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十四五”期间培育认定的省级劳务品牌,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的,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十四五”期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0万人次●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强困难群体参保帮扶,继续按每人每年100元的缴费标准,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代缴率达100%●降低事业单位招聘门槛,允许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将县、乡事业单位公开考核招聘的学历条件分别放宽到本科和大专,乡镇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的学历条件放宽到高中、中职(含中专、技工校)  (记者 刘春华)近日,省人社厅和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就充分发挥就业帮扶、技能帮扶、社保帮扶、人才人事帮扶的职能作用,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21条支持措施。这是记者从7月14日在乐山市峨边县召开的全省乡村振兴人社帮扶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的。  “十四五”期间,四川将帮助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每年保持在54万以上;强化提升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供给能力,实现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都有机会参加职业培训、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两后生”都有机会接受技工教育;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费代缴政策,巩固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成果;实现乡村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就业帮扶方面,支持建设县级国有劳务公司、乡(镇)劳务专合社、村(社区)劳务专合分社(劳务经纪人、劳务班组)三级劳务输出平台,以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为重点,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十四五”期间培育认定的省级劳务品牌,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的,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落实以工代赈、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等政策,帮助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大力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自主创业。  技能帮扶方面,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0万人次。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开展免费线上培训。持续面向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状况,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开展展示交流活动,带动更多青年劳动力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社保帮扶方面,巩固拓展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成果。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强困难群体参保帮扶,继续按每人每年100元的缴费标准,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代缴率达到100%。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力度,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面推行社保经办服务“线下一门办、线上一网通、全程一卡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社保经办服务。  人才人事帮扶方面,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面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降低事业单位招聘门槛,允许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将县、乡事业单位公开考核招聘的学历条件分别放宽到本科和大专,乡镇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的学历条件放宽到高中、中职(含中专、技工校)。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按规定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高海拔地区折算工龄补贴、乡镇工作补贴、到县以下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高定工资等倾斜政策。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提升全科医生工资水平。  同时,《实施意见》还就加强浙川东西部人社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地区人社协作,提出完善协作机制,强化就业、技能、人才等方面协作,推动东西部以及省内对口帮扶地区的人才技能双向流动。链接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涉四川的县)阿坝州壤塘县、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金川县、黑水县甘孜州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德格县、甘孜县、新龙县、白玉县、炉霍县、道孚县凉山州美姑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普格县、越西县、甘洛县、盐源县、雷波县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元市剑阁县、旺苍县乐山市马边县、峨边县、金口河区达州市万源市巴中市通江县、平昌县阿坝州小金县、松潘县、理县、九寨沟县、茂县、马尔康市、汶川县甘孜州雅江县、得荣县、巴塘县、丹巴县、乡城县、稻城县、九龙县、康定市、泸定县凉山州木里县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进入7月以来,四川大部农区出现了阶段的持续高温晴热天气。不少读者关心,长时间持续的高温热害,是否会对集中进行田间栽培试验的55个第七届“稻香杯”优质米入围水稻品种产生影响?对此,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稻香杯”入围品种在邛崃长势良好,正在拔节。 朱从桦 供图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稻作科科长周虹介绍,本届“稻香杯”选取了宜宾市翠屏区、泸县、邛崃市、崇州市四地作为田间栽培试验点位。它们被视为开展田间集中栽培展示和评价的“擂台”。川南地区的宜宾市翠屏区、泸县2 个点位,水稻已经来到灌浆初期,避开了对高温干旱最敏感的时期;川西平原的邛崃市、崇州市2个点位,水稻还处于分蘖末期,连续晴日天气改善了前期温光条件不足的影响,正适合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优化群体质量,增强根系活力。总体来看,田间栽培试验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较小。  “今年的集中种植,可谓是考验重重。”宜宾市翠屏区农业技术站站长伍燕翔告诉记者,水稻育种前期,当地就出现了干旱、冰雹等突发异常天气,但由于处理及时,并没有给集中育秧造成不利影响;水稻扬花、灌浆期与持续高温天气“擦肩而过”,险些引起结实率下降等问题。好在从目前情况来看,田间栽培试验仍顺利持续。  同样,泸县点位也传来好消息,那里的水稻还有20天就要大面积收获,水稻安好。  据悉,往届“稻香杯”优质米评选和相比,今年评选首次增加了田间评价环节,这是为了让评选更加科学严谨,不仅要看大米高不高产、香不香,还要看田间表现和适应性。  “川南地区和川西平原各设置2个点位,就是为了鉴定各个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表现,有利于选出广适应性的优质品种。”周虹告诉记者,6月已经完成本届“稻香杯”优质米评选进入食味鉴评环节。本月底将组织省内外水稻专家在水稻成熟期对水稻的田间性状进行评价。最终究竟是哪25个品种能获得“稻香杯”优质米的殊荣?川农报记者将持续追踪报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记者7月14日从农业农村部官网获悉,《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开发布。《方案》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遵循“务实、简约、喜庆、共享”原则,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化节庆内容、活化节庆形式、深化节庆内涵、强化节庆市场,更多采取贴近农业生产、农村习俗、农民生活的载体,唱响爱党感恩主旋律,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乡村建设新面貌,弘扬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彰显中国农民新风采,把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办成一届创意非凡、内涵丰富、简洁务实、特色鲜明的农民盛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方案》明确,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将举办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展、中国农民丰收论坛等十项活动,其中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成都举办。记者注意到,十项活动中,和我省有关的有好几项,四川元素十分亮眼。  具体来说,一是四川省首届“稻香杯”·丰收奖颁奖仪式暨农民“村晚”庆丰收活动。以感恩奋进、歌颂祖国、庆祝丰收为主题,举办农民“村晚”,充分反映全国农民喜庆丰收、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精神面貌,表达对党的深厚情感和真诚祝福。举办四川省首届“稻香杯”·丰收奖颁奖仪式,颁发稻香杯和丰收奖。  二是中国乡村美食品鉴推广活动。举办成都国际美食节,邀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国川菜畅销品牌企业、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内外品牌餐饮企业和成都本土餐饮企业,以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以及京菜、藏餐、西北菜为重点,以特色乡村菜品为亮点,举办美食品鉴推广活动,推出一批南北兼顾、老少皆宜的丰收主题菜品。发布丰收节百名农民大厨、100道乡村特色菜品,开展《乘“丰”而来——丰收节美食盛会》融媒体宣传。  三是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农业博览会。举办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农业博览会,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展销各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组织开展贸易洽谈活动。同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等活动。  《方案》还提出,在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指导的重点活动中,支持四川省委网信办主办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15
  (邱林彬 记者 张艳玲)清晨,在一块田边,围了一群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洗着一株植物——上部类似百合花的茎秆和叶,而下部则像蒜头一样圆圆鼓鼓。“洗的时候动作要轻些,千万不要把‘龙皮’弄掉了,这很关键。”他告诉记者,这种植物叫瓦布贝母,是川贝母的一种。老人名叫唐心曜,今年已是88岁高龄,原是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和贝母打了一辈子交道。  时间回溯到1963年,29岁的唐心曜随考察队在四川黑水县瓦钵梁子乡调研川贝母时,在野外意外发现了一种外观酷似川贝的植物,但鳞茎要比已知的川贝大不少,考察队将这一新种类命名为瓦布贝母。瓦布贝母的发现对丰富川贝体系具有重要意义,50多年来,唐心曜和科研院所投入大量精力对瓦布贝母进行了多学科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瓦布贝母人工繁殖种源至今已达第8代,并于2010年正式收载入《中国药典(一部)》川贝母基源品种。  谁能想到,几十年后,唐心曜的这一偶然发现竟成就了黑水县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一个特色产业。故事从一场对口帮扶开始。按照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统一部署,彭州市自2016年起对口支援黑水县。6年来,彭州先后派出3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共计104名干部参与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传统道地中药材产区,彭州不光盛产川芎、黄连等中药材,同时也具备生产、加工、研发等完备的中医药产业链,更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彭州市对口支援工作队调研发现,作为瓦布贝母发现地的瓦钵梁子乡却缺少产业,当地不少群众为谋生计,选择远走他乡。  “现在川贝的年缺口达500吨以上,而瓦布贝母具有产量高、药效强、易栽培等特点,是川贝母的主要替代品之一,在传统川贝母价格走高的市场环境下,瓦布贝母的市场前景非常好。”彭州对口支援工作队负责人敏锐地嗅到了机会。  经过大量调研和多方论证,彭州确定将瓦布贝母的种植作为对口支援黑水县的重点产业项目之一,大力“孵化”瓦布贝母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被提上了日程。工作队一面对接黑水县科农牧水局以及专业院校专家团队争取技术支持,一面积极联系彭州制药企业,动员参与瓦布贝母产业化发展。  彭州市协力制药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到黑水县开辟药材种植产业“飞地”,2018年,瓦钵乡瓦布贝母孵化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彭州协力制药项目负责人林良科介绍,目前黑水瓦布贝母已经完成了40亩育种基地、30余个育苗大棚的建设工作,近200亩种植基地中的一半已经进入生产种植阶段,即将产生经济效益。  “瓦布贝母个头虽小,但是潜力很大。”唐心曜介绍,这种药材适应能力较强,基于种源地优势,彭州市对口支援黑水县工作队联合彭州药材企业和黑水县相关单位,鼓励黑水县内芦花镇、卡龙镇、洛多乡、石碉楼乡等地的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参与,以当地农业合作社为依托,在专业化、优质化、标准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将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  据估计,若按种植两年生瓦布贝母鳞茎计算,3年后采收,累计总投入成本约6万元/亩,总产值可达15万-20万元/亩,每年净利润3万-4万元/亩,利润十分可观。  “经济效益好,群众就愿意参与。”卡龙镇瓦布贝母种植基地的尹蔓对瓦布贝母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他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已经准备了大约500亩地用于种植瓦布贝母,计划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购置相关设备,成立中药材初加工工厂,打造出“能挣钱”的村级集体经济样板,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7-14
  (见习记者 欧阳靖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农业生产在每个季节都有它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味道。7月13日,“寻鲜中国好农货”公益活动启动暨地标农产品发展保护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进一步打开农产品销路,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地标农产品影响力”等话题展开研讨交流。  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认为,面对部分优质农产品影响力薄弱的问题,发挥电商优势,实现产销对接,畅通特优农产品销售是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表示,“举办‘寻鲜中国好农货活动’,开展对脱贫地区和优势产区地标农产品公益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特色富民产业发展,是一项利业利民的好事,意义非凡。”区域特优农产品不仅要产出来、管出来、讲出来,更要卖出来。  “当前人民群众需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更幸福’转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提出,行走绿色山野、寻鲜农货农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助力更多中国好农货闪亮登场,为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近年来农产品电商的蓬勃发展,逐渐扭转了过去以产定销的观念。”农业产业天然存在比较收益低的特点,将电商活水注入乡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电商下乡能够为激活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就业、提高农业品牌影响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巨大助力。  由农民日报社与拼多多联合主办的“寻鲜中国好农货”助农公益活动,当日正式启动。据悉此项活动为期一年,以节令为轴,在全国寻找最新鲜的当季食材;以尝鲜直播、专区推荐等方式,向拼多多平台用户介绍“好农货”特色和标准;并将总结梳理农产品品牌建设经验,向更多农产区进行推广。首场公益直播“寻鲜恩施武陵优品”,已定于7月15日在湖北省恩施州举行,恩施州及县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将走进直播间,向武汉市民和全国消费者推介武陵山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  拼多多北京地区负责人朱政介绍:“通过从品牌营销到流量扶持的综合规划,才能真正为消费者‘选好货’,能够让消费者‘一键击中’地道、应季的好农货;同时为农产区‘卖好货’,打造产地名片,助力农特产地和产业带取得销量和品牌声量双赢。”活动期间,拼多多将坚持农产品“零佣金”及“拼购+产地直发”的模式,针对不同农产品品类制定、完善“好农货”标准,并对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行资源倾斜,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溢价能力。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7-14
(龙新)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78号》,公布镜鲤“龙科11号”、凡纳滨对虾“海兴农3号”、栉孔扇贝“蓬莱红3号”、刺参“鲁海2号”等26个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公告266个水产新品种,为有力推进水产种业振兴、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种源保障。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紧紧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加快突破水产前沿育种技术,深入推进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联合育种攻关,进一步完善水产新品种审定制度,不断提升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7-14
近日,广安市邻水县政协深入各镇和相关单位调研人才振兴工作,并召开座谈会,积极为全县人才振兴工作建铮言、出实招、谋良策。近年来,邻水县高度重视人才振兴工作,把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着力健全乡村人才集聚机制,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为人才返乡创业给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强保障,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大展身手。尽管如此,通过调研发现,全县乡村人力资源数量大,但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总量不足且流失严重;创新创业环境欠缺等问题。如何攻克这一难题,调研组提出要实施“三大”聚才工程、“三大”育才计划、“三聚焦”抓用才。“三大”聚才工程指实施“引凤”工程。通过公开遴选、考聘、招聘等方式,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等人才,形成人才向乡村流动的良好态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实施“归巢”工程。回引在外知名乡友返乡创业或者投入乡村振兴建设中,弥补乡村发展资金不足、理念陈旧、智力资源欠缺等“短板”。实施“掘金”工程。摸排乡土能人、匠士、村医、村教、文化名人等信息,建立乡土人才资源信息库,充分挖掘乡土人才潜能。实施三大育才计划是指实施乡村人才技能培训计划。对具有劳动能力和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实施乡村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依托“一村一幼”“一村一医”“一乡一全科”“一村一名农技员”等培训项目,选送乡镇干部、乡镇农技人员、村医、乡村教师等到相应的培训机构培训。实施乡村“领头雁”强训计划。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大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三个”聚焦抓用指聚焦“沉下去”,打造乡村振兴人才磁场。持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配套项目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聚焦“留得住”,加大保障激励机制。制定吸引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到乡镇服务的激励措施,包括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出台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专业技术人才在乡镇(村)的工作经历和业绩贡献,可作为其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评先、提高待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且作出重要贡献的,可破格晋升职称等级。聚焦“用得好”,释放人才最大潜能。根据不同的人才安排好合适的岗位,给与人才相应的发展空间。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供稿:邻水县政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7-14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四川省武胜县胜利镇围绕乡村振兴,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群众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沿350国道走进胜利镇红树村,随处可见已经翻新过的墙面和围墙。由于年久失修,该村部分村民房屋外墙面和院子围墙存在破损的现象,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提升人居环境,该村对公路两旁的院落按统一标准进行整修和规整,美观又安全。胜利镇红树村村民舒平说到:“现在房子墙面和围墙都整修好了,没有乱画乱贴,也没有乱搭乱建,看上去焕然一新。”胜利镇红树村党支部书记李萍说道:“村两委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通过村民会议,按村民自建的方式,整修部分房屋外墙面和院墙等,截止目前,整修房屋外墙面约6000平方米,围墙800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2处。在美化和序化乡村环境的同时,打造产业美丽环线,提升乡村旅游新动能。”胜利镇围绕乡村振兴,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不仅是改善村容村貌。“厕所革命”的继续推进,场镇雨污分流项目的启动建设,“两建五改”的大力开展等,都在实实在在地促进人居环境改善。通过美丽的产业环线,来到和谐美丽新村三叉沟村,院落中富有特色的宣传墙面,特别醒目。整洁、美丽、宜居、和谐是该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展现。三叉沟村党支部书记陈正斌介绍到:“我们主要是通过一张乡风文明红黑榜,两项主题评比活动(环境卫生和文明村民)来推动乡风文明的建设。积极到户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引导村民更新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引导村民做好个人及家庭卫生;开展扶志教育,充分调动村民思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夏天的清晨,美丽的院落中一派和谐的生活场景。三叉沟村村民盛文周说道:“我们村红黑榜一经推出,就像一面会说话的墙,什么该提倡,什么该改正一目了然。大家都不愿上黑榜,都想在红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上红榜的不仅得到大家赞扬,还可以领取洗衣粉、肥皂等小礼品。以前有些村民因为卫生习惯差,鸡鸭散养等评上了黑榜后,就改掉了那些坏习惯,现在环境整得干干净净的。而且大家都很讲文明了,邻里邻居非常和谐。” (供稿:武胜县胜利镇   蒋艾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7-14
(刘望娇 兰建春 记者 杨宗友)今年,绵阳市将“生态美市”作为“五市战略”之一,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不仅在城市,各乡村环境“颜值”“气质”也得到全面提升,收获了良好村容村貌环境和群众满意,助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只有建立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可持续。在游仙区众多镇中,盐泉镇条件算不上好,并非“特长生”和“优等生”,在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中,该镇扎实苦干,并将其作为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努力探寻由“绿色颜值”变现经济产值,再到“富民价值”之路,为乡村振兴探路实践,提供另外一种启示。企业的嗅觉与判断7月8日上午,盐泉镇政府与蜀地尚品丝绸公司举行了投资签约。蜀地尚品丝绸公司总经理黄大明透露,将计划投资500万,建蚕茧收烘站,引进技术,瞄准高端丝绸市场需求,走精品路线,打造现代蚕桑农业产业园,并在蚕桑循环产业上延伸,争取更多村民回归蚕桑“祖业”。盐泉镇地处游仙、三台、梓潼三县(区)交界,场镇距离绵阳市区53公里,开车要1个多小时。交通,地理位置,甚至人才资源并无优势,为何这家公司最终选择了盐泉镇?“这里有多年蚕桑养殖基础,不仅有当地政府提供的系列基础设施配套,还有整洁清爽的生态环境。”同蚕桑打了20多年交道的黄大明特别提到了环境,他说,“蚕是一种十分娇气的生物,优良蚕种、蚕树对环境品质的要求十分之高,而这次准备上马的产品线更是苛刻。”去过省内外很多地方,考察了数十个乡镇后,黄大明坦言,“工业污染肯定不行,地面粉尘、乡村垃圾、砖厂、农药超标等都有影响。”考察中,黄大明见证了当地大规模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的决心,看到了乡镇的面貌变化。敏锐的市场嗅觉告诉他,有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加上优良的基础条件,就是做大产业的底气。党委政府的决心和意志蚕桑产业曾经是盐泉镇的主导产业。近年来,环境受到一定影响,部分春蚕不结茧,严重时一部分的蚕农没有收获,蚕桑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过去的盐泉镇,河面上随处可见漂浮垃圾,空气中飘满了灰尘,路边垃圾随处可见。最近一次游仙区内部综合环境打分,盐泉镇排名很不理想。”盐泉镇相关人士透露。5月伊始,盐泉镇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提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要求,以农村“五清”(路面清扫、垃圾清运、水面清洁、屋面清理、违建清除)场镇“四定”(划线定点停车、定时清扫保洁、定期洒水降尘、定位规范经营)为基础,一场城乡环境整治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4000余人次人力投入、50余台次机械参与下,集中清理掉垃圾、杂物等150余吨,拆除违规搭建110余处,划定机动车停车位40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00余个,新设禁止停车标志20个,清理河道20余公里……环境改善成了促成项目签约的关键“加分项”。来此多次考察的黄大明,明显感受到盐泉镇的变化,大街小巷宽敞干净整洁,车辆摆放规范有序,占道经营、乱摆摊点等现象已然不见,农村院坝庭前屋后绿意盎然。乡镇的面貌“颜值”“气质”大幅提升。“相信在政府持续努力下,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黄大明说。小镇的探路与实践借绿生“金”,在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中,盐泉镇获得启发,努力将“颜值”变“产值”。除了蚕桑农业产业园,还种养高品质泉水鱼、跑山鸡、无公害蔬菜,这是盐泉镇宝山村集体经济项目的主打产品。“‘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面子’靓了,‘里子’更要撑起来。”宝山村党支部书记杜福茂信心满满。依托环境整治后的良好自然生态地貌,宝山村正在打造田园农业升级版,村里的集体经济方案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争取了上级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如今养鸡场已建好,鸡苗、鱼苗已投放,预计到今年10月底,可出栏跑山鸡10000余羽,产泉水鱼5000余斤,预计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8万元。”杜福茂估算。环境整治行动还催生了盐泉镇的一个特色农产品品牌“盐泉状元里”——引导现有富硒大米、桑葚膏、蜂蜜、牡丹菜籽油等农产品,从普通种养变成现在更加环保的富硒酵素产品,酵素作为一种无污染肥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更加环保有机的同时,产品市场价值明显提升。这样的理念已经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回乡创业,发展电商,他们把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态农产品销往大城市,带领乡亲们增收。如今,已建成标准化桑园200亩,最近正在设计和修建大蚕棚和小蚕集中共育室,政府支持的配套作业道路、沟渠正加快建设。“有望带动周边农户年养蚕1万张,产茧40万公斤,茧款收入2000万元,户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蚕桑产值3000万元以上。”盐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城乡环境“颜值”,变“产值”,积极努力实现富民“增值”。无多少先天优势的游仙区盐泉镇,以城乡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借“绿”生“金”:把环境做成产业,为“美丽GDP”探路,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另外一种探路实践,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生动展现了城乡环境综合提质行动在绵阳乡镇实践中的突出价值。(游仙区盐泉镇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7-14
(杨龙 记者 李全民)近来,广元市剑阁县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达到39℃。连续的高温天气让个别地区和田块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为保障粮油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开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镇村干部参与抗旱保苗工作。7月5日下午,在开封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核心片,召开了抗旱抢种保苗工作现场会。全体在岗党员干部立即行动,与现场群众共同防虫除草、浇水追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30名党员干部组成技术指导服务队分别深入全镇30个村(社区),帮助群众开展抗旱保苗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效唑等作物矮化处理剂在傍晚时分加强大豆、玉米矮化处理,促进茎秆、根系生长,并指导群众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适时开展病虫防控。全体村组干部也积极行动,帮助群众充分利用节水灌溉、农用车及人工肩挑等设施设备方式方法进行穴灌、喷灌,并利用废弃作物秸秆进行地表覆盖,降低地表水分蒸发。接下来,该镇将加强山坪塘、蓄水池等水源工程设施维护管理,确保工程蓄水能力,力争将旱情影响降至最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7-14
(记者 刘蓉)7月14日,记者在德阳市水利局获悉,自6月26日以来,德阳市气象台共计发布高温蓝色预警3期,高温橙色预警1期,主要范围为德阳旌阳、罗江、广汉、中江、绵竹坝区、什邡坝区;发布旌阳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6期、确认1次,高温红色预警信号1期、确认2次。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德阳市罗江区、中江县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094人饮水受影响,10.6万亩农作物受旱。据介绍,面对旱情,德阳市积极落实全国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立即开展抗旱减灾相关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领导重视,靠前指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德阳市委书记靳磊对防汛抗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德阳市市长刘光强多次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出要求;德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副市长卿伟多次对防汛抗旱减灾进行工作部署,并于7月13日亲自带队到罗江区开展调研,深入一线指挥。二是做好汇报,争取支持。7月11日全省防汛调度会上,德阳市专题向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水利厅副厅长谭小平汇报了当前旱情情况,并先后多次和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相关领导沟通协调,进一步优化调水用水方案,通过人民渠对罗江区、中江县加大供水量,较去年同期增加   近9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干旱地区水量紧缺状况。三是多方协调,共同发力。7月12日市水利局会同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了全市抗旱工作会商会,就旱情发展趋势、抗旱减灾措施等进行了研究研判,就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中江县等丘陵地区抗旱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四是多措并举,成效显著。抗旱减灾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发挥52个用水合作组织和抗旱服务队作用,组织抗旱设施设备50台(套),投入330余人次,组织送水到村到户130余人,并于7月12日23时至13日1时在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中江县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当前旱情。下一步,德阳市将继续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情况,开展好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变化,加强蓄水监测,加密预警预报,精准分析研判旱情,及时发布抗旱信息,积极组织开展抗旱减灾工作;气象、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等部门加强配合,畅通信息渠道,形成联动协作机制,合力抓好抗旱减灾工作;继续与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加强协调,尽量增加上游来水,同时在确保防汛安全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拦水、多蓄水、多引水、多提水,千方百计储备抗旱水源;加大人员、物资、资金等投入,启用机井、提灌站等抗旱水源和机具,发挥抗旱服务队作用,统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及时化解水事纠纷,做好抗旱减灾要素保障工作,确保群众生活用水所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14
(郑威 记者 张琳琪)一条173公里长的环线公路,带动全市48个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发展,为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奠定交通基础。“交通方便多了,大大减少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遂宁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左致远告诉记者。 近年来,遂宁市始终践行“人民交通为人民”,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通过政策倾斜、要素保障,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遂宁市被评为全省首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和四川唯一的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高起点筹划 建好农村公路“遂宁市出台《遂宁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细则》,首创‘尊重自然、适度指标’建设指南,统筹各类资金126亿元用于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编制‘交通+旅游’‘交通+产业’等专项规划9个,推动路网、水网、林网、田网四网融合,构建一环多线、一园多环、一村多路的环形路网。”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遂宁市坚持“一盘棋”规划农村路网。完成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直连道路新改建工程174.4公里,建成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123.6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540公里,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5个县(市、区)全部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打出“组合拳” 管好农村公路在四川省2022年“5·26”爱路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村支书王勇获得全省“最美护路员”称号。他守护的路是牛角沟村道,全长7公里的柏油路。 “柏油路修到家门口,怎能不用心爱护?”王勇说,对牛角沟村民而言,牛角沟村道是真正的“致富路”“振兴路”。 2019年6月前,牛角沟村道是土路,交通非常不便。村民到场镇赶集要1个小时,牛角沟村道修好后,只需要十几分钟。不仅如此,以旷继勋牛角沟起义为背景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得到充分发掘。牛角沟村成为红色旅游胜地,被誉为“四川红军第一村”。村里借机发展起蓝莓、核桃等种植业,与旅游业充分结合,游客可直接到种植基地采摘水果,体验农耕乐趣。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左右。 牛角沟村党员自发成立“党员护路队”,全村26名党员分为3个护路小组,每组认领1-2公里路段,轮流巡查和义务清扫。受王勇等党员影响,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公路管护和清洁整治工作中,自发当起“护路员”。 “这条路让牛角沟不再是穷山沟,让农民发家致富,我们都很珍惜。”村民唐春红说道。 为了让农村道路得到长效管护治理,遂宁市建立全省首个市县乡村四级开放共享的公路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平台,制定开发“建管养运安”5大功能信息化系统,为公路建设规划、道路交通安全等提供信息支撑。创新建立“一路五长”管控队伍,设置五级路长上千名,把1.25万公里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建立问题清单,压实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可用资源,推动农村公路常管长治,为农村道路安全护航。“路产”融合 运营好农村公路射洪市瞿河镇牛心村是射洪市生态酒粮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近期的牛心村,小麦完成收割,土地重新翻整,正准备播种高粱,农业产业一片欣欣向荣景象。2019年前,牛心村被称为“无特色产业、无集体收入、无外来人气”的“三无”村庄。射洪市百里农环线修建完成后,牛心村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射洪市生态酒粮现代农业园区是沱牌舍得公司的专用粮基地,园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2万亩,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射洪市百里农环线是为园区量身打造的产业路。”射洪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昝琦介绍说,自从去年6月道路建成通车后,牛心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产业路”的打通,促进了牛心村柑橘、生态酒粮、绿色蔬菜等产业发展,形成了舍得酒业下订单、合作社经营、农民生产、农事服务中心加工的产业链条。 牛心村因路而富、因路而美。黄麦浪、红高粱、金谷穗装点了乡村田园美景,牛心村蜕变成“产业兴、乡村美、人气旺”的先进村。2021年,牛心村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38万元,村集体收入13.9万元,先后获评四川省卫生示范村、遂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遂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近年来,遂宁市农村公路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接下来,遂宁市将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解决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交通力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14
(记者  蒋培路  文/图)7月13日,乐山市乡村振兴项目推介会在乐山金海棠大酒店召开。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孟坤到会致辞,乐山市委书记马波出席并致辞,乐山市委副书记蒋刚主持大会,乐山市副市长雷建新作乡村振兴项目推介。马波在推介会上致辞陈孟坤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全省项目投资已形成多管齐下、多点发力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金融支持“三农”工作、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发行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已基本完成四川省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组建,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为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注入了金融活水。乐山市委、市政府积极作为,储备、发行的政府专项债农业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农业政策性担保贷款总额居全省第三;乐山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投资机会越来越多、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必将为各位投资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提供更高发展平台。马波在致辞中讲到,乐山物产丰饶,是守望丰收的沃野平畴;人文荟萃,是宜居宜业宜游的成渝“后花园”;区位优越,是连通八方的枢纽城市;开放包容,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乐山将利用这次会议集中推出市场前景好、成熟度高、回报可期的103个、总投资728亿元的项目,并代表乐山市委、市政府郑重承诺一定为投资企业提供最优质、最高效、最便捷的服务,助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雷建新围绕“走进嘉州·我们有什么”“建设嘉州·我们做什么”“兴业嘉州·我们给什么”三个主题向省内外参会客商和金融机构进行项目推介。他表示,乐山拥有政策叠加的历史机遇、有便捷畅达的交通区位、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无可比拟的优良环境;乐山市聚焦粮猪安全、聚焦优势产业、聚焦先导性支撑产业、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坚持龙头企业“招大引强”,打造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产业连片“补白”、融合“补链”、配套“补缺”,先后引进新希望、天农集团、巨星集团、厚全集团等全国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建成辐射川西南的大型冷链商贸综合体乐山中农城。此次推介会,乐山锚定重点产业、核心区域,推出招商引资项目103个、总投资728亿元。同时,对来乐投资给予的支持和优惠条件,雷建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一是给政策红利。乐山已出台“招商引资三十条”、缓解新冠肺炎疫情企业经营困难十条、促进稳岗就业十二条政策措施,落实四川省民营企业助企纾困政策,最大限度让利企业。同时,积极筹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用好乡村振兴风险补偿金担保贷款政策,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争取规上企业产业贷款贴息,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落户、投资落地。积极争取直购电价、精准电价、水电消纳示范电价、直供气价等优惠政策,率先成为全省第一个水电产业消纳示范区,全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满足乡村产业用地需求。二是给人才支撑。乐山已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友好关系,大量国内外人才在这里创业发展。乐山全面推行“嘉州英才卡”制度,设立10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开通人才安居、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直通车”。乐山拥有4个高校、25个专业学校,8个院士工作站,每年培训2万多名农业高素质人才,打造了一支姓农、为农、助农、务农的“永久牌”三农工作队伍。三是给服务保障。乐山亲商扶商、服务高效,是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城市和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市,是全省行政审批精简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乐山建成了全省首个直通百姓和企业的心连心服务平台,打造了“乐易办”“乐政通”等一批优质服务品牌,市本级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保持100%,企业开办时间1个环节控制在1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最低40个工作日办结,去年“一网通办”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一。会上,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等五个区县党委主要领导登台作投资项目推介。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毓婷斌,新希望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浩鹏,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全分别代表金融机构、到会企业在大会上发言。签约现场会上还举行了签约仪式。乐山市人民政府与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签订了乡村振兴基金合作框架协议,与网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省农信联社签订金融支持“三农”合作协议。乐山市人民政府与5家金融机构共签订授信金额为52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乐山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与企业签约现场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井研县和夹江县,分别与广西喷施宝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九州通成都中药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华诺天成(深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大有数字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峨眉山市、犍为县、峨边县、马边县分别与4家金融机构和4家企业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大会现场共签约项目20个,涉及金额114亿元,进一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强大动能。   会后,各金融机构和企业将到各县(市、区)考察洽谈,进一步协商合作事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14
■“乡村振兴观察点”将以连山村为圆心,将观察报道范围覆盖全川,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引入更多的产业链资源,为四川、成都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成都也将进一步通过“观察点”深入挖掘总结当地乡村振兴优秀举措和创新成果,持续展示新时代成都乡村发展变化及广大农民幸福美好生活新面貌,提炼关于“三农”工作的新举措、新实践、新经验(记者 王丹) 13日,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和成都共建的“乡村振兴观察点”项目正式落地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禾丰镇连山村。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全国建设的第五个、西南地区首个“乡村振兴观察点”。据悉,“乡村振兴观察点”建设项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出的重点项目,自去年8月正式启动以来,陆续在青海互助、浙江淳安和慈溪、宁夏西吉三省区四地建成“观察点”,持续聚焦当地乡村振兴生动故事,汇集各地“三农”工作成果。目前,成都正高质量推进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乡村振兴观察点”将关注成都乡村振兴哪些方面?“借助观察点延伸到全市,把成都乡村振兴具体举措和经验做法通过这个平台全面展示出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我们制订了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产业振兴方面,成都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放在首位,规划建设‘一带、十园、百片’现代粮食产业园区,推进农业建圈强链。作为都江堰精华灌区的成都平原,将成为天府粮仓的核心区。人才振兴方面,引导培育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农业职业经理人,以粮食生产为重点,培养一批专业人才,让农业人才留得下,有发展。生态方面,做强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通过以粮食为基础产业,构建大美田园景观,从而推动生态价值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斌表示。接下来,落地成都的“乡村振兴观察点”将以连山村为圆心,将观察报道范围覆盖全川,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引入更多的产业链资源,为四川、成都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成都也将进一步通过“观察点”深入挖掘总结当地乡村振兴优秀举措和创新成果,持续展示新时代成都乡村发展变化及广大农民幸福美好生活新面貌,提炼关于“三农”工作的新举措、新实践、新经验。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7-14
(记者 李颖)盛夏时节,从高空俯瞰,绕城高速公路周边,万亩良田逐渐连片,镶嵌在环城生态公园这条“翡翠项链”上。记者昨日从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环城生态公园已完成首批次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加快推进剩余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地综合整治,预计明年完成环城生态公园全域可实施区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前垃圾堆积到现在良田万亩。从“荒”到“良” 建设高标准农田沿着绕城高速行驶,放眼眺望,成片的水稻和玉米正在拔节生长;待到秋季,这里将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象。根据《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体实施方案》规划,项目范围内涉及农田整治区10.88万亩,其中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1万亩。过去,环城生态公园是城市发展的边界,由于城市建设、宅基地拆迁、市政施工等原因,很多地块土壤土质已不能满足正常农业生产要求。“我们面前的16号地块存在同样问题,16号地块位于郫都区安团路至双安路,地势平坦,进场前现状以杂树杂草、建渣生活垃圾堆积、村民捡种等为主。”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唐良见指着眼前的稻田说道。作为3万亩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地块之一,16号地块在经过农业专家“问诊把脉”后,开展了清表清杂、建渣深埋、农田捡石、碎石还田、田形调整等农田整理措施。此后,还建设了路网、渠网,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菌剂、矿物肥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从“良”到“粮” 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从去年5月至今,16号地块已经经历一个完整的种植年。”唐良见说,农业种植过程兼顾生态涵养功能,在开展农业种植的同时,避免有害生物侵害农作物,推动农药减量化发展,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有效恢复农田生态环境。农田是环城生态公园的基底和本底。环城生态公园农业的打造,不但是重拾耕作、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过程,也是对水系、田地、环境的生态保护。记者了解到,环城生态公园新整治田间道路65公里;新建排洪渠道29公里、节水灌溉管道141公里;建立农业“三区四情”监测站15个,虫情监测等绿色防控设施覆盖面积达2万余亩。“从废弃堆场变农田,从农田变良田,这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唐良见说,在完成土地综合整治后,计划用3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持续开展土壤改良及科学的农业种植提升耕地质量。据了解,前期,绿道公司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针对全环10.1万亩耕地,研究制定了具有示范性、可复制的土壤改良及高效种植技术解决方案。(绿道公司供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7-14
7月5日,在资阳市雁江区的四川安井食品有限公司预制菜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围着高速运转的传送带做调试工作。该公司企业管理部负责人李旭介绍,目前两条生产线即将改造完成,预计9月就能达产。  在几公里外的雁江区经济科技信息化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讨论下半年的招商计划。年初该局定下招引10家企业的目标,如今刚过半年,就已完成目标的90%,计划调整势在必行。  在预制菜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来自生产端和招引端的这两个“切片”,折射出雁江区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100亿元,未来5年内有可能达到万亿元规模。受产业前景吸引,众多企业开始布局,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今年以来,广东、山东、福建、河北等地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6月底,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联盟也已揭牌。  盛筵正在开摆。正抢抓机遇切入预制菜产业“新赛道”的资阳市雁江区,如何入席?□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入局三大优势“打底” 预制菜企业纷至沓来  今年年初,资阳市要求各地找准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雁江区立足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优势,选择预制菜为发力方向之一。  “这是雁江区把握新一轮食品产业转型、适应消费升级新需求的必然选择。”雁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唐瑜表示,发展预制菜产业,雁江区拥有区位交通、原材料供应和产业基础三大优势。  首先看区位交通。作为资阳市主城区,雁江区距离成都市区80公里,到重庆市区也不过200公里,已全面融入成都“半小时”、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具备配套成渝、辐射全国的区位条件;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雁江区正加快构建“1空7轨5高12快1水”交通运输网络,也会让预制菜的配送和物流更加方便。  其次看原材料供应。雁江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制菜需要大量优质蔬菜、生猪、果品等原材料。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雁江区每年出栏猪、羊、牛等肉类约100万头,禽类约1000万羽,蔬菜类总产60万吨;区内还布局了丹山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叮咚买菜”基围虾西南基地、正大3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等。“无论是看品类还是看产量,这里都能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雁江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完善产业链方面看,雁江区多年来作为“第一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的食品饮料产业,也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积累了调料生产、食品加工、物流配送等上下游产业基础。  产业方向既定,预制菜企业便纷至沓来,也侧面佐证了雁江区对产业优势的判断。据雁江区经济科技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他们共招引了9家企业。布局立足“川味”发力 更深入参与产业分工  生产线即将投产,四川安井食品有限公司已经做好了酸菜鱼、宫保牛肉、东坡肉等产品的生产计划,该公司总经理张少华介绍,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立足川味。  “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了走川味预制菜这条路。”雁江区经科局总经济师贺涛表示,川味预制菜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基础良好。  目前,资阳已经规划了预制菜生产加工组团,计划在组团内建设厂房20万平方米,引入相关企业15家。  不过,要在预制菜市场分一杯羹也并非易事。  “关联企业少,会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贺涛认为,不少区内企业在这方面形成了共识。张少华就表示,之前想找一家符合安井产品和销售需求的食品包装企业,但目前资阳市内还没有找到。  唐瑜表示,为了改变现状,雁江区围绕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对上下游企业进行针对性招商,上半年招引的9家企业中,有3家都是包装企业。产业链的完善,会加速企业的融通发展。  为了壮大产业链,雁江区还派出招商小分队分赴福建、山东、广东等地进行招商,目标也十分明确: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食品产业发达区域和重点食品企业集团加大招引力度。  “我们希望引进一批领军型龙头企业。”贺涛表示,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吸引更多要素来到资阳,让更多资阳造产品走向全国。  不仅要围绕产业积极补链强链,与产业配套的机构、设施更不能少。资阳正积极对接国内科研院所和食品专业研究机构,计划建设中国西部食品产业研发中心、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科技成果中试转化中心,以及成渝绿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对于企业而言,会提升他们的企业竞争力;对雁江区而言,可以更广更深层面参与预制菜产业分工。”唐瑜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14
(记者 阚莹莹)7月13日,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试点外业调查采样启动仪式在成都崇州市举行。启动仪式后,全省土壤“三普”试点外业调查采样工作将在崇州市、古蔺县、射洪市、平昌县、眉山市东坡区、康定市、盐源县等7个县(市、区)全面实施。  土壤普查是对全国土壤质量状况的一次全面“体检”,通过土壤普查查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是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外业调查采样包括表层土采样、剖面土采样、土壤生物调查等多项任务,是土壤普查最基础的关键环节,是决定普查成果科学性、准确性、典型性的核心。  四川是全国8个开展土壤“三普”省市县三级联动试点省之一。为提高土壤“三普”工作科学性准确性,省“三普”办组织相关技术单位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开展样点校核工作。全省7个试点县(市、区)表层样点调整1765个、剖面样点调整46个,表层样点增加75个、剖面样点增加25个,样点总数由下发的6727个增加到6827个。  下一步,全省将进一步细化试点相关工作的实施方案,完善省级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组织召开外业调查采样、检测技术及实验室管理等各类培训会,全面推进试点工作。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14
●全国有数以万计的调查户,把所有省市的数据汇总起来,就能为国家制定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目标价格、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成都市调整农调户队伍的变化已开始显现。用种植养殖业规模户替换一般户,计划将一个县确定一个村作为调查点位调整成一个县三个村作为调查点位。今后农调户可通过手机、电脑等上传数据,提高后端数据汇总、分析效率  (记者 蒋君芳)今年,国家农产品成本调查迎来70周年。成都市从1979年开始承担这项调查任务,如今已发展形成由11个区(市)县、82户调查户组成的农产品成本调查网格体系,承担了25项国家农产品成本调查任务,覆盖全省总任务数的71.43%。  7月8日,记者走进成都市双流区、彭州市等地的农本调查户,听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与记录有关的故事。小账本拥有大能量  80岁的徐宗章是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古佛村一位农本调查户,也是双流区最年长的一位调查户,从1979年开始一干就是43年。“如今眼神不大好使,干起来有点吃力,不过女儿已经被我培养出来了,这几年都是她在协助我记录好这些数据。”  双流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农产品调查工作的涂洪波说,那个年代,农村有文化的人不多,徐老爷子是村会计,能识字打算盘,所以担任了古佛村调查点的总调查户,负责并协调其他调查户完成中籼稻、玉米、油菜籽、小麦成本及农户种植意向、农户购买农资情况、农户存售粮等调查任务。  “今天买种子花了多少钱,买化肥花了多少钱,每一笔账都要记上。”徐宗章说,日复一日的记录虽然繁琐,但自己从未想过敷衍对待,“我们记的这些账作用大着呢,国家机关都要看的。”  “这句话不夸张。”涂洪波说,全国有数以万计的调查户,把所有省市的数据汇总起来,就能为国家制定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目标价格、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比如,全国调查户的数据汇总起来,能反映出当年农户种植水稻的生产投入情况,为制定每一年的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提供依据,保护农户利益。  记录的数据,于农户自身亦有帮助。彭州市九尺镇天宝村农本调查户杨长福说,一个茄子品种,每隔几年需要更新换代。究竟第几年更新更合适?答案就藏在调查本里。他说:“每一年种茄子投入多少钱、卖了多少钱都写得清清楚楚,只要开始不挣钱或挣得不多了,我们就会考虑更新品种。”  通过记录,杨长福还对规模化种植有了更深理解,“种的面积大了,成本摊下来就少了。”在担任农调户期间,杨长福带头成立彭州市高林大棚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实现蔬菜规模化种植,“现在我们全年栽培大棚蔬菜1800余亩,年产值在1450万元以上。”老队伍急需“新鲜血液”天宝村包括杨长福在内的9位调查户中,最年轻的也已52岁。这并非特例。  成都市成本调查监审局二级调研员林红拿出一份2020年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成都市农产品成本调查户普遍年龄偏大,55岁以上的调查户共53人,占全部调查户的64%。从学历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70人,占全部调查户的85%;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仅2人。  林红说,调查户年龄、学历直接导致报送资料的方式还停留在农调户乘车送到城里或工作人员下乡收集,大部分农调户不会利用网络途径报送资料。  在天宝村村委会,杨长福捧出几摞记录本对记者说:“都是这些年记的账。我们这里的农调户年纪大了,基本都不会用电脑,手机的很多功能也操作不来。”  老队伍急需“新鲜血液”。“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调整和优化农调户队伍结构。”林红说,调整并不容易。从事农调工作的农户必须具有一定稳定性,长期从事农业种植,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连贯性。  虽然调整有难度,但变化已开始显现。在彭州市,记者见到了51岁的李正奎。他去年被选为九尺镇的农调户,负责生猪品种的成本调查任务。不同于一般散户,他经营一家生猪养殖家庭农场。李正奎说:“现在我们年出栏商品仔猪12000多头,出栏育肥猪8000余头。为了更好地安排生产计划,我们的员工每天都要记录一些生产数据,并用电脑存档,便于统计和分析。”  用种植养殖业规模户替换一般户,正是成都市调整农调户队伍的一个重要方向。“规模户更能保证农产品成本调查的数据稳定,更加真实反映成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林红说,成都也在考虑调整调查户的分布点位,现在基本上是一个县确定一个村作为调查点位,下一步计划调整成一个县三个村作为调查点位。  另一项重要工作也在进行中。“目前我们正在搭建一个平台,将所有农调户信息统一在一个平台上。”林红说,借助这个平台,今后农调户可通过手机、电脑等上传数据,提高后端数据汇总、分析效率。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14
●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体系的常态化运转,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探索形成“有人护、管得住、水清亮、产业旺”的“解放模式”  ●四川正部署在部分市州试点推广“解放模式”,初步确定在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遂宁市、巴中市、眉山市、甘孜州等7个市州开展。各市州将选取一定数量的村(社区)进行“解放模式”创建  ●开展推广试点的各市州要对“解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实际条件,理清创建思路,合理调整和创新建设内容,确保真正在本土扎根(记者 邵明亮)7月13日上午,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月亮湖畔的河湖广场上,来自成都、眉山等地的游客翩翩起舞,尽情享受美丽的湖光山色。  “几年前,月亮湖还是一个灌溉功能已严重萎缩的小(1)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垃圾漂浮、面源污染严重。谁能想到,依托月亮湖的美景,现在村里已开了15家农家乐。”百丈镇党委书记秦超俊表示,月亮湖和解放村的变化得益于当地在河湖管护方面的机制创新。开创基层河湖管护的“解放模式”  2021年,“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开展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被确认为水利部第二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之一。此后,部、省、市、区、镇、村六级联动,一场基层河湖管护的改革与探索在解放村悄然展开。  过去,解放村共设立村级河湖长3名。随着游客增多,3个村级河湖长既要巡河又要打捞漂浮物,还要开展河湖长制宣传,已经显得人手不够。此外,随着村民、游客河湖保护意识的增强,大家反映的一些河湖问题没有一套规范的处理、解决机制,不利于相关问题的及时解决。  在改革过程中,解放村以“河长引领、三队协同”为思路,探索构建“一室三队一超市”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系统总结出村民河湖管护“三不四要”等制度。  走进解放村“河长工作室”,在这个只有10平方米的小房间,记者找到了解放村河湖治理的“破题之匙”。对解放村来说,“河长工作室”是一个村级河湖问题的收集中心、处理中心和指挥中心。  进门左边,“三支队伍”的成员信息颇为醒目。解放村组建了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三支队伍,加强河湖河道巡护、宣传推广、保洁管理,解决了开展基层河湖长制工作人手不足的问题。村里的乡风文明生态超市则通过激励表彰措施,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爱河护水行动。  乡村河湖生态的改善,给解放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目前,全村发展6000多亩茶园,平均亩产值突破8000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2万元。  据雅安市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长杨晓波介绍,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体系的常态化运转,当地探索形成“有人护、管得住、水清亮、产业旺”的“解放模式”。从今年4月开始,雅安在全市推广该模式,截至6月底已在616个村(社区)按照不同类别标准进行了推广。试点推广不能照抄照搬、依葫芦画瓢  解放村遭遇的基层河湖管理的人员、制度“瓶颈”,是我省很多村(社区)面临的共性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基层河湖治理水平,今年发布的四川省总河长2号令公布了2022年四川省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工作要点,把总结推广雅安基层河湖长制“解放模式”等地方典型经验作为其中一项重点工作。  7月13日,四川省解放村河湖管护体系建设和推广2022年第三次工作推进会暨深化“解放模式”工作研讨会在雅安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正部署在部分市州试点推广“解放模式”,初步确定在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遂宁市、巴中市、眉山市、甘孜州等7个市州开展。各市州将选取一定数量的村(社区)进行“解放模式”创建。  会上,有专家表示,作为我省河湖长制工作推出的又一个“新动作”,开展此次试点推广绝不能照抄照搬、依葫芦画瓢。记者了解到,“解放模式”推广类别将根据各村(社区)水域、企业、农村河湖治理基础条件等实际情况,分为创新类、复制类和鼓励类,分任务、分步骤开展推广工作。  “关键是看机制运行!”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河湖中心主任刘锐表示,开展推广试点的各市州要对“解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实际条件,理清创建思路,合理调整和创新建设内容,确保真正在本土扎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敏 周颖昳 文/图  “冲!成都免费的向日葵花海”“骑行蜀都大道,独享这片绿色”……进入 7 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多个点位挡不住的农田美景渐次呈现,类似的分享语频频出现在成都市民的社交平台。  日间暑气渐退,晚饭后市民或驱车、或骑行,沿蜀都大道东一段寻着“打卡地图”而来,宽阔的大道两侧,错落成片的农田、色彩缤纷的花田似锦缎绵延开来。夕阳薄暮下,远眺逶迤起伏的龙泉山,人们在宁静舒缓中,城市的繁忙压力得到消减。俯瞰大运直联通道“梦想田园”片区,大运会会徽赫然呈现。  咫尺可达的乡村,不仅是涵养生态的“都市之肺”,也是承载城里人乡愁的港湾。围绕“都市田园,乡村公园”的定位,龙泉驿区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大运直联通道(10.8公里)、东西横向蜀都大道东一段(10公里)、南北纵向东安大道(8公里)农业大地景观带打造为抓手,在不脱离农作物为本底的基础上,让大地景观艺术创作发挥农田种植经济性、景观性价值。眼下,玉米、大豆、向日葵、高粱等粮油作物正拔节生长,产出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产出美丽风景。在盖碗茶造型的“天府雅韵”景点,花卉倾泻而下。邓治利 摄“城中田”变“城中园” 大地景观铺满园  7月草木葱茏,曾经绿意斑驳的蜀都大道东一段、大运直联通道、东安大道道路两侧,如今被连片成带状的规模化农田覆盖。  从东安大道进入大运直联通道后,道路右侧即进入“梦想田园”片区。傍晚时分,这里大片的向日葵在斜阳余晖下金色熠熠,与道路对面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构成了一幅壮美画面。当镜头升高,成都大运会会徽赫然呈现,紫的、黄的、粉的花朵在大地上形成一个巨大的“U”字型图案,其下方,黄色的“成都成就梦想”中英文字与之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卷。“梦想田园”584亩现代化农田与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遥遥相望。 邓治利 摄  来到西河街道两河村境内,两只由紫苷蓝、鸡冠花、黄色生菜、油麦菜等组成的正在打排球的熊猫,憨态可掬,“绿色、智慧、活力、共享”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同样在西河村,这里的大片向日葵依起伏的地势生长,道路边粉色、紫色的野花,与矗立花海中的香樟、皂角树构成别致景色。  在两河村段的“生命之树 运动成长”景观节点,金色的向日葵和紫色的莆田马鞭草盛放,与运用竹艺打造的生命之树、麻绳编制的运动造型相映成趣,象征着希望与生命蓬勃地生长。  不止于此,日前,多个颇富萌趣、代表青春活力、林盘农耕文化的农田大地景观正在三条道路旁悄然成型。“山水龙泉驿、活力汽车城”“盖碗茶”“火炬绿雕”等充满龙泉驿特色的景观小品一一呈现,与道路形成互补、协调和有机的融合。龙泉驿区1758亩油葵吸引市民“打卡”留影。杜绝撂荒宜种尽种 创造都市农业多元可能  在农业景观打造的同时,龙泉驿区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和弃耕撂荒现象。  “部分农田区域存在失管、撂荒的现象,为此,我们进行了清理、补植、重植,秉着宜种尽种、满栽满种原则,形成连片规模大田农业景观。”承接该项目的经开产投兴东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农业种植中坚持因地施策、实施小田并大田、机械化生产,种植大豆、玉米、高粱等形成良好的农业生产面貌,展现了大美田园风光。经改造提升后的农田,既满足了生产经济性需要,又呈现出优美的农田景观风貌,带来了乡村产业创新与重构。玉米大豆套种成行,为大地铺就绵延绿色。  如今道路两旁除了节点景观,更多的是规模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梦想田园”584亩现代化农田展现着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场景,大豆与玉米间作成行,每一畦土地旁整齐立起来的360度水分一体化喷杆仿佛站岗卫兵,看护着植被安心成长。  道路边随处可见的向日葵,据介绍共种植有1758亩,为油葵品种,待成熟后将采收油葵籽用作榨油,而榨油残渣还可作为蛋白质饲料。  更广阔的田地上,曾经撂荒的土地种上了大豆、朝天椒、南瓜、芋头、生姜等时令蔬菜。而种植的牧草紫花苜蓿,中草药蜀葵、百日草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经济价值。  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在龙泉驿正蓬勃发展。菜园成绿地,果园成林地,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在“美田弥望,水韵天府”的锦绣画卷中加速融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1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