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  2月24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区市场监管所接到群众举报称,称某一纹身店无相资质。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立即前往该纹身店检查。检查发现,该店即不能出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又发布了相关的医疗广告。执法人员以当事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非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广告的行为予以立案,并将该线索移送大竹县卫生健康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6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 为进一步贯彻大竹县“春雷行动2023”的综合部署,近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以校园周边小副食店、便利店为检查重点,以监管执法为手段,采取“三抓”举措对辖区槟榔制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抓规范,把好槟榔制品“溯源关”。执法人员要求经营者履行好进货查验义务,索证索票,规范建立进货台账,留存供货商资质材料及产品检验报告,对进货渠道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的一律下架,确保一旦出现槟榔制品安全隐患问题,责任可直接追溯到人。抓指导,把好槟榔制品“自查关”。执法人员向经营者下发《槟榔制品销售相关事项告诫书》,并要求开展经营者自查自纠,指导在销售区域张贴“槟榔不是食品、不能作为食品销售”“长期过量咀嚼槟榔有害健康”等警示语。对屡教不改者,采用约谈会、警示会等形式督促经营者依法经营。抓执法,把好槟榔制品“安全关”。结合槟榔制品最新的性质划分,该局组织执法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培训槟榔制品各种违法行为的查处流程。发动执法人员深入排查市场上销售槟榔产品的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销售槟榔产品的违法行为。“春雷行动2023”以来,围绕槟榔制品的监督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4人次,检查槟榔制品经营主体30家次,发现问题线索2条,均为经营主体销售超过保质期的槟榔制品,现已立案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6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 为进一步加强散装白酒的质量安全监管,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春雷行动2023”白酒小作坊专项检查行动。此次专项检查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检查白酒小作坊证照手续是否齐全。二是检查白酒小作坊购进的食品原材料是否履行进货查验。三是检查是否采用传统纯粮固态法酿造工艺方式生产,是否存在购买原酒、食用酒精勾兑等行为。四是检查是否落实一年一次以上的检验检测。五是检查白酒的标签标识是否规范。此次检查白酒小作坊13家,规范经营行为7起,对3家存在安全隐患的进行了责令整改,立案查处1家。通过此次专项检查,进一步强化了白酒小作坊的规范管理,提高生产者的主体责任意识。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加强对白酒小作坊的监督检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酒杯”上的安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6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这种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影响,使用的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是擅自使用,很可能使用不当,产生副作用以至于对身体造成危害。我国每年因处方药不当使用造成死亡、身体不可逆损失的人群,就有百万之巨。处方药的规范管理,道阻且长。  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规范药品经营企业的处方药销售流程,连日来,大竹县市监局执法大队开展了“处方药专项整治行动”,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直奔药品经营企业一线,重点检查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摆放和专有标识情况、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或驻店药师配备和在岗情况,以及处方审核制度落实情况、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凭处方销售情况、对已明确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品种的检查。在检查中,共发现8家药品经营企业存在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问题,该局已对这8家药品经营企业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并立案调查。  后续该局将继续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统筹监管力量,紧紧围绕群众密切关心、关注的用药安全,扎实做好处方药经营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6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张人丹)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专利商品市场秩序。近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辖区内开展了专利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加强宣传指导。执法人员加强对商家专利常识讲解,指导商家辨认专利商品,提高商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督促商家严把进货关,不售卖假冒专利产品损害消费者权益。加强监督检查。此次以查处假冒专利及专利标识不规范行为为导向,重点查看商品或商品包装上是否有“专利”文字或相关标识;商品或商品包装上的文字标识是否采用中文标明专利权的类别;商品、商品说明书或商品包装附加的文字、图形标记及其标注方式是否误导公众、专利是否有效、是否具有涉嫌假冒专利的行为。此次检查涉及药品、化妆品、五金家电、母婴用品、文体用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检查超市5家,药店20余家。下一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加大专利产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净化专利市场秩序,切实保护专利所有权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6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王锦秀)增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文明志愿者精神,3月2日以来,也就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三台县科协着力组织引导城乡科普志愿者结合为基层送温暖,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故事。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者,大家积极围绕新时代活雷锋的感人故事,不断深化科技关联行业的榜样力量与示范引领。通过先进典型事迹分享、线上线下科普互动问答,吸引民众驻足观看,积极让老百姓了解三台县在十八大以来的公民道德建设与文明实践服务成果。你看,在梓锦广场周边的非遗文化展示,书画摄影义赠、常见病送药义诊,科普服务志愿者招募,安全生产知识宣传等琳琅满目。接下来,还有“党的声音进万家”宣讲,“德耀梓州、文明花开”学习教育,扶弱济困便民利民服务、“传承雷锋事迹,争当文明好少年”等多种活动。中国好人叶树元说:“雷锋也是我们汽车兵的好战友,多少年来,针对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困难家庭孩子,我们总是常态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者服务,真正帮助娃娃们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不断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不断在暖人心的服务中将雷锋精神落到实处。”在中国麦冬之乡核心区,三台科普志愿者切实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技术服务。接力探索运用“五社联动”机制,提升文明志愿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通过建立科普志愿服务机制,跟进产业经济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农技科普培训,增进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在西平古镇,县科普志愿服务大队依托爱心企业:香港好一生国际集团,向镇、村(社区)专门捐赠了30台抗酷暑“深圳聚品会空调”。绵阳三台科普志愿者文明礼貌学雷锋见行动,大伙儿纷纷点赞!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冯仁海) “谢谢所长为我调解好了这件事”,3月1日,大竹县石河市场监管所所长办公室传出老妪刘碧的声音。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2022年6月2日,大竹县石河镇新建村刘碧在大竹县石河镇望江社区电信营业厅办理了叠加机顶盒业务:机顶盒、安装调试费等(100元),要求电话叠加机顶盒使用10元每月,并在网2年。2023年2月中旬,网线断了,刘碧要求取消叠加机顶盒的使用,从2022年6月到现在才8个月在网,离合约时间有16个月。双方未达成协议,年近80岁的刘碧要求退费,不用叠加机顶盒业务,投诉至石河市场监管所,这是一起棘手的投诉案件。  2023年3月1日,该所本着急群众所急的原则,热情接待了投诉人,认真听取了投诉人诉求,积极与望江社区电信营业厅沟通协调,阐明老年人因年事高,收看电视节目不方便,通过协商达成以下协议:营业厅退回在网月租费160元,刘碧不在使用叠加机顶盒服务收看电视节目。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祝玉平)春茶采摘正当时,乐山市沐川县大楠镇的2万余亩茶园迎来采摘季,当地茶农和外地采茶工人正抢抓农时采摘春茶,各茶企也开足设备抓紧生产,一派繁忙的景象。采茶工人采摘春茶走进石碑村放眼望去,漫山的绿茶吐露新芽,到处是腰间挎着竹篮的采茶人。石碑村是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是牛郎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的组成部分,全村现有茶园基地1.1万亩,茶叶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今年,石碑村茶叶呈现出产量高、价格好“一高一好”态势。在大楠镇石碑村6组魏登凤的茶园里,她正带领五六个工人在自家茶园采摘。据她介绍,这几天的行情鲜叶100多元一斤,他家有40余亩茶,请当地村民帮着采。“我们屋头有几十亩茶叶哦,这两天请到了几个人,还要请人采茶哦,哪些人要摘茶叶儿的来帮我嘛。”茶园里忙采茶,茶厂内忙制茶。来到位于该村的沐川县贵宾茶厂内制茶机器已部分开动,在门口就能闻到茶香。贵宾茶厂业主赵秀蓉介绍,新茶这几天刚刚上市,贵宾茶厂这几天大概每天收购一千多斤鲜叶,整个春茶期间大概要收购、加工鲜叶五六万斤。加工茶叶车间来到位于该村的沐川县牛郎坪富晒农业有限公司,工人师傅正对茶叶进行杀青、揉捻、烘焙、理条等工艺,时而抓起一把茶叶细细察看,以确保茶叶质量。据茶企法人介绍,该厂加工的茶叶主要售往成都、北京、浙江一带,年销售额达七百余万元。“我厂每天收购四五千斤优质的独芽原料,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优秀的师傅,把控好每一个生产环节,精益求精,让产品色香味俱全。”沐川牛郎坪富硒农业有限公司厂长刘天兴介绍。目前,大楠镇有茶叶2万余亩,其中石碑村和茶林村共1.8万亩茶园纳入牛郎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占整个园区的54.6%。据了解,大楠镇力争到“十四五”期末茶叶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同时,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发展思路,加快推进茶叶产业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不断增强茶叶就地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祝玉平)扎实做好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灾防治等工作,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水平,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之一。近日,记者深入乐山市利店镇回龙村,了解森林防灭火落实情况。登记驾乘人员 2月27日下午,在利店镇回龙村涧溪森林防灭火检查点,森林防护员李贵冲正密切关注车辆和人员往来动态,了解驾乘人员情况并做好登记,防止驾乘人员私自带火进山。“进来的人都要登记,要问有没有打火机,有打火机要上缴,等他们回来就在这儿领,进去后不能使用火种。”利店镇回龙村护林员李贵冲介绍。从登记本上,记者看到,对进入的每一辆车辆,护林员都要求作了登记。不一会儿时间,又来了几辆轿车和摩托车,护林员同样都要求逐一停车,接受问询和登记。离开检查点来到村委会,看见该村村村响正循环播报着森林防来火的语音。利店镇回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安东表示,“一是抓好人员落实,安排七名护林员轮班值守;二是抓好日常巡查,晴天都在巡查;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村村响’全天循环播放森林防火注意事项。”。进入春季森林防火期以来,利店镇坚持把强化森林防灭火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责任,强化值班值守,严密管控火源,全力以赴打好森林防灭火攻坚战。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杨传琼)为扎实推进南江县兴马镇2023年春耕生产暨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加快春耕生产步伐,提高全年粮食生产总量,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3年3月2日,兴马镇组织召开2023年春耕生产现场会,镇机关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镇级单位负责人、村三职干部、优秀农民,共计120人参会。会议以现场参观学习和座谈交流的形式召开。上午,镇党委、政府组织参会人员前往兴马镇罗岗村石亭溪组参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农业服务中心干部丁旭讲解种植技术要点,并组织各村支部书记现场“比拼”盖膜质量,党委书记康俊依次点评,让参会人员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入脑入心。参观结束后,召开座谈会。会上,首先镇党委对20名优秀农民进行表彰并发放奖品,大大的激励了农民的干事热情。然后罗岗村、庙坪村、川柏树村,针对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等方面做交流发言,镇长艾憬对2022年农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并对2023年粮食生产进行规划。最后,党委书记康俊指出,通过此次春耕生产现场会,让“比学赶超”形成常态,各村要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打造亮点,想方设法消除撂荒地,引导农户种植粮食和进行“经-粮-饲”套种,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全面提升我镇粮食产业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记者 张艳玲)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省内江市税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定点帮扶5个村809户脱贫户。通过党建“聚”力、解难“助”力、产业“添”力,实现帮扶领域“零返贫率”。  针对各类困难群体,内江市税务局深入开展“甜蜜妈妈·温暖宝贝”“税暖人心·携手同行”活动,结对帮扶12名困境儿童;开展“金秋助学”“税务蓝牵手红领巾”等活动,为中小学生送去关怀;先后为90余名独居留守老人送上爱心礼品。  同时,内江市税务局积极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行动。帮扶行动开展以来,各村产业发展势头喜人。桂花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开垦撂荒地300余亩,建设玉米、大豆复合粮食种植产业园;朝阳村成功打造县级“旭日朝阳”文化振兴样板村;豹子村发展高粱种植达600余亩;冷家湾村谋划黄花种植产业300余亩,拟打造“川南黄花第一村”;下河村2022年丰收柑橘800余万斤。  此外,为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内江市税务局瞄准民俗文化旅游和特色农产品,提供“订单式”税费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2023年春节前后,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迎新春·送税惠”宣传活动,积极支持帮扶村特色农产品走进乡镇年货购物节。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3
  (见习记者 赵博文)“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才能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春耕备耕,离不开科技支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科技力量正在全国多地开展农技服务、指导培训,为全国春耕备耕工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湖南省永顺市猕猴桃种植基地,无人机正在大面积喷洒生物农药。 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供图  推广新技助春耕  “今天的绿肥长得好,出苗整齐,现在已开始发棵,估计种早稻时产量上得来,采用委托生产的方式,我们自己不用操心,效果看得到。”种粮大户洪卫国正向浙江省农科院电话讲述绿肥生长情况。浙江省金华市近年新增20多万亩“非粮化”整治水田,表土有机质缺乏,水稻产量比正常稻田低40%至50%。为此,浙江省农科院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探索委托种植的方式,提供全程绿肥生产技术服务,包括种子、翻耕、开沟、播种等一条龙服务,确保冬绿肥种植成功,真正为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保供提供支撑。放眼南方稻区,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作物是提高水稻产量、减肥增效、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在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多年推动下,南方稻区冬绿肥面积超过2500万亩,有力推动了稻区的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施。  在河南省获嘉县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里,国家灌溉农业绿色联盟组织的专家队伍,正积极指导开展返青麦田的“第一水”灌溉。“返青期的小麦对水分非常敏感,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足土壤水分,利于分蘖,为高产打好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刘战东研究员说。专家对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灌溉装备的合理选型、智能化应用与管理等进行详细指导。种粮大户李喜亮说:“原来传统浇地,一个人一天盯1个水泵,只能浇5亩地,现在我一个人盯4个水泵,非常轻松地浇100亩地,并且浇得非常匀,缺肥的话还可以带上肥料,让庄稼‘有水喝有饭吃’。”目前,河南省各地麦田浇灌等各项春耕春管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今春,在陕西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专家先后走入蔬菜农业公司和合作社,针对温室结构改造升级、温室保温措施管理、病虫害防治、温室蔬菜种植及产销情况开展调研及技术指导工作,帮助果蔬种植户解决难题,通过科技支撑为春季蔬菜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菜篮子”关乎民生福祉,牵涉千家万户。目前,蔬菜育苗备耕工作正在河南、山东等地逐渐展开。  人勤春来早,早春备耕忙。体系和联盟专家与农技员积极下沉一线,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指导农民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精准施策强服务  春回大地,我国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展开。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特性,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的需求,体系和联盟专家精准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发挥科技对春耕工作的推动力。  早春正是猕猴桃果园各种病虫害预防的关键时期。“在全园修剪结束后,一定要将枯枝败叶和杂草等一并清理干净埋入土中,然后全园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30%矿物油·石硫合剂75倍液清园来减少病虫源。萌芽前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可对全年植保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齐秀娟对正在劳作的果农手把手指导。  长期服务于湖南永顺县猕猴桃产业,齐秀娟发现当地猕猴桃存在病虫危害,迅速组织成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组,采用无人机作业的方式,对永顺猕猴桃试验站、松柏镇大青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喷洒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生物农药对环境影响较小,而且毒性低,对人畜也相对安全,有利于提高永顺猕猴桃品质和减少病虫损失。”联盟常务理事、高级农艺师王军说。  “我这块地前两年一年一季也是种麦子,种上绿肥还田,地力条件慢慢改变了,看我这10亩地现在情况多好,产量肯定低不了。”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二十八村村民王玉洁说。过去,土地盐碱化一直是困扰二十八村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针对当地土壤情况,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提出了一系列控盐促生措施,即使去年冬天没有多少有效降水,小麦即将返青,苗情明显好于其它地块。“这边的地有盐碱,小麦玉米产量一直上不去,专家带来了好的技术,好的方法,还得科学种田。”望向自家的麦田,王玉洁高兴地说道。如今,在山东省东营市,生产需求与农业技术精准对接出成效,盐碱地也逐步变成了增产田。  近日,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共建村遇了幸福的烦恼——堵车。“大量游客涌入海南,多数游客选择自驾游到这里品尝春天里的第一鲜。”桑农王福斌边说边摘下一颗紫到发黑的桑葚,露出收获的微笑。王福斌于2017年返乡创业,在国家桑蚕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专家的帮助下,将自家的几亩水田全部种上果桑。近年来,他积极引入海口综合试验站新育成的“嘉陵106”果叶两用桑品种。“这样可以在桑葚采摘结束后,收割桑叶用来养蚕,增加全年的桑园产出。”王福斌说。  体系专家还为当地桑葚产业打出精准指导“组合拳”。一方面,规划旅游路线,整合乡村农旅资源,通过当地媒体和网络直播的方式,宣传桑葚采摘和种植,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桑葚深加工,推出桑叶茶、桑叶菜、桑葚干、桑葚膏,炮制桑葚酒,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提高产业附加值。  技术培训夯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值春耕备耕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体系和联盟积极组织开展农技培训,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参加大庆分院举办的盐碱地培训班,让我了解到秋整地要求、播种深度、用水用药等盐碱地知识,今年我要充分利用庭院,种植葡萄和西甜瓜等果蔬作物。”培训结束后,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玉米种植大户刘兴旺高兴地说。近日,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结合大庆苏打盐碱土区土壤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组织大豆、玉米、甜瓜、葡萄、水稻等7个专家团队分别介绍了耐盐碱大豆新品种“农庆豆24”、棚室反季栽培专用甜瓜“龙庆1号”等自主创新品种19个;讲解了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苏打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大豆盐碱土地区精量播种和化学防控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8项,并展示了“葡萄+草莓”套种复合种植模式等大庆市实用地方标准14项,为当地农民充分利用盐碱地打下坚实基础。  在湖北荆门钟祥市石牌镇邹巷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内,一场有关春季小麦和油菜管理的大讲堂正在开讲,专家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农民讲授要点,传授经验,助农增产增收。“小麦的生长发育到了关键时期,田间管理要做到抓‘一早、两肥和三防’。”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武汉试验站站长高春保向大家介绍,各地要尽早行动,施补救肥和拔节肥,做好防倒春寒、防渍害、防赤霉病和条锈病的工作。“如果苗高20厘米左右,叶片12片左右,可以把尿素提高到15斤每亩。”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组成员周广生正拿起一株油菜叮嘱油菜田管要点。据不完全统计,“湖北春季农事田管大讲堂”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次。  开春以来,甘肃省科技创新联盟各成员单位陆续开展春耕春播动员工作,抢前抓早,积极备战,调贮备春播玉米新品种“陇单339号”“陇单336号”等种子28万公斤,贮备“陇薯7号”“陇薯14号”等脱毒种薯1500余吨,落实制种基地2000亩;贮备人参果、草莓、西红柿、百合等种苗300万株,大樱桃、葡萄、桃、花椒等种苗40余万株,积极推动春耕春播工作。科技人员把室内理论讲解与室外实践相结合,把现场讲解示范与解疑答惑相结合,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春耕春播的“及时雨”。各成员单位累计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班25期,实地指导100余次,培训技术8700余人次,让科技培训助力丰产丰收。  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春耕备耕是确保全年粮食稳产保供的关键,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努力下,华夏大地正在绘就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春耕画卷,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科技力量。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3
(记者 唐旭 姚媛)从万里长江到九曲黄河,从东北平原到丘陵山地,美丽中国,江山如画。  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5年来,绿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长江十年禁渔到黑土地保护,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从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到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新时代三农发展绿意盎然。  保生态——  再现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  春风和煦,随着巡逻船驶向南洞庭湖深处,放眼望去,露出水面的洲岛上,浅滩碧绿、青草连绵;偶尔可见几群候鸟,流连于湖面之上。“候鸟”变“留鸟”,正成为八百里洞庭的一道新风景。“鱼多了,有些候鸟都舍不得飞走了。”湖南省益阳市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龙说。  来自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洞庭湖2021年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近30年在洞庭湖难觅踪迹的胭脂鱼、鳤鱼,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  生物多样性迅速恢复,既离不开实施禁捕的措施,也归功于总体平稳的禁捕管理秩序。农业农村部连续5年组织开展“中国渔政亮剑”执法行动,累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1.52万件,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9.41万艘,渔业生产秩序持续好转。长江禁捕水域非法捕捞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一江一口两湖七河”重点水域基本实现“四清四无”。  在水系通过禁渔休养生息的同时,耕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在逐步推进。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在2022年8月实施的消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沙河子镇福太村村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村里耕地内的黑土被盗取足有一米深,耕地破坏严重。  “目前环保领域的法律,侧重于城市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在农村生态环境上力度不足。”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呼吁,“国家应出台综合性的法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022年,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2亿元,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提质扩面,并推动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深入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建立部际协调机制,督促指导东北四省(区)黑土地保护任务落实落地。  不仅黑土地得到有效保护,过去5年,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方案》,指导浙江、山东等省份开展酸化耕地和盐碱地治理试点,2022年,累计试点面积达280万亩,耕地利用水平有效提升。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过去5年,长期透支、过度开发的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得以休养生息,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画卷。  促增长——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正在凸显。”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绿色生态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就要认识到农业、农村的多元价值,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去年7月,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海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骆海建近一个多月走村串户忙收储,不过他收购的不是粮食,而是农作物秸秆。在阜南县,170多名像骆海建这样的秸秆经纪人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和综合利用。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要求,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提升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利用能力。  不仅生产过程的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得到有效处理,从投入端的农药化肥减量,到产出端的绿色优质供给,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正在阔步向前。  安徽省颍上县集成推广土壤-作物综合管理,实现节肥30%以上,有效减轻农田氨氮排放;山东省齐河县创新“健康农田”技术,重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增加20%-50%,农田氮磷流失减少40%以上;四川省邛崃市全域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粮油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已达到68.5%。  5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动农业减排固碳,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及种植业节能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等6项重点任务,实施稻田甲烷减排、化肥减量增效等十大行动。  此外,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生态红利切实惠及亿万农民。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实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制定“3+3”专项实施方案,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品种、品牌、标准化等,分行业分领域全面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持续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数量达6万余个,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有效促进了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治环境——  绘就村美人和的乡村画卷  初春的秦巴山深处,整洁的村路蜿蜒到户,一间间白墙蓝瓦的民居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在陕西省岚皋县城关镇联春村,农房改造一新,朱门红窗、水冲式厕所、硬化地面、设计精巧的庭院等,成了村民居室的标配。  这幅美丽乡村的图景不止出现在联春村,更涌现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近5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接续展开,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再织政策密网,确保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加快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目前,全国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91%,农村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基本得到管控,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14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风貌,也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河南省西峡县回车镇陡沟村,村民家的生活污水通过光伏发电净化槽后,出水水质可达到二级标准,可用于灌溉农田或生态补水。“厕污共治”的模式,既解决了降能耗、降成本的处理难题,又实现了粪污还田的资源化目标。  “畜禽粪污、人的排泄物等乡村废弃物经有效处理,就地就近还田,是改善耕地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的重要途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表示。  人居环境整治是切实关系到村民生产生活的惠民工程。在开展整治之初,一些村庄却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  “做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主人翁意识,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动力和实践。”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丁时勇呼吁。  在湖北省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一条彩色柏油路穿梭在山坡河流边、柚园田野中和猪舍民居旁。曾经污水遍地的贫困山村,如今成为“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文明村”。  “这几年,通过‘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等方式,发动老百姓共同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全国人大代表、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焦宪介绍,“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去年旺季时,农家乐一天就能招待100多位游客呢!”  5年来,各地通过党员先锋带动、“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方式,在兼顾农民生活便利和生产需要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民群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调动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农民真正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人、受益人。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3
3月1日,平昌县委书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余良主持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审议有关事项,对全县“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勋,县委副书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杜晓莉出席会议。会议现场  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重要决策部署,坚定扛牢“三农”工作政治责任。“三农”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上来,破解补齐全县“三农”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关键短板,全力以赴把“三农”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  会议要求,要扎实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实春耕备耕,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聚焦种养业优势大品种,突破发展重点农业特色产业,围绕“3+3”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以“一间厨房两瓶酒”为核心,突破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要求,多措并举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村“五大提升”行动,全域推行“五联共治”治理模式,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要坚持统筹推进协调联动,凝聚起“三农”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压实各方责任,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奋力谱写全县“三农”工作新篇章。(供稿:平昌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唐福升 樊陈 何浩东 李全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建好“天府良田”,广元市旺苍县正全面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今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旺苍县国华镇,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接近尾声,目前正在进行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早,施工人员就开始备料,准备建设田坎、便道等,预计该项目将于5月底完成。杨洪林家的2亩土地都在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范围内,没改以前,每一块地都很小,2亩土地有5块碎地,机械根本进不了田,只有用牛犁地,人工播种,效率非常低。自从得知自家的田在改造范围内,这段时间,他每天都会到田边来走一走,盘算着以后的种植方向。当地的农田大多顺山而建,地面坡度大,土地分块多,不适合机械耕作,农民种粮成本高。正在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的农田,更好的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前,旺苍县正全面加快完成4.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收尾工作,同时启动建设2.7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确保大春生产投入耕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非常感谢县上组织的这次调研,给予了我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深刻认识到要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抓好阵地建设、加强技能培训,走农旅文融合发展道路。”文星镇方斗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朱海军参加调研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会议现场近日,大竹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和县农业农村局业务骨干组成调研组,在全县开展2023年春季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分别对乌木镇乌木村、中华镇黄家村等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管理、项目发展、资金使用和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在产城融合片区、临空铁发展片区等6个片区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调研组掌握发展中的症结,聆听大家的金点子,一致认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做好清产核资,明晰家底,加强管理,提供发展保障,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规范组织运行,履行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重大开支“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程序,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按照职能职责开展活动。并且从资产资源类、粮油类、特色产业类、服务类、加工类等方面培育发展项目,创新发展盘活资产、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托管服务、借力发展、托管代理服务发展等模式,促进集体经济高效发展。调研中多方人员纷纷表示,将从自身实际出发,摸清家底,正确合理使用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增收渠道,不断总结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方法、好经验,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供稿:大竹宣传部 吴余 陈阵锋)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逢春必有鲜,有鲜须有宴,以春天的时鲜野菜入宴,是泸州市古蔺县大寨苗族乡苗族同胞迎接春天、感受春天最朴素的方式。人间三月,春回苗乡。放眼原野,田埂上绿中带红的折耳根,如同婴儿手指般轻柔的软萩草,河沙下悄悄潜伏的春笋,山坡上绿盈盈的柴胡,这些在和煦春风轻拂下慢慢苏醒的野菜,皆是苗乡家儿女春宴中的“主角”。清晨行走在苗乡,菜花金黄、香气四溢,小溪潺潺、麻鸭戏水,鸟鸣山间、呼朋引伴,一幅“有声有色”的春日画卷卷入眼帘。在感受大自然生机勃勃的同时,苗家阿妹陶倩也和邻里们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将田野里鲜嫩的折耳根、柴胡、软萩草、蕨菜等时令野菜采挖回家。陶倩说,“我们苗乡春季的野菜特别多,今天采挖的软萩草、柴胡这些,都是做春宴的好食材。在春天农忙之余约邻里一起来做这个春宴,大家一起忙活,一起品鲜,特别开心。”与长出地面的野菜相比,要采挖地下鲜美的春笋,得多下些“功夫”才行。层层山林,绿浪翻滚,在竹林深处,有的春笋已破土而出,冒出一个个不显眼的小尖尖。陶倩一行沿着蜿蜒的小溪,走进茂密的竹林,仔细地寻觅着春笋的“踪迹”。如同掘宝一般,每每找到一个春笋,大家都会开心欢呼起来,十分热闹。“我们在挖这个笋子的时候,要先把旁边的土给轻轻的刨开再挖,不然直接挖的话容易把笋子挖坏。”对于采挖春笋,陶倩颇有经验。柴火正旺,烟火升腾。临近中午,从山野里采摘回来的野菜会及时进行加工烹饪,无论是凉拌,还是清炒、煮汤,手巧的厨娘们总能根据各类野菜的特性,“量身定做”最适宜的烹饪方法,以最大限度激发野菜的春鲜味。个头饱满的春笋,“出肉率”很高,剥去笋衣笋肉自带一种清冽的山林气息,与农家腊肉是最好的搭档;鲜嫩的折耳根、柴胡,要放入现做的柴火灰胡海椒面,才能“碰撞”出特有的鲜辣味儿;柔软的软萩草,切碎后与汤圆粑粑粉充分融合,做出来的软萩草汤圆绿白相间,圆滚可爱……在邻里们的相互协作下,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桌“野”味儿和鲜味儿十足的春宴就做好了,忙碌了一个上午的人们围坐在桌前,大口将春天“吃”进肚里,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快乐。“用软萩草做的汤圆清香绵软,回味无穷,还有凉拌柴胡、春笋炒腊肉、凉拌折耳根都是我们苗家传统的做法,把春天吃出了特色,既营养又健康,非常美味。”陶倩说。以春天的野菜为主角春宴,看似简简单单的菜色,没有繁琐复杂的烹饪,没有花哨的摆盘,却可以让人多添一碗米饭,让邻里之间再添一份情谊,让春天的味道更浓烈一些。(来源:古蔺统战部 蔡琳 张磊 罗盼)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真是及时雨啊,今秋收成有盼头了!”3月1日,市应急局机关党委一行前往定点帮扶的太康村开展“送化肥 助春耕”活动,进村入户为当地村民送去35吨价值10万余元的春耕化肥,确保当地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太康村地处叙永县偏远山区,是以烤烟、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的纯农业村。当前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村里的群众春耕备耕开展得如何,是市应急局党委牵挂的一件大事。为此,市应急局党委积极协调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摸排化肥需求数量,为村民们筹集了一批春耕化肥送到村民家中。当天上午11时,太康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坝内人头攒动,闻讯而来的村民们背着背篓有序等候。春雨中,应急人将一袋袋春耕化肥依次分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期盼着今年的丰收。村民万文凤喜笑颜开,高兴地说:“我家今年作物种得多,这春耕化肥来得太及时了,感谢应急局!”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接下来,市应急局将着眼长远,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居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下功夫,以扎实举措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太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市纪委监委驻市应急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唐超,市应急局机关党委书记陈晓冬参加活动。(来源:泸州市应急管理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3
(衡欢 记者李国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下,正值小春管护的时节,在西充县南台街道南岷山村高标准农田基地,接连成片的油菜、小麦长势喜人,一条条新建的生产便道和排水沟渠纵横交错,村民们忙着施肥、除草。春日暖阳下,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春管图。“这一大片都是整治好的高标准农田,全都种上了小麦和油菜,长势良好。”田坎上,南岷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茂看着眼前成片的农田感慨不已,“以前我们村的田地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地势矮的受涝,地势高的受旱,耕种困难。现在好了,高标准农田整治后,一块块分散的小田变成了大田,起伏的坡地变成了平地,田间地头多了一条条产业路、灌溉渠,种植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西充县南台街道南岷山村高标准农田基地。  衡欢摄陈永茂介绍,该村高标准农田于2022年10月启动建设,今年1月基本完工,共建设4000余亩,采用“公司+业主+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玉米、大豆等作物,通过轮作、套种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田地化零为整,升级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良田。既可提升土壤肥力,也为机械化生产、规模种植创造了条件。”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南岷山村的高标准农田基地是西充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着力优化田块布局,坚持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提升机械作业能力;比照丘区农机作业条件,新建产业路、机耕路;完善田间渠系,配套蓄水设施,推广节水灌溉等。目前,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54.13万亩,2023年将新(改)扩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建成区域内,农田排灌能力达80%、农机作业能力达70%,提升粮食生产能力560万公斤,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全县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03
(唐傲 钟正有)今年以来,广汉市以乡村产业振兴为突破口,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在位于广汉市连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惠民农机专合社,社员们正逐个对农机进行日常检修,确保不误农时。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廖成勇表示 ,这段时间,主要是进行春耕准备工作,包括对小麦进行田间巡田、病虫害管理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将对农机设备进行日常维修维护。粮稳天下稳,粮足百姓安。近年来,广汉市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加强院地、校地合作,培育了一大批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组织,有效推动全市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小农户主动融入现代大农业。在蔬菜供应方面,广汉市将加强种植户物资、技术等要素保障,通过特色优质品种的定向选育,投入智慧农业设施设备提升生产效率,满足市民“菜篮子”需求。在金轮镇稻菜现代农业园里,工人们正对生菜等叶菜进行田间管理,确保蔬菜稳产增收。四川篱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雯表示,下一步,专合社还将持续增加人手,提高生产效率,继续加强与各高校的合作,不断开发新品种,并引领周边各种植户,带动他们种植新产品,确保蔬菜稳产保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3-03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