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禁渔"举措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禁捕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禁捕、打非、市场监管3个工作专班  ◎深入推进全市天然水域禁捕、建设水生生物栖息地、做好小水电清理整顿、开展增殖放流等工作  ◎对区域内河流开展跟踪调查,为评估“十年禁渔”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效果提供数据支撑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雅安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境内青衣江、大渡河穿流而过,天然水域广阔,拥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川陕哲罗鲑和以“雅鱼”为代表的重口裂腹鱼等渔业资源。与此同时,雅安也拥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大量的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在此大背景下,雅安怎样讲好禁渔故事?目前进展如何?在处理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这两项关系中,雅安又有何经验成效?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综合服务中心渔业保护与发展科工作人员与渔政执法队一道,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工作。先行先动2018年就在3个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和2个常年禁渔区,实现常年禁捕  11月10日上午,雅安市汉源湖,天朗气清,数名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综合服务中心渔业保护与发展科工作人员正与渔政执法队一道,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工作。  “我们通过对大渡河汉源、石棉段的跟踪调查,希望掌握鱼类资源量、群落结构等情况,为评估‘十年禁渔’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效果提供数据支撑。”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瞿炼石一边收网一边介绍说。  据介绍,早在2018年,雅安市就在3个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和2个常年禁渔区实现了常年禁捕,向公众明确了禁捕时间、范围、处罚和举报渠道。相比于农业农村部的禁渔通告提前了近两年之久,可谓先行先动。“实施禁渔行动对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瞿炼石表示,自2018年禁捕工作开展以来,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安排市级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全市禁捕工作。  时间来到2020年,雅安市农业农村局按照长江“十年禁渔”有关要求,将境内天然水域均确定为禁捕水域,并于2020年年底发布了禁捕通告,在全市天然水域启动暂定10年的常年禁捕。同时,通过深入推进禁捕、建设水生生物栖息地、做好小水电清理整顿、开展增殖放流等工作,全力保护雅安市水生生物资源。  为配合“禁渔”行动,雅安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禁捕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禁捕、打非、市场监管3个工作专班,自2020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7000余人(次),水上巡查12000余公里,开展部门联合行动500余次,查办违法案件105件,查获涉案渔获物600余公斤,行政处罚金额约12.3万余元。找出痛点做好小水电清理整顿,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加强监督管理、鱼类监测等补救措施  在禁渔工作中,对于小水电的清理整顿,是重要文章之一。据资料显示,雅安市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600万千瓦,分别约占全国、全省水电可开发量的1/40和1/10。  为处理好资源开发与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早在2005年,雅安市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相关文件精神初步完成了对全市水电站的调查摸底工作,并于2006年印发了《关于明确水下工程作业对渔业资源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通知》,要求水电建设单位完善水生生物影响评价工作并落实补偿措施。  “‘5+2’‘白+黑’是那段时间的工作常态。”瞿炼石表示,面对高山峡谷众多,交通不便等难题,整改过程中又涉及企业利益,有的不愿配合,有的拖延,工作开展十分困难。  “在2018年小水电整改工作中,许多电站取水口位于高山峡谷当中,车辆无法到达。我们的工作人员就采用步行方式,对保护区内37座整改电站取水口进行了现场检查。记得去雄黄溪二级电站的取水口时,光是上山就需要4个小时。”回忆起那段经历,瞿炼石表示仿佛依旧历历在目。  自2020年以来,雅安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对全市水电站开展水生生物影响评价及补救措施落实的情况,展开了进一步清理整顿。经清理,全市共有800余个小水电,需要完成涉渔影响评价报告的小水电有500余个。瞿炼石介绍说,雅安市已组织相关部门对500余家小水电开展了水生生物影响评价工作,针对电站运行对渔业资源造成的影响,提出科学评估,要求电站业主落实河道连通、开展鱼类增殖放流、鱼类监测、鱼类科学研究等补救措施,减小水电站运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截至目前,500余个小水电均已全部取得批复,并落实补偿经费4500万元以上。  谈及下一步工作,瞿炼石表示,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将强化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重点打击组织团伙作案、使用“电毒炸”“绝户网”等恶劣手段方法作案等犯罪活动;加快完善人防与技防结合的渔政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做好禁捕氛围营造,并强化资源监测,为提升全市长江流域禁捕工作举措提供科学依据,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坚决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持久战。(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7
(黄晓庆 程磊 文/图)雨顺风调聚宝地,得天独厚是雅安。秋末冬初,雅雨相伴,一群人在雅安市雅州学府花园酒店揭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四川乡村振兴大戏。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近日,四川首个乡村振兴工作站揭牌仪式在雅安成功举行,百余政企人士齐聚,发布了“四个一批”扎实举措,落实了点面结合的关键支撑,提出了效益为先的奋斗目标,这标志着雅安乡村振兴迈出了新的重要征程。雅安乡村振兴工作站,是四川省港投集团创新政企合作机制和模式,联合雅安市政府,通过资本+智库+品牌+平台,由旗下四川省滨水城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指导,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雅安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共建的全面助推雅安乡村振兴的平台。于此,振兴乡村,雅安正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于此,乘“实”而进,四川省港投集团心怀“国之大者”,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力作先锋,奋勇推动雅货出川,雅货出海,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雅安实践”。杨庆林与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签约谋实招 以“站”为媒推进“四个一批”熊猫故乡,天润雅安。雅安,一座坐落于川西的“雨城”,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在过去,雅安有雅雨、雅鱼、雅女,是闻名天下的“人文三绝”;在今天,雅安有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是特色十足的“五雅产业”。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雅安农业产品种类丰富,但存在‘小’‘散’等特点,龙头企业还不够强,产业链还不够长,品牌还不够响,要实现乡村振兴,还需做强支撑。”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看到雅安农业产业优势的同时,也充分发现其不足。为此,今年7月以来,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与雅安市乡村振兴局密集洽谈,结合雅安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揽子具体工作计划和项目规划。雅安乡村振兴工作站揭牌当天,针对产业孵化、人才支撑、品牌赋能、文化培育方面推出了干货满满的“四个一批”工程目标:实施“产业孵化一批”工程,孵化建设1-5个“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基地,以及优选雅安本土1-2个涉农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实施“智力服务一批”工程,重点以“科技+人才”为核心,计划2021年-2022年:定向培养乡村振兴新农人100人次以上,针对雅安本地新农人开展短视频直播培训,打造雅安网红IP;开展下沉式现场培训,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向雅安定向输出5-10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智库专家;实施“品牌推广一批”工程,围绕雅安现代农业“5+3”产业体系,未来一年,引导扶持5家以上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依托四川省滨水城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全力打造的滨水购农产品交易平台,帮助雅安本地农产品达成500万元以上销售额,协调组织在成都、省外等地开展雅货购物节;实施“文化振兴一批”工程,深度挖掘1-2个传统村落、特色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百丈湖国际化定制养生休闲小镇示范(园)区,促进文化与农业、生态、旅游、科技等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干实事 点面结合构筑关键支撑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揭牌当天,雅安乡村振兴工作站除了发布扎实的工作任务,更是“荷枪实弹”出击,同步签约了宝兴农民合作社产品上线滨水购、京东物流助推雅货出川和乡村振兴学院助力雅安乡村人才培训项目。“签了,签了,基地扩建的事可以抓紧落实了!”揭牌结束后,杨庆林第一时间掏出手机给合作社的伙伴报喜,紧接着又摸黑赶了80公里的路回村商量下一步工作。杨庆林是宝兴县蜀西淳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据他介绍,合作社以种植高山有机山药为主,带动农户200人,年产精品山药50万斤,深受川内外消费者的喜欢,但因销售渠道窄,一直无法规模发展,所以导致年产值徘徊在70万元左右。“有销路才能扩大种植面积,有规模才有效益,预计今年年产值能突破100万元。”杨庆林说,这次与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签约,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底气,“我们有信心成为雅安、四川甚至西南地区第一山药品牌。”如果说,与蜀西淳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签约,是点对点扫清了一个合作社的发展障碍,那和京东物流集团西南分公司的签约,便是从整个农业产业发展层面上铺开了一盘大棋。“其他项目主要是产品运输服务方面的合作,这次我们将采取从冷链运输、仓储,以及助力农产品上行、品牌下行等整个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展开全面合作,这在京东西南分公司尚属首次。”京东物流集团西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与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签约,和他们以往合作的乡村振兴项目大不相同。同时,京东物流集团西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这次合作看出,港投集团作为国资企业,立足农业产业服务,布局长远,真抓实干,在全力推动做好乡村振兴的底盘工作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实现“智力服务一批”工程的任务目标,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签约是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落实雅安人才振兴的具体行动。据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何亮介绍,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建立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市州分院“四院一体”人才培训体系,紧密衔接农业产业发展,培养真正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乡村振兴学院、研究院已经成立,商学院正在筹备,下个月我们将开始对雅安的乡村振兴领导干部进行相关专题知识培训。”何亮说,在签约之前,很多工作都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既然立志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样板间,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系统布局,点面结合,出实招,干实事,全面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政企合作模式。”看实效 效益为先力促雅货出川揭牌现场,“实效”二字是掷地有声的高频词。“把信息共享到位、把专家邀请到位、把资源整合到位、把项目执行到位,推出大项目、做出大品牌、实现大效益。”揭牌仪式现场,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总工程师曹文到场,殷切希望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深入研究、积极孵化,全力促进雅货出川、雅货出海。言辞恳切,信心十足,曹文的这番言论并非纸上谈兵。一论实力,从港投集团到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全面保障。记者现场了解到,港投集团作为省属国有企业,一直在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探索创造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比如,打造的南充中法农业科技园、阆中水城、雅安百丈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10余个重点项目,产业集聚、模式创新、效益显著。虽然,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是港投集团旗下去年刚成立的新公司,其志在做“品牌农业的推动者”“滨水农业的倡导者”“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实力不容小觑。成立以来,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利用市场化机制,广泛集成高校、研究院、智库和其他涉农机构的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搭建跨界协作与开放共享平台、搭建高端农业智库,达成科技研发与转化、项目孵化、品牌打造、农产品云商交易和云仓物流服务五项赋能。目前,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已入库全国120余名专家资源,孵化项目20余项,涉及投资资金近300亿元。二论模式,从产业振兴到全面振兴,政企合作创新乡村振兴“解题思路”。从雅安乡村振兴工作站的运营模式来看,通过智库服务下沉、人才服务匹配、品牌产品推介、投资项目孵化,探索建立“资本+智库+产业+品牌”的乡村振兴合作模式,充分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具有开创性意义。与此同时,目前,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与雅安市乡村振兴局还推动建立专项工作小组、资金投入促进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促进不断凝聚起雅安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强大动能。谋实招,干实事,看实效,乘“实”而进,雅安乡村振兴工作站步履铿锵。探模式,树样板,带全川,“先锋”出征,四川港投集团正力促“愿景”成“风景”。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5
11月8日,荥经县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推进会。县委书记李蓉、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参加会议并强调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视频培训会议精神,解读了荥经县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方案,对“回头看”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并对相关业务进行了培训。全县12个乡镇(街道)、县级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近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议强调:一要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扛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二要瞄准短板,从资金项目管理使用、项目库建设、防止返贫致贫风险意识等难点入手,着力解决深层难点问题。三要全力以赴,抓好时间节点,查漏补缺,确保后评估顺利过关。会议要求:一是加强工作领导。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形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落实各级责任,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做好边查边改。在“回头看”中发现的短板弱项和问题,特别是存在“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要立行立改,要建立台账,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整改到位。三是严肃工作纪律。对排查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和弄虚作假的,要依规问责、严肃处理。(雅安市乡村振兴局供稿/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2
名山区乡村振兴局紧扣区委、区政府总体发展思路,围绕产业规划项目,以项目促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衔接资金最大效益,打通产业发展动脉,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围绕成果巩固落实资金项目,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突出规划引领,按照“资源统筹,连片规划”思路,鼓励引导区位相邻、资源相似、产业相联的镇街共同发展,串通沿线道路网络,实现乡村资源统筹整合利用。优化发展思路,立足镇(街)资源优势,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群众持续增收为目标,挖掘脱贫攻坚期间形成产业成果,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旅融合发展方向,补齐基础实施短板,促进产业同步提升。把握资金使用方向,侧重安排围绕产业发展资金项目,促进全区特色产业发展稳步提升。围绕产业提升落实资金项目,找准振兴乡村工作抓手做好农业园区文章。依托现有羊肚菌种植基地建设,在前进镇凤凰村规划面积1500亩的食用菌和蔬菜产业园,配套交通路网建设项目,打造“菌乡花海”;依托车岭镇蔬菜种植基础,在车岭镇打造蔬菜田园综合体;依托万古猕猴桃、草莓产业发展,打造采摘体验综合体,通过园区带动,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共同发展。做好乡村旅游文章。围绕月亮湖茶旅融合环线安排布局周边基础设施和环境提升项目;围绕骑龙村茶旅融合民宿聚集区规划道路交通和沿线景观提升项目;围绕“禾耕之道、玩在四包”农旅融合综合体以及中峰啄子山、黑竹胡大林红色旅游路线配套道路项目,通过打造更加便捷通畅路网,助推茶旅融合发展。做好特色产业文章。综合考虑非重点茶产区因素,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交通、农业、乡村振兴等涉农资金4500余万元,打造19公里特色产业道路,贯通蒙阳、新店、车岭、前进多个镇(街),推动沿线藤椒、柑橘、草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连点成片、发展壮大,推动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特色产业更优发展。围绕基础提升落实资金项目,切实补齐短板弱项向重点帮扶村倾斜支持。在群众急需、急盼的交通路网、过水路桥、水毁路面等难点问题上给予项目资金倾斜,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向7个重点帮扶村落实基础设施、产业配套道路等乡村振兴项目8个投入资金1125.65万元,促进与周边镇村互通互联,带动重点帮扶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增收。向基础设施补短板倾斜支持。树立“一盘棋”发展思想,进一步打通部分村组断头路、加宽部分茶园生产便道,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方便群众“走出去”,推动更多的外地客人“走进来”,为群众农产品进城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交通条件。抓好已建项目后续管护。做好已建项目的管理和使用,理清权属关系,落实管护主体责任、逐个项目完善管护制度,定期形成管护日志,确保建管用有机结合。(雅安市乡村振兴局供稿/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5
(高富华 文/图)汉源县清溪古城为秦汉时始建,历代扩修,唐时初具规模,清代最为完美。它是古南方丝绸之路上一个最为重要的驿站,城内仍保存着大片唐、宋、明、清各时代的建筑。清溪古城。长条桌见证繁华旧事  李锡贵家有一个长条形牌桌,桌面坑坑洼洼的,前些年,一位来打牌的老人无意中摸到了桌底,发现光滑得很,仔细一摸,似乎还有几个阴刻的字。  “你的牌桌有板眼哦。”老人信口说道。李锡贵呷了一口茶,“你又不是不晓得,从前我家是干什么的?是开官店的,这是我家的招牌。”  在这几位老人打牌聊天时,一条街之隔的任沛雄正在家里整理清溪古城档案。任沛雄有“清溪活字典”的雅号。前些年退休后,他给自己找了个事,那就是收集和整理清溪古城档案。他将古籍记载清溪、古道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抄下来,并分专题一一装订成册……几年下来,“线装本”已装订了几十本。  清溪古城因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地理上又北接雅安,南连西昌,东接乐山,西通康藏,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旧时的丝路、茶道、盐道都在这里交汇,所以自秦汉开始到1950年,历代郡、州、县治地均设于此,设治时间长达2000多年。  清溪古城位于汉源县城北39公里,为大相岭山脉西南麓的高山河谷地带。海拔1665米。清代、民国时期,过往客商频繁,每年七月“椒会”期间,市场特别兴旺,故有“建昌道上小潼关”之称。  当任沛雄无意中听到李锡贵家的牌桌“有板眼”时,他一下激动了起来。  李锡贵的祖屋,曾是跑马转角的四合院,任沛雄依稀还记得1949年以前,李锡贵的曾祖父开了几家店子,其中一家是官店——老永发官店,那是过往的达官贵人下榻的地方。“莫非牌桌就是牌子?”任沛雄的猜测没有错,当他翻开牌桌一看,“老永发官店”五个字映入眼帘。随后,在他的“线装本”清溪古城资料中,又多了本“老永发官店”卷。汉源清溪文庙。老照片重现﹃九街十八巷﹄  2007年10月4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院研究员印开蒲重走“威尔逊之路”来到清溪,他拿着威尔逊的百年老照片请任沛雄看,只见整个清溪城北枕崃山,东西南临涧。这是一张清溪古城全貌的照片,照片虽是黑白,但清晰度很高,山间平坝上的古城,四周有逶迤的城墙,城墙上的雉堞历历可数。城墙之内有纵横的阡陌,有鳞次栉比的屋宇,有屋舍俨然的书院。城中屋宇沿十字形中轴线分布,树木掩映,白墙黑瓦,错落有致,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的气象,恍若世外桃源。任沛雄确定这是在古镇西边一个叫猛虎岗的地方拍的,于是他把印开蒲带过去,在百年前威尔逊拍照的地方,让印开蒲重拍清溪古城。  “在清代,清溪城内有九街十八巷,南来北往的商贾川流不息:城外不仅有护城河,还有隍堑(没有水的城壕),东、西两条河,水流清澈可鉴,故名清溪。”金秋时节,笔者来到清溪采访,任沛雄带着我逛“城门口”,转九街十八巷,进清溪文庙,一路如数家珍。  旧时的清溪城设置齐全,有文武衙署、学署、文庙、祠宇等28座,还有牌坊、楼、亭18座。由于防守的需要,南北城门处还设有两处营盘驻军,西门处有大较场,用作练兵习武。如今这些设置虽已废弃,但古貌依稀,成了小地名。护城河没有了清水,但壕堑仍在,充满古城韵味的北城门洞,仍然是居民们进出的通道。打雨伞的姑娘,骑着摩托的小伙,赶着驮马的老农,全都从这高耸威严的城墙下、幽深阴暗的甬道里进进出出,将悠长的历史压缩成一幅亮丽的风俗画卷。  清溪虽说有九街十八巷,但十分狭窄,穿行于其间,一弯一拐,就到了另一条街(巷),犹如入八卦阵,让人眼花缭乱。任沛雄介绍,“其实主街只有两条,一条南北向,一条东西向。南北向的现俗称‘老街’。”由于地处大相岭山麓,老街短短的不到200米,南北落差10多米。木结构的房屋以四合院为主,目前保持完好的还有好几家。  据李锡贵介绍,以前背夫到康定,都要从这里经过,老街几乎都是旅店,背夫住得要简陋得多,商贾要好些,过往官员更是讲究。他家在清溪城内一连开了三个店,除上永发店、下永发店外,最早的老店更名为“老永发官店”,专门接待达官贵人,每天可以住300人。李锡贵摆起龙门阵,显得很是兴奋。  走出老永发号,徜徉于老街之上,颇有意趣:街面上以前是石板,后来便于车辆通行,已被混凝土路面取代,但两旁的民居大多数仍然为一楼一底木结构房,大天井套小天井,深深庭院。屋檐下垂下长串的玉米棒子,在斜阳照射下泛起金光。清溪人家。万仞宫墙千年紫薇叶茂花繁  雄踞大相岭,虎视大渡河。在古代清溪是四川的重要交通枢纽。成都的丝绸,雅安的茶叶,乐山的盐巴,西藏的马匹药材,云南乃至南亚的珠宝玉器,全在这里汇聚中转;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清溪扼古道要冲,街市繁华,生意兴隆。明代状元杨升庵贬逐云南,往返清溪心有所思,在《相公岭》吟道:“沈黎汉源古,严道蜀山遥。”感慨远离蜀地的清溪古风悠悠,街市繁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清溪古城中,保护最好的当数文庙。绿树成荫的文庙,是四川省内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庙里一株树身光洁的千年紫薇,仍叶茂花繁;另一株如伞的桂树,也已生长百年以上。  转过弯弯曲曲的文庙巷,高高的“万仞宫墙”挡住了去路。色彩斑驳的“万仞宫墙”是有出处的,《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果然,在“万仞宫墙”的中部,依稀有道门影,这就是状元门,相传要出了状元,才能打开此门。大墙内古杉参天,斗拱重檐、琉璃碧瓦的大成殿,冠戴般的棂星门,还有滴水桥、泮池、礼乐亭等设施,庙内还有千年紫荆、百年丹桂、古铜香炉……  在文庙建筑中,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棂星门。这座四柱三间三层的石牌坊,坊身布满浮雕,精妙无比。浮雕图案中状元打马游街图特别有趣,状元固然喜气洋洋,其他人物也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清溪文庙始建于清朝嘉庆四年,几经兴废,光绪九年全部落成,共三进院落,总面积5145平方米,费银22300两。在建文庙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玉渊书院。玉渊书院建于南宋开禧元年,为雅州境内最早学院。古代的文庙,除了供奉孔夫子外,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供学子们读书的好地方。夫子像前跪着清光绪二年进士郭万俊,他是清溪几百年间唯一“跃龙门”的,此公后曾任清朝驻日本长崎理事,也算是荣耀故里,清溪文庙有了诉说的本钱。  文庙院坝是由青色小方石板拼成的,横看方形,斜视菱形,并组成各种图案,意趣盎然。最神奇的还是那株千年紫薇,树不高,但树枝粗壮,中间空大,有30多厘米的裂缝,直通地底。丝茶盐谁解﹃麻﹄滋味?  从郡降到镇,清溪已风华不再。由于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的开通,成昆铁路的通行,川滇公路108国道从古镇旁绕过,如今的清溪古镇失去交通枢纽地位的同时,也失去了往昔的繁华。  在笔者踏足清溪时,古镇旧有的风貌,大相岭山坡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道,仍让人流连忘返。这条重要的古驿道虽然废弃多年,但是出清溪古城北门沿山而上5里,便可到达王建古城遗址,该遗址呈梯形,南北长600余米,东西宽约200米。  据《清溪县志》记载,这里是汉代置军旧垒。为确保清溪县城的安全,唐代的韦皋、李德裕先后于此增置三堡,至五代王建置城,故名王建城。如今旧城已毁,但城外的3处古堡废迹仍然可见,城尾仍有两户农家居住。  南北走向的清溪古驿道从古城中心穿过,古道两旁的宅基地里虽种上庄稼,而残墙破窗犹存,古道约两米宽,用不规则的石块铺成。古时无数的丝绸、边茶和食盐就从这经过。每个石块都十分光滑,可以想象上边留下过多少人的脚印。  古老的街道,诉说古道的绮丽风光与奇异民俗。夜幕中古城墙愈显神秘。城门外,古道疏星残月;城门内,街巷灯火阑珊。四周一片静寂,静寂得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有过的金戈铁马,风情古韵……唯有风头正盛,突如其来铺天盖地,不变的“风城”依然。  清溪风大干燥,很适宜花椒生长。相传当年僧人西天取经路过此地,将一木杖插于土中,不久即长成花椒树,从此繁衍开来,成为地方特产。清溪花椒粒大,色泽红润,醇麻可口。如今,清溪仍古貌依稀,古风犹存。清溪茶丝盐“一锅煮”的繁华旧事,谁解其中“麻”滋味?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05
(张超 记者 薛维睿)11月2日,中国雅安黑茶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完成后,预计将入驻绿茶、藏茶加工等企业22家。  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发挥产业优势,不断培育藏茶产业发展动能,现已有茶园30万亩;2020年全区藏茶产值超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综合产值达10亿元;连续两年上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的“全国茶业百强县”。2021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雅安藏茶”品牌估价达20.71亿元。雨城区合江茶园。 黄刚 摄  “但还远远不够。”雨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伍双琳坦言,雅安藏茶的品牌凝聚力和发展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激发和放大。  如何提升品牌价值,让“雅安藏茶”的名声更加响亮?雨城区正从品种拓展、品牌抱团、产业融合等多个方向着手。  据介绍,雨城区已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成数字茶园1000亩、标准化机采茶园基地12万亩,推出藏茶系列产品100多种。该区的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进入创建全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关键阶段。  同时,今年以来,雅安市携蒙顶山茶、雅安藏茶“一绿一黑”前往重庆、内蒙古等地推介,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接下来,雨城区还将实施“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品牌”战略,开发与藏茶相关联的文创产品。  位于雨城区大兴街道的中国藏茶城茶祖广场,正成为雨城区的网红“打卡地”,藏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多功能文化旅游综合体;雨城区还建成中国藏茶村、云台山国家农业公园两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未来还将借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打造藏茶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05
(许玉芳 记者 杨德慧 摄影报道)11月1日下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蒙顶山茶核心区茶园原真性保护启动仪式,在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景区凌云台举行。此举将有助于重新树立具有千年贡茶历史、中国十大名茶、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蒙顶山茶”优质、高端、唯一形象,提升蒙顶山茶品牌价值,促进名山乃至雅安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签约仪式启动仪式上,举行了茶园流转签约和茶园统一管理项目签约仪式,蒙顶山茶核心区茶园原真性保护基地立碑揭牌仪式。“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公元前53年,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野生茶树,开启世界人工植茶之先河。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始作贡茶,作为天子饮用和祭祀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1169年从无间断。北宋时期,西域僧人甘露法师住持蒙山,辑《蒙山施食仪》远播海内外。名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宋朝,在名山设茶马司,专司茶马互市事宜。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发表《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2007年,首届蒙顶山国际禅茶大会发表了《蒙顶山禅茶文化宣言》,确立蒙顶山禅茶文化发源地地位。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据了解,名山区全域建设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优质茶园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候选区,蒙顶山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蒙顶山茶跻身“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四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0.99亿元。蒙顶山茶核心区茶园原真性保护启动后,将实行“六统一”原则,即:统一土地流转;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鲜叶采摘;统一鲜叶加工;统一包装元素;统一销售价格。目的是把蒙顶山茶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种独特、茶叶品质优异、茶叶内涵深厚、产品独一无二的优势更加深化。近年来,名山区依托茶园绿色资源底蕴,大力推动茶业由农业资源向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康养资源、平台资源、招商资源转化,建成全国唯一以茶为主题的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和100公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成功创建月亮湖、牛碾坪2个国家AAAA级景区,建成特色民宿、星级茶家乐、乡村旅游度假接待点321家,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进入“2021年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榜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3
(骆梁蓥  聂蓉 记者 袁洋) 过去五年,雅安市芦山县顶压前行、攻坚克难,下足“绣花功夫”,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现在的乡村,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得以改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继续推广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农旅产业振兴,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2015年,芦山县向全县11个省定贫困村选派的33名驻村干部,开始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帮扶,截止2020年底,1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909户6246名贫困户提前两年全面脱贫。今年,芦山县芦阳街道大同村、仁加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全县选派新一轮驻村帮扶干部31名,明确28名县级领导划片包村,61家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联村帮户,1000余名机关干部对口帮扶,着力保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2021年之前,袁志昆在龙门镇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今年,他调整到芦阳街道大同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我们村现在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种植了50亩羊肚菌,还和与灵鹫山社区合作,建立了纸管厂。下一步,我们计划发展果蔬种植,让老百姓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来种植经济作物,不但使我们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也让老百姓实现增收。” 芦阳街道大同村第一书记袁志昆说。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各乡镇积极行动,成效明显,改厨、改厕工作为农村困难家庭人居环境、卫生的换档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深受大家好评。今年57岁的芦阳街道大同村村民杨永珍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来到杨永珍家的厨房,只见大理石制造的橱柜上整齐的摆放着厨具,整个厨房干净整洁,除了厨房,卫生间也经过升级改造,有了干净的冲水设施。“好政策让我们得到实惠,你看这个院坝和大门都弄得巴巴适适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让人看到心情都很舒畅。”杨永珍说。农村改厨改厕是民生工程,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是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也是提升人居生活环境工作的重要方面,关乎居民生活福祉。据芦山县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股副股长杨吉超介绍,该县2019年、 2020年,先后完成了17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示范村无害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县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8%。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芦山县实施农旅融合,产业得到了发展,其中,川西药谷·禾茂田园的田园综合体成效明显。在这里,小火车、魔幻迷宫、百草园、自行车骑行步道,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朋友带来一场趣味十足的游玩盛宴,也为我县乡村振兴增添新品牌、注入新动力。车淼熙小朋友第一次来到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她说:“我觉得这里的梦幻迷宫特别好玩,还有梦幻小火车,我以后会和我最好的朋友一起来这里玩,我会和她一起来这里拍照、看风车、看花。”这五年,芦山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五大工程,改造提升房屋18849户、乡村道路288公里,推动贫困村、脱贫户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精神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率先实现更高水平全部脱贫、更高速度发展振兴、更高质量全面奔康。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中央、省、市要求,6月1日,芦山县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今年以来,芦山县乡村振兴局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健全脱贫长效机制,持续落实“四个不摘”及5年过渡期政策相关要求,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有益基础。“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严格落实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不摘”,同时加大投入扶持产业,持续聚焦稳岗就业,筑牢防贫“保障网”。今年以来,结合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目标任务,统筹了各级资金6018万元,启动了服务 政策 产业 基础设施4大类39个项目,落实特色产业补助资金1400万元,小额信贷贴息资金39万元,做到扶持脱贫户自力更生 扩大生产力度不减 持续扶持壮大特色产业,推进脱贫群众的稳岗就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再创新的业绩。”县乡村振兴局局长乐杨谢说。数字演绎精彩,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该县上下真抓实干,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懈努力,如今芦山县正在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多措并举着手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逐渐构建起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8
雅安雨城区抓紧粮食生产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紧紧围绕收获机械、机手操作保持良好技术状态这两个关键要素,落实落细农机管理服务措施,全方位提升粮食收获质量,努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确保颗粒归仓。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大宣传活动,充分认识抓好秋粮机收减损工作的重大意义,减少机收损失,就是提高粮食产量,营造广大农机手、全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强化机手培训依托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组织人员参训,提升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开展农机操作手培训行动,提升操作技能水平,加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环节管理,组织各级农机技术人员开展巡回指导,帮助机手正确调整机具。2021年秋季,共培训机手、修理工数量80人次,农民350人次,发放玉米和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宣传资料1500份。 提高装备质量落实落细农机管理服务措施,创新组织形式,开展跨区作业;在储运管理方面,动员粮食收储企业,组织指导农民通过早收粮、早烘干等手段减少储粮损失。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生产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提档升级,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 抓好融合发展立足服务“三农”这一基本点,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两全两高”示范创建为抓手,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为载体,以绿色增产的农艺技术为内容,分作物分区域制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路线,推进耕种收管综合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抓实安全生产切实履行好安全主体责任,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增强驾驶员及车主的安全意识,有力保障农机田间作业使用安全。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检查,严厉查纠无证驾驶、违法载人、违规作业等行为,确保“三秋”农机作业生产零事故。(雨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8
(记者 庄祥贵)雅安市天全县,位于二郎山东麓、青衣江上游,是四川西部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上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这里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区域之一,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国道318线、雅叶高速、国道351线、川藏铁路交汇的川西重要交通枢纽,是北纬30度上绿色明珠,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国西南山地核心区域。近年来,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天全县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力探索闯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崛起新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天全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山区县的县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被誉为“天全之眼”的雅康高速连接线,让高速直达天全县城 (中共天全县委宣传部供图)绿水青山颜值高 生态振兴基础牢今年10月12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天全县榜上有名。“这只是天全县积极以绿色创建为引领,所取得的诸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之一。”天全县委负责人表示,该县在雅安全市率先开展并即将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列入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生态体验先行试验区”并通过国家检查验收,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获评“中国森林氧吧”,白沙河、二郎山相继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喇叭河镇入选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创成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小镇3个。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天全打响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特色品牌。为确保生态环境不断向好,该县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持续巩固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和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成果,全县林地保有量稳定在307.6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净增长3.8%、达74.1%,稳居全国全省前列。近三年以来,天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持续保持全省前三。其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达350天,达标率保持在96.2%以上;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天全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分别达98%、100%。天全县委坚持把生态作为发展的基础与基石,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持之以恒抓牢生态建设,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生态振兴的基础更牢。抢抓关键机遇 全县共谋发展2017年,天全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位居雅安全市第五,之后便一路“逆袭”,上升至全市第二,并连续三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之所以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离不开县委始终抓住发展这一全县上下的最大需求,以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激励斗志。”四川天全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车磊,向记者道出了自己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切身体会。2017年以来,天全县委确立并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方向和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目标,引导党员干部聚焦发展、注重发展,形成了全县上下同心思发展、聚力谋振兴的良好局面。“新型建材、先进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持续壮大,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园加快建成,安山钢铁获评省级‘绿色工厂’、进入全省民营企业44强。”该县经科局副局长刘永嘉表示,近年来,天全工业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天全县委迅速响应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决定,科学谋定了“一堡五地”目标定位,加快了融入双城经济圈的行进步伐。同时,抢抓“世纪工程”川藏铁路开工建设的历史机遇,超前布局未来发展走势,充分围绕雅安“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的发展定位明晰自身发展路径。通过不断放大资源、区位等方面优势,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及城乡建设水平,天全不仅加快了发展速度,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更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发展质量。近日,记者从天全县统计局获悉,预计到2021年底,天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80.2亿元,较2016年增长55.3%,年均增长8.9%。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从2016年的17.5%、42.5%、40%,发展为2020年的19.4%、31.2%、49.4%。地方财政收入从2016年的1.5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1亿元,年均速12.9%。绿色发展动力十足 群众获得感与日俱增近年来,天全的绿色发展动力十足,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变化上,更突出表现在项目投资的持续加码,以及从产业园区到城乡建设的高水平推进上。“小项目铺天盖地、大项目顶天立地,各类项目齐头并进、竞相发展。”这是天全县发改局副局长高守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该县项目工作良好态势的形象概括。据高守蓉介绍,目前,天全县项目动态储备保持在2400亿元以上,累计招引项目55个、总投资227.34亿元,完成市重以上项目建设102个、总投资251.41亿元,项目工作进入雅安市“红榜”。天全县高标准规划、大规模投入园区建设,“一园三区多组团”园区布局持续优化,园区各类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累计建成园区面积9900亩,培育“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75家,2020年园区营业收入达75亿元。如今,四川天全经济开发区已成功获批省级开发区,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创成三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现代竹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川藏物流园成功纳入“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十大标志性重大项目”,天全的产业园区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天全县坚持“城厢-始阳”同城化发展,随着城市的“主动脉”龙湾湖大桥、丹凤山大桥建成,将成为未来新天全振翅高飞的“两翼”。天全县住建局副局长罗辉告诉记者,依托“两湖三山四溪”,该县积极打造川西独具魅力的水润康养旅游城市,以慈朗湖康养、龙湾湖康居、始阳商贸物流“三座新城”为核心,串联而成的慈朗湖大岗山红军村景区、龙湾湖竹海渔乡景区和四川天全经济开发区等三区,将构建起天全未来发展的新格局。深秋的夜晚,华灯初上。被誉为“天全之眼”的雅康高速连接线大桥,横跨波光粼粼的龙湾湖,这里一度曾成为天全老百姓眼中的热门“打卡地”。“这几年天全的变化太大了!比过去几十年都大!”一位正在湖畔散步的大爷,边走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道。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0-28
(记者 杨德慧)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公示了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四川共有23个村镇入围,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茶叶)榜上有名。据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主体为行政村或行政镇(乡),主导产业优势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丰富、产村产镇深度融合、带农增收效果显著,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主要产品是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文化(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和新业态(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的一个具体品类。碧峰峡镇始终坚持把茶叶作为一产的主导产业来抓,把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来抓。该镇现有茶园面积38020亩,良种覆盖率100%。有从事茶产业的农户4454户,占常住农户数的62%,为全镇茶叶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1452万元,其中茶产业实现产值13300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62%。全镇现有茶叶加工企业、加工厂、加工作坊、加工点共58家,主要加工名优绿茶、大宗绿茶、红茶、黄茶、茉莉花茶等。其中有茶业类企业19家,精深加工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8家。共注册商标62个,获得绿色证书39个,有机证书2个,“雅安藏茶”区域公用品牌已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碧峰峡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创新建立“1+3”模式,充分整合土地资源,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18-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分别是11.4 %、10.9%、10.3%。(雨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5
(韦睿)10月12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天全人的朋友圈里“刷屏”: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雅安市天全县“榜上有名”。  这一“中榜”无疑是对天全县生态保护的肯定,天全县坚持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雨雾缭绕的天全县城。 黄刚 摄  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天全有独特的优势。地处二郎山东麓、青衣江上游,天全被誉为“川西走廊上的生态家园”,这里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主要区域之一,境内有大熊猫、水鹿、藏酋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76种,游客可观赏到“百鹿舐硝”景观,每年前来观赏体验的游客达到25万人次。四川雅康高速天全互通连接线“天全之眼”于今年6月正式通车。 黄刚 摄  天全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态保护成绩亮眼,森林覆盖率净增长3.8个百分点、达74.1%,稳居全国、全省前列。全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年均达347天,地表水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近三年以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持续保持全省前三。  此外,天全在雅安市率先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获评“中国森林氧吧”,白沙河、二郎山相继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喇叭河镇入选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创成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小镇3个。天全县思经镇水产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黄刚 摄  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天全有投资兴业的热土。云浮青山,鱼翔浅底。思经河畔,一眼直径达20米的鱼池里,两名养殖场工人合力捕起一条重达100多公斤的鲟鱼。条条大鱼“游”出天全的富民产业。今年,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升级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年产冷水鱼苗种3000万尾,鲟鱼等冷水性鱼类300万公斤,年产销鱼子酱24余吨,出口创汇近600万美元,产量居西南第一、全国第二、全球占比达8%。辐射带动产业关联农户1600余户,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65元。  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优势,水产只是天全现代园区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天全高标准规划、投入园区建设,“一园三区多组团”园区布局持续优化,园区各类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累计建成园区面积9900亩,培育“四上企业”75家,2020年园区营业收入达75亿元。天全喇叭河鹿池秋色。天全摄影协会 柯尊军 摄  镜头转向福鞍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二期现场,工人正在如火如荼忙建设。预计明年5月,新建成的4条生产线将全部达产。作为天全新材料支柱产业项目,通过推动产业向特色、绿色和集聚、集群转型,项目围绕上下游企业招商,致力于宁德时代形成产业链条,建成在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100亿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园。  天全绿色工业发展迅速。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抢占三大产业风口,持续壮大新型建材、先进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全县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工业企业量质齐升、新旧动能转换提速,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园加快建成,安山钢铁获评省级“绿色工厂”、进入全省民营企业44强,预计到2021年底,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36家、占全市9.8%,总产值达75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天全县仁义镇红军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四川50强名村称号。黄刚 摄  “红军长征在天全”,沿着这7个大字迈入红军村,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尽在眼前。依托红色文化、特色优势资源,天全开发红色旅游和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一座乡村旅游型、生态自然型特色田园乡村已然成型。锚定“成渝后花园,康藏桥头堡”目标定位,红军村一二期项目全面建成、三期项目顺利签约,思经竹海渔乡提档升级,朗湖颐园、国医馆等康养综合体项目相继运营,二郎山红叶节、冰雪节等活动成功举办,“三大物流项目”加速推进,天全正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和成渝西向的物流枢纽地。  未来,天全将以高质量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发展统揽,以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桥头堡”和绿色发展示范市“先行区”为发展定位,不断开创天全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谱写高质量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新篇章。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25
(乐莉萍 记者 袁洋)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宝兴县以“三个持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防止出现“漏测失帮”现象。充分运用全省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定期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收入支出状况,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开展县领导“包乡联点帮扶”,按照“部门参与、县乡联动”原则,统筹安排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参与帮扶,确保全县13个脱贫村、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含1个脱贫村)实现帮扶“全覆盖”。优化完善帮扶机制,充分调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帮扶的积极性,持续加大产业培育、消费帮扶、项目合作等力度。持续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依托丰富资源优势,宝兴县制定“134”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以“全域有机化”为目标,狠抓“林海菌乡”“果海药谷”和“云海牧场”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加快创建食用菌、藏香猪、枇杷、道地中药材等为主的“三园一基地”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将脱贫村和非贫困村、脱贫户和非贫困户一体规划、协同推进。强化创新引领,聚集资源要素,扩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园”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农旅”深度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完成“硗碛神木垒”、“陇东中药材”康养小镇的建设。持续强化人才支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宝兴县坚持在引才、育才、留才上下真功夫,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结合《雅安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制定宝兴县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措施。持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和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推行“岗编分离”制度,实施“县管校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落实人才关心激励政策,鼓励引导教育、农业等行业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挖掘乡土人才,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注重从优秀党员、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中选拔培养干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2
(记者 程强)近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从2017年1月试点工作至今已历时4年多,而作为试点区域的雅安市荥经县也一路跟随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的步伐,实现了转型发展的蜕变。近年来,荥经县把“两山”理论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以绿色转型为主题,把生态作为最厚实的本底持续强化,最重大的机遇牢牢把握,最宝贵的财富科学利用。争做绿色崛起、转型发展的领跑者。如今,荥经已成功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已然成为了最亮的底色。荥经县全景“旧三头”变“新三头”曾经,荥经依靠发展石头、木头、水头“旧三头经济”,经济实力在四川省县区排名位居前列。但为此,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区划定后,荥经累计关闭煤矿46家,非煤矿山18座,小木材厂20家、小水电22家,小石材厂37家。面对新形势,荥经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路径,确立了以绿色新型建材、森林康养度假、特色有机农业为主导的“新三头”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结合自身优势,荥经重点发展了装配式建筑、红军红石材两大百亿产业。在促进小企业整合升级的同时引进大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瞄准绿色低碳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科技水平,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新型建材对花岗石尾矿进行回收利用,这是绿色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双促进。”荥经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荥经以装配式建筑为主的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基本建成,入驻企业16家、产值达到44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面建成,入驻企业70家、实现产值120亿元。在绿色新型建材快速发展的同时,荥经的特色有机农业也孕育而生,作为四川首个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县,荥经以生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茶叶、林竹、中药材3大种植基地规模,建设荥经黄牛、荥经冷水鱼、荥经生猪3大养殖基地,实现了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5万亩,林竹种植达在50万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优质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在森林康养度假方面,荥经通过挖掘大熊猫国家公园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开发完善了“熊猫+”业态和产品,形成了自然教育、康养度假、山地观光、文化体验、美食寻味“五游荥经”产品体系。茶叶基地“卖资源”变“卖风景”“如今的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望着眼前的景色,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村民刘名金发出感慨。当初在煤矿工作每年只能挣3万多,如今刘名金却已经成为了年收入30万元的民宿老板。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第一书记毕涵表示,近年来随着“五游荥经”产品体系的打造,这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目前,万年村现已有民俗80余家,竹笋加工厂,熊猫生态集市等多个项目也已建成。“这是从‘卖资源’变为‘卖风景’的转变。”荥经文旅局负责人表示,荥经挖掘大熊猫国家公园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开发完善“熊猫+”业态和产品,构建“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健全管理机制,深化“NPL”园地共建模式和圈层推进的开发模式,实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与在地居民保护与发展共建共享共赢。据了解,荥经森林覆盖率80.3%,居全省第一,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9天,优良率98.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49,生态环境状况指数91.5、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植物保护率100%。优良的生态环境加之荥经的不断打造,如今观蜀山云海、看珙桐花开、逛熊猫公园、赏古桢楠群、拜千年古寺、寻茶马古道、玩千年黑砂、品有机藏茶、食绝味美食、住森林民宿,到荥经森呼吸”旅游口号已深入人心。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荥经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9%、211%。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全县旅游总收入70亿元以上。成功创建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等国省荣誉100多项。今天的荥经,在绿色底色的照耀下,处处蕴藏着生机。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0-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蜜 张超 记者 薛维睿10月10日傍晚,雅安市荥经县荥河镇周家村文化广场,伴随着富有节奏的音乐声,村民们跳起了广场舞。一旁的锻炼区,村民王文兰一边操作着健身器材,一边与同伴聊着天。“去年暴雨过后,这里变成了一片坑洼地,人行车过都很困难。”王文兰说。  今年,荥经县开展乡镇领导班子“开门一件事”行动,通过开展一次学习研讨、探索一次科学建设、制定一张履职清单、领办一批民生实事、争创一批示范试点等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  “这里是荥河镇场镇所在地,每日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周家村党支部书记郑朝涛介绍,既要解决通行问题,又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文化广场的建设被纳入乡镇领导班子领办的民生实事。  记者注意到,全新修建的周家村文化广场临河的防洪堤,除了路面焕然一新,路灯、护栏、公告栏等基础设施也全部更新。“今年汛期前,基础建设已全部完工,接下来还有一批健身器材到位,不断完善广场功能。”荥河镇党委书记王冬说,荥河镇饮水管道改造等项目也正在实施。为办好“开门一件事”,镇班子主动收集群众需求,经研判筛选后将需求“项目化”,落实至少一名班子成员专职领办一个项目,在“三务公开栏”公示,并设定完成期限,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目前,荥河镇列出的民生清单项目正在逐个落实,需求的落实度逐步成为检验群众满意度的有效标尺。  荥经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荥河镇、龙苍沟镇作为市级试点,探索乡镇领导班子科学化建设,办好“开门一件事”,就是要树立“选好即开考、上任就赶考”导向,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8
(鲁妮娜 记者 袁洋)近日,雨城区竹材采伐现场会在多营镇葫芦村举行,现场展示了电动剪刀快速砍竹、溜索索道高山运竹、抓竹专车集竹转运、竹片加工规模生产的竹材“采、运、转、制”操作方式。近年来,雅安市进一步加大竹产业发展力度,要求以竹为主,立“竹”实际,长“竹”发展,狠抓竹材培育、加工、利用,以及竹产业园区、翠竹廊道、竹林人家创建等工作,切实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竹资源向竹财富转变,促进竹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优质竹材销路差 整合发展找出路雨城区的竹材质量好,出浆率高,是乐山、眉山等地制浆企业的“心头好”。但在过去,雨城区竹材的销路却不好。雨城区林业局在调查中发现,雨城区“老百姓砍不下山、加工厂收不了竹”的根本原因是道路原因导致竹材采伐投入成本高。“收竹的小商贩只收路边100米范围内的竹子,每吨竹子,农户收入20元至30元。大多数竹子离道路远,砍竹成本高,竹农守着大片竹子不愿意砍,栽种多年收益少甚至没有收益。”雨城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要让竹材有出路,首先就要有一个比较大型的企业来搭建购销平台,让竹农的竹有路子可以销售。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雨城区进一步加强对“小、散、弱”竹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抱团发展,积极培育竹材加工规上企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订单,协助搭建起竹材购销平台,实现了竹材从过去的零散零星加工向集中集约加工的转变。2021年,雨城区竹加工企业与多家外地制浆企业签订竹片销售订单达到15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10万吨,提高了竹农育竹管竹的热情,进一步激发了竹产业市场的活力。团队合作破难题 服务惠民促发展雨城区依托竹产业协会、竹加工企业,成立3家专业竹材采伐服务公司,人数达60余人,投入资金78万元购置电动伐竹剪、高山索道、抓竹机等工具,分区分片开展专业采伐,竹材日产量可达140余吨,采伐效率较传统人工采伐提高了2倍以上,每吨竹材采伐成本降低120元。同时,建立起“加工厂+采伐队+村集体+农户”的管竹、采竹、销竹模式,每亩竹林纯收入可达200元,形成竹农愿意管竹、采竹,企业能够收竹售竹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强了竹产业发展的动力。“专业采伐服务公司,利用伐竹剪等工具采取半机械化操作,大大降低了竹材生产成本,提高了竹材产出,有效解决了竹农砍竹难、企业收购难的问题,降低了竹农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了群众收入。”雨城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眼下,雨城区将林竹产业定位为该区“六大百亿产业”之一,对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好的机遇。该区将通过专业采伐服务公司带动,不断充实采伐队伍,不断拓宽竹材专业化采伐作业面,继续下“竹”功夫、用“竹”优势、做“竹”文章,将该区40万亩竹资源全面推向市场,努力在乡村振兴中推动竹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让竹农在规范化采竹过程中获得更大收益,尝到更多甜头,进一步增强全市竹产业发展的干劲。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4
(记者 庄祥贵)近来,忙活了一天的雅安市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村民们,渐渐习惯在吃过晚饭后,三三两两地聚在该村的太阳能路灯下拉家常,孩子们则在旁边奔跑玩耍……“自从安了路灯,晚上出来再也不用摸黑了!安全、方便,大人小孩都安逸!”该村党支部书记詹良兵说,“幸亏‘有事来协商’解决了大家夜间出行照明难题,这路灯不仅照亮了村路,更照进了村民的心田。”全面推进“有事来协商”工作,是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重要举措,被纳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列入省委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雅安市荥经县政协围绕“推动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目标,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协商工作更具操作性、规范性,助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在服务治蜀兴川大局中发挥“政协优势”,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基层发展创新的生机活力。新添镇庙岗村群众自发组织安装太阳能路灯“有事来协商”全县全覆盖精心搭起“连心桥”“议事台”今年4月7日,荥经印发了《全面开展“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把“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县级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有力推动了“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荥经县政协主席张燕告诉记者,荥经县按照“六有”标准(即有协商标识、有协商流程、有协商规则、有协商规范、有协商成效、有协商人才库),建立了议事室14个,其中有12个是专室专用。张燕坦言,“有事来协商”阵地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立并有效运转,首先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哪些人参与议事?议哪些事?怎样议事?如何保证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坚持走到群众中去,察民情、听民意,荥经县“有事来协商”工作首先在精准选题上下功夫,并总结出议题审议的“335”原则,还着重在精干选人、平等议事、精心搭台、精细督办等方面下功夫,构建“1+2+4+N”协商体系。“有事来协商”工作在该县新添镇启动后,庙岗村积极组织精选议题,考虑到原山河村(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与原庙岗村合并,用村名庙岗村)是脱贫村,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特别是没有路灯,不仅给村民夜间出行造成不便,更存在安全隐患。经过上报审定后,庙岗村太阳能路灯安装事项成为荥经县“有事来协商”开展的第一批协商事项,在县政协多方争取协调下,促成成都照路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价值15余万元的太阳能路灯,当地村民积极参与投工投劳。6月17日,新添镇完成庙岗村1.4公里村道的路灯安装,470余户1200余名村民直接受益,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截至目前,该县“有事来协商”平台计划开展协商事项18项,已经议定的有18项,完成16项,受益群众约1.2万人,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乡镇部门参与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协商格局。花滩镇大理村(已脱贫村)打通产业“断头”路院坝议事会现场“有事来协商”凝聚共识办实事解决“痛点”更疏通“堵点”“‘有事来协商’实实在在帮我们解了难题。”面对记者,花滩镇党委书记周江敏强调,“有事来协商”不仅能帮群众解决难题,还是做好基层工作、群众工作的一个“法宝”。一条困扰当地上千群众的“断头路”,正由于“有事来协商”工作的推进,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原来,该镇脱贫村大理村有一段一公里多的村道,因雨季洪水冲刷导致破烂不堪,造成村民通行困难,影响当地产业发展。“有事来协商”工作在花滩镇开展后,该村道破损路段的修缮,通过会审成为协商事项。今年7月,该事项的现场议事会召开,在县政协的召集下,协商人才库专家和县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参会,与镇村干部、群众代表、乡贤、五老同桌议事,共同为如何修路找到破解之法。花滩镇大理村(已脱贫村)打通产业“断头”路院坝议事会现场现场议事会当天,很多群众都来围观,大家都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非常关心。“议事会上没有领导和群众之分,发言不排主次,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回想起当天的情况,周江敏仍记忆犹新,“这种方式让群众谈话不拘束,专家、技术人员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理顺了思路,凝聚了共识,宣讲了政策。”正是由于有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最终确定了破损道路的修缮方案:交通运输部门支持专项经费,群众投工投劳,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在程序上予以保障。由于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不仅大大降低了原本的资金预算,也让施工进度加快不少。“有事来协商”在解决村民们生产生活“痛点”的同时,更疏通了群众心头的“堵点”,是基层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意愿的渠道,也是党委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方式,这一点在荥经县花滩镇的协商工作推进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安靖乡全域污水治理“小湿地”项目“有事来协商”赋能“双助”成效显“小事”当成“大事”办提升群众幸福感9月下旬,在安靖乡安乐村村民李绍碧家门前,乡党委书记李跃彬指着一个两三平方米的水泥花池介绍说:“这就是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而建的人工小湿地。”“别看它小,却很实用。”李跃彬说,这个人工小湿地通过厌氧+好氧+植物吸收过滤,能有效降低厨房、洗衣、洗澡等产生的污水中的悬浮物、油污、氨氮等含量,达到保护环境和安靖乡相岭河饮用水源地的目标。“当初确定这个项目前,县政协组织大家到外地进行了专门的学习,不然我们也不晓得还有这么好的办法!”李跃彬所说的那次学习,正是荥经县政协将“有事来协商”工作与“助力巩固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双助”活动)专项活动相结合,聚焦全省贫困地区正在开展的“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而组织的。据悉,“双助”活动开展以来,荥经县政协已牵头协调并整合部门资金360余万元,解决了脱贫村产业类、民生类、基础设施类、基层治理类等短板问题11件,受益群众8000余人。宝峰彝族乡田坝村基层治理、严道街道杨柳河社区环境整治、国道108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这些事项折射出一些因各种原因无法纳入整体规划、重大项目实施的“小事”,却是关系到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有事来协商”工作探索政协协商同社会治理相结合等新形式,拓展政协协商参与面,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在破解上述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协“三个重要”作用,面向群众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深度参与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张燕表示,按照省、市政协“有事来协商”工作推进会要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荥经县政协切实注重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与“助力巩固脱贫、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紧密结合,积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为助推荥经县“小县优城”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0-14
(黄刚 记者 薛维睿)9月22日清晨,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云台山茶叶集市,茶农们摩肩接踵,刚采摘的鲜叶在这里交易,茶商的小货车装满鲜叶,驶向山下。  “云台山的茶叶要采到10月初,销售期持续近半年。”往年,茶农姜峰的20余亩茶园的茶叶成熟后,聘请数名采茶工仍然有些手忙脚乱,“现在,服务中心有专人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我们只负责销售的环节。”姜峰说,在科学管理下,茶叶品质和产量都提升的同时,还为茶农们省事不少,即使在如今的采摘“尾期”,每天都能产出近200公斤茶叶。  姜峰口中的“服务中心”,是雨城区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公共服务中心。该农业园区位于雨城区中东部,现有茶园面积1.03万亩,近年来,园区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功能建设和服务扩面,有效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茶农增产增收。  “公司直接与茶农签订社会化服务协议,2020年服务面积5161亩。”何鹏霄所在的雅安雨城供销惠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云台山茶园的管理工作,他把这样的形式称为“半托管”。公司联合村集体和当地合作社的力量,对茶园实施测土配方、病虫害统防统治,并免费提供微耕机、茶树修剪机、采茶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公司还与当地村集体达成劳务合作,聘请赋闲在家的劳动力组建社会化服务工作队,带动200余名农户增收。”何鹏霄说,以往需 20人共同除草一天的茶园面积,现只需 1人操控无人机喷洒除草剂三小时就能完成。  去年,“雅安市雨城区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专家工作站”成立,组建了由专家顾问团和专家工作站组成的专家团队,从种、管、收、选等全环节保障藏茶产出质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3
(记者 薛维睿)10月10日傍晚,雅安市荥经县荥河镇周家村文化广场,伴随着富有节奏的音乐声,村民们跳起了广场舞。一旁的锻炼区,村民王文兰一边操作着健身器材,一边与同伴聊着天。“去年暴雨过后,这里变成了一片坑洼地,人行车过都很困难。”王文兰说。  今年,荥经县开展乡镇领导班子“开门一件事”行动,通过开展一次学习研讨、探索一次科学建设、制定一张履职清单、领办一批民生实事、争创一批示范试点等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  “这里是荥河镇场镇所在地,每日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周家村党支部书记郑朝涛介绍,既要解决通行问题,又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文化广场的建设被纳入乡镇领导班子领办的民生实事。  记者注意到,全新修建的周家村文化广场临河的防洪堤,除了路面焕然一新,路灯、护栏、公告栏等基础设施也全部更新。“今年汛期前,基础建设已全部完工,接下来还有一批健身器材到位,不断完善广场功能。”荥河镇党委书记王冬说,荥河镇饮水管道改造等项目也正在实施。为办好“开门一件事”,镇班子主动收集群众需求,经研判筛选后将需求“项目化”,落实至少一名班子成员专职领办一个项目,在“三务公开栏”公示,并设定完成期限,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目前,荥河镇列出的民生清单项目正在逐个落实,需求的落实度逐步成为检验群众满意度的有效标尺。  荥经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以荥河镇、龙苍沟镇为市级试点,探索乡镇领导班子科学化建设,办好“开门一件事”,就是要树立“选好即开考、上任就赶考”导向,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3
(黄刚 张超 记者 周海波 薛维睿)“这些是樱桃,那边是李子,再上去就是苹果和花椒。”10月11日,汉源县富庄镇果园村红之源有机农场负责人李勇向前来收购的客商介绍说。  “这些苹果还在枝头上就已经订购完了。”位于汉源县富庄镇果园村石岗山上的红之源有机农场内,果农们正在采摘树上沉甸甸的大苹果。这处480亩的土地,原本是一片荒山,如今已成为种养循环的有机农庄,负责人李勇也从小农户变成了一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  近年来,汉源县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促进小农户有效融入现代农业价值链。目前,该县已建成以花椒、甜樱桃等为主的“532”十大特色产业基地79.3万亩,规划布局汉源花椒、稻蒜轮作粮经复合、甜樱桃、黄果柑、枇杷、红富士苹果和高山蔬菜种养循环7大现代农业园区,有效破解小农经济“小生产”与现代农业“大市场”衔接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走出了一条山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10月11日,汉源县富林镇太平村村民在现代农业园区采摘苹果。 黄刚 摄因地制宜发展果蔬  2012年,李勇带着全部积蓄,决定回到家乡创业。多年外出闯荡积累的经验,加上当地政府的引导,李勇意识到,“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做农业。”  “汉源多坡耕地,土地分散、细碎,海拔跨度大,农业以小农户自主经营为主。”汉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万茂说,为此,汉源引导农户按照不同海拔和生产布局分类种植,以汉源甜樱桃、花椒、红富士苹果、李、黄果柑、早春蔬菜、高山蔬菜为主,优选培育一批标准化程度高、管理水平好的优质基地。  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按照该区域特点,李勇陆续引进种植了十余个优质苹果品种上万株、汉源贡椒2万余株、甜樱桃1800株、青脆李4000余株。  李万茂介绍,针对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的种植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汉源与科研院校合作,组织专家服务团和业务技术骨干,挖掘产业优势和特点,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示范基地和拟定种植标准。相关技术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以果树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和修剪管护等为重点,对种植农户开展培训指导,增强种植户的果树种植管理技能。  李勇用了5年时间,将荒山变作农庄,又将农庄变成“种养循环、农旅结合、实训教学”为发展模式的有机园区,不仅获评“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还成为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学科研的实习基地。农场带动助农增收  9月16日,在成都举行的“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上,“红之源农场的有机红富士苹果成功注册‘富庄红之源’商标,花椒和苹果也均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李万茂说,以“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为平台,汉源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并以此带动和引领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如今,红之源已成为果园村的支柱和特色产业,目前该村种植了4500亩苹果,预计今年产量可达1350万公斤。  采取“农场+农户”的合作模式,红之源农庄结对帮扶周边20户62人,除了推广普及水果新品种,还定期派人上门免费给予技术指导、赠送农资。同时,作为汉源农信社信贷支持产业示范基地,红之源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对3个乡镇93户进行了贷款入股农场、保底分红,以农场带动农户增收。目前,红之源农庄的示范带动作用已成功辐射到附近的10多个水果生产大乡镇,涉及水果种植面积10多万亩。  李万茂介绍,汉源全县已培育发展龙头企业21家、农民合作社1134家,入社成员达3万余户,实现年可分配盈利1.07亿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3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