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邛崃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抢抓国家种业产业布局机遇,以种业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功能区理念为指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国际种业创新特色小镇,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注入乡村振兴强劲动能贡献邛崃力量。一、聚焦产业振兴,构建高品质种业科创空间。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作为支撑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和配置产业的动力源,紧扣“2+2+N”种业发展体系,以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提升现代农业显示度、聚集度。一是打造高能级创新策源地,建设全国第一家综合性省级种质资源库等“一库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台,已建成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西南种业创新孵化中心、种子质量检测中心。二是构建创新孵化体系,以国际种业实验室承载研发,以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承载检测,推进“孵化器+天府种业基金”高效运营,构建专业的全要素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创新成果转化设施支撑,加快建设种业标准化厂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为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服务。二、聚焦高质高效,培育壮大种业产业支撑。抢抓国家区域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契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形成配套链,强化头部企业招引,深化院校企地合作,加快构筑种业产业先导优势,不断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一是持续优化“两图一表”,瞄准国际种业20强、国内种业10强开展项目招引,先后引进先正达集团(中国)、荃银高科等大中型种子企业14家,集聚新兴粮油等生产加工企业及关联配套企业16家,初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与“产加销”一条龙产业体系。二是围绕种源“卡脖子”技术开展攻关,深化与国省市三级农科院、川农大等高校及种业企业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转化基地。三是打造“科研育种、展示示范、种子生产”三大标准化基地,提升种子生产加工能力,延展博览、交易等后端产业。目前,建成以杂交水稻(2.8万亩)为主,油菜、小麦等品种综合布局的制种基地3.5万亩,推广种植面积392万亩。三、聚焦生态宜居,增强城乡融合发展动能。构建“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川西林盘”空间格局,以高标准农田铸造大地景观,以种质资源圃和新品种集中展示基地、特色林盘丰富生产生活场景,形成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一是打造特色林盘,加快推进商务酒店、人才公寓等配套建设,精心植入种业博览、研学观光、文创康养等多元化的“种业+”新场景,建成酷跑廊道、DNA绿道、蔚崃林盘等特色场景,培育发展农耕体验、科普观光、民宿群落等新业态,蔚崃林盘获评AAA级林盘景区。二是积极开展交流推广,先后举办长江上游水稻新品种集中展示示范现场会、四川省第二届“藏粮于技”院士讲堂暨“稻香杯”优质新品种现场会、2021中国(四川)鲜食玉米大会等科研论坛、会展博览。三是高质量举办乡村艺术季,在没有现成模式、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采取以国内外艺术大师和团队凝聚城市人气、以消费场景吸引市场主体的商业化逻辑,创新承办成都首届天府大地艺术季,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探索了新路径。四、聚焦治理有效,创新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做好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推动乡村发展与治理良性互动。一是创新“一核三联”治理模式,以前进社区为核心联合周边3个村(社区)成立前进片区综合党委,统筹配置区域公共资源;整合企业、部门等资源建立片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工作联席;承接行政审批、司法等部门下沉服务事项,实现服务联供;联合企业、居民等共同举办崃劲市集等系列活动,实现文化联建。二是在居委会等6个原有基本组织基础上,紧扣发展定位和需求,因应设置“一会三委”自治组织,建立开放式议事会制度,联合各方就产业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议事协商;聚焦民生服务保障、社区治理温度、产业振兴发展,成立民生委员会、治理委员会、共建委员会,进一步优化组织、赋能增效,让产业社区更具归属和温度。五、聚焦机制改革,加快实现乡村生活富裕。坚持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管理运营机制为导向,强化专业化服务,促进种业小镇协调、融合、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实行片区综合运营,组建天府现代种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综合运营商,推进现代种业园市场化运作,基本实现“投、建、运、管、维”一体化运行。二是围绕种业产业的人才需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院士专家智库+首席科学家+核心科研团队”人才支撑体系,已入驻首席科学家2名,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等种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9个,专业技术人才77人。三是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盘活集体经济组织闲置和低效资产,探索“3T联农”模式,统筹农户和集体资金投资片区公司运营,整合农用地入股片区公司规模经营,盘活闲置农房参与片区公司改造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目前,已入股农用地2200亩,改造农房88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60亩,实现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8
 四川以三系杂交稻为主,近几年,15%能达到一级米,50%达到二级米,15%达到三级米,也就是80%的品种能达到优质米标准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文/图7月20日,成都平原,骄阳似火,水稻进入孕穗期。在邛崃市天府种业园的稻田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水稻专家李旭毅正在田间穿梭忙碌。  天府种业园里的几百亩稻田,种植了来自全省甚至全国的 500 多个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在近两年完成了从育种材料到品种的进化,历经万中选一的淘汰率,在这里进行集中展示和评价,其中270多种就由李旭毅和团队负责。李旭毅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李旭毅团队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评价水稻品种优点和缺点,摸清品种的天赋,决定未来如何使用,如何发挥。“通俗来讲,就是每年为新品种分配出路,规划发展路线。”稻种进化之艰一出生就步入“闯关”之路  超高的淘汰率,注定了水稻品种一路走来的艰辛。  李旭毅觉得,淘汰从一开始就启动了。“每一个育种家手里,每年大约有上万份材料,长期来看,每年只有一两个品种可以选育出来,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评价一个水稻品种是否优秀,高产优质是恒久不变的目标。在这之外,抗病性、抗倒性、广适性、是否适合机械化、米质是否良好,就可以判断品种的优势或者天赋。  尽管育种专家在选育品种时就已经明确了优势的发展方向,但是优势还需展示、评价、发掘,最终才能被广大种植户认可,被市场所选择。  天府种业园的稻田,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大舞台”。  与水稻打了近 20 年的交道,在李旭毅眼中,水稻品种的“闯关”之路,就像一个人的就学成才之路。“品种育成,首先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相当于获得了大学毕业证书,可以‘就业’了,但‘用人单位’即种植户市场接不接受?集中展示非常重要,还要再次进行筛选、培养。”李旭毅介绍,邛崃展示的品种,大部分在近两年刚拿到证书或今年9月份即将拿到证书,一些还在区域试验期间,成绩表现不错的作为苗头品种也一并进行展示。  今年 8 月底,全国农技中心将在这里开现场会,这帮“毕业生”里,就将有一批“优秀学生”被评选为优秀品种。下一步就是在全国进行展示推广供种植户选择,同时也树立一个标杆,让育种者种子公司进一步明确培养“优秀学生”的标准。米质是重要出路突破性好品种仍然缺乏  展示区内,水稻似绿浪滚滚。  “对于专业的科研人员来说,现在还不是观测不同品种优势的最关键时间,要等到8月下旬,水稻七成熟的时候,株叶形态、穗部性状、抗倒伏能力等各方面性状都会充分体现出来。”李旭毅告诉记者,有些育种家甚至会在那时候习惯性剥开几颗稻谷,把新鲜的大米放在嘴里嚼一嚼,香味如何也能品尝出来了。  拼米质,是近几年四川水稻品种的重要功课,也是每年诸多水稻品种的出路之一。  离开邛崃天府种业园,李旭毅带着记者来到了位于崇州市的一片水稻展示区。  “闻到香味了吗?”走进田间,果然一股米香味扑鼻而来,李旭毅告诉记者,这里展示的,就是获得全省“稻香杯”优质米的品种。“这是一种在全生育期都能闻到米香味的品种,自带浓郁香味,你甚至可以在茎秆中尝出巧克力的香味。”  李旭毅介绍,四川以三系杂交稻为主,这几年三系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越来越好,“15%能达到一级米,50%达到二级米,15%达到三级米,也就是80%的品种能达到优质米标准,但是五年前,三级米以上能有50%就不错了,一级米更是凤毛麟角。”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晶莹的葡萄在舌尖跳动,婆娑的树荫下果香萦绕,对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的村民来说,七八月是丰收的时节,200多亩葡萄相继开始成熟,迎来了和“主人”相认的时刻。7月23日,宝胜村第六届“党建+”葡萄公益认养授牌仪式、影像观照乡村暨共享菜园推介会在该村葡萄基地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水润饱满、晶莹剔透的各品类葡萄依次摆放,供客人尝鲜。“我们采取避雨大棚栽培,统一管理,不使用激素、不使用农药,保证了葡萄的品质,果肉甜度高、香味浓。”宝胜村党委书记陈礼惠介绍,近几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村村民实现了人均3.2万元的可支配收入,葡萄品种也由单一的巨峰发展到现在拥有寒香蜜、阳光玫瑰等十余个优良品种。  为更好地助力农民增收,该村在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支持下,积极推进“党建+”葡萄公益认养活动。各单位或个人,签订认养协议,即可获得一株葡萄一年的采摘权,让更多人有自己的专属生态葡萄,体验回归自然、田园采摘的乐趣。记者打探到,巨峰认购价为100元/株、夏黑、阳光玫瑰、美人指、红乳、茉莉香认养价为150元/株,均包含了不低于10斤的保底采摘量。  授牌仪式上,龙泉驿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党支部、国家统计局龙泉驿调查队工会等57家单位及个人依次上台展示认养金额,与宝胜村签订认养协议,搭建起助农的暖心桥。  据统计,此次活动认养金额达47万元,另还有近20余家单位和个人准备参与认养,预计累计认养金额将达53万元。  “践行葡萄品质为坚,守初心不变,用心栽培每一株葡萄,坚决抵制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现场,该村种植户陈友根等果农代表作出承诺。  陈友根告诉记者,他家种植有大棚葡萄五六亩,全程施用有机肥,并采用太阳能高压杀虫灯、黄板、性诱杀的物理防虫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每年出产的葡萄销路好。“这些年累计在我地里共被认养了200多株葡萄树,相较于市场价,认养价高出不少,实实在在增加了我们种植户的收入,特别感谢爱心人士的认养。”  除了参加葡萄公益认养活动外,来客还可以在这里发现宝胜村的多样面孔。“阳光灿烂的日子”乡村摄影展感受别样的乡村气息、农耕研学基地再拾童年的记忆、共享菜园“偷菜游戏”开启欢乐模式。  宝胜村的“公益认养助农增收”节季活动,只是龙泉驿区在推动农民增收工作上打出的系列组合拳之一。据悉,龙泉驿区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动水蜜桃、枇杷、葡萄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以“龙泉驿水蜜桃”地标品牌、“好秾人”区域公用品牌等为重点,打出了系列品牌营销组合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7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7月23日,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大赛在平乐古镇平沙落雁广场圆满举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各镇街、各企业,在活动现场对我市的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非遗作品等进行展示展销。本次活动共有32种产品参展,14个镇街带领当地特色企业的优秀产品亮相,受到广大游客的热烈追捧。本次活动特地开设了“邛崃地标”展台,展示了邛酒、邛崃黑茶、邛崃文君茶、邛崃黑猪、邛崃猕猴桃、邛崃中蜂蜜等地标产品,商家们认真向前来咨询的游客介绍,让游客们对邛崃地标有更深的了解。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3
村庄新名片简阳市镇金镇小湾村曾是省定贫困村。该村抢抓脱贫攻坚“四个不摘”和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机遇,立足农业产业,精准定位、建强基础、优化布局,提升层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017年该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成立简阳市小湾村兴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吸收全村农户入股,拓宽村民致富道路。数据读新村经过3年多的发展,去年小湾村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村人均收入19685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全体村民的双增收。作为致富引擎的农机合作社,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260万元,各类农机具35台套。近两年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19500亩,服务农户2960户,已成功入选国家级农民示范专合社。小湾村兴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膜覆膜机作业(记者 王丹 文/图)“同志们,村里的农机合作社已入选国家级农民示范专合社,我们村第一个梦想实现了。”在周一的例行会议上,小湾村党总支书记贾先文激动地向两委班子宣布了这个好消息。欢呼、鼓掌……小会议室内顿时充满了大大的喜悦。从2台农机起步到入选国家级农民示范专合社,从零起步到接近百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农机合作社的成立犹如开启了村子致富的新引擎,轰鸣的动力声中奏出了乡村振兴的美妙乐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探索具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之路,富起来的小湾村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下一步我们将打造农业观光示范区,建设更多美丽休闲的乡村田园公园场景,打造小湾村独特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名片。”在贾先文的眼中,为第二个梦想奋斗的小湾村,还有更浓的乡愁、更可期的未来。抓“机”遇“铁牛”带动全村人增收致富细密而柔软的土壤中,层层叠叠的碧绿花生苗已长到10多厘米高,几朵黄色的稚嫩小花从叶片空隙处探出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绿植的独有清香,两三只白鹭在绿野上空轻盈地舞动……雨后的小湾村花生种植基地内,生机勃勃又充满希望。“这片50亩花生基地是农机合作社今年4月进行的新尝试。看嘛,播种、施肥、滴灌、覆膜,包括以后的收割都是全程机械化操作。”贾先文给记者展示着手机里保存的耕种视频。“在科学化、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后,花生每亩可实现增收1370元,比其他粮食作物翻几倍。”成立农机合作社来壮大集体经济,在贾先文看来,这源自当初小湾村的发展困局。小湾村属边远浅丘地带行政村,主导产业为传统农业,村集体无持续经济来源和经济支撑,经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低。小湾村要脱贫奔小康怎么办?从利用农机解决本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撂荒的问题中,小湾村找准了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我们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在2017年成立了简阳市小湾村兴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农业耕种环节中的机耕、机收、机播、秸秆还田、农机植保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目前合作社已拥有固定资产260万元,各类农机具35台套。作业范围从邻近的镇金镇、施家镇、踏水镇,延伸到了成都东部新区、眉山市仁寿县的部分镇(街道)。”为铁质滤芯除污、检查活塞弹力……即便在雨天,农机闲置时,钟长生也不时去合作社里转转,检修机器。作为合作社的头号技术机手和农机维修师,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钟长生不仅依靠农机摘掉了贫困帽,也吃上了硬气的技术饭。“仅劳动报酬,每年就能领到3万多元。加入合作社这几年,家头盖了房子,买了小汽车,娃娃也上了大学。自己也学到了过硬的技术。日子越来越滋润。”谈及现在的幸福生活,钟长生的笑容格外灿烂。据统计,小湾村兴农文农机合作社已带动全村2400人增收致富,带动作业面积13000亩以上。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村人均收入为19685元。逐“梦”行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大美乡村走在总里程34公里的小湾村村组道路上,如都市道路一般环环相扣,产业布局其间层层叠叠。说话间,一架飞机从村头上空飞过。“离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车程只有10多公里,离成宜高速路出口仅1公里,148乡道横穿整个村庄,便捷的区位交通就是我们村的最大优势。”贾先文骄傲地说。有了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的加持,小湾村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如果说特色现代化农业之路让小湾村有了脱贫奔康的底气,那独特的区位优势则给村子未来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镇金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徐超表示。“下一步,小湾村将利用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的优势,积极准备流转土地,建立全程机械化的粮油基地,建立烘干房等二三产业。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采用农民土地及村集体入股模式,建设餐饮、住宿、游憩等配套设施,植入沉浸式体验、定制化服务等多种业态,建设‘田园康养+研学旅行’休闲综合体。”“都江堰、蒲江、温江、崇州、郫都这些地方乡村振兴搞得好,不仅项目多,也各具特色。我们要多去走走看看,学经验,找差距,争取再打造一张我们小湾村自己的乡村特色名片。”对于未来,贾先文充满期待。记者评新村乡村振兴 要走对“自己的路”劳动力不足,浅丘高低不平,地块撂荒较多,集体经济零起步……面对并不理想的开局,小湾村如何破局?把担子挑起来,把队伍建起来。从村子的困局中捕捉发展契机,在质疑声中成立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采用“带机入股”的方式加强与周边合作社的互动,增强服务能力,扩大影响;抓好培训和实践,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机师队伍……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史,就是小湾村脱贫奔康的奋斗史。“内延加外拓,提质出高效”的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走出了小湾村因地制宜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小湾村的振兴之路值得更深地思考。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7-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7月21日,记者从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获悉,协会联合都江堰猕猴桃质量安全联盟发布通知,要求广大种植业主、经销商要强化果品质量意识,坚持科学采收、标准化采果,自觉抵制早采早收行为,促进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具体采收时间将根据都江堰市猕猴桃生产实际和气候情况,在8月初确定并及时发布。凡未按采收期规范采收的,均视为早采早收行为。  都江堰种植猕猴桃10.3万亩,去年,全市猕猴桃产量达18.6万吨,产值达18.63亿元。经过30年的发展,都江堰猕猴桃品牌价值高达21.84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但是,早采早收一度对都江堰猕猴桃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早采的猕猴桃营养积累少,糖分、甜度达不到标准,软熟后失去品种原有风味。早采行为不但损害整个猕猴桃消费群体的利益,更严重影响都江堰猕猴桃品牌声誉。”协会会长晏志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都江堰猕猴桃每年成熟的时间都在8月底左右,去年正式开始采收的时间为8月29日。通知要求,对出现早采早收、果品质量安全不达标等情况的农户、合作社、企业、经销商、冷藏库经营者,纳入“行业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曝光。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中心)、商投局等有关部门将对纳入“行业黑名单”的业主实行三年内不得享受所有财政补助政策的惩戒,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3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大同镇马湖村位于邛崃市西部丘陵地区,2020年5月由原纸房沟村和梁山村合并成立,紧邻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出口,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096人。马湖村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大力进行林盘整治,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于2020年3月引进社会资本3200万元打造“我们的院子”精品民宿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条山村林盘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民宿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按照“建新有旧”的理念进行林盘打造。积极争取邛崃市川西林盘打造、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资金150万元,新建游步道、观景台,提档升级周边道路、绿化和基础设施,成功引进成都乡里小院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打造“我们的院子”精品民宿,项目将在2021年国庆节前投入运营,届时将形成“桂花院”“张家院子”“橘子院”等10栋特色民宿,满足当下都市消费群体回归自然、寻觅乡愁的需求。建强经济组织。村党委领办,成立古驿纸房旅游资源管理公司和马湖村 经济合作联合社,负责旅游开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分配、 投资等事宜,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入股公司固定分红和出租闲置资源等方式,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盘活资产资源。加强农村土地集约规模利用,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引进马湖村现代种植专业合作社等 4 家经营主体种植藤椒、柑橘1900 余亩,带动群众每年增收 160 万元。健全分配机制。经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议事会议定,建立集体经济收益“433”分配机制,提取年收入的 40%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30%用于民生工程,慰问老年人、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 30%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现集体经济效益共享。突出美学运用,打造特色川西林盘留住乡愁记忆。按照“建新有旧”的理念,邀请专业规划师团队,运用美学思维和手法,最大程度保留传统村落形态,深挖历史文化 印记,营造“岭下烟火”“陇上耕读”“竹溪浅影”“茶马秘境” 四大主题区域,描绘一幅“山水田院”古韵新生的茶马画卷。 推动多元参与,共建和谐宜居社区提升组织动员能力。党员带头参与并协调解决“我们的院子”民宿项目在用地保障、农房腾退、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困难,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引导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将小区划分为 6 个网格区域,选配 6 名区域长、6 名院落长、12 名楼栋长,有效激发党员带头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热情。我村依托辖区优化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创新、发展规划等方面,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全面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的同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2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童桥村(由于体制机制改革,由原童桥村和原艾河村于2020年合并而成)位于桑园镇东面,距离桑园镇政府6公里,距离邛崃市区6公里,距离成温邛高速路6.5公里。荣获首批省、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荣誉称号。全村幅员面积7.382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户籍农户数2215户5781人,常住农户2467户6124人,耕地面积9551.55亩,村集体土地38.87亩,二级场镇一个,集中居住小区3个,其中爱和人家小区距离成温邛快速路仅1公里。一、坚持党建引领,绘制和谐宜居图依托爱和人家小区和童桥村粮油产业两大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重点围绕完善社区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党群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农集区管理等三大主体工作,坚持以群众为中心推动发展,努力建成友善包容的人文示范和谐宜居社区。(一)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的村级自治体系,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村级事务,促进自治管理。(二)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实施村委会提档升级项目,规范社区标识标牌,整合童桥党群服务中心空间,设立集阅览、少儿托管和医疗服务功能等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增强党群服务中心的温暖度。(三)提升党群综合服务能力。按照《邛崃市规范村(社区)标识标牌工作方案》,精准智慧推进童桥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品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村级调解机制和村委会免费饮水点模式,主动拉近群众距离,营造和谐的党群氛围。(四)加强农集区管理。结合邛崃市“最美阳台、最美小区(院落)”评选活动,分别在爱和人家实施社区氛围营造项目;为爱和人家小区增加了文化氛围,使童桥村爱和人家小区环境更优美,文化氛围更好。通过在爱和人家小区实施小区氛围内营造项目、制定村规民约等,改善小区文化氛围、使小区环境更美好。(五)加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进一步完善新村组织发现需求,培育和引进一批社会组织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提供社会服务,多元化开设留守儿童关怀、妇女维权、志愿者服务项目等。二、坚持产业发展,闯出一条富民路桑园镇产业发展定位明确,产业发展主要分为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区、精品果蔬标准化示范区、优质粮油及种业生产示范区。童桥村依托原有的粮油基地发展粮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自然资源优势。童桥村气温、土质等自然条件适宜,加上天然的三合堰自流灌溉沟渠浇灌。二是基础设施完善,通过田型调整、修筑田埂、田间作业道、排灌沟渠和地力培肥等,实现“三网”(田网、渠网、路网)配套,促进产业提升发展。三是粮油作物具有产量高、质量优、颗粒饱满的特点,每亩水稻产量达1300斤。三是产业发展模式新。童桥村探索“粮油产业党支部+”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粮油产业党支部的优势,全村土地流转率达86.3%,土地呈规模流转给种植业主进行规模化生产。为进一步激发童桥村内生活力,让更多的村民参与村庄发展,依托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按照绿色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运用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新技术,不断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产品种养技术,利用农民夜校、微党校为载体培训村民文创知识、农特产品包装、农业科普知识等,积极带动当地农民积极培育优良农产品面向市场。同时为当地解决了部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三、坚持氛围营造,树乡风文明新风。以“新乡贤”评选为带动,发展农村传统文化、家风文化、乡贤文化。一是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以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主题活动开展为抓手,运用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百姓故事会、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培育文明乡风民风。二是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整治不良风气和陋习,树立新风正气,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指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三是开展“新乡贤”、“好儿媳、好公婆、好邻居”、“文明家庭”、“道德之星”等评选活动,广泛征集传播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促进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风尚。四是发扬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通过党员大会、党支部会、两学一做等方式,让党员争先成为带头人,率先垂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2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邛崃市桑园镇向阳村注重发挥党组织优势,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三三”模式,带领村民“生活富裕”,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三方出资,为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建平台按照“党支部+部门+社会企业”的模式,让集体土地用起来。一是部门支持“添动力”。村党总支在镇村集体经济壮大领导小组帮助和支持下,成功争取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激励壮大集体经济资金180万元,为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注入重要血液。二是村级供地“壮实力”。组织15名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开展入户动员宣传、解释政策,分析供地所释放红利,最终3424名村民同意以5.6亩(集体土地建设用地2.3亩,其他一般耕地3.3亩)村集体土地折价104.6万元进行入股,推动集体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将荒地转化为宝地。三是村企合作“提效力”。成功引进成都欣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出资426.9万元与向阳村村民委员会成立成都市古朴远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就业岗位35个,带动周边约30户农户70余人发展农旅产业。二、三级管理,为项目落地落实保驾护航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只有强化党组织管理,才能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党委统筹管理。在项目实施前期,向阳村党总支协同镇专班工作组召开项目实施专题会4次,研究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等,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项目落地落实把准方向;二是产业党支部具体管理。成立邛崃市桑园镇古朴远村农业发展党支部,由向阳村党总支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清产核资,研究分红方案等工作。经协商,“村企”以四六开的方式进行分红。同时,为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长效发展,每年从村集体的四成分红中拿出40%形成村集体经济基金池,剩下6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三是多方人才协同管理。充分发挥优秀社区工作者和5名五老乡贤沟通、协调优势,通过听取民意,化解困难矛盾;通过回引3名优秀农民工参与项目后期规划,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献计出力,促进农商文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三、三项保障,为村民消除后顾之忧。一是建筑物所有权有保障。通过村民委员会与成都古朴远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确保5.6亩村集体土地所建成建筑物在20年后,不计亏损与否均归村集体所有,保障了村集体资产不流失;二是村民分红有保障。由向阳村党总支书记兼任成都古朴远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全面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建成标准化公开栏 5 个,增强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度,利用“为村”、微信工作群将村级集体账目纳入基础数据予以公开,推动“墙上监督”向“网上监督”“指上监督”转变,严格按照分红方案进行分红;三是帮扶带动有保障。由“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公司协同”的帮扶机制,对辖区内困难户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带动村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步提升。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2
记者 洪继东 文/图乡村新名片新都区斑竹园镇三河村,原本是一个专业务农,普通得“掉渣”的小乡村,2013年,在外创业的大学生谭杰回村任党组织书记,由于发展新理念的导入,三河村开始了逆袭之路。借力“乡村足球”运动,擦亮“成都足球第一村”的乡村名片,通过实施“农业足球音乐+”行动,引进了“一杯时光”“小坐”、中国著名作曲家昌英中音乐工作室、三河理想村、世界冠军肖国栋斯诺克工作室等20余个项目,成功举办了“中国新歌声四川赛区半决赛”“星空音乐节”等多个系列音乐活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村民收入更多元化,三河村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数据读新村三河村梳理整合农村林盘资源63个、农户闲置房屋7000余平方米、集体建设用地500余亩,推进“农业+足球+音乐”融合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达1500余亩,其中新都柚种植400余亩、花卉苗木种植300余亩;建成2个足球场,成立全市首个农民足球俱乐部,一脚踢出大产业,连续举办6届“宝柚杯”和4届“柚宝杯”足球联赛;引进“一杯时光”“小坐”等24个文创项目,每年来三河村踢球和休闲的游客达到20余万人次,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比2013年的12760元翻了一番多。三河村的精品民宿足球赛事聚拢人气三河村打响特色名片持续的高温天气,没有阻挡住三河村正在进行的“第七届柚花杯足球超级联赛”。“一到周末,车子停得满满当当。”村民王学光每逢村里有赛事,就充当义务交通组织员,引导车辆有序停放。王学光的家就在球场旁,这五六年见证着村子的变化,“过去家庭收入主要靠种柚子和外出打工。现在,村里引来了很多投资项目,子女在村里就能上班挣工资,家里的土地进入村上成立的合作社,有稳定的保底流转费,还能分享未来的分红,最关键的是,这几年村上人气特旺,柚子越来越好卖,而且卖得起价,家家户户收入都不错。”如今的三河村,足球、音乐、咖啡、火锅……这些城里常见的场景,已经成为很多游客到村里来消费的“标配”。三河村村口“世界杯”造型雕塑上赫然写着“成都足球第一村”,盘带过人、跃起射门、门将扑救……村里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运动员雕塑,营造着浓厚的足球运动氛围。球场旁,张贴着各种足球比赛的标语,靠近球场的房屋贴心地改造成了球员更衣室和刷手机进入的淋浴间,这个与足球结缘的乡村,令人耳目一新。“我们村自己的足球队,这几天在西安参加全国性比赛,大有夺冠之势。”三河村党总支书记谭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三河村最初引入足球比赛,想法很单纯,“聚集人气,扩大柚子销售。”谭杰回忆,几年前的比赛奖品就是发柚子。让全村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单纯的初衷激发了乡村发展“裂变”。不知不觉中树立的“成都足球第一村”品牌,让三河村由默默无闻一跃而成网红地。人来了,投资合作也来了,三河村的资产被彻底激活。“一下感觉咱们村里啥都值钱了,一块田、一个林盘、一块荒地、一个院子……”谭杰告诉记者,现在来三河村的投资项目,村里还要优选了。三河村的足球产业发展起来了,每年都要举办成都市级的成人“宝柚杯”、青少年“柚宝杯”、企业联赛“柚花杯”三大足球赛事。“宝柚杯”渐成四川最具影响力的7人制赛事品牌,三河村农民健身足球俱乐部成为成都首个正式注册的农民足球俱乐部,发展青少年足球培训使足球场运转率达到80%。三河村开展了主题餐厅、火锅等项目,吸引投资上千万元。足球主题餐厅投入160万元,不到两年就收回了投资。据统计,每年来三河村踢球和休闲的游客达到20余万人次,“新都柚”等特色农产品也在“家门口”销售一空。“新都柚”每斤售价从过去多年的2元提高到了5元。今年,“三河理想村”与游客见面,三河村配套再升级音乐+体育植入新场景产业路越走越宽除了举办足球赛事,2019年三河村迎来了两位国际台球运动的大伽——斯诺克世界杯冠军周跃龙、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肖国栋,他们的“冠军工作室”在村里揭牌。体育与音乐是天然的朋友。让音乐走进乡村,三河村与位于新都区的四川音乐学院合作,引进优秀乐队入驻村里的咖啡吧,“音乐文创村”破壳而出,村里的又一张名片由此而来。好的创意接踵而至。油菜花田里的音乐会、乡村里的民歌民乐赏析会、由三河村新村民“昌英中音乐工作室”“朱嘉琪音乐工作室”等举办的音乐会,村民在家门口享受着各种“好声音”,同时吸引了游客50万余人次。音乐节为三河村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吸引年轻消费者助力不少,来村里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民宿发展欣欣向荣。村里的产业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打造后的周家院子林盘,引来了龙泉驿的投资者,创办了民宿归墅花间小院,每到周末一房难求。在董家院子林盘,对房屋进行风貌改造时,不改变原有建筑基本结构,以木材、竹子、土墙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对院落周边闲置土地进行整理,已改造风貌约1000平方米。好环境吸引好投资。民宿晨光微嘉来了,投资数百万元打造精品民宿。黉园更是意欲建成星级高端民宿,使三河村民宿形成高、中、大众的阶梯式分布。创新发展集体经济“三河理想村”全新上线今年,三河村的配套再升级。“三河理想村”与市民见面,这里不仅有帐篷度假、木栈道、四季农园、移动餐车等度假元素,还有花园田埂堤岸、荷塘景观、缓坡草坪等亲水元素,更有品牌民宿、无边泳池、林盘酒吧、足球穹顶屋等休闲元素……这些是上海乡伴文旅集团在成都的投资首秀。“我们希望‘理想村’模式能成为新都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全新尝试。”乡伴文旅成都公司副总经理康凯说。2019年,三河村挂牌成立了三河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全体村民皆成股东,全村资源尽皆入社。“我们探索在集体经济组织下成立‘三河管家’,帮助民宿投资者解决日常的经营管理问题,试水将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提升专业化水平,也壮大集体经济。”谭杰介绍,目前“三河管家”已接手两三个民宿项目,通过对外招聘职业经理人、培训本村村民参与服务,进行专业化运营。“我们计划今后通过‘三河管家’把农民闲置的房屋集中在一起,再打造几个民宿项目,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谭杰很有信心,随着不断引进的新理念、新业态,三河村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记者评新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让更多“明星村”涌现从最初的足球、音乐、文创,再到如今的各种业态,消费场景不断创新,三河村走出了自己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有了差异化的发展,路越走越宽广,如今村里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村民的荷包也越来越鼓,三河村大踏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村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可以预想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明星村”涌现。村民的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更多的“明星村”正在路上。当前,新都区坚持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路径,发展乡村新经济,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牵引推进城乡共建共享。据新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十四五”末,新都区农业增加值将达到38亿元以上,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年均增速达到8%,乡村大美公园形态和宜居生活品质愈发凸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7-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7月19日,广汉市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廖兴华对仓库进行了例行检查,里面存放着一个多月前刚收的200吨小麦。“今年收成不错,平均每亩都有510多公斤,单产较去年增加了好几十斤。”  日前,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四川夏粮产量达 429.2万吨,同比增长0.7%;单产262.4 公 斤/亩 ,同 比 增 长1.1%。油菜籽产量336.7万吨,增长6.8%。  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我省夏粮实现“双增”,其背后折射出我省夏粮生产的哪些特点?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多重原因促使夏粮单产增加  所谓夏粮,通常指夏收的谷物、豆类和薯类,主要包括小麦、蚕豆、马铃薯等。  “就四川而言,夏粮的产量和播种面积不到全年总产量和播种面积的20%。”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产量和面积不高,但夏粮增产为全省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保障了四川的粮食供给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夏粮播种面积1635.5 万 吨 ,同 比 减 少0.4%,但夏粮产量仍然实现稳中有升,这一增一减的“背后逻辑”在于种植模式的改变和单产的增加。“为了更加适应机械化推广,今年不少地方栽播小春粮食作物,由过去的套作改为了净作。”前述负责人说,种植模式的改变,有效提高了夏粮的满种比例。  而分析单产增加的原因,首先和气候息息相关。今年我省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气候条件较好,成为夏粮稳产、增产的主要外因。  “3、4 月小麦开花期时雨量适中,4、5月结穗期时阳光充足。”廖兴华种粮多年,他以广汉为例,去冬今春以来气温偏高,当地小麦开花时间有所提前,从而使小麦灌浆期延长,籽粒生长更加饱满。今年5月,广汉举行的小麦千亩测产会上,廖兴华种植的1100亩,平均亩产511.2公斤,创下了西南地区1000亩以上平均亩产首次超过500公斤的记录。  同时,良种良法的推广是增产的主要内因。“今年,我们小麦的亩产稳定在420公斤,较全省单产高出了将近120公斤,这主要得益于好品种的推广。”从去年开始,邛崃市固驿镇花园村的周家林改种了蜀麦830,该品种不仅高产而且抗病性强。“有了好品种,春季雨水多的时候,发生赤霉病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从而保障产量。”周家林说。  蜀麦830,棉麦902、川麦104……据了解,目前这些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已在我省得到大力推广。今年,良种的推广还覆盖到了油菜、大豆等各种小春作物,有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除了良种还有良法配套,科学的播种、标准的田间管理、机械化的推广,都为增产夯实了基础。政策加持促进油菜产量持续增长  除了夏粮总产、单产“双增”,此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有一组数据也引起了记者关注。  首先,夏粮种植内部结构调整明显,小麦862.5万亩,减少了2.2%;其他谷物20.0万亩,增长了 12.4%;豆类216.2万亩,增长了3.2%;薯类535.9万亩,增长了0.6%。  “夏粮种植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种植环节息息相关。”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专家汤永禄分析称,成都平原等地区由于地势平缓、种植集中连片,小麦种植可实现100%全程机械化,所以种粮大户们普遍愿意小春种小麦;但我省丘区坡地、槽沟较多,大型农机难以下地,需要的人工投入相对较多,所以散户们更倾向于在此区域种植油菜或其他作物。  另外,此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我省油菜籽产量336.7万吨,增长6.8%。  产量持续增长的背后,首先是良好的政策环境让农民愿意种。作为“川粮油”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为油菜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启动“天府菜油”行动,实施产油大县示范县、“天府菜油”示范基地县、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等推动油菜扩种。  “今年,我们又扩种了100亩油菜,总体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亩。”7月19日,绵阳市安州区龙腾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勇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油菜种植环节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割晒等环节可获补贴;同时,由于种植50亩以上,他们还可获 100 元/亩的补助,加之市场行情不错,所以大家种植油菜的热情普遍较高。  今年,我省在32个产油大县示范县推广优质“天府菜油”品种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已建成优质原料基地600万亩。“我们重点筛选推广2-3个突破性油菜品种,集成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高效模式,推广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试点示范,将力争使示范区实现亩投入300元、亩产油菜籽200公斤、亩纯收益500元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1
■村庄新名片改革一直是郫都区战旗村最亮眼的名片。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先后创办了机砖厂等12家集体企业。2011年,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接过老书记手中的“接力棒”,从最先开始“操刀”集体经济股份制量化改革,到“探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再到建成“乡村十八坊”,战旗村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抓住“改革兴村”这个核心,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创新探索出“土地改革”新模式,形成土地资源多种利用形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数据读新村去年,战旗村景区共接待游客79.4万人次,实现全口径旅游营业额5786.5万元。教育培训产业,是战旗村产业的另一个重要引爆点。自开班以来,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累计承办各类培训班550期5.8万人次,学员覆盖22个省市,开展涉外培训5期300余人次,先后被列为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半月谈基层治理智库基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研教学基地、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党建引领,改革兴村,战旗村全力建设绿色宜居、幸福和谐美丽村庄(记者 赵一  郫都区供图)“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在郫都区战旗村,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门外的绿植上,这8个大字耀眼而醒目。不远处,几个远道而来的党政考察团正在参观了解战旗村的乡村振兴之道。与此同时,战旗党建馆、战旗村史馆、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郫县豆瓣博物馆内也是人头攒动。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小小的战旗村,蕴藏着大力量,成为郫都区乃至成都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告诉记者,战旗村用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引进四川天府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4500万元,合作建设天府酒店,今年底将竣工,明年2月投用。届时,除了住宿接待之外,还将用于会议、培训、研学、拓展训练等。战旗村蓬勃发展的势头,是郫都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郫都区战旗村调研,殷切嘱托郫都区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牢记嘱托,三年来,郫都区走出了一条“融合共享的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共实施国家和省市重点改革试点任务20余项,创新形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系列改革试点经验,获得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区等殊荣11项。补短板 天府酒店明年2月投用昨日,记者来到战旗村采访,村党委书记高德敏首先带领记者参观了去年底才建成的一里小吃街。走进这条古色古香的川西街巷,踏在蜿蜒的青石板路上,两旁是黛瓦白墙搭配褐色的雕花木质门窗,一抬头,每个屋檐下挂着红灯笼,头顶装饰的五彩遮阳伞轻轻随风飘荡。这条街巷长300米,有80余间屋舍,川西各地美食汇聚于此,营造出“吃遍全川”的旅游+美食体验场景。高德敏介绍说,这条小巷其实是由村里的闲置房屋打造而来,通过整体盘活,引进多元业态,让“后房”变“前脸”,不仅形成了全新的旅游打卡地,又增加了村民们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益。“一里小吃街的建成,让游客就餐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住宿的问题却变得更加紧迫。”高德敏说,由于战旗村原有的酒店接待能力不足,一些游客不得不到郫都城区,甚至去都江堰住宿,这给来访的游客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此新建一家标准化的乡村酒店就势在必行。在紧邻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的工地上,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天府酒店已完成了工程量最大的地下室施工阶段,进入地面施工阶段。“酒店的装修风格将根植于战旗村的文化基因,用艺术的手法表达战旗村文化。”项目负责人表示,整个酒店共三层楼,可提供客房107间,今年8月底将封顶,年底将竣工,明年2月正式投用。“天府酒店的正式动工,是战旗村与四川天府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的第一步,更是战旗村携手大企业共谋乡村发展的一大步,也是战旗村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农商文旅体发展的重要路径。”高德敏说,四川天府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拥有旅行社的游客资源,酒店建成投运后,将有力拉动战旗村文化旅游业和教育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新规划 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村庄半年多来,高德敏总是在一张新的地图面前沉思许久。“我们农村有句口头禅‘穿不穷,吃不穷,没得计划肯定穷’,所以我们现在在摸‘家底’,定‘规划’。”高德敏告诉记者,面对战旗村的“新貌”,村党委得有新的思考和谋划。原来,2020年,在全省村级建制优化调整的整体部署下,战旗村实现了面积上的扩容,与邻近的原金星村合并成了新的战旗村,面积从过去的2.06平方公里扩大到5.36平方公里,辖区人口从过去的1704人增加到了4493人。发展空间拓展了,责任也变得更大了。“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村庄,村庄发展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我们要让战旗村的新村民,也像老村民那样改变生产生活面貌。”这是高德敏的口头禅。在新的任务面前,战旗村党委立刻着手“摸家底”,制定全新的发展规划。半年多来,高德敏和村党委一班人,已经把新战旗村的家底摸了个遍。“新战旗村的规划包括乡村形态规划、产业规划、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规划,最重要的是,紧紧抓住集体经济这个核心,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全村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高德敏说,未来的战旗村将以农商文旅体的发展方向为指引,充分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面下功夫,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机遇,盘活村庄资源,做好发展。从北京捧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奖状后,高德敏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始终‘走在前列,起好示范’!”高德敏掷地有声地说,将全力把战旗村建设成绿色宜居、幸福和谐的美丽村庄,展现出乡村振兴最美好的样子。记者评新村:战旗村乡村振兴的秘诀在哪里?从“乡村十八坊”的热闹开市,到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的名声大噪,再到一里小吃街的创新打造、天府酒店的建设……牢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殷切嘱托,战旗村的发展一天一个样,现在已经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战旗村乡村振兴的秘诀在哪里?高德敏的回答是,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火车头”作用和党员“主心骨”作用,始终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在战旗村,记者看到,党建宣传栏“战斗的旗帜坚强的堡垒”标题下,战旗党员“三问三亮”令人瞩目。“三问”即“自己入党为了什么?自己作为党员做了什么?自己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这既是初心之问,也是使命之问。“三亮”即“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战旗村党委始终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实践提出七个“满覆盖”战旗党建工作法,深化“三问三亮六带头”,确保党员“有知识,懂业务”,促进“示范得体,引领有力”,实现了“建强战斗堡垒,引领改革兴村,引领生态宜居,引领产业富民,引领乡风文明,引领服务便民”的“一强五引领”。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你看,这10亩紧挨着田块边缘始终保持一个方向成行生长的,是以人工栽插方式栽植的水稻。”又是一年大暑将如约而至,7月19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水稻栽培专家任万军指着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示范园区一片水稻告诉记者,这260多亩田块内,以人工栽插、机械化育插秧、机械直播三种方式栽植的水稻正上冲直立、努力拔节孕穗。  同样种着宜香优2115、川康优2115、晶两优534、川康优丝苗等主栽品种以及稻香杯遴选品种,同样的生长气候、管理条件,不同的栽植方式会对水稻造成什么影响呢?在田间地头,专家给记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对比课。任万军(左一)现场讲解不同栽植技术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三种栽法“论剑”都有啥绝招?  谈到水稻栽植技术,任万军打开话匣子。人工栽插技术,由于实际运用历史最长,普及程度最广,也最为成熟,“种水稻的都会”。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工栽插技术面临着用工紧缺和工价高昂两大“痛点”。“一个工价高达一两百元,插一亩需要两个工,费时费力又费钱,而且非常累。”  伴随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栽植步入机械化时代,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水稻机插秧技术应运而生。任万军指着与其一径之隔的200亩稻田,“与田埂保持20厘米左右距离、有两个方向成行生长。”这是以机械化育插秧方式栽植的特点,靠近田埂的地方,机器覆盖不了。  大邑县种植大户万富旭告诉记者,采用机械化育插秧,每亩投入的成本仅120元,具有节省人工、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等优势,这种方式在省内得到大范围快速推广。以大邑县为例,近5年来,机械化育插秧的普及率从10%提高到了现在的90%以上。在省内,机械化育插秧的普及率已达约40%。  随后,任万军又指向不远处的另外一块田,有 50亩,这块田比前两者低矮瘦幼一些,且不成行,“这就是同期的机械直播水稻。”任万军告诉记者,这是最省事的机械直播技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一方面降低了稻农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节约了水稻栽植环节成本。  不过,任万军专家提醒,与“轻松”相伴的是风险。虽然从单一环节来看,机械直播省钱省力省事,但是增加了不可控因素,也将成本和风险摊进了整个水稻种植过程。专家温馨提示辩证看待不同技术  任万军告诉记者,试验表明,当机直播播期与插秧的栽期相同时,机直播水稻亩产将较机插、手插低80公斤左右,而机插、手插水稻亩产则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和穗粒数差异,是造成不同栽植技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虽然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示范园区内的田块并非比较试验田,但同样让这个共识反复得到印证。  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水稻科科长周虹介绍,我省种植的 2800 万亩水稻中,50%以上采用手插秧,主要集中在丘陵地区等不利于展开机械化作业的区域;40%采用机械插秧,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等地;机械直播技术运用面积仅5%左右。  机械育插秧是最好的技术?对于这个问题,任万军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不同水稻栽植技术诞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具备各自的优势和问题,都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副教授陈勇以幽默的口吻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技术,实施者是否严格按照技术要点执行,才是能否发挥最大优势效力的关键所在。采用机械化育插秧,如不重视育秧环节,移栽时秧块质量不高的秧苗,后续产量也会受到影响。采用机械直播技术,如果不重视水肥和杂草管理,种子泡烂、杂草滋生、颗粒无收的前车之鉴也比比皆是。  任万军直言,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就是要助力农业从业者增强对生产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把控,降低农业生产“看天吃饭”的程度。任万军建议种植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水稻栽植方式,向着丰产丰收这一亘古不变的农人目标持续发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0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2021年7月16日,邛崃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总工会主席肖瑶,邛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会明组织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专题研究农业农村环保工作及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听取了农业农村局关于化肥农药减量、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人居环境治理、农膜及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知识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分析研究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会议同时听取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汇报,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代会明副市长要求要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农药化肥减量工作,工作措施要再次细化,措施要落到实地。肖瑶常委强调要加强对镇街的工作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严重的镇街要报市级分管领导督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19
(记者 王丹 文/图)精彩纷呈的开幕式文艺表演,文艺范十足的摄影、书法、绘画展示,人气高涨的快乐健康跑、休闲垂钓、特色农产品展示、美食品尝等系列活动轮番上演……昨日,2021年成都首届荷花季暨简阳市平泉街道太阳村第四届荷花观赏活动开幕。千亩荷塘内,层层叠叠的碧绿荷叶互相依偎着朝远方延伸,粉白的花朵随风摇曳,在一池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更显娇艳。阳光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美景跃然眼前。摄影爱好者们纷纷用手中的“长枪短炮”定格这夏日独有的诗意美景。游客欣赏荷花美景“吃了农家菜,参加了健康跑,看了文艺展,欣赏了千亩荷花美景,这个荷花节安逸。听说晚上还有美轮美奂的荷塘灯光秀,好期待。”现场群众纷纷为丰富活动点赞。作为成都首届荷花季的四大分会场之一,平泉街道太阳村十里荷花长廊景区距简阳城区21公里,距离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仅3公里,地理位置绝佳、生态环境良好。该景区以“十里荷花、莲韵驿站”为形象定位,利用近1600亩荷花造景,逐步完善步游道、景观亭、夜景灯光等旅游服务设施,使游客流连忘返于独特的荷风莲韵中。据了解,2021年简阳市休闲垂钓季暨平泉街道太阳村第四届荷花节将持续到7月25日。作为此次活动的亮点,迷你马拉松和“荷”力一夏舞蹈SHOW将为今年荷花节注入时尚运动的新活力,同时休闲垂钓的活动图景与荷塘相得益彰,为市民避暑消夏提供多元选择。“近年来,平泉街道紧紧围绕‘消费新场景,城市后花园’的目标,大力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创建了‘家风荷乡3A林盘’景区,打造了‘十里荷花长廊’‘悠然岛’等网红打卡地,2020年创造旅游收入1370万元,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有效形成休闲农业、生态康养、田园旅居等新业态,是简阳生态观光游、乡村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生游的首选之地。”平泉街道党工委书记 邹斯若表示。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7-19
 (记者  李洋)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统计数据称,2021年上半年,成都生猪产业恢复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在政策和市场双重推动下继续向好发展,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牛羊禽保持基本稳定。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上半年,成都市生猪存栏300.10万头,较一季度增长14.54%,同比增长39.74%,同比增幅高全省5.74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季末存栏30.01万头,同比增长36.98%,增幅高全省6.18个百分点;能繁母猪占总存栏量的10%,种群结构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7个生猪大县生猪存栏占成都市比重为89.21%。生猪出栏明显增长。上半年,成都生猪出栏195.74万头,同比增长32.1%,增幅高全省0.7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生猪出栏100.70万头,环比增长5.96%(全省环比下降9.52%)。上半年7个生猪大县生猪出栏占全市比重为88.88%。牛羊禽生产基本稳定。上半年,成都牛季末存栏7.39万头,同比增长2.49%,出栏1.94万头,同比下降1.10%;羊季末存栏36.89万只,同比下降8.78%,出栏33.0万只,同比下降6.34%;家禽出栏3134.80万只,同比下降4.17%。主要畜禽产品总体增长。上半年,成都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0.46万吨,同比增长18.55%,其中猪肉产量同比增长32.80%;禽蛋产量8.94万吨,同比下降2.86%;牛奶产量4.12万吨,同比下降3.30%。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19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要求,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提高我市化肥农药科学使用水平,实现化肥农药总体减量、节本增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邛崃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工作。一是紧密部署 夯实工作基础为开展好全市化肥农药减量工作,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通知》、《邛崃市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方案》到各镇街,并召集镇街多次召开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方案,形成工作专班,明确要求了镇街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镇街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召开相关会议,明确工作安排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要求,形成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压实责任、落实到位。二是搞好宣传 营造工作氛围按照分管化肥农药减量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要求,组建涉及统计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开会,按照镇(街)、村(社区)干部开展科学施肥用药培训和宣传(抽查种植户印证)等;镇街摆摊设点进行宣传,村村响宣传落实到位等;张贴宣传科学施肥、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标语(询问种植户、现场查看、照片印证)等;发放宣传单、明白纸、配方施肥卡(询问种植户)等,营造浓烈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氛围。三是强化指导 提升工作成效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印发科学施肥宣传标语、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宣传标语、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并组建工作指导督导小组,对14个镇街开展常态化指导及督察,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直接走访调查种植大户等种植主体,明确镇街工作开展情况,形成工作报告并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研究推进。一是培训化肥减量、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等;二是组织镇街农技员、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进行集中培训,提升化肥农药减量业务能力和成效等。三是严格填写化肥农药使用台账,全市生产记录台账本发放及建立发放记录,细化到镇村组,督促指导农产品质量监督员做好相关工作。四是建立监测点位,强化农资店台账管理,加大农药查处执法,利用农滴滴系统监管等,加强包装废弃物监管等;五是科学布局化肥、农药使用量监测调查点等,定期开展抽样监测。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16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是远近闻名的花草苗木基地,很多人慕名前往,采购苗木,当地村民热情地免费招待客人。1986年,农科村一个叫徐纪元的农民盖起了新房,为城里人提供农家餐饮服务,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各地取经效仿,这种新兴的旅游模式逐渐走向全国,为亿万农民开辟出一片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天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农科村在我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历史中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农科村何以立于时代潮头?追溯这段创业史,三次思想“破冰”尤为关键。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农科村。  万元户戴着红花游县城——“穷光荣”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1983年秋,公社干部找到徐纪元,告诉他郫县(现郫都区)县委县政府正在筹备第一届万元户表彰大会,公社经过研究决定推选他作为四个代表之一接受表彰。徐纪元一听直摇头:“不行,我今年花木才收入7000多元。”那个公社干部劝道:“这个收入不单单是指花木收入,加上你们家的副业收入,另外还有几亩田的粮食收入,加起来足够万元了,你完全有资格获得县上表彰。”  经这么一说,徐纪元只好去了。据他回忆,那次表彰会准备得真是隆重啊,县城街道上拉了许多横幅标语,诸如“勤劳致富光荣”“全民齐动员大力发展经济”等等。会议在县委礼堂举行,代表们住的是县委招待所。“我太激动了,像我这样一个普通农民,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和待遇。”徐纪元说,颁奖时,一位县领导还微笑着对自己说希望继续努力,争取成为十万元、百万元户。  至于会上发的那件奖品,很特殊,徐纪元不禁笑着卖了个关子。是什么呢?是一件永久加重自行车的购买指标。头一天会务组的工作人员就交待,每一个万元户代表,交上178元现金,会完了就去领一部自行车。“那个年代自行车还要分配指标的,这种稀罕物怎么会落到农民头上呢,在当时这个奖励的分量可不轻啊。”徐纪元说。  表彰会结束那天,所有代表排着队,把崭新的永久牌加重自行车推起,自行车龙头上挂了一朵很大的红花,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代表们喜游县城四门。  “我在游行队伍中,从开始的不大自在、不好意思,很快变得无比激动,充满自豪。”徐纪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看来,“穷光荣”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乡党委书记上门做工作——农家搞接待挣钱不丢人  徐纪元的花木生意越做越好,前来采购花木的客商越来越多,可破旧的老房子太寒酸,于是徐纪元下决心修房。1986年9月,一座宽敞、明亮的三合院式川西民居如期竣工。用旧房木料制作的各种家具,被漆得红亮亮的;院中的花台上安放着徐纪元自己制作的盆景桩头,十分雅致。  有一天,乡上有干部到农科村检查工作,看到这处漂亮的三合院忍不住驻足观看。徐纪元邀请他们进屋歇歇脚。眼看到了中午,有干部试探性的问徐纪元,你们能不能多煮点,主家吃啥我们就吃啥。徐纪元马上说可以可以,完全没问题,让家人麻利地做了几个家常菜。饭后,那个乡干部要给饭钱。徐纪元摆手不收,推辞道:“我们又不是开饭馆的,收啥子钱哦。”  没过多久,镇上不少人都知道了农科村有个农民修了座漂亮的三合院,又陆续有几拨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提出在院子里吃饭。徐纪元还是坚持不收钱。  让徐纪元没想到的是,乡党委书记杨守成也来了,还跟他摆起了龙门阵。  杨守成说:“听说有人在这耍起不想走了,还要在这里吃饭,有没有这回事啊?”  徐纪元老实回答:“是,到中午了,他们回去远,就在这跟我们一起随便吃点。”  杨守成笑道:“那我今天也不走了,在这里吃饭,欢不欢迎啊?”  徐纪元连忙说:“当然欢迎,只要杨书记瞧得起,我们还巴不得哩。”说完,徐纪元就吩咐大儿子去买斤肉回来。心想他毕竟是乡领导,就破例炒个回锅肉招待他。  吃完饭,杨守成又叫来徐纪元,十分认真的对他说:“今后不管哪个在这里吃饭,你就做给他们吃,他们要给你钱,你就收着。凭啥不收嘛,你们付出了劳动,做饭菜也要花成本,就是该收。”  徐纪元还是坚持说:“别人看得起我,才吃我一顿饭,平时请都请不来的,收钱好笑人哦。”杨守成又说:“你这个人要想明白点,现在都改革开放了,党委、政府鼓励大家勤劳致富,生意放开了做,凡是正当的钱尽可以放心的挣。”  杨守成走后,徐纪元反复思考,心眼儿渐渐活泛了:也许他说得对,劳动服务挣钱天经地义,反正也不耽误种花,可以尝试一下搞餐饮接待。  农家乐的名字叫响了——农旅融合是片新天地  说干就干。徐纪元与家里人商量后,购置了些餐具、桌椅,又把房前屋后打整了一番。就在徐家全家动员,一切准备就绪时,村里议论开了——  “徐家花木生意做得好好的,怎么又要做饭馆生意了?”  “卖吃食可不是简单的事,忙前忙后,好麻烦!”  “别人吃了耍了拍拍屁股走了,一家人还要洗碗筷、搞卫生、收桌凳,这是不是太下贱了点?”  “什么叫下贱?城市里搞餐饮服务的不计其数,难道都下贱了吗?别人开餐馆,还要付房租,还要花钱整治环境,我们有现成的条件可用,何乐而不为?搞接待服务是辛苦,栽花种树难道就不辛苦吗?在烈日下担粪、挑水、除草、打药,种植出来的花卉,还要外出四处推销,事实上,哪一道工序,都比在家搞餐饮接待艰难得多。”  闲言碎语涌来,却让徐家越发统一了思想——不仅要干,而且还要把接待规模搞大点,把细节想得周全些,让那些来看农家景、品农家味的参观游览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就这么搞了几年,也没叫出个正式的名号。直到1994年,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也慕名前来,亲眼见到城里人在乡下农家玩得那么开心,铺纸挥毫,写下了三个大字——“农家乐”。大家无不拍手叫好,说这个名字起得太绝了。  农家乐就这样叫开了,来农科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参与旅游接待经营的农户也越来越多。电视、报纸各大媒体纷纷聚焦农科村,各地的参观考察团都来了,大家都认为农家乐这一新型旅游形式,既易于为农民接受,又简便易行,并且还能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很快,农家乐旅游发展到全国各地,无论是北域江南还是山村水乡,千千万万个农家乐相继诞生,成为中国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16
都江堰市竹瓦社区招引3亿元投资建设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记者 李萌 摄影 胡大田村庄新名片竹瓦社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瞄准全域旅游发展趋势,致力农商文旅体医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道地药材川芎源产地优势,招引投资3亿元建设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集川芎源地种植、科技研发、社区康养、文化博览、交流研讨等为一体,实现以川芎为主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数据读新村整个川芎产业园面积1700余亩,包含七个村民小组,参与农户500余户,原来农户种植川芎基本没有收益,现在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种植之后,农户每亩田可以收取租金1500元,农忙时在产业园务工可以挣4000余元,总共可增收5500余元。记者探新村“看!”都江堰市石羊镇竹瓦社区党委副书记罗翔抬手一指,刚收获的川芎田间已轮作更替为夏稻,目力可及处,三三两两白鹭不时在嫩绿的新苗间飞舞,翻起点点白影。“听!”罗翔食指贴唇示意大伙儿噤声:在穿境而过黑石河河滩,此起彼伏的蛙鸣与蝉声构成生动的夏日交响曲。花蕊绿道侧,还未来得及装仓的川芎散发出淡淡清雅香气,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丝丝凉意。虽然已经过了川芎收获季,竹瓦社区的村民们却并没有闲下来。晾晒、送检、送货……唯一不用操心的就是销售。8年前川芎种植规模不到20亩,在返乡青年罗翔的带动下,竹瓦社区充分发挥道地药材川芎源产地优势,招引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开拓集川芎源地种植、科技研发、社区康养、文化博览、交流研讨等为一体,实现以川芎为主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带动村民亩均增收5500余元。苦涩川芎种出幸福生活,伴随着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进一步深入,竹瓦社区村民知道今后路更长。建在田间的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正在打造乡村旅游电商开路村民扩大川芎种植规模“土地富饶,又是都江堰川芎的源产地,还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怎么就缺少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罗翔每次回家,都禁不住问自己,为什么外面的世界在飞速发展,而家乡却留不住人,日渐空心化。“当时我就暗自下定决心,毕业之后我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毕业后,罗翔怀揣满腔热血回到家乡,注册网店销售家乡的土特产。“猕猴桃、川芎……只要是本地特产都会放在网店展示,我直接从乡亲手中收购,再通过网店销售出去。”罗翔回忆起创业初的热忱,“我认真地对待每一单,用心地处理每个售后,店铺的销量稳步提升,从最开始的每天一两单,慢慢发展到十单二十单,到后来每天有几十上百单,积累起一大批忠实的客户群体,我也有了自己的电商团队。”就在网店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时,一个明星产品脱颖而出。“每天都有将近60单的川芎订单从全国各地发来,一天大概要售出100公斤川芎。”罗翔清晰地记得,2013年的夏天,一个月时间,网店就卖光了整个社区全年的川芎产量。一个月卖光全年产量?没有批发商压价收购,通过网络就能卖出好价钱?村里不少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感到有些惊讶,更多的是惊喜。“我们的川芎找到了销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村民张黎明有些振奋的脸庞红彤彤的。就在村民们惊喜之时,罗翔却有些忧心忡忡。“虽然单月就售罄全年产量,但说到底,还是因为目前产量太小。”罗翔告诉记者,当年整个社区川芎种植规模不超过20亩,产量加起来还不到3000公斤,只有加大投入才能有更好的产出。在罗翔的带动下,村里一大批走出去的青年回来了,扩大了川芎种植规模。与此同时,罗翔向乡亲们承诺,所有的川芎都将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乡亲们只管种川芎,找销路的事就包在我身上!”合作社搭台招引投资3亿元建川芎产业园实施居民收入倍增工程,是幸福美好生活的经济基础。去年7月,四川天和药业看好竹瓦社区的地理资源优势,准备在此做川芎的景观化种植,建造花园式的川芎加工厂,依托社区的自然资源打造景点做乡村旅游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涉及土地3000余亩。罗翔和社区两委的同事们分组分院落不停地开坝坝会,搜集村民的意见和给村民讲解项目落地之后将会带来的改变。同时,着手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搭台对接公司与农户。“从种自己的田,到将土地流转出去,再为公司提供社会劳动,乡亲们从传统靠天吃饭的农民,摇身一变转换为现代农业生产者。”在罗翔看来,称谓的转变既是身份的转变,也是产业思路的转变。“公司长期派专人驻点,为大家提供川芎种植技术指导和种植规范化监管。等到收获季节,产品通过检验验收后,将由公司以超过市场价30%的价格进行收购。”罗翔给记者算了笔账,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民”新模式,通过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种植之后,村民每亩土地收入租金1500元,农忙时在产业园务工可以挣4000余元,共增收5500余元。充分发挥道地药材川芎源产地优势,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让竹瓦社区焕发新机。截至目前,已完成759亩高标准川芎种植,修建一新的游客驿站及园区观光绿道已建设完成。记者评新村立足自身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支撑。竹瓦社区如今产业兴旺美田弥望,处处焕发出幸福美丽新村的蓬勃景象。细数竹瓦社区产业发展不难发现,立足自身优势,选对赛道是发展的关键。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再到现在引入专业龙头企业,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竹瓦社区的步子一直没有停过。如今,围绕川芎,竹瓦社区还在探索文创产品衍生、乡村旅游开发的道路。我们相信,苦涩的川芎还将带给村民更加甜蜜幸福的生活。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7-16
 ◎夏收粮食产量429.2万吨,比上年增产2.9万吨,增长0.7%  ◎生猪存栏持续恢复,目前产能已超过2017年的同期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31下降为2.26,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记者 张彧希)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生经济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全省夏粮播种面积1635.5万亩,同比减少0.4%。夏收粮食产量429.2万吨,比上年增产2.9万吨,增长0.7%。夏粮生产期间,农业气候适宜,技术上采取良种良法,种植模式上扩大满种比例,各种灾害轻于上年,使得夏粮单产小幅提高,达到262.4公斤/亩,比上年提高2.9公斤/亩,增长1.1%。发布会现场  生猪存栏持续恢复、出栏大幅增加。上半年,全省生猪季末存栏4451.7万头,较一季度增长11.5%,同比增长34%;生猪出栏2928.7万头,同比增长31.4%。目前生猪产能已超过2017年的同期水平。“目前生猪价格已经企稳。”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分析,随着消费淡季的过去、抛售现象的减缓以及进口猪肉的减少,猪肉价格会逐步稳定,预计到今年国庆节期间,猪肉价格将达到常年盈亏平衡点附近。  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2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5元,同比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0元,同比增长13.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31下降为2.2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收入来源上,受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和旅游市场强势复苏带动,经营净收入恢复增长动能强劲。  从消费情况看,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41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918元,同比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41元,同比增长14.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最快,交通通信支出快速增长。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快速下跌,使城乡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显著降低。  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整体涨幅处于历史同期低位。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四涨四跌”,其中,食品价格下跌2.0%,而去年同期食品价格上涨22.6%;以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为代表的非食品价格上涨0.6%,显示CPI上涨动能发生转换,从食品端切换到非食品端。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1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