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张学通 记者 侯东 文/图)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今年暑假,共青团苍溪县委联合县级有关部门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在外读书的家乡学子,利用暑期感知苍溪、施展才华、收获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苍溪汇聚青春智慧和力量。红军路中段人行天桥于今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这一路段的通行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为了让更多群众习惯改变后的通行方式,团县委组织暑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在此同交警一起,开展横穿马路劝导、搀扶老弱人员和帮助拎包过天桥等文明劝导志愿活动,维护这一车流人流密集之处的安全秩序,也让大学生亲身经历社会实践服务工作。“这是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职责以及作为大学生对家乡的担当。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加深与社区、家乡的联系,激发了自身对于家乡建设的新认识,我们当立鸿鹄之志,投身基层建设之中,以不屈之心,奉献家乡发展之中。”在读大学生赵仲尧说。在麻岭社区服务中心和西城社区儿童服务站,同样有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参与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的助学关爱服务,给孩子们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自护教育、思想引领、心理辅导等,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提供助学关爱服务。今年苍溪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从7月份大学生放假开始,至8月底大学生返校开课前结束。期间,大学生志愿者每天都会进行文明劝导、爱心托管、森林防灭火宣传等活动。截至目前,苍溪县共有59名大学生参与其中。“下一步,团县委将进一步做好‘返家乡’大学生的服务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生态环保等中心工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苍溪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苍溪县委副书记陶亭衣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鸡蛋大小的菌菇被工人小心翼翼地从泥土中采出,很快成筐运至专门清洗机械处,洗去泥土、灰尘、杂质后,再切成片进入烘干箱……这是7月30日,记者在宜宾市屏山县书楼镇高田村看到的竹荪蛋丰收的繁忙场景。  “竹荪蛋其实就是竹荪还没有完全长开的样子,亩产干货300斤,今年的收购价最高达到了210元每斤。除了竹荪,我们还种植了赤松茸、羊肚菌、平菇等食用菌。”书楼镇高田村食用菌种植户李宗银告诉记者。  近年,受高温干旱影响,许多种植户的食用菌种植都失败了,损失不小。面对高温杀“菌”,李宗银和其他种植户搭凉棚、引滴灌,帮助食用菌降温解“渴”,在村民们的细致呵护下,菌子终于迎来上市。基地里的竹荪长势喜人。损失惨重后的“亡羊补牢”  种食用菌这两年,李宗银的心态像“坐过山车”。  早些年,李宗银意识到村里缺乏特色支柱产业的问题,开始琢磨种植食用菌的可行性——当地气候适宜,竹子多,还有不少闲置房屋可以作为加工厂,能行!  他开始走访宜宾柏溪、云南水富等地,走进食用菌种植基地实地学习,还赶到四川农业大学,向农学教授请教专业知识,将专家和企业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带回了高田村。  2022年年初,20余亩赤松茸就在这里种下了。眼看着一排排白色菌身、红褐色伞面的赤松茸成群结队攒着喜人势头破土而出、探出了圆圆的“小脑袋”,李宗银和其他村民忍不住按照市场价开始计算“收成”——赤松茸的亩产在5000斤左右,鲜赤松茸市场价每斤在6元至8元之间,除了鲜赤松茸外,还有干赤松茸、赤松茸酒等其他产品,预计总收入能有40万元。  正当大家沉浸在食用菌即将丰收的喜悦中时,高温天气又使食用菌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李宗银回忆,一天早上,他起床后照常去基地看食用菌,撩起幕布的一瞬间,看到所有的食用菌全部“蔫儿”了。  “天气太炎热,一天要损失几十斤……”他赶紧给其他区县有经验的人打电话讲明情况、寻求帮助,但尝试了许多办法都没有用。最终,还是一种土办法——草木灰全覆盖铺撒,才救回了食用菌。  有了这次“别样的体验”,李宗银和村民们再也不敢掉以轻心,现在,他带着大家在基地内接上管道淋水降温,通过大棚、遮阳网和淋水的方式动态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食用菌处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菌菜轮作”实现科学种养  记者注意到,高田村的种植基地里,这边食用菌采收正忙,那边高山水果黄瓜栽秧工人也没闲着。高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义胜介绍,这是在专家和企业指导下开展的菌菜轮作模式。  根据当地的气候与生态条件,赤松茸可以选择年前种下、春节上市,也可以2月种下、4月收获;羊肚菌可以在国庆假期之后种下、次年3月收获;不同品种的竹荪,种植与收获时间不同,理论上一年可以有4批次,正值上市的这一批是今年清明前后种下的。  “种植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何时种、种几季食用菌,以及跟什么蔬菜搭配种。”李宗银告诉记者,“这样搭配不仅能增加经济效益,生态账也算得。”  如果同一个菇棚,多年连作食用菌,土壤中累积的病虫害,严重可导致产量锐减,第二年产量仅为第一年的2/3甚至1/2,挫伤种植户生产的积极性。如果采取菌菜轮作,即同一块地一季度栽培菌类,一季度种植蔬菜,基本上可遏制病虫害发生,保持菌类产量原有水平;而食用菌的菌渣,又是其他作物种植的良好肥料,确保蔬菜等高产稳产,实现轮作共赢目的。  除了自己种植外,李宗银还向周边村民共享多种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鼓励动员大家一起种植。目前已发动20余户村民试种食用菌,成果销往成都、宜宾市区等地。  另外,村里也建起了食用菌初加工厂。如前文所言,食用菌产品的生产不仅需要采摘,还需要清洗、切片、烘干等加工步骤,高峰期可以为当地带来5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了农户增收致富渠道。“去年,食用菌加工厂支出人员务工费24万余元,今年这个数额还会更高。”李宗银信心满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宋柳泓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近日,长宁县组织开展了2023年大学生兼职团干部选拔面试工作,近80名长宁籍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助力家乡建设。  “如果没有选上我也不会气馁,我会继续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学习党课党史,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何鑫表示,兼职团干部这个岗位很重要,若能够担任兼职团干部一职,将积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面试现场  据了解,为吸引长宁籍优秀返乡大学生参与家乡建设,增强兼职团干部群体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共青团长宁县委决定继续选聘一批优秀长宁籍在校大学生担任兼职团干部。  “我们将综合考究,择选并培养新一批大学生兼职团干部,让大学生在参与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青年主力军作用,为长宁县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长宁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选拔分为简历筛选和现场面试两个部分,主要对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责任感与进取心、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共青团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考核。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7
8月3日,在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石龙村10社,笔者看到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在田野了蔓延穿梭,一块块整齐的稻田,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很好,稻穗逐渐变成金黄色,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谢健默默的付出,他是村民致富的领路人。8月3日安富街道石龙村党支部书记查看高标准农田水稻生长情况    谢健生于1986年11月,今年37岁,正值青春年华、大展宏图的年龄。2009年大学毕业后,由于喜欢烹饪美食,他便和另外两个伙伴就开始从事餐饮业,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加上他肯学肯钻又能吃苦,他经营餐饮店生意好,每天都客人爆满,店内人气爆棚,当地大学生和年轻人都喜欢来吃饭。虽然工作很辛苦,每天从早上4点到晚上10点,但一天下来,都有1000多元的纯收入。2013年,正当餐饮店生意越来越红火时,由于家里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谢健毅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餐饮行业,回到自己的老家石龙村,先后担任村主任助理、村主任,2018年担任石龙村党支部书记。刚当村干部时,当时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你年纪轻轻,自己经营的餐饮事业做得风声水起,一年收入至少是你当村干部10年的收入,而且可能还吃力不讨好。”谢健却笑呵呵地说:“我回乡当村干部,并不是为了挣钱,我不能只顾自己致富,更要带全村群众共同致富。”2021年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实行“一肩挑”,谢健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于是谢健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村民多办实事、办好事、多替老百姓着想,才能对得起他们的信任”。石龙村地处纳溪区城郊,连接周边两个镇村道因为修得早,仅有3.5米宽。最近几年,道路狭窄、出行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也影响了石龙村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2022年4月,石龙村党支部经过研究决定首先把村道扩宽。在没有资金、没有项目的情况下,谢健和村两委班子在向全村群众和在外成功人士发出捐资修路倡议书,村干部也带头捐款。结果在他们的带动下,仅一周时间就收到全村群众和在外成功人士10余万元的现金和价值10万元沙石材料。接下来,谢健带领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全身心投入到该项工作中,一个月过后,将一条8公里长的村道扩宽至4.5米,有些路段扩宽至5米,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2022年,谢健结合纳溪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改田、改土、改坡和修生产便道,将项目区域内产出低下的零星地块经改造后,全部栽种优质柑橘,面积达到2000亩。为了让这些柑橘早见效益,谢健专门成立管护队进行统一管护。三年后,这些柑橘进入盛产期后,每亩收入预计达5000元以上。对于石龙村今后的工作和打算,谢健有了自己的想法:今年秋收后,石龙村集体公司将把经过改造的500亩稻田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走“创意农业”发展之路。2024年,石龙村将通过公开举办插秧比赛、捉鱼比赛、水果采摘比赛等相关活动,吸引市区的青少年和市民前来参与农事、体验农村生活,让稻田在确保水稻产量的同时,提升稻田的产出。“虽然今秋才将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但明年我们村集体公司的500亩优质稻已经和泸州一国企达成了全部收购意向协议。”谢健说,通过农事体验和售卖优质稻,明年村集体公司预计增收10余万元……。老板不做当“村官”,谢健将自己全部精力放在石龙村上,全心全意为村民办理一件件的实事好事,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石龙村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高质量生活意识,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谢书记人年轻有活力、有头脑、有能力,他回乡做我们的‘当家人’,是我们石龙村的福气......。”在广大群众心中,谢健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更是村民致富的领路人。(供稿:纳溪区安富街道 肖光荣)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晓洪 游超力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大暑时节,泸州市江阳区方山镇方山村党支部书记肖官伟更忙了:每天都要奔忙在村集体经济公司果园,指导村民管理柑橘、采摘黄金梨和收获柑橘林下套种的南瓜……这个只有2000多人口并以山坡居多的村子,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资料图片:柑橘地套种的红苕  从无人干、没地盘、缺本钱、办法少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产业,方山村蹚出一条壮大集体经济乡亲致富的新路径。近年来,肖官伟带领村民们摸着石头过河,实现了一场华丽转身,昔日的贫困村已跃然成为方山镇“首富村”。  7月30日,笔者来到方山村,只见一条条蜿蜒而上的村组道路直通家家户户,一幢幢农家新房掩映在绿树丛中;山坡地头,随处都是长势旺盛的柑橘、李子、樱桃、黄金梨、桃子和柚子等优质水果,果树下套种的红苕一片葱绿,梨树下套种的南瓜已进入收获期;稻田里,除了沉甸甸“笑弯了腰”的水稻,还有喂养在田里的鲰鱼、鲤鱼……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67岁的村民朱光荣高兴不已:“这几年我们方山村的发展,离不开肖官伟支书的付出。”  肖官伟一直是方山村群众眼中的“能人”。他中学毕业后就外出务工,经过20余年的打拼,早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人富不算富。2019年12月,经镇党委考察和群众推荐,肖官伟回乡以98.5%的高票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岗位。“我回乡当支书,就是要让方山村集体家底‘厚’起来,让每个群众的钱包‘鼓’起来。”在履职发言中,肖官伟深情地对党员群众说。  虽历经多年发展,但方山村因地处半山坡上,一直以来外出务工都是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而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据当地特殊的气候、土壤和适宜水果种植的环境优势,方山村集体资产公司利用陆续争取来的400余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流转了数十个山头共计1200亩地,陆续引进优质时令水果进行规模种植,并不断完善采摘游道等基础设施。如今,这些水果已陆续投产,尤其是柑橘和黄金梨,今年已率先进入了丰产期。  为让有限的土地增加产出,肖官伟自种植果树开始,就在部分果园里套种南瓜和红苕,尤其是红苕,肖官伟还购买了出粉机具,将之进行精加工,制成粉条后出售。由于是生态种植,这两年方山村的红苕粉条卖到了18元/斤,但依旧供不应求,成为了江阳区响当当的一个苕粉品牌。这两年,方山村利用一部分果园套种的南瓜和红苕加工成苕粉出售,年收入都在30万元左右,足够支付果园的管理费用。  为让种植的水果卖上好价钱,避免量大价贱而导致“丰产不增收”,肖官伟在引种水果类别上,根据四季不同时节,引种了优质春见、沃柑、大樱桃、桃子、李子、黄金梨、猕猴桃等,实现错季销售。如今,方山村集体公司的果园里已形成“春天吃樱桃、夏吃李子桃子,秋冬吃猕猴桃柑橘”的一个闭环。  “今年,我们将依托体验采摘和网络营销,力争销售额在去年4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 60 万元。”肖官伟欣喜地说。更令他高兴的是,在村集体公司果园的带动下,不仅长年解决了50余人就业,还带动了村民种植水果的热情。目前,全村村民自己发展水果面积近1000亩,加上村集体公司的1200亩,共计达2000多亩,方山村当仁不让成为了江阳区声名远扬的“四季水果第一村”。一个个小小的时令水果,正成为方山村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民致富的“黄金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2
(张文良 记者 李全民)7月31日,夕阳下的切刀梁上,王凌忠眺望着远方,他孱弱的身影与山脊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身患重疾,却不肯休息,坚持扎根深山,一切只因他要圆了一个心中的梦想——振兴清河村。自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王凌忠受广元市利州区人大安排,联系金洞乡并驻村工作,至今已近15年。王凌忠(中)一个“实”字谱春秋金洞乡清河村位于白龙湖库区深山之中,离最近的场镇33公里。全村412户1472口人,幅员面积35.49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偏远掉零村落。乡村振兴,产业为要。如何走好深山产业发展之路?一直是王凌忠心头的牵挂。之前清河村曾发展过核桃、杜仲、猕猴桃等诸多产业,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其中有产业“水土不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全村留在村子里的村民年龄都在60岁左右,既无劳力又无技术,发展产业谈何容易。通过近3年的走访、摸排、试验,王凌忠找到了一条因地制宜的产业之路——仿野生种植柔毛淫羊藿。清河村海拔从青林口的680米爬升到尖子山1693米,拥有森林4.6万亩。林间盛产道地中药材柔性淫羊藿,其淫羊藿素高达8.9。“淫羊藿栽培技术”“淫羊藿什么时候可采收”“淫羊藿软胶囊上市”……在王凌忠的床头,摆满了淫羊藿的资料手册,有的已翻卷泛黄。如何让大山里的优势资源转变为优势产业?通过前期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实地走访,王凌忠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带领村民在林下种植淫羊藿。他们采用本地品种进行根茎繁育,根茎繁育与用种子繁育相比,既节约了种子资金,还至少可提前两年上市。截止目前,清河村种植柔性淫羊藿面积已达到百余亩。一个“拼”字担日月由于长期的劳累奔波和不规律饮食,2020年5月,王凌忠被诊断为食道癌。手术、化疗……病痛的折磨,让一个身高1.75米的大汉,从88公斤消瘦到68公斤。在生病住院期间,王凌忠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他帮扶的村子。当时利州区已顺利脱贫摘帽,但如何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后续扶持?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仅仅住院治疗2个月,王凌忠就不顾家中妻儿反对和抱怨,毅然决然返回驻村。在随后康复的日日夜夜里,他边与病魔抗争,边伏案疾书,整理出近万字的《2021-2025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建议推送40余个项目入库。“经历过生死,才知道时间的宝贵!”王凌忠分秒必争、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进社会资本,联合青峰村发展肉牛养殖;支持劳务专合社组织劳务输出,争取小项目,让本村村民就近务工;提出开发唐天溪发展冷水鱼生态养殖建议,沿溪成带状建鱼塘,促成把建成鱼塘承包出去……深山石谷子耕地,似乎自带养料,适宜庄稼生长。王凌忠通过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着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如今,购进高产3-16小麦和油菜新品种、对种植四十来年的老土豆品种进行串换、引入高抗软腐病的珠芽金魔芋新品种……2022年清河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24100元,2023年清河村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一个“情”字践初心“今年6月,第一轮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即将轮换。我生于1966年,已进入58岁,余生有限,申请继续留在清河村,与村组干部群众一道,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这是今年4月,王凌忠递交组织的申请书。不足千字的申请书,字字句句,满是他与金洞乡15载割舍不断的情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凌忠在河西街道办事处工作时,就参与了金洞乡站湾村的结对帮扶;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利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派他到金洞乡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并出任龙洞村党支部副书记,负责灾后重建;2014年任桂花村党支部副书记,参与“挂包帮”工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时,先后在桂花村、天景村、水磨村、清河村工作,与村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15载风雨兼程,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协调修建的坨子湾大桥,为村民出行开辟了快捷通道;他新建的天景村文化室,让村民有了更多的“精神粮食”;他协调建设的“母亲水窖”,让山区220户593人吃上放心水;他培育的3个专合社,成长为集体经济的“顶梁柱”;他先后寻求民营企业和个人捐赠款捐物40余万元,为特困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金洞乡清河村到朝天区云雾山镇连接花石、沙河的县级公路,在市交通局的牵头下,目前已纳入省级美丽乡村路项目,从此深山出行不再难!”站在切刀梁上,王凌忠眼里写满了希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01
早上七点,富顺县骑龙镇大田村的896亩柑橘园迎来了熟悉的身影,皮肤晒得黝黑的产业振兴专干钱风勇,沿着再清楚不过的道路开展每日巡园,查看柑橘长势,检查灌溉系统能否正常使用。“眼下,果实进入关键的膨大期,这个时候最重要,直接关系这果实的水分、口感,再辛苦都值得。”细心呵护好这一大片柑橘园,实现柑橘丰产丰收,关系到全村能否有效增加收入,钱风勇时刻深感重则在肩。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广大乡村处处勃发出生机,吸引着像钱风勇一样,想在乡村大展拳脚,有所作为的人,走出一条促进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从一名滴滴司机到一名产业振兴专干,工作身份的转变,要回到2019年,钱风勇偶然回家看望父母时,得知了村里正在进行选举,村民和村里的老支书都建议他可以参加一下。“看着村里的变化,当时我也想为村里面做点事情。”凭着一股要为村里办事的热情,他放弃了在成都的工作,作为一名候选人参加了村里的选举。2019年9月底,钱风勇担任了村里的产业振兴专干,负责村里的产业和集体经济。大田村主要以发展种植金秋砂糖桔和耙耙柑为主,从最初的200多亩如今已发展成为896亩的柑橘产业园。而柑橘管护知识,对于常年跑滴滴的钱风勇来说,是一个“新领域”,刚开始有点“不知所措”。为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经过推荐,他马上前往富顺农广校开展专门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同时向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请教柑橘养护知识。日积月累之下,如今,他也成为了一名当地柑橘养护的“土专家”,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管护好柑橘、施肥用药,让柑橘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柑橘丰收时,都是外面一车一车来村里,现场就基本销售一空。”钱风勇高兴地说道,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今年估计能产出15万斤的柑橘,预计收入45万元。帮助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钱风勇同全县一个个奋斗在农村一线的专干们一样,将汗水和热情播撒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据了解,为大力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富顺县通过建立“西湖英才库”“田专家”“土秀才”人才储备库,选拔培育集体经济发展指导员、“产业振兴专干”,专项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接下来,我们要打造好大田柑橘这一品牌,争取资金建设一个保鲜库,开展柑橘错季销售,探索电商网络销售,在最大化增加柑橘产值的同时,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谈及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起村民的“钱袋子”,信心十足的钱风勇说出了下一步的计划。(供稿:富顺县骑龙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7-31
(曹礼芹 吴润秋 记者 汤斌 文/图)7月28日晚,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行,来自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余名大学生运动员相聚于此,共赴青春之约、共谱青春华章。在全球观众的共同注视下,31名火炬手共同点燃火炬塔,来自简阳市三星镇蟠龙村驻村第一书记蒋青淞是其中的一员。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火炬手蒋青淞 当晚,在航天员叶光富的带领下,蒋青淞等31名火炬手共同点燃了太阳神鸟点火盘,引发空中12道火焰金芒闪射,直至点燃200米以外的火炬塔。作为一名“80后”,蒋青淞不仅是脱贫攻坚圆梦者,更是乡村振兴的追梦者。“我经历过脱贫攻坚,见证并参与了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同时也奋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蒋青淞在2021年作为成都市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7年3月,28岁的蒋青淞主动申请到简阳市石钟镇火烧庙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实地走访,蒋青淞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苦瓜、羊肚菌、藤椒为主的集体经济,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20余万元增至2020年50余万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火烧庙村也如期摘掉了“穷帽子”。带领蟠龙村发展村集体经济 2021年9月,蒋青淞在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任期结束后,主动申请担任蟠龙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带领蟠龙村还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打造高标准良田230亩,粮食总产量13.8万斤,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2023年,蟠龙村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称号。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四川好人”、成都市优秀第一书记、“成都好人”……一路走来,蒋青淞获得了诸多荣誉。工作之余,蒋青淞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先后参加了2019年、2022年成都马拉松,荣获“中国田径协会30-34年龄段大众二级选手”称号。在石钟镇火烧庙村实地走访 “通过参与这次大运会,我将把大运精神带回到基层,带回到工作中、学习中,与老百姓共同分享,一起勤劳奋斗,把咱们的乡村建设得更美好。”蒋青淞说,作为31名开幕式火炬手中的一员,特别荣幸。“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未来,将继续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3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艺 徐灿红 袁宇君文/图  广安市2023年度第二次农业“大比武”于近日圆满收官。考核团从邻水县的脐橙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到华蓥市的“微田园”试点村,从前锋区的万亩高标准水稻田到广安区重点打造的新场镇,从岳池县的杨家院子古院落到武胜县的产业引领新农村,检验6个县市区在田间地头力拼3个月的成果。最终,武胜县、广安区、前锋区位列前三。  7月13日,记者再次聚焦这三个“获奖选手”,看广安如何以农业“大比武”等活动为抓手,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树立标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大美画卷。邻水脐橙生产基地,工人正在疏果。武胜村民钱袋鼓  目前,武胜数十万亩大雅柑已进入挂果期。在胜利镇三叉沟村大雅柑基地里,工人们正在为果树疏果,“这里的大雅柑在春节上市,疏果是生产管理过程中必要的一道工序,目的是让果树长势更好,果实品质更佳。”其中一位工人告诉记者。  如今,武胜大雅柑发展总面积达到20万亩。大雅柑产业也带动武胜县2万余人到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5000元。柑橘产业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一株株生机勃勃的柑橘树,正成为武胜农户的“摇钱树”。  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村里的民居也随之美起来。在三叉沟村,村民的住房外墙统一刷成了象征大雅柑颜色的橘黄色,一条条柏油路铺到村民家门口,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胜县还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目前,三叉沟村已实现厕污共治138户、“三建四改”58户,污水处理率达95.5%。  三叉沟村的变化,仅是广安实施“美居建设三年行动”取得的成效之一。如今,一幅幅乡村美景画正在广安大地上徐徐铺开。武胜县三叉沟村的美丽庭院广安场镇换新颜  停车场大了、庭院美了、公共厕所多了、道路更宽了……今年,广安区彭家乡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变,“这是我们打造的文化墙,把彭家乡的记忆留下来。”当地工作人员指着一面墙说。记者注意到,这面墙上以绘画的形式,复原了彭家乡改造前的生活场景,成为当地一处文化打卡地。  据悉,彭家乡是广安市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按照“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路,发展“优质李+大豆”粮经复合产业5884亩,打造2个大型体验式休闲农业示范基地。为此,广安区投入1500万元,用于彭家乡场镇提质,进行管网改造、道路建设、规范店招、文化广场等建设,让拥有1.2万人口的乡镇换了新颜。  近年来,广安区大力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今年正全速推进15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72个项目的建设。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前锋粮食产量增  来到位于前锋区观阁镇的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记者看到一排排挺拔的玉米在水稻田里有些“鹤立鸡群”。走近一看,记者发现这些玉米生长在略高于稻田的田坎上。  为何把玉米种在田坎上?前锋区委副书记鲁崇兵介绍,这是前锋区正在打造的“田坎经济”,挖掘田坎潜力,向田坎要产量。  目前前锋区共有田坎3.4万余根,其中适宜种植的有2.5万余根,分别种植了玉米、大豆、蔬菜。鲁崇兵说,通过田坎种粮,预计能增产玉米500吨、大豆蔬菜等100吨。  据了解,该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覆盖了观阁、广兴两个镇13个村,耕地面积3.8万亩,稻田面积2.3万亩。重点发展以稻菜轮作为主的富锶水稻主导产业,打造集“研、育、种、加、销”全产业链发展的高质高效粮油产业集群,实现粮油产业现代化。邻水县特色农产品。新 闻 延 伸6月19日—20日,由广安市委农办牵头组织,广安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局等几十个市级涉农部门组成的“考官”团,走进田间地头,现场感受武胜、广安、前锋等6县市区“真金白银地投、真刀真枪地干”的力度。本次“大比武”,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试点示范、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大春生产、广安美居、乡风文明7个大项10个小项进行考评。  今年是广安市开展农业农村工作“大比武”的第二年。自去年4月广安市启动一季一次的农业农村工作“大比武”以来,已连续开展五季。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31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云 何勤华)7月24日,村民吉克木果在悬崖村直播带货,他在某短视频平台有40多万粉丝,结束直播后,当晚,他经营的民宿还要接待客人。吉克木果正在悬崖村用手机在短视频平台直播。  被称为“悬崖村”的阿土列尔村位于凉山州昭觉县,因村民进出村需要攀登梯子而备受关注。2016年,当地在悬崖上修建了钢梯。随着出行条件的改善,网络也进入了悬崖村,村民们用上了智能手机,还有人开始直播带货、电商创业。  “最早卖自家的苦荞粉、洋芋、核桃。”吉克木果说,随着悬崖村的名气越来越大,自己家的东西根本不够卖,就帮邻居、朋友、亲戚卖,还带动大家一起搞电商。彝族圆根酸菜、花椒、蜂蜜等土特产,通过网络“飞”出大山,而吉克木果和村民们的收入也渐有起色。  目前,吉克木果靠电商每月大概有3000元的收入。在他的带动下,现在,全村有20多人开展直播带货。悬崖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廷坤说,随着村里“新农人”越来越多,电商成为增收致富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业态,将助力村民从“个富”到“共富”。  目前,凉山州有各类网商5万余个,今年1—6月,全州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62.53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91亿元,直播交易额实现3.17亿元、同比增长24.45%。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7-27
(周超文 张静欣 记者 庞玉宇 文/图)7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凤凰湖村川龙山茶山上,绿茶、蓝天、碧水交相辉映,一幅夏日画卷呈现眼前。采收大宗茶叶茶园里,在采茶机的帮助下,茶农们三人一组,在茶垄里来回穿梭,一个人怀抱机具采,一个人用口袋装,一个人将装满茶叶的口袋运送到茶园路边,个个忙得满头是汗。“以前春茶采收后就不再采摘夏秋茶叶了,现在用上采茶机后,夏秋茶也成了香饽饽,每亩要增收2000元。”拂羽茶园负责人曾茂林介绍,该茶园占地约1000亩,都是采用生态种植,并通过引入低山云雾喷灌系统。由于川龙山生态环境优越,加之采用雾灌,出产的茶叶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欢迎。茶园宛若仙境据了解,曾茂林大学毕业在外从事建筑业10年后便回到了老家,接手父辈留下的一片茶园,曾茂林从零基础开始学种植、制茶、做品牌……一晃眼,曾茂林进入茶行业已经快10年,在他的经营下,拂羽茶园成为了纳溪区“一村一品”特色茶叶专业村的典范,并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茶叶种植面积达6000亩。而由曾茂林牵头成立的“泸州纳溪区川龙山茶叶专合社”于2020年一举跻身于国家级示范专合社行列,成为泸州市茶叶行业唯一一个国家级示范社。据曾茂林介绍,拂羽茶园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目前合作社有农户130户,依托拂羽茶庄,积极打造农旅融合休闲茶业,传承“一闻二看三品”的茶道文化,拓展观光、体验、采摘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和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25
(记者 陈国盼)作为2023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子活动暨盐源第二届花椒节的“重头”活动之一,“花椒树王”“花椒种植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一直备受关注。7月21日上午,“花椒树王”“花椒种植致富带头人”现场评选活动在盐源县盐府1号广场举行,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据悉,前期,经盐源县各有关乡镇精心组织、积极推荐、综合评定上报,盐源县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家及摄影团队到现场进行了审查核实后,18株“花椒树王”和18户“花椒种植致富带头人”进入了最终的评选环节。评选活动现场在评选现场,评审专家团,参与现场打分的乡镇、村组及社会群众仔细观看了参赛“花椒树王”“花椒种植致富带头人”的视频及相关文字资料,并进行现场打分、投票。其中,“花椒树王”评选以地径、冠幅、树形优美度、文化内涵、产量情况、树体长势、大众网评、现场群众打分8个指标作为评定标准,杨开文、周国超分别获得红、青“花椒树王”冠军。“我家的花椒树树龄有45年了,一年能产花椒近300斤。”杨开文告诉记者,他是盐源县卫城镇岔河村党支部书记,当地的大花椒树很多,花椒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家户户种花椒都种成“专家”了。“花椒种植致富带头人”的评选以种植面积、获奖情况、先进事迹、大众网络评选、现场群众5个指标作为评定标准,甘立全、甯德瑞、沙打打、罗杨、杨林等5人获“花椒种植致富带头人”称号。“成为花椒种植致富带头人我很激动,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盐源县白乌镇长麻村党支部书记沙打打说,他要带领村民们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争取明年花椒的种植面积、产值再提升。据悉,在8月8日晚上举行的盐源县第二届花椒节文艺晚会上,还将对“花椒树王”“花椒种植致富带头人”“花椒采摘能手”获奖单位、个人进行颁奖。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24
  (邱文清 记者 李丽颖)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仁美镇桂香村,曾经的荒山土坡渐渐成为橙红李绿的金山银山,以黑山羊、脆红李、柑橘种植养殖为主产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带动一方百姓腰包鼓起来;乡贤参事、茶馆议事、律师断事,“讲理讲法也讲礼”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让村风乡情日渐和美。这里的变化,离不开眉山市委组织部派驻第一书记一任接一任的不懈努力。从2015年起,市委组织部持续联系桂香村,先后派出了4名干部接续驻村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2021年8月,郭瑞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成为市委组织部派驻桂香村的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接续为桂香村谋发展创新路。  助力大学生创业,打出强村富民“组合拳”  每年春天,桂香村创业孵化园内半山的脆红李花谢叶绿,山顶的耙耙柑已经采摘销售完毕,刚进入成熟期的不知火,被村集体传媒公司的本地网红们借助拼多多等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每天接单超过1000件。毕业于深圳大学的杨雅林小两口经营的甄新鲜家庭农场,今年的爱媛橙、耙耙柑进入盛果期,15万斤果子在果园里就卖出了每斤7元以上的好价钱。看着产业渐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创业孵化园,郭瑞和园区10来位创业大学生们一样,喜上心头。  驻村之初,郭瑞心里就揣着一个理念:千条理、万条理,强村富民才是硬道理,她决心一定要带着村民干点实事。在市委组织部和各级部门的关心关怀下,桂香村开荒山修通路建水利,8年时间累计新建、硬化23条共计长达30多公里的产业道路,修建42个蓄水池、5个提灌站、8000多米引水沟渠。  硬件设施提高了,郭瑞开始引导大学生(青年)入园创业,带动老百姓栽脆红李、种柑橘,原本荒草丛生的一片片荒山,如今已经种植起3500亩柑橘、3500亩脆红李、800亩藤椒,养起年出栏200只的黑山羊。创业成功的年轻人赚了钱,跟着干、随着卖的村里人也增了收,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更多搞公共服务的“家底”。  “产业发展还必须要有规模企业的引领。”郭瑞告诉记者,她主动对接眉山市国企公司、丹橙公司,新建300平方米产业服务中心和基层供销社,孵化园内的10余位创业青年5月份正式入驻。形成了一个产销对接平台,该平台还集合配套电子物流、金融创业等实体服务,改变过去各自为战、分散经营、不成气候的“零敲碎打”局面,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基层服务保障新动能,持续带动眉山市唯一村级大学生农业创业孵化园不断提档升级。  村里发展既要企业短期帮扶,也要搭建长期产业合作道路。郭瑞主动邀请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到村考察,王刚对桂香村农副产品品质给予赞誉,郭瑞便抓住机会,当即恳请眉州东坡与合作社、农户开展订单收购,眉州东坡当场便敲定了全村藤椒、跑山鸡等收购事项。截至目前,桂香村种植的藤椒和23位残疾人代养的2000只跑山鸡,已陆续发往眉州东坡餐饮门店。  实体带动,资产运作,土地流转,服务增收。桂香村还搭建形成“11411”(1个创业园+1个劳务合作社+4个农业公司+1个建筑公司+1个传媒公司)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创业园中单独打造的认养果树生态智慧旅游观光园正式运营,29名成员组成的电商团队成立,带动至少150人务工,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2022年,桂香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85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78元。  “讲理讲法也讲礼”,探索建设和美乡村  村民徐国芳在大学生创业园业主流转租用的果园里选一小块地种上了供自家食用的蔬菜,解决了吃菜的问题;业主李庆也注意给果树打农药时特别避开这块区域,之前吵得不可开交的两家现在和和气气。郭瑞告诉记者,她对于巧妙解决这两家长期鸡毛蒜皮的争吵有点小得意。  刚到桂香村,这样的小摩擦时常发生,村民们经常跑到村办公室要郭书记断个公道。很多事情其实也不大,但当事人心里都气鼓鼓的,不化解会影响村中团结,激化矛盾。习惯了机关守规矩讲程序氛围的郭瑞,面对这些事情开始经常感觉很头大。  郭瑞认为,必须得想个好法子处理好这些看似鸡毛蒜皮但实则关系群众和谐的事情。通过请教有乡镇群众工作经验的领导、问计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求助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组织达宽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郭瑞慢慢理出了思路。  茶馆议事——讲理。桂香村依托老年人协会、创业园、舞蹈队、退役军人服务站等载体平台,成立了5个村民议事协商机构,开展“五家五议”,协助村“两委”议定民生发展事项。老年活动中心既是喝茶聊天的休闲地,也是政策宣讲、收集民意、解决诉求、缓和矛盾的“讲理堂”,老百姓常常是脸红筋涨地走进去,握手言和地走出来。2021年底,“五家五议”工作法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村民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项目。  律师断事——讲法。2022年初,村党委开启不同领域党组织之间“1+1>2”的有益尝试,与达宽律师事务所签订党组织联建协议。让一名律师担任村法治副书记,组建党员律师服务团,列席村级重大事项会议,针对征地拆迁、土地流转、项目建设、合同纠纷等法律问题,帮助村干部事前做好预案、事中依法处置、事后总结经验。通过每月到村开展一次法律讲座和咨询服务,开通远程面对面法律咨询服务,强化提升村干部和群众法治思维,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乡贤参事——讲礼。村党委为村里27名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乡贤颁发桂香村“荣誉乡贤”证书,并确定双月开展一次乡贤参事会。每月26日党群集中活动,村党委发动乡贤中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给村民宣讲红色文化,德才兼备的老党员弘扬传颂端淑优良家风家训,寒暑假返乡的大学教授在淑乡课堂为儿童讲授知礼明德修身。  多管齐下施策,多元协同治理,桂香村“讲理讲法也讲礼”,村民之间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少了,过去经常整得郭瑞头大的烦心事也少了。2022年,桂香村获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群众冷暖挂心头,排忧解难办实事  在桂香村桥香幼儿园,看见4岁的姜彭红脸上羞涩甜甜的微笑越来越多,从保育老师口中得知其生活习惯越来越趋于正常,郭瑞心里压了许久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长相甜美清秀的姜彭红家庭情况特殊,家里非常困难:外婆、母亲是重度精神病患者,母亲长期住院治疗,长期患肺气肿、卧床靠呼吸机维持的外公去年底刚去世,一家全靠憨厚少言的父亲在临近打工的微薄收入和政府低保兜底帮扶。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4岁的姜彭红怕生、很少说话。每次走访,郭瑞都是红着眼出来。  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帮多少是多少。郭瑞立即向“娘家”眉山市委组织部汇报争取同事们给小女孩家捐钱捐物,为住院治疗的残疾母亲送上生活用品和衣服;成都理工大学暑假实践团也发起师生募捐;争取村民营幼儿园的支持,安排姜彭红免费在幼儿园学习,让她融入正常的集体生活。考虑到其外公去世后家庭低保收入下降,最近郭瑞又和组长李正明商量,争取把其父亲户口转入桂香村,向民政部门争取“动态平衡”继续享受低保兜底。  “冬天我们山上娃娃上学坐摩托车下山好危险哦!”高山上村民李开银向村里反映。桂香村是一山一坝的地理环境,最高海拔近900米,山上村民靠近30元一个来回的摩的解决出行问题。山区雨水多,冬季雾大,路面容易结冰,郭瑞每次上山看着一侧近百米深的悬崖,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想到在这路上每天上下学的小娃娃,从那之后,交通部门便常常有郭瑞的身影,没有对应的项目,她就着力想办法解决,最终争取从县上其他改建路上拆下的护栏“护送”回村里重新使用,近2公里的悬崖路终于能踏实行车,让家长和娃娃们有了安全感。  初心不改,为而不难。桂香村村党委荣获四川省首批5A级先进村党组织,2023年2月,桂香村再次荣获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郭瑞相信,在乡村振兴的前进征程中,桂香村将愈发稳健、愈发激昂,未来可期……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7-18
人物名片王光强  四川阿坝州汶川县萝卜寨人。15年前的汶川地震中,萝卜寨受到严重破坏,从未离开过大山的11岁的王光强去广州复课,从此改变了人生。2019年,王光强注册了“阿坝小王子”账号,通过分享生活和语录视频很快积累了300多万粉丝。通过直播电商让更多过去困于大山的家乡特产变成了销遍全国的网红商品。(李力可 王曦)“大家早上好,看看今天我的位置在哪里?没错,今天‘小王子’又回到了家乡萝卜寨为大家直播,可以看到,我们寨子里的樱桃已经红了……”早上9点,白云缭绕的羌寨刚刚醒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萝卜寨村的老寨景区里,“95后”小伙王光强和妻子黄月准时开始直播,一边向观众介绍家乡特产,一边在摊位上向来往游客贩售。王光强(左)和妻子黄月在成都的电商公司里讨论产品包装。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返乡创业5年,给自己取名“阿坝小王子”的王光强帮家乡卖出了过去滞销的水果,并通过直播电商让更多过去困于大山的家乡特产变成了销遍全国的网红商品。  15年前的汶川地震中,萝卜寨受到严重破坏。震后,11岁的王光强和同学们被安排前往广州复课,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看到高楼,第一次看到海,第一次喝到酸奶……”在广州一年的复课经历,给王光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坚定了他要走出大山的信念。  高中毕业后,王光强考上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系。开学报到前,为筹齐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王光强跟着母亲一起到附近景区卖山货,“看着妈妈的摊位位置不好,我就让她给我分一袋,我去人多的地方试试,没想到效果出奇好。”拿着母亲给的山货,加上自己穿着羌族服饰耐心讲解,王光强在一个月里起早贪黑赚了1.8万元。  大学期间,王光强通过一个偶然机会做起了微商。“当时不仅天天要打包风干牛肉发货,作为班长,还要保持班级第一的成绩才能拿到助学金。”王光强说,由于自己的风干牛肉材真料实,很快就得到了同学甚至老师的欢迎,不少同学还成了销售代理。  到大学毕业时,王光强已经有了5个人的风干牛肉创业团队。但带动家乡发展,一直是王光强心底最想做的事业,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到汶川创业,除了做风干牛肉,他也帮助乡亲们销水果、卖山货。  得知儿子的这一决定,父亲并不理解。“在他们上一代人心里,大学生就不该再当山货贩子了,我应该去当主持人、当记者,但是我坚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也一定会理解我。”王光强心里始终记得家乡的樱桃,因道路被泥石流冲垮而连年滞销,母亲站在樱桃树下叹气的样子。  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一个多月,王光强应一位老板的要求去往九寨沟县收购西梅,由于道路受阻,当地成熟的西梅无人问津,让他又回想起多年前汶川樱桃滞销的情景。  为了不让当年的一幕重演,王光强把九寨沟的西梅装上车,绕道甘肃方向,一路走一路卖,由于市场饱和,价格偏低,这一趟他没赚到钱,但九寨沟的果农挺过了震后第一个秋天。  2019年,王光强在抖音电商注册了“阿坝小王子”账号,他通过分享生活和语录视频很快积累了300多万粉丝。“记得第一次开播就爆了订单。”王光强说,此后,他的电商品类也扩大到了汶川大樱桃、青红脆李和糖心苹果等家乡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特产。  “这次约‘小王子’过来,也是希望能在产品推广上发现合作机会。”一大早,王光强又开车前往100公里外的茂县赤不苏镇,和当地一家农业公司负责人余永昌一起考察苹果和玉米种植基地。  “我们希望和阿坝州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为每个县、市的农产品都找到更广阔的市场。”如今,王光强的电商账号已经上架108个品类的产品,为家乡卖出的农产品超过百万单,15年前那个对外面世界充满渴望的少年,如今希望更多外面的人通过山里的好产品认识自己的家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7-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金凤村,说起32岁的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长金,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李书记自2022年在村‘两委’分工中主抓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以来,硬是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钱包更鼓了,村子更美了!”  2018年,先后在成都、阿坝州等地从事建筑业近8年的李长金怀着乡情和责任回到了金凤村担任村文书,两年后转任村副主任、村总支副书记。李长金人年轻,有文化,不怕吃苦,2021年初,金凤村党总支年初工作会上分工时,李长金主动请缨从老支书肩上接过了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两个重任。李长金(左)帮果农采摘李子。修通产业路 水果增收30多万元  地处永宁河和纳(溪)白(节)河的金凤村三面环水,气候温和,土壤沙性,极适合水果种植。早在20多年 前 ,金凤村就发展了1000多亩优质枇杷,至今这些枇杷还是家家户户的“摇钱树”。特别是近两年,该村又引进发展优质蜂糖李、柑橘等,全村实际水果种植面积超过了2000亩。然而,由于金凤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水果基地没有产业路,村民每年的水果都要靠肩挑背驮送到公路边才能换钱。  2022年4月,在李长金1个多月的积极奔走和新乐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通往水果基地、长达3公里的产业路正式开工建设。由于受资金的制约,这条3.5米宽的产业路只能修成碎石路。“虽然是碎石路,但从此终结了村民每年果子下树后还要肩挑背驮才能换钱的历史。”返乡创业种优质水果的村民曾刚说。  2022年5月和6月,金凤村枇杷和李子上市后,运果车直接开进水果基地,枇杷、李子下树就卖钱,省时省力不说,由于加快了水果采摘进度,减少了烂果。2022年,村民的枇杷和李子每亩增收约200元,全村水果多收入30多万元。  除了修通产业路,2022年12月,在村党总支的支持和李长金的奔波下,又争取来了50万元的4公里长、1.5米宽的采摘路建设项目,并于今年2月竣工投用。今年,枇杷和李子成熟后,每天都吸引城里市民驱车进园采摘,让村民果园的亩均收入增加了150元以上。专合社指导 村民尝到甜头  金凤村虽然种枇杷等水果多年,但丰产不增收的“怪圈”却一直困扰着村民们,唯有“抱团”才有出路。于是,李长金又带着部分种植户外出“取经”,让种植户们认识到“抱团”发展将给村民带来增收。  2022年4月,在李长金的努力下,由他担任理事长的泸州市纳溪区凤之味专合社挂牌成立,并注册了“凤之味”商标,从此让金凤村的水果产业走上了统一种植标准、统一 销售的“抱团”发展之路。令村民高兴的是,2022年,由于背靠专合社,通过走“线上+线下”的销售之路,枇杷亩均收入达到6000元,蜂糖李超过了1万元。村民在专合社的指导下,只负责种植和管理,销售上根本不用操心,而亩均收入却分别增加了2000—4000元,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村民钱包鼓了,但与城里比起来还有差距。”由此,李长金在抓项目壮产业的同时,在家家户户烧上天然气的基础上,开始安装自来水。到今年年底前,金凤村的3000多名村民都将喝上干净清澈的自来水。不仅如此,在2022年,李长金还引来爱心人士捐资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让全村主公路傍晚就亮堂了起来。而自6月以来,在新乐镇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又启动了10公里长、2米宽的沿河骑行道建设……  面对这两年金凤村发生的大变化和村民赞许的目光,李长金谦虚地说:“不是我能力强,是党的政策和各级领导的支持。看到金凤村民富村美,我多流点汗多跑点路,根本不值一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杨勇)“下一次培训班什么时候开展?我还想参加这样的培训。”近日,金堂县2023年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顺利结业,学员黄德坤表达出不舍之情。据悉,该培训班由金堂县农业农村局主办、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承办,为期1个月,共600人参加培训。  培训主要围绕当前乡村振兴前沿人才建设、技术技能更新和现代农业营销管理开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开设了贯彻粮食安全方针政策、落实“天府粮仓”建设、农产品新营销发展理念与实践、农业职业经理人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外来生物防控等培训专题。  培训期间,学员们实地考察了新津鱼耕田农业公司、大邑县智慧农业产业园、吉时雨数字农业中心以及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成都花仙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沉浸式学习并探讨优秀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成功案例,感受农业农村发展前景。同时,学员们还通过座谈会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与成功案例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17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艺茂) 7月15日,由四川省委网信办、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开展的首期“直播天府”乡村英才计划·乡村旅游网络达人短视频/直播运营进阶训练活动在广元市剑阁县落幕。活动通过前期线上培训考核结果,选拔出70余名乡村文旅工作者、乡村网络主播、非遗项目传承人、自媒体从业者参加线下实操培训。  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乡村旅游网络达人“百千万”工程的通知》要求,首次举办的短视频/直播运营线下实操训练,采取“主题课程+户外实操演练”形式,为学员讲授文旅内容创作、文旅直播运营带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员提升短视频创作、网络运营和文旅IP培育等实操技能。  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年内还将在射洪市、西昌市等地开展4期线下训练活动,年底将举办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旅游网络达人大赛”,遴选推出一批优秀乡村旅游网络达人,并在后续培养上给予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乡村旅游网络达人推广乡村文化传播,参与乡村文创和旅游商品研发营销,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增收致富,助推全省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17
(张梦茸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前不久,宜宾市南溪区“90后”返乡创业青年杨海担任了成都大运会的火炬手。在他看来,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九年来投身乡村建设一线的肯定与回馈,更是对自己实现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的指引和鼓舞。2014年,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的杨海,致力于新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因为酷爱龙虾养殖,大家都亲切称他为“杨龙虾”。他曾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四川返乡下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南溪区“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杨海担任成都大运会火炬手(图片来源:新华社)走进杨海的川南首个早虾良种繁育基地,记者看到小龙虾孵化车间、良种繁育池、种虾池、稻虾养殖选育池等小龙虾养殖硬件设施齐全,还有宜宾早虾专家大院、办公室、检测室、实验室等各项研究和检测设备设施。同时,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基地也在这里挂牌。“龙虾经济”快速崛起的秘诀何在?引才借智 “失业青年”创业逆袭杨海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专攻水产养殖,2014年杨海回乡开始创业,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启动资金。在南溪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他获得了5万元的创业贷款和1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补贴,创办了宜宾市南溪区海德水产科技公司,正式开启了他的创业征程。一开始,没有人看好他,乡邻们更是给他贴上了“失业”的标签,觉得区区几万块钱开公司,简直异想天开。但杨海不曾忘记初心,奋力撕掉身上的标签,硬要把创业这件事干成。随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杨海慢慢摸清了养殖的门道,他发现南溪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小龙虾养殖,地理气候的优势再加上配套的养殖技术可以将小龙虾提前上市,抢抓市场先机。杨海筹备实施“水稻+龙虾”套养项目,先后流转了1200亩稻田,利用套养模式,每亩小龙虾产出200斤、水稻1000斤,亩均利润达到4000元,小龙虾每年在2-4月上市,通过空运销往杭州、上海、深圳等城市,远远超过单种水稻的经济效益。杨海酷爱龙虾养殖育才扶持 “抱团养虾”实现共富创业期间,在南溪返乡创业人才政策扶持下,杨海申报加入乡村振兴“头雁计划”、“乡村伙伴计划”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这为他提供了学习专业养殖技术、电商销售、企业经营管理的机会和平台。先富带动后富,创业以来,他替养殖户把脉问诊,对养殖新品种细致研究,与南溪区600多家养殖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当区外养殖户纷纷前来学习时,他萌发了“打造龙虾养殖致富共同体”的想法。2017年,杨海发起成立了南溪区特种水产养殖协会,从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到合作社的养殖标准,从每户的零星销售到集中销售渠道的拓展,大家握指成拳,构架起一条集养殖、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打造出川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龙虾养殖协会。目前协会养殖规模已达15000余亩,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近2000人,龙虾产量超400万斤,总产值超1.2亿元。为了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杨海建立了养殖技术教学培训基地,免费向农户传授养殖技术。如今,杨海的公司与近2000户农户建立了产供销合作关系,其中有脱贫户12户、回乡创业青年150余人。“我准备用5-8年的时间,带动协会养殖规模达到4万亩,延伸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实现‘小龙虾大产业’的愿景,到时远方来的客人便可以品宜宾美酒,喝宜宾早茶,吃宜宾早虾。”杨海说。对杨海返乡创业的倾力扶持是南溪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溪既注重引进高层次“凤才”,又注重吸纳基础性“蝶才”,整合就业服务中心、区农民工服务中心等多方资源,市场化人才服务,储备返南毕业生、村级产业能手、致富专家等乡贤人才2000余名,回引665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为南溪实施“项目立区、工业强区、开放活区、人才兴区、生态优区”五大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图片由南溪区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7-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耘 特约通讯员 杨黎明  “这养牛可比外出务工好多了,看,这头牛又快出栏了……”6月26日,安军天一亮就起了床,精心照顾肉牛。  安军是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五马村远近闻名的“牛人”,此前他在外省务工,2021年冬,他回到家乡后,定点帮扶单位驻村书记王伦广主动上门,向他说起现在的政策优势和乡村振兴的大趋势,鼓励他返乡创业。安军喂养肉牛  经过前期考察,安军发现肉牛养殖产业见效快,跃跃欲试。但是第一个问题就让他犯了难,养牛前期资金投入和场地从哪里来?  王伦广联系到当地相关部门,为安军申请到了14万元助农补贴,并帮助他确定了养牛场场址,修建了养殖场和化粪池。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养牛场的基础建设完成了。这让安军养殖信心大增,他到银行申请了2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用于后续经营。  眼看着安军的养牛场规模越来越大,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为了保证牛养得好,安军总是买最好的草料,这确实让肉牛的品质得到了保障,但是不断上涨的草料成本和还未出栏的牛,让养牛场的发展陷入资金周转困境。无奈之下,安军又拨打了王伦广的电话。  “这事你不要太担心,你养牛场周围有几户人家外出务工,我去联系,协调他们把土地租借给你,你自己种植饲料,就可以节约一大笔成本。”王伦广说完后就立刻着手联系。  一星期后,王伦广再次来到养牛场,看到了一袋袋青贮玉米苗。安军笑着说道:“这不得多亏了你嘛,王书记,我已经和他们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租了周边农户的土地,专门种植牛吃的青贮玉米。几个月时间,自家牛儿就能吃到自家产的饲料了。”安军探索出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不仅让他的草料成本降低了,同时周边农户在此务工种植玉米也获得了另一份收入。  安军不仅在“节流”上想办法,更是主动“开源”。看着每天堆积的大量牛粪,他又打起了算盘:“这么多粪料,随意处理污染太大。不如变废为宝,做成有机肥,不仅可以给玉米地施肥,用不完的还可以拿去卖。”说干就干,安军买来专用机械,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牛粪,进行了干湿分离和发酵,变成了有机肥,就地还田不断提高肥力,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既实现降本增效、循环发展,又让粪污无害化处理,减少生态污染。一年下来,安军厂里的有机肥产量可达到50吨,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种植需求,一部分有机肥还卖到了附近有机肥加工厂。  在政府的帮助下,安军打造了肉牛养殖为主体,青贮料基地种植、粪污加工有机肥料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改变了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发展现代绿色农牧业,提高了自己的收入。  目前,安军的种养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100万元,养了60头牛。去年,他仅养牛毛收入已有50万元,生态农业产业链条共计收入100余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胡芮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7月5日,笔者走进长宁县王松家庭牧场,整齐的养殖棚舍映入眼帘,棚圈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悠然自得,业主王松不断挥动铲子,挥撒着饲料,牛儿们“哞哞”地叫着,急切品尝当天的“第一餐”。  养牛“门外汉”变成创业“带头人”  “2010 年我大学毕业后,就想回家乡创业,实实在在地为家乡干点事情。”王松一边喂牛一边说,自己毕业后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铜鼓镇黄桷村办起了养牛场。通过不断摸索,“犁”出了经验、养出了门路,自己也从一名养牛的“门外汉”蜕变成为当地的青年创业“带头人”。  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王松感慨万千。最初由于各方面条件受限,他只能利用自家牛圈养牛。过去养牛产业规模小、技术薄弱,遇到不少困难。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的帮助下,王松的养牛场才逐渐走上了正轨。经过 11 年的摸索,养牛场从当初的300平方米发展至现在的近8000平方米,牛的规模也从当初的16头扩大到近400头。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才有意义。”王松介绍,养殖事业走上正轨后,自己没有忘记邻里乡亲,他的家庭牧场为村里农户提供牛源购买、技术指导、组织销售等帮助,积极带动村民致富。  2022 年,长宁县王松家庭牧场达到近千万元的销售收入。在家庭牧场的带动下,黄桷村3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养牛产业。  “我们养殖牛有啥子问题都给王松打电话,他会马上过来帮助我们,处理牛的各种疾病和预防问题。”看着发展势头逐渐向好的养牛场,黄桷村村民王世远喜笑颜开,“他带动了养牛产业,也带动了我们广大养殖户致富。我对未来发展养殖很有信心。”18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发光发热  在王松的带领下,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黄桷村的养牛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但村里道路狭窄、水源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养牛产业发展。为此,王松与村干部进行协商,向相关部门提建议,争取相关政策。现在该村路面拓宽到了5米,蓄水池也建了8座,村里的养牛产业越做越红火。  “王松同志是我们村发展致富的模范,为我们村民解决了很多养牛的难题,也为壮大养牛产业提供了不少帮助。”黄桷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向巨海如是说。  “2020年,我将养牛场搬迁到了长宁镇龙门村,但我依然会像在黄桷村一样,尽自己所能为其他养殖户提供帮助。”谈到未来,王松有着无限憧憬。他表示,自己将继续履行党员职责,进一步提升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带领大家在养牛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好。  在长宁县,还有很多像王松一样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青年人才。长宁县完善返乡创业政策,在创业扶持政策方面、创业贷款贴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截至目前,已有18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青春之花必将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长宁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针对青年人才需求,统筹产业布局,为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多方面发展机会,做好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返乡就业创业服务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动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7-13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