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吴昌彦)为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苍溪县出实招推进农村秸秆禁烧。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该县秸秆禁烧严格实行“县级部门包乡镇、乡镇包村社、村社干部包组、组干部包地块”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面形成了“联防联控、齐抓共管、全面禁烧”的网格化管理格局。二是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县政府提早组织召开禁烧推进会议,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要求全县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并带动身边人积极参与、支持秸秆禁烧工作。全天候滚动播报《秸秆禁烧通告》和不定时推送禁烧政策问答小常识,大规模开展“小手牵大手”、致农村朋友的一封信、悬挂宣传条幅、签订承诺书等宣传活动,在全县营造出浓厚的秸秆禁烧工作氛围。三是坚持逗硬考核。县目标绩效考核中心将秸秆禁烧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指挥棒作用,推行“日巡查、周调度、月通报、年考核”机制,深入开展暗访指导,县融媒体中心不定时开展跟踪督查曝光行动,起到“曝光一起、教育一片”的震慑作用,以逗硬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1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吴昌彦)苍溪县云峰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夏季防汛工作部署,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夏季防汛工作。   一是筑牢安全防线,压实包保责任。该镇多次召开镇村干部会议,学习传达上级夏季防汛减灾工作指示,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压实包保责任,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是全面开展排查,及时整治隐患。加强了重点塘库堰及山洪灾害点雨前雨后巡查及常态化检查,及早发现风险隐患,防患于未然。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隐患、责任、整改”三张清单,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逐条逐项限时完成整改,落实闭环管理。三是完善应急预案,充实人力物力。按照“一河一策、一村一策、一库一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小(二)型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小二型水库调度规程、山洪灾害防御等预案,不断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优化镇村两级抢险队伍,及时补充更换防汛物资,确保灾害来临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防得住。四是加强防汛宣传,组织避险演练。全覆盖宣传防汛知识,组织群众开展应急演练,让群众重视山洪灾害的危害、掌握避险方法、熟悉转移路线、理解应急措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按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迅速撤离。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1
  (记者 缪翼)日前,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困难群众帮扶有关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断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基金收支总体平衡,制度运行平稳。同时,按照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不断强化兜底帮扶措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更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通过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将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2021年底,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3亿人、2.3亿人、2.8亿人。共有5427万困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困难人员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实现应保尽保。2021年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8205亿元,基金支出62687亿元,收支总体平衡,基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保障人数不断增加,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数超过2.9亿人;失业保险向1724万人发放各项待遇993亿元;工伤保险待遇支出超过900亿元,为200多万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提供及时、持续的医疗救治、伤亡补偿和生活保障。此外,通过就业援助等措施,2021年有183万就业困难人员和545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6-21
  (潘建勇 记者 张艳玲)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8组村民高泽明感到很舒心:一是家门口的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马上就要实施;二是各项申报手续有代办员跑腿,免去了不少麻烦。作为一名残疾人,高泽明真心为政府的跑腿服务点赞。  “以前办事总要多次跑镇里县里,现在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就拿这次残疾人无障碍改造申报来说,我给村级代办员李丹打个电话,李丹便上门帮忙填写申报资料,通过上级审批后,又将确认签字表送到家中让我签字,自己一次都不用跑了。”高泽明告诉记者,代办员的贴心服务让自己感到了温暖。  同样感到舒心的还有满井镇兆嘉社区居民郭秋华。之前郭秋华的残疾证遗失需补办,考虑到郭秋华自己到县上办理不方便,代办员胡鹏便让其把相关材料交给他去帮忙办理。“材料和手续,都是社区干部代办员胡鹏一手帮忙代办的,省钱又省力!”最近郭秋华拿到了补办的残疾证。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办事不方便等问题,今年,仁寿县依托现有的县政务服务中心、镇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组建了以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党员干部为主的“帮办代办”团队,统一悬挂代办标识、设置代办窗口、明确代办人员、公布代办电话,专门负责为基层困难群众开展上门代办、精准代办及全程代办服务,代办事项包含社保、医保、民政、养老等事项,基本涵盖村民所需的各类事项,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好想办的事。  藕塘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杨锦茏介绍,中心设立了帮办代办服务窗口6个,村级便民服务点12个,全镇有13名帮办代办员,今年已帮助村民帮办代办各类事项2200多件。  “一些村民对政策理解度低,办事时证件带不全,造成往返多趟跑;一些偏远村民去一趟县政务服务大厅、镇便民服务中心要几个小时甚至耽误一天,就是‘最多跑一次’也有点折腾;一些年龄大的村民信息闭塞,不清楚办事流程和所需资料,针对这些情况推出帮办代办服务,就是让便民服务站点的党员干部当起‘店小二’,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米’,实现帮办代办服务‘无盲区’。”仁寿县行政审批局局长朱章付说,群众少跑路,干部多跑腿,不仅帮办代办就近办,代办员还上门办,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6-21
  (记者 李丽颖)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和《2022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其中,《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今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好,粮食总产量将超过去年,预计将达到1.38万亿斤,棉油糖果蔬生产稳中向好,畜产品和水产品供应稳定。  报告分析,从农业-食物系统应对灾害风险的角度看,我国农业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频现,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越来越高,中国正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之一。但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灌溉的普及等,中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农业自然灾害成灾率不断下降,已基本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2003年之后,农作物受灾和成灾面积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下滑态势,特别是近两年受灾率保持在12%以下,成灾率保持在5%以下。同时,随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不断升级,防治策略不断完善,中国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下降,粮食产量实际损失率不断下降,“十三五”期间,病虫害造成粮食实际产量损失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16%-2.59%。可见,中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不断增强,“虫口夺粮”保丰收成效显著。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6-21
(刘永生 记者李全民)6月17日,广元市全市农村供水保障暨乡村水务工作现场会在昭化区召开。会议通报了全市农村供水保障及乡村水务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市委副书记蔡邦银出席并讲话,副市长李昱隆主持。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广元全市农村供水保障暨乡村水务工作会现场蔡邦银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全市农村供水保障及乡村水务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完善农村区域水网,全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生态供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生活用水保障有了明显的改观,水库渠系建设更加畅通,农业灌溉保障更加高效,水美新村建设卓有成效。各县区对农村供水保障与乡村水务工作比较重视,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成效十分明显。他强调,广元市是欠发达地区,经济体量小,主要靠中、省财政资金支持。要准确把握研判形势,抢抓水利历史发展机遇,推进乡村水务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要提升灌溉保障能力,全面推进灌区现代化管理。丰富农村水利内涵,全面提升水美新村建设品质。重点培育一批水旅融合型、水生态保护型、水文化传承型的水美新村。要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农村水利运行管理服务水平。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水利工作,充分用好、用活现有资源。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或依托现有中型、小一型水库工程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采取“以大带小”的方式开展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积极构建直接面向群众、精准便捷,条块融合、监管有力的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要合理配置从事基层水利服务和管理的人员和岗位。要突出安全运行,逐库落实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和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严格实施病险水库"清单式"管理。他要求,各地各部门务必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生产用水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工作组织和保障,加快补齐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用水的短板弱项,为加快乡村振兴、推进美丽广元建设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要全力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及乡村水务各项工作,切实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务必抓好当前防汛减灾、农业灌溉、农村疫情防控、以工代赈、森林防(灭)火等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该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彦江通报了全市农村供水保障及乡村水务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他说,下一步将切实抓好全市农村供水保障暨乡村水务试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开展项目投资“拉练评比”活动安排部署,精准对标国、省投资安排,做深做实项目包装储备工作。加快“十四五”规划的7个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尽早上马并开工建设,着力构建骨干水网。全力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区域水网。以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精准谋划一批当家塘整治,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田间工程“最后一公里”问题,精准配套田间水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水务,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水权水价改革,确保苍溪、昭化两县区今年年底前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验收,其他县区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扫尾工作。加快推进苍溪白桥灌区水权改革试点工作,及时完成方案编制及试点阶段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河湖长制条例》,持续加强水生态保护,严格涉水空间管控,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维持河湖生态廊道功能,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为延展乡村水务内涵、建设水美新村奠定坚实基础。会前,参会人员先后参观了卫子镇新荣水库,王家镇新华水厂和清水镇龙凤村水美新村,听取了新荣水库除险加固、水源、水网建设、水库标准化管理、灌区配套改造、水价改革汇报,以及新华水厂农村供水保障城乡统筹一体化工作推进情况,和龙凤村水美新村水系治理与乡村治理情况。会上大家观看了《水润广元•春灌路上》专题片和《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问题》短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1
(尚永高 记者 陈家明 实习记者 陈思燕)翻开四川版图,一颗璀璨的明珠尤为惹眼:它地处川南地市腹心,是自贡的中心城区。它因盐卤自流而得名,在这里,你能搜索到世界钻井之父留下的时代烙印,触摸到中国灯城饮誉古今的绚烂夺目。更能领略到勤劳灵气、敢闯善为、奋进不息、勇创一流的自流井人的风采。“小”乡村,依然怀揣“大”梦想。自流井区高质量筑牢生态农旅涵养圈,以“城市后花园”良好生态和自然资源为本底。围绕“美一片景、兴一带业、富一方人”目标,推动绿色生态与产业业态结合、品质生活与田园乡村融合,打造兼具生态功能、经济价值和旅游效应的绿色空间。新起点,不负探路新使命。在成功创建四川省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培育县和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的基础上,自流井区肩负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重托,心系“国之大者”、坚定扛牢中心城区首位担当。在敢闯敢试中克难攻坚,在实干担当中开创新局,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更具成色、乡村振兴经济基础更加坚实。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如何确保试点工作方向正确、路径清晰、产业协同、群众增收的目标?自流井区以党建引领、群众发动的“大合唱”,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夯基固本”“动力引擎”“四治融合”“典型领路”“惠民利民”五大工程,形成“党建引领、全域联动、多元共治”的现代乡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组织体系。区委、区政府将试点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将集体经济发展纳入镇(街)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对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的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镇(街)确定2名以上专(兼)职人员负责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集体配备发展专干,确保工作落地落实。党员党组织的发展与集体经济融合有效衔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步带动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和参与支持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原则,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成员。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均等量化方式进行股份量化。目前,26个村集体全部完成股权的确定量化及登记赋码换证工作。全区合并村均实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济联合社负责人。组织召开成员代表大会,组成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并在集体经济组织章程中予以明确。要确保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健康有序,财务管理是基础。全区建立完善指导、督促合并村建立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年度清查等管理制度,村集体均完成账务分设。出台建立完善村(社区)财务管理长效机制系列举措,制定村(社区)财务管理正面清单,村级财务的民主决策和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探索推行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指导各村规范建立管理运营等各项制度。依托与中国农业银行自贡盐都支行合作,由农业银行提供“三资”管理服务平台,把各村的资金、资源、资产录入平台,实现实时监控,透明管理。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21
(陈鑫 记者 邓涵予)“这栋楼需要进一步排查鉴定。”近日,在华蓥市高兴镇街道社区长寿街,镇党委副书记张海锋等5人组成的排查小组,正在对6栋木结构自建房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我们根据不动产权证等证件,现场对产权人、建成年代、设计用途等基本信息进行审查。”张海锋表示,排查小组要判断房屋是否存在地基沉降、主体结构变形、消防安全隐患等情况,如果发现墙体开裂,还要用标尺测量裂缝宽度,并将收集的信息记录在“华蓥市居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统计表”中。  据华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全股股长唐扬介绍,截至目前,华蓥市累计排查农村经营性自建房514栋,其中存在安全隐患1栋;累计排查城镇经营性自建房890栋,其中存在安全隐患18栋,15栋已采取停止使用等管控措施。  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也在广安各地积极开展。广安市前锋区针对自建房隐患排查结果,已建立了问题责任台账。前锋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谭云华说,接下来将对确有安全隐患的自建房进行督促整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岳池县也已排查自建房27万余栋,对存在隐患的75栋自建房采用警示告知、隔离封闭、撤离人员等措施进行整改。  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时,全市已为46.98万栋自建房(其中经营性14473栋)开展安全“体检”,发现522栋存在安全隐患(其中经营性156栋),已采取停止使用等管控措施257栋(其中经营性40栋),其余均已纳入整治计划。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1
禾雨 (图片由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巴塘县工作队提供)结对10年,成都市双流区与甘孜州巴塘县携手走过3000多个日日夜夜。  时光回溯,2012年,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双流区援建甘孜州巴塘县。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双流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倾注真情真意,派出一批批干部扎根高原,谱写“双巴”同心的发展篇章。  海子山见证。10年来,双流区先后派出5批近400名优秀干部人才到巴塘挂职锻炼、支医支教,累计投入援建资金达3.63亿元,成为助推巴塘发展的重要力量。  金沙江奔腾。2022年是双流区援建巴塘县10周年,面向未来,“双巴”心更近、情更浓,携手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1年5月,成都市双流区新一批对口支援工作队走进巴塘。2021年以来,双流区累计投入财政援建资金8378万元,从基础设施、民生帮扶到产业发展,从捐资助学、扶老济贫到爱心共建,一个个项目落地被称为“高原江南”的巴塘;一项项饱含深情的爱心工程,见证着双流与巴塘血脉相连的真情厚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川西高原上,接续奋斗的画卷浓墨重彩,援建之花盛放巴塘大地。“桃源地坞”新村新貌。一个“新”字谋振兴 规划先行 吹响接续奋斗的冲锋号  “高原江南,弦子故里”,6月的巴塘,格桑花开,生机盎然。  2020年,巴塘县正式脱贫摘帽,迈出乡村振兴的新步伐。2021年5月,双流区新一批对口支援工作队走进巴塘,接过援建工作“接力棒”。  站在新的起点,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工作队始终思考的问题。  谋篇先识大局。“海拔高士气更高、缺氧不缺精神!”在2021年双流区对口帮扶巴塘县工作会上,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陈勇说道。“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今后的工作,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抵达巴塘后,为迅速收集一线资料,工作队分为多个小组,深入巴塘县17个乡镇和16个重点村,开展了一系列深度调研,很快形成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等12条具体举措,在甘孜州率先编制完成《双流区对口帮扶甘孜州巴塘县规划(2021—2025年)》。  这是一张包含“金鹏向阳行动、金鹏扶智行动、金鹏兴业行动、金鹏护绿行动、金鹏文成行动”5大行动的系统蓝图,规划有23大类、67个具体项目,总投资达2.2亿余元。“去年以来,工作队用了3个月时间,梳理9年来帮扶项目286个,梳理出结余帮扶资金415万元,并将结余资金纳入2022年帮扶资金。”陈勇说。  一组数据体现出双流对口支援的力度。2021年,双流区向巴塘县投入财政资金3878万元、社会援建资金330余万元,实施了教育保障、医疗帮带、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干部人才帮扶、全域结对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7大类19个项目。  一座座校园、卫生院投入使用,一片片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快速发展,一栋栋藏家民宿喜迎八方宾客……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使命,将对口帮扶的成绩书写在巴塘的山水间,也镌刻在当地群众舒展的笑颜里。俯瞰巴塘县城。一个“实”字兴产业 因地制宜 点燃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现在我们采用机械化种植,也有专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土豆长势很好,今年丰收在望。”说起双流区援建的土豆种植基地,巴塘县波密乡波堆村村民洛绒泽批表示,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以前种植的土豆亩产只有600斤左右,去年亩产达到了3000斤,产量实现翻番,今年也会有好收成。”  项目带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促进地区发展。产业,始终是双流区帮助巴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去年,双流区投入1080万元,在巴塘县波密乡、中咱镇、亚日贡乡打造高原特色土豆种植基地,总面积3705亩,总产量达到7400多吨,丰富了巴塘“五彩藏乡”特色农业品牌内涵,帮助3个乡镇群众持续增收。  “欢迎来到桃源地坞,体验‘世外桃源’的安逸生活。”离巴塘县城仅10多分钟车程,是一片错落有致、别具风情的藏式小楼。  这里是巴塘县实施地巫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时打造的新村。曾经,地巫镇中真、甲雪、坝伙3个村位于离县城149公里的大山深处,平均海拔3600米,地质条件较为恶劣。如今,村里的群众整体搬迁到“桃源地坞”新村,新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家家户户的屋顶上,还有双流区捐建的分布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这让村民们又多了一份收入。  漫山绿树,脆桃成林,还有蜂蜜、核桃等丰富的特产,产业基础打得牢,乡亲们的发展路子再升级——要吃上旅游饭。村集体租用外出打工村民的房屋,开起了“藏家乐”,盘活闲置资源,引来八方游客,再添一笔收入。  围绕帮助巴塘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富民惠民渠道,双流区不断探索前行。去年以来,双流区投入1400余万元重点打造藏巴拉山红色旅游线路和鹦哥嘴石刻景点,提档升级位于巴塘城区的茶马古道遗址,专项投入1655万元支撑建设河西山万亩立体生态项目配套工程,投入100万元启动建设德达火车小镇项目,擦亮打响巴塘县“五彩藏乡、高原江南”地域名片。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医疗组的医生们到群众家中送医送药。一个“暖”字惠民生 智志双扶 激发自立自强的内驱力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双流区着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让巴塘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你们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谢谢!”在波密乡波堆村,村民正呷紧紧握住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医疗组医生李小玲的手说。  医疗组在“送医送药健康巡诊”活动中认识了正呷一家。正呷的父母患有疾病,医疗组每月到她家走访,免费提供身体检查和药品等医疗服务。不仅如此,李小玲刚到巴塘不久,便克服高原反应,和同事们历时9天,奔波了2000余公里,往返巴塘县9个乡镇16个接种点,为8286位群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群众感谢的背后,凝聚着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不怕艰苦、用情服务的为民情怀。  送健康。去年以来,双流区投入200余万元建设巴塘县儿童保健中心,筹建巴塘县人民医院专业化体检中心,组织巴塘患者到双流区接受手术。协助巴塘县当地医院开展门诊治疗1637人次,住院收治638人次,指导手术11台,抢救急诊病人36人次,对5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技术培训。  育人才。深入实施“青蓝工程”,一对一帮扶指导当地教师。2021年,双流区派出13名教师开展教育传帮带,培养一线教师90余名。选派13名巴塘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双流中学、棠湖中学就读,为100名贫困大学生提供40万元生活补助。  强根基。2021年,双流区安排638万元,对巴塘县专技人才和党政干部进行专业培训,累计培训580余人次,向外输出劳动力123人,促进观念互通、技术互学,为巴塘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汇聚各方力量同心助发展。一年来,双流区27个部门和巴塘县25个部门、双流区9个镇(街道)和巴塘县17个乡镇签订了《乡村振兴五年帮扶协议》,以结对开展产业技术指导、就业帮扶咨询、支部共建共育、人才交流互动等方式,实施全域结对帮扶拓展。  秉持初心,接续前行。“双巴”同心,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正在“高原江南”徐徐铺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1
●建强红色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中的领导作用●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丰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内涵●充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治理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宜居宜业红色美丽村庄  (记者 樊邦平)6月20日,记者从四川省委组织部获悉,为推动四川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落地落实,四川日前正式上线“红色村落”数字化服务平台,并启动网上展馆打造、电商平台拓展、阵地联盟建设和党建案例推广“四项活动”。随着平台的上线,四川首批30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名单首次对外公布。  据悉,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是中组部联合财政部在红色村中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把试点村的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进而示范带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扎实开展,以红色精神的传承赓续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夯实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2021年,四川的蒲江县西来镇铜鼓村、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坡脚村等30个村入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它们分布在13个市(州)、24个县(市、区)。  为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四川将重点开展五个方面工作:建强红色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中的领导作用;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丰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内涵;充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治理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宜居宜业红色美丽村庄。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1
人民日报记者 王明峰 林小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四川考察第一站,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大家收入高了、日子好了,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下去。”  永丰村地处平原沃野,建成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村民们靠田吃田、藏粮于技,和省里的农技专家一起辛勤耕耘,日子越过越红火。  “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四川考察时的一番叮嘱,战旗村踏踏实实践行。  2018年2月12日,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率先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在村里,总书记察看特色农副产品和蜀绣等手工艺品展示,观摩人人耘“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操作。  “在总书记指引下,战旗村实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说。  在战旗村考察时,总书记自己花钱买下一双当地群众做的布鞋。“唐昌布鞋”非遗传承人赖淑芳说:“传统手工艺搭上了乡村振兴快车,布鞋销量不断翻番,还带动村民就业。”  如今,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壹里老街、乡村十八坊等成为乡村旅游热门景点,郫县豆瓣、圆根萝卜等特色产品深受市场喜爱,“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吸引了大量学员……战旗村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增值、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振兴路。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四川培育川粮油、川茶、川竹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产业旺,生活美,农民腰包也鼓起来。截至目前,四川共创建1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速打造农业“10+3”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菜、茶、果、药、鱼5个特色产业对第一产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4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继续做大做强“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巴蜀大地上全面铺展。
人民日报 | 分享: 2022-06-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涂伟强 记者 罗敏6月16日,江油市永胜镇村民刘兴海顺利在江油农商银行获得“农民住房财产保证贷款”,贷款资金10万元。这是江油农商银行作为“农民住房财产保证贷款”合作银行发放的首笔贷款。  据了解,“农民住房财产保证贷款”于2022年5月在江油进行试点推广,前期经过多次会议商讨、农民意愿调查、可行性推论等,确定首批试点枫顺乡、永胜镇等3个乡镇、8家参与机构,后期据实情况再适度扩面。  “我是做种养殖的,这个利息收得低,有助于扩大我的养殖业。”永胜镇种养殖大户刘兴海谈及贷款后的感受时激动不已。  目前,江油市农民住房财产保证贷款试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力争到2023年,试点乡镇农民住房财产权保证贷款达到200户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1
新华社天津6月19日电(记者 周润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北京时间6月21日17时14分将迎来夏至节气,标志着炎热的盛夏来临,意味着高温的炙烤开始。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每年公历6月20日至22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之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第四个节气。“至者,极也”,经过立夏、小满、芒种的不断蓄积,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大自然笼罩在一片炎热之中。  夏至来临之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此后,昼渐短,夜渐长,直到秋分,方得平均,我国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民俗说法。  夏至,中国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素有祭拜先祖、祈福美好的习俗。《周礼·春官》中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日祭祈神明,意在消除疫病和灾荒;汉代以后,为祈求五谷丰登,粮仓充实,历朝历代几乎都有祭拜仪式。  夏至是民间“ 四时八节”之一,中国人喜欢美食,不同节令有不同的应景食物。“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大有共识。夏至新麦已收获,人们尽兴吃面,有尝新之意,既解馋享口福,也是盛夏的便捷饭食。南方有阳春面、干汤面、麻油凉拌面等,北方则有打卤面、捞面、炸酱面、冷面等。”由国庆说。
新华社 | 分享: 2022-06-21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尹应平 张天宁 涂炜)为迅速贯彻落实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翠屏区主动担当作为,采取挖潜扩容、提升赋能、搭建平台“三轮驱动”方式,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一、充分“挖潜扩容”,不断扩大就业容量翠屏区采取“五个一批”工作举措,挖掘岗位资源,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全力稳定和扩大来翠、留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规模。一是机关单位招录一批。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力度,积极支持区级各部门(单位)、各镇(街道)使用空缺编制用于公开招聘、引进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及时补充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2022年上半年,翠屏区已发布招录公务员54人、事业人员169人,引进人才70人,招聘幼儿园合同制教师、事业编外人员、辅警特警等202人。二是城乡基层输送一批。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西部志愿者等基层就业项目,特别是计划招募一批医药卫生类高校毕业生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服务满1年后享受“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人员招聘优惠政策。2022年度,翠屏区计划招募基层服务项目人员40人。三是“两新”组织吸纳一批。落实国家助企纾困和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调动全区“两新”组织企业积极性,扩大招工规模,吸纳储备高校毕业生。目前,已向宜宾捷安汽车、宜宾山勾勾农业等15家“两新”组织企业征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近200余个。四是就业基地见习一批。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区内优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组团申报就业见习基地,对年度吸纳见习人员超过200人、留用率超过60%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就业见习基地,将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今年,翠屏区已新认定宜宾普翼汽车等青年就业见习基地9家,就业见习基地累计达到25家,提供见习岗位1200余个,目前在岗人员183人,发放见习补贴13.46万元。五是政策托底帮扶一批。全力做好困难高校毕业生帮扶工作,尤其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在宜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450元/月的社会保险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参与社会管理、公共管理工作,翠屏区拟开发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协管员等500个临时性大学生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二、强化“提升赋能”,扎实提高就业技能翠屏区大力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专业力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求职就业能力。一是职业培训进校园。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面向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办公软件应用、PS图形图像处理、会计软件应用等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中短期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办文、办会、办事等职业素养,增强就业择业竞争力。同时,积极组织竹编工艺、宜宾燃面等“宜宾工匠”“技能大师”为高校毕业生展绝活、授经验、传心得,引导高校毕业生增强职业精神、实现技能就业。二是创业培训进校园。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切实加强与宜宾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等高校的联系,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和网络创业培训,鼓励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培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掌握创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切实提升创业能力。目前,翠屏区已在宜宾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900人,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开展创业培训300人。积极推荐青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训、以赛提能。2022年6月17日,翠屏区选送的宜宾学院应届毕业生创业项目“华裳竹艺—时代青年做好文化传承与创新”荣获第五届“中国创翼”暨第四届“宜宾创翼”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意专项赛“二等奖”。三是职业指导进校园。积极推进翠屏区公共就业职业指导工作室与辖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室建立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基地共建、专家共享、人员共培,支持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践,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兼任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义务辅导员。加强求职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组织有经验的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专家进校园开展职业指导讲座,指导高校毕业生规划职业路径、增强职业素养、形成合理预期、提升求职能力。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及时化解毕业生焦虑情绪,帮助毕业生找准定位,尽快转变观念,积极主动求职。三、持续“搭建平台”,精准对接就业供需翠屏区深入开展“民营企业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聚焦重点产业、联动各大高校,开展系列“线上+线上”招聘和就业服务,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建双选平台,为企业发展输送人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元化就业选择。一是持续提供“1311”精准服务。翠屏区通过高校毕业生报到、网络登记、多部门协同登记、属地登记等方式加强与翠屏籍高校毕业生联系,及时为高校毕业生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纳入实名制管理平台,精准掌握高校毕业生“基本盘”,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就业帮扶,安排专人“一对一”提供“1311”精准服务,即提供1次就业指导、3次就业岗位招聘推荐、1次培训机会、1次就业见习机会,帮助高校毕业生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截止6月10日,2021届994名翠屏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已实现就业764人(其中单位购买社保727人,占比95%),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219人。二是持续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翠屏区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岗位信息。今年,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已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直播带岗”专场招聘会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各类招聘会313场(其中网络招聘会281场、现场招聘会29场,直播带岗3场),参会企业总计1809个次、提供就业岗位13.6万个次、现场招聘会进场应聘者超过2.7万人次、网络招聘会浏览点击量超232万人次,求职登记总计5.3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64万人次,促进就近就业1.8万余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达1810人。三是持续开展“企校互行”活动。翠屏区积极策划“企业校园行”和“学子企业行”活动,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精准对接。2022年6月16日上午,经市人社局搭建平台,翠屏区在四川轻化工大学举办“‘就’在宜宾‘职’等你来”专场招聘会,翠屏区组织中车智轨、凯翼汽车等25家企业提供235个就业岗位,包括文员、人事经理、财务主管等岗位,招聘活动吸引2000余名毕业生现场求职。同时,开通“就业直通车”,有针对性地邀请高校师生到三江新区金川电子、极米光电等重点企业实地走访、现场参观,详细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岗位需求、工作待遇、发展前景等,吸引更多在宜高校毕业生留翠留企实习实践、就业择业。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0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徐峰 尹应平)百千睿智露锋芒,创赛精英聚一堂。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宜宾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宜宾市决赛于2022年6月16日、17日在宜宾市酒都剧场举行。现场图片长期以来,翠屏区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双创”行动,营造了尊重创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不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为促进翠屏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强化全区创业项目的竞争力,实现创业拉动就业目标,翠屏区人社部门特别组织开展了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宜宾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翠屏区项目集训营,对参赛项目商业计划书、路演技巧、着装造型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讲解,从商业模式、产品市场竞争力、创新创意点、财务分析和发展前景及规划,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指导。颁奖现场翠屏区培育选送的参赛选手在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宜宾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五个一等奖席位翠屏区占据三席。其中,“佳果天成”“空气讲解器”“酒都阿嫂”分别获得各组别一等奖,“华裳竹艺”获得青年创翼赛道二等奖,“3D曲面触摸屏精密印刷设备”“危废智能科技管理系统”“万家福宜宾燃面”获三等奖。 颁奖现场目前,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宜宾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宜宾市赛满结束,晋级项目将积极备战省赛和国赛。翠屏区将持续发力、增添措施、促进实效,切实加大创业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全区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0
 “各位帮扶队员请注意,大家要将金银花周围草清理干净,将花树亮出来,进行有效光合作用,利于金银花正常生长......”这是峨边农村工作帮扶队正在新林镇金银花基地,由高级农艺师唐丁对技术要领的一番讲解。6月16日,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县农村工作帮扶队组织县农业农村局、新林镇党委政府、县农投公司党员干部深入到新林镇金银花产业基地,为金银花基地除草,切实将助农服务落地落实。农业农村局专家还针对金银花病苗,进行了现场指导,给基地管理人员提出了金银花田间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具体措施。据悉,在开展农业农村“大调研”过程中,县农村工作帮扶队了解到,当前正值金银花需要除草的关键时节,新林镇金银花基地进入田间管理重要阶段,亟需清除基地杂草。无法及时组织劳动力对金银花基地杂草进行人工清除,成了基地经营者的“烦心事”。县农村帮扶工作队了解具体情况后,及时研究,组织党员干部及时到新林镇金银花基地开展集中除草活动。 在新林镇新林村金银花基地除草活动我心现场,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挥舞镰刀、左右开弓,认真清除金银花窝内杂草,将金银花空格内杂草连根拔起,坎上杂草一并清除……大家干得一丝不苟、热火朝天。有的队员割破了手指,简单包扎后仍然继续除草。通过3个多小时努力,成片金银花基地中的杂草被及时清除得干干净净,成排成行金银花辅助杆被抽正,一排排郁郁葱葱、整齐排列的金银花展现在大家眼前,充满了勃勃生机。“下一步结合‘大调研’,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凝聚力,解决一批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搭起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农村工作帮扶队领队表示。(供稿:峨边农村工作帮扶队 赵厚)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0
坚持“1355”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台贡献科技力量。6月17日,四川省三台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绵阳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丽琳到会祝贺,三台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文远、县人大副主任苏才德、县政府副县长丁德伟、县政协副主席赵静参会,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2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三台科技发展大计。“不忘科技强国初心,牢记桥梁纽带使命,为推动三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助力。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致力服务全民科学素质再提升!”。会上,三台县科协第八届委员会主席赖培喜代表县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他强调:未来五年要致力服务城乡科技工作者,在强化主体地位中增添活力。要致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在推进科学化进程中提升新水平。要致力服务全民科学素质再提升,在促进科学普及中展现新身手。要致力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在三台县域经济特别是乡村振兴中勇于担当。要致力服务全县各行业科技队伍建设,在改善和服务民生中提高能力。会上,杨丽琳代表绵阳市科协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充分肯定了三台县科协第八届委员会的工作,她要求:各级科协组织要坚持党的领导,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团结带领各行各业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作表率,用心认真尽责、敢于苦干实拼,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彰显新作为。文远代表县委,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全县科技工作者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增进爱国惠民的奉献中争当示范者;要勇担时代重任,在服务社会发展中争做开拓者;要勇攀科技高峰,在推动创新创业中争做引领者;要秉承优良传统,在弘扬科学精神中争做践行者。文远强调:新时代科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全县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齐心、拼搏进取,奋力开创民生科技事业和科协服务新局面,为建设现代化新三台作出新贡献。大会表决通过了《三台县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选举办法》,四个代表团分组讨论和表决了建议名单、相关报告,组织学习了中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市县有关领导的讲话,审议通过了《县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决议》,换届并选举产生了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赖培喜当选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大会发布了全县科技工作者倡议书,以及2016—2021年度全县“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通讯员:锦秀  杨盛  谢勇)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记者 刘佳)最近,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毅当起了“推介官”,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推介毕业学生。省妇联联合教育厅开展的2022年女大学生专场线上岗位推介活动,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提质,首批即推出就业岗位4382个。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全省各高校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全省各地各部门挖掘岗位资源,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民生无小事,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月18日,广安市邻水县石永镇红花坪村移民避险安置点,小朋友拿着红灯笼跑向新家。 张启富 摄(视觉四川)补齐短板 从民生实事看“幸福”账本  6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前往四川多所中小学校,为修订我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收集意见建议。  推动修订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基金,试点开展“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提高孤儿和困境儿童兜底保障水平……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加强了对少年儿童这个“最柔软群体”的保护。  今年2月初出炉的《2022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细化了举措——将新增5800个普惠性托位、支持基层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建设、为8100名0至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和营养膳食补助……  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如何切好“民生蛋糕”,考验着决策层的执政智慧和民生情怀。  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我省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从十项民生工程到30件民生实事,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省内异地就医结算覆盖所有县(市、区)。2021年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586.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178.5万人,均是2016年的1.5倍。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各级各类学校2.4万所,在校生由2016年的1531.1万人增至2021年的1627.1万人。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2021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0249个,比2016年增加733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6.1万张,是2016年的1.3倍;卫生技术人员67.4万人,是2016年的1.4倍。改革创新 用实干回应民生期盼  “有了电梯后,老邻居们天天都下楼来,一起散步聊天,邻里之间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了。”说起加装新电梯后的变化,家住成都市锦江区桂王桥东街的居民王大爷很感慨。  “老楼装新梯”是一个民生“老大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是民生工作的指向。我省就进一步做好既有住宅电梯增设工作制定指导意见,明确“双2/3参与,双3/4同意”后,业主就可开启老旧小区装电梯的编制方案、申报部门审查等程序。  让民生实事更贴近百姓需求,在向省级部门和市县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省面向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征集意见,新增有亮点、有特色、能充分体现惠民效应的省级民生实事实施项目,让对象更精准——  为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今年我省将建设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021年省级民生实事中,首次纳入“实施100个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示范项目”;“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案件服务”去年纳入民生实事……  补齐短板,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我省以创新改革回应民生期盼,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4月1日起,四川省级地方标准《农民工服务规范》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农民工服务保障领域的省级地方标准;去年10月,“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推介会上,“岳池输变电工”“果城月嫂”“自贡彩灯工匠”“川筑劳务”“金堂焊工”5个劳务品牌现场推介,这是我省第一次集中推介劳务品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我省将努力用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让民生实事更有“力度”,百姓幸福更有“温度”。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记者 殷鹏)四川是“千河之省”,境内96.6%的水系汇于长江,为黄河提供8.9%的年径流量,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三江口,眺望三江交汇处,听取当地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总书记指出,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这也是9100万巴蜀儿女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扛起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不断谱写美丽四川新篇章。宜宾三江口。 曾朗 摄(视觉四川)提升巴山蜀水“颜值”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今年夏天,眉山市青神县凭借当地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萤火虫,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不久,泸州市纳溪区,上千只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现身该地某水域,吸引市民纷纷驻足拍照。  “萤火虫和桃花水母,唯有在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才能生存。”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说,这是四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生动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四川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四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加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污染防治做“减法”。近年来,四川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全国率先实现第一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全覆盖,全面完成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出台《四川省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激励约束办法》,每月排名、逗硬奖惩,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刚性底线。  生态修复做“加法”。连续7年,四川均在年初下达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指标,切实强化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启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等生态治理专项行动。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市)出台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票否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巴山蜀水更加美丽。  天更蓝。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平均达326天,PM2.5浓度较三年均值下降4.5%,有13个市(州)空气质量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达61.9%。尤其在成都及周边,贡嘎山、幺妹峰频频“跃”入市民眼帘,“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从诗词“走入”现实。  地更绿。2021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5%。森林覆盖率达40.2%,比2016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基地28个,数量居中西部前列。  水更清。2021年,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1%,近七成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Ⅴ类、劣Ⅴ类断面全面稳定消除,重要江河湖泊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9.3%。“夜游锦江”已成为成都旅游新名片。记者 郝飞 摄提升绿色发展“品质”有力有序走好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今年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当天,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发布的一组数据令人关注:截至2022年4月30日,四川累计成交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近3500吨,按可比口径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火热的碳交易背后,是四川坚定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态度。近年来,四川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划定全省综合环境管控单元,构建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同时,强化政银合作,3年内向生态环境领域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的项目融资额,助力重大项目建设。  优化环评审批。2021年,四川完成6717个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投资约1.53万亿元,确保成南达万高铁、乐山机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及时开工。支持成都、绵阳、南充等城市提升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节能环保产业能级,为各地拓宽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坚持高点起步,持续推动调结构、育动能。去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出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应用产业,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绿色动能澎湃。近年来,全省节能环保、风光水电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迅速崛起。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建成发电,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947万千瓦。规上企业水力发电量达3531.4亿千瓦时,规上企业天然气产量达到522.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稳定提升,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9.5%,比重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以上,稳居全国前列。  绿色打底,生机勃勃,一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协调统一的美丽画卷正在四川徐徐展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0
(记者 何勤华)“你看看,这些都是孩子们获得的奖状,我们看着高兴。”6月17日,在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领着记者走进屋,指着客厅正中央的墙上说。  记者凑近一看,三好学生、进步明星、劳动之星……孩子们获得的这些奖状,夫妻俩都一一贴好。有的奖状因为张贴时间较长,胶布已有脱落,夫妻俩还用新的胶布重新粘上。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河村,走进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  4年多过去,吉好也求家的变化很大。2019年2月,三河村搬新家,村民们告别低矮的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家。吉好也求的新家共100平方米,有客厅和3个卧室,厨房、厕所、储物间独立在外,屋外是一个宽敞的坝子。“现在的房子和以前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吉好也求说。正和记者聊着,妻子马海子呷从房间走出来。刚整理完被子、衣物的她,又拿着扫帚把家里打扫一遍。“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看着也舒心。”她说。  搬进新居后,吉好也求有时在工地上打工,家里养了猪、牛、鸡和30多箱蜜蜂,平时也种种地。一年下来,加上小卖部的营收,收入颇为可观。他说,以前一家人年均收入不过2000多元,现在人均收入已经过万元。而三河村村民年均纯收入也从2015年的2284元增长到2021年的13678元。  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说,是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让三河村村民的生活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三河村的干部群众永远不会忘记,永远心怀感激,“共产党瓦吉瓦(好得很),习总书记卡莎莎(感谢)。”  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凯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和农文旅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三河村脱贫成果更巩固、乡村发展更美好、群众生活更幸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