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朱思雨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机器收水稻真是快!又节约钱又节约人力,安逸!”近日,在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民新村,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2023年水稻机收减损现场培训会,农户们纷纷围在稻田旁,认真听专家讲解专业知识。区农机推广站向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当前正是水稻收获关键时期,收割机等农机装备成了田野里的“新主角”。在收割过程中,机器可以将稻谷与秸秆进行分离,随着机器前进,被粉碎的秸秆将被“返还”至地面。待收割完成后,农户只需将三轮车置于田边,等待收割机将稻谷倾倒其中,随后就可进行晾晒等后续作业,真正实现“省力又省心”。农户围在刚收的稻谷旁“为了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今年以来我们在全区多地开展水稻机收减损现场培训,根据稻田形状、植株种植情况等对农机手进行培训,通过高效率、精准化机械收割方式,最大程度降低水稻的抛撒率和损坏率,更好实现水稻减损增收、节本增效,推进我区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翠屏区农机推广站站长胡志国说道。今年是村民肖安明使用收割机收割水稻的第三年,“又快又好”是他对收割机的评价。他和村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在收割机普及以后,每亩地每年的收割费用将比以往雇人收割节约500元左右。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算是村里第一批尝试收割机的种植户。这几年,我们村里凡是适合收割机作业的稻田,大多都用上了机收,大家都特别满意!”农机收割水稻近年来,翠屏区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微耕机、收割机、植保飞机等农机装备在多个乡镇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据统计,目前常用的中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平均效率为2.5亩—3亩/小时,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平均效率为1.2亩/小时,油耗为1.2升/亩,具有轻便实用、损失率小、功效高等特点。目前翠屏区水稻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96台,加上跨区作业的水稻联合收割机,预计今年翠屏区可实现水稻机械化收割34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78%,可实现节本增效2550多万元。据了解,2023年预计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9.02万千瓦,各类机械拥有量达8.03万台套(其中微耕机3029台套,联合收割机96台套,播种机33台套,拖拉机33台套,植保飞机7台套),农机经营总收入达2447万元,机耕作业面积 100万亩,机耕水平达92.44%。机播面积42万亩,机播水平达35.29%。机收面积52万亩,机收水平达43.7%。预计2023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67%(其中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72%)。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8
(游天木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近日,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其林村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开镰收割头季稻,在现场农业专家们的见证下,通过现场收打、取样烘炒、计算折率、加权平均等方式,实测测产田亩产738公斤。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据了解,该示范片采用“德优4727”国标二级优质稻,采取“宽窄行栽培、底肥一道清”为核心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测产数据上表现优异,保障增产增收的同时,还兼顾了减肥减药、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优点,非常适合种植生产。“开镰咯!”随着农户一声呼喊,大家纷纷举起镰刀开始收割水稻,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户们把刚割下的水稻放进打谷机,稻田里机声隆隆,金黄色的稻穗被“吞”入机槽后,不断“吐”出粒粒饱满的稻谷。农户抢抓农时,预计8月底完成头季稻收割。据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副镇长梁安强介绍,李端镇作为翠屏区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藏粮于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全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了19000亩,今年夏粮农田水稻亩产测试(预计)全镇产量将达到17500吨,同比增长1.8%。农户开镰收割水稻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坚持把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一核、两带、七园区”布局整体推进“天府粮仓”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打造李端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明确李端镇为翠屏区“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的发展定位。通过藏粮于地夯基、藏粮于技提质、藏粮于民增效,确保粮食供给,保证粮食安全。下一步,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将做好再生稻的耕种和施肥,预计10月份将迎来再生稻的收成,将实现亩产达到250公斤,农田亩产将超过1000公斤。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7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宁)8月16日,记者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剧组获悉,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定档,将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举办,于9月29日20点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中文国际频道(CCTV-4)等同步播出。  今年央视中秋晚会将以科技创新书写中秋诗意。在舞美方面,主舞台将以AB面360度展现,以简约中国风演绎浪漫中秋月,让古典美与科技美并存,独运匠心描绘唯美画卷,为全球华人献上又一份文化大餐。  作为本次央视中秋晚会录制地,宜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国竹都”等美誉。晚会主舞台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旁的宜宾长江公园。日前,晚会节目方案、内容创作、舞台美术等环节均已落实,晚会主舞台也已完成施工验收、交付使用,部分外拍节目已开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始于1991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中秋之夜为庆祝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而举办的综艺晚会,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寄托乡愁的平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17
(周瑜原 蒋太平 摄影报道)“电力充足,今年宜宾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文中简称‘天府粮仓’)初见成效,感谢供电公司电力支持和供电服务站人员贴心服务。”8月14日,在宜宾市三江新区江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中海致电国网宜宾南溪供电公司江南供电服务站时说,他肯定了国网宜宾南溪供电服务对乡村振兴、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取得的成绩。宜宾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收割现场八月金秋,“黄金”遍地。天府粮仓万亩稻田在阳光下金光灿灿,沉甸甸的谷穗弯下了腰,好一片丰收景象。近期,宜宾天气遭遇“高温+暴雨”,天府粮仓的粮食靠天收晒难以完成,天府粮仓的工作人员十分着急。为配合项目建设,国网宜宾南溪供电公司特事特办,重新规划粮仓基地内电力线路走向和设备安装点,组织施工力量对红线范围内电杆、线路及配电设施进行搬迁;配合社区人员动员村民搬迁拆换电表,并开展拆迁用电事宜及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快速办理新建房屋通电。搬迁电表61户,拆除线高低压线路3.2千米;积极开辟春耕用电“绿色通道”,到天府粮仓义务安全用电检查,宣传安全用电,巡视线路,排查安全隐患,为粮仓春耕春灌提供充足电力。春初,电力人员架设10千伏线路300米,低压动力线1.2千米,投运两台配变增容400千伏安,为天府粮仓春耕春灌满载满插提供了充足的电力。7月25日,国网宜宾南溪供电公司电力人员在江南镇红伟村民委员会附近架设线路,安装变压器,头顶烈日,汗湿衣衫,历时两天安装400千伏配变一台,架设10千伏线路200米通电为烘干房提供了充足电力,天府粮仓区和江南镇村民愉快秋收,使粮食颗粒归仓。接下来,国网宜宾南溪供电公司将对江南镇及天府粮仓供电的35千伏雄镇变电站进行改造,投资250万余元,投运6300千伏安主变一台解决变电站重载、过载的供电瓶颈,为天府粮仓和村民提供优质可靠电力保障,在新塔村创建省公司“村网共建”电力便民示范点,服务网络化,零距离全力做好供电服务,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据了解,宜宾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位于三江新区江南镇,规划面积1.2万亩,划分为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智慧农业集中展示区、水稻新品种及高产攻关展示区3个区域,配套建设有农机中心、烘干中心、仓储中心、规划展示中心及相关文旅设施,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建成长江上游绿色高效现代农业新样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6
8月14日上午,宜宾叙州商州镇炳兴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成为该村实现机械化耕作的“助推器”。炳兴村现有耕地5378.32亩,优质茶园面积8000余亩,主要产业为茶叶、粮油及畜牧养殖,全镇种植优质水稻5000余亩。传统的人工耕作,耗费人力且成本较高,随着土地宜机化改造的推进,机械化耕作已不是难题。炳兴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雪介绍,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土地和农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有效地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全村粮食产量可在原基础上提升20%。在为全村村民服务的同时,服务好全镇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通过前期的专业培训,目前炳兴村已有成熟的农机手10多名,后备技术人员有20多名。“成立这个专业合作社,可以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集中高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其次还可以开展集中培训,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合作社成员的现代农业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炳兴村副主任邹玉龙说。邹玉龙表示,农机专业合作社面向社会,服务“三农”,致力于农业全程机械化、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增收增效。业务范围包括农业机械租赁、安装、维修、销售、托管服务、技术服务;农作物栽培服务、农作物收割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等服务。目前,共有联合收割机2台,农用无人机2台,耕整机3台,插秧机3台;播种器2套,漂浮板(含苗盘)300块,秧盘2000张。(供稿:商州镇 秦明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  8月8日,在高县来复镇新南村4组村民李生林的稻田里,一台小型收割机正来回穿梭作业。  “现在打谷子轻松了许多。”站在田埂上看收割机作业的李生林乐呵呵地说,用收割机收水稻,速度快、省时省力不说,粮食基本没有抛撒。“我这两亩田要收2000多斤谷子。天气好,几天就晒干装仓了。”  说起以往秋收的艰辛,该村村民李生明忍不住直摇头。“以往人工打谷子,天刚亮就下田。几个人打半天,累得腰酸背痛也打不了几箩篼谷子。”李生明感慨地说,“还是这个收割机‘一条龙’安逸。”  费诗贵是新南村4组村民,也是水稻小型收割机业主兼机手。“我去年买这台收割机花了36800元,政府补贴了7500元。去年我帮人收割了十来天,挣了24000多元。今年请我去收谷子的人更多了。”费诗贵笑盈盈地说,收割机“生意”好,估计会比去年多挣点钱。  在来复镇,像费诗贵这样经营水稻小型收割机的村民,还有7人。每到秋收时节,这些收割机每天在田间“大显身手”,为村民抢收水稻、颗粒归仓提供保障。  近年来,农机补贴政策的严格落实,调动了村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全镇农机具的推广率连年攀升。“近三年,来复镇新增各类打谷机1586台、水稻小型收割机8台,打谷机使用率达98%以上。”来复镇农技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镇涉及耕、整、播、管、采、收等方面的农机化率已达80%以上。  水稻历来是来复镇大春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今年春耕生产期间,该镇采取集中育苗与分散育苗相结合、维修整治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水源管理保春灌、成立助耕小分队解决各村缺劳动力户耕作问题、及时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举措,为全镇水稻实现满栽满插、获取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8月以来,来复镇3.2万亩水稻陆续成熟。该镇农技人员一方面分赴各村提醒督促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及时收割水稻,确保颗粒归仓;另一方面加强农资农具运输安全教育,并要求各农机经销商加大收割农机安全操作培训力度;同时,因地制宜谋划晚秋生产,筑牢全年粮食生产“最后一道防线”。  “经测产,今年来复镇水稻最高单产达650公斤,平均亩产582公斤。全镇水稻丰收已成定局。”来复镇农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着力抓好大山、永宁、新农、明朗、通书等村的再生稻高产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全镇再生稻生产,再夺再生稻丰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宝林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性质一样的配合在一起打,管虫又管病,还能节约不少人工。”日前,笔者在长宁县老翁镇大湾街道的小何家庭农场农资经营店看到,49岁的农场主何德江正在给农户介绍水稻、高粱等大春作物田间管理的方法。  何德江是长宁县有名的种粮大户,去年种粮200亩,听说今年种植面积增加不少。今年遭遇天气异常的情况,种粮面积不减反增,他的底气从何而来?  “今年多种了200亩,加起来有400多亩的水稻、高粱。国家惠农政策扶持,农业新品种、农机科技的加持就是增加200亩的底气。”何德江说。  何德江夫妇从自家的3亩多地种起,到2015年逐渐把粮食种到了50多亩。面积越来越大,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  粮食种的面积多了,增加人手是必然,几年种下来,何德江认识到仅靠人工不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出路。  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粮食种植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是何德江面临的一大问题,县里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何德江看到了希望。  那次培训让何德江明白,多种粮、种好粮不仅要适度规模经营,更要依靠农业新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自此,他年年都参加粮食种植技术培训,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土专家”。  何德江的小院里,摆满了他这些年添置的农业“新帮手”。小型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等20多台套农机具整齐地摆放在院坝里。院坝的一边是烘干房,一次可以烘干1.6万斤粮食。  农业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除了自给自足,何德江还积极为周边的农户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让乡亲们也享受到了现代农业的优质高效。  种粮有补贴,农机购置有补贴,国家惠农政策好,种粮致富是条路。何德江细数这些年惠农政策的好处,“去年6台收割机,光是帮周边的农户收谷子就收了1200多亩。一年下来,有20多万元的收益。”  长宁县已累计培育种粮大户300余户,耕种土地3.5万亩,有效解决了农村耕地因无力耕种、种粮效益不高等造成的耕地撂荒问题,有效地保障了全县粮食安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16
近年来,宜宾市叙州区南广镇七星社区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示范、产业优势、文化品牌”引领为抓手,为乡村振兴绘就美好蓝图。以党建示范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七星社区村始终坚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为主线,探索出组织统领、党建联抓、区域联治、产业联推、利益联享的“一统四联”党建模式,围绕“一核三元”发展战略(以“发展城市近郊游”为核心,着力“基建兴村”“产业富村”“文旅强村”)和“一引二带三走”工作模式(一引指是支部引领;二带指公司带动、专合社带动;三走指走基础设施提升、改善民生之路,走土地入股分红、发展产业之路,走近郊生态旅游、造血致富之路),有力推动全村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以产业优势为引领,增强乡村振兴动能“南广镇七星社区村由原七星、坪和、金坪三村合并而成,位于宜宾市叙州区东南,紧邻南岸主城区,一面坡地形,俯看宜宾城全景,境内适宜粮食蔬菜作物、油茶、桃子、花卉、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区位优势明显。”村支书介绍说。面对大好的优势,七星社区村主动作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大力提升集体经济。争取财政资金220万元发展黄桃基地、花卉基地等集体经济项目,通过资产出租、土地流转、固定分红等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5万元。二是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因地制宜引进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村现有主导产业桃子3000亩、油茶4000亩、花卉2200亩、蘑菇110亩,产业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和融合效应逐渐显现,荣获“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称号。三是大力开展巩固提升。七星村于2017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截止目前已经争取各类衔接资金1975万元,用于七星村及脱贫户巩固提升,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增进民生福祉。以文旅品牌为引领,提升乡村振兴底蕴产业兴了,钱袋鼓了,近年来,七星社区村坚持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推动当地特色文旅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文旅结合发展新路子,以特色生态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依托七星山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通过整合利用土地、资金、市场等要素资源,逐步形成了集民俗体验、露营采摘、赏花赏果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民致富增收。基地内现发展农家乐15家,其中季节性农家乐9家,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年总收入超过200万元,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较好,在农旅融合和助农增收(带动脱贫户22户87人增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七星社区村以打造“城市后花园”为目标,积极开发“镜湖桃源”旅游景点,依托丰富的哪吒文化底蕴,成功举办8届“镜湖桃源”桃花节,6届哪吒仙桃会,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2022年,桃子年产量达300余吨,人均增收2600元。2023年3月,成功举办了叙州区首届哪吒仙桃文化季,游客数量达6万人次,销售农副产品带动人均增收1000余元,观花及农家乐等三产收入达160余万元。如今,七星社区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实现从颜值到品质的“蜕变”。下一步,七星社区村将继续有效整合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培育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农事体验等新兴旅游业态上持续发力,引领群众增收致富。(供稿:叙州区南广镇 袁亮)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4
(周瑜原 蒋雪梅)盛夏八月,瓜果飘香,在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绍光村,千亩龙眼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一颗颗圆润饱满的龙眼缀满树梢,压弯了枝头,随手剥开一颗,晶莹剔透的果肉便“迫不及待”地涌出。在另一边,果农们顶着烈日,忙着采摘果实,或爬到树上,或站在树下,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挂满龙眼的树下果农笑开颜“我一个人种了3亩龙眼,果树有100多株,每年正式挂果收入有21000多元。”翠屏区金坪镇绍光村村民张远福说。“全村龙眼种植面积大概有2300多亩,主要以蜀冠1号、2号等8个品种为主,种植的农户有800多户,总的产量预计在20吨左右,”翠屏区金坪镇绍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德维说,目前,绍光龙眼正处于采摘旺季,采摘上市周期预计持续一个月左右,上市价格在4至8元之间,颇受市场欢迎。全村还在积极探索林下套种,今年第一年林下试种竹荪、毛肚菌收益更是拓宽了村民收取渠道。据了解,绍光村当地地理环境十分适合龙眼生长,具有发展龙眼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产出龙眼具有个大饱满、汁水充盈、甜而不腻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翠屏区金坪镇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山水生态资源,鼓励引导各村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大力发展李子、枇杷、梨子等特色水果产业,截至目前,金坪镇水果种植面积达10540余亩,综合产值将突破4500万元。下一步,金坪镇将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为抓手,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生产基础发展水果产业,通过产业规划和提质增量等方式,擦亮“翠屏区小水果之乡”招牌,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4
(魏进祥 吴怡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8月9日至10日,清华大学宾“治”如归暑期实践团队围绕“基层智慧治理”的主题,赴兴文开展实践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摸情况:大数据赋能,城乡建设更“智慧”在兴文县智慧城乡大数据应用中心,清华大学实践支队深入了解兴文县数字化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文旅融合、数字经济、数字乡村等各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就数字乡村建设、运营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新城花架上装饰线路已废弃,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处理。”此前,僰王山镇刘先生通过手机在智慧城乡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上留言。兴文县智慧城乡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中心收到后,及时将案件派遣到僰王山镇政府,由镇政府安排人员前往核查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及时反馈给服务中心。“该案件从‘投诉—受理—派件—处置—回访—结案’用时不到3个小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持续推进智慧平台助力城乡基层治理落地见效,助力政府部门精准高效履职。”县数字城乡大数据应用中心讲解员介绍。兴文县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围绕“打造产业发展‘裂变器’、民生民本‘服务器’、基层治理‘监测器’、辅政决策‘咨询器’”的目标,在数网安全和数字乡村建设中大力开展数据应用,先行先试、勇于突破,探索出了一条以县域数据网络安全与数字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数字转改+数据共享+技术融合+数网安全建营+智慧应用”新路子。因此,“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技术赋能”成为了兴文县近年来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据悉,大数据技术目前已成为兴文县政务处理和便民服务等工作的一大亮点。基于该中心,兴文县已经在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等方面探索积累了一批智慧化应用,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基层治理等提供大数据支撑。探应用:生态农业、基层治理与数字化建设的融合与发展在现代智慧农业数据运营中心,清华大学实践支队成员了解了兴文县数字化技术赋能稻虾产业发展新模式。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数据跨界共享+技术融合+智慧应用”等方式,打造稻虾现代农业数字化园区,为全县10万亩稻虾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随后该支队参观了智慧农业“五中心”,详细了解智慧农业“播种—催芽—育秧”的全过程。据介绍,兴文县依托智慧农业数据运营中心,结合粮经复合的产业发展趋势,推动育秧育苗科学化、高效化产品加工、农机服务智能化、产品销售数字化发展。搭建农特产品数字交易平台,依托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开展网红直播代销,2022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近1.5亿元。实地调研结束后,该支队还和兴文县共乐镇镇村干部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交流,并对村民就数字乡村建设开展问卷调查。兴文县探索建设县、乡、村三级智慧治理中心,以数字化打造民生民本“服务器”,靶向开发便民应用,开通便民服务30余项,使用达8000余万人次,仅2022年,水电气费、社保等便民服务交易达11.2亿元。2013年至今,办理涉及政务、民生、安全等各类事件48万件,为执法部门提供数据服务5210次,找回走失老人、小孩73人,处理应急事件近100次,挽回损失近5亿元。同时整合雪亮工程、村民家园防护系统等各类视频资源,推进政府管理和基层治理模式创新。谋发展:借力实践调研座谈会,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新发展8月10日,召开清华大学宾“治”如归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座谈会,兴文县委网信办、团县委等部门,相关运营商负责人,清华大学宾“治”如归乡村振兴实践支队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上,清华大学宾“治”如归实践支队介绍来访基本情况,县委网信办介绍了兴文县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相关单位做交流发言,探讨了在智慧城市发展新时代,如何解决好当前发展中困境和问题,发挥好数字化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化治理的作用,促进兴文更好发展。近年来,兴文县结合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契机,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助力打造智慧化应用场景。建成了智慧城乡大数据应用中心、智慧农业园区、智慧农业“五中心”以及东阳湖社区等示范应用。研制可复制可推广的“10+2”标准化成果即:《县域数字乡村建设运营指南1.0》《县域数字经济新型运营服务指南1.0》等10部原创团标,《县域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指南》《县域新型数字城乡建设与运营指南》2部地方标准。2021年9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国家7部委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兴文县作为四川省唯一案例进入《指南》向全国推广。发布《县域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指南》和正研制《县域新型数字城乡建设与运营指南》等2部地方标准,填补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的空白。“项目建设背后,最突出的困难还是人才的缺乏。”会上,县数字城乡大数据应用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当前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匮乏、农民数字化素养不高、数字化干部队伍不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是当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进校地共建数字乡村建设,为推动兴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共青团兴文县委书记罗洁说道。下一步,兴文县将深化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加深与各大高校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深化数字化应用,发挥试点价值,打造试点标杆,为全国全省推广数字乡村工作提供兴文经验,作出兴文贡献。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14
(周瑜原 胡雪 余波)近日,秋收时节,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红场、文光、罗嘴等6个村5000余亩的“宜糯红”高粱已经进入成熟高峰期,一串串火红的高粱穗铺满农田,村民们手握镰刀,来回穿梭在成片高粱地里,忙着收割一束束成熟的高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宜糯红”品种高粱颗粒饱满,是酿酒的上佳原料,所酿制的酒品香醇浓郁。红场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均介绍说:“尽管天气干旱,但由于加强了管理,高粱长势很好,收成很好。”三合村党支部书记邓茂胜一边晒高粱一边介绍道:“今年我们一共种了60亩的高粱,预计亩产在400斤以上,收获的高粱直接由双谊镇盛业农业有限公司进行收购,‘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完全不愁销路。”在镇级统筹、村集体组织下,采取“农业+市场”的订单式经营模式,实现了与市场的精准对接,不仅支撑了企业的高效发展,壮大了村产业,也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惠及了当地的老百姓,实现增收致富。高粱收割后,通过推广粮经复合模式,将带动村民接着种植芽菜等,有效提升农户的综合生产能力,“千斤粮”的份量越来越重,“万元钱”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促进了农业产业高效、高产、高质量发展,让农民产业增值收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0
范祖其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文/图  “出门就爬坡,山高石头多”,这是珙县山区的真实写照。这里石漠化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种粮赚钱在过去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今天不一样了。“按目前每亩收稻谷1100斤计算,签订单合同后每亩收入大概有1980元,比签订单合同前要增收500元左右。”曹营镇飞龙村村民左国伟说,出现转机,是因为和村供销社签了订单,收益比之前好得多。加上土地租金、务工收益和入股分红等,每亩有上千元的收入。珙县稻米生产的重要基地——王家镇青山坝。  曹营镇水稻种植基地,海拔800米左右,这里林木葱郁、光照充足,再加上这里水稻生长周期比常规多 30至45天,泥土中富含矿物质元素锌、硒等,发展高山水稻的条件得天独厚。  然而,种什么?怎么种?长期以来,由于当地农民大多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或是“老天”不给力,辛苦一年后,收益微薄甚至入不敷出。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珙县把恢复和重建基层供销合作组织(乡级和村级供销社)等作为为农服务的抓手、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又一新阵地。  飞龙村供销社负责人余水说,最初,农户对订单农业并不认可,他挨家挨户上门争取农户签订单或是劝其将土地租给村供销社发展,但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看到签了订单收购合同的村民都挣到了钱,签约的人一下多了起来。”余水说,如今边界埂坎被拆掉,不仅增加了田面积,而且耕作、育秧、栽插、施肥、管理、收割、仓储等的集中度高,综合效益更明显。  以该村供销社为例,现已带动了1500户农户,超过4000人参与订单农业,种植面积从最初的75亩增加到了2万亩。稻谷收割后,村供销社转而规模化轮作或套种大豆、烟叶、蔬菜和养鱼虾等,至少增加一季收入。  据悉,如今,订单农业已在珙县风生水起。除了稻谷外,玉米、高粱、紫苏、茶叶、蔬菜、水果等亦纷纷成了订单农业的“香饽饽”。  “通过对农产品的精细化管理,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获得明显收益,农产品质量和规模亦大幅提升。”珙县供销社党组书记张毅说,“接下来,珙县将不断培育和建强基层供销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搭建联农助农为农平台,全面推广‘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同时,进一步健全农户与新型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农村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促农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1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8月9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2023年农业科技市州行”活动在宜宾市举行。记者从活动中获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将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助力川南片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高水平科技成果和高能级示范转化平台示范展示,进一步整合资源、集聚优势,推动区域农业科技要素资源“一盘棋”布局,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创新驱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大局中精准施策举措,确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别是成渝高效特色农业带南翼阵地整体成势,为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借鉴和支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抓好“打造平台,促进院地企协同”“引领示范,促进产能提升”“防灾减灾,促进稳产增收”“建强队伍,促进人才下沉”“强化投入,促进资金扩容”等5个“促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支撑大面积粮食产能提升为核心,加速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试验田、走向大面积生产示范,着力在川南片区率先构建起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体系,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1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鸡蛋大小的菌菇被工人小心翼翼地从泥土中采出,很快成筐运至专门清洗机械处,洗去泥土、灰尘、杂质后,再切成片进入烘干箱……这是7月30日,记者在宜宾市屏山县书楼镇高田村看到的竹荪蛋丰收的繁忙场景。  “竹荪蛋其实就是竹荪还没有完全长开的样子,亩产干货300斤,今年的收购价最高达到了210元每斤。除了竹荪,我们还种植了赤松茸、羊肚菌、平菇等食用菌。”书楼镇高田村食用菌种植户李宗银告诉记者。  近年,受高温干旱影响,许多种植户的食用菌种植都失败了,损失不小。面对高温杀“菌”,李宗银和其他种植户搭凉棚、引滴灌,帮助食用菌降温解“渴”,在村民们的细致呵护下,菌子终于迎来上市。基地里的竹荪长势喜人。损失惨重后的“亡羊补牢”  种食用菌这两年,李宗银的心态像“坐过山车”。  早些年,李宗银意识到村里缺乏特色支柱产业的问题,开始琢磨种植食用菌的可行性——当地气候适宜,竹子多,还有不少闲置房屋可以作为加工厂,能行!  他开始走访宜宾柏溪、云南水富等地,走进食用菌种植基地实地学习,还赶到四川农业大学,向农学教授请教专业知识,将专家和企业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带回了高田村。  2022年年初,20余亩赤松茸就在这里种下了。眼看着一排排白色菌身、红褐色伞面的赤松茸成群结队攒着喜人势头破土而出、探出了圆圆的“小脑袋”,李宗银和其他村民忍不住按照市场价开始计算“收成”——赤松茸的亩产在5000斤左右,鲜赤松茸市场价每斤在6元至8元之间,除了鲜赤松茸外,还有干赤松茸、赤松茸酒等其他产品,预计总收入能有40万元。  正当大家沉浸在食用菌即将丰收的喜悦中时,高温天气又使食用菌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李宗银回忆,一天早上,他起床后照常去基地看食用菌,撩起幕布的一瞬间,看到所有的食用菌全部“蔫儿”了。  “天气太炎热,一天要损失几十斤……”他赶紧给其他区县有经验的人打电话讲明情况、寻求帮助,但尝试了许多办法都没有用。最终,还是一种土办法——草木灰全覆盖铺撒,才救回了食用菌。  有了这次“别样的体验”,李宗银和村民们再也不敢掉以轻心,现在,他带着大家在基地内接上管道淋水降温,通过大棚、遮阳网和淋水的方式动态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食用菌处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菌菜轮作”实现科学种养  记者注意到,高田村的种植基地里,这边食用菌采收正忙,那边高山水果黄瓜栽秧工人也没闲着。高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义胜介绍,这是在专家和企业指导下开展的菌菜轮作模式。  根据当地的气候与生态条件,赤松茸可以选择年前种下、春节上市,也可以2月种下、4月收获;羊肚菌可以在国庆假期之后种下、次年3月收获;不同品种的竹荪,种植与收获时间不同,理论上一年可以有4批次,正值上市的这一批是今年清明前后种下的。  “种植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何时种、种几季食用菌,以及跟什么蔬菜搭配种。”李宗银告诉记者,“这样搭配不仅能增加经济效益,生态账也算得。”  如果同一个菇棚,多年连作食用菌,土壤中累积的病虫害,严重可导致产量锐减,第二年产量仅为第一年的2/3甚至1/2,挫伤种植户生产的积极性。如果采取菌菜轮作,即同一块地一季度栽培菌类,一季度种植蔬菜,基本上可遏制病虫害发生,保持菌类产量原有水平;而食用菌的菌渣,又是其他作物种植的良好肥料,确保蔬菜等高产稳产,实现轮作共赢目的。  除了自己种植外,李宗银还向周边村民共享多种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鼓励动员大家一起种植。目前已发动20余户村民试种食用菌,成果销往成都、宜宾市区等地。  另外,村里也建起了食用菌初加工厂。如前文所言,食用菌产品的生产不仅需要采摘,还需要清洗、切片、烘干等加工步骤,高峰期可以为当地带来5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了农户增收致富渠道。“去年,食用菌加工厂支出人员务工费24万余元,今年这个数额还会更高。”李宗银信心满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宋柳泓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近日,长宁县组织开展了2023年大学生兼职团干部选拔面试工作,近80名长宁籍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助力家乡建设。  “如果没有选上我也不会气馁,我会继续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学习党课党史,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何鑫表示,兼职团干部这个岗位很重要,若能够担任兼职团干部一职,将积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面试现场  据了解,为吸引长宁籍优秀返乡大学生参与家乡建设,增强兼职团干部群体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共青团长宁县委决定继续选聘一批优秀长宁籍在校大学生担任兼职团干部。  “我们将综合考究,择选并培养新一批大学生兼职团干部,让大学生在参与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青年主力军作用,为长宁县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长宁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选拔分为简历筛选和现场面试两个部分,主要对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责任感与进取心、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共青团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考核。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7
(记者 范芮菱)“一般春节前便可开始采摘,比普通早春茶品种提前10—15天。”7月25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茶商向记者道出当地春茶能抢占市场的“密码”。正值夏茶成熟时节,绵延的茶山上,茶农手拿采摘机,不断地将新冒茶叶装入背篓。  以梅岭村为春茶核心区的纳溪区,是全省最早的春茶产区,有茶叶基地31.5万亩。每年,在这里萌发的第一批早茶,凭借品质优、上市早,快速抢占国内外市场。目前,区域公共品牌“纳溪特早茶”价值已达45.22亿元,每年带动茶农人均增收3000元。  行走在纳溪区绵延茶山上,记者探寻这里赶早茶的故事。梅岭村茶山。赶早 到多地精心选种,进一步拉开时间差  纳溪春茶为何能这么早?梅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春在茶山高处,用手指向东南方。  “前面就是永宁河。山地、河谷,成就独特的河谷季风气候,让梅岭村具有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的特点。”朱春说。一般而言,当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时,茶树才会发芽。而梅岭村气温在春节前就能达到10摄氏度左右,因此春茶发芽比川西茶区早7—10天、比江浙地区早1个月以上。  不过,仅“靠天吃饭”可不够。“以前,大家都种的是老川茶品种,生长情况不一致,茶叶颜色、口感、品质各异,产量低,没有形成差异化优势。”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特产股副股长许杨坦言。  更早,春茶价会更高。为了将“早”的优势扩大,当地开始“选种之旅”——专程前往重庆、浙江、福建、云南等地选苗子、调苗子。  “2000年左右,我们专程到浙江调苗子,最终选中‘平阳特早’‘福云6号’‘乌牛早’等春茶品种,带回来进行小规模试种。”许杨介绍,2001年,纳溪区种植户刘正恒等人又从浙江引进30多万株“乌牛早”等品种,建立良种母本园100余亩,为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打下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种,工作人员发现,“平阳特早”“福云6号”等品种在当地长势不好、产量较低,将其逐渐淘汰,最终只有“乌牛早”得以大规模推广。  2013年,听说“峨眉问春”发芽特早、叶色绿、生长时间长,纳溪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又专门前往峨眉山调苗子……最终,“乌牛早”“福选9号”“峨眉问春”等特早茶品种成为主力,为纳溪春茶进一步拉开时间差。  选好良种,从试验场到大规模培育的过程也不易。“当时不少农户有顾虑,怕新品种不好种、卖不脱。”许杨回忆,当地通过发展茶叶大户带动散户,同时大力引进企业,拓宽茶叶销售渠道,让大家种茶更有底气。  目前,全区茶叶基地良种化率已达95%,2022年茶叶鲜叶亩产值达到6000—8000元。赶好 探索“数字+茶园”模式,统一绿茶产品标准  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纳溪区选择让科技助力。  走进梅岭村二月亭茶园,只见在一行行翠绿的茶树旁,等距竖着许多细管,这是茶园的智能雾灌系统。“我们搭建了梅岭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对智慧雾灌、肥水药一体化、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等系统的数字化操控。”朱春说。  近年来,为提高茶叶品质,纳溪区探索“数字+茶园”新发展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对茶叶企业进行基地升级、加工技改,推广应用茶叶加工先进机械和绿色防控设施装备,实现可视化监管、一体化操作。  品牌赋能也是关键。此前,“纳溪特早茶”产品存在名称、风格不统一、辨识度不高等问题。2018年,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和纳溪区茶叶协会启动“纳溪特早茶”产品标准研制工作,聘请相关专家组建“纳溪特早茶”标准研究专家团队,开展“纳溪特早茶”产品标准及工艺技术规范制定相关工作。  “经过反复调研、试验、评估,我们制定‘纳溪特早茶’团体标准,确定‘玉笋’‘玉芽’‘玉针’三款‘纳溪特早茶’中高端绿茶产品标准,实现产品质量规范化‘一条龙’。”许杨介绍,2022年,纳溪区茶产业综合产值达77.5亿元,其中春茶产值占全年茶叶总产值的70%以上。  “纳溪特早茶”只是川茶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四川以国家茶产业集群为核心区,建设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和茉莉花茶集中发展区、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两带两区”,示范引领全省茶产业发展,小产业做成大园区。2022年,川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80亿元,茶农人均茶产业收入超过5000元。这标志着全省茶产业面积、规模、效益位居全国一流水平。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倩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文/图  暖风醉染高粱红,最是一年好时景。8月1日,长宁县梅白镇举办第三届红粱美食节暨四川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宜宾分中心“迈开步 动出彩”农民丰收运动会,以红粱美食文化与农民运动会相结合的方式,体验农耕民俗,品尝农家特色菜肴。红粱接力赛。  活动在《鼓舞》《母亲是中华》《庆丰收》等节目表演中拉开帷幕。在红粱美食大比拼环节中,一道道具有特色的红粱美食,造型独特、色泽诱人,让人垂涎欲滴。通过评委打分,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最受欢迎高粱菜品”“最易制作高粱美食”“最有创意高粱佳肴”奖项。  “选手们都在不断探索用高粱制作美食的更多可能性。”每年都来参观的童愉琴表示,今年的高粱美食节将高粱与美食完美结合,与前两届高粱美食节相比,花样更多,菜品更加丰富。  一边美食香气逼人,另一边运动会现场热闹非凡。拔河、剥玉米、红粱接力赛等一项项富有乡土气息、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游戏比赛项目正在进行。在加油声中,运动员们拼尽全力、一决胜负,紧张刺激又其乐融融的现场气氛,让大家感受着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这次运动会增强了我们洪谟村的凝聚力。”参赛选手胡大权说,作为洪谟村的代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拿到了两个第一,非常高兴。  近年来,梅白镇大力推进乡村美食与乡村旅游、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美食培训评比、丰收运动等系列活动,展现新时代农民的良好风貌和现代农耕乐趣,让群众在红粱产业中有更多的收获和参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促进乡村振兴。2023年,全镇种植高粱1.24万亩,预计产量达到600万斤、产值2700万元。  “高质量发展使命在肩、责任重大。通过巩固拓展万亩红粱产业成果,实现红粱丰收、群众增收。”长宁县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红粱美食节暨体彩农民丰收运动会等,可以不断塑造地域地标食材和打造美食餐饮品牌,促进粮食丰产、餐饮丰富,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玉米最高亩产量618.8公斤,平均亩产量为578.1公斤,单产创宜宾市玉米单产新高。”7月27日,宜宾市江安县农业农村局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位于该县怡乐镇丰产村的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双高产”800亩示范区,进行了玉米现场测产验收。工作人员正将收获的玉米脱粒。 受访者供图  测产现场,专家组根据大豆、玉米田间长势和结实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中、下3个地块,分别进行挖方实收测产,经过实地测量地块、现场采收、脱粒、称重、折算等一系列测评,专家组公布了前述可喜成绩。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种植模式和相关技术措施到位,示范带动效果良好。  据了解,该示范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为“成单716”,主要采取2行春玉米、4行春大豆套作模式,春玉米和春大豆均在3月份播种。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经作股股长董玉兰介绍,“今年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较往年提升大,去年全县玉米平均亩产387公斤。”  “能获得这样的产量,首先是选用了优质玉米品种,示范区种植的‘成单716’具有株型好、抗病性强以及丰产性表现突出等优势。”宜宾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朱穆君认为,这也同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关系。据悉,示范区每亩种植玉米3000株以上,种植密度较往年有所提升。  “现在还有一些种植户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套作大豆后,会降低玉米种植密度,从而降低玉米亩产量。”董玉兰告诉记者,事实上,套作模式下,田间通风透光性更好,充分发挥边行优势,既保证了玉米产量,又能多一季大豆产量,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甚至套作模式下,通过合理密植,种植密度比当地散户净作玉米还要高。”  江安县在推广该模式时,结合生产实际,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不断优化,“比如去年采取的是2行玉米、2行大豆的套作模式,但大豆出现了徒长的问题,今年便改为2行玉米、4行大豆套种,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董玉兰告诉记者。  “这一模式还在不断完善优化,接下来我们还会探索在该模式下实现机播、机收,提升机械化程度,进一步降低播种、收割等环节的人工成本。”董玉兰表示,机播还有一个好处是能精准控制种植密度。目前,江安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5万亩,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推广力度,为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近日,由四川农业大学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2020级学生组成的“乐唯牛”暑期实践团队(下称“实践团队”),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左之才带领下,师生11人一同前往宜宾市筠连县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培训,并针对养殖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对10余家养殖户进行一对一现场指导。  7月18日至23日,实践团队一行先后来到包括筠连镇五凤村、联络村在内的8 个村,针对肉牛长时间腹泻、前胃迟缓等问题开展实地分析调研,对养殖户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指导。  “为什么给牛喂了那么多饲料,反而牛不长肉?”“我家的小牛已经腹泻好几天了,你们看看咋整啰!”……筠连县养殖户向实践团队提出了一连串问题。针对“喂饲料肉牛不长肉”的问题,左之才指出,饲料并不是吃得越多长得就越多,要注重科学饲料配比,比如精饲料过多,反而不利于肉牛吸收,还会影响肉牛前胃活力。  通过在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培训和在生产中实践,当地养殖户蔡臣成长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他说:“我学会了多种手术方法,比如母牛剖腹产手术、瘤胃手术、人工授精等,能独立解决一部分常见疾病。”  据悉,肉牛养殖作为筠连县养殖产业板块中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最具特色的畜牧优势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起着重要带动作用。近年来,当地县委、县政府完善要素、强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今年一季度,筠连县实现肉牛产值6.1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7月26日,高县来复镇太平村16组村民何焕全正在院子里晾晒玉米棒子,满地金黄的玉米棒子让人赏心悦目。  “今年我种了13斤苞谷种,现在已收了4000多斤干苞谷米米了,地头没掰的苞谷至少还要收1000多斤干苞谷米米。”说起玉米的收成,何焕全满脸笑容,“按目前苞谷的行情,光苞谷我就要卖1万元左右。”何焕全正在院子里晾晒玉米  粮食增产调动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以地为业的村民“以地生财”,向土地要效益。“苞谷掰了,我马上砍了苞谷秆,在地头种上豆子,11月份就可以收豆子了。”何焕全说,能种尽种,不让土地空闲,只要人勤快,土地就是生金淌银的“聚宝盆”。  粮食生产是该镇农业的“重头戏”。今年,该镇紧扣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端牢自己的“饭碗”。全镇大春生产立足“早”字,早谋划、早部署,一方面加强农资储备、农机具检修,确保全镇大春生产所需;另一方面加强农资市场的巡查力度,重拳打击“歪农资”,确保农资市场安全、村民购买到“放心”农资;同时,全镇成立24个10人以上助春耕小分队,广泛宣传现有涉农惠农政策,帮助各村劳动力缺乏户、残疾户、特殊困难户及时搞好春耕生产,确保应种尽种、满栽满插。此外,该镇农技部门组织人员,多形式加强良种良法的宣传推广力度,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农技服务,提升种粮的科技含量,提高种植效益,为夺取全镇大春粮食丰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该镇玉米自7月陆续成熟后,农技部门一方面及时提醒、督促村民抢抓晴好天气抢收玉米,确保颗粒归仓;一方面引导村民及时“腾笼换鸟”,因地制宜利用夏粮收割后的“空闲地”种植大豆、蔬菜等,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一地生“多金”,提升土地种植效益,助农增收。  “今年全镇的玉米普遍比往年好。经测产,亩产达870斤。截至目前,全镇玉米已采收60%以上。”该镇农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镇3.2万亩玉米丰收已成定局,2.8万亩水稻已进入灌浆期,丰收在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