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春风拂来清茶香,又到春茶开采时。随着气温回升,金口河区永胜乡桅杆村大瓦山云雾茶种植基地的高山茶叶也迎来采摘黄金时期。 近日,永胜乡桅杆村大瓦山云雾茶种植基地,大片的青翠茶芽挤满枝头,整个茶园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阿子也子正忙碌在茶地里采摘嫩芽,这些嫩芽将会被直接收购到村里的加工厂进行加工包装直接出售。阿子也子介绍,今年茶叶的价格普遍上涨,工资也比往年多了不少。“每到茶叶采摘时,我都会和亲戚朋友相约来到茶园采茶,今年茶叶价格好,估计收入将会有五六千元。”阿子也子开心地说。 像阿子也子这样在茶山务工的村民有70余人,他们每年都会超过2个月的时间在茶山采摘茶叶,而当地茶叶基地多环节的务工需求,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我现在负责管理茶园,同时加工茶业,每月工资一万多元,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王成友是有着二十多年炒茶经验的老师傅,自从村里的加工厂建起来之后,他就在这里务工,每年的收入不仅足够一家老小开销,还有结余,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幸福。 据了解,大瓦山云雾茶在2021年之前是由当地村民自己进行种植销售,但由于技术、经验不足,也没有固定销售渠道,导致收益甚微。为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2021年,永胜乡党委、桅杆村村两委牵头,与乐山市金口河瑞雪茶叶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村民将自家茶园流转给公司全面管理,形成了从种植、管护、采摘,再到研发、加工、销售多元一体的发展体系。“目前我们以一亩200元的价格从当地村民这里流转了1000余亩的茶园,同时以一年7万的价格租用了村里面的加工厂,每年茶园采摘时,我们也会邀请就近的村民务工,每年发放务工工资30余万元,切实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乐山市金口河瑞雪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文兵说道。 基地+公司+农户的新型种植模式建成后,本地村民陈香不仅将自家茶园流转给了公司,同时还获得了在茶园务工的机会:“我们家流转了50亩茶园给公司,空闲的时候我会来茶园务工,现在到了采茶季,我又来到茶园,给茶农们做饭,空闲的时候我也会去茶园采摘茶叶,算下来,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桅杆村海拔1700米,常年雨量充沛,光照适宜,非常适合高山茶叶生长。得益于桅杆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乐山市金口河瑞雪茶叶有限公司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不断扩大茶园种植规模,如今茶园面积已经超过1000亩。据悉,去年公司种植、销售茶叶4000余斤,销售收入达上百万元,当地村民人均直接获利3000余元,较之前个人种植增加纯收入20%以上。“目前茶园发展非常不错,去年整体采茶4000斤,收入150余万元,今年行情比较好,预计今年有200余万元的收入 ” 彭文兵笑着说。 据桅杆村文书陈静介绍,接下来,桅杆村将持续发展茶产业,将茶区变景区、茶山变景点,着力打造一个集休闲旅游、精品农业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切实做强绿色产业,做优绿色产品,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让老百姓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在产业发展上越走越好。(供稿: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 熊秋敏 吴竟楠 杨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6
“这颗好!又大又黄。”4月25日一大早,张西群就和丈夫在果园里忙开了,摘完已经熟透的枇杷,再骑摩托运到附近的官帽舟电站出售,最近这段时间,天天如此。 “我们种的是大五星品种,都套袋,虽然不那么‘光生’,但枇杷接受了充分的太阳光照,果味浓郁,好吃得板!”一边摘枇杷,张西群一边给我们推销起了她的“阳光”枇杷。 “苏坝镇向阳村土壤肥沃,特别适合水果生长,种有枇杷近百亩,年产量10万斤左右。”苏坝镇党委副书记王晓蓉介绍,向阳村枇杷均未套袋,色泽金黄,多汁,皮薄肉厚,口感甜美,深受顾客喜爱。“目前市场价格大的5、6元一斤,小的10元钱3斤,价廉物美,很是实惠。”王晓蓉说。 从马边县农业农村局获悉,除了苏坝镇向阳村,建设镇光辉村、荣丁镇凤凰村也种植了不少枇杷,全县枇杷种植面积近千亩,大多都未套袋。除了官帽舟电站,不套袋的“阳光”枇杷在城区各个农贸市场都有售,欢迎大家打卡购买!(供稿:马边县融媒体中心 杨红梅 陶云)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6
(记者 蒋培路)日前,记者来到乐山高新区安谷镇杜家场村,只见一片绿油油的田地里,农作物长势繁茂,但此处却不是菜地,而是一个养殖场。养殖场里产出的“财富”就是藏在农作物底下的土壤里的大蚯蚓,大蚯蚓的培养得益于乐山高新区特别引进的“竹纤维+大蚯蚓”技术。记者了解到,这项技术由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突破传统思维,采用竹纤维和牧草种植,培育大蚯蚓。培育出的“大蚯蚓”负责该项目的杨瑶君介绍道:“实验室在研究中发现,用了高吸水竹纤维和共生菌,地里面就会有蚯蚓。于是,我们尝试将竹纤维种苗放进土里,再引入峨眉大蚯蚓,结果大蚯蚓大量繁殖生长。同时,我们还种植了大量优质高蛋白牧草,定期收割放置在地里,作为蚯蚓的饵料。地里大量繁殖的蚯蚓就是该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前期投入的牧草、人工等成本,则由大蚯蚓再产生的效益买单。”大蚯蚓是优质中药材,杨瑶君就项目目前的繁殖成果预测,未来每年每亩地约有4000元收益、1000元-2000元的纯利润。“该项目最大的优势是,节省人力与时间,前期种植下去的牧草,可以持续生长,不用再补种,后期也不需要施肥施药,只要定时收割放置地里,大概一年之后,就能产生‘蚯蚓效益’了。”杨瑶君说道。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大蚯蚓的繁殖过程中,土壤将得到有效改良。“蚯蚓每天要‘挖掘’它体重两倍以上的土壤进行取食,取食过程中,蚯蚓就像一台挖掘机,它会改变土壤的整个微生态体系,土壤的透气性、排水性也会变得更好。另外,蚯蚓本身含有很多酶,蚯蚓粪也富含极易被植物吸收的各类养分,可以使土壤肥力充足持久,形成一个个团粒结构,对作物生长发育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杨瑶君说。据了解,该项目目前属于创新首发,未来,如果效益达到预期,杨瑶君团队还将积极大力推广,带动更多乡镇发展“蚯蚓经济”。(图片由乐山高新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5
(记者 蒋培路)农田处处染新绿,水稻插秧正当时。连日来,乐山市井研县广袤的田野上春潮涌动,勤劳的农民们趁着春光好时节,放水、犁田、施肥、插秧,忙碌的身影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美丽的“春耕图”。井研县美丽的田野日前,记者走进井研县老农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宝五基地看见,育秧田里,一行行秧苗整齐排列,绿油油的稻苗奋然向上,舒展身姿,长势喜人。微风拂过,此起彼伏,满目翠绿。小农机插秧在不远处的田块里,工作人员正操作着插秧机来回穿梭,伴随着有节奏的机器轰鸣声,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苗盘上轻轻滑落,被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中,原本空旷的稻田也渐渐披上了崭新的“绿装”。井研县老农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建伟介绍,“老农民合作社在宝五镇的曙光村总共流转了680亩土地,用于粮油的种植。从开春到现在已经完成了300亩地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在苗期长势也非常良好。我们现在正在种植水稻,有100多亩地,可能再需要两天就能够移栽结束。还有100多亩地种植了油菜,计划在5月初开始收割。”村民插秧忙在水稻种植大户有序开展机械化作业的同时,栽种面积较少的一般农户也在田间低着头、弓着腰,采用传统的方式人工插秧。时下的井研沃野上,犁田、施肥、移栽、插秧,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一簇簇翠绿的秧苗,也在稻田里由点成线,由线成片,展露出勃勃生机,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图由井研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稳 文/图)这个春天,乐山市夹江县呈现一派农忙景象。在吴场镇三洞桥社区,地里旋耕机、插秧机来回穿梭,一垄垄新栽的秧苗,为沃野增添收获的希望。在2公里外的新合村,经过“非粮化”整治,此前种植茶叶等非粮食作物的200亩耕地,又重新种上了旱秧,一片绿意盎然。  去年以来,该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行良种良法,提高土地利用率,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农户正通过喷雾器将旱秧种子喷到田里。良种+良法提高粮食产量  良种与良法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两把钥匙。4月16日,新合村正如火如荼地种植着水稻,与以往农户在水田里插秧的景象不同,眼前只有三三两两的农户背着喷雾器播种,播种的土壤也不是水田,而是普通旱地。  为提高产量、节省人工,从去年开始,吴场镇就以种植大户为实施主体,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结合部分复耕后土地干旱缺水的特点,试验推广节水抗旱的优质粮食品种——“旱优 3015”。与以往的人工插秧不同,旱秧只需要农户通过喷雾器将种子喷到田里即可。  “去年我抱着试一下的心态,种了100亩旱秧,没想到效果很好。因为品种抗旱,还节省了不少灌溉工时。粮食批发价达到了2元/斤。”三洞桥社区种粮大户郭玉说。  除了推广良种外,为破解因劳动力紧缺导致的土地撂荒问题,该镇还从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入手,通过扶植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集约化育秧、机械播种和插秧、无人机飞防等管理技术。目前,该镇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83%。高标准农田建设按下快进键  恢复后的耕地谁来种?这是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回答的问题。  “改造后的耕地,要先规模连片、能排能灌、方便机械作业,这样才能解决谁来种的问题,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了必由之路。”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陈琨说。  在吴场镇三管村,种粮大户正组织一辆辆载满有机肥的农用车直接开到田边,不用再像以前一样通过人工将有机肥肩挑背扛送到地里。  去年以来,该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恢复耕地800余亩。经提质改造后,农田在节约水、肥、药和增产等方面成效显著,农田质量变好,农业效益也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改造带来的基础设施提升,不仅解决了农田排灌问题,也使生产方式逐渐向机械化、专业化转变,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耕种成本。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施后,不仅让粮食亩产得到了提升,也让种粮变成了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方便得很。我自己流转了60余亩土地来种植水稻,每年收益很可观。”三管村党委副书记余锡斌说。“非粮化”土地上又闻稻花香  在吴场镇丰收村,湛蓝天空下农户田间播种正忙。据了解,长期以来,“什么挣钱就种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的种粮积极性。眼前这100亩土地此前种植着茶叶、水果等非粮食作物,经过“非粮化”整治后,这片土地将飘满稻花香。  “全力推进耕地‘非粮化’专项整治行动已成为全镇开展粮食安全工作必须要牵的‘牛鼻子’。”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徐威说,吴场镇以腾退低质低效经果地为契机,大力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一方面针对低质低效经果地散、乱、小等特点,以党建网格为单位,由网格内党员、预备党员组成督导组,建立台账、明确时限,督促指导低产低效果园、茶园有序腾退;另一方面引入大户流转土地种粮,解决腾退后的土地“种什么”问题。  截至目前,该镇腾退低质低效经果地456亩,用于种植水稻、油菜、大豆等农作物。“按照今年下达的3.7万亩粮食生产目标,吴场镇将坚决完成全年粮食任务,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罗伟艳说。  近年来,夹江县围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策,持续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将耕地保护摆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坚持问题导向,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和“敢亮剑”的大决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违法行为,坚持还田于农、还田于粮,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下一步,该县将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采取硬招实招,守好种好“饭碗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记者 蒋培路)4月20日,2024年川渝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中国旺苍采茶系列活动在广元市旺苍县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四川、重庆、杭州三地的51支队伍200余名手工制茶、采茶能手齐聚广元,同台竞技、以茶会友,传递匠心精神。乐山市总工会、乐山市茶叶学会组织2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手工制茶比赛现场据悉,本次大赛分为手工制茶和手工采茶两部分。手工制茶比赛由理论考试和技能实操两个环节组成。理论考试以《茶叶加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参赛选手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以闭卷形式进行考试;技能实操环节,第一轮选手早早等候在比赛区,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比赛正式开始,杀青、揉捻、干燥……选手们舞动双手,动作连贯、飞快,新鲜茶叶在经过选手们一道道工序后渐渐茶香四溢。制茶结束后,评委从选手现场操作,制成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碎末率等进行现场品鉴评分,并结合理论考试成绩,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采茶现场,要求选手在规定的30分钟内完成采摘,裁判按照一芽一叶标准采摘茶青总量计算比赛成绩。大家聚精会神,动作连贯,指尖不停地在茶叶间飞舞,争分夺秒地采摘,熟练地将一片片新芽放入竹篓,比赛现场的气氛紧张而激烈。最终,乐山市总工会组织的乐山代表队获2024年川渝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采茶选手陈明芳获手工采茶三等奖。(图片由乐山市总工会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刘鹏)品味世界双遗绿茶,领略禅茶美学韵致。4月19日,由中共乐山市委、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唤·新——峨眉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新形象北京发布会” 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发布会现场本次发布会以“唤·新”为主题,谐音“焕新”,意为生长在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的峨眉山茶,以焕然一新的形象和姿态,“唤醒双遗,新装启航”。发布会上举行了“峨眉山茶”区域品牌新形象发布仪式,正式发布启用了“峨眉山茶”品牌LOGO和“世界双遗绿茶”品牌传播语。这不仅标志着“峨眉山茶”现代化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更标志着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峨眉山独特的禅茶文化与自然生态,共同孕育了高品质的“峨眉山茶”。本次发布的“世界双遗绿茶”品牌传播语正是将峨眉山的人文生态与绿茶的品类特色巧妙结合,突显了峨眉山茶的产区优势、独特品质和文化内涵。北京地标农业品牌管理中心主任何焰作为“峨眉山茶”品牌新形象的主要创作人,对其设计理念和思路进行了详细阐释。他从整体形状、线条构图、造型色彩等多方面诠释了“峨眉山茶”的品牌LOGO含义,即“禅茶文化和自然生态的有机融合”。北京福来战略品牌咨询机构董事长、中国品牌农业理论构建者与践行者娄向鹏以《峨眉山茶·世界茶魂》为题作主旨演讲。他高度赞扬“峨眉山茶”集三大世界遗产交汇,释儒道三大宗教融合,茶武药贯通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仁者乐山,禅茶一味,三生万物;是中国茶业优等生。中共乐山市委副书记陈扬杰从历史、生态、匠心和健康四个特色优势推介“峨眉山茶”。“峨眉山茶”作为峨眉山的璀璨明珠,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应由世界人民共享;2023年,峨眉山茶品牌价值46.44亿元,居全国绿茶类区域公用品牌第10名,在绿茶行业有了一席之地,但在品牌营销方面,“峨眉山茶”更像一名“劳动委员”,来自大山深处,更适合脚踏实地“向世界人民提供世界好茶”;希望大家能走到乐山、走进峨眉山,共品茶香、共叙茶缘、共论茶道、共谋茶业,共同分享这份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全国农业展览馆相关领导、茶产业分会领导、茶行业专家学者、各渠道销售商代表等出席发布会。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3
(鲍松 刘书杰)近日,笔者走进井研县竹园镇德银村、广新村的茶产业基地,漫山遍野翠绿的茶树映入眼帘,一垄垄茶树吐露新芽,茶农们穿梭在茶垄间,娴熟地将鲜嫩茶芽采入竹篓中,茶园里一片忙碌景象。  竹园镇是井研县重要的茶产区,全镇茶园总面积超过5500亩。近年来,该镇依托自然条件和茶产业基础,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四川鸿渐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整合现有100余亩茶园进行品改,通过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入股,实现保底分红,着力壮大集体经济规模,打造全新茶产业加工基地。广新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广新村的茶园通过由鸿渐公司管理、使用来发展集体经济,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 200 万元给茶叶公司进行村企共建,每年集体经济可以分红9万元。茶产业发展起来后,对广新村的村民有很大好处,种植、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可以吸引村民前来务工。”  村民收入增加了,大家种茶的积极性也更高了,鸿渐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上门收茶的方式进行采购,更加方便了村民们销售茶叶,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村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全面实现了从种植、采购到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服务,围绕竹叶青、黄金芽等高端绿茶做推广,积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茶叶品牌。  “竹园是一个红色小镇,有历史、有故事,所以我们以‘竹韵红’来做我们的茶叶品牌支撑。希望通过茶叶的品牌、茶叶的质量来打开市场,带动广新村、带动竹园镇茶产业发展。”该公司总经理介绍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剑峰镇五星村“金猪村落”的生猪养殖、水口镇黄金村的“黄金枇杷”、棉竹镇江岸花村的“玫瑰园”……踏访乐山市市中区,乡村处处春意盎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村村有产业,村村有特色,助力乡村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金猪村落“剑峰智慧种养大数据监测平台”走进市中区剑峰镇五星村1200平方米的金猪村落,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巨星专家工作站、生猪主题文化科普教育馆、农趣课堂、剑峰智慧种养大数据监测平台、产业观景平台……一个集产业展示、研学教育、科技成果运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周全。在二楼办公室“智慧种养大数据监测平台”屏幕上,全镇种养现状一目了然;来到三楼产业观景平台上,不远处的巨星农牧生猪养殖场和满山种植的茶树尽收眼底。五星村巨星农牧生猪养殖场剑峰镇党委副书记杨紫轩告诉记者,剑峰镇与广西林科院、乐山市农科院等合作,由五星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澳洲茶树,并依托巨星农牧30万头优质生猪养殖产业园,实施粪污干湿分离“还粪于田”技术,形成了“猪一沼一茶”种养循环绿色生态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水口镇黄金村枇杷种植基地来到市中区水口镇黄金村,千亩枇杷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忙于采摘。作为远近闻名的“黄金枇杷”源产地,村内枇杷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全村已有超过90%的农户从事该行业。今年预计枇杷产量超过3000吨,可为群众带来纯收入1800余万元。因生态环境优越、气候适宜,黄金村枇杷具有成熟期早、个大味甜、耐贮运的特点,长期畅销川渝等地,饱受消费者喜爱。浙江省台州市“农村能人”江高根,几年前便来此投资兴业。近200亩的枇杷基地里,大大小小的枇杷挂满枝头,村民正忙着采摘、挑选、装箱……其儿子江增荣告诉记者:“这里的土壤、气候等环境适宜我们台州的红沙、白沙枇杷种植,丰收后主要销往我们家乡。”棉竹镇江岸花村“玫瑰园”在市中区棉竹镇江岸花村“玫瑰园”里,近100亩地上种植的玫瑰、月季、梅花、樱花等花卉姹紫嫣红,让游客赏心悦目。玫瑰园自2022年4月建成以来,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商机,也进一步提升了江岸花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下一步,玫瑰园将继续聚焦花产业,同时发展玫瑰产品生产和乡村研学教育,不断丰富文旅业态,助力乡村旅游。”江岸花村玫瑰园负责人陈晓英对未来充满信心。(四川经济网记者 蒋培路 文/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启云)如何有效提升中药材经济效益,带动更多药农增收致富?日前,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政协联络站在五七村举行以“解决中药材初加工工厂建设问题”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与会市区政协委员、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镇村干部、药农代表等,围绕建设中药材初加工工厂,助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  沙湾镇属典型的山区镇,海拔跨度大、土肥壤沃、气候多样,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是当地有名的中药材之乡,出产的“范店黄连”“范店白术”等中药材品质好、药效高,成为品牌产品。目前,全镇种植黄连5000多亩、黄柏 4000 多亩、杜仲2000多亩、紫菀1000多亩、白术600多亩,年创产值4000万元。虽然该镇种植的中药材品质好销路畅,但由于没有药材加工厂,药农们种出的药材只能以初级原料产品出售,经济效益不明显。  如何让山里出产的“宝贝”发挥应有价值,为药农带来更多经济效益?2023年以来,沙湾镇政协联络站多次组织下沉的市区政协委员深入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广泛问需问计问策于民,并向业内专业人士借智,形成的兴建中药材初加工工厂等建议被镇党委、政府采纳。经反复论证和多方对接,镇党委、政府争取回了中药材初加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资金不足150万元,总体有限。加工厂建在何处、由谁来建、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群众的事当由群众商量着办。”带着问题,沙湾镇政协联络站在区政协的支持下,会同多界别市区委员,以及区发改、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水务、供销等部门负责人和镇村干部等,深入五七村等地开展调研,并在一线就近举行专题协商会。  经过务实、真诚的点对点协商,形成利用当地闲置房产资源建厂,由镇政府承建和立足当地、辐射周边的建厂定位等协商成果,得到沙湾镇党委、政府和五七村“两委”的充分肯定。镇、村两级赓即举行会议,落实专人负责初加工工厂项目建设的协调、对接及服务等工作,确保年内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工厂并投入使用。  沙湾镇党委副书记、镇政协联络站负责人王琳表示,镇政协联络站将持续关注全镇中药材产业的种植、管护、采收、加工及销售等环节,强化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助力做大做强全镇中药材产业,擦亮“范店黄连”“范店白术”等“金字招牌”,持续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竞争力,促进更多药农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8
(记者 蒋培路)俗话说:“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清明至谷雨节前,正是茶树“一芽一叶一抹香”好时节,此时采摘的茶叶翠嫩清香,味道最佳,故明前雨前品新茶,相沿成习。近来,随着头波春茶陆续上市,记者走进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刘家山现代茶叶园区,春雨连绵,采茶女甜美的山歌阵阵飘来,溢满山间。茶农们一大早就背着茶袋走进茶园,熟练地将一芽芽鲜嫩的茶叶装入茶篓中,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春茶采摘“采茶是门技术活,不仅要耐心,还要细心。主打的就是一个出手快、落点准。今年采茶25元/斤,像我们采得快的,好的时候一天能挣150元至200元,既能补贴家用,又能充实生活。”五通桥区金粟镇刘家村采茶工人熊小燕满脸笑意地告诉记者。金粟镇刘家山现代茶叶园区金粟镇刘家山现代茶叶园区现有茶叶种植区8500亩,注册有“香雾春”“灵山春雪”等茶叶品牌,园区内年茶叶产值可达5200万元,因其特有的沙壤土和浅丘地貌,茶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通过采取流转、托管、入股等多种方式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园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了良好的利益联结,带动农户面达95%,园区内农民可支配收入2.6万元,高出本地水平49%。今年,通过推广高效喷灌技术覆盖茶山1200亩,金粟镇茶叶种植亩均收入同比增加30%,带动人均增收约2100元。石麟镇茶产业集群走进五通桥区石麟镇兴无村奶白茶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树翠绿欲滴、清香四溢,沿着山脉延伸,宛如一条绿色的腰带。眼下,正值今年兴无村奶白茶的第一次采收季,茶山上全是采茶工的身影,他们每采完一篓,便将茶叶送至茶园附近的库房进行称重,并按照每斤30元的价格进行现场结算,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据悉,由于奶白茶主要销往江浙一带,每到采收季就有江浙的茶商前来收取鲜茶,价格也是逐年上涨,村民逐渐靠茶叶种植鼓起了自己的腰包。目前,石麟镇通过布局“两带一中心”产业规划,逐步形成政策引导、资本投入、村民跟进的发展模式。现全镇有种植农户3000余户、种植面积6000余亩,接待游客1000余人,茶叶综合年产值达7000万元以上。茶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全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五通桥区既有“推窗见绿、依山傍水”的自然禀赋,又有“千亿园区、大佛后花园”的区位优势。为写好“助农增收”这篇大文章,该区始终坚持以片区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主线,因地制宜出台《乐山市五通桥区百里粮经产业环线实施方案》,通过依托河东、河西片区百里交通环线,全方位推动竹根、牛华、冠英片区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在现有粮食、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今年一季度,全区茶园投产面积约5.6万亩,预计茶叶产量达1500吨以上,茶叶综合产值预估2亿元以上,形成了以茶产业助推“三农”工作“开门红”的生动实践。(图片由乐山市五通桥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5
(记者 曾小清 乐山观察 汪菲)4月15日,老铁道兵徐发明将满82岁。这几天,他正张罗着,准备带儿孙坐上新成昆铁路火车,从攀枝花市到乐山市金口河区,重返铁道兵博物馆。  许多记忆被掩于漫长岁月,难忘的回忆凝练在那座从半山挖出来的、全国唯一一座以纪念铁道兵为主题的博物馆。铁道兵博物馆  去年底,金口河区投资2300万元完成对铁道兵博物馆的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博物馆,老物件增多了,设有多处互动装置,能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当年修建成昆铁路的情景。去年底试营业以来,日常开放预约名额300个,清明假期扩至3000个。“每天爆满。”博物馆馆长杨楠说。  博物馆之所以火爆,是因为不少人在此产生共情,收获力量。展厅内,一幅“铁军鏖战成昆线”大型多维融合艺术演绎场景令观者动容。从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穿越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复杂山区,该场景整体还原了艰苦的作业环境,结合人物雕塑、多媒体、实物等多重手段,集中展示爆破、运渣、打钻、铺轨等工作内容。  从博物馆回金口河城区的路上,途经“最美水上公路”。公路沿大渡河修建,两岸是壁立千仞的大峡谷。畅行其间,似在画中游。  除停车拍照外,如何让游客停留时间更久?“船游大峡谷。”来到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景区的滨水码头,金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耀中说,这一项目深得游客喜欢。在原有1艘游船基础上,去年金口河再添游船,一天运力接近600人次,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  博物馆“上新”,沿线布局新的旅游项目,仅是金口河文旅升级的缩影。该区是离乐山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县之一。过去,由于交通原因,厚重的红色文化,以及大渡河、大峡谷、大瓦山三大绿色旅游资源,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最美水上公路  2022年12月底,新成昆铁路、峨汉高速公路峨边至金口河段相继通车运行。迎接“一铁一高”,金口河全面梳理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以大渡河十里峡谷为总牵引,做强红色文化,补齐绿色配套,提升城市品位,“要打造好山水画廊大峡谷。”金口河区委负责同志表示。  金口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张心婕坦陈,目前金口河文旅最大的短板在于:旅游业态单一、体验项目少、吃住行游娱购等配套缺失,“游客留不住”。她举例,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景区,旅客承载能力是2.5万人,全区床位却只有3000张左右。  补齐发展短板,金口河加速文旅项目“上新”。当前,金口河水上娱乐、登山徒步、科普教育、休闲康养等系列文旅项目加快推进。其中,大瓦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投资额达30亿元。大渡河之滨,两个以民宿为主体的乡村田园文旅综合体项目正拔地而起,其中,位于县城的新河村农旅综合体,集民宿、森林露营、采摘体验为一体,要打造金口河城乡融合示范项目;整合了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新乐天街”综合体项目,涵盖娱乐休闲购物功能。对岸,16层高的星级酒店正抓紧装修,预计今年将新增800张床位。  多向发力,观光游变成体验游,“过路经济”正转变为“过夜经济”。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5.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28.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55%、159%。金口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今年底,将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原来的1天延长至2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12
连日来,连绵春雨、声声春雷叫醒了峨边深山里的梦笋。在杨河乡笋山里,一棵棵鲜嫩的春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近日一大早,杨河乡高湾村村民惹几英美就背起背袋到笋山采笋。“去年,我一个人采笋挣了5万元,今年和我老婆一起采笋,预计可以挣到7万元左右。”惹几英美分享着增收的喜悦,他表示,今年竹笋价格好,这几年在杨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把自家的竹笋养好了,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价格一年比一年好。 尽管眼下三月笋还未到丰产期,但价钱每斤要多卖几元。笋山里,村民们正抢抓时机,忙着采摘、称重、分装,大家都想将这满山的“宝贝”换成真金白银。杨河乡林竹面积广阔,林竹覆盖率达95%,气候多雨潮湿,全年降雨量在1300mm以上,空气湿度达90%,特别适宜竹子生长,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杨河“梦笋”就走上了国宴餐桌。 近年来,杨河乡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发展竹笋产业,积极创建特色竹产业品牌,依托资源优势,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小小竹笋”撑起“大产业”,截至目前,杨河乡竹笋总面积达8万余亩,2023年出产竹笋420余万斤,带动群众增收2800余万元。(供稿:峨边县融媒体中心 耍惹小付)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1
时下正值玄参生长关键季节,在宜坪乡宜坪村玄参种植基地,一颗颗玄参苗吮吸着春雨茁壮成长,一片新绿。看着绿油油的玄参苗,基地负责人曹彬难掩喜悦。他介绍,今年的玄参苗品相非常好,只要做好田间管理,后期产出的药材品质应该会很好,今年肯定是一个丰收年。2023年,宜坪乡党委政府积极对接四川佳水裕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此实地考察,经过取样、评估、分析,认为宜坪乡宜坪村气候、地理环境适宜种植玄参。当年11月底,该公司从农户手中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其中600余亩用于种植玄参。“从开地到现在的管护,我们都是用的附近的村民,这些老百姓踏实能干,截至目前,已经发放了10多万的劳务工资。”四川佳水裕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彬表示,按照2到3元的市场收购价预算,预计玄参亩产收益1万余元。为发挥土地的最大能效,基地里还套种了枇杷树,下一步,还将套种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更好地助农增收。“现在我们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是不可能的,就到基地里面帮种药材,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遇到冬夏至开垦地的时候,一天就能挣200多元。”宜坪村村民王品方一边除草一边回答记者提问。据了解,玄参味苦、甘、咸,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分伤津导致的身热、口干、舌质红绛,或者温热病邪陷心包,出现神昏谵语。常用于温热病血热壅盛导致的发斑发疹或者咽喉肿疼,烦躁谵语。还可以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药理研究证明:玄参有降压作用,其肌理与扩张外周血管有关,具有镇静,抗惊厥,降血糖作用,有解热抗菌作用。“近年来,宜坪乡探索发展山区粮经复合发展模式,结合宜坪高山地势和丰富农业资源,推行“薯玉蔬蔬”的耕地精细粮坪复合轮作和“果林上山 林下套种”的高效粮坪复合种植模式,稳定增加山区粮食生产的同时,保障群众经济收益,是山区适度规模化农业的示范探索”宜坪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尼里军站介绍说。(供稿:峨边县融媒体中心 吴映辉 耍惹小付)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1
 (记者 蒋培路 文/图)4月8日,以“寻沐源川道,品生态紫茶”为主题的2024中国沐川紫茶大会暨红茶贸易洽谈会在乐山市沐川县开幕。国内外的茶业界专家、茶企代表及各界嘉宾近200人参加活动,共议茶事,共谋茶产业发展。本次大会包括开幕式、红茶贸易洽谈会以及手工制茶比赛三大环节。开幕式上,精彩的茶艺表演让在场嘉宾领略到了当地的茶文化魅力。现场为沐川茶产业示范乡镇、沐川茶产业明星企业、沐川茶产业农村家庭能人进行了授牌。授牌仪式红茶贸易洽谈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代表分别就我国红茶贸易及出口茶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展望。沐川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作沐川茶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沐川茶企代表作红茶产品推介。现场,与会茶企、茶商积极洽谈合作,多家沐川茶企与国内外参会企业成功签订了茶叶销售订单,签约总金额超1.85亿元。签约仪式手工制茶比赛环节同样精彩纷呈。来自沐川县11个乡镇的20名参赛人员经过现场激烈比拼,充分展示了各自的制茶技艺,最终评选出了优胜者。手工制茶比赛“沐川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沐川茶’醇厚浓香的优良品质,其中以沐川紫茶最负盛名。”沐川县委书记余斌表示,近年来,沐川县委、县政府把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精心培育和提升发展,现有茶园面积22.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40余家,年产干茶2万余吨、红茶2000吨,2023年度实现红茶出口1000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茶农持续增收。面向未来,沐川县将继续坚持以“绿色、有机、富硒”为主攻方向,推动以沐川紫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做大做强,依托“中国紫茶之乡”品牌优势,坚定“一核一带”“五园四中心”发展思路,走好“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发展路径,持续做大茶产业、推广茶科技、弘扬茶文化,着力打造乌蒙山区优质茶乡。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官国平)正值草长莺飞、万物生长的季节,峨眉山市胜利街道夏荷村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春耕农事忙”的热闹景象。3月29日,夏荷村党总支与驻峨某部队结对开展“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情暖峨眉”春耕助农帮扶活动。  今年72岁的彭淑琴老奶奶和老伴种了6亩土地,眼下正是春耕时节,看着田地里杂草丛生,心里很是着急。夏荷村工作人员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和驻峨某部官兵一道,深入田地里帮忙除草,解决了老奶奶急需耕地种植玉米的烦恼。  紧接着,“志愿红”与“迷彩绿”又辗转来到夏荷村种植大户娄大叔的田间帮忙,他们有的装滴灌带,有的忙着打孔,有的覆地膜……干得热火朝天。  胜利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已组织街道、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300余人次助力春耕,下一步还将持续深入开展助农活动,重点关注劳力不足的家庭和种植大户,全力为村民排忧解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0
近日,金口河区永和镇黎明村五组万明种植家庭农场,数十个黑色遮阳棚里,长达数十米的菌床上一簇簇羊肚菌破土而出,撑起褐色“小伞”,菌株肉厚,长势喜人,阵阵菌香扑面而来。农场负责人吴万明正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扶着羊肚菌,小心翼翼地将菌腿从泥土上割出来,放进桶内,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大桶。“我们农场一共种植了8亩羊肚菌,今年出菇率比较高,这个时候上市,每斤价格在50到60 元,今年产量大概在4000斤,产值近30万元。”喜获丰收的吴万明,脸上洋溢着开心和幸福的笑容,不时向记者诉说种植羊肚菌成功的喜悦。采收羊肚菌羊肚菌一般在11月下旬开始种植,到第二年3月逐步上市。羊肚菌对生长环境十分挑剔,要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做到及时喷水、通风等,菌子才能长势饱满。2017年,吴万明在老家黎明村五组开始试种羊肚菌。“羊肚菌有点‘娇气’,旱不得涝不得,热不得冷不得,一旦病害来了传染极快。黎明村海拔高,气候偏冷,温差大,由于这里特殊的气候条件,刚开始种植时吃了不少亏,为了提升种植技术,我还特意前往成都川菌公司进行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之后每一年吴万明都要前往成都学习新的种植技术。“除了学习技术,我还与公司签订合作,从公司购买更适合山区种植的羊肚菌种子进行栽种,签订采购合同,现在农场出产的羊肚菌除去一部分现货在本地售卖,其他就制成干货由公司收购,根本不愁销售渠道。”谈起羊肚菌产业的发展,吴万明十分高兴。“每年在羊肚菌种植收获时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我们农场都是请周边的老百姓来基地务工。”吴万明说道。羊肚菌的种植成功,不仅为种植户增加了收入,同时也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同村的廖长珍平时除了在家务农外,基本上没什么事做,自从羊肚菌基地建成后,闲时她便到基地来打零工,既能照看家里,也能增加收入,一年算下来工资有5000元左右。羊肚菌在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也为当地特色种植业增添了新的亮点。“人工种植栽培的羊肚菌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好、市场价值可观。目前羊肚菌的种植处于摸索阶段,等在本地种植技术成熟后我将进行推广,带着更多农户一起干,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共同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谈到将来的打算,吴万明充满了信心。近年来,金口河区立足资源禀赋,积极谋划乡村产业项目,精准发力,把山区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蓝莓、枇杷、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有力有效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产业兴旺发展之路。(供稿: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 黎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启云)雨润风吹万山绿,巴蜀大地春播忙。近日,在乐山市沙湾区轸溪镇的十坡八梁六湾间,到处是村民驾机整地、掏沟垒厢、挥锄挖窝、播种栽秧、施肥浇苗的繁忙景象。  “‘有事来协商’就是好,帮助我们有效化解了耕地撂荒风险,守护了粮食安全。”望着全镇坡上坡下有撂荒风险的320余亩耕地全部种下了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轸溪镇党委副书记、镇政协联络站负责人杨文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轸溪镇位于大渡河畔,是典型的山区镇。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全镇劳动力紧缺,农业生产出现困难。经排查,今年全镇有320余亩耕地存在撂荒风险。区政协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会同该镇“有事来协商”平台协商议事会成员,深入各村开展调研工作,为防止耕地撂荒积极出主意想办法。  2月底,一场由区政协组织开展的以“防止耕地撂荒·守护粮食安全”为主题的小微协商会在轸溪镇轸溪村举行。市区政协委员、区农业农村局和镇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农业企业业主、种粮大户及村民代表等齐聚一堂,为化解耕地撂荒风险把脉问诊、开方谋策。经过协商,形成了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撂荒地整治、发挥村集体主体作用整治撂荒地等协商成果。最终,经多方努力,镇内4户农业企业租赁周边耕地150余亩;22名外出务工村民返乡耕种自家耕地60余亩;25户举家外出务工农户自愿将40余亩耕地无偿交由邻居耕种;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租赁耕地70 亩用于发展集体经济……320亩撂荒风险地均因地制宜种上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且长势良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坚决防止耕地撂荒,才能护好‘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政协将通过专题协商、小微协商、提案督办和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助力全面防止耕地撂荒,为守好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正是春耕时节,在位于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长春村的乐山市悦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里,一系列农机神器被运用到大葱的生产中,由此实现大葱种植全程机械化,每亩可节约1500元人工,节本又增效。  4月2日,记者来到该生产基地,一眼望去,一大片农田沟垄分明,有的刚刚移栽了绿油油的大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大葱都是依靠大葱移栽机完成移栽的。一名机手在移栽机上上好了几盘秧苗,然后发动马达,推着机器前行,一行行大葱苗子瞬间完成了移栽。移栽机所过之处,他还不时用手把刚刚栽好的大葱苗扶正。农机手使用大葱移栽机完成种植。  “我们去年底在这里种植了五六百亩大葱。为节省人工成本,我们到陕西宝鸡参观考察后,花200多万元采购了大葱种植全程机械化机具。”该公司负责人罗凯说,“包括播种机、育苗机、剪叶机、开沟起垄机、移栽机、培土机、收获机等。”  罗凯说:“我们的剪叶机,可将过长的葱苗修剪至13—15厘米的高度,进而防止徒长和倒伏,才好进行下一步的移栽。移栽机1天可以移栽5亩;起垄机1天可起垄100多亩;收获机1天可收获20亩。这些农机均比人工大大提高了效率,初步估算,大葱种植全程机械化每亩可节约1500元人工成本。”  据了解,不久前,乐山市农机化工作暨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在该生产基地举行,专家们现场观摩了大葱机械化移栽技术。农机手展示秧盘。  乐山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种植站农艺师董学会介绍,大葱种植全程机械化目前还是乐山首次运用,下一步还需依托业主作进一步推广。  据了解,像这样的大葱全程机械化作业,四川才刚刚起步。  “这表明我省大葱全程机械化发展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刘小谭研究员建议,四川大葱全程机械化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一是注重农机农艺融合、强化科技支撑;二是必须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升农机整地和各环节作业质量;三是用好采购的农机,找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四是培养更多的大葱种植机械化人才,推动四川大葱全程机械化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09
(记者 蒋培路 文/图)4月2日至3日,2024“马边绿茶”采茶季系列活动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举行。本届采茶季活动包括“青梅竹马·边城茶香”主题晚会、彝山茶展、彝山采茶、彝山制茶、彝山斗茶、彝山茶艺、彝山说茶、“青梅竹马·边城茶香”狂欢夜等8个子活动,充分展现马边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等优势资源。文艺表演4月2日晚,“青梅竹马·边城茶香”主题晚会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城区市政广场开幕。晚会共分为“茶马古道的记忆”“青梅竹马的风采”“边城茶香的魅力”三个篇章。晚会在欢快的舞蹈《茶园欢歌》中拉开序幕,随后依次上演的舞蹈《茶祭·祈福》为马边这片美丽的土地献上深深的祝福,歌曲《闻茶寻春》《彝山茶歌》展现了底蕴深厚的马边茶文化形象,《茶艺流芳》融入茶经、茶叶、茶具等元素全方位展现了精湛茶艺,《茶香满人间》走秀更是展现了马边彝族服装和马边彝茶品牌。晚会在歌舞《时代浪潮》中落下帷幕。4月3日上午,细雨蒙蒙,茶农欢声笑语。在马边劳动镇福来村的马边茶叶现代农业园区里,来自15个乡镇的45名采茶能手们冒着微风细雨,将带着雨珠的一片片翠绿的春茶嫩芽,飞快地采摘在腰间的竹篓里。在制茶比赛现场,手工炒茶师傅们双手在制茶锅里对茶叶不断地揉搓、杀青……师傅们手法娴熟精湛。在“斗茶”现场,评审专家组根据色、香、味、形对一盒盒的茶叶进行认真的评审……最终,评选出采茶、制茶、“斗茶”的各种获胜者,并进行现场颁奖。4月3日晚,还举行了“青梅竹马·边城茶香”狂欢夜,红红的篝火、欢快的达体舞,表现出了马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欢乐与激情。据了解,马边彝族自治县春茶采摘将持续至5月底。2024年全县新增茶叶投产面积1000亩,总投产面积达19.1万亩。加之近两年经改造过的低产低效茶园逐步见效,预计春茶鲜叶产量可达2.7万吨,较去年增加5%,鲜叶产值可达7.8亿元,较去年增长5%,春茶干茶产量可达6000吨,产值突破10亿元,茶农人均鲜叶收入4000元以上。近年来,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把建基地、搞加工、强品牌、促融合作为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出马边小谷溪茯茶、小谷溪“山茶拉格”啤酒等,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销模式,全力打响“青梅竹马、边城茶香”品牌,助力马边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0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