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赵权军 记者 袁城霖)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示了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四川12个村入围。大竹县庙坝镇寨峰村,是本轮评选中达州市唯一上榜的村。11月9日,记者走进这个川东北传统村落,探寻它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缘由。寨峰村一角  从大竹县城出发驱车26公里,就能到达寨峰村。这是一个丘区小村,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仅820余户3100余人。  经过“大竹县秦王桃溯源基地”的牌子,沿游步道进入园区,两旁全是一人多高的桃树。虽然眼下桃叶凋落,但从疏密有致的枝丫上,不难想象桃花绽放的胜景。登上小山丘,下方不远处凉亭、池塘、草坪围合成舒适的休憩区。寨峰村一角  “我们从2005年就开始发展桃树种植了。”当地负责人介绍,寨峰村自2005年起引进秦王桃品种,现已发展秦王桃、香樟树、猕猴桃、青脆李、牡丹等特色种植业2000余亩,“大竹秦王桃”还被列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满山桃林,打开了当地推动文旅融合、打造美丽乡村的想象力——2009年,大竹县首届桃花节在寨峰村热闹开场,并逐渐成为川东北片区最具影响力的节庆活动之一。寨峰村一角  以桃花节为名片、以桃文化为核心,寨峰村积极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学等休闲旅游要素。目前该村已拥有农家乐10个,休闲农庄2个,乡村民宿6个,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近几年,寨峰村还通过新农村建设、旅游环线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不断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精心打造世纪牡丹园、桃博园等乡村休闲旅游新名片,持续加强乡村旅游品牌推广。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11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王崇地)11月8日,达州市达川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会长李建力率副会长张小百、罗振镰、刘松林和协会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城区个私协会员企业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其余副会长按照责任分工,将率队陆续前往相关乡镇会员企业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指导组先后深入港捷国际酒店、松林羊肉、太古咖啡、尚锦鑫酒楼、百姓源大药房、环球影视城、东风风神汽车4S店等个私协会员企业,对场所码设置、人员登记、扫码亮码、口罩佩戴、体温测量、环境消杀和餐饮场所分隔就餐、食物运输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指导。  李建力要求,各会员企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认识,在各个私党支部和企业党支部的引领下,带头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履行好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会员企业“措施全到位”“感染零风险”目标,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个私协会应有的力量. “我们今天所到的7家会员企业的疫情防控意识都比较强,履行主体责任积极主动,执行防控措施到位。尤其是港捷国际酒店11月7日入驻大厅在扫码时发现一名‘黄码人员’,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置报告。截止目前,该酒店已婉拒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或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预订旅客100余人………”会长李建力向笔者透露道。  据悉,为配合政府对本轮疫情的精准防控。11月7日,该协会通过微信工作群向会员企业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会员单位严格按照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抓细抓实各项防控措施,成立领导小组,会长任组长,副会长任副组长,周密部署,强化责任,明确任务和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职能,助力全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王崇地)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10月24日,在大竹县稻渔综合种养现代农业园区科技楼里,技术专家张克磊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实时监控着园区内3万亩稻虾基地。  “你可别小看这片平静的水面,这个基地每亩可产成虾300斤、3厘米虾苗100斤、1厘米虾苗1万尾、优质水稻1000斤,综合产值能达到10700元。”张克磊向记者介绍,马上有一批虾苗将发往海南。  这个稻虾基地,被业内视为四川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探索中的先进示范。那这种农业绿色转型路上的探索,是怎么样一步一步从传统的稻田养鱼,变为如今先进的样子的呢?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徐富贤。大竹县稻渔综合种养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人员正在作业。袁宇君摄东汉末年就有了具有2000多年历史  如果我告诉你,稻田综合种养并不是近代产物,而是在2000多年前就存在的,你是不是会大吃一惊?  据史料记载,广都县(今双流境)“有渔田之饶”,“巴蜀广汉……民食鱼稻”。东汉末年的曹操也曾说“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的成都平原就已经充分利用稻田,因地制宜开始了稻田养鱼业,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有关稻田人工养鱼的最早记载。  徐富贤告诉记者,我国稻田养鱼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传统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探索发展、现代稻田养鱼三大阶段。上文提到的东汉末年至新中国建立前,都属于传统稻田养鱼时期;新中国建立后至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稻田养鱼模式才开始得到新的探索发展;今天,我们迎来了现代稻田养鱼阶段。  在徐富贤看来,拥有悠久历史的稻田养鱼,不仅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收益大的产业,而且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同步增长的效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主稻还是主渔?共生关系也在变化  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发展阶段,稻-鱼共生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  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的稻鱼共生种养模式中,以稻田生产为主要产业,养鱼产业为辅助产业,所以那时常有“亩产千斤稻、百斤鱼、万斤萍”的说法。  从2000年至2015年,稻田中原本是辅助产业的养鱼产业“反客为主”,成了主导产业,这个阶段水稻田的产量,可以达到亩产稻 300 至 500斤、亩产鱼 500 斤以上的水平,弃稻养鱼的现象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  从 2015 年开始,我国迎来稻鱼并重的新时代,普遍要求鱼沟、鱼凼面积控制在15%以内,撤除养鱼稻田的增氧。这个阶段,各种稻田综合种养创新模式涌现,不仅有稻-鱼,还有稻-虾、稻-鳖、稻-鸭等模式,依托全国新时代农民的智慧,在各地多点开花。绿水青山需要稻田养鱼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金句,不仅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揭示了稻田养鱼模式发展广阔的前景。  一方面,国家已禁止在江河、水库、塘堰开展对水质有较大污染的网箱养鱼,通过稻田养鱼补充鱼生产量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我国已经研究出越来越多的先进稻田养鱼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为稻田养鱼提供存续动力。  徐富贤告诉记者,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专家团队历时多年展开技术研究与实地试验,发现在标准稻田工程设计与稻鱼共栖技术下,可实现稻谷亩产500-550公斤、亩产成鱼60-80公斤,即在稳定稻谷产量情况下,每亩提高稻田收入600元左右。  该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因稻鱼共栖,鱼产生的排泄物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与只种水稻的稻田相比,每亩可减少氮投入2-3公斤,因此,不会对土壤结构与稻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如何做好相关技术培训,并建立好水产品养殖种苗繁殖基地,将是我们下一阶段需要思考的课题。”徐富贤表示,今后,还将在我国农业绿色转型中,贡献更多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2
(记者  余开洋)达州是农民工大市,年均转移输出劳动力164万以上,农民工劳务收入达426.81亿元,是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的重要力量。为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创新创造、热心公益的农民工先进典型,充分展现各个战线农民工的突出贡献,进一步激励广大农民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发奋进取,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达州市首届优秀农民工评选活动拉开帷幕。本次活动评选对象为年满16周岁以上,农村户籍,就地就近或转移输出就业创业3年及以上的达州籍农民工和市外户籍在达农民工。将通过个人自荐与组织推荐、初评、网络投票、评选审定、网站公示等环节,评选出达州市农民工“十大创业明星”“十大巴渠工匠”“十大道德模范”和达州市“十大杰出外来农民工”共40名优秀农民工代表。达州市农民工“十大创业明星”评选条件是在市内、外成功创办企业(项目),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和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达州籍农民工创业者。达州市农民工“十大巴渠工匠”评选条件是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某一行业(工种)技能高超、技艺精湛的达州籍农民工。达州市农民工“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条件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中,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典型性示范性强的达州籍农民工。达州市“十大杰出外来农民工”评选条件是符合达州市农民工“十大创业明星”“十大巴渠工匠”“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标准的市外户籍在达农民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1
张平 漆楚良 城霖(图片由宣汉县委宣传部提供)“不好意思,房间已经订完了。”10月26日,走进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桃溪村,只见“水井坡”民宿老板朱龙美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回应着前来询问的游客。  位于巴山大峡谷景区核心区的桃溪村,在“两项改革”中由原来的马老村、甘溪村合并而成。依托景区开发的巨大优势,桃溪村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共享改革带来的红利,端稳“旅游碗”,吃上“致富饭”。  类似桃溪村,因“两项改革”释放“1+1>2”效应的案例在宣汉县铺展开来。借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宣汉县在实现物理变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找准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催生一场加速融合发展的化学反应,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山路不止十八弯。调优县域版图释放“1+1>2”效应  “过去,我因照顾家中老小,只能在周边打零工,每月挣千把块钱,勉强维持家庭生活。”渡口土家族乡村民闫家轩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如今,闫家轩在巴山大峡谷景区大象洞区域做保安,每月收入3000元,是过去的3倍。  闫家轩的收入增加,成为景区内村民生活变化的缩影。如何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实现“1+1>2”的“化学反应”?与桃溪村类似,不少地方的解题核心是两个字:旅游。  桃溪村党支部书记马笠洲介绍,该村按照“产业围绕旅游布局、交通围绕旅游建设、人才围绕旅游培育”的思路,狠抓民宿发展、旅游商品开发等,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一年多来,这道融合加法取得不错的成效。数据显示,带动全村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  马笠洲对经验做法娓娓道来。两村合并为一个村后,桃溪村积极盘活被撤并的村办公房、闲置学校等闲置资产,改建成有46个房间的特色民宿“桃溪山居”,每年可为村集体创造30余万元的收益。另外,该村利用项目资金把75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改造成有3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一年又能为村集体创收1.5万余元。  这样的“化学反应”在离桃溪村70公里外的普光镇,同样精彩地上演。  “轰隆、轰隆——”循着机器的轰鸣声,走进宣汉普光经开区恒成锂钾中试基地,只见生产车间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大象洞游人如织。  据了解,宣汉县锂钾综合开发取得158平方公里的探矿权,完成钾盐矿山溶采中试,加快推进负极材料、钛系吸附剂、“双碱”、溴素等合作项目,迎来全面开发、深度利用的加速发展期,力争打造千亿产业园和全国首个深部卤水锂钾综合开发示范园。  “持续做强工业,是我们实现融合发展的‘催化剂’。”宣汉县普光镇副镇长张九介绍,将天然气化工、微玻纤新材料、锂钾综合开发、铜基新材料县域工业“四驾马车”主战场所在的普光镇、柳池镇、土主镇、双河镇“四合一”为新普光镇,形成辖区面积246平方公里、人口约12万的“超级大镇”,倾力打造全新的普光产业新城。  打破行政区划掣肘后,新生的普光镇甩开膀子加油干。该镇因地制宜把全镇划分为三个产业功能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探索实行普光经开区与普光镇“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的服务布局、“设施共建”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有效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一域足以窥全局。放眼整个宣汉县,“两项改革”将原有的491个建制村减少至342个、原有的54个乡镇减少至37个,减幅均超30%,达到了做大做强镇村实力的目的,调优了县域版图。宣汉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新的县域版图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发展思路和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原则,初步形成县城核心经济区和普光工业经济区、渡口-土黄巴山大峡谷文旅发展经济区等组成的“1+6”县域经济片区总体格局,推动发展空间充分释放,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质增效。宣汉君塘镇桂花社区居民聚居点。主动服务群众不断提升治理实效  “普光镇至南坝镇、五马林场、宣汉县城、天生高铁站的4条旅游环线和快速通道建设均写入了县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部分道路已经开始测绘和报批立项。”新普光镇迎来交通大发展,这让张九十分振奋,“如果放在以前,4个乡镇没合并,要花很多时间做协调工作。”  “两项改革”利好提升治理实效,这位基层干部的感触远不止这些。张九介绍,“四镇合一”后辖区内福利政策统一,群众感受到更多公平;“超大镇”统筹优化资源调配,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现今全镇人口和经济影响力陡增,更具市场竞争力。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宣汉县全盘思维谋划,主动服务群众。今年以来,该县全面推行“县领导每季度到联系乡镇召开一次村民大会、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召开 一次村民大会、驻村干部每周召开一次院坝会”的联系服务群众“三个一”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心到基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汤家湾垃圾填埋场经过整治,臭味没有了,环境变好了。”近日,看到整治后的垃圾填埋场,家住宣汉县南坝镇后坝村3组的康红兵和几个村民乐了。  问题的解决源自一场院坝会的召开。5月初,时任南坝镇党委书记、现任宣汉县发展与改革局党组书记的饶伟松,在后坝村每月一次的村民大会上,了解到群众对治理汤家湾垃圾填埋场的诉求。该镇迅速启动整治工作,通过近3个月的紧张施工,完成了垃圾堆体整形、雨污分流等系统工程。目前,正进行后期生态绿化美化工作。  院坝会既要“问需”于民,也要“问计”于民。这段时间,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在土地闲置期种植的高山萝卜、春不老青菜和野生芹菜等高山蔬菜正收获第一季,村民又添了一条增收路。利用药材收割后的4个月土地闲置期种植蔬菜的主意,来自黄连村2组村民余仁富在院坝会上提出的想法,经过农业部门实地考证后,不久便被采纳。驻村干部召开群众院坝会。  统计显示,宣汉县今年共召开村社院坝会6000余场,参与群众达20余万人次,累计解决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村社道路管护、城乡垃圾清运等问题1.4万条。同时,筛选、采纳“金点子”200余条,真正实现听民声、化民疑、解民忧。  提升治理效能,打造文明乡风,宣汉县还在教育方面“下深水”,创新开展以“诚信·守法·感恩”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为“模范户”统一颁发和悬挂大红灯笼,增强仪式感、荣誉感,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实现匡正价值取向、涵育文明风尚、净化社会风气、凝聚道德力量、优化发展环境的显著成效,加快推动“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  如今,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宣汉县,居民腰包鼓起来,感恩山歌唱起来,丰收舞蹈跳起来,幸福生活抿抿甜。有感于“两项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宣汉县村民专门编了一段顺口溜:  两项改革政策好,区划调整见实效;做好改革后半篇,奋力争创百强县;四通八达村社路,富裕连接千万户;致富产业连成片,乡村面貌大巨变;盘活资产激活力,造福群众增效益;便民服务三替跑,老乡都说点子好;院坝议事三个一,干群关系更紧密;三项教育树新风,治理效能大提升;坚定不移跟党走,宣汉儿女争上游;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生活抿抿甜。宣汉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紧抓省委省政府把宣汉县纳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培育县的机遇,将“两项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来谋划,走出一条紧扣“后半篇”文章持续放大乘数效应、释放改革红利的宽阔发展大道,推动“脱贫县”向全国“百强县”冲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27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魏家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达州市吹响了“强化‘示范’担当,放大‘中心’优势,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的号角,大竹县表示不负市委“提升大竹发展能级,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大竹县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和大数据、智能装备制造、苎麻新材料产业,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的期许,争当北翼振兴的“排头兵”,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将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聚焦”上来,为助力大竹争当北翼振兴“排头兵”贡献部门力量。一是拉高线,聚焦“三个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推广“一窗通”“营商通”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许可流程,精简申报材料,减免刻章费用,推广全程网办,免费邮寄证照,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优化消费环境。围绕打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目标,在行业、街道、企业、商场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在商场、超市中第一现场、第一时间解决消费纠纷,让全县人民买得放心、用得舒心。优化发展环境。化解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贷款融资“三难”难题,让小企业“长得大”,在落实民营经济税收优惠、奖补政策、融资便利等方面提高标准,让大企业“留得住”,在全省28个民营经济示范试点候选县中脱颖而出。二是守底线,聚焦“三个监管”,构建监管“高效能”格局。强化重点监管。突出食品安全,试点开展全环节、全链条的“穿透式”监管,加强进口食品冷链集中监管,深入开展散装白酒及餐饮自制泡酒监管。突出药品安全,以口罩、抗病毒类药品、抗菌类药品等为重点,以药店、配送企业为对象,实施针对性检查。强化信用监管。全方位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全程开展信用评价,出现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时列入“黑名单”。强化综合监管。创新开展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推行监管线索归口集中、统一分配、分类查处的执法模式,实现“进一次门、办多件事”的闭环管理。三是画标线,聚焦“三个水平”,引导服务“高规格”推动。提升标准引领水平。以大竹争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为契机,坚持标准与产业相结合、与发展相结合,制定一批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推广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提升产品质量水平。鼓励企业争创天府质量奖和达州市政府质量奖,深入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把推进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加强保护运用,将商标权、专利权纳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让企业知识产权体现更大价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3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郝桂菁 刘彦君)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切实帮助困难学生。10月22日,达川区赵家镇碑高中心学校在工会的组织下,全校师生在操场开展2021年“金秋助学”捐款活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子海在捐赠现场倡议教师拿出一天的工资,学生拿出一天的零花钱,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开展的2021年“金秋助学”捐款活动。随后,教师代表上台捐款,各班学生也积极踊跃地把节省下来的零花钱集中起来,由各班班长将爱心纷纷投进捐款箱内,瞬间滴滴爱心汇成爱的海洋,全校师生热烈的掌声传遍整个校园。此次捐款将全部上交到上级工会,用于互济互助帮困活动。现场捐款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让充满爱心的花朵永远在碑高校园里绽放!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3
(张平 记者 袁城霖)“遇到问题莫着急,院坝会上议一议;路灯亮了心欢喜,你说满意不满意!”10月14日,宣汉县桃花镇鼓石梁村8组村民杨国斗,在村里遛弯,看着沿村道蜿蜒的崭新的路灯,哼起了他为村里新安装路灯一事编的一段顺口溜。  今年8月,连日暴雨导致鼓石梁村路灯受损严重,影响村民出行。仅仅两周,该村42盏太阳能路灯便重新安装完毕。  今年以来,宣汉县推行县领导每季度到联系乡镇举行1次村民大会、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分别到村举行1次村民大会、驻村干部每周举行1次院坝会的联系服务群众“三个一”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基层 解决群众身边事  “汤家湾垃圾填埋场这么一整治,臭气没有了,环境变好了。”近日,看到整治后的垃圾填埋场,宣汉县南坝镇后坝村3组康红兵等几位村民称赞不已。  5月初,南坝镇党委书记饶伟松在后坝村每月1次的村民大会上,了解到该村群众对治理汤家湾垃圾填埋场的诉求特别强烈。随后,该镇迅速启动整治工作,通过近3个月的紧张施工,完成了垃圾堆体整形、雨污分流等系统工程。目前,正进行后期生态绿化美化工作。  今年以来,宣汉县共举行村社院坝会6000余场,参与群众达20余万人次,累计解决道路管护、城乡垃圾清运等问题1.4万个。  “杜俱英,你的农保生存认证,已经办妥了;李家珍,你的高龄补贴也已经办好,下个月就可以领钱了。”9月9日,在庙安镇洞子村每周1次的院坝会上,该镇驻村干部屈德胜宣读了村里便民服务点一周来为村民办理的事情。  “我腿脚不方便,大事小情都是镇上和村里干部帮忙跑路,办好了还专门送来。”80岁的李家珍感激地说。走村串户 收集发展“金点子”  “我们能不能种些蔬菜,周期短的那种,你们说要得不?”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是远近闻名的高山中药材种植基地,每年药材收割后有4个月的土地闲置期。在黄连村5月的院坝会上,村民余仁富忐忑地提出了自己的增产想法。  余仁富的建议经过宣汉县农业部门的实地考证后,被采纳。如今,黄连村在土地闲置期种植的高山萝卜、春不老青菜和就地移栽的野生芹菜等高山蔬菜正收获第一季,村民又添了一条增收之路。  推行联系服务群众“三个一”工作机制中,宣汉县在解决群众诉求和疑难的同时,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筛选出发展“金点子”,为村里公益事业、新建工程项目、制订村规民约等提供决策参考。  今年以来,宣汉县1.8万名干部实地走访和电话寻访群众达23万人次,累计征集意见和建议4.5万条,筛选出“金点子”200余条。其中,被乡镇采纳60余条,被村(社区)采纳140余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水稻保险就是好,农民种地,保险护航,农民投保,政府补贴,现在让我们种植户更加有底气、有信心了。”日前,达州市开江县普安镇青堆子社区的水稻种植户杨秀云高兴地对记者说,她今年为自己种植的126亩水稻全部投保了水稻种植保险,8月8日因暴雨导致水稻受灾,经保险公司会同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现场查灾,暴雨造成杨秀运水稻损失35亩,按照保险政策她可以得到赔款13475元。  “保费低一点,保障水平高一点,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开江县财政局金融股股长莫洪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8月,我省启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工作,在保障水平、保费补贴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扩大或提高,开江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实施县,新政策在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方面应该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据了解,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在仅保障直接物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保障程度,保险金额全面覆盖直接物化成本、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这对新型经营主体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水稻因暴雨受灾农民自缴25%保险兜底心里有底  今年8月,我省下发了《四川省2021年度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保费分担比例,即中央财政补贴45%、省级财政补贴27%、市县财政补贴3%、农户自缴保费25%。  目前,我省共有76个产粮大县,2017年起陆续已有35个产粮大县纳入农业大灾保险试点范围,此次将其余41个县全部列为完全成本保险实施县,对于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即便遇到灾害,大户们也能“涉险过关”。  开江县新宁镇白云村种植户聂绪成是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因暴雨频繁,加之农田病虫害,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灾害发生后,人保财险开江支公司迅速反应,为聂绪成查灾定损。该公司副经理蒋德宝告诉记者:“2021年,聂绪成在我公司投保水稻保险200亩,总保费3600元,其中自交保险900元、政府补贴2700 元,每亩保额400元、总保额80000元。本次灾情造成聂绪成水稻损失41亩,绝产0亩、受损率32%、每亩赔款128元、依据保险条款本次保险理赔款5248元。因聂绪成在8月份加保了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使水稻每亩总保额提到高1100元,每亩赔款352元,损失41亩合计赔款14432元。”  同时,开江县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派出农技人员指导病虫害防治,及时阻止了损失的进一步扩大。按照本地稻谷1.5一斤,亩产千斤估算,聂绪成通过紧急补救措施和保险理赔,大概能挽回73%灾害损失。保险公司现场查灾定损丰富保险品种提升保障水平  不久前,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组成宣讲小组赴达州和广安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宣讲。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农户对农业保险政策是欢迎支持的,不过也有农民表示,政策是不错,但保险品种还不够丰富,希望针对更多的农产品开展保险服务。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农业风险大,农业生产中的损失率高,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通常都较高,导致农业保险业务的投入大,利润率低,甚至经常出现亏损,个别小众农产品的保险品种并不适合在全省范围推广。未来,相关部门将指导当地,结合本地的农业产业特色,开办更多农业保险品种,通过政策宣讲等形式,提升农户的保险意识。  据了解,我省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品种由试点之初的水稻、玉米、育肥猪3个品种,增加到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青稞、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藏系羊、牦牛、公益林、商品林、水稻制种、玉米制种、小麦制种、柑橘、花椒以及育肥猪价格等19个,基本覆盖了全省农、林、畜大宗品种。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涉及保险逐年增加至524个,中央和地方相互补充的农业保险品种体系基本形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8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魏家明)近期,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粮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中,采取“三强化六严格一构建”全面排查粮食市场秩序整治中存在的隐患,全面整治粮食市场秩序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强化”推进部署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粮食购销领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组书记、局长双组长负责制,各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股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全局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工作调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分析形势,细化措施、明确要求,构建起粮食生产、收购、储存、流通等环节的全链条监管。三是强化统筹推进。建立健全信息报送、督查督导、考核通报、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编辑信息简报14期,实现粮食购销领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粮食购销领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高效推进。                  “六严格”推动监管见效。一是严格监管。对大米生产批发企业实施全覆盖监管,全县共有获证粮食生产企业 11家,持续生产的5家,停产的6家,年生产大米5万余吨,2017年以来,检查大米生产企业83次,抽样送检54批次,收到不合格报告4批次,全部进行后处理,共没收违法所得8707元,罚款52000元。二是严格监测。2016年至今,针对大米、面、食用油等粮食产品抽检227批次,检验结果为不合格的8批次,合格率96.15%。大米不合格表现为碎米和镉超标,食用油不合格表现为油酸值和苯并芘超标。8批次不合格商品全部进行后处理,共计罚没56559.00元。三是严格执法。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车辆430余车次,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查处违法行为20起,共计处罚没款204482.46元,其中,涉及标签不符合规定的粮油案件11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案件4件,超过保质期的案件4件,计量不符合规定的案件1件。四是严格价监。严厉打击不明码标价、不执行最低收购价、压级压价、抬级抬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发布市场价格秩序提醒告诫函400余份,督促103户粮油经营主体建立大米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监测制度,建立专门的价格监测台账共6次。五是严格计量。建立粮食加工企业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台帐(2016—2021),防止利用计量器具弄虚作假行为。累计对60余台次电子汽车衡器开展强制检定工作,以满足粮食购销的需要。六是严格维权。充分发挥“12315”平台申诉举报作用,发布消费警示共计30余次,共处理与米、面、油相关的投诉3件。“一构建”强化市场准入。构建粮食生产经营信用监管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促进粮食经营者自觉守法、诚信经营。全县共有粮食收购、生产、经营市场主体103户,已被吊销8户,1户被纳入异常经营状态。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2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魏家明)为进一步规范全县粮食购销领域市场行为,维护全县粮食购销领域市场秩序。10月8日,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刘孝春赴石河镇粮站、石河镇中心小学、禾润华联超市、大竹东汉醪糟公司等地开展专题督导调研。   刘孝春先后询问了粮食收储、销售、使用等情况,查看了相关工作资料,听取了粮食购销工作的情况汇报。他要求相关粮食购销单位,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特别是粮食收购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告知、公示粮食收购价格,依法明码标价,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原则,严格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下步,刘孝春表示将采取三个“进一步”举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开展粮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责任感、紧迫感,坚持一个原则,开展工作重拳出击,下定一个决心,不达目标绝不放手,切实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打通国家粮食收储和价格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二是进一步明确整治重点。摸清底数,配合粮食主管部门,摸清国有粮食企业及所属基层粮库的有关情况,建立粮食企业基本情况台账,把握重点时节,在秋粮收购季节开展现场巡查,在收储完成时组织检查库存情况,在轮储时节检查销售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强力推的执法工作格局,加强协调联动,局机关价格、反垄断、计量、综合执法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对发现和收集的问题线索,认真核查、一查到底,坚决查处一批有影响、危害大的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2
(段春华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秋收季节,9月24日,在达州市宣汉县大巴山牧业有限公司七里牧场,一辆秸秆运输卡车驶入青贮窖,车里装满刚从田间收割粉碎后的全株玉米秸秆。随后,挖掘机将秸秆有序装窖、压实。  “牧场一共有5个青贮窖,目前已封窖 3 个,青贮了约4000吨玉米秸秆。”据牧场负责人朱江介绍,每年的7-9月份,七里牧场抢抓秸秆青贮,为场内 1500 余头奶牛储备“粮食”。油菜秸秆粉碎还田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但同样是农作物秸秆大量产生的时节,如果不能合理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据了解,宣汉县通过政府引导、多方联动、示范带动等创新机制,开展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为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绿色道路。油菜秸秆粉碎还田  “今年,公司与农户和种粮大户签订了秸秆收购协议,目前已经收购农作物秸秆 1 万吨,生产有机肥2000余吨。”宣汉信园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东说道,该公司通过“订单模式”以市场价收购农作物秸秆,用于有机肥生产。同时依托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参与秸秆肥料化利用社会化服务,享受每吨120元的补贴,共获得项目补贴24万元。秸秆有机肥生产现场  宣汉县是全省规划的秸秆利用丘陵循环发展区,依托“牛、药、果、茶、菌”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通过积极推进“秸秆换肉奶”“秸秆换肥料”工程试点,成功探索“秸秆—饲料—养殖—农业基地”“秸秆—沼气—农业基地”“秸秆—牛床垫料—有机肥—农业基地”“秸秆—食用菌—有机肥—农业基地”四大利用模式,实现了秸秆“变废为宝”的华丽转身。  数据显示,2020年宣汉全县秸秆综合利用53.6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 90.1%,这是如何实现的?打造秸秆利用示范点  记者从宣汉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该县已建成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中心3个、秸秆收储点 10 个、青贮池 40万立方米、有机肥加工厂 3家,年生产有机肥 10 万吨。建成地上式一体化沼气常温发酵装置 50 个,秸秆年收储运能力达60万吨以上。  宣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宣汉通过政府引导推动,把秸秆综合利用及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出台了《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县财政还整合项目资金2000万元,对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及秸秆收储利用设施设备进行补贴。宣汉县胡家镇水稻种植示范区  其次,该县通过多方联动拉动,支持、鼓励企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方式”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秸秆加工、销售环节带来的红利。目前,宣汉县已利用秸秆30万吨,按照每吨150-200元的收购价格计算,仅秸秆销售就可为农民带来4500-6000万元的收入。  当地通过科技服务带动,依托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和省市县专家技术力量,扎实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能培训,打造多个秸秆利用示范点,推广四川省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仅技术培训服务人次就达到1万人次以上,秸秆综合利用观念逐渐为农户所接受,切实降低了秸秆焚烧风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09
>名片  达州市宣汉县毗邻重庆、陕西,全县辖区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132万,其中,土家族人口近7万。宣汉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革命老区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近年来,宣汉县大力推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A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居达州市第一,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被评为“2016年度四川省旅游十强县”“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2020年9月,获评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数据    今年1-8月,宣汉全县接待游客约1087万人次,预计同比增长36.5%;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15亿元,同比增长54.6%。    今年以来,宣汉成功签约文旅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39.38亿元;在谈项目17个,预计总投资200亿元。  巴山大峡谷景区从2018年8月开园至今年8月底,共接待游客502.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66亿元,获评“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四川十大红叶旅游目的地”“2020四川最受网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TOP榜第一名”。>声音  天府旅游名县既是一项荣誉,也是一种动力,更是一份责任。一年来,宣汉县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这一朝阳产业,确立“文旅靓县”战略,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切实把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巴山大峡谷景区。  (文松 赵权军 图片由宣汉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提供)登上罗盘顶看绚丽日出,沉浸式观看《梦回巴国》实景演出……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假期,来自重庆、陕西等地的多个旅行团走进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用2天时间,深度体验了大巴山深处的独特风景和人文。“梦回巴国,山水宣汉,真是难得的好去处,一定还要再来走走看看。”大巴山里的好山好水,引发游客的共鸣。  宣汉,这一川东北传统经济强县,近年来以其发展态势强劲的文旅产业备受关注,先后摘得“中国巴文化之乡”“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试点全域研学示范县”等多项殊荣。去年9月,宣汉更是捧得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这一金字招牌。  发展不止步,文旅挑重担。宣汉明确,全县上下必须坚定不移实施“文旅靓县”战略,始终把文化旅游作为朝阳产业培育发展,持续放大“天府旅游名县”和“中国巴文化之乡”品牌效应,提档升级巴山大峡谷龙头景区,重点发展五马林场、天生归原等旅游康养业,建成全国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国巴文化高地。五马归槽景区将打造成为宣汉文旅新亮点。态势强劲 文旅产业再迎“井喷式”发展  在宣汉看来,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不能简单地挂起来,这既是一项荣誉,也是一种动力,更是一份责任。  紧盯文旅产业做大做强,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一年来,宣汉不曾停步,而是乘势再起跑,全县迎来了文旅产业新一轮“井喷式”发展,其发展态势可谓强劲。  看龙头景区。宣汉先后投入100亿元打造巴山大峡谷景区,景区地貌奇特、风光秀美,山顶可滑雪观景,山腰可休闲狩猎,山谷可观光体验。其中,桃溪谷内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已成为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景区自2018年8月开园迎客以来,人气持续火爆,已成为成渝地区不少旅行团游玩秦巴地区的必选项。  看旅游业态。宣汉通过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邀请国内知名团队编排了大型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同时,宣汉通过广泛开展“让世界看见巴文化”系列文化活动,让神秘的巴文化生动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巴山女人》节目荣获“一带一路”中泰文化艺术节金奖。  同时,宣汉持续推动农旅融合,已成功打造君塘花仙谷、庙安花果山等农旅融合示范园区28个,建成省市级农业主题公园3个,形成了千亩玫瑰园、万亩脆李示范区、万亩中医药基地等农旅产业带。通过创新实施康旅融合,宣汉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养生康养”新业态,建成宣汉国家森林公园、高峰岩等2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峨城山、天龙山、洋烈等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看基础配套。目前,宣汉已建成快速通道、步游道等旅游道路100余条1000余公里,内环线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路。新改建A级标准公厕35座、景区广场18个,建成4G基站1344个、5G基站110个;创建宣汉智慧旅游信息平台,打造景区游客服务中心15个,巴山大峡谷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考核。乘势而上 加快建设文旅发展新高地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开局“十四五”,迈步新征程,宣汉迎来了多重叠加的发展红利。  把握好优势、延续好态势,如何让发展态势强劲的文旅产业向更高层级迈进?乘势而上,聚势突破,宣汉鲜明地提出,加快建成全国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国巴文化高地,为宣汉争创全国“百强县”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大格局。项目带动,始终是宣汉抓旅游发展的主引擎。宣汉将紧紧围绕“一区多点”全域旅游布局,深入实施“文旅靓县”战略,全力招引关联项目、加快推进在建项目、提档升级建成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真正让宣汉处处是风景,风景时时在身边。  打造大产业。“旅游+”,始终是宣汉抓旅游发展的主方式。宣汉将重点推进五马林场国际森林运动康养度假区、天生归原生态康养度假区建设,同步推进非遗展览馆、工旅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做大做强“‘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文化体验3大集群’+‘非遗传承体验、工业研学旅行实践2大基地’”产业发展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县游客接待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  打响大品牌。品牌建设,始终是宣汉抓旅游发展的主抓手。宣汉将加快推进巴山大峡谷创建国家5A景区步伐,协同川渝毗邻地区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同步推进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等名牌创建,不断丰富“梦里巴国、山水宣汉”品牌内涵。积极承办国省大型活动及赛事,主动参与“天府旅游名县”“大巴山·大三峡”联盟推广活动,持续开展“让世界看见巴文化”、罗盘云顶冰雪节等系列活动,让宣汉旅游品牌辨识度更高、影响力更大。  夯实大基础。游客体验,始终是宣汉抓旅游发展的主方向。宣汉将配合抓好西渝高铁建设,规划打造旅游环线、提档升级旅游道路,让旅游通道更加通畅。持续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大力开展全县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让旅游市场更加规范。全面加强景区智能建设,加快推进住宿、餐饮、停车等配套设施建设,真正让游客玩得开心、游得舒服、待得长久。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联见 特约通讯员 何努“以罚代法,只要交罚款就可以肆意修建房屋吗?”“这么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摆在那里,没人投诉、没人举报,你们就不去主动作为吗?”一个个犀利的问题、一句句火辣的质问,让被问廉单位代表脸红出汗、如坐针毡……9月23日,开江县2021年第一期大型全媒体直播节目《阳光问廉》火热开播。  开江县此次《阳光问廉》以“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增强干事创业激情”为主题,通过《甘棠镇居民改建房背后的层层失职》和《北环线资源回收站选址搬迁难》两个短片,曝光了甘棠镇、县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等相关单位党员干部担当履职不力、执行落实不强、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  节目现场,针对曝光问题,主持人与问廉代表直奔主题、犀利发问,“被问廉”单位责任人现场答复、作出整改承诺,专家团麻辣点评、直指问题关键,问廉考评团质询提问、进行满意度测评,近两个小时的问廉过程紧张热烈、辣味十足。  该县县委副书记何先如在现场总结点评时指出,自“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及“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作风建设开展以来,该县上下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推动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烦心事,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大幅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形象。但从曝光的问题来看,一些党员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如不彻底纠治,必将成为制约开江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希望曝光问题涉及的相关单位、相关责任人按照承诺时限,立行立改、真抓实改,给全县人民一个满意交代。  据了解,为进一步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提升干部队伍执行能力,开江县将持续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作风建设,紧扣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部署和发展目标,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担当实干、争先示范,加快推动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中国田城”。  本期“阳光反馈”环节还对上期曝光问题整改落实和追责问责情况进行了公布。纪检监察机关共计追责问责党员干部11人,其中立案1人,谈话诫勉3人,责令作出书面检讨2人,谈话提醒5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漆楚良 王宗玲 特约通讯员 张平  “‘土家八大碗’是土家美食,如何才能把这些美食做得既美观又美味……”9月18日,在宣汉县南坝镇中式烹调师培训班上,来自达州市一职业培训学校的老师刘远平详细示范演练“土家八大碗”的制作方法,确保学员们真正学到技术、熟练操作。  近年来,宣汉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积极探索“ 技能+”培训模式,打造“宣字号”劳务品牌,筑牢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创新“技能+”模式  “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正在学习文件的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曾祥平说,“我县的乡土人才匮乏,与乡村振兴的需求相差甚远。”  如何破解宣汉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宣汉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创新“技能+”培训模式,在县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下,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通用法律等相关内容,增强学习积极性和适用性。在农民工培训过程中,该县还把安全意识、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引入课堂,培育了一大批复合型“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石。打造“宣字号”品牌  “现在,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樊哙镇村民朱光英说,她通过“宣汉护工”劳务品牌培训后,在上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月工资9000元。  近年来,该县紧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主题,不断开展劳务品牌、返乡创业培训,打造“宣字号”劳务品牌,助力农民工增收致富。  “我县培养制作‘土家八大碗’职业技术人才,让他们拥有特长技术,手持品牌闯市场……”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副主任丁飞说,该县结合巴山文旅、土家文化等地方特色,创新打造“宣汉护工”“土家八大碗”等“宣字号”劳务特色品牌,全面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宣汉县农民工服务中心通过比选,确定县内外11家承训机构,开展母婴护理、中式烹调等相关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岗位2000余个,培训后就业700余人、创业100余人。  近年来,该县开设具有不同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凡有培训需求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院校农村毕业生等,都可以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了37个乡镇全覆盖,奠定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6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刘伟)9月16日,秋雨沥沥。9:00时,达州市达川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会员---四川省景润恒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覃道相率公司行政一行5人,从位于达州南城中青家居的公司出发,跑高速,走国道,再经盘旋崎岖的乡间公路,驱车来到离城80余公里的石桥镇道让中心小学,此时140名学生的郎朗书声正环绕山青水秀的校园。覃道相一行,向学校赠送了价值5500元的文体用品和书籍,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看望各年级学生,并与学生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向校方表达缔结友好校企和长期有针对性地资助学校的意愿。“我一定勤奋努力,刻苦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爱心企业的馈赠……”六年级一学生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从容地对笔者道。据了解:四川省景润恒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曾获“2017年度重质量守诚信示范单位”“2018年度诚信私营企业”“2019年至2020年度达州市十大市民满意装饰装修品牌”称号,总经理覃道相2019年任达州市装饰装修建材行业协会副会长、达州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达州市达川区第三届政协委员会委员。从2017年至今,公司和覃道相本人热衷于公益事业,先后向达川区人民医院捐赠防疫服、口罩等防疫物资,向区市场监管局退休支部捐献麻将机2台,持续救助多名身患重病的社会弱势群体,捐款捐物近10万元,大力彰显爱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马发海  走进万源市太平镇牛卯坪村,这里随处可见时尚的创意元素:报废的轮胎和废弃的瓦缸变成了道路旁、护栏上的装饰;一块块取材于当地的木板,被巧妙地制作成艺术气息浓厚的扶手……一幅融入乡土文化元素,延续传统建筑风格,宜居、宜游、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 画 卷 映 入 眼帘。牛卯坪村的颜值和内涵提升的背后,是“十三五”以来万源市持续贯彻和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十四五”开局之年,万源市聚焦三农工作,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项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立足“生态、富硒、有机”优势,扎实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民生保障、农业农村改革和全面乡村振兴五大行动,真抓实干做好三农工作,聚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牛卯坪新村。夯实基础建设 构建现代农业绘“底色”  全面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万源市大力实施种植业“百万亩”工程,加强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示范,保障农资供应,狠抓水稻、玉米、土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业发展,运用新技术,根据农时物候适时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农村,开展田间管理、蔬菜生产、农机服务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实现农技服务村村全覆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水稻播种面积达17.2万亩、同比增加0.6%,玉米播种面积达32.01万亩、同比增加0.5%;力争全年粮食播面稳定在91.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2.4万吨以上。  着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已在年前开工建设。今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万源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4.91万亩,全市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由达州市农业农村局立项批复,现正进入前期规划设计阶段。下一步,将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建设队伍,严格质量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务实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增产。蓝润集团养殖基地建设五显庙项目总进度已完成,养殖基地现存栏种猪6500头;兰草溪项目总进度已完成55%,龙王堂项目总进度已完成52%,力争尽早全面投产运营。坚持实施养殖业“千百十”工程,全面稳定生猪产业,保障猪肉市场供给,确保全年38万头生猪出栏任务全面完成。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49.23 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25.8%;出栏17.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5.12%。猕猴桃产业发展基地。突出高效治理 建设美丽乡村增“亮色”  切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坚持“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原则,统筹考虑、科学规划乡镇垃圾收转运设施,组织开展以“干干净净迎七一”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以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村庄环境喜迎建党100周年。  强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1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正在积极实施,同步将“厕所革命”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在5个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厕所1455个,研究制定了《万源市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实施方案》,并深入各乡镇走访指导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办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着力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循环生产模式,正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场3家、县级示范场6家。同时,强化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  全面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在全市248个行政村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及时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沟塘淤泥、村内残垣断壁等,张贴宣传标语940条,发放宣传手册1.5万册。  奋力提升乡风文明。全市深入实施“宽带乡村”建设,全力推进“雪亮工程”进农村,着力推动新村信息化发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开展“孝、善、贤、勤、礼”教育和“星级文明户”评定,推动农户美化家园、农村移风易俗,促进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发展“五小”庭院经济让群众家门口果木成园。立足特色优势 实现生活富裕添“成色”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万源市立足生态、富硒、有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4+N”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即重点抓好茶叶、中药材、旧院黑鸡、蜂桶中蜂四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同步发展马铃薯、高山蔬菜、猕猴桃、肉牛、生猪、板角山羊等富硒特色产业基地。6月初,浙川东西部协作确定在市域内新建茶叶基地2700亩、茶叶加工厂3座、茶博馆1个。  目前,已出台《关于申报2021年茶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并张贴公告,待确定实施企业后,即可开工建设。马铃薯全市年播种面积24.6万亩,通过“五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经实收测产,平均产量达3000公斤以上。建成常年蔬菜基地6500亩、高山蔬菜基地6500亩,抓好高山错季蔬菜育苗基地315亩。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352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1.6万亩,预计鲜品产量可达10.04万吨。茶艺表演。  全面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围绕肉牛、板角山羊、旧院黑鸡和蜂桶中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加大旧院黑鸡品系培育和蜂桶中蜂保种选育力度,加强四川山地肉牛产业集群项目的申报,加快创建万源市板角山羊省级保种场项目,加快各种优势资源市场转化和产业化开发。今年上半年,牛、羊以及家禽存栏分别为8.53万头、10.4万只、211.5万只,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3.1%、4.45%;上半年出栏分别为2.5万头、7.08万只、193.92万只,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43% 、4.59%、4.65%。  下一步,万源市将持续坚持以乡村振兴统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具有现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3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邱娜)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消除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严防食品安全事件,杨家市场监管所“三举措”抓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              一是对标检查。对照达州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30条措施》,对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索证索票,是否存在采购证照不全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及食品原料,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安全专职管理员配备情况、食品留样情况、以及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加强督导。督导校方自查食堂管理,科学做好食堂清洁、通风、消毒,是否对食品处理区内的设施设备、工用具、餐饮具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三是限期整改。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存在食品原料摆放不规范、洗菜池未进行荤素分类等问题,检查人员现场逐一责令立即整改,持续加强“回头看”,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截至目前,该所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余人次,检查学校(含幼儿园)食堂10余家次,责令整改2家次。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8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唐定兰) 9月16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了全县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集中约谈暨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培训会。 会上,一是分管副局长唐元森同志简要概括食品生产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食品生产股股长陈明同志安排布置食品生产企业信息公示及制度建设规范相关工作;三是食品生产股唐定兰同志组织学习《四川省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四是四川树信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食品质量技术专家田志同志组织学习食品背景、食品企业基本要求、预包装食品标签及案例分析、食品添加剂及抽检案例分析等。局长刘孝春强调:一是日常监督检查树立“风险引领”理念,持续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力量随着风险走”的监督检查运行方式,切实加大对“两重两高”(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和高风险品种、高风险点位)的监督检查频次,实现现场检查标准化、监管行为痕迹化。二是分段抓特色,建立食品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以规范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操作规程、从业人员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等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强化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大力推进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质量标识制度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三是做好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做好生产废弃物登记,处置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保护好绿水青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8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魏家明)9月16日,大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局党组书记张涵领学了李志超书记《激情担当干事业 奋勇争先创一流 为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详细解读了县域总体布局、产业发展布局、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布局,并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安排部署。会议认为,工作报告实事求是总结了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就,站位高远擘画了未来五年产业培育、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改革开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的发展蓝图,是今后五年全局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张涵书记要求,将学习贯彻报告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一是打造“重执行创一流”的“生力军”。凝聚全局干部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认真践行“三讲三有”工作作风,进一步弘扬“大道至简、虚怀若竹”的大竹精神,对标对表抓落实,坚定不移地当好党代会精神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以更加雄伟的信心、更加超凡的气魄、更加昂扬的斗志,激情担当干事业、奋勇争先创一流。二是书写“重执行创一流”的“新篇章”。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谋划、精细编排、精准实施,拉升经济发展高线,锚定全省民营经济示范县、高价值发明专利、品牌创建、质量体系建设目标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助力大竹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三是构筑“重执行创一流”的“安全网”。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安全监管理念,从风险控制、隐患排查基本措施入手,抓住信用监管、严格执法关键环节,建立责任落实、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牢牢守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局长刘孝春结合当前工作现状提出要求,对标先进,加强赶超;对照纪律,加强约束;对比差距,加强改进。局领导班子成员、全局中层干部、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参加学习会。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