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张磊 傅泽瑞 胡蝶 记者 程海英/文图)春风和煦,万物复苏。近日,太平镇煌家村的蜂糖李花竞相绽放,清香淡雅的李花在风中摇曳,扮靓了山头的同时,让人仿佛看到了今年丰收的希望。走进太平镇煌家村的蜂糖李种植基地,蜂糖李正盛开洁白的花朵。放眼望去,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基地负责人周光奎和村民们正在为蜂糖李进行再次修剪,确保结出优质的李子。据了解,这边蜂糖李成熟时期大概在六月下旬左右,蜂糖李像蜂糖一样,香甜纯正,口感也是绵密嫩实,汁水丰盈。“这几天天气很好,蜂糖李的花全都开了,加上我们的精心管理,预计今年是个大丰收年。”对于今年的收成,基地负责人周光奎充满了期待与信心。“我们所有的开心型树型,其目的是让它更加高产,第二让每一棵李子都接收阳光,品质更好。”基地负责人乡贤周光奎说。2013年底,乡贤周光奎了解到国家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于是和朋友带着多年的积蓄和满腔热情回到家乡,成立了“绿山家庭农场”,发展了四月李、凤凰李、蜂糖李等多个品种。如今农场每年带动周边村民70余户就业,在管理果园、采摘等高峰期时有120余户,其中固定务工贫困户有30余户,周光奎每年给他们支付的劳动报酬高达1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发展一个产业园,就业一个村”。花朵怒放的果树不仅美丽了山野,更圆了村民们的致富梦。在乡村振兴大潮下,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人士活跃在田间地头,点亮乡村振兴路,成为千千万万返乡创业人士梦想的热土。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1
(卫奎荣 记者 李全民)为确保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保证春耕备耕顺利进行,3月8日,广元市剑阁县姚家镇人民政府邀请县农业农村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一起利用赶集时间,在辖区联合开展春季两杂种子市场专项检查。执法检查现场一执法人员对各种子经营门店的经营资质、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销售备案情况、进销台帐,种子产品标识、标签、外包装等开展了重点检查。据悉,从检查情况来看,该镇“三农”经营门店都能按照《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开展经营活动,证照齐全,标识标签内容真实、合法、完整,进销台账记录完整,未发现超范围经营及经营未经审定品种等不法行为。此次检查出动执法人员7人次、车辆2台次,检查农资经营户8户,发放宣传资料96份,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份,开展咨询185人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均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执法检查现场二该镇主要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姚家镇将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农资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严肃查处农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以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入姚家市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1
(胡先映 记者 周瑜原)“趁现在天气好,我把我的几个赋闲在家的亲戚喊来帮着一起把这片茶园的鲜叶采了……”家住屏山县大乘镇双峰村8组的刘作香说到。据了解,今年刘作香家家有茶园6亩,今年鲜叶价格比去年上涨20%,预计亩均收入比往年增加2000元。茶园开采屏山县为进一步壮大茶叶产业,2020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屏山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茶产业发展十条》,重点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有机茶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制定出一揽子扶持政策。据了解,2022年屏山县的21.5万亩茶园全部开园采摘,截至2月底,全县鲜叶产量2520吨,均价每斤100元;干茶产量560吨,均价每斤620元。预计在3月底,鲜叶产量能达到26470吨,同比增长70%,单价每斤最高达130元,实现产值 7.2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441元。预计2022年,屏山县茶叶综合产值可达45亿元以上。屏山县2021年新建茶园8608.21亩补助资金约500万元,提质增效茶园7000余亩兑现资金300余万元。同时,还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共计投入106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屏山茶产业发展。2022年屏山茶产业快速发展,名优茶采摘时间可提高3—4个月,全县新建了10个年产300-500吨干茶加工企业全部运营,极大带动了产业发展。通过主动推广,“屏山炒青”产品供不应求,茶农增收实现了新成效。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1
(记者 侯云春 文/图)3月9日,屏山县2022年“屏山炒青”采风活动在该县大乘镇双峰村举行。连绵起伏的山脉间,绿意盎然的茶园梯田散发着随山风而来的茶香。茶农们一大早就来到茶山,抢抓晴好天气采摘“屏山炒青”早芽叶。双峰村茶园基地“今年我们从3月6号开采,三天卖了近4000元。”大乘镇双峰村6组茶农杨秀云告诉记者,由于春节后当地遭遇多年未遇的降雪天气,导致茶树发芽不足和推迟发芽,产量比去年同期减产不少,好在今年鲜叶的收购价提高了不少。“去年,最好的独芽鲜叶,市场收购价最高80元/斤,我们以二次分红的方式,每斤补贴茶农8元,在年底的分红大会上兑现,相当于提高了8元的收购价;而今年,我们把这个补贴金额提高到了10元。”屏山县岩门秀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兵说。该公司的茶叶基地便坐落于双峰村,拥有高山富硒茶园3000多亩,其中核心示范基地1200多亩,带动周边茶叶基地上万亩。为进一步壮大全县茶叶产业,近年来,屏山县先后出台了《屏山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茶产业发展十条》,重点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有机茶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制定出一揽子扶持政策。茶叶基地建设方面,该县通过“整合资金、形成合力、成片规划、连片建设、集中发展”,基本形成“三带六点”茶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三带六点”茶产业布局共21.5万亩茶园基地。品牌建设方面,全县有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2个,市知名商标3个,“屏山炒青”先后获得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登记注册。已认证绿色食品茶叶15个、无公害茶叶2个。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原料标准化基地,面积12.05万亩。目前,屏山县21.5万亩茶园已全部开园采摘,预计到3月底,鲜叶产量能达到26470吨,同比增长70%,单价每斤最高达130元,实现产值 7.2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441元。预计2022年,全县茶叶综合产值可达45亿元以上。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11
(弓大雄 胡明强 记者 李全民)自青川县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推进会召开后,该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均立即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目标责任。大家锚定目标,各司其职,铆足干劲,形成上下一心、争分夺秒、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全县肉牛羊产业突破性发展。在姚渡镇柿坪村,养殖户张仲香正在牛舍里忙碌着,圈里满满当当关着30余头肉牛。据她介绍,在2018年她就开始了肉牛养殖,如今有了政策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帮助,她准备继续投资120余万,新建2400余平方养殖场,“我们一直都看好牛羊肉的市场前景,现在有农业局、镇上帮助我们,我们准备扩大规模,再养几十头母牛和肉牛。”家住观音店乡观音村的任建东原本从事果树种植,在得知县里出台了肉牛羊养殖各项奖补措施以后,他在兼顾果树种植的同时又筹集资金规划新建了2500余平肉羊养殖圈舍,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建设,预计5月底能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青川县各部门各乡镇也大力优化办事流程,强化服务保障,积极帮助县内养殖户解决融资难题、用地难、技术缺乏等问题,切实开展养殖户建圈选址、项目申报和工程验收的指导服务工作。姚渡镇人武部部长、副镇长卜茂科介绍道:“自肉牛羊养殖扶持政策在姚渡镇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对所有在姚渡的肉牛羊养殖企业帮助办理手续,协调用地、用电,由村两委、镇上的一起共同协助,争取早日建成肉牛羊养殖大镇。”有了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养殖户也少了顾虑,坚定了信心。截至目前,青川县共洽谈肉牛羊产业招商引资项目7个,已落地开工4个,新开工建设牛羊养殖项目58个,建圈总面积达3.6万㎡,建设完工圈舍10个。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芷萱介绍:“下一步,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将认真发挥好专班作用,加大瓶颈破解,为养殖户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加快项目建设,提升业主积极性;加大种畜企业和加工企业引进力度,争取招引更多企业落户青川;加大督查督办增强肉牛羊产业发展后劲,让更多的养殖户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确保早投产、早见效,早增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0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王雨萧 魏玉坤 安蓓)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国内物价总水平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2月份,受春节因素和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等共同影响,CPI环比涨幅略有扩大,同比涨幅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资料图片  此外,受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回落。  今年以来,受疫情、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和不确定。近日,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10美元关口,煤炭、天然气、铁矿石等价格也居高不下。  “展望后期,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和不确定,输入性影响或进一步加大,CPI涨幅可能有所扩大,但总体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温和波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分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新华社 | 分享: 2022-03-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三月的竹乡大地,万物披绿。3月7日上午,行走在大竹县的广袤农村,随处可见农民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翻土整田,理沟除草,播种盖膜……勾勒出一幅人勤春早的美丽画卷。  今年以来,大竹县按照“扩面增产、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优化区域种植布局,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及早将大春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并召开全县春耕生产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会,扩种大豆油料作物,确保栽种大豆8万亩、油菜2万亩。目前,全县各类春耕物资调储充足,春耕生产有序推进,为实现全年粮食播面超170万亩、产量逾61.8万吨奠定了基础。把好关口备好良种保生产  “老板,这个品种我就用氮肥怎么样?”“单用氮肥种出来容易倒伏,我建议你用复合肥,不会有倒伏现象,产量也会增加不少。”在该县百信农资有限公司门前,销售员喻志奎正在为前来购买水稻种的村民提出建议,“只要新品种一到,我们在头年就要找农户免费试种,确保土壤合适才会进行销售,保证售种安全。”  据了解,该县已抽检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及蔬菜种子样品110个,重点开展种子净度、水分、发芽率及转基因检测,从源头上保障用种安全。此外,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执法检查,在规范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应当登记而未登记、是否经营散装种子、包装种子是否拆零卖等行为。  为确保农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该县还成立了县域农村工作专班,加强农村地区管理,将粮食生产任务分区域、划定责任人及责任单位督查粮食生产情况,做到每个乡镇、村组不遗漏。目前,全县共储备水稻良种400余吨、玉米良种450余吨、蔬菜良种20吨。农机上阵科技助力促增产  7日上午,在该县月华镇九银村三组,水田里机器隆隆,村民徐学政正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穿梭、平整土地,为育秧做准备。“从前,纯人工的种植方法最快也要半个月时间,如今通过各类农机设备,一个人至少能负责40多亩田的田土翻犁,省时间,还省劳力。”徐学政喜滋滋地说。  近年来,该县不仅根据实际推广机插秧、无人机种植播种等新设备,还高度重视稻草(玉米秸秆)覆盖秋马铃薯套种油菜免耕、抗湿播栽、麦玉豆、麦薯豆旱地新三熟等新技术推广,以及以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的病虫害监测、预报及统防统治,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目前,该县已备好农机(具)5000余台套,积极引导31个乡镇(街道)做好辖区内春播备耕期间农业机械的检修准备,全力满足大春生产需要。迄今,全县共储备化肥1.8万吨、农膜1000吨、农药110吨,为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增收起了好步、开了好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10
(张茂翔 王菲菲 记者 侯东)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潼梓村的广元波记肉牛养殖场,只见数百头西门塔尔牛长势良好。据养殖场负责人宋培全介绍,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兼用品种,食用耐粗纤维食物,性格温和,且肉率高、肉质好,很适合规模化养殖。近年来,昭化区紧紧抓住当前市场趋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以提高肉牛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做大养殖规模、做强产业龙头,打造“牛招牌”让肉牛产业“牛劲十足”。“2021年共养牛700多头,目前已售200多头。今年我准备把牛场配套设施再改进一下,升级漏风板、刮粪板等设备,让肉牛产业继续向好发展。”宋培全告诉记者。为保证肉牛的成活率,射箭镇畜牧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定期会到养殖场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养殖管理水平。“新买进的仔牛应激反应期一过,就要防止它感冒。用手摸它的角跟,只要这里温度不高,说明牛的体温基本正常,这是一种快速检测的方式……”射箭镇畜牧兽医站站长金泽明介绍,西门塔尔牛品种主要从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引进而来,因为长途运输,易形成应激性反应,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最终导致巴氏杆菌病感染。经过长期经验摸索,该畜牧兽医站总结出了一套预防方案,现在引进的西门塔尔牛死亡率大大降低。为了让周边群众都能走上增收致富“牛路子”,带动更多农户发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射箭镇积极与企业对接,通过送资金、送技术、送渠道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当地村民养殖肉牛的积极性,引导养牛户修建牛棚扩大养殖规模,推进集群发展。“我在波记肉牛养殖场的带动下,自己也养了20多头牛,他们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负责在肉牛出栏后寻找销路,现在我每年通过养牛就能赚10几万。”射箭镇潼梓村养殖户刘杰明信心十足地说,发展肉牛产业有前途。目前,射箭镇不仅成功发展广元波记肉牛场养殖场,另外还新建500头规模养殖场2家,存栏2000余头,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12户。此外,射箭镇还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肉牛产业发展方案,定期组织农户参与养殖培育,新摸排有意愿发展肉牛小规模养殖户10户,圈舍建成后,全镇肉牛年存栏量将突破3500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肉牛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与养殖龙头企业对接,引领带动更多老百姓发展该产业。同时,大力推广肉牛代养、母牛培育繁殖工程,从而降低养殖户的经济压力和养殖风险。”昭化区射箭镇副镇长李杰如是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09
(记者 文莎)“等有了‘云平台’,每一朵雅江松茸都会贴上‘健康码’,品质更有保证。”近日,甘孜州雅江县副县长蒋晓伟正忙着雅江松茸产业数字化提升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去年,雅江县与杭州市上城区确立东西部对口支援结对关系。一年来,上城区围绕产业支援、智力支援、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教育支援等方面开展工作,带动雅江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超百万元、文旅消费百余万元,以及乡村振兴定向捐赠120万元,实现“三个百万”助力雅江乡村振兴的目标。今年,双方又围绕雅江“中国松茸之乡”这一品牌,提出了数字化产业提升、文旅结合、基础设施改造等一系列新尝试。目前,雅江松茸产业数字化提升项目已被列入“数字甘孜”建设场景之一。  蒋晓伟介绍,雅江松茸产业数字化平台建成后,将通过一园一码、一户一码、一品一码等,对雅江松茸以及其他菌菇进行全流程品控溯源。简单来说,就是雅江产的松茸等菌菇类产品将贴上一个“健康码”,扫一扫就能看见环境信息、采摘人员信息、产品信息等。  数字化提升还能扩大到服务、流通、乡村治理等多个环节,农户在家就能接受产业协会、农技专家的远程指导,也可直接和采购商、供应商进行对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09
(记者 文莎)3月7日,“四川扶贫”公益品牌正式更名为“天府乡村”。  2018年,我省首创“四川扶贫”公益品牌,探索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径,“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扶贫好物“飞入寻常百姓家”,农副产品销售难得到缓解。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我省着力推动“四川扶贫”向“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提档升级,持续助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  一块腊肉、一个苹果、一袋杂粮……每份帮扶产品都可能连接着一个乡村振兴的产业,寄托着脱贫老乡创业致富的梦想。“天府乡村”公益品牌该如何管好、用好?泸定县一家企业的员工正在筛选金丝皇菊。记者 衡昌辉 摄创建公益品牌扶贫产品第一次有了“身份信息”  脱贫攻坚时期,四川着力通过产业发展,帮助困难群众持续增加收入,依靠劳动脱贫致富。产业培育起来了,产品销路却成了“卡脖子”问题。  “能否创立一个公益品牌,将扶贫产品与市场对接起来?”2018年5月,四川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报“四川扶贫”公益品牌注册,同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明确开展贫困地区扶贫产品公益性集体商标注册工作,建立相关管理、营运和推广制度,确保公益性集体商标及时投入使用,同年12月28日品牌注册成功。  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创建“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后,我省扶贫产品第一次有了共建、共用、共享的公益性“身份信息”。  不久后,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在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和社会帮扶中,采取“以购代扶”“以购代捐”等方式优先采购“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产品,并在供应链建设、销售渠道拓展、扶贫产品标准化质量体系建设、公益品牌宣传推广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对公益品牌予以支持。自此,四川为扶贫产品亮起了“绿灯”。  “每年多了几十万元订单。”金川县绿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了“四川扶贫”商标的使用权,产自高原的酸菜、雪梨膏搭上消费扶贫的快车,卖到浙江、广东,年销售额直接翻番,带动了100余名脱贫群众增收。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累计用标主体3276个、用标产品7646个,含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三大类。通过持续支持公益品牌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车站、进机场、进机关、进企业、进小区、进楼宇、进网络、进平台、进外省、出海外等举措,建成销售网点1.8万余个,2021年带动全省脱贫地区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近200亿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推进乡村振兴,“消费扶贫”也升级为“消费帮扶”,公益品牌怎么提档升级?  2021年4月,四川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申报“天府乡村”集体商标注册,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继续发挥作用,打造四川优质农产品金字招牌。  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已有农副产品、药材、饮品、服装、旅游等13类商品、服务项目注册成功,剩余工艺品、瓷器、刺绣3类正在公示,预计今年5月全部完成注册。此外,原四川扶贫公益品牌网也已更名为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网。品牌优化升级支持力度不减手段更加多样  “从‘四川扶贫’到‘天府乡村’,既是一种延续,也是一种提升。”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延续”主要体现在政策不撤、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提升”则主要体现在品牌管理、支持手段等方面更高层次、多样化。  “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将接续共建、共推、共用的工作机制,接续开展宣传推广和业务培训,接续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使其重点服务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脱贫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塑造。  如何申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凡是来自我省脱贫地区的优质乡村产品和服务,符合“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管理办法要求,都可以申请使用“天府乡村”公益品牌。  打开“天府乡村”集体商标标识使用网络申报系统,按照页面提示,提交申报主体资质材料和产品质量证明,以及产品原材料产地和联农带农成效等证明,经县、市、省逐级审核通过后,最快当天就能拿到用标授权资格,基本实现“即申即用”。原来已获得“四川扶贫”公益品牌授权且仍在有效期的用标主体,无需重复申请,可直接更换授权书。  公益品牌建设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惩处退出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使用“天府乡村”公益品牌行为和产品质量问题,鼓励市场主体随行就市,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加强品牌保护。优先将公益品牌产品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相关部门还会不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一律清理出局,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  在马边县劳动镇福来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相连成片。“我们做的不是一次性生意,要的是回头客,好产品才能带来更多的客户。”马边高山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贤波说,贴上公益商标后,从病虫害防治到产茶制茶,公司对各个环节的把控更加严格,还统一设计了产品包装。  好品质让越来越多“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起初,在雅安市雨城区一家惠民超市的消费帮扶专区,市民林兰抱着献爱心的想法而来,后来却成了回头客,每次都满载而归,“这里的木耳、茶树菇、银耳等农产品都是产地直采,品质好,价格也很优惠。”  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促进产销对接,商超“线下销”、电商“线上销”、帮扶“定向销”、东西协作“对口销”、政府采购“支持销”。计划每年在省内举办“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年货大集,分别到浙江和重庆举办“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并支持公益品牌产品参加“天府里 悦生活”“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万企出国门”“新春购物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叫响公益品牌打捆宣传,扩大农村电商人才储备  升级后的公益品牌,将如何打响知名度?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全方位宣传推广,提高“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知晓度。积极吸纳商标市场化运营管理的先进理念,借助品牌运营专业咨询服务,不断强化公益品牌建设,提高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美誉度。  “品牌提档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意农业研究专家章继刚建议,可以将公益品牌的推广与“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结合起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搭建公益品牌创意传播、展示、交流、交易平台。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蓝红星曾对195家用标主体进行研究调查,发现用标主体多为农产品初级加工经营者,品牌意识较弱、政策理解不到位,产品和品牌之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相互支撑。“脱贫地区产品要想从‘一时火’变为‘一直火’,还应打通堵点。”蓝红星建议重视对新型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扩大农村电商人才储备,同时补上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盐源苹果是我省重点帮扶的“天府乡村”集体商标产品。“国家给了我们好商标,配套了扶持政策,我们也要抓住机会,叫响‘天府乡村’这一名片。”盐源县诚信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昌林介绍,合作社共种植5000亩盐源苹果,年产量约7200吨,近六成出口到东南亚国家。以前都是通过外贸公司销往国外,今年申报出口基地备案及认证相关工作,“如果申报下来,对打响公益品牌海外知名度将起到推动作用。”  此外,我省还将积极推广特色农业保险,推广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梓潼县2万亩“大雅一号”柑橘目前成熟上市,发往全国各地。当地农户在春季再添一笔收入,很是高兴。  梓潼县卧龙镇牛头山生态农业园区,2000多亩“大雅一号”密密麻麻挂满枝头,由于果子套了纸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有的树枝都被压弯了腰。附近几个村的几十位村民到果园里采摘、转运,忙个不停。果子运到仓库跟前,另一拨村民则进行分拣、装箱,最后装到发往外地的大货车上。绵阳牛头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黄宇翔说:“目前我们果园丰收了,每天有10至12万斤发往辽宁、河北等地,平均每天用工100个左右,工人日工资100块钱一天,带动周围农户年增收一万元左右。”  “大雅一号”个大色鲜、酸甜适度、味浓汁多、细嫩化渣,很受市场欢迎。水果采购商祝健森表示:“梓潼这边这个果子口感好,硬度也好,皮相也好,所以选择了这边的果子,果子质量也非常好,这次把整个园区的果子全部拿下了。”  近年来,梓潼县按照“合作社+基地+示范户”的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在产前、产中、产后认真落实“管理技术统一、果品生产统一、果品包装统一、果品销售统一”标准,解决群众在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让广大果农轻装上阵。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农村孔饭时形成的金黄色的、香喷喷的锅巴,无疑是孔饭的精华。这个在农村再普通不过的乡土美食,让有些农户从中受到启发,找到了商机。在广元市利州区万缘街道绿化村就有几户人家坚持手工焙锅巴几十年,将锅巴变成一个农闲时的副业,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焙锅巴 当打工  3月3日下午3时许,记者走进广元市利州区万缘街道绿化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离晚饭时间尚早,村里两三户人家早已是炊烟袅袅。走进他们家里一看,顿时惊呆了——灶台上,热气腾腾,家庭主妇正挥舞着锅铲一招一式地焙锅巴;院坝里,一个个新鲜出炉的像锅盖一样的大锅巴,正在仰天晒太阳……这些晒干后脆脆嘣嘣的锅巴,可都是四川名菜锅巴肉片中的美味锅巴哦!  “我们两口子焙锅巴近30年了,一直都没有出去打工。”此时,绿化村二组农户梁永发、孙培琴正在家里忙不迭地焙锅巴、晒锅巴。梁永发说,“原来,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做米豆腐,后来发现做完米豆腐之后,柴火的余温刚好可以焙锅巴,我们就将就柴火焙锅巴,每次卖米豆腐的时候都捎带几个锅巴到街上卖,没想到还好卖!”  与梁永发同组的农户梁成轩则说:“当时,村里还有一个老大爷走村串户收购我们孔饭的锅巴拿去街上卖,他收1元/斤,卖馆子1.5元/斤,赚个差价。我们一算账,卖锅巴可比卖米强啊!那时的米卖0.3-0.4元/斤,锅巴卖给老大爷可卖1元/斤,而1斤米就可做1斤锅巴,赚钱啊!所以,我和老伴从1990年之后就开始焙锅巴了。”  最开始,农户们仅小打小闹,焙锅巴的铁锅是口径一尺六至一尺八的小铁锅,一次最多出半斤锅巴,随着销路的扩大,小铁锅换成了二尺八的大铁锅,一次可出五六斤锅巴。  多年来,梁永发、梁成轩在广元城区都有了一批固定的老客户,那就是几十家干杂店,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会给干杂店送货。  梁永发说:“焙锅巴,一年12月都可干,我们除了农忙季节以外,都在焙锅巴。1月要采购 1 吨大米,可焙1600斤大米。现在,1斤大米买成2元,1斤锅巴批发5元、零售6元,我们1个月卖锅巴的毛收入就有五六千元。”  “以我的技术,我1斤米可出1斤锅巴,1个月需采购大米1-1.5吨,可出1-1.5吨锅巴。卖得多的时候,1个月毛收入上万元。”梁成轩说,“我们两口子没有啥技术,从1990年至今,有8年在外打工以外,其余时间都在家焙锅巴,我们觉得这比在外打工强!”  梁成轩介绍,他们焙的锅巴均是餐厅和农村坝坝宴制作锅巴肉片、鱿鱼锅巴必须需的,用的时候还要把锅巴放油锅里跑油。梁成轩说:“锅巴在11月、12月、1月、2月最好卖,常常供不应求。在疫情发生前,我们的锅巴比现在还好卖,但现在农村办坝坝宴的少了,我们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有讲究 要吃苦  在绿化村,30多年来,从一个老大爷走村串户收购农家孔饭的锅巴开始,到小铁锅换成大铁锅,将焙锅巴变为一项副业,前前后后有20余户农户参与其中。到现在仅存3户人家还在坚持。个中原因,有的是感到同一个村焙锅巴的多了竞争压力太大,有的是技术欠火候缺销路,有的是外出务工挣大钱,但更多的是焙锅巴有不少讲究,也吃不下这份苦。  焙锅巴都是用柴火,柴火便于掌控火候,火小了,添一把树枝丫,火会变旺,火大了,加一些湿柴即可压下来。但这需要长年到山上收集树枝丫,并要花钱大量买干柴,劈柴更是一个体力活,柴要劈得不大不小,才能保证充分燃烧。  同时,焙锅巴的大米,饱不饱满无所谓,但一定要白;选用一两年陈谷子打出来的米,焙出来的锅巴才更易于发泡;米不能糙,否则焙出来的锅巴不牢。通常大米要泡一两天,或四天,泡米时间长短,取决于天气,遇到出太阳,泡米的时间就短。  此外,米上锅以后要煮10多分钟,煮到八成熟才能烘焙锅巴。米太生了,焙出的锅巴也不泡。  “要等锅巴成形并自然冷却以后,才能出去晾晒。”梁永发的老伴孙培琴说,“只有太阳好才出好锅巴,只有锅巴干透了,餐饮店拿去后,在油锅时炸出来才泡。要是下雨天或者湿度大的天气,锅巴晒不干还易发霉,在这段时间我们一般就不做锅巴。”  晾晒锅巴至为关键,每天都要抱进抱出地晾晒。农户们都练就了一套本领,只要将锅巴在手里掂一掂、捏一捏,就知锅巴的轻重和干湿度。出售的锅巴,从一个“大锅盖”变为了两端内卷形状的充分干透的锅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近日,成都市龙泉驿区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从红旗连锁超市购买的“石灵绿色鸡蛋”包装盒上,不仅贴上了承诺达标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证上还附了具有红包领取功能的追溯码。消费者拿出手机“扫一扫”,产品信息、产地信息一目了然,同时还可领取产品价值20%-30%的红包,受益多多。贴上合格证的鸡蛋  农产品追溯和合格证制度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举措,但在推行过程中如何破解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追溯产品价值不明显的问题?龙泉驿区创新工作推进方式,将追溯码和合格证深度融合,以合格证为表现形式、追溯码为信息载体,全面推进“合格证+追溯码”模式,并将红包领取、有奖问答等功能融入其中,充分激发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  “合格证上增加了‘扫码领红包’,直接带动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了37%。”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禽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寿彬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对农产品追溯与合格证工作有了更深入了解,也提升了产品的知晓度、提高了购买率。  “在省农安中心的指导下,我们确定禽蛋这样有包装标识、高附加值、耐贮存的农产品作为‘扫码领红包’试点品类。”成都市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以奖代补、政企均摊”方式,要求企业在产品自检或送检合格的基础上,规范加贴附带追溯码红包领取功能的合格证。自2021年11月以来,企业累计销售带码禽蛋2.7万盒,消费者领取红包5.5万余元,初步实现企业和消费者共赢。  近年来,龙泉驿区将农产品追溯与合格证制度深度融合,实行“一证一码”,实现在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两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开具合格证全覆盖,2021年全年累计开具“合格证+追溯码”177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2万吨;全区202家入驻主体基本实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2021年上传追溯批次信息2万条。给农产品贴上合格证  在激励措施上,龙泉驿区对合格证开具数量1000张以上的主体,实施9个档次的奖励补助,标准从500元至10万元不等;在监督考核上,将追溯与合格证工作纳入对街道(乡镇)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全年开展基地巡查1000余次,实现辖区内主体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农安县创建成果,将‘合格证+追溯码’制度作为新时期优化提升监管方式的重要手段。”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将组织区内禽蛋企业,计划今年3月在商超开展“扫码领红包”大型线下推广活动,进一步营造社会各方关注追溯、参与追溯的良好氛围,从而倒逼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09
(彭彬 记者 杨宗友)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绵阳市梓潼县各地的羊肚菌迎来了丰收季,村民们加紧采收、转运,忙个不停。眼下正是羊肚菌成熟采摘的时节,走进梓潼县宝石乡庆祝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一座座大棚里一丛丛菌子破土而出,菌帽鲜嫩肥厚、长势喜人,十多名工人忙着采摘、装桶、转运,丰收“交响曲”在这里悄然奏响。何卓睿是庆祝村的羊肚菌种植大户,去年从80亩羊肚菌扩大到120亩。由于进行了精细地栽培和管理,今年取得了大丰收。何卓睿高兴地说:“今年羊肚菌像这样子的密度大概亩产有700多斤的产量,如果按照产值来计算的话每亩有个三万多到四万元收入,明年我们愿意继续在这个地方扎根发展,争取能够带动当地的村民,一起种植羊肚菌,一起致富。”据悉,宝石乡庆祝村立足生态优势,把羊肚菌作为特色生态品牌来持续打造,采取发展“企业+农户”订单农业模式,今年发展羊肚菌600余亩,并带动当地10余户村民种植羊肚菌,羊肚菌种植均由企业提供种子和栽培管理技术,按市场价格收购村民种植的农产品,销售有保障,带动附近群众共同发展。该村党总支部书记卫家和表示:“我们村发展羊肚菌后,人均务工收入增收1000余元,集体经济增收五万多元,来年我们将依托大户,带动更多农户,种植羊肚菌,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据悉,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排名中国“四大名菌”之首,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20多种氨基酸,深受市场欢迎。在乡村振兴征途中,梓潼县宝石、玛瑙、自强、石牛等乡镇“以菌为媒”,通过引进业主,发展大户,带动农民增收已初见成效。该县生产的羊肚菌,获得欧盟有机认证,远销国际市场,促进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图据梓潼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8
(记者 何勤华)“我们将出台措施,鼓励支持脱贫人口到林草园区领办、创办各类经营主体,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开展创新创业。”2月23日,2022年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州林草局局长杨洪彬在会上表示。  杨洪彬说,为全力释放林草生态红利,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聚力聚焦“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四篇文章,积极推进实施生态创业,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体验、文创产品开发与销售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今年全年力争完成营造林40万亩,泸山植被恢复1.5万亩,修复治理草原103.6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0.1个百分点,增加森林蓄积300万立方米,力争实现林草产业总产值230亿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08
(记者 何勤华)3月1日,凉山州“春雷行动2022”执法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对行动成果进行了通报。据介绍,此次春雷行动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0808户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1.32万元。  去年12月,凉山州在越西县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春雷行动2022”。行动开展以来,凉山州聚焦食品安全、质量安全隐患整治、未成年人保护、打击乱评比乱排序、保障农村药品质量安全、规范价格收费等重点工作,针对严重影响民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切实保障市场秩序平稳可控。  截至2月25日,凉山州共出动执法人员12036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0808户次,取缔无证无照经营12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个,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1.32万元,办理一般程序案件625件,案值285.97万元,罚没合计379.19万元。  “价格执法惠民护航行动”是凉山州“春雷行动2022”的自选动作,是凉山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州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应对价格异常波动和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预案》,针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加强粮油肉禽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组织人员到辖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药店等场所开展生活物资价格巡查,检查经营者生活物资及防疫物资供应及销售情况,加大价格法律法规宣传,及时提醒告诫经营者诚信经营。  发布会上还公布了十大典型违规案例。如越西县某烟酒行涉嫌经营假冒伪劣白酒,公安机关已立案进行调查。德昌县某卫生院使用过期医疗器械,已被行政处罚。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08
(杨麟 陈开义 记者 杨德慧) 近日,记者从雅安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蒙顶甘露”高铁冠名列车于1月28日正式发车。从站台到车厢,“蒙顶甘露”的品牌元素随处可见,车身彩贴、桌贴、头片、海报、品牌天幕、LED滚动屏、语音播报等多种媒体形式,开启“蒙顶甘露”品牌全方位、多形式宣传,标志着作为中国、四川茶产业发展大市之一的雅安市拉开了新一轮雅茶品牌宣传的大幕。 此次高铁冠名列车覆盖成都、重庆、贵阳、武汉等城市出发站,辐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途经20多个城市站点,形成一张全方位、立体化的“蒙顶甘露”品牌流动名片,助力雅安擦亮“蒙顶山茶”金字招牌,让“蒙顶甘露”走得更远、行得更稳、跑得更快。近年来,雅安市勇扛川茶振兴大旗,争当精制川茶排头兵,始终以“蒙顶山茶”品牌为统领,聚焦“一绿一黑”,实施单品突破,绿茶主推蒙顶甘露,黑茶主推雅安藏茶,持续擦亮“蒙顶山茶”金字招牌,努力将雅安建成中国茶产业绿色基地、中国茶科技创新高地、中国茶文化旅游圣地。截至2021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1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1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前列,良种化率、标准化率、园区化率等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蒙顶山茶”品牌评估价值超40亿元,连续五年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此次“蒙顶甘露”高铁冠名列车在春运期间发车,旨在直击目标受众,提高品牌曝光度、知名度,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树立“蒙顶甘露”品牌高端形象,将“蒙顶甘露”的品牌理念,传递给每一位高铁乘客,逐步实现产品上高铁、茶水上高铁、产品进车站。雅安市将以此次“蒙顶甘露”高铁冠名列车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品牌形象,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华铁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共同把这趟列车打造成宣传蒙顶山茶、展示蒙顶甘露的窗口,让“一瓯甘露更驰名”。(图片来源:雅安市农业农村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7
四川新闻网消息 春暖花开,茶香满溢。近日,在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大坪村,村民们带着草帽、挎着竹篓,穿梭在满目葱绿的茶园,采摘着鲜嫩的芽苞。春节以来,气温持续低下,雨雪天气较多,当地茶树受天气“压抑”,出芽较晚,早茶开采时间相比往年推迟了10天左右。采摘茶叶“我平时在家种地,通过别人介绍来大坪帮着摘茶叶,这段时间采茶还是可以,一天摘两三斤,有将近两百元的收入。”后坝村2组村民李龙凤高兴地说道。据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容介绍,今年大坪村早茶收购价格较去年同期高出不少,连日来收购价格大概在96元/斤,这让茶农增收致富吃了一颗“定心丸”。目前,大坪村有1500亩的茶叶种植面积,鲜叶主要销售到本地和屏山县的茶企业。据了解,蕨溪镇天宫山平均海拔900米以上,山顶四季云雾缭绕,盛产高品质高山云雾茶,拥有全省最大的高山有机茶基地“天宫山茶海”,是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天宫山茶叶种植历史久远,茶叶种植面积达45000亩。近年来,随着天宫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加速推进,蕨溪镇进一步擦亮茶旅产业金字招牌,推动天宫片区茶旅融合取得了新成效。(供稿:叙州区蕨溪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7
 (张亚镌 记者 钟正有)近日,中江县黄鹿镇在黄鹿湖农业规划馆举行“黄鹿湖”品牌农产品发布会暨“黄鹿湖品牌大米生产销售一体化”签约仪式。发布会现场签约仪式上,种植业主、生产加工企业、销售运营企业签订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三方协议,种植业主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去年以来,黄鹿镇在抓好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建成黄鹿湖农业公园规划馆和农产品展示中心,使“农业产品”变成“农业商品”有了更高的平台,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得到全方位发展。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07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郑吉梦)食品质量安全和卫生安全是学校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安全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校园食品安全。连日来,大竹县市场监管局石桥铺所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展开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食堂基础卫生、库房管理、冻库使用、消防用具设施设备使用等情况,要求食堂工作做到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万无一失。检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校食堂管理、建设、卫生、质量等方面工作做得很到位,但也有极少部分学校存在餐具和食品容器的清洗消毒不规范、食品未离地离墙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石桥铺所向校方提出整改要求:抓好重要环节工艺流程管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学校要完善食品原料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与供货方签订食品安全供货协议,食品留样不得少于125克48小时,严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学校食堂;规范食品加工操作流程、储存条件,防止生熟交叉污染。食物要烧熟煮透,严禁出售剩饭菜,严格餐具和食品容器的清洗消毒,做到食品存放离地离墙,确保学校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3-0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