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8月29日,东坡区太和镇金光村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罗建敏,采用稻田养鱼方式一举两得,预计9月中旬开镰收割、捕鱼。放鱼苗(侯建明 摄)稻田养鱼方式是在稻田四周开挖宽一米五,深一米二沟,为鱼提供一个露天养殖场所,鱼儿在稻田里吃水生植物等,降低饲养成本,增加了鱼儿的运动量,保持肉质紧实、柔韧。稻鱼共生(侯建明 摄)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稻田养鱼既提高了养殖效益,又能减少水稻的病虫害。鱼儿的粪便又是很好的肥料,能被水稻很好地吸收利用,对土壤质量的改变和水稻的长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稻田养鱼稻子长势喜人(侯建明 摄)稻田养鱼少用化肥、不使用农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态、健康”的优质大米生产模式,值得推广。(眉山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3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骆南豆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初秋时节,走进眉山东坡区复兴镇长山埂村,水上亭阁矗立,“圣塘”景色宜人,岸旁村史馆、休闲亭、乡村剧院、精品民宿、餐饮娱乐、农耕文化展示等集于一体,面貌一新。“这是我们围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农旅融合打造的全镇首个乡村民俗景点,近期就可以接待游客了。”长山埂村党委书记兰丽英兴致勃勃地说。  据兰丽英介绍,今年长山埂村被列入东坡区25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以后,村“两委”按照全镇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布局,顺势把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的主攻点放在农旅融合发展的起步上。自今年5月开始,该村选准辖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13亩集体“圣塘”水清岸绿、塘边闲置农房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优势,采取村集体股份占51%、投资商占股份49%的股份制合作方式,合伙成立眉山市圣塘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集中实施水岸景观打造,升级改造老旧闲置房屋,全新配套各类功能设施。  民俗打造离不开产业支撑。长山埂村还通过3000亩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引导业主在民俗景点周边发展一年四季不断档的多个生态水果品种,做到体验采摘、垂钓、休闲、观光、就餐、住宿、游玩融为一体,实现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兴办农家乐,我家一楼一底300多平方米的场地,正好派上搞民宿、开餐馆的用场。”村民吴树清乐呵呵地说,“这样带动全村起来搞,很多人都能吃上旅游饭了。”  复兴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农旅融合、振兴乡村的总体思路,目前全镇正拟定在复兴腹地以长山埂村为重点,通过引进工商资本投入2000万元,集中打造该片区粤江休闲旅游项目,以农旅观光游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富裕美好生活指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31
(潘建勇 记者 张艳玲)“一个电话就有党员上门代办服务,医保报销款直接到账,再也不用镇上、村上来回跑了!”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宝马镇洪水村村民毛建章看到手机的入账短信后兴奋地说。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仁寿县行政审批局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办事找人难、不方便、耗时长等问题,组建了以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党员干部为主的“红色代办”团队,专门负责为基层困难群众开展上门代办、精准代办及全程代办服务。群众只需将所办事项的材料交到代办员手中,代办员便以最快的速度把材料交到相关部门,协助办好并反馈给群众,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好想办的事。为了让“红色代办”服务更加科学到位,行政审批局重新摸排细化常见民生事项,形成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代办服务事项清单,并制定统一流程。代办事项涵盖社保、医保、民政、人社等102项,基本覆盖村民所需的各类事项,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据了解,代办员除了接受群众委托,帮助代办代跑以外,还利用上门代办的优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致富信息,传播乡风文明。截至目前,该县共有329名专职代办员,1200多名兼职代办员,实现村级代办服务队伍全覆盖,为基层群众代办各类业务4.6万多件,受到广大群众“点赞”。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8-30
(龙军  记者  常坚)近日,洪雅县工商联组织全县7家藤椒生产企业在该县幺麻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主题“一树椒”暨藤椒产业发展研讨会,洪雅县工商联全体执委参会。与会人员参观了幺麻子公司研发品控中心、生产综合车间、营销应用体验中心。听取了公司关于产品、品牌、文化等全方位的分享。与会人员围绕做特“藤椒产业” 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会议强调,要围绕洪雅县委、县政府“做特三片”的要求,飘香“一树椒”,做强藤椒产业,擦亮“中国藤椒之乡”招牌。要结合乡村振兴做优藤椒生产基地;加快藤椒生产线及研发中心建设,精深开发藤椒调味品、饮品、保健品等;建成省级藤椒文化产业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希望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促进行业抱团发展,力争到2024年全县藤椒产值达20亿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26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 陈健)克服了暴雨洪涝、病虫害、新冠肺炎疫情等带来的困难,农业大省四川各水稻产区近日陆续开镰收割。  在邻近成都的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成片的稻田在阳光下泛着金灿灿的光。种粮大户赵友良利用联合收割机,开始收割他今年流转种植的300亩水稻。  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农户对粮食生产丝毫没有放松。“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争取早点收割完,然后趁着好天气把稻谷晒干,做到颗粒归仓。”赵友良说。  四川大部分农户在水稻秋收时,会雇请收割机,这些收割机的驾驶员,是奔走于全国各粮食产区的外来人员,这对疫情防控带来一定压力。连日来,在四川青神县瑞峰镇,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头顶烈日,在田间地头为作业人员测量体温,并查看跨区域作业的农机手及辅助人员的健康码、行程码等。  据了解,水稻开镰收割后,瑞峰镇党员干部每天在田间地头通过流动宣传车、小喇叭等,向农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逐村排查摸底,对参加跨区域作业的农机手、农机和作业路线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无死角、全覆盖。  今年入汛以来,四川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入汛前,四川就准备了必要的种子、肥料、农膜、柴油等农业生产救灾物资,储备国家、省级救灾备荒种子 592 万公斤。一些地方发生暴雨洪涝后,农业部门及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民及时排涝、洗苗扶苗、加强田间管理,对绝收地块及时补种短期作物。  病虫害是粮食丰收的又一潜在威胁。近期四川高温高湿的天气,适宜水稻生长,也容易发生病虫害。“这就是稻飞虱,别看它长得小,危害可不小。”在绵竹市玉泉镇涌泉村的一片稻田里,绵竹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张光清正向农户讲解稻飞虱防治知识。  据了解,今年7月下旬,绵竹发生暴雨和大风,稻飞虱伴随气流大规模迁飞。当地及时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做好虫情调查监测,指导农户精准施药。  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说,在惠农政策扶持下,合作社种粮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发展社员860名,有大型农机160余台。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5.2万亩,比去年增加1万多亩。粮食产量也稳步提升,水稻亩产可达650公斤以上。今年各项农业补贴比去年增加70多元/亩,总计能达到300多元/亩,一年下来,每亩田的利润可达800多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赵会 特约通讯员 温选鹏8月23日,走进眉山市彭山区凤鸣街道金烛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矗立在道路的两旁,成为点亮村庄的一道风景线。  “以前到了晚上,村里总是漆黑一片,出行很不方便。今年7月,村上安装了路灯,我们走夜路方便又安全了。”凤鸣街道金烛村3组的任定容非常感慨。如今,晚饭后,村民三三两两出门散步,有的走出家门聚在小卖部聊天,还有的自发组织跳起了广场舞,全村人的业余生活丰富了不少。  “政府为我们安装了路灯,不仅照亮了我们夜间出行路,也温暖了我们的心。”村民交口称赞。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彭山区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实施场镇、村、农村生活聚居点“路灯照明”工程,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是照亮了村民的幸福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这次金烛村共安装路灯118盏。自从路灯亮了,方便了广大群众的夜间出行,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金烛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助力乡村振兴。”凤鸣街道金烛村党委书记黄林说道。  今年以来,彭山区已在农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700盏,不但提升了新农村的整体形象,而且促进了新能源的合理利用,体现了“低碳生活”的理念,照亮了群众的心,也照亮了乡村振兴之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永安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强降雨天气影响,一些低洼地带果园积水较多,田间不同程度出现内涝,不及时采取措施,会给果树带来灾害损失”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针对近日在思蒙、松江等镇实地检查,着力从避减自然灾害损失入手,及时提出“四条”果树秋管措施,以确保全区38.5万亩晚熟柑橘丰产增收。  该区通过官方渠道、相关会议、微信公众号以及果技员现场指导等方式,积极向广大果农传递雨季天气信息,提前落实应对暴雨灾害生产技术,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强化开沟排水措施。要求抓住被淹果园洪水消退时机,及时冲洗树叶淤泥,并且对低洼果园或排水不畅的果园,应在四周开挖围沟、疏通腰沟、理好行间沟,以此降低厢沟水位,消除湿害影响,促进土壤疏松透气,以此避免土壤因饱和渍水而缺氧、影响果树根系呼吸而出现烂根现象。此外,待天气放晴后适当浅翻土壤,以防板结和减少地表水分过度蒸发,加速根系恢复生长。  平衡果树营养。针对强降雨后果园土壤水分较充足,容易导致果树某种营养供应过旺,或者出现某些营养元素供应缺乏的问题,要求适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补施速效氮、磷、钾元素肥或增施腐殖酸类有机肥等方式,促使其尽快恢复树势,避免或减轻黄叶衰退现象发生。此外,采取剪掉因雨水过多抽发而影响果树生殖生长的背上枝、旺长枝、无效枝以及扭枝拉枝,改变树梢生长方向的方式,既平衡协调果树营养供给,又避免枝芽分化受阻。  一抓疏果,摘除树上密度过大的小果、弱果、多余果、灼伤果,以保果子品优个大;二抓修枝,及时剪除病枝、残枝、徒长枝,便于果树通风透光,减少营养损耗。在加强病虫害防治上,根据夏秋病虫害特点,采用高效低残留农药或采取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危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文/图“这一株稻穗有180粒,预计这块田稻谷亩产可达到700公斤。”8月16日一早,在仁寿县方家镇武通村9组的水稻配方施肥试验田里,59岁的高级农艺师邹朝文正和同事一起,进行水稻测产工作(如图)。  两亩地的试验田里共划分有NP区(氮磷区)、NPK区(氮磷钾区)、PK区(磷钾区)、NK区(氮钾区)、无肥区等15个区域,长势良好的水稻迎风飘扬,展示出勃勃生机。  据悉,邹朝文等人在今年3月进行水稻育秧,随后,栽种的时候采用“大三围”薄膜覆盖技术进行培育。“盖上薄膜有利于抗旱,同时能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水稻生育进程,扬花期正好躲过高温天气,这样可以提高结实率。”邹朝文说,15个区域,分别用不同的配方进行施肥管理,其中还设置了无肥区,等明确哪种配方施肥水稻的产量高、品质好,再进行推广。水稻早期生长时,邹朝文每个星期自己至少要去查看水稻长势2至3次,进入成熟期后,每天都要去观察。  “从目前测产的结果来看,氮磷钾区的水稻产量最高,能达到700公斤。”邹朝文说,以前,当地的水稻亩产平均只能达到500公斤左右,通过这个试验,摸索水稻最佳配方施肥方案,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下一步,方家镇还将继续探索试验水稻配方施肥工作,力争做到减量增效,助力减少面源污染,使水稻产量提升,确保粮食安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4
(记者 樊邦平)“家里用上自来水没,惠民惠农补贴发放到位了吗,镇村干部作风咋样,你家有啥困难没有?”8月13日,丹棱县张场镇纪检走访调研组干部来到岐山村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在饮水、用电、住房安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诉求,收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同时向群众宣讲政策。  近期,丹棱县纪委监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问情联心”大走访活动,由县纪委监委机关、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乡镇纪委、村(社区)纪检组织的180余名干部组成7个走访调研组,按行业领域开展走访。  据悉,各走访调研组将利用近1个月时间,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诉求反映,建立民生诉求、信访举报、意见建议“三本台账”。截至目前,走访调研组已走访企业38个、群众200余户,收集问题65个。  针对走访调研收集的情况,县纪委监委将开展综合研判,并分类进行处置。之后,走访调研小组成员将会把收集问题的办理情况,通过面对面反馈、电话告知等方式,向群众进行回复。  “我们将常态化开展纪检监察干部进园进村进户走访活动,不断改进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作风,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丹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23
(张忠苹  记者 常坚)“我现在每天骑电动车,10分钟不到就能到岗,不仅把钱挣了,也方便照顾家里。”家住眉山天府新区锦江镇锦江社区的居民方金贵50多岁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么大岁数还能在家门口就把工作解决了。在成眉同城发展和眉山“北上”重大历史机遇下,当地依靠辖区内重大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党建领航+合作社入股+股份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像方金贵这样的辖区群众就业问题。2020年,锦江社区成立眉山锦惠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公司集合村(社区)集体资金,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强化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力度,与重大项目在劳务、餐饮、园林、种植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成立第一年,公司就承接了上海建工施工生活板房建设、社区水毁工程修复、中法“田园春光”绿化等项目,盈利35万余元。今年以来,陆续签订意向协议5份,预计收益150万元。同样在该镇天宫村,通过“党建领航+闲置资产+专业合作社”模式,调优做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方法酝酿而成。在锦江镇政府的支持下,天宫村依托辖区内柑橘优势,整合村级闲置村小学房屋及村集体土地,利用上级补助资金100万元,村级集体资产和资金20万元,股份制合作社40万元,建立天宫村气调保鲜库开展对外租赁业务,让“沉睡资源”变身“活资产”。气调保鲜库的建成,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收入,还解决了天宫村长期存在的柑橘“销售期间短、损耗率高”等问题。“去年,我们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20万元,今年预计还会突破30万元。”该村党总支书记曾红军表示。在村(社区)不断寻路径、找方法的同时,锦江镇也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以“党建领航+政策扶持+专业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村民通过土地入股、股份合作方式自愿参与,统筹农户承包地统一集中管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特色种植产业,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在象耳村和正华村,村“两委”班子带头入股和引进民间资金入股,并争取到中央、省、市、新区四级配套扶持资金100万元。该镇象耳村投入210万元,建立200亩优质晚熟柑橘集体经济示范区;正华村投入126万元,建起294亩果园集体经济示范区,项目成熟后收益将十分可观。据了解,近年来,眉山天府新区锦江镇坚持党建领航,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带动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不断提升“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目前,锦江镇莲花社区、牧马社区、毛家渡社区集体经济规模都已接近100万元,我们也将持续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观摩拉练、借鉴推广成功经验等活动,以强带弱,全面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乡村振兴战略。”该镇党委书记张弘弛充满信心地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威楠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实现脱贫群众可持续发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洪雅县组织各级就业扶贫工作力量,扎实推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通过“补、畅、优”三步工作法,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工作中的王赵娟(彭威楠 摄)“补”齐就业短板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稳住脱贫劳动力就业,则是防止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村里还有没有找到工作未外出、有务工需求但未找到工作、返乡未就业的脱贫劳动力?”8月11日,洪雅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到柳江镇两河村,与村干部交流、分析全村脱贫劳动力就业情况。工作人员徐文健表示:“我们要随时掌握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情况,预防、杜绝因失业而返贫的现象。”  今年以来,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洪雅县组织各级就业扶贫工作力量深入全县89个村,查清脱贫劳动力就业“家底”,对找到工作未外出、有务工需求但未找到工作、返乡未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户、零就业家庭进行筛查汇总。同时,通过城乡劳动力实名制调查和全县农民工就业形势调查,摸清全县脱贫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根据筛查、摸底情况,我们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推送招工信息,另一方面组织全县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务工需求人员进行岗位推介,逐一解决就业困难。”洪雅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同时,主动对接各驻村工作队,为脱贫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确保每个脱贫劳动力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畅”通就业路径  出去打工,顾不上家;照看老幼,挣不到钱。长久以来,脱贫劳动力心中总有摆不平的“两本账”,而就业扶贫基地大大缓解了这一难题。  8月11日,在洪雅县就业扶贫基地——创捷通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脱贫劳动力王赵娟正熟练地操作着各类电子组装设备。“我之前在外地务工,去年为照顾家庭回到洪雅,没想到就业扶贫基地就在家门口 。现在,我每个 月有39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真的非常开心。”王赵娟道出了众多产业工人的心声。  为鼓励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洪雅县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对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的企业给予相关奖补。截至目前,已认定盛丰钛业、创捷通信2个就业扶贫基地,各给予5万元奖励;兑现12家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奖补77人次35.26万元。  这仅仅是洪雅县全力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洪雅县人社部门收集全县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用工信息,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发布企业招工信息38期;举办春风行动、送岗下乡等线下招聘活动,印制招工简章和政策宣传资料1.3万份并发放到脱贫劳动力手中;深入开展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脱贫劳动力258人。做“优”服务质量  创业对于脱贫劳动力来说并非易事,8月11日,洪雅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带着这样的担心,对脱贫劳动力创业者袁媛进行了跟踪回访。  今年年初,袁媛靠着亲人支持和政府发放的1万元创业补贴,在洪雅县城开了一家小型服装店。“服装店经营还可以,每月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袁媛向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她已有了开分店的打算。在得知袁媛的规划后,该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政府对有创业培训需求的,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对资金紧缺符合条件的,可最高给予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贴息。”  据了解,像袁媛这样的脱贫劳动力创业者,该县已先后帮助了19名,发放创业补贴19万元,同时还提供创业培训、孵化园入驻等相关政策扶持。目前,这19人的创业路已步入正轨。  通过一系列的就业帮扶举措,截至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5666 人 ,转移就业率73.5%。“今后,我们还将从支持就业载体发展和鼓励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等方面入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洪雅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8
(李霞 记者 李田)近年来,眉山市洪雅县依托竹资源优势,在大力发展竹子种植、竹笋生产的同时,加快推进竹加工产业发展,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8月16日,记者走进“竹元科技”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破片、疏解、浸浇、干燥、铺装、压板,一根根翠绿的原竹翻飞游走在加工机械之间,一块块厚薄均匀的竹板逐渐成型,成为“竹钢”。“竹钢深加工项目”厂房建设竹元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述伟介绍,竹元科技生产的高强度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钢”,从原材料生长、加工都是绿色环保。今年,公司生产的“竹钢”板材、“竹钢”地板通过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鉴定”,新产品鉴定明确指出:“竹钢”是新型负碳产品。“竹钢”具有绿色环保、高强度、高密度、阻燃等优点,同时在加工过程中,极大程度地保留了竹材纯天然的色泽与纹理。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产品已广泛运用于景观建筑、室内外装饰、文创等领域。近年来,洪雅县立足境内竹资源优势,将竹产业融入全县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一根竹”工程,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采取“院企合作”模式,研制生产高强度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钢”,并规划建设“竹钢”国际生态产业园,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竹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让竹产业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产业。陈述伟表示,将秉承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八线一院一中心”国际“竹钢”生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竹原料利用,促进乡村振兴,促农增收,更好地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竹元科技有限公司正围绕“八线一院一中心”目标,倾力打造竹钢国际生态产业园区。其中的“竹钢深加工项目”已经基本完工,“竹钢”构件、集成建筑、家具、门窗四条新生产线即将进入设备安装与调试阶段,正在进行综合验收,有望在2022年1月全面投入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极大提高生产、加工能力,有望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洪雅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6
(李霞  记者  常坚  文/图)近年来,洪雅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丰富的茶产业资源,大力打造洪雅茶叶品牌,积极培育茶树新品种,并通过茶产业升级带来经济新增长点,高质量推进“一杯茶”工程实施,助推洪雅茶产业绿色发展。茶农在中山茶园采茶日前,记者在东岳镇观音村茶树培育基地看到,该县培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天府5号和天府6号已经进入后期管理阶段,茶叶专家们正在对茶树目前的长势进行评估和指导。据观音茶叶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刘广祥介绍:“天府5号和天府6号发芽和采摘时间都较早,抗病能力也比其他品种强。由于发出的芽头呈金黄色,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的绿茶,做出的茶叶口感、香气都比其他茶叶好。”据了解,天府5号和天府6号茶树新品种是从当地老川茶里,通过单株选择、系统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发芽早、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等特点。除了培育茶树新品种,作为川西南地区产茶大县,洪雅县不断丰富茶文化内涵,增加茶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近年来,洪雅县以体验茶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悄然兴起,在止戈镇、中山镇、柳江镇等地,游客可以品鉴有机茶、品尝茶膳、观赏茶艺、采摘制作茶叶,吃、行、游、购、娱等多样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为全县茶产业发展积蓄了力量,增添了活力。作为全国无公害绿茶生产基地县、重点产茶县,洪雅县坚持走生态有机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地方区域品牌,大力建设“高山标准化有机茶基地”,让高山有机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推行“洪雅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小品牌”双牌运作模式,提升洪雅茶叶产品整体形象;强化部门联合行动,大力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普及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等知识,推行专业化服务管理,为全县茶产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洪雅县已培育出“峨眉雪芽”“屏羌”“雅雨露”“蜀茶”等一批有机绿色品牌。全县茶叶在地面积达29.5万亩,其中,绿色有机茶认证面积1.88万亩。全县鲜叶年产量10万吨,干茶年产量2.64万吨,年综合产值35亿元。未来,洪雅县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让洪雅茶业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兴旺产业,让茶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谱写更加灿烂的“绿水青山”新篇章。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16
(赵会 翁光建 记者 常坚)近日,在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汉安村,村民们在刚收割完水稻的田里栽种泽泻。“今天是我们栽种泽泻的第4天,每天要栽种20余亩水田。”种植户王强说,泽泻种植基本全靠人工。栽种泽泻的五十几个工人分为三组,一组除草、平整稻田,一组在泽泻苗田里扯秧苗,最后一组栽种泽泻。据了解,每年8月水稻收割以后,当地村民充分利用稻田“闲置期”,以“水稻+中药材”的模式重新蓄水种植泽泻,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效益。“泽泻是汉安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全村种植面积超过7000亩,今年水稻刚刚收割完毕,村民们就抢抓时机栽种泽泻。”谢家街道汉安村相关负责人说。据悉,彭山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栽种具有较高医用价值的泽泻,2000年后逐渐形成种植规模。目前彭山区的泽泻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产量4680吨,主要分布在该区谢家街道和公义镇,两地通过栽种泽泻,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8月12日,汤险峰异常忙碌,他的“新竹禧悦”饭店接了一个大单,那是一个十五桌的宴席。“六月中旬开业至今,生意好的时候,我们一天可以收入七八千元。”汤险峰说。  “新竹禧悦”饭店位于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9组。2020年5月,在“两项改革”推进下,原兰沟村与百花村合并。  现在“新竹禧悦”饭店所在的位置,前身正是原百花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从闲置的村级阵地,到人气爆棚的新餐馆,用兰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小建的话说,这是合村、合力、合心激发出的发展新动能。盘活闲置地集体经济发展添活力  39岁的汤险峰,做餐饮已有25年,他家位于青神县西龙镇长池村,与兰沟村仅隔着一条思蒙河。近年来,兰沟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得有声有色。汤险峰看着眼热,希望能在兰沟村里开一家饭店,可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转机始于去年,随着兰沟村与百花村合并,原来的百花村党群服务中心被闲置下来,其所在地属村集体建设用地,刚好能够满足汤险峰做餐饮适度扩建的需求。汤险峰找到了兰沟村联合经济合作社,双方最终以“租金+股份”的合作方式,共同出资打造“新竹禧悦”饭店,收入则按股分红。  土地,是农村的核心资产。合村后,如何将闲置的村阵地等土地盘活,是一个普遍问题。  合村前,兰沟村和百花村相邻,但前者背靠青神竹编产业发展,村集体入股成立了旅游管理公司,承接了园林绿化、物业管理、垃圾清运等多种业务,集体收入呈多元化;而后者,多年以粮油为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几乎为“空壳”。“合村不能是简单的把村合了,如果合村不合心,那么集体经济就很难发展起来。”为此,2020年两村合并后,兰沟村成立了联合经济合作社,对全村的资产资源进行了股权量化,并向成员发放了股权证,每人107股,每股一元。  “联合经济合作社,是我们新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目前全村6058名村民都是成员也是股民。”赵小建说,兰沟村联合经济合作社参与了“新竹禧悦”饭店的建设和运营,不仅让闲置的村阵地活了起来,也让合村后的所有社员能够参与合作社产生的收益分红,分享村集体发展带来的红利。“去年,我们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了36.8万元,同比增幅超200%。今年,随着饭店的常态化运营,村集体预计可增收20万元以上。”赵小建说。打破原有界限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2019年以来,四川大力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截至目前,“两项改革”的“前半章”任务基本完成。“前半章”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区划界限和行政壁垒,也为“后半章”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村集体积极奠定了基础。  青神县白果乡官厅坝村仙姑湖,青山绿水,风景如画。这里又叫官厅水库,是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中型水库。多年来,这个水库在当地的农用灌溉、防洪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坐拥秀丽风光,水库的经营性开发却几乎为零。  “主要是因为,过去这个水库位于三个村交叉的地方,每个村各有各的想法,很难统一规划发展。”青神县白果乡官厅坝村党委书记李志祥告诉记者,通过村级建制调整,他们村由过去的白庙村、栗子村、官厅坝村合并而来。三村合并后,新的官厅坝村村党委将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实施统一规划。今年3月,村上与青神县农投公司合作,获得了水库的经营权用以发展村集体经济。“获得经营权后,我们就分组开坝坝会,鼓励村民入股参与经营项目。”李志祥说,为了兼顾公平,村上以1000元每股,最少入股1股,最多入股10股的方式,共吸引了163户村民入股,筹集了105.6万元资金,开展官厅坝水库水产养殖项目。目前已投放鱼苗4万余尾,预计全年收入50万元。这是该村开展的第一个经营项目,下一步,村两委还将在旅游观光上做文章。  “通过两项改革,我们全县乡镇由7镇3乡调整为4镇2乡1街道,减幅30%;建制村由71个调整为38个,减幅46.5%。”青神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项改革”重塑了基层治理的新体系,再造了城乡发展新格局。下一步,青神县将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生活更有盼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6
(翁光建 邓凌瀚 记者 常坚)近日,位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街道茶场村的彭祖山景区迎来了旅游小高峰,各地游客们纷纷前来游玩,感受彭祖山的清醒空气和秀丽风光。8月10日,茶场村果农卢诗全正在迎接络绎不绝的游客,向他们展示自家果园的李子。“通过彭祖山升级改造,不仅道路宽阔了,农村环境美化了,游客前来游玩,都会来品尝及购买我们的水果,让我们水果不愁销,预计今年我的果园产值能达到五六十万元。”果农卢诗全兴高采烈地说。彭祖山景区据了解,彭祖山景区于2017年5月开始升级,闭关打造近4年,升级后景区面积从以前的600多亩到现在的2416亩,面貌焕然一新。这里新打造的采气场、彭祖书院、膳食术馆等多个彭祖文化新场景,如今已成为游客打卡的好去处。“自今年彭祖山运营以来,游客倍增,帮助周边的农户餐饮行业引流,提高村里农户土特产销量,给农民以及商家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该区江口街道茶场村党委书记袁章洪表示。“景区的升级还解决了部分农户的就业问题,园林工、保洁工等岗位就多达70余个。接下来,配合旅游开发,我们结合大小环线的风貌改造,让游客玩得高兴,留得下来,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民宿产业发展,壮大我们村集体收入。”以乡村旅游等美丽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今,茶场村依旧是靠山吃山,但“吃”的是旅游饭。农旅融合让产业发展焕发出新活力,茶场村充分利用彭祖山这个大“IP”,鼓励村民们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以旅游资源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优势促进旅游繁荣,茶场村将旅游和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游客和村民绘制的一幅景美、人美、产业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农旅融合让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幸福路。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12
仁寿县标准化、规范化推进镇村便民服务阵地建设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8月6日,在仁寿县满井镇便民服务中心,干净整洁的大厅里开放式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宽敞明亮的大厅干净整洁,里面设置了“暖心服务区”,配备打印机、饮水机、医疗箱、雨伞等便民用品,并开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配齐老花镜、放大镜等用品。  不只是一窗办理,每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都设有包含户籍、社保、医保等在内的9个服务窗口,还设置了户籍证照自助办理、24小时自助服务区等,可实现24小时纪委大数据自助查询、社保自助缴费查询等。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对群众申请办理的各项事务,实行“上下联动,全程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把便民服务的链条延伸到群众身边,让群众更便利,更满意。解决群众“就近办事”需求  为切实做好乡镇建制调整“后半篇”文章,面对群众“就近办事”的迫切需求,2019年仁寿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按照“场地建设标准化、政务服务规范化、便捷服务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进行标准化建设,从硬件建设、服务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细致标准的规定,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均设置了咨询引导区、综合服务区、专业服务区、自助服务区、休息等待区等区域。同时,将社保、医保、民政等216项便民服务事项,纳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作为主管部门,仁寿县行政审批局为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在积极完善培训制度和培训内容的同时,通过轮岗交流、跟班学习、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补齐业务短板,切实提高基层便民服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  仁寿县自2019年启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以来,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求,推进镇村便民服务阵 地 建 设 。 2020 年 投 入8000万元完成18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3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今年将再投入8000万元完成剩下的9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 46 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率先实现所有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完成改造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个个都已顺利运行,在建的乡镇也加大马力奋起直追。“在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及时公布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事项,逐项、逐环节精简压缩办事材料。建立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统一办理流程,统一服务标准,让群众看得懂、好办事。”仁寿县行政审批局负责人吴茂军介绍,下一步,还将继续梳理和下放适合乡镇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将更多的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和就近办的范畴,最大限度让办事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青神县整合青神国乡椪柑等13家农民合作社,吸收社员2068户,成立青神县蜀品堂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做实惠民、服务、创新三大举措,变合作社“单打独斗”为联合社一体运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党员志愿者帮助果农收割林下大豆发挥组织优势 降低生产成本利民惠民“老将,你昨天订的2吨肥料,还有30包纸袋包装的,厂家马上就给你送去了哈!”8月2日,青神县虎渡社区的果农将红星,收到了在联合社订购的农资物品,谈起这批农资,将红星非常满意,“以前订农资都是这家问那家比,价格摸不透,现在在联合社订,价格便宜,而且还配送到家,一点都不操心。”抱起团来好发展。为最大程度整合优势资源,保障农资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利润最大化。青神县健全农资服务体系,通过对接大型农资企业和大型农资综合服务商,统一采购,直供直销,避免中间差价;联合社优化供应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农资在配送过程中的费用,让果农真正得实惠。截至目前,共降低了社员农资成本76万余元,降低生产成本25%~30%。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讲解养护方法构建服务平台 技术赋能助力产业增收“兰师,这段时间天天大太阳,我的果儿有些都晒黄了,这咋个办喃?影不影响果儿质量哦?马上立秋了要咋个做养护喃?”8月3日一大早,果农李安学就联通了柑橘种植专家兰中的微信视频,咨询近段时间,因高温天气导致的果子发黄问题。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支撑,青神县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用好田间、网络2个课堂,实现户户享受技术服务,随时随地咨询技术专家。联合社党支部目前签约了32名农技专家,组建专业服务队,通过微信交流群,开展线上指导。同时,每月1号和15号,定期开展2次线下培训,覆盖全县2000余户果农。通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以技术赋能,提高椪柑品质、擦亮青神品牌,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提供技术支撑。社员们正在联合社订购农资探索创新模式 林下种豆拓宽致富渠道走进青神县瑞峰镇杨柳漕村,果农张云辉在柑橘地一片忙碌,联合社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们正在帮忙收割大豆。“前段时间联合社组织我们去培训了林下种豆技术,回来我就种了几亩,现在丰收了,屋头只有我一个人,党支部就喊了人过来帮忙,今年的收成还是不错,一亩收入1500左右,还是挺高兴的!”张云辉说道。邀请专家开展技术理论培训提高农业创新力,增强土地附加值,青神县因地制宜推出柑橘林下种豆模式,实现土地最大化利用。目前,全县共有1.2万亩林下大豆,预计产出毛豆3600余吨。同时,引进全国农产品销量前三的天津辰博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0.2~0.6元的价格收购毛豆,直接创造经济价值600余万元,为果农致富增收提供了新渠道。(文图源自青神县委组织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赵会 特约通讯员 温选鹏近日,在眉山市彭山区凤鸣街道江渔村,满山遍野的蓝莓树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正在垄间劳作,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查看滴管安装情况。“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蓝莓生长,种植出来的蓝莓品质非常不错,今年的采摘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日常管理。”蓝莓种植园“管家”伍燕梅表示。  走进蓝莓种植园,只见成行的蓝莓树下都安装了两排小软管,涓涓细流从软管的出水口流出,浇灌着蓝莓树。“采用了智慧化滴管系统后,我们的工人成本减少了,灌溉用水得到了充分利用。”据伍燕梅介绍,安装了滴灌系统后,工人只需在首部装置操作开关,就可以控制所有种植园的浇灌情况,该系统将水肥频繁且缓慢地直接施于蓝莓树根部区域,仅是灌溉根系区域而不是整个田间表面,从而使蓝莓植株根系区域的水肥含量达到最佳水平。  “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证蓝莓的绿色品质,我们种植园在管护期间实行了科学用药、生物防虫等措施。”伍燕梅说。在田间,黄色防虫板和高效防虫灯间插在蓝莓种植园中,上面布满了被粘住的害虫,有工人正在更换粘满害虫的防虫板。  随着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以新型绿色防控手段为核心的生态治虫技术,已经成为生产绿色果品、有机果品的关键环节之一。伍燕梅介绍,绿色生物防控不仅省工、省力、成本低、操作简单,还可以避免或减少农药给果品造成的农药残留,确保果品食用安全。  “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可以减少植株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和造成的抗药性。”该区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卓科介绍说,生物防虫遵循自然界的生物链规律,让生物链融入田间管理,构建现代化生态农业体系,助推降本增效、实现提质增效,最终以生态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1
(夏雨婷  记者  常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近年来,青神县整合青神国乡椪柑专业合作社等13家农民合作社,吸收社员2068户,成立青神县蜀品堂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做实惠民、服务、创新三大举措,变合作社“单打独斗”为联合社一体运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鸟瞰青神美丽新乡村为最大程度整合优势资源,保障农资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利润最大化,青神县健全农资服务体系,通过对接大型农资企业和大型农资综合服务商,统一采购,直供直销,避免中间差价;联合社优化供应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农资在配送过程中的费用,让果农真正得实惠。截至目前,共降低了社员农资成本76万余元,降低生产成本25%-30%。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支撑,为此,青神县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用好田间、网络2个课堂,实现户户享受技术服务,随时随地咨询技术专家。联合社党支部目前签约了32名农技专家,组建专业服务队,通过微信交流群,开展线上指导。同时,每月1号和15号,定期开展2次线下培训,覆盖全县2000余户果农。通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以技术赋能,提高椪柑品质、擦亮青神品牌,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提供技术支撑。为提高农业创新力,增强土地附加值,青神县因地制宜推出柑橘林下种豆模式,实现土地最大化利用。目前,全县共有1.2万亩林下大豆,预计产出毛豆3600余吨。同时,引进全国农产品销量前三的天津辰博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0.2-0.6元的价格收购毛豆,直接创造经济价值600余万元,为果农致富增收开拓了新渠道。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1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