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李云良 记者  何菊 文/图)9月7日,巴中市全市巴山肉牛产业发展推进专题会召开。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出席并讲话。高鹏凌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包括巴山肉牛在内的种养业“2+1”优势大品种计划后,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合力推进,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加入,落地了一批优质项目,巴山肉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强产业发展盘点,摸清解决问题、把握发展规律、把脉发展态势,高质量推进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力争首先坐上全省肉牛产业的“头把交椅”,把巴中建成“西南第一、国内领先”的肉牛产业重点市。专题会现场如何进一步壮大巴山肉牛产业?高鹏凌强调了“三个要”:一要坚定肉牛产业发展的信心、决心。巴中发展肉牛产业有一定基础,加之当前肉牛市场需求量大、国省均出台了支持政策、养殖肉牛经济效益明显,发展肉牛产业大有可为。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既定部署,保持专注定力,不遗余力把这一产业高质量推进。二要做深做实各项重点工作。提高种源自给率,尽全力申报空山牛新资源,提高良种化率;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既要坚持走出去开展精准招商,又要对落地的企业做好服务,发挥好已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各县区要积极引进培育养殖大户,鼓励引导有意愿有积极性的村社和群众发展肉牛产业,加快形成集聚效应;保障饲草料供给,加快开工建设中国南方饲草料集散交易中心项目,精心组织玉米秸秆收贮;延伸屠宰加工链条,做好相关公司肉牛加工生产线和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协调保障工作,加紧推进巴州工业园年30万头肉牛屠宰生产线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同步规划巴州工业园巴山肉牛精深加工园区项目;突出品牌培育运营,筹备成立巴山肉牛产业协会,加快培育“巴山肉牛”区域公用品牌,适时制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全流程可溯体系。三要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快设立产业基金,加强意向出资企业对接;严格拨付财政资金,足额兑现中央和省、市财政安排的肉牛产业发展资金;加强要素保障,各相关部门要协同发力、主动服务,帮助解决用地、用能、用人、融资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强化产业专业分析工作,把统计数据做实,保持历史耐心,深入研究各级政府、各类市场主体、各利益关联方在产业发展各方面、产业链各环节的职能作用和发力点位,集成各方力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控制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聪 记者 刘佳  9月5日,在巴中市通江县民胜镇长兴村,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村民开展了秋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据统计,今秋通江全县马铃薯种植任务是5.8万亩,鲜薯产量预计可达9万吨。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全省12个县(市、区)为省级农作物种子(苗)生产基地。其中,通江县被认定为马铃薯省级农作物种子(苗)生产基地。秋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现场。 刘月蓉 摄  近年来,通江依托巴中市空山马铃薯研究所,围绕核心技术突破攻关,着力于挖掘、培育、打造通江空山马铃薯品牌,采取规模化、标准化方式发展马铃薯产业。目前,通江县培育马铃薯生产经营企业2家、规模种植大户117户;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800公斤,产值突破 10 亿元;带动脱贫户3653户,户均增收2400元,空山马铃薯已成为通江的主导产业。  秋马铃薯从播种到成熟收获,需要65天以上的生育期。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人员提示,马铃薯性喜凉爽,种秋马铃薯要避开高温,一般在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适宜播种地温应低于25摄氏度,播种前注意施足底肥,选择具有休眠期短、丰产、抗倒、适应性强、薯块整齐的品种,播种后做好田间管理,并做好病虫害防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9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01.活着这世上有很多人活得艰难。艰难者求生,有人在打击下心灰意冷 ,日渐消沉,有人却不惧风雨,反而把困苦人生活出了色彩。方绍海属于后者。在工地干活的方绍海1976年,方绍海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的一个乡村。村子位于群山之中,时常起雾,多雨潮湿。一家人住在老旧的泥瓦房里,下大雨时,漏进屋里的雨水连成丝,得拿好几个盆接着。方绍海是家中长子,父母务农,依着季节在山田种植水稻、玉米或红薯,也在院子里散养一些鸡与猪,一年的收入和收成挂钩。方绍海出生不久,奶奶的眼睛瞎了,父亲也被查出胃癌。为了给长辈治病,家里本就微薄的积蓄彻底捉襟见肘,方绍海读完小学便辍学帮家里种地干活,补贴家用。干完活的冬夜里,方绍海便和家人一起围坐在火驴旁烤火,在温暖的火光中听老人用巴蜀方言讲老一辈的奋斗故事,从长辈那里学到很多人生道理,养成了乐观积极、热心助人的性格。他也喜欢看农业频道的创业节目,学习节目传达出来的坚韧精神。“节目里面好多创业者一开始也穷,没办法就去借钱,借钱也要活下去,我就是秉持着和他们一样的精神生活,不乐观是没办法的。”所以,即便过早承担了生活的压力,方绍海也从来没有怨天尤人,自己家的活干完了,还会去邻居家帮忙,用自己在农作物技术园中学到的种植技术,为邻居们嫁接果树,指导金银花种植。方绍海在南江县帮助困难户们摘蔬菜02.感恩1998年,方绍海与妻子李茂书结婚,育有两个孩子。成家后,不仅有疾病缠身的老人需要赡养,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成了“花钱大户”。为了多赚些钱,方绍海向当地信用社贷款进行土鸡养殖。前两年收益尚好,第三年却因为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太多,导致土鸡生病大量死亡,贷款的三万没换上,还赔了五万多。面对如此打击,很多人的反应也许都是消沉,但方绍海不一样。他只是咬咬牙,离开乡村外出打工,一点一点把钱给还上。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操劳过度,方绍海在2000年时被查出胃病肝病,需要长期服药,开销又添一笔。方绍海依然用单薄的脊背硬扛着生活的重锤,和妻子一起辛勤工作,把贷款还清。方绍海村子里的退休干部得知了他的情况,向上级政府反映。当地政府对方绍海进行扶贫,给他们一家送去五只大黄羊,希望他可以通过黄羊养殖补贴家用。从小就被教导知恩图报的方绍海十分感激社会对他的帮扶,当村干部提出他的肝病药可以报销的时候,他拒绝这份好意:“我自己能养活自己,能付得起,不麻烦政府和国家了!”自那之后,方绍海在家务农的时候,便会抽出时间做点公益事业,回报社会。2007年,他加入巴中市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一旦有活动,便积极报名参加,为福利院敬老院送温暖。2008年,汶川地震,方绍海通过志愿者协会捐款500元,玉树地震,他也同样捐献500元,这些年来,方绍海共计向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等群体捐款8825元。这个数字对于一位家境困难的农民而言,是多么沉甸甸啊。方绍海和志愿者们03.光荣提起这么多年来做过的好事,方绍海对两件事情印象深刻。第一件事依旧和钱有关。2014年,方绍海只身一人来到宁夏打杂工。休工日里的下午,他和工友一起去农贸市场买菜,在一个枸杞店里发现一个搁在地上的手提包。询问之后,他推测这个包是来买东西的客人落下的,打开包,包里竟有五万块钱现金!“丢钱的人得多着急呀!”方绍海没有耽搁,来到最近的派出所联系警察寻找失主。接到电话,失主激动万分地来到派出所,紧紧握着方绍海的双手表达谢意,还要奖励方绍海两千块钱。方绍海没有收这笔谢礼。从交流之中,他知道这笔钱是失主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应该留在更有需要的地方。后来,失主回到浙江,忘不了这个拾金不昧的淳朴大叔,便从家里寄了一面锦旗给方绍海,这面锦旗被他仔细保存在家中,时不时就会去看看。另一件事,便是他凌晨发现失火房屋,及时挽救了一个家庭的事迹。2019年冬天,方绍海家中种植的莲藕成熟,他和妻子采摘之后,打算赶早市到市场上去把莲藕卖掉。凌晨三点,他们夫妻俩把莲藕装到三轮车里,开车出门,路过邻居家的房子时,看见了熊熊燃烧的明火。冬夜,天很黑,火光在万籁俱寂的黑夜中格外醒目。方绍海立马给邻居打电话,打了好几个才接通,问他是不是在家里的厨房烧柴烤火。邻居表明自己正在西安务工,早就离开家了,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居住。方绍海一下子紧张起来,叫醒周围的人,给村干部打电话,又拨打火警。由于村里道路太窄,灭火车进不来,消防员只能空手前来,和赶来的村干部和邻居们一起撬开着火房屋的大门,用桶和盆一起靠人力接水灭火。忙活了两个小时,他们终于扑灭了火。后来,他知道事故的原因是孩子白天在厨房烤火时忘记把柴火灭掉,厨房里放置着很多干柴,火便越烧越大。好在,通过她们的努力,孩子平安无事,邻居的损失也被降到了最小。方绍海执勤04.公益自从加入资环院者协会之后,方绍海便抽空做公益,公益活动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平时,除了到敬老院、福利院、各个贫困家庭中去拜访,有什么活动,他也第一时间去参加。前几年的春节,政府在县城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阖家欢乐的除夕夜,方绍海承担了维持晚会现场秩序的工作,到现场去疏散人群,保证晚会顺利开展。疫情以来,他多次跟随志愿者团队一起在县城各广场、社区中宣传防疫知识,并且在南江县高速公路与本村道路路口进行执勤服务。方绍海和志愿者们在高速公路出口疫情防控服务除了出力,方绍海还在坚持捐款。截止到2021年12月,方绍海个人已经向南江县防疫工作者们捐献了烤火煤,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共计3160多元。算上疫情之前的捐款,方绍海已经捐出了一万多元。对于城市白领而言,这笔钱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自小就家境不好的方绍海而言,这些钱凝结着他的善心和苦心。对此,方绍海的母亲并不太理解。“你自己条件又不好,这么热心干什么呀?”对于母亲的质疑,方绍海也不去过多计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老人家,可能对这些的看法和我们不一样,我媳妇就比较支持我。”方绍海个人捐赠物资今年,方绍海已经46岁,目前仍然在外打杂工,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平日里,他还喜欢读诗歌,时不时也自己写些诗歌进行投稿。目前,他原创的《巴中赞》和《家乡的湖滨花园》都被收录在文学公众号中。一路走来,方绍海一直以坚韧不屈的姿态面对生活,把原本艰难的人生活出了别样的精彩。“我虽然穷,但是只要去奋斗,就能去帮助别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大春受损晚秋补、种植受损养殖补。8月31日,南江县财政局预下达农业抗旱保丰收资金700万元,以及时修复水利设施设备,积极开展田管保苗,大力发展秋马铃薯、秋荞、秋玉米、秋蔬菜等作物,补栏架子猪,增养小家禽,确保全年粮食播面、产量只增不减,农民收入只增不降。  在这批预下达资金中,除一部分用于灌区渠道水毁修复、小型水库水毁修复、安全饮水应急保障、山坪塘整治、提灌站运营维护维修之外,将有290.4万元用于晚秋粮食、蔬菜及畜禽产业发展:一是晚秋粮食产业发展140.4万元,用于购买晚秋粮食生产所需种子;二是晚秋蔬菜产业发展80万元,用于购买晚秋蔬菜生产所需种子;三是畜禽产业发展70万元,用于重点区域生猪和小家畜家禽产业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郑老板,中午帮我预留一桌牛肉汤锅。”  “郑总,今天有没有鲜牛肉,我想买几斤。”  近日,南江县正直镇双林村养牛大户郑辉就接二连三地接到客户打来的电话。  郑辉是福建来的。2013年与南江县正直镇双林村姑娘张剑虹结婚后,在外做了两年肉牛生意,就与妻子回到村里创办养牛场,并把全部精力放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因为懂技术、善养殖,日子不断“牛”了起来。2018年夫妻两又在正直镇街道开办了牛肉餐饮店,主营牛肉汤锅、中餐,同时销售牛肉香肠、腊肉和新鲜牛肉等特色产品,使牛产业不断延伸壮大,如今小两口一人负责养殖,一人负责餐饮,在当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肉牛产业发展带头人。  “这里饲草资源丰富,距离成都、重庆、西安三个大都市不很远,又有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我很有信心做大做强肉牛产业。”郑辉说,前些年在广西、云南、贵州等省收购肉牛,2015年经过再三考察就决定来到正直镇双林村租荒山、建饲养场,进行规模化养殖,发展产业链,现在看来这一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妻子张剑虹接过话说:“以前一年买草料都要花费30-50万元钱,从去年开始,每到小麦、玉米收获季节,左邻右舍的村民都来主动联系把秸秆送给我们养牛,饲料花费一下就降了一大半,现在一年到头只需十来万元钱购买酒糟、豆渣等配料了。”  同行的双林村党支部书记李春林告诉笔者:“老郑既是村里的养牛大户,也是返乡创业致富能手,每年养殖肉牛达800多头,出栏400多头,每头肉牛的平均售价在2.7万元左右,加上牛肉餐饮店,一年的收入就是 1100 万元以上,这几年他家不仅住进了新修的小别墅,就连周围的群众也跟着沾了光。”  “从建起养牛场我就在这里务工,每天只在早晚负责给牛投喂草料,每个月就拿2000多元工资。”今年64岁的饲养场员工吴秀兰笑呵呵地说,她一年在这里既能轻轻松松挣个两万多元现钱,又能在家种庄稼养生猪做家务,总收入也不比外出务工少,真是一举两得。一旁的养牛户张仕学说:“现在发展肉牛产业政策好,贷款有政府贴息,技术和销路有郑老板帮助提供,今年养的50多头肉牛,纯挣十万元以上不在话下。”  “近年来,在老郑的带动下全镇肉牛产业快速发展起来了。对此,今年初镇政府又通过出台‘肉牛贷’、‘标准养殖场奖励’、‘新建牧草基地补贴’等政策,把发展养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全镇已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场4个,存栏量分别在100头以上。截至7月底,全镇累计发展年饲养50-100头的肉牛养殖大户20户,10-50头肉牛养殖大户50户,5-10头养殖户200户,新发展能繁母牛1-3头散养户1000余户。同时还分区域成立了4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各自区域内的肉牛养殖业主提供技术服务。”正直镇宣传委员刘洋介绍说,接下来,镇上将以大力发展千牛村、万牛镇为着力点,通过三年努力使全镇肉牛饲养量达到20000头,并逐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牛肉、餐饮品牌,把正直镇建成“南江肉牛养殖第一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30
7月以来,恩阳区遭遇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灾害天气,为全区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恩阳区农业农村局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开展农业抗旱减灾工作,护航粮食生产。夏粮抢收  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局党组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到农业抗旱救灾和保障粮食生产对全区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意义,成立区农业农村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印发《巴中市恩阳区农业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方案》、《关于切实抓好晚秋生产的紧急通知》,全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组建9个防汛抗旱工作专班,深入各镇(街道),积极对农业受灾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及时开展研判分析,落实工作举措。护航粮食生产  抓紧开展夏粮抢收。紧盯夏粮收获的关键时间节点,整合区农业技术人员,成立农技服务小分队,深入村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督促各镇抓紧粮食抢收,因地制宜制定秋收时间表,加紧抢收快收。积极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准备收割、耕种等机械化设备全线备战、全力抢收,引导农户及时晒干、烘干储存,防止发霉发芽,预防即将到来的汛期灾害,做到颗粒归仓。夏粮抢收  科学谋划晚秋生产。按照时令季节,根据夏粮受灾情况,制定全区晚秋生产目标任务11万亩,其中,秋大豆1万亩、秋玉米1万亩、秋红薯3万,新增秋蔬菜6万亩,及时将目标任务下达各镇。紧急筹措2022年秋季生产发展资金216万元,对各镇(街道)秋粮(菜)抗旱保苗,畜禽饮水、水产供水给予资金补助,做好晚秋种子及农资的储备和调运。截至目前,储备各类晚秋种子18吨、农资300吨。  常态化进行旱情监测。密切关注高温干旱气象预测信息,加强对高温持续情况的动态预测,及时通过QQ、微信工作群等网络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加强耕地土壤墒情监测、水情监测和生产管理技术指导,适时做好土地翻耕、秋菜育苗、秋粮备种等。统筹抓好防汛抗旱工作,高度警惕旱涝并存、旱涝急转,未雨绸缪做好暴雨洪涝、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应对准备,强化抗旱、防汛物资准备,全力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供稿 恩阳区农业农村局 张会琼)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24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徐世友)近日来,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公山镇辖下村(社区)瓜果蔬菜等农业产业遭受旱灾尤其严重,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失策,积极抗旱,切实将农作物受损降到最低。抗旱救灾一是迅速组织宣传发动。村“两委”通过村广播、宣传车等方式切实把防汛抗旱、防溺水、疫情防控等知识宣传到家家户户,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科学应对的能力;联村领导、驻村干部充分利用走村入户的方式,线上线下联动宣传,进一步加大抗旱宣传力度,鼓励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合力,做好节水抗旱工作。二是迅速调整工作重心。针对出现的旱情,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前旱情及发展趋势,研究解决抗旱有关问题,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工作举措,将工作重心从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等转移到抗旱救灾上,与疫情防控同步推进,驻村干部、联村领导迅速下沉一线,开展旱灾防御工作,高效应对旱情。三是迅速组织灌溉浇水。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大型水库、堰塘,开闸放水,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并发动在村精壮劳动力铺设管道,采购抽水设备,在现有的塘库进行抽水对苗木进行合理灌溉,分类指导群众做好抗旱保苗相关工作,同时将已成熟的玉米等作物及时抢收。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23
(记者 钟帆)8月9日早上,喻丽骑着车到位于巴中临港产业园的一家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上班。32岁的她是巴中市恩阳区兴隆镇玉皇村的脱贫人员,两个月前,玉皇村村委会和兴隆镇人社服务所向她推荐了一批用工岗位。经过双向选择,喻丽应聘到这家公司从事前台接待工作,每月工资能拿到3500元左右。  农村劳动力就业,既是扩就业稳就业工作的关键之一,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重点。今年以来,巴中市围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出台六条政策措施及相关配套办法,推行“五双”服务模式,统筹以工代赈、东西部协作平台和市、县重点项目、产业园区等资源,点对点做好务工信息推送、人员输出和就近就业。  各区县也推出相应举措。恩阳区依托巴中临港产业园、食品工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吸纳脱贫群众到园区就业;同时以服务保障为核心,在人口密集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组织开展特色种养、中式面点、电工、砌筑工、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帮助脱贫群众提升就业技能。通江县通过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平台推出一批外出务工岗位,并协调大型工程项目和新型经营性主体带动提供一批就地务工岗位。平昌县重点关注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促进所有因疫情务工返乡人员迅速再就业,依托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等解决就近就业,对弱劳动力、半劳动力人员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  截至目前,巴中市累计帮助21.41万余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解决因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的1680余人就近就业。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18
(记者 钟帆)8月10日下午,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两辆满载新鲜玉米秸秆的货车在来福家庭农场门口停下来,农场负责人刘碧英赶紧迎上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刘碧英说,这是他们为养殖肉牛收集的青储饲料,“每天光这一项开销就要2000多元。”  最近来福家庭农场为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买了30余头牛犊。“花了几十万元,差点就没周转过来。多亏了‘巴山红色贷’及时放款。”刘碧英说。  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巴中聚焦基层党建重点课题、制约发展关键问题、群众关切民生难题,筛选确定了391个“党建+”融合项目,赋能乡村振兴的“巴山红色贷”金融项目便是其中之一。巴中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负责人要牵头领办,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充分整合党的组织优势、干部优势、人才优势和动员群众优势,有效配置项目建设全链条,推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展关注细节村播助农引入互联网思维  “我们这里是通江银耳的发源地,银耳朵大、肉厚,品质绝对有保障……”近日,在中国通江银耳交易展示中心,通江县陈河镇陈家坝村党总支书记钟映梅和该村第一书记胡景雯对着直播镜头,向网友介绍村里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通江银耳。  当下正是通江银耳采收的季节,陈家坝村举办了“双书记”村播助农活动。在持续3个多小时的直播过程中,陈河镇党委书记冯孟和通江银耳博物馆的讲解员也纷纷助阵。  今年5月以来,围绕盘活村域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江县正式启动了“双书记”村播助农活动。在通江县委组织部的统筹安排下,各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齐上阵,以直播方式销售当地土特产品、宣传推介乡村优势资源。  陈家坝村的银耳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村民都是种植好手。“这么多年,我们的售卖方式都是在线下,这次直播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钟映梅说,在“双书记”村播准备过程中,村民还了解了如何把控产品质量、如何协调运输成本等细节。  按照项目计划,通江县将通过“双书记”村播助农活动的引导,因地制宜地孵化村级网络账号、开放平台、打造村级代言人等,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全过程,培育一支爱农村、懂发展、会经营的本土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通江县已开展“双书记”村播助农活动5场,累计带动企业、老百姓增收27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益3万余元。话筒交给群众解决市民诉求问题1.2万余个  8月7日一大早,夏清树带着妻儿开车前往巴中市巴州区玉堂街道铜堡村老家探望父母。几年前,因为修建水库影响了原来的村道,进出村需要绕行10多公里的山路,他回家变得很不方便。如今,一条崭新的硬化路已经建好,他可以直接将车开回村里了。  在今年5月巴州区玉堂街道开展的“群众诉求大起底”活动中,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问题收集,“铜堡村一组30余户村民出行难”被列为重点问题。在连续召开 3次坝坝会后,硬化道路的费用问题、村民集中搬迁涉及的土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修路工程正式启动。7月16日,道路正式完工通车,解开了村民几年来的心结。  在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已有近百户村民接通了期盼已久的天然气。今年3月,通江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启民生诉求“大起底”工作,要求县级领导下基层、乡镇主要领导进农村、村社干部走村入户,“打捞”群众诉求。有群众向前来走访的县级领导提到了家里通天然气的问题。  “很多村民有这个意愿,但不了解收费依据。这次,燃气公司现场把成本算了出来,还给出了优惠措施。”王坪村党委书记殷雄介绍,如今的王坪村,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有了直达村口的高速路,水、电、气三通,生活越过越美。  把话筒交给群众,用心用情解决群众难题。今年以来,巴中市广泛开展“市民诉求大起底”活动,累计解决问题12000余个,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服务落到实处提升村级阵地,设置“爱心驿站”  8月10日晚上7点,在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青木桥社区“红色放映厅”里,每周1部的爱国题材电影准时开播。当晚放映的是《中国机长》,现场座无虚席,还临时增加10多张塑料板凳。  为完善社区功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明阳镇发挥“党建+”融合作用,筹集整合资金,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高标准亲民化改造,合理规划便民大厅、童伴之家、共享书吧、综治中心、入党宣誓厅、道德银行、村史馆、红色放映厅、市民学校9个功能区。  今年以来,恩阳区“四向发力”规范组织建设,在农村、城市等七大党建领域中各选取1—3个点位开展示范创建。目前,包括青木桥社区在内的6个村(社区)活动阵地已完成规范化、亲民化、标准化改造提升,另有5个村也正在建设中。  还有更多项目着力将贴心服务送到普通劳动者身边。在平昌东城物流园,来往的货车司机都可以到园区设置的“司机之家”“刹一脚”,舒舒服服地吃个饭、洗个澡。  今年以来,巴中市聚焦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统筹整合各方力量资源,依托干道场镇社区活动中心、货车司机吃饭加水“喜好地”、进出川大通道“卡点”统筹布局建设“司机之家”(驿站)。目前,已建成“司机之家”(驿站)12个,能够提供免费淋浴、停车、自主洗衣、共享厨房以及平价住宿、小商品售卖等服务。  在巴中市巴州区,为解决户外劳动者群体工作休息、饮水、如厕、充电等实际困难,当地在人口聚集地、主干公路沿线、大型小区出入口等地点建成20个“户外劳动者驿站”。截至目前,上述驿站已为环卫工人、巴山“背二哥”、外卖员、快递员和交巡警等3000多名户外劳动者提供过温馨服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文/图  “你看嘛!这家农户的墙壁上画的是‘岳母刺字’,那一家农户的墙面上画的是‘田园风光’,老岳那面墙上画的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孝感动天’……”8月14日,当笔者走进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时,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军指着村民房屋墙壁上的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文化墙说,今年春季,村“两委”以创建天府旅游名村为抓手,请来四川美术学院画家,按照“一墙一风景”的目标在村民房屋的空白墙体上绘制了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墙,成为山村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游客在驻足观看文化墙。  “原来这些墙上一片空白,甚至还被雨水浸染得乌七八糟的,自从有了这些图画,既感受到了整个村子的文化氛围浓了,又描绘了山村百姓向美向上的精神追求。”村民岳俊严指着自己房屋墙壁上的图画喜形于色地说道。  “西厢村是宋朝岳飞的后代延续地,整个村有百分之八十的岳姓人口。为了弘扬岳氏‘精忠报国’历史文化,村‘两委’以‘外塑形象、内塑文化’为出发点,邀请专业人士通过设计,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将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内容搬上了文化墙。”张培军说,文化墙的打造不仅增添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氛围,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还吸引了更多游客对村史村情有了了解。  “这些文化墙不仅美化了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形象,还让村民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熏陶,真是一举多得!”村民岳雷锋笑呵呵地说,“现在来往的游客除了观看古石、古树、古井,还时不时地驻足观赏图画,了解墙上图画的内涵。”  “这是‘岳母刺字’,那是‘枪挑小梁王’。”来自天津的游客孙若宁看着文化墙上的图画说道,“真没想到,这里还是岳飞将军后代的延续地,能在消暑旅游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真是不虚此行,太值得了!”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只有抓住灵魂,才能与时俱进展现新农村风貌。西厢村‘一墙一风景’的文化墙不仅是乡村旅游发展中一道别致靓丽的风景线,还是宣传文明新风的阵地与窗口。”赤溪镇党委副书记岳荟萍说,下一步,镇上将利用文化墙,发挥文化的浸润和支撑作用,引领群众增强爱国、忠国、报国的家国情怀,进一步树立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内在动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名雍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8月8日,笔者走进南江县石滩镇石河寨村脆蜜李产业园,只见茂密的果林里一颗颗圆润饱满果实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对成熟的脆蜜李进行采摘、筛选、打包、装车。村民采收李子  “你看嘛!这村道公路上停的大小车辆都是来拉李子的。来自山前里后的120多个村民天天都在果园中采摘李子挣工钱。”村民赵以东说,他家每天挣采摘工的食宿费就是2000来元。正在忙着采摘李子的村民赵德华说:“自从村上发展起脆蜜李产业后,不仅家里的3亩多坡薄土地流转给了公司,我也在果园里上班,每年的固定工资加上土地流转金,至少也有两万元的收入。”  “石河寨村从2018年引进公司,把村里的760多亩坡薄地、山边地、鸡啄地统一流转后,在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中心技术人员指导下,通过科学栽植、科学管理,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还通过土地流转保基本、公司务工挣工资、返租倒包创财富等方式,实现了企业与群众的利益联结。”石河寨村党支部书记程永烈介绍说,从去年脆蜜李投产以来,农民仅在园区务工就实现人均增收1.5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除了石滩镇石河寨、文星阁等村有5000亩脆蜜李进入盛产期外,公司在红光、高塔等10余个乡镇利用坡薄地发展的2万余亩脆蜜李产业也全部进入盛产期,已实现产量2000余吨,创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了1000多户、5000余人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6
“切好的土豆片要过下水,要均匀放在烘干架上,这样烘干的土豆片金黄金黄,卖相好。”在巴州区白庙乡百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金银花初加工基地,村委会副主任王仕洲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百花村位于白庙乡场镇东部,距场镇0.5公里,下辖6个社,621户2000余人。早些年,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及外出务工,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收入有限。“交通条件不好,运输成本还高,没有发展起来,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谈及过去,王仕洲直摇头。如何将劳动力留住?怎样增加老百姓收入,让百花村焕发生机?村“两委”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通过项目推动,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百花村利用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修建烘干厂房,购买烘干设备,成立了百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金银花初加工基地。工作中的村民基地成立初期,只加工金银花,品种单一、规模较小。不满足于此,村“两委”商量讨论,打起了应季农产品的“主意”。“烘干厂房春季可烘干竹笋、茶叶;夏季有金银花、豇豆;秋季有红薯、菊花,冬季有萝卜等。确保四季都有作物可加工,全年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了这样的想法,基地发展渐渐步入正轨。百花村党总支书记赵俊介绍,自今年5月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加工烘干金银花2000余斤,土豆片、豇豆等1000余斤,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元。加工烘干集体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就近就业问题相应得到解决,村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喜悦。“基地有活儿就来,能照顾到家人的同时,还可以赚点点钱贴补家用。”村民向桂蓉因为丈夫脚受伤,行动不便,6月份便从外地回了老家,经人介绍,来到基地做临工。 “多一份收入多一份保障,在这里工作还是很不错。”向桂蓉满意地点头。“一个月有十几天都在这边,每天有100元的工钱。其余时间也能顾上家里的农活,两边都不耽误。”“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哪儿有活,叫上一声,我们就去!”基地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一幅乡村蝶变画卷徐徐展开。设定温度产业兴,百业兴。除初加工基地,百花村还集体种植了30亩金银花,并通过盘活零星撂荒地、流转村级塘库堰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下一步打算注册干货商标,努力打开市场,搭建销售网络,将优质的干货产品销售出去。”赵俊信心满满,“解决好这些问题,百花村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供稿 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刘晓慧 王灼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聪 文/图  “今天已经卖出了500多斤李子。”8月6日,通江县毛浴镇迎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忠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石成勇,用自己的小车帮忙村里销售李子。  “李子丰收,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帮忙销售。”毛浴镇迎春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赵德宗说,村里发展了600多亩光雾蜜李,今年有300多亩初投产就迎来了大丰收,好日子越过越好。分装李子。村子发展,产业是关键  地处大巴山深处的迎春村由原迎春村、赵塬村、川云村三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538户1810人。地广人稀,村子如何发展?2018年开始,通江县省直帮扶单位中铁二局和中国石油四川巴中通江销售分公司、通江县第三小学等单位陆续对迎春村进行定点帮扶,组建驻村工作队,由中铁二局派驻迎春村第一书记王忠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带领工作队对村里发展进行全面规划。  “村子要发展,产业是关键。”王忠说,2019年在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该村争取到浙江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00万元,引进了四川蜜李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发展了300余亩蜜李产业。2021年,中铁二局又出资扩建300亩集体经济蜜李产业园,使园区更具规模,同时在村里还发展了富硒兔养殖、鹰嘴蜜桃、沃柑、皇冠梨等水果产业。  “今年李子预计产量2万斤,产值在8万元以上。”四川蜜李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江负责人王文彬表示,今年气候适宜,蜜李初投产就丰收,为更好推广蜜李品牌,第一书记王忠与驻村工作队其他队员通过自家小车不断托运到县城等地邮寄销售。  “下午带50斤李子到酒厂沟。”中铁二局派驻迎春村驻村工作队员石成勇一边接客户电话一边飞速地记录着关键信息。  “头一天统计需求量,第二天早上开始送货上门。”石成勇说,平均每天都有1000斤左右的订单,高峰期有2500余斤的订单。由于气温较高,村里只能采取早晨从李树上摘取,统一分拣、装袋,县域内中午和下午就能送到客户手中。蜜李丰收,群众乐开怀  “他们的李子非常好吃。”家住通江县城的徐女士表示,她一次性购买了30斤蜜李,很快就被朋友们分享完了。为此,她又购买了20斤,装成礼盒,通过快递邮寄给外地的亲戚。  “今年蜜李市场俏,销售得非常好。”说起今年迎春村的蜜李销售情况,毛浴镇党委书记刘永宪比划着手势,笑得合不拢嘴说,通江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先后修通了巴万高速、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交通的大发展带来了市场的大需求。  “通过快递把我们的蜜李销售到成都、重庆、西安、江西、甘肃等地。”王忠说,每天都有订单,工作队都会把包装好的蜜李按照地址当天送寄,保证尽快到达客户手中。  “每天都要摘几千斤蜜李。”迎春村7社68岁村民刘元香说,从蜜李成熟开始,她们每天早晨的活路就是把蜜李从树上摘取,然后分拣和打包。迎春村8社62岁村民赵田宗说:“蜜李丰收,村民乐开了怀。”  群众乐开怀,驻村工作队又有了新打算。据介绍,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进一步加大对蜜李产业的帮扶指导,做好园区管护,提高品种口感质量,提升品牌附加值,并邀请农技专业人员持续开展实地培训,合理通过撂荒地综合治理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蜜李种植范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群众不断增加收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0
今年以来,恩阳区委统战部高度重视,结合脱贫挂包村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壮大脱贫产业。实施产业增效行动,用好用活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金融政策,统筹衔接资金项目等各类资源支持发展到户产业,同步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逐步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确保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不低于10个百分点。持续促进稳岗就业。积极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继续实施跨省务工交通补贴、有组织化输出激励、就业基地奖补等支持措施,拓宽省外务工、省内务工、就地就近务工“三个渠道”;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脱贫劳动力返乡创业,同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保留公益性岗位4个,实现脱贫人口就业1700余人。持续巩固后续扶持。对集中安置点全覆盖开展“回头看”,同步启动实施2022年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到村到户项目,围绕覆盖搬迁群众的产业园区、帮扶车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运行。加强集中安置点规范管理,积极探索推行基层治理新模式,常态开展家庭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选树一批后续治理典型。(供稿 恩阳区委统战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春 杨超特约通讯员 张超  8月1日,在巴中市平昌县白衣镇天井社区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查看前段时间投放的鱼苗长势,生机盎然的稻田与白墙黛瓦的农房、干净整洁的村道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稻在水中长、鱼绕稻间游、人立岸上观”的乡村田园画卷。  “这是一种‘稻鱼共生’种养模式,是提高农民种粮收入的可行途径,具有‘稳粮、绿色、提质、增效’等多方面优点,旨在达到‘一水两用、一季双收’的目的。”看着鱼儿在田间自在活泼地游来游去,天井社区党支部书记易云阳满心欢喜地说。平昌县板庙镇康坪村连片稻田。受访者供图多方共建“巴掌田”变“致富田”  “几个月前,这里还都是低产低效的‘巴掌田’。”在天井社区“鱼米之乡”项目核心示范区里,易云阳指着眼前一大片稻田说:“后来我们整合村集体、农户、企业、社会四方力量,通过统一拌地、集中育苗、规范种养,发展‘稻鱼共生’产业1500亩。”  据了解,天井社区在该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下,严格按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求及标准,因地制宜建设“平田式”或“沟凼式”田间工程,建成高位水池 8 口,引入公司养殖江口青鳙、岩原鲤等高附加值水产品,养殖尾水全部用于稻田灌溉,使小块聚成大块,低值变为高值。  同时,天井社区积极盘活田坎、边角地等空闲土地资源,“见缝插针式”播种大豆玉米475亩。  “不仅是在天井社区。”该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道:“我们以白衣、涵水、灵山等3个镇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岳家、西兴、得胜、板庙等镇发展稻渔综合循环种养8000亩,目前‘鱼米之乡’项目总面积达2万亩。”绿色种养农户“坐收渔利”  “你看这些,都是鲫鱼。”前几天刚下过暴雨,天井社区村民易家平正在自家的稻田里查看鱼苗有无损失。易家平家有6亩稻田,经县里技术人员指导,共投放240余斤鱼苗。看到稻田完好,易家平高兴地说:“稻种鱼苗是免费提供,又有专人技术保障,再过几个月,水稻丰收,鱼也丰收。”  稻渔间作,鱼以稻田中的蚊虫和杂草为食,稻以鱼粪为肥。据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该县水产渔政局办公室主任何光彬介绍:“‘稻鱼共生’绿色种养模式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提升了稻谷品质,鱼苗也是由我们优选品种提供给农户,按照每亩稻田40斤鱼苗的标准投放,等到金秋时节,鱼肥、稻黄,农户将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  “稻鱼共生”绿色种养模式的发展得益于平昌县“鱼米之乡”项目的建设。据了解,该县聚焦稳粮增收、以渔促稻目标,全力打造“鱼米产业兴旺、乡民生活富足、生态环境宜居、文化特色鲜明”的“鱼米之乡”。  白衣镇副镇长陈嘉伟介绍说,“稻鱼共生”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使田地应种尽种;另一方面可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亩均综合产值能达到4000元以上。  “稻鱼共生”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此。依托“鱼米之乡”项目实施,平昌县灵山镇成功举办首届“稻花鱼”摸鱼节,吸引3000余名游客参加,为该县“渔旅融合”提供了思路。期间,从稻渔基地出产的稻田鲤鱼、鲫鱼平均价格高于市场价30%,“巴灵台稻香米”也深受消费者欢迎。  白衣镇党委书记沈洋表示,将依托国家4A级景区白衣古镇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农旅”融合示范点,推出体验式、农耕式旅游产品,让游客来当农夫、体农事、品农味、知农辛,全方位提升“稻鱼共生”产业综合效益。  据了解,平昌县围绕“稳粮增收、以渔促稻、产业振兴”的总体目标,积极推广“稻鱼共生”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深入各镇开展稻鱼综合种养专题技术培训30余场次1000余人次,将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全县共投放鱼苗近8万公斤,发展生态水产养殖5.3万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08
 7月29日,巴中雅拉德荣百亿优质种牛全链集群项目暨平昌县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签约仪式在巴中举行,巴中市委书记何平,华西希望集团总裁、特驱事业创始人王德根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主持签约仪式,华西希望集团副总裁、雅拉德荣联席副董事长袁有林,巴中市委副书记喻在岗,巴中市政府副市长何金虎、余新颜,巴中市政协副主席、平昌县委书记李余良,巴中市委秘书长郑琼,巴中市政府秘书长张夕谦,平昌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勋,平昌县委副书记杜晓莉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  何平代表巴中市委市政府,对项目的成功签约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近年来,雅拉德荣集团充分发挥新加坡雅拉集团在全球肉牛育种、肉牛产业化方面的资源优势,联手华西希望特驱集团在中国致力打造“肉牛全产业链龙头”,这与巴中发展百亿巴山肉牛产业集群的目标高度契合。这次的签约项目,将有效弥补巴中肉牛产业在育种创新、示范养殖、屠宰加工、科技研发等方面的短板,对推动巴山肉牛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百亿级巴山肉牛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双方聚焦协议内容,加强协调对接,高效推进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尽快实现实质性开工。我们期待雅拉德荣集团、特驱集团和德康集团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带动更多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到巴中投资发展,高水平携手打造中国西部肉制品生产基地。巴中非常珍惜这次合作机会,一定忠实履约,成立专班尽心竭力为企业服务,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支持项目建设,将其打造为巴中特色产业发展的标杆项目。  王德根代表集团感谢巴中市委市政府给予项目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说,当前肉牛产业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集团致力于在巴中打造优质肉牛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引进优质能繁母牛,保持品种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农户育犊、企业集中育肥及屠宰加工,打通整个肉牛产业链,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经营,助力巴中打造以“2+1”优势大品种产业为支撑的秦巴山区高效特色农业新样板,为巴中肉牛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坚信,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次签约的项目定会在巴中发展壮大,成为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的典范。  李余良在发言中表示,此次雅拉德荣集团投资平昌,参与巴中肉牛优势产业大品种计划,必将为平昌加快肉牛产业全链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增添强劲发展动能。我们充满期待,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利用好“内有基础、外有市场、上有政策”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紧盯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思路、做实产业基础。以拼的精神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以一流服务助企做大做强,推动实现企业发达、地方发展;以务实作风打造肉牛产业集群,奋力当好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排头兵”,成为政企合作的新典范,为全市打造百亿肉牛产业、建设全国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示范区贡献平昌力量。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何金虎介绍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雅拉德荣执行总裁罗林介绍雅拉德荣(广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巴中雅拉德荣百亿优质种牛全链集群项目和平昌县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情况。  在政企双方的共同见证下,何金虎、袁有林分别代表巴中市人民政府、雅拉德荣(广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巴中雅拉德荣百亿优质种牛全链集群项目框架协议。张勋、罗林分别代表平昌县人民政府、雅拉德荣(广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平昌县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协议及补充协议。  平昌县领导吴智明、邓洪昆、万学成、冯辽平出席签约仪式。(供稿 平昌县委统战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02
“今天已经卖出了500多斤李子。”7月31日,四川巴中市通江县毛浴镇迎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忠正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石成勇用自己的小车帮忙村里销售李子。  “李子丰收,多亏了驻村工作队的销售。”毛浴镇迎春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赵德宗说,村里发展了600多亩光雾蜜李,今年有300多亩初投产就迎来了大丰收,好日子越过越好。销售李子  地处大巴山深处的迎春村由原迎春村、赵塬村、川云村三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538户1810人。地广人稀,村子如何发展?2018年开始,通江县省直帮扶单位中铁二局和中国石油四川巴中通江销售分公司、通江县第三小学等单位陆续对迎春村进行定点帮扶,组建驻村工作队,由中铁二局派驻迎春村第一书记王忠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带领工作队对村里发展进行全面规划。  “村子要发展,产业是关键。”王忠说,2019年,在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浙江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00万元,引进了四川蜜李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迎春村发展了300余亩蜜李产业。2021年,中铁二局又出资扩建300亩集体经济蜜李产业园,使园区更具规模,同时在村里还发展了富硒兔养殖、鹰嘴蜜桃、沃柑、皇冠梨等水果产业。  “今年李子预计产量2万斤,产值在8万元以上。”四川蜜李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江负责人王文彬表示,今年气候适宜,蜜李初投产就丰收,为更好推广蜜李品牌,第一书记王忠与驻村工作队其他队员通过自家小车不断托运到县城等地邮寄销售。将李子进行邮寄销售  “下午带50斤李子到酒厂沟。”中铁二局派驻迎春村驻村工作队员石成勇一边接客户电话一边飞速地记录着关键信息。  “头一天统计需求量,第二天早上开始送货上门。”石成勇说,平均每天都有1000斤左右的订单,高峰期有2500余斤的订单。由于气温较高,村里只能采取早晨从李树上摘取,统一分拣、装袋,县域内中午和下午就能送到客户手中。  “他们的李子非常好吃,赶上了蜂糖李的品种。”家住通江县城的徐女士表示,她一次性购买了30斤蜜李,朋友都喜欢,1个小时内就吃完了。为此,她又购买了20斤,装成礼盒,通过快递邮寄给外地的亲戚。  “今年蜜李市场俏,销售得非常好。”说起今年迎春村的蜜李销售情况,毛浴镇党委书记刘永宪比划着手势,笑得合不拢嘴说,通江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先后修通了巴万高速、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交通的大发展带来了市场的大需求。  “通过快递把我们的蜜李销售到成都、重庆、西安、江西、甘肃等地。”王忠说,每天都有订单,工作队都会把包装好的蜜李按照地址当天送寄,保证尽快到达客户手中。  “每天都要摘几千斤蜜李。”迎春村7社68岁村民刘元香说,从蜜李成熟开始,她们每天早晨的活路就是把蜜李从树上摘取,然后分拣和打包。迎春村8社62岁村民赵田宗说:“蜜李丰收,老百姓乐开了怀。”  群众乐开怀,驻村工作队又有了新打算。据介绍,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进一步加大对蜜李产业的帮扶指导,做好园区管护,提高品种口感质量,提升品牌附加值,并邀请农技专业人员持续开展实地培训,合理通过撂荒地综合治理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蜜李种植范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群众不断增加收入。(供稿 通江县委宣传部 程聪)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02
瓜果飘香季,正是采摘时。这两天,天马山镇狮子寨村的青脆李迎来了大丰收,漫山遍野的李子个个色泽鲜润饱满,缀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极了一颗颗绿宝石,果园里散发着诱人的甜香,游客们穿梭其间,尽情体验采摘的乐趣。采摘李子  “听说天马山上面很凉爽,周末专门来度假,上面还有李子园,刚刚尝了一下,李子的口感非常清脆,很好吃。”从城区驾车来游玩的游客石林向记者说道。  穿梭在果园里的不仅有游客,还有忙着采摘的果农们,“今天早上我六点多就来了,听老板说今天要摘一万斤李子。”忙着采摘的村民周文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周文林口中的一万斤“大单”,狮子寨村的村干部功不可没。为拓宽青脆李的销售市场,争取更多的收益,中国石化四川石油驻村帮扶干部毛晓华结合当前实际,积极与原单位协商沟通,采购了一万斤青脆李发往北京总部。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积极向社会推销狮子寨的青脆李,以超出市场价的价格卖出,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创收,带动周边老百姓的就业。  “过去李子批发的时候只卖一块钱一斤,今年我们卖到五块钱一斤。”村民周文林开心地跟记者拉起家常,在村“两委”的帮助销售下,自己家的李子也卖出了比以前更高的价钱,收入提高了好几倍。丰收的李子  盛夏的狮子寨村满目青翠,果园中的青脆李已经压弯了枝丫,村民、游客在林间来回穿梭,采摘、挑选、装车,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丰收的不仅仅是李子,还有狮子寨村的集体经济。  如何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实现集体经济从建起来到强起来,是该村筹谋的重点。今年来,村“两委”坚持多措并举,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初次尝试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的脆李,由村“两委”带领,统一开拓市场、把控产品品质,进行集体销售,提升李子附加值,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7万余元。  “今年全村李子产量达20余万斤,以往只是商贩收购,今年由村‘两委’主办、村集体企业承办,新增了电商销售、现场采摘、企业团购等销售渠道。”天马山镇狮子寨村党支部书记余安波表示,接下来,将总结本次经验,把特色产业李子、茶叶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增收。(供稿 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王灼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02
 7月26日,两河口镇龙头寨村李子园里满园葱翠,一颗颗饱满的李子挂满枝头,很是诱人,采摘青脆李的游客和客商三五成群穿梭于果林间,通江县宏森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尚衷仕在李园里忙碌着招呼游客体验采摘。游客采摘李子  有着“红军入川第一镇”之称的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两河口镇地处秦巴山区腹地,距县城90公里,是川陕两省巴中、达州、汉中三市交界处。海拔1200余米的龙头寨村则是两河口镇的一个典型“云端村”。  龙头寨村山高坡陡、高海拔、喀斯特地貌,如何将区位劣势变成优势?在两河口镇党委书记肖裕孟看来,因地制宜,发展错季产业,增加百姓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科学论证,龙头寨村温差大,光照充足,发展李子产业,有比较优势。况且,当地的李子还比市场上其它李子大约晚2个多月出产,销路和产值更优。老百姓一致赞同发展李子产业,错季上市。  为此,龙头寨村“两委”请来专家对地理位置、土壤、土质、气候等方面数据进行多方论证,招商引进通江县宏森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种植了晚秋脆李、青脆李、脆红李、半边红等李子系列品种。  当山下的脆李销售接近尾声时,龙头寨村的脆李才开始采摘。“这里因地势高,要比山下的脆李晚一季上市,时间差带来了更好的效益。”通江县宏森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尚衷仕说,公司根据“地域相近、地形相似、气候相宜、村居相邻”的方式,李子产业已向周边的木诺槽村、柏林包村等6个高海拔行政村辐射,目前共种植了8000余亩李子,昔日荒山、撂荒荒地等变成今朝的“聚宝盆”。  “采摘期从7月底要一直持续到9月底。”尚衷仕说,目前正是青脆李成熟的时节,采摘的姑娘小伙子天天围绕在李树边忙碌,一颗颗清脆的果实带着雾气被放进果篮里,又被分拣包装后,快速发往重庆、西安、汉中、广安、巴中等地。  “从这里一直到山的另一边都是青脆李。”尚衷仕指着对面山上的脆李园说,这里种植的脆李品种大多来自阿坝州茂县,果子饱满圆润,皮薄肉厚,一口下去果汁四溅,口味甘甜爽脆,个头大。今年李子园预计产量达150万斤。  在装车区,一辆外地牌照的越野车正在装刚采摘的脆李,车主是重庆的李先生。“亲戚朋友都喜欢吃这儿的李子。”李先生说,他专门开车赶来装运几百斤脆李,这次回重庆送给亲戚朋友尝尝鲜。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也实现了就近就业。62岁的龙头寨村1社村民杨才儒说,他一家3口去年通过在李子产业园里务工,共收入了40000元。65岁的村民邓友义通过在产业园里锄草、施肥等,实现了“灵活就业”,一年收入达10000余元。  产业找得准,乡村振兴有底气,错季水果产业为龙头寨村奏响乡村振兴曲。如何通过产业来实现乡村振兴,是龙头寨村一直推敲的课题。近年来,村里探索了“党支部+公司+专合社+果农”模式,劈源头、抓配套、建机制,探索“多条腿走路”,发展林下立体经济,丰富村民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条适应贫困山区发展的新路子。(供稿 通江县委宣传部 程聪)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7-28
(记者 钟帆)“这17头肉牛马上要发给云南客商。”7月23日上午,记者见到“牛经纪”冉久利时,他刚张罗着把17头肉牛装上车,“他们这次总共要25头,我过两天到牛市上再相几头。”  冉久利口中的牛市,就是巴中市平昌县得胜镇的得胜牛市,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而今,牛市的节奏“牛经纪”们早已谙熟:凌晨4时开市,8时散场,上千万元的交易就此完成。  今年上半年,得胜牛市的肉牛成交量1.1万余头。“这个数字还有提升潜力。”得胜镇党委书记陈昌平不仅关注市场交易量,更关注牛市对当地的肉牛产业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的带动作用。“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我们今年计划新增肉牛3000头,上半年只增加了近1100头,现在时间过半,我们还需要想办法,再突破!”  如何突破?如何拼?记者走进得胜牛市,一探究竟。迁移到莲花村,重生后的新“得胜牛市” 巴中观察 施皓文 摄壮大牛市 为产业扩能蓄势如今的得胜牛市建在得胜镇莲花村。出了场镇,一条蜿蜒的硬化路沿山势而上,大约3公里便可到达牛市门口。  穿过一道铁门,空旷的场地上,几排绿色的栅栏围成肉牛检疫通道、交易完成区。牛市的背后是久云牧业肉牛养殖基地,建有一片标准化牛圈。圈舍顶部围栏上,“浙川东西部扶贫示范企业”几个大字十分显眼。  从场镇老街迁出后,牛市再次成为小镇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得胜镇尝到了甜头。  数据显示,目前,得胜镇共存栏肉牛10682头,这一数字较2020年增长了两倍多。得胜镇肉牛养殖1000头以上的规模企业已有3家,养殖100—500头以上规模企业(场)8家。小镇肉牛年产值已近3亿元。  “目前,除得胜牛市外,我们集团还建成了久云、天众两个肉牛养殖基地。”四川大巴山牛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栋梁介绍,去年4月,为进一步做实做优肉牛养殖,该公司以这两个肉牛养殖基地为基础,成功创建了载畜量5000余头的市级三星级产业园区。  当下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当地坚持将得胜牛市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支点。  “上周四,我们把镇上实力比较强的‘牛经纪’聚到一起,希望大家一起来做牛市这个‘大馍馍’。”陈昌平说,他和镇上其他干部分头“游说”,希望领头的“牛经纪”们考虑入股久云牧业,共同参与得胜牛市的运营。  目前,得胜镇有70余位固定的“牛经纪”,客源较多的“牛经纪”有10位,“最厉害的一位,手里至少有四五十家客商,遍布陕西、广东、云南、安徽和成渝地区。如果能让这10位‘牛经纪’参与牛市运营,我们的牛市至少可以再上一个台阶。”陈昌平说。科技赋能 为产业提质增效牛市要壮大,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张也在进行中。  从牛市出来一路向南,10分钟的车程中,记者就看到至少两个刚搭好钢架结构的养殖场。  “规模大的这个预计今年10月建成,是我们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存栏量500头的肉牛养殖场。”同行的得胜镇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镇在建的肉牛养殖场就有12家,政府还在继续招引。  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得胜镇也为提升肉牛养殖质效下“狠功夫”。  来到位于马灵社区的天众牧业肉牛养殖基地,记者发现牛圈清洁干爽,闻不到牛粪味。仔细一瞧,牛圈里铺着一层厚厚的“床垫”。“这是花8年时间研发成功的‘畜禽粪污快速固态化酵解’专利技术,仅在得胜做的试验就有近百次。”平昌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德涌说。  这项专利技术利用复合微生物菌群及其相关酵解原料,将畜禽粪污及时固态化酵解成有机粪肥,有效破解肉牛养殖环保投入大、人工成本高等瓶颈。目前,全镇3家肉牛养殖1000头以上的规模企业都用上了这项技术。  “完成全年目标,必须要拼。既要有规模,还要有质量才行。”陈昌平介绍,镇里将继续以得胜牛市为发展支点,努力在打造特色品牌、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持续突破。【专业点评】因地制宜 找到推动产业发展的“棋眼”  蓝红星(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农业大学教授):  得胜肉牛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地方政府利用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当地党委、政府根据地方传统优势,在产业发展的链条上,将市场渠道的打通工作前置或者说是将市场的发展与产业的壮大同步推动,为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可以说是以激活市场来搞活肉牛产业。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除了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外,需要格外关注小农户融入、企业家资源、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可得性等问题。比如,得胜镇借浙川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成功引入浙江客商资源,肉牛产业振兴有了龙头带动,激活了一批当地企业,形成了发展产业的初步气候。当地还创新“兴牛贷”“领头贷”等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了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问题。  因此,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找到推动发展的“棋眼”很关键,而这样的“棋眼”也需因地制宜寻找,不能简单复制粘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2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