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宜宾市兴文县现有苗族人口5.2万人,2021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2年被省民宗委确定为四川民族传统手工业试点县。兴文苗绣是兴文苗族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挑花刺绣,在川南十分突出,九姓式苗装就载入《皇清职贡图》和《中国苗族服饰图志》。为保证这一古老民族工艺顺利传承,兴文县多措并举传承“苗绣”技艺。加强保护,使兴文苗绣传承价值化。兴文县委、县政府全力将苗族挑花刺绣工艺申报为四川省省级非遗名录项目,采取多种措施,深入挖掘兴文苗绣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进行生产性保护、市场化利用,传承工匠精神。让手工艺变成受人尊崇的职业,增强手工艺人的荣誉感,帮助他们增收致富,激发他们促进苗绣发展的活力。苗族花山节活动上组织苗族刺绣展示    比学赶超,使兴文苗绣传承全民化。开设刺绣培训班,组织苗绣非遗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及苗绣爱好者集中参加苗绣专业培训。从2017年12月起,兴文县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苗绣“大师培训计划”,截至目前,在全县培训1000余名苗绣技能人才,培养100余名核心技术骨干,在县内形成5家苗绣经营主体,带动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引导,使兴文苗绣传承时代化。2020年11月,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了苗族民俗旅游文化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课堂,探索兴文苗族挑花刺绣技艺技法,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苗族刺绣教师,结合兴文旅游发展以及学校专业特点,以教促学,让兴文苗族民俗文化融入古技传承与发展之中。接下来,兴文县将继续做好兴文苗绣的传承与发展,加强苗绣的宣传力度,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让苗绣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供稿:兴文县委统战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1-01
(周瑜原 张丽琼)“我的养殖场面积有550平方米,现在养了60多头母羊,2头公羊,目前长势很好。”谈到养羊事业,近日,商州镇丰岩村返乡创业脱贫户卢光宗高兴地说:“我对发展前景很有信心”。据悉,丰岩村幅员面积17.2平方公里,占商州镇的十分之一,林地面积占全村幅员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地广人稀,植被茂盛,适合山羊生长。近年来,肉羊价格保持在18-24元/斤,价格稳定,行情较好。2022年下半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卢光宗选择回到家乡创业,投资30余万元建设养殖场,养殖本地黑山羊。卢光宗家庭人口7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的经济收入主要靠他一人外出务工。近两年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外出务工收入下滑较大,家庭负担重,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但因为启动资金不足迟迟没有行动。了解到卢光宗的想法和困难后,丰岩村驻村工作队制定了专项帮扶措施,帮助争取脱贫户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协调银行在其它资金需求上给予利率优惠,支持他创业。卢光宗家里有300多亩成片山林,山上水源充沛,养羊基础条件较好。谈到选择发展养羊的原因,他介绍到,村上有养羊条件适合,现在养羊的人也比较多,养殖技术学习难度不大。现在商州镇内肉羊主要有两个品种,一种是本地黑山羊另一种是努比亚山羊,与努比亚山羊相比,本地黑山羊个头较小,但每斤要贵2-3元,肉质更好,更受消费者青睐。所以,卢光宗选择了本地黑山羊品种。今年年初,卢光宗的羊圈建成,他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分批投放种羊,“摸着石头过河”开启了创业之路。在卢光宗的精心照管下,9月份第一批小羊羔出生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小羊羔出生不久,就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死亡,这可急坏了卢光宗。随即,他赶忙向商州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请求帮助。在商州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相关人员的指导下,终于查明,是对小羊羔的疫病防治没有做到位。卢光宗说:“我现在初步掌握了本地黑山羊养殖技术,整个黑山羊养殖事业也迈上了正轨。我注册‘咩咩家庭农场’成功创建为区级示范家庭农场,接下来,我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发挥示范家庭农场带动作用,带动身边群众一起养殖本地黑山羊”。丰岩村党支部书记张一文表示,卢光宗的养羊故事是全村养羊产业发展的缩影。丰岩村具备发展养羊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肉羊市场行情较好,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鼓励群众发展养羊,全村肉羊存栏量年年增长,目前肉羊存栏量1000多头。接下来,将抢抓乡村产业振兴机遇,积极对上争取政策支持,培育“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把肉羊养殖打造成为丰岩村品牌,带动全村群众致富增收,推进小山村实现大发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31
 (张华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从杂草丛生到果实累累;从高山荒野到满载希望;从毫无收益的“零产”荒山到致富增收的“甜蜜园”。近日,记者站在筠连县镇舟镇尖峰村海拔1000多米的蛇家山山顶往下望,绿油油的500亩猕猴桃,沿着山峦起伏涌动“绿浪”,描绘出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画卷。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在果园装车镇舟镇尖峰村党支部书记李廷武说:“2019年前,这里山高坡陡不通路,曾经是一片杂草满坡的荒山。”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筠连县坚持党建领航带动产业发展这一主线,引导各村党组织率先垂范,布好产业发展“一盘棋”,当好乡村振兴的“指南针”,以“党建引领+”为轴心,按照“兴产业、富村民”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地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穷则思变,2019年,尖峰村党支部副书记罗沧海和罗贵林、罗仕友等几名党员带头示范,通过土地流转,将这片荒山开垦出来,集中连片种植了500亩猕猴桃,让这片海拔在1000多米的荒山换装变成果农致富园。果农采摘猕猴桃记者看见,绿油油的藤蔓下,黄褐色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在猕猴桃地里,熟练地摘果、运果、装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丰收的喜悦“这500亩猕猴桃2022年开始挂果,今年开始初产,产量80余吨,产值80余万元。2024年将进入盛产期,平均每亩产量1吨左右,年产量500余吨,可实现年产值500余万元。”罗沧海说,在党建引领下,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产业规划、统一品种选择、统一种植管理、统一订单销售”的模式,以“抓好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目标为指引,抓好基地建设、进一步延伸猕猴桃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晓川 文/图)10月23日一大早,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火地村雅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就热闹起来了。四五名村民正在忙碌地挑拣、分装、称重刚摘下来的秀珍菇,之后,这批秀珍菇就将“坐”上前往成都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货车。从采摘到被端上餐桌,最快只需要3个多小时。  不远处的大棚里,几名村民还在继续采摘秀珍菇,“每天要发400—500公斤食用菌到外地去,上午一车,下午一车。”该公司总经理汪彦池说,他雇佣的村民每天早上五六点就开始采摘,以便搭上最早的那趟车。村民在分装食用菌子承父业 瞄准中高端食用菌产业  汪彦池从2019年开始从事食用菌种植行业。他的父亲汪为民是当地的食用菌种植“专业户”,种植食用菌已超过30年了。2011年,汪彦池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从事旅游业,干得风生水起。但在2019年时,他还是毅然回到了老家,开始从事食用菌行业。  “父亲年龄大了,精力与体力也大不如前。但现在的农业政策越来越好,父亲舍不得丢掉这一产业,便让我回家‘继承家业’。”汪彦池笑着说。  接手了父亲的产业,汪彦池并没有当“甩手掌柜”,而是想着如何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通过招商引资,汪彦池创建的雅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入驻了火地村。他发现,父亲种植的是平菇、鸡腿菇等常见的食用菌品种,价格低,只能在当地销售。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他跑遍了成都、上海、深圳等地,发现中高端食用菌有着广阔的市场。于是他遍访名师,学习他人先进的种植技术。学成后,汪彦池流转了200亩土地,建起了标准化生产基地,引进了黑皮鸡枞菌、秀珍菇、羊肚菌、猪肚菌等品种,在省、市农科院及相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中高端食用菌的种植。  三年多来,汪彦池已经从一名食用菌行业的新人,变成行家里手。什么季节该种什么菌种,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哪些菌种价格高、销量好,汪彦池如数家珍。做大产业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汪彦池说,出猪肚菌的季节马上结束了,接下来是生产黑皮鸡枞菌的日子。到了冬季,又要开始羊肚菌的生产,一年四季,基本不停歇。  “这个季节按理说猪肚菌应该结束了,但是我们进行了反季节保温,每天采摘后补一次水,还要进行杂菌清理,这样又可以延长猪肚菌生长的日期。”  让笔者感到新奇的是,基地一排新建的大棚外,整齐排列着几台崭新的空调外机。汪彦池解释说,这是为了保温,给大棚新装的大5P中央空调。“部分食用菌对温度有着很高的要求,超过或者低于多少摄氏度就不长了。”汪彦池说,为了严格控制温度,他给食用菌们装上了这批中央空调。  在严格的管理下,公司食用菌培植收到了良好的效益,远销成都、重庆、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现在他们还请了网络主播在网上销售。2022年,公司食用菌产量8万余斤,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汪彦池感到了人手的不足,便招聘了当地村民到基地务工,最多时基地达到了100多人,实现人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同时带动周边不少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共同增收致富。  “现在在基地务工非常方便,既照顾了家庭,又挣了钱。”村民李成莲开心地说。  “我们为他们提供技术、种源等服务,促进白花镇食用菌行业的良性发展。”汪彦池说。  对于未来,汪彦池已经有了很好的规划。他表示,将不断增强技术力量,改进设施设备,让这种传统密集型农业向智能化发展,推动食用菌产业品牌化,为乡村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26
清风徐来,柠香扑鼻。眼下正是柠檬大量上市季节。近日,在宜宾高县白庙村的凯华柠檬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柠檬树硕果满枝,散发出阵阵清香,上百名工人穿梭在连片的柠檬地里忙碌着采摘、运果,一派繁忙景象。“现在基地每天有300余名工人在集中采摘柠檬,日均采摘量在200吨左右。”基地负责人罗敏介绍,该地势平坦,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柠檬生长,2015年,高县民营企业凯华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在此流转了5000多亩土地种植柠檬,涉及全镇8个村32个村民小组,通过“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白庙村为核心打造“柠香田园”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1700余户农户,大力发展柠檬产业。目前,基地年产柠檬8400余吨,收购周边种植户鲜果1000余吨,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采摘下来的柠檬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基地附近的凯华柠檬加工厂。车间内,全智能水果洗选生产线正在飞速运转,一颗颗鲜柠檬通过自动清洗、筛选后被分类打包装箱,等待运往全国各地。罗敏介绍,为了进一步完善柠檬产业链布局,企业配套建设了1.5万平方米的柠檬加工厂房和2.2万立方米的保鲜库,可实现日洗选柠檬80吨,初级加工包装鲜果70吨,年冷储鲜果3500吨,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柠檬不仅供应给国内多家知名茶饮,还出口到了俄罗斯、东南亚等地,成为当地一张亮眼的产业名片。金灿灿的柠檬果,不仅让种植户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随着柠檬大面积开采,基地和车间也进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候,每天大约有500余名工人在此务工。“今年62岁了,在厂里包装柠檬,工作轻松,一个月下来还是有两三千块钱收入,老了也能赚钱,开心。”村民李荣会乐呵呵地说。除了加工厂,柠檬基地日常管护常年可吸纳上千人劳动就业,每年劳务支出超过1100万元,固定向农户分红30余万元,“酸柠檬”变成了“甜蜜果”。目前,该地柠檬产业示范片区面积超过1.2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柠檬种植、销售、加工、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通过借助电商优势和龙头企业引领,进一步扩宽销售渠道,小小柠檬沿路出村,香飘四海,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大产业”。近年来,高县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深动实践中,以新群体肩负新使命,以大作为助推大振兴,硕果累累、喜迎丰收。(供稿:高县县委统战部 高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5
眼下正是八月笋采摘上市的季节,在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富荣村,辛劳的笋农们也迎来了收获季。“把荒野的土地都种植上竹笋,能种粮食的就种粮食,不能种粮食的地方就都用来种竹笋。我们一年的笋子产量是十二、三吨,可以卖十五、六万元。”雨后初晴,刘从香踩着泥泞小路,穿梭在竹林中,找笋、挖笋、去土、剥笋,不一会儿,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八月笋就装满了背篓。刘从香是高场镇富荣村第一个种植八月笋的村民。2016年,刘从香偶然品尝到八月笋,觉得味道很好,便萌生了大规模种植八月笋的想法。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刘从香的八月笋已经发展到了150亩。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的农户加入到竹笋产业中来。村民肖其彬目前就种植了30亩的八月笋。“八月笋收获期每天收入可以达到1000多块钱,增加了我们家的经济收入,也改善了生活条件,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也很开心。”肖其彬话语中满怀期待。八月笋又称八仙笋,种植两到三年便可实现收益,每年上市时间为8月初到10月底。其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植物纤维、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市场上往往供不应求。刘从香表示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每天都有商家上门收购,价格是平均每斤8块钱左右。”目前,高场镇富荣村以家庭农场的形式共种植八月笋300余亩,每年能为村民带来30余万元的收入。高场镇富荣村综合专干王雨表示:“接下来我们将会探索创新八月笋种植技术,增强耐受性,扩大亩产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种植,壮大种植规模,逐步形成种植产业链,增加群众经济收益。”(供稿:叙州区融媒体中心 曾钰茹 王新)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9
连日来,在筠连各处的竹林里,在雨水、雾气中,随处可见笋农们在竹林里忙碌采收竹笋的身影。蒿坝镇龙坪村是筠连方竹笋的主要产区,全村竹林面积约两万五千亩,产值约四千万元,农户最高收入可达20万元,最低可达5000元。村民采收竹笋“今年方竹笋的价格在6块多一斤,平均每亩有5000元左右的收益,我有40多亩竹林,算下来,今年的笋子采完有20多万元的收入。”龙坪村竹农胡启刚忙碌但开心着。在联合苗族乡,近段时间,每到下午5点,种植竹子的村民们就会陆续来到刚修建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卖鲜竹笋。据联合苗族乡农副产品加工厂负责人张梅介绍,今年笋子行情比较好,价格比往年相对贵了两、三元一斤,加工厂每天在联合苗族乡可以收购一万多斤竹笋。联合苗族乡现有竹产业面积1.5万亩,包括楠竹、雷竹和方竹等,产值能达到三千万元。未来将持续以壮大一产、深耕二产、助推三产为目标,积极推行“竹农+集体公司+企业”的经营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据了解,筠连县有方竹面积6.8万亩,年产笋8000吨,产值1.5亿元以上,全县竹林面积17万亩,一产产值3.8亿元以上,综合产值可达12亿元。近年来,为了提高竹农收入,筠连县通过竹林规模化经营项目及发展林下立体林业等方式,指导竹产业发展,取得很好效果。“最近几年,我们筠连大力发展竹产业,通过竹林密度调整、间伐、施肥等丰产措施,促进竹林发展,让每亩单产更高,让农民得到更多效益。另外,在原有杉木林下发展立体林业,在林下发展方竹和其他竹种,搞立体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筠连县林竹中心林业工程师杨贽承说。(供稿:筠连融媒 杨理 叶鼎铭)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7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袁敦义)“太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做了。”兴文县僰王山镇村民陈小荣高兴地说。之前在外地打工,家中老人现在年龄大了,孩子没人照顾,一直想回家乡找工作。偶然看到镇上成立了劳务专业合作社,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看看,没想到还真有些工作适合她。9月27日,兴文县僰王山镇乌蒙苗乡农业管理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这是兴文县首个劳务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将辖区内的村(社区)干部、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等同步培育成劳务经济人,实现每村(社区)都有劳务经济人。 劳务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兴文县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架构基本建立,搭建了劳动力资源和用工信息互通共享的平台,提高了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解决了劳务供需精准匹配矛盾,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据悉,劳务经济人主要负责摸清本村(社区)劳动力就业状况和就业意愿,收集劳动力信息,建立劳动力综合信息台账,为劳务专合社推送劳务信息。劳务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管理和培育辖区内的劳务经济人,引导农民工加入劳务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乡镇(街道)内用工调度组织,为县级国有劳务公司提供输出服务,并借助“零工市场”建设,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职业服务等。县级劳务公司主要负责统筹劳务专业合作社的劳务信息和资源,收集用工信息,建立岗位信息库,搭建劳务输出供需对接平台。截至目前,国有劳务公司2个,劳务合作社4个,劳务经纪人131人,带动就业1260人。下一步,兴文县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切实保障企业(项目)用工需求,帮助劳动力充分就业,为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7
(张建芳 胡先映)近年来,每到国庆节前后,屏山县龙华古镇的餐桌上就会多上凉拌笋子、笋子烧鸭、笋子炒南瓜等特色菜,而这笋子就是龙华镇当地人口中的宝贝——石(食)竹笋,又称屏山方竹笋。这种笋子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每年在9月中旬到10月下旬由高海拔向低海拔梯次生长。据了解,龙华镇现有竹林地14万多亩,其中慈竹12万亩,生产竹片4.5万吨,产值约2000万元,笋用竹3.2万亩,约有1.5万亩笋用竹进入丰产期,年产鲜笋2200吨,产值约3000万元。“自今年9月5号收购竹笋以来现在总共收购竹笋一百余吨,总的产量可能会达到120吨。现在我们有20吨鲜笋加工成了干笋,有80吨鲜笋经过保鲜以后发往宜宾笋子加工厂,精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现在我们食品加工厂收购竹笋以来,为龙溪片区笋农增收了大概140余万元。”屏山县龙华镇龙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军说。“今天打了207斤笋子,六块钱一斤,卖了1200多块钱。今年笋子行情好,收入了4万多元,比往年多了一万多块钱。”龙华镇碳石村二组笋农王万清说到。在一个笋子临时收购点,竹笋收购商罗隆莲正忙着称重、付钱,她介绍到:由于笋子接近尾期,今天才收了两千多斤,今天大概能收2吨多吧,从9月17号开始收,到现在收了大概有180吨左右了。最高一天收了18吨左右,今年笋子行情比较好,价格都高,一个农户有时候一天都要赚几千块钱。屏山县现有竹林面积32.21万亩,其中笋用竹林面积9.12万亩,纸浆原料林面积23.09万亩(其中笋材两用林面积6.54万亩),竹品种主要以慈竹、屏山方竹(俗称实竹子、石竹)、楠竹(毛竹)、刺黑竹等四个大类为主,占全县竹资源的82.66%,笋用竹栽植区域均位于屏山县富硒区域,经检测,竹笋富含硒元素。笋类加工厂5家,竹笋产值1.35亿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2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胡远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是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一项造福群众的阳光工程。10月10日,高县文江镇中心卫生院组织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到滨河社区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以“零距离”“面对面”的方式,为居民送去健康。   在滨河社区活动室,医务人员通过认真细致的健康检查,全面了解老人们身体健康状况,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规范、科学的免费体检,全面了解身体状况,准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当日,签约46户55人,健康咨询120人,检查血压65人。卫生院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家庭医生服务的特长及优势,持续深入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致力开展群众健康服务,管慢病、治小病、防大病,当好“健康守门人”,让居民健康有“医”靠。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0
金沙江畔稻飘香,农民欢笑丰收忙。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9月23日,宜宾市屏山县新安镇举办“庆丰收·促和美”丰收节主题活动。舞台上,非遗文化遗产《薅草歌》《新安剪纸艺术》《禾下梦》《丰收年岁》等文艺表演精彩纷呈,让大家回味了农耕生活、感受了丰收的喜悦,台下观众叫好声、掌声不断,欣赏得津津有味。活动现场趣味游戏场,伴随着鼓点声起,一场场摸鱼、挑粮、拧扁担的趣味比赛拉开了帷幕,只见一条条稻鱼在手中跃动,一筐筐玉米在选手的肩上来回晃动,一根根扁担在选手手中翻转,大家争分夺秒、你追我赶,现场加油声、呐喊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农产品区内,展台上的茶叶、稻花鱼、土蜂蜜、红糖、手工面、竹笋干、阳光玫瑰、桂圆、猕猴桃、土鸡蛋……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农家珍品纷纷亮相会客。悠悠万事,农事为大。新安镇以建设特色乡村振兴示范镇为目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集镇农村一起抓、农业农村优先抓,着力打造茶饮首位产业,统筹发展富硒水果、有机蜂蜜等特色种养业,推动了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新安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打牢“米袋子”“菜篮子”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开展据荒地统筹利用,多措并举推进稳粮保供,建成了一批富硒粮油生产示范基地。(供稿:屏山县新安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28
(记者 程文雯 吴梦琳)9月27日,“安逸四川之夜”——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广主题活动在宜宾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出席并向旅行商领队代表授旗。  活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面向世界展示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进一步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和四川旅游吸引力,为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贡献力量。  当晚,推广活动以天府旅游名导和外籍游客的对话,情景化串起“发现四川”“触摸四川”“爱上四川”3个篇章,结合民歌、川剧、峨眉武术等巴蜀特色浓郁的精彩演出,充分展示天府之国、安逸四川、熊猫家园、古蜀文明等自然人文胜景,邀请全球游客来川体验安逸之旅。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中国—东盟中心等国际组织相关负责人,部分东盟国家文化旅游参赞,来自英国、西班牙等客源国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的旅行商、文化旅游机构代表,四川旅游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现场举办了“安逸四川之旅”授旗仪式,包括37名境外旅行商代表在内的安逸四川体验官,前往成都、德阳、宜宾等线路考察采风,打造适合海外客源市场需求的线路产品,助力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活动还向2022年度“安逸四川”文旅宣传优秀作品颁奖。  活动前,郑莉会见了国际文化旅游组织和旅行商代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8
(周瑜原 叶昌荣)宜宾市翠屏区是天府龙芽、宜宾早茶、宜宾芽菜、宜宾大头菜、宜宾糯红高粱等地标产品的核心产区,是中国早茶之乡、中国芽菜之乡,全国产粮大县、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省茶业十强县。近年来,翠屏区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南域提质、北域拓面、全域推进”的总体思路,在广袤土地上绘就农业农村发展新画卷。产业强村 促振兴“今年水稻收成非常好,每亩产量达到700余公斤,希望这样的好收成能一直持续下去。”位于翠屏区南域的李庄镇高桥村,当地安农有渔专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合社在该村种植了2000余亩优质水稻,同时还大力推广机械化收割和烘干技术,减轻了农户的劳动负担,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益。“风吹稻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这是对翠屏区今年粮食丰收的生动描绘。在李端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了19000亩,今年夏粮农田水稻亩产测试(预计)全镇产量将达到17500吨,同比增长1.8%。白花镇火地村,当地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每亩稻田除去水稻收成400至450公斤外,龙虾也能达到亩产150公斤,每户每年依靠龙虾销售收入达6000余元。2023年翠屏区粮食计划播种面积81.5万亩,预计总产量达35万吨以上。同时,翠屏区全面推进粮油生产布局,规划建设粮食产业示范带10万亩,其中南域粮经统筹产业带3万亩、北域粮油轮作产业带7万亩。农业园区 动力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在翠屏区北域,当地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本原则,以提升种粮效益为发展目标,围绕“藏粮于地”,重点建设的北域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也迎来了丰收季。园区核心面积16700亩,位于白花镇白安社区、双桥村,辐射带动周边镇村10万亩旱地酿酒专用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和水田优质水稻种植。翠屏区白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风貌整治,把乡村旅游、节点建设结合起来,达成一产地里有粮,二产自己能够加工制作,三产能够旅游开发,“让老百姓不仅能够端好饭碗,还能把吃饱饭的碗变成金饭碗。”在翠屏区北域G247乡村振兴产业带,按照“一带双核、五园八组团十景”总体布局,以最美乡村路为载体,按照串联一片风景、融合一带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远期与近期结合,打造百里和美乡村示范带,逐步带动片区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翠屏区继续按照省星级园区标准重点开展北域3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南域2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和李端1万亩优质水稻(再生稻)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建设,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旅融合 新发展秋茶初采,嘉禾盈仓。在翠屏区金秋湖镇茶乡村,村民刘吉安正在自家茶园采摘夏秋茶。十年来,他的茶园从2亩扩大到现在的30亩,年毛利收入达10万余元。金秋湖镇是翠屏区北域早茶示范区的核心腹地和重要支撑,像村民刘吉安种植茶叶促增收的故事,仅仅是当地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翠屏区是宜宾市中心城区,是世界著名茶乡、中国早茶之乡核心区,地处平坝丘陵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采茶时间比国内同纬度其他主产区早30—45天。近年来,翠屏区聚力“强链”、精准“补链”、发力“延链”,切实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翠屏区积极探索将茶叶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位于金秋湖镇的G85银昆高速(内宜段)金秋湖停车区,近期在对园区内软硬件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后,迎来了重新开放。停车区连通金秋湖川茶集团科技园旅游景区,当地以川茶集团科技园为核心,围绕全茶产业链实施梯级开发打造,大力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构筑新型茶业经济业态。一片茶叶致富一方百姓。翠屏区全面落实省委千亿茶产业强省战略部署,立足优势资源、夯实产业基础、强化科技赋能,依托“两院两中心”科创平台,抓园区、育良种、优品质、扩规模、塑品牌,构建“从茶苗到茶杯”的全过程可追溯质量体系,打造“低山出好茶”的生态早茶基地超16.5万亩、综合产值超80亿元,生态立茶、科技助茶、龙头强茶、政策扶茶、质量兴茶成果不断显现,创成“省五星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先后荣获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茶叶)融合发展示范园、四川十大最美茶乡等国字号、省字号荣誉。翠屏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翠屏区将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导向,把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和中国特色,努力在全市“四化同步、城乡融合”新征程上走在前、当标杆、作表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27
侯晓梅 (图片由江安县委宣传部提供)  9月20日晚上,在宜宾市江安县竹都广场,青年乐队弹起吉他、打起架子鼓,演绎歌曲,这是江安每周三定期开展的街头文化展演活动,包含川剧等曲艺表演、乐队表演、街舞表演等多种形式。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曲艺等文化活动带进群众生活。”江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让戏剧离观众越来越近,让大家不仅能看到剧,也能看懂剧、喜欢剧,进而参与进来,打牢曲艺文化的群众队伍基础。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江安全力打造长江上游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作为四川省曲艺之乡,江安县坚持文化赋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大力实施戏剧文化名城建设“五个一”工程,已连续开展四届“国立剧专在江安”戏剧文化活动周,同时加快推进西城片区古街改造、国立剧专博物馆、“戏剧文化”夜间经济品牌街区建设,大力建设中国戏剧文化名城,全力建设长江上游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历史文脉  江安历史文化丰富,拥有国立剧专旧址、夕佳山民居、竹簧工艺、长江奇石等多张文化名片,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江安让历史文脉永续传承。  起轿、玩轿、回车马、下轿、拜堂……今年“五一”期间,江安县夕佳山民居举行川南婚俗文化表演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驻足观看。今年国庆,夕佳山民居还将举行此类活动,让游客们在游玩的同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夕佳山民居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建筑装饰以木雕、石刻、堆塑为主,饰以花格窗棂、垂花卷草、吉祥如意等传统图案,具有极高的历史、建筑、艺术和科学文化价值,素有“中国民间建筑活化石”之美誉。  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活化利用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让其用起来、活起来。江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正围绕夕佳山民居打造江安文化IP,开发沉浸式场景演艺、戏剧影视、游戏动漫、文创商品等业态,拓展文旅产业链条,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推动江安文旅品牌的年轻化、时尚化,促进文旅消费升级。”  接下来,江安县将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旅游”,以江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进一步擦亮国立剧专文化、民居文化、竹簧文化等文化遗产品牌,高水平推进西城片区古街改造等项目,创新升级夕佳山民居博物馆,开发“探寻古韵民居,构筑大美江安”等主题研学旅行项目,打造具有辨识度、美誉度的江安文旅地标。  不仅是古建筑,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江安也不遗余力。  今年8月,央视中秋晚会系列活动走进江安县,聚焦国家级非遗项目竹刻竹簧工艺“江安竹簧”,欣赏一刀一刻间的意趣盎然。江安竹簧工艺是四川省地方传统竹雕工艺品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22年成功入选四川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优秀案例。  近年来,江安县不断深化非遗保护和传承,建设了专项传承基地——江安竹艺工坊,定期开展“师带徒”传承传习、技艺提升活动、江安竹簧工艺培训活动,激发学生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为江安竹簧传承保护夯实发展根基。促进文旅融合 弘扬长江文化  江安是长江边的城市,风景如画,有“万里长江第一县”的美誉。同时,江安的竹资源丰富,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江安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打造长江上游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漫步在江安长江竹岛,竹林环绕,花草相间,十步一景,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之中。  长江竹岛是长江上游首个以竹生态、竹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江中岛生态博览园,以竹文化为载体,结合不同特性品种的竹子,营造不同的空间感受、文化气氛,共栽植竹类植物400余种。这个围绕竹文化、竹生态等主题打造的多功能绿色生态系统公园,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观、感、识、玩四大体验。在岛上,游客可以登观景平台远眺长江,近距离感受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美景,还可以漫步亲水步道,偶遇林间野兔,观赏孔雀开屏。  江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以江安城市天际线、长江水岸线、远山山脊线为景观开发基础,发掘利用沿江历史文化资源,凸显“江廊多景”的文化格局,打造魅力长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  走进江安县下长镇复兴社区村,道路平整开阔,农房干净整洁,连绵的山坡上绿意盎然,成片柑橘树郁郁葱葱……这是江安县重点打造的柑橘大观园。该项目发展高标准晚熟柑橘基地1400余亩,带动周边发展3600亩,将配套建设柑橘主题博物馆、农产品交易中心、民宿等业态,打造农业休闲旅游、果品采摘与农事体验、山地健身与休闲娱乐等为特色的农业休闲旅游区,2022年旅游收入约400万元。  近年来,江安县开展省级“城市双修”试点,围绕宜宾市“打造中国竹都、建设最美竹海”总体思路,紧扣“几生修得住江安”城市名片,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全域开花。擦亮金字招牌 建设戏剧名城  江安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开展文艺文化活动独具特色和优势。  今年6月,2023年第二届传统民居夕佳山座谈会在江安县长江竹岛举行。这是“中国传统民居夕佳山座谈会”于2019年确定永久落户江安后,第二次在此举行。  此外,从2021年开始,大型文学杂志《十月》的年度文学论坛也永久落户江安,每年邀请全国知名作家在江安举办对话、讲座、文化调研等系列活动。  江安县还有一张文化金字招牌——“国立剧专”,江安国立剧专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国立剧专校址几经迁徙,其中在江安办学达6年之久,是时间最长、生活最丰富、也是最出成果的黄金时期,其间大师云集,佳作频出,曹禺、洪深等著名戏剧家曾在此执教,谢晋、陈怀皑等戏剧和电影界大师曾在这里求学。  今年3月,一年一度的“四川谐剧艺术活动周”在江安县开幕,四川省谐剧研修进阶班也在江安正式开班,江安县被授予“四川省曲艺之乡”称号。  下一步,江安县将精心打造特色曲艺文化品牌,通过谐剧为主、其他曲艺形式为辅的形式,定期举办四川谐剧展演季和“国立剧专在江安”戏剧文化活动周,为曲艺提供展示展演舞台,进一步扩大江安县曲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集中精力围绕国立剧专这一核心,为文旅发展做强新支撑,精心谋划,打造‘川南旅游目的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戏剧文化名城’三步走战略,打造戏剧文化和民居文化两大文旅发展中心。”江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侯莉 宋成均/文 罗顺/图)今年7月,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发布,宜宾市长宁县的县域旅游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68名,成为川南唯一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县份。  8月,四川省前四批天府旅游命名县提升建设年度考评结果公布,长宁县荣获年度考评第三名。  4年前,长宁县成功创建为四川首批天府旅游名县;4年来,长宁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不断书写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长宁县百里淯江绿色低碳产业走廊。多点着力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  4年来,长宁在传统观光旅游中融入新的旅游元素,新的旅游场景和新业态层出不穷,长宁全域旅游实现华丽转型,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  长宁把大量沉浸式旅游项目融入蜀南竹海传统生态观光,让游客真切感受到蜀南竹海的新变化。双河文旅古镇、国际自驾游露营地等文旅新地标接连涌现,七洞沟景区实景演出、高空穿越等“网红打卡点”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2.1公里长的栈道蜿蜒在竹林之中,游客们踏上栈道,仿佛在竹尖漫步;站在栈道上往下看,巍峨山脉与碧波环抱,令人心旷神怡。“竹尖漫步”让游客欣赏到不一样的竹海风光,也体验到在竹尖观光的惊险。此外,还有海中海体验高空威亚、七洞沟夜漂流,好不惬意。  4年来,“中国竹子之乡”长宁依托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及73.09万亩竹林,“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蓝图逐渐变为现实。1高铁3高速,公交直达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县城—特色小镇—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的四级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在长宁,游客们可以游一碧万顷的蜀南竹海,逛五亿年光阴造就的竹石林,探古河东汉崖墓,观南宋双河文庙,遇明代大儒周洪谟故居,见“峨眉山姊妹山”佛来山,走长征路、品熊猫餐、尝双河凉糕……旅游资源丰富的天府旅游名县长宁各乡各镇都有文旅资源和节庆活动,全域旅游全面开花。持续提升文旅融合呈现新形象  9月,走进“天府旅游名村”长宁县竹海镇永江村,曲径通幽的竹林,以竹荪为灵感设计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竹产业研究院、传统生活美学馆、在一书院、半步生态有机餐厅、稻香休闲区等,诗和远方就在长宁。  “下次还要和朋友们来长宁玩,这里的竹文化很特别。”来自云南的游客表示,长宁把竹文化、竹风光融入乡村旅游后,更显出品质和文化内涵,让人印象深刻。  长宁县在生态旅游基础上,将竹文化、红色文化、酒文化、盐文化等融入其中,实现景区景点的差异化发展,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结合,凸显天府旅游名县新业态,深化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内涵。  到革命烈士余泽鸿故居参观,多情景体验红色文化;到竹海酒庄参观古法酿酒30个工序,深度参与体验酿酒生产劳动,现场品评竹海酒庄纯粮原浆美酒;到“天府旅游名镇”长宁县双河镇,尝一碗绵扎细嫩的葡萄井凉糕,体验千年古镇的沧海桑田;到常香园领略独具特色的双河酱粑酱油酿制技艺……  长宁县以“长宁元素”为核心,打造文旅新IP,红色研学游、生态观光游、传统文化游、非遗文化游、竹海美食游,一条条精品旅游线路精彩纷呈,彰显出天府旅游名县的魅力。  2020年,长宁县发起成立了“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拓展长宁文旅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让长宁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更进一步。在过去两年举行的两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上,作为联盟单位之一的长宁成功签约相关项目达到20个,金额超698亿元。  近年来,天府旅游名县长宁获得一项项殊荣。蜀南竹海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国康养旅游基地。蜀南竹海竹林大道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翠竹长廊(竹林大道)。长宁淯江河竹风景线被评选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美竹廊道”。永江村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竹林人家”等省级品牌32项,长宁也是同时拥有“天府旅游名县”和“天府旅游名镇”的县。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到酒庄来参观的游客明显增多,有常规旅行团,也有研学旅行,日均游客量在200人左右。”9月21日,长宁县竹海酒庄负责人宋永铸介绍起酒庄成为工业旅游园区后的变化,酒庄的管理、绿化、传统酿造车间等工作人员,大多是当地的村民,园区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酒庄的销售,也解决了附近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秋日的长宁县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四川长宁经开区,弈新智能门业、长创电子、10万吨中芯能等一批绿色新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当前,长宁县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发展目标,推动三产融合,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长宁县致力打造2.5万亩“宜长兴美丽乡村百里翠竹风景线”示范区和20公里“翠竹风景线”,做足竹生态游这篇大文章。以生态为底色,以产业为支撑,不断探索一二三产联动新格局,全力推进建设百里淯江绿色低碳产业走廊。按照“沿江协同+流域统筹”思路,推进竹产业和竹文旅发展,打造竹资源高效利用综合示范区、竹工业创新示范园区、竹乡振兴融合示范区和淯江竹文旅生态康养走廊,建设淯江竹生活新城,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在年产10万吨的四川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有10条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四川省怡亚通储能产品生产基地、10万吨中芯能、弈新智能门业、长创电子、长宁笋海佳龙等一批绿色新兴产业正在抓紧建设。这是长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融入宜宾市“一蓝一绿”产业新赛道的新实践。  9月初,长宁县分别与重庆高新区、重庆市梁平区签署了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文旅等多方面广泛合作,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  接下来,长宁将紧抓省委、省政府支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勇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排头兵,建好百里淯江绿色低碳产业走廊,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政治责任,推动全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以更实的举措守护好一江清水,以更大力度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努力为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贡献长宁力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张鹏宇 吴予三(图片由兴文县委宣传部提供)  近年来,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宜宾市兴文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支柱,每年设立5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旅游“三创”联动工作指挥部,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引领,同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兴文石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不断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努力把文化旅游打造成富民兴县的支柱性产业,为建成人民幸福的秀美苗乡而奋斗。  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引领,宜宾兴文文旅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兴文石海风景区内的“大漏斗”。“科技+旅游”老景区焕发新活力  今年中秋、国庆将至,四川省首个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景区为迎接假期的到来,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地质+科技”的呈现,让游客在酷似“月球基地”的溶洞内互动留影,感受浪漫。  该景区在天泉洞开发了宇航洞降、浪漫星河、火山熔岩等溶洞沉浸光影项目。步入洞穴,游客仿佛进入奇幻星球,观火山喷发,赏水中明月,看天上繁星。  兴文石海景区风景秀美,因石海、特大天坑、地下溶洞“三绝共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喀斯特地貌博物馆、教科书式地质景观”。这里不仅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  兴文石海景区、僰王山景区正在从传统观光游向深度研学游转变。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地学类),兴文石海景区充分挖掘地质元素,以地质科普为核心定位,开发了前“石”今生地质科普、“竹”够有趣自然生态等特色研学课程。“为进一步发挥地质公园资源优势,把研学产业做深做实,景区将在中秋、国庆期间推出天泉洞地质体验馆科普项目。项目结合AR、VR等新技术,以参与体验为核心,让游客在沉浸中了解地质变迁。”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景区还开通了中环线环绕天坑新游线,打造了飞拉达、溜索、丛林穿越、滑草、地洞河探险、溶洞攀岩等运动项目,推出了帐篷露营新产品。高高耸立的地表奇观——兴文石海夫妻峰。“文化+旅游”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兴文苗族花山节、僰人赛神节、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活动、小龙虾美食节、烤鱼音乐节……“今年以来,我们做到每月有一场大活动,让游客春夏秋冬四季来兴文都有好耍的活动。”兴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市场化运营”的重大节会活动举办机制,不断向外拓展兴文县的影响力。  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也是古僰人主要活动的区域,近年来坚持“风景为形、文化铸魂”,立足独特的僰人文化、苗族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民俗文化、地质元素等,打造僰人巨石阵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苗医药康养体验馆,把文化作为推动旅游发展重要动力。  在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兴文县投资2.5亿元进行红色旅游环线提升改造,以红色文化为依托,串联九丝城镇、大坝苗族乡,通过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推动涉及乡镇的红色文化体验、苗族水乡休闲旅游等文旅业态建设,实现集镇居民从传统农业向民宿餐饮、商品销售等旅游商贸服务转变。“当前正在完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础设施配套,预计今年内将开园。”兴文县文旅发展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提升和丰富游客体验,兴文县还以“夜游、夜宴、夜演、夜娱、夜购、夜宿、夜健”为主要内容,重点打造“一城一街一广场”三大夜间经济集聚区,创新发展多元夜间消费业态。近三年策划招引文化旅游重大项目20个,投入资金150亿元,兴文县城区建成以中山街苗族特色风情街、苗城印象特色街区为核心的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生态+旅游” 争当先行区排头兵  9月19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推进会在兴文县举行,与会者围绕推进“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当前,兴文县依托连片竹林面积达到52万亩的优势,积极抢占“以竹代塑”新赛道,创新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共融发展,以小竹子撬动大产业,打造宜宾市“以竹代塑”推进“样板示范区”。  当前,兴文县以兴文经开区竹产业园为做强竹加工的主阵地,重点打造“竹代塑、竹食品、竹纤维、竹纸浆”产品链,落地浆纸一体化延链补链项目、竹基复合材料生产项目等,已发展竹浆、竹纸、竹炭、竹饮料、竹纤维、竹家具等竹产品多达3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竹产品产值已超50亿元,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兴文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紧抓住宜宾建设全省首个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机遇,大力发展“以竹代塑”产业、碳汇交易等新兴赛道,力争竹产业综合产值尽快突破百亿元。  争当先行区排头兵,兴文还在大力发展避暑旅游、康养度假等新兴业态。  夏季,仙峰山森林公园成为远近有名的避暑胜地,兴文正依托奇秀峻美的仙峰山、幽静灵幻的方竹迷宫、苍翠神秘的老林氧吧等景点打造康养度假目的地。同时依托苗医药文化打造西部医疗康养高地,投资1.1亿元打造兴文苗医药体验馆,体验馆融合文化传承展示、特色康养体验、康养膳食品鉴以及苗医药研发等内容,创新研发苗药浴包等20余款苗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16款四季药膳套餐,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每年接待游客5.1万人。“农业+旅游” 富民兴县促乡村振兴  “来兴文感受苗乡风情、品尝美味的小龙虾……”近日,兴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化身“天府粮仓”好品推荐官,向网友推介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兴文石海小龙虾。当下,兴文县正朝着小龙虾发展的“大目标”迈进:将以2万亩稻虾示范区为引领,带动全县10万亩稻虾产业发展,预计到2025年实现年产小龙虾2万吨,综合产值达50亿元。  以小龙虾等农业产业为基础,兴文县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通过整合农业种植加工、生态观光研学,建成水泸坝现代农业公园、共乐坝稻虾公园等农旅融合景区,带动了富硒大米、小龙虾、方竹笋、竹制品、乌骨鸡、绿茶等十多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兴文山地乌骨鸡、兴文方竹笋、兴文猕猴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兴文石海小龙虾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  “我们把融合发展作为重要路径,突破产业界限、行政区划界限,推进文旅与交通、农业、工业、商贸的深度融合,将产业作为文旅业态发展增长点。”兴文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兴文县围绕让“民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农田变景点、乡村变景区、农民变导游”,打造了8个A级精品景区,并成立文旅创新投资平台,推进景区和度假区的项目运营和改造提升、业态布局、宣传营销,解决村民就近务工230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3000余元,2022年接待游客1221.1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13.57亿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李清凌 叶昌荣 文/图)一年前,宜宾市翠屏区从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捧回一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天府旅游名县。  身披这份荣光,翠屏壮志满怀。翠屏区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巴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文旅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进行培育,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一年来,翠屏区坚持生态优先、业态融合、文态赋能,从文旅环境、文旅场景、传承历史文化等入手,加速构建“1+3+5”全域旅游新格局,交出了亮眼成绩单。翠屏不断擦亮“江之头、酒之源、僰之道”三大文旅特色品牌。升级文旅场景 塑造文旅品牌  翠屏区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是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白酒之都”“一曼故里”之美誉,长江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哪吒文化等精彩纷呈,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9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  如何让厚重的文旅资源“活起来”?翠屏区始终坚持业态融合,一以贯之升级文旅场景,以文旅业态新场景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在这个中秋国庆长假,“风起长江”沉浸式剧场将和广大游客见面。在剧目中,玩家将化身为守护长江的一员,在历史文化长廊、溶洞洞穴、三江口等空间中,沉浸式感受宜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长江文化的魅力。  在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新业态、新场景也在持续更新中。中秋国庆长假前,李庄古镇月亮田景区十多个业态将迎来开业,进一步充实休闲娱乐区、文创研学区、民宿客栈区、特色美食区四大板块的内容。其中,月亮田研学社建成后,将成为研学游的新选择。这里将设置造纸、制图、书画扇面、浮墨拓画、书法拓碑等课程,让参与者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旅场景的升级也延伸到了乡村。炫酷的声光电效果、精彩的劲歌热舞、满场摆动的荧光棒、观众热情的大合唱……这一幕就发生在翠屏区高桥村的音乐岛“开岛”仪式上。中国·李庄高桥音乐岛借鉴了国内知名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成功经验,将打造成为集夜间文化街区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型户外文化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  据悉,翠屏区以每年1亿元旅游专项发展基金为支点,撬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业态融合升级发展,打造百里翠竹风景廊道、百里茶旅廊道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李庄月亮田景区、冠英街等旅游集聚区打造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推动翠屏服务业补短提质,汇集赶超进位动力。上半年翠屏区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3亿元,助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文旅业态新场景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与此同时,翠屏区以2023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谋划实施16个品牌提升项目、总投资40.39亿元,推进五粮液古窖池等的保护建设,传承保护李庄古镇、僰道历史文化街区等老街、老巷、老砖、老瓦、老手艺,打造特色文化载体,不断擦亮“江之头、酒之源、僰之道”三大文旅特色品牌。坚持保护传承 守护城市文脉  拥有2200年建城史、3000年种茶史、4000年酿酒史的翠屏区,始终把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作为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的关键核心。翠屏区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不可移动文物799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8项,古建文物资源富集。  历史为翠屏留下珍贵的“财富”,翠屏也以切实的举措将之守护。翠屏区始终把保护建筑、还原风貌、传承精神作为文物保护重要举措,以最严格的标准保护古建文物。编制历史文化街区和李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大观楼、同济大学西迁旧址、五粮液老窖池遗址等26个修缮升级项目,建成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赵一曼纪念馆修缮提升获评四川省“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  始终秉承“老砖老瓦老手艺、匠人匠心匠精神”,翠屏区常态化、制度化推动非遗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五粮液酿造”“思坡醋非遗工坊”等7家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工坊,推动李庄白肉传统制作技艺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非遗研学“川茶飘香”获评2022四川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翠屏区始终的坚持。围绕大观楼、冠英街民居、月亮田等古建遗迹打造核心商圈,成届制举办“十月文学奖”颁奖等系列活动,重点打造僰道历史文化街区“一楼、一街、十二古迹”,实现文化价值、研究价值、经济价值统一。  这其中,僰道历史文化街区由顺河街、石坝街、交通街组成,以长约2200米临江道路为连接线,融合了宜宾大江文化、古城文化、酒文化、市井文化等。近期,这里就将推出大型沉浸式情景剧《僰道长歌》,以僰道盛世、传世咏叹、酒香千年三个篇章,分别呈现盛唐夜宴、黄庭坚诗友会、僰人助周伐纣等不同景象,让游客通过现代技术领略“长江首城”的风采。  对于宜宾人来说,冠英街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本地人的记忆。近年来,冠英古街改造提升一期项目的启动实施,为这条古街巷打开了融入现代文化生活的路径,古朴与新潮在这里碰出独特的火花。如今,二期项目正顺利推进,将还原打造观音阁、八省会馆等建筑,同时划分了“寻忆戎州”“食味川南”“漫享冠英”“忆趣宜宾”四个特色区域,再现冠英街一带历史上商贾聚集之景,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老城区美食、休闲、文旅等业态。紧盯发展目标 擦亮“名县”招牌  一年来,文旅发展进一步扮靓了“醉美翠屏”的绿水青山,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描绘出了文旅融合的秀美画卷。未来,“诗和远方”的篇章将如何续写,翠屏将如何为四川旅游画卷增色?  翠屏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盯建成“长江上游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加速构建“1+3+5”全域旅游新格局,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一是紧盯一个核心,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冠英古街二期、僰道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休闲街区等文旅品牌,做大做强“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两大文化地标,提升翠屏城市文旅能级。  二是紧扣三大品牌,聚优成势壮大高水平文旅。深入挖掘“一曼故里、人文李庄、醉美翠屏”品牌价值,以赵一曼故居创4A为载体,持续推进赵一曼故居二期项目建设,打造“一曼故里”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以李庄古镇创5A级景区为依托,完善李庄古镇月亮田景区业态布局,高规格、高标准招引一批有文化、有特色的文旅业态,提升“人文李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五粮液门户区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全面丰富“醉美翠屏”的深刻内涵。  三是紧抓五片融合,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文旅发展。深入推进“文旅+”“+文旅”多元融合,集点、连线、汇面打造中心城区休闲旅游、三江新区产教融合、宜长兴城乡融合、金秋湖茶旅融合、G247农旅融合五大融合发展示范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文化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记者 边钰)奔涌狂放的金沙江与柔美隽丽的岷江,于此相遇,汇成长江,赋予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9月26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产业发展司,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宜宾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演艺博览会开幕式“我住长江头”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宜宾举行。  以天地长江为幕,音乐会跨越时空,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母亲河血脉的印记用音符镌刻,将祖国母亲各时期的奋斗历史以文艺之笔描绘。艺术家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奏响绿色生态经典,唱响新时代长江大合唱,吹响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新时代号角。9月26日,全国演艺博览会开幕式“我住长江头”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宜宾举行。记者 向宇 摄江水滔滔 用音乐力量展现千年文脉和蓬勃生机  舞台上,红色曲屏缓缓打开,露出奔涌浩荡的长江……这场位于长江之畔的音乐会,在恢弘悠扬的器乐演奏《长江之歌》中开启。  当晚的音乐会由指挥家汤沐海执棒,王宏伟、刘丹丽、孙砾、党华莉等艺术家同台献艺。中国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明远合唱团、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童声合唱团、宜宾学院合唱团等精彩献演。  “音乐会上既有气势磅礴、恢弘壮丽的交响大合唱、器乐演奏,也有悠扬深情、婉转悠远的独唱、对唱与重唱,用音乐的力量展现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新时代长江蓬勃生机与活力。”四川交响乐团团长吴灵峰介绍,音乐会紧密围绕“歌颂祖国、弘扬中华母亲河——长江文化、展现四川特色风土人情”的核心主题精心设计编排。其中,既有《长江之歌》《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观众家喻户晓的经典流传曲目,也有《过三峡》《抛天锣》等近年来国内优秀艺术家原创的新时代佳作。临江放歌 巴蜀味、长江韵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长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民俗文化交织于宜宾,形成山水交融、城塔辉映的人文荟萃之城。当晚,无人机在天空依次变幻出大熊猫、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太阳神鸟等,让科技和古蜀文化辉映于空。  其中,由无人机递送的指挥棒,临江而建的舞台更是拉满仪式感。在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看来,在长江边放歌,这个舞台是无限的,放眼是星空,是绿水青山,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彰显无疑。“人们临江而歌,歌唱时代,歌唱美好生活!”  把音乐会搬到长江边,如何呈现一场亲近自然,引发共鸣的音乐会?汤沐海介绍,整场音乐会采取直接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人文,营造气氛,从而引发一种亲近自然山水的氛围。  音乐会还将巴蜀味和长江韵进行融合。  “三峡高,三峡险……”男女生领唱与合唱的《过三峡》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四川韵味。歌声中有长江越过三峡的激流澎湃、到平滩的舒缓惬意,有激越的号子、舒缓的演唱等。“作品加入了川剧元素。”王宏伟介绍,相较于以往男女合唱,此次用川剧吟唱《过三峡》,让作品产生不一样的质感和余韵,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记者 李淼 吴梦琳 边钰)9月26日晚,全国演艺博览会开幕式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长江地标广场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出席并共同启动开幕式。开幕式现场  全国演艺博览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秉承“创新、开放、精品、共享、融合”原则,聚焦文艺精品创作和演艺产业发展,搭建展示全国演艺发展成就及产业发展成果的高水平盛会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演博会展览将于9月27日在宜宾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馆,持续至10月1日。展览将设置主题展区、地方展区和综合展区,全国31个省(区、市)文旅部门、15家中直文艺院团及5家文化和旅游部直属艺术单位全部参展,实现全国演艺行业的“满堂红”。此外,演博会还将设置“新时代演艺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旅游新业态等专题交流、优秀舞台艺术剧目推介、文艺院团展演等配套活动,并发布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40个项目名单、迎中秋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惠企乐民有关安排。  卢映川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在开幕式上致辞,副省长胡云主持开幕式。  19时50分许,黄强、卢映川共同触摸启动球,全国演艺博览会开幕。  开幕式后,在绚丽的无人机灯光秀中,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歌唱家王宏伟等和中国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宜宾学院合唱团等单位联袂带来的“我住长江头”交响合唱音乐会精彩上演。音乐会围绕“歌颂祖国、弘扬中华母亲河——长江文化、展现四川特色风土人情”主题精心设计编排,既包括《长江之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经典曲目,也有《过三峡》《抛天锣》等新时代佳作,融恢弘壮丽的交响大合唱、器乐演奏和悠扬深情的独唱、对唱与重唱于一体,展现出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和万里长江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唱响新时代长江大合唱,吹响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号角。在全场大合唱《歌唱祖国》的热烈氛围中,音乐会圆满落下帷幕。  四川省领导何延政、钟勉,文化和旅游部、中直文艺院团、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旅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有关负责同志,全国知名文旅企业、行业团体、景区度假区代表,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琳 杨艺茂)9月2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全国演艺博览会、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这两大文旅盛会,将于本月底在宜宾召开。  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演艺博览会,将于9月26日至10月1日在宜宾举行。演博会秉承“创新、开放、精品、共享、融合”原则,汇聚来自全国各地艺术院团、相关机构,聚焦文艺精品创作和演艺产业发展,展示艺术发展成就和产业发展成果,搭建展示全国演艺发展成果的高水平盛会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将于9月27日召开。主会场设在宜宾市,各市(州)设分会场。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谋划部署下一步四川文化和旅游工作,系统推动四川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奋力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文旅力量。大会将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第三批天府旅游名牌(名镇、名村、名宿、名导、名品)命名授牌,并表彰前四批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年度考评突出表现单位。  两大文旅盛会期间,将同步举行第九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安逸四川之夜”——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广等系列重点活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