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何佳绘 记者 蒋培路)春光正灿烂,采茶好时节,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明前茶”也迎来了最佳的采摘时节。在乐山市沙湾区各地的茶园里,处处都是采茶的繁忙景象,勾勒出春日最美“茶”景。沙湾区满山嫩绿的茶叶在春日暖阳照耀下,茶树的“绿”成为了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公坪村眼下最亮丽的主题色。每天清晨,从各地赶来的采茶工就会汇入“绿浪”之中,抓紧每分每秒,采摘下最好的茶芽。茶农正在忙于采茶“这段时间已经进入了春茶采摘的最高峰,每天的鲜叶采摘量在9000斤左右。”公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财说,目前,公坪村共种植有茶树5000余亩,其中4500亩为安吉白茶。今年,村里采摘下的茶叶鲜叶一半将直接销售给茶叶加工企业,另一半会进行自主加工后销售,预计总产值将达到4000余万元。据了解,安吉白茶是绿茶中的珍品,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都远高于普通绿茶。从3月初至清明节前的20多天里,安吉白茶萌发的茶芽呈玉白色,冲泡后“叶白脉绿”,此时品质为最佳。随着清明节后气温的再次攀升,安吉白茶的品质也会下降。因此,公坪村也正在抢抓采摘“黄金期”,力争采下更多高品质的茶芽。近年来,公坪村因地制宜,把茶叶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培育出“峰顶玉芽”茶叶品牌,引导和带动村民参与到茶叶的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让茶叶成为了群众增收的“金叶子”。下一步,公坪村还将拓展发展思路,打造集乡村旅游、茶叶采摘体验、研学旅行于一体的“茶旅融合”基地——“沫水漫村”,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与公坪村的热闹不同,在葫芦镇四峨山村,由村集体经济种植的200余亩茶树还处在“幼年期”。在这些整齐排列的茶树幼苗旁,一根根黑色的水管正在源源不断地浸出水滴,时刻滋养着茶树幼苗。而这就是四峨山村为该处茶园专门建设的水肥一体化灌溉项目。检查水肥一体化灌溉项目水管铺设情况“该项目总投资90余万元,可实现对200余亩茶树的全覆盖。”正在项目机房内查看设备运转情况的四峨山村党总支书记鲜正祥介绍,四峨山村水肥一体化项目从2023年3月开始规划建设,配置有镀锌板蓄水池、机房、泵房、抽水系统等设施设备,可以将水和肥料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茶树根系,并依据茶树的生长规律、土壤特性与肥料效应,合理确定水和肥料的用量比例,按需对茶叶进行滴灌,通过科技赋能,助力茶园早日投产见效。“在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帮助下,茶园将在4年后投产见效,预计每亩可产鲜叶80斤,在市场价格波动不大的前提下,可实现产值56万元。”鲜正祥高兴地说。据了解,目前,沙湾区共种植茶树50000亩,以福选9号、名山131、安吉白茶、奶白茶、黄金茶等绿茶类品种为主,先后培育出了“峰顶玉芽”“金冈茶”“御园林尖”“五峨碧翠”等本土茶叶品牌。今年,沙湾区的茶叶总产量预计将达到2300吨,可实现产值2.2亿元以上。(图片由乐山市沙湾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02
(官国平 林立 文/图)三月,草长莺飞、万物生长的季节,峨眉山下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春耕农事忙”的热闹景象。3月29日上午,骄阳似火,气温高达28度,峨眉山市胜利街道夏荷村党总支与驻峨某部队结对开展了“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情暖峨眉”春耕助农帮扶活动。党员义工服务队这天,夏荷村党员义工与子弟兵来到了老百姓劳动的田园,忙碌在春耕的田间地头。在劳动现场,党员义工与子弟兵们有的装滴灌带、有的铲土、有的忙着打孔、有的覆盖地膜,团结协助,干得热火朝天。一个大棚搭建完工了,又接着下一个大棚的搭建工作……汗水布满了“志愿红”与“迷彩绿”的额头,但他们没有停下来休息,完成了一块田的工作又继续投入到下一块田的战斗中去。通过军民的的共同努力,完成了4亩番茄地的滴灌安装与地膜覆盖等春耕事项。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佳绘  随着清明节临近,“明前茶”迎来了最佳采摘时节,在乐山市沙湾区各地的茶园,处处都是繁忙景象,勾勒出春日最美“茶”景。  在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公坪村,每天清晨,从各地赶来的采茶工抓紧每分每 秒,采下最好的茶芽。“这段时间已经进入了春茶采摘的最高峰,每天的鲜叶采摘量在9000斤左右。”公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财说,目前,公坪村共种植有茶树5000余亩,其中4500亩为安吉白茶。 今年,村里采摘下的茶叶鲜叶一半将直接销售给茶叶加工企业,另一半会进行自主加工后销售,预计总产值将达到4000余万元。  据了解,安吉白茶是绿茶中的珍品,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都远高于普通绿茶。从3月初至清明节前的20多天里,安吉白茶萌发的茶芽呈玉白色,冲泡后“叶白 脉 绿 ”,此时品质为最佳。随着清明节后气温的再次攀升,安吉白茶的品质也会下降。因此,公坪村也正在抢抓采摘“黄金期”,力争采下更多高品质的茶芽。  近年来,公坪村因地制宜,把茶叶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培育出“峰顶玉芽”茶叶品牌,引导和带动村民参与到茶叶的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让茶叶成为了群众增收的“金叶子”。下一步,公坪村还将拓展发展思路,打造集乡村旅游、茶叶采摘体验、研学旅行于一体的“茶旅融合”基地——“沫水漫村”,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与公坪村的热闹不同,在葫芦镇四峨山村,由村集体经济种植的200余亩茶树还处在“幼年期”。在这些整齐排列的茶树幼苗旁,一根根黑色的水管正在源源不断地浸出水滴,时刻滋养着茶树幼苗,这是四峨山村为该处茶园专门建设的水肥一体化灌溉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90余万元,可实现对200余亩茶树的全覆盖。”正在项目机房内查看设备运转情况的四峨山村党总支书记鲜正祥介绍,四峨山村水肥一体化项目从2023年3月开始规划建设,配置有镀锌板蓄水池、机房、泵房、抽水系统等设施设备,可以将水和肥料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茶树根系,并依据茶树的生长规律、土壤特性与肥料效应,合理确定水和肥料的用量比例,按需对茶树进行滴灌,通过科技赋能,助力茶园早日投产见效。  “在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帮助下,茶园将在4年后投产见效,预计每亩可产鲜叶80斤,在市场价格波动不大的前提下,可实现产值56万元。”鲜正祥高兴地说。  据了解,目前,沙湾区共种植茶树50000亩,以福选9号、名山131、安吉白茶、奶白茶、黄金茶等绿茶类品种为主。今年,沙湾区的茶叶总产量预计将达到2300吨,可实现产值2.2亿元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0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袁洁)3月29日下午,在乐山举行的追光2023·第四届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星光盛典上,“天府兴农榜”获奖名单公布,10位助农、兴农的典型代表最终上榜。  “追光 2023·天府兴农榜”是追光 2023·第四届天府人物推介活动四大系列之一,以“担当、创新、奉献、引领”为推介标准,力图选树在涉农创业、科技兴农、品牌强农等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的典型代表。  活动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起网友热烈讨论,最终有40名候选人进入网络点赞环节,近100万人次通过川观新闻客户端参与点赞投票。上榜兴农人安添午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高原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他是高原上的“牦牛博士”,常年扎根雪域高原,致力于高原牦牛育种、饲养管理和技术集成等创新突破,唱响乡村振兴“牧歌”。  孙松国 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他带领团队二十年来耕耘在田野,研究、应用涵盖47种作物的370余个配方肥产品,培育新品种35个,助农增收达60亿元以上。  杨静 彭州市发展和改革局价格调控科科长  她是农产品成本调查岗位上的优秀代表,为了记录好田间小账本,她与几毛钱“锱铢必较”,诠释“农调人”的责任担当。  李宗滨 成都吉时雨东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农业大数据领军人才,用数字技术服务全国510万亩耕地,把四川数字农业品牌建设推向一个全新高度。  李海军 三台县断石乡党委书记  他扎根乡村基层二十余年,稳粮油、种海椒、栽果树、建大棚、促文旅……他用满腔热忱换民富村强。  马均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  他35年来穿行于讲台和田垄,潜心学术,专注于水稻栽培研究,俯首躬行,带领团队二十年驻点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区,让知识落地生金。  沈明国 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安县七彩湖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十年来,他以一己之力,将“水中软黄金”鳗鱼从沿海带到四川,构建起“川鳗”品牌和鳗鱼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王伶俐 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  她是新一代农民的形象代言人,她以90后的活力、创意与执着,投身充满生机的农业,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苗明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七年磨一剑,他在高山蔬菜这个“冷门领域”持续攻关,让天养之蔬,蓬勃于云端,突破高山蔬菜发展瓶颈。  岳元文 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参与选育,到主导推广,他和长江上游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名字融为一体,十多年来,他的种业传奇还在继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01
旋耕机轰鸣,粮农们耕作,党员干部田间农技指导……3月25日,乐山夹江县吴场镇三洞桥社区,一幅绘声绘色的春耕实景图徐徐展开。开春以来,夹江县吴场镇以党建为引领,紧盯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镇、村、社三级干部同频共振助力春耕,全力以赴打好2024年春耕生产“第一仗”。新质生产力发展跑出“夹”速度在吴场镇三洞桥社区高标准农田,村民们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将一盘盘已经出芽的秧盘整齐摆放到地里,为5月的水稻移栽做好准备。“村民们摆放的是水稻叠盘暗化育秧技术专用秧盘,通过可控温湿度的智能化暗化车间进行叠盘暗化催芽。这让育秧不受土地、空间和气候条件的约束,摆脱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育出的秧苗整齐,便于栽培,更利于机械化作业。”吴场镇三洞桥社区金牛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玉说。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先进技术,吴场镇锚定农业技术领域的空白地带,坚持“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通过大力实施“归雁”计划,将在外农业人才“引回来、留下来、用起来”。2023年以来,吴场镇已成功回引人才23人,其中农业领域专业人才10人,郭玉就是其中一人。今年,郭玉经营的金牛粮食专业合作社新增智能化育秧流水线1套,叠盘4万张,可供应吴场镇3000亩大田栽种,带动新增高产田1000多亩,全面助力春耕生产。农技推广按下“快进键”“我把技术学到起,回去好教他们!”在吴场镇2024年技术到田工作培训会现场,仁和村党总支委员胡周锋如是说。近年来,吴场镇按照“党员带头保耕地、党员带头种粮食、党员带头学技术”模式,让党员成为保护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农业技术的带头人。今年29岁的胡周锋除了村党总支委员的身份外,还是村里的农业科技示范户。“我现在学习的是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这项技术能预防90%以上的水稻重大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30%——40%。我自己种了100亩水稻,我将以这片水稻为示范,把这项技术在全村推广。”胡周锋说。目前,吴场镇村“两委”班子中有5人是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主推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17项,到位率达98%,带动水稻、玉米、大豆等春耕作物亩均增产10%以上。农田水利吹响“集结号”“提灌站辐射周边近3公里的农业灌溉区域,需要在插秧之前建成投用,确保供水渠道通畅。”在吴场镇青岗林提灌站,三洞桥社区居委会副书记、提灌站管理员卢军明正在参与提灌站验收。备战春耕,用水为先。赶在水稻插秧和大豆、玉米等春耕作物栽种用水的高峰之前,吴场镇号召村“两委”班子做好春耕“保供人”,由村(社区)“两委”班子中分管农业干部牵头,对村(社区)区域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排查。“我们立足全村灌溉用水实际需求,结合排查情况,积极向上申报提灌站建设项目,春耕前新建提灌站1个、维修2个,充分保证农民春耕用水无忧。”卢军明说。据悉,吴场镇春耕生产粮食面积3.5万亩,今年春耕生产期间,全镇预估提水保供将达到1000万立方米以上。目前,全镇新建提灌站3座、技改提升5座,全面保障春耕生产期间用水需求。(供稿:夹江县融媒体中心 张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8
最是一年春好处,唯有春茶不可负。随着气温回暖,金口河区春茶进入采摘季,茶农们抢抓农时采摘新茶,供应市场,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日画卷。清晨6点,和平彝族乡解放村5组茶农欧罗列古就来到茶园采摘新茶,只见他身挎茶篓在茶垄里穿行,手指娴熟地在茶树间不停地翻飞,不一会儿便采满了一篓新鲜茶叶。据了解,解放村目前有茶园1000余亩,其中诺苏红种植专业合作社370亩,老百姓种植700余亩,每年产量约1.5万斤,主要生产老川茶和良种2号、9号茶叶。近年来,解放村依托诺苏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带动老百姓大力发展优势茶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实现长期受益。“我们家有茶叶12亩,在采摘完自家茶业后我还会到诺苏红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茶,采摘一斤可以获得40元到50元的务工费用,一年下来,可以增加家庭收入7万多元。”欧罗列古不仅把自种自采茶叶卖给合作社,多余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收租金,自己有时间还到合作社务工,对于这样的生活,他表示很满足。据悉,解放村茶产业的发展,切实带动了当地7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9500元。在共安彝族乡林丰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茶树如碧波万顷,茶农们三五成群,穿梭于茶园之中采摘茶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井尔达送是林丰村拥有20年种茶采茶经验的老茶农,家里面种植了5亩复选9号茶叶,今年茶叶不仅长势喜人,市场行情也非常不错,每斤可以卖到80元,这可让井尔达送一家乐开了怀。“从3月初开始采摘,已经采摘了五六十斤,挣了将近5000元了。一年下来,能挣3万多元。”井尔达送开心地说道。过去,林丰村种植了老川茶500亩,由于老百姓缺乏种植技术,又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导致茶叶销售收入较低。为了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努力下,投入了“一村一业”资金50万元,用于林丰村茶园管护、基地建设等。借着东西扶贫的东风,2019年,林丰村申请获得东西扶贫资金150万元,改建茶园500亩、新建茶园200亩,同时,新建了茶园加工厂及附属功能房。“现在,林丰村拥有老川茶500亩,多次扩种之后,新引种了复选9号500亩,目前,整个林丰村茶叶种植面积突破了1000亩。”据林丰村专干阿鲁小林介绍,争取到了资金后,乡、村两级干部一刻都没歇着,邀请专家,寻找买家,修建加工厂……“栽种新品种的时候,农业农村局每个月都会派农技服务队来指导老百姓种植,同时,我们也和好几家茶业收购商谈成了合作,不仅提供了技术支持,还拓宽了茶业销售渠道。如今,林丰村老百姓每年靠着茶园收入就有一百多万元。”阿鲁小林说。与此同时,靠茶致富的春风还吹到了本地茶业收购商的身上。洛子时格是林丰村4组村民,不仅和朋友合开了一家茶业公司,他还把村里的加工厂承包了下来。每到茶叶采摘季,他都会来到林丰村和解放村两地收购茶叶,经过加工生产包装后销售全国各地。“我今年三月初就开始收购茶叶了,目前收购了茶叶两千多斤,自己加工自己销售,全年可收入五万多元。”洛子时格开心地说。共安彝族乡宣传委员简丽娜告诉我们,接下来,共安彝族乡将结合自身独特的高山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产业资金打造茶叶发展示范基地,依托“支部+集体经济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市场销售,做强品牌形象,形成规模效应,探索出一条企业增效、群众增收、集体增富的“多赢”之路,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金口河区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多措并举,着力打造生态茶园助农增收,切实走上了一条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茶”之路。(供稿: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 熊秋敏 杨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7
人养地,地养人,锄头底下出黄金。在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同心村有这么一个人,她敢想、敢干、敢拼,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带领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她就是乐山市金口河区绿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也是四川省第三批农村致富带头人——陈希满。返乡创业,发展高山蔬菜产业虽已立春,天气依旧冰冷,伴着晨曦,48岁的陈希满正充满干劲地在田地里收着一颗颗鲜灵水嫩的包菜,仿佛不觉得寒冷。只见她手上动作飞快,一折一压、再用刀在包菜根部一切,一朵新鲜的包菜就被装入筐中。 回忆起往昔,陈希满说道:“年轻的时候进过厂做流水线工作、也当过商贩卖过水果蔬菜,那个时候心里就想干出一番事业来,让全家老小的日子过好。”一次省外返乡回家过年,一条写着“在家创业就业,享受政策补贴”的标语,让陈希满内心深受启发,外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子女父母无法照顾,而且现在家乡“硬件”条件越来越好,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回家干一番事业的种子在陈希满心中悄然发芽。“我是农村人,就干农业吧!”下定决心,陈希满回到家乡立即行动起来了,下足功夫做好政策学习、市场考察、产业选择等前期准备后,她在村里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于2013年牵头组建了乐山市金口河区绿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地处金口河区金河镇同心村,海拔高度1050米-1300米,土壤质地好,空气质量优,是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的绝佳场地。经过十年多的发展,该合作社已有种植基地1000余亩,育苗大棚5个,每年都会引进市场热销的玉米、茄子、辣椒等蔬菜品种进行种植。“冬季管护土地,春季播种菜苗,并采用套种模式,现在我们一年四季基本都有优质高山蔬菜出产销售,再加上冻库、仓储中心的建立,稳定了蔬菜售卖价格,降低了菜农亏本的风险,去年合作社有60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利润率在20%。”陈希满说道。立体农业,科学引领农民致富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陈希满的带领下,合作社逐年流转村民土地,并按照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标准,着力完善示范基地配套设施,引进机械化作业,劳动生产率相比较传统耕作方式高出数倍,土地产出率也大幅提高,有效破解了同心村原本土地小微零碎、撂荒地不断增多、劳动力日益老化的“三大难题”。得益于环境优势,同心村还拥有多家种养殖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非常适合立体农业发展。通过外出学习,陈希满因地制宜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并建立“产、供、销”一体的经营模式,拓展产业链和销售链,把控市场信息,确保产销两旺。土地解决了、销路畅通了,但是这么多地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带领大家伙真正实现致富增收?陈希满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通过外出走访、潜心学习、总结各地经验,陈希满下定决心,一定要打造一支理念新、懂技术、擅管理的科技人才队伍。“以前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因为技术不新、信息不畅等原因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陈希满说道;“现在村里乡亲们都相信我,愿意跟着我干,那我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做好这个‘领头雁’。”创新方能强农。陈希满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科技引领,每年都会定期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实地指导,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再加上合作社现有的12人的科技研发团队,真正做到了为同心村几千亩种植基地保驾护航,为村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心村七组的村民王联均就是受益者之一,“我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农民,在陈希满的带动下,我承包了90亩地创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每年菜苗在合作社拿,等成熟了再卖给合作社,省时省心。”这样的例子在同心村比比皆是,以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农户参与种植或基地务工,合作社回收农户产品集中销售,让农户利用自身产业发展或家门前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帮助农民实现“死地”变“活钱”,“资源”变“资本”,农民成为流转土地得租金、园区打工得工资的多薪农民。乐山市金口河区绿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在2019年荣获省级示范社称号、2015年荣获市级示范社称号。春天已经来临,万物充满生机,看着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陈希满嘴角微微上扬:“多年的奋斗,虽然尝尽酸甜苦辣咸,但乐在其中,特别是看到农户干劲十足来购苗、一脸笑容结算收购款和领取工资的情景,心中满是成就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一如既往,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一起增收。”(供稿: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 周家伊 沈星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7
“目前,马边春茶已大量上市,县内各茶叶加工厂已陆续开机,现在主要加工扁形炒青绿茶。随着气温逐步回升,近两年经改造过的低产低效茶园逐步见效,预计2024年春茶干茶总产量增产5%,可达6000吨。”马边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马边各地茶园全面进入春茶采摘期,茶农们趁着好天气纷纷走进茶园,在茶树间忙碌穿梭,绘成了一幅产业兴旺的“春日采茶忙”美丽画卷。 马边地处亚热带,全县森林覆盖率78.8%,年均降水量达1093毫米,平均气温16.9℃,相对湿度80%;茶区土壤多为酸性紫色土和黄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丰富。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充足的云雾雨露,富饶的沃土,为茶树积累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物质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近年来,马边始终沿着“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路径,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力推动“马边绿茶”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成生态茶园23万亩,鲜叶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年产干毛茶1.12万吨、产值12亿元,建成茶叶现代农业园区9个,建成市级以上茶叶园区4个,3家茶企先后获得欧盟、美国、日本有机认证。2023年成功纳入四川省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项目(2023-2025年),劳动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茶叶)强镇,“马边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6.4亿元、同比增长19.45%。“中国彝茶之乡•马边绿茶”团体标准通过技术审查并向社会公布,茶产业成为推动马边乡村产业振兴的第一引擎。(何为 摄)马边茶文化历史悠久马边,物竞天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常年云雾缭绕,马边产茶历史悠久,溯及两汉,经历了2000余年,从采摘野生茶到人工种植,延续至今,千年未曾断息。在明清时期入贡皇室,被奉为珍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十年国庆献礼,敬献伟大领袖毛主席。马边茶叶一直被茶人奉为品茗上品,更是赢得了“登高问道峨眉山,品茗静心马边茶”、“送礼就送竹叶青,喝茶还喝马边茶”的美誉。 (何为 摄)马边茶产地区位优越马边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9℃,相对湿度80%。土壤类型丰富,海拔相对高差3594米,森林覆盖率达78.8%,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马边茶场主要集中在海拔600—1300米的二半山区,该区域林木苍翠,山峦起伏,终年细雨蒙蒙,云雾缭绕。茶区土壤多为酸性紫色土和黄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丰富。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充足的云雾雨露,富饶的沃土,为茶树积累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物质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 马边已成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基地、国家茶叶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精品农业(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四川省现代农业重点县。(何为 摄)马边茶品牌不断打响马边茶叶具有“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马边星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有彝茶研发中心,现已取得绿茶、红茶、黑茶、黄茶和白茶等8个品类生产许可认证;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马边高山茶叶有限公司、金星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获得欧盟、美国、日本有机认证。马边高山茶叶有限公司“幽兰灵芽”“金潭紫袍”等获评第十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茶叶”;马边荍坝茶厂“荍茶春竹”“荍叶红茶”获得四川省茶叶学会第15届“天府名茶”金奖;马边文彬茶业有限公司属于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文彬绿雪”获乐山市知名商标,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蜀红茶业有限公司集精制加工、销售及进出口贸易为一体,其红茶工艺在2012年成功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马边自古以来就是云雾高山、彝汉杂居,盛产山水绿茶、彝风红茶和边销黑茶,是南丝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彝茶发源地和集散地。2020年12月26日,马边彝族自治县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彝茶之乡”称号,标志着马边彝茶的品牌正式确立。根据马边茶产业发展实际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需要,确立了“中国彝茶”系列(彝红、彝黑、彝黄)茶叶产品,制定了“中国彝茶”之红茶和黑茶的公共辨识标准。(何为 摄)马边茶发展动力强劲未来,马边将坚定不移实施市委“345”和县委“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致力建设“上山青梅下山茶,二半山区冒笋牙”的立体生态产业格局。 一是4A级茶旅融合旅游景区开发打造项目。聚焦打造南丝路文化旅游走廊,做靓“小凉山”旅游圈,依托省三星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51万亩茶园,特别是劳动镇福来村卡莎莎乡村旅游度假区、马边猫猫坪诺苏熊猫家园等载体,开发打造“云上福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是高品质生态夏秋茶发展项目。立足23万亩茶叶,大力支持夏秋茶加工厂建设,鼓励支持群众开展夏秋茶机采,开发品种为夏秋绿茶、红茶、黑茶,夏秋茶干茶产量可达5950吨、产值2.38亿元。三是“中国彝茶”品牌建设推广营销项目。整合现有126家茶叶加工企业、作坊等资源,大力开展全球彝茶进出口营销,其中绿茶6981吨、红茶1113吨、黑茶1307吨、其他茶1443吨,建设独特的“中国彝茶”品牌并全球推广。马边茶产业是绿色、生态、高效、持续的“摇钱树”产业,前景广阔,商机无限,期待八方有志之士共谋发展。(供稿:马边县委宣传部 邓忠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7
(夏文勇 白成)拆除围堰,平整河床,机械轰鸣……近日,乐山市夹江县青衣江畔两处清水管过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目的是要抢在汛期到来前完成建设任务。这是夹江县乡村水务暨城乡供水一张网项目的一个施工点,作为青衣水厂二期工程配套,建成后可进一步提高夹江县县城及周边乡镇供水稳定性并降低运行成本。  “该施工点分为一期围堰拆除、管道安装与二期围堰砌筑。”据施工方现场负责人介绍,为迅速推动工程进度,今年正月初三开始,项目就正式复工并加速推进。2023年,夹江县成功入选全省第三批乡村水务示范县名单,而上述施工项目正是当地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夹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水务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张网项目建设和灌溉工程建设,全面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提升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水平,充分发挥水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以乡村水务为突破口,促进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位于青衣江畔的夹江县青衣水厂。张稳 摄织好一张“网” 推动供水体系规模化、差异化发展  近日,走进夹江县的青衣水厂,智能化、精细化的水处理设备和流程让人眼前一亮。原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一系列处理流程后,通过四通八达的供水管网流进了千家万户。该厂区日供水规模可达5万立方米,为县城周边5个镇(街道)的近15万群众提供日常生活用水保障。  去年以来,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夹江县按照“好水源为支撑、多水网为链接、大水厂为龙头、同水质为目标”的城乡供水理念,以乡村水务暨城乡供水一张网项目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城乡供水质量,让城乡群众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具体操作上,一方面,夹江县积极推进乡村水务暨城乡供水一张网项目,计划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投资约4.67亿元用于乡村水务中的城乡供水项目建设,建设内容包含主城区给水管网、村镇供水管网、青衣水厂二期工程等,将更好地满足区域建设发展的供水需求。另一方面,夹江县还以青衣水厂等“大水厂”为核心,延伸建设城乡供水管网约185公里,覆盖青衣街道及甘江镇、黄土镇、新场镇、吴场镇、马村镇、木城镇等8个镇(街道)及园区,保证区域内城乡居民用水及部分生产供水。  在部分地理位置偏僻、海拔较高的村镇,受供水成本等因素影响,自来水管网铺设仍存在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夹江县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以华头镇为例,该镇因海拔高于县城,无法通过青衣水厂供水管网延伸的方式解决用水问题。为此,夹江县规划在该镇新建华头水厂,该水厂未来制水规模计划在2000立方米/天,目前项目正处于设计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投用,以满足当地用水需求。  “我们致力打造一个‘城乡供水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的城乡供水体系,统一规划布局,补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农村供水安全保障,稳扎稳打推进夹江县乡村水务工作。”夹江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施工中的夹江县城乡供水一张网项目清水管过江管子项目。夹江县水务局供图畅通一道堰 加快传统灌区现代化改造提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春耕时节,广袤田野将迎来春灌用水高峰。  “开闸放水!”3月11日,随着2024年东风堰放水节活动上的一声令下,一渠春水奔向广袤的夹江平原。  “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放水前,东风堰完成了建堰360多年以来的首次全线停水改造。”据夹江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轮东风堰“岁修”涉及四川省青衣江乐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夹江县乡村水务暨城乡供水一张网两个项目,共整治东风堰灌区渠道14.18千米、渠系建筑物151座(处),泵站两座,总投资约1.5亿元。  “通过项目实施,渠道的输水配水能力进一步提升,增强了工程过水、防洪的稳定性,确保了灌区用水要求。”上述负责人说。  据了解,东风堰灌区干支渠及配套渠系建筑物整治工作会持续到2025年,预计将改善东风堰灌区7.67万亩,可有效提升灌区的灌溉水量和渠系输水通畅,从而确保灌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有利于灌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灌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推进乡村水务暨城乡供水一张网项目的重要板块,夹江县在持续推动灌区整治的基础上,以工程项目为依托,持续提升抗旱保供能力。截至目前,该县先后实施56处蓄、引、调、提等工程,修复抗旱水源工程22处、兴建修复抗旱调水供水设施17套、新建渠道管网延伸工程1处、添置提运水设备100套、完成提运水设备日常维护、完成渠道整治工程20千米、增强应对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能力。  在水库及渠道、水美乡村板块,夹江县还将完成全县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水库管理运行相关经费,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小型水库分级管理体制;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水安于民、水兴于业、水富于民、水美于民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布局“一盘棋” 不断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特别是农村供水工程,具有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经营收益低的特点,市场准入门槛一般较高,这也造成了工程后续管理难度的提升。  “要破解这一难题,我们的思路是引入市场主体力量,进行专业化管理。”夹江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10月开始,作为县属国资公司——夹江县康润供水有限公司,对新建城乡供水工程的“融资、投资、建设、管理、维护”模式进行企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  针对已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夹江县要求上述平台公司积极履行服务社会责任,开展供水工程监管、运行维护和技术指导,逐步将供水工程收购至企业一并管理,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区域供水一体化。2023年,夹江县参评农村供水工程参与规范化评价,达标率为100%。  “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还需要改革创新管理手段。以水库及渠道板块为例,我们实施了2023年度小型水库安全运行项目,有效提升管理质效。”夹江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完成28座小(2)型水库雨水情测报设施安装,安装完成后将提升夹江县小(2)型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为落实水库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水库安全运行。  在这一基础上,该县目前已基本完成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水库管理运行相关经费,建立和完善了一个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小型水库分级管理体制。  “坚持‘一盘棋’思维布局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加强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确保第三批乡村水务示范县任务高质量完成。”夹江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立足全县水务工作实际,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理念,致力打造“城乡供水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的城乡供水体系,持续推进全县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27
余沁阳 彭显波 (图片由井研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河畅水清,居住环境更安逸了!”近日,在乐山市井研县三江镇解放村,谈到村里的变化,村民们脸上满是笑容。流经解放村的茫溪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河道两侧的绿植郁郁葱葱,让人流连忘返。  井研县地处岷江、沱江流域分水岭,境内无大江大河,属于资源性缺水区域。由于水资源匮乏,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缺少机械工具的情况下,全县干部群众建成水库(坝)52座及各类水利工程上千处,书写了当地水利事业的华章。  新时代新征程,井研水利人踔厉奋发,赓续前行。近年来,井研县以入选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为契机,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做好“水文章”、激活“水经济”,构建乡村水务发展新格局。如今,以水兴城换“新颜”的故事正在这片“七山两丘一平”的土地上精彩上演。井研县大佛水库是当地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引水开源 项目建设提速 潺潺清泉惠民生  春耕备耕,水利先行。经过一个冬天的沉积,井研县宝五镇五龙场村右干渠内枯草丛生。近日,当地群众穿着胶鞋、挥动铁锹,对引水渠里堆积的泥沙、杂草等进行清理,大家分工协作、配合默契,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受冬春干旱影响,大佛水库灌区亟须‘补水’。为确保近期春耕生产顺利开展,我们筹措资金实施末级渠系整治项目,对集益镇、研经镇涉及的1.71公里损毁渠道进行修缮;同时组织人员对灌区内100公里渠道进行清障、淘淤和维修工作。”都江堰井研灌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投资1.02亿元的井研县大佛水库封闭式供水管道项目已经建成通水,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稳定。同时,从3月初到4月上旬,黑龙滩水库计划向大佛水库输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保障春耕用水。  同一时间,在白井干渠(二标段)项目出水口施工现场,掘进机、装载机、运输车来回穿梭,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项目负责人李雄说:“今年,白井干渠二标段将全面启动7个工作面,开始双向掘进施工,五号支洞至出水口段计划9月底完成掘进,10月份开启衬砌施工。”  白井干渠项目是井研县规划的“岷茫水系工程”一期项目,拟从岷江干流眉山市青神县白果乡引水到井研县茫溪河,工程全长25.67公里,力争在2027年全线贯通。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井研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在解决井研县自身用水问题的同时,还可惠及乐山岷东片区4个区(县),对井研以及乐山岷东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在建设中的井研县白井干渠项目。扩面增美 水系连通惠民 水美乡村入画来  人勤春来早,春早人更勤。今年春节后不久,井研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陆续复工,进入紧张而忙碌的建设模式。  白鹭翩跹,碧波荡漾,两岸护坡堤岸整齐……近日,在井研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幅山清水秀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与该县百里粮油走廊相得益彰。  另一边,挖掘机挥舞着长臂用力挖土,工程车满载着土石方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全力进行护坡、挡墙挖填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是井研县推进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建设的重要内容,项目以里仁河—蒲亭河水系为脉络,以蒲亭新村、研溪湿地、雷氏民居为节点,规划范围涉及4个镇(街道)。  如今,里仁河、蒲亭河两岸村庄各美其美、各具特色,项目建成后,可显著提升相关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和水生态环境质量。  发源于高家寺水库的里仁河,流经千佛镇,在雷氏民居汇入茫溪河。千佛镇瓦子坝村村民程德尧说:“岷东片区历来缺水,等里仁河整治完成后,河里有了水,我们种粮就踏实了。”  千佛镇通过对里仁河两岸进行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沿河岸建设生态步道,并在沿途布设亲水平台、仿古凉亭、休闲步道等,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地”。总长约6公里的里仁河生态走廊串联起蒲亭新村、研溪湿地、雷氏民居3个乡村旅游点,沿河而建的生态绿道为农旅融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自从被确定为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以来,井研县将项目建设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蒲亭新村规划紧密衔接,打通“水脉络”、修复“水生态”,以里仁河—蒲亭河水系为脉络,构建“一廊、两带、三核、多节点”的生态空间布局,推进水生态价值转换,打造生态宜居的水美乡村。  井研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可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实现里仁河、蒲亭河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的目标,改善沿线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全力保供 推进“四个统一”打造丘区供水样板  “别浪费水,咱们用上干净的自来水可不容易。”程德尧有个习惯,看到别人家的水龙头没拧紧,他总会善意地提醒一句。跟程德尧一样,“节水”已经深深印刻在许多井研人的内心深处。  井研县共有水库(水坝)52座,目前依托大佛水库、毛坝水库等囤水蓄水7600万立方米,实际可用水量仅5200万立方米,但面对全县27万多常住人口和农田灌溉所需,经常需要协调黑龙滩水库向大佛水库输水,以保障全县居民用水需求。  在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建设过程中,井研县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  为了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稳定,当地投资1.89亿元完成大佛水厂一期工程和县城水厂、马踏水厂改扩建工程,并全部投入运行,全县规模化供水能力达到6.2万立方米/天。此外,总投资5285万元的马踏水厂片区配水支管工程已进场施工,预计今年6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我们立足浅丘地区特点,围绕‘破解资源性缺水’难题,推进供水‘四个统一’,积极打造丘区供水样板。”井研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所谓“四个统一”,即统一目标、统一公司、统一水源、统一协议。  统一目标,高质推进。井研县以规模化水厂建设为基础,构建三大水厂划片供水模式,新建、改扩建水厂和供水主管道建设投入资金约3亿元,实现农村供水标准化。  统一公司,高效管理。井研县利用国有供水企业的管理优势,计划投资1800万元,完成全县集镇水厂(供水站)回购,关停、整合集镇水厂和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  统一水源,规范保护。以全县唯一可对外调水的中型水库大佛水库为水源地,井研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调配,确保水质安全。  统一协议,确保实效。通过延伸供水管道管护责任,井研县建立长效机制和奖补办法,以村为单位签订供水管护协议,在确保供水安全的同时,提高供水效益。  井研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现代水利体系,优化人居环境,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官国平)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连日来,峨眉山市胜利街道积极组织党员志愿“红”+退役军人迷彩“绿”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春耕常识,传授种植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在光荣村田间地头,火红的队旗和老兵们身穿的定制“军号响”迷彩志愿服在大地上夺目生辉。队员们利用铁锹、锄头、斗车等工具,在被堵塞的水渠边清理杂物,被堵塞水渠全部疏通,为后期春耕播种生产顺利排水提供了保障。  光荣村党总支书记、退役军人熊泽勇说:“老兵志愿服务队已连续5年参加修沟修堰等工作,同时还在森林防灭火巡查、治安巡查等工作方面做了积极贡献,真正做到了退伍不褪色。”  在夏荷村、月南村田间地头,胜利街道还结合“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情暖峨眉”活动的开展,组织50余名党员志愿者与群众一起修建机耕道,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在这个春日显得无比生动。  据悉,活动当天,在广大志愿者共同努力下,共疏通整治沟渠12公里,清理垃圾2.5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依嘉)3月16日,伴随着铁轨上传来的“哐哐”声,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豆地坪村里,一辆果园轨道运输车投入使用。这一创新性的农业设备将为豆地坪村有效解决山地农业种植搬运的难题,助力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  豆地坪村盘活业主“遗弃”的千亩闲置土地,发展壮大胭脂脆桃、茶叶、佛手柑、淫羊藿、乌皮樱桃等特色产业,建成集观景、赏花、采摘、垂钓等农旅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官帽山”桃源现代农业综合体2000余亩,带动全村发展巨黄竹、川佛手、柔毛淫羊藿等1500余亩,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80万元。但山地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轨道车没装之前,农作物收割只能靠人力搬运。现在安装轨道运输车后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收获装运上车一系列流程更加高效快捷,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豆地坪村党委书记牟启迪感叹道。为解决这一难题,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2023年下半年以来,牛石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投资60万元全面建成长3000米、轨道货车头一辆、轨道货箱7节的轨道车,受益果园面积550亩,吸纳脱贫群众务工15人次,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淫羊藿种植50亩,人均增收1.5万元。  下一步,豆地坪村将拓展深加工产业,扶持农产品精加工走深走实,抓好“官帽山”桃源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全面推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和农户自行种植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7
三月春暖,乐山市沙湾区抢抓农时、争主动积极投入到春耕生产工作中来,田间地头掀起春耕热潮,到处可见农民翻耕的忙碌身影,为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打好“耕”基。 药材飘香地生“金”,走进沙湾镇王田村,玄参调运、播种工作正干得热火朝天,沙湾镇农技人员检查玄参根芽质量的同时指导玄参规范化种植,十余名农户以手中农具作笔,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与不远处的油菜花融为一体,洋溢着春日独有的气息。“我是本组村民,这段时间每天都来,一天管吃还能挣100元钱,每年有土地租金收益,同时还不耽误家务,我很知足!”67岁的王世民正在麻利地种植玄参,话里话外都透着喜悦。“这段时间,我们村上每天都要组织村民到地里来腾地、铺设水管、起垄、播种。今年我们预计示范种植“玄参与甜玉米”套种100余亩,玄参每亩产3500斤,甜玉米每亩产200斤左右,利润为450元/亩,一方面避免土地撂荒,一方面也可以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劳务增收。”王田村书记杨正英介绍道。春光无限好,春风暖人心。王田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特色突出、生态循环、资源利用”的“玄参+玉米”的粮药套种方式,大力挖掘特色产业种植潜力,带动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与末本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一方面保证种苗的纯正,同时销路得到了保障,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后顾之忧。(供稿:沙湾区沙湾镇 杨佳萌 赵娟)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6
3月21日,记者在乐山市市中区牟子稻菜现代农业园区看到,繁茂的蔬菜正肆意汲取春日暖阳,尽收眼底的勃勃生机将稳稳的幸福感送进千家万户。乐山市市中区牟子稻菜现代农业园区由川南早春蔬菜基地和嘉州香葱现代产业园区组成,蔬菜复种面积达3.5万亩,占全区蔬菜产量的三分之一,水稻种植面积7000余亩,稻谷年产量保持在3500吨以上。园区辐射牟子镇所有行政村,并成功创建为2023年度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配套完备 抱团发展连日来,牟子镇老龙村村民王中勤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碌,地里的新鲜番茄已经挂果。“这些番茄下个月就要上市,一亩地产量可达4000公斤,能卖一万多元。”王中勤说道,“下半年,这块地就会种上莴笋,产量也有两三千公斤。”在王中勤的大棚四周,玉米、花菜、黄瓜、南瓜等应有尽有。“牟子镇被誉为乐山的‘菜篮子’‘米袋子’,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得益于完善的冻库、冷链物流等配套设备,老百姓种植热情非常高,这几年甚至有不少年轻人也选择留在家乡,扎根土地。”牟子镇党委副书记姜陶荥介绍,“随着园区的成功创建,我们进一步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等开展校地合作,壮大发展力量,鼓励广大家庭能人分享技术,为壮大集体经济献计出力。”近年来,牟子镇培引顶峰农业、宏佛商贸等一批龙头企业,依托强村公司与第三方公司签协议、引项目,进一步加强预冷、挑选整理、分拣清洗、分级等初加工设施建设;与阙记食品、城东蔬菜批发市场强化深度合作,长期稳定供应订单率达75%。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各类蔬菜新型经营主体50家、专业合作社60家。实施“牟子技谷”工程,建成11个农村家庭能人实训基地,培育“四得”农村家庭能人500余名。以农兴旅 塑强品牌牟子镇苏坪村家庭能人张勇的香葱地,是嘉州香葱现代产业园区里的党员示范田,葱香扑鼻。“我种了6亩香葱,一年可以收获三季,市场效益较好时年收入可达10万元。”张勇高兴地说道。记者看到,嘉州香葱现代产业园区四周是色彩明丽的节气墙绘,道路中间分布着可供游人休闲娱乐的栈道、凉亭,载着游客行驶而过的蓝色小火车与正在作业的喷灌系统,共同编织出春季的田园画卷。“2022年到2023年,园区分两期配备了智慧喷灌系统,非常便利。系统有专人管理,通过电脑或手机可实现一键远程操作,分区域灌溉,既降低了人工作业成本,又提高了香葱产量。”张勇介绍。牟子镇香葱主销川渝地区、出口海外,多元化农产品也相继推出,冻干香葱、葱油饼、香葱料酒等,一应俱全。立足优势、广拓销路,牟子镇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古儿坝香葱、老龙生姜、槐子萝卜、菜利番茄等“拳头”产品,2023年园区实现总产值约5.1亿元。同时积极筹办各类文旅活动,全镇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牟子镇为平羌三峡生态旅游片区中心镇,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奋力建设‘平羌山水、蔬香牟子’。同时,积极争取将‘嘉州香葱’创建成为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推进‘古儿坝香葱’等注册商标,积极构建‘国企+集体经济+农户’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促进兴嘉集团和苏坪村合作向纵深发展,打造玫瑰庄园、旺姜产业等新的增长点。”市中区牟子镇镇长徐涛表示,目前,牟子镇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其中苏坪村村集体年收入达70余万元。接下来,牟子镇将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外引内培龙头企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群众收入,绘就农民富、乡村美、产业兴的新画卷。(来源:无限乐山)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6
(记者 杨艺茂)3月21日,来自夹江县的一批绿茶搭乘中欧班列从成都出发,将乐山的“春天味道”送往欧洲。“近两月以来,我们通过中欧班列向中亚地区出口的绿茶已超1300吨。”四川华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义开说。  欧洲市场大门打开,正加速建设的夹江县“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乐山基地更令方义开满怀期待,“基地建成后,我们的绿茶产品‘家门口上车’,将节约运输成本10%—15%。”  2月,该基地被正式授牌,成都、乐山两地开启港地联动,助力乐山产品出川出海。  “我们与企业、成都国际铁路港等属于‘多向奔赴’。”乐山市政府口岸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乐山出口产品中,以茶为代表的农产品占比较大,在夹江县域周围腹地相对集中,目前夹江县出口茶备案基地10.4万亩,有“中国绿茶出口第一县”称号。在夹江建设成都集结中心乐山基地,可以让夹江绿茶以更高效率搭乘中欧班列,深入海外市场;同时,成都、乐山两地可以依托乐山基地强化港地联动,不断推进“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组织模式,在运输组织、货源集结、业务创新、政策协同等方面形成合力,为乐山产品出海提质降本增效。  该基地的承建方、四川青衣开发投资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让更多乐山本土企业和产品享受到基地带来的“甜头”,公司将加速建设一期项目,还将配套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仓储中心、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对接合作,为精制川茶出川出海进一步畅通物流通道。”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26
(记者 杨艺茂)平田、摆盘、裹泥、撒谷、盖膜……3月21日,犍为县罗城镇二龙村君哥家庭农场集中育秧示范基地里,村民有条不紊地劳作。  “我们计划分三批次育70亩水稻秧苗,目前已经完成40亩左右,争取在4月上旬完成。”抢抓农时,为罗城镇及周边地区育出适合大田移栽的秧苗,是农场负责人卞小红最近操心的头等大事。  近日,乐山市举行农村工作“第一会”,提出要围绕“重大产业项目质效年”主基点,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着力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夹江县海滨农场的高效率智能化育秧系统。(夹江县委宣传部供图)“五良”融合 促进粮食提效丰产  连日晴好,嘉州大地春耕备耕一片火热。  3月18日,乐山市沙湾区踏水现代粮油农业园的旱稻试验田内,农业专家耐心地指导村民播种旱稻种子,这是沙湾区解决传统水稻“靠天吃饭”的尝试。  “预计今年天气相对少雨,旱稻的种植推广很有必要。”负责试验田旱稻种植的四川沫欣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严邦奇介绍,去年首次试种效果较好,今年将扩大面积,分两季试种两个品种的旱稻40亩。与传统水稻相比,旱稻省去了育苗和移栽环节,具有节水、抗旱、保土等优势。  今年,乐山市委提出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技“五良”融合发展。对此,四川沫欣农业有限公司在试种旱稻外,还将利用先进育秧育苗中心,为农户提供机械化水稻育秧1000亩。  在夹江县,智能化成为粮食提效丰产“先手棋”。  3月上旬,夹江县全新引进的一条育秧智能化流水生产线,在海滨农场水稻育秧基地正式启用。装载机把营养土装进料箱,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产出育秧盘,再转运至温室大棚育苗,最后通过传送带运送到田间。海滨农场负责人刘海兵说,在这条生产线上,从培土、播种、喷淋到叠盘、码垛,是一套完整流程,“一个小时育秧150亩,每天8个小时可达1000亩以上,比以前育秧设备效率提升4倍。”  目前,海滨农场拥有拖拉机、装载机、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以及烘干机等配套设备100台套,能够满足海滨农场2000亩及周边种粮农户10000余亩的种收需求。  分类施策推进“五良”融合发展,从乐山市市中区的机械化大棚蔬菜移栽,到五通桥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再到峨边县“手把手”技术到田农技服务,乐山的乡村可持续发展画卷万象“耕”新。  乐山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叶道理说,今年乐山市委一号文件明确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7万亩以上,加快打造6个粮油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因地制宜 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乐山有峨眉山茶、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林竹四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总体规模已达到680万亩。  今年乐山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将深入实施四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把发挥特色产业集群联农带农作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也附加在壮大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中。  在沐川县底堡乡花园村魔芋初加工厂,魔芋出川强村公司负责人邹品权介绍,公司已与浙江海通食品集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等达成合作意向,“订单涉及魔芋系列产品、羊肚菌、蔬菜、柑橘、土鸡、鸡蛋等,今年截至目前营收已经突破10万元。”  记者了解到,一年多前,沐川县探索实施“强村公司+村集体+业主+农户”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村集体经济,陆续组建了山水乌蒙、硒米出川、竹乡农旅等一批强村公司。  “强村公司的组建,让村集体变身经营主体,乡村资源得到优化利用,村集体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叶道理介绍,乐山市已有“强村公司”34家,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突破400个,初步形成“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位于犍为县“万顷茶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舞雩镇银桥村,乡村产业也发生“蝶变”。3月15日,记者在银桥村的茶山上看到,茶垄之间的枇杷树上已经闪出丰收的金光。银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万荣华介绍,得益于精细化的套种管理,该村茶、花、果轮作轮收,四季皆有收成,村集体经济包销兜底,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0.9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约4万元,增长超过300%。  最近,银桥村村“两委”还在与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讨论春茶和枇杷下树后如何拓宽销售渠道。“希望今年收入比去年增加一倍。”万荣华说。  因地制宜谋发展,乐山各地涌现乡村全面振兴新实践。“我们村属于丘区地形,山上种茶、山下种粮比较符合我们的实际。”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党委书记肖国贵说,新场镇推行“春种粮、秋种药”和“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的产业模式,引进12个经营业主规模化发展水稻、茶叶、苗木7000余亩,土地流转率达78%,村集体资产达到5000万元。  当前,乐山全域乡村加快步伐学习运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点串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全力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启云)春风送暖,茶叶飘香。3月18日,在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肖店村2500多亩茶叶种植基地,1000多名采茶工腰挎小竹篓,在茶树间穿梭,用灵巧的双手将一片片嫩绿的茶芽采摘入篓。“多亏了区政协组织开展的小微协商活动,帮助我们解决了采茶用工荒问题。”看着眼前这一幕,肖店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袁建平激动地说。  肖店村位于大渡河畔,是典型的深丘村。为发展特色产业增收,2014年以来,当地村民利用荒山荒坡种植茶叶2000多亩,带动全村村民人均实现增收1000多元。“全村茶叶春采周期达40多天,高峰期每天用工在3000人左右,而本村可提供的劳动力却不足300人。”3月气温回暖,茶芽疯长,袁建平十分着急,四处寻求破解之策。  获悉肖店村茶农实际困难的沙湾区政协高度重视,立足政协职能助解茶农实际困难。3月11日,区政协牵头组织了一场以“破解采茶用工难·助圆茶农增收梦”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随着促进采茶用工信息发布、劳务经纪人对接、采茶工接送公交临时线路设立、发动当地餐饮店做好用餐准备等工作的落实落细,有效破解了采茶用工荒问题,受到茶农点赞。  该区政协负责人表示,沙湾是有名的茶叶生产区,全区现有茶园5万余亩,年产茶叶2200多吨,产值突破2亿余元。每年春季茶叶采摘期,各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今年以来,区政协超前谋划,发动区政协8个委室和9个镇(街道)政协联络站,组织下沉的185名市、区政协委员深入一线排忧解难,通过反映社情民意、召开协商会、强化组织协调、开展视察监督等方式,缓解了采茶用工压力,全区30多个重点茶叶基地每日采茶工突破1万人,促进新生茶芽得到及时有效采摘出售,助力茶农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6
(林立 文/图)油菜花开了,金灿灿闪耀在“峨眉南山”龙池湖畔。继去年秋季“养心峨眉,悠然南山”五彩大地“水稻画”美景之后,“峨眉南山”龙溪片区高标准现代农业园——五彩福田农旅融合综合体建设项目,现已换装成五彩大地金黄油菜花美丽田园新画卷,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一览“峨眉南山”春季里的“醉”美风景。“峨眉南山”农旅融合服务中心据了解,“峨眉南山”是成都平原进入大小凉山的门户,是峨眉山景区向南延展的纵深地区。地处峨眉山市龙池镇桃源村,位于乐汉高速“峨眉南山”出站口的“峨眉南山”龙溪片区高标准现代农业园五彩福田农旅融合综合体建设项目,离峨眉山市区约30公里,走乐汉高速驾车不到半个小时。该项目总投资约4350万元,是峨眉山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思路开发建设的农旅融合综合体建设项目。金灿灿的油菜花闪耀在龙池湖畔“峨眉南山”五彩福田农旅融合综合体建设项目于去年4月正式启动,9月完成了建筑面积1050.75平方米的峨眉南山农旅融合综合服务中心修建,并以红、黄、白、紫、黑等5个水稻品种组合,在695 亩水稻田的核心区,打造了“养心峨眉,悠然南山”五彩大地“水稻画”景观,成为“峨眉南山”第一景观的最大亮点,仅中秋国庆“双节”大假期间,就接待游客4万余人,彰显了农旅融合,秀美南山别具风韵的田园魅力。收稻收割后,峨眉山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时对“水稻画”景观进行换装打造,进行了第二季种植低芥酸优质彩色油菜供游人观赏的布局。该项目包括田块四周挖深沟,中间挖小沟,将“碎片田、低洼田、滥包田”改造成排灌通畅、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良田,并对观景平台下方,河堤两岸及其他粮田等适宜田块进行油菜种植,在景观主道旁的地里配种彩色油菜花,为游客精心谋划来年春天观景赏花的全新打卡地。如今,金黄色的油菜花已经盛开,配上五彩斑斓的彩色油菜花,形成了一片金黄色花的海洋,为“峨眉南山”第一景观——“五彩福田”展现出又一道迷人的风景。游客们纷纷入园赏花,与彩油菜花亲密接触拍照打卡,或登上五彩福田观景平台俯瞰脚下田园美景,只见金黄色的油菜花与远处的龙池湖、四周的绿树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峨眉南山”美丽的田园画卷,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春天里的视觉盛宴。彩色油菜花,新的观光打卡地由于“峨眉南山”所在的龙池山区气温低于平原,山外油菜花已快凋谢,而山里赏花正当时。仅3月23日至24日周末两天时间,各地自驾车纷纷从乐汉高速驶来,约5000余人前往“峨眉南山”五彩大地观赏油菜花美景。据峨眉山市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油菜花的开花期大约是一个月,“峨眉南山”五彩大地油菜花美景将持续到4月下旬。当前,正是油菜花盛开期,而气温也最舒适,是“峨眉南山”春季里赏花游览的最佳时节。该负责人表示,“峨眉南山”五彩大地景观打造有助于峨眉山市南部片区实现跨越式提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为农旅融合,乡村振兴,促进峨眉山市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做出新的贡献。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林立)3月20日,由峨眉山市总工会牵头,峨眉山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委人才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符溪镇人民政府、峨眉山农发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峨眉山市第四届手工采茶制茶职业技能竞赛,在位于峨眉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东部智慧茶园核心区域的嘉峨茶谷举行,来自峨眉山市各乡镇的采茶制茶高手相聚赛场,一展采茶制茶“能人”的风采。活动现场此次大赛旨在进一步实施峨眉山市“人才兴茶”战略,促进职业技能提升与壮大优势产业相结合,培养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的手工艺人和高素质农民队伍,推动传统采茶制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助力“峨眉山茶”高质量发展。乐山市总工会二级调研员邓安林,乐山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平,峨眉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总工会主席范敏,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简玉林,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邹利琼等出席开幕式。范敏致辞,邓安林宣布“峨眉山市第四届手工采茶制茶职业技能竞赛”开赛,从而拉开了竞赛的帷幕。作为乐山市主要产茶区的峨眉山市,现有茶园面积23.22万亩,茶叶加工、销售企业450余家,全力打造以绿茶为核心,红茶、花茶、黑茶、白茶为支撑的“一核多元”产品体系,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荣获世界绿茶黄金产区、全国茶业百强县、四川茶业十强县等荣誉,成功创建了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嘉峨茶谷”是峨眉山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东部智慧茶园的核心,2022年底顺利通过3A景区验收,去年5月被四川省老科协确立为“助力企业技术创新联系点”,也是峨眉山市政协“同心共建现代化峨眉”委员履职实践基地。本次比赛分采茶与制茶两项内容,共10支代表队52名选手参赛。其中,41名选手参加采茶比赛,11名选手参加制茶比赛。赛场上,选手们各展神通,大显身手,场面十分激烈。茶山上,采茶选手们争分夺秒地穿梭在翠绿的茶园间,手法熟练地采摘春茶嫩芽。制茶比赛现场,选手们的双手在炒茶锅中有节奏地翻炒着茶叶,抛、翻、抖、揉、撒、抓、压等多种手法交替炒制,动作一气呵成,展现出了参赛者炉火纯青的制茶技艺,渐渐地,一股股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弥漫了整个赛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角逐,最后分别决出采茶组和制茶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符溪镇代表队的张静和双福镇代表队的谯永杰分别获得采茶组和制茶组一等奖。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王云代表专家评审组对活动进行点评,对峨眉山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坚持走“农旅+茶旅”融合发展之路,以茶助农、以农促旅、以旅富农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赞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涌现出更多的采茶制茶“能人”,进一步推进峨眉山市茶叶质量与产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图片由峨眉山市政协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水稻通常都是种在水田里,旱地上直播水稻,是怎么回事呢?3月14日,在乐山市市中区白马镇磨池河村,村民们正把水稻种撒向一片2亩左右的干旱坡地,用种小麦的方式旱直播水稻,这件新鲜事在乐山市及周边迅速传开。  干旱坡地上,为何种上了水稻?记者前往现场一探究竟。在乐山市市中区白马镇磨池河村,村民像种小麦一样种水稻。新尝试在旱地上像种小麦一样种水稻  当天一大早,磨池河村的这片复耕地上就忙碌起来。53岁的村民胡群芳弯着腰,一手拿着装有水稻种子的口袋,一手迅速抓出五六粒稻种,熟练地撒入一窝穴中。2亩多地上,七八位村民分工协作,很快完成了水稻旱播的第一步——撒施稻种和肥料。  在胡群芳看来,这是播小麦和玉米等种子的方式。她说,“万万没想到是点谷种(播水稻种子),我们以为挖穴开沟是用来点苞谷(播玉米种子)。”  用种小麦的方式在旱地上直播水稻,这在乐山是件新鲜事,不少人闻讯前来观摩。乐山市井研县竹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家会是其中一员。她说:“印象中,水稻都是在水田里种,第一次听说在旱地上直播水稻,专门过来学习技术。”  水稻之所以能旱地直播,与品种有直接关系。磨池河村党委书记黄小柯介绍:“刚播下的种子是‘旱优73’,是非常耐旱的节水抗旱稻品种,所以才能在这么干的土壤上播种。在土壤没这么板结的田块,还可以通过小麦条播机来播种,更节省人工。”  往年,磨池河村的旱地都是上半年种玉米、大豆,下半年种油菜等。让黄小柯在旱地上改种水稻的动力是什么?  “旱地种水稻比种玉米、大豆的经济效益更高。”黄小柯直言,去年村里响应政策,整改复耕了200多亩地,其中自己带头改造了50亩,都是15到20度的坡地。今年刚改造恢复成耕地,土壤条件不理想,如何让这些复耕地种粮效益更好,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去年,黄小柯从多方了解到,“旱优73”“旱优116”等多个节水抗旱稻品种正在四川各地示范种植,“在旱地上 ,‘ 旱优73’的亩产有1000多斤,产量与寻常水稻接近。”  尝试种植节水抗旱稻,黄小柯成了乐山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新引种四川开启节水抗旱稻推广元年  节水抗旱稻是什么稻?  据悉,节水抗旱稻是在水稻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引进陆稻的节水抗旱特性所育成的一种新的栽培稻类型,整合了水稻的高产优质与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最早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团队提出并进一步研究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节水抗旱稻年栽种面积达500多万亩。  经过近几年的示范种植,节水抗旱稻的风终于刮到了四川。  1月4日,“旱优73”通过四川引种备案,是四川省首个通过引种备案的节水抗旱稻品种。取得“合法身份”后,“旱优73”今年正式在四川推广。据悉,该品种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上海天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天谷)共同选育,由四川云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海农业)负责四川地区运营推广。  对黄小柯而言,旱地种水稻,有着多重优势,其中之一就是省工省时。“就说播种环节,传统水稻需要先育秧再移栽,而节水抗旱稻可以像播小麦一样进行旱直播,省去育秧环节,省工就能节省成本。”他说。  最关键的是,节水抗旱稻能解决种粮缺水难题。磨池河村自然蓄水量不足,缺水是当地种植业常态。“旱地种节水抗旱稻,可以节省大量农业用水,既能让收入增加,又能为粮食安全做贡献,那我们肯定要大力发展。”黄小柯表示。  黄小柯的这一说法有数据印证。据估计,水稻生产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0%。而相较于传统水稻,节水抗旱稻可节水 50%以上,在水稻可持续发展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云海农业营销负责人钟承志介绍,去年选取了300个不同生态区田块,示范种植“旱优73”,表现都非常出色,为今年的正式推广奠定了信心。“今年种子经销商渠道反响热烈,已下订单15万斤。”  “旱稻不是一个新概念,也叫做陆稻,最早的刀耕火种说的就是它,但旱稻米质和产量都不如水稻,种植面积并不大。”上海天谷西南负责人黄辉介绍,节水抗旱稻品种具备节水抗旱特性的同时,能保证高产和优质,这是它区分于旱稻和传统水稻的最大特点。推广节水抗旱稻品种,可以提高中低产田的平均产量,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黄小柯在磨池河村的旱地上撒下第一把“旱优73”稻种,节水抗旱稻在四川的大地上开始萌芽。黄小柯充满期待地说,播完种后只用浇一次水,等待5—7天幼苗就会破土而出。  磨池河村刚完成开沟挖穴的坡地等待稻种下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