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稳投资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全面提高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同时提出了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新增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等具体目标。《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5方面15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快补齐能力短板,包括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提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等。二是着力构建一体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包括推动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强化设施协同高效衔接等。三是推动智能绿色升级,包括推进数字化融合、推动环境基础设施绿色高效发展等。四是提升建设运营市场化水平,包括积极营造规范开放市场环境、深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五是健全保障体系,包括加强科技支撑、健全价格收费制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统计制度等。《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建立评估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联动,按照职责分工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地方人民政府要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措施,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新华社 | 分享: 2022-02-10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记者 高蕾)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组织保障等予以明确。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将如何布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将如何更好服务百姓健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就相关社会热点予以回应。服务更全面  据介绍,为满足群众新需求,规划既指明了场地、设施、人员、服务对象和投入等“硬件”要素,也明确了社区服务项目、活动、载体、机制等“软件”设施要求。  在服务内容上,规划强调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为民服务功能主要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文体活动有服务等;便民服务功能主要指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事项和商业服务事项两大类;安民服务功能主要涉及社区平安建设的各项服务。  在服务模式上,规划要求完善服务统筹、即时响应等机制,健全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调查评估制度,促使社区服务更精准地适应群众需要。  “规划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家庭等为重点,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等服务。”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介绍,在聚焦群众期待的同时,规划紧扣就业优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城市、农村不同需求。就医更便利  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傅卫以一组数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展。  服务可及性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万个,基本实现了城乡基层社区的全面覆盖;  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到 2020 年底,全国基层卫生人员超过 430 万人,其中执业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增加到153万人,学历、职称、专业结构都有较大提高;  傅卫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卫健委将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力争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达到能力基本标准。同时,通过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人员培训、对口支援等综合措施,为基层提供更多人才保障。设施更完备  据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把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突出位置,纳入县城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地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功能布局,狠抓政策落地,争取到 2025 年,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如何解决社区居民健身去哪儿的难题?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负责人邱汝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体育场地的数 量 较 2017 年 增 长 了89.7%,体育场地总面积增长了33.4%,人均场地面积增长了32.5%。此外,国家体育总局每年支持上千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大约有2亿人次享受体育健身的优惠政策。  谈到下一步工作打算,邱汝介绍,国家体育总局将推动各地将土地、资金等资源向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倾斜,避免场馆建设“高大上”而群众用不上。同时,积极支持配合教育部门推动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特别是向社区居民开放。
新华社 | 分享: 2022-02-10
投资55亿元 改造老旧院落2242个●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老旧院落硬件设施改造补助金额为平均每户5000元,其他区(市)县平均每户2000元  ●到2022年底前,全面消除老旧院落既有D级危房、燃气、用电、内涝、治安等重大安全风险隐患  ●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成都市2004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院落改造任务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实施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每台给予20万元补助  (记者 雷倢)2月7日,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成都市城镇老旧院落改造“十四五”实施方案》已出炉。依照《实施方案》,成都将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院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功能短板,完善治理服务,打造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完善、生活更便利、社区更和谐的“幸福成都”。改什么?分安全类、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4类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前,全面消除老旧院落既有D级危房、燃气、用电、内涝、治安等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成都市2004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院落改造任务。  根据《实施方案》,改造对象原则上为城市或县城(城关镇)范围内2004年底前建成的,存在安全隐患、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基本居住功能缺失、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院落。不过,2015年以来已实施改造的老旧院落,以及需实施水、电、气、通信单项改造的,不纳入本次改造计划。  从改造内容来看,各老旧院落改造工程可包含安全类、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4类。  安全类,指的是务必消除建筑结构、燃气等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实施的内容,包括院落燃气、供电、排水、消防、安防及房屋结构等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整治。其中,D级危房应及时完成人员搬离和应急处置。此类立查立改。  基础类,重点是建筑物屋面、外墙、雨污分流等公共部位维修。此类基于群众意愿,应改尽改。  完善类,是在达到基础类标准前提下实施的内容。按照“能装愿装,尽装快装”原则鼓励将电梯加装纳入院落改造统筹实施。此类尊重群众意愿,能改则改。  提升类,是在已达到基础类标准且有相对完善配套前提下实施的内容。参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物业管理服务、社区管理机制等完整居住社区标准进行提升。此类立足实际,积极推进。怎么改?明确五项原则,进行资金支持  《实施方案》明确“以人为本,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保护优先,传承历史”“建管并重,长效治理”五项原则。  《实施方案》明确每一阶段的实施计划:2021年,成都开展全市老旧院落改造项目调查摸底、台账建立、资金测算等工作。2022年到2025年计划改造老旧院落2242个,涉及居民近23.3万户,总投资约55亿元。其中,2022年,完成老旧院落既有D级危房、燃气、供电、排水、消防、安防等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整治;改造老旧院落601个、7.2万户,总投资约15.5亿元。2023年,改造老旧院落592个、5.8万户。2024年,改造老旧院落505个、4.6万户。2025年,改造老旧院落544个、5.7万户。  财政支持方面,《实施方案》明确,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老旧院落硬件设施改造补助金额为平均每户5000元,其他区(市)县平均每户2000元。这类补助资金应全额用于老旧院落改造。  老旧院落首次设立业委会或居民自治组织、建立自治公约、运行物业服务机制后,每个院落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助。这类补助资金用于老旧院落日常维护管理,街道办事处应指导规范资金申报和使用。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实施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每台给予20万元补助。  同时,《实施方案》对改造程序进行明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09
(记者 张健楠 杨梦帆)为规范粮食企业信用监管活动,促进粮食企业守法经营和诚信自律,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据介绍,《办法》共29条,对制定依据、适用范围以及信用信息归集、信用信息评价、信用修复、权利与救济等重点事项做了详细规定,明确了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程序和要求,规范信用管理工作行为。明确了信息归集范围、方式。粮食企业信用信息数量多且分散,为实现信用信息的全面收集和高效管理,《办法》规定: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粮食和储备部门产生的行政处罚、奖励信息,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信用信息。粮食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公示、修复,以及信用评价等工作通过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开展。细化了信用信息评价要求方式。《办法》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原则,对粮食企业信用评价的评价标准、评价周期、评价方式、信用等级划分以及对不同信用等级采取的激励或约束措施等进行了细化。规范了信用修复程序。《办法》鼓励粮食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并秉承惩教结合的原则,鼓励粮食企业及时主动进行信用修复。要求粮食和储备部门收到信用修复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出具受理通知书或者不予受理通知书。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修复的决定,符合修复条件的,及时进行修复;不符合修复条件的,告知申请企业不予修复的理由。严格了责任追究。《办法》对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将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据悉,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以《办法》实施为契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粮食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粮食领域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根据粮食企业信用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2-08
(记者 刘春华)2月7日9点18分,C6301次高铁列车缓缓驶出眉山东站。列车的第2车厢,是33名眉山东坡区农民工的包厢,他们将搭乘高铁远赴广东深圳返岗务工。  春节后是农民工返岗复工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四川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包机、包列(厢)、包车等方式,“点对点一站式”护送农民工从“家门”到“厂门”,平安有序返岗。  据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2月2日至2月6日,全省已有54.1万农民工返岗务工,其中省外返岗务工25.3万人,省内返岗务工28.8万人。做好服务保障,确保农民工安全舒心返岗  2月3日,正月初三,在广元市剑阁县普安汽车站,全省首趟农民工返岗专车出发。当天,106名剑阁籍农民工搭乘两辆免费大巴,分别前往浙江和广东务工。  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全省各地在春节前深入开展服务保障农民工五件实事,全力收集农民工就业意愿和返岗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服务农民工行动,满足农民工节后出行需求,确保农民工安全舒心返岗。  提供温暖舒适服务,传递家乡温暖。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曾庙村的刘艳飞,在登上前往深圳务工的高铁包厢前,收到当地人社部门赠送的“乡情乡爱 就业相伴”大礼包。礼包里面除了《东坡农民工权益保护手册》和龙眼酥、雪花酥等家乡特产,还有牛肉干、饼干、糖果等。“收到这些礼物很高兴,也很感动。”刘艳飞说。  为做好疫情防控,农民工们搭乘包机、包列(厢)、包车前都要进行核酸检查,在乘机(车)前后也有专门的接驳车辆提供服务,确保“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线上线下发力,春节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  “薪资待遇怎么样?”“没多少相关经验可以吗?”“有年龄限制么?”……2月1日,正月初一,上午10时,一场网络直播带岗招聘会在广元市朝天区川浙人力市场准时开播。  “正月初一大家都有空闲时间,开直播带岗招聘会效果好、关注度高。”广元市朝天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佳蔚告诉记者,直播带岗招聘会打破了线下招聘会的地域局限,实现了春节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能够帮助广大农民工朋友和其他求职者找到心仪的工作。  “外出打工要找谁,政府平台最安心。”春节期间,南充市顺庆区每天都会通过“村村通”大喇叭把招聘信息送到农民工身边,而每个村的人力资源业务员也会就近开展“一对一”熟人职介服务。  为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农民工就业,四川在春节前就启动2022年就业春风行动,促进因疫情滞留就业地的务工人员,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农民工等外出转移就业,就近就地就业。  据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去冬今春以来,截至2月6日,全省已开展专场招聘会2289场次,达成意向农民工达10.7万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08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王思北)记者26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近日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作出部署安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行动计划部署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等8个方面的重点行动。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网络帮扶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新华社 | 分享: 2022-01-27
(记者 石小宏)近日,在宜宾市屏山县完成全麻下胸腔镜下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的张女士,术后3天便出院了。“真没想到在县里也能做这样的手术,不仅费用低,也不用跑远路了。”张女士的家人表示。  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看好病,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是关键。“多年来,我省通过强化基层建设、加快医联体发展、持续对口支援、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完善人才培训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使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下延伸,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更多的患者愿意在家门口看病。”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1年,全省县级医院门急诊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数较 2015 年分别提高20.40%、16.44%,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0%,绝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能在县域内得到有效诊治。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专家到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手术带教。 李忠良 摄99%乡村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化  去年起,甘孜州巴塘县的血透患者再也不需要前往400多公里外的康定就医。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帮助下,巴塘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成立,患者扎西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他每个月都要坐长途车到康定治疗,不仅路途远,吃住等费用也高。而现在,他骑一辆电瓶车,10多分钟就能到达医院。  留住群众脚步,得益于基层医疗能力的整体提升。近年来,为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建设,我省在政策、财政、人才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使县、乡、村的医疗机构焕然一新。现在,全省包括脱贫县在内,每个县至少有1所二级以上的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9%。  硬件上了台阶,软件也提档升级。理塘县人民医院全膝关节置换术填补空白、南江县妇幼保健院开展首例单孔腹镜腔手术、甘孜县人民医院开展超声刀微创手术……仅5年多时间,就有上百项新技术在各个县级医疗机构落地开花。  过去,一些县级医疗机构只有内科、外科等大专科,没有更多的亚专业。为让群众能就近看好病,我省对政策进行调整,按照“填平补齐”原则,重点加强县域内科室的临床专科建设,主要包括发病率排名前十位、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五位的疾病病种,增强县医院看大病、解难症能力。甘孜州色达县人民医院新建了普外科、病理科、CT室等,泸定县医院也有了ICU、妇产科、泌尿外科等。现在,我省几乎所有县级医院都有了具有自己特色、适应群众需求的亚专业科室。  县级医院开设的专科越来越多,乡镇卫生院也不例外。去年12月29日,德阳市绵竹市孝德镇卫生院专科联盟口腔科正式揭牌,德阳市口腔医院专家将轮流来此坐诊。德阳市罗江区慧觉镇卫生院也开设了口腔科室联盟,方便群众就医。  有的卫生院还根据当地群众需要,引进设备、人才,设立起消化科、呼吸科、妇产科、眼科等。此外,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了中医科,群众在卫生院就能享受到针灸、按摩以及理疗。  “每周我都会安排一天,与卫生院的同事一道到村民家中进行巡诊。”眉山市青神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副主任医师何学钰介绍。作为家庭医生队伍中的一员,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的医疗服务是他的任务之一。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组织“星级家庭医生”培训,开展家庭医生示范工作室建设,全省共建立示范工作室251个,并重点推动建立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两病的家庭医生团队。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中山幼儿园,当地医护人员为该园幼儿测量身高体重。李建明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779个医联体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去年12月24日,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与甘孜州九龙县人民医院正式签订托管协议。今后,作为紧密性医联体,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将在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并承诺培育本土学科带头人5—10名,至少建立2个优势临床科室。  基层医疗能力得到提升,除政府加大投入、政策支持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以及对口支援等举措成为重要推进器。  1月12日,绵竹市人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在一名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床前,主治医生张贵良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连通视频,由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实时传输数据、视频讨论治疗方案……张贵良介绍,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相当困难,有了川大华西医院专家指导,治疗更加精准,大大提高患者治愈率。作为医联体单位,川大华西医院通过“在线”与“在位”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技术帮扶、协同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在线诊断、信息共享等多模式协作,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  由城市大医院建立的医联体把医疗触角延伸到县,县域医共体则把卫生院纳入其中,从而形成了一个从城市到乡村的全覆盖网络。  两年半前,青神县由县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涵盖县内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等13家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共体,构建起县、乡、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医共体内从药械采购到流程管理、从行政财务到绩效信息等,全部纳入统一管理。“过去,卫生院医生主要靠‘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老三样看病,现在有县医院的远程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作为保障,治病更有底气了。”县内黑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政说。县医院还派医生定期下沉到卫生院培训指导,提升了基层卫生院的诊疗技术。  同时,我省以大型医院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补位发展。去年5月28日,由省人民医院骨科牵头组建的骨科专科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成员机构包括全省21个市州的百余家医院。  目前,我省已建成医联体779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71个、县域医共体240个、专科联盟315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53个。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有效缓解了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100名每年招聘特岗全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  1月4日,在甘孜州炉霍县人民医院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仪式。由普外科、妇产科、骨外科等7个不同专业医生组成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援炉霍医疗队与县医院签订了一对一教学和培训的“师带徒”协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省在政策上持续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中、高职免费医学生培养。加强基层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造血”功能。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医疗卫生领域研修项目13期,培训医疗卫生领域急需紧缺人才1300余名。适当放宽基层卫生事业单位考核招聘范围。推行职业资格特殊政策,实施特设岗位管理,鼓励各地区和部门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专业技术职称制度。  去年,巴中市恩阳区玉山中心卫生院医生张瑞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学习超声技术,“非常感谢老师们,学到的很多东西回去后就可以用上了。”张瑞说。仅去年,玉山中心卫生院就派出3人到不同医院学习。色达县翁达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杨龙、刘波、罗阳是成都温江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医师刘婷收下的“徒弟”,已能独立开展早中孕期一般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脐血流监测、胸腔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等项目。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每年将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300人,开展医学专业成人本科学历教育1200人,招聘100名特岗全科医生补充到乡镇卫生院,向脱贫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统筹选派1000名专家人才,遴选200名退休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基层医务人员学历结构得到改善,成都平原经济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区域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回顾2021年四川卫生健康亮点点击出台《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印发,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描绘蓝图。《规划》提出至2025年,四川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5.2‰以下,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85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小于27%等。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  2021年1月,四川省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全省中医药“十四五”规划发布,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有了新面貌。川渝电子健康卡互联互通  2021年7月,川渝两地电子健康卡“一码通用”正式开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多个突破:成渝两地多家医疗机构首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两地医疗服务进一步实现一体化。“育儿假”新政推出  2021年9月,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决定明确,“子女三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分别享受累计十天的育儿假,育儿假视为出勤。”“5G+医疗”进一步融合发展  2021年8月,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公布了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公示名单,四川55个项目上榜。近年来,四川5G+医疗领域发展迅速,5G+AI诊断、5G+AR诊断、“5G+医疗机器人+VR”探视系统、5G急救诊疗等应用屡见不鲜。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科技基础设施启用  2021年7月18日,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临床研究核心基地——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正式启用,这是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科技基础设施,将显著提升中国转化医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把生物治疗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时间缩短30%至50%。首批川产道地药材国际标准项目获ISO立项  2021年10月,四川省首批川产道地药材姜黄和川芎正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立项,打开四川省中医药标准走向国际化的大门。省卫健委推出六项重点民生实事  2021年,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重点开展六项行动:互联网医院方便基层群众便捷享受医疗服务,全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卫生健康行政审批“减证便民”行动,开展普惠托育专项行动解决3岁以下婴幼儿日间照顾难题,开展“不合理检查”专项整治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紧抓新冠病毒疫情防控。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1-27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姜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总工会、国铁集团等八部门单位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春节期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对春节期间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作出四方面部署安排。  一是做好出行服务。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引导返乡返岗农民工错峰出行,统筹考虑疫情防控要求,适时对集中出行农民工组织开展“点对点”专车、专列运输服务。二是做好就业服务。通知提出,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稳岗留工,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三是维护好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通知强调各地指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落实好就地过节农民工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四是加强关心关爱。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做好农民工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等健康服务,让农民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新华社 | 分享: 2022-01-24
(唐福升 记者 李全民)近日,旺苍县印发了《旺苍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旨在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根据《四川省财政厅等12部门关于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旺苍县实际,特制定了本办法。办法明确,整合资金优先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补齐必要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健全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整合资金的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的资金。该办法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持”的总体思路,采取“蓄水统配”“截长补短”“引流归口”等统筹整合模式,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管理长效机制,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确保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办法规定,整合资金根据年度整合资金实施方案,以重点项目和建设任务为依托,兼顾脱贫村和其他村、脱贫户和其他户,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和管好用好整合资金。整合资金围绕年度规划,专项用于农业生产、畜牧生产、水利发展、农田建设、农村综合改革、林业改革发展、林业生态保护恢复、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整治、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特色优势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小额信贷贴息分险、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公益性岗位补助等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根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将整合资金适当用于稳定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帮扶对象)就业等。办法明确,严格项目方案编报,严格项目计划管理,严格项目检查验收,严格项目产权与管护,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政策走”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逐级确定项目,严格按方案组织实施,严格按项目工作操作流程做好项目财政评审,充分结合年度整合资金使用方案、项目建设合同等积极组织检查验收;采取分级分类的形式公告公示,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对整合资金形成的资产,要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建立管护机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1-20
(新华社)房子、票子、孩子……2022年,你对生活有哪些新期待?你我的生活将发生哪些变化?岁末年初,中央部门制定一系列民生工作任务目标。一起来看这份“民生清单”吧!资料图片“菜篮子”更满,“钱袋子”更鼓  民以食为天。2022年,我们的“餐桌”能否更丰富、更安全?  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要求,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攻坚克难扩种大豆油料。要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发挥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指挥棒作用,稳定生猪生产,继续抓好其他畜禽、蛋奶和水产品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22年,你我的“钱袋子”也将更有保障。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多项个税优惠政策将延续实施,利好广大“工薪族”、中低收入群体等。  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明确,税务部门将落实好大规模、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的支持力度,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高效高质落地生根。  “钱袋子”更鼓了,消费体验更丰富了。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明确,2022年,商务部将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新型消费发展。比如推动县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改造,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社区菜市场、生鲜店标准化建设;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等。  对消费体验不满意?别担心!2022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将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网络游戏、校外培训、老年消费、未成年人消费、残疾人消费、农村消费、个人信息保护、预付式消费、公共服务消费等领域开展民生领域消费监督活动,开展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点评活动,完善消费舆情常态化监测、分析、处置、反馈机制。织密保障网,“后顾”更无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指南》,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帮扶政策以及对企业招用毕业生的相应激励政策等予以明确;我国还将在部分省份和行业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加强外卖小哥等群体的权益保障。  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事关千家万户。  全国民政工作视频会议明确,将研究制定国家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规模,2022年底前实现县级失能集中照护服务机构全覆盖。  “护苗”方面,将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提高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力。持续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保障,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持续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新的一年,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将继续减轻。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明确,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采,力争年内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总数累计达到350个以上,扎实开展脊柱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抓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开展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全面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最大程度发挥医疗保障效能。  当前,新增住房需求及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依然旺盛,如何更好满足群众“住有所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需求,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法治更完善,社会更安定  长治久安的社会,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新的一年,要深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在平安中国建设方面,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全力追捕涉黑涉恶“漏网之鱼”,持续整治“村霸”;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特别是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深入开展专项行动。  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方面,要深化“放管服”“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总结推广“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不见面办”等经验,持续推出户籍、交管、出入境、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领域便民利民新措施,以高质量法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法机关还将加大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安全生产等领域执法司法力度,推动民法典深入贯彻实施,加强涉及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执法司法工作。服务管理更精细,生活品质更提升  2021年落地的“双减”政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刚刚落幕的教育年度工作会议,对新一年教育工作作出多项部署。  教育部将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认真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打造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近年来,文化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2022年,我们能享受到哪些高质量文娱活动?  根据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文化和旅游部门将稳步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项目等;开展旅游服务品牌建设培育、信用经济发展试点,探索剧本杀、电竞酒店、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管理试点工作。  全国文物局长会议透露,将持续推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开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工作,推动构建博物馆教育资源地图。  新的一年,美丽中国绘就更多色彩,城市乡村更加宜居。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明确,深入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区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国家能源局要求,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保障北方地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交通出行也将更方便。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出行服务无障碍、适老化、人文化建设,深化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服务提升。执笔记者:白阳、高蕾参与记者:胡浩、施雨岑、周玮、刘奕湛、于文静、于佳欣、申铖、王雨萧、吴雨、王优玲、叶昊鸣、彭韵佳、高敬、戴小河、赵文君
新华社 | 分享: 2022-01-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记者1月14日从益民集团获悉,今年在涉及保供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方面,将有投资7亿元的“菜篮子”保供中心、天府智慧大厨房和百亿元乡村振兴基金等重点项目落地。  记者了解到,2022年益民集团将推动内蒙古粮源基地、新疆和阿坝肉牛基地提质增效,有序建设标准化、食安化、适度规模化的“同城化”蔬菜示范保供基地,布局“1+N”农产品冷链体系;加快批零市场改造升级与提质增效,加快形成食品进出口体系。  在双流,投资7亿元打造的“菜篮子”保供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中,具有大宗国际食品交易服务、冷链仓储物流、城市分拨配送、产品研发中心等功能,建成后菜篮子保供中心将成为未来全国唯一具备产业闭环的智慧冷链、仓储、加工、配送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中心,年吞吐量预计为100万吨。  “此外,我们联合上海麦金地、武侯卫教、成都轨道资源公司,总投资超12亿元打造天府智慧大厨房,规划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总生产能力约为30万吨/年,将整合净菜生产加工、团餐生产配送、餐饮大数据分析、食品安全溯源等食品产业上下游资源,形成智慧美食产业集群,预计2022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益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运会期间,还将以中央厨房为载体,为大运会工作人员餐厅提供服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1-19
 ●清查核实集体资产总额2292.8亿元  ●全省确认成员6916万人次,以份额(股份)量化集体资产1189.9亿元,发放份额(股份)证书516万本  ●97.5%的村实行“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长久不变”的股权静态管理模式  (记者 史晓露)日前,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清查核实集体资产总额2292.8亿元,共有4906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并取得特别法人资格,实现了村级全覆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在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的基础上,通过成员身份确认、股份量化落实权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内容,将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落实到户,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财政加大“三农”投入,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农村形成了大量新资产。随着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完成,不少村又腾出大量办公用房、活动阵地等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好这些资产资源,让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具有重要意义。”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7年,我省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六项重点任务。“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是改革的第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每年开展资产清查。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基本摸清,其中经营性资产422.5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870.3亿元,集体土地4.94亿亩。  摸清家底后,还需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量化、完善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开展登记赋码、强化集体资产管理。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确认成员6916万人次,以份额(股份)量化集体资产1189.9亿元,发放份额(股份)证书516万本;97.5%的村实行“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长久不变”的股权静态管理模式。  为规范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并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是民法典实施以来,全国第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性法规。“《条例》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国家立法探索了‘四川经验’。”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此基础上,我省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为强化政策支持,我省实施了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2019年至2021年共扶持3876个村,每村补助100万元。”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探索形成了股份合作自主经营、资源合作联合发展、资金入股借力发展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以两项改革为契机,去年,我省还选择1292个村探索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试点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11亿元,比合并前的2019年增长225.7%,闲置资产盘活率达87.6%。  此外,我省还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工作纳入对市州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1-18
  (记者 龙成)近日,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共同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是“十三五”时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和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接续升级,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指出,按照“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新时代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巩固拓展推普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推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强调,要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尊重规律、协同创新”的工作原则,经过五年努力,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全面提升。《实施方案》提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基础较薄弱的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6—10个百分点,接近或达到80%的基本普及目标。  《实施方案》准确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坚持目标方法效果相统一,实施“三大行动”。聚焦民族地区实施推普攻坚行动,重点解决学前儿童、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4类重点人群的短板弱项问题;聚焦农村地区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提出推普在助力乡村教育、文化、产业、人才、组织振兴等5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聚焦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85%的省份和基础较好的城市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行动,统筹部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社会领域用语用字规范化、语言文字科技赋能、语言文字服务能力等4个方面提升任务。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1-14
  (记者 孙眉)1月5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消息称,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占农村能源的比重持续提升,农村电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壮大,绿色低碳新模式新业态得到广泛应用,新能源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绿色、多元的农村能源体系加快形成。  推动农村生物质资源利用。引导企业有序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鼓励企业从单纯发电转为热电联产。  推动千村万户电力自发自用。支持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县域为单元,采取“公司+村镇+农户”等模式,利用农户闲置土地和农房屋顶,建设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配置一定比例储能,自发自用,就地消纳,余电上网,农户获取稳定的租金或电费收益。  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供暖。利用农房屋顶、院落空地和具备条件的易地搬迁安置住房屋顶发展太阳能供热。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的农村,整县域开展“风光+蓄热电锅炉”等集中供暖。在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农牧区,采用离网型光伏发电+蓄电池供电,利用户用蓄热电暖气供暖。  积极推动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合理发展以农林生物质、生物质成型燃料等为主的生物质锅炉供暖,因地制宜推广生物质热解气等集中供暖,鼓励采用大中型锅炉,在乡村、城镇等人口聚集区进行集中供暖。在大气污染防治非重点地区乡村,因地制宜推广户用成型燃料+清洁炉具供暖模式。  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供暖。在地热资源丰富、面积较大的乡镇,优先开展地热能集中供暖。利用地源热泵,加快推广浅层地温能和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区。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1-14
(记者 王田)日前,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总结“十三五”以来种植业工作成效,明确“十四五”时期种植业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种植业发展克服国际国内不利因素和各种自然灾害,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产能稳步提升,棉油糖果菜茶稳定发展,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种植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种植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是种植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五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种植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规划》明确了粮食、油料、棉花、糖料、蔬菜、水果和特色作物等7个主要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重点区域和主要措施。科学规划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西北及青藏等6个主要区域的耕作制度、种植结构,推进“十四五”种植业内部作物间、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  围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和种植业发展转型升级,《规划》聚焦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点作物,明确七大任务,即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大豆油料综合产能、提升棉糖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促进果菜茶多样化发展、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全产业链发展质量,提出了23项重点工作举措。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1-14
今年拟实施的重点1、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推进跨行政区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善级配合理的城乡路网,跨区域开行乡村客运公交。推动市政管网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等向乡村覆盖2、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联合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推进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联合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机构培育3、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重点优化提升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和各类农业园区,建设巴蜀美丽乡村示范带。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4、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成都西部片区建设,探索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等制度  (记者 王成栋)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施工指南”,《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将“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在建设“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我省到底该如何做好城乡融合这篇“大文章”?《联合实施方案》提出的路径,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资料图片建好不同类型实验区共同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  “先探索、再总结、后推广。”在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处处长李杰看来,川渝推动城乡融合,首先是要用好平台。  这个平台,就是2019年获批成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四川成都西部片区。该片区包括温江区、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等8地,总面积76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4.06万人,试点期从2020年至2025年。  目前,该片区已经明确五大重点任务、十大重点工程。其中的重点任务是“探索绿色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高质量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十大工程则包括都江堰精华灌区生态建设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等。  之所以选择在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开展城乡融合试验,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处处长赵明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该区域为都江堰精华灌区,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另一方面,该区域经过多年综合施策,城乡差距较小,能够快速出经验、出成果,进而给相似地区提供指南。  此外,在重庆同样也有一块“实验田”——重庆西部片区,包括荣昌区、潼南区、大足区、合川区、铜梁区、永川区、璧山区、江津区、巴南区等9地,总面积15323平方公里。  “相互借鉴,各有侧重。”省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对于以平原为主的成都西部片区,以丘陵为主的重庆西部片区的城乡差距相对明显,在川渝更具代表性。“其探索出的经验与做法,同样也可以为四川其他地区提供参考。”锁定三大重点统筹兼顾打破城乡界限  对于实验区之外的更多地区,未来该怎么推动城乡融合?  “统筹兼顾打破城乡界限,尽量扫除硬件、软件覆盖的盲区并解决乡村发展内生动力问题。”对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认为,当前川渝两地主要城乡差距存在最突出的领域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而差距形成的最大原因,是乡村产业发展不充分。  对策几何?  首先,通过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对基础设施补短板。具体来说,统筹推进跨行政区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促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如电力、通信、供排水等向乡村延伸,同步拓宽“瓶颈路”、打通“断头路”,并实现相关设施共建共管共享。  其次,公共服务均等化。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养老等资源,当前资源均主要集中在城镇。“下一步,就是要通过改革,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共享新机制新体制,让农村人口能与城里人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  最后,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这是事关城乡融合能否成功和增强农村内生动力的关键。”尹稚建议,川渝两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抓手,是以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及各类农业园区为抓手平台,培育农业农村新业态,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川渝需要共同发力。”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四川与重庆“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打破区划界限,发挥资源相对集中的重庆和成都“双核”、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将更多的乡村纳入“朋友圈”。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1-14
2022不完全“民生清单”  ●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  ●多项个税优惠政策延续实施  ●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抓好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治理  ●实施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工程”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 舒静 樊曦 姜琳 于文静 王优玲 王雨萧 叶昊鸣)岁末年初,中央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根据各部委会议、负责人发声以及一系列新规透露的信息,一份影响多个群体的“民生清单”呼之欲出。  “米袋子”“菜篮子”: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近期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提出要围绕“两条底线”,突出抓好“四件要事”。  两条底线,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四件要事”中,除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另外三件都是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此次会议提出,要“以背水一战的态度、超常超强的力度,坚决打赢保夏粮保全年粮食丰收这场硬仗。”这也是“四件要事”中的首件: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  其二,是要攻坚克难扩种大豆油料。其三,要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发挥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指挥棒作用,稳定生猪生产,继续抓好其他畜禽、蛋奶和水产品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钱袋子”:减税降费力度将更大  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和全国税务工作视频会议明确,2022年,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将更大。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2022年税务部门将落实好大规模、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的支持力度,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高效高质落地生根。    不久前,两部门发布公告明确多项个税优惠政策延续实施。例如,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优惠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要汇算清缴补税的,或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可免予办理汇算清缴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等。  个税优惠政策延续,将利好广大“工薪族”、中低收入群体等,预计一年可减税1100亿元。就业: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2022年第一周,人社部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指南》,再次明确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帮扶政策,以及对企业招用毕业生的相应激励等。  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达1076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新就业形态被称为稳就业的“蓄水池”,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2022年,我国将持续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在部分省份和行业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住房:努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2022年将如何更好地满足“住有所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指出,要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强化省级政府监督指导责任,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努力做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同时,将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需求,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  此外,在养老、农村及交通等方面,都有涉及民生实事的政策措施出台。
新华社 | 分享: 2022-01-14
1 为何划转  ●是立足当前、着眼中长期的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通过划转国有资本,将有助于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金保险制度,实现代际公平,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基金并非因为社保资金出现缺口,而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准备2 划转名单  ●确定211户国有企业  ●划转对象为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直接持有的企业集团股权;各市(州)、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直接持有的企业集团股权  ●划转对象涉及多个国有股东的,按照不重复划转原则进行划转。中央和地方混合持股的企业,按照第一大股东产权归属关系进行划转3 划转比例  ●确定为10%股权,共“转账”9.9亿元进入收益专户  ●划转股权由四川省财政厅代持,委托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专户管理(记者 寇敏芳)社保不够用?国资来“充值”。为增强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性,早在2017年11月,国务院就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为国资划转社保明确顶层设计。此后,划转工作从计划到行动,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前期,我省已按要求完成划转工作,共划转211户国有企业部分股权充实社保基金。近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2021年,相关国有企业开始按划转股权比例向社保基金进行分红,共“转账”9.9亿元进入收益专户。  为何要划转?如何划转?资金能否实现保值增值?划转会不会影响企业经营活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为何划转既是国有资本使命所在,又是未雨绸缪的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加大,为充分体现代际公平和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国资划转社保”的创新方案应运而生。  2017年11月,国家首次提出划转工作,2019年7月全面推开。2019年2月出台的《四川省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划转基本原则、划转内容、划转程序、实施步骤等内容,四川划转工作正式开启。  业内专家指出,“国资划转社保”是立足当前、着眼中长期的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划转国有资本,将有助于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金保险制度,实现代际公平,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划转国资充实社保基金并非因为社保资金出现缺口,而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准备,这既是国有资本的使命所在,又给予社保基金更为坚实的保障。  除了给未来筹措养老钱,国资划转社保工作对企业减负也有重要意义。在划转完成后,可相应减轻社保基金压力,从而为逐步降低社保缴费比例提供空间,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如何划转211户企业进入划转名单,10%股权由省财政厅代持  划转工作要落地,第一步要搞清楚哪些属于划转范围。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我省《方案》出台后,该厅就对省级和市县划转对象进行全面摸排。按照政策规定,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公益类企业、文化企业、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共确定211户国有企业进入划转名单。  划转对象为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直接持有的企业集团股权,各市(州)、县(市、区)(以下统称市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直接持有的企业集团股权。划转对象涉及多个国有股东的,按照不重复划转原则进行划转。中央和地方混合持股的企业,按照第一大股东产权归属关系进行划转。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国资划转社保的比例确定为10%。举例来说,某市属国企,该市国资委持股100%,划转后,90%的股权仍然为该市国资委持有,10%的股权划转至社保基金,由省财政厅代持。  在一些上市公司的公告里,我们可以发现划转的痕迹。此前,国有控股的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川酒上市企业都曾发布相关公告。2020年11月,泸州老窖发布公告称,泸州市国资委拟将所持兴泸集团(泸州老窖的控股股东)10%股权无偿划转给四川省财政厅,由四川省财政厅代社保基金持有。基金咋管专户管理安全稳妥运作,银行存款是主投方向  为保障资金安全运行,划转股权由省财政厅代持,委托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发展公司”)专户管理。  国家已明确,社保基金承接主体获取收益的方式是“分红为主,运作为辅”。换句话说,就是国有资本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股权分红,资金运作必须采用安全稳妥的方式,目标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获取更多收益,不是简单的变现国有资本。  据四川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社保基金收益投资范围按规定限定为银行存款、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和对原划转企业的增资。“2021年的收益都投向固定收益的银行存款产品。”上述负责人说,作为社保基金“看家护院”的管家,必须将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作为划转股权收益投资的原则。经营受不受影响国有股权的多元化持有,不干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划转股权后,省财政厅将代持10%,股权发生变动,对划转企业经营决策会不会产生影响?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划转的企业主要是省市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直接持有的企业集团股权,一般不涉及上市企业。对于少量涉及的上市企业,是将相关国资监管机构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的10%转至承接主体,属于国有股权的多元化持有,不改变企业国有股权的属性和总量。  总的来说,企业国有股权是指各级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包括国资监管机构、财政部门等持有的国有股权。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的改变,属于国有股权的多元化持有。划转不改变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承接主体作为长期财务投资者,主要通过股权分红获取收益,不干预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不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现阶段,我省纳入划转名录的国企大多数是单一股权人,也就是属于国有监管机构100%持股的企业。划转之后,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国有独资公司变为国有全资公司,按《公司法》规定应设置股东会。“股东会相当于多了一双眼睛。”四川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股权划转后,原来的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股东会制度,四川发展公司作为充实社保基金划转股权受托管理主体,通过专业能力在授权范围内代表省财政厅依法履行相关股东权益,使企业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更加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1-14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资料图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系统推进、协同高效”的原则。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展望203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规划》部署了八方面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二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四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营造繁荣有序的创新生态。五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六是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七是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八是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构建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围绕八大任务,《规划》明确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等11个专项工程。  《规划》从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实施试点示范、强化监测评估等方面保障实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新华社 | 分享: 2022-01-13
 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乡两级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下简称票决制),是指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代表投票表决方式确定正式项目后再组织实施,并接受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制度。为进一步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兴办民生实事的实效,根据党中央和省委有关决策部署,现就在全省县乡两级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有关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和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促进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政府兴办民生实事更加科学、更富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各方协同。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票决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支持和促进政府依法履职、积极作为,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实施、群众参与”的兴办民生实事工作机制。  ——坚持发扬民主、汇集民智。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将群众所需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扩大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参与度,开展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民生项目代表建议、项目实施代表监督、实施效果代表检验。  ——坚持实事求是、稳妥推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既要关注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又要解决群众身边小事、急事、难事;既要回应群众现实需求,又要考虑本地财政状况,区分轻重缓急,科学稳妥推进。二、工作程序  (一)征集项目建议。政府发布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公告,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项目建议,对征集到的建议项目进行汇总梳理遴选,形成民生实事项目库。  (二)确定候选项目。政府从项目库中提出民生实事建议项目,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公益性、普惠性等方面开展论证评估,在征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意见后报同级党委研究审定。审定后的建议项目作为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票决的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候选项目原则上应能够于当年实施并完成,确需跨年度的要明确年度实施进度。不具备保障要素或可能增加群众、企业负担和政府债务风险的项目等,不得列入候选项目。  (三)开展审议票决。候选项目由政府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向大会作说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要将审议候选项目纳入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安排必要时间,保障代表充分审议。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票决办法,依法按程序票决出正式项目,票决结果向社会公开。  (四)抓好项目实施。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政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强过程督查和质量管控,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因客观原因导致项目确需调整的,政府要报同级党委同意后,按职责权限由县(市、区)人大或其常委会、乡镇人大批准调整。  (五)强化监督推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要将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通过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对跨年度实施的项目,要在下一年度继续开展监督,推动项目如期完成。  (六)开展评价问效。县(市、区)人大或其常委会、乡镇人大要听取和审议本级政府上年度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报告,结合审议情况开展工作评议。对满意度不高的项目,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有关部门作情况说明。评议结果报同级党委,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三、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充分认识开展票决制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开展票决制工作作为推动解决基层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坚持上下联动、各方协同,为票决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票决制工作的领导,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各级人大要加强对票决制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研究并推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要建立民生实事项目统筹机制,切实抓好重大民生项目的规划和推进。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履职尽责,努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确保票决制工作依法、稳妥、有序开展。  各地可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或办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1-1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