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王涛 万晓锋 记者 程海英 文/图)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推动泸州市对口帮扶项目持续发挥效益,12月28日,在乡城县召开泸州市对口帮扶乡城县2021年项目工作总结会暨2022年对口帮扶项目安排部署会,乡城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熊茂材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组织部等13个县级业主单位和3个乡镇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议通报了全年项目开展情况,要求各业主单位抓紧完善2021年度收尾工作和2022年对口帮扶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加快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招投标工作,履行好项目立项审批手续,确保项目顺利启动实施。会议强调,高质量推进泸州市对口帮扶项目建设,是拉动乡城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做实做细泸州市2022年对口帮扶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按期进入招投标程序、按期全面完成项目竣工验收。要精准实施项目,增强协同作战能力,规范项目实施程序,确保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使用拨付规范有序。要加大扶持力度,强化防返贫补短,最大限度发挥泸州市对口帮扶资金效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全力以赴建设美丽宜居、业兴人和的现代化新乡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木呷支卡12月28日,笔者从洪雅县中山镇获悉,该镇今年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包片区、镇领导包村、镇干部包组、村民小组长和微网格长包田块的“四包”工作责任制,把禁烧任务量化,层层分解到村、户、地块。  为此,该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各副职领导为副组长,全体镇干部、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组织成立以村(社区)书记为组长,其余村干部、网格员和村民组长为成员的村级工作组,推进本村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与此同时,各村(社区)成立禁烧巡逻队,微网格长同时担任秸秆禁烧巡查工作,“白天查明火、烟雾、黑斑,夜晚查火光”,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对露天焚烧秸秆的,严格执行“当天灭火、当天请‘责任人’到派出所训诫教育、当天按照一般程序立案、当天新闻媒体负面曝光、当天清除黑斑、当天启动追责程序”的“六个当天”执法机制,确保秸秆禁烧工作落实到位。镇级也成立了秸秆禁烧督查巡逻队,发现乱堆乱放秸秆及时督促清运,发现火情及时组织扑灭,并对焚烧秸秆的责任人进行处理。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潘建勇 摄12月26日,航拍仁寿县禾加镇官印村“穿”上白色薄膜“暖衣”的柑橘园。晚熟柑橘树“穿暖衣”,通过错峰上市,实现收入翻番。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29
(罗俊涵 彭川 郑佳洁)近年来,丹棱县按照“立足优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等举措,探索出一套符合丹棱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密匙”,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预计全县5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580万元,同比增长69.1%。即将丰收的丹棱晚熟柑橘“靠山吃山” 把绿色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随着幸福古村名气越来越大,我们‘靠山吃山’,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农旅融合项目为依托,不断开发新业态。只有把游客留下来消费,村集体经济才有着落。”12月22日,丹棱县幸福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天,幸福古村(幸福岭)精品民宿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十几栋川西民居建筑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据介绍,该项目由接待区、餐饮会议区、民宿区三大区域组成,有望在2022年“五一”前试运营。按照约定,该项目营业额的10%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全村公共事业发展。届时,幸福古村的旅游产业将得到巨大提升。集体经济产业园的成立,将进一步增强万年村的“造血”功能事实上,幸福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探索早已开始。多年来,该村本着“立足优势、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将农业产业与农耕文化相结合,把乡土山货同乡村旅游相统一,打造“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古村,形成“望得见山水”的旅游体验。“村集体有了钱,能办的事情也多了,小到走访慰问,大到基础设施建设,村党委的凝聚力得到空前加强!”据幸福村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左右,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2万元左右,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金藏村依托集体经济公司开展项目建设    摸清家底 把“沉睡”资产变成现实收入“村子强不强,群众富不富,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一眼能看透!”12月20日,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党支部副书记任刚在该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忙得不可开交,产业园200亩核心区的规划把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向、工商资本招引等,都需要他操盘。看着村集体账户的余额不断多起来,任刚说累点也值得。2013年,万年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2015年以前,万年村集体经济无任何收入。从2016年开始,该村以合作社“代养分红+集体经济分红”的模式,终于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万年村集体经济发展也从依赖上级资金“输血”,到盘活“沉睡”的集体资产增强内生动力,获得了“造血”功能。“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在30万元左右,看似不多,但对万年村来说非常难得。过年前,我们会拿出20%作为分红发放给群众,其余部分将用于促进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任刚说。山羊养殖是万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万年村共梳理包括房产、山林和荒山荒坡荒滩等13处村级闲置资产1000余平方米。村两委采取提升便民服务、改建公益设施、支持产业发展、发包出租等方式,一组一表建立台账,组织村民通过“一事一议”出租、发包。截至目前,该村先后引入社会资本1300余万元,成立专合组织3个,流转土地1300余亩,村集体按照每亩每年20元标准,向承租业主收取土地流转服务费2.6万元,对水利等基础设施实行股权量化,每年向外来业主收取股权分红3万元。从一穷二白的省级贫困村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追平全县平均水平,集体经济的壮大成为万年村快速发展显著标志。幸福古村美景    “借鸡生蛋” 依托项目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这两年,我们借助村集体经济公司这只‘鸡’,迅速孵出百万集体经济这颗‘金蛋’。‘鸡’越养越壮,‘蛋’就会越生越多、越生越大!”12月21日一大早,丹棱县仁美镇金藏村党支部书记尤应均来到隔壁五龙村道路施工现场,察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这个价值600万元的工程由金藏村集体经济公司(丹棱县鼎盛园林绿化服务有限公司)承建,是关系到村集体经济全年分红的“重头戏”,作为村党委负责人,同时也是村集体经济公司带头人之一,尤应均连声跟工人们说马虎不得。2年前,金藏村集体经济收入仅8万元,主要来源为土地出租收入。两项改革后,当地积极探索“党建+公司”模式,促进良性循环,由集体经济注资成立丹棱县鼎盛园林绿化服务有限公司,承接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保洁服务等项目。2020年6月该公司成立以来,承接项目数十个,涉及金额近2000万元,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0万元,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力军。同时,该公司还带动了全村100余人务工,每人每年收入增加3万元。有了钱,怎么花?对这个问题,尤应均展示了几份村上刚出炉的文件。一个是《金藏村惠民清单》,其中规定:每年计划2个村民小组,每个组至少50米的道路建设;对无力负担子女上学的,由村委资助直至高中毕业;对踊跃参军家庭,一次性奖励2000元……“把钱花在民生上是我们集体经济壮大后的重点方向。同时,把公司做大做强是另一个重点,因为这是村集体经济的基石。”在一份名为《金藏村集体公司出资60万元用于资质提升,村民代表、党员签字确认表》的文件上,38名村民、党员代表鲜红的手印证实了这一说法,这也彰显了村委和村民做大集体公司、壮大集体经济的决心。(丹棱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28
(记者 樊邦平)“赵书记,按照最新的规定,社区集体资产的承包和租赁费用超过一定数额的,需要报街道进行招投标,不能我们‘拍板’哦。”12月16日,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谢家场社区党委书记赵利德找到社区纪委书记刘锟,刚刚提出由村上“拍板”把村里的一处闲置办公场所租赁出去的建议时,刘锟便果断投出了反对票。  支撑刘锟底气的是彭山区推出的一项特别监督制度——村(社区)同级监督制度。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为了做好村(社区)级“微权力”的监管,彭山区启动了村(社区)同级监督制度建设,为全区村(社区)级党组织陆续配备了专职纪委书记(纪检委员),纪委书记(纪检委员)同时兼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为了保证新上任的村(社区)纪检监察干部能履行好同级监督“专责”,彭山区纪委监委随后又进一步配套出台了《村级纪检监察组织运行规则(试行)》《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让村(社区)纪检监察干部能有规可依。  彭山区公义镇天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盛荣前认为,这些同级监督制度为村(社区)干部划定了明确的权力边线、纪律红线和行为底线,这对村(社区)干部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目前,彭山区已在51个村(社区)党组织中设立了专职纪委书记(纪检委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2-28
(记者 樊邦平)“我要办理房产登记,要办哪些手续?”“请你先到1号窗口填写相关表格,然后把身份证、户口簿相关证件复印后交给我。”12月16日上午,洪雅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唐陈丽来到当地市民服务中心,赶在上班的第一时间向该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的工作人员打听了房产登记的办理事宜。  窗口工作人员耐心的解答,让唐陈丽感觉不错,“看来,前期开展的‘窗口腐败’专项治理工作已发挥了明显的效果。”  上班时间不到单位,反而到市民服务中心政务事项办理窗口打探办事程序,这是今年以来唐陈丽的工作常态,因为她有着另一个特别的身份——“窗口腐败”专项治理暗访员。  今年以来,在整个洪雅县,唐陈丽这样的暗访员还有不少。  为了整治“窗口腐败”现象,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今年以来,洪雅县纪委监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窗口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全县的“窗口腐败”问题展开了专项整治,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开展梳理清查,取消各类“奇葩”证明,减少受理环节,让群众少跑路。  截至目前,洪雅县纪委监委共建立了3个专项督查组,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贵”“办事拖”等问题对全县的主要服务窗口开展了8次督查,随机抽访50人次,覆盖窗口单位32家,覆盖率达80%。同时,该县纪委监委还联动相关部门,取消了各类“奇葩”证明38项。  家住洪雅县余坪镇符场村的唐朝学便是窗口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受益者。10年前,由于疏忽,他在为女儿购买保险时将女儿的名字写错了,今年11月,保险公司发现了这一问题,要求其须到公司窗口办理更名。唐朝学来到保险公司服务窗口,只凭身份证,不到一分钟,便完成了更名。  洪雅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以前像唐朝学这样的业务,需要到多个部门去开具“同一人证明”,耗时多日。现在这样的奇葩证明不用再开了,不仅方便了工作人员,更方便了办事群众。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还通过推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室组地”联动、发布“窗口腐败”问题线索征集公告等形式,进一步强化了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推动了窗口部门展现良好精神风貌。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紧盯窗口部门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和容易滋生腐败的廉洁风险点,推动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监督精准化、规范化,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分。”洪雅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2-28
(王磊 郑佳洁)“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这是大文豪苏东坡对柑橘的美好称颂,也是关于眉山柑橘生产的历史记载。时光穿越千年,经过上世纪70年代红橘萌芽、80至90年代脐橙和椪柑升级、二十一世纪晚熟杂柑崛起三次产业升级,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眉山晚熟柑橘产业迅速发展,眉山春橘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昨(26)日,2021眉山春橘北京推介会作为第十九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的重要议程正式举行。国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食品安全和柑橘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农产品供应链企业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荐眉山春橘,共商产业发展,会场内外橘“香”四溢。会场内 专家把脉助力产业更好发展“眉山春橘是东坡文化的标志,充满历史的韵味;是健康生态的标志,充满春天的风味;是乡村振兴的标志,充满幸福的滋味……”推介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罗志军围绕“三志三味”向与会领导、嘉宾和代表推介了眉山春橘。加之专题片《橘韵芳华——眉山春橘,春天的味道》的播放,眉山春橘的种植历史、果品品质、技艺优势和产业效益向大家娓娓道来。底气十足、简明扼要的话语,色彩艳丽、垂涎欲滴的视频,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眉山春橘为什么这么好?“眉山春橘的高品质呈现,离不开眉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也得益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作支撑。”在嘉宾致辞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表示,自己曾实地调研过眉山春橘产业发展,在他看来,眉山绿色生态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和科技化精细化的水肥管理是造就眉山春橘水分足、口感好的重要一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应急与评估处处长赵华军表示,眉山生态环境好、气候条件优,具有规模化种植的独特优势。“眉山通过发展晚熟柑橘产业,让农户有钱赚,让消费者有口福,值得点赞!”如何让眉山春橘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推介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及行业从业者也给出了建议和思考。“一方面,要做好果品分级,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定价,确保高品质卖出好价格;另一方面要走好‘田间+车间’之路,结合工业发展,做好果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春橘附加值。”赵春江表示。“建议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提升眉山春橘品牌知晓率。”这是赵华军和物美数字农业供应链总经理李瑞琳的共同看法。会场外 眉山春橘大获赞美形势向好大会期间,眉山市还在大会驻地设置了眉山春橘展台。一颗颗红彤彤、水汪汪的春橘吸引了与会嘉宾的驻足了解,展台前人头攒动。在品尝眉山春橘后,来自青岛的与会嘉宾张东兴说:“眉山春橘真是名不虚传,酸甜适中,口感很好,下次我买橘子就认准眉山春橘了。”说完他便与现场有关人员互留了联系方式。收获到销售订单的还有本次随团参加大会的2021年中国第1000亿件快递发件人我市返乡创业大学生张富熔。“会议间隙,我收到了春橘的订单10余个,还有几个正在对接中。”在推介会上,张富熔还为眉山春橘“代言”,同与会嘉宾分享了她售卖眉山春橘的感受与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一颗春橘,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书写一段传奇。”这是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所长陈善春对眉山柑橘的赞美。据统计,目前眉山市柑橘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其中晚熟柑橘88万亩,先后引进优新品种50个,自主选育大雅柑、马克斗、眉红脐橙等新品种5个,率先制定不知火、春见、爱媛等主推品种地方标准8个,全市柑橘产值实现120亿元,带动百万从业人员人均增收上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助农增收第一产业。“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晚熟柑橘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晚熟柑橘商贸物流中心、四川晚熟柑橘研究院,努力打造全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品牌最响、效益最好的晚熟柑橘优势示范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忠苹 摄12月23日,在眉山市东坡区凯盛浩丰眉山(西南)智慧农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无土栽培的番茄。元旦临近,眉山市积极组织蔬菜种植企业及大户采摘、调运新鲜蔬菜集中上市,保障元旦、春节期间本地区及周边市民“菜篮子”稳定供应。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文/图  “大爷,你今天有好多个蛋,全部拿给我嘛!”  “前两天才卖了,今天没得几个噢,你来看嘛!”  12月20日一早,仁寿县汪洋镇田湾村的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张伟就来到村民蒋伯成家中,收购土鸡蛋。  拄着拐杖的蒋伯成小心翼翼地提出8个鸡蛋和2个鸭蛋,拿到20元现金后,他握着张伟的手,不断说着感谢的话语。  71岁的蒋伯成家中只有自己和老伴两个人,自己腿脚不方便,以前家里有鸡蛋需要售卖时,老伴便一个人去场镇上。往返路费需要15元,为了节约钱,老伴常常都是走路15公里来回。张伟正在村民家义务代收土鸡蛋。  “自从张书记来了以后,我们不用自己去卖东西了,在家里准备好,他直接就来收购了。”蒋伯成高兴地说。  “通过在抖音直播,目前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粉丝,有个成都的消费者要买200个土鸡蛋,我今天就是负责帮他收购到位。”张伟告诉笔者,通过直播带货,两个月不到,他义务为村民一共卖出了2万多枚土鸡蛋、2500余公斤柑橘和700多只鸡鸭鹅。  2021年8月31日,张伟从仁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下派到田湾村,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早已培养出了说干就干的果断性格。为了干好工作,到了村上,他立马开始进行走访摸底,实现了与995户村民户户见面。  在走访中,张伟发现,田湾村在乡村振兴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年轻人少,老年人多。虽然有着优质的农产品,但缺乏良好的销售渠道,产业发展竞争力不够,后劲不足。  11月初的一天,正值田湾村柑橘成熟之际,面对销售困境,经过深思熟虑,张伟首先从自己的亲戚朋友入手,建起了一个微信群,在群里为当地柑橘打了一波“广告”后,群友们纷纷下单。  “当天,我就帮果农带了300多公斤柑橘到仁寿城区,挨家挨户送完后,已经是次日凌晨了。”张伟说,在尝到了“带货”的甜头后,他又想到了直播。  “眉山市仁寿县田湾村振兴书记”,这是张伟在抖音上注册的账号名字,他说,用真实的身份取名,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目前,抖音账号已经有500余名粉丝,还不能开启带货,感兴趣的粉丝都会直接加张伟的微信,进行购买。  从蒋伯成家出来后,张伟和村干部一起,又陆陆续续去其他村民家里收购土鸡蛋。一个上午,他们共走了11户村民,收购到216枚蛋和3只土鸡。  匆匆吃过午饭后,带上手机,走进果园,张伟就要开始直播了。  “我是田湾村第一书记张伟,我所带的货全部有品质保障……”刚刚打开直播间,虽然观看的粉丝并不多,但张伟依然非常认真,从柑橘品种、口感、价格等方面,一一详细地介绍。  两个小时过去了,当天的直播结束了,张伟终于有空稍作休息。  “目前,光是回头客的消费能力,就让我们村上的土鸡、土鸡蛋等农村土特产供不应求了,村干部们都是去村民家里收购产品,再由我带去仁寿县城,送货上门,外地的便只能邮寄。”由于每天几乎都要送货,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张伟患上了胃病,但他却没有抱怨过一句,仍然把重任都揽在自己的肩上。  谈起下一步的计划,张伟说,村上正在着手成立公司,并以村集体经济注资,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运作,实现产销 一体化、专业化、规范化,把村上的优质农产品推销到更广阔的市场上,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能。同时,还可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荒废的村办公室成了游客拍照打卡的“网红”民宿、老旧的仓储场重新变成了明亮宽敞的生产车间、闲置的乡村学校改成了有趣的餐厅……  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仁寿县按照“盘活闲置资源、融合乡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在满足办公用房和公益用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的方式,探索“资金入股+租赁经营+改善办公场所”等模式,让镇村闲置公有资产“活”起来。  截至目前,仁寿县已清理、盘点、锁定闲置资产645宗,盘活闲置资产645宗,盘活率达100%。仁寿曹家镇东联村民宿变“浪费”为“利用”  工人们分工合作,手脚麻利,一排排半成品整齐地堆放在厂房内,日前,笔者走进仁寿县满井镇一家生产加工中央空调出风口设备的企业,看到的就是有序又忙碌的场景。  今年,被家乡创业优惠政策吸引的李璐决定返乡创业。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承租了满井镇原棉花种场闲置的收花站、仓储站,改造后,新办成了小型加工企业。“这个闲置的场地就是天然的加工厂,不仅宽敞,出入交通也十分便利,水电等生产要素还保障到位,简单改建就能投入使用。”李璐说,真正实现了低成本入驻、高效益生产。该加工企业用工均为当地的留守妇女,上下班时间灵活,留守妇女早上送完孩子上学就是上班时间,下午孩子放学就是下班时间,中午还包一顿午饭。截至目前,该企业已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  “变‘浪费’为‘利用’,让‘沉睡’的资产再次成为‘凤巢’,才能真正将两项改革做深做实。”仁寿县财政局负责人张峰介绍,该县在盘活闲置公有资产的过程中,通过资产清查,摸清县市场监管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闲置资产在乡镇的分布情况,充分对接部门,挖掘闲置资产服务乡村发展的潜力,在满足本部门和乡镇办公用房、公益用房的基础上,实施市场化运营模式。闲置场地“改头换面”成精品民宿变“遗忘”为“创收”  虽然已是冬日,但走进仁寿县曹家镇东联村一处民宿内,仍然可以感受到别致的乡村风情。民宿负责人介绍说:“周末和节假日生意好,经常都是满房状态。”  东联村党总支书记刘飞蝶介绍,村级建制调整后,曹家镇原东联村与原梨园村合并为东联村,原东联村的办公阵地就成为了闲置资源。随后,东联村积极探索“党总支+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开挂牌交易,征集承租方,将闲置场地“改头换面”,成为精品民宿。东联村以县财政安排的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万元入股,引进公司投资160万元。村集体、公司按照一定比例分成收益,村集体每年保底收益7万元。同时,该村将集体经济收益50%用于壮大梨产业,30%用于集体分红,20%用于村公益事业,实现村集体、公司、农户三方共贏。  变“遗忘”为“创收”,把包袱变成财富,在仁寿县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比比皆是。  仁寿县富加镇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四川一家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将辖区内闲置的花房学校改造成养老服务机构,同时,还可以用于疫情防控隔离场所,实现综合利用。  “盘活镇村闲置公有资产,不能只为了盘活而盘活,还要问需于民,问计于市,通过盘活镇村闲置公有资产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厉行节约、保障运行、提升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张峰介绍,下一步,该县还将继续破除“肠梗阻”,打破各行业系统、行政区划、行政级次间的壁垒,实现镇村公有资产盘活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21
 (记者 张娅娜 张惠) 由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以“发展蔬菜保险、守护百姓菜篮”为主题的“四川保险业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近日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举行,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携多家农险机构和媒体来到这里,现场考察特色蔬菜种植保险开展情况,实地访谈保险机构和种植户,了解到特色蔬菜种植保险在为农户分摊风险、为产业保驾护航、为百姓守护“菜篮子”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11月以来,四川各地蔬菜价格上涨明显。保障“菜篮子”首先要保护好“菜园子”,确保蔬菜产量稳中有增、质升品优。加强城区自有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稳定提升重点品种自给水平,需要使用农业保险等金融工具,引导产销平稳、价格稳定。锦泰保险四川分公司推行蔬菜种植保险,聚焦蔬菜产量和质量,可以有效降低种植户因自然灾害和病虫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平抑蔬菜价格,从而提升蔬菜品质。据锦泰保险眉山中心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蔬菜品种的不同,保险金额为每季700—1000元/亩不等,承保期限为一季(大概4—5个月),投保户承担保险费的20%,政府财政补贴80%。若以每季保险费率6—8%计算,投保户只需承担保险费的20%,即45元/亩左右,就可以在遭遇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时,获得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给投保农户的保险赔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12-20
(记者 唐旭)近年来,四川省青神县发动群众力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动美丽竹乡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处理村占比分别达到100%、98.1%,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7.8%。资料图片  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青神县一方面激发农民自身动力,由村集体经济出资,全县购置生活垃圾分类桶4万套,每户每月收取1元的生活垃圾治理经费,引导农户主动开展垃圾分类。另一方面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市场化,县国有平台公司统一布局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1842个,并对收集点垃圾进行循环收运、集中处理。  农村改厕方面,青神县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采取接管优先、沼改厕、三格化粪池三种技术模式,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并分批次、分区域统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除此之外,青神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农户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扮靓房前屋后。并采取“村民主建+政府配套”的建设模式,由乡镇政府对村民收拾整理出的地块进行配套完善,统一建设竹栅栏,引导村民对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进行收拾整理。目前,全县建成“四小园”5万余个。青神县还通过引导农户利用庭园打造竹茶园、竹果园、竹花园,实现农旅融合,带动旅游收入1亿元以上。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17
  (温选鹏 张艳玲)12月6日,冬日的暖阳照耀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博视家庭农场,刘沈厅正在给草莓种子浇灌肥料。在配料房内把肥料搅拌均匀,利用延伸到每颗种子的浇灌系统,偌大的种植田在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浇灌完成,相比传统浇灌方式,这种浇灌系统更省时省力,而这里只是刘沈厅的其中一个农场基地。  今年33岁的刘沈厅,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是眉山市第一个具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新农人,自2016年回乡创办家庭农场至今已有5年。刘沈厅正在他的博视家庭农场察看葡萄苗生长情况。 温选鹏 摄  “目前我主要有两个基地,一号基地大概有130亩晚熟柑橘春见,今年预计有接近30万斤的产量。二号基地是今年新投入的,主要是做产学研的示范基地,总面积大概有100亩左右,主要有种植一些蔬菜、葡萄、草莓和黄桃。”刘沈厅介绍。  在校期间,刘沈厅学习成绩优异,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百人会英才奖、成都榜样·身边好青年等。2015年,刘沈厅以“成电十大杰出学生”的荣誉,顺利毕业并获得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  “我回家创业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当时彭山作为全国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区,让我有信心在广袤农村也能够作出成绩。”2016年回到彭山,刘沈厅流转土地130亩,开启了自己的回乡创业之旅。  起初作为一名“门外汉”,刘沈厅被现实“上了一课”。由于技术匮乏,最开始他种植了80亩猕猴桃,50亩晚熟柑橘。但因作为底肥的有机肥发酵不充分,结果这80亩猕猴桃全被“烧死了”。眼看辛苦的投入打了水漂,走投无路之时,当地政府主动帮助他用两权抵押贷款了30万元。  为了补起自身短板,刘沈厅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掌握了晚熟柑橘的种植技术。2020年,他的农场售果30多万斤,实现营收150多万元,用3年的时间实现了华丽的转变。农场每年为周边农民提供约40个就业岗位,人均每年增收2万元,不少贫困户在他的带动下,脱贫致富。  同时,依托学校时期搞科研的劲儿,他还主动搞起了“发明”。除了广泛应用科技设备,刘沈厅现在正把农场打造成一个产学研示范基地,时常会有电子科技大学、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学生和专家来参观交流,内容包括AI智能识别、物联网智能大棚、互联网直播电商等新技术和新理念方面的应用。  “作为一个新农人,我将根据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增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沈厅说起未来的发展,更是信心满满,他将带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农村、爱农业的年轻人,投入到农村中,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好产业,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正山口村,几天前因发出一箱爱媛橙成为“中国年度千亿级快递第一单”而一夜成名。令人艳羡的正山口村,如今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柑橘,已发展起种植规模达2.1万余亩以爱媛、春见为主品种的柑橘产业。  曾几何时,正山口村却并不是一个适合种植柑橘的地方,果农们也曾历经了产业发展的种种阵痛。  可喜的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正山口村不宜种柑橘的历史在近年得以改写,柑橘成为全村致富增收的主打产业,一直萦绕正山口村果农心间的柑橘梦最终实现。正山口村果农正在为爱媛橙拆袋。石骨子不容柑橘 另谋它业多“夭折”  12月13日一早,记者走进正山口村,村道上的一道“拱门”上红色的宣传标语“宜居新乡村,橘香正山口”扑面而来,村道的两边就是连绵不绝、硕果累累的柑橘园。  “我种柑橘有一二十年了。之前,在我们马桥村,只要挂果两三年就不行了!”正山口村村委会副主任马天明说,“叶片发黄,树子不肯长,结的果子也是白皮果,变不黄。”  原来,现今的正山口村是由一里村、马桥村、红丰村、宋坪村等4个村合并而成。当年产业结构调整,果农最渴望的就是种柑橘。令人遗憾的是,这4个村的土质绝大多数都是石骨子土,即紫色页岩土,这种土的特点是偏碱性,这与喜酸的柑橘“格格不入”,如果非要“霸王硬上弓”,柑橘自挂果开始就会发生缺铁性黄化,最终会导致叶片黄化、脱落、减产甚至树子枯死。  “石骨子土适合种枇杷、王山蜜枣,但正山口村的气候又欠点火候,果农种出来的枇杷品质不如外面的、竞争不过外面的,而枣树后来也得了无药可治的绝症。”多悦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李寿昌说,“2001年开始,果农又大规模改种柚子以及发展一部分脐橙、蜜橘,效果并不理想;柚子对石骨子土适应性稍好,刚投产那几年,柚子卖10元/公斤 ,但2015年后,随着福建柚子规模发展,柚子价格就逐年走跌,最低才0.6-0.8元/公斤,果农反倒亏本了!”新技术改天换地 杂交柑橘大发展  站在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正山口村的果农何去何从?转机发生在2015年——东坡区农技人员历经10余年的反复试验,石骨子土种植柑橘发生缺铁性黄化的问题取得了技术突破。  据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李永安介绍,最 开始,农技人员采用硫酸亚铁为石骨子土补充铁离子,发现它不能被柑橘根部有效吸收,随后采用一种名为“EDTA”的螯合铁铁粉兑水为柑橘叶片喷雾补铁,但见效快、持续期短,最后采用“EDDHA”螯合铁铁粉兑水土施,再补充一定有机肥,结果显示补铁量足、释放均匀、持续期长,有效解决了柑橘缺铁性黄化问题。  此后,东坡区在2017年成立了柑橘产业办公室(后改名为“东坡区柑橘产业推进服务中心”),在全区设置了71名村级果技员,解决了柑橘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到了2018年,我们经中柑所专家培训,了解到以资阳香橙作砧木嫁接的柑橘苗,能抗碱性土壤,我们又对果农进行培训和指导。”李永安说,“同时,本地果农经多年实践,采用本地狗屎柑作砧木嫁接柑橘苗以抵抗碱性土壤的技术,也在果农间得到示范运用。”  于是,正山口村的果农将“EDDHA”螯合铁技术、资阳香橙砧木技术、狗屎柑砧木技术“多条腿”并用,掀起了大力发展爱媛、春见等杂交柑橘的高潮。  而今,正山口村的石骨子地区已遍种柑橘,柑橘从五六年前的1万亩左右发展到2.1万余亩(其中,爱媛、春见就占2万亩),亩产值至少上万元。  正山口村党支部副书记闵锡钢说:“自9月底以来,我们每天有200多件柑橘通过新开张的快递超市发到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我们现在要着力将柑橘品牌打出去,吸引大型超市、大老板来直接与村上对接,由村上为他们组织果农的优质柑橘,减少中间环节。”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4
  (记者 韩啸)从冰心的《小橘灯》到朱自清的《背影》,名篇里的诸般回忆,把柑橘装点成了一位“有故事的女同学”。  今年“小雪”刚过,气温骤降。伴随苹果收储工作接近尾声,进入盛产期的柑橘类水果成为近期生鲜市场的消费热点,其中就有四川眉州市丹棱县的特产“爱媛果冻橙”——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杂柑在各大电商平台崭露头角,成为现象级的“水果顶流”。  “今年的爱媛,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堪称近三年之最,销售情况要优于同期上市的蜜橘与苹果。”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橘橙种植大户胥洪福告诉记者,自10月中旬始,果冻橙在线上、线下都供不应求。  “并不意外”的走红也让乡风淳朴的丹棱县进入公众视野,二十余年来,这里一直秉承“不与两湖抢早,不与赣南争先”的理念,引进、培育新品种,借互联网之力打响知名度、挖掘品牌力。在电商掠过的阵阵风潮中,“橙都”丹棱最终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蜕变。10月中旬至今,丹棱头茬不套袋的果冻橙已基本售完,紧随其后的是穿“衣服”的套袋果,可一直卖到明年2月。 何浩 摄  果冻橙的前世今生:  从寂寂无名到业界“顶流”  果冻橙更准确的称呼是“爱媛38号”橘橙,引种自日本“橘子故乡”爱媛县。从2000年以后,丹棱便开始了对这个新品种的探索,“不知火和果冻橙”在这里逐渐成为广受市场青睐的爆品。  然而,这条传“橙”之路却藏着鲜为人知的心酸往事。三十多年前,丹棱果农主要种植脐橙,但种出来的橙子剥皮难、内有籽、囊衣厚、不化渣,根本无法与两湖(湖北、湖南)及江西赣南等地竞争。  为了改变窘境,1998年丹棱当地的“土专家”谭后根带领研究团队从日本带回30多个新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爱媛38号”便是其中之一。很快,嫁接成功的“爱媛38号”枝条结出了甜美的果实。但在“橙都”丹棱,爱媛橙不过是众多品种中的一员,连名字都略显潦草,仅以品种简称代之。  “当时地采价只有每斤一块多钱,由于投入产出比低,果农的种植热情并不高,种植面积也很少。”丹棱果业龙头企业、现代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静说。  转机源于一次试吃活动,有人将橙子切成两半,发现可以像吃西瓜一样“着吃”,像极了儿时“嗦果冻”的样子。于是,当时就有人建议,何不干脆将其称为“果冻橙”!  就这样,“果冻橙”的名号逐渐在线上线下小有热度。2016年以后,由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风起云涌,“沉浸式”的消费体验让果冻橙的特点更生动地展现出来——“可以像剥橘子一样轻易剥开”“轻轻一捏,徒手就能榨汁”,而且“汁水充沛到插上吸管就能直接喝”……被主播们尽情演绎。同时,由于这一橘橙新品种因其皮薄汁多、果冻口感的独特卖点,在线上快速走俏,2020年爱媛橙的地采价一度高达10元/斤。  如今,丹棱橘橙已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爱媛橙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目前,该县种植橘橙18万亩,产值超过30亿元,其中,爱媛橙种植比例达到15%,且近六成借助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出圈的秘密:  “新品种+新电商”  随着“丹棱”逐渐出圈,成为兄弟县市乃至高校机构重点取经、调研的对象,丹棱人搞果业的“绝招”也浮出水面。  “果二代”胥洪福将成功归因于“跟着政府走”。五年前,他在丹棱承包了100亩土地,租期30年。在政府倡导下,他种植了果冻橙、不知火与粑粑柑三个当时知名度并不高的新品种,种植面积各占1/3。五年后,他感慨政府看得太准——三个品种全火了。  “以后有新品种我还愿意尝试。”胥洪福说,近年来,丹棱推动成立了专家大院和科技小院,“遇到难题就到‘院子’里坐坐,专家会手把手教你。”  比如,果冻橙“货架期”可从当年10月持续至次年2月,其间自然降酸糖化,口感趋优。但若遇上霜冻期,果冻橙就会返酸。鉴于此,当地农技人员首创“薄膜覆盖”和“单果套袋”留树保鲜技术。此后,经政府部门大力推广,种植户们开始广泛给果冻橙穿上防冻的“衣服”,一件不够穿两件,实现了橘橙品质的整体提升。  好果子一定有好销路吗?丹棱人方晓祥深以为然。这个1994年出生的小伙子不修边幅,却是当地拔尖的电商销售能手,其运营的店铺连续三年“杀入”所在平台果冻橙热销榜前三。但他并不觉得自己掌握过人的运营技巧,只是坚持“卖好货”而已。  过去,果冻橙的购销主要依靠直连大型水果批发市场的当地“代办”走货,也出现了果农、采果、代办、分拣、打包等分工。但对方晓祥而言,这些角色的扮演者不过是隔着辈分的亲戚或者几条街外的乡亲。  熟人模式与乡土秩序,带来的是熟悉和信任。土生土长的方晓祥因而组织了一批信得过、有经验的老果农以传统方式甄选好果,“果品好不好,关键看老乡”。  比如,尽管已购置分拣设备,且这套机器至少能缩减一半的分拣成本,但方晓祥坚持聘请那些摸了几十年橘橙的能人手工分拣。因为,果冻橙果皮薄,易受伤,“机器不知轻重,除非有更适合果冻橙的设备才会考虑机选”。  在优化消费者体验上,他还有妙招。比如,虽然店铺销售不设超大果,但在分拣时工人依然会被要求挑出特别大的果子,它们会被安排到中果或大果的订单中,作为送给用户的小惊喜。  目前,方晓祥的店铺粉丝逾60万人次,回购率保持在30%左右,最高时曾达60%;在果冻橙的新产季,预计销售额将达到5000万元。  供给侧如何改:  构建现代要素引领的产业闭环  如果说方晓祥在乎的是如何建立店铺口碑,那么,丹棱县服务业发展中心主任严章奎更关注的则是如何打造产地口碑。  近年来,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带动下,产地直发正逐渐取代层层分销,成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方式。产地直发,让原产地直连消费者,有效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也帮助优质原产地建立了用户信任。  严章奎认为,丹棱橘橙产量巨大,电商平台在市场开拓方面扮演着急先锋的重要角色。正因如此,他认为应当用好电商平台,做消费者有体验感的好货,“杜绝次货、烂货”。  2017年,丹棱成立丹橙果业,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旗手”。“通过自建包括优质种苗繁育中心、橙橘交易中心等在内的产业链闭环,并围绕柑橘产业链逐步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整套标准,我们希望逐渐改变固有观念,带动种植户以标准化生产的新方式种出好果子,卖出好价钱。”杨静表示。  在标准化的体系中,果子好坏不再由老乡决定。选果机器可以测定糖度,测量克重、果径,识别瑕疵表面。它们选出的好果子,有标可依。  11月18日,丹橙果业将今年标准化种植的果冻橙送上了“家乡好物”直播间,当现代化的“产业链闭环”与鼎力助农的电商平台相遇,瞬时间就“遭遇”十余万网友热捧。“通过类似的活动,我们想做大丹棱果冻橙的品牌,也希望更多种植户看到,按照标准生产的产品不仅有市场,还有产品溢价、品牌溢价乃至地标溢价。”杨静表示。  柑橘品牌“频触电”:  故事背后的产销两旺  今年中商产业研究院曾测算,我国柑橘产量将实现连年增长,2021产季预计达到5399.1万吨。同时,相较往年,今年的柑橘甜得更早一些,“营业”时间稍有提前。未来数月,黄色、红色各异的中晚熟品种还将轮番登场。  据《中国主要水果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4月,我国柑橘类地理标志产品累计达到294个,其中四川省最多,共有48个;而果品类地理标志品牌截至同年1月也不过809个,由此足见柑橘的“霸主地位”。  随着各大电商平台深入广西、湖南、湖北、广东、四川、江西、云南等核心产区,通过百亿补贴、限时秒杀、万人团等扶持资源促成精准的产销对接,不仅推动柑橘销量一路走高,也让包括武鸣沃柑、丹棱橘橙、荔浦砂糖橘等一大批地标产品的故事浮出水面。  在严章奎看来,电商平台不仅实现信息“跨圈”传播,有助于快速打开产品销路,也让“以销促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产业提升带了新鲜要素。  除了丹棱橘橙,这个食橘季还有从“每五个中国沃柑就有一个产自武鸣”的武鸣沃柑、“中国砂糖橘看荔浦”的荔浦砂糖橘、“褚橙之乡”的新平冰糖橙、“长寿之乡”的麻阳冰糖橙纷纷亮相各大电商,人们在品味甘甜的同时也可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感受电商加持下正在阔步向前的柑橘产业。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楠威有事好商量,商量成好事。今年以来,洪雅县中山镇邹岗村作为洪雅村级民主协商议事示范点,通过搭建一个协商平台、明确一个协商主体、规范一套协商流程、形成一张协商内容清单、坚守一个协商底线“五个一”民主协商议事方案,为全县推进民主协商议事提供了可鉴方案。村级民主协商议事示范点  12月3日,邹岗村党总支书记李飞飞回忆道:事情的缘由可追溯到今年上半年天然气入村入户列入邹岗村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当时,村民议论纷纷,各种诉求复杂多样,怎样才能让大家满意?  为此,由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部分村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组织负责人等五类固定人员组成的邹岗村民主协商议事会应运而生,并下设村情民意收集工作组、议题初评工作组、意见反馈工作组3个工作组,邹岗村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正式搭建完成,开始民主议事解难题。  截至5月5日,邹岗村仅用10天时间,通过3次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天然气入村入户民生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通过民主协商议事,邹岗村村民各项民生诉求基本得到了解决。如今的邹岗村,民主协商议事焕发出强劲活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正在不断完善。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矜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无论在眉山市东坡区城区街巷还是乡村院落,每当听到“叮叮当当”敲打的铁器声,购买麻糖的人便纷纷围拢来。11月16日,进城转悠的东坡区思蒙镇宋堰村69岁的村民何建国边卖麻糖边说:“我平常都是骑车到城里来卖麻糖,一年下来的毛收入5万多元哩。”何建国在城里卖麻糖  据介绍,宋堰村农民历来有家庭作坊制作麻糖的传统习惯,是小有名气的乡土特色产业。然而因近年村里人大多外出务工或从事他业以后,村里的麻糖产业便逐渐萎缩起来,加工生产量较过去大大减少。“如今依然在从事麻糖生产的大多是留守老人了。该村村支书张沛介绍,因为这些老人一则与麻糖制作有缘,二则尚有一定劳动能力,所以他们不愿放弃本行,靠勤劳支撑麻糖产业,从开心挣钱中充实过好老年日子。7组村民何建国夫妇,一对儿女各自成家立业,务工在外少有回来,老两口凭着一手家传制作麻糖的技术,坚持用购回的麦子、糯米等作加工原料,将煮熟的糯米饭加麦芽进行发酵,经过熬制和冷却等多道工序处理,加工制作成质量、色彩、口感上好的风味麻糖,赢得市场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我生产的麻糖都是自己零售卖出去的。”何建国介绍,每天一大早,他就会把按定量制作的麻糖,摊放在圆形的竹编盖上,连同背篼一起栓实在自行车后座,然后便骑上车开始一天行程,不是转悠在城区大街小巷,就是穿梭在乡村院落,随着一阵阵“叮当”敲打的叫卖声,时不时引来购买麻糖的“好吃嘴”。  “我每天保持10斤左右的销量,麻糖售价稳定在25元/斤,而且大多做到当天的货当天卖完,销售收入250 元。”何建国的账越算越高兴,“这样一年下来毛收入5万多元,除去购买麦子、糯米以及消耗煤炭等成本支出,纯赚 20000 元以上。此外,我还用生产麻糖的下脚料喂猪,既降低养殖成本,又增加了一笔收入,用猪粪尿作肥料,产的粮食也够吃了。现在日子过得开 开心心,经常劳动着身体也好。”据悉,为促进麻糖产业发展,该村还通过网络平台,扩大麻糖销售渠道,激发农户加工制作信心,让这一产业逐渐恢复起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南,只需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小雪已至,天气愈发寒冷。但现下,这个主打葡萄产业的村落里,仍是一派火热景象,修枝、整形、覆膜……  在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18个四川“亿元村”中,果园村赫然在列。谁也想不到,曾几何时,果园村的村民并不种果;而现下,这里不仅处在省五星级园区核心区,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更是达到3万元以上,一串串葡萄成为了当地村民们的“致富密码”。葡萄产业促进果园村民增收。 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产业链上建起支部  11月22日,记者来到果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葡萄大棚,村民们正在修建枝梢;一旁宽敞的道路上车来车往,真是冬闲人不闲。一大早,果园村党总支书记李永伟,便组织了十几号人干活,他们要把一整车包装盒卸下来进行分发,用于来年的葡萄品牌宣传推广。  要说起果园村的葡萄产业,就绕不开这位57岁的村书记。2010年,李永伟当选为果园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2年。这期间,他带着全村上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当初在选定主导产业的时候,我们是煞费苦心,想了很久。”李永伟回忆说,别看果园村名为果园村,2011年前,村里却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当初,为了选择合适的产业来发展“一村一品”,果园村的村干部们去了很多地方走访调研。有的人说种水果,水果好啊,效益高;也有的人说,就种粮食吧,果园村地处平坝,粮食除了可以卖还能自己吃。“当时,村里已有村民零星种植葡萄,效益比种粮高出很多。我们想着,果园村嘛,还是该发展果子,所以将主导产业定为葡萄。”  产业怎么搞?引品种、学技术、强基础、树品牌、拓销路。  果园村村两委提出了“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想法,并按照专合社、家庭农场、农业农头公司、扶贫开发等分类,在果园村设置了6个党支部。不仅党员示范带头种,还组建了技术服务队,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并通过联系商家,解决葡萄的销售和加工问题。  而今,果园村已种植特色葡萄5200余亩,发展了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40多种特色品种,葡萄产业产值破亿元。村里的葡萄栽培技术已实现了标准化建设,温度监控仪、粘虫板、杀虫灯、捕虫器等绿色防控手段广泛运用,被评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示范点。2020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近3.2万元。“当初,发展葡萄时,有些村民质疑说:葡萄能当饭吃么?而今,见到他们,我也爱调侃一下:葡萄甜么?”李永伟笑呵呵地说。产业兴了村子旺了  产业发展起来了,也让乡村聚起了人气。  年逾五旬的于朝勇逢人总是乐呵呵,人们都还称他为“胖哥”。他本是中江人,十年前看好果园村发展,流转了30亩地种葡萄。而今,每逢葡萄上市的时候,胖哥总是很忙,平时要接待外地客商,周末更要招呼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30亩的园子虽不算大,却发展了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等十余种葡萄新品种,今年,他的“胖哥葡萄家庭农场”产值超过了100万元,纯收入就有60多万元,日子过得美滋滋。  村民刘强,本是汉源人,并无一技之长。当年,果园村发展葡萄产业后,他也加入其中。但因为不懂技术,不会营销,早年他家的葡萄无论价格还是品相都不理想。“别人家一斤六七元,我们家的只有三四元。无奈得很!”在得知刘强的困扰后,果园村组织了党员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从搭棚到嫁接,在技术能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刘强种果找到了感觉。他自信地将原有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亩,如今一家人仅靠种果就能收入20余万元。  村民张雄,曾是在北京享有高薪的白领。因为看好村里的产业发展,便流转了20多亩葡萄园。他却在创业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变故,村里为了留住这个有能力的年轻人,给与了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帮扶。如今的张雄不仅成为了果园村村文书,还成为了村里的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专门为村里的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产业规划。  而今,在果园村,像于朝勇、刘强、张雄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因为参与葡萄产业发展,大家都迎来了美好新生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敬宗 文/图  “啪!”走着走着,被人打了一巴掌。村民不但不还手,说不定还要扭过头对着别人笑,最多说一句:“你娃儿轻点嘛!”  上述场景,经常发生在丹棱县顺龙乡一个叫官厅场的集市上。当地以村庄为据点赶场的历史,由来已久。集市虽小,却买卖活跃,市场繁荣。打“福气”。  官厅场地处官厅村的官厅埂,在眉山、成都、雅安三市交界的地方,距顺龙场镇20里、丹棱县城40里、蒲江县城40里。据1923年《丹棱县志》载,双寿场,西北40里,经瓦厂坝、打儿凼、高石梯,逢二、五、八赶场。时至今日,当地仍是逢二、五、八赶场,只是以前按农历,现在按公历了。据说在民末清初年间,丹棱与蒲江两县县官为断案,利用这里赶集热闹的人气,在此设立厅堂审理民间纠纷,类似于今天的移动法庭。县官在此设立厅堂审案之后,当地人就称这个地方为官厅埂,双寿场的名字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村民排队理发。  这里有条街,半边是成都市蒲江县的,半边是眉山市丹棱县的。上世纪60年代初期,顺龙乡供销社在官厅埂设有营业点,副食店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叫刘松廷,特别喜欢娃娃。当地村民带着小娃娃走到他的铺面前,他总要伸手在娃娃脸上轻轻一拍。只要娃娃没有哭,他就会说:“这个娃儿有福气。”然后,伸手用竹筷从玻璃瓶中夹出一块饼干,送给小娃。人们把这种拍打娃娃脸面的形式称为“打福气”。后来,当地人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在大人之间也形成了“打福气”的风俗。裁缝王明清是官厅埂集市的常客,不知被打了多少回。他说,八十年代“打福气”在当地最为盛行,即便是现在,熟人之间偶尔还要“回味体验”一番。茶馆里,老人打牌娱乐。集市上的老裁缝。逢场日,官厅场买卖活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6
(宋浩思 温选鹏 记者 樊邦平)11月22日,记者从眉山市彭山区市民服务中心获悉,今年以来该区正式施行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该区居民的个人全生命周期划分为“出生—就业—社保—婚育—住房(二手房、公租房)—退休—就医—殡葬”8个阶段,9个“一件事”主题场景,通过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结”工作原则,打造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服务环境。  截至目前,彭山区个人全生命周期事务“一件事一次办”已办成2300余件,平均减少材料41%,办理环节压缩了三分之一,群众的跑动次数减少约39%。  据悉,居民个人全生命周期事务的8个阶段包含了49个政务服务事项,彭山区将这些事项按照生命周期各阶段梳理成链条,优化办理流程,整合形成一张表单,让多部门的多事项实现了串联、并联审批,以及材料共享复用,让前台综合窗口和后台审批实现了无缝衔接,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2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