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王丹 文/图)精彩纷呈的开幕式文艺表演,文艺范十足的摄影、书法、绘画展示,人气高涨的快乐健康跑、休闲垂钓、特色农产品展示、美食品尝等系列活动轮番上演……昨日,2021年成都首届荷花季暨简阳市平泉街道太阳村第四届荷花观赏活动开幕。千亩荷塘内,层层叠叠的碧绿荷叶互相依偎着朝远方延伸,粉白的花朵随风摇曳,在一池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更显娇艳。阳光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美景跃然眼前。摄影爱好者们纷纷用手中的“长枪短炮”定格这夏日独有的诗意美景。游客欣赏荷花美景“吃了农家菜,参加了健康跑,看了文艺展,欣赏了千亩荷花美景,这个荷花节安逸。听说晚上还有美轮美奂的荷塘灯光秀,好期待。”现场群众纷纷为丰富活动点赞。作为成都首届荷花季的四大分会场之一,平泉街道太阳村十里荷花长廊景区距简阳城区21公里,距离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仅3公里,地理位置绝佳、生态环境良好。该景区以“十里荷花、莲韵驿站”为形象定位,利用近1600亩荷花造景,逐步完善步游道、景观亭、夜景灯光等旅游服务设施,使游客流连忘返于独特的荷风莲韵中。据了解,2021年简阳市休闲垂钓季暨平泉街道太阳村第四届荷花节将持续到7月25日。作为此次活动的亮点,迷你马拉松和“荷”力一夏舞蹈SHOW将为今年荷花节注入时尚运动的新活力,同时休闲垂钓的活动图景与荷塘相得益彰,为市民避暑消夏提供多元选择。“近年来,平泉街道紧紧围绕‘消费新场景,城市后花园’的目标,大力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创建了‘家风荷乡3A林盘’景区,打造了‘十里荷花长廊’‘悠然岛’等网红打卡地,2020年创造旅游收入1370万元,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有效形成休闲农业、生态康养、田园旅居等新业态,是简阳生态观光游、乡村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生游的首选之地。”平泉街道党工委书记 邹斯若表示。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7-19
 (记者  李洋)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统计数据称,2021年上半年,成都生猪产业恢复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在政策和市场双重推动下继续向好发展,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牛羊禽保持基本稳定。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上半年,成都市生猪存栏300.10万头,较一季度增长14.54%,同比增长39.74%,同比增幅高全省5.74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季末存栏30.01万头,同比增长36.98%,增幅高全省6.18个百分点;能繁母猪占总存栏量的10%,种群结构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7个生猪大县生猪存栏占成都市比重为89.21%。生猪出栏明显增长。上半年,成都生猪出栏195.74万头,同比增长32.1%,增幅高全省0.7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生猪出栏100.70万头,环比增长5.96%(全省环比下降9.52%)。上半年7个生猪大县生猪出栏占全市比重为88.88%。牛羊禽生产基本稳定。上半年,成都牛季末存栏7.39万头,同比增长2.49%,出栏1.94万头,同比下降1.10%;羊季末存栏36.89万只,同比下降8.78%,出栏33.0万只,同比下降6.34%;家禽出栏3134.80万只,同比下降4.17%。主要畜禽产品总体增长。上半年,成都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0.46万吨,同比增长18.55%,其中猪肉产量同比增长32.80%;禽蛋产量8.94万吨,同比下降2.86%;牛奶产量4.12万吨,同比下降3.30%。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19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要求,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提高我市化肥农药科学使用水平,实现化肥农药总体减量、节本增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邛崃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工作。一是紧密部署 夯实工作基础为开展好全市化肥农药减量工作,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通知》、《邛崃市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方案》到各镇街,并召集镇街多次召开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方案,形成工作专班,明确要求了镇街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镇街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召开相关会议,明确工作安排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要求,形成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压实责任、落实到位。二是搞好宣传 营造工作氛围按照分管化肥农药减量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要求,组建涉及统计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开会,按照镇(街)、村(社区)干部开展科学施肥用药培训和宣传(抽查种植户印证)等;镇街摆摊设点进行宣传,村村响宣传落实到位等;张贴宣传科学施肥、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标语(询问种植户、现场查看、照片印证)等;发放宣传单、明白纸、配方施肥卡(询问种植户)等,营造浓烈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氛围。三是强化指导 提升工作成效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印发科学施肥宣传标语、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宣传标语、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并组建工作指导督导小组,对14个镇街开展常态化指导及督察,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直接走访调查种植大户等种植主体,明确镇街工作开展情况,形成工作报告并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研究推进。一是培训化肥减量、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等;二是组织镇街农技员、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进行集中培训,提升化肥农药减量业务能力和成效等。三是严格填写化肥农药使用台账,全市生产记录台账本发放及建立发放记录,细化到镇村组,督促指导农产品质量监督员做好相关工作。四是建立监测点位,强化农资店台账管理,加大农药查处执法,利用农滴滴系统监管等,加强包装废弃物监管等;五是科学布局化肥、农药使用量监测调查点等,定期开展抽样监测。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16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是远近闻名的花草苗木基地,很多人慕名前往,采购苗木,当地村民热情地免费招待客人。1986年,农科村一个叫徐纪元的农民盖起了新房,为城里人提供农家餐饮服务,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各地取经效仿,这种新兴的旅游模式逐渐走向全国,为亿万农民开辟出一片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天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农科村在我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历史中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农科村何以立于时代潮头?追溯这段创业史,三次思想“破冰”尤为关键。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农科村。  万元户戴着红花游县城——“穷光荣”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1983年秋,公社干部找到徐纪元,告诉他郫县(现郫都区)县委县政府正在筹备第一届万元户表彰大会,公社经过研究决定推选他作为四个代表之一接受表彰。徐纪元一听直摇头:“不行,我今年花木才收入7000多元。”那个公社干部劝道:“这个收入不单单是指花木收入,加上你们家的副业收入,另外还有几亩田的粮食收入,加起来足够万元了,你完全有资格获得县上表彰。”  经这么一说,徐纪元只好去了。据他回忆,那次表彰会准备得真是隆重啊,县城街道上拉了许多横幅标语,诸如“勤劳致富光荣”“全民齐动员大力发展经济”等等。会议在县委礼堂举行,代表们住的是县委招待所。“我太激动了,像我这样一个普通农民,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和待遇。”徐纪元说,颁奖时,一位县领导还微笑着对自己说希望继续努力,争取成为十万元、百万元户。  至于会上发的那件奖品,很特殊,徐纪元不禁笑着卖了个关子。是什么呢?是一件永久加重自行车的购买指标。头一天会务组的工作人员就交待,每一个万元户代表,交上178元现金,会完了就去领一部自行车。“那个年代自行车还要分配指标的,这种稀罕物怎么会落到农民头上呢,在当时这个奖励的分量可不轻啊。”徐纪元说。  表彰会结束那天,所有代表排着队,把崭新的永久牌加重自行车推起,自行车龙头上挂了一朵很大的红花,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代表们喜游县城四门。  “我在游行队伍中,从开始的不大自在、不好意思,很快变得无比激动,充满自豪。”徐纪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看来,“穷光荣”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乡党委书记上门做工作——农家搞接待挣钱不丢人  徐纪元的花木生意越做越好,前来采购花木的客商越来越多,可破旧的老房子太寒酸,于是徐纪元下决心修房。1986年9月,一座宽敞、明亮的三合院式川西民居如期竣工。用旧房木料制作的各种家具,被漆得红亮亮的;院中的花台上安放着徐纪元自己制作的盆景桩头,十分雅致。  有一天,乡上有干部到农科村检查工作,看到这处漂亮的三合院忍不住驻足观看。徐纪元邀请他们进屋歇歇脚。眼看到了中午,有干部试探性的问徐纪元,你们能不能多煮点,主家吃啥我们就吃啥。徐纪元马上说可以可以,完全没问题,让家人麻利地做了几个家常菜。饭后,那个乡干部要给饭钱。徐纪元摆手不收,推辞道:“我们又不是开饭馆的,收啥子钱哦。”  没过多久,镇上不少人都知道了农科村有个农民修了座漂亮的三合院,又陆续有几拨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提出在院子里吃饭。徐纪元还是坚持不收钱。  让徐纪元没想到的是,乡党委书记杨守成也来了,还跟他摆起了龙门阵。  杨守成说:“听说有人在这耍起不想走了,还要在这里吃饭,有没有这回事啊?”  徐纪元老实回答:“是,到中午了,他们回去远,就在这跟我们一起随便吃点。”  杨守成笑道:“那我今天也不走了,在这里吃饭,欢不欢迎啊?”  徐纪元连忙说:“当然欢迎,只要杨书记瞧得起,我们还巴不得哩。”说完,徐纪元就吩咐大儿子去买斤肉回来。心想他毕竟是乡领导,就破例炒个回锅肉招待他。  吃完饭,杨守成又叫来徐纪元,十分认真的对他说:“今后不管哪个在这里吃饭,你就做给他们吃,他们要给你钱,你就收着。凭啥不收嘛,你们付出了劳动,做饭菜也要花成本,就是该收。”  徐纪元还是坚持说:“别人看得起我,才吃我一顿饭,平时请都请不来的,收钱好笑人哦。”杨守成又说:“你这个人要想明白点,现在都改革开放了,党委、政府鼓励大家勤劳致富,生意放开了做,凡是正当的钱尽可以放心的挣。”  杨守成走后,徐纪元反复思考,心眼儿渐渐活泛了:也许他说得对,劳动服务挣钱天经地义,反正也不耽误种花,可以尝试一下搞餐饮接待。  农家乐的名字叫响了——农旅融合是片新天地  说干就干。徐纪元与家里人商量后,购置了些餐具、桌椅,又把房前屋后打整了一番。就在徐家全家动员,一切准备就绪时,村里议论开了——  “徐家花木生意做得好好的,怎么又要做饭馆生意了?”  “卖吃食可不是简单的事,忙前忙后,好麻烦!”  “别人吃了耍了拍拍屁股走了,一家人还要洗碗筷、搞卫生、收桌凳,这是不是太下贱了点?”  “什么叫下贱?城市里搞餐饮服务的不计其数,难道都下贱了吗?别人开餐馆,还要付房租,还要花钱整治环境,我们有现成的条件可用,何乐而不为?搞接待服务是辛苦,栽花种树难道就不辛苦吗?在烈日下担粪、挑水、除草、打药,种植出来的花卉,还要外出四处推销,事实上,哪一道工序,都比在家搞餐饮接待艰难得多。”  闲言碎语涌来,却让徐家越发统一了思想——不仅要干,而且还要把接待规模搞大点,把细节想得周全些,让那些来看农家景、品农家味的参观游览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就这么搞了几年,也没叫出个正式的名号。直到1994年,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也慕名前来,亲眼见到城里人在乡下农家玩得那么开心,铺纸挥毫,写下了三个大字——“农家乐”。大家无不拍手叫好,说这个名字起得太绝了。  农家乐就这样叫开了,来农科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参与旅游接待经营的农户也越来越多。电视、报纸各大媒体纷纷聚焦农科村,各地的参观考察团都来了,大家都认为农家乐这一新型旅游形式,既易于为农民接受,又简便易行,并且还能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很快,农家乐旅游发展到全国各地,无论是北域江南还是山村水乡,千千万万个农家乐相继诞生,成为中国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16
都江堰市竹瓦社区招引3亿元投资建设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记者 李萌 摄影 胡大田村庄新名片竹瓦社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瞄准全域旅游发展趋势,致力农商文旅体医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道地药材川芎源产地优势,招引投资3亿元建设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集川芎源地种植、科技研发、社区康养、文化博览、交流研讨等为一体,实现以川芎为主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数据读新村整个川芎产业园面积1700余亩,包含七个村民小组,参与农户500余户,原来农户种植川芎基本没有收益,现在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种植之后,农户每亩田可以收取租金1500元,农忙时在产业园务工可以挣4000余元,总共可增收5500余元。记者探新村“看!”都江堰市石羊镇竹瓦社区党委副书记罗翔抬手一指,刚收获的川芎田间已轮作更替为夏稻,目力可及处,三三两两白鹭不时在嫩绿的新苗间飞舞,翻起点点白影。“听!”罗翔食指贴唇示意大伙儿噤声:在穿境而过黑石河河滩,此起彼伏的蛙鸣与蝉声构成生动的夏日交响曲。花蕊绿道侧,还未来得及装仓的川芎散发出淡淡清雅香气,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丝丝凉意。虽然已经过了川芎收获季,竹瓦社区的村民们却并没有闲下来。晾晒、送检、送货……唯一不用操心的就是销售。8年前川芎种植规模不到20亩,在返乡青年罗翔的带动下,竹瓦社区充分发挥道地药材川芎源产地优势,招引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开拓集川芎源地种植、科技研发、社区康养、文化博览、交流研讨等为一体,实现以川芎为主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带动村民亩均增收5500余元。苦涩川芎种出幸福生活,伴随着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进一步深入,竹瓦社区村民知道今后路更长。建在田间的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正在打造乡村旅游电商开路村民扩大川芎种植规模“土地富饶,又是都江堰川芎的源产地,还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怎么就缺少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罗翔每次回家,都禁不住问自己,为什么外面的世界在飞速发展,而家乡却留不住人,日渐空心化。“当时我就暗自下定决心,毕业之后我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毕业后,罗翔怀揣满腔热血回到家乡,注册网店销售家乡的土特产。“猕猴桃、川芎……只要是本地特产都会放在网店展示,我直接从乡亲手中收购,再通过网店销售出去。”罗翔回忆起创业初的热忱,“我认真地对待每一单,用心地处理每个售后,店铺的销量稳步提升,从最开始的每天一两单,慢慢发展到十单二十单,到后来每天有几十上百单,积累起一大批忠实的客户群体,我也有了自己的电商团队。”就在网店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时,一个明星产品脱颖而出。“每天都有将近60单的川芎订单从全国各地发来,一天大概要售出100公斤川芎。”罗翔清晰地记得,2013年的夏天,一个月时间,网店就卖光了整个社区全年的川芎产量。一个月卖光全年产量?没有批发商压价收购,通过网络就能卖出好价钱?村里不少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感到有些惊讶,更多的是惊喜。“我们的川芎找到了销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村民张黎明有些振奋的脸庞红彤彤的。就在村民们惊喜之时,罗翔却有些忧心忡忡。“虽然单月就售罄全年产量,但说到底,还是因为目前产量太小。”罗翔告诉记者,当年整个社区川芎种植规模不超过20亩,产量加起来还不到3000公斤,只有加大投入才能有更好的产出。在罗翔的带动下,村里一大批走出去的青年回来了,扩大了川芎种植规模。与此同时,罗翔向乡亲们承诺,所有的川芎都将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乡亲们只管种川芎,找销路的事就包在我身上!”合作社搭台招引投资3亿元建川芎产业园实施居民收入倍增工程,是幸福美好生活的经济基础。去年7月,四川天和药业看好竹瓦社区的地理资源优势,准备在此做川芎的景观化种植,建造花园式的川芎加工厂,依托社区的自然资源打造景点做乡村旅游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涉及土地3000余亩。罗翔和社区两委的同事们分组分院落不停地开坝坝会,搜集村民的意见和给村民讲解项目落地之后将会带来的改变。同时,着手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搭台对接公司与农户。“从种自己的田,到将土地流转出去,再为公司提供社会劳动,乡亲们从传统靠天吃饭的农民,摇身一变转换为现代农业生产者。”在罗翔看来,称谓的转变既是身份的转变,也是产业思路的转变。“公司长期派专人驻点,为大家提供川芎种植技术指导和种植规范化监管。等到收获季节,产品通过检验验收后,将由公司以超过市场价30%的价格进行收购。”罗翔给记者算了笔账,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民”新模式,通过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种植之后,村民每亩土地收入租金1500元,农忙时在产业园务工可以挣4000余元,共增收5500余元。充分发挥道地药材川芎源产地优势,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让竹瓦社区焕发新机。截至目前,已完成759亩高标准川芎种植,修建一新的游客驿站及园区观光绿道已建设完成。记者评新村立足自身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支撑。竹瓦社区如今产业兴旺美田弥望,处处焕发出幸福美丽新村的蓬勃景象。细数竹瓦社区产业发展不难发现,立足自身优势,选对赛道是发展的关键。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再到现在引入专业龙头企业,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竹瓦社区的步子一直没有停过。如今,围绕川芎,竹瓦社区还在探索文创产品衍生、乡村旅游开发的道路。我们相信,苦涩的川芎还将带给村民更加甜蜜幸福的生活。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7-16
 ◎夏收粮食产量429.2万吨,比上年增产2.9万吨,增长0.7%  ◎生猪存栏持续恢复,目前产能已超过2017年的同期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31下降为2.26,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记者 张彧希)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生经济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全省夏粮播种面积1635.5万亩,同比减少0.4%。夏收粮食产量429.2万吨,比上年增产2.9万吨,增长0.7%。夏粮生产期间,农业气候适宜,技术上采取良种良法,种植模式上扩大满种比例,各种灾害轻于上年,使得夏粮单产小幅提高,达到262.4公斤/亩,比上年提高2.9公斤/亩,增长1.1%。发布会现场  生猪存栏持续恢复、出栏大幅增加。上半年,全省生猪季末存栏4451.7万头,较一季度增长11.5%,同比增长34%;生猪出栏2928.7万头,同比增长31.4%。目前生猪产能已超过2017年的同期水平。“目前生猪价格已经企稳。”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分析,随着消费淡季的过去、抛售现象的减缓以及进口猪肉的减少,猪肉价格会逐步稳定,预计到今年国庆节期间,猪肉价格将达到常年盈亏平衡点附近。  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2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5元,同比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0元,同比增长13.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31下降为2.2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收入来源上,受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和旅游市场强势复苏带动,经营净收入恢复增长动能强劲。  从消费情况看,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41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918元,同比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41元,同比增长14.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最快,交通通信支出快速增长。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快速下跌,使城乡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显著降低。  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整体涨幅处于历史同期低位。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四涨四跌”,其中,食品价格下跌2.0%,而去年同期食品价格上涨22.6%;以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为代表的非食品价格上涨0.6%,显示CPI上涨动能发生转换,从食品端切换到非食品端。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7 月 15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上半年四川国家调查主要数据。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2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两年平均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5元,同比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0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9%。  粮食生产方面,2021年,全省夏粮单产小幅提高,总产量稳中略增。全省夏粮产量达到429.2万吨,比上年增2.9万吨,增长0.7%,实现了丰收。其中,小麦产量243.2万吨,减少1.1万吨,减少0.5%;其他谷物5.5万吨,增长14.6%;豆类33.1万吨,增长4.1%;薯类147.4万吨,增长1.4%。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梁玉均介绍,2021年四川夏粮实现“双增”,主要在于单产小幅提高。 全省夏粮单产262.4公斤/亩,比上年提高2.9公斤/亩,提高1.1%。其中,小麦单产282公斤/亩,提高5公斤/亩,提高1.8%。单产提高,一是因为气候适宜,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业气候条件变化平稳,降水充足,光照充沛,光、温、水等农业气候条件匹配较好,为夏粮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二是农业技术上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三是种植模式上扩大满种比例,四是各种灾害轻于上年。2021年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四川的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生猪生产方面,全省生猪产能持续恢复,能繁母猪存栏进一步增长。上半年,全省生猪季末存栏 4451.7万头,同比增长34%,与一季度末相比增长 11.5%。其中,能繁母猪季末存栏446.5万头,同比增长30.8%,与一季度末相比增长11%,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六个季度环比增长。目前生猪产能已超过2017年的同期水平,生猪出栏大幅增加,在产能恢复的带动下,上半年生猪出栏明显增加。  受生猪生产较好的带动,主要畜禽肉类产量增幅明显,上半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24.1%。除猪肉产量同比增长较快外,禽肉产量50.9万吨,同比增长2.5%;牛肉产量16.7万吨,同比减少0.1%;羊肉产量11.5万吨,同比减少0.9%。禽蛋产量95.4万吨,同比增加0.7%;牛奶产量30.3万吨,同比减少2.6%。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感谢党组织的培养,我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更加努力建设家乡,造福群众!”7月13日,简阳市青龙镇联合村党总支书记周富坤向记者袒露心声,展望未来。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让他倍感振奋,乡村振兴重担在肩,信心十足。  周富坤告诉记者,他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家庭成长环境对他影响深厚,对党组织有着深厚感情,1983年他从部队退伍后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家乡建设。  近年来,联合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周富坤表示,该村通过持续开展精准识别和帮扶,有效助力脱贫,防止返贫,“目前,联合村充分挖掘资源禀赋,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城乡互动。目的是为百姓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让更多的人搭上乡村振兴的‘顺风车’”。  对于下一步工作,周富坤表示,联合村将围绕乡村振兴这个重点工作,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动“竹熙间”项目落地落实,打造铁佛寺康养打卡地;还要加快土地增减双挂钩项目推进,积极盘活闲置的村集体资产,组织收集整理撂荒地耕种,通过产值收益和政策补贴等壮大集体经济的模式,力争在三年内集体经济超 200万元,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14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7月9日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赵勇带领省畜牧总站和省疫控中心组成的调研组一行到邛调研生猪生产及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蒋德阳,邛崃市常委、统战部长、总工会主席肖瑶,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崔艳等相关领导陪同调研。赵勇一行先后来到四川省金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茂源养殖场、成都科农无害化处置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企业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赵勇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养殖规模、防控措施等情况。调研组对邛崃市生猪生产和疫病防控工作,以及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非洲猪瘟自检制度,消毒灭源等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赵勇强调,邛崃要对养殖场养殖、无害化收集、屠宰企业生产给予高度重视。当前疫情传播途径十分复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非常艰巨。各级有关部门要坚持“外堵、内控、严管”方针,采取强化调运监管、疫情排查监测、禁止泔水喂猪、督导检查、联防联控等措施。调研组指出: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目前夏季作为疫病高发季节,更要增强防控意识,特别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12
(记者 陈泳 图片由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提供)“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特种玉米研究所所长,陈文俊!”6月30日,当全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颁奖领导大声念出这个光荣的名字,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不少师生却泣不成声。就在不久前,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永远闭上了眼睛——6月21日17点48分,因胃部癌细胞扩散,陈文俊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6岁。今年3月,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高花青素甜玉米种质创新及新品种培育”成果进行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突出,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成果的推广应用。陈文俊作为项目领衔人接受专家答辩论证的,正是陈文俊,听到鉴定结果,他苍白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专家们没想到的是,这位神采奕奕的玉米专家,竟已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而支撑他不顾病痛也要坚守的,正是要让这份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初心。怀揣这颗赤诚初心,陈文俊将毕生的精力埋头到玉米研究中。常年的辛劳导致陈文俊患上了严重的胃疾,但他拒绝了医生住院治疗的建议,直到2020年3月20日他才进行了胃部间质瘤手术。2021年2月份,他不顾家人劝阻孤身再次飞往海南基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他都还奋战在科研前线。艰苦的工作终于换来了丰硕的回报:陈文俊带领团队选育出的黑甜玉8号、黑甜玉13号两个品种于2020年11月成功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填补了国际市场上水果玉米不含花青素的空白。紧接着,黑甜玉8号顺利通过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该品种是目前国内首个富含高花青素的黑甜玉米品种,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的产业开发价值。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7-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猪肉价格连续22周下跌,市场行情大起大落。为稳定生猪产能,日前,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出台了《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简称“猪十条”)。  7月9日,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会上,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介绍了我省生猪生产情况和“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等相关人员,就稳定生猪生产的热点问题,回应了社会关切。新闻发布会现场稳产保供取得成效生猪生产面临新挑战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两年来,我省一手抓非洲猪瘟防控,一手抓恢复生猪生产,取得一定成效。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出栏生猪1537.5万头,同比增长37.8%,达到非洲猪瘟前2018年同期的90%。生猪存栏3992.1万头,同比增长33.7%。猪肉产量120.1万吨,同比增长40%,已达到2018年同期的102%。  同时,全省动物疫情总体平稳。上半年,省内没有报告发生原发性非洲猪瘟动物疫情。今年春季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已经结束,全省免疫抗体整体水平在90%以上。  和复产取得的成效相比,今年以来,我省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据省农业农村厅监测,至6月25日,我省生猪和猪肉价格分别为13.58元/公斤和23.34元/公斤,同今年年初高点相比降幅分别达52.3%和55.6%。  “本轮猪价非正常持续下跌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不是简单的猪多了。”李春华表示,目前,我省生猪出栏量和市场消费能力均尚未回到正常年份水平,生猪恢复生产还没到“鸣金收兵”的时候。  李春华表示,保持生猪生产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是此次出台“猪十条”的根本目的。各地要根据目标任务、消费需求、土地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布局养猪场,不能不发展、也不能盲目发展,要逐步让生猪生产达到一个稳定运行的水平,坚决完成年初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实现年末存栏4000万头、全年生猪年出栏5800万头的目标任务。积极落实各项举措保障生猪生产稳定运行  此次的“猪十条”,可谓干货满满。这些举措如何落地落实?省级相关部门人员就此在会上进行解答。  省发展改革委价格处副处长喻龙表示,近期,国家发改委已宣布启动猪肉收储工作,我省有计划启动猪肉储备。同时,我省还将进一步优化保障生猪猪肉价格平稳运行的长效机制。  “早在2016年11月,我们就出台了《四川省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这是我省保障生猪猪肉价格相对平稳重要的常态化长效调节机制。”喻龙表示,目前,省发改委正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对预案进行修订,拟报省政府同意后尽快出台《四川省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实施方案》。  此外,“猪十条”提出要进一步落实环保和用地扶持政策。“我们正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助推生猪生产发展。”省生态环境厅农村生态环境处四级调研员冯娜娜介绍说,目前,我省仅年出栏生猪5000头及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生猪养殖建设项目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生猪养殖建设项目仅需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再进行环评审批。  “猪十条”还提到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猪肉产品加工”。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产品加工处副处长夏超表示,目前我省正围绕全省100个生猪生产基地县,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三个经济区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猪肉制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同时,通过落实“一企一策”个性化培育机制,着力培育了希望食品、高金、铁骑力士等重点猪肉精深加工企业;通过实施“专精特新”工程,壮大三丰、南大等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推进我省猪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12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全市非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意识及水平,2021年7月8日下午,邛崃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了邛崃市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培训会。会议邀请了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李再华和成都市动物疫控中心副主任岳建国进行了现场指导。培训会上,李再华首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宣传到位,联防联控;二是要研判情况,摸清数据;三是要及时检测,果断处置。而后,岳建国副主任就非瘟防控工作提出来以下五点建议及措施:一是各镇街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二是各镇街要明确责任,充分认识动物疫控工作的重要性;三是要立即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全市养殖场户养殖情况及发病情况,分类统计,分类处置,并建立台账;四是对邛崃市全域进行大消杀行动;五是要建立应急处置队伍;六是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养殖场户防控意识,明确网格员各项职责落实到位;七是要加强监管,严防外疫传播和内疫扩散。最后,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崔艳对各镇街参会人员提出了要求,要求各镇街主要领导及各村(社区)网格员立即行动起来,把此次培训的非瘟防控措施和建议落实到接下来的非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切实做好全市的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工作。邛崃市各镇街主要领导、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兽医站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以及各村(社区)网格员共170余人参加了培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9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加强耕地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棚房”问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确保农地农用。7月8日下午,我市召开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专题工作会,会议由副市长代会明同志主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肖瑶同志出席会议,邛崃市14个镇(街道)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市规自局通报了我市“大棚房”整治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市农业农村局对《邛崃市“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推进工作方案》进行了解读,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肖瑶要求,在本次“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工作中一是要“严排查”。摸清底数是做好整治工作的基础,底数不清,整治成果就不托底。各镇(街道)要对照2019年“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问题台账和相关工作要求,对全市上报的33宗“大棚房”及172宗另案处理项目清理整治情况逐一核查,要认真查清是否整改到位,是否存在死灰复燃。同时,要聚焦以设施农业为名占用耕地违法违规建设与农业发展无关的设施,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餐饮、娱乐等非农设施,农业大棚看护房建设面积严重超标等三类重点问题。对所有的设施农业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坚持做到逄园必进、逢棚必查,确保不留死角。所有摸排出的问题分类建立台账、逐宗逐级背书。二是要“稳处置”。镇(街道)对照“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政策和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对摸排出的“大棚房”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务必一宗一整改方案。要充分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生活的合理需求,既要依法依规,又要科学合理,坚决避免“一刀切”。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政策综合运用,明确整治期限和责任人,真正将处置措施落到实处,杜绝“走过场”、“做虚功”。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顶风违法、反复违法等情节恶劣的问题,要坚决打击,严肃处置。三是要“强监管”。“ 大棚房”问题出现反弹,也暴露出我们在日常监管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各镇(街道)要严格执行《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成自然资规〔2020〕6号),把监管和服务落到实处。对新发生的“大棚房”问题,要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对重点区域要重点监管,要注重宣传和引导,把政策给群众说清楚,把途径给群众指明白,把后果给群众讲到位。 代会明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事关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汲取襄汾教训,不折不扣抓实抓好整治工作。要认真细致排查。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精诚团结,相互配合,全面开展地毯式排,确保排查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各镇(街道)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安排、亲自指挥、亲自督促、亲自落实,真正做到农地农用、还地于农,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要层层压实责任。各镇(街道)、相关部门要把本次“大棚房”清查整治“回头看”工作任务分解下去,层层传导压力责任到人到岗。市政府将通过明察暗访方式对此项工作开展督査,一经发现工作措施不力、弄虚作假、问题突出且隐瞒不报、整改不到位等现象,均依纪依规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9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2021年7月6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农业行政执法10大典型案例,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承办的四川省邛崃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违法生产饲料案榜上有名。这是2020年度以来,农业农村部第3次肯定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办案水平,执法成效。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执法为民,服务三农”为宗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执法制度体系,提升执法水平,强化办案能力,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截止目前,今年办理各类农业综合案件30起,移送公安8起,无害化处理饲料65.8吨,生猪122头,处理投诉93起,罚款36.1万元,挽回生态及经济损失800万元。2020年3月5日,邛崃市农业农村局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名单,为45个示范单位之一。我局执法大队承办的2件案子案卷获评2020年度全省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2021年1月15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0年全国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结果,此次共评出优秀案卷56卷、优秀文书12份。我局执法大队承办的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农药案为56卷优秀案卷之一,该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询问笔录》在12份优秀文书里占了2席。1起案子,2份殊荣,3个优秀,这是农业农村部对我局执法办案,执法成效的高度评价。2021年4月20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通报表扬《2020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突出单位的通报》,成都市共5个区县,我局排位第一。成绩显著,但仍有不足。2021年6月23日,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卿足平调研我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时指出“邛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是全国首批农业行政执法示范单位,站在新起点、当有新作为。”对执法大队寄予深切厚望,提出了新要求。 我局执法大队将牢记殷切嘱托,强化使命担当,找准奋进坐标 ,开启全新征程。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统一着装执法,主动加强对内、对外沟通对接,努力理顺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做到规范、精细、高效执法。主动学习省外先进地区农业综合执法经验,积极探索实施现代化、智能化执法方式,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持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基础,树形象,全面提升农业执法效能和水平,全力打造一流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邛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始终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创新农业综合执法机制体制,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乡镇综合执法队的协调配合,扎实开展农业领域兽医兽药、生猪屠宰、饲料、动物卫生、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农产品质量的执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执法保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江渊淏  记者 周颖昳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农业银行成都金堂支行主动找到了我,为我提供了30万元纯信用贷款,解了农场的燃眉之急。这个贷款循环使用了7年,让我更有信心、更有底气迎难而上。”回忆起当初来到金堂县梨花沟村的那段时光,小马哥夫妇充满感情。  金堂县梨花沟村位于龙泉山脉丘陵地区,是成都市“东进”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生态环境秀美,在政府的扶持和金融政策支持下,该村农业得到迅猛发展。2013年,四川农业大学的两位硕士小马哥夫妇毕业后并未选择回到远在内蒙古的家乡,而是毅然来到了梨花沟,流转了150多亩土地创办了朴田农场,开始了生态有机农业的创业之路。游客在朴田农场参与体验活动。受访者供图游客在朴田农场参与体验活动。受访者供图种养循环 有机结合  创业初期,农场投入较大,除了土地流转费用外,还有购买鸡苗、树苗、种子、化肥等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刚从大学毕业的小马哥夫妇来说,启动资金成为了令他们头疼的问题。农业银行成都金堂支行在获知情况后,主动联系到了他们,并为他们提供了纯信用贷款,满足了小马哥夫妇的资金需求。  朴田农场实行的是种养结合的有机循环生态模式,以山地林下放养土鸡为主,由专人定期收集鸡粪,经过有益菌添加发酵制作有机肥,用于种植红薯、玫瑰、梨树和各种蔬菜。同时农场种植的果蔬又为放养鸡提供了青绿饲料,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不产生废弃物。  农场的这种种养循环模式吸引了许多有孩子的家庭前来体验消费。随着人气逐步提升,农场开始搭建接待设施,向第三产业靠拢。小马哥积极打造了成都周边的网红打卡地——成都的“若草山”,通过和多家摄影机构合作,每周会接待很多慕名而来拍照的朋友,在各个社交平台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农场的生态环保理念让前来体验的朋友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来这里同时还能欣赏到金堂县夜景,这是我们农场的成果之一。”小马哥腼腆地对记者说。据悉,农场现在每年接待人数达 5000 多人,年收入 140 余万元,累计带动50余人就业。新消费模式 吸引客流  随着农场运营步入正轨,小马哥又想到要打造一个新的消费模式,即互动体验营销模式。“通过组织消费者或者会员到农场体验劳动来换取相应的工分,再用工分来换取农场的产品或抵扣货款,同时也让农场增加销量和收入。”小马哥介绍,这种模式受到许多消费者的欢迎。  在产品营销方面,农场采用O2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线上宣传下单,与线下体验消费相结合,“未来我们会在成都中心城区开设体验店,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我们的生态农产品和健康食品,并提供产品生产、包装、物流‘全链条’服务,让顾客便捷、放心地消费。”小马哥告诉记者。  2019年,朴田农场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作为农场的负责人,小马哥还被推举为金堂县第十四届政协委员,被评为“金堂县十佳科技致富带头人”。  事实上,小马哥的成功离不开成都市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农行金堂支行有关负责人给记者提供了一组统计数据,截至5月末,农行金堂支行支持农户560户,累计投放贷款1.6亿元,支持范围覆盖了种植、养殖、农家乐、农业观光、农副产品电商运营等各个方面。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从开业不久的一里小吃街到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乡村振兴博物馆,从远近皆知的乡村十八坊到豆瓣博物馆、村史馆,再到远一点的吕家院子美食林盘……如今的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有着N个网红打卡点,并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其实,三年前的战旗村就因集体经济的盘活,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样本。许多人想象不出,已是美好生活样本的战旗村,还应该怎么升级?7月2日,从北京领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的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向记者分享起这些年战旗村的经营之道。这三年,战旗村抓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的机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市场为主体,以村民集体共参与、商业化运作逻辑,盘活土地资源,大力推动“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转变。俯看吕家院子“火车头”带领壮大集体经济战旗村,一条颇具川西风格的一里小吃街是新晋的网红打卡地。蜿蜒的青石板路,两旁褐色的中式雕花木质门窗,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这条街巷长300米,有80余间屋舍,川西各地美食汇聚于此,营造出“吃遍全川”的旅游+美食体验场景。高德敏介绍说,这条小巷其实是由村里的闲置房屋打造而来,通过整体盘活,引进多元业态,不仅形成了全新的旅游打卡地,更增加了村民们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益。“从最不起眼的小巷,到网红打卡地,得益于创造性的经营打造。”开了多年豆瓣厂和酱油坊的高德敏深有感触,“村庄的发展,就像企业的成长一样,需要经营。”而如何推动村庄经营,战旗村的做法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火车头”作用,推行多元参与共建共治,集思广益形成总体规划,再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推进。“正是通过科学经营,村集体经济得以不断壮大,也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建设。”高德敏说道。2020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72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80万余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万余元。创新分红模式生态经济两相宜经营村庄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2019年,战旗村内一个川西林盘——吕家院子诞生了“生态环境分红”。吕家院子位于“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和战旗村国家 4A 级景区核心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首批打造的林盘之一。在对林盘风貌进行打造后,在招引项目时,战旗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生态价值的转换体现其中?最终商议按比例给村集体进行生态环境分红,实现村集体持续“造血”。当年 10 月,战旗村引进的望丛釜项目开始试营业,双方确定了生态环境分红的具体操作方式:每月按照营业额的3%给村集体分红。到目前为止,仅这一个项目,就给村集体分红超过5万元,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有了直接体现。今年“七一”前夕,战旗村村“两委”干部依然忙碌,不仅忙于党务,还忙于战旗村正在谋定的新规划。2020年,战旗村与周边的几个村合并成为新的战旗村,面积从过去的2.06平方公里扩大到5.36平方公里,辖区人口从过去的1704人增加到了4493人。“合并后,我们正在制定新的规划、新的章程。”高德敏说,除了应用以往的成功经验,更要发扬战旗村敢为人先的精神,在保证用地红线不破坏的前提下,敢想敢干,寻求更大突破,继续扛好“战旗”这面荣誉之旗。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8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为确保我市猕猴桃果品质量安全,切实杜绝猕猴桃早采早购现象,增强我市猕猴桃产业市场竞争力,促进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7月5日,邛崃市禁止猕猴桃早采早购工作会在市农业农村局四楼会议室召开。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植仕正、高级农艺师王林、14个镇(街道)、市市场监管局和市猕猴桃产业协会、市果品协会、市电子商务协会、市猕猴桃产业协会镇(街道)分会代表和种植户,共计50余人参会。    会上,王林宣读了《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邛崃市2021年猕猴桃适期采收指导意见>的通知》,重点讲解了早采早购猕猴桃的危害、2021年猕猴桃适宜采收标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方法和猕猴桃采收注意事项。                       会议要求,镇(街道)在会后要及时召开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会议,大力宣传猕猴桃早采的危害以及正确的采收标准和方法,保护广大种植户、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权益;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引导广大果农标准化生产、经销商诚信守法经营,自觉抵制早采早购猕猴桃的不良行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6
  (岳元文)为全面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促进优质高油油菜品种在成渝地区的应用推广,近日,由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办的“高含油量优质油菜品种庆油8号小榨出油率验收会”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召开。来自川渝两地的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专家组对来自四川雅安采用稻油轮作模式生产出的“庆油8号”油菜籽进行了出油率验收并形成了测评意见:“庆油8号”双低优质、含油量高、商品性好(油色清澈透亮);现场称取“庆油8号”油菜籽46.5公斤,含水量7.46%,经高温炒籽、物理压榨、离心过滤后得净菜籽油20.7公斤,测定出油率为44.5%。专家组一致认为“庆油8号”出油率高,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提高油菜产业效益。与会代表观摩了榨油现场,对“庆油8号”的高出油率表达赞许。  据了解,“庆油8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与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特高含油油菜新品种,含油量达到51.54%,为我国冬油菜品种之最。“庆油8号”此次出渝入川势必会促进川渝油菜产业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近一年来,川渝两地农业农村部门通过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加大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贡献了农业力量、展现了农业作为。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7-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6月29日,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文昌社区8组田间,一排排玉米在初夏骄阳下更显挺拔。随手扒开一个棒子的“金缕玉衣”,只见淡乳黄色的“珍珠”间,随机点缀着淡紫色“玛瑙”——这种“颜值”超高的鲜食玉米,就是我省今年审定的新品种,也是我省首个自主选育甜糯比1:3的带色“彩甜糯”鲜食玉米品种:锦甜糯198。杨跃华向记者展示锦甜糯198。    “含金量”高  如今市面上,同时具备彩色、甜、糯三大重要特性的玉米,似乎并不少见。看起来都是“彩、甜、糯”玉米,锦甜糯 198 跟它们有啥不一样?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该品种的选育团队领军人物、鲜食玉米专家,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研究员杨跃华。  杨老师告诉记者,这还得从玉米新品种选育说起。要想得到同时具备甜籽粒和糯籽粒的玉米,需要选用糯玉米母本和甜玉米父本进行杂交,最终使甜玉米基因和糯玉米基因融合。  市场上除省外引进的外,部分带色“甜加糯”玉米,同一个玉米果穗上,除了具备甜籽粒、糯籽粒外,还多出了一种“粉籽粒”,极大影响了玉米的口感与价值。这是父本甜玉米基因为非双隐性甜玉米基因导致的。  而杨跃华团队用携带双隐性甜玉米基因的父本与糯玉米母本杂交,选育出来的锦甜糯198玉米品种,玉米果穗上按照1:3的比例随机分配排列着甜、糯两种玉米籽粒。这一选育,花费了八年时间。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1:3的甜糯比!以平常对玉米的标准,这个比例既不会过于甜,也不会特别糯,口感细腻柔软、香味浓郁。”杨跃华告诉记者,为了让“好吃嘴儿”们吃上这样甜糯比适中的玉米,科研人员可没少下功夫。同时,他也骄傲地提到,这是我省首个自主选育甜糯比1:3的“彩甜糯”玉米品种。    上市时间早  “实测面积0.48亩,实测产 量587.2 公斤,折合亩产1223.33 公斤鲜玉米……”近日,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对锦甜糯198示范田进行了测产验收。  据统计,我省鲜食玉米播种面积达120万亩,2020年鲜穗产量120万吨,产值24亿元,近年来产业发展速度快、劲头强。但我省鲜食玉米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6至7月,其余时间主要由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供应,自给率不足50%,巨大市场缺口亟待填补。  锦甜糯198的出现,为拉长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时间线”带来了新机遇。“2月底播种,5月20日左右,锦甜糯198就可陆续上市销售。”杨跃华翻看去年的统计数据告诉记者,打出早市时间差,该品种初上市收购价可以达到1.5至2元一斤,市场零售价可以达到5至6元一斤,“配合超常早播技术,甚至可以实现5月1日就上市,抢占劳动节黄金周市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6
    嘉 宾:中国工程院院士 荣廷昭、川农大玉米所副教授 林海建    主持人: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近日,2021中国(四川)鲜食玉米大会揭幕,全国种业及鲜食玉米行业尖端专家、企业、农户代表齐聚邛崃;同时,我省首个自主选育“彩甜糯”鲜食玉米品种完成测产验收,凭借高产早市等特点,拉长本土鲜食玉米上市时间线。  蜀中鲜食玉米盛事频出,背后是我省近年来在该产业“赛道”步稳蹄疾、稳驾提速的发展。看“硬件”:种植面积达120万亩、鲜穗产量120万吨、产值24亿元,产业基本盘稳固;看“软件”:四川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仲衍种业等一流的科研团队和企业聚集川内,引领产业向纵深发展。  坐拥绿色健康食品需求日益旺盛的本省市场,面对“十四五”新阶段带来的产业发展上升机遇,四川如何借好势、掌好舵、做好鲜食玉米发展文章?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荣誉所长荣廷昭,以及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副教授林海建,探寻四川鲜食玉米更上一层楼的发展密码。资料图片    优势何在?天时地利人和  恰逢本省鲜食玉米扎堆上市,点开广袤四川卫星地图,可见鲜食玉米如星链般点缀在成都周边、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地区。除了供应省内市场,这些玉米同时也销往重庆、贵州等省外地区,一时间形成“千里共享一家香甜”之势。针对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优势,荣廷昭院士展开了详细的分析。  首先,离不开“地利”因素。既有全年温暖湿润、雨热同期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作为主要种植区域,又有山地立体气候显著的复种区域,温带、亚热带、热带血缘品种均能在此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自然条件为鲜食玉米品种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甜、糯、甜加糯、彩甜糯等各型鲜食玉米齐齐登场亮相,种类丰富令人眼花缭乱。  其次,不得不提“人和”因素。以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水稻高粱研究所等为代表的玉米科研团队发展迅猛、规模可观,选育玉米新品种数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600万亩。玉米专家与企业、种植户“打得一手好配合”,引领四川鲜食玉米产业不断向深加工领域纵深发展。    路在何方?短板正是发力方向  “虽然我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是消费主要以鲜食为主体,这是产业附加值一直提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林海建告诉记者,我省鲜食玉米产品单一、产业延伸不足是一大短板。同时由于我省鲜食玉米集中上市度高,采收期短,规模化深加工企业有待增加,短期内供远大于求,导致价格波动极大,严重打击种植户积极性、阻碍了规模化集中种植。  短板正是发力方向。在林海建看来,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必不可少。可利用本省鲜食玉米科研力量雄厚优势,加大鲜食玉米新品种研发力度,更加精细划分鲜食糯质型、超甜型、甜加糯型、加工型、特用型品种,并进行早熟型、中熟型、晚熟型品种配合种植,用科研力量引领一条高端发展路线。  同时,林海建建议,走出种植规模化、环节标准化路线,要加大培育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大面积标准化订单生产,进一步把控采收、运输和销售环节。尤其在采摘实现标准化生产,解决好从地里采收到装车这“几百米的距离”,保证鲜食玉米品质。  荣廷昭院士提出,进一步加大川内科研单位之间、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川内与川外科企间的交流与合作,把更多的科研团队、优秀产品、先进技术聚焦到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上,加强从育种、示范、推广、种植、物流、销售、加工等环节的政策配套,确保鲜食玉米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我省一直是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试点区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者。毫无疑问,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将拥有广阔前景。”荣廷昭院士表示,希望我省用好物流仓储产业优势、特殊区位优势、鼓励政策优势,抢抓“十四五”新时期宝贵发展机遇,为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再次开创无限可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