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请审议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佳)11月29日,记者从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获悉,会议审议了《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 (修订草案)》(以下简称 《条例草案》),按照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审议意见,通过审定、引种、登记和认定的农作物种子,其包装标识与通过审定、引种、登记和认定的品种名称不一
| 分享: 2017-11-30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佳     而今,一个个新村聚居点的建成,为基层农户提供了更好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相比之下,一些传统村落的居住条件和功能配套则稍显落后。旧村落的改造提升是当下我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治理,让传统村落软硬件同步提档,增强村民的幸福感?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美丽乡
| 分享: 2017-11-30
四川三农新闻网甘孜康定讯(通讯员 唐梦娜 刘燕)近日,康定市三合乡组织包村干部,乡镇干部,联系单位责任人等,在各村召开村级贫困户脱贫群众评议会。对该乡今年预脱贫贫困户进行公开评议。经过评议,大家一致认为,该乡46户,170人预脱贫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确认脱贫。并将资料上报至市政府予以复审。 会上,相关负责人再次对贫困户脱贫条件及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并对预脱贫贫困户“一超六有”情况严格对照脱
| 分享: 2017-11-29
  两年多来,试点地区进行了多元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进入新时代,农村改革将进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宅基地制度改革更应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三项试点深度融合,统筹衔接关联改革,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日前召开的十九届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拓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请示》。会议强调,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要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
| 分享: 2017-11-29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大论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作为重中之重的农业农村,理所当然地,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那么,进入了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到底有哪些重大变化和重大特征呢?弄清这些,对于推进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的到来,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独立地看某一年,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把回顾的目光放远一点,例如10年,做一
| 分享: 2017-11-29
    (记者 王成栋 敬松)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投入贫困县的省级及以上林业财政资金39.4亿元,占同期全省总额的61.7%。这是记者近日从省林业厅获悉的。  资金的主要用途分为生态治理与建设、就业扶贫和林业产业基地培育三大类。其中,生态治理与建设领域投资力度最大。初步统计,三季度,全省用于深度贫困县的省级及以上林业财政资金达21.89亿元。省林业厅透露,根据规划,全年七成以上的
| 分享: 2017-11-29
  “的确不是很好做。”台商蔡名雄的生意,是把四川花椒卖到台湾。但台湾花椒市场小,多数川菜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采购渠道。有时候,他不得不低于进价把花椒卖出去。  四川目前花椒种植面积已达439万亩,产量为6.8万吨左右。由于种植面积三成以上为近年新栽植树木,尚未进入丰产期。预计到2022年,全省花椒产量将达到巅峰,届时年产量将超过30万吨。  花椒虽有川菜这棵大树可倚靠,但要单独“走出去”,还是农
| 分享: 2017-11-29
  郭桂花 向铭(图片由利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山间小路变大路,通村通组通到户,木耳魔芋核桃树,样样都是摇钱树,莫忘为啥致了富,感恩之心要记住……”11月17日,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小河村村民活动中心,区脱贫攻坚巡回宣讲队登台,一段顺口溜赢得群众阵阵掌声。  今年以来,这样的掌声时常在利州区的村社响起。今年该区创新开展脱贫攻坚“扶志扶能树新风”(简称“两扶一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丰富了农村精神文
| 分享: 2017-11-29
    新库将成为财政支持的主要依据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樊邦平)11月28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日前我省启动农民合作社项目信息库更新工作,对农民合作社的条件做出了新要求。    我省要求入围的农民合作社注册资金应在10万元以上,原则上成员不低于100户(农民成员不低于80%),产业辐射带动农户不低于500户,其中,农机、植保等服
| 分享: 2017-11-29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左杉 文/图    11月9日清晨,位于郫都区唐昌镇平乐村的成都汇菇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辆辆大货车早已停在公司门口。每一天,这些大货车将把多达30吨的优质黄色金针菇从这里运往各地。    金针菇是我省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也是郫都区唐昌镇本地的一种老品种菌菇。近年来,作为我省食用菌重要生产基地的郫都区,正积极
| 分享: 2017-11-29
    四川农村日报 尹仕友 特约通讯员 黄汉军    27岁,该有怎样的青春?    今年27岁的李晓,已是12000亩藤椒产业的掌门人,创建了总资产达3000多万元的四川绿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雇用常年工人180人,帮助上100户贫困户脱了贫……    出生于1990年的李晓也许由于父亲和爷爷都是林业干部的原因
| 分享: 2017-11-29
  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需要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  机器人灵巧地采摘黄瓜,无人机喷洒农药,动力排灌机在田间灌溉,通过手机云端随时了解养殖状况……在今天的中国乡村,一个个农业现代化场景令人惊叹。新农民与新技术的结合,正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下金色的种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30年前,党的文件描述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今天,随着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深
| 分享: 2017-11-28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在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他们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振兴战略,对未来“三农”发展充满期待。  经济日报采访组奔赴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河北柏乡县、四川崇州市等地,深入到田间地头,走访农村合作社、农业示范园,与干部群众谈体会、话发展,共同探寻未来乡村振兴之路。从今天开始,经济日报-
| 分享: 2017-11-28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张天佐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战略统领。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城乡发展不协调、乡村发展不充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满足农民群
| 分享: 2017-11-28
  编者按:“古阆城南别有天,幽奇端不类人间。”闻名中外的阆中古城,集三国文化、风水文化、科举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近年来逐渐凭借旅游业知名度越来越高。随着游客数量逐年增多,已有的景点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依托文化古城,近年来阆中市确定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将当地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打造出独具田园诗意的半小时旅游圈。  张晓东 记者 李传君  距离四川省阆中古城20多分钟车程
| 分享: 2017-11-28
  贫困患者报销医药费不再多跑路  记者 李传君  医疗救助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略中重要手段之一,可这里面究竟有哪些政策?需要求助哪些部门?贫困户往往跑断腿、磨破嘴还是一头雾水,好的政策到头来却起不到预期效果。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去年起开始探索打造健康扶贫直通车,让贫困群众报销医疗费用零跑腿,而将繁杂的报销程序留给医院和医保局,政府则营造一个最大便利的“一站式”服务环境。到今年7月,整套运行机制初
| 分享: 2017-11-28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 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厅获悉,自2015年起农业部下达我省承担重点渔业节能减排研究项目——“池塘网箱鱼体排泄物回收及效能研究项目”,项目由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经过连续3年技术攻关,在鱼粪抽提系统和环保网箱构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7年11月8日,省水产局组织专家对该研究项目进行测产验收,专家组现场对鱼形体指标、池塘
| 分享: 2017-11-28
  2017年,广元市利州区迎来一个重大节点:脱贫“摘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盼。2010年贫困发生率22%,2017年降至0.12%,“7年之降”背后,是利州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区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结果,实现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  刘俊 向铭 (图片由利州区委宣传部提供)广元村民采收银耳  瞄准“收入倍增” 既重产业
| 分享: 2017-11-28
  省交通运输厅聚焦贫困地区短板,有计划开展交通扶贫脱贫  厅局谈重点  ●补助额近百亿元,居全国前列,我省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道路建设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资金将优先向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条件成熟的规划项目会及时纳入部省年度计划,支持项目早谋划、早启动    ●聚焦贫困地区突出短板,精准制定脱贫攻坚计划,确
| 分享: 2017-11-28
  11月22日,走进自贡市贡井区艾叶镇六房村的花香田园景区,万余盆菊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  景区刚通过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总投资7亿元,建旅游接待服务区、民俗民风体验区等11个功能区,明年全面建成后,能带动当地4个镇、10多个村和上万户村民、近2万人增收致富。  作为贡井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六房村以花卉苗木旅游观光为主,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540余亩,6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村
| 分享: 2017-11-2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