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文俊 记者 毛春燕 李弘))古宇湖畔赏湖光山色、古驿道上听牌坊故事、稻花香里品龙虾美味......初夏时节,偏居川东南的四川省内江隆昌市翠色盈盈,美景如画。2020年9月,隆昌市正式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从候选县到命名县,一步之遥,隆昌踌躇满志。2022年,隆昌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每项指标,每个细节,每个问题,对标对表抓整改、以创促建抓提升,智慧旅游、旅游风景道、旅游厕所、景区标准化提升、全域标识系统等27个对标项目相继完成。目前,隆昌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更具特色、更具活力、更具前景。精致靓丽的隆昌市城区一角 (徐凯 摄)新形势促新举措  创“名县”出实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高规格谋划、高标准支持、高效率推进显得尤为重要。“聚焦重点抓住关键,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整改提升,确保创建成功。”隆昌市委书记林双全十分重视隆昌市文旅产业发展,要求将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强力推进。“要以最高的规格、最优的方案切实抓好创建工作。”隆昌市委副书记、市长任伟对涉及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必考题,一道一道研究,确保找出最优解。书记、市长亲自操刀,四大班子统筹协调,市级财政全力保障,督检考核动真碰硬,宣传造势氛围浓厚,全民参与人人共享。这是隆昌全市上下奋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真实写照。成立隆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列为全市头号工程来抓。市委主要领导定期每周召开创建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全市文旅发展中的问题,统筹推进全市旅游规划、产业升级、设施完善、资源整合等工作。研究出台《隆昌市全域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文件,并通过设立5000万元文旅产业专项资金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活力。组建创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推进考核办法,实行“日总结、周调度、月通报”“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个项目、一个倒排工期表”等工作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在全市上下掀起“比先争优”的工作态势。项目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隆昌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1.2亿元,全力支持全智慧旅游体系、旅游风景道、景区标准化、全域标识系统等项目建设。在隆昌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全域导览图、导视图以及信息化系统等等,一应俱全,成为展示隆昌旅游的重要窗口平台。隆昌云峰关森林公园目前,隆昌建成云峰关森林公园、金沙文旅综合体、云湖农旅融合示范区等10余个重大项目。温德姆五星级酒店、内荣“双昌”农业旅游观光园区、稻渔文化主题生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观湖精品民宿村、1958红色文旅项目、“新街里”文旅商业街区等重大项目正抓紧落地。智慧旅游、旅游风景道、旅游驿站、景区标准化提升、全域标识系统等27个对标项目相继完成。值得一提的是,隆昌市在全力推进3A厕所的改造提升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母婴室、家庭卫生间等,还将具有地域文化的青石、牌坊等元素融入其中,植入石牌坊文化研究成果——石牌坊文化系列丛书,让厕所也成为德政、节孝、廉政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阵地,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一大批具有隆昌特色的文旅项目落地建成,打造出一个个全域旅游的新地标,集聚起蓬勃的发展能量,撬动隆昌创建设天府旅游名县新引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古宇湖风景美如画(徐凯 摄)宣传力换吸引力  创“名县”得民心 隆昌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笃定自信,更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主动作为,如何让隆昌实现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火遍朋友圈”的非凡跨越,隆昌敢于创新实践。一辆自行车,一身运动装,面对镜头边走边介绍,不时还和市民朋友们来个健身小比拼……5月初,一条隆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成刚“跨界”当主播,邀请网友畅游隆昌的视频火爆全网。“我的朋友圈被灵活的小胖哥霸屏了!这种宣传方式接地气,我们真心支持!”众多网友在线打call,人民日报、人民视频、中新网等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载。陈树、西域胡杨等音乐人,巴蜀笑星廖健,画家曾传兴,国家乒乓球教练吴敬平等纷纷录制视频为家乡加油助力。近期,策划制作的隆昌籍知名人士推介隆昌系列视频,将全民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氛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隆昌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是网友们观看系列视频后的共同感受。同时,以修建成渝铁路为背景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一路向前》剧组一行,也慕名而来打卡隆昌景点,为隆昌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加油助力。“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代言人,创建工作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李成刚说,“随着隆昌市创建工作的启动,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以主人翁的意识,以时不待我的决心,加入到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工作的热潮中。”走在隆昌街头,身穿红色服装的志愿者所处可见,400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助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贡献红色力量。石牌坊、羊肉汤、夏布、青石雕刻……近期,隆昌人清晨睁开眼,打开微信群、朋友圈就能看见赏心悦目的“每日一图”。“太美了!我总会毫不犹豫地保存、转发。”远在北京工作生活的隆昌人丁虹舰表示,“‘每日一图’将家乡的山山水水、美食美景等一一展现,作为隆昌人积极转发,让更多人了解隆昌、爱上隆昌,是隆昌人的骄傲与自豪。”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亲自代言,到隆昌籍知名人士的支持点赞,再到全民参与宣传的浓厚氛围......精致靓丽隆昌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隆昌白庙子生态湿地公园景色宜人(徐凯 摄)为民创赢民心  创“名县”惠人民“创建的最高标准是让游客满意,创建的目的是让全市人民都受益。”隆昌市文化和广播旅游局局长李晓佳说,“隆昌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作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让整个城市变得更有活力、更具魅力,市民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在隆昌,文化和旅游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惬意的体验。古宇村自驾游露营地人气爆棚(何静思 摄)耳边是鸟鸣虫唱,抬头是满天星辰,清晨在最美的湖光山色中醒来……“五一”以来,隆昌及周边地区市民纷纷带上自己的爱车和帐篷,远离喧嚣,一路风景来到古湖街道古宇村自驾游露营基地打卡游玩。目前隆昌正在打造“1+N”的自驾游露营模式,即以古宇村建立中心营地,在节假日和周末开展抓鱼、钓虾、篝火晚会、音乐烧烤等具有隆昌风情的活动。与此同时,在中心营地之外,隆昌还考虑不同受众消费习惯,以隆昌特色景点为依托,建立起无数小众的亲湖露营地、巴蜀文化特色露营地等,成为露营爱好者的绝佳去处。华灯初上,隆昌市北关景区内,一座座精美的牌坊在暖色调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厚重。弹着吉他、唱着动人歌曲的小乐队,吸引前来游玩的游客们驻足聆听,轻松惬意随晚风抚慰心田;夕阳下的古宇湖,鎏金湖面、青黛群山,市民悠闲漫步环湖栈道;莲峰大剧院内,来自成渝两地和周边地区的游客,以及本地市民共同欣赏原创合家欢亲子音乐剧《牌坊街的秘密》......“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是件大好事,我们的生活质量直线提升。”市民李云告诉记者,“推窗见绿,出门见景,隆昌更美更好,更加宜居宜业......”疫情之下,周末、节假日去哪里玩?隆昌市深入推进农文旅项目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由此带来的,是各地游客汇聚于此的人气,是旅游从业者忙碌的身影,是农家乐老板开心的笑脸,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满足………走进普润镇印坝渔村,干净宽敞的柏油马路边房屋林立,青瓦白墙上,各类图画美不胜收,连片的池塘,清水悠悠,远处山水人家,颇为怡人。隆昌市普润镇印坝渔村(徐凯 摄)“好一派川南山水风韵。”到过印坝渔村的人多会心生感慨。作为全市首批乡村振兴规划试点村,印坝渔村按照田里稻渔、土地柑橘的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优品柑橘等产业。以柑橘园区、稻渔基地为载体,充分挖掘柑橘文化、稻渔文化、农旅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等乡土文化,大力推进产村、农业旅游融合,形成了千亩柑橘示范园、千亩稻渔种养基地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三大特色产业”。此外,印坝渔村还发展乡村特色民宿旅游点15户,吸引来自成渝两地、川南四市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有了产业支撑,印坝渔村村民收入日渐丰厚,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2元。 而这,只是隆昌深化产业融合,提升农文旅发展能级的一抹缩影。          隆昌位于成渝发展主轴“轴心”位置,又处在四川南向开放通道重要节点,更是川渝毗邻地区合作重要门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明珠,隆昌在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这场比赛中铆足了劲,接下来将继续对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相关要求和细则,紧盯时间节点,扭住关键环节,高标准迎接检查验收,晒出隆昌文旅亮眼成绩单,推动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高质量转化。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20
(兰自涛 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摄影报道)5月17日,在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双流村贾伟桑蚕药材家庭农场,蚕农正在收获春茧。当日,内江市东兴区春季蚕茧上市开秤,收购价为每公斤41.5元。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抓住“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据悉,该区今春共发展蚕农6000余户,培育春季蚕种4380张,预计可产鲜茧21.9万公斤,蚕农仅此一项户均增收近1500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5-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5月17日,多台旋耕机正在资中县公民镇太平寺村的千亩良田上忙碌,不久这里将播下晚玉米。而一周前,2800亩小麦完成最后抢收,这是当地通过宜机化改造田块后首年种植小麦并获得丰收。  “所有的麦子都卖完了,价格超过1.5元/斤!”这片农田的经营者、今年28岁的易小杰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和他的父亲易良贵一起,从5月6日开始,便对小麦开始抢收,收获的小麦已全部卖给了宜宾的酒厂。宜机化改造碎田块变成大粮田  在传统的认知里,丘陵区田块破碎、有一定的坡度。而在当地,连绵的山坡坎地已被改造成四五亩大小的平整田块。  这些丘区的大块农田是怎么改造出来的呢?又为何种上了小麦?  内江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汪仁全告诉记者,小麦曾是内江市的小春主要作物,近年来受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等影响,小春种植结构变化巨大,已几乎见不到小麦踪影。  去年5月,《四川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试行)》政策出台,以“五良融合”为牵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对农田地块进行改造,改善农业机械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父子俩最终通过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一举拿下当地近6000亩典型浅丘土地,同时进行田块改造。农田改造出来时已过立冬。该种什么好呢?  “当时我们就建议业主尽量多种小麦,同时还为他们提供周到的技术服务。”国家小麦体系内江综合试验站站长、内江市农科院副院长黄辉跃说,“因为,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化生产效益好!”  于是,父子俩将改造出来的连片地进行了计划——2800 亩种小麦,1500亩种油菜,剩下一部分水田等开春种水稻。晚播小麦种出好效益丘区规模种粮有前景  当天,有关专家对资中县公民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的撂荒地小麦示范区进行了实产验收。验收结果显示,平均亩产达到408.2公斤。  “由于土壤肥力弱、迟播等原因,我们原本估计亩产量只有250公斤左右。”面对测产结果,易小杰有些不敢相信。他告诉记者,最高亩产量甚至接近500公斤。  小麦的稳产增产,给种植户带来的是效益。“我们看到了丘区规模种粮的前景。”易小杰说,除去种子,在耕种、水肥药、机械化收获和烘干运输等环节每亩成本投入接近400元,亩产只有超过250公斤才能有效益。  丰产离不开科技支撑。汪仁全告诉记者,内麦101、内麦416等抗病耐逆小麦良种和后期全方位的管理,为今天的产量打下了基础。  “丘陵坡台地首种小麦,又是晚播,能够有这个产量是相当不错的。”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省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汤永禄介绍,下一步将在“五良融合”改造区,进行土地培肥,提升产量能力。  据了解,资中县是“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省级样板区,先期规划涉及银山镇、公民镇等6个镇,实施面积3.5万余亩。“我们还在市中区、威远县、隆昌市等地做了相应的技术示范。”黄辉跃介绍,丘陵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推动,加大了对撂荒地的改造,内江市各县(市、区)小麦种植面积正出现可喜的恢复性增长,积极助推了农民稳粮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9
(李瑶 记者 毛春燕  李弘)近日,资中县公民镇宜机化改造示范区的小麦迎来丰收,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收割景象。麦田里,成熟的小麦颗颗饱满、粒粒金黄,麦穗随风摆动,形成一阵阵麦浪,放眼望去似一片金色的海洋。麦田里机器轰鸣,麦秸飞扬,收割机在麦田中来回穿梭,不一会儿的功夫,刚收割上来的小麦就把运输车装得满满当当。“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示范区“以前收麦子是人工收割,全部收完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现在机械化收割,效率大大提升了。”四川振乡兴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易良贵告诉记者。机械化收割机械化作业的实现,得益于“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的实施。2021年8月,省县共建“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落地资中,公民镇作为全省丘陵地区宜机化改造项目唯一试点,于去年11月在示范区内机播小麦,全部选用内麦101、内麦416等优质、丰产、高抗品种,仅仅半年时间,小麦就迎来大丰收。机械化收割公民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示范区内种植小麦2700亩,其中小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核心示范区面积1544亩,每天4台收割机加7台运输车机械化操作,一天能收割300亩,计划8天时间就能完成整个示范区的小麦收割工作。收好的小麦直接运输到资中县联村惠民农事服务中心进行烘干处理,最后实现订单式销售。烘干处理“今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2860亩,较上年增加1060亩,增长58.89%,可以说是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资中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欣岡说,下一步将在示范区大力推广小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实现小麦全程机械化耕、种、收。收割完后,实施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图片均来自资中融媒)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11
(兰自涛 记者 毛春燕 摄影报道)5月9日,在内江市东兴区双才镇洪兴村,蚕农正在蚕房里忙碌。近年来,作为全国优质蚕茧基地县,内江市东兴区因地制宜,通过采取“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该区桑园面积已发展到30000余亩,带动6000余户蚕农增收致富。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5-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明润  5月5日,连日的晴好天气让气温升上30摄氏度。在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亢家村,通村公路边的西瓜大棚旁,西瓜种植户邓刚守着一批已售出的西瓜,不停地向路过询价的游客解释:“这些瓜人家已经预定了,马上就运走。”  邓刚说,今年自家种了10多亩“郭北西瓜”。亢家村有种植西瓜的传统。受疫情影响,外地西瓜难以“抢滩”,本地优质西瓜十分走俏。  内江绕城高速通车后,亢家村距高速出口仅几百米,客商收购和游客采摘都十分便利。“前两个月客商电话就打得不歇气,今年西瓜售卖价格比往年高得多,还是不够卖。”邓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和邓刚一样,杨珍书也是种植西瓜的老把式。在杨珍书手中,“郭北西瓜”已经注册成为一个品牌,并发展到周边乡镇。  当日,在位于椑木镇红林村的种植大棚旁,杨珍书忙个不停。“今天刚开秤,电话一个接一个,有老客户也有自己找上门的新商贩,目前是熟多少卖多少。”采摘间隙,杨珍书介绍,“今年天气热得早,西瓜长得快销得也快。”  据介绍,邓刚和杨珍书种了20多年西瓜。在他们带领下,郭北及周边的椑木、顺河等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返乡种植西瓜。“郭北西瓜”在内江及周边城市也颇有名气。  曾有客商要求杨珍书在销售的西瓜上都贴上“郭北西瓜”的商标,并许诺每公斤多出价1元钱。杨珍书说,“郭北西瓜”之所以好吃,除了品种、土质等因素外,管理占了很大成分。“郭北西瓜”品种俗称麒麟瓜,需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排水通畅的砂质地块种植。施肥要做到底肥足、种肥精、追肥巧,后期管理要做好压蔓、整枝、追肥等工序。  据郭北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种植大户及专合社带动下,目前郭北镇西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00亩以上,基本不愁销路。下一步,当地将有序扩大西瓜种植规模,持续打造“郭北西瓜”品牌,让“郭北西瓜”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1
(记者 毛春燕  文/图)立夏时节,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亢家村“夏满蜜桃”迎来成熟采摘期。5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亢家村千亩“夏满蜜桃”基地,只见漫山遍野的桃树上挂满了丰收的果实,一颗颗“夏满蜜桃”吸足了自然的养分,色泽鲜艳,饱满圆润,静待游人采摘品尝。夏满蜜桃据悉,“夏满蜜桃”是内江本土培育的早熟蜜桃品种,果肉脆甜可口,它的诞生打破了20年前果树专家“内江的气候特点不宜产桃”的断言。因其在立夏至小满时节成熟,定名为“夏满蜜桃”。采摘夏满蜜桃“村集体现有‘夏满蜜桃’1050亩,今年年产量预计在20万斤左右,最佳采摘期可从5月13日持续到5月29日。”据亢家村第一书记陈浩介绍,亢家村“夏满蜜桃”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种植,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采摘夏满蜜桃“为进一步拓展销售,今年,我们将采取水果批发销售一批、市民游客采摘一批、媒体直播代销一批、机关企事业单位采购一批、感恩回馈赠送一批的‘五个一’营销模式,多渠道破解产品销售难题。”陈浩表示,针对广大市民游客,亢家村推出“夏满蜜桃”购买五斤以上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乘周末休闲好时光,广大市民朋友可前往基地体验采摘乐趣。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06
(记者 郑志浩)4月27日,内江市威远县石板河旅游区的七彩玻璃水滑道正在进行内部测试。威远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叶晓翠介绍,玻璃水滑道体验项目计划于“五一”假期与游客见面,投用后有望成为内江又一标志性的山水旅游深度体验项目。  立足本地资源,主动适应旅游需求和市场趋势变化,内江正以研学产品为突破口,以夜经济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推动多种旅游业态转型升级,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4月22日,威远县连界镇的川威集团工业研学旅行营地航拍。 唐广 摄从研学上突破 工业与学业碰撞出新火花  4月27日,内江市东兴区,范长江纪念馆馆长刘仕巧正在馆内“长江大课堂”展区修改诵读文章文稿。  今年3月,范长江纪念馆入选内江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假期快要到了,我们准备在研学流程中加入诵读环节,让产品线更丰富。”刘仕巧说。  “我们还将推动更多成熟的基地纳入名单,为文旅市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内江市文广旅局局长张德超介绍。  研学产品何以成为内江文旅市场的突破点?张德超分析,内江已有23个A级景区和一批农业园区,但旅游业态还不够丰富,淡季缺少吸引游客的闪光点。研学旅行产品的推出,可以把景点、工业遗址、农业园区等相互串联,在旅行旺季之外盘活景点,增加工作日和淡季客流。  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研学旅行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等方面显现出重要性。看准这一市场需求,内江全域研学旅行服务有限公司在今年成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内江已基本完成首批机构的研学课程设计,接下来将在每个县市区进行研学课程试点工作,优化课程设计,为研学学员带来更佳的体验。  内江各区县也在开展相关探索。在威远县,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余热发电厂在去年停产之后,继续发挥“余热”,已经转变为川内颇具规模的钢铁工业研学营地。“我们正在编排设计教学课程,用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地营销负责人邓宇介绍。用夜经济串联 延伸打造成渝“夜明珠”  4月28日,张大千艺术中心在内江市东兴区正式开工,万达·内江文旅城项目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中心未来将集中展示多幅张大千的真迹,通过灯光、音乐、光影等一体化效果,打造高科技艺术沉浸式体验场馆,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体验到大千文化的魅力。  预计于2023年开业迎客的万达·内江文旅城项目立足夜经济定下了“力争实现年游客量破千万”的目标,由此成为内江发展夜经济的重要门户地标。  “点亮”夜经济,内江已考虑得更为长远。内江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曾佳秀摊开城区地图,介绍内江夜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从万达·内江文旅城沿着汉安大道向西,串联起正在打造的甜城湖两岸休闲街区,将会延伸成一条点缀诸多夜间消费点位的“珍珠链”,辐射城区的大部分范围。  这条“珍珠链”将推动内江夜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曾佳秀表示,内江身处“成渝之心”,已经融入成渝两地半小时高铁圈,通过引入新业态,打造带有内江特色的夜间消费主题场景,借助便捷的交通优势吸引成渝游客,能进一步激发城市文旅活力。  “在夜经济内容上,我们突出差异化设置,有丰富的布局。”内江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甜城湖两岸休闲街区侧重滨水旅游休闲体验,拟布局音乐主题街区、环湖漫游观光线、水上运动休闲区等;万达·内江文旅城项目设计有体育公园、汉安湖大湖秀表演、非遗文创等内容,打造时尚年轻化的新潮项目;汉安大道作为轴线,沿途已经分布有多个商圈,可满足常规的购物消费需求。以创建引领 谋划全域旅游整体提升  4月26日,距离成自泸高速威远南收费站不远处,威远“穹窿驿站”已进入内部装饰阶段,钢结构驿站房屋和旅游公厕已经显露雏形。这是威远首个旅游驿站,包括医务室、母婴室、茶水间等服务设施。  “穹窿驿站”不远处,是进入改造收尾阶段的威远旅游集散中心。威远县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股负责人廖彬介绍,这里已整合了近10条旅游专线,可覆盖世界无花果博览园、石板河旅游区、古佛顶景区等地。  推动全域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打造成渝地区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内江以创建行动为引领,为文旅产业的整体提升提供契机。  隆昌市、威远县两地已先后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也正在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资中县也在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天府旅游名牌”。  “以创促建,在全域范围内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旅产业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曾佳秀表示,创建行动以县域为单位,有利于推动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建设一批引领性的文旅重大项目,补齐短板,提升软硬件配套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内江也在今年发布了首批“甜城文旅名牌”,强化全域旅游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保障,一批“甜城文旅名镇”“甜城文旅名村”“甜城文旅名宿”等入围,擦亮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的选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5-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头戴草帽,穿着围裙,背个背包,脚穿雨靴,手拿记事本和一根小竹棍——这几乎成了内江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勇研究员在田间最常见的“标配”。“五一我要值班,还要到科研基地查看育秧情况。”4月27日,陈勇告诉记者。陈勇在指导水稻生产工作。受访者供图  从业将近25年,陈勇常年有200多天躬耕在试验田、生产田和实验室,农忙季节没有节假日。  回忆起20余年的育种生活,陈勇说,最激动的一次是2008年4月的一天,他听到了水稻花开的声音。那天上午,他和同事在稻田观察记载水稻的数据,四下安静无声,在低头观察稻穗时,他依稀听到一阵阵“沙沙沙”或者“喳喳喳”的声音,把眼睛移向四周,只见稻穗上的颖花正竞相开放,“那个场面,令人惊奇和震撼,终生难忘。”  辛勤耕耘就会有收获。2017年,陈勇主研选育的内6优538在内江获得推广种植和高产攻关示范。同一年,陈勇主研完成的一项研究课题获得了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出生于农村,走出农村,又回到农村。陈勇流连在水稻田里,描绘着一幅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动人画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9
四川三农新闻网内江讯(通讯员 周雪梅)为提升干部职工应对汛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广大群众防灾避险意识。4月25日,内江市东兴区顺河镇组织镇应急办、村(社区)干部、民警、民兵等应急救援力量30余人,在大清流河顺河段(唐大深码头)开展了2022年防汛应急演练。为各村(社区)干部讲解防汛应急处置流程及注意事项演练以模拟“突降暴雨、洪峰过境”为背景,在接到险情报告后,顺河镇立即启动防汛应急抢险预案,成立现场应急抢险指挥部,组建预警转移组、抢险救灾组、卫生救护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等救援组。伴随着一阵阵警报声,各救援组在短时间内全部集结完毕,快速奔赴演练事发地点展开应急救援工作。讲解演练注意事项在现场模拟抢险救援中,预警转移组一边挨家挨户告知群众险情,一边组织群众安全有序撤离至临时救灾安置点;抢险救援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救援,对受伤群众进行转移;医务救护组快速设立了医疗救护措施,做好医疗救护的充分准备,及时对受伤群众进行救护;后勤保障组迅速搭建临时救灾安置点,准备充足的物资,为转移群众提供水和食物。各救援组有序开展工作,救援处置有条不紊。对受伤群众进行救护演练现场还组织了村(社区)干部观看模拟演练全过程,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全景展示防汛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环节。“我们社区位于大清流河沿岸,防汛压力是很大的,通过这次防汛演练,让我们更加清楚了发生汛情如何应对,也更加清楚了处置流程。”顺河镇高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易高波说。沙包加固护岸整个演练过程用时30分钟,参与演练的各组工作人员和群众配合密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东兴区顺河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兼副镇长)龙平介绍,本次演练进一步检验了民兵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防汛指挥部组织指挥能力,确保一旦发生汛情,能够有效处置。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6
(记者 郑志浩)“老板,再加一份牙签鲶鱼!”4月20日中午,内江市资中县鱼溪镇红莲村的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内,好几拨食客早早来到餐厅等候鲶鱼大餐。  “不少游客是奔着鲶鱼全席宴来的,鲶鱼都是旁边鱼塘里现捞现杀的。”资中县鲶鱼养殖协会副会长、该生态园负责人刘建刚介绍。  资中鲶鱼,曾随着成渝高速公路开通而成为闻名成渝地区的“明星美食”,但红火一阵后,就因无序竞争等原因一度衰落。近几年,作为资中鲶鱼产业的重要一环,鱼溪镇也在探索鲶鱼全产业链发展,试图再度擦亮“资中鲶鱼”这一金字招牌。鱼溪镇红莲村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 唐广 摄因无序竞争而衰 “正本清源”助力重振品牌  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1995年建成通车后,往来司机途中“刹一脚”,迅速带火了“资中鲶鱼”这个品牌。  资中县渔业发展中心主任赖强介绍,鱼溪镇、球溪镇等地鲶鱼餐馆高峰时期有上百家。2009年,资中鲶鱼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资中获得“中国鲶鱼之乡”称号。  然而,在资中鲶鱼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少商家追求眼前利益,用外地速生杂交鲶鱼做食材,品质不佳,影响了其整体口碑。此外,随着成渝间高速通道越来越多,途经资中“刹一脚”的旅客越来越少,资中鲶鱼产业一度陷入低迷,低谷时期鱼溪镇、球溪镇鲶鱼餐馆仅剩几十家。  赖强认为,品质是鲶鱼产业振兴的关键,用原来的鲶鱼品种则成为重塑资中鲶鱼品牌的关键一招。  在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的鱼塘内,成群的鲶鱼不时在青绿的水面泛起水花。这里的鱼都是“正规军”,亲本主要来自重庆南方大口鲶原种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本地河流。  振兴资中鲶鱼,为何需要“外来户”的帮助?赖强介绍,资中鲶鱼的品种本来就是南方大口鲶,从外地引进亲本,实际是“正本清源”,用“正规军”逐步把“杂牌军”挤出去。  “规范养殖原种鲶鱼,再送到县里的鲶鱼提质中心提升品质后,今年上市时就可以给这些鲶鱼发‘身份证’了。”赖强从口袋里掏出一串圆形的塑料片,上面有二维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图样,将为正宗的资中鲶鱼提供“官方认证”。  包括刘建刚在内,今年资中将为养殖大户提供500万到600万尾的原种鲶鱼鱼苗。资中鲶鱼创新菜品 唐广 摄高铁带来新机遇 探索“一鱼多吃”推动产品升级  在生态园内,每片鱼塘都有个类似水泵的装置立在水面上,从它的小口中源源不断吐出鱼塘的水。“那是专门用来实时检测水质的。”刘建刚介绍,通过标准化的科学养殖,才能让鲶鱼品质更高。  近几年来,镇上的鲶鱼产业也在逐步从零散养殖向标准化养殖升级。鱼溪镇副镇长陈汉介绍,从2017年开始,鱼溪镇探索推进鲶鱼的标准化养殖,目前鲶鱼养殖规模在1200亩左右,其中标准化养殖面积达550亩。“今年将推进3000亩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鱼溪镇党委书记何艳介绍,将引进更多标准化养殖业主,为资中鲶鱼产业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科学养殖是打基础,曾经因路而兴的资中鲶鱼,也因新的交通要道建设获得新的机遇。  正在修建的成自高铁途经资中,投运后将让资中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时间大幅缩短。  看好这一机遇,从2019年接手这家生态园以来,刘建刚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产品创新上。他拿出新开发的香辣鲶鱼干产品说,“去年5月才加工出来的新品,小规模铺货,到年底销售额就有30万元。”刘建刚介绍,他正在对接渠道,争取让鲶鱼干进入航空食品行列,“希望未来5年内,这一项年销售额能达到500万元。”  “今年,我们还要推进从单纯品尝美食到体验文化的产业升级。”陈汉介绍,瞄准新的交通要道带来的潜在客流,鱼溪镇将立足鲶鱼餐饮文化基础,打造鲶鱼博物馆。“目前正在对接设计单位,预计年底前建造完成,力争打造成资中鲶鱼文化浓缩展示的窗口。”陈汉满怀期待地说,资中鲶鱼产业已经触底反弹,未来一定能走出一条“V形曲线”。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沟壑众横的威远县越溪镇,3年多时间就流转土地1万多亩,3000多农户当“甩手掌柜”和在家门口挣钱。这是怎么做到的?水源村返乡创业青年杨阳说:“因为在这里可无忧创业。”近年来,越溪镇党委、政府广泛对外宣传该镇的特点和优势,利用各种渠道引进人才,吸引外出青年回乡创业,大胆推出“无忧创业”举措。  今年3月,该镇副镇长胡小刚同所联系的水源村党总支书记李春渔,动员该镇在外开发房地产的杨阳来水源村创业,并向他介绍了水源村地利条件。杨阳担心,自己发展观光农业,土地性质是否允许,土地流转费会不会贵,还缺乏农业创业经验和技术......胡小刚当即表示:“你放心!我们越溪承诺了‘无忧创业’。”达成意向后,村党总支书记李春渔马不停蹄地找村民协商土地,通过耐心说明目前撂荒的利弊,花了半个月时间,村民终于在协议书上签了字。胡小刚还特别请回乡创业成功的李强来传授经验和技术,让杨阳顺利无忧创业。  发展村的王文宁,去年到双石村实施田园综合体创业,可所流转的荒坡荒山中有一些零星残次树木,需要清除方能整体布局,可这要经批准才能着手。镇长叶飞知道后,立即到县林业部门去协调,后来又专门安排了一名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具体办理此事,先后跑了一周时间,才终于得到了县、市、省几级批复。山上缺水,镇政府又支持6万元帮王文宁修建了蓄水池、山平塘,让他有水创业。  水源村的吴开友等创业者所种的油茶或茶叶,都要几年后才能挂果收益。考虑到创业者们承受的资金压力大,党委书记钟钢亲自出马积极争取资金扶持,鼓励创业者们在茶树行间套种大豆,每亩由政府给予150元补贴。加上大豆收入,不仅能缓解资金压力,还有所收益,让他们无忧创业。  金堂村回乡创业的李强,创建“村上村农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需要建立茶叶加工厂,投入约110万元,资金出现了短缺,镇党委、政府专门研究,给予他55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  “无忧创业”感召着成功人士们纷纷回乡创业,3年多时间就让越溪发生了全新变化。现在全镇回乡创业的青年已达70多名,流转荒山荒坡荒地上千亩面积的有10多名,面积1万多亩,投入资金上亿元。村民幸远富乐呵呵地说:“安逸,党委、政府的‘无忧创业’让我们这些老农民也就了业,原来的荒草地变成了钱,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1
(唐广 记者 郑志浩)4月15日,在内江市资中县公民镇太平寺村的一片水稻田里,“90后”大学生易小杰从田埂上一跃而起,跳到履带式拖拉机上,挂上专门的打浆机,驾驶拖拉机在田里来回穿梭,所过之处泥浆翻滚,为接下来的水稻插秧做好准备。  老家在资中,易小杰出生和求学都在浙江。家乡的土地有何吸引力?这位“90后”新农民,又会给家乡带来哪些变化?在走访中,“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试图找到答案。易小杰驾驶履带式拖拉机在水稻田打浆。唐广 摄  公民镇盘龙寺村的一片缓坡地,成片的梯田里小麦长势喜人。易小杰和父亲易良贵承包了近6000亩土地,主要用来种植粮油作物。易小杰弯下腰,捏住几株麦穗仔细查看长势,笑容在嘴角浮现,“预计5月初就能收获,到时候全程机械化作业,上午收完小麦,下午就能翻耕,为种玉米和油菜做准备。”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离不开土地的升级。”公民镇党委副书记唐亮介绍,去年8月,省县共建“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落地资中,公民镇成为全省丘陵地区宜机化改造项目试点地区,吸引了易小杰和父亲返乡种粮。  易小杰认为,种粮要想有收益,一要靠规模化,二要靠机械化。“宜机化改造让原本坡度大、零散的地块,整合成平整的土地,更适合机械化作业。”易小杰拿出这块土地之前的图片介绍说,“这块撂荒的坡地,改造后,被分割成长方形的梯田地块,坡度更缓和,大型农机可以直接开进去。”  宜机化改造,让土地有更高的收益,也坚定了易小杰种粮的信心。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改造虽然投入近2000万元,但完成后机械作业效率高,节省了人工成本,每亩地能节约200多元,产出增加四五百斤,还有30%的改造补助资金,预计两三年就能回本。”  在易小杰存放农机的仓库,拖拉机、无人机、播种机等机械整齐摆放在一起,他充满兴致地介绍起每台机械的来历和作用。“今年用无人机大规模播种和洒农药,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记者注意到,易小杰的工作装上有一处“防静电工作服”标识。“这是定制的,很多人认为开农机可随便穿衣服甚至光膀子,其实穿防静电的衣服才能让操作更规范。”易小杰说。资中公民镇盘龙寺村宜机化改造后的土地(无人机航拍)。唐广摄  走出仓库向远处望去,成片的麦田在风吹动下翻滚成浪。易小杰遥控无人机,拍下这幅麦浪翻滚图。“到了收获的时候,金黄色的麦田肯定更好看,很多人都愿意来打卡。”易小杰表示,今年打算利用好村上的观景平台端上农旅融合饭碗,发展观光农业,增加土地效益。  土地里增加的收益“蛋糕”将与村民“分着吃”。易小杰介绍,参与宜机化改造的农户按照每亩保底500元的收益入股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土地上挣到的净利润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业主共享。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像易小杰这样的青年才俊。在青年人才“回引工程”和青年干部“团聚工程”助力下,自2019年以来,资中已累计回引青年人才160多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18
(兰自涛记者 毛春燕 摄影报道)4月13日,游客在内江市东兴区双才镇瓢儿井村桑葚采摘园里采摘购买桑葚。时下,内江市东兴区万亩果桑基地的桑葚陆续成熟,每天都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积极推进蚕桑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双桥、双才等城郊乡镇的桑农种植优质果桑,打造以生态采摘、旅游观光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14
(兰自涛 记者 毛春燕 摄影报道)近日,气温回升,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长江田园”的10万余株牡丹花次第绽放,花香四溢,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赏花拍照,感受浓浓春意。游客拍照打卡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思路,将旅游发展融入乡村发展规划之中,坚持“一镇一品、一村一景”,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名镇”和“旅游名村”,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11
(记者 郑志浩)4月7日,记者从内江市邮政管理局获悉,2021年内江邮政快递企业完成内江柑橘快件收寄1083万件,成为内江首个快递业务量突破千万的单品,也是去年全省7个快递业务量突破千万的品类之一。  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家中,这个千万级“爆款”如何诞生?如何推动更多农特产品到全国消费者家中?资中铁佛镇收获的血橙 唐广 摄货源从哪里来?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  4月7日,内江市资中县铁佛镇柏龙村,电商服务站工作人员忙着打包装箱产品。“这几个月是血橙销售高峰期。”柏龙村党支部书记王煌显介绍,高峰期每天要运出3000多箱血橙,来装血橙的汽车在村里排起长队。  “柑橘品类快递业务量取得突破,稳定的货源供应是关键。”内江市邮政管理局行业管理科科长陈西兵表示,柑橘快件收寄破千万件,离不开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作为“中国血橙之乡”,资中血橙种植面积达30万亩左右,占内江市柑橘种植的“大头”。此外,内江市中区建成约4.4万亩现代柑橘产业种植区,隆昌市集中连片累计发展柑橘8万亩,全市多地都有柑橘类水果种植,货源供应充足。  柏龙村是资中血橙电商发展代表村之一。“去年通过电商渠道,卖了约18万件血橙。”王煌显回忆,2015年刚“触网”时,只卖出1万件。  销量何以大幅提升?在王煌显看来,品质提升是关键,村里成立专合社,对血橙种植进行统一管理,还通过微信群及时通知果农打药施肥。植保站技术人员积极提供技术支持,每年到村上组织现场培训。  近年来,资中县推进血橙标准化种植,已有15万余亩实现标准化种植。今年,该县还要在罗泉镇、鱼溪镇等地开展老果园标准化改造,建立示范种植样板,提升柑橘品类水果品质。渠道怎么建?电商功能服务实现全覆盖  让柑橘产品顺利卖向千家万户,物流配送渠道和对外销路畅通不可或缺。内江市商务局电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支持电商和邮政快递企业等建设和改造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内江共建成镇、村级服务点741个,电商功能服务实现全覆盖。  “全覆盖,不是每个村都有单独站点,而是强调站点的功能服务范围覆盖到所有乡村。”该负责人表示,“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式的同质化建设不适合人口密度偏低的乡村,在电商发展的重点村设立服务站点,辐射相邻村,更适应当前发展要求。  柏龙村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王煌显介绍,针对村民缺乏物流配送技能现状,村上与快递公司合作,果农只需将现采摘的血橙送到村党群服务中心,村上组织专人按照企业要求统一安排打包、装箱、贴单。在这里,村民每卖出一件血橙,合作企业就拿出1元作为集体经济收入。水果销售旺季,快递企业还会专车专线运输水果,减少中转环节,提高配送时效。  在销路上,内江依托龙头商户和电商带头人,为全市柑橘等水果“带货”。内江市东兴区晓乡种植专合社创立“晓乡”鲜果品牌,在电商平台开设商铺售卖水果,目前已发展成为内江龙头电商。该专合社负责人表示,2021年,销售订单超过1000万件,其中柑橘类超过200万件。  内江今年发力基础设施建设。陈西兵介绍,内江川南邮政快递物流集散中心二期项目预计5月启动建设,建成后日处理能力达40万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3月27日,威远县黄红头笔杆香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香葱地里,20多名操着各地口音的中青年,要么扯起香葱看看个头,要么闻闻葱味,甚至还操起锄头拿起葱种栽种起来。合作社的理事长李洪告诉说:“这些都是合作社的客户,专门来实地体验和了解香葱品质。”  由于去年香葱价格普遍上扬,今年香葱面积增加,仅威远就比去年增加了27%,达到了14000多亩。按照市场法则,少则贵,多则贱。合作社不得不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预防滞销滥市,避免丰产减收,葱贱伤农。合作社把重庆、成都等地的新老客户请到地边来,认识和了解威远香葱。  这些客户,有的从事香葱加工,有的专业做香葱鱼......均以香葱为主要原料。他们来到香葱地边,不仅亲眼看到了翠绿欲滴的香葱,还确实区别出了威远香葱与众不同的葱味。通过亲手挥锄打窝、栽种香葱,确认了威远土地种植香葱的特殊性和无公害的可信度。重庆一位从事香葱加工的业主当即就被香葱的葱味“呛”出了眼泪:“这威远香葱不仅比其他香葱更香,还更‘冲’!”  “这样实地了解,比网上看直播踏实。”一位做香葱鱼的老板说。到场客户按照需求,每天大约要1万斤葱苗和葱种,并当场与合作社理事长李洪达成了意向协议,下月正式与合作社签订单。  理事长李洪面对大好局面,心里轻松了一大半:“有了这些订单,今年的香葱就不愁卖了。”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郑志浩  3月中旬以来,威远县越溪镇的4000多亩奶白茶种植基地里,每天都有400多人忙着采茶。  “今年我又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近日,种植基地负责人石宪林告诉记者,看好发展前景,他还要在当地继续扩大奶白茶的种植。一枚茶叶的多重增值  奶白茶原产浙江安吉。2018年底,石宪林通过招商引资来到越溪镇考察,发现这里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奶白茶的种植,于是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以越溪镇青宁村为核心建起了奶白茶种植基地。2020年,石宪林又在山下建起了茶叶加工厂。  如今,这里已成为川南最大的成片奶白茶生产基地,种出的奶白茶主要供应浙江的客商。  石宪林说,去年成品茶叶“卖相好的可以卖到4000元一斤”。今年是基地里奶白茶收获的第三年,亩产50斤到60斤鲜叶,还未完全达到丰产。  增长的还有周边村民的收益。奶白茶采摘季节,村民打零工一天能挣四五百元。“除了采茶,在加工厂打工每天也有100元工资,流转土地也能获得收入。”青宁村党总支书记郭正文介绍,全村600多户村民中,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的已有200多户。一片山林的融合蜕变  包括奶白茶种植基地在内,越溪镇已有茶叶8000多亩。“我们以茶产业为农业主导产业,在山林上建起‘绿色银行’。”越溪镇副镇长赖盛景介绍,今年全镇又流转了近2000亩地,预计茶叶种植面积将接近万亩。  围绕这座“绿色银行”,越溪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规划。一方面,将整合闲置的山地和林地,继续发展奶白茶、绿茶等品种,实现高中低端品种都覆盖;另一方面,招引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社和普通农户参与发展。  在政策支持上,当地将继续打造便民道、蓄水池、喷灌设备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茶苗资源、技术指导、保价回收等扶持。“未来两年奶白茶陆续进入丰产期,在养护得当的基础上预计能实现亩产值10万元。”赖盛景说。  更多资源也将被纳入到“绿色银行”。越溪镇副镇长胡小刚介绍,利用当地的穹窿地貌山水资源和非遗等历史文化资源,越溪镇正在开展文旅项目的招商,计划发展民宿、牛灯舞体验馆、星空房等,“这些项目也将与当地的茶产业相结合。”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4-07
——内江获得国家邮政局“2021年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的背后1083万件!这是2021年内江柑橘的快递收寄数。近日,记者获悉,内江柑橘单品快递业务件量超1000万被国家邮政局授予“2021年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以资中血橙为代表的柑橘类水果是内江一大特色农产品。为推动柑橘等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内江市政企联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物流企业直配专线、设立网点、融合发展及拓展服务等多种模式服务产品寄递,助力内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资中血橙种植基地背后是产业发展的改变内江作为农业部规划的“长江上中游柑橘优势带”核心区之一,是我国甜橙的生态最适宜区。数据显示,内江市市中区已建成约4.4万亩现代柑橘产业种植区,隆昌市集中连片累计发展柑桔8万亩,资中血橙种植面积达30万余亩。记者从内江市商务局获悉,内江市大力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助推农产品网销量节节攀升。2021年,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58.75亿元,同比增长28.4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10.83亿元,同比增长37.64%。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中水果占比29.95%。此外,内江市支持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全搜索、邮政等企业建设和改造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构建县(市、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网状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镇、村级服务点741个,电商功能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市农村电商工作呈现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眼下,资中县三柏村1500亩的晚熟血橙树成熟上市。对于血橙的销路,三柏村党委书记肖文华表示,通过线上带货+线下销售的方式,双管齐下,打开全国销路,把资中血橙介绍给更多人。目前,资中血橙产量约40万吨,网销量占总销量三分之一以上。一年收寄突破千万件,内江获全国金牌项目的背后是什么?忙碌的邮政便民店背后是服务的加持资中县铁佛镇柏龙村是远近闻名的血橙产业强村。2016年初,资中县提出全力打造“资中县电子商务示范村”,资中县邮政分公司抓住这一契机,在柏龙村设立了“邮政电商扶贫示范点”,逐步为柏龙村引入电商活水。通过实施“党建+电商惠民”的发展模式,原来只能卖1块多一斤的血橙放在网络平台销售,销售价格提高到了7、8块,为全村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中县邮政分公司通过捐助高钾含量肥料、配套标准包装箱等扶助措施,将服务延伸到寄递的上下游环节。资中公司血橙寄递项目从2015年寄递量6000件增长到2021年的97万件,实现了跨越发展。此外,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产业协会建立完善了产业融合机制。在水果销售季,邮政快递企业把网点设在农村、把汽车开到田边,让水果刚下枝头就进汽车;圆通、中通、极兔等企业采用专车专线运输方式,根据电商日发货量安排物流车辆到仓库将快件装车直接运送至快件中转中心,减少了本市区域的中转运输环节,提高快递配送时效。部分快递企业通过与产业种植户合作,采取包园的方式收购产品,利用自身具备的寄递服务资源,将鲜果通过淘宝、京东、微信等电商平台销售配送,形成销配一体的服务模式。在实施金通工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过程中,隆昌市通过“交通+邮政”模式,引导客运公司与邮政快递合作,打造“村邮站”200个,积极开展邮件运输和客车搭附小件快运业务。记者从内江市邮政管理局获悉,除了内江柑橘这个金牌项目外,内江市邮政快递业还创建超百万件“银牌”项目3个,其中花生酥和调料也是涉及农产品的项目。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毛春燕 李弘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史晓露  4月1日,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的生姜大棚内,10多位村民正在采挖生姜。  和普通的生姜不同,民富村的生姜被称为“锅炉姜”。“为了让生姜反季节上市,我们在大棚地里埋设管道,再用锅炉烧水,通过管道循环为生姜增温。”民富村党支部书记刘红说,普通的生姜要在春节后播种,但当地在前一年10月后就能播种,次年元旦后就有仔姜上市,批发价比普通的生姜高出5倍以上。民富村村民采挖生姜  “锅炉姜”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目前,新店镇生姜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产值达1.5亿元。  不过,当地村民将生姜称为“三高”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利润。“买姜种、建锅炉、铺管道,投入很大。”刘红介绍,“种姜的土地需要每年轮换,主要是为了减轻病害,但现在周边的地基本上都种过生姜了。”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当天,一群农业专家来到民富村为村民支招。“关键要解决土壤连作障碍的问题。”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李志介绍,一方面用药剂熏蒸的方法防治土壤中的病虫害;另一方面,在购买姜种时加强技术指导,避免引进带病的种源。  不只是生姜产业,威远县其他农业产业也将得到专家的全面指导。这源于4月1日省农科院与威远县政府签署的农业科技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和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