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陶文斯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眼下正是香瓜收获的季节。8月1日上午,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彩绘三江产业园的大棚香瓜基地看到,这里的大棚香瓜生长姿势与常规的地爬式不同,一个个饱满圆润的香瓜吊着长在半空中,十分诱人。王登在大棚查看“吊蔓”香瓜。  大棚香瓜种植户王登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他一共种了2亩地的白香瓜,采用的种植方法叫吊蔓,立体式栽培,属于高密度种植,这样吊着长通风透光,病害少,让香瓜能360度充分享受“日光浴”,对于瓜甜分的积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此举让结出的果实具有瓜型正、着色均匀的特点,不仅好吃还有“颜值”。“爬地种植1亩地只能种500株左右,吊起来可以种植1800株左右,现在批发是3元1斤,这样一亩地能卖到1.5万元。”王登说。  王登介绍,由于“吊蔓”这种栽培方式比常规种植要求高,用工成本也比较高,所以,比较适合有设施条件的园区来栽培,便于观光采摘,打造精品农业,走高端市场路线。南方天气湿热,种植这种香瓜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伏天的湿热天气,香瓜很容易得灰霉病,管理方面就要更加注意了。“大棚里都铺设了地膜,不是为了美观,是为了控制土壤中的水分。”王登说。  王登还告诉笔者,他的香瓜在6月就已经陆续上市销售了,今年行情好,他吊着生长的香瓜,都是客人自己进大棚采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兴 特约通讯员 胡润林 摄影报道立秋过后,位于川南地区的泸州市叙永县进入水稻收割季节,该县结合山区特点大力推广劳作灵活、使用方便的“小农机、小机具”,让广大农户的劳动效率大幅提升,确保稻谷丰收的农忙季节“机忙人不忙”,粮食颗粒归仓。图为8月10日龙凤镇凉伞坡村村民正在操作农机收割水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1
(成然 记者 程海英)近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莅临泸州市纳溪区开展“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考评。考评组一行通过内业资料检查、实地开展外业抽检等方式,对涉及考评工作的28项指标进行了针对性检查。据悉,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纳溪区围绕提高技术等级、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抗灾能力三个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农村公路质量监督覆盖率、工程实体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三个100%。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建成农村公路261公里、安保工程79公里,建设“扶贫路”“产业路”130公里,惠及群众10万余人,带动经济效益80亿元。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面,纳溪区全面实行区域化管理,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区、镇、村三级公路管理制度和路产路权保护制度。推广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规范农村公路管理流程,建成“建、管、养、运”为一体的农村公路综合协调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养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强化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区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在农村公路运营方面,纳溪区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和运营结构,实现城区公交全覆盖、乡镇100%通公交、建制村100%通客运;创新开通赶集班、节日班、学生班等“响应式服务”,满足各类群众的不同出行需求,切实解决了全区百姓“出行难”问题。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0
(李独懿 记者 高启龙 范芮菱)“924元!终于拿到补贴了。”日前,家住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长江村12社的农户李山银,终于拿到农机购置补贴款,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年初,李山银到镇上农机销售点花3600元购置了一台微耕机。当时,他从该商户处得知,购买农机可享受政府相关购置补贴共924元。欣喜之余,李山银随即让商户代其进行了补贴申报。然而,半年过去,李山银迟迟没有拿到补贴款,原本高兴的事让他有点闹心。其间,李山银多次找到农机销售商户询问情况。  究竟补贴款卡在了哪个环节?“经过调查,原来是‘慢作为’卡住了群众的补贴款。”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周模才介绍。今年5月起,泸州市纪委监委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为抓手,深入开展“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十件实事”活动,督促相关主责部门着力解决惠农补贴发放不及时、低保救助宣传不到位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在对全县粮食直补、农机农资等惠农补贴发放不及时问题开展大走访、大摸排时发现,大桥镇农机购置补贴逾期发放现象较为普遍,涉及农户达80户。”  经了解,问题出在一个人身上——时任大桥镇兽医站站长王某,其工作中存在严重“慢作为”现象,未将购机农户的补贴资料及时上报。合江县农业农村局随即召开专题会议实施整改,并在4天内为李山银等80户农户发放了购机补贴款。  截至目前,合江县农机购置补贴已录入补贴机具1352台,已结算1199台,资金结算率88%。“我们将以该事件为警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周模才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和平 特约通讯员 胡润林 7月30日,家住泸州市叙永县落卜镇红星村二组的高考学生刘志,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为她亲自送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学校颁发的5000元高考励志奖学金。看到梦想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刘志掉下了既辛酸又高兴的眼泪。刘志拿到﹃高考励志奖学金﹄。屈德辉 摄据了解,刘志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是叙永县第三中学校2021届高考毕业生。2021年初,刘志的父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在担心父亲病情和奋战高考的双重压力下,她振作坚强,直面考场,无数次默默对自己说:“不能哭,要坚强,坚持住。”她把“我可以”当成座右铭,最终取得文科高考606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刘志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勤劳朴实,种地为生。家境虽然清贫,却练就了刘志坚毅、乐观、勇敢的品质。完整的家庭曾是她幸福的源泉,家人是她努力拼搏的后盾,带父母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她的心愿。然而,父亲于2021年初被医院诊断出身患胃癌。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拿出所有积蓄。正在备战高考的刘志却只能通过电话关心父亲的病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和压力。她说,备考的那段时间,只有白天听课、写作业才能让她暂时清醒,可一停下来,眼泪就浸满眼眶。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强拉思绪,不断鼓励自己要坚强。不料高考前夕,父亲病故了。  父亲病故后,在老师的开导下,刘志明白了一定要自己站起来,家人还需要她,她要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家人的依靠!  6月7日至9日,刘志走进了高考考场,沉着迎战人生大考。6月23日,当通过系统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刘志喜极而泣,她说:“我对自己寒窗苦读12年有了一个交代,对去世的父亲有了交代,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母亲有了一个交代,对所有关心爱护我的老师有了一个交代。”  据叙永县第三中学校校长李莲卉介绍,学校设立的“高考励志奖学金”,发放对象主要是贫困家庭学生,并且要是综合表现突出、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刘志是获奖者之一,希望她珍惜大学时光,勤奋刻苦,学好专业,报效祖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0
(曾瑞馨 周超文 记者 程海英)污水横溢、蚊蝇乱飞、臭味熏天……提到传统养猪场,可能首先会想到这几个词。可在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文登村、面积达2000多亩的桢楠林基地中的万头养猪场,记者却看到猪场内整齐、干净。养猪场主人唐树江介绍,他来这里养猪已经有15个年头,他的养猪场采用的是“高床猪粪分离”技术,能有效改善农业畜牧养殖的污染问题。尤其是通过流转了超过2600亩的光山头,种上了桢楠,不仅让养猪场的污物变废为宝,原来光秃秃的山头早已披上绿装,变成了“金山银山”。唐树江和他养在高床上的育肥猪猪儿“上楼”节本增效走进位于桢楠林中的养猪场,门前有一口消毒池,记者脚踩消毒水后进入养猪场后发现,猪儿们居然住在高出地面1.8米的“楼上”,睡的全是用厚厚的、留有缝隙的木板床。这些猪儿或在木板床上自由踱步,或呼呼大睡,猪粪尿则从木床缝隙落至地面,经干湿分离后污水流入化粪池,整个饲养区域干燥干净,猪身上不用冲洗也白白净净。“这就是采用‘高床猪粪分离’技术的自然生态养猪舍,你看,是不是很干净?几乎闻不到臭味异味。如果按传统饲养方法,生猪进食、拉屎、活动等都在猪舍平地上,随地拉屎、随地躺卧,往往造成生猪满身、猪圈满地都是粪尿,还费时费水,增加了养殖成本。”唐树江告诉记者,2006年他开始来到这里养猪后,就专门去省外学习“高床猪粪分离”养猪技术,学成后,回到家乡投入100多万元修建了5个“高床猪粪分离”养猪场,实行猪儿与粪污水分开。由于高木床干爽清洁,配套温度调节设施和抽风设备,空气质量充分改善,生猪生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释放。“猪儿住楼上,粪尿分流,工作人员只要用扫帚对地板高床稍微进行清扫即可,大大节约了用水量。”唐树江说,“高床猪粪分离”技术,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而且猪肉嫩、瘦肉多、口感好,经济效益可观。这些年,唐树江就靠着“高床猪粪分离”的生态养殖模式,走上了生猪养殖减排增收新路,每年养猪获利都在100万元以上。变废为宝 美了乡村这些日子,虽然正值盛夏,但在唐树江养殖场周边的山头上,随处都可看到忙着管理山上桢楠树的村民,有的打穴,有的填灌干猪粪,有的为灌了猪粪的穴窝覆土,个个忙得满头是汗。看着这一场景,唐树江脸上难掩心头的喜悦:“养猪种桢楠,不仅让粪污变废为宝,让原来杂草从生的荒山也变成了‘金山’。”2006年,唐树江开始规模养猪后,针对规模养猪带来的污物臭味,他就陆续将养猪场周边杂草丛生的2600多亩山头全部流转了过来,经改造后,在纳溪区林业局专家的指导下,全部种植名优树种——小叶桢楠。养殖场发酵后的猪粪、污水就成为了桢楠的上等肥料。唐树江告诉记者,养殖场猪粪、污水通过发酵将猪粪中所含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桢楠可直接利用的无机盐和矿物质,并且生成菌体代谢产物,丰富了肥料的营养。更为难得的是,发酵过程还是一个生物除臭的过程,发酵过后的猪粪肥料,没有臭味,用起来更为方便。如今,经过10多年的养猪种树,养殖场周边山头上的桢楠一片翠绿,而环绕于山脚的弯曲狭长小溪,缓缓流动的溪水更加清澈,一到春天,沁人心脾的花香随处可闻,一派美丽景象。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6
(陈雨 廖胜春 冯志强 记者 程海英)“这串葡萄好漂亮,晶莹剔透的,就剪这一串了。”8月2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高洞村秀林香葡萄园里,一串串成熟的葡萄垂挂在藤条上,绿如翡翠,紫似玛瑙,令人垂涎欲滴。三五成群的游客穿梭在园里拍照、采摘、品尝,体验乡村田园瓜果丰收的乐趣。游客在葡萄园采摘葡萄,体验采摘乐趣“这是玫瑰香的紫葡萄,旁边是奶油香的绿葡萄,我们园里的葡萄都是采用生态种植,味道纯正、甜度适中,你们随便挑选采摘,旁边的鱼塘还可以垂钓,中午可以预定农家土味……”正在给游客们热情讲解的是葡萄园负责人朱成霞。今年31岁的她在读大学期间,就通过网上学习了解到家乡土壤、气候特别适合葡萄种植,但本地市场上的大部分优质葡萄都是从外地运输过来的,成本高、卖价高。2014年,朱成霞大学毕业后便辞去外地的工作,毅然返乡种植葡萄,在家乡流转了80余亩土地,引进玫瑰香和奶油香两个优质品种,并专心向成功的前辈学习葡萄无公害管理技术,正式从事葡萄种植。经过多年的精心管理,朱成霞的葡萄园每年都能在盛果时期获得令人满意的收益,而且规模不断扩大。秀林香葡萄园基地离城区不到四公里距离,每到采摘时节就会迎来不少游客自驾车前来游玩、采摘购买,一边品尝一边拍照发朋友圈,不亦乐乎。“这里的葡萄真的很甜,我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来这儿采摘,还会带上十多盒送朋友,吸引大家也来采摘,最主要的是就在城郊,从城区出发十多分钟就到了!”游客蒋霞说。“园里的葡萄全部实行有机种植,肥料用的是农家肥、油枯,遮雨大棚既防雨也防病虫害,从不使用化肥和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朱成霞说,葡萄成熟投放市场后,由于口感清甜,色泽纯正,浓郁芳香,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每年都不愁销售。周边的数十名村民相继加入到了葡萄种植的队伍中,有的种植户还在葡萄园里办起农家乐,让城里客人采摘葡萄的同时,吃上自己养殖的土鸡土鸭,收入比过去大幅提高。“现在葡萄园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200多亩,预计产值在300万左右。”朱成霞介绍。看着游客们在自己的园里欢乐地采摘着,朱成霞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甜蜜的笑容。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立足丰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和田园休闲综合体,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茶叶、柚子、枇杷、葡萄等特色农业,推进乡村游、采摘游、农耕游、民俗游,让农民吃上“旅游饭”,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小康梦。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7月31日,泸县福集镇供销社组织村组干部和水稻种植大户到团仓村6社竹香稻稻田边,实地考察竹香稻田间种植表现。  走进示范田,看到竹香稻长势良好,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数穗粒、量株高、看叶态、触摸茎秆硬度、度量穗头长度等,还拿出手机拍下竹香稻优良的长势和外观性状。现场参观竹香稻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今天会议控制了人数,到会只有30人。大家通过建立微信群,邀请更多村组干部和种粮大户在线上一起交流学习,向广大农户宣传竹香稻品种和种植技术,为泸县推广优质稻做出更大贡献。”  在现场,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华云就竹香稻品种的选育、审定、特征特性、示范推广,以及各阶段关键技术,为大家作了培训指导。  “再过几天,9成黄左右开始收割,晒黄谷时要厚晒勤翻,以免影响稻米品质。蒸饭时,米和水的比例为1∶1.1。新米只洗一次,浸泡15分钟左右,电饭煲再通电,跳闸后用筷子翻动后再焖15分钟左右,口感更好。”细心的孙华云介绍道。  今年,团仓村的朱远财等8户村民在镇供销社的指导下,3月5日后选连晴天播种,亩用种量1-1.2斤,盖膜育秧,二叶一心早上露水时用干的草木灰撒施壮苗,大田亩用中化颗粒锌(或硫酸锌)2公斤预防坐蔸,栽种双苗,间距8-9寸,适当加大钾肥用量,减少氮肥用量,根据植保部门预测进行病虫防治。如今,26亩的竹香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竹香稻审定名为川种优3877,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泸县选育的、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该品种在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近两年,在泸县种植的竹香稻有4万亩左右,中稻亩产1250斤,再生稻一般亩产300斤左右,比一般稻高60斤左右。  据悉,竹香稻具有高抗倒伏性,且分蘖能力强、有效穂多,结实率高,中稻产量高,再生稻产量也高,2018年参加泸县农业农村局 14个优质稻高产栽培试验,产量第一。竹香稻米质好,具有口感好、冷饭不回生的特点,2019年参加陕西省汉中市优质稻米种植评选,获得金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汤婷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近段时间以来,泸州市江阳区坚持信息摸排、宣传引导、服务保障、督查指导,全力做好返乡农民工疫情防控工作。  江阳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入户宣传,倡导大家“非必要不出行”,对已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口罩、量体温,及时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助其就近安心就业;同时加强督导,对外出人员劝导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劝其留泸就业。自7月18日以来,江阳区返乡农民工共1104人,其中低风险地区返乡1065人,中高风险地区返乡29人,境外返乡10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4
  (周超文 饶兴才 刘绮)近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新学村,“90后”小伙武学文的50余亩黄金梨已陆续进入采摘期,金灿灿的梨子缀满枝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武学文一边帮游客采摘,一边盘算起今年的收成。  武学文所在的新学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民们家家靠着种下的玉米、水稻生活,年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2015年6月,返乡创业的武学文正好遇上江阳区供销社来村里推广优质果品黄金梨。对种植黄金梨的农户,区供销社除了负责提供优质果苗外,在用肥和技术上还将提供“一站式”服务。看到致富的机会来了,武学文就以25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20亩荒山种植黄金梨。  对于这一举动,武学文清楚地记得,当时父母反对,然而,面对20亩地、2000棵树苗的巨大栽培工作量,武学文无暇解释,一心扑到了荒山坡的改造和果树的定植之中。前前后后忙了两个月后,一排排整齐的果树苗惹人喜欢。  这以后,武学文就在区供销社请来的果树专家指导下,认真学习黄金梨的管护技术,适时除草施肥、拉枝剪枝、整形疏果;特别令武学文高兴的是,黄金梨种植所需的化肥、生物农药等生产物资,因为全是供销社直接从厂家采购,所以价格比批发价还低,极大地降低了黄金梨的种植管护成本。  2019年,武学文的黄金梨第一次走上市场,个头大、糖分多,每斤卖到8元,1个梨子就能换1斤大米。虽然是首年挂果量小,但这荒坡上长出的梨子在当年就卖了8万多元,抵得上以前4年的收入,父母再也不反对了。尝到甜头的武学文,逐步把黄金梨的种植规模扩展到50余亩。  武学文的成功,也带动了更多新学村的村民走上黄金梨、桃子、葡萄的种植道路。目前,全村共有各类水果面积达2000余亩,其中黄金梨就有300余亩,年产量可达30多万斤。每年黄金梨销售就能给新学村农民带来超过200多万元的收入。  今年,随着村子里黄金梨种植面积的增加,如何规范梨树的种植、实现标准化经营成为江阳区供销社考虑的问题。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在江阳区供销社的支持帮助下,全村18个黄金梨种植户联合成立了泸州鼎辉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的目的在于带动社员依托黄金梨产业搞活立体经济。”江阳区供销社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区供销社还让社员在黄金梨园里养殖本地土鸡,既除草施肥又增收,让社员实现一举两得,一地双收。”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8-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袁美琪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你看这些才三年的黄桃今年就挂果了,每个足足有半斤重,一棵树就结了20多个,按10元/斤计,可以卖上100多元,还绿化了环境美乡村!”8月1日,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红光村村主任邱修元乐呵呵地说。  红光村地处泸州城郊。近几年来,红光村为克服人多地少的矛盾、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利用闲置土地,在房前屋后栽植品质优良的黄桃树,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促进了村民增收。  走进红光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新农村景象,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小院都种满了黄桃树。来过村里的人不禁感慨:“夏天,走进红光村,满眼都是绿色,果树掩映的村庄美丽如画。”在村民张开举的小院,笔者立刻就被吸引了,宽敞的院子收拾得井井有条,院子里的空地上除了种一些蔬菜,其余的地方种满了各种黄桃树,微风吹来,带来丝丝凉意,就像进入了一个小果园。张开举正在帮着从泸州城里来的游客采摘黄桃,看见我们进来,乐呵呵地介绍起了他的“宝贝”:“你看,你看,我的这些黄桃不仅颜值高,价格还高呢,15元/斤,下树就换钱。”  今年65岁的张开举和老伴儿在家,房前屋后有2亩空地。他们因为年纪大了,自己的承包地已流转给别人发展葡萄产业,只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些农作物,收入不了多少钱。2018年,红光村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在江阳区林业局的支持下,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统一引进了优质的黄桃树苗免费发放给村民种植。张开举老人一次领到了65株黄桃树苗,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全部种到了房前屋后的小院地里。“我们这些老人岁数大了,种地不给力了,每天在家里闲着没事儿干。村里鼓励我们发展庭院经济,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收入。”自从种上果树,张开举心情更好了,剪枝、浇水、防虫,种养的每个步骤老人都做得很认真。在张开举的精心侍弄下,果树的成活率达到了100%。  红光村距离泸州主城区仅有5公里的路程,也是蓝田街道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示范村。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2018年,蓝田街道在红光村整治院落、新建广场、硬化道路,使得该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同时,在江阳区林业局的支持下,该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引导村民统一种植黄桃,打造庭院黄桃产业基地。目前,全村共种植2万余株黄桃树苗,折合面积近700亩。这一举措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美化了村庄环境,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为了促进村民增收,避免黄桃集中上市冲击销售价格,红光村村民庭院种植的黄桃分早、中、晚三个种类,分别于6月、8月和10月上市,实现错季销售。经测算,今年虽然是首年挂果,亩均产量仍可达300多斤,亩收入达3000多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大红袍可以吃啦!”7月26日,合江县荔江镇花桂村,一颗颗饱满的荔枝从叶下探出头来,万马家庭农场主马永庆在自家种植园里来回奔走,工人们穿行在高低不平的丛林中,一采就是一天。  马永庆是千万合江果农的一个缩影。当前合江晚熟荔枝已全面上市,合江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股股长陈文海告诉记者,今年合江全县荔枝产量在3200万公斤左右,产值将达21亿元。2021年首批出口美国的合江荔枝。 倪小成 摄今年继续进军北美市场目前已出口8万斤  7 月初,3 辆载满合江荔枝的卡车从三江荔枝现代农业园区出发,最终目的地是美国。“3 辆卡车总共是 8 万斤的大红袍和妃子笑,将连夜送到佛山市,然后在佛山的出口加工厂进行杀菌、分拣和包装,再坐船越洋登陆北美,最终进入美国市场。”倪小成说。  作为荔枝出口方合江中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倪小成和公司员工共同努力,成功将合江荔枝送到了美国人的餐桌上。“合江荔枝第一次走出国门是在 2003 年,送往日本。首次批量出口,是在 2019年销往澳大利亚。去年和今年连续两年大批量销往北美市场,是合江荔枝近两年开拓市场迎来的新突破。”倪小成告诉记者,今年美国市场荔枝单价是国内的两到三倍,将荔枝出口到美国,能大大提高公司的销售收入。  “不仅提高了收入,还整体延长了公司荔枝的上市时间。”在倪小成看来,合江荔枝是上市时间最晚的荔枝之一,和全国其他产区6至7月份上市不同,7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才是合江荔枝集体亮相的日子。“所以我们在销售了海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荔枝后,又可以继续采购并销售合江的荔枝,这样错峰上市能让在国内市场占据时间优势的合江荔枝进一步占据国外市场。”倪小成说。  “合江晚熟荔枝从最初的川渝市场,到全国市场,再到如今的全球市场,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合江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何彦告诉记者,中荔集团等龙头企业把荔枝送出去,不仅提升了果农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振了合江晚熟荔枝“走出去”的信心,大大提升了合江晚熟荔枝的品牌知名度。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统一品牌提升形象  “已送走的8万斤荔枝只是开始,目前我们正在和运输方沟通,争取抢到更多的运输仓位。”倪小成告诉记者,去年就是这个时候送了2000斤的荔枝从厦门空运发往马来西亚,货值约1.7万美元,但今年仓位十分紧张,正在积极争取中。  “今年年底将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我们年底就会把合江的一期出口加工厂建成。”倪小成告诉记者,就在合江进行杀菌、分拣和包装,从四川直接出口,和送到广州绕个路比起来,能大大降低成本、缩减时间、提高效率。  “从国内到国外,把荔枝卖出去其实还是在产业链的最初端。”陈文海告诉记者,未来合江荔枝要加快发展深加工步伐,延长产业链。“泸州老窖果酒酒业有限公司和合江中荔打算生产冰荔果酒,广东中荔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将研发荔枝醋等产品。这样合江县就不光是卖荔枝了,荔枝周边产品也能在海外‘出镜’了。”陈文海说。  “此外,今年还要继续提升合江荔枝的品牌形象。”何彦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聘请浙江芒种公司量身定制荔枝品牌规划、设计和推广运营方案,将通过编排荔枝小品、编写荔枝歌曲等讲好品牌故事,举办合江荔枝宣传语全球创意征集、最美百年荔枝林评选等活动,扩大合江荔枝品牌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双提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袁兴泽 谢代平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皮薄、肉细、汁多、味甜、个大——脆口甜心的“翠冠梨”,在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泸南村是“大功臣”。  “这个梨子非常好吃,市场认可,深受消费者欢迎,这段时间每天我都要卖出300多斤。”7月18日下午,来自泸州城区果唯逸水果连锁店的经销商肖凯一边在村民唐学彬的梨园挑选梨子,一边高兴地说。  “今年泸南村的翠冠梨大部分被川南几个城市的果商买走了,梨子一点不愁销路,价格还卖到了5—8元/斤。”泸南村党支部书记牟光彬说。笔者在泸南村的翠冠梨园内看到,人们采摘、运输、装箱、销售,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2015年,在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中,泸南村集体资产公司结合在村里实施的扶贫项目,由村民提供土地,村集体资产公司统一引种了1500亩翠冠梨。管护上,针对大多数农户缺技术、缺劳力,对发展产业脱贫增收致富心有余力不足的实际,泸南村党支部采取翠冠梨挂果前三年由村集体资产公司全部出资组织村民进行统一施肥、打药、除草、修枝、拉枝等管理,果树所需的专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全部由村集体公司提供,村民参与管护公司支付80元/天工资,挂果后,公司无偿交给各自农户享受收益。  2019年,在历经三年多的精心管护后,泸南村的1500亩翠冠梨进入了挂果期,村集体公司交由村民管理,让村民有了收获。今年,1500亩翠冠梨进入了丰产期,为了确保翠冠梨的品质和个头大小,每亩产量仅保留2000斤左右。  泸南村9组村民魏光秀家共种植了 5 亩翠冠梨。由于管护到位,加之村集体公司利用互联网宣传,今年5月,她家的上万斤梨子被来自泸州水果批发市场的一个客商以每斤6元的价格全部订购。这段时间,梨子进入成熟季,果商为了保证果子外观,还亲自进园指导采摘。魏光秀靠着万余斤翠冠梨,今年可实现收入6万余元。  今年泸南村的1500亩翠冠梨,亩产平均按2000斤、每斤按6元计,就可实现收入1800万元,人均可实现增收4500元。小小翠冠梨,实实在在“甜”了泸南村的全村村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文良旭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如果没有去年政府10万元的‘创业贷款’政策扶持,我就不可能成为拥有近40个蔬菜大棚的蔬菜种植能手,也不可能获得30万元的收入。”7月18日,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胜利村6组返乡青年农民曾方林一边为大棚里的二茬豇豆藤蔓捆绑绳子,一边欣喜地介绍说。曾方林在分拣西红柿政策扶持“蔬菜大王”  笔者走进曾方林高标准的蔬菜大棚基地看到,第二茬种植的豇豆、白菜、黄瓜长势喜人。“今年是第二年种植大棚蔬菜了,早春就靠着38个蔬菜大棚卖了30万元。这多亏了国家‘创业贷款’好政策。”曾方林说。  2019年10月,在外打工且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多年的80后青年农民曾方林毅然回到村里,流转了40余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曾方林说,他选择回乡种大棚蔬菜,是因为大棚蔬菜能保证一年都有新鲜蔬菜上市,且不会受炎热和寒冷天气的影响。  当年11月,曾方林开始搭建大棚时,虽然流转的土地已平整好,但由于原本计划的竹子大棚改为钢管大棚后,资金上出现了压力,导致仅搭建不到15个大棚就停工。正当曾方林为筹集大棚资金犯愁时,合面镇创业办人员带着纳溪区农商行的工作人员来到他的大棚基地,为曾方林办理了10万元“创业贷款”,及时解了曾方林的燃眉之急,38个大棚才得以建成,确保了冬季菜苗按时移栽进棚。订单销售绿色蔬菜  “曾老板,明天学校食堂所购买的西红柿、黄瓜、丝瓜等4类蔬菜所需数量又发你微信上了,你早上按时送过来就行……”  如今每天下午,是曾方林最忙碌的时候,他要逐一按照微信上订购蔬菜的单子安排工人采摘,每天销售的各类蔬菜都在1000斤以上,且都是为企业、学校和机关的食堂或村民家中的红白喜事配送。“我的大棚菜全是配送,缘于采用‘绿色防控’种植,市民更放心。”  在曾方林的蔬菜大棚里,笔者发现,棚里每隔10多米就交叉悬挂着一张张沾满小虫的黄板,棚中央立着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曾方林说,时下正是蔬菜虫害多发季节,利用“绿色防控”技术,不需喷药,还节省人工,让蔬菜也更安全。  曾方林告诉笔者,所谓“绿色防控”技术就是以物理、生物防治对蔬菜病虫害实行有效的防控,彻底改变以往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灯+板+性诱剂+生物农药”是“绿色防控”的四大法宝。灯就是频振式杀虫灯;板是利用害虫趋色性的黄色粘板;性诱剂杀虫是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引诱雌性昆虫进入诱捕器。“灯+板+性诱剂”这三种物理方法就能使害虫减少一大半,再使用生物农药就完全能够达到绿色种植目的了。“在节省成本的基础上,‘绿色防控’带来的更大好处是提高了蔬菜安全系数,有了‘品质’,‘订单’就来了。”  曾方林还告诉笔者,他的大棚蔬菜品种,都是通过精心安排、循环种植,确保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出售,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既顺应市场需求,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按目前的销售价格,今年我的40亩蔬菜大棚,通过四季循环种植,预计获利在50万元左右。”曾方林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建刚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7月26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古纯村葡萄种植户杨明均的葡萄基地,杨明均一边忙着将装好的葡萄装车送邮政代办所发往外地,一边不无激动地说:“我种植葡萄有8年,虽然只有30余亩,但年年亩入都有2万元,这得益于我手中的‘两秘笈’。”秘笈一:错峰上市  在杨明均的葡萄园里,笔者发现,虽然草莓香、晨香、紫甜等品种7月初就开始成熟上市,但却还有相当一部分要么推迟半月,要么推迟一两个月,甚至到10月才能成熟上市。“大棚葡萄虽然比露天葡萄的上市时间推后,但每亩要实现2万元的收入,在品种成熟时间的选择上就有讲究了。”杨明均说。  笔者在杨明均的葡萄基地的木牌上看到,他的葡萄园共有8个品种,每个品种后面,他都专门标注了成熟时间:草莓香、晨香、紫甜7月初上市;醉贵妃、美人指、金手指7月中下旬上市;蓝宝石8月初上市;秋天王子10月上市;克伦生可以摘到12月……“我的这些葡萄品种之所以成熟时间有早有晚,主要是规避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实现‘人无我有’,集中上市必然影响葡萄的市场竞争力,体现不出优质优价,最终直接影响收入。”杨明均说。  同时,杨明均对葡萄园还严格控制产量,以提高葡萄品质和颜值。“很多地方葡萄亩产都在三四千斤,而我的葡萄都是严格控制在 2000 斤左右,虽然产量不如别人,但能保证葡萄粒大、形状均匀、糖度提高。葡萄品质好有颜值,人有我优,虽然只卖 10 元/斤,但种植效益依然相当可观。”杨明均说。秘笈二:电商销售  自7月初葡萄陆续上市以来,除了零售和地头采摘外,杨明均的葡萄还搭上邮政电商“顺风车”,通过纳溪区邮政分公司“邮乐购”平台,源源不断销往了泸州和贵州的赤水、仁怀、遵义等城市。  7月26日上午,烈日当空,在杨明均的葡萄园里,一串串葡萄用专用纸袋整齐地套着,杨明均正在地头忙着将采摘下来的玫瑰香葡萄修剪、装箱。  这几年,随着葡萄进入盛产期,种植葡萄要赚钱,首先得让葡萄能以优价卖出去。“好酒也怕巷子深”,精明的杨明均深谙其中的道理。“30亩葡萄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杨明均说,由于他所在的古纯村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葡萄的销售有一定问题。但自2018年以来,纳溪区邮政局升级“邮乐购”平台,进村入户对接种植大户,他成为了邮政电商的受益者。  尤其令杨明均高兴的是,这两年他的葡萄成熟后,邮政电商工作人员都会及时来到他的葡萄园对接,图文并茂在邮政的电商平台上进行全面展示宣传。纳溪区邮政物流车在偏远镇每天只安排一趟,但现在是葡萄等夏季水果集中上市季节,公司就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适时改成了上、下午两趟,以保证购买客人在第一时间收到新鲜葡萄等时令水果,以促进销售助农增收。“若没有邮政电商帮忙,我同样会为销售犯愁。”杨明均说。  “作为纳溪邮政分公司,就应该利用自身快递物流优势,一方面让果农的农产品卖得远、卖得好;另一方面,为买家找到安全、质优的农产品,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源头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纳溪区邮政分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姜福春为及时跟踪了解脱贫地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脱贫成果巩固、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情况,国家在贫困地区开展脱贫监测调查工作。近年来,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住户监测处统一布置,叙永县在脱贫县农村住户监测调查中大力推广电子记账,开通了调查数据及时上报和审核的“快车道”。  推广电子记账是脱贫县农村住户监测调查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应用,是深化统计现代化改革在业务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四川调查总队对电子记账的实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制定《四川住户调查电子记账评估验收管理办法》,探索了一套电子记账推广、管理、检查、考核完整机制。在四川调查总队的指导下,国家统计局叙永调查队针对叙永县农村地区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文化程度较低,有的记账户不会用或没有使用智能手机,也怕手机记账会泄露自己的隐私等电子记账推广难度大的问题,遵循“质量为先,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通过多次到点入户指导、宣传推广,发放电子记账流量补贴,电子记账户自身讲解宣传等方式,逐渐将电子记账推广开来。叙永现有脱贫县农村住户监测电子记账普及率达到了80%,电子记账的推广对推动叙永脱贫县农村住户监测调查工作开展成效明显,意义深远。  推行电子记账方便了农村困难群众。叙永县落卜镇三台村记账人李天芬在刚开始记账时,只能书写很简单的文字,开户后县级人员多次入户指导,辅助调查员则经常到家里教她慢慢认字写字,该户记账质量不断提高。在2020年5月,李天芬户开通了电子记账,经过一个多月的指导,她能较好地完成电子记账。她说:“现在买了什么,随手就在手机上记录,不容易搞忘,而且有的字在手机上一写,项目栏就自动弹出来了,记账比以前方便了。”  推行电子记账提供了更加及时的调查资料。实行电子记账后,调查户发生一笔随手记一笔,数据直接上报,数据传递更快更直接,叙永调查队审核数据也更及时更精准。  推动电子记账可有效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推行电子记账之后,调查户的数据通过手机端填报直接传输到系统后台,减少了账本编码录入等环节的人为失误,降低了人为篡改数据的风险,从源头上杜绝了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叙永住户调查数据质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十四五”时期统计事业的发展擘画了新蓝图、标定了新坐标。叙永调查队始终秉承“为国调查 崇实唯法”的国调精神,在理论上、实践中不断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而努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建刚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这些天,看着挂在树上的小核桃慢慢长大,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龙古村78岁的宋延成老人高兴得不得了,他估计今年的5亩核桃可以采收1万斤,按市场上2元/斤鲜果价,这核桃就要给他带来2万元收入。宋延成说,核桃因品质好,一个个核桃就是一个个“金蛋蛋”。  6年前,地处偏远的龙古村为了让全村村民早日脱贫致富,采取“专合社+农户”模式,引进千亩核桃种植,作为一个优势产业来打造。宋延成在核桃产业发展之初,就将自家房后的5亩残次林地开垦后全部定植核桃。  为了确保自己种植的核桃能茁壮成长,宋延成都是在龙古村核桃专合社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管理。他严格执行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适时整形修剪、配方施肥,严防病虫害。在挂果前三年,宋延成还在新栽的核桃地头推行合理间作,夏季播种大豆、冬季种植一季时令蔬菜,从根本上解决果园缺肥、缺水、保墒问题,实现园貌整齐,单产稳定,提高核桃产业整体效益。  2018年,核桃挂果后,宋延成又在核桃地头开始放养两批共200来只土鸡。在他的5亩核桃园里,笔者看到,一个个薄皮核桃挂在郁郁葱葱的核桃树枝梢上,再过1个月就可以采摘了。因为已经有了 7年的种植管理经验,宋延成俨然已经成了一个核桃“土专家”。如今他每天都要前往核桃园走走瞧瞧,还不时指导周边农户进行采收前的管护。宋延成告诉笔者:“核桃每亩栽植不能超过35棵树,必须施有机肥。这两年我在树下放养土鸡,果树下的虫子和青草为家禽提供天然的食物,家禽的粪便又能为果树提供充分的肥料,种养结合,一举多得。”  宋延成介绍,核桃浑身都是宝,除了核桃青果、干果外,核桃里面的木质隔膜也是宝贝,它叫作“分心木”,在中医中利用率是非常高的,对于多种疾病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而且核桃树生长期可达数百年,3年即可结果,5年就进入丰产期了,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发展核桃种植确实是一个好项目。”宋延成说,这两年除了核桃收入,他在核桃园里饲养的200来只土鸡,每年都要给他带来近万元的额外收入,实现了土地的二次收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庆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哪个想得到嘛,我种这脆甜枣的80亩山头,以前长的全是高过人头的野草。但现在经过改造种上枣树后,俨然就是我的‘绿色银行’,今年挂果好,预计可实现收入达80万元。”7月18日,笔者走进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返乡创业农民赵正富的脆甜枣山上,一串串青涩枣子挂满枣树枝梢,甚是喜人,赵正富一边笑盈盈地查看枣子,一边高兴地介绍说。  今年 49 岁的赵正富所在的普潮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这里坡高路陡,土地贫瘠,荒坡众多。前些年,村里有能力有气力的年轻人都纷纷选择外出务工,不少土地尤其是山坡上的土地普遍荒芜,杂草丛生。  2016年8月,从事长途客运近30年的赵正富在跑省外的一趟长途车中途休息时,看到一个地方的农民把种脆甜枣当主业,家家户户年入都在几万甚至数十万元,心里就羡慕不已,联想到自己老家山村满是荒草的境况,毅然决然地放弃有稳定收益的汽车客运,回到老家创业种植脆甜枣。“我们种脆甜枣并不是盲目种植,而是经过考察并请教了农业专家们,我们村的气候和土壤都适合种枣子,虽然山头土质薄了些,但只要加以改造和肥水管理,就会有收获。更重要的是,泸州乡村还无一人种植脆甜枣。”赵正富说,他回家后就把村边3个共计80亩的山坡承包了过来,全部引种脆甜枣树苗。  为了把脆甜枣种成生态枣,赵正富还养上了猪和鸡,利用猪粪和鸡粪种枣,这样一来改良土壤不用花钱买肥料,二来增加收入以短养长。如今,历经5年精心管理,赵正富的80亩脆甜枣已进入丰产期。  “再过一个月,我的脆甜枣就要进入采摘旺季了。届时,每天接待游客都让我忙得不可开交。”赵正富喜滋滋地说,这都得益于他的脆甜枣园地处国家AAA级景区方山风景区腹地。  方山风景区素有“川南佛教圣地”的美誉。由于方山也是江阳区海拔最高的山峰,近些年来,随着游客的增多,地处方山风景区腹地的普潮村也及时引导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时令蔬果,满足方山景区游客对时令果蔬的购买需求。  除了生态种植,为了方便游客上山进园采摘,赵正富这几年还先后投入了20多万元修建了机耕道和上山采摘的旅游便道,让游客充分体验到采摘乐趣。  由于赵正富的脆甜枣在泸州是独家种植,加之又地处方山景区腹地,自2019 开始挂果以来,他的脆甜枣都是被游客买走,每斤最低价都卖5元。赵正富介绍,今年由于脆甜枣进入丰产期,预计亩产量在2000斤以上,7月下旬至10月为采摘期,按往年5元/斤的价格,亩收入可达1万元,80亩脆甜枣将为赵正富带来80万元的收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秀娟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为切实帮助残疾人增收,进一步帮助残疾人掌握致富本领,增强改善生活的能力,近日,泸州市江阳区方山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暨助残增收服务活动,70余户残疾人领到了2000多只鸭苗,并参加了现场养殖技术培训。在发放现场,养殖专家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部分残疾人还踊跃发言,咨询在养殖中遇到的问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袁昌其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近段时间以来,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对全镇708户农村沼气池开展了拉网式安全巡查,确保用气安全。  巡查技术人员入户检查沼气池和沼气炉灶管理使用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沼气泄漏或火灾隐患,询问农户在沼气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同时建立检查台账,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列出清单,及时督促整改;发放《农村沼气安全使用》资料,要求在无沼气技术员指导及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严禁进入沼气池内部开展疏通、清理作业,树立安全生产和规范使用沼气意识,确保使用沼气安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