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王晋朝)5月8日,全省乡村旅游专题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批示要求,为推进全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举措。副省长胡云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四川作为旅游大省,资源禀赋丰富、旅游业态完备,旅游行业尤其乡村旅游加快复苏。随着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推进,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路径。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结合,加快构建“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体”乡村产业体系,培育“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乡村业态。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总体谋划、系统推进,完善乡村旅游要素保障、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建立乡村旅游指标评价体系,切实守牢安全底线、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推动全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会上,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对全省乡村旅游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商务厅、省统计局、省林草局等有关负责人围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讨论发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青山 张玺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位于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消河村的生态肉鸡养殖共富示范基地是浙川(南浔·广安)东西部协作项目——这里,科学饲养手段与智能化系统相得益彰,“公司+业主+农户”的运营模式成果斐然,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就业、助力环保,成为养殖业的独特范例。  5月7日,笔者走进该示范基地,首先吸引人的不是现代化鸡舍,而是从扬声器中发出来的悠扬旋律。这是一处与众不同的养殖环境,音乐不间断地在鸡棚内回荡。原来,这是基地采用的一项科学饲养手段,通过播放音乐降低鸡群应激反应,促进其健康成长。  基地的另一大亮点便是智能化的投喂、消毒和温湿度调节系统。投喂系统根据鸡群生长阶段自动调节饲料和水配比与投放量,精准满足营养需求;消毒系统定时启动,确保养殖环境无菌安全。相比传统养殖模式,人工成本节省了约70%。“采用了全自动的智能设备后,我们一个人可以喂养2万到3万只鸡。”业主周亮亮说。  该基地占地30余亩,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790万元修建。基地采用“公司+业主+农户”运营模式,由政府招引的温氏集团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支持,业主承包鸡棚同时负责日常管理和养殖,农户到基地务工。周亮亮介绍,“我们把鸡喂出来之后公司统一回收,公司付我们管理费用。我承包的4个棚利润在18万元左右。”当地村民李兰兰告诉笔者,她在这里边打工边学技术,等学会了自己也打算搞一个养鸡场。  消河村党支部副书记胡明介绍,目前基地内建有10个鸡棚,养殖的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黑鸡、瑶鸡、黄鸡等品种。基地每年出栏肉鸡29万只左右,年产值约1200万元,实现纯收入100万元以上。同时,基地还带动了周边约100户农户就业,平均每户年增收约8000元。鸡场建起后不但增加了村上的集体收入,还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欧阳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 文/图  日前,在射洪市香山镇新城坝村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翠绿的菜椒挂满枝头,色彩鲜亮,长势喜人。趁着雨后天晴,荣豪家庭农场业主王先荣组织了几十名村民正在基地里忙活着,采摘、装筐、运输……现场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菜椒营养丰富、口感鲜嫩,深受市场青睐。眼前这一片近300亩菜椒基地,亩产可达4吨,将会分批次采摘。4月—7月为采摘期,预计今年会有200多万元的收益。菜椒丰收,村民正在将采收的菜椒装车。  “我们主要销往川内各地,以及贵州、重庆、湖北。现在的价格还可以,市场价至少在1元多一斤。”王先荣兴奋地说。  菜椒种植是每年10月开始育苗,次年7月上旬全部采收完。从育苗、栽种、管护到成熟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当地农户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的租金费用,还享受到了在家门口就业带来的工资收益。  “我在荣豪家庭农场已经干了4年多,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也不累,基本就是做点手边活,感觉很好。”正在地里采摘菜椒的新城坝村村民谢刚全说。  近年来,香山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不断引导业主发展市场销路稳、经济效益好的订单农业。如今菜椒种植已成为该镇增收致富“新引擎”,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喜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菜椒产业属于新城坝村的主导产业,目前面积有600余亩,不仅解决150个就业岗位,还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下一步,我们将拓展规模,壮大特色,让‘发财椒’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新城坝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陈朝甫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时下,正值苦竹笋采摘旺季。5月5日,笔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龙蟠村,在郁郁葱葱的竹林里,一根根厚实肥嫩的苦竹笋破土而出,迸发勃勃生机。71岁的种植大户梁应生每天早早就穿梭在竹林中采挖竹笋。他动作娴熟,手脚麻利,一天下来,要采挖120多斤鲜笋。“按竹笋收购商给的批发价来算,一天至少也要卖上 300元钱。”梁应生算起了经济账。发展竹产业栽一次可连续收获20年  地处纳溪城郊的龙蟠村,平均海拔都在 500 米以上。近些年来,该村“两委”针对村里耕地少、荒山荒坡多的情况,积极将荒坡荒山地利用起来发展竹产业。目前,全村苦竹、毛竹 种 植 面 积 超 过 3000亩。“我们之所以引导村民种植毛竹、苦竹,除了竹子可以卖钱,每年苦竹笋和毛竹的冬笋春笋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甚至超过了竹子的收入,且栽一次可连续收获 20 多年。”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文海欣喜地介绍说。  面对市场俏销的毛竹笋和苦笋,从2012年以来,龙蟠村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壮大发展毛竹和苦竹产业,并及时引导竹农采挖竹笋增收。“我一共种植了15亩毛竹和苦竹,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管理,现在已经全部投产。”谈到这些年种竹挖笋带来的好处,梁应生高兴地说,由于儿女们都已外出创业成家,他和老伴选择留在家中,通过精心照料竹林,卖笋所挣的收入不但解决了家里的开支,每年还有4万多元的节余。3000余亩竹笋增收达600万元  过去,龙蟠村的竹笋大多是村民自家食用,也有一部分村民选择卖鲜笋,却因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卖笋难、笋价低,竹笋并没有产生规模经济效益。2012年,在龙蟠村党支部的努力争取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投入200余万元加上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将通往山上的6.2公里毛坯路硬化成了4米宽的水泥路,畅通了村民下山售卖鲜笋和商贩上山收购的道路。  路通了,近几年龙蟠村党支部又依托该村地处城郊的优势,推出了挖笋、吃竹笋宴等以笋为主题的农事体验活动,家家都为游客准备了锄头等挖笋工具。该活动一经推出,备受城里人青睐。  李文海介绍,由于这几年尝到了游客进竹林体验采挖笋子的甜头,现在村民们加强了对竹林的管护,逐渐形成“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的致富理念,适时为竹林中耕除草、松土、间伐老竹,提高了竹笋产量,也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据不完全统计,今春仅毛竹春笋和苦笋,每亩平均就可采挖1000斤,平均每斤按 2 元计,全村3000余亩毛竹笋和苦竹笋可实现增收600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陈宇)近日,威远县龙会镇龙会村李家湾聚居点一条泥巴路完成了硬化改造。村民何遂林决定拆掉老院墙,在自家门口建起“微菜园”,“住起来舒服多了。”龙会村大变样,得益于威远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面貌改善,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村面貌改善不仅要改“面子”,关键要强“里子”。在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龙会村还通过“专合社+农场”模式,成片集约化发展枇杷种植,推动产村融合,业兴村更美。  不只是龙会村。威远县通过严格落实“一村一案、一户一策”要求,有效提升农房质量,凸显特色面貌;结合农房安全隐患排查和自建房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摸清土坯房底数,明确脱贫户、监测户土坯房数量,采取“拆旧建新、保护修缮、维修加固、限期拆除、拆旧留权、拆旧退权”等方式实施土坯房整治;完善农房功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村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官国平 张辉 文/图  当前正是油菜籽、胡豆等农作物丰收的季节,各类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道路两旁,不仅影响村庄环境卫生,也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近日,乐山峨眉山市胜利街道接到辖区内居民耿学光反映:“为保护环境,这秸秆不能烧!但又没地方扔,应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就堆在田里和路边吧!”清运秸秆  胜利街道接到百姓的问题反映后,立即通过“田间议事”的方式,与老百姓进行了深入沟通。经过商议后,决定由胜利街道东胜社区牵头对接环保部门,利用物料垃圾粉碎车将田间秸秆先粉碎,再进行无公害无污染化处理。这样就解决了秸秆既不能焚烧,又没地方丢的问题。  同时,为能够快速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胜利街道还组织50余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加入到秸秆清运队伍当中。经过两天的“上门回收”,集中收集了10余吨秸秆和废旧垃圾,从根源上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  胜利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秸秆禁烧是大事,它不仅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更有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街道将持续打好秸秆清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切实将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走深做实,创建美好宜居乡村,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促进乡村文明和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稳)“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近日,笔者来到夹江县吴场镇光辉村,诗人杜甫笔下《江村》描写的美景映入眼帘。“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活污水是影响农村环境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精准破题,我们以光辉村为样本,精准把脉问诊,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实现从‘污水靠挥发’到‘清水绕人家’的转变。”吴场镇环保办负责人李鹤军说。周围住户较多怎么办 微动力设备集中处理  “我们这里大大小小住了51户人,原来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家三天两头都为这家的脏水流到那家去了拌嘴。邻里之间连最基本的和谐都没了,还谈什么和美乡村。”光辉村2组村民陈大姐说。  “此类情况,适用于‘管网收集—微动力设备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吴场镇环保办工作人员肖敏介绍。为此,夹江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一座工艺为“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生态湿地+低污染生物净化膜床”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污水收集管网2622米。光辉村2队51户人家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再经微动力设备系统处理后回灌农田,缓解了农忙时期灌溉用水压力,将污水变废为宝。周围住户较少怎么办 生态沟集中处理  “我们是四兄弟分家出来修的房子,附近就我们这四家人住。我们房前屋后都有地,一般生活废水就排到地里,不仅不美观,有时候还要把庄稼害了。我们一直想搭伙挖个水池处理生活污水,好节约土地。”光辉村村民雷大哥说。  “此类情况,适用于‘管网收集—生态沟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肖敏介绍。首先,在规划范围内选取地势较低处,修建生态沟,用入户支管将每家每户厨房废水、浴室废水、洗手池洗菜池废水等灰水引至生态沟。经隔油池过滤网、PP过滤网、水生植物吸附区、砾石过滤区净化处理后,引流至灌溉沟渠中进行资源化利用。这样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方便了农户灌溉,而且生态沟表层种植净水水生植物与村居外观、景观步道相得益彰,大大提升了村庄颜值。目前光辉村有23户家庭通过此种模式解决了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周围几乎没住户怎么办 沼气池+五格化粪池  “生态宜居的队伍不能漏掉一人,像光辉村3组汪大爷家周围只有他一户这种情况比较普遍。而光辉村还有一个特点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以种养循环为主,大多数人屋头都有沼气池。”李鹤军说。  吴场镇根据散户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类施策。对于有密闭化粪池的,安装连接管网将生活污水引流至化粪池,由农户定期对处理后的尾水进行还田资源化利用。对于化粪池有溢流口的情况,根据农户意愿进行密闭改造,若农户不愿进行密闭改造则通过地埋引流管的方式,将溢流液引流至附近生态沟,经生态净化后还田。对于没有化粪池的情况,结合乡村振兴“厕所革命”,对已有旱厕进行五格化粪池改造,通过连接管网将生活污水接入第四格沉渣池沉淀,再经第五格湿地池过滤后进行还田利用。  目前,光辉村390户农户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治理率达86%。“下一步,我们要将光辉村生活污水处理经验上升为‘吴场模式’,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李鹤军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一个名为“苏梦5号”的小西瓜新品种,因为具有早熟、脆甜、果形漂亮等优势,正逐渐受到省内种植户的喜爱。  5月6日,在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先主寺村西瓜种植大户蒋友全的瓜棚里,一个个圆滚滚的“苏梦5号”匍匐在地,已至成熟期。已经成熟的“苏梦5号”。  “这个‘苏梦5号’我去年才只有2亩,今年就扩种到了33亩。”蒋友全高兴地说,“这个瓜早熟,比我过去种的老品种早上市1周左右。而且,它还是大红瓤、皮薄、脆甜,坐果好,果形好。采收期也长,从4月下旬可采到9月下旬。去年,亩产达到了7000斤以上,批发价是2元/斤;今年,4月底上市的头茬瓜,卖到了3元/斤。价格都比老品种高出了0.2—0.3元/斤!”  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研究员房超介绍,“苏梦5号”是国家西甜瓜体系淮安站育成的优质早熟小型西瓜新品种。从3年前开始,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在简阳市、彭州市、成都市新津区进行引种筛选,发现“苏梦5号”适合在四川进行大棚早熟栽培,具有耐低温弱光能力强,早熟、坐果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等特点。“抗病性和抗逆性都比较好。而且,在3月份就能坐果,坐果比其他品种好,采收期长达5个月,亩产可上万斤。”  于是,房超的团队将“苏梦5号”推荐给了四川贝迪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进一步在种植户中示范、推广。  四川贝迪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世孟说:“一个新品种,我们要推广之前,主要看三点:一是适应性,‘苏梦5号’适合四川低温寡照、阴雨天较多的气候。二是栽培的成功性,‘苏梦5号’的抗病性、抗逆性都还不错。三是商品性,通过试种,我们发现‘苏梦5号’外形好,商品性佳。”  李世孟顺利拿到了“苏梦5号”西南区代理的资格。从2021年开始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地进行推销,种苗从一年仅售几万株增长到了200万株。李世孟说:“目前,在四川的西瓜产区几乎都有种‘苏梦5号’的。只要种过的,都觉得好。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这个品种有啥明显的不足。”  自从去年蒋友全等种植户在新津区率先种植“苏梦5号”之后,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周围种植户纷纷前往观摩,有的从去年底就种上了“苏梦5号”。  “我去年就考察过‘苏梦5号’,感觉它入口化渣,甘甜爽口,回味无穷。在同样的环境下,它还比我过去种的老品种能早熟一周左右,这样,就可以卖个好的价格。”新津区宝墩镇狮子村业主吴润洪说,“我去年底就种了20多亩‘苏梦5号’,到4月19日就上市了,地头价都卖到了3.5元/斤。地头价都卖到3元/斤以上的西瓜品种,可少得很哦。”  吴润洪估计,“苏梦5号”在长达5个月的采收期内,只要风调雨顺,亩产上万斤没有问题,亩产值也可达两三万元。除去他新建棚亩投入1万元左右的成本,效益还是不错的。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图  打开系统,猪舍湿度、温度等数据一目了然;轻点鼠标,猪饲料实现定点定时投喂。在凉山州德昌县巨星办公大楼3楼电脑上,德昌巨星总经办主任王伟给记者进行了实时操控。4月初,总投资30亿元、满产后可年出栏生猪100万头的智慧养猪园区正式投用。  四川省畜牧总站高级畜牧师刘一辉介绍,该园区是四川单体规模最大的一体化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有何智慧之处?项目对当地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来到园区进行了探访。德昌巨星智慧生猪养殖现代农业园区全景图。智慧物联网控制养殖参数  来到园区所在地——德昌县德州街道大坪村,占地面积1450亩的7栋现代化猪舍矗立半山腰。  “只能在外面看看,不能进去哈!”在金桔基地旁边,德昌巨星智慧园区项目工程负责人刘一平指着远处的隔离墙说道。4万头种猪,刚刚入住这里。智能养猪场运用了先进的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控制。  智慧化体现在哪里?从饲料原料进入园区、成品饲料运输、小猪喂养,到水、电、网等设施,都由每栋智能猪舍的中央控制室远程操控。每天,定量的饲料、饮水会通过自动料线和管道送到饲料槽,而猪群产生的粪便也有自动清粪系统打扫清理。每栋猪舍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还可自动监测、调整猪场内的风速、温度、湿度等数据。电脑显示屏上,实时记录着生猪的饮食时间、饮水量等。一旦猪只有异常表现,园区智能化管理系统就会精准捕捉,工作人员会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分析研判参数,能保证生猪吃好、喝好、睡好。  生物安全防控是养殖企业的生命线。园区配置了智能化检疫设备,所有进入园区的车辆、人员和设备都要经过严格的防疫检测。园区还根据生物安全等级严格实行净污分道、分区管理,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在环境保护方面,猪场通过干清粪工艺、全方位多层次的节水设施设备,集中处理外排气体,做到无污水、无臭气、无蚊蝇。“进入园区的每一滴水,都将进行过滤处理。”王伟告诉记者,这些举措能有效防范各类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意义联农助农稳产保供  “相较传统养殖模式,项目可节约用地约 90%,实现了从生产到出栏的高度集约,用地节约,效果明显。”德昌县农业农村局融合发展与农业园区股负责人刘俊认为,项目有效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发展,联农助农效益正逐步显现。园区用工优先照顾当地脱贫户,人均收入可实现每月5000元以上。园区满产后,将为720余名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岗位。  项目所在村、农业生产等也将从园区发展中受益。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项目建设直接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方便了村民出行,助力了当地发展。基地内,园区采用“养殖—有机肥—种植”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随处可见刚刚种下的金桔幼苗。王伟表示,园区计划今后将粪便进行有机发酵后提供给周边村民,提升耕地肥力,提升粮食作物产出。  按照生产计划,园区今年11月将产出第一批猪仔。明年满产后,园区每天可向市场供给健康生猪2000余头。“项目对全省生猪稳产保供、增加优质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一辉如此评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天宇)5月6日上午,在雅安市名山区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内,3台收割机轰鸣着在田间来回作业,抢抓农时收割成熟的油菜。  伴随着隆隆的响声,农机手驾驶着履带式收割机,将一茬茬饱满的油菜割入机箱中,油菜果壳和油菜秸秆则被收割机碾成碎片,从尾部喷出,均匀地撒回田地,成为生态肥料。收割机收割油菜  “油菜籽已经达到成熟期,趁着天气晴好,我们从5月6日开始收割,3天时间就可完成抢收任务。油菜籽产量大概有80吨,预计榨油4万多斤。”现场管理人员姚青邦介绍。  据了解,在1200余亩油菜籽完成收割后,这些田块将进行耕地翻种、水稻插秧,同时将采取轮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高效化。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耕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通过平整土地、将零散土地聚合成大地块,实现田、土、水、路、电、技、管综合配套,将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下一步,名山区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汪邦坤 李静洁 何建平)麦浪翻滚,金穗飘香。眼下,绵阳市游仙区15.9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热闹的丰收景象。  在游仙区仙鹤镇金柏村帽儿山,放眼望去一片金色麦田,微风拂过,麦穗摇曳,麦浪滚滚。4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麦田里来回穿梭。  一簇簇小麦被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沉甸甸的麦穗摇身一变成为颗颗饱满的麦粒。金色麦粒倾泻而下,一辆辆运粮车满载而归。  今年72岁的全国种粮大户唐以全,看着自己的小麦被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我种了2000亩小麦,估计亩产可以达到800斤,总产量能达到160万斤,预计收入在200万元左右。”他说。  据了解,唐以全从事农业生产已有50多个年头,农业机械化也早已成为他种粮的最大“帮手”。  “我们今天开始收割,用了4台收割机,之后还会陆续增加收割机数量,估计最高峰一天会有10台收割机下地,计划10天内完成全部收割工作。”唐以全介绍,收割后的小麦会全部进行烘干处理,之后上交国家粮库。“现在国家有补助,粮价也有保护价,总体来说,我们的收益还是比较可观。”  游仙区作为产粮大县,今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达15.9 万亩,预计产量可达5.52万吨。为保障小麦收割工作顺利开展,该区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组织调配780台联合收割机下田作业,力争5月中旬完成全区所有小麦的收割任务,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书浩)花香变油香,油菜收割忙。5月7日,巴中市平昌县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的油菜已大片成熟,饱满的菜籽角挂满油菜秆,农机手正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  随着收割机齿轮转动,一株株油菜被快速投入机器,完成收割、脱粒、分离等工序,油菜籽则通过卸粮口源源不断地涌进车斗中。油菜壳、油菜秸秆被自动粉碎成细末,均匀抛撒在田间,实现秸秆还田。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油菜田来回穿梭  “我们采用机械化收割,相比传统人工收割的效率要高上几十倍,10多分钟就可以收完一亩。”农机手唐仕红介绍,传统人工收割2个人一天才收一亩,机械收割一天就能收50亩到60亩。  机械化收割油菜,不仅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等工作,还能实现菜籽壳均匀还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节支增收。  “今年收成很好,昨天收了52亩,收获近1.8万斤菜籽。”四川平昌金福康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农技师方强介绍,该地油菜平均亩产300余斤,最高单产可达600余斤。按照目前的进度,每天可收割油菜150余亩。  油菜籽源源不断地从田地里收割回来,大量的油菜籽如何晾晒?为保障菜籽晾晒质量不受天气影响,该公司新购入2台烘干机,一天可烘干油菜籽40吨。“我们根据作物的含水量来设置作业时间,平均15小时可烘干一批。”该公司烘干区负责人马仕俊说。  油菜是红山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为保障粮油生产高产高效,该村采取平台公司、村集体、农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四方共建”+农业农村部门技术服务支撑模式,配备气象、虫情、墒情、苗情等智能监测系统,促进粮油生产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巴中市平昌县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的油菜已大片成熟  “目前已进入大忙季节,辖区9000余亩油菜正积极抢收。有了机械化农机的助力,很快就能完成收割工作。”南天门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任新平介绍,油菜收割后的旱地将全面推行夏玉米和高粱种植,水田则“无缝衔接”水稻种植,确保种满种尽,保障粮食安全。  据了解,今年平昌县共种植油菜43.4万亩,目前收割工作已完成50%,预计本月内可全面完成。近年来,该县聚力打造“优质粮油+巴山肉牛”现代农业园区,坚持以农业公司为引领,大力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着力构建集烘干、仓储、粮油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全县已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各类农用机械装备13万余台(套),其中大中型农机300多台,覆盖耕、种、防、收、灌溉等各环节,机械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为了解农村消费环境现状、发现消费中的问题和痛点,为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提供参考依据,近期,成德眉资四市消委会联合开展了农村消费环境评议调查,并于5月7日发布农村消费环境评议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购物便利性和售后服务不足,物流配送欠发达,电商服务欠缺”是农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大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问题是“农村消费者观念和行为制约因素”。  本次评议调查针对成德眉资四市的174个行政乡镇、327个行政村,有效样本1921个。报告显示,在百分制下,成德眉资四市的农村消费环境满意度的综合得分为80.62分,总体表现良好。成都市得分为79.80分,德阳市得分为81.56分,眉山市得分为76.73分,资阳市得分为85.27分。受访者对“违法事件的打击”“购物方便性”“产品种类的丰富度”“申诉举报的渠道”等比较满意,“虚假夸大宣传的管控”“网络信号”这两方面的满意度相比其他方面低。  调查发现,“购物便利性和售后服务不足,物流配送欠发达,电商服务欠缺”是农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受访者表示,由于居住地区的地理位置偏远,物流配送尚未完全覆盖,在农村难以享受到便捷的快递服务,还有的虽设有快递网点,但营业时间不确定或长期处于闭店状态,影响了购物体验。极少数受访者因不识字或没有手机,无法接收快递网点的电话或信息通知,需要自行前往快递网点询问物流信息,另外,出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农村消费者观念和行为制约因素”是通过调查发现的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消费专家分析认为,农民受传统的消费观念影响,习惯于节俭生活,同时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科学消费理念和知识,易上当受骗,一些农村地区的市场环境较差,商品和售后服务质量问题频发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使农民感到消费信心不足。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成德眉资四市消委会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现象,维护农村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大消费教育、强化监督执法、推动消费升级、提供专业服务,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理念,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建议鼓励多元化的商业业态进入农村,鼓励物流企业扩大经营范围,深入农村开展物流技术培训,加强农民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电商示范案例等。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5月8日,在三台县建平镇,四川农业大学和三台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四川省油菜产业集群项目——“油稻轮作模式下油菜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经专家组田间验收,专家组认为该地区示范的稻茬油菜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先进、实用,建议进一步推广。  当天,专家组现场进行了测产,亩产为234.78公斤,最高产量达到240公斤。验收现场  据了解,这一佳绩得益于“油稻轮作模式下油菜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三台开展的示范。近两年来,项目组组建了农业机械、油菜栽培和育种相结合的科技攻关创新服务专家团队,筛选并推广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川油 81”“川油101”和“绵油51”等耐密抗倒高产油菜品种。研发的2BYFQ-6型气送式油菜精量联合播种机在三台县推广应用,实现一次性完成开厢沟、旋耕、播种、施肥,达到以密控草、以密保墒的作用,抵御了湿害和冷害天气。同时,应用推广“油菜联合精量播种、无人机施肥植保、机收减损”为核心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节本增效达20%以上。  “今年,我们在这里的核心示范面积由去年的三五十亩扩大到了300亩以上!示范的品种除主导品种‘川油81’外,还增加了‘十四五’生物育种育成的重大新品种‘川油101’‘绵油51’,其中‘川油101’抗倒性强、能抗根肿病,‘绵油51’抗倒伏、稳产性好、含油率高。”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吴永成说,“而且,今年的有效密度由去年的 2 万~2.5 万株/亩提高到了3万~3.5万株/亩,进一步体现了密植能增产、控草、适宜机收的特点。”  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雷小龙说:“这是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集成示范。除新品种外,我们采用的2BYFQ-6型气送式油菜精量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就能完成开厢沟、播种、施肥、浅旋等工序;同时,运用了油菜抗湿联合播种、机播全苗壮苗、无人机施肥植保、化控+联合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这是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的综合结果,是油菜全程机械化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三台县建平镇邦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邦福连续两年参加了示范,得知测产结果,他高兴地说:“我从2012年就开始种油菜,但过去都是人工播种、人工施肥,均匀度不好,亩产能有150公斤都不错了。自从2022年9月、10月,我采用了2BYFQ-6型气送式油菜精量联合播种机,就发现种子和肥料不仅可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进行控制,做到精量播种,而且种子和肥料都整得很均匀。去年,平均亩产就达到了210公斤。今天这个结果也就在我的意料之中了。”  专家组根据现场考察和测产结果建议,在四川省内主要油菜种植区,进一步扩大“稻茬直播油菜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示范推广面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5月7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天府良机”薄弱环节关键技术装备“揭榜挂帅”项目榜单,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优势团队开展挂帅揭榜攻关。  据悉,该项目榜单是根据《四川省加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川办发〔2023〕42号)文件要求,深入实施“天府良机”行动,旨在聚合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各方力量,加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合力提升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项目榜单以“需求牵引”为原则,着眼于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立足于解决农机化领域“卡脖子”问题,从《四川省农机装备需求清单(2024—2026年)》中筛选出5个项目,分别为:轻简履带型玉米收获机(2~3行)熟化推广应用攻关项目、旱地多功能施肥播种机研发攻关项目、轻量化低损广适割台研发攻关项目、林竹采伐及运输装备熟化推广应用攻关项目、空地一体丘陵山地农机协同作业系统研发攻关项目。  揭榜方资质方面,要求揭榜方须为省内有能力解决榜单任务的高校、科研院所、农机推广机构、农机制造企业、农业农村部门等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榜单鼓励产学研推用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要求创新联合体须包括省内有研发制造实力的农机制造企业,原则上为农机产品头部企业(包含整机及农机零部件),应长期从事农机生产。  资金支撑方面,省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开展“天府良机”薄弱环节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其中轻简履带型(高效)玉米收获机(2~3行)熟化推广应用攻关项目投入资金400万元,旱地多功能施肥播种机研发攻关项目投入资金460万元,轻量化低损广适割台研发攻关项目投入资金160万元,林竹采伐及运输装备熟化推广应用攻关项目投入资金350万元,空地一体丘陵山地农机协同作业系统研发攻关项目投入资金630万元。  据悉,本揭榜项目实施时间原则上为1年,完成各项揭榜任务和资金支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乡镇政府负责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服务工作,村民不得擅自变动住房主体和承重结构,农村住房不得随意改变用途……5月8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行了《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修订)》(以下简称《办法》)政策宣讲会,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新规定、新要求进行了介绍。  提升农村住房建设品质,是回应农民群众期盼、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新修订的《办法》,科学界定了适用范围,厘清了部门权利职责,规范了农村住房建设活动,强化了监督管理,有许多新内容值得关注。比如,在建设审批上,《办法》特别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推动建立农村住房规划、用地、设计、建设、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在安全监管上,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定期对农村住房建设开展监督检查,也规定了住建、村委会等的相应职责范围。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何国林认为,这些根据实际调整的规定,让农村住房建设全过程各部门的责任更清晰,也更容易形成工作推进合力。  村民施工和改扩建农村住房,安全如何保障?《办法》明确,新建农村住房应有规范的施工图,或选用政府免费的农村住房设计通用图集,由培训合格的乡村建设工匠或具有执业资格的建造师或者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建筑施工。竣工后,乡镇政府安排人员到现场对是否符合用地、规划、安全防护等进行核实验收。验收合格后,村民方可使用房屋,并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在房屋的安全使用责任上,《办法》规定,农村住房所有权人不得擅自加层、擅自变动住房主体和承重结构等;农村住房不得随意改变用途,转为经营用途的必须取得相关经营许可。《办法》还提出,培养乡村建设工匠,切实提升施工人员技能和从业素质,有效解决村民寻求指导“求助无门”的现实问题。  在完善农村住房保障服务方面,《办法》也明确了一些奖补措施。比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支持农村住房建设的补助政策,对选用政府免费提供的通用图集等情况的农村住房给予一定补助。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计财处处长张波告诉记者,以前的《办法》中没有这个政策,修订过程中,将最初的“应该”改为“可以”,实现了奖补政策从无到有的变化。“这一细节更加彰显了我省希望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村民规范建房的信心决心。”他说。  据初步估计,全省每年约有10万栋新修的农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田文表示,新修订的《办法》就是要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农房建设从“无序建设”向“规范施工”转变,从源头上保障农房建设质量,让农民朋友住上安全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5-09
(林巧 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庆油8号油菜产量212.3公斤/亩。”5月7日一早,隆昌市农业农村局粮油股股长魏林通过电话告诉记者测产结果。不久前,在4月29日,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省、市专家,对隆昌市2023年产油大县建设“天府菜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油菜绿色高效生产进行了田间现场考察和产量验收。成片丰收的油菜当日的测产中,专家组选择长螺村100亩田块进行两段机收测产,测产品种为庆油8号。油菜收割机首先上场,将9成熟的油菜成片收割到一侧,联合收割机再将之前割倒的油菜“吃”进去,身后吐出的油菜秆碎屑直接还田。隆昌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邱生花介绍,4月28日晚下了大雨,部分油菜出现了倒伏状况,通过现场实割、脱粒、去杂、称重、测水等环节粗略计算出粮食产量,为获得更精准的产量数据,在天气晴好时,将油菜籽进行晾晒后再测重,以保障油菜数据可靠。“‘庆油8号’,矮秆耐密,抗病抗倒,优质高产并且宜机收。”通过现场验收,专家组认为,隆昌市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采用高密度种植节本增效、前茬秸秆还田、两段式机收等技术,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建议加大推广力度。“今年天气好,油菜结荚多,颗粒饱满,产量可观。”邱生花介绍,种植油菜,开花期可供人们踏青观赏,成熟期可收割菜籽榨油增收。水分检测近年来,隆昌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大力推广“油菜玉米(高粱)”轮作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油提产增收。“今年隆昌市油菜种植面积达18.5万亩,通过实施轮作休耕,统一优质品种,主推配方施肥、机械直播、绿色防控等轻简高效实用技术,现正值油菜成熟收获期,全市油菜产量总体好于去年。”邱生花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5-08
(吉时拉根 记者 蒋培路)赶在初夏之时,记者来到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梅林镇的青梅连片种植基地——世外梅林。漫山遍野的青梅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梅子青翠欲滴,香气扑鼻,让人陶醉。这里的青梅种植历史悠久,传承了数代人的辛勤耕耘和智慧。梅林镇“百里梅廊”走进梅林镇,只见青梅树上挂满了翠绿的果实,香香脆脆的果子如同颗颗珍珠镶嵌在绿叶之间,为“百里梅廊”增添一抹青翠。果农们穿梭在梅林之间,忙着管护青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今年的青梅产量高,品质也好,再加上政府也在大力支持,应该能买到好价钱。”一位正在管护青梅的果农说道。他告诉记者,梅林镇经常邀请技术管护人员前来授课,传授管护技术,大家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管理也更加科学,使得青梅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青梅果长势喜人梅林镇的青梅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当地政府积极扶持青梅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加强市场营销等措施,不断提高青梅的产量和品质,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如今,梅林镇的青梅已经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这里的青梅不仅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目前,正多渠道与马边山水酒业、德顺源食品厂等精深加工企业进行对接洽谈,争取深度合作,实现产销一体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图片由马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5-08
(记者 燕巧)4月30日,刚从北京学习回来,王美华就扎进地里查看芒果长势。  51岁的王美华是攀枝花市米易县飞扬家庭农场的负责人,2022年取得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证书,去年又开始在清华大学EMBA班学习。  王美华是四川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的受益者之一。2017年,四川启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2022年,在总结前一轮试点经验基础上,四川在14个县(市、区)启动新一轮试点,今年是第二轮试点的最后一年。两轮试点,有何成效?农民有了职业化“晋升通道”  新型职业农民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离不开技能和学历的提升。  2013年,王美华通过“土地流转+社员入股”的方式,在米易县种植晚熟芒果500余亩。2020年,米易县成为职业化试点县,王美华也开始走上职业农民“晋升通道”,“2022年取得高级职称后,最大的希望是不断地钻研技术,带动周边农户种好芒果。”如今,王美华带动周边1000户农户,在米易县白马镇马槟榔村种植芒果近1万亩。  不止王美华。开展试点以来,米易县遴选辐射带动明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素质较高的200名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进行统一培训,177名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考核合格成功纳入试点。全县共有31名试点人员学历得到提高,带动2.4万亩产业提质增效,试点人员户均年增收4.3万元。  德阳市罗江区制定《学历提升扶持细则》,对获得农科类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给予2000—10000元不等的学杂费奖补,134人实现学历再提升。  “以前我只有高中文化,现在把大专文凭拿到手了。”拥有高级职称的德阳市罗江区俊明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丽说,学历提升后,发展的空间更大了。除了发展农业产业,彭丽还积极参加各类实验和示范项目。例如,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展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试验示范,与四川农业大学、省种子管理站等合作开展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试验。符合条件也能购买公积金  4月26日,全省农村改革试点试验推进会在德阳市罗江区召开。会上透露,目前全省共遴选培育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对象4035名,初步构建起集资格条件、教育培训、生产扶持、风险防范、社会保障于一体的职业农民制度体系。  作为全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建设试点县之一,目前罗江区认定职业农民1359名,实现一组一人全覆盖,探索出职业准入、职业保障、职业扶持、职业支撑“四位一体”农民职业化制度体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包括住房公积金都有相应补贴政策。”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成贵介绍,罗江区制定社保扶持细则,设立300万元区级农民职业化社会保障金,社保补助比例与示范等级挂钩,最高可享受个人社保缴纳部分80%的补助。另外,罗江区还探索开展全额补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建制试点,全区204人享受职工医保、86人享受住房公积金政策,近20名杰出人才纳入罗江“人才绿卡”持卡群体,享有购房、办事、出行、停车等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  聚焦职业保障,各试点县不断创新。德阳广汉市建立“五险两金”保障制度,落实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安全生产保险、农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补助,另外还设立创先争优奖金和灾后重建基金等扶持政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对象社保参保率从2019年的16%提升至2023年的62.6%。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试点地区要继续探索构建持续稳定的养老保险多元投入机制,支持从事生产经营的试点对象延长社保补贴,引导试点对象长期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试点对象的持续成长和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5-08
(记者 阚莹莹)5月3日,宜宾市江安县长江竹岛段一侧,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从水中捞出几条鱼苗仔细观察,并在电脑上记录下生长情况等信息。这些鱼苗,是人工饲养的长江鲟在长江水域自然繁殖产卵孵化的,意味着在科研机构的不懈努力下,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距离重建野生种群又进了一步。  这离不开长江十年禁渔带来的栖息地环境的改善。2021年1月1日起,聚焦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核心目标,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全面实施。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如今,长江禁渔从“三年强基础”进入“十年练内功”转段推进的关键节点,四川相关领域的工作将如何展开?4月24日,在嘉陵江南充市顺庆段,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禁渔巡查。黎涛 摄(C视觉)成效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宜宾三江口,岷江、金沙江、长江在此汇合。这个“五一”假期,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既观景又赏鱼。近年来,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野生的江团、黄辣丁等鱼类在三江口越来越常见。  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是长江十年禁渔的一项重要成果。统计数据显示,3年多来,四川累计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鱼类205种、占历史曾分布鱼类总数的84%,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重口裂腹鱼等保护鱼类出现频率大幅提升,全省“一江五河”鱼类资源稳步增加。  恢复水生生物资源,不仅依靠“禁渔”。“根据《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四川全力推进长江鲟、川陕哲罗鲑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建设保护基地,组织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同时,开展涉渔工程水生生物环境影响评价,督促业主单位认真落实补偿资金和补偿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项目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在完成中央下达增殖放流任务的基础上,四川连续两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长江鲟增殖放流工作,助力推动长江鲟野外种群恢复;连续3年安排专项资金,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和水生生物关键栖息地设置监测站点,构建起与禁捕形势相适应的水生生物监测体系。  十年禁渔,一头事关长江生态系统恢复,另一头则关乎渔民生计。“3年多来,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专班,持续开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跟踪帮扶,动态掌握退捕渔民培训、就业等需求信息,建立就业帮扶台账。”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11355名,符合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16259名退捕渔民全部实现参保。  “禁渔3年来,退捕渔民安置保障、非法捕捞执法监管、水生生态保护修复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市宜宾港,渔政协助巡护队队员将长江鲟放归长江。 庄歌尔 摄(C视觉)信号持续巩固禁捕退捕成果  “长江禁渔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省农科院水产所党委书记杜军表示,虽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很多珍稀水生生物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巩固好禁捕退捕工作成果,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快促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修复。  持续巩固禁捕退捕工作成果,去年以来,四川动作不断——  去年11月,为规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四川制定《四川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实施细则》,强化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申报设立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全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护能力。  今年1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立大渡河上游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明确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保护区内,川陕哲罗鲑、重口裂腹鱼、青石爬鮡、黄石爬鮡、齐口裂腹鱼、长须裂腹鱼等珍稀鱼类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  “目前,长江禁渔从‘三年强基础’进入‘十年练内功’转段推进的关键节点,持续巩固禁捕退捕工作成果是接下来全省禁渔工作的主线。”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全省将持续巩固提升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水平、禁渔执法监管效能、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健全各级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运行机制,强化考核考评,确保要求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谋划提高鱼类资源质量,发展水产产业  “‘十年练内功’,更要突出‘稳’这个关键词。”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既要求稳住禁捕退捕工作成果,更重要的是持续恢复珍稀鱼类资源,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稳定长江生态环境良好状态。  十年禁渔过程中,增殖放流不仅能帮助珍稀鱼类恢复扩大野外种群,也是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以长江鲟为例,2003年起,四川就开始了增殖放流活动。十年禁渔实施以来,长江鲟野外生活环境逐步改善。从近几年的监测结果看,放流长江鲟回捕率逐渐提高、体质越来越好,还形成了固定的栖息地。这都说明长江鲟的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杜军介绍,但距离长江鲟野外种群繁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省将科学规范增殖放流,落实好生态补偿措施,加快长江鲟、川陕哲罗鲑等珍稀濒危物种驯养繁育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持续推进位于宜宾市的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和农业农村部宜宾长江鲟人工繁育基地建设。  抓保护的同时,还要着力发展产业。  四川是水产产业大省。2022年,全省淡水水产品产量172.15万吨、淡水渔业产值343.11亿元,均居全国第七。“接下来要发挥四川特色渔业优势,同步建设2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长江上游特色渔业产业带、全国领先的冷水鱼产业带、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带等特色渔业产业带。”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四川提出要力争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80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750亿元以上。这是四川首次提出水产品总产量达180万吨以上目标。具体来说,今年将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通过全面提升池塘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和尾水处理能力,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2万亩,充分挖掘大水面资源,发展“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的大水面生态渔业。  此外,今年四川还将在20个县(市、区)持续推进“鱼米之乡”建设,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面积10万亩,推进川南早虾、天府鱼子酱和内资鲶鱼鮰鱼白乌鱼产业集群建设,积极申报实施四川省长吻鮠黄颡鱼鮰鱼国家级产业集群。【新闻多一点】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成果通过鉴定  (记者 阚莹莹)日前,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及自然繁殖试验成果在宜宾市江安县通过专家鉴定。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中国远洋渔业协会研究员张显良等9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为,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及自然繁殖试验首次实现让人工放流的长江鲟在改造的产卵场自由产卵繁殖,填补了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的关键一环,为长江鲟原位栖息地改造和野外种群恢复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  长江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2年下半年,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参与的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正式启动。去年3月,江安县长江竹岛段的水域中,长江鲟时隔23年首次在长江中产卵、受精和孵化出苗。今年4月,长江鲟同样在竹岛段水域再次产卵,这表明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及自然繁殖试验成功。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衣艳荣表示,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及自然繁殖试验的成功,为其他珍稀水生生物的保护和种群重建探索出可借鉴的科学技术路线,意义重大。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5-0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