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省三台县水利局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结合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融会贯通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水利工作支撑,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一、项目支撑不断增强。在建党百年期间,共落实民生水利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达12795万元,现目前,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1083万元。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完成了长远、赵家湾等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竣工了都江堰人民渠六期团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打造了魏城河综合治理项目。先后完工水利救灾资金项目11个。尤其通过合力攻坚涪江流域综合整治项目,组建项目建设专班,严格一把手负总责,总工程师技术把关;建立健全5个项目小组,农村水利建设面貌一新。当前,涪江花园堤防工程上段(3.3公里)已完成形象进度95%,灵兴堤防工程、刘营堤防工程全面复工、开工;赵家脊防洪治理已完成筹备,即将进场。    二、精心谋划水利布局。重点编制了凯江、梓江、郪江和魏城河4条河流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对接,组织报送132个水利工程、34条河道、水库岸线管理范围,将水利空间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来布局,统筹保障起水生态治理。一是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持续到位。严控用水总量,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督促23家企业依法依规办理取水许可证。强化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和水资源保护,严格完成周家堰、柏树堰小水电清理整改销号。二是大力宣传节水防污知识,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推动节水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举办了“2021年全县县级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节水知识竞赛”。成功创建水利部第四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三、夯实涉水安全基础。一方面落实水土保持监管,开展部、厅遥感图斑核查认定,完成54个违法图斑整改销号;依法审批水保方案113个、征收水保补偿费346.5万元。夯实全省水土保持“三年行动”,完成湘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11.43平方公里,完成茶盘堰、高棚沟、文家沟水土治理项目竣工验收。另一方面,深化饮水安全保障,结合供水升级,完成16站维修养护,增加集中供水24136人。实现水质监测全覆盖,陆续检测水样410个,举办专业化培训4次。完成74处集中供水规范化建设。而且促成了都宏公司与新生、观桥、鲁班等较大供水站签订了趸售协议。    四、精准服务水利移民。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职责全部移交、仅划入行政编制1名(实际未到岗)的情况下,为确保工作不断、移民不乱,县水利局全力克服人员紧、任务重的困难,着力做好移民服务工作。一是走访全县瀑电移民安置镇乡,收集主要诉求,实行清单化管理,有效化解移民重点诉求,减小信访压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二是妥善处理3批24人次瀑电移民上访事件,力保移民群体小事不出镇、大事不出县。三是做好移民人口动态管理,按时足额发放直发直补资金514.71万元。四是完成冬瓜山电航工程征地移民资料、财务资料,迎接竣工验收工作,积极跟进祠堂湾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五、统筹整治河湖“四乱”。通过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发现整改突出问题79个,完成太和驾校、大围坝砂场、原银希洪砂场、四川路桥砂场4个重点“四乱”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成效获省市肯定。着力实施系统治理,打捞垃圾460余吨。清淤疏浚615公里。以县城滨江公园、鲁班湖等为依托,统筹水利设施和生态模式,形成“水润梓州”新格局。创新基层管护,整合优化雪亮慧眼工程,推动污染源普查、污染源监控,设置“数字”河长,实现重点水域全天候监管。在芦溪、西平组建综合执法队,保障涉河涉水事件快反快处;在建中镇推行“河湖长制+脱贫奔康”模式;在郪江镇建立河湖管理“1+N”共管共治模式,逐渐形成联防、联控、联治格局。    六、织密水旱防御网络。结合建党百年脱贫奔康回头看,推动防汛隐患4轮次大排查,发现整改隐患84处,落实16处重点河渠防御薄弱区、65处山洪灾害危险区的防范;完成赵家堰山洪沟治理和水毁重建项目11个。细化备汛措施。推动避险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4次,指导各镇乡完善工作方案,与应急、气象等部门常态会商研判,压紧压实全天候减灾责任。调整完善防汛抗旱机制体制,科学处置雨情汛情险情。科学处置了“6.16”“8.18”“9.16”和国庆期间大暴雨。通过落实“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共疏散转移群众2125人,未出现因灾伤亡失踪人员。而且抓好年内抗旱保供,完善蓄水保供方案,推动灌区水毁治理和工程清淤,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七、巩固砂石治理成果。保持高压态势,沿江昼夜巡查240余次,发现、制止违法采砂10起。推动砂石问题整改,坚持“停、罚、改”,完成146项自查。结合早前央督反馈和信访中的问题,落实好21个长江经济带涉砂问题大整改。同步完成新一轮涪江河道砂石开采权公开处置,向财政入库3.3亿元。探索砂石规范管理长效办法。由于先前绵阳市范围内均没有砂石加工场和销售点设置规划,导致砂石加工场和销售点分布异常散乱和无序建设,县水利局探索了砂石加工场建设项目联合预审机制,编制出全县《砂石加工场与销售点布局规划》,规划设置“6+17+N”个加工场与销售点,为源头治理砂石问题,保障绿色发展包括群众和重点建设用砂需求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台县水利局 谢勇 胡磊)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民以食为天,为了让群众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满足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精神,11月,忠孝乡各机关、村(社)干部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专题活动周。活动期间,一是助推参与积极性。持续推动机关、村社、群众关注食安绵阳公众号并完成调查问卷;二是宣传方式多样化。通过拉横幅、贴海报、发DM单、播音频、会议、入户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要点、预防食源性疾病建议、农村安全聚餐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守则等内容。三是重点场所重点宣传对餐馆、酒楼、超市等地重点宣传。此次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活动面遍及9个村(社),1000余人,参与问卷调查者90%对食品满意度高,宣传效果显著。“食品安全是大事,这既关系到群众生命安全,也关系到自己招牌,会全力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忠孝桥头酒家老板说道。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马进涛)三台县立足高质量发展新理念,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与建设管理。加快重构与“两项改革”相适应的农村水利服务、管理与工程“三大体系”,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镇级农服中心水利岗位设置,切实教培专技人员,落实相应的职能职责任务,同步抓好小型水库管理和饮水安全保障。为打好民生水利攻坚战,实现水美乡村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完善新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针对33个镇乡水利技术力量薄弱,科班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严重不匹配,并且人员老龄化严重等现实问题。首先,加强镇乡农服务中心水利人员能力建设。通过调研对接33个镇乡,在其农业服务中心推动设置水利技术岗位包括配备涉水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绵阳市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通过再实践推动开展其辖区内的农村水利事务服务,由镇乡农业服务中心把水利工作纳入其职能职责范围。其次是通过县级部门和水利事业单位,诸如武引、鲁班、团结、永和埝、红旗堰、大围埝等技术力量的传帮带,实现农村水利服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再提升,跟进县级层面的水利专技培训、服务。最后,当然是严格落实镇乡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和乡村群众的饮水安全责任。尤其通过对接落实水库管理、饮水安全“三大责任”包括饮水安全“三项制度”,及时更新相关监督电话、管理责任人,强化了农村水利公益服务的职能职责。也化解了观音、长青、向阳等部分水库运作不规范,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确权难度大,管理到位率低等问题。(二)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一是落实涉改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主体、管理主体。在完成工程确权登记基础上,启动小型水利工程确权划界修订,现目前已完成芦溪镇小型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外业工作。二是搞好小农水利建设。落实水利救灾及灾后重建1450万元,完成卡脖子水毁治理21处。三是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年内在县域实施改革面9万亩,涉改镇乡已安装计量设施20套,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2万亩。四是加快重构与改革相适应的农水服务管理与工程体系。结合区划调整、村建制调整和人员变化,明确相应产权和管理主体。现完成5座小型水库动态监测系统,对接梓丰现代农业,探索出小型水库、国管渠系管护新路径,以激活资源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五是夯实生态供水保障。由于凯江、郪江及支流多为季节河流,冬春有断流矛盾,为此,已与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签订协议,落实年度生态补水1819万方。六是完善奖补机制。推动制发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办法》等规范化文件,有利于两项改革后,农水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科学完善了农村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三)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农村水利“工程补短”行动,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在芦溪镇探索农村供水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实现了既保障老百姓安全用水、方便用水,又降低水厂供水成本的双赢格局。现已完成芦溪自来水厂向花园场镇延伸,增加直接供水人口2千人。为满足村镇群众用水需要,拟规建集中供水主管120公里、配水支管350公里,建加压站5座。项目可研已批,正争取专项债劵,可大幅增强芦溪水厂供水保障能力。再协调环水公司规建南、北路饮水安全扩容和管网延伸,使得城乡供水一体化取得大突破。三是推动落实县疾控中心各地水质检测,实现千吨万人以上供水站每季度检测1次,其他镇乡(办事处)集中式供水站丰水期、枯水期各检1次,村级或安置点供水站每年检测1次,已完成水样检测491份。四是强化村镇供水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出台了县级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有效提升了生产、生活、生态供水保障水平,其安全供水应急能力实现再提高,当前,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1%。当然,也有众多农村供水站产权与经营权分离模糊,村(社区)集体及私人经营较多,投入错综复杂,在抓城乡供水一体化时,评估回购难度大。(四)完善农村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一是完善防御制度。推进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和山洪灾害危险区等重点区间部位日常巡查、监测,实行防汛抗旱减灾常态化监测巡考激励制度。二是针对修订预案开展教育培训演练。今年6月中下旬,连续开展了2次水旱灾害防御集中宣传培训和实战演练,对镇村干部再次进行防汛减灾培训,进而提升专业技能。为明确水旱灾害防御责任,细化相应预案及措施创造了条件。三是提高防汛减灾能力。如期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江河重点段落堤防建设,逐步完善河湖雨情水情测报、工程安全应急监控等基础设施,搞好溪河、山洪灾害治理,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五)健全农村河湖治理体系。一是抓紧完善河湖长制体系。落实“河长包片、警长执法、巡长查线、会长自治(四长联护)+检察监督”模式。今年9月,县河长办已与县检察院联合印发《三台县“四长联护+检察监督”河湖管理与保护治理长效机制》,推进了水系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建立健全了镇村河湖长制保障机制,其运作效率再提升。二是跟进农村河湖治理。推广了“河湖长制+脱贫奔康”、“1+N”河湖管理新模式,借助智慧河湖长信息化平台,结合民间(网络)河长及群众举报监督等有效手段,推动农村河湖治理有效开展,河湖“清四乱”突出问题整改取得较大成效,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再次推动乡村河湖“清四乱”。坚持源头治理、突出综合治理,强化系统治理,分级分类建好问题台账,跟进动态追踪,深化农村河湖沟渠“清四乱”。对于排查出的新问题,纳入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时限,一并作为环保整改大范畴,由县目标绩效办开展跟踪督办,确保按时整改到位。现目前,县域水环境得到持续提升。四是推进“水美新村”大治理。以涉改村为重点,抓实“水美新村”建设。已完成3个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还健全了芦溪镇河湖长制新体系。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为确保秋冬季野生动物迁徙和繁衍安全,近日,景福镇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力度,增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能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在野生动物栖息地张贴宣传标牌、在场镇上拉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和各村(社区)播放广播、上户宣传等多种形式织密宣传网格,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伤害野生动物造成的后果,号召群众爱护、保护野生动物。开展巡护,注重成效。完善护林员队伍,加强野外监测、巡护工作,重点围绕野生动物活动区域,排查区域内非法捕猎工具,依法制止非法捕猎行为。日常监管,严格排查。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深入农家乐、餐饮单位、集贸市场等开展监督检查,并督促辖区内交易场所严格落实疫源疫病防控措施。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8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郑涛)为切实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景福镇抽调精兵强将,积极开展了脱贫质量“回头看”加强问题整改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景福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暨迎检方案》,11月11日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安排部署会,将帮扶对象具体分配到帮扶责任人头上,明确任务分工。二是排查整改到位。资料审核小组逐户审核资料,再由各驻村干部完成系统录入。目前,累计走访1608户,其中:脱贫户1591户,动态监测户21户。此次排查走访共发现问题16个,已整改问题16个。三是作风监督到位。严禁排查走过场、弄虚作假,对重视不够、问题排查不细、整改不力的村和相关责任人,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四川美食名扬四方,而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佳肴却因其“现做现卖”的特性,走不出当地的“小圈子”。今年“双11”收盘,我们发现,随着网销等渠道的畅通,特色佳肴走向了更大的餐桌,也给四川的农产品生产拓展了新的空间一碗肥肠、一碗干饭,再加一碗由醋、葱花、姜末冲调的酸汤,这份软滑顺弹的肥肠,最讨好江油人的胃口。如今,不用到江油,通过袋装“江油肥肠”,四面八方的人也能体会到江油人的快乐。  “今年的‘双11’,我们每天平均卖出五六百单,上千袋肥肠!”今年“双11”的购物战线被拉长,11月11日,相较往年的忙碌,今年的江油市小愚娘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淡定”得多:没有“爆单”压力,整体销量翻了三四倍。  江油市肥肠产业协会副会长伍丕庆告诉记者,像这样销售预包装“江油肥肠”食品的企业在江油共有6家。作为当地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美食,从街头巷尾流行到冷链真空包装销售,再到常温规模化加工,来自李白故里的肥肠经历了啥?江油市小愚娘公司内员工正进行直播带货。 受访者供图即时食品无须“即食”  连日来,在江油市小愚娘公司内,公司员工忙于处理线上各类咨询,厂区内员工埋头打包快递。为提升销量,今年,公司新增网络直播,并在产品上进行了丰富,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张勇介绍:“我们主要在几大知名平台上销售,每天要打包一千多袋发往各地。”对于今年的加长版“双 11”,他说,以前“双 11”当天会非常忙,今年顾客消费的时间有十多天,缓解了当天的忙碌,同时在仓库备货、发货方面时间也更充裕。  对于取得好业绩,张勇分析道,一方面与江油肥肠包装食品在市场上知晓度逐年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作为地方特色菜,江油肥肠的食用场景不断拓展。“比如可以作为煮面、煮粉的臊子,做菜的拌料等等,吃法越来越多样,延申出的口味也很丰富。”  伍丕庆介绍,在江油,还有小掌门、翔风、程巧厨等生产江油肥肠预包装食品的企业,“今年全市肥肠‘双11’电商销售额,预计将达3000多万元。”  电商销售为江油肥肠拓宽了市场,也让这一地方特色菜走进更多人的餐桌。“江油肥肠有近百年的历史,不论是星级酒店,还是街头巷尾餐馆、路边小店,都有‘江油红烧肥肠’。但江油肥肠‘现做现卖’的特性也限制了其发展。”伍丕庆介绍,为将地方特色食品推广出去,走上产业化之路,江油肥肠经历了冷链真空包装经营,再到开发常温真空袋装、盒装肥肠的过程。  而真正规模化加工,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在政府大力支持,市食品协会、企业等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出预包装“江油肥肠”,这让更多的外地人通过电商渠道就能享用千里之外的美味。  伍丕庆说,目前江油成立了九品肥肠食品研发所,是国内首家肥肠研发单位,将继续在江油肥肠食品预包装产品研发方面下功夫,让江油肥肠走得更远、更广。肥肠引来的富民产业链  江油肥肠一方面“走出去”,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这几日,在新安镇南山村原来的村小里,一群穿着制服的食品工人正忙着将袋装肥肠装箱,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撤村并镇,教育资源整合后,南山村的孩子都到镇里的学校上学,原村小闲置下来。为盘活资产,村里招引到当地川罗公司来办食品加工厂。就这样,一条条食品标准化生产线摆进了原来的校园。  今年10月,食品加工厂开始生产。川罗公司经理罗俊霞介绍,厂房占地4000多平方米,产量每天在2000袋左右,能达到满负荷生产的四分之一。“运转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的销售额达到300多万,等市场进一步打开,一切步入正轨后,预计销量还会增加。”  加工厂的落地,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罗俊霞告诉记者,厂里用工按就近原则,40多名工人都是本村或周边村民,在这里上班,工人的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公司还在村里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蔬菜。“随着产量上来了,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会更大。我们打算种葱、姜、蒜、辣椒等,制作肥肠调味料。同时,村民自种的这些蔬菜,我们也进行采购,提高大家种植的积极性。”罗俊霞说,公司会进一步挖掘上下游链条,让更多群众受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三台县将62个乡镇公办敬老院整合为33个乡镇区域性养老中心,设置床位4045张,入住特困人员2674人,入住率提高到66%。  为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今年以来,三台县民政局结合“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基层医养结合创新融合发展,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走出一条符合三台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医养结合“三台路径”。医养结合老人健康有保障  “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身体有啥不舒服,医生和护士马上就来了,再也不为生病操心了。”11月11日,在三台县芦溪镇敬老院,刚刚接受完体检的任天林老人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三台县民政局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芦溪镇民康医院托管镇敬老院,“两院一体”为基础,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打造三台首个医养融合中心,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为老人们检查完身体,驻院医生吴元国告诉笔者,目前该院有70多名老人入住,其中五保老人45人。为保障老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院内配备了5名医生,5名护士,以开展护理养老为主,中医科、内科医疗业务为辅。  任天林老人说,每天,医护人员定时巡房,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护理人员为大家做生活护理,如穿衣穿裤、洗脸洗澡、理发、修剪指甲、处理大小便等。年逾九旬任天林住进敬老院已快一年了,但他精神抖擞,没事儿还和院里的老人打打牌、下下棋。“住在这里,老人多,一起耍,再也不孤独了。”任天林笑着说。以医带养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为破解养老服务中医疗护理服务难题,三台县民政局整合乡镇卫生医疗机构与敬老院建成“两院一体”,以养老机构为主体,以医疗资源为支撑,借助养老院的服务优势,依托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力量,形成相得益彰、互为促进的医养格局。  “在确保公办养老机构公益性、兜底性不变的前提下,引入社会化、市场化运营,对敬老院进行市场化运作,以增强公办养老机构活力、服务质量和功能效率。”三台县民政局负责人说,目前这一模式正逐步在全县推广。  在该县民政局的统筹安排下,今年7月,三元镇敬老院引入第三方力量进行运营,激发了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提升了有效供给。第三方力量招聘一批有文化、懂政治、有爱心的从业人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岗位体系,并与该县职教产业园区合作,通过定向委培的方式培养养老护理专业、养老管理专业人才,逐步充实到员工队伍中,以提高敬老院的管理服务水平,增强院内老人安全措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8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郑涛)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景福镇深入开展农民工工资拖欠整治专项行动,为农民工排忧解难,不再忧“薪”。一是强化隐患排查。成立了农民工工资调查领导小组,全面排查镇辖区内在建工程及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以及其他职工工资情况,制定欠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欠薪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突出部门联动。进一步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协调机制,由镇农民工服务中心牵头,镇综合执法办、社会治理办、景福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形成欠薪整治合力;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快速有效化解复杂疑难案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 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的移送,保持对恶意欠薪行为的高压态势。三是紧盯整改清单。采取“问题清单制+责任到人制”,梳理形成根治欠薪工作问题清单,督促用人单位限期整改;指定专人进行跟踪指导,坚决做到欠薪问题不解决不销账。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7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赵海评)为确保场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11月16日,郪江镇联合宏达公司、北控水务对辖区内三座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现场检查中重点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台账、污水处理设施运转状况以及监测设备记录台账等进行了检查,实地查看了污水应急暂存池、排污口等地水质水量情况,了解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建设情况、排污监测数据。    经过检查,我镇辖区内三座污水处理厂各项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良好。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7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常玉)2021年11月15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公示了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建设名单,其中,四川省三台县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名列其中。三台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川猪产业集群核心县、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全省现代化畜牧业重点县。近年来,三台县依托良好的生猪生产基础、优良的政策支持条件,抓住机遇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县拥有生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千头繁育场16个(其中万头繁育场3个)、规模养殖场631个(其中弯头猪场34个),生猪出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常年位居全省第一,并配套建成铁骑力士60万头A级屠宰场、绿溪优食谷-熟食品加工园、上海梅林正广和绵阳熟食品加工厂、活升元有机肥厂、碧淼兴川资源化利用中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四川市场、明兴生猪主题公园等产业链关键项目。同年4月,三台县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入选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以打造中国西部生猪种业高地为目标,三台县围绕全产业链图谱,规划布局了生猪联合育种创新中心、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猪性能测定中心、铁骑力士1.5万头种猪培育场、明兴1.2万头种猪楼、良沃60万头A级屠宰场、人才交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到2025年,预计建成集生猪“繁育+种养+屠宰+加工+冷链+科研+信息化+商贸”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呈现加工集群化、农旅 融合化、营销品牌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实现生猪年产值150亿元;年产种猪30万头、仔猪200万头,出栏肥猪150万头;标准化屠宰能力达150万头;精深加工能力达6万吨;建成冷链物流基地2个,肉品仓储能力达1万吨,冷链配送能力达 6万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7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胡磊 谢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11月15日,三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增辉同志在县委统战部、县水利局、县信访局、县公共服务中心、县永和埝管理所等负责人的陪同下,到灵兴镇花庙村、木鱼村视察调研、检查指导县级部门和单位干部职工脱贫奔康回头看入户联系情况。同时就灵兴镇花庙村、木鱼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了有关工作意见、建议。视察调研现场杨增辉强调: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需抓实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在新形势下,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贯彻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完善水利防洪、道路住房、农业农村等产业保障设施,增强脱贫奔康造血功能。当前,镇村与县级帮扶单位要围绕构建幸福美丽新村涉农产业短板强整改。坚持党建引领,领会近期市县“三会精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夯实感恩教育。结合防大疫,同步排查好外地返乡人员、治理好信访安全环境问题,强化问题台帐梳理整改。视察调研现场杨增辉指出:高质量完成脱贫奔康离不开稳定政策支撑,兴产业、促就业是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路径。要严格脱贫不脱钩“四不摘”,保持基层基础工作定力不减。深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有效衔接组织领导体制、工作服务机制、发展政策措施,尽量杜绝返贫致贫现象,为脱贫奔康5年过渡奠定好基础。通过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到位要素禀赋、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础,坚持“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激发各个联系帮扶单位,市、县驻村工作队等方方面面精准用力内生动力。通过压实联系与属地两个责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支农、惠农、富农、强农、兴农合力。视察调研现场据了解,灵兴镇花庙村距三台20.5公里,隔涪江吴家渡距灵兴镇政府6.5公里。经省市“两项改革”由原来争胜镇老双汇村、老花庙村和老长青村3个村合并而成。辖9个村民小组2390人,幅员7.91平方公里,有土地3200余亩。曾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80户491人(其中:县委统战部机关联系9户,县水利局机关联系75户,县信访局机关联系39户),有巩固脱贫监测户4户,还有低保25户48人,五保33户33人,设农村公益岗36人,通过前期研判暂无返贫现象。村内现有中共党员144人,设党支部3个,已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7
(谢家斌 袁继红 记者 杨宗友)近年来,盐亭县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总体部署,创新合作模式,完善服务机制,拓宽监管途径,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域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创新“三联三带”合作模式 探索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加快村村联建,带动集体经济有效融合。“两项”改革后,盐亭县打破原行政村地域、村组界限,推动10个“多合一”行政村实现资产资源重组,依法依规重新确定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股份,推行强带弱,大带小,推动合并重组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融合,达到“1+1>2”的目的。加强村企联建,带动集体经济“活血化淤”。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与农业企业合作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项目,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富驿镇雄关村、涪山村等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省级龙头企业绵阳嫘祖酿造公司合作发展优质蔬菜,签订保收协议,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生产原材料,每年为5个村(社区)带来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以上。玉龙镇组织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财政专项扶持资金450多万元,与福祉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标准化生猪代养场,2020年4个村(社区)分别获得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加速村社联建,带动资产增值。2020年新组建的10个“多合一”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在村的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盘活闲置的校舍、气调库等经营性资产和“四荒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按照合作协议匹配股权,降低了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成本,提升了资产使用效益,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完善“三扩三增”服务机制 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扩大经营范围,增强自盈能力。盐亭县对地处偏远,资源不足的2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包装购买公共服务、农业生产环节服务和其他社会化服务项目,妥善解决资源不足,动能不强的问题,增强引领发动和自盈能力。扩大融资范围,增强自营能力。2020年10月,巨龙镇胜利村、西陵镇强华村等7个有融资需求的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平台抵押融资70万元、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平台落实融资150万元,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特色水果、水产等项目,落实“政府+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机构”融资服务风险“334”分担机制,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增强自营能力。扩大保险范围,增强抗风险能力。全域开展土地履约保证保险,将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的土地林地纳入财政补贴保费范围,参照建设履约保证金方式敦促流入方缴纳土地履约保证金,降低流转风险;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发展的水果、中药材等项目、产品全部纳入价格指数保险特色农业保险范畴,县财政补贴保费80万元。强化“三议三看”监管途径 提升集体经济决策科学性共议共决建设内容,看项目可行性。2021年实施的10个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决策监督程序,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讨论决定,将项目的选择权、决定权交给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既规避了项目决策的盲目性,又增加了项目可行度。共议公决经营模式,看经营实绩。由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代表与企业、专合社等市场主体共同商定合作模式、出资方式、收益分配等经营事项,在经营周期结束后,按合作协议兑现经营收益,增强了群众的选择权、参与权。2020年龙珠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根据合作协议,按期兑现有偿使用富驿镇雄关村集体经济组织气调库经营收益4万元。共议共决发展成果,看资金流向。对村集体已有的发展成果,由成员共同商定使用方式,资金投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决策治理机制。2021年7月玉龙镇黄溪村对村集体结余5万元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商定整治辖区内河道300余米,达到了民事民办、民建民管的目的。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7
(记者 张宇 通讯员 赵斌)作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盘活用好镇村闲置公有资产关系到群众的切实利益和基层经济收益,事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效益。去年以来,结合最大化与最优化地盘活用好镇村闲置公有资产这篇大文章,绵阳市梓潼县在坚持问题、发展、利民导向中,聚力推动改革往深里谋、往实里做,让改革释放更多发展红利,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盘活闲置阵地 激发基层活力“大家讲了这么多,我也听明白了,我愿意接受调解处理,谢谢你们了!”近日,在梓潼县玛瑙镇综治中心,65岁村民童元碧最后心平气和地说。至此,一桩长达两年之久信访案积案,最终在这里划上圆满句号。玛瑙镇综治中心,由原玛瑙派出所闲置房屋改造而成,投入改造资金10余万元。改建后,其使用面积达600余平方米。中心设有联动工作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疏导室、“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室、法律服务站“四室一站”、警务室、应急物质贮备库等,并配套了职工周转房等附属设施。仅今年以来,该中心接受群众诉求10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率首次达100%。“盘活闲置阵地,不光保障了基层阵地建设需要,还激发了基层活力,同时,还就地解决12名干部职工住房难问题,真可谓一举多得!”玛瑙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主任陈亮兴奋地说,目前,该镇综治中心已成为快捷反映民意的“直达车”、提供综合服务的“便民台”、深化平安建设的“动车站”。这仅仅是梓潼县做深做实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探索推动镇村闲置公有资产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一个生动实践与缩影。2019年,梓潼县启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全县乡镇从32个撤并至16 个,建制村(社区)由329个撤并至162个,全县镇村闲置公有资产达 178个。镇村闲置公有资产具有点多、面宽、战线长等特点。行政区划调整后,在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分类处置、创新盘活”的总体思路中,梓潼财政把科学规范地摸清资产的实情作为资产盘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与先决性工作,并以此对全县镇村资产进行一次深入全面的大清查。通过“现场点、建台账、审资质、明主体”等方式,厘清资产家底,全面登记造册、夯实资产底数,确保资产不跑冒滴漏、改革不夹灰卷口。同时,制定《关于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专项工作实施意见》、《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工作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梓潼财政还积极筹措资金,投入668万元,对15个镇乡的办公用房进行改造提升并通过科学利用镇乡站所的闲置资产,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建制镇乡办公用房、职工周转房紧缺的问题。去年以来,随着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纵深推进,梓潼县在坚持问题导向中统筹谋划、科学调配以全力保障镇村阵地建设,将镇村闲置阵地盘活利用工作推向了纵深。坚持科学利用 赋能乡村振兴“改建后,和香米业优质米生产线,日产量将从原来的80吨提高到120吨!”日前,在梓潼县观义镇河口村,两幢现代化的标准厂房拔地而起,远远望去,四周青山环抱,绿意盎然,蔚然壮观。“以前,企业占地面积不大,库房容量不够。通过异地搬迁改建后,库容量将达2000吨左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全镇4000吨优质稻完全就地消耗,对企业来说,真是雪中送炭!”绵阳和香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松涛开心地说。据介绍,绵阳和香米业的新厂房,由闲置多年的原双峰乡粮油收购站改扩建而成。两项改革实施后,原双峰乡的河口、银针、共和、柑树四个村合并至观义镇,合并后,观义镇结合和香米业发展需要,整合原双峰乡粮油收购站闲置资产,用于扩建和香米业生产用房,既壮大了企业生产线,又通过企业发展盘活闲置资产。“乘改革东风、试点红利机遇,我们能够让广大农民真正从产业中走向富裕!”观义镇党委书记陈涛说。两项改革后,大量镇村闲置公有资产的出现,同样为梓潼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颈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此,梓潼县在坚持发展导向中,结合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与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空心化这个大难题,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充分利用这些闲置资源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瞄准群众所需 打造服务阵地“文兴儿女心相连,创建美好新家园……”近段时间,这些朗朗上口的快板在梓潼县文兴镇各村社广为传播。打快板的基本上都是老年志愿服务队员,他们说,之所以如此欢乐,是因为享受到了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带来的改革的红利。去年以来,为有效盘活村级闲置公有资产,文兴镇采取“便民服务提升一批、公益事业改建一批、集体经济使用一批、市场运营开发一批”等方式,分类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同时,还探索“党委领导、支部领办、党员领衔”模式,推动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文兴镇照耀村支部领办村级日间照料站,先后投资15万元,娱乐休闲室、图书室、谈心室和文艺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村支部党员领衔,身体健康、资源服务、群众口碑好的老党员成立助老志愿队伍,定期为老人提供无偿服务,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台账、巡防台账、老年人活动详情表、老年人服务志愿台账,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同时,照耀村还把原村委会办公场所改造为乡村振兴产业孵化中心暨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孵化中心实行抱团发展,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和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企业注册登记的代理服务、帮助创业者进行资金补贴申报等,开设专门电商服务点,推动本地农产品的商品化流通,助农增收。窥一斑而知全豹。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推进,梓潼县在坚持利民导向中立足民生、面向群众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创新理念中科学稳妥地将部分“闲置资产”变身“惠民设施”,增强了广大基层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与认可度。一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梓潼镇乡闲置公有资产5处,村级闲置公有资产173处,均全部盘活利用,盘活率达100%。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7
(李灵越 记者 张宇)日前,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出炉,认定100个乡(镇)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994个村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其中,绵阳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安州区塔水镇七里村、盐亭县富驿镇雄关村榜上有名。据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绵阳着力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市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去年,绵阳游仙区徐家镇白鹤村、安州区花荄镇联丰村、江油市方水镇白玉村3个村已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旨在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示范村镇的模板作用,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自治组织作用,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和文明乡风建设,有效解决乡村治理面临的一些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为绵阳乡村振兴夯实治理基础。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11月14日,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梓潼县黎雅镇兰花村村民谢平(化名)已居家健康监测了11天。她说:“我11月3日从成都市金牛区务工返回老家梓潼,健康码变成黄色,就居家健康监测,三天做两次核酸都是阴性,我就在家待着哪里都没去。”谢平居家期间,镇、村干部、乡村医生,每天都会“隔空喊话”,及时了解谢平的身体情况,并为她送去代购的生活物资。  连日来,梓潼县各地镇、村干部、医务人员在辖区全面摸排外地返乡人员,查验其有无接种疫苗、是否有核酸阴性报告,并严格落实居家健康监测14天政策;落实管控措施,签订居家健康监测承诺书。如果是重点地区返乡人员,则送梓潼县集中隔离点隔离。为了让群众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向群众反复宣讲不扎堆、不聚众、不举办“坝坝宴”、出门要做好防护、按时接种第三针,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等疫情防控常识。 扎紧农村疫情防控“篱笆墙”,坚决守住农村地区来之不易的良好防控形势,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兰花村有722人在成都、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务工,当前正值小春播种的关键时期,劳动力缺乏的困难凸显。为了让在外务工人员安心工作不返乡,兰花村成立党员助耕队,组织村民成立互助组,加快推进冬小麦播种,油菜移栽。谢炳银老两口都80多岁了,三个子女在外务工,村党员助耕队帮助老两口移栽油菜,收获红薯并做好了窖藏。签约家庭医生到家为老两口检查身体,向他们宣讲老年人冬天保健常识。兰花村还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联络群”,把在四面八方务工的村民邀请入群,群主经常在群里推送村里疫情防控总体安排,小春播种问题解决,各家各户老人、小孩健康情况等,引导在外务工人员暂时不返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6
(李春梅 记者 杨宗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初冬时节,暖阳斜照在绵阳平武县花间伴山民宿几间红砖青瓦的民居,三三两两的游客懒洋洋地坐在老银杏树下晒太阳,静静地看着层林尽染的远山,云卷云舒,虫鸣鸟叫,溪水潺潺……原生态的山野景观,渲染了一幅“看山、看水、看闲云”的乡村美景。正是缘于如此“诗意栖居”的山野生活,花间伴山从2017年建成以来口碑相传,成为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被评为2020年绵阳人心中十大最美民宿之一。花间伴山的负责人邹丽莎介绍说:“这是我们做民宿的初衷,花间伴山是由几处老房改造的观山民宿,给村庄利用改造老旧房屋发展文旅产业做了示范,有效带动了附近村庄农副产品销售及村民就近就业。”就近取“材”增收致富 好风景成就“好钱景”花间伴山坐落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平武粮仓”“鱼米之乡”之美誉的平武高村乡境内。这里拥有老河沟自然风光、原生态田园、大熊猫公园入口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一个民宿“火”了一个山村,更是带“活”了一个乡村。2017年,花间伴山在机缘巧合之下落地高村乡后,无意间撬开了高村打开乡村振兴之路的大门。近年来,高村立足老河沟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精品民宿集群+现代农业观光体验+生态康养为一体的旅游小镇。在保护开发的过程中,高村以生态理念进行资源整合规划,对乡村民居实施“以租代拆”。在保留山野乡村民居独有的整体外貌的同时,对室内进行修缮。在村庄规划、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坚持把高村乡的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清水秀的原生态资源作为乡村活化的主线,对高村的3个村进行原味改造,保留土墙青瓦的山村民居风格,以及石板路、古栈道、青石台阶等传统村落元素,美化提升房前屋后、瓜棚、鸡舍等“乡愁场景”。坚持以“原生态改造+新老混居”模式推进村庄硬件设施的完善提升,合理开发利用高村原生态的生产生活设施。背靠产业,高村乡民主村村民强文丽守着家,便过上了好日子。“我在花间伴山当管家,保底工资三千块一个月,游客高峰期还有提成奖金,另外向游客售卖菜油、板栗、黄豆、咸菜以及土鸡、土鸡蛋,这些都可以增加收入,游客很喜欢我们这里的土特产。”强文丽嫁到这个村庄近二十年,以前也曾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城里人的生活虽让她心生羡慕,但“一年落不下几个钱还照顾不了家”的现实成为她的绊脚石,没想到当上花间伴山的管家不仅除去了这块绊脚石,还让她在与游客打交道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树立了自信。她整日里眉开眼笑迎来送往,村子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让她觉得“咱农村人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崛起,高村乡的村民们无需再舍近求远,在“家门口”即可就业,让闲置的固定资产“活起来”,让周边百姓增收致富。这些年来,高村乡以民宿产业带发展为中心,以“果小酒”实体企业为依托,倡导“一村一品”,着力推进产地生态化、产业规模化、产品绿色化。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品牌化思路,树立培育产业链、打通利益链、形成生态链理念,实现髙村乡老河沟流域生态种养定制、原种农业订单、道地中药材育种、高山有机水果采摘四位一体、三产融合、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模式,制定联农致富认购协议,鼓励农户土养畜禽,栽种生态蔬菜,已组织民宿方、种养殖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认购协议。去年12月至今年5月,疫情影响减弱,高村乡民宿生意开始回暖,四五个月内营业额就达到300多万元。“今年国庆期间,从9月30号至10月7号我们民宿都是满房的,而且还有没有预订上的客人。民宿吸纳了很多本村农民来当管家、服务员,给他们增加了收入。很多没有在这里住的本村人都回来搞种养殖增加收入,有些农产品像蔬菜这种民宿就予以收购,有些就卖给游客。"高村乡党委书记贺志全介绍,随着游客纷至沓来,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积极回归,“好风景”成就了“好钱景”。2018年至2020年,高村乡农产品销售额每年均实现正增长,创收总额突破1000万元。全旅游升级发展 点亮乡村“美丽经济”三月看油菜花,六月摘车厘子,七八月戏水避暑,九十月赏红叶,寒冬腊月围着火塘烤红薯观远山雪景。高村乡借民宿经济共享自然,在“朋友圈”一年四季不断推送乡村美景美食、游玩信息。正是有这么多有看头、有耍头、有吃头的自然风景和美食,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慕名来此游玩。目前,高村乡坚持“农旅养结合、资源变资本”的思路,借乡村振兴东风,围绕旧村改造、村落保护与开发做文章,以全域旅游的升级发展为契机,借势借力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支持参与,着力打造中高端民宿个性化、大众民宿规范化,建成覆盖多层次市场需求的民宿4家,正开建3家民宿,实现了农、文、旅有机串联,产、购、游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展现四川省文明村镇的美丽风貌的同时,也点亮了乡村“美丽经济”。从乡村到景区,高村乡内外兼修提升“颜值”和“气质”,着力打造成为平武乡村旅游名片,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聚力实施“原种平武·桑田高村”品牌,全力打造推广“老河沟·桑田高村”区域公共品牌,让“老河沟·桑田高村”成为“平武好礼”的重要一极。按照平武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和“—村一品一特色”布局,积极建设车厘子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支持弘安农业、润生众品、福兴石材等本土品牌;将精品车厘子、高山黄桃、富硒苹果、黄金木耳、香米菜油纳入区域公共品牌旗下,结合果小酒生产线的生产运营,形成老河沟流域生态三产联动发展的新格局。高村乡紧抓国家大熊猫公园高村入口社区建设和东西部协作重点区域建设机遇,立足老河沟自然资源优势,聚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完成投资4363.86万元的乡村振兴项目收尾工作和94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项目,盘活建成的旅游接待中心、书吧、步游道、观景平台;盘活老河沟保护地中2008年灾后重建的18幢管护用房,积极争创大熊猫生态文眀学院(自然教育学院)的现场教学基地;建成水景观、科普馆、钓鱼场、丛林穿越、写生露营基地等串联起老河沟流域科普游憩线路;启动4A级景区创建工作;大力实施进行“田网、路网、灌溉网”三网配套建设,大力引导辖区群众延续传统农耕广泛种植油菜、水稻、黄豆、玉米,配套进行大地景观建设,极力提升民宿集群持续发展动能和配套公共服务能力。眼下,高村乡已初步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了大批社会力量参与到打通民宿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中。伴随着九绵高速的即将通车,小山村蕴藏着大蜕变,融合传统农耕文化、特色乡村民居、自然山水为民宿特色的休闲度假民宿集群,即将迎来高村乡乡村旅游的春天。(平武县委宣传部 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鑫 记者 罗敏 文/图  正当福建蜜柚“霸市”之季,江油河口镇蜜柚“姗姗来迟”,却迎来销售热。连日来,江油市河口镇种植蜜柚的多家农场一片丰收景象,昔日的山坡变成了丰产的果园,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河口镇蜜柚迎丰收。  11月6日,在位于河口镇圣马村的珍康家庭农场,前来收蜜柚的商户开来了大货车。农场主人和请来的帮工们摘的摘,装的装,一派忙碌。“我们的蜜柚2017年就开始挂果了,一亩地能产出一万斤。今年的行情还可以,预计销售额要达十多万元。”珍康家庭农场农场主康鹏说道,“到了收获期,地里忙不过来,就请大家伙过来帮忙,每天工价八十元。”  同样位于河口镇燕子村的晓英农场也迎来了蜜柚成熟时。晓英农场成立于2016年,目前共种植蜜柚130余亩,在流转附近村民土地的同时也向村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为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晓英家庭农场农场主王方金介绍,农场雇工人在其自家流转出的土地上进行工作,除草、剪枝、摘果等工作,而后对村民们按天进行工资结算。  “每年土地流转有2400多元,再加上繁忙时地里做活路,一年能挣到5000多元钱。”河口镇统一村村民何天村喜滋滋地说道。  河口镇蜜柚以红心柚、黄金柚、三黄柚为主,今年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河口蜜柚酸甜适中,汁多爽口,成熟期比福建的蜜柚晚了近一个月,品质也越来越好,在市场上的知名度逐年提高。  来自河口本地的收购方康长江自河口开始发展蜜柚产业以来,就在河口进行着蜜柚收购。他将收购的蜜柚进行初加工,然后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等十余个省市,每年销售蜜柚达1000万多斤,他总结说河口蜜柚的优势就是品质良好,价格合理。“到目前,我们已经收了80多万斤了,价格比福建柚稍微低一点,很多客商愿意到这里来收购 。”  目前,蜜柚已成为河口镇的农业支柱产业,是江油最大的蜜柚生产镇,蜜柚栽种达到3600余亩,年产柚量可达10000吨,产值达到1400万元,目前已建成蜜柚产业园区3个以及蜜柚加工仓储基地3000平方米,加工能力约达100万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5
●绵阳腊肠占领了天猫平台腊肠销售榜首的位置,成为继火锅、兔头之后四川的又一张美食名片  ●对于三台的很多人而言,农历不仅仅有24个节气,“双11”几乎是一年当中第25个“节气”  ●很多返乡青年说,在县城既能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也能和家人团聚  (记者 唐泽文)满载着腊肠频繁出入的货车、仓库里堆满的包裹、穿梭在小城街道的快递员、在镜头前坚持几小时直播的“95后”返乡女孩……11月4日,绵阳市三台县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最近几年,绵阳腊肠占领了天猫平台腊肠销售榜首的位置,成为继火锅、兔头之后四川的又一张美食名片。2021年,天猫上绵阳腊肠整体销售规模是去年的2倍。“双11”期间,绵阳腊肠销量同比增长100%,“杨大爷”“蜀腊记”等品牌销售远超预期。  “三台县和以前很不一样了。因为电商平台,年轻人在县城也能通过互联网创业、就业。”“蜀腊记”创始人周小安说,“回乡做腊肠,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资料图片:绵阳腊肠新场景“双11”带来第25个“节气”  晚上8点,东塔村,涪江边上的物流打包仓库里人头攒动,机器中传来源源不断的订单,分拣人员在产品架之间来回忙碌,快递传输带持续滚动,仓库里胶带封盒的“嘶啦”声不断响起。  这是绵阳腊味品牌“杨大爷”旗下的一个物流仓。“双11”期间,杨勇回家晚,家人孩子都已熟睡。2018年,杨勇在宁波做空调安装师傅时,因一次高空作业意外导致脚后跟粉碎性骨折,不得不回到老家绵阳。  2020年,一年多没有工作的杨勇成为“杨大爷”工厂的打包工人,凭着踏实肯干,3个月内被提拔成行政负责人。杨勇说:“能回老家和家人一起生活,不用再高空作业,现在每天都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幸福。”  对于三台的很多人而言,农历不仅仅有24个节气,“双11”几乎是一年当中第25个“节气”。  “双11”期间,“杨大爷”腊肠天猫旗舰店销售火爆,11月1日当天下单总量破万,远超预期。“杨大爷”创始人杨虎估算,腊肠实际销量比计划的多了60%,“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发货,库存吃紧,我们也在加紧生产。”  1999年出生的王婕妤是“杨大爷”公司的主播。王婕妤原本在外打拼,因绵阳当地电商产业发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主播工作,于是辞职回家。  回家的不仅仅是王婕妤。这一款小小的土特产在电商平台上畅销,也让三台县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改变:干净整洁的工厂变多了,当地居民和返乡青年有了更多就业机会。很多返乡青年说,在县城既能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也能和家人团聚,一举两得。新变化数字化生产带来小城新机遇  “以前别人说起四川美食,只会想到火锅、兔头,现在说腊肠的人也多了。”周小安说。  “80后”周小安毕业后就接触互联网,先后在杭州、义乌做过服装类、纺织类电商生意,对电商运营颇有心得。2017年,绵阳呼吁家乡青年返乡就业。周小安积极响应,带着团队一起搬到绵阳。  2018年,周小安正式创办“蜀腊记”天猫旗舰店。恰逢天猫对地域美食关注度升温,小小的腊肠一下子踩上了风口。  2021年,天猫上绵阳腊肠整体销售规模是去年的2倍,这一趋势还在持续。  作为土生土长的绵阳人,周小安没想到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吃的腊味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不过,周小安发现,线上线下的消费者对腊味口味的倾向有区别。当地人喜欢传统腌制的肥油腊肠,嚼起来更有味道。而线上消费者更喜欢健康、低油的腊肠。  周小安和杨虎都看到了这一趋势。“数字化生产是最大的变化。”杨虎的日常工作,全在一台平板电脑上完成。平板的另一端,连接着数字化的生产设备——他将腌制流程和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将腌和熏的制作流程分开,每一个环节的每一项数据都得到实时监控。“比如苯并芘,我们通过新的工艺让其含量为零。”此外,杨虎还引入德国先进的切口设备,保证腊肠的最佳口感。  在后台数据支撑下,绵阳腊肠企业还在研究“辣味”口感,将辣度分为五大类,覆盖了平台上年轻人最爱吃的流行口味。  “别看三台是个小县城,但我们绵阳是‘科技城’。”杨虎说,正是由于绵阳当地已有的科技基础,传统的腊肠才能在短时间内被改造成包装版腊肠小零食。  与此同时,腊肠的畅销也推动了三台县腊肠市场规范化:摒弃过去家庭作坊模式,采用数字化的新手段生产高质量腊肠,销售规模每年以超过80%的速度增长。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10
(杨檎 记者 祖明远)近日,北川永昌镇川主村的田间地头,村民在农技员指导下忙着干一种“新活路”——扦插苔子茶。据了解,这是北川首次在县内自行繁育苔子茶,建设茶叶苗圃繁育基地。  “以后群众可以就近买茶苗,降低成本,还能保障品质。”北川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方文说,北川地处山区,种茶历史虽较悠久,但茶产业发展却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种植领域,对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缓慢。以苔子茶为例,“北川苔子茶”拥有老茶树约5万亩,但茶苗常常依赖外购。  北川全县现有茶叶面积8.45万亩,茶农2.1万户,400亩以上的村35个,4000亩以上的基地乡(镇)5个,全县茶叶年产量约1180吨,其中名优茶556吨,综合产值已达1.53亿元。  为推动全县茶产业向现代农业模式转变,争创茶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北川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园长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园长,分管领导任副园长,相关县级部门和茶叶重点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园长制”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出台了多个方案,从夯实茶叶发展基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综合利用及新产品研发、培育品牌推广及营销体系、推进三产深度融合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为了从源头强化产业发展能力,北川还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制定茶叶全产业链规划,促进北川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由绵阳市供销社、浙江农林大学联合组建绵阳市茶学院,并成立北川分院,打造生产、研发、销售团队,壮大人才队伍,提升茶产业质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10月31日,在梓潼县文兴镇照耀村“党建+积分”超市,村民正在超市内根据积分的多少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货架上,摆放着水壶、洗衣粉、脸盆、洁厕净等生活用品,分值兑换从5分到30分不等。年过花甲的村民赵思林老大爷乐呵呵地说:“我今天计划兑换一个壶是30分,香皂5分,香皂盒5分,剩余的积分把它留到下次再来兑换。”  文兴镇照耀村过去是省定脱贫村,之前不仅老百姓收入少,村风村貌也比较落后。2021年,该村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制定了《照耀村“党建+积分超市”运行管理办法》,坚持以家庭为单位建立“行为台账”,由村委会和监委会,根据村民遵纪守法、道德风尚、家风家训、勤劳致富、环境卫生以及参加村集体发展、村集体活动等情况进行计分。村民通过积分兑换实物的方式,在超市内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物资。“照耀村通过‘党建+积分’兑换活动,把党建思想更广泛地传播到全村村民心中;通过推行积分兑换的制度,让村民在自家的环境卫生、全村的公益劳动方面更加积极主动。”照耀村党总支书记张泽利说。  目前,梓潼县已在60多个村建立起“党建+积分超市”,不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也夯实了村民自治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