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田程晨 文/图)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覆盖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有力推动农村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村道路运输服务水平。“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车实现全市乡村客运标识体系“四统一”为把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理念贯穿到农村运输服务的全过程,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基本出行问题,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以全覆盖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为抓手,多次专题研究、高标准谋划。2021年3月,印发实施《成都市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全域覆盖实施方案》,明确各区(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责任主体,推动建立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统筹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首先就是突出高标准,全域覆盖实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来说,第一步就是全面实现标识统一。按照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四统一”内容及层级,倒排工期,顺排工序,新建招呼站(牌)1047个,推动实现全市乡村客运标识标志、招呼站(牌)、车辆标识以及人员标识的标识体系“四统一”,实现除公交一体化运营的区域外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全覆盖。推进乡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集约化经营“与此同时,我们还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向农村公交转型升级。”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四川天府新区、双流区、温江区等8个区的农村客运已全部改造为公交,实现了农村客运和公交服务均等化。此外,还大力推进乡村客运“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模式,通过收购、重组等手段整合乡村客运经营主体,提高乡村客运集约化经营水平,鼓励实施“一县一公司”经营管理,彭州市、崇州市通过完成农村客运国有化回购,实现“统一由一家公司运营”的集约化经营格局。在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同时,乡村客运还服务乡村物流发展,推动“运邮融合”,开展农村客运附带小件快运业务,促进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快递、电商下乡以及农产品进城等电商物流业务融合发展。拓展农村客运站综合服务功能,按照“一站多能、综合利用”的原则,将集散、邮政、快递、供销、便民服务等功能有效整合,解决农村客运站可持续经营问题。一系列的举措,让成都乡村客运的服务深度和广度不断深入和扩大,而举措的落实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坚持“金通工程”公益属性定位,出台《成都市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设立市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积极向上争取“金通工程”、村级招呼站牌建设等专项资金。利用四川省乡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对全市村级招呼站(牌)、客运车辆、驾驶员实行统一编号和数字化管理,目前,已完成1469个招呼站(牌)、4222辆农村客运(含通村公交)车辆和4921名驾驶员信息接入,实现农村客运服务过程信息化监管。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8-09
(记者 杜文婷)在龙泉驿区西河街道卫星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统一样式白底绿字的积分牌,积分牌上按月份划分了12个格子,格子里用笔填写着数字。这数字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原来此前,卫星村里人居环境问题突出,杂草枯树、生产垃圾乱堆乱放随处可见。为此,卫星村利用社区保障资金引入社会组织尝试开展“积分+”项目,项目计划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切入点,通过“积分+”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改造,带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首先是农村家庭面貌的改变,记者了解到,在该项目开展的第一年,卫星村推行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积分+”清洁家庭项目,制订了积分兑换标准、评分标准等相关制度。每月,村积分管理队伍会对参与家庭的房前屋后环境进行检查,为环境卫生达标的家庭发放10个积分,村民可以凭借积分在村里兑换与积分等额的超市代金券。记者了解到,通过前期入户宣传、村民自愿申报等方式,卫星村将4组、6组、12组140余户农户作为项目的首批试行对象,为他们装上了积分牌。“想不到搞好自家卫生就能换物资,这个活动整得巴适!”卫星村4组的刘大哥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庭院卫生,自从装上积分牌开始,每个月都能从评分组手中“赢”下10分。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试行,“积分+”模式得到了参与家庭的一致认可,甚至一些未参与项目试行的村民也找到卫星村村委会表达想要加入的意愿。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月开始,“积分+”清洁家庭项目在卫星村全面推开,全村800多户农户全部装上了积分牌。“从目前的项目成效来看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卫星村工作人员介绍,积分兑换的物品价值不算高,但对村民打扫家庭卫生的激励作用却非常明显,如今大部分家庭都能拿满每个月的10个积分,随之而来的是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环境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大提升。“在大家逐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以后,我们会逐渐提高评分标准和考评范围,让乡村环境品质更上一层楼!”记者了解到,卫星村的“积分+”项目不仅限于人居环境整治范围。此前,卫星村还制定了志愿者积分细则,村民志愿者可通过参与本村志愿服务项目兑换积分。在疫情防控中,通过“积分+”项目招募的村民志愿者也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战“疫”中,帮助开展秩序维持、资料采集等工作,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之后我们还会不断扩大范围,建立多个‘积分+N’活动积分制度与积分兑换制度。”卫星村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卫星村将在前期项目经验基础上,在各个方面推进积分制管理制度,同时,建立起积分换物资、积分换服务、服务换积分、物资换积分等多元可循环能持续的积分兑换机制,带动村民全域参与公共事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这笔钱申请下来之后,我们要把它用于桂花酒、桂花糕、微盆景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7月28日,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理事长陶勋花高兴地对记者说。一个月前,岷江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股权提供反担保,获农业银行温江支行“强村贷”200万元,期限2年,执行利率3.85%,率先在四川实现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融资,成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位于温江区北部,面积2.4平方公里,辖29个自然村,人口近6000人,有江安河冲击岛屿“乌龙岛”、汪家湾湿地等景观,也有“陈家桅杆”“岷江书院”等历史院落,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气息浓厚,是全省乡村振兴的明星村。  近几年,为了摆脱花木种植的单一产业模式,岷江村依托自然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发展以“小而美”的创意农业以及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产业融合。2021年,经全体成员同意,岷江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决定投资建设“樨蜀微盆景创意集市”,但由于受资金制约,项目进展缓慢。  作为重点定点联系村,人民银行温江支行一直高度关注岷江村发展,在获知岷江村资金需求后,第一时间联合区农业农村局上门与岷江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进行对接,详细了解其具体融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融资方案。  农村融资,没有抵押物怎么办?没有产品怎么办?针对岷江村的实际情况,人民银行温江支行、区农业农村局、农业银行温江支行多次深入岷江村,在进行充分现场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引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探索使用岷江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的集体资产股权作为反担保物为其解决资金需求。  在多方面研究对比各金融机构产品的基础上,人行温江支行最终决定选取农业银行温江支行“强村贷”产品,充分发挥其深耕乡村优势,通过“政银担”合作模式为岷江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解决资金需求。  在联合温江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结合岷江村区域环境、区位优势、产业发展以及预期收益,对集体资产股权价值进行有效认定后,经多部门的指导,3月19日,岷江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52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作出决议,同意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股权向四川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反担保,向农业银行温江支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用于合作联社生产经营。专家建议>>>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晓鸣: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本来就应分两步走,首先是基础性改革,需要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之后便是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探索改革后的成果应用。  目前,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大多数不具备抵押功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让农村集体产权流动起来,从而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是目前改革需要破解的难点。温江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将农民手中的分配凭证用起来了,还由担保公司承担了一部分风险,是很好的尝试与探索。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眼下正是花生收获的好时节。7月29日,在金堂县清江镇机播花生种植基地内,花生播种机、起果机、摘果机、洗果机以及花生剥壳机等整齐排列,引来参会人员的驻足围观。当天上午,由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主办的“2021年四川花生机械收获现场会”正在这里进行。“这次会议我们邀请了成都周边花生主产地区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种业企业、加工企业、种植大户,以及农机制造企业等的40余人,目的就是引进一些花生收获相关机械,比如起果机、摘果机、洗果机和剥壳机等分段式小型机械进行展示示范,同时也期望农机企业结合在四川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从中筛选或生产出最适宜在四川丘陵地区使用的花生生产机械,期望在省内大力推广,提高四川花生产业全程机械化水平。”经作所党委书记张小军研究员告诉记者。花生机收现场。实现播种收获全程机械化  播种、收获全程机械化,这是经作所花生科研团队的重要关注和攻关方向之一。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此次收获现场会之前,经作所已经举办过一次花生机械播种现场会。  “两次现场会,完成了花生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展示过程。在4月召开的花生机械播种现场会,向省内各花生主产区展示了一种花生开沟、施肥、播种、除草、覆膜、覆土六项工序一体化完成的播种机械。”张小军告诉记者,“这次引进的花生起果机与前期的播种机是配套的,都是采用的一垄双行种植技术。农机农艺配套非常重要,这可以大大提升花生生产机械化效率,大部分种植户尚未实现机械化,人工成本也就高了。通过测产,机播机收花生的产量相当不错。”花生机收现场。  机械耕作效率能提升多少?以机械化收获为例,经作所花生团队李爽助理研究员进行了对比:“我们对花生起果机以及花生摘果机的效率做了现场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计算,起果机亩用工数是0.19个工,效率是人工的1.51倍,摘果机亩用工数是1.10个工,效率是人工的5.18倍。在四川其他更黏性花生地里,机械收获的效率还会更高。这些效率的提升不单单是时间成本的节约,更是人工成本的节约,对于现在农村劳动力缺乏,尤其对进行规模化种植的大户和企业来说效果显著。”花生机收现场。受访者供图改进适宜丘区作业机械  会议现场,一台花生摘果机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围观。“我们宜宾花生种植大多数是在丘陵地带,平原上的大中型机械很难操作,需要引进更适合丘陵地区使用的花生机械。”宜宾银皇食品公司董事长蒋元银告诉记者,“这台花生摘果机十分轻便,两个人就可以轻松抬走,大大节省了人工。花生摘果用工最多,刚才观察,这个摘果机起码提升效率好几倍,效果也好,我们打算回去就引进几台。”记者了解到,蒋元银现场订购的6台花生摘果机现已到货,并开始作业。  现场会还邀请到四川地区的相关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参会。“从我们农机制造者的角度来说,这些机械在四川还可以作进一步的优化。以花生摘果机为例,如果在这个机械下方再加上四个转向轮的话,完全可以做到一个农户就搬动这个机械,只需将机械沿着田间路推到土地边上即可。目前,我们也在和经作所专家共同商讨部分机械的优化改进方案。”四川金川田农机制造公司董事长张钉告诉记者。  四川农业大学张小平教授对现场种植户提出了建议:“生产者要用好农机补贴政策,切实引进适宜自身发展的优良机械,把技术专家请到当地去,把先进技术引到当地去,把经济效益带到当地去,提高生产水平,助己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洪瑜  8月3日清早,崇州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相关负责人王伶俐点开了“MAP智农”手机APP,不必“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她足不出户即可在方寸屏幕间,掌握合作社3850亩土地田间苗情、病情、虫情动态,规划当天的田管。  这是中化集团首创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将助农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一方面,该平台基于数据,为农户贴身设计管理方案,由农技员传授管理要点,提升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平台与农业加工下游企业建立联系,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最后,将农业生产数据集成汇总、统一分析……  自2018年起,MAP技术服务示范区在崇州市试点生根、辐射四周,服务面积达3万亩,涉及当地合作社、家庭农场86家,带动农户7500余家,助力当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有了指导粮农扭亏为盈  时钟的指针拨回2018年水稻育秧季。50多岁的崇州种植大户罗启卫,望着流转来的1500亩地,心中很是犹豫。连年亏损,让罗启卫心中升起一个疑问:这个地,我还种得起走吗?  这时,MAP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上门了。他们来到罗启卫田间现场进行诊断,并针对性重新选择水稻品种、提供田管方案,还积极为罗启卫解决资金难题。  罗启卫决定试一试,将600亩水稻品种换成工作人员推荐的竹香稻。当年水稻收获季增收20多万元,罗启卫又惊又喜。2019年,尝到甜头的罗启卫将所有水稻种植品种全换成竹香稻,当年增收30多万元。  罗启卫扭亏为盈的案例,吸引了更多种植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前来与技术服务中心寻求合作。截至目前,合作种植户数量已达100多名。MAP扩容助力乡村振兴  8月3日,一架无人植保机在MAP粮作四川省区崇州技术服务示范区田间往返穿梭。距之数十公里的示范中心本部监控大屏上,专业化视角的地块管理、遥感观测作物长势、精准气象、农事提醒、病虫害预警和农联网数据,每分钟都在滚动更新。MAP崇州技术服务中心经理阳杰告诉记者,该模式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为大田提供精准种植平台,帮助种植户有效管理农场。  为进一步实现“为消费者种出好品质、为种植者卖出好价钱、为产业链集好大数据”的目标,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探索不停。近日,公司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等签约,共建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宽领域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公司总经理王文彬告诉记者,今年,崇州中心将向着实现“服务面积突破5万亩,服务合作社及家庭农场150家,带动农户10000户”的目标大步迈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8月4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公布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同意全国72个县(市、区)与对口技术单位开展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以下简称“先行县”)共建工作,我省邛崃市入围,共建对口技术单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通知要求,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对口技术单位、先行县要把共建工作摆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扶持,做好督促指导,狠抓共建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不断探索先行县建设规律,因地制宜打造先行县样板。  先行县要聚焦县域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认真完善有关发展规划和共建方案,建立与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协同机制和对口技术单位合作机制,组织对接好各类农业科教资源,明确各项共建任务并狠抓落实,按规划方案稳步推进。  原则上先行县与对口技术单位合作期限不少于 5 年,鼓励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 2 年以上成效显著的,可提出验收申请,验收通过后,认定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给予挂牌并适时复查。未列入此次共建名单但共建意愿强、与技术单位合作基础好的县,今后可按程序申请增补列入共建名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5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2021年8月3日下午,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一行就我市化肥农药减量工作和“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工作开展督导调研。邛崃市副市长代会明、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崔艳、邛崃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宋建兴等相关领导陪同调研。督导组先后来到邛崃市高埂街道四川省创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邛崃惠农植保科技服务中心实地调研化肥农药减量工作。肖小余与相关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肥减量情况、农药经营和管理情况、限制性农药管理情况等。随后督导组一行前往临邛街道御品天下家庭农场、文君街道鹤山农庄督导调研“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工作。督导组对两处“大棚房”点位前期排查出的问题类型、整改情况、验收情况、“回头看”情况做了详细了解,最后,督导检查了我市化肥农药减量及“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工作档案资料,指出化肥农药减量档案要按年度和化肥农药减量闭环进行整理,肖小余对我市文君街道“大棚房”鹤山农庄点位全面拆除复耕,种植水稻现状表示高度肯定。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4
(记者 韩啸)为进一步把握油菜籽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特征,寻求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融合发展之路,日前,由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油菜籽产业发展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国内外油脂行业和期货市场的专家学者、油脂企业代表共600多人参会。大会围绕“信息引领、经营创新、合作发展”主题,邀请18位业内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主旨发言,共同分析研判市场形势,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期货价格创下历史新高,我国油脂油料市场供给如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周冠华指出,我国油脂油料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开放市场,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高度融合统一。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003亿吨;进口植物油1170万吨,连续两年创历史纪录。今年1-5月进口食用植物油478万吨,同比增加148万吨;进口大豆3823万吨,同比增加435万吨。今后几个月,随着进口巴西大豆集中到港,油厂开工率提高,油粕市场供应充裕。  针对近年来国内油菜籽产量下降,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高等情况,周冠华表示,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将逐步增加国内油料供给能力,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巩固棉花、油料等生产能力;最后,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处长张立伟分析,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有利于刺激主产国增加油脂油料种植面积。根据《油世界》预测,今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增加3886万亩,加拿大油菜籽种植面积同比增加525万亩,欧洲油菜籽种植面积也将明显增加。此外,全球葵花籽主产区俄罗斯、乌克兰和欧盟将从上年的干旱减产恢复至正常年景水平,产量增加500万吨-600万吨。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全球油籽油料产量将明显增加,下半年全球油脂油料供应偏紧的局面将得到缓解。在植物油产量、进口量继续增加,国内消费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预计2021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继续保持充裕局面,保供稳市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于油脂所具有的天然的金融属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郑祖庭认为,随着2020/2021年度全球油脂油料供应变化叠加疫情以及通胀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不确定性仍然较高。菜油、菜粕期货作用日益凸显,不仅国内菜系产业链上的主要参与主体均依托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国际出口商也越来越多地参照国内菜系期货价格进行报价。同时,菜系产业链下游的中小微企业众多,菜系期货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工具。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郑州商品交易所长期致力于满足产业客户风险管理需求。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深耕细作,菜系期货市场日臻成熟,期现货市场逐步融合,产业企业运用期货工具不断深化。今年以来,菜油、菜粕期现价格相关性分别达到0.95和0.92,期现价格保持较好联动性,菜油、菜粕期货套期保值效率分别达到96.53%和97.6%,功能发挥效果显著。  据了解,菜油和菜粕期货分别于2007年6月和2012年12月在郑商所上市交易。经过多年培育,菜系产业对期货工具的参与度与利用率日益提升。2018年以来,菜油期货平均日成交26万手,菜粕期货平均日成交62万手。截至2021年5月末,菜油期货持仓量近18万手,菜粕期货持仓量接近53万手。投资者结构方面,菜油、菜粕期货法人日均持仓占比分别为73.47%、50.51%,达到国际成熟市场水平。  此次参会的企业代表表示,目前国内菜粕产业链企业已经广泛运用菜粕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现货贸易中,基差交易已逐渐取代传统的“一口价”交易模式,成为现货贸易的主流,行业内超过60%的菜油贸易和超过80%的菜粕贸易均采用基差交易。随着菜籽、菜油及菜粕全产业链风险管理工具的建立与完善,菜粕、菜油期货价格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行业上中下游主体之间的基差点价交易模式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在菜粕国际贸易中,国外出口商已经普遍参照国内菜粕期货价格进行升贴水报价,国内的进口商也广泛接受这种报价方式。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8-04
(陈果  红日  文/图)盛夏时节,走进绵阳北川桂溪镇,秀美的高山药花惹人醉,香脆甜美的梨子、猕猴桃、李子挂满了枝头,花果飘香引来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露出张张笑脸,满眼都是乡村美产业旺的生动图景。近年来,桂溪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围绕“生态立镇、农业强镇、旅游兴镇、农旅融合、跨越发展”的发展思路,强化党建引领,重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文旅,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桂溪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书记李昊天(前右二)在桂溪镇调研镇村发展工作主题词:引领 >>>“党建+”凝聚发展合力北川羌族自治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高度重视桂溪镇的发展,在镇村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县委书记李昊天带领相关部门到桂溪镇现场办公,与镇村干部一道共商发展大计,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与困难。县政府主要领导周福兰深入到桂溪镇的村社调研指导工作,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把脉号诊”。上级领导的关怀激励该镇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形成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疑心聚力谋发展的新格局。近年来,桂溪镇把党建引领贯穿工作全领域、全过程,持续深入推进“3+2”书记项目,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党建+”模式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推进乡村组织振兴,让党组织硬起来、班子强起来、党员聚起来、阵地活起来,持续增强主观能动性的不断提升和基层党组织创新治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党建引领成为推动桂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桂溪镇党委专门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对人才库进行适时更新和管理。同时,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回引以肖玉、龚天发、熊海燕、朱志良等10余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到桂溪创业兴业。桂溪镇也积极参与和申报“羌山育才计划”评选、“我是羌山英才——我在北川”等系列人才活动,选育出杨正明等为代表的羌山英才,在群众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周福兰(右一)在桂溪镇了解乡村振兴情况主题词:聚焦 >>>做强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以生猪为龙头的养殖业快速发展,以梨、李等为代表的特色水果规模不断扩大……桂溪镇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记者了解到,正在建设的绵九高速穿境而过,道路交通发达、基本覆盖种养殖集中区,有较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生猪年产值占全镇农牧业产值的40%以上,特色水果基地初具规模,种养循环、绿色生产、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区位交通条件好、生态养殖环境优、生猪养殖技术强劲等优势,使得桂溪镇发展农业产业强镇基础条件优良。该镇通过实施产业强镇项目,把生猪+水果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养殖业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措施,扩大养殖规模,配套完善冷藏保鲜、冷链运输、加工营销等延伸产业链条;对种植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养殖粪污消纳、储存、处理等设施设备,实现种养循环、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产业产值和效益,带动农户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推乡村振兴。“只有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使群众在家门口创(就)业就能让钱袋子鼓起来。”桂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傅渝川说。据了解,全镇目前共有各类经营主体65个,其中合作社42个,家庭农场23个,龙头企业2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个。2020年全镇就实现农业总产值2.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4元,超过北川县平均收入的20%以上。美丽桂溪,乡村文旅游人如织主题词:创新 >>>文旅融合激活“美丽经济”青山巍峨,绿水缠绵。每逢节假日一拨又一拨国内外游客前来桂溪镇游玩。面对绿水青山,桂溪镇充分挖掘乡村文化潜力和生态魅力,打响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推进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走出具有桂溪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全镇自然风光优美,森林覆盖率86.8%。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川西北最大溶洞群,是四川野生鱼(裂腹鱼)类保护区。辖区内有成熟景区4个,九皇山和药王谷两个国家AAAA级景区,全年分阶段开展辛夷花节、梨花节、避暑节、采摘节、逮猎节、年猪节、冰雪节、庆羌年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年游客量120万以上,养老避暑游客达12万人次,已成为北川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大镇。近三年,该镇旅游及康养设施投入近5亿元,旅游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实现收入7.1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同时,带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0年景区周边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9.58万元,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桂溪镇拥有全国唯一辛夷花物种基因库,为进一步激活“美丽经济”,该镇着力打造“辛夷花小镇”。在推进此特色小镇建设中,其紧紧围绕“资源禀赋、规划管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管理、形象推广、综合效益”七大方面,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促进人才、资源、产业等各种要素向桂溪镇集聚。“以世界一流‘康养圣地’为目标,围绕旅游、文化、康养、艺术、运动培育产业,丰富提升桂溪全域旅游业态。”通过多年来的县镇村的不懈努力,辛夷小镇成为整个四川省第一个同时拥有两个国家AAAA级景区的全域旅游镇,助推了北川天府旅游名县成功创建。去年,九皇山滑雪场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主题词:奋进 >>>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该镇先后荣获全省特色旅游示范镇、全省卫生乡镇、省级特色小镇(辛夷小镇)、省级幸福美丽乡村示范点、全省安全社区等30余项荣誉称号。这一切得益于其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以能力建设为支撑不断改善民生,结合“辛夷小镇”、“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以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治理,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优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各类人才队伍,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如今,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是桂溪镇的真实写照。桂溪镇更是在加快推进“辛夷小镇”和“百强镇”建设的同时,成功争创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农业强镇。“桂溪镇党员干部将铭记初心、担当使命,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五大攻坚行动’和乡村振兴,全力实现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实现‘两个高于、两个升位’、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生态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疑心聚力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奋力谱写桂溪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桂溪镇党委书记赵海波在谈到该镇未来发展时说。“十四五”开局起步,桂溪镇将奋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逐步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实现路径,扎实培育乡村产业,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让美丽乡村吸引人与留住人、留住青山绿水、留住乡愁留住根,努力为“加快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贡献桂溪力量。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最近半个月的场地基本都预约满了,只有约后面的时间了。”7月29日,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三河村足球队领队兼球场管理员马忠羽在电话里向预约者解释。正值暑假,又逢奥运会,足球爱好者运动热情高涨,让这个足球音乐小镇人气十足,两个7人制标准足球场上日夜人群活跃。  相较于一些无人问津、大门常锁的乡村公共体育运动场馆,建在三河村的乡村足球场算是“异类”。在“健康四川”背景下,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下沉乡镇是未来趋势,不仅要建好更要用好。三河村足球场是如何运转的?哪些经验值得借鉴?记者来到三河村一探究竟。比赛照片。足球村不止有足球  从成都市中心出发,乘坐40多分钟的地铁之后,就到达了成都市郊的新都区,再转乘城乡巴士,不一会便来到三河村。  眼前的三河村既有田园风光的淳朴,也有现代生活的时尚。“大力神杯”标志性建筑、足球主题餐厅……无处不在的足球元素植入,让村庄别具IP标识。田间绿道旁,“一杯时光”“小坐”等近郊乡村生活消费新场景,以及建成的三河理想村、晨光熹微、“立时”民宿等创客民宿项目,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创业、就业。  “村上引入多个文创项目,打造融足球赛事、户外健身、音乐体验、精品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复合消费场景,点燃乡村产业发展。”三河村党支部书记谭杰说,良好的环境,配套丰富的业态、绿地景观,让客人因球而来,而又不仅限于踢球,还可以采摘当季水果、吃农家饭、喝咖啡、听音乐,满足了很多家庭周末出游的需求。“足球运动为乡村美好生活增色,反过来,乡村的美好生活场景,又让足球这项体育运动有了良好的承载空间。”比赛出场仪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灵活的运营模式  记者现场看到,建在三河村的两个标准的现代化7人制足球场,配套有更衣、洗浴室、球场灯光、球场监控、赛事直播等。在乡镇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足球场的日常运维开支?  自 2016 年该足球场建成投用后,相邻的金和社区居民马忠羽就一直负责球场的管理维护。他介绍,村上以包括他在内的7名党员足球爱好者为基础,成立了隶属于三河村党总支的足球党支部,引领三河村足球事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在运营管理中,灵活采取“包场出租+青少年足球培训+公益开放”等多重方式,保证了球场的运维开支。  “足球场的运维开 销主要是用地租金、保洁员工资、水电费使用等,其中用地租金是支付给被占地村民的。”马忠羽说,球场除了每周末晚上用作青少年足球培训外,周五免费开放,周六实行低收费,其他时段都要对外出租,按每场球两小时收费标准为400元。实行收费出租也是为了填补开销。“需要包场或者举行比赛的,一般情况,需提前至少一周以上预约才能预约得到场地。”  马忠羽介绍,在这样的运营模式下,一年下来不仅收支相抵,还有结余。“营收一方面主要用在了球场日常管理、硬件维护上,一方面还用在了足球俱乐部日常开支、小型活动中。其余部分,每年约有五六万元结余,全归集体经济所有。”品牌赛事聚人气  家门口办赛,村民就近 参 赛 ,从 2013 年 到2021年,足球在三河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的三河村,足球运动氛围浓厚,一场场具有乡土气息的业余足球赛,让圈内球友们慕名而来。  据介绍,三河村去年一年就举办了180多场市级以上水准的比赛,吸引10万多人次游客前来参赛观赛。  除了配套的完备和优良的环境,三河村吸引足球爱好者前来,还与该村自主IP赛事品牌的打造分不开。  “没有赛事的带动,只能算是自娱自乐,缺少可持续性;有了赛事和源源不断的人流,才能带活这项运动、盘活村庄。”谭杰说,村里每年都要举办成人组和少儿组足球联赛,并形成了“宝柚杯”“柚宝杯”“柚花杯”等赛事品牌,参赛球队及观赛群众涵盖成都周边、德阳地区等10多个区(市)县。  今年7月8日,三河村足球俱乐部更是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支代表四川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五人制足球男子甲组农村乡镇组决赛的球队出征。  “我们以体旅融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致力打响‘成都农民足球第一村’品牌,给三河村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谭杰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文/图  7月底,在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区水稻品种集中展示区,来自全省甚至全国的水稻新品种正在进行激烈的“田间比美”。  能在这个片区集中展示的水稻品种,有的已获得品种审定证书,只需等待种植大户“翻牌”;有的近年来在各地表现良好,期盼着能通过品种审定……放眼未来,这些品种值得期待。  但与此同时,7月底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通知,全省撤销 83个重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其中水稻品种就有30个。这不是第一次,数据统计,2005年8月至2016年6月,全省已停用215个水稻品种。四川是全国重要的水稻育种大省,水稻是四川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品种的审定与撤销之间,四川水稻种业发展背后有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展示了全省“优中选优”的水稻品种。率先推行品种退出机制有效解决“只进不退”问题  随着品种审定时间越来越长,审定的品种越来越多,种子市场中也存在着一批种性退化、丧失使用价值的老旧品种,还有品种有明显缺陷。这些品种已经不适应生产需要,并且还会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推行品种退出机制,成为保证种植业发展生产安全、净化种子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手段。  从2005年开始,四川启动主要农作物品种退出机制,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地退出一批丰产性等优势丧失、推广面积较小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一则数据统计显示,从 2005 年到 2014 年,全省已连续退出17批共计579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占我省已审定品种的40%,在当时成为全国品种退出次数最多、退出力度最大的省份,有效解决了生产用种“只进不退”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退出的品种中,水稻占据绝大多数。“水稻品种被淘汰有这两种情况:一是品种使用到了一定年限,失去优势;二是在生产上出现了问题,比如说感染稻瘟病。一般来说,多数水稻品种都是因为感病被淘汰。四川也是全国率先实施水稻品种审定稻瘟病一票否决的省份。”7月31日,水稻育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黄富介绍说。  为何每批次淘汰的品种中多数为水稻?“水稻是四川最重要的农作物,因此,每年审定的品种数量多、品种基数大,自然退出的数量就大。”从事多年的水稻品种经营,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章存均解释道。拓宽品种审定渠道最终检验还需靠市场  尽管品种退出机制推动种业不断发展,但新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仍然是全省水稻育种行业将长期面临的难题。  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四川审定水稻品种达485个,其中有效品种 283 个,2019年种植品种201个,占总审定品种的41.44%。这意味着,近一半的水稻品种只停留在审定阶段。  与此同时,水稻品种的审定渠道也越来越多。记者了解到,2016年新种子法实施后,国家拓宽了品种审定试验渠道,开辟了绿色通道试验、联合体试验、特殊用途品种自主试验等试验渠道。而此前,只有行政部门组织的品种审定公益试验。“随着审定渠道多样化,最近几年全省审定的品种越来越多,但突破性的品种极少。很多品种审定后就‘见光死’,根本没有推广。”黄富说。  多位育种专家也表示,新品种推广难,与品种同质化问题严重、突破性品种极少相关。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李旭毅博士,负责邛崃天府种业园区270多个水稻品种的栽培技术服务,他表示:“每年都怀抱希望,但每年都不尽如人意,每年都有很多新品种,但突破性品种太少了。”  黄富认为,尽管审定门槛放宽,但市场才是最终的检验关,“通过审定,品种达到了基本的要求,但审定后,能不能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靠市场介入。”  而在种植户群体中,要完全大面积使用一个新品种,往往也需要数年时间的试验。“新品种品质更好,我是愿意尝试的。但在大面积使用前,要经过我自己几年的田间试验种植,再观察市场接受情况,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才会大面积种植。”四川水稻种植大户周家林告诉记者,他种植的上千亩水稻,今年共用了8个品种,全部都是经过前期的大量试验表现不错的品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菜篮子”怎么样?7月29日,记者从成都益民集团获悉,目前已统筹协调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遍布成都各地的大小益民菜市、粮油企业等资源,保障市民“菜篮子”“米袋子”供应。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蔬菜日均可供应量约 3500 吨—4000吨,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日均供应蔬菜 9000 余吨、水果 4000余吨,市场供应充足、交易平稳。资料图片菜市场组织货源保障供应  为保障蔬菜供应充足、菜价平稳,益民菜市已发动门店近千户蔬菜、肉类、水果、水产等各业态商家力量,积极组织货源,保障货源充足、品类丰富。同时,加大蔬菜直采直销力度,在益民菜市开展大宗蔬菜爆款促销,在市场内设立“直采直销专区”“一元区”等,确保大宗蔬菜的供应平稳。同时,为保障市场供应,益民菜市还将发挥基地源头供应保障优势,依托简阳、乐山、德阳、广元等蔬菜保供基地以及核心产品全年供应基地,保障红薯、大白菜、莲花白、鸡心白、青黄瓜、娃娃菜、西红柿、大青椒等30多个品种的大宗蔬菜供应。  为适应防疫新要求,益民供应链公司还积极对接小区、社区、街道,探索以提货柜等无接触配送方式,为隔离小区的居民配送蔬果生鲜,并升级网上益民菜市平台,引导市民网上下单。批发市场对接产地畅通渠道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通过加强与产地互动,加强与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地产销对接,并充分利用所建立的省内外供应联动机制,目前已畅通从云南、甘肃、山东等产地调运农产品渠道,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同时,加强与中心城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联系,及时了解其在市场内的购买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各基地调运农产品补充市场供应。  目前,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蔬菜日均可供应量约3500 吨—4000吨,猪肉日均供应量2800头、牛肉700头、鸡鸭兔6万只,水产海鲜日均可供应量约1000吨。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还加强物资储备,其中蔬菜区土豆、东南瓜、洋葱、山药、萝卜、红薯、菌类、粤菜等耐储存的品类,储存量在7000吨-10000吨左右;肉类区以冷鲜肉、国产冻品储存为主,储存量超过 1000吨;米面粮油等副食产品储存量超过6000余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这个夏天,让天台山“火了”的,除了飞舞在森林与水草间的萤火虫,还有邀你来天台山耍一哈的邛崃市天台山镇镇长任毅。  “‘十四五’开局促转型,新发展理念是引擎,周密规划覆全域,革命老区展新局。”在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代言视频中,作为“85后”的年轻基层干部任毅,一改一板一眼的模式化代言方式,一把扇子、一袭白衫,全副国风行头,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曲艺说唱,让乡镇推介换一种“打开方式”,令人新鲜感十足。  “年轻干部才艺佳!”“这是在点燃这个夏天的火热旅游,不火都不行!”网友点赞帅气镇长的同时,更让当地文旅资源再刷一波热度。任毅口中走在先的全域旅游究竟啥样?7月19日,记者就走进天台山镇耍一哈。视频截图。不走寻常路曲艺说唱代言火了  驱车从邛崃市区出发前往天台山,四周的景色逐渐从城镇向村落、山林转变,偶有清泉溪流穿插。正值炎炎夏日,不少游人前来天台山镇避暑戏水。  “我们以红色修学和绿色耕读两张旅游产业特色标签,打造成都两小时近郊游旅游目的地。”说起该镇的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任毅滔滔不绝,辖区内除了有天台山4A级风景名胜区,还有红军长征纪念馆以及南宋石塔、陈家大院等历史人文资源。行走在林盘间,如其视频里所介绍的那样,“山地游、乡村游,田间林盘有看头”,天府红谷缓缓院、源窝子酒庄等文旅项目镶嵌其间。  “天台山镇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但受限于区位条件等因素,没有很好地被展示、开发。”任毅说,在如今短视频火热的大背景下,乡镇也需要学会与时代相融。  于是,镇政府的几位年轻人便出谋划策,在创作、改编、表演上出主意,商量着如何将魅力乡镇推介视频拍得年轻化、符合当下流行的短视频传播趋势。  1992年出生的副镇长陈墨是幕后智囊团的一员。他说,短视频能直观地呈现文化旅游资源,通过趣味化的表达方式,在带来流量的同时,还能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为将视频效果更好地呈现,任毅还特地自备两套中式服装、道具,他笑言:“演戏就要演全套嘛!”最终,视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视频发出后,点击量达10万多,收获7041个点赞。这位年轻的镇干部也着实火了一把,甚至有网友诙谐地寄予希望:“任重道远,毅决未来。”还有外地朋友纷纷致电,要求带他们去邛崃天台山qio 一哈。  对于这个意外之喜,任毅说超出了预期,没想到自己这个门外汉,首次出镜尽收获了不少关注,为乡镇宣传推广打开了新思路。视频截图。网红点位养成异质化体验不可缺  视频火了的背后,是天台山镇丰厚的文旅资源家底。但资源要转化为实际吸引力,靠的是什么?  邛崃被誉为中国原酒之乡,位于天台山下、文井江旁的源窝子酒庄便将酒文化植入到每一细节,让前来的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传统酿酒的人文氛围。  走进源窝子酒庄,知名建筑师耗时7年完工的民宿,将川西民居与现代审美结合,白墙黛瓦、翠竹修林;不远处是源窝子酒庄的生产车间,粮食浓郁的香气通过窗户飘出,令人沉醉。  进入葱郁的山林,漫山遍野的酒坛则令人震撼。吨坛、千斤坛、百斤坛、五十斤坛……大小不一的陶坛,装着甘洌醇厚的白酒藏在树林间。  “白酒不应该是藏在地窖里吗?”记者不禁问道,酒庄解说人陈磊介绍,树林避光、恒温、高湿、富氧的清洁无污染环境,利于酒中微生物菌群生长及风味沉淀。“林间藏酒,这一异化的呈现形态,将传统的酒文化重新表达,为游人提供了差异化的体验。”  在该镇分管文旅工作的陈墨看来,“乡村不缺少美,但缺少表达美的能力。”天府红谷项目则是该镇将乡村美学表达的另一个典型。  沿着文井江向西南行驶,不一会儿便来到了位于该镇靖口村的天府红谷乡村修养度假旅游区。  在环境打造上,天府红谷大量保留了原始林木与花草灌木,将大窖纸厂旧址和原址民居进行改造升级,在山林错落之间打造了具有传统川西民居风格的住宿、餐饮、休闲场所。“与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在生态观光上下功夫不同,天府红谷更注重将乡村农耕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将传统的乡村农事生产升华为慢节奏的康养休闲消费场景,满足了消费者人文体验和品质享受的双重需求,营造出产品的深度体验感和文化浸润感。”陈墨说,这也是其能够成为网红民宿的关键所在。吸引人流深度体验推进资源优势转化  今年各地掀起党史学习、党性教育热潮,天台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作为成都市唯一的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赢来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到访。  “其实,天台山不缺人流,缺的是将人留下。”任毅介绍,去年纪念馆接待游客25万人次,今年预估至少增长了三分之一的人流量,但真正留下来住的人并不多。“我们还将持续推进人流转为现金流。”  任毅说,接下来,全镇将突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与川西文化相融相洽,促使山上国家风景名胜区与山下三角社区美食街区高度融合。  在红色文化上,瞄准邛崃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加大“长征学院”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一批展现邛崃特色的红色文艺作品。  在绿色生态文化上,探索“特色镇+林盘+景区”建设模式,推动“远山濮居”三期、天府红谷艺术廊桥、红谷村宿改造、源窝子酒庄林盘等项目按期实施。  “要注重挖掘传统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引导企业开发一批本土气息足、感召能力强的文旅产品。”任毅说,目前镇上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率不足,他希望借助短视频传播,更好地将镇上丰富的文旅资源推广出去。“视频传递的是一种生活美学,乡村里‘有趣的灵魂’也需要挖掘包装,吸引人流到乡村深度体验,真正拉动村民增收、地方经济增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7月21日一大早,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许家沟村驻村工作队员高国钧和村支部书记姜富成一同赶到村里,两人这里瞧瞧,那里逛逛,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上午。6月18日,绵阳市中心社会福利院副院长高国钧正式接受组织任命,派驻许家沟村任驻村工作队员,到新的环境才一个月,他已经跟着姜富成下村 12次,目前还在适应新角色。  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四川省驻村帮扶力量调整轮换工作方案》,新一轮驻村帮扶范围包括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的全部脱贫村、规模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并从脱贫村中确定一批重点帮扶村。驻村帮扶“压茬交接”,新到岗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纷纷接下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主动下基层 适应新环境  许家沟村是北川一个不太起眼的脱贫村,这里植被茂密,路陡坡高,村建制调整前分许家沟和大安两个村、6个组,合并为许家沟村后,村民小组调整为4个。  这是高国钧第一次驻村,他说:“工作环境确实变了!过去是坐班打卡,现在工作时间自由灵活;工作内容上,过去为社会代养老人服务,还分管了办公室工作,现在全身心投入驻村帮扶。”  相对于高国钧这样的“驻村新人”,平武县商务经合局电商中心副主任岳禹龙这位“90后”,对驻村工作相对熟悉一些,他过去是坝子乡玉丰村的驻村工作队员,这次驻村帮扶干部轮换,他被调整到了伏龙村。  虽说相距不太远,但毕竟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近日他一个人开着车到伏龙村去转了一圈,对村民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大家对我的第一印象还比较好,去年因为交叉考核去过这个村,没想到很多村民对我有印象,主动跟我打招呼,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岳禹龙说。实地做调查 融入新角色  在凉山州金阳县,县税务局干部韩松结束了高峰乡舌觉村的驻村帮扶工作,6月中旬他打点好行囊再出发,又从甲依乡沙坝村原第一书记赵武的手中接下工作担子。  “周一到周五,基本都在村委会吃住。”韩松迅速进入角色,实地走访了解产业发展情况,走村入户做好易返贫户摸排等,忙得不亦乐乎。他表示,脱贫攻坚时,工作精力主要在贫困人口脱贫上,新一轮驻村刚开始不久,还在熟悉情况,这两天跟着干部对易返贫户等重点监测户进行排查,今年已新排查出5户。  近日,北川县小坝镇大包村第一书记冯义碧也正在主动融入新角色,本次驻村帮扶干部轮换中,她留在了大包村继续担任第一书记。  “还在适应阶段,手头的重点工作也不能停。”冯义碧说,“大包村是个脱贫村,目前基础设施都没啥问题了,特别是路,通组路都全部贯通,但产业还存在短板,以中药材为例,全村有黄连、沙参、大黄等近1000亩,老百姓出售原材料,效益普遍不高,下一步打算争取项目,建立小型药材加工厂,还能吸引村民来务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关链接新一轮调整轮换已基本到位  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四川累计选派10.7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主要围绕宣传党的政策、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5项职责倾力帮扶,全面协助贫困村完成了精准扶贫任务、建强了战斗堡垒,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新一轮驻村帮扶力量主要由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各级定点帮扶单位选派干部、省内对口帮扶援彝干部人才等人员构成。  目前,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的全部脱贫村基本已全部轮换到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3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茂螈 郭叙)为助力乡村振兴,感受全国文明村镇生机活力,2021年7月12日到14日,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花开明月”小队前往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活动前期团队成员于线上收集各种资料,准备了以明月村村民和来访游客为对象的问卷,以便收集信息获取数据,更好了解明月村旅游发展现状。作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以及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明月村拥有“茶山竹海”的美称,全村初步形成了以茶叶和雷竹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其雷竹、大白茶的种植技术和产业链在近几年的发展下已经相对成熟,明月窑、蜀山窑、火痕柴窑、张家陶艺等陶艺家院落坐落于竹海之中,极具乡村风情。 队员熊美怡对村民进行问卷收集 陈思雯 摄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走入居民家中与热情的居民进行交流,走进茶园了解采茶知识,到蓝染基地和明月窑博物馆了解其开展自然教育的可行性。在进行完实地调研以后,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其发展现状,根据明月村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自然研学教育活动方案,吸引更多大城市的人走进美丽乡村,感受自然之美。 成员郭叙到茶园采访采茶村民  陈思雯 摄明月村在旅游业的发展上给其他村落起了示范性作用,对明月村发展旅游的模式进行调研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增强了自身实践能力,也帮助明月村进行宣传,拓宽了其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途径。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大暑过去,蜀地气温再攀新高。7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简阳市飞龙乡龙王庙村的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只见26个玉米新品种组合排列成一片绿色风景。  这是 2021 年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科企合作交流会暨玉米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的现场。  国内20余家种业企业参与了新品种现场观摩,其中5家企业与 7 个展示品种“一见钟情”,因而与该所达成合作意向,涉及转让金额近200万元。  “我省玉米种业发展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好时候。”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玉米育种专家杨俊品告诉记者,民以食为天、粮以安为先,而种业发展恰好是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的保险栓、安全网。当前,以省农业科学院为首的省内科研院所正以科企深度合作为抓手,促进四川现代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助力川种再铸辉煌。发展现状  在玉米种源上,总体而言在“有没有、保生存”的问题上,我省种源立足国内能够满足需求,不会“一卡就死”,但在“好种源、高质量”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缺乏一般配合力高、优质、耐密抗倒、抗旱、抗病、耐低N(P)、籽粒脱水快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特色专用种质,导致育种群体遗传基础狭窄,品种同质化严重。优异种质匮乏成为种源“卡脖子”的痛点。  杨俊品举了个例 子 。四川夏季高温易导致玉米多病,适宜夏播的玉米品种一直是种植户们的强烈需求。“成单 716”这种既可春播也可夏播的优质玉米新品种一经审定,就成为种植户们关注的对象。“仅一两个新品种问世远远不够,要满足我省玉米种植户的全部需求,还需要更多‘成单716’。”  那我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又如何呢?  省种子站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省玉米种子生产企业有56家,制种面积18万亩,产量5583万公斤,其中制种面积5000亩以上的企业有11家。从事玉米种子销售的企业有79家,2019年共计销售种子5908万公斤,销售收入达9.4亿元,其中销售量100万公斤以上的企业仅17家。  总体上,玉米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规模较小(没有上市企业),实际研发投入不足,难以承担创新主体责任。我省现代商业化育种体系亟待建立。科企合作  作为玉米种业发展中的一大重要责任主体,玉米种业企业保持着与市场的密切联系,敏锐掌握着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品种研发端科研机构受体制等因素影响,离市场较远,却手握高含金量育种攻关科学技术。  省种子协会会长伍先敏告诉记者,当坐拥不同优势的双方,以利益共同体的形式走在一起,便补齐了短板,为聚焦种源“卡脖子”堵点、实现玉米品种的升级带来了无限可能。  科企追求的深度合作,究竟“深”在何处?  先看玉米从“种子”到“餐桌”“料槽”的育种开发漫漫路:亲本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组配、观察及品比试验开展、参加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通过品种审定……拿到品种经营权的企业,再用亲本进行品种开发生产、制种销售,最后由种植户种出来成为人和畜禽的粮食,让科技成果落地。  深度合作,“深”在合作模式逐渐从最传统的“先结婚后谈恋爱”模式(科研单位育好品种,转让经营权给企业),走向逐渐成为主流的“先谈恋爱后结婚”模式(科研单位选育亲本、组配组合,交由企业进行多点鉴定到品种审定等后续工作),甚至衍生出最为超前的“青梅竹马”模式(科企从选择亲本材料开始合作)。  “相互独立的科企,走上相互促进、配合、监督的道路,让双方关系超越原始利益关系,转为更紧密的‘战友’关系。”伍先敏告诉记者,如此的良性生态,最终产出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玉米品种,造就理想的玉米种业发展环境。  对此,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付洪向记者提出了展望:我省将面向乡村振兴战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现代农业种业”及“川粮”“川猪”“川牛羊”“川酒”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突破性“绿色高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特色专用”玉米产业。期待科企深度合作,为我省现代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输出更强助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2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邛崃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关于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要求和部署安排,一直以“执法为民,服务三农”为宗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执法制度体系,提升执法水平,强化办案能力,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一、主要做法。(一)抓实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研究农业农村法治工作专题工作。同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以加强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为重点,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正本清源,防微杜渐。二是压实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责任。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和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与“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工作执行力。始终把“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类培训学习、外出考察、外出交流等形式,不断强化执法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每周定期组织集中学习,进行业务培训,结合办案难点、疑点进行讨论,要求执法人员熟练掌握阅卷、评卷、做卷,做到以案学法,提升业务能力。(二)狠抓执法队伍建设,深化执法机构改革。2021年5月6日,经中共邛崃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邛机编〔2021〕135号)批复将邛崃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更名为邛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实行“局队合一”体制,在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加挂牌子,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执法大队长,设1名专职副大队长(副局级)。市农业执法大队主要职责是:以市农业农村局名义,依法组织查处违反农业领域兽医兽药、生猪屠宰、动植物检疫、种子(食用菌)、化肥、农药、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产渔政、农村合作经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和农村宅基地管理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负责受理处置相关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工作;负责全市动植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配备行政执法类事业编制60人,并根据专业设置相应的内设机构(农业资源、种植业、养殖业)3个执法科和挂执法监督科牌子,基本形成市、县统一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加快构建“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三)抓好执法保障,完善基础配置。落实农业执法工作在公共财政中的经费保障,改善基层执法装备条件,巩固执法监管基础。执法经费主要来源于省级农产品示范县(本级财政配套100万中列支)。设立独立的办公室、询问室、投诉室、案件评析室、档案室和库房。配备执法专用工具车、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录音仪器、执法记录仪、无人机、档案柜等执法专用装备及渔政执法服装。落实《财政部关于下达2020年农业资源及生态补助预算的通知》(财农〔2020〕101号)的要求,提升渔政执法能力提升,统筹采购一批农业综合执法现代化设备。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执法经费与收费罚没收入完全脱钩。(四)狠抓执法规范化,确保工作成效。一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实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认真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公示行政权力责任清单、执法证件、执法文书和执法流程图,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建立健全《邛崃市农业农村局行政案件法制审核工作规则》《邛崃市农业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细则》《农业行政执法案件“一案一议”集体评议制度》《农业行政执法保密守则》、《农业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四川省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规定》、《成都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等制度,坚决排除领导干部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惩治执法腐败现象。三是深入开展日常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健全多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及时排查清除农业领域各类风险隐患。集中执法力量开展“春雷”、“绿剑护农”、“利剑”、“清风”、“亮剑”等专项执法行动和“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兽药(抗菌药)、“瘦肉精”检测、生鲜乳、春季禁渔、生猪屠宰、动物检疫证章标志、农机安全生产检查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确保“两法衔接”工作扎实深入开展。二、取得成效2020年3月,邛崃市农业农村局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2020年12月,邛崃市2件案件案卷获评2020年度全省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通报表彰《2020年全国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结果的通知》,邛崃市获评1项优秀案卷、2项优秀文书(全国共评出优秀案卷56卷、优秀文书12份);2021年4月,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通报表扬《2020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突出单位的通报》,成都市共5个区县,我局排位第一。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农业行政执法10大典型案例,邛崃市1件案件榜上有名。(一)精简规范了执法队伍。体制改革使涉农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权由一个机构集中行使,解决了职责的交叉、权责不明确、执法力量相对分散等问题,执法队伍的机构设置、编制、职能职责和管理等得到统一规范。在开展执法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建立了完整的制度体系框架,构建职能职责、执法规范、内部管理、执法工作、流程管理等5大制度体系;推行阳光执法,出台农产品、农业投入品、渔政、生猪屠宰、动物卫生监督等9个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和27项执法检查记录,实现了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办案结果“五公开”。(二)强化了执法力量。体制改革使执法力量得以整合,由分散突击的“单兵作战”模式转变为“集团作战”模式,协同推进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生猪屠宰、渔政、农机安全执法等工作,战斗力明显增强,对管理相对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现有专司执法人员16名,主要开展农业执法工作、直接查办案件、及时研究分析和解决农业执法工作中的重大难点问题等。(三)提升了执法水平。机构整合后,原机构单薄的人才资源融合为新机构的整体人才优势,执法水平明显提升。按照农业部农业执法程序、文书制作等规范要求,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大执法检查和案件的查处工作。近3年来,我市没收禁用、假劣农资2520余公斤,没收违规引种杂交玉米种子119公斤。农业综合执法查办案件247起,上交罚没款116余万元;案件执行结案率100%。逐级上报农业部已注销饲料生产许可证1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7起,为农民直接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近三年查办的农业行政处罚案件无因违法行政行为被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撤销的情况,且年年获得省级案卷评查优秀卷。(四)理顺了与农业部门内部的工作关系。正确处理好执法机构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专业检测和上下级对口部门的关系,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协调配合,保障执法工作协调顺畅推进。明确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的职责,把主管部门的8类行政权力中的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强制和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授权给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厘清了农业主管部门管理职能与农业行政执法职能的关系。应由科室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责,不得交由农业行政执法机构行使;明确由农业行政执法机构行使的执法权,科室不再行使;执法机构接受相关科室的工作业务指导。建立健全了农业主管部门与农业行政执法机构之间衔接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监督制约等运行机制。处理好与专业检测机构的关系。执法机构负责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检,对抽检样品负责;检测机构负责样品检测,对检测结果负责。执法机构应用检测结果,对检测不合格的进行立案调查处理,实现了检测与监督执法的有效衔接和分工合作。确保改革期间部门内部联系不断线、工作不断档、监管不断网。(五)加强了与相关执法部门横向联动机制。健全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移送,严惩重处违法犯罪分子。特别是在“禁捕”工作中,建立部门联合办案协作机制,构建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联系工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重大案情通报机制、联合行动机制和联合调研、学习交流等六大工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机制。在检查中发现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严重违法的生产经营者列入“黑名单”,录入成都市企业信用平台管理系统,实施重点监控,加大处罚案件的曝光和惩戒力度。近3年来,移送公安、市场监管局及域外相关执法部门案件、线索35余件。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30
将全力成为“乡村振兴投资运营商与综合服务商”(记者 雷倢)7月26日,成都天府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将以搭建优化公共服务功能、培植新兴业态场景、提升现代农业能级为主营业务,塑造农业农村新格局、新形态。  天府乡村发展集团是成都兴城集团全资子公司,由其下属原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改组成立,注册资本金50亿元,定位为“乡村振兴投资运营商与综合服务商”,将策划实施一批“文旅聚居、高端康养、运动休闲、绿色种养”主题场景,打造一批体现区域特色和时代风尚的特色街区、川西林盘、现代农业功能区。  目前,天府乡村发展集团开展的首批项目主要有田园综合体、精品民宿酒店、文创旅游、川西林盘、农产品交易园区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乡村片区开发建设及运营、特色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9种类型,已储备项目23个,预计投资90亿元,融资需求60亿元。  经前期洽谈对接,金融机构向天府乡村发展集团提供不低于3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安排。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30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黄星 郭叙)2021年7月12日到14日,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花开明月”小队前往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进行走访调查,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现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建设美丽中国就需要当代人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现场明月村作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明月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包含了许多值得学习的乡村发展经验,此次前往明月村进行调研,发放调查问卷,重点调查游客与当地居民的情况,多角度分析明月村发展现状,整理并分析调查数据,并最终 总结明月村发展经验。社会实践活动现场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了解了明月村的发展情况,探寻当今乡村振兴的路径,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激发了大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意识,鼓励当代青年投入新时代乡村的建设当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9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邛崃市自去年3月列为全省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以来,认真对标试点要求和任务,细化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举措,目前已完成首批130个家庭农场主纳入职业农民制度试点任务,实现有家庭农场主的村民小组占比达5.17%、超年度目标任务2.17%。一、“点对点”宣传强信心。针对农场主对试点政策了解不深、受新冠疫情影响信心不足等实际情况,采取“点对点”电话沟通方式,将试点的重要意义、遴选标准、培养方式以及支持政策宣传到每个符合条件的农场主,在自愿申报并经逐级审核后,精选出130个家庭农场主。通过点对点沟通,既避免了镇、村周转传话,又具针对性地开展了宣传引导,提振了农场主信心。二、“系统性”集成强政策。聚焦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经营和社会保障需求,在集成7个部门12项就业创业和17条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综合性的扶持办法,让农场主直接了解并充分享受到社保、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红利。目前,已购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91人、有意愿购买的21人,占试点家庭农场主总数86%;兑现生产扶持、社保补贴、农业生产保险、贷款贴息等补贴资金423.78万元,提高了农场主生产积极性。三、“精准化”培训强提升。坚持专业化与小班化相结合,选送63人参加中省市举办的农业产业领军人才、现代青年农场主等9期专题培训,以10—20人标准小班化开设水稻、茶叶、生猪等6期产业培训,满足农场主多元提升需求。创新“连心卡”辅导机制,聘请由3名农业专家为领队、“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导师团队,根据农场主经营方向建立导师辅导机制,发放“一对一”导师连心卡,进场入户为农场主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成果,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四、“定制式”项目强赋能。将促进家庭农场主产业发展作为关键,以生产扶持为重点,用好试点扶持资金。结合每位农场主经营方向、生产需求,以农场主自筹资金不低于扶持资金的原则,量身定制扶持项目130个、总投资823.9万元,重点配置和建设农业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并按照“先建后补”原则,拨付生产扶持补贴资金360万元,进一步改善家庭农场主生产设施条件,提高发展和经营能力。2020年,我市新增省、成都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5个,其中试点家庭农场升级为省级示范的有4个、成都市级的4个。五、“一带二”联动强扩面。针对首批130名试点人员在取得较好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一带二”梯队培养模式,由每个农场主对接2名意愿强、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家庭农场主或个人,通过“师带徒”方式,成功带动260人参与并作为后续培养对象,稳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规模。同时,促进了家庭农场主相互抱团、连片发展,如我市“南江尚品”家庭农场,以“一带二”模式带动周边规模种植户加入,统一种植、管理和销售。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