!”唐秀琼激动地说,政府补贴的6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家庭负担,否则后半生只能在还债中度过。“清零”行动 按时按质让群众搬进暖心房在仙鹤镇,受益于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的还有几十户,家住柏林社区的王琼芳也是其中一员。经过整体修缮加固,老宅摇身变成了“钢筋铁骨”的安全屋。受灾房屋重建“从动工的那天起,镇村干部几乎每周都要来我家指导施工,从施工安全到施工质量,处处严格把关。”王琼芳谈及自家房屋的改造时,内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逢人便夸赞“居住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而这得益于仙鹤镇党委政府对该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得益于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2020年‘8·11’洪灾,对全镇74户群众房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需纳入重建的房屋有72户297间,需要修缮的房屋有2户5间。截至目前,完工率达到100%,涉及的167名群众全部搬进了新房。”据仙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商俊成介绍,自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实施以来,仙鹤镇党委政府将其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举措来抓,采取“一村一册、一户一方案、一周一更新”的工作方式,全面推行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清零”行动,通过绘制工作作战图,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力促每一处改造工程都成为安全工程、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真正让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镇村干部检查唐秀琼房屋建设施工情况“每个危房改造项目如何统筹推进,从改造前的选址,改造中的质量把关,再到最后的基础设施配套,我们都有一个实之又实、稳扎稳打的‘作战方案’。”该镇应急办主任梁志勇深有感触地说道,根据每户不同情况坚持实施“一户一方案”,科学施工,清楚记录了改造工程动工时间、工程进度等相关信息,便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情况的跟进和监督。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通过灾后住房重建及加固工程,该镇2020年的74户受损房屋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2021年涉及的78户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9
(严光涛 赵扬 记者 杨宗友)总有一段征程让我们铭记在心,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勇前行。翻开绵阳游仙灿烂的发展画卷,一名种粮人映入眼帘。从1952年至今,在这69年的岁月里,有这样一个人,那瘦小的个头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用半个世纪的时光,只为专注做好一件事——种好粮,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总是忙碌在希望的原野上。黎明初晓,微露柔光,九月的清晨,登上仙鹤镇柏林场帽儿山,远远地就看到一处白墙黛瓦房顶上升起缕缕炊烟,那便是全国种粮大户唐以全的家。此时,已经洗漱完毕的唐以全,站在屋檐下,静静地望着门前一望无际的玉米地,笑道,“今年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再就几天就可以收割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驰骋希望田野 怀揣“粮”心启航唐以全每天五点多钟起床,洗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车在田地里转上一圈。“以前交通不便、也没有小汽车,只能徒步到田地,既要爬坡上坎,又要翻山涉水,即便刚一吃过早饭就出门,走完一圈也要到晌午时才能赶回家。”他回忆道,一个月下来鞋都要磨破好几双,邻居们都笑话道庄稼又没长翅膀,难道还会自己飞走了不成?对此,唐以全并没在意,而是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想法。“小时候,经常吃完上顿没下顿,可能是饿怕了,起床后看不到地里的庄稼心里就不踏实,连吃饭都不香!”唐以全感叹道,起初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期盼耕种的粮食能够丰收,人人都能够吃上饱饭,再后来是希望自己能建设一个农场,带领更多的百姓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然而,日复一日的“奔波”加上繁重的农活,唐以全的身体越发消瘦,家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家人们商量之后作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搬家。从此,帽儿山上便有了人家,多了一缕烟火气,唐以全把家从柏林社区搬到了帽儿山上,修到了庄稼地旁,而这一住便是几十载春去秋来。回想当年上山之初唐以全还是个翩翩少年,如今却已是古稀之年,而当初他“任性”的搬家行为,也标志着他的梦想从那一刻起正式启航。心有爱粮情怀 脚下才有力量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儿孙满堂绕前膝。本是颐养天年的时候,然而今年已是69岁高龄的唐以全每天仍然坚持下地务农。唐以全告诉记者,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庄稼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的全部。从15岁时便开始务农,至今从事农业生产已有54个年头,从1992年最初承包210亩耕地和荒坡,开始探索“农场”式的规模化种植,时至今日,所承包土地面积达到2000多亩,粮食基地辐射仙鹤镇石龙村、金龙村、柏林社区、孟津村、金柏村等地,可以说土地和庄稼就是他的全部家当。谈及以前的经历,唐以全告诉记者,在他专心从事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也发生过一段小插曲,那时的他贩过粮、卖过果……看到别人做生意赚了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也“跟风”走上了做生意的道路。但因从商经验不足,最终落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于是又重新回归到了农业种植上。“生意场上的风险太多,而农民种地只要双手勤劳就饿不着!”从那时起唐以全便认准了种粮这条路,一头扎进田地发展粮油种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种植上,搜集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一有空就拿起书本开始学习,越学越觉得这其中的道道不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基本掌握了一些种植技能,后来他又开始钻研粮食烘干和储存方面的内容。唐以全认为,不仅要种得好、管得好,收成后还要烘干储存好,哪一个环节落下了,都可能造成不小的损失。经过多年实践,唐以全探索出一整套适合仙鹤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的耕作种植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正是在他的辛勤付出下,2011年,唐以全家庭农场粮食产量达到平均亩产800余斤,粮食总产量80余万斤,作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受到国务院表彰。荣誉放在身后 肩扛责任担当“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动大家富了才是富。”唐以全是这样说的,同样也是这样做的。只要有村民向他请教粮油种植方面的知识,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一进行详细解答,被亲切地称呼为“粮王”,是大家公认的“田专家”“土状元”。自获得“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表彰后,唐以全更是名声大噪,十里八村乃至其它区县的种植户纷纷上门求教,原本门可罗雀的帽儿山,一夜之间门庭若市。同年,唐以全被柏林社区广大居民高票推选为社区主任。“国家给予的荣誉、党员的身份以及群众的认可,对我来说是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我学历不高,懂的也不多,担任社区主任期间,我更多的是带领大家发展粮油种植增收、致富!”唐以全感慨道,在担任社区主任的三年里,他走遍了柏林社区的每个角落。每天奔走在各家各户的田间地头,从粮油选种、播种、施肥、打药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自费开办“农家课堂”,为村民提供专业种养殖技术集中培训。在唐以全用心、用情,全心全意的帮助下,培育出50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大户16户,社区种粮户实现增收近10%,并解决了当地50余名群众就业务工问题,帮扶3名群众实现脱贫。2013年被评为“游仙区第四届劳动模范”,2016年被评为“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如今,唐以全虽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但是每当社区居民遇到农业种植方面的难题时,他总是被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人,也是在社区建设方面积极出钱、出力,不求回报的那个人。每到农忙时节他经常驾驶着自家的机器设备低价,甚至免费帮农户播种、施肥、收割;在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钱出力出机械。两代人的接力 护好国人饭碗有一种传承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白驹过隙,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蓦然回首,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立志要让村里人都吃饱饭,建一个“大农场”,在希望的田野上闯出一番天地的青年人,如今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皱纹密布的老头,但老人的梦想却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如今身体不如从前,但好在后继有人,我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他人和家乡建设上。” 唐以全口中所指的后继有人,是他的女儿和女婿。2016年,唐以全将在外工作的女儿和女婿“诓骗”了回来。当时,大学毕业的女儿和女婿在大城市里工作,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益,是村里人都羡慕的都市白领。然而,唐以全却坚持让女儿和女婿回家务农,苦口婆心的劝说,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到科学化种植,再到全机械化耕种,在他的眼里,如今的农村、如今的农民大有可为、未来可期。在唐以全的悉心指导下,夫妻二人对农场内大小事务逐渐全部了然于心,特别是女婿不仅拥有高学历,而且动手能力能别强,钟爱各类现代机械设备,也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农场购置了大量现代化机械设备。如今,唐以全的家庭农场拥有包括旋耕机、播种机、农用汽车、玉米收割机、无人机、值保机等各类机器设备共计十余台(架),基本实现了全机械耕种,农场年生产粮食量达1600吨,总收入达300余万元。甜也好,苦也罢,正是因为对土地、对乡村有着一份无可比拟的爱,才会心心念念的全是庄稼,才会将一生实践得出的种植经验无偿与人共享。如今,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乡村越来越美,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越来越完善的机械化设备设施开进田野里,唐以全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国家的命脉,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像唐以全就这样朴实的农民,为了保证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保证国人的饭碗安全,历经半个世纪起早贪黑、扎根乡村,勤勤恳恳、挥洒血汗,方才保证了14亿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并实现了从食不果腹到丰衣足食、从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重大转变。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江油城北,涪江东岸。9月22日,80余亩位于国家4A级景区窦圌山脚下的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稻田,省植保和育种专家合作选育的高抗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的水稻品种已过灌浆期。武都镇种植大户罗勇眺望青山下的田块,心情格外舒畅。  今年是他与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植保所”)南方水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课题组专家合作的第7年。以多抗性品种为基础,绿色防控技术加持,让罗勇化学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水稻移栽后,只进行一次化学除草,依靠绿色防控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比起周边种植户一年打两次药,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罗勇每年每亩马铃薯后茬稻田可省去150元化肥费用和60元化学农药费用,80亩共计1.6万余元,“这可不是笔小数目”。他告诉记者,他家400亩稻田,将逐步实现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田间的马来氏网。“美人”一般的诱集植物  在省农科院植保所江油基地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田的田埂上,一丛丛足有1.5米高、状若兰花的植物引人注目。该所南方水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课题组长彭云良研究员介绍,这“美人”一般的诱集植物名叫香根草,是一种生物防治类植物,主要应用于水土保持、环境修复以及农业防治领域。  众所周知,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稻蛀茎夜蛾)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虫害之一,对于水稻螟虫的防治,一直都是依赖于化学农药。香根草又名岩兰草。虽然具有兰花的外表,对螟蛾类昆虫而言,香根草属于典型的“杀虫于无形”的致死型诱集植物。  研究表明,香根草内含有活性成份,对螟虫极具吸引力和毒杀作用,具有引诱稻螟雌成虫产卵的特性,螟虫在香根草上的产卵量是水稻上的4倍左右。孵化后的螟幼虫在香根草上难以存活至2龄、3龄。在水稻田埂上种植香根草,可保护水稻免受螟害。  那田埂上种植一排排的香根草,会不会变成杂草呢?对于这个问题,彭云良表示大可不必担心,香根草目前在四川只能进行无性繁殖,所以不会杂草化。  彭云良告诉记者,香根草这种“有机陷阱”,栽培不占用稻田面积,可有效诱杀水稻螟虫于无形,在不影响水稻产值的同时,控虫害、减药用、节约防治成本,具有很大的运用价值和推行远景,同时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社会意义。天敌捕食水稻害虫  “再没有比利用天敌捕食水稻害虫更绿色、更环保的植保方式了。”课题组成员于文娟博士告诉记者,当前,基地绿色防控区域内,步甲、瓢虫、螳螂、蝽类、草蛉等已回归;已有7个科的20多种寄生蜂的身影,其中赤眼蜂、姬蜂等优势种群常常可见。  这些田间“久违”的小可爱,都是怎么来的呢?于文娟解释道,主要靠通过减农药、改环境、供食物、“盖房子”,也就是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善田间生态环境,在田埂种植高度不同、花期(春夏秋冬)不同的蜜源植物和诱集植物,如桑树、月季花、紫花苜蓿、三叶草、黄秋葵等,为害虫天敌提供长期食源和庇护场所。  “有所居、有吃喝”,绿色防控区域“把稻田还给原住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害虫天敌前来定居、繁殖,目前害虫天敌的种类仍在逐渐增加,种群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  “以虫治虫”背后的核心思路,在于稻田生态系统重建和维护,主要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诱控等技术,并结合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水稻移栽后,只使用一次化学除草,病虫害的防治基本不使用化学农药,达到“绿色植保”的目标。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蜘蛛、青蛙、翠鸟等标志性生物都已回归并开始向周围农田扩散。马来氏诱虫网  金秋时节,柔风微凉。走在江油基地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田田埂上,不远处窦圌山林木苍翠,景色秀丽。若从半空俯瞰,目之所及正应了李白那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可谓美不胜收。  记者边走边瞧,只见稻田中每隔一段距离,就搭有一顶小小的网纱“帐篷”,大小恰好能容纳一只大型犬只。这难道是给田间的“精灵”或是小动物们准备的居所吗?科研显然不会给出如此“孩子气”的答案。于文娟笑着揭秘,这种装置名叫马来氏诱虫网。  由于课题组要时刻跟踪田间昆虫种群动态的变化,需要时刻洞察田间现在有哪些种类的昆虫,于是采用马来氏诱虫网这一专门用来诱集捕获田间昆虫的装置,粗略统计当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  “无论是‘有机陷阱’‘以虫治虫’,还是‘田间帐篷’,背后一个‘绿’字,始终贯穿着我们农科院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绿色发展的研发思路,江油基地只是省农科院植保所 2009 年在长江流域开始建设的水田生态调控研究基地中的一个。”彭云良告诉记者,四川省在全国首先通过跨学科和部门合作,规模化进行水稻、小麦多抗性品种选育,目前已开始产生效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文/图  即将到来的10月,对何发明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和合伙人种的天麻下月就能采收了。  “鲜红天麻至少每斤10元,鲜杂交天麻每斤20到30元,鲜乌天麻能到40元/斤,全部按均价 20 元每斤算的话,40吨鲜天麻销售收入就是160万元。”何发明说。  为何选择天麻?平武天麻有何特色?近日,记者来到了何发明的天麻基地一探究竟。何发明在查看天麻。  看好天麻市场 他返乡种天麻  平武天麻久负盛名。在唐代,平武天麻曾作为贡品上交。记者来到平武县古城镇阳南村何发明的天麻基地看到,厂房里的架子上有序摆放着天麻菌袋,厂房外的大棚里,天麻种子在土里静悄悄地长大变成小天麻。  从成品天麻中获取种子粉末,到拿来“拌”萌发菌,到种子变成米粒大后转移至土壤中“吃”蜜环菌“长大”,每一个环节,何发明都熟练掌握,为的是种出好的天麻。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天麻不再仅仅是治病的药物了,很多地方都把天麻当成一种食药兼用的保健品,开发出了上百道用鲜天麻制作的保健菜肴。”何发明告诉记者,正是如此,他十分看好天麻市场,于是找来两个合伙人一起种天麻,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了资金500万元。  早些年和其他人一样,何发明也离开土地外出务工或经商,在平武县城开了一家“何记豆花”店,这一 开就是十年。别人挣到了钱,都是进城买房买车,可何发明却越发想念家乡,想念自己最熟悉的农业。“平武天麻品质本来就好,再加上利润可观,返乡种天麻还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所以我决定回来种天麻。”何发明说。  销售上,何发明打算销售天麻种子和成品天麻。“天麻种子育种每平方米要投入150元,能收获种子15斤,每斤能卖35元,每平方米收获天麻种子价值525元,除去成本,每平方米天麻育种能获得净利润375元。”何发明告诉记者,成品天麻每平方米则要投入 96 元,能采收成品 14斤,每斤售价25元,每平方米成品天麻毛利润在40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平方米净利润300元左右。  在何发明悉心照料下,今年10月,公司所有的天麻就能采收了,何发明十分激动。带动村民增收 未来打算深加工  何发明种天麻,不仅自己挣钱,周边村民也跟着他增收了。由于天麻育种和天麻种植需要大量人力,光是用工,何发明一年结算的工资就超过了20万元。  “做蜜环菌和萌发菌这两种菌,尤其是装菌袋,用工量都很大。”何发明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务工增收,他还把天麻种子发给村民,带着大家一起种,同时承诺100%收购村民种的天麻,让大家不愁销路,这样既教会了村民种天麻,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天麻产量,一举两得。  正当天麻种得火热的时候,何发明又在思考着更加长远的问题:得延长产业链,做鲜天麻的深加工,才能提高其附加值。何发明指着远处的一块地告诉记者,那里正准备建天麻深加工厂房:打粉、切片、烘干,只有这样才能摆脱鲜天麻容易变朽的困扰,延长天麻的销售时间。  “如果是干天麻,哪怕上千吨都是有市场的,但目前据我了解平武还没达到这个产量,可见这其中巨大的发展潜力。”何发明说。  平武天麻目前发展情况如何?记者从平武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在平武县注册登记的直接从事天麻等中药材生产经营的企业有30余家,其中县级以上龙头企业有 8 家;现有工商注册的天麻行业协会、山地、大桥、水晶、筏子头、土城、青龙村及陆重山等中药材专合组织50个;有年经销额100万元以上的药材营销大户26 户,有中药材经纪人 120余人。  “平武进行了‘135N’的农业产业布局,以天麻、厚朴为代表的平武中药材被确定为3大区域性支柱产业。”平武县农业农村局产业规划发展股股长、经济作物站站长徐婷告诉记者,这些年平武通过“川货全国行”“茶博会”“西博会”等各种盛大展会将平武天麻推出去,提高知名度,同时还通过县内自建的润生众品电商平台、绿康农贸电商平台以及抖音等多个第三方平台来带货推广平武天麻,各企业也在开发属于自己的销售推广平台,如“平武生态农特馆”来拓宽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平武农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但平武天麻目前多数还处于初加工,规模较分散,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目前正在进行逐步完善。”徐婷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当前,正值大春玉米丰收季,梓潼县鼓励农民把玉米秸秆加工成青饲料,销售给各地的养牛大户。在宝石乡斑竹村的一家玉米秸秆回收加工厂里,伴随机器的轰鸣声,粉碎机把一根根秸秆,切割成一堆堆细渣。打包机飞转,胶带一圈圈缠绕在秸秆细渣上,一个个饲料包就生产出来了。该加工厂每天可加工40吨秸秆,制成的饲料由肉牛养殖户统一收购,既增收,又提高了秸秆利用率,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宝石乡今年种植玉米22000亩,当前正值玉米成熟收获期,玉米丰收了,产生的大量秸秆怎么办,一直是农村难以解决的问题。今年9月,斑竹村村民饶麟投资40万元,办了一个玉米秸秆加工厂,把秸秆加工成青饲料,销售给各地的肉牛养殖大户,做过冬的饲料贮备。  秸秆加工厂办起后,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把玉米秸秆运来,卖给饶麟做青饲料原料。宝石乡阁楼村村民黄映红算了一笔账:“我今年种了12亩玉米,村上引进了秸秆加工厂,一吨秸秆可以卖130块钱,一亩地产生两吨秸秆,要卖260块钱,12亩地的玉米相当于增收了近3000块钱。”  饶麟介绍说:“这个秸秆加工厂,把周边五六个村的废弃秸秆全部回收回来,现在每亩地能让老百姓增收260元,秸秆回收生产成青贮饲料,很受甘孜、阿坝和陕西一带的养牛大户欢迎,销路不愁。”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9月12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的20余位植保科研工作者齐聚绵阳,共同探讨交流植物线虫研究及防控工作。当天,四川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研究员王文明宣布四川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线虫专业委员会(下文简称“专委会”)成立。专委会成立现场。  什么是植物线虫?我省发生情况如何?“专委会”又将如何发挥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线虫病害亟需防治  会上,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姬红丽简要介绍了我省植物线虫的发生、防治、科研等情况。“植物线虫病是由植物寄生线虫侵袭和寄生引起的植物病害。”姬红丽向记者介绍,受害植物可因侵入线虫吸收体内营养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线虫代谢过程中的分泌物还会刺激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导致植株畸形等,进而使农作物减产及质量下降。  省农科院植保所助理研究员杨芳告诉记者,根据专家组近几年的调查,根结线虫在成都平原大面积发生,而且在设施园艺、设施蔬菜等方面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对于蔬菜幼苗、水稻幼苗危害严重。旱育秧和节水灌溉等方式促使根结线虫发生越来越普遍,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且凉山州近年也出现了马铃薯线虫病害。水稻根结线虫症状(受访者供图)  “植物线虫病的防治难点在于线虫病害隐秘性高,症状不易察觉,有时容易和其他病害混淆,所以不太引起种植户的重视。重视度不够,普及率更低。”姬红丽说,由于线虫病害鉴定和研究专业性比较强,周期也比较长,在科研队伍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薄弱。  “基于这些原因,我省亟需成立一个专业的组织来集合各方力量,解决全省植物病原线虫为害问题。”谈及专委会的成立初衷,姬红丽告诉记者。联防平台将发挥大作用  此前,专家组根据全省的线虫发生情况进行了摸底、防治和宣传工作。  姬红丽介绍,在根结线虫方面,专家组调查了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和种类,并对市售药剂和专家复配药剂进行了筛选和药效评估。此外,还对40余种作物进行了筛选,初步确定了5至8种可能适宜轮作的作物,并指导广汉水稻种植专业户对旱育秧田根结线虫进行了防治。马铃薯线虫方面,除了对相关情况进行普查、鉴定种类和危害外,专家组积极向省级及当地相关部门汇报并开展合作,在当地做了药剂防治示范。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尽量把马铃薯线虫控制在已发区,防止蔓延。”对于植物线虫的防治,姬红丽说,在当前“双减”的背景下,减少农药的使用,通过生态工程、轮作作物等方式减少线虫的初始量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会议期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线虫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德良研究员通过网络连线,对专委会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植病学的研究水平等要求。来自河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6位专家学者,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作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共同探讨植物线虫的发生、防治等学术问题。  姬红丽研究员介绍,专委会成立后,将通过搭建四川省植物病原线虫联防联控的专业平台,集合全省线虫领域专家,促进整个四川地区水稻根结线虫、水稻干尖线虫、蔬菜根结线虫等常见线虫病害的防控,对检疫性线虫病害进行专业的预警防控,在提高各界对植物线虫病害的认识、重视的同时,为我省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保驾护航。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赖凤英)9月14日-18日,县农业农村局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开展中秋国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节前检查大行动。此次督导检查重点一是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包括工作安排部署、队伍建设、岗位业务、宣传培训、巡查指导、督导检查等;二是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种养产品农残和违禁品快检,农产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巡查监管指导、禁限用农兽药和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告知宣传等工作的落实情况;三是深入乡镇重点主体基地现场,检查了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和农业投入品仓库。检查中未发现重大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与乡镇和主体进行了积极沟通,责成相关乡镇要及时整改到位。此次督导检查为全县33个乡镇,实地检查重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30余个,农产品合格证查验超市20余个,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