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蒋培路)日前,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正式公布的“四川传统村落”名录中获悉,根据《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经各地申报、专家审查并向社会公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等1165个村落列入四川传统村落名录。马边县劳动镇福来村其中,乐山有38个村落入选名录。他们分别是:市中区:苏稽镇程土扁村、水口镇龙窝村。五通桥区:竹根镇两河口社区、五通桥区金粟镇双漩村。沙湾区:轸溪镇寨子村。金口河区:永胜乡民主村。峨眉山市:罗目镇青龙社区、双福镇普兴村。犍为县:芭沟镇芭蕉沟社区、芭沟镇菜子坝村、芭沟镇工农村、罗城镇菜佳村、罗城镇金井村、罗城镇七星村、清溪镇筒车村、清溪镇三山村、铁炉镇铁炉场社区、石溪镇画眉村、石溪镇联盟村、双溪镇小市村。井研县:千佛镇民建村。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华头镇川溪社区。沐川县:箭板镇马湖社区顺河古街、底堡乡五显村、大楠镇炭库社区、富新镇蓝林村、永福镇双河村、利店镇隆兴村。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镇福来村、劳动镇珍珠桥村、荍坝镇龙桥村、荍坝镇茶叶村、荍坝镇惠定村、荍坝镇石丈空村、荍坝镇灯塔村、荍坝镇会步村、荣丁镇新华村。近年来,乐山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按照《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促进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乡风民俗,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让传统村落成为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图片来自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旭东  连日来,犍为县舞雩镇康乐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奋战正酣,多台挖掘机来回穿梭,不时施展长臂进行土地平整、开挖沟渠作业,山间田野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舞雩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涉及康乐和葵花两个村,总面积达2100亩,目前已完成进度的90%。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将实现水旱轮作、机采机收,预计每年将会增加效益63万元。”舞雩镇副镇长余林说,建设高标准农田,既能减轻村民劳动强度,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群众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  据了解,犍为县2019年在九井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3万亩;2020年在龙孔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3万亩;2021年在龙孔镇、寿保镇实施灾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1.27万亩,在双溪镇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1万亩,在玉津镇、玉屏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  “2022年在罗城镇、舞雩镇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2.5万亩,在全面完成田型调整后交付镇村使用,以确保春耕生产。”犍为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李政介绍道。  犍为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多梯田,以零散地块居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能的持续提升。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5.02万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对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4-20
4月18日,乐山市市中区开展“春到嘉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型媒体采风活动。1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相约花季,探寻嘉州春天生态之美,感受乡村振兴“新活力”。村民采挖竹笋“苦”尽甘来“万亩苦竹”让村民过上“甜”日子18日晨,一夜春雨笋满地。在市中区大佛街道棕桥村,漫山翠竹郁郁葱葱,苦竹林里一根根苦笋破土而出,笋叶上挂着的露珠晶莹剔透。一大早便有村民带着采挖工具,来到山上采笋,林中新笋溢香,令人心旷神怡,一幅乡村振兴的笋乡画卷展现在面前。 “今年气温适宜,苦笋品质更高,嫩脆适口,香得很!”采笋村民满面笑容地说道。这段时间种笋大户王光富和家人几乎每天都在采笋。“多的时候一天能挖笋400斤左右,然后批发给苦笋经销商,今年村里刚刚上市的苦笋供不应求,每天有30多个经销商来收购。”王光富介绍说,自己种植的50亩苦笋,年收入有20余万元。 据了解,棕桥村全村苦笋种植面积10800亩,享有“万亩苦竹”之盛誉。近年来,棕桥村依托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苦笋种植,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技术改良,采用薄膜覆盖、灌溉保湿、增温施肥等技术,大力提高苦笋种植产量,目前,每年出产苦笋3500吨,村民经济收入达2500万元。棕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晓英介绍,棕桥村目前正在打造苦笋产业园区一期工程,规划使用资金2000万元,在现有基础上再连片开发3000余亩苦竹,编制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中心等设施项目,争创省市级现代林业园区。下一步,村“两委”还将规划建成冻库30余个,使尾种植苦笋通过冷藏真空储存保鲜4-6个月提升苦笋价值,实现反季节销售,解决村民后顾之忧,助力村民致富增收。“扭连扭”曲艺表演现场乡风铸“魂”江岸花村开出“幸福”花回味着苦笋的馨香,媒体采风团来到棉竹镇棉竹铺社区,一边欣赏精彩的非遗“扭连扭”曲艺表演,一边感受这里的文明乡风建设成果。绿荫环绕之中,一排排青瓦白墙,整齐雅致的川南民居别墅群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这里便是为德诚物流、绕城连接线、乐峨路、绕城互通及安置点拆迁户的住房集中安置点——石桥新村聚居点。石桥新村聚居点总占地96亩,基础设施投入逾4000万元,目前已安置拆迁户128户。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棉竹铺社区对聚居点景观作了更深度的改造,在聚居点增加孝廉亭、花卉市场等景观和设施。同时将原“石桥新村”更名为“江岸花村”。江岸花村怎能少得了花?江岸花村玫瑰园内,香风阵阵,眼下正是玫瑰盛放的季节,只见园内各色玫瑰争相绽放,争奇斗艳,游客们三三两两漫步其中,赏花拍照,邂逅一段浪漫时光。据介绍,江岸花村玫瑰园占地70亩,由原来的弃土场、荒山组成,该项目分为三大玫瑰产业系列、五个功能区域,规划设计上突出玫瑰生态景观、玫瑰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我们将其他生态植物配合种植,减少玫瑰园的病虫害,农药污染;同时,全园废物循环利用,消灭污染源,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绵竹镇宣传委员张艳介绍道。玫瑰不仅扮靓了村庄,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玫瑰产品生产把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美食文化和生态农业四个方面的项目有机联系,创造出比单独经营更大的经济效益。玫瑰园将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和文化性紧密结合,让广大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使游客享受到现代田园、花海赏心悦目的旖旎风光。在棉竹铺社区,不仅有着村容村貌“外在美”,也有文明乡风“内在美”。近年来,棉竹铺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使之成为乡风文明建设“主心骨”,通过家园清洁、丰富文化阵地、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典型选树等着力点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出乡村文明的新气象。龙岩村樱桃成熟了樱桃红了悦来乡龙岩村村民富了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时下,正值樱桃成熟的季节,悦来乡龙岩村的樱桃也迎来了采摘季。在悦来镇龙岩村顶高山樱桃园,红彤彤的樱桃已挂满枝头,玲珑剔透,令人垂涎欲滴。图据市中区委宣传部顶高山樱桃园,种植面积约400余亩。其中顶高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约200亩,农户共200亩。品种以本地樱桃为主,近两年由村社及示范户带头,引进了多个新品种的培育,如鸡心玛瑙红、黑珍珠、牛奶黄樱桃等等,深受大家喜欢,吸引了大量回头客户,也更大地提高了种植收益。“我家的4亩樱桃,今年估计能带来5万元左右的收入。”种植示范户施建华说。龙岩村位于悦来镇东南面,以丘陵为主,东临岷江。独特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和土壤,使这里的樱桃色鲜、味美、每年都吸引大批市民和周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今年气温适宜、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樱桃口味更佳、品质更好。近年来,悦来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通道,大力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特色水果采摘,种植规模上百亩的有桑葚、杨梅等水果种类,悦来水果代表——荔枝的种植规模已近万亩,在远近游客心中逐步形成四月摘樱桃、五月有桑葚、六月尝杨梅、七月品荔枝、八月赏桂圆的良好印象,很好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4-19
 (记者 蒋培路 文/图)祭祀、犁田、插秧、摸鱼……4月17日,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举行第五届铜河民俗“开秧门”活动。沙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强在祭祀活动中为“耕牛”点“睛”。“开秧门”活动现场“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沙湾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钦翥在致辞中表示,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厚土。大渡河养育着勤劳智慧的沙湾儿女,哺育了粗犷而神秘的“铜河文化”。“开秧门”是沙湾区牛石镇“铜河文化”中典型的农耕文化。本次“开秧门”活动,通过犁田、耙田、拔秧、插秧等一系列传统农耕仪式,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农耕文化,敬畏、尊重、感恩大自然,这既传承了铜河民俗文化,也弘扬了传统农耕文化。“开秧门”仪式上,通过各种祈福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插秧比赛时,选手们赤脚撸袖、埋头弯腰,左手握秧苗,右手飞快地进行分秧、插秧……不多时,一排排嫩绿的秧苗,便整齐地铺展在田间里。田坎上的观众热情激动、呐喊助威,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最有趣的是浑水摸鱼活动。当把鱼放进田里时,村民们便奔向田里,连抓带逮,转瞬之间,田里的鱼便被全部逮完。活动现场还设立了产品展销区,展示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受到在场群众的关注和青睐。据了解,沙湾区牛石镇将以此次“开秧门”活动为契机,抓牢粮食安全,以大地为画布、以水稻着彩墨,绘制“以农带旅、以旅促农”的新画卷;以峨山康养片区为核心,提升农旅融合发展水平,加快建成“大渡河滨河旅游度假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8
(记者 蒋培路 文/图)采笋、剥笋、直播带货、“全笋宴”……4月15日,以“不负春光不负鲜,最美春笋在峨边”为主题的峨边首届采笋节活动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举行。开幕式现场本次采笋节活动分主会场和分会场。分会场设在杨河乡龙洞子,举行采笋单人比赛。通过现场采笋,评出采笋冠军1名、亚军2名、季军3名,冠军获得800元现场购物券。主会场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上邀请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尚连教授作报告,并举行了亲子剥笋比赛、跟峨边“笋子”有关的知识抢答赛等。在活动广场,还举行了“琳三妹”直播带货,与会领导和游客还品尝了彝家老腊肉、坨坨鸡、坨坨肉、“全笋宴”等独具彝家特色风情的美食佳肴。峨边彝族自治县政协主席余平在致辞中表示,峨边将积极落实“科技”赋能先行战略,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联动,在优质笋用竹种质资源挖掘、创制与推广示范,笋用竹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峨边本土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开幕式上,峨边县政府与西南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峨边欣一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川润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杨河乡高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竹笋订购签约。并举行“一院三站两基地”揭牌仪式。一根翠竹,护一方生态,靓一片风景,衍千亿产业,富万千百姓。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峨边县境内富集的竹类资源。据悉,峨边全县竹资源面积达38万余亩,有三月竹、八月竹、油竹、蜘蛛竹、牛尾竹、苦竹等20余种,尤以“梦笋”驰名,全年鲜笋上市时间长达9个月。各类笋用竹中以三月竹居多,总面积达20多万亩。近年来,该县整合各级资金在13个乡镇人工栽植培育竹产业面积5.76万亩,建成省级竹产业示范基地1个。2022年,峨边彝族自治县竹笋产量0.75万吨、产值1.75亿元,峨边竹产业综合产值达3.4亿元。本次采笋节由峨边彝族自治县惠康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杨河乡高湾村股份合作社承办。旨在以笋为媒、以笋会友、以笋招商,探索亲子研学新路子,向市民和游客推介峨边优质的笋竹产品、淳朴的乡风民情,拓宽鲜笋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7
春风一笑绿山冈,喜见银芽处处芳。当前正值“春茶”采摘的最佳时期,乐山市沙湾区福禄镇红阳村村民王素英正在自己的茶地里忙碌,看着一支支嫩绿的叶芽,想起家里在参加“农村家庭能人”培训后种植的八九亩茶叶,她的喜悦溢于言表,今年的茶叶长势良好,丰收后能让王素英家里收入翻个好几倍。“我以前都是种玉米、稻谷,现在改种茶叶,发展得很好,这都得益于我们村的书记许溯全。他是村里首批‘农村家庭能人’,一直鼓励我们参加‘农村家庭能人’培训,还每天到地里给我们传授种茶技术,带领我们一起发展,真的感谢!”王素英激动地说。近年来,乐山市沙湾区坚持“三级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抓“领军”干部培育、“绿领”人才汇聚,全面开展“农村家庭能人”培育,累计打造实训基地11个、培训农村实用能人110批次1.7万余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硬核支撑。“我们从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农村致富能手、农技专家中挑选业务骨干组建‘师资团’,采取‘点菜+配菜’‘课堂+田间’‘专家+能人’的培训模式,大力开展中药材种植、茶叶种植、跑山鸡养殖等实用农业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土专家’和‘田秀才’。今年以来,区镇两级新开展‘农村家庭能人’培训22期,共培训800余人次。”沙湾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及心介绍说目前,沙湾区红阳村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修建了茶叶加工厂,茶叶种植面积从1000多亩发展到了3500多亩,村民的亩产收入由3000多元增加到8000多元。沙湾区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土地入股、经营权入股、现代农业设施入股等方式,发展产业主导型、服务创收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4个,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主、多业互补、多点支撑的产业增收体系。2022年,沙湾区村级集体经济平均收入31万元,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46个,占比62.2%。据了解,为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沙湾区还相继开展了“归雁赋能”“雏雁蓄能”“头雁提能”三项计划,在喀斯特地貌上探索“石缝、石堆、石崖”上的集体经济,聚力壮大“粮、药、茶、果”四大主导产业,开展培育集体经济“百万强村”培育,组建“强村公司”,构建集体经济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形成抱团发展“裂变效应”,真正让集体经济发展的“步子”迈起来、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让全面乡村振兴的“进程”快起来。(供稿:沙湾区委组织部 王智毅)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4-14
(宋高英 记者 蒋培路)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兴林富民,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4月12日,峨边彝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栗那针尔带领调研组和相关部门业务负责人,深入新林镇麻柳村林区开展专题调研,为县域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调研现场“我们规划在这片集体林地里种竹子3.6万亩,目前已种1.5万亩,累计投入约450万元,解决3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增收……”峨边格绿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阿郎介绍了该公司投资麻柳村竹产业基地的建设运营情况。调研组一行边实地查看,边听取相关部门、新林镇党委、林工商负责人介绍,详细了解全县林竹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情况,充分肯定了以“生态优百姓富林业兴”为目标,以优品种、调结构、建基地、抓试点为路径,做实“绿水青山”文章,盘活林业生态扶贫政策,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亮点举措。调研组建议,要培育“新亮点”,创新林业投融资模式,与银企合作,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实施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重点的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做好建设规模、建设周期、营运期、总投资等规划书,通过项目实施,形成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新亮点。要壮大“新经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适合企业经营的林竹产业,形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示范化的新型经营主体;优化“林企”服务,坚持在产业项目建设、林竹行政审批事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先保障林竹企业,努力壮大林竹产业新经济。要打造“新业态”,以森林景观、森林环境、森林食品及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大力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实现林旅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和新建一批林竹康养基地和竹林产业园区,打造林竹产业新业态,助推乡村振兴。(图片来自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4-14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祝玉平)眼下正值高山茶采摘的季节,在沐溪镇石围村,上千亩高山生态茶全面开采,茶农走进生态茶园,抓住晴好天气采摘茶叶,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位于沐川县沐溪镇石围村的四川山林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叶基地,漫山遍野尽是嫩绿的茶叶,村民分布在茶地里,腰挎竹篮忙着采摘鲜叶。村民采摘茶叶“现在竹叶青尖子茶45元一斤,一天能摘一百多块钱,快一点的一天能摘两百多块钱,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沐溪镇石围村村民余洪告诉记者,像他一样的采茶工都喜欢就近务工,这样也能照顾家庭。人手不足成为困扰业主的难题。为确保春茶如期采摘,增加村民收入,沐溪镇动员100多名周边村民上山采茶,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我们公司在这里承包了600亩荒山,在这期间遇到的困难都是由沐溪镇党委政府帮我们协调、办理各类手续,还为我们招来了一两百名采茶工人,解决了眼前的难题。目前我们一年可以采摘鲜叶四十万斤。”四川山林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李林娟表示。高山茶园  据了解,石围村已建成高山绿茶1000亩,满山的茶叶绿了荒山,富了村民。2022年,全村茶叶总产量50余万斤,产值200余万元,采茶务工总收入50余万元。 “沐溪镇依托高山生态资源,实施土地流转挂牌招商,破解用工荒、电力不足等要素保障难题,引导企业建基地、强科技、拓市场,既绿了青山,又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难题,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了乡村振兴。”沐溪镇副镇长李培杰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4-13
“尖丰99”“乐2302”“群玉一号”……4月10日上午,在位于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瓦山村二组的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里,一个个品种标示牌如哨兵般整齐地排列在地头,标示牌后面不少村民正在忙着整理土地,挖坑、施肥田间地头呈现一片春耕的忙碌景象。 “基地占地面积30多亩,主要种植玉米,共展出品种100余个,这些玉米种子承担着农作物品种引进、试验、展示、示范等任务。”10日一早,趁着好天气,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欧大兴会同乐山市种植站、乐山市农科院农技专家一同到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为瓦山村二组的村民分发示范种植的玉米种子。为了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充分发挥品种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提质增效作用,乐山市农业农村局、乐山市农科院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建立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通过田间现场考察评价、测产验收评价、品质现场鉴评等评价方式,对展示示范的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这些分发的玉米种子是我们通过发布公告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山区玉米品种,开展集中评价展示。”乐山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颜学海介绍。今年8月左右,这个玉米作物品种“大观园”就会举办现场观摩会。届时,农资经销商、种植户都可以来实地观摩,从中选出适宜山区种植、丰产性、适应性、抗性等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今天,市、区农技专家为我们免费发放了玉米种子,今年打算种植两亩玉米,期待能迎来丰收。”瓦山村二组村民余光祥说道。示范基地遵循“为企业代言,替农民担当”的服务宗旨,努力为农户、育种单位及种子企业搭建一个看禾选种、看种品系、看系品向的平台,不断提升良种覆盖率,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接下来,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做好田间记录和苗期管理,最后做好田间测产为全省山区品种的推广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欧大兴说道。据了解,2023年,金口河区春耕播种面积达到3.8万亩。目前,大春播种已接近尾声,接下来,全区上下将抢抓小春作物的收获,大春粮食作物的苗期管理,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从制度源头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争取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目标。(供稿: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 黎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4-13
乐山市市中区茅白路(青平至白马段)改建工程项目通过交运部门和施工方的科学施工,目前项目建设已全部完工,正完善交通标识标牌。道路的建成为沿线2万余名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铺就了一条蜿蜒在塘边和林间的致富路。春光明媚,景色迷人。新修建的茅白路(青平至白马段)宽敞整洁,路面平整,标线明晰,道路蜿蜒在水塘边和柑橘林间,与蓝天、绿树、碧水交织成画。茅白路(青平至白马段)连接起青平镇和白马镇,将带动沿线林业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看到路修好了后,我的心情十分喜悦,我们出行更方便,也加快了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家致富,让我们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市中区白马镇磨池河村村民李晓艳说。白马镇磨池河村现有柑橘种植面积2025亩,鱼塘3065亩,农业产业发展良好,新改建的茅白路在村里的路段约4公里,道路的建成将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改善。“茅白路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交通环境,治理了道路两旁的环境卫生,也助力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加了一把大力。”市中区白马镇磨池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小柯表示。近年来,市中区交通运输局坚持“交通+”融合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交通项目建设,推动形成“以路兴产、以路富民”叠加效应,促进产业发展,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总投资6900万元的茅白路(青平至白马段)起于乐井快速通道路口,止于童白路路口,全程8.547公里,于2022年5月15日实施路面改善工程,按照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拓宽到6.5—7.5米,并对路面实施了黑化,工程于12月30日主体完工,目前正进行绿化美化和交通标识标牌完善。“茅白路实施路面改造工程以后,会改善沿线2万多名群众的出行,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产业路、振兴路和致富路,将带动沿线养殖业、水果种植业、林业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市中区交通运输局机关党委书记李琴说。(供稿:乐山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4-12
(余杨 李帅 张力麒 记者 蒋培路)近年来,乐山市沐川县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依托县域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当地的生态优势、旅游优势,让更多人了解沐川、走进沐川,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沐川县茶产业带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桃源山居,位于沐溪镇三溪村,地势平坦,泉鸣溪清,始终保持着秀丽的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桃源山居以“春夏秋冬”为主题,配合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农耕文化打造景观。景区内,有一家叫璞舍的民宿,建立之初就以其独特的装修风格和院落布局成为桃源山居内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掩映在山林间的璞舍民宿,因为其精致典雅的装修风格和在环境布置上如临其家的感觉,每到节假日,总能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打卡旅居。赖雪玲,璞舍的女主人。她特别喜欢品茶、赏茶,研究茶文化。所以赖雪玲时常以“茶文化”为主题,经常举办茶艺、插花、制茶等培训课程,培养了许多制茶、品茶爱好者。“对于提前预订的客人,我们会了解客人群体的喜好,为他们做一些插花、茶艺、烘焙、下午茶等配置,提升他们的住宿体验。因为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茶的人,所以我们成立了茶文化研学基地,专门做沐川的高山手工茶。”赖雪玲介绍。“璞舍民宿”茶文化研学基地利店镇大坪村,一幢充满乡村特色的青瓦白墙房屋坐落于绿水青山间,干净整洁的院坝,墙上茶文化的涂鸦格外显眼。这幢房屋是2021年初,赖雪玲打造的“璞舍民宿”茶文化研学基地。她希望通过民宿带动茶文化发展,用文化提高茶产品的价值,打造生态有机茶叶。在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有一株极为珍稀的茶树,名为“紫嫣”母树。其珍贵在于花青素含量远超一般绿茶。据了解,“紫嫣”是目前四川发现的花青素含量最高的茶树品种,因其嫩梢和茶汤均为紫色而得名。“公司培育了特色紫茶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印发种权证书,现在培育的紫茶品种,花青素含量高,是一般茶叶的200至300倍,还培育了紫茶优异品系单株,为下一步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紫茶打下基础。”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昌银表示,沐川紫茶品种的培育成功,丰富了中国茶类产品,迎合了多元的消费市场。“紫嫣”茶繁育基地走进沐溪镇仁厚村“紫嫣”茶繁育基地,只见一垄垄“紫嫣”茶树沿山势分布,一株株“紫嫣”抽出紫色的嫩叶,其嫩芽嫩梢优雅地立在枝头,靓丽的紫色十分抢眼。陆羽《茶经》中曾记载“茶者,紫为上,绿者次之。”紫茶富含花青素,为茶中上品。传统紫茶采摘成本高,产量少,成品茶因工艺不同,香气各有千秋。所以在“物以稀为贵”的茶界,紫茶价格较高,也常被爱茶者作为珍品收藏。据悉,沐川县将按照《紫茶三年发展规划》,以一枝春茶业为龙头,规划以县城为核心,集中成片,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紫茶产业带。主要发展区域为五马坪、李家山、牛郎坪茶叶园区、“仁沐新”高速公路视线范围、林家岩山地公园等地,发展“紫嫣”茶树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2022年,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近10亿元,紫茶综合产值达1.5亿元。坚持错位发展,打造高端紫茶。沐川县充分利用富硒土壤优势,开发富硒紫茶产品,延伸沐川紫茶产业链效应,提升富硒紫茶知名度,擦亮“中国紫茶之乡”金字招牌。一棵棵茶树,一片片茶叶,一个个茶园,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沐川县走出了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沐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谭文洁 杨乔圆  悠悠清茶香,春日采茶忙。4月初,气温升高,在乐山市五通桥区石麟镇三包农场茶园里,满山的茶树郁郁葱葱,刚刚冒出头茬的春茶色泽翠绿、叶质软嫩,茶农们轻快娴熟的手指上下翻飞,将翠绿的芽尖摘下,腰间的篮子里装满了鲜嫩饱满的芽尖,忙碌的身影在山间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村民采摘茶叶。曾圆君 摄  今年春茶的价格和去年相比高出了不少,每斤茶叶能卖到上百元,丰厚的收益给茶园负责人王席云带来了信心。“茶园茶叶种植面积达500余亩,我们结合了‘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方式,效益可观。”茶叶丰收的同时,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增收新渠道。目前正值采茶季,每天约有200多村民在茶园里务工,获取务工收入。  石麟镇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目前茶叶年均销量100多万斤,产值超7000万元。接下来,石麟镇将在现有产业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地初加工能力,并通过提升茶叶品质打造茶叶品牌,预计在3年内,茶叶产值将突破8000万元,茶农平均增收4000元以上,把石麟镇打造成一个茶旅融合农业特色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4-12
近期,为保障春耕生产,乐山市市中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保障、党群同心、抢抓农时,在嘉州大地上奏响春耕备耕“进行曲”。党建引领,挥好春耕备耕“指挥棒”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健全春耕生产组织体系,制定年度春耕生产计划,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确保不误农时不误春。健全体系压实责任。组织全区15个镇(涉农街道)召开“三农”工作专题议会,建立由镇(街)主要领导抓统筹、分管领导抓推进、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抓协调、村“两委”班子及第一书记抓落实、党员群众齐参与的五级责任体系,聚焦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分解压实各级责任。成立4支春耕生产领导小组督导镇(街)责任落实,采取“挂图作战”“对表种田”方式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建章立制整治撂荒。建立撂荒地动态清零制度,制定撂荒地整治补贴方案,完善区、镇、村相结合的撂荒地巡察机制,积极发挥网格员作用,强化撂荒地整治力度,坚决发现一处、整改一处。截至目前,全区无新增撂荒。强化宣传抓好调研。依托主题党日活动、院坝会、走村入户、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在常态化宣传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注重问需于农、问计于农。截至目前,春耕生产领导小组巡回指导村级“三农”工作100余次,收集并解决春耕备耕问题30余个。正在整治的关子门堰临时提灌站强化保障,用好春耕备耕“节拍器”筑牢部门、镇(街)、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体推进粮食产量提升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资储备调运调剂、农资市场监管执法等工作,助力春耕生产。维护设施保障使用。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组织镇(街)摸排五小水利、灌溉设施等运行情况,采取蓄、引、提、送等方式,确保春灌用水最大限度到达田间地头。截至目前,摸排提灌站258座,排灌沟渠170公里,已维修保养提灌站56座,修缮整治山坪塘30座、蓄水池10口、沟渠50余公里。做好物资调运储备。加强农业农村、供销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和调剂调运,引导农资企业和经销商点对点开展生产、配送服务,确保春耕物资总量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目前已储备种子200余吨、农药190余吨、肥料6700余吨、农业生产机具4000余台。狠抓农资市场打假。开展“春雷行动2023 ”“农村消费品守护提升行动”、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和农资市场专项整顿行动,对农资经营主体所售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农业投入品进行重点排查,加强监管服务与宣传维权相结合,为农资安全“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出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5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主体45余家。党群同心,唱好春耕备耕“主旋律”选优配强农技人员组建综合服务队,党员带头深入田间地头,推动技术、服务“接地气”,党群同心共掀春耕备耕热潮。推优选强农技人员。针对春耕生产需要,采取竞聘方式推优选拔一批政治素养强、知识水平高、专业技术硬的同志,组成春季农业生产综合服务队,为全区镇(街)提供专业高效的农业技术服务。目前已出动人员140余人次,指导农业经营主体200余家。大力提供技术支撑。制定春季农业生产综合服务指导方案,聚焦春季低温干旱应对、集中育秧、小春作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进行实地培训和指导。已组织开展田间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8期,发放春耕相关技术资料2000余份。扎实开展生产服务。发挥“农村家庭能人”、致富能手等人员帮带作用,党员带头到村下地开展春耕备耕,借助春季农业生产综合服务队力量解决一批群众生产技术问题。目前已开展春耕志愿服务活动220余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供稿:乐山市市中区委组织部 区农业农村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4-10
(王琳璐 章綦 记者 蒋培路)为助力乐山市五通桥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五通桥区与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举行中药材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现场签约仪式上,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兴明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史、文化理念以及企业优势。他表示,五通桥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对双方即将开展的合作充满信心。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入开展调研,加快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助力五通桥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以建立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长久稳定可持续的“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中药供应区”“有机中药药源基地”、有机饮片(系外)开拓及相关联的有机中药材产业规划、相关“职业药农、职业药工”培养、技术培训及有机饮片推广培训为主要业务。此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主要涉及编制中药材产业规划,制定种植标准,打造中药材供应区、药源基地,提升五通桥区优质佛手、泽泻品牌价值等,共同构建种植、制造、销售、康养、研发于一体的大产业链。据悉,近年来,五通桥区重点在石麟、蔡金等镇布局道地中药材1万余亩。其中,位于石麟镇张坳口的佛手种植基地成为川内唯一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佛手基地;蔡金泽泻中药用成分高于其他地域同类泽泻15个百分点以上,每年产出的60%出口日本。下一步,五通桥区将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五通桥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樊孟廷近日,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胜利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项目现场,只见挖掘机在场地中央不停忙碌,发出阵阵轰鸣声,左右摆动的机械臂挖起一铲铲泥土,刨坎脚、修地边、平整土地……放眼望去,一大片高标准农田已初具雏形。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  “五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涉及196亩土地整理、5公里道路硬化。”五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种植效益。  “以前我们的土地小块,不规整,面积小,种庄稼是用牛犁,后面换成微耕机,犁出来的地种的庄稼产量不是很高。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将使产量增加,收入也跟着增加。”胜利村村民李加良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峨边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000亩,主要分布在毛坪镇和五渡镇,包含196亩土地改良,1300 亩土地培肥,以及水利灌溉和生产作业道路建设。峨边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县将争取新开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000亩,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补齐农业生产短板,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依托,以发展生态农业为抓手,规划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景观打造,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4-10
阳春吐新绿,茶农采茶忙。连日来,在“中国天然氧吧”沐川县的高山上,茶树吐露新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茶农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一人一篓,穿行在千亩蜿蜒层叠的垄绿中,双手如飞,动作娴熟地将一棵棵鲜嫩的“独芽”采下。山上采茶忙,山下制茶也不停歇。茶叶必须当天加工,否则会影响品质。夜幕降临,乡村的夜晚逐渐宁静,沐川茶厂里却灯火辉煌,机器轰鸣——杀青、揉捻、烘焙、理条……工人们秩序井然,将一片片严格挑选后的茶叶“送往”国内外茶叶市场。“今年,茶叶呈现出产量高、价格好的‘一高一好’态势。现在大约每天能够生产2000至3000斤茶叶,过段时间单芽每天产量能够达到5000斤到8000斤。”沐川县利店镇元峰茶叶加工厂里,负责人伍世东在轰鸣的机器声和不断送进来的鲜叶里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茶农的喜悦既源于产量的增加,更源于质量的提升和销路的拓展。立足于绿色发展和本地资源禀赋,“一叶茶”成为沐川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结合“生态、有机、富硒”特点,沐川县 “沐光红盟”全域党建联建创新行动,组建“七碗茶山”“白马山茶产业”党建联建子品牌,协调行业部门、企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力量,整合茶产业生产要素,为沐川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铺好路、架好桥。与此同时,沐川县近年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建基地、搞加工、强科技、育品牌,延伸产业链,扩大利益链;建设牛郎坪、马边河、李家山、高笋、利店白马山等5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万亩示范区5个;积极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品牌驱动战略,注册茶叶商标20余个,持续擦亮“乌蒙山区优质茶乡”“中国紫茶之乡”特色品牌。如今,沐川茶产业已成为促进全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改善生活品质的民生产业、建设生态农业的绿色产业,小茶叶撬动“大民生”,铺就了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来源:无限乐山)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4-06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旅游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乐山市市中区通过党建引领,依托“百年贡茶、临江鳝丝、嘉州研学”三项特色资源禀赋,高标准打造嘉州现代种业园区,以种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书写“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嘉州现代种业园区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划先行引领发展建强“区委-片区联合党委-镇党委-村党组织-项目党支部”五级组织体系,高位擘画发展蓝图。区委牵头,聘请省旅规院编写片区旅游发展规划,将建设“农旅融合区”纳入“一核一环三区”(一核:种业集核;一环:岷西农旅融合产业环线;三区:创新区、示范区、拓展区)片区产业布局。片区联合党委指导,明确平兴镇作为园区核心区,围绕打造乐山中心城区休闲度假“后花园”和川滇国家旅游风景道上离城市最近的原乡两个定位,突出“茶”“食”“研”优势资源,做强“百年贡茶、临江鳝丝、嘉州研学”三大农旅融合品牌。镇、村、项目三级党组织联动,拓展“生态种养、农业观光、品茶制茶、采摘体验、特色餐饮、美食街区、节庆演艺、教育研学、农事体验、文化展览”十大功能,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耦合、农业农村与文化旅游的深度交融、产业链条与消费需求的深度互动、农民增收与城乡发展的深度协同。平兴镇特色美食临江鳝丝紧扣项目提升动能坚持重点项目重点抓、大型项目协同抓、中小项目分类抓,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构建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聚焦发挥优质项目牵引作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落地大型农旅项目,目前已引进5家民营业主,投资2亿元打造寨子香休闲农庄、白象谷田园综合体、金于农种养循环基地、三圣村千亩茶庄等优质农旅融合产业项目,牵引带动5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发展产业。聚焦提升产业发展动能,落地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茶叶交易市场等特色茶旅产业项目,正在建设集生产、加工、观光、销售、美食庆典活动等为一体的临江鳝丝产业综合体,着力以特色项目、特色服务引资留资、提振动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聚焦凸显产业聚集优势,修建产业环线,将茶山、民宿、研学等系列特色农旅项目串点成线,形成“茶旅融学旅、学旅带食旅、食旅促茶旅”的良性互动,平兴特色乡村旅游体系初见雏形。平兴镇百年贡茶园用足资源促进融合立足“一芽绿叶、一道美食、一粒种子”特色资源,深挖文化、传承技艺、延伸链条,实现“茶旅、食旅、学旅”有机融合。在茶旅融合方面,紧扣“百年贡茶”历史文脉,秉承“生态、匠心、品质”理念,传承种茶、制茶技艺。目前,平兴镇种植茶叶1.1万亩,累计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余家,培养传统制茶手艺人300余名,茶叶年产量达820吨,广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年产值6000余万元。在食旅融合方面,大力开拓临江鳝丝上下游产业,先后成立乐山临江鳝丝美食协会,举办临江鳝丝美食文化节,成功注册“嘉州临江鳝丝集体商标”,并多次通过“天天向上”“周六做好菜”等国内流量综艺平台展示制鳝技艺、推广鳝丝品牌。截至目前,协会共有临江鳝丝餐馆36家,年营业额超2000万元,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在学旅融合方面,依托田园风光、特色农业、科研团队等资源禀赋,引进乐游嘉学社等业主,共同打造集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业态。目前已建成乐师附小星空田园实践基地及白象谷热带植物博览苑,开发“粒粒皆辛”“奇花异果”等研学课程。未来,将依托嘉州现代种业园区,推出更多精品研学课程和精品线路,争创一批国、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供稿:乐山市市中区委组织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4-06
(孙瑗 记者 蒋培路)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是离成都最近的彝族文化展示窗口。19个民族相濡以沫,其乐融融。北国山河的粗犷雄壮,江南水乡的灵秀温婉在小凉山下完美融合,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铸就了这方美丽的热土。 近年来,峨边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202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峨边提出围绕县委“党建引领 三区联动 城乡融合 全面振兴”的发展思路,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这既是峨边对乐山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一域两圈”现代文旅发展格局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全域资源优势叠加赋能的优化表达。 近日,记者来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的峨边,只见峨边农文旅融合发展,处处呈现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茗新村新貌党建引领  产村相融  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3月29日,记者走进峨边县新林镇茗新村,一栋栋彝家新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茗新村“彝步千年·文旅新寨”建设现场在半山坡上,机器轰鸣、车来人往,村民们正在修建特色文旅民宿。 据了解,茗新村原属省司法厅劳教所驻地。2005年劳教所整体搬迁后,来自大凉山美姑、昭觉等8个区县的1200多名彝族群众自主移民到这里,贫困和治安问题突出。2014年开始,峨边县委、县政府突破政策壁垒;2017年成立茗新村,组建村“两委”。建新居、立产业、强治理,2019年顺利脱贫“摘帽”。近年来,茗新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5A)先进村党组织、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四川省十大最亮眼村居等荣誉。茗新村乌天麻立体种植基地据介绍,茗新村全村种植中药材1000多亩,拥有占地60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建成乐山唯一的集光伏发电、乌天麻立体种植、智慧农业为一体的浙川东西协作农光互补产业示范园。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吸纳了村民就业,带动了农户增收。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1.6万元。目前,村里正在大力推进彝步千年文旅新寨建设,预计2023年5月投入使用。新林镇茗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俊林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建设配套文旅项目,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的特色村落。” 绿色打底  文化为魂  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3月30日,记者来到峨边县黑竹沟镇古井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一座座民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彝族村寨中。 沟镇山水如画的古井村古井村离峨汉高速公路黑竹沟互通仅40公里,离黑竹沟景区仅3公里。作为黑竹沟乡村旅游“五朵金花”之一,古井村是彝族婚俗文化的窗口,是以特色彝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新村。村内共有150户563人,其中贫困人口29户111人,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古井村“彝族婚俗”近年来,古井村着力加强文旅融合,充分挖掘彝族文化内涵,依托邻近景区地域优势,建成“云上古井”高端民宿1家、森林康养普通民宿31家、1个彝族非遗刺绣展销馆,并建成集观光、体验、旅游为一体的彝族婚俗产业园。2020年被评为全省“十大最亮眼村居”,2021年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文化样板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023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  “云上古井”民宿其中,“云上古井”民宿通过流转土地资金,年底保底分红的方式, 让村集体2022年分红近20万元。“随着新成昆铁路的开通,我们接待的游客量增加了60%以上。”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亲子研学、休闲娱乐、集市等配套设施,提高民宿接待能力,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批又一批农特产品蓬勃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彝家新寨”星罗棋布,一户又一户的乡村民宿向阳而生……生态之美,彝乡之韵,是山水人文镌刻下的峨边底色。奋斗之艰,拼搏之砺,是伟大时代赐予峨边的精神财富。随着新成昆铁路的开通,美丽、幸福、高质量发展的峨边,必将未来可期,指日可待。 (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06
 (兰木斯门 记者 庄媛)4月5日,由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管委会、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汶川县水磨镇、映秀镇、三江镇、漩口镇和阿坝师范学院共同承办的2023首届“汶川之南有好茶”采茶节活动如期开幕,标志着汶川正式开启以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全新篇章。据了解,今年,汶川县按照四川省委“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的农业发展思路,紧扣构建“6+3”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围绕“健康果”“绿色菜”“有机茶”“放心肉”建基地、补链条、创品牌,致力于做足汶川“土特产”文章。而此次采茶节的举办,恰是汶川以茶赋能,巧借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生动缩影。汶川南部片区的茶园春茶飘香汶川之南采茶忙催生产业旺清明时节,在汶川之南,上万亩的春茶陆续开采,趁着天气晴朗,茶农们忙着采摘今年的第一拨春茶。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该县南部片区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叶生长,产茶制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茶叶至今仍在当地农业产业中占有重要比重,茶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汶川县积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巨大机遇,聚焦“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动汶川茶业振兴,持续促进区域内群众巩固脱贫成果,不断满足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之需。如今,汶川茶叶种植面积约有10000亩,现有茶叶超过5000亩,年加工茶叶产量超过60余吨,主要分布在水磨、映秀、漩口等镇。汶川采茶节活动其中,水磨镇茶园是西路边茶园区的重要茶叶种植基地。该区域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常年雨水丰富,土壤洁净,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极其适宜茶叶生长,为生产绿色优质的茶提供了天然条件。近年来,随着“合作社+茶农”“公司+农户”模式的成型,“汶川红”“储秀灵芽”等10个品牌竞相涌现,水磨镇茶园核心区正不断推动着汶川茶叶品种优化、品牌价值提升、茶产业生态圈构建以及销售渠道拓宽,成为汶川茶业振兴的代表和典型。目前,水磨镇茶园核心区已成功完成“茶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培育茶采摘体验基地达400余亩。汶川县水磨镇西路边茶现代农业园区于2021年成功创建阿坝州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成功创建阿坝州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采摘春茶以茶赋能汶川探路农旅融合促乡村振兴据了解,本次活动以“汶川之南有好茶”为主题,是汶川近年来首度以茶为元素打造的节庆活动IP,通过汶川味道、汶川文化、汶川旅游、汶川农业的串联,让广大游客亲身体验“在青山之间,奔赴一场春日茶叙”的奇妙之旅。孩子们体验制茶过程在活动现场,体验采茶制茶场景、欣赏茶园风光、感受手工茶非遗制作技艺、观看茶艺表演、品尝茶点、赢取水磨茶礼……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视听体验,让现场观众、游客、群众在汶川南部片区驻足打卡、流连不已。“这次来汶川,我们既能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又能置身大自然放松身心,这一趟没白来。希望明年还能举办,我一定会‘安利’给更多朋友。”游客谭女士如是表示,这是一次难忘、有趣的茶文化之旅。据悉,本次活动涵盖“清明见新芽·无忧采茶趣”采茶仪式、“寻春山水间·问道故乡茶”春茶体验活动、“春茶的约会”茶语沙龙、“人间茶事·精彩开市”春茶集市活动、“南方以南·为春而行”礼遇生活体验之旅等内容。品新茶其中,活动主办方推出的“南方以南·为春而行”礼遇生活体验之旅格外引人注意。游客们可前往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与萌宝大熊猫来一次亲密接触;前往映秀镇,在茶祥子品一盏袅袅清茶,回味叙旧;前往家国情怀·阅读中心,为家乡写一纸心上时光;前往漩口中学遗址、家国情怀宣誓广场、汶川“5·12”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感悟汶川感恩奋进的时代精神;前往水磨古镇,游览水磨羌城,感受藏羌民族风情;前往拾云营地,在高山之巅与队友来一场丛林PK;前往禅寿老街沉浸汶川茶香、寿泉清甜,感受属于汶川的茶语人生……总之,众多打卡地,意义非凡,其乐无穷。水磨古镇据介绍,本次活动巧妙地将汶川特色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仅为人们呈上了丰富多彩的“消费大餐”,促进消费的提档升级,更是以三产互促的方式,赋能“一州两区三家园”和“一区两地六示范”建设,激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动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06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祝玉平)今年以来,乐山市沐川县沐溪镇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围绕既定目标任务铆足干劲,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在位于官田村的茶叶烘干晾晒加工场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厂房框架已拔地而起。工地上,施工人员正熟悉地操作吊车运送物资、焊接钢管、浆彻砖块、切割管材,现场火花飞溅,一派繁忙。建设现场据了解,茶叶烘干晾晒加工场项目将新建厂房4000余平米,新建两条茶叶初加工生产线,概算投资3000万元,预计今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投产后,年加工夏秋茶能力400万斤,预计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解决20余名工人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以上。“这个项目于今年2月21日动工,目前工程进度很快,沐溪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用地、用气、电力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工程加快推进。”茶叶烘干晾晒加工场项目业主邹朝艮介绍。在推进在建项目建设中,沐溪镇强化责任落实、分解目标任务、量化到岗到位,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今年以来,沐溪镇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狠抓招商引资,成立了沐溪镇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镇、村(社区)两级联动,全员参与的招商工作机制,营造出全镇上下引项目、抓落地、抢建设的实干苦干氛围。”沐溪镇副镇长李培杰表示。下一步,沐溪镇将继续为已落地项目和在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意向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同时,力争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招商引资上实现再突破,形成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4-0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