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 1月18日,在达州市举行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启动仪式完毕后,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党组书记、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辉带领专家组到大竹数字经济产业园进行专题调研,达州市市委副秘书长唐虎,大竹县县长何长华等领导陪同调研。   会上,省知识产权专家一行对县域内各企业提出的关于企业品牌建设、知识产权申报、知识产权价值体现等13个知识产权方面问题由浅入深,分门别类地进行解答,现场答疑氛围热烈。赵辉通过PPT,更加精准、细致的讲述了怎样把知识产权功能同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怎么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赵辉强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成果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大竹县要以达州市打造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知识产权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不断发挥政策优势,促进知识产权提质增量,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大竹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生红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春节将至,一定要警惕用陌生号码打电话、发短信冒充亲友的诈骗分子……”1月12日上午,大竹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来到团坝镇白茶村,现场为村民们普及防范电信诈骗知识,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  近年来,大竹县政协将“助力巩固脱贫 助推乡村振兴”活动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抓手,团结带领全县政协委员献智出力、履职担当,全力推动“双助”活动走深走实。目前,全县政协委员参与“双助”活动510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78件,反映社情民意183件,帮助协调项目17个、资金600余万元。  大竹县政协利用智力支乡联谊会平台,回引赵朝烽、徐礼营、喻孝成、胡德志等乡友回乡创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投资9000万元,帮助农民增收30万元。同时,大竹县政协广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委员企业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国峰农业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助农增收致富。  大竹县政协还开展了“政协委员定点帮扶”行动,将全县310名政协委员划分到31个乡镇(街道)政协联络工委,下沉到辖区每个村组(社区),聚焦乡村振兴开展建言献策、规划产业发展。  大竹县政协将主席会议成员分别挂包清河镇龙洞坝村、月华镇蔡家庵村、乌木镇广子村、团坝镇白茶村等4个县级“双助”活动示范点,先后举行“双助”示范点建设推进会、“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推进会。积极争取资金400余万元,修建生产便道8.5公里,购回农资10吨发展特色产业和支持农业生产,建设团坝镇白茶村党建文化长廊和白茶文化广场。  同时,从全县“行业”“能人”“技术专家”人才库中,甄选30名农业科技专家、种养业能手、法律工作者、部门业务骨干、电商科技人才等组成一个专家团队,为乡村建设提供业务指导、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并与重庆梁平区、垫江县政协融合川渝两地协商平台,联动协商毗邻乡村村道拓宽改造建设,建成八渡乡产业道路10余公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1-18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 春节将至,大竹县市场监管局高穴所紧紧围绕“守好安全底线”主题目标,在辖区内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以“全”“严”为基调,保障农村食品安全,助力推进“春雷行动2023”走深走实。“全”覆盖监督检查。对辖区桶装水生产厂家、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等重点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以桶装水、冷冻食品、副食品为检查重点,突出整治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确保农村食品安全。“严”格查处违法行为。在此次检查的11家超市,5个农贸市场,6家餐饮店、3家桶装水生产厂家中发现,一桶装水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已经过期,执法人员当即对该桶装水厂家进行调查取证,并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进行立案调查处理。下一步,该局执法人员将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杜绝过期食品、“山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流入农村市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8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  2022年12月11日,多名消费者通过12315平台举报大竹神龙药房在销售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时有搭售行为,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了解情况后,于12月15日将该案件移交大竹县市场监管局,要求依法对大竹神龙药房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在接到案件交办通知书后,立即展开调查:通过提取大竹神龙药房的监控视频数据和抗原检测试剂和搭售药品的销售票据、购进票据固定证据,并对大竹神龙药房投资人刘晓波进行了询问调查,确定了该药店以搭售药品的方式销售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非法获利1162.07元的事实。  当事人以搭售药品的方式销售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2022年12月27日,大竹县市场监管局以当事人涉嫌哄抬价格立案,目前该案正在办理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8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根本的基础设施,是方便群众出行、活跃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近年来,通川区把服务百姓出行作为民生大事,全力推进乡村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内交通网,让公路通到家门口,全面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走进位于通川区北山镇苏坪村北青路至碾米湾的乡镇道路建设现场,原本泥泞不堪的破旧村道经过重新打造已经变成了崭新的水泥路,目前道路养护期已经结束,现如今已开放通行。道路修建之初据了解,项目具体位置为苏坪村北青路至碾米湾,新建道路全长1公里,宽度为4.5米,平整路基后,铺筑10cm厚填隙碎石垫层和20cm厚C25水泥混泥土面层。项目于2022年8月5日开工建设,现目前已全面完工。道路通达,感受最深的还要数当地群众。“以前不管是赶场还是出行,道路泥泞弄得一身泥,现在好了,路修好了我们的出行也就更加方便了。”北山镇苏坪村三组村民张国德激动地说道。道路通达,出行更加便利修一条路,靓一片景,富一方民。农村公路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通川区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利好政策机遇,把道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火车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助农增收的“催化剂”,从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出发,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道路建设。(供稿:通川区融媒体中心 徐瑞)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6
(蒋振宇 记者 余开洋)“我屋头分了200多块钱,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还是很满意。”1月12日,开江县甘棠镇在龙井坝村举行2023年“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推介会暨龙井坝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龙井坝村一组村民刘维成开心地拿到属于自己的分红。分红大会现场在分红现场,村民们有序排队、签字、按手印,现场的村干部有条不紊地为村民发放分红款,领到分红的村民们脸上扬起了幸福的笑容,也纷纷表示对村集体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据了解,本次分红共计120720元,实现集体经济成员人均分红30元。会上,龙井坝村通报了该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冠子村对该村“跑山鸡”生态禽类养殖项目进行了推介,返乡创业代表刘小凤分享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同时,现场还举行了签约仪式,签约规模达100万元。“作为一名常年在外打拼的乡友,听了他们的介绍,现场感受了大家为家乡发展作出的努力,让我深受鼓舞。”甘棠镇乡友钟前川激动地说到。签约仪式“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开展以来,甘棠镇紧盯“培育一个优质项目、壮大一村集体经济、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工作目标,通过抓组织引领、抓资源整合、抓要素保障三大举措,包装策划项目13个,涵盖水产养殖、水果种植、家禽养殖、环卫保洁以及乡村旅游等多个方面,招商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580万元,2022年全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91万元。其中,龙井坝村坚持“组织引领、资源整合、要素保障”工作思路和“村党组织+合作社+业主”的发展模式,充分用好用活“人、财、物”,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功发展特色水产养殖110余亩,投资建成田园综合体一个,带动130余人就近就业。本次2023年甘棠镇“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推介会暨龙井坝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甘棠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入了示范性发展阶段。下一步,该镇将强化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分红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兰楯 唐瑛1月12日,达州市“喜庆二十大·佳节话团圆”农民工慰问活动在大竹县庙坝镇五桂村举行。活动包括返乡农民工座谈、文艺演出两个部分,吸引了百余名返乡农民工及群众参与其中。  座谈会上,来自各个行业的农民工代表畅所欲言,分享了各自创业就业的故事和对未来的憧憬,市、县人社局就农民工关心的问题现场进行了政策解读,并鼓励农民工继续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新梦想,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歌声袅袅辞旧岁,舞姿翩翩贺新春。座谈会后,精彩的文艺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也为活动现场制造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难得回家过年,家乡党委、政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创业就业的政策,还给我们带来了坝坝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今天的‘团年’太有意义了。”刚回家不久的农民工王柯吉告诉笔者,“不仅如此,政府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家乡就业信息,希望春节后在家乡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据了解,近段时间以来,大竹县还精心组织开展了“温暖回家路”关爱农民系列服务保障活动,为返乡农民工、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群体,提供防疫物资、交通资讯、信息咨询等服务,共同营造平安出行、温暖同行的良好秩序和氛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1-16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刘伟)春节将至,大竹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春雷行动2023”执法行动,“三加强”措施抓好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筑牢全县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防线,确保全县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一是加强宣传指导。通过实地检查、行业微信群、LED等形式,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指导和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建立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二是加强重点场所监管。应对节前返乡人流量加大、消费旺盛、亲友聚会频繁等变化,加强对大中型餐饮单位、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车站等重点场所监管,着重检查餐饮单位的经营许可证件、场所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进货查验台帐及索证索票等,进一步提高餐饮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在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三是加强违法行为处置。鼓励餐饮经营者设置反对食品浪费宣传标识,提醒消费者节约用餐、避免浪费,对于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餐饮经营者;对餐饮服务单位非法加工长江流域捕捞渔获物或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以及经营来源不明或无法提供合法来源凭证水产品等违法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目前,已发出宣传标语300余条,出动执法人员30余人次,检查餐饮单位100余家,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30余处,大大增强了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为新春佳节餐饮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3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  1月11日,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召开“春雷行动2023”第一次推进会,书记、局长出席会议,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子行动牵头股室、各市场监管所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分管领导解读了《春雷行动2023实施方案》,并对6项子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落实时间节点,确保春雷行动开展有序、快速、高效。刘孝春局长强调:一是思想认识再提高,全局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春雷行动2023”的重要意义,提振精神,主动作为,全力推动;二是责任落实再提速,执法检查时,不要浮于表面,要落实于行动,全力以赴,提质提速;三是工作纪律再严明,查办案件是要外有方法、内有逻辑,要审慎细致,规范执法。张涵书记指出: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摸排短板弱项,对标对表补齐短板;二是坚持目标导向,速度快、高质量、严要求的推动各项工作;三是坚持成果导向,抓好典型塑造,强化宣传,形成震慑,全面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3
四川三农新闻达州讯(通讯员 朱合娟) 围绕“春雷行动2023”“守好安全底线,护好民生权益,助力市场复苏,提振经济发展”行动主题,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母婴用品店开展了春节前特殊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确保特殊食品安全,进一步规范特殊食品市场秩序。首先,执法人员对大竹县宝宝乐小儿郎、婴梦缘健康生活馆、柯延孕婴三家经营特殊食品的“示范店”进行再督促、再检查,叮嘱示范店落实好进货查验、不合格食品退市和消费投诉处理等主体责任,发挥好以点带面的行业引领作用。重点检查了特殊食品四有(有证、有票、有台账、有专区专柜)四无(无假冒、无过期、无变质、无虚假宣传)销售情况,食品安全管理队伍分工履职情况以及自查评估食品安全状况记录资料等。其次,执法人员随机选取千里臣、圣贝乐、麦酷酷等5家母婴用品店,进行四项检查四项指导。检查了经营主体营业执照、许可或备案证是否在显著位置悬挂或摆放,特殊食品来源是否合法、安全、可靠,保健食品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销售是否设置分区或专柜,食品标签(或说明书)是否涉及疾病预防与治疗功能、虚假夸大宣传。指导在“特食界”微信公众号及“特食抽查考核”小程序完成了抽查考核,对特医食品进货查验台账、售卖记录、医生开具的处方凭证等溯源资料科学归档,在显著位置设立“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警示语,积极向县域三家“示范店”取经学习合法合规诚信经营的经典做法。下一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聚焦“一老一小”服务领域,结合“春雷行动2023”各类专项行动,对辖区特殊食品经营店实行风险分级动态管理,进一步扎紧食品安全“篱笆”,守好食品安全“关口”,让竹城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定、舒心的新春佳节。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3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 1月11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特种设备使用(维保)单位安全警示约谈会,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人民群众春节期间生命财产安全。会议强调:一是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特别是医院、大型商超、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春节期间要加强管理,提高巡查频次,注重设备检查维修和维护保养,备齐备品备件,作好应急准备。二是维保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严守安全底线,强化责任落实,配足维保人员,配齐维保设备设施,严格落实维护保养动作,排查风险隐患,去虚存实,确保我县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定和向好发展。刘孝春局长指出:进行集体警示约谈,是为了提高了各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加强隐患排查整治,落实主体责任;也是特种设备监管重心前移的新举措,为抓好2023年我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谋划好、保障好春节期间的特种设备安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3
近年来,为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达州市通川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完成土地平整后的田块近日,青宁镇长梯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大型挖掘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进行田型调整和配套设施的基础开挖,机器的轰鸣声在田野间此起彼伏,拨表土、筑埂、放线、削直、调平……初具雏形的高标准农田田块形状规整、耕作面平整。青宁镇长梯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长梯村田块调整面积共计712亩,目前已经完成了80%左右,后期我们会根据施工情况增派人力、机械,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力争在春耕生产之前全面完成田块调整,不耽误村民的春耕生产。”现场技术负责人刘春华说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田块形状规整同样在金石镇七里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由于这里的地形所限,土层较薄导致田间露出的石块较多,我们先要排除田间障碍清除石块,再覆盖上泥土,调整出一个平整的适合农机耕作的大田,发展成大面积种植的标准化农田。”通川区农业农村局技术负责人李力说道。据介绍,原先七里村的农田都是不规范、零零碎碎的,也不便于机械操作,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把零散的小田块整合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良田”,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施工人员正在清除田间障碍据悉,通川区全区耕地面积35.5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目前,正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项目区涉及金石镇、青宁镇、东岳镇、安云乡等4个乡镇9个行政村,将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机械化耕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出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户真正受益。规整成大面积“良田”“接下来,我们将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日报告、周调度、月通报’的工作机制,安排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及时帮助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关,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工,保证建后‘宜机作业、旱涝保收’效果,为护航春耕提供强力保障。”通川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梅兵表示。(供稿:通川区融媒体中心 肖姣)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1-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1月10日,记者从达州市水产发展中心获悉,在农业农村部前不久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名单中,达州市开江县(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大竹县的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成功登榜。  作为全省小龙虾育种的“排头兵”、省级小龙虾原种场,百岛湖有何“过人之处”?  隆冬时节,百岛湖小龙虾繁育中心十分火热,其中一个面积不足百平方米的“车间”,放置了百余个水箱。记者走近一看,一只只小龙虾从水箱里的管道中探出头来。“这是我们特意为小龙虾配种打造的‘婚房’。”公司技术人员介绍,百岛湖目前已探索出“智能水槽、室内工厂化、网箱、池塘、稻田繁育”五种良种繁育模式。  行业调查数据显示,四川年消费小龙虾在10万吨以上,遗憾的是,其中三分之二来自省外。究其缘由,虾苗短缺是重要原因。通常,四川省内规模养虾基地多采用自繁自养模式解决苗种来源,但连续自繁自养2~3年后,种质退化问题很难避免。百岛湖团队看准这一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他们从太湖、巢湖、鄱阳湖、洞庭湖四大湖区引进虾苗,再与本地小龙虾进行杂交配种,两至三代后,培育出的小龙虾更加适应四川的水温、气候、光照。  有了好的虾苗,养殖技术方面也没有落下。在公司占地800平方米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车间,密密麻麻布满了绿色圆桶状的水槽。“这是我们拥有专利的智能水槽,可实现小龙虾的批量化、工厂化生产。”技术人员张克磊介绍,智能水槽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有植物、水藻和黑色织物,方便小龙虾昼伏夜出,安心繁殖。不仅如此,车间里还配备了水体加热、微孔增氧、光伏板供电等设备设施,已实现全程自动化排污冲洗、自动化收集虾苗。  张克磊介绍,工厂化育苗一年可实现产虾苗240万~360万尾/亩,而传统稻虾田通常一年只能产5万~ 7万尾/亩,“目前,我们共有130套智能水槽,可年产虾苗520万尾,产值达60余万元。”  达州市水产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达州市将总结经验,为2023年继续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提前做好准备。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以上两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的管理,督促示范区持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和绿色健康养殖,推动全市渔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1-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马发海  “来了!动车来了!”1月1日,西安至达州首趟“复兴号”动集动车组列车从古都西安出发,于12时30分停靠在四川达州万源站。  至此,从重庆出发,经由达州中转,蜿蜒向北直抵西安,南通川渝北连关中的“荔枝道”,终于进入动车时代。此趟动车组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四川东出北上西安的时空距离,不仅加强了沿线城市与外界的联系,也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1月1日中午,在万源站,列车时刻表清晰地显示D773次列车12时32分从万源站出发,许多乘客手里拿着本次列车的车票,坐在候车室里候车。  “最高时速160公里,从西安到达州只需要5小时49分,节约了将近两个小时。这还只是试运行期间的速度,等到今年4月份线路平均速度提高至时速150公里以上后,那可就实打实要节约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了!”在陕西咸阳机场当维修电工的岳希高赶在过年前回老家探亲,这次他选择西安至达州首趟动车D773次列车,到达达州的时间比以往缩短了近两个小时。  如今,探亲相聚不再受限于遥远的距离。“这次回陕西老家终于可以全程动车了,比以前快太多了,带着孩子也不是问题,以后家人来万源探亲也更方便了。”家在陕西的万源乡镇干部陈小俊高兴地说道。车内体验收获满满  “复兴号”动集动车组驶入万源站后,乘客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和“绿巨人”合影留念,随后乘坐列车体验动车速度。  列车疾驰,车窗外的美景飞掠而过,车内桌子上的水杯纹丝不动,平稳、舒适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这趟动车给人的最大感受就是车厢空间大、车内环境整洁舒适、乘务员服务周到,还有很多温馨的服务细节。  “手机没电了,动车上有充电插座,这下可以发个首趟动车体验的朋友圈了。”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的乘客李郑伶说。  充电插座、座椅调节、杂志摆设、餐饮提供……很多细节彰显着这趟动车的特别之处,最重要的还是速度体验。“速度太快了!还没坐下来好好感受,一下子就到了。”来自万源的乘客杜薇一家四人、谢秦一家三口相对而坐,他们都是专程坐动车到达州游玩。  “西安至达州首趟动车吸引了923名乘客乘坐,仅万源到达州段就有190人买票乘车,列车的上座率很高。”D773次动集动车组列车长张静介绍。动车开通带动发展  “动车的开通,将带动万源经济发展,万源人北上南下也更加方便。”万源火车站站长庄晓艳说。  “我在万源做工程项目,这次坐车是最方便的,从西安到万源的时间节省了1个多小时。”王先生是到万源投资的浙商,他表示,动车开通让外地商人选择在万源投资创业的信心更加坚定。  动车的开通不仅加快了万源的发展速度,万源的富硒茶叶、富硒土豆、旧院黑鸡、蜂桶蜂蜜等土特产也搭上快车运出大山、扩大销售,带动农民增收。“万源的宝贝这么多,很多东西都需要保鲜。动车的开通,让更多的土特产更快地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以后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都能品尝到正宗的万源特产。”市民冉妮说。  西安-万源-达州动车组开行,意味着“荔枝道”上的最后一块动车空白被填补,千年古都西安与巴人故里达州通过动车牵手,关中、陕南、川东北三大区域紧密相连 。 借助“绿巨人”的力量,秦巴山区将实现从因山而阻到因山而兴的转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1-09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肖义云)在大竹县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之际,大竹县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会议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检查。1月5日,大竹县市场监管局派人对大竹县融媒体中心、大竹县洋州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等党代会涉及场所的电梯等特种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已督促使用单位全部整改到位。  加强电梯维保。会前,市场监管部门要求电梯维保单位对会议涉及场所在用电梯进行一次全面维保,及时处理问题隐患,不能处理好的坚决停用,杜绝电梯带病运行。强化应急管理。县市场监管局成立了应急值班小组,负责党代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值守。同时,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落实涉会议场所24小时值班制度,遇到突发情况要迅速、妥善处理,全力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06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陈兵)1月2日,大竹县“春雷行动2023”正式按下启动键,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庙坝市场监管所立即响应,查获一起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案,拉开大竹县“春雷行动2023”序幕,打响大竹县“春雷行动2023”第一枪。庙坝市场监管所联合第三方检验机构对辖区一早餐店经营的馒头进行抽样检查,经检测结果显示,馒头样品检出糖精钠成分。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四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规定,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已对其立案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全力营造人民群众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1-05
  (王永明 记者 李传君)“这天麻真是个宝贝疙瘩啊!”不久前,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庙子乡小河村,年近六旬的代华田正在自家的药材基地采挖着天麻,满脸丰收的喜悦。  天麻历来被认为是天赐良药,明朝李时珍更认为“补益上药,天麻为第一。”代华田祖上几代行医,他从小就知道天麻是道“千金方”,是乡亲们的治病良药。近年来,他决定把这块“传家宝”传承下去,开始在大山里专注野生天麻培育。  天麻在今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除了中药处方外,在餐饮饭店、在抖音平台、甚至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天麻日益成为一个高频词,成为改变市民生产生活的一道道独特“验方”。村民采挖天麻  建设“中医药强市”的一道猛药  2022年9月,一场关于达州市中医药大品种培育的专家评审会在市中医药管理局进行。天麻被专家组推荐列入当地重点培育发展的三种道地中药材大品种之一。  达州境内拥有中(草)药资源2386种,收入药典的就达431种,缘何天麻如此受宠?四川省中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团队对此给出了答案。  通过调研论证认为:达州将天麻作为中药材大品种培育发展,具有独特优势。一是达州为天麻道地产区,《药物出产辨》及万源地方志对本地天麻便有“均佳”“畅销”“珍稀名贵”等诸多道地记载。二是达州地处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生态环境优越,其中万源和宣汉海拔在800米以上,适于天麻栽培面积超过30万亩。三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前景看好,达州具有后来居上的潜在优势,产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除此之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是为天麻产业的兴起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当前,达州正全力争创中医药强市,要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黄中平说,“长期以来,达州中药材具有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基础厚实的先天优势,但缺乏知名大品种,品牌效应不突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还不明显,大品种培育势在必行。”  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兵进一步介绍,为做大做强天麻产业,达州市有关企业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开展院地合作,组建了一支17人的科研团队,成立了天麻研究中心和天麻产学研融合基地,建立了四川省道地中药材天麻创新团队专家服务基地,加入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天麻委员会理事单位,全面支撑天麻大品种建设。  目前,达州已有各类天麻经营主体20余家,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通过培育,全市天麻全产业链规模效益可达到20亿元。天麻丰收  深山老林开启梦想的一把“药”匙  日前,记者来到达州市宣汉县厂溪镇柏树坪村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数百名工人正在林下刨土作业。看着一个又一个“金疙瘩”破土而出,基地负责人夏毅喜上眉梢。  45岁的夏毅是达川区景市镇人,谈起自己种植天麻的历程,还颇有一段故事。  早些年,夏毅在达州从事煤炭销售工作。2008年左右,他的右手突然出现不明缘由的颤抖。跑遍了四川、重庆等地多家知名医院,甚至远赴香港求医,疗效均甚微。夏毅一时陷入极度的苦闷,事业也走向了低谷。  2009年下半年,朋友邀请夏毅去云南散心,顺便给了他一些昭通天麻,让他服用试试。说来让人难以置信,食用一段时间后,夏毅的右手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  于是,夏毅干脆留在了昭通,和朋友一起在云南种植天麻。“发展天麻,一半是事业,一半是感恩!”夏毅深有感触地说。  经过近十年的奋斗,夏毅在外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也学会天麻种植技术。在生意渐有起色时,想做大做强产业、回馈家乡的他,在2017年下半年有了回乡创业的打算。  夏毅几乎跑遍了达州市所有乡镇,经过一年多的实地考察,厂溪镇凭借着野生天麻资源丰富、海拔高差适宜和林地资源广阔的有利条件,成为夏毅理想中的天麻投资种植“根据地”。2019年4月,夏毅参与组建的达州市川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柏坪村、梨子村,一次性承包土地2000余亩。  刚到村里,连上山的公路都不通。后来,在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和厂溪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从山脚到基地的两公里多水泥路修通了,现在出行、运输都方便多了。  如今,夏毅的天麻种植基地面积已达3000余亩。凭着过去的经验,夏毅在紧握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积极开发天麻下游产品。与省内外多家知名药业集团和众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着力研发以天麻酒、天麻面、天麻含片、天麻养生茶、天麻美容面膜等为代表的绿色保健饮品及植物性日化用品系列产品,全力打造高端化、定制化、品牌化的新型现代生态农业示范企业。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让夏毅信心更足了,离梦想更近了,“力争三年内打造成以中药材种植为核心的万亩综合康养基地,促进林下中药材产业良性循环发展,提升天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持续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夏毅说。“天麻网红”丁阿竹正在直播推销万源天麻  催生农家姑娘变身“天麻网红”  “穷,以前家里实在是太穷了!”一开口,这位网名叫做“丁阿竹”的乡村姑娘直摇头,昔日生活的艰辛如一团愁云瞬间笼罩在她脸上。  刚30岁出头的“丁阿竹”本名叫丁莹瑶,家住海拔1300多米的万源市永宁镇卢家沟村曹家垭组。这里山高路陡,到乡镇,以前步行要将近3个小时。从丁莹瑶的家出发,翻过两道大山,就是万源城区。但要跨过这两道山的沟沟坎坎,却要5个多小时。  迫于生计,丁莹瑶中学还没毕业,就到福建去务工。不幸的是,父亲2010年又遭遇车祸,落下个腿脚残疾,一家人生活再度陷入了困境。丁莹瑶只好返回家乡,一边照顾父母,一边开始尝试着养鸡、喂猪。为了扩大销路,丁莹瑶开始学会了电商销售和网络直播。  网络连通了山里山外两个世界。但真正让“丁阿竹”成为一个品牌,实现身价倍增的,是这里的天麻。  2020年,万源市引进重庆鹏何健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永宁镇开发建设占地约5000余亩的全国最大仿野生天麻种植示范基地。2022年实现第一年出产,总产量达400万斤。  村里有了天麻基地,父母去基地务工,在家门口一个月就能挣四五千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也算是知足了。但丁莹瑶却在做另外的盘算——走“网红路线”销售本地天麻。  凭着成熟的网络销售经验,丁莹瑶很快与基地达成协议,通过电商、网络直播等方式进行推销,赢得了众多网友的信赖,目前抖音粉丝量近4万人。  “最多时,一天向全国各地发售了500多件天麻,甚至有美国、澳大利亚的海外朋友看到抖音直播后,也发来了订单。”丁莹瑶高兴地说。  天麻带红了丁莹瑶,也成就了更多的本土名人。“水自流”“巴山背二哥”都是当地人气爆棚的“网络红人”,成了有名的“天麻代言人”。丁莹瑶还成立了万源和美文化公司,招募了一批年轻人,专门致力于万源天麻等农特产品的网络销售。  “我还要在这里建农家乐、设天麻宴、建天麻养生馆,弘扬天麻中医文化。”丁莹瑶坦言,为了建好这个直播基地,她把自己准备的嫁妆钱都花光了,但是并不后悔。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1-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寻花风卷漫天雪,啖果心追一口香。  达川乌梅山景区,作为我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底蕴深厚: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达川乌梅”的原生地、“中国乌梅之乡”核心园区,自然山水和中医药文化在此深度融合,成为达州一张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走进美丽如画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乌梅山,那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那从历史中走来的一段段传奇,那一个个传承振兴产业的故事……让人感觉中医药健康旅游的魅力扑面而来,令人自 豪, 让人回味。受访者供图梅林漫步 打卡六百岁乌梅  达州市达川区,作为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地,乌梅基因纯正、品质优良,具有果大、肉厚、酸度高等特点,是标准的GAP制标品种,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综合产值5.1亿元。  乌梅是药食同源品种,具有收敛生津、敛肺止咳、安蛔驱虫等功效,并且已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我女儿小时候咳嗽,我母亲就去买了些新鲜乌梅泡蜂蜜给她喝,很快就好了。”达川区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戴玉莲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  “吹去千层雪,飞来一瓣香。”描绘的就是乌梅山梅园春天花开时的诗情与浪漫。走进千亩梅林,只见树上挂着生态灭虫的黄板,每株树上还有一个卡片,上面都有一首诗和树龄介绍,细看发现不少树已是百岁高龄,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白云如薄纱轻笼山岭。梅林漫步,心旷神怡,而最让人惊叹的,是在半山腰上偶遇年约六百岁的乌梅,只见五根巨大的树干或枯或荣,相互交错,虬劲的树干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枯干仿佛在述说岁月的沧桑,新枝似乎在展示不凡的活力。  “山上还有一株树龄差不多的乌梅帝,也很高很大。游客来这里游山健身,都会来这两个地方打卡,拍照留念,为游山增添了不少乐趣。”戴玉莲微笑着介绍。  着力兴建的长20公里的南北主干线把乌梅山的景点串联在一起,方便了游客,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乌梅花一般在初春绽放,适逢春节,乌梅山成为达州民众踏春出游的首选地,大家沉醉在家乡如诗的风景里,抚慰自己一年的辛劳与疲惫。  传承创新,达川区厚积薄发。通过与西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等深度合作,成立专家工作团队两个,选育出“达梅1号”“达梅2号”两个乌梅优良品种,不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还于2021年入选全国10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建成全省唯一的乌梅良种繁育中心,引进推广新技术3项,申请国家专利5项。青梅煮酒 乌梅药用越千年  在乌梅山游客中心,门口矗立着一尊端庄美丽的梅花仙子塑像,寄托着人们对乌梅的喜爱与感激之情。  里面也是达川乌梅(中药材)展示中心,已荣膺“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称号,展示着乌梅系列产品和相关知识。  “天赐秀壤之达川,华夏乌梅之名县。乌梅品种之独秀,国家物种之地标;原生乌梅之源,独领梅林之翘……”信步进去,一篇《达川乌梅赋》吟颂着当地民众对乌梅的深情。  乌梅品种、制梅工艺、食用技术规程、药用技术规程、栽培技术规程等,结合展板和实物进行生动展示。乌梅干、乌梅粉、乌梅酒、乌梅精、乌梅丸等20余个产品系列,见证乌梅的不凡魅力。“达川乌梅药用有效成分枸橼酸含量高达29.4%,居全国第一,高出《中国药典》标准近一倍。”戴玉莲对此很是自豪。  梅林旁边的梅花艺术展览馆,门口就是三国时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雕塑,从这个著名的典故可以发现乌梅在我国应用的悠久历史。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个展览馆对乌梅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打探和梳理,很多冷知识激发了游客的热情: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河南裴李岗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梅核,原来老祖先7000年前就已经在利用乌梅;《尚书·商书·说命下》记载:“王曰:‘来汝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原来商朝时人们还用盐梅来作调味品;先民还采梅子供祭祀之用,由此可见乌梅在先民心中的地位。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乌梅从《诗经》中款款走来;望梅止渴,原来这个著名典故和成语与新鲜乌梅密切相关;24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已经记载了梅子的药用价值,“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本草纲目》对乌梅的药性进一步明确,“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真是乌梅药用越千年,造福华夏不一般。  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著,序言中对梅花评价甚高,“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著名诗人词人如苏东坡、陆游、李清照等,都对梅花情有独钟,有咏梅名作传世。  一路含英咀华、细细品味,经历的是一次中医药文化对心灵的洗礼,确立的是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融合发展 乌梅山上产业兴  “巴山妹子酒,酸甜又可口。喝一口想二口,唯我达州有。”客人来了,煮上一壶乌梅汤,念上一段乌梅酒的顺口溜,这是乌梅山庄老板魏大旭开心的日常,山庄门口就是他的乌梅标准化种植基地。  早年做药材生意的时候,魏大旭经常来这里收购药材,发现这里的人们有用乌梅泡酒的习俗,百岁老人不少,他敏锐地意识到乌梅泡酒后还具有生津健胃、软化血管等功效,这些有利于人的肠胃蠕动、改善睡眠和健康长寿。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商业化呢?2005年魏大旭在百节镇租下七个门市,学习当地农民土法泡制乌梅酒,十斤一瓶,下面安个龙头卖给饭店餐馆,深受欢迎。他幽默地说:“现在泡酒的瓶子下面都要安一个龙头放酒,那可是我们的首创,只是没有申请专利。”  后来在政府的引导下他开始做大做强,并进行了技术革新:在西南大学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到国内外多地考察,独创了新鲜乌梅与大米一起发酵的技术,还取得了发明专利。对酿出受市场欢迎的梅子酒,魏大旭有独到的心得:“关键还是看舍不舍得用真材实料来做,只要舍得,口感就好,口碑就会树起来。”  依托乌梅这个药材良种,魏大旭创建了酒厂、建起了休闲山庄和生产基地,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魏大旭为代表的企业和业主,丰富了乌梅产业发展的内涵,年实现乌梅烘干、盐渍等初加工4万余吨,精深加工能力达万余吨。  乌梅山上的乌梅,从精彩的传统中走来,继续造福社会和桑梓。延伸阅读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健康旅游从“心”开始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不断擦亮川药金字招牌,在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健康旅游方面,四川从“心”开始,效果显著。  从2020年开始,四川连续三年开展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申报与认定工作,前两批已评出27个,切实加强了中医药文化宝贵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小学校等7家单位荣膺第一批“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把中医药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有利于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  创新发展,四川勇于争先,出台《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将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品牌数量列入天府旅游名县考核指标。目前全省共遴选5批3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涵盖成都、绵阳、眉山、凉山等17个市(州),涌现七里坪国际旅游度假区、蜀南花海、彭祖养生文化休闲谷、九寨沟国际医养度假区等康养旅游休闲地,做强“本草四川·康养天府”IP品牌,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天府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态和服务产品,初步形成核心品牌带动区域中医药、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1-04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青少年科技教师队伍,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快速提升,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12月24日,达州市达川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达州市达川区教育局组织50余名中小学生及科技辅导员前往四川省科技馆、成都中德职教创新功能区产教融合基地开展“迎世界科幻大会,促想象力提升”科普研学活动。第一天,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四川科技馆。在科技馆内,同学们怀着兴奋、好奇的心情进行多种沉浸式学习和探索,零距离体验了多种前沿的科技展品,在体验过程中,学习掌握了包括航空航天、都江堰水利工程、数学、力学、声学、光学、电磁学、机械、机器人、虚拟世界、生命科学、防灾避险、生态家园、健康生活、交通科技、好奇生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第二天,同学们走进成都中德职教创新功能区产教融合基地,学习工业4.0时代课程,了解工业1.0-4.0的变化、工厂的核心以及未来工厂的样子等。同时研学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动手体验初级入门编程,学习自行设置传送带的传输程序设置,感受科技魅力,开启科学之窗。通过观察体验,同学们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编程、工业机器人、真实工厂生产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同学们对机械设备及新型工业的认识和科学创造力。活动最后,区科协为同学们送上研学结业证书。老师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研学活动有趣味、有实践、有应用、有收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得以促进,希望以后能经常组织此类活动。通过此次科技研学之旅,同学们不仅零距离体验到科技的魅力,了解了各种前沿科技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从小爱科学,从小学科学,从小用科学,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成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29
(记者 袁城霖)仲冬时节,依山势起伏的达州市通川区蓝莓现代农业园区,果林间的枯草把这里染成米黄。  “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每株树苗接受的营养和水量一样多。”近日,园区龙头企业——四川中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打开一处果林围栏走进去,指着一根串联整行树苗的黑色管子说,“这根黑色管子在每株树苗下分出4个蓝色滴箭,能针对不同地块施其所需的水肥,园区树苗的长势尽在掌控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设施农业”。“我们更坚定了发展以科技、现代、适度规模为特征的设施农业,实现科技兴农。”王清说。  这个地处达州城区北侧的园区,以科技与设施农业支撑发展,正稳步探路“走出去”与“走进来”。达州市通川区蓝莓现代农业园区。加强科研与培训,让更多高品质蓝莓“走出去”  王清带记者走进建在山坡上的园区办公区,墙上展示的“专家组简介”引人注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名专家,包括1名台湾农业教授。  “他们是园区发展的秘诀所在。”指着展示板,王清娓娓道来。  2016年园区开建,王清供职的四川中蓝公司在蒲家镇八口村种下700亩蓝莓。如今,四川中蓝公司蓝莓种植面积达6500亩,扩大到蒲家镇乐云村、画眉村、钟庙社区,带动园区规模增至2万亩。  “我们破解了土壤改良难题,并持续开展生物种植技术研究。”王清说,专家组带来酵素农法,设计水肥一体化滴灌装置,使蓝莓产量提高20%至30%,含糖量提高2度至3度。围绕打造蓝莓种植酵素农法全产业链应用基地的目标,还要强化酵素农法科研,加强玻璃温室大棚、薄膜常规大棚建设,让更多高品质的蓝莓从园区“走出去”。  园区因科技而起,开展技术培训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培育更多新农人。”  办公区一间会议室外并排挂着10块牌子:生物技术交流协会、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农民夜校示范教学实训基地……王清拿出一本花名册,几页纸上写满前段时间敲定的下一期农民夜校培训名单,“新增几十个培训名额,还计划提高培训频次,优化培训方式方法。”  听到“培训”二字,正在办公区转悠的村民汪元芬快步走过来。“培训好啊,我们多学点技术,管理树苗更有底气。”61岁的汪元芬通过园区的单元承租返包模式承包了10亩地,还积极到园区务工。她说,“我就想把栽种、管理全套技术学会,技多不压身嘛。”顺坡种植的蓝莓乡村与园区发展融合,让更多游客“走进来”  园区在乐云村5组有一片集中区,建起民宿、垂钓台等旅游场所。记者搭乘王清的车前往乐云村5组。车窗外,以蓝莓或者蓝色为基调的标牌标识、微景观等不时掠过,五六位村民正在把一片区域的盆栽蓝莓移到马路边。“进园采摘体验的游客逐年增多,这里的加工果品种要换成鲜食品种。”王清透露,今年仅蓝莓采摘期的2个月,入园游客近10万人次。  穿过一大片蓝莓种植区,灰瓦白墙的3层小洋楼映入眼帘。“这几年变化最大的要数人居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正朝着这一目标奋进。”乐云村党支部书记向守怀说,村里去年有20户村民建新房,今年又有10多户。目前,进出乐云村的通道已有14条,来露营、拍短视频、做直播的人也越来越多。  眼下,乐云村采取“公司+村集体”的模式,把20余户闲置民房打造成民宿,加上去年已打造的13户,明年春天近百个房间有望投用。  “园区的游客多了,我们村两个种植蔬菜的家庭农场也会有更多人光顾。”八口村党支部书记赵萍近期频频到乐云村商讨发展规划。她说,园区发展给本地带来了人气,撬动配套产业发展,种植业、旅游业渐渐兴旺,村民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村民正在搬运盆栽蓝莓,这片区域将更换蓝莓品种。●一线声音蒲家镇八口村村民孙达碧:  我今年68岁,通过园区的单元承租返包模式,和老伴一起管理10亩蓝莓,干完这10亩的农活还在园区做除草、修枝、绑扎等工作。我们家不仅脱了贫,还建起楼房。村里还有很多像我这样靠园区“吃饭”的人,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越过越好。●记者手记  行走在园区,沿途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等标语。采访归来,蓝莓树苗林立、道路阡陌纵横、民居整洁干净、村民脸上轻松的神态,仍然浮现在记者脑海里。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无论是四川中蓝公司的专家团队,还是农民夜校新增的培训名额,都让人感受到乡村发展的蓬勃朝气。更让人欣喜的是,听村民介绍,两名“90后”大学生回村,发展了超过200亩的家庭农场,产业发展与人才回引良性互动,留守村民在村里就能解决务工问题。有科技支撑产业,村民也勤劳向上,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定能早日实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2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