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王德榷  记者  何菊  文/图)“今年园区里种植的3800亩‘川康优丝苗’颗粒饱满,加上管护得当,水稻丰产没有问题。” 连日来,在位于巴中市恩阳区海山村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标准农田里,4台收割机马力全开,恩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高效在察看收获的稻粒后面露喜色,他介绍,“川康优丝苗”是中晚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结实率、千粒重较高,米质达到国标优米二级。经过测产,园区里水稻亩产量达到了640.9公斤。机械化收割水稻水稻丰产离不开农业园区的加持,今年8月,恩阳区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当时水稻正处于灌浆生长关键期,给农业园区的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所幸农业园区里“田、路、水、电”等综合配套完善,建设的山塘、干渠、泵站保住了农田灌溉“生命线”。同时在园区实行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技“五良融合”,为农业丰产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恩阳区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性能农业机械走入田间地头,粮食生产装备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增加产业效益,园区里还做起了稻鱼共生项目,插秧后购买鱼苗放入稻田,鱼苗以稻花和农田里的昆虫为食,收获水稻一并收获稻花鱼。吴高效算了一笔账:一亩稻花鱼产值大约3700元,除去成本2300余元,每亩还能赚到1300多元,再加上水稻2000元的产值,一亩地的收入非常可观。据悉,今年恩阳区种植水稻25.9万亩,比去年种植面积增加1万亩,建成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同时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延长产业链条、做强品牌效应,积极争创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9-28
(记者 钟帆)“听说办手续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在家门口一次就办好了。”近日,在南江县正直镇便民服务中心,居民何长江一次性办妥了父亲丧葬补助金事宜后感叹。近年来,南江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快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目前已有256项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  据介绍,南江县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化改造,将水、电、气、电视、通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事项都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范畴;同时科学设置综合窗口,规范标识标牌,统一空间布局和分区,规范设置“跨省通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60%以上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三化”建设,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  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南江县还加强便民代办服务队伍建设,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巴中跑团+南江红色代办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零距离”贴心服务,今年来已累计帮办代办服务事项12.6万多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28
(谭裕骑 记者 钟帆)9月26日,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王大姐忙着给民宿打扫卫生。不久后,双城村就将以“父亲原乡”的全新面貌开门迎客。  上世纪80年代,画家罗中立创作的油画名作《父亲》打动无数人,《父亲》的人物原型便是双城村的村民邓开选。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文化品牌作用,去年底,平昌县在双城村启动了“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打造一个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留住乡愁记忆。  “工程已经全部完工,目前正对网络、灯光等配套设施进行最后的调试。”驷马镇人大副主席张铀介绍,项目在罗中立先生居住过的邓家大院里打造了乡村记忆馆、乡土技艺农创馆等,建设了乡村文化体验区;同时,以双城村闲置的原小学校舍为阵地,配套改造周围的农房,设计乡村会客厅、乡村院落式民宿酒店等,规划成乡村旅游度假区。  “还没正式开园,已经有很多游客电话咨询订房了。”平昌驷马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皮桂鑫介绍,项目最大的特色就是就地取材,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保留乡村原有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元素,既留住“乡愁”,又守住“乡根”,让游客有更加丰富的体验。  张铀说,希望“父亲原乡”开园后不仅能让更多游客认识平昌,更能让当地村民重拾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吸引更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流,建设家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28
(记者 钟帆)9月23日下午6点左右,巴中市巴州区的汉巴南铁路6标段东华山隧道入口工区2411米深度处,一阵尖锐的哨声响起,工区“掌子面”光面爆破启动。这条隧道预计今年10月底贯通。  同日,南江县光雾山镇彭家坝民俗村,“石磨坊”农家乐的老板娘卢举琼买回300多斤食材,在储藏室的火塘里晾晒,为即将到来的红叶节做准备。  今年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巴中坚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多年来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城乡风貌提升,昔日的边远山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出振兴发展的新乐章。9月17日,S409巴中至坦溪公路项目控制性节点工程王母沟大桥建设现场。该项目建成后可优化沿线8个乡镇112个村20余万群众出行。 夏雨 摄筑牢发展基石基础设施建设开启“加速度”  9月23日上午11时许,一架波音737飞机从巴中恩阳机场出发,直飞北京。自2019年通航以来,巴中恩阳机场已开通直达国内16个城市的航班,飞机成为了巴中老百姓出行的新选项。  几十年来,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变化最显著的莫过于交通。在1993年启动的第一轮交通大会战期间,巴中建成第一条二级出境公路——唐巴公路。到2010年,第二轮交通大会战期间,第一条高速公路——广巴高速建成通车。  如今,巴中已经进入第三轮交通大会战的收官之年。经过三轮奋战,巴中累计建成1个机场、2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汉巴南铁路也在加紧建设中,昔日的山区小城正发力构建“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  路要“走出去”,水要“引进来”。特别是近年来,巴中市加快水利基础建设,成为全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主战场。  9月19日至20日,巴中普降暴雨,红鱼洞水库首次启用溢洪道泄洪,减轻水库下游防洪压力。作为渠江上游建成的首个大型水利工程,红鱼洞水库将南江县城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可解决南江县、巴州区30个乡(镇)258个村农业灌溉和23.76万人饮水安全。  此外,青峪口水库工程今年4月20日正式开工,高桥水库方案论证报告通过水规总院技术咨询,兰草水库已完成设计单位招标……巴中市6座重大水利工程按下“加速键”,进一步满足老区人民对“水”的期待。  这些年来,巴中的通信、电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已建成以500千伏为支撑、220千伏为骨架的智能电网,高速、省道及市内重要干道、乡镇的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全力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振兴动力产业体系构建冲刺“1+3”  23日午休过后,位于巴中经开区中山路的巴中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立方米绿色新型人造板的智能生产线重新运转起来。目前,该公司已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  “2022年,企业有望实现产值5亿元。”据巴中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正谋划上市,力争成为西南地区刨花板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区域产业也不断壮大。2012年以来,巴中市先后建成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及2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巴中市规上工业个数已有334户。  9月中旬,在平昌县多部门的帮助下,巴中雅拉德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建场选址考察也告一段落。“我们初步在平昌县选定了两块地,打算用来建肉牛扩繁场和育肥场。”据该公司负责人王欲波介绍,等总公司派遣专家组到现场核定后,即可启动建设。  大约两个月前,雅拉德荣(广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平昌县政府签订平昌县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协议,计划用5—8年时间投资50亿元,打造“15万头能繁母牛+7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的肉牛全产业链项目。  近年来,巴中把有限的资源聚焦于与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最相符、最能做大做强的产业,确定全市“1+3”主导产业——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培育壮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工业企业总量突破30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过400家。增进民生福祉群众获得感拉起上扬线  近日,一场秋雨过后的南江县醉美玉湖·七彩长滩旅游景区,湖面波光粼粼,游客们悠闲地骑着观光自行车环湖。依托该景区资源优势,南江县打造活水进村、清水观鱼、夜宿农家等生态休闲旅游体验,辐射带动了景区周边水文化农家乐53家。  做大做强生态优势,近年来,巴中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生活环境更优,生活质量也在稳步提高。23日下午4点多,巴中经开区秦巴大道黄家沟附近已经开始拥堵起来,进入商场的顾客络绎不绝。自从今年5月巴中经开区万达广场开业以来,黄家沟商圈逐渐成势,已有210余家优质商户入驻,可带动4000余个就业岗位。  “直播带货怎么做出亮点?”9月6日,巴州区创业者苟霞视频连线浙江省义乌市义乌工商学院的创业指导专家王巍,寻求帮助。巴州区就业局培训股股长何晓铃说,依托东西部协作,巴州、义乌两地人社部门组建了义乌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巴州区服务站,专为苟霞这样的创业者提供咨询辅导。为鼓励创业,自2021年以来,巴中市发放创业贷款30087.5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2488人,带动就业7914人。  在通江县春在镇棋子顶村,村民赵芳英通过参加“道德银行”积分活动,兑换了一个烧水壶。近年来,巴中市创新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在全域范围内推广“道德银行”基层治理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道德银行”676个,其中市级“道德银行”示范村(社区)120个。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28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袁文荣)9月26日上午,巴中市南江县兴马镇召开巡察工作动员会,县委第四巡查组成人员、镇政府机关全体干部、各村支部书记、村纪检委员、镇级单位负责人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康俊同志主持。 南江县委第四巡查组组长何正忠同志首先就巡察工作做了重要讲话,阐述了此次巡察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巡视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并对这次巡查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郑开朗对巡察工作作了明确的要求和纪律约束,特别提到要巡查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乱占耕地红线建房问题;镇党委书记康俊就这次巡察工作做了表态发言。 会议现场康俊同志就如何配合县委第四巡察组莅临兴马开展巡察工作讲四点意见: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县委第四巡察组到兴马镇开展巡察工作,充分体现了县委对兴马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对兴马领导干部的关心和厚待。各村(居)、镇级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开展巡察工作常规性体检的认识,正确把握巡察工作主要任务、主要内容、主要方式和方法,服从巡察组的统一安排,积极配合巡察组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巡察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二是服务保障要到位。要把搞好服务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落实,积极配合、主动而为,努力为巡察组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三是全力配合要到位。巡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纪律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能否服从巡察工作安排,能否配合巡察组做好巡察工作,是对我们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的一次重要检验。各单位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负责任的高度,本着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开诚布公,畅所欲言自觉接受巡察组的监督,实事求是地向巡视组汇报工作、反映问题,做到讲成绩不夸大其词、讲问题不遮掩不护短、提意见利长远发展,让巡察组真实了解、准确全面掌握我镇领导班子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督促我镇把各项工作开展好、完成好。四是问题整改要到位。要以这次巡察为契机,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把思想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为民服务、为民致富加快产业发展上来。对巡察组各位领导提出的意见和问题,要及时梳理并制定好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在巡察组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一个一个认领并整改到位,一项一项清仓见底落到实处,确保巡察组反馈的意见和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7
 风清露冷秋期半,人间处处丰收忙。站在恩阳区海山村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稻谷全面成熟,满目秋色令人沉醉。连片稻谷  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海山村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人工、机械齐上阵,收割水稻热火朝天。收获的稻粒  “今年园区里种植的3800亩‘川康优丝苗’颗粒饱满,加上管护得当,水稻丰产没有问题。”高标准农田里,4台收割机马力全开,恩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高效在察看收获的稻粒后面露喜色,他介绍,“川康优丝苗”是中晚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结实率、千粒重较高,米质达到国标优米二级。经过测产,园区里水稻亩产量达到了640.9公斤。  水稻丰产离不开农业园区的加持,今年8月,恩阳区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当时水稻正处于灌浆生长关键期,给农业园区的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所幸农业园区里“田、路、水、电”等综合配套完善,建设的山塘、干渠、泵站保住了农田灌溉“生命线”。同时在园区实行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技“五良融合”,为农业丰产提供技术支撑。  伴随机械轰鸣,收割机带走稻穗,饱满的谷粒从卸粮口喷涌而出,稳稳落在货车的货仓里,随后被运输到园区的烘干场地,两台烘干设备可以保证每天50吨的加工处理能力。丰收的稻谷  “以前一家人起早贪黑一天都干不完的活儿,如今一台收割机一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驾驶收割机的村民陈庭辉说,“机械化收割不光提高了效率,每亩田的收获成本人工要400元,用机器只需150元。”目前,海山村优质粮油农业园区实现了机耕、机育(秧)、机施(肥)、机防(治病虫)、机烘(干),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0.6%。  农业机械化引领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恩阳区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性能农业机械走入田间地头,粮食生产装备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增加产业效益,园区里还做起了稻鱼共生项目,插秧后购买鱼苗放入稻田,鱼苗以稻花和农田里的昆虫为食,收获水稻一并收获稻花鱼。吴高效算了一笔账:一亩稻花鱼产值大约3700元,刨去成本2300余元,每亩还能赚到1300多元,再加上水稻2000元的产值,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丰收的稻谷  海山村以“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构建起主导产业发展、管理服务、农旅融合发展的收入渠道,全村832户农户参与园区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旅游服务、集体经济分红等,今年全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2.5万元,力争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2022年,恩阳区种植水稻25.9万亩,比去年种植面积增加1万亩,建成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同时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延长产业链条、做强品牌效应,积极争创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供稿 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王德榷)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6
 (张兵 记者 何菊)近日,南江县总投资28亿元的云顶茶乡文旅康养综合体建设项目正式开建。该项目总建筑为面积40万平方米,共分五期建设实施,预计2027年全面建成,届时预计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以上。据悉,云顶茶乡文旅康养综合体是川东北区域首个集旅游观光、康养健身、极限体验和休闲疗养为一体的高端文旅康养综合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串联激活玉湖水乡、七彩长滩等精品景点,构建与光雾山5A景区遥相呼应的“一南一北”新格局。据了解,南江将坚持快节奏推进,把工作向项目聚焦、重心向项目聚集、力量向项目聚拢,确保一期工程一年时间投产见效、开门迎客。坚持全方位协调,靶向聚焦项目建设实际困难,精准解决项目建设中具体问题,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高水平服务,全面提升水、电、路、气、讯、用地等要素供给水平,为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9-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聪  今年9月23日,农历秋分,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稻菽千重浪,累累秋果香。眼下,巴中市通江县陆续迎来秋收季,不同地域收获着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共同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中共通江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围绕“农旅富民、工业强县”,推进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两河口镇龙头寨村,村民种植的错季李子喜获丰收。  通江县委农业资源丰厚,通江银耳闻名遐迩,青峪猪驰名中外,富硒茶历史悠久,“空山牛”列入世界牛种名录,青花椒、蓝莓、道地药材遍地生金。  产业发展通过龙头引领、上下协同和农户参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开展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大特色产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之路。新场羊肚菌。  尝!羊肚菌刚破土的味道。随着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走深走实,通江县划分涪阳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片区等7个片区,从规划到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在新场镇、涪阳镇等地规模化种植羊肚菌,带动近千户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大幅提高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羊肚菌就是两项改革后发展起来的产业,目前涪阳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片区涉及涪阳、新场等地羊肚菌种植面积约5000亩、预计年产值1.8亿元左右。”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何明介绍,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大户+农户”的方式规模发展羊肚菌产业,目前全县共有3家龙头企业、70多家羊肚菌大户。“依靠羊肚菌种植,今年增加十几万元的收入。”种植户薛金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听!银耳花开的声音。“通江银耳”是通江一张靓丽的品牌。近年来,该县持续擦亮通江银耳金字招牌,按照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确立的“段木银耳保品牌、木屑银耳深加工”思路,加强耳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开发食品饮料、化妆品、保健品等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全力打造百亿级银耳产业集群。目前,该县银耳产业深加工品牌有润耳面膜、银耳酒、银耳羹等品牌。春在镇文笔村,村民在稻田里收割稻谷。  品!李子丰收的喜悦。前段时间,两河口镇的李子迎来丰收,错季上市的李子让果农笑得合不拢嘴,两河口镇为促进农民增收,在龙头寨村、木诺槽村、柏林包村等6个高海拔行政村引导当地农户发展李子等错季水果,目前已见成效;毛浴镇迎春村的蜜李,口感好、果大是特色,在驻村工作队王忠、石成勇等队员的帮扶下,卖到了上海、南京等地。  瞧!稻田丰收是乡村振兴活力的美景。稻浪翻滚,稻香阵阵。这段时间,通江县的34.65万亩水稻陆续成熟,金灿灿的果实压弯了腰,色彩斑斓的稻田把乡村田园装扮得格外迷人,随处可以看到农民在田间收割稻谷忙碌的身影,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春在镇文笔村,金黄色的稻田与线条优美的田埂构成了美丽画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通江作为农业大县,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正朝着建设“一县三地”(即: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川陕苏区精神传承高地、秦巴山区生态价值转化先行地、川东北经济区后发赶超示范地)阔步前进,让农民共享新时代丰收的喜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超 张立祥 徐勇  9月6日一早,平昌县南天门景区管委会双河村,福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查正云领着10余名机手翻耕刚收获了的红粮基地,准备抢在小春播种前种出一季秋菜,“我们有麦金地中央厨房的收购订单,多一季秋菜就多了一份不菲的收入。”  建设优质基地、推广科技助力、开展订单种植……平昌县多管齐下、科学施策,让每块耕地充满活力,确保粮油稳产丰收,奠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南天门管委会连片稻田丰收在望。多管齐下 建设优质粮油基地  南天门景区管委会千丘、长石等4个村连片1700余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调平整形,各村正在加快土地培肥,准备赶上小春播种。“依托村集体经济,小春计划栽种1000多亩油菜。”千丘村党支部书记陈中华坦言,“保证粮油菜稳产高产的同时,还为景区打造出油菜花海的景观!”  平昌地处深丘地带,坡陡地小耕种不便、抗灾能力弱等因素,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痛点堵点”。“面对‘痛点堵点’,我们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解决的新路径。”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胥英豪介绍,结合高标准农田、现代粮食园区建设和“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等项目,平昌县对零散碎片、坡度较大的田块进行“小并大、短变长、陡变缓”改造,配套完善农田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仅2022年建成“宜机宜种、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标准化粮食基地10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0.35%。板庙镇青凤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先种一季秋洋芋肥肥田。”9月5日,西兴镇八一村村民李和平忙着给新托管的6亩多耕地运送农家肥,这些土地都是撂荒地整治出来的,全村在边角田块整治出了100多亩撂荒土地,采取托管的形式分给有意愿的村民耕种。据了解,平昌县2022年累计排查整治撂荒地21586亩。  建好基地是基础,管好、用好是关键。平昌县创新机制管好基地、发动农户用好基地,围绕“建标准基地、兴粮油产业、富一方百姓”三大目标,全面推行县、镇、村、组四级“田长制”管理,探索组建“一队一社一中心”(农村助耕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耕地保护和撂荒地整治,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2万亩,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南天门管委会双河村村民们秋种忙。科学施策 提高粮油产能质效  进入9月,平昌县的水稻进入大面积收割期,灵山镇关路村有机水稻产业园业主何韬望着200多亩等着开镰收割的稻子,笑着说道:“大旱之年还有这么好的收成,得益于园区完备的排灌设施,还得益于种植了优质的水稻品种。”  何韬种植的川优6203、宜香优2115,是平昌主推的“稻香杯”优质稻品种,全县2022年发展有15.1万亩,测产水稻平均亩产达545.96公斤,较上年增加12.55公斤,增长2.4%。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力提升粮油产能,2022年,平昌县粮食生产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671.5公斤、高粱平均亩产365.9公斤;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9万亩。  “为大力提升粮油产能,我们推广机耕作业,发展起适度规模经营。”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治国说,2022年,平昌县新培育种粮大户22户、家庭农场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较上年增加5.5%;在灵山、云台、白衣、响滩和驷马镇培育创建市级现代粮食园区2个,在元山、大寨、江口等镇(街道)建立县级粮食园区10个。  走进西兴镇高峰社区蔬菜基地,一个个太阳能杀虫装置伫立在田间地头。近年来,平昌县推行绿色防控技术,促进优质粮油产业提质增效,在驷马、元山、灵山等地建立春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0万亩,带动全县推广玉米绿色防控25.5万亩;在云台、板庙、江口街道等地建立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万亩,带动全县推广水稻绿色防控34.2万亩,全县“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 52.7%。2022年来,全县农产品风险检测合格率达100%。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和“首批10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岳旭东 李雨辰 李东生秋风拂过田野,吹黄了稻子,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  这里,劳动人民露出一张张幸福灿烂的笑脸;这里,农业农村发展步履坚实;这里,美丽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这里位于“成渝西”几何中心,是川陕渝鄂旅游“金三角”,古有“巴西外户,蜀北岩疆”之称,空气富氧、土壤富硒,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天然大氧吧”。  这里是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和产粮大县。  这里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等殊荣。  这里就是四川南江。长赤镇建华村集中连片优质水稻。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绘就五谷丰登靓风景  走进赶场镇中坝村,远远就听见机械运作的轰鸣声从撂荒地复垦现场传来,走近一片复垦地,只见数名农机手熟练操作微耕机来回穿梭在田地里,让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良田。  “农机助耕队一会儿就帮我把田耕好了,悬在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这下我不愁了。”村民张雨祥说。  为解决种粮劳力严重缺乏,防止“非粮化”等问题,近年来,南江县出台《南江县消除撂荒地十条措施》《南江县加快培育农机助耕队整治撂荒耕地促进农业生产的意见》《南江县保障粮食安全十条措施》《南江县激励扶持粮油产业规模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县财政每年预算资金500万元用于撂荒地整治,1000万元激励粮油产业发展。县农业农村局落实4支流动技术服务队和32支蹲点技术小队,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向农民群众传授耕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同时,该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创新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县级专家库,实行“部门专家会审+政府专题审查”的“双审查”制度,严格项目施工过程监管,出台《南江县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用于建后管护。  此外,还组建农机助耕队128支,吸纳农机助耕队员1085名,春耕生产投入各类农业机械 3400 余台(套),开展社会化服务12万亩,整治撂荒地2.25万亩,南江县依托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农机助耕队整治撂荒耕地被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动态第18期)全国推广。据农情调度,2022年完成粮食播面107.8万亩,同比增长3.5%,预计产量达41.21万吨。下两镇东垭村村民采摘富硒茶。把好国园引领“指南针” 产业百花齐放竞芬芳  走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博览馆大厅,沿着展览动线参观,通过数字农业平台,南江黄羊、南江金银花的发展一览无余。  据大河镇芭蕉溪村党支部书记韩曙光介绍:“南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巴中市第一个‘国字号’农业园区。我们芭蕉溪村位于园区的核心区域,承担着南江黄羊育种、金银花选育等重任。依托产业园的发展,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园区,村民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园以“姓农、务农、为农、兴农”为宗旨,聚焦南江黄羊、南江金银花两大优势特色产业,以“一轴、两核、三基地、一中心”发展格局为导向,围绕“黄羊-粪(沼)-金银花”种养循环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山区现代农业新路子。2021年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达53.2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36.2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2.6%。  据了解,该县先后出台《南江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激励扶持办法》《关于南江黄羊倍增计划和加快南江黄羊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见》,制定南江黄羊3个国家行业标准、1个省级标准、1个区域性地方标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存栏南江黄羊达36万只,茶园总面积达17万亩,金银花基地规模达18.6万亩,建成肉牛规模化养殖基地557个,存栏巴山肉牛11万头,生猪规模化养猪场(大户)1610个,全县年出栏生猪达69.79万头。沙河镇红旗村养殖户黄羊牧归。锚定农旅融合“定盘星”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西厢村有很多特色,比如民宿、黄羊美食、体验式采摘农业观光园等,最吸引我们的是体验式采摘农业观光园,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增进了对农业的认识,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加深了我们与孩子的情感,很值得推荐。”游客张先生说。  西厢村山水风光浑然天成,乡土民情敦厚朴实,集青山绿水、幽谷飞泉、参天古树于一身,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把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融田园美景、乡村风情、网红旅游热点为一体,走上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近年来,该县坚持“三区同建”理念,依托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光雾山国家5A级景区、天府旅游名县等金字招牌,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旅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深化农旅融合创新发展,连续举办十九届光雾山国际红叶节、七届“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建成了大河芭蕉溪村、高桥桅杆村、赤溪西厢村、正直长滩村等10余个农旅融合示范区。  2021年全县乡村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2亿元。  南江农业态势不断增“强”,农村面貌不断变“美”,农民生活不断变“富”,让农业更有干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奔头,绘就出乡村振兴好“丰”光。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廷玺 彭永生  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层浪。  五彩斑斓的田野上,一株株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窗明几净的农家小院里,一串串黄灿灿的玉米挂满窗棂;波光粼粼的水产养殖园中,一网网肥美的鱼儿活泼翻腾……  春华秋实。一片片沃土上,农民们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农用机械发出欢快的轰鸣……累累硕果,在巴州儿女勤劳在汗水和丰收的欢笑中颗粒归仓。鼎山镇黄梁村“万亩”良田春耕播种。郑朝文 摄  伴随着丰收的喜悦,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也在巴中市巴州区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丰年好“丰”景。“丰”景得益于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园区、兴产业,补短板、夯基础,抓改革、稳增收,从而形成特色产业突出、乡村绿色美丽、农民持续增收的“三农”发展新格局。  地区要发展,百姓要富裕,巴州“金手指”招数频频。鼎山镇观坪村千亩水稻喜获丰收。杨智林 摄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巴州区坚决扛牢产粮大县政治责任,着力建设川东北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坚持党政同责抓发展,管控耕地保面积,技术配套攻单产,优化结构增效益,牢牢把握生产主动权,划定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42万亩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8万亩,建设“稻香杯”基地13.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万亩,在鼎山等地建成优质粮油园区2万亩,巴州区政府三次获得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奖。2022年小春完成粮食播面28.9万亩,小春总产量 8.2 万吨,同比增长1.2%;坚持以早制旱、以旱制旱、以技制旱、以多制旱的策略,落实大春播面61万亩,总产 可 达 26.4 万 吨 ,增 产0.76%,有望实现粮食产量“13连升”,切实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巴州力量。三江镇民主村千亩高粱收割。谢磊 摄  “锅里要有,碗里也要有。”巴州区把“立区产业”与“到户产业”相结合,着力培育道地药材、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生态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切实构建“三线三片两特”产业布局,重点围绕北部山区茶旅融合、中部地区道地药材、南部山区粮猪种养三条产业环线,坚持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9个,其中省五星级1个、市级5个、县(区)级13个,切实强化长效产业覆盖,做到短期产业长效化,骨干产业特色化,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道地药乡,康养巴州”。巴州把道地药材作为四大主导产业首位产业来抓,确立了枳壳、白芍、丹参、姜黄4个主导品种,大力推广“药药、药果、药林、药粮”等种植模式,围绕“六园四基地”布局,建成在地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11万亩,在清江、大和、水宁、曾口4个乡镇32个村建成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被省政府命名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同时,按照“巩固生猪基础、提升牛羊优势、突出家禽特色”思路,巴州不断调优养殖结构,实现畜牧业产业升级上档、提质增效,建成规模养殖场(户)365个,其中生猪规模养殖达到243个,特别是在鼎山首市村实施1.7万头肉牛产业项目,大力推进种养业“2+1”大品种计划实施。鼎山镇清泉村村民捕鱼享丰收。谢磊 杨智林 摄  按照“大宗果蔬+特色果蔬”的定计,巴州着力打造“一核两线多点”的果蔬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稳定发展有机果蔬产业,新建和改良果蔬基地2万亩,以玉堂桥炉村为中心建立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2000亩。同时,引进9家企业在北部山区规模发展、业主经营名特茶产业1.02万亩,建成茶旅融合产业带。  此外,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和招商引资,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全区建有家庭农场83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场17家、省级示范场17家、市级78家、区级示范场216家;农民合作社144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42家、市级22家。全区流转土地24万亩,其中规模流转土地达13.8万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3
“用电烘烤,稻谷干得快,省时又省力。”9月21日,四川巴中市恩阳区尹家镇下苏村2社社长张光明对前来检查稻谷烘烤房用电设备的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恩阳)党员服务队队员黄波、张林、柏青伶青等人说道。  秋日的下苏村,万亩稻谷丰收。烘烤房里,金黄的稻谷堆成小山。两台30千瓦的电能烘烤机正在工作,阵阵稻香扑鼻而来。检查用电设备  下苏村位于米仓古道上,是国家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千百年来,村民依靠肩挑背磨,把稻谷搬运到院坝翻晒。遇上阴雨天,稻谷发霉,不但卖不上好价钱,米饭也难吃。  2022年8月中旬,党员服务队主动上门,向下苏村负责人推荐电能烘烤设备。设备引进后,党员服务队立即勘查现场、制定供电方案,一站式为村民办好了所有用电手续。  8月下旬,在那些高温烧烤、热浪袭人的日子,党员服务队起早贪黑,为电烤房新增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延伸10千伏线路0.3千米,架设400伏线路1200余米。队员们赶在稻谷收割之前,把动力电引进了电烤房。  “原来我家晒2000斤稻谷,要搬出搬进好几天,累得腰酸背疼。碰到连续的阴雨天,急得直哭。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烤干了,大米香喷喷的!”谈起电烘稻谷的好处,张光明笑得合不拢嘴。宣讲安全用电常识  电通到烤房,服务通到心房。党员服务队定期上门,检查烤房用电线路,了解农户用电需求,宣讲安全用电常识。除了下苏村的台区管理员,公司还给电烤房配备了一名业务精、服务态度好的专属客户经理,24小时为烤房用电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电烤房一次可以烘烤稻谷30万吨,不但可以烘烤稻谷,玉米、小麦、豆子等农作物都可以烘烤。”下苏村村主任廖兵迅说,在强有力的电能支撑下,下苏村今后将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让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供稿 国网恩阳供电公司 王松柏 田元超)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文/图  9月18日,笔者来到南江县红光镇黑池村,只见20多名村民来回不停地穿梭在田间,有的在翻地、有的在施肥、有的在播种……秋种现场一派忙碌。“今年计划全村种植秋粮秋菜200亩以上,这几天趁着最适宜的温度和土壤墒情看好的时节,村‘两委’将集中劳力、物力和财力突击整地播种,争取本周内全面完成。”黑池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云飞说到。天池镇双桂村组织劳动力集中栽植秋洋芋。  “前段时间由于受高温干旱影响,地里收成不好,这几天抓紧种植秋萝卜、秋白菜及其它一些季节性较短的蔬菜,力求把干旱损失降到最低。”红光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赵思万介绍说,全镇已通过利用收获的玉米地和水稻田,将秋粮扩种与粮油生产项目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规划、落实种植面积,扩大晚秋作物种植,同时采取统一调配农用物资、统一采购种子,统一种植技术,实行农户代耕、大户流转等办法,保障晚秋生产丰产丰收。  “3尺比3尺开厢,1厢种秋洋芋,1厢留着种油菜或小麦……”临近中午时分,当笔者来到天池镇双桂村1社的山梁上,只见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员岳战平正在田坎上给村民讲解秋洋芋的高产栽培技术。  “七八月份因受到持续的高温天气影响,双桂村的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损失严重,春玉米收了一部分,夏玉米基本绝收,水稻几乎都长成了‘怀胎草’。”双桂村党总支书记吴星江说,为了弥补大春损失,我们计划把全村的空田空地全部种上秋洋芋、秋红薯、秋蔬菜等晚秋作物,力求实现晚秋生产人均收入过千元。  “昨天栽种了4亩多地,今天再种4亩多。”村民佟秀兰说,早上六点多就下地了,将就昨天才下了雨,土地湿润,利于农作物生长,抢抓季节下种,争取获得好收成。吴星江接过话茬说:“这几天,村‘两委’还组织了50多个劳动力,对空闲的集体土地和全家外出务工户的空闲地进行统一种植,并计划这两天突击完成播种。”  “今年南江县专门安排了220.4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晚秋生产,在全县32个乡镇(街道)种植秋洋芋5.3万亩、秋玉米1.6万亩、秋红薯1.2万亩、秋大豆0.6万亩、其他杂粮0.3万亩,秋菜6万亩。”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术说,目前已播种的秋粮秋菜均已发芽破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1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眼下,正值葡萄丰收季节,南江县红光镇柏山村的有机葡萄陆续进入成熟期,争“鲜”上市,开启甜蜜秋日。葡萄园里一片丰收景象,家住南江县红光镇柏山村的果农王直修正忙着采摘和搬运葡萄,前来采购的商人也络绎不绝。优秀的葡萄品质,也打响了当地农业产业品牌,助推乡村振兴。果农采摘葡萄走进葡萄园内,葡萄藤上硕果累累,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高高低低的垂挂下来,像一串串珍珠,一颗颗玛瑙,用葡萄的甘甜回馈着果农。王直修今年一共种植葡萄40多亩,刚到采收期,他家的葡萄亩产量就达到了2000多斤,今年由于光照充足,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都很不错。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南江县红光镇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发展致富新渠道,在王直修等当地一大批新农民的带领下,红光镇今年共种植有机葡萄1200余亩,促使当地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供稿 南江县委统战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岳旭东 蒋磊  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农家别墅焕发新颜,一个个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游人如织,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新的希望……在拥有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产油大县、产粮大县等荣誉的南江县的广袤大地上,写满了丰收故事。近年来,南江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资源优势,以粮食生产安全、特色产业发展、农旅融合为抓手,持续巩固壮大南江黄羊、金银花、富硒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擦亮农业“金字招牌”,奏响乡村振兴铿锵跫音。芭蕉溪一级南江黄羊扩繁场里,南江黄羊正在吃草料。“国园”引领“黄金”产业铺就致富路  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如何探索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围绕打造‘四园一环多基地’的特色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以黄羊现代农业产业园、金银花现代种植示范园以及黄羊标准化养殖基地、道地药材产业基地建设。种养循环经济+农旅康养经济等三产融合发展。”南江县委书记、县长程秋如是说。  作为南江农业的两张王牌,南江金银花和南江黄羊已各领风骚数十年,如果二者“相加”,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南江掌握着自己的“芯片”密码。拥有足够硬核的“产业芯片”、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有可持续的循环发展模式、有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走进覆盖了南江县公山镇、大河镇、高桥镇、仁和镇等7乡镇540多平方公里的南江“国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种养循环正是南江‘国园’的最大特色。”南江县农业农村局长马明介绍。这种循环模式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南江黄羊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之后,成为金银花的专用有机肥,从而替代农药化肥的使用。目前已建成黄羊粪污发酵收贮点325处,年产3万余吨有机肥生产线1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而金银花具有药用功能,黄羊食用其叶片、茎秆后,可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提升肉质。截至2021年底,园区黄羊、金银花总产值达到36.2亿元。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00元,比2020年提高574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36.4%。  同时南江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国园”为契机,紧扣巴中市“1+1”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南江县实施“1+ 2”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狠抓南江黄羊、南江茶叶和巴山肉牛产业发展,持续抓好南江金银花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县出栏南江黄羊15.3 万头,新增出栏 3.5 万头,新增适度养殖场29个;完成南江大叶茶低产低效茶园改造1万亩,茶园总面积达17万亩,投产 12 万亩,产量1500万公斤;建成肉牛规模化养殖基地557个,标准化示范场4个,存栏巴山肉牛11万头,出栏1.94万头。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  “打开手机,轻轻一点就能为金银花树自动浇水、施肥、查看长势。基地建立了植保、园艺、水肥和人工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生产数据化、管理在线化和决策智能化。”9月16日,南江县公山镇观光农业基地负责人李晓琳给前来参观的客人演示着。“没想到大山旮旯也有了数字化农业。”游客何泽莉感慨的说。  南江县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全域旅游产业的培育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相融合,积极构建“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发展模式,依托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光雾山国家AAAAA级景区、天府旅游名县等金字招牌,持续深化农旅融合创新发展,连续举办十九届光雾山国际红叶节以及七届“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等二十多个乡村节气,建成了大河芭蕉溪村、高桥桅杆村、赤溪西厢村、正直长滩村等10余个农旅融合示范区。  “我们利用‘五古’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结合本村实际,走出了一条村民持续增收致富的路。”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军说。所谓“五古”,即古树、古石、古井、古桥、古牌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清嘉庆年间岳氏古牌坊更是闻名遐迩。曾经的贫困村西厢村,如今成了整个巴中市都知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小康村。该村种植了4500亩青钱柳、2000亩茶叶、500亩金银花,还建起了一个存栏200头的南江黄羊标准化养殖场,建起荷鱼共生养鱼基地15亩,开设了8家农家乐,打造了8500平方米岳飞精忠文化产业园,围绕精忠文化,家家户户制定了相应家训,并悬挂于门楣;利用两株800年金丝楠木树和岳氏古牌坊等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均投入使用。据测算,全村所有产业全部投产并良好运行,年产值将达 7000 余万元。“全部产业能解决本地就业800人以上,一年劳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张培军说,全村还有约500人在外务工,年工资收入在 3000 万元以上,去年,西厢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万元。  据悉,南江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牵引、“三区同建”巴山田园综合体为依托,抓好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品牌创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民俗展示、亲子旅游等业态,培育一批“长宿型”巴山民宿和“乡愁型”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南江全域旅游大观园。2021年乡村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60.2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柯学 特约通讯员 张超  “秋洋芋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9月7日,正组织村民栽种秋洋芋的平昌县西兴镇马鞍村党支部书记冯彦安告诉笔者,雨后墒情好,村里准备抢种100多亩秋洋芋,“完全可以把干旱造成的大春损失弥补回来。”  大春损失晚秋补。今年高温伏旱天气,让大春生产蒙受到损失,为保全年粮食生产增产丰收、促进农民增收,平昌县积极谋划、因地制宜抢抓晚秋生产。村民种植秋洋芋科学调配 确保生产物资供应  “我们这一片区主要种植秋玉米,为全县的肉牛产业生产青贮饲料。”9月6日,在土兴镇龙池村指导村民整地播种的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何天银告诉笔者,县农业农村局已将晚秋生产所需的玉米种子、肥料等物资调拨到镇上了。  “根据平昌所处的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薯则薯’的原则,确定了全县晚秋生产的主要种类。”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胥英豪介绍,按照“稳面、提质、增效”总体思路,结合晚秋生产习惯、科学制定增补种计划,全县的晚秋生产主抓秋洋芋种植,在9月15日前完成5.5万亩秋洋芋播种;增种秋玉米,9月底前完成2万亩秋玉米种植;扩种秋红苕1万亩,发展秋大豆0.7万亩、秋杂粮0.3万亩。  为确保晚秋生产物资所需,县农业农村局提早准备,备足肥料1万吨、秋洋芋种子 5000 吨、豌豆种子 70吨、萝卜白菜等秋菜种子充足;科学调配,全力保障全县晚秋农业生产有力有序推进。农机助力 抢种秋粮掀起高潮  9月8日一早,走进平昌县南天门景区管委会双河村,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新鲜泥土的清香与雾气在空中交织弥漫,整地机的轰鸣声响彻山间,760多亩刚收割了红粮的土地已基本翻耕整理完成。  “这片地我们整理出来主要栽种秋洋芋。”该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陈友福介绍,为保证秋收秋种,今年8月,管委会村集体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同购入了大中型耕田机、打沟机和收割机5台,“使用农业机械耕种,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据了解,当地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土地大多位于山间,且田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为便于机械化耕作,今年以来,管委会抓住农田建设黄金期,着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将原来的“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土壤)改造为“三保田”。“‘宜机化’改造后,今年晚秋生产农机就派上了大用场,管委会正全力以赴扩种秋粮,计划种植秋洋芋900余亩、秋玉米600余亩、秋红苕200余亩、秋大豆150余亩、秋杂粮60余亩。”  同南天门景区管委会的情形一样,在平昌县各乡镇的晚秋生产中,农机大显身手。据统计,全县晚秋生产投入农业机械2200台,有力地保证了晚秋生产任务及时、高效完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3
(李云良 记者  何菊 文/图)9月7日,巴中市全市巴山肉牛产业发展推进专题会召开。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出席并讲话。高鹏凌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包括巴山肉牛在内的种养业“2+1”优势大品种计划后,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合力推进,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加入,落地了一批优质项目,巴山肉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强产业发展盘点,摸清解决问题、把握发展规律、把脉发展态势,高质量推进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力争首先坐上全省肉牛产业的“头把交椅”,把巴中建成“西南第一、国内领先”的肉牛产业重点市。专题会现场如何进一步壮大巴山肉牛产业?高鹏凌强调了“三个要”:一要坚定肉牛产业发展的信心、决心。巴中发展肉牛产业有一定基础,加之当前肉牛市场需求量大、国省均出台了支持政策、养殖肉牛经济效益明显,发展肉牛产业大有可为。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既定部署,保持专注定力,不遗余力把这一产业高质量推进。二要做深做实各项重点工作。提高种源自给率,尽全力申报空山牛新资源,提高良种化率;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既要坚持走出去开展精准招商,又要对落地的企业做好服务,发挥好已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各县区要积极引进培育养殖大户,鼓励引导有意愿有积极性的村社和群众发展肉牛产业,加快形成集聚效应;保障饲草料供给,加快开工建设中国南方饲草料集散交易中心项目,精心组织玉米秸秆收贮;延伸屠宰加工链条,做好相关公司肉牛加工生产线和仓储设施改造项目协调保障工作,加紧推进巴州工业园年30万头肉牛屠宰生产线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同步规划巴州工业园巴山肉牛精深加工园区项目;突出品牌培育运营,筹备成立巴山肉牛产业协会,加快培育“巴山肉牛”区域公用品牌,适时制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全流程可溯体系。三要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快设立产业基金,加强意向出资企业对接;严格拨付财政资金,足额兑现中央和省、市财政安排的肉牛产业发展资金;加强要素保障,各相关部门要协同发力、主动服务,帮助解决用地、用能、用人、融资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强化产业专业分析工作,把统计数据做实,保持历史耐心,深入研究各级政府、各类市场主体、各利益关联方在产业发展各方面、产业链各环节的职能作用和发力点位,集成各方力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控制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聪 记者 刘佳  9月5日,在巴中市通江县民胜镇长兴村,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村民开展了秋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据统计,今秋通江全县马铃薯种植任务是5.8万亩,鲜薯产量预计可达9万吨。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全省12个县(市、区)为省级农作物种子(苗)生产基地。其中,通江县被认定为马铃薯省级农作物种子(苗)生产基地。秋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现场。 刘月蓉 摄  近年来,通江依托巴中市空山马铃薯研究所,围绕核心技术突破攻关,着力于挖掘、培育、打造通江空山马铃薯品牌,采取规模化、标准化方式发展马铃薯产业。目前,通江县培育马铃薯生产经营企业2家、规模种植大户117户;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800公斤,产值突破 10 亿元;带动脱贫户3653户,户均增收2400元,空山马铃薯已成为通江的主导产业。  秋马铃薯从播种到成熟收获,需要65天以上的生育期。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人员提示,马铃薯性喜凉爽,种秋马铃薯要避开高温,一般在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适宜播种地温应低于25摄氏度,播种前注意施足底肥,选择具有休眠期短、丰产、抗倒、适应性强、薯块整齐的品种,播种后做好田间管理,并做好病虫害防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9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01.活着这世上有很多人活得艰难。艰难者求生,有人在打击下心灰意冷 ,日渐消沉,有人却不惧风雨,反而把困苦人生活出了色彩。方绍海属于后者。在工地干活的方绍海1976年,方绍海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的一个乡村。村子位于群山之中,时常起雾,多雨潮湿。一家人住在老旧的泥瓦房里,下大雨时,漏进屋里的雨水连成丝,得拿好几个盆接着。方绍海是家中长子,父母务农,依着季节在山田种植水稻、玉米或红薯,也在院子里散养一些鸡与猪,一年的收入和收成挂钩。方绍海出生不久,奶奶的眼睛瞎了,父亲也被查出胃癌。为了给长辈治病,家里本就微薄的积蓄彻底捉襟见肘,方绍海读完小学便辍学帮家里种地干活,补贴家用。干完活的冬夜里,方绍海便和家人一起围坐在火驴旁烤火,在温暖的火光中听老人用巴蜀方言讲老一辈的奋斗故事,从长辈那里学到很多人生道理,养成了乐观积极、热心助人的性格。他也喜欢看农业频道的创业节目,学习节目传达出来的坚韧精神。“节目里面好多创业者一开始也穷,没办法就去借钱,借钱也要活下去,我就是秉持着和他们一样的精神生活,不乐观是没办法的。”所以,即便过早承担了生活的压力,方绍海也从来没有怨天尤人,自己家的活干完了,还会去邻居家帮忙,用自己在农作物技术园中学到的种植技术,为邻居们嫁接果树,指导金银花种植。方绍海在南江县帮助困难户们摘蔬菜02.感恩1998年,方绍海与妻子李茂书结婚,育有两个孩子。成家后,不仅有疾病缠身的老人需要赡养,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成了“花钱大户”。为了多赚些钱,方绍海向当地信用社贷款进行土鸡养殖。前两年收益尚好,第三年却因为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太多,导致土鸡生病大量死亡,贷款的三万没换上,还赔了五万多。面对如此打击,很多人的反应也许都是消沉,但方绍海不一样。他只是咬咬牙,离开乡村外出打工,一点一点把钱给还上。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操劳过度,方绍海在2000年时被查出胃病肝病,需要长期服药,开销又添一笔。方绍海依然用单薄的脊背硬扛着生活的重锤,和妻子一起辛勤工作,把贷款还清。方绍海村子里的退休干部得知了他的情况,向上级政府反映。当地政府对方绍海进行扶贫,给他们一家送去五只大黄羊,希望他可以通过黄羊养殖补贴家用。从小就被教导知恩图报的方绍海十分感激社会对他的帮扶,当村干部提出他的肝病药可以报销的时候,他拒绝这份好意:“我自己能养活自己,能付得起,不麻烦政府和国家了!”自那之后,方绍海在家务农的时候,便会抽出时间做点公益事业,回报社会。2007年,他加入巴中市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一旦有活动,便积极报名参加,为福利院敬老院送温暖。2008年,汶川地震,方绍海通过志愿者协会捐款500元,玉树地震,他也同样捐献500元,这些年来,方绍海共计向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等群体捐款8825元。这个数字对于一位家境困难的农民而言,是多么沉甸甸啊。方绍海和志愿者们03.光荣提起这么多年来做过的好事,方绍海对两件事情印象深刻。第一件事依旧和钱有关。2014年,方绍海只身一人来到宁夏打杂工。休工日里的下午,他和工友一起去农贸市场买菜,在一个枸杞店里发现一个搁在地上的手提包。询问之后,他推测这个包是来买东西的客人落下的,打开包,包里竟有五万块钱现金!“丢钱的人得多着急呀!”方绍海没有耽搁,来到最近的派出所联系警察寻找失主。接到电话,失主激动万分地来到派出所,紧紧握着方绍海的双手表达谢意,还要奖励方绍海两千块钱。方绍海没有收这笔谢礼。从交流之中,他知道这笔钱是失主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应该留在更有需要的地方。后来,失主回到浙江,忘不了这个拾金不昧的淳朴大叔,便从家里寄了一面锦旗给方绍海,这面锦旗被他仔细保存在家中,时不时就会去看看。另一件事,便是他凌晨发现失火房屋,及时挽救了一个家庭的事迹。2019年冬天,方绍海家中种植的莲藕成熟,他和妻子采摘之后,打算赶早市到市场上去把莲藕卖掉。凌晨三点,他们夫妻俩把莲藕装到三轮车里,开车出门,路过邻居家的房子时,看见了熊熊燃烧的明火。冬夜,天很黑,火光在万籁俱寂的黑夜中格外醒目。方绍海立马给邻居打电话,打了好几个才接通,问他是不是在家里的厨房烧柴烤火。邻居表明自己正在西安务工,早就离开家了,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居住。方绍海一下子紧张起来,叫醒周围的人,给村干部打电话,又拨打火警。由于村里道路太窄,灭火车进不来,消防员只能空手前来,和赶来的村干部和邻居们一起撬开着火房屋的大门,用桶和盆一起靠人力接水灭火。忙活了两个小时,他们终于扑灭了火。后来,他知道事故的原因是孩子白天在厨房烤火时忘记把柴火灭掉,厨房里放置着很多干柴,火便越烧越大。好在,通过她们的努力,孩子平安无事,邻居的损失也被降到了最小。方绍海执勤04.公益自从加入资环院者协会之后,方绍海便抽空做公益,公益活动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平时,除了到敬老院、福利院、各个贫困家庭中去拜访,有什么活动,他也第一时间去参加。前几年的春节,政府在县城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阖家欢乐的除夕夜,方绍海承担了维持晚会现场秩序的工作,到现场去疏散人群,保证晚会顺利开展。疫情以来,他多次跟随志愿者团队一起在县城各广场、社区中宣传防疫知识,并且在南江县高速公路与本村道路路口进行执勤服务。方绍海和志愿者们在高速公路出口疫情防控服务除了出力,方绍海还在坚持捐款。截止到2021年12月,方绍海个人已经向南江县防疫工作者们捐献了烤火煤,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共计3160多元。算上疫情之前的捐款,方绍海已经捐出了一万多元。对于城市白领而言,这笔钱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自小就家境不好的方绍海而言,这些钱凝结着他的善心和苦心。对此,方绍海的母亲并不太理解。“你自己条件又不好,这么热心干什么呀?”对于母亲的质疑,方绍海也不去过多计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老人家,可能对这些的看法和我们不一样,我媳妇就比较支持我。”方绍海个人捐赠物资今年,方绍海已经46岁,目前仍然在外打杂工,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平日里,他还喜欢读诗歌,时不时也自己写些诗歌进行投稿。目前,他原创的《巴中赞》和《家乡的湖滨花园》都被收录在文学公众号中。一路走来,方绍海一直以坚韧不屈的姿态面对生活,把原本艰难的人生活出了别样的精彩。“我虽然穷,但是只要去奋斗,就能去帮助别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大春受损晚秋补、种植受损养殖补。8月31日,南江县财政局预下达农业抗旱保丰收资金700万元,以及时修复水利设施设备,积极开展田管保苗,大力发展秋马铃薯、秋荞、秋玉米、秋蔬菜等作物,补栏架子猪,增养小家禽,确保全年粮食播面、产量只增不减,农民收入只增不降。  在这批预下达资金中,除一部分用于灌区渠道水毁修复、小型水库水毁修复、安全饮水应急保障、山坪塘整治、提灌站运营维护维修之外,将有290.4万元用于晚秋粮食、蔬菜及畜禽产业发展:一是晚秋粮食产业发展140.4万元,用于购买晚秋粮食生产所需种子;二是晚秋蔬菜产业发展80万元,用于购买晚秋蔬菜生产所需种子;三是畜禽产业发展70万元,用于重点区域生猪和小家畜家禽产业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