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一锅只能烧到70℃的水 一碗自带的方便面 就是援建路上的一顿工作餐记者 陈方耀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讲述人:双流区对口支援队队员、挂职巴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建平眼下,正是高原土豆的收获季。惦记着亚日贡乡1000多亩土豆的销售情况,双流区对口援建巴塘指挥部指挥长黄冕带着队员们一大早就直奔亚日贡乡。一路翻越4700余米的垭口,汽车在180度的回头弯反复盘旋,刚开始还有说有笑的一车人,此时都紧闭
| 分享: 2020-11-10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赵文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部署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电视电话会议9日在京召开,五部门将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农村食品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资料图片此次专项执法行动的目标是查处一批违法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销毁一批违法食品,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执法行动将聚焦案件查办,严厉打击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经
| 分享: 2020-11-10
(记者 王云 文/图)傍晚时分,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波洛云彝绣工坊依然热闹。11月初的丙乙底由于海拔高,天气已经很冷了,但村子里却不时有游人参观。今年38岁的彝族绣娘白吉尾带着几个村里姐妹还在赶活,细密的针脚,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彝家的新生活。  丙乙底村位于金阳县西北方向35公里处的波洛山上,平均海拔3200米,是十万亩索玛花景区所在地。11月4日,丙乙底村彝族妇女正在彝绣工坊制作彝绣产品。
| 分享: 2020-11-10
(周劲涛 高筝 记者 何勤华)“现在,我们村是凉山州16个县中,唯一一个在西昌市区有集体经济门面资产的极度贫困村。”盐源县梅子坪镇马丝缧村第一书记曾成绪说。  日前,凉山州举行2020年脱贫攻坚表扬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大会,隆重表扬2020年凉山脱贫攻坚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先进集体30个,先进个人130名,曾成绪就是获奖者之一。凉山2020年脱贫攻坚表扬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大会现场  受表扬
| 分享: 2020-11-10
(记者 伍力 郑志浩)近日,当记者来到理塘县禾尼乡克日泽洼村,村里一片宁静。村民大部分上山忙活,偶尔有孩童结伴而行。  克日泽洼,在藏语里意为“雪山下的部落”。名字虽美,但在以前,当地人的日子却过得很难:从这里到禾尼乡政府,要绕着格聂山走110多公里;直到2019年上半年,这里还未通电,村民取暖靠烧牛粪,照明靠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路灯  “早上9点出发,下午3点多才到。”去年6月,由理塘县公安局派
| 分享: 2020-11-10
(记者 伍力 郑志浩)连片的蔬菜大棚望不到边,车间里正在清洗、分拣白萝卜……这是记者日前在理塘县濯桑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看到的一幕。  “尝一尝,我们的‘极地果蔬’的味道是不是不一样?”手捧黄番茄和水果黄瓜,园区主体之一——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罗通一脸自豪。记者接过罗通递来的果蔬,尝起来又甜又脆。8月15日,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的霍曲吉祥牧场,升级改造后的牧场正式面向游客开放。
| 分享: 2020-11-10
(记者 郑志浩 伍力)“这是游客最喜欢的土司火锅,一定要备齐餐具。”“帮游客把照片拍好看点。”近日,甘孜州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霍曲吉祥牧场涌进了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这让负责人索朗卓玛忙得不可开交。“早饭过后一直忙到现在,来了千余名游客,单单微信收款就超过400笔。”  霍曲吉祥牧场的这一幕,是卡灰村发力特色文旅项目的写照。近年来,风光宜人、产业兴旺的卡灰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也让当地群众的腰包
| 分享: 2020-11-10
(记者 钟帆 段玉清)“大田薅秧行对行,劳慰情哥来帮忙……”9月15日下午,79岁的景玉光婆婆起调,其他5人和声,连续唱了4首山歌。这是来自巴中市通江县泥溪镇梨园坝村的“女团”,平均年龄65岁。79岁的景玉光婆婆。  性格开朗的景玉光是这个“女团”的队长,当之无愧的C位。“我当细娃儿(小孩)的时候,父亲惯实(宠爱)我,不让我下地干活,他边挖地边唱,我就坐在田坎边上跟着捡。”就这样,作为父亲宠爱的幺
| 分享: 2020-11-10
(记者 胡然 段玉清 钟帆 肖雨杨)如果不是身处其中,很难想象在大巴山深处还有这样一个所在:58套穿斗木结构古院落,20余座雕刻精美、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的古墓,村子依山傍水、清秀幽静……通江县泥溪镇梨园坝村,一度被称为“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  9月15日,记者一行深入这个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贫困村,探访这里的人们在发展经济和保护传统中的“新路”。通江县泥溪镇梨园坝村。 记者 肖雨杨 摄曾经
| 分享: 2020-11-10
(记者 胡然 钟帆 段玉清)从巴中市区出发,经巴万高速直达通江县城,耗时仅40分钟,较原来车程缩短一半。今年是该县结束不通高速公路历史的第二年,时空距离缩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通江。  数据显示,2019年,通江县共接待游客718.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31亿元,文旅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5%。脱贫攻坚以来,通江县以内生动力为支点,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迈进。同时,该
| 分享: 2020-11-10
●截至目前,全州输出就业农村劳动力112.8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08万人,完成省州下达目标任务的492.15%(记者 付真卿)不久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四川行记者团走进凉山州,调查采访7个未摘帽贫困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受到冲击。在凉山,贫困劳动力的务工就业受到疫情影响情况如何?当地采取哪些措施积
| 分享: 2020-1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白水  如今,一座座新房,一所所新校,一个个医院,在南充市嘉陵区的乡乡镇镇、村村落落,不断拔地而起,不断为广大群众带来福音。嘉陵农村发展实现一步跨十年,2018年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达98.89%”的成绩顺利脱贫摘帽。  这背后的密码是,嘉陵区紧紧围绕着住房、医疗、教育真抓实干,在消费扶贫、就业扶贫重点发力。一个个实打实的数据,印证了嘉陵区数年来的脱贫攻坚成果。75岁的刘
| 分享: 2020-1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蔡征波  走进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鲜道·幸福里,蓝天白云下,一排排白墙灰瓦水墨风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这里道路畅通,沟渠流畅,树木茂盛,竹林景观优美,吸引了不少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前来。  “鲜道·幸福里林盘,在这次人居环境整治中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村也由过去的相对贫困村一跃成为了如今的幸福美丽新村,现在来耍的人多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我们很满意。”大雨村回乡创业青年小王笑着说。 
| 分享: 2020-1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实习记者 杜铠兵  11月2日,走进蒲江县电子商务产业园,随处可见的“11·11,我们一起拼!”“一年如一日,勇攀销量更上一层”等红色横幅冲击着记者的视线。办公室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键盘“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  “‘双十一’这天,对我们电商人来说就意味着过年。”面对近日高强度的工作,成都趣彩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辜麟脸上不但没有显示出疲惫,反而写满了兴奋。某公司办公室  在
| 分享: 2020-11-10
年出栏生猪400多头,产粮60多吨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金秋时节,笔者在梓潼县石台中心敬老院菜地里看到,“五保老人”肖义木正在蔬菜地里查看蔬菜长势、清理杂草。肖义木说:“国家对‘五保老人’很关心,我们自己也要通过劳动,力所能及地为敬老院做点事。我平时主要是挖园子、灌园子、点菜籽,保证敬老院蔬菜供应。”梓潼县民政局局长白罡说:“截至目前,梓潼县敬老院共有生产用地180余亩,配
| 分享: 2020-1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桃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每天早上6点多钟,在偏远的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65岁的老木匠曹照林家就不时传出锯木或敲打木桶的声音,循声过去,曹照林正在打磨手里的木桶。木桶便是用于蒸饭的甑子,也是他坚守了大半辈子的老手艺。曹照林介绍起他的甑子很高兴。45年坚守练就好手艺  曹照林今年65岁,出生在大渡口镇大山深处的太和村一个贫困家庭,从小跟着父母在家务农,挖地犁田,栽秧
| 分享: 2020-1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正宇  湖南长沙,蒲江猕猴桃又来了!  这次蒲江猕猴桃入湘与过去大不一样。  近日,由蒲江县人民政府、湖南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一起主办的“成都造·中国行”——蒲江猕猴桃品牌推介会在长沙红星水果批发市场隆重举行。蒲江县农业农村局与红星大市场就推动蒲江猕猴桃在湖南农产品批发中心渠道发展达成战略合作,这标志着蒲江猕猴桃将在湖南推动更大规模的"川果出川"行动,为中部地区
| 分享: 2020-1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正宇  耳熟能详的农业品牌,你能想起哪些?  是蒲江猕猴桃、安岳柠檬,还是简阳羊肉汤、龙泉水蜜桃……  如何推进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日,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国际农业协会联盟一起主办,蒲江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20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成功举行。围绕“共商共建共享:区域合作新格局”这一主题,来自国家相关部委、
| 分享: 2020-1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映江 王菲菲近日,笔者从广元市昭化区扶贫开发局获悉,今年以来,昭化区始终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通过创新产品销售模式、加强农民工就业、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等举措,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资料图片  今年来,昭化区始终把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作为实现稳定脱贫最根本的支撑,出台“猪九条”“鸡十条”“粮十条”措施,整合资金6500余万元,全区贫困户发展产业达6537户,实现户增收3000元以上。
| 分享: 2020-1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漆楚良 特约通讯员 张平  “我在家务农,以前村里大操大办现象严重,每个月的人情费用都要好几千元,一个月收入吃酒都不够!”提起当地政府整治大操大办一事,马渡关镇长滩村村民欧本琼赞不绝口,“现在好了,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干部宣传,我们老百姓吃酒数量减少了很多,铺张浪费现象得到遏制,培育了良好的文明新风。”  近年来,宣汉按照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有关要求,大
| 分享: 2020-11-1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