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李纳米  2021年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在如今这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资料图片用好全媒体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平台开源引流。乡村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各个乡镇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扩充农副产品和乡村旅游的销售渠道,并通过公众号文章对乡村农副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微信公众号营销的网文语言应以幽默风趣为主要基调,同时要图文结合,讲究色彩搭配,富有美感;要积极利用热门关键词为农副产品进行引流,在提升文章的趣味性的同时注重真实性与文学性。  线上直播精准带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到了线上购物的优惠与便利。直播凭借强大的内容承载力,可以更真实、直接地反馈农产品信息,反之,消费者通过直播看到农产品的原产地,甚至养殖和采摘过程,加强了对产地来源的信任感,有利于增加农产品的销量。因此,各地区要积极利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对农副产品进行直播带货。  短视频讲好乡村故事。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即时性和趣味性。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讲好农村故事,展现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及时向观众展示村民的日常生活、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可以考虑做好以下内容的短视频:一是有关乡村农副产品的短视频,每一条短视频下方都附有商品购买链接,方便观众在观看时就能够购买;二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片段和记录乡村文化活动的场面,目的是让更多观众更好地了解农村的生活,同时也有利于传播乡村的特色文化;三是录制有关乡村振兴的短视频,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力量中。  整合传播形成矩阵。在融媒体时代,信息形式多样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单一传播平台不能对信息进行广泛的传播。“互联网+文章+短视频+直播”的全媒体、全方位的传播,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才能帮助相对贫困地区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从而吸纳多方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振兴。关注直播带货痛点助农民成为代言人  目前,新媒体运营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播带货,另一种是电商销售。直播带货是生产农户提供产品,政府牵线搭桥,主播线上推销。而电商销售指农户在互联网平台上自己开店,售卖自己的产品。在这两种方法盛行的同时,笔者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  直播带货有三种类型:高人气的商业主播直播带货、乡村干部直播带货、与高校合作直播带货。其中,成熟的商业主播带货,就好比“速效救心丸”,只能解决农产品生产地区的燃眉之急,不能解决长期问题;而后两者非专业人士直播带货,经验不足,在直播中抓不住消费者的关注点。而电商方面,也存在着农民运营技术不过关和农产品店铺曝光不足的问题。  新媒体运营助力乡村振兴,应让每个农民学会运营自己的网店,成为自己的金牌代言人。  一方面,有关单位应对农产品品牌云塑造。选取量大面广、从业人员较多、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提供新媒体云扶持,塑造农产品“原生态”地域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带动农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关单位应加强乡村新媒体专业技能的培训,传授电商运营相关知识,千方百计提高村民们的新媒体素养。面向村民的新媒体培训,应集案例教学、实用性与接地气为一体,突出新媒体销售农产品这一主线,针对农民运用新媒体销售农产品遇到的问题,用农民感兴趣的语言和适合他们的上课节奏,教最实用的干货,最有针对性的营销内容。  新媒体线上培训,应编写针对农民朋友的培训教材以及配套的教案、课件,并录制微课。教材电子版,应采用导航式书签,哪里不会点哪里,哪里不会看哪里,便于农民朋友阅读学习。同时设置微信答疑群,随时解决农民开网店遇到的现实具体问题。  培训扶智,可以解决农民“不会说”“不知道怎么操作”的问题,直击农民新媒体运营的痛点。在培训的过程中,既要统一扫盲,传授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相关技能,又要发掘当地直播人才,立人设,养粉丝,重点培养,让村民学会自身“造血”,成为自己的金牌代言人。深度挖掘地域特色用新媒体手段包装  有关部门在帮扶相关地区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应帮扶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念,深度挖掘其地域特色与人文底蕴,提炼其精髓,凝练其特色,用影像方式加以记录、传播,打造其特色精神文化符号,将乡村文化振兴与传统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其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结合现代审美,对其特色文化进行解构和重组,运用新媒体对其进行科学完整的视觉系统设计,“时尚化”“艺术化”地加工和包装,使乡村文化品牌“立起来”“走出去”,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还要面向人才聚集地,积极宣传回村助农的人才典型。  当前,一些涉农网站内容同质化严重,没有及时回应村民们的关切和需求。有关部门应多平台运营专属乡村振兴频道,制作推广农民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内容,对特色农产品和文化进行包装和营销,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需要指出的是,从硬件上看,没有快速稳定的网络和流畅的物流,乡村的新媒体运营就是无水之鱼和无本之木。政府应进一步加大乡村网络、物流等线下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培训扶智,解决农户线上带货技术难题;通过宣传扶志,发展当地特色文化,助力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民钱包鼓起来,脑袋富起来,紧跟时代潮流。(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 查看更多
■村庄新名片改革一直是郫都区战旗村最亮眼的名片。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先后创办了机砖厂等12家集体企业。2011年,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接过老书记手中的“接力棒”,从最先开始“操刀”集体经济股份制量化改革,到“探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再到建成“乡村十八坊”,战旗村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抓住“改革兴村”这个核心,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创新探索出“土地改革”新模式,形成土地资源多种利用形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数据读新村去年,战旗村景区共接待游客79.4万人次,实现全口径旅游营业额5786.5万元。教育培训产业,是战旗村产业的另一个重要引爆点。自开班以来,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累计承办各类培训班550期5.8万人次,学员覆盖22个省市,开展涉外培训5期300余人次,先后被列为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半月谈基层治理智库基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研教学基地、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党建引领,改革兴村,战旗村全力建设绿色宜居、幸福和谐美丽村庄(记者 赵一  郫都区供图)“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在郫都区战旗村,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门外的绿植上,这8个大字耀眼而醒目。不远处,几个远道而来的党政考察团正在参观了解战旗村的乡村振兴之道。与此同时,战旗党建馆、战旗村史馆、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郫县豆瓣博物馆内也是人头攒动。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小小的战旗村,蕴藏着大力量,成为郫都区乃至成都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告诉记者,战旗村用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引进四川天府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4500万元,合作建设天府酒店,今年底将竣工,明年2月投用。届时,除了住宿接待之外,还将用于会议、培训、研学、拓展训练等。战旗村蓬勃发展的势头,是郫都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郫都区战旗村调研,殷切嘱托郫都区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牢记嘱托,三年来,郫都区走出了一条“融合共享的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共实施国家和省市重点改革试点任务20余项,创新形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系列改革试点经验,获得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区等殊荣11项。补短板 天府酒店明年2月投用昨日,记者来到战旗村采访,村党委书记高德敏首先带领记者参观了去年底才建成的一里小吃街。走进这条古色古香的川西街巷,踏在蜿蜒的青石板路上,两旁是黛瓦白墙搭配褐色的雕花木质门窗,一抬头,每个屋檐下挂着红灯笼,头顶装饰的五彩遮阳伞轻轻随风飘荡。这条街巷长300米,有80余间屋舍,川西各地美食汇聚于此,营造出“吃遍全川”的旅游+美食体验场景。高德敏介绍说,这条小巷其实是由村里的闲置房屋打造而来,通过整体盘活,引进多元业态,让“后房”变“前脸”,不仅形成了全新的旅游打卡地,又增加了村民们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益。“一里小吃街的建成,让游客就餐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住宿的问题却变得更加紧迫。”高德敏说,由于战旗村原有的酒店接待能力不足,一些游客不得不到郫都城区,甚至去都江堰住宿,这给来访的游客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此新建一家标准化的乡村酒店就势在必行。在紧邻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的工地上,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天府酒店已完成了工程量最大的地下室施工阶段,进入地面施工阶段。“酒店的装修风格将根植于战旗村的文化基因,用艺术的手法表达战旗村文化。”项目负责人表示,整个酒店共三层楼,可提供客房107间,今年8月底将封顶,年底将竣工,明年2月正式投用。“天府酒店的正式动工,是战旗村与四川天府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的第一步,更是战旗村携手大企业共谋乡村发展的一大步,也是战旗村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农商文旅体发展的重要路径。”高德敏说,四川天府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拥有旅行社的游客资源,酒店建成投运后,将有力拉动战旗村文化旅游业和教育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新规划 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村庄半年多来,高德敏总是在一张新的地图面前沉思许久。“我们农村有句口头禅‘穿不穷,吃不穷,没得计划肯定穷’,所以我们现在在摸‘家底’,定‘规划’。”高德敏告诉记者,面对战旗村的“新貌”,村党委得有新的思考和谋划。原来,2020年,在全省村级建制优化调整的整体部署下,战旗村实现了面积上的扩容,与邻近的原金星村合并成了新的战旗村,面积从过去的2.06平方公里扩大到5.36平方公里,辖区人口从过去的1704人增加到了4493人。发展空间拓展了,责任也变得更大了。“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村庄,村庄发展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我们要让战旗村的新村民,也像老村民那样改变生产生活面貌。”这是高德敏的口头禅。在新的任务面前,战旗村党委立刻着手“摸家底”,制定全新的发展规划。半年多来,高德敏和村党委一班人,已经把新战旗村的家底摸了个遍。“新战旗村的规划包括乡村形态规划、产业规划、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规划,最重要的是,紧紧抓住集体经济这个核心,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全村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高德敏说,未来的战旗村将以农商文旅体的发展方向为指引,充分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面下功夫,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机遇,盘活村庄资源,做好发展。从北京捧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奖状后,高德敏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始终‘走在前列,起好示范’!”高德敏掷地有声地说,将全力把战旗村建设成绿色宜居、幸福和谐的美丽村庄,展现出乡村振兴最美好的样子。记者评新村:战旗村乡村振兴的秘诀在哪里?从“乡村十八坊”的热闹开市,到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的名声大噪,再到一里小吃街的创新打造、天府酒店的建设……牢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殷切嘱托,战旗村的发展一天一个样,现在已经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战旗村乡村振兴的秘诀在哪里?高德敏的回答是,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火车头”作用和党员“主心骨”作用,始终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在战旗村,记者看到,党建宣传栏“战斗的旗帜坚强的堡垒”标题下,战旗党员“三问三亮”令人瞩目。“三问”即“自己入党为了什么?自己作为党员做了什么?自己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这既是初心之问,也是使命之问。“三亮”即“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战旗村党委始终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实践提出七个“满覆盖”战旗党建工作法,深化“三问三亮六带头”,确保党员“有知识,懂业务”,促进“示范得体,引领有力”,实现了“建强战斗堡垒,引领改革兴村,引领生态宜居,引领产业富民,引领乡风文明,引领服务便民”的“一强五引领”。 查看更多
(韩云霞 鄢怀林 记者 李全民)“直播间的小伙伴们注意啦!我手中拿的这是朝天区曾家野生板栗,果形大,单粒平均重15克左右,最大可达25克,含糖量低,淀粉含量较高,炒、炖汤或者直接生吃口感都非常不错……”7月18日,七天创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严小容在朝天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直播间,通过抖音APP向广大网友推荐该公司从朝天区各乡镇收到的农副产品。直播中,严小容通过实物展示、背景介绍、助农背后的故事为产品作详细解说。“仿佛闻到了板栗味儿!”“这才是正宗的土产蜂蜜,给我来5斤。”“爱心助农,绝对支持!”一句接一句的粉丝留言出现在屏幕上。经过长达2小时的直播,从农户家里收购来的土蜂蜜、花生、土鸡蛋等产品销售火爆。直播间共卖出100余单,成交金额超过1.2万元。不仅如此,严小容通过七天创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的企业账号和抖音平台全国各地110余位网红主播合作,真正将朝天区的农副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2021年,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三农”战略方向全面转向乡村振兴,而“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振兴、销路先行,朝天区坚持树立“互联网+电子商务”理念,以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电商扶贫”四大工程,着力健全电商产业服务体系,持续加强电商主体培育,加快电商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朝天产(造)”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出口。不仅如此,该区还构建了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成2800多平方米的朝天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立“新鲜送、当天达”物流体系;在 12 个乡镇全覆盖建立经营面积不少于 20 平方米的电商服务站,为企业和村民提供产品初加工、收购、代销、配送等服务;依托乡镇电商服务站,与四川青联众创电商公司合作,建成 103 个村(社区)电商服务点,开展农产品上网、村级便民服务、电商物流代办等服务。在朝天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配套建设了展示区、孵化区、直播摄影中心、培训区域、朝天区农特产品展销馆、物流集配中心,其中,物流配送中心占地500平方米,整合了朝天区六家快递收发量大的快递物流企业统一进行包裹的打包、收货、发货。“该中心已经有10余家企业入驻并正常运行。”据了解,该中心以电商助农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运营、孵化支撑”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了电商枢纽的作用,不仅整合了全产业链资源,提升了乡村服务站点水平,引领了电商企业发展,还推动了全区农产品上行,服务了乡村振兴工作。“截至目前,朝天区共培育电商企业20余家(其中入库电商企业5家),发展网上销售企业10家、个体网站经营户120余家,电子商务交易额1亿元以上,直接带动4800余名群众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朝天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朝天区的乡村群众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快递服务、网购服务。在当前的高速发展中,农业也在逐步贴上了信息化的标签,农村群众触网的越来越多,“电商+物流”为乡村振兴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查看更多
(记者 薛维睿)7月8日,雅安市天全县思经镇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内,一口直径达20米的养鱼池里,两个养殖厂工人合力捕起一条100多公斤的鲟鱼。好山好水养好鱼,在这里的村民看来,正是这一条条大鱼,“游”出了天全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雅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基地基础、推进园区建设、擦亮农业品牌,乡村产业发展迅猛。  今年以来,雅安积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一季度,该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9.94亿元,同比增长9.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1元、同比增长16.5%。7月10日,游客在新型田园综合体禾茂田园乘坐小火车观光游玩。 黄刚 摄活用资源 发展优质特色产业  7月8日,走进天全县冷水鱼现代农业园的鱼子酱加工厂,村民们正为鱼子酱装罐、压罐。“为了保持鱼子酱的新鲜,从鲟鱼的解剖、分离鱼籽到装盒冷藏,整个过程不超过15分钟。”园区相关负责人傅文杨说。  天全县境内河流纵横,贯穿全境的思经河,由多股山泉汇集。丰富的水源,适宜的水温和含氧量,让这里成为发展冷水鱼产业的理想之地。  2012年,润兆鲟业落户天全。经过9年多的生态养殖,如今一期工程的圆形培育池里,鲟鱼种鱼达22.5万公斤以上,年出产商品鱼75万公斤。目前,投资1.2亿元的二期项目正在建设。  傅文杨介绍,二期修建75口标准化全流鱼池,养殖水面面积2.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营业额可达6000万元以上。  “不同于一般的网箱养殖和鱼塘养殖,我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实行流水生态养殖,全程科学管控。”傅文杨说,园区生产的有“黑色黄金”美誉的世界顶级美食——鱼子酱,直供全球多家顶级餐厅。  冷水鱼掀“热浪”。该园区年产冷水鱼苗种3000万尾,鲟鱼等冷水性鱼类300万公斤,年产销鱼子酱24余吨,出口创汇近600万美元,辐射带动产业关联农户1600余户,天全县思经鱼子酱特色小镇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65万元。  今年,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升级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按照“一核、三带、多园”的总体布局,雅安近年打造了以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省星级园区为骨干、市级产业园区为基础,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全覆盖的现代农业园区阵列,全市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2个。夯实基础 构建乡村产业带  7月10日下午,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禾茂田园内,游客骑着脚踏车在乡间小路悠然前行,坐着小火车感受田园风光。  2016年10月,国道351线试通行,穿凤禾村禾茂组而过,曾经闭塞的村落变得四通八达。  2019年,禾茂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点启动建设,规划面积1200亩,总投资7500万元,打造集农耕文明展示、中药材产业发展、康体养生、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新型田园综合体。  芦山县“归雁工程”引进的优秀务工农民宋志文,见证了禾茂田园的建设过程。“按照规划,项目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600亩,葡萄采摘园30亩,以及全市唯一的高密度、零排放、零污染、零换水的生态农业内循环种养基地。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900万元。”  如今,现代农业园里,遍种着金银花、马蓝、黄栀子、佛手柑、人参果等中药材。中药材科普基地内,种植了天全、芦山、宝兴三县道地中药材,游客可以动手体验药材加工制作。在零农药果蔬采摘基地,游客还能前往田间地头,采摘纯天然果蔬带回家。  2019年以来,禾茂田园解决村民就地就业200余人,季节性临时用工达8000人次,发放务工人员工资400多万元,接待各地游客90多万人次。村民通过餐饮、茶楼、民宿增收致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万余元。项目所在的凤禾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作为雅安“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果药产业带”的起点,禾茂田园带动村民踏上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近年来,雅安夯实基地基础,大力发展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5大特色优势产业,生态茶产业、果蔬、果药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总长度达762公里,辐射带动503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擦亮品牌 优势产业强县富民  一杯杯色泽金黄的花椒啤酒,让现场参与者体验到了独具特色的全新口感。7月1日,汉源县甘溪坝食品工业园区,汉源花椒精酿啤酒投产仪式举行,标志着年产6000吨汉源花椒精酿啤酒正式投产,这也是汉源花椒产业链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一步。  今年2月,该项目进场施工,占地32亩,总投资6800万元,预计产值将达5亿元。“项目是依托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汉源县昊业花椒产业研究院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汉源花椒精酿啤酒相关负责人说。  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汉源一直将花椒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做强精深加工,叫响特色品牌,开发了以花椒调味料为主的系列产品50余种,汉源花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20年,汉源花椒共有20.4万亩,综合产值21.56亿元,已经成为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  擦亮农业“金字招牌”,成为雅安提升农产品知名度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雅安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汉源县花椒、石棉县枇杷、雨城区藏茶、天全县竹笋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天润雅安”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初具影响力,“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达37.14亿元,“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达19.90亿元,农业领域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达390个。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感谢党组织的培养,我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更加努力建设家乡,造福群众!”7月13日,简阳市青龙镇联合村党总支书记周富坤向记者袒露心声,展望未来。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让他倍感振奋,乡村振兴重担在肩,信心十足。  周富坤告诉记者,他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家庭成长环境对他影响深厚,对党组织有着深厚感情,1983年他从部队退伍后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家乡建设。  近年来,联合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周富坤表示,该村通过持续开展精准识别和帮扶,有效助力脱贫,防止返贫,“目前,联合村充分挖掘资源禀赋,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城乡互动。目的是为百姓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让更多的人搭上乡村振兴的‘顺风车’”。  对于下一步工作,周富坤表示,联合村将围绕乡村振兴这个重点工作,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动“竹熙间”项目落地落实,打造铁佛寺康养打卡地;还要加快土地增减双挂钩项目推进,积极盘活闲置的村集体资产,组织收集整理撂荒地耕种,通过产值收益和政策补贴等壮大集体经济的模式,力争在三年内集体经济超 200万元,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7月8日,从甘孜州康定市金汤镇党委书记调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不到3天,胡德贵就立马赶往成都,参加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习培训研讨班。  “全程参加,一场不落!从乡镇担任党委书记到新的岗位履职,角色在变化,职能在调整,就不能靠着过去的惯性来推动工作。这个班开得很及时,针对性很强,下来要认真学习领会,把自身工作定位搞清楚,把握好工作规律,并把培训研讨班上的有关精神带回去、做好传达。”7月13日,参加完培训研讨班,胡德贵这样表示。新使命赋予新责任  13日,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习培训研讨班在成都举行结业仪式,这标志着全省乡村振兴系统机构调整后的首个研讨班顺利落幕。  培训研讨班是一次政策业务的“大学习”。21个市(州)、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76个涉农县2000多人,以“现场+视频”的方式参与培训研讨,既学习原文、又现场答疑,既专题辅导、又讨论交流,主会场线下、分会场线上……连续5天,培训研讨班为广大乡村振兴干部准备了政策的“大餐”、工作的“套餐”,带来的“干货”满满。学习政策文件过程中,还专门安排了4名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的年轻干部,轮流为大家一个文件一个文件地全文朗读,带动大家一起学原文、悟原义。  刚参加完培训的凉山州越西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曲木伍牛深有感触:“越西县2020年脱贫摘帽,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仅占28%,监测帮扶机制尚不健全,乡村基础设施欠账还多,81个非贫村尤其突出,接下来的工作还有许多,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阶段新征程的起点,要勇担新责任、实现新作为。”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今年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出多少户?都是什么原因?帮扶措施如何?”“今年衔接资金到位多少?”“帮扶力量都到位了吗?”13日上午的交流发言环节,学员们在总结梳理当前面临的困难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的同时,针对省局领导提问进行现场回答。培训研讨班让干部学员们“红红脸、出出汗”,就是要把问题说清楚、谈透彻。  据了解,全省各级乡村振兴局已全部挂牌,挂牌后乡村振兴系统的职能不但要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有效衔接职能,还将承担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和新的任务。  在过渡期的第一年,乡村振兴部门的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有效衔接的政策如何科学设计?统筹协调机制如何合理构建?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做法经验如何提炼推广?这些都是新课题、新挑战,倒逼着全省乡村振兴系统加强能力建设,这也是举办这次研讨班的重要目的。  “这次培训收获满满,让我更加明确了当前的工作任务,将树牢政治意识,以更加有力的干劲,压实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对标对表中央、省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五年过渡期的新要求,进一步健全机制,调整政策,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凉山州美姑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吉多古都说。 查看更多
近年来,位于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兴文县的僰王山镇永寿社区村,围绕“生态+旅游+扶贫”的发展路径,按照短-中-长期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带动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翠冠梨产业,建成3000亩翠冠梨园,并由此打造“春赏梨花,夏秋采果品果”乡村旅游产业,华丽谱写乡村振兴产业新篇章。翠冠梨丰收7月11日,僰王山镇永寿社区村翠冠梨基地一派繁忙的景象,3000亩的翠冠梨迎来了大丰收。“今年的气候比较好,雨水充足,我们的翠冠梨比去年提早了一个星期成熟。今天的订单量比较大,我早上6点多就过来基地了,还请了几个村民帮忙采摘。”僰王山镇永寿社区村翠冠梨基地负责人黄明均微笑着说。黄明均是永寿社区村翠冠梨基地的负责人,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共种植了200余亩梨,通过自主学习和农技人员指导,逐步掌握嫁接技术,不仅品质更好,产量也得到提高。“我们基地今年产量有5万斤左右,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真的是感觉政策越来越好,我们这种边远的山村也富裕了起来,当地政府不仅给我解决了梨苗款 ,还利用石漠化改造和植被改造两项政策来支持我们,现在我们的销路也越来越好了,感觉到很巴适。”僰王山镇永寿社区村翠冠梨基地负责人黄明均说。黄明均口中的销路,不仅仅是将翠冠梨销往全国各地,通过永寿社区村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主动作为,带领村民们成立了3个翠冠梨种植专合社,通过认领、试种,带动全村89户贫困户及其他村民种植翠冠梨3000余亩,形成了即可外销,又可供游客观光自采的大型翠冠梨产业园区,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我们的翠冠梨已经上市了,10元钱1斤,目前基本上不愁销路,很多游客过来直接进园采摘,一亩有三四千元的纯收入。”僰王山镇永寿社区村种植户李全群介绍说。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僰王山镇永寿社区村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统筹推进,打造农村即景区、产业即景观。全村80%以上的村民通过售卖农特产品、开办农家乐、就地务工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共同分享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我们永寿社区村下一步将围绕永寿社区村翠冠梨采摘园、巨石阵石林、帐篷酒店等资源,打造全域旅游,为下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奉献永寿力量。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将不忘嘱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奋发有为、担当作为,在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履职尽责,扎扎实实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最实实在在的利益。”僰王山镇永寿社区村第一书记陈乾超说道。(兴文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 查看更多
(崔青)青山秀黛迎宾客,绿水含情果飘香。7月10日上午,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第九届葡萄采摘节开幕,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采摘品尝葡萄。“甜蜜长廊”在为村民增收的同时,也为兴村振兴注入产业活力。第九届葡萄采摘节活动现场   音乐快板《盐都是我家》、竹板对打《表哥表弟》、男女声二重唱《足迹》、小品《我不是英雄》、男声独唱《每天都刻下你的名字》、吃葡萄挑战赛……精彩的文艺节目,掀起现场一阵阵高潮。文艺节目表演  荣边镇不仅有美味的葡萄,还有迷人的田园风光。历经7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葡萄采摘节、尖山桃花诗会、国际诗歌周和乡村旅游节的滋养下。荣边镇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景带旅、以旅兴农,美丽生态蝶化美丽经济,助推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荣秀无边”的美名正在悄然弥散、默默传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镇围绕“产业富镇、农旅强镇、人文兴镇、生态立镇、和谐荣镇”的总体思路,高质量打造小而美、特而精、近而优的新时代农旅深度融合特色镇,全力谱写荣边乡村振兴富民强镇的新篇章。采摘葡萄  据了解,荣边镇是自贡市第一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今年种植面积近1500亩,品种20余个。目前,主要成熟的是夏黑、红太阳、巨玫瑰、巨峰、阳光玫瑰等深受市民喜爱的品种,也将陆续达到最佳品质。今年,预计当地葡萄产值将破6000万,并带动餐饮、休闲旅游,预计经济效益可达8000万,成为自流井乡村振兴的样板。 查看更多
(记者  张宇)日前,记者从绵阳方面获悉,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绵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新政策出台前,原有政策不退出、投入力度不减、帮扶人员不撤离,确保政策连续性。据了解,今年绵阳市确定9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今年已安排项目资金4.42亿余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1.27亿余元,安排项目547个。同时,绵阳切实抓好动态监测帮扶,设定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作为2021年监测线,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对496户1099人脱贫不稳定户和1272户2828人边缘易致贫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开展实时监测和帮扶,做好动态管理。并持续壮大农村产业,建立健全与脱贫人口的利益链接机制,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金融政策,新增贷款636.8万元。依托“832”“三专一平台”等消费帮扶平台,畅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该市龙头企业达93家,扶贫产品认定个数达636个,销售总额达3.46亿元。 查看更多
(记者 兰楠)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7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邀请省司法厅副厅长孔祥贵,就“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2020年,我省出台《四川省乡村振兴法治工作规划(2020-2022年)》,从健全乡村振兴法规制度、理清乡村治理权责边界、规范基层行政执法、加强乡村司法保障等15个方面,提出了乡村振兴法治工作任务。  根据规划,加强构建覆盖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省共建成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3245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36081个,基本实现了乡村两级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省27018个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基本实现配备全覆盖。2020年各村(社区)法律顾问深入村组、田坝地头,通过“以案释法”“农民夜校”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10万余次;举办法治讲座5万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万余人次。  我省如何继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孔祥贵表示,下一步,省司法厅将突出“一个转变”、发挥“两个作用”、强化“三个融合”、聚焦“四个目标”、实施“五大行动”,着力打造“12345”的四川法治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其中,“4”即聚焦“四个目标”——聚焦“看得见法治元素”“听得见法治声音”“获得到法治服务”“受得到法治保障”,通过综合施策,保障乡村振兴有序推进,保障群众合法权益。“5”即实施“五大行动”,实施法治保障平安行动、法治护航发展行动、法治惠民服务行动、法治文化培育行动、法治基础强化行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查看更多
(李奎  张小星)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场战役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南充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以责任与担当书写的脱贫答卷:7个贫困县高分值摘帽、1290个贫困村高水平出列、57.8万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行程万里,人民至上。为了撕掉困扰千年的贫困标签,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中,南充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精英汇聚,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合力拔除穷根。中法农业科技园凤仪湾景区湿地公园  (南充市高坪区委宣传部供图)数字看变化南充市7个贫困县高分值摘帽、1290个贫困村高水平出列、57.8万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234个、扶贫产业基地222.1万亩、产业扶贫示范村230个,带动9.1万贫困户户均增收近1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770公里,完成贫困群众危房改造6.7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89631人、村级农网改造2882个,解决37.4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成贫困村卫生室1290个、文化室1290个,全市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一降再降,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符合条件的17.36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21.5亿元。实施就业扶贫“千户千策”“千村千园”“千企千岗”“千人千技”四千工程,培训贫困群众4.1万人次,提供岗位28万个次。2021年7月8日,南充市蓬安县兴旺镇在三青沟村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者正在产业基地锄草  (周亮 摄)决战贫困  不胜不休    3万多名党员干部书写担当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南充9个县(市、区)中,国贫县占4个、省贫县占3个。2014年,南充有贫困村1290个,贫困人口57.8万,贫困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十分之一,占全省贫困总人口近十分之一。贫困,如大山围困,如重石压身,但脱贫有多难,南充人民就有多拼。南充市委发出号令:各级干部要增强脱贫攻坚“最后堡垒”“最关心的事”“冲在最前方”的“三种意识”,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尽到天大的责,决战决胜、不胜不休。号角吹响,全市上下闻令而动。南充市委先后召开20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7次总结推进会、50余次专题会研究部署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制定“3年摘帽,2018年基本脱贫,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小康”工作目标;30余名市领导、400余名县级干部、2535名第一书记、2867名驻村工作队员、1375名驻村农技员、3万余名党员干部分块包片、驻村帮扶,决战贫困。挂帅出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月一调度;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周一调度;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天一调度,层层挂出作战图、制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蓬安县兴旺镇水泉村2组,罗绍金和老伴张桂清给春蚕喂食桑叶   (张力 摄)“一定要给老乡多做好事、实事。”蓬安县兴旺镇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清在日记本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她不仅同病魔作斗争,以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更与贫困抗争,她咬牙拼命硬干,带领全村群众将一个穷山村建成脱贫示范村,拔掉了三青沟村的穷根。2017年,脱贫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阆中市原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张晋铭主动请缨,担任驻玉台镇赵家沟村扶贫工作组组长,村道上、院坝边、产业园……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直到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燃尽生命之火。……山一程,水一程,心向扶贫路上行;山再高,路再远,如不脱贫永不息。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南充党员干部用共同的行动语言,书写时代担当。南充市高坪区新村新貌(南充市高坪区委宣传部 供图)精准施策  万众冲锋    57.8万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精准扶贫为南充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方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金融扶贫……一个个为贫困村、贫困群众“量身定制”的脱贫方案陆续出炉,好似号角吹响,于是,在南充大地上,万众冲锋,火力集中,向贫困发起猛攻。昔日的贫困群众受了益、脱了贫,穷山村也发生“蝶变”。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四周是陡峭山岩,故名险岩,村民“上山碰鼻子,下山碰屁股”。如今,险岩村村道通到村民院坝边,村里发展起了食用菌、蛋鸭、有机蔬菜三大特色产业,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奔富路上不停步……一组组数据展示了南充脱贫攻坚战绩:7个贫困县高分值摘帽、1290个贫困村高水平出列、57.8万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234个、扶贫产业基地222.1万亩、产业扶贫示范村230个,带动9.1万贫困户户均增收近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8730.5公里,完成贫困群众危房改造6.7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89631人、村级农网改造2882个,解决37.4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成贫困村卫生室1290个、文化室1290个,全市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一降再降,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符合条件的17.36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21.5亿元。2020年,全市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45元,与2014年的2893元相比,增加了219.6%。漂亮的脱贫攻坚答卷,为南充赢得荣誉:南部县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蓬安县兴旺镇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清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蓬安县兴旺镇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清,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农村社区驻村工作队队员、市委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何为,市政府副秘书长、原市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家斌,市财政局政府债务管理科科长曹榆,高坪区阙家镇党委书记郑程,生前为阆中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张晋铭,嘉陵区世阳镇党委副书记、谢家庙村第一书记陆瑞阳、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关党委巡视工作处二级调研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共南部县委员会、南充市嘉陵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共仪陇县铜鼓乡委员会、阆中市洪山镇良善垭村党支部、营山县原扶贫开发局、中共西充县委组织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非遗竹编技艺,助农增收奔小康  (刘国兴 摄)走出特色  推动跨越   促进广袤乡村全面振兴走进高坪区阙家镇利光村,株株柑橘树绿意盎然,条条村道四通八达,与靓丽新村共同构成了一幅“业兴、民富、人和、村美”的美丽画卷。阙家镇是该区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发展柑橘产业的示范乡镇。今年召开的高坪区两会上,高坪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633”行动,加快发展粮油、生猪、蔬菜三大保供产业和柑橘、花椒、蚕桑三个特色产业的“六大产业”;大力建设一批特色示范园区、特色美丽小镇、特色宜居村落的“三大工程”,以及按照差异错位发展思路,在嘉陵江沿线4个乡镇主要发展都市型高效农业、打造都市休闲新村示范带,在螺溪河流域3个乡镇主要发展粮经复合产业、打造美丽富裕新村示范带,在沿金城山脉4个乡镇发展花椒蚕桑产业、打造生态宜居新村示范带,全力打造“三大新村示范带”,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南充市明确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走出一条具有丘区特色、符合南充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并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道212线、嘉陵江沿线“一区两线”和“百乡千村”为抓手,推动南充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南部县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壮大现代农业园区、持续优化乡村治理上持续发力;顺庆区则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西充县则确定以“生态田园·有机西充”为主题,以“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为方向,以“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为战略定位的乡村振兴之路……从6月初开始,南充市乡村振兴局及9个县(市、区)乡村振兴局陆续挂牌,标志着南充在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后,揭开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一页。 查看更多
(记者 何浩源)最近,岳池县中和镇金顶山村村民都在讨论一件事,村里来了个喝过“洋墨水”的第一书记。这个第一书记叫刘翼兴,是留学英国的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是广安市委组织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今年5月底,广安向640个脱贫村新选派640名第一书记。新任驻村干部主要从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选派。与此前的帮扶干部相比,这批驻村干部更加年轻、学历也更高,其中,年龄35岁及以下和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都大大增加。  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是很多第一书记的想法。  金顶山村距离广安和岳池都较远,依靠输变电产业向外输送劳动力,顺利实现了脱贫。金顶山村发展了470亩血橙,今年就要开始挂果。要想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村里的产业是关键。  “我打算用自己金融学方面的知识,给村里引来资金,创建岳池血橙品牌,让血橙卖出好价钱。在打出血橙名气的基础上,在村里搞民宿和农家乐,让村民吃上‘旅游饭’。”5月31日,到金顶山村上任后,刘翼兴已经找准了工作方向。  武胜县鸣钟镇大石村第一书记王映朝是从小平干部学院选派的。大石村在广安和武胜之间,交通便利,依靠这个优势,大石村康养产业颇有基础,已经有500万元产值。进村后,经过调研,王映朝认为,要想办法吸引年轻人到村里干事创业,并利用小平干部学院的教学优势,把他们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依靠这批致富带头人,把村里的康养产业进一步做大。”  广安区兴平镇文明村第一书记刘慧是广安市委办机关党委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到任后,他了解到文明村发展了1000亩柠檬产业,依靠该产业,村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费用和基地务工工资,顺利脱贫。  入村后,刘慧找到村党支部书记邹光林,商量村里的发展对策:协调广安市商务局,帮助文明村发展电商,进一步打开柠檬销路;协调广安市农业农村局为文明村柠檬产业提供种植技术帮扶,提高村里的柠檬质量;还要帮助柠檬基地业主建柠檬加工厂,增加产品附加值,也给村民提供更多岗位。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避免乡村旅游的同质化,离不开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的挖掘。近日,记者走进南充市高坪区苏家桥村的综合景区“坝上草原”,这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体验中,让游客零距离感受乡村振兴涌动下的乡村秀美风光和人文魅力。龙林码头生态火锅庄园把饮食与特色观光有机融合。刘国兴 摄  现场,长乐川剧大舞台上川剧、金钱板、坐歌堂、唢呐等表演异彩纷呈,让人欲罢不能;竹编传习馆里,当地随处可见的竹子变成了精美的工艺产品,让人惊叹;天色渐暗,省级非遗“长乐火龙”在绚烂的烟火中上下翻飞……旅游的兴起,让往昔寂静的小村庄变得好不热闹。  随着夜幕降临,长乐镇灯高山村又是另一番繁华喧闹的景象:灯光闪烁、音乐动感、节奏明快,红辣辣的火锅,诱人香气在空中升腾,人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龙林码头生态火锅庄园作为川东北第一家大型生态夜景火锅城,把饮食与特色观光有机融合,成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的另一个好去处。  旅游带来的变化不仅如此。“坝上草原”周边向来以种地为主的村民跃跃欲试起来,往昔麻将馆里的麻友渐渐成了农家乐的演出者、服务者,农村普遍存在的诸多陋习随之减少。群众主动参与的文化表演,让苏家桥村的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不时有学校将这里列为研学旅游目的地,“坝上草原”的年均游客接待量超过20万人。  如何避免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坝上草原”“龙林码头”只是高坪探索个性化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传承和推广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以本土文化 资 源 凝 聚 农 民“ 精 气神”,抓住消费群体的心。村民们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又反过来推动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广大乡村注入活力因子。 查看更多
    (记者 钟正有 文/图)中江县白果乡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三级领导调研走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定三大举措,有效推动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访现场    落实政策“定心丸”    “脱贫后的五年过渡期保持已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我乡依托现有政策体系,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白果乡党委副书记冯海兰说,通过每月固定走访日和工作日走访监测,建立起覆盖全乡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动态监测网,利用现有的扶持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级整改,确保贫困户不发生返贫。    用好项目“助推器”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选择合适的产业项目,让产业振兴带动村集体与已脱贫群众增收,白果乡积极与上级沟通对接,德阳市扶贫开发局领导、市县相关部门多次到白果乡调研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振兴、防返贫监测机制建设等工作情况,最终由德阳市扶贫基金会选择在白果乡百安村11社建设金牧粮草种养循环示范项目,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为村集体每年带来股份分红,为已脱贫群众创造务工、土地租金收入。    “我村被市扶贫开发局推荐纳入全省重点帮扶关注村,我们将服务好金牧粮草种养循环示范项目,按照乡党委统一部署,落实好产业道建设、撂荒地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并以这些项目为抓手带动全村实现产业振兴。”百安村第一书记任刚说。    在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白果乡还大力推动人居环境示范社评比,建设“一村一院落”人居环境改善示范点,常态化抓好生活垃圾治理、秸秆禁烧、河湖长制等工作,稳步推动着生态振兴工作。    用活扶贫好经验    白果乡注重从脱贫攻坚工作中总结经验和做法,建立了调研走访、会商研判、定点督导等工作机制,针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及五大振兴工作内容进行调研、研判、督导,以解决项目和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    “此外,我乡每季度都将召开乡村振兴现场会,组织党员干部到各村乡村振兴点位去观摩学习,通过比学赶超的方式,督促乡村干部将乡村振兴工作抓在手上、抓出成绩。”白果乡乡村振兴中心主任黄磊说。 查看更多
    新华社记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庄严的宣告响彻大江南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干部群众紧握乡村振兴“接力棒”,满怀信心开启新征程。    新起点,千年梦想今朝圆    “小康”一词,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安定幸福生活的不变向往。    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云南省会泽县,如今崛起了一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城,高楼林立,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一应俱全,8万余人在此开启了新生活。    7月1日,会泽新城如同节日,从社区服务中心、活动广场到扶贫车间,人们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情振奋。    “我们街道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人口3.1万余人,接下来,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会泽县以礼街道办事处主任柳廷朝说。    云南会泽新城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拥抱新生活、新变化的幸福笑脸,写满神州大地。    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巴格其村,凭借毗邻城区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在甘肃定西市临洮县,当地推行农资直供、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大大节省了农户成本,贫瘠的土地源源“献宝”……    新征程,扬帆起航再出发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日子在后头。    雨后,空气清新。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宝清镇双泉村的食用菌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木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村民们对未来信心满怀。    “给农业一点特色,让百姓的日子更有起色。”当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鞠秀芹说,2018年以来,靠着种灵芝、栽木耳、发展赤松茸,合作社共带动400多户贫困户脱贫,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至8000元,今年计划帮更多脱贫户获得稳定收入。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正向乡村振兴发生历史性转移,“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我国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愈加完善。    当前,各地纷纷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出实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2020年初,四川省在53个县(市、区)开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今年4月,四川聚焦农村低收入群体、低保边缘户和脱贫户,全面开展易返贫致贫户风险清零行动。    云南明确了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时下达中央专项资金80.14亿元,下达省级专项资金29.94亿元,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亿元。    ……    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中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让各地投身乡村振兴的党员干部心潮澎湃、斗志昂扬,纷纷表示坚定信心跟党走、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光和热。    今年6月,作为四川省向乡村选派的2099名科技特派员之一,已经干过一轮驻村扶贫的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再次请缨,回到大凉山昭觉县。过去3年,他带领村民建成了250多亩高海拔黄芩种植基地,直接带动近600名贫困人口脱贫。    “未来,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乡村,让群众的小康之路走得更稳。”夏纪毅说。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各地健全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打好、打赢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两场战役。    云南继续实施290个省级单位包乡驻村,抓示范引领,新派2.5万名工作队员驻村;黑龙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制度……    “在新的征程上,我将继续立足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解决好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原第一书记陈华说。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各地干部群众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执笔记者:吉哲鹏;参与记者:吴光于、杨静、杨思琪、何军、王朋) 查看更多
    (杨芳 记者 郭建坤 文/图)7月3日,四川南充蓬安再传捷报,万亩蔬菜产业园首批辣椒喜获大丰收,为建党百年添彩,为乡村振兴助力。    在蓬安县巨龙镇贾家桥村万亩辣椒园里,记者看到一片繁忙丰收的景象,信耕农业负责人阳红光告诉记者,他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和发展理念,在蓬安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领导下将荒山变为万亩辣椒产业园,解决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农民工就业500百余人,为农民平均增加收1500元每月!    正在采摘辣椒的陈大爷高兴地说,他们村大部分都是60岁左右的人,出去打工也没有单位可用,在自己家里也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现在在园区里干活,不仅可以照顾家里,还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为子女减轻的负担。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他们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努力做好"三农"工作,引进云南信耕农业优质品牌入驻蓬安,成立南充信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落地蓬安巨龙镇贾家桥村,创立万亩蔬菜产业园,从政策扶持到道路建设、从水利工程到环境评估,从产业规划到市场引导,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无微不至。蓬安县农业农村局书记杨波率队或顶着烈日、或冒着大雨,一次次亲临产业园现场视察和指导工作。    巨龙镇党委书记曹东春介绍,信耕农业万亩有机蔬菜产业园落地蓬安县巨龙镇,一期种辣椒二千亩,亩产达到三千斤,带动了当地五百余人就业,他们种植产品有艳红系列小米辣椒,线椒,晶脆野山椒等,公司以生态,绿色发展为理念,大力发展有机蔬菜,辣椒等,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正是辣椒采收的季节,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帮助下,产业园产出的小米辣、线椒,晶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成都蒙阳蔬菜批发市场、重庆双福国际蔬菜交易市场,产销顺畅。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兴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现产业兴旺的主要路径,抓住产业园,也就牵住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通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可以迅速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创建农业品牌,带动一批农户实现致富增收。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实现各类产业融合特别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能够实现推进农业现代化,增进农村发展动力,保障农民收入等多重作用,对国家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    据了解,南充信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23,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业环保类项目投资运营公司,总投资5000万,公司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诚信与严谨、务实的经营的理念,规划万亩产业园,现有辣椒种植基地4000亩,同时为蓬安县6+3现代农业产业企业,以生态养殖、生态种植、能源环保、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一期投入2000万元,对贾家桥村、柏林村等几个村进行土地开荒、调型、耕地、并有机肥采购土壤改良,同时结合国家种养循环,畜禽粪污就地还田的理念,再结合种植基地,准备建立有机肥生产厂,建成后将并可解决就业人员2000余人,按平均每个工人1500元计算,年工作十个月,可为农民创收3000万元左右。 查看更多
    (张敏 记者 侯东)“自2019年6月营业以来,带动贫困户20余户,解决就业60余人,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6月的朝天“布谷布谷”生态康养谷,繁花似锦,绿荫如海。纷至沓来的避暑游客以及布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让法人刘兴东喜上眉梢。    近年来,广元朝天区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美丽的乡村元素、独特的民俗风情,加快推进农旅文康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农业、旅游、文化、大健康产业品牌竞相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擦亮了“栈道之都、养生朝天”文化名片,形成了建设现代田园城乡的生动实践。    村庄变景区    参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特色民宿、赏十里荷花、品乡村美食、体验七彩滑道和拓展训练……入夏以来,以沙河镇原贫困村罗圈岩村为主要区域的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岭上盛景”,游人络绎不绝。    从深度贫困村到旅游景区,罗圈岩村48岁的脱贫户严正山,开办了“山嫂子”农场和“山嫂子”农家乐,并利用自己农场养殖的南江黄羊,打造了农家乐的招牌菜“烤全羊”和“羊肉汤锅”,赚得盆满钵满,年收入达40万元左右。    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类似的惊喜变化,每天都在朝天广袤的乡村上演。截至目前,朝天区已创建成AAA级乡村旅游型景区3个、AA级乡村旅游型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建成了覆盖全域的百里生态旅游环线3条,打造了精品旅游村落52个。    今年,朝天区还启动了“多彩曾家山”打造,项目按照“一镇一韵,一村一品”思路,与4乡镇14个村多方联动,共建设了农业公园、布谷布谷、地龙坝等绿化节点32个,栽种乔木4万余株,培植灌木及草花、草坪等30余万平方米,沿线直接受益群众超过7万人。    田园变公园    清晨,从空中俯瞰省四星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朝天区蔬菜现代示范园区,青山环绕、薄雾升腾,玉带一般的河流从园区中蜿蜒而过,连片成带的蔬菜大棚沿河一字排开。    迎着熹微的旭光,园区里,严大姐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着抢收成熟的土豆。合作社社长严大琼告诉记者:“六月份以来,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陆续成熟,目前,合作社已收购销售土豆、牛心菜、西葫芦等100余吨,预计年收购销售蔬菜将超过5千吨。”    据了解,该园区覆盖曾家镇1社8村3248户,建设面积达40456亩,核心区连片面积约为1万亩,带动园区内90%以上的农户种植蔬菜,并就地参与蔬菜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发展,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户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    此外,该园区还依托曾家山景区、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优势资源,带动周边发展两河口花千谷、汪家蓝莓园等田园综合体,举办冰雪节、生食蔬菜节等10余种节会赛事活动,建成曾家康养馆、中医药养生馆等,在园区周边发展休闲农庄、民宿及乡村酒店60余家。    农房变民宿    时代的春风,还唤醒了被重重森林包裹着的李家镇。    “全村共416户人家,就有注册农家乐64家,还有30多家农家乐正在打造中。”永乐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建忠不无骄傲地介绍,农家乐虽然多却不“滥”,任意挑选一家入住,都能体味到真正的“乡愁味道”。    永乐村的第一家农家乐——“侯家大院”今年81岁的主人侯元福对“乡愁味道”有自己的理解:客人想吃啥就给煮啥,不要怕麻烦,尽量满足客人一切合理的要求,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在自己家里一样,就是真正的“乡愁味道”。他说,“吃得舒坦了,心情就愉悦了嘛。”    而走进民主村李家狮舞传承人之一刘德玉家雕梁画栋的原木风格“刘家大院”,清新的木头香味扑面而来,在他家堂屋的醒目位置,摆放着李家狮舞道具。刘德玉说,住原生态的房子,吃原生态的食物,赏原生态的狮舞,观原生态的美景,这才是真正的“一条龙”式原生态“乡愁味道”。    农房变民宿,还留住了“乡愁味道”。据介绍,仅2个月左右的避暑期,李家镇农家乐户均增收在10万元左右。而就在端午假期,朝天区乡村旅游收入达3860.6万元,同比增长24.71%。 查看更多
(袁玉华 记者 程海英)初夏时节,草木繁荫。漫步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乡村田野,蓝天白云下,一片片水稻、高粱、蔬菜等农作物绵延开去,一幢幢风格别致的农家小院温馨甜蜜,一条条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伸向远方。“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区)”……近年来,江阳区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加快校园建设,推动教育均衡共建共享 农村群众富起来前不久,江阳区在全省2020年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口帮扶少数民族贫困县工作成效考核中连获两个“好”。“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重在找对路子、开好‘方子’,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江阳区把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政策性文件等,建立了区、镇街干部双重帮扶机制,30多名区领导、2300余名区级机关和镇街干部职工,结对帮扶3800多户贫困户,让帮扶责任人做到贫困对象家庭情况、经济收支、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四个清楚”,做到生活帮扶、生产扶持、就业帮助、矛盾化解、农技服务、情感交流、政策宣传“七个到位”,实现全区总动员、帮扶全覆盖、脱贫不脱钩。贫困户通过帮扶养殖脱贫致富“帮扶干部帮我制定了生猪、鸭子养殖规划,还帮我找了一份临工,去年我家人均纯收入近1万元。”蓝田街道红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湘群边打零工边照顾家庭,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江阳区信守“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区11178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江阳区帮扶干部助力盐源发展经济“做好新一轮对口帮扶彝区工作,是省委和市委赋予江阳的新任务,大家要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树立新形象。”日前,江阳区第二批援彝干部人才凯旋、第三批出征,35名援彝干部人才接过接力棒、奔赴凉山州盐源县开展对口帮扶。 2018年10月以来,江阳区先后选派帮扶干部人才174人,投入帮扶资金1.04亿元,实施对口帮扶项目83个,助力盐源县高质量完成“摘帽”任务。 游人采摘乐趣多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跑起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6月27日,星期天,丹林镇梨花源油桃采摘基地里的300多亩油桃相继成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采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根本。江阳区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通过农业与旅游联姻,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先后获评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江阳区大力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目前已发展林果采摘、家庭农场等体验型生态休闲农业项目50余处,推出了赏花游、采摘游、农业观光体验游等1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风生水起。农旅联姻,释放出乡村振兴活力,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现代农业风生水起“五年前,我承包了村里的600亩荒山荒坡开发种植樱花,目前已初见成效!”位于丹林镇建设村的“樱花谷”负责人袁刚是建设村村民,他介绍,目前“樱花谷”在川南面积最大、赏花时间最长,每年春天吸引泸州及周边近15万人次游客前往赏花,“两个多月时间收入达500余万元,20多名村民长期在‘樱花谷’干活,每人每年收入4万多元!” 江阳区借助董允坝现代农业园区高位推进全区30多个农业园区(基地)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进山东寿光集团、邓氏桂圆等3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120余家涉农企业,依托其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着力延伸蔬菜、高粱、水果等三大产业链条,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推力。眼下,江北镇干坝村鑫江杨梅产业园的1100多亩杨梅缀满枝头。“这些杨梅目前已全面上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的网上订单大量飞来!”杨梅园负责人陈凤平欣喜地说。江阳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打通农产品与市场“最后一公里”,油纸伞、甜橙、桂圆等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在全国各地“受宠”。 多姿多彩的4A董允坝伞乡景区建管结合 田园乡村靓起来走进分水岭镇董允坝村,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柏油马路宽阔平坦,打造的伞里特色街区让人穿越到了三国时期。 “以前村里比较乱,如今安装了栅栏,还进行了庭院硬化、美化。住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旁边就是国家4A级景区,巴适!”提及村里变化,村民文良会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近年来,江阳区累计投入近300亿元,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6%以上,开通农村公交线路50多条、公交车开到了村民家门口,农村天然气入户率达90%以上……农村公交开到群众家门口美丽乡村建起来了,管理不容忽视。近年来,江阳区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农房风貌塑造”“村庄清洁行动”等,村容村貌靓了起来。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对农村户厕、公厕进行改造,全区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67%。新建一级污水处理厂10座、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41座,实现场镇配套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达100%…… 自来水进农家“采用这种直运模式,每天及时清运,干净清爽多了,味道也没了!”村民们感叹。江阳区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统筹、区直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模式,累计投入3300余万元,率选在全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一站式直运全覆盖、日产日清。 “这些壁画画得真好,让乡村变得更漂亮了!”在丹林镇梨花村,一群志愿者运用自身的专业绘画技能将梨花村特色产业瓢梨酒、梨花等融入到壁画中,提升了村庄颜值。 江阳区先后有分水岭镇董允坝村、大南山村和黄舣镇马道子村、通滩镇凤龙村、丹林镇梨花村等5个村获评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承伟 张红 袁玉华  初夏时节的江阳大地,一片片水稻、高粱、蔬菜等农作物绵延开去,一幢幢风格别致的农家小院温馨甜蜜,一条条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伸向远方……一幅又一幅“山青、水绿、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被描绘得越来越精彩。位于分水岭镇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刘学懿 摄  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江阳区以“十个全域”惠民工程撬动乡村振兴的杠杆,近年累计投入近300亿元,全面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咀阳村的荷塘。 王承伟 摄  开通的50多条农村公交线路交织成网,公交无缝换乘;建设的51个新村聚居点,圆了百姓安居梦;38个村跨区域全改造的农网,实现同网同质同价供电,照亮幸福生活;行政村“天网”全覆盖,“雪亮工程”亮堂着老百姓的心窝;城乡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全覆盖,村民免费体检,医养结合圆农村老人康养梦;“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农房风貌塑造”“村庄清洁”等行动,让村容村貌靓了起来;光纤电视户户通,健身体育设施全覆盖,农家书屋全开放,文化自信激发强劲内生动力……  产业强,经济活,乡村美,农民乐。美丽江阳,幸福绵长。园林式“蔬菜工厂”。 王承伟 摄丹林镇的樱花。 王承伟 摄美丽的马道子。 王承伟 摄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尚永高  自贡市自流井区因盐泉自涌而得名,是自贡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该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的主要承载体,更是处处充满“最自贡”元素的首善之区,相继荣获“四川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9四川十大特色旅游品牌”“十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正书写乡村文化旅游和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华美乐章。历史名城焕发新姿。  献礼建党百年华诞,自流井乡村文旅活动丰富多彩。提炼生态本色,加大尖山国家AAAA级风景区景点植入,建设1000亩尖山农业主题公园,推进飞龙峡省级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再造狸狐洞水库沿岸风景,开发生态康养,保育最美天然氧吧。擦亮乡村颜色,运用桃花彩绘“轻介入、微改善”,移植城市繁华灯光到静谧乡村,演绎自然风光与现代灯光交相辉映的“山水光影秀”。植入诗歌特色,常态化组织飞龙峡桃花生态旅游节、尖山桃花诗会等活动,升级举办“国际诗歌周”,让诗与远方相融。浸润田园土色,建成尖山艺术小镇、健康田园、花满盐都3个农文旅综合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既能纵览多彩田园风光,也能瞻仰“四川十大红色文化地标”——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故居及纪念馆,追寻英烈光辉足迹,感悟伟大革命精神。靓丽新居幸福生活。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产业兴旺致富奔康。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尧  近年来,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以“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典型带动”为抓手,不断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为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龙蟠提供坚强保证。今年龙蟠镇下张村端午水文化节群众大鼓表演。  党支部+产业发展。龙蟠镇紧盯“产业是第一生产力”目标,按照“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管在产业链上,把村民富在产业链上”要求,全面整合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粮油、高粱等产业项目,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龙蟠镇端午水文化节龙舟表演。  党支部+美丽乡村。龙蟠镇紧盯“川北重镇、大美龙蟠”目标,实施“美丽家园工程”,坚持因地制宜、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原则,加强干道硬化、危房改造、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河道保护等,建立常态监督、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实现乡美村洁、水清林绿、民安人和。龙蟠镇党委书记孙伟(右二)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  党支部+文明新风。龙蟠镇紧盯“新时代、新面貌、新风尚”目标,积极开展“五好新村”“星级文化阵地”等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政策宣讲、慰问表彰、文艺汇演、主题党日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让群众真正投身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龙蟠镇人民政府党政办供图)龙蟠镇万亩高粱基地。南充市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包装车间。 查看更多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