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燕巧)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四川将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重点,高水平构建常态化监测帮扶、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支持“三大体系”,高质量实施“五大行动”,在资金项目质效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浙川东西部协作、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上见实效。  去年全省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2631元,增速达14.2%;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232.22万人,比2021年增加6.22万人;“天府乡村”带动脱贫地区产品销售规模达202.95亿元……1月29日,在成都召开的全省乡村振兴局长会议亮出2022年四川巩固脱贫成果成绩单。  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四川将如何着力?去年以来,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竹林村从乡村规划、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图为竹林村新貌。 广安市广安区融媒体中心供图建好“前哨站”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防线  监测是防止返贫致贫的“前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前提和关键。  去年,四川将防止返贫监测收入标准提高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6800元,将监测对象识别时间从1个月缩短到15天以内,重心放到“盯村抓户”上。  “今年这项工作的重心要在‘成体系’和‘常态化’上花心思、下功夫。”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大力构建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着眼“对象监测识别、分类精准帮扶、风险稳定消除”三大环节,打造“闭环”建成“体系”,同时做实“网格化”实现“常态化”。  监测帮扶的网格化管理,此前四川已有地方在探索。  去年4月开始,绵阳市北川县建立“四线预警”机制。纵向上,每月1日定为农户自主申报日,组建了204名村级“专职监测员”和38名乡镇“监测分析员”队伍,开展本乡域内监测数据收集、汇总分析、调查核实等工作;横向上,将每月5日定为“风险推送日”,医保、卫健、住建等14个县级部门可推送返贫致贫风险信息,乡镇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核实,实现跨部门有效联动。  北川县坝底乡青坪村4组村民杨金安的母亲去年因重病住院,花费了3万多元。村级监测员张永海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给乡,坝底乡同时也收到了医保部门的提示信息。“核实情况后,我们为他兑现了防贫保险救助资金1.7万元,同时为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个月工资600元。”张永海介绍,除了他,村上还有9名网格员分片区监测重点户。  网格员要定期走访辖区农户,及时精准了解脱贫群众收入、“三保障”等变化情况和帮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别、精细化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除了在全省推广网格化管理,今年,省市将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动态跟踪掌握“盯村抓户”网格管理落实情况,每月调度监测帮扶工作,每季度评出“红黑榜”对县通报。  “确保压力常态传到点传到位,将监测前哨落到实处,做到发现一户、录入一户、帮扶一户,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绵竹市玉泉镇菜园子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菌菇种植大棚里,当地村民采摘食用菌姬菇。 王平 摄(视觉四川)拓宽“致富路”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省将大力构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体系,提升产业就业帮扶质效。  去年,全省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帮扶占比达到56.71%,今年要达到60%以上。  “各地要认真研究产业资金规范使用的环节、方式、比例,以及监管手段、流程、机制等新课题,制定帮扶产业项目使用衔接资金的负面清单,强化产业帮扶谋划、论证、审核和督查。”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开展帮扶产业项目风险监测试点,确保帮扶产业项目3—5年见实效。  “我们将建立项目挂图作战制度,成立项目专班,开展乡村振兴局局长抓项目行动,实施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实现资金项目效益效能最大化,确保资金投入方向不走样。”德阳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梅彩玲表示。  促增收,还需系牢产业与农户联结的“安全带”。“产业帮扶项目必须建立全链条、硬约束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在产业项目中利益分配比例、方式和模式。”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战场,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必须牵住“牛鼻子”——构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支持体系。  四川有50个国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0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其中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部在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基础薄弱,帮扶难度大。  今年,全省将用好用活政策“工具箱”,促进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各类帮扶力量开展协作式、开发式帮扶,助力脱贫地区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壮大县域经济是重点帮扶县发展的主攻方向。目前重点帮扶县已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但还存在产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等瓶颈,亟需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同时着力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突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依托有条件的县城和中心镇,积极打造市域副中心、县域副中心,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发力“新赛道”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乡村治理等  今年全省乡村振兴系统还将高质量实施“五大行动”,重点在资金项目质效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浙川东西部协作、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举措,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成色。群众已经“搬出”,如何实现“稳得住、能致富”?产业兴旺和有效治理是关键。  今年,对没有产业覆盖的安置点,要实现800人以上的安置区都有帮扶产业园或者帮扶车间。同时要探索安置区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鼓励安置区通过租赁、参股、联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门市、迁出地土地等资产资源,实现全省800人以上安置区全部有集体经济支撑。  深入实施搬迁安置区乡村治理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安置区自治管理模式,在3000人以上的安置区探索建立“物业管理”组织。  2月2日,位于凉山州金阳县天地坝镇的东山社区正在对社区环境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升级改造,改造的重头内容就有“红事大厅”。“以前只能容纳一家人办喜事,改造后可以容纳两三家人同时办。”东山社区党委书记褚禄军介绍,东山社区是金阳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区,现有1199户、6748人居住。  去年,凉山出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东山社区也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以前村民办喜事要用8头猪左右,大家席地就餐比较浪费,现在我们请了专业的餐饮服务队,不仅菜品丰富了,只需要3头猪左右,成本下降了近三分之二。”褚禄军说。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有5年过渡期,步入2023年,“衔接”即将过半,四川如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春节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四川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等。  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今年将重点“实施农村厕所污水垃圾家庭卫生治理和实施村庄清洁整治”两大提升工程,将支持2140个行政村开展农村改厕整村推进工作,惠及农户51.2万户。  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将以“和美”“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确保乡村建设有序。2022年巩固脱贫成果成绩单守底线  监测帮扶创新优化,将防止返贫监测收入标准提高到6800元,将对象识别缩短到15天以内,全年新识别监测对象2.7万户8.6万人。  全面落实保障政策,145万脱贫人口纳入低保兜底,3101户掉边掉角农户全部实现搬迁入住,“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232.22万人,比2021年增加6.22万人;全年衔接资金安排产业发展项目近9000个;“天府乡村”带动脱贫地区产品销售规模达202.95亿元。  全省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2631元、增速达14.2%,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抓发展  50个国省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新改建农村公路2992.39公里,实现100%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光纤和4G网络,13个县通高速公路,喜德、越西、甘洛3县首通动车,发展动能潜能明显增强。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更实,3000人以上大型安置区累计建成产业园区、帮扶车间22个,全年投入资金11.9亿元、实施后扶产业项目280个;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49.08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聚合力  东西部协作有章有法,立足联合打造“五张金名片”,实施项目867个,新增浙江来川投资企业590家、实际投资489.7亿元;浙川共建产业园区模式、“蓝鹰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内外帮扶有声有色,24个中央单位、339个省级单位定点帮扶全年投(引)入资金31.8亿元、实施项目3376个;省内对口帮扶到位资金12.6亿元、实施项目929个,帮扶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08
(记者 吴忧)2月6日,记者从财政厅了解到,按照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安排,今年省级财政将在各市州土地出让收入中统筹0.7%,在各地之间进行调剂,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县(市、区)的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成都平原的水田恢复建设,预计可实现有效投入14亿元。  为进一步发挥土地出让收入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作用,中央在2020年明确,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去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明确各市州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2年至2025年的计提比例应分别不低于5%、7%、9%、10%。  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资金,主要由市、县政府安排使用,省级财政从各地计提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中统筹10%,在各地之间进行调剂。今年,按照市州计提7%计算,省级财政将在各市州土地出让收入中统筹0.7%。  近日,财政厅、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四川省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省级统筹部分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省级统筹部分的收支管理、分配使用及绩效监管等。  记者从财政厅了解到,省级统筹部分资金将更加精准聚焦,其中70%以上的资金将用于支持粮食主产县(市、区)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分配主要考虑粮食产量、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财力状况、稳粮增收成效等。余下资金将统筹用于支持成都平原的水田恢复建设。  据悉,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省级统筹政策,将实行收支两线同步,确保“当年收当年统”。财政厅还明确,将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未来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引导各地做好项目储备,充分发挥统筹资金使用效益;同步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按比例计提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春天惠风吹,竹乡备耕忙。2月2日上午,在大竹县高穴镇官家村8组沙丘坝,只见5台旋耕机正在水田里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备耕景象。“趁晴好天气赶紧翻犁水田,为今年水稻增收铺好路子。”大竹县丰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天容介绍,镇上还派来农技人员全程现场指导,60余亩稻田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翻犁完毕。这是该县提早备春耕、保证全年大春播面和粮食增产的一个缩影。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连日来,大竹县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及时收集春耕备耕信息、发布春耕备耕技术要领,用好12316三农服务热线,关注群众诉求,及时指导农民群众备好春耕。今年春节,该县80%农民打破昔日的旧俗,春节还没过完,便开始在田间地头忙活了起来,他们提前筹划今年的农业生产,争取大春生产有新的突破。  大竹县集中资金、人员和时间,狠抓农资储备,确保满足全县大春生产需要。目前,该县已储备水稻、玉米良种600余吨、各类蔬菜种20吨;储备肥料15000吨、农药60吨、农膜260吨,农机具6000余台(套)。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大了农资市场的检查力度,引导县城、各乡镇(街道)辖区内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农资门店正常营业,确保农资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平稳。同时,联合各乡镇(街道)派出农技人员,指导农户、农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做好大春备耕工作。  此外,大竹县还推行便民服务通道,凭借供销系统基层网络健全优势,依托系统53个农资农家店、80家庄稼医院和160个社区综合服务社(中心),让农资供应进村组、入院坝、到田间,有条件的地方实行预约售肥、送货到户,尽量方便农民,满足农民需要,并以庄稼医院为阵地,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技咨询、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服务,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热情的人群挤满了泸定桥广场。2月7日上午,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科学技术厅、文化和旅游厅等 21 家省直部门(单位)联合举办的2023年四川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在“红色名城”甘孜州泸定县启动。现场举行了“四川省第二十三届迎新春科技大场”送科技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以及首场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据介绍,2月8日至10日,演出队还将持续在雅安市、甘孜州其他8个县(市、区)开展送文化下乡巡回演出。群众排队领取免费种子。“文化列车”下基层红色名城歌舞迎新春  激昂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精彩的魔术、神奇的川剧喷火变脸……演出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负责现场演出的四川省第二十五届“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是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等文艺院团和单位百余名艺术骨干组成的优秀演出队伍,为泸定乡亲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表演。“我们一家人都来看热闹了,特别是娃娃觉得很精彩,很开心!”市民魏女士向记者说。    近年来,四川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蓬勃开展,已发展成为四川文化工作的响亮品牌和民心工程。据介绍,今年的“三下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集市”上市民排队领种子学技术  “我想要一袋番茄种子。”“这个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用时要注意什么?”“专家,怎么我的苹果树就是管不好?”……在另一边的“四川省第二十三届迎新春科技大场”送科技下乡集中示范服务活动现场,21家省直部门(单位)的展位一字排开,摆起科技市集,前来光顾的乡亲们络绎不绝。  兔年伊始,现场两只活泼可爱的兔子很快便引起了群众的围观。“川白獭兔可以皮肉两用,泸定房前屋后人工草地较多,如果每家每户饲养几十上百只獭兔,可以大力促进增收致富。”在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雷雄博士的介绍下,现场群众纷纷对这种新品种兔子提起了兴趣。  “今天我们一共带来了500多份蔬菜种子免费发放给大家,都是专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精心选择的。”在另一边的展位上,群众已经自发排起长队等待领取种子。现场负责人、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院长廖文菊告诉记者,学院专家还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针对牦牛常见疾病诊断与防治、苹果树常规管理、野生天麻驯化栽培等提供现场咨询服务,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力量。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活动中21个省级部门(单位)一共向泸定县捐赠了价值366.89万元的物资(项目),包含文化体育、科技科普、卫生健康、法治宣传、农资农技、生活食品等民生“大礼包”,将温暖和实惠送到乡亲们的手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8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吴三春 通讯员 刘敬宗)“李书记,我家自己酿造的蜂蜜,放了半年了还没有找到销路,您能帮忙想想办法吗?”75岁的文成福大爷颤颤微微地拉着李晓秋书记的手恳求道。“周老师,开春了,李子树要施点啥子肥料?”水果种植户张林又拉着农业专家周忠华老师,要请他去果园看看。这是新年伊始,驻村工作队刚一进村时,笔者在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峨山村看到的一幕。“好,好,好!跟到就来。”他们一边应承着,一边继续行走在扩建的乡村道路上,先去解决施工过程中迫在眉切要解决的问题。 驻村工作队员在现场解决问题丹棱县张场镇峨山村,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956人,主导产业为茶叶和脆红李。峨山村是原市级贫困村,已于2016年底整体脱贫摘帽。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丹棱县专门抽调县级机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公职人员,深入原省、市贫困村,组成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丹棱县人民法院李晓秋、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周忠华,统计局工作人员阙秋月,组成了峨山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他们工作在农村,吃住在村上,与当地村组干部一起开展工作一年有余,工作队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让峨山村焕发了新春。 峨山村的绿茶产业基地省农科院李子专家张国薇在峨山村传授李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022年底,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75万元。建强村党组织,巩固“3+”党建品牌驻村工作队到峨山后,迅速摸清民情村况,针对性地提出党建“3+”品牌,紧紧围绕创建的党建品牌,开展各项工作。“1+强学习”积蓄守正创新“精神力量”,着力提升基层政治领导力。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认真开展“重走支书路”活动;“2+创新”因地制宜,下沉式强基固本提升组织凝聚力。认真开展每月一次的“坝坝会”,拉近干群关系;“3+服务”做好惠民利民,着力提升基层服务保障力。在新型党建品牌引领下,峨山村圆满完成物资储备库建设并充分发挥了功能室作用;修通了1至5组的产业大道,方便了客商进入,有效地提升了茶叶、李子的销售价格;完成老峨山精品名宿建设征地82亩;完成长秋山公路扩建(长5千米,由3米加宽到6.5米,全线黑化)在峨山村境内119户村民的前期测量、划线、分户、占地工作,现在已顺利进入施工阶段;完成亲民化改造、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建成了“村委、日间照料中心、老峨山景区”三点全覆盖的村级服务阵地。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峨山村一组村民刘艳说:“做梦都没有想到,我的茶园成了全村第一个采芽茶的地方。”去年刘艳原本打算放弃不管的茶园,提早萌芽,售价每斤高达130元。为解决茶叶开花死苗问题创建的“茶叶问诊基地”已初见成效;在技术层面解决茶叶的防冻技术初获成功,提前采摘芽茶,让农户茶叶每亩增值1000元左右。为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增加村民收入创建的低海拔车厘子基地也已建成,引进了提取靛的板蓝植物种苗500株;为了强村富民,让全村人民的腰包鼓起来,工作队开展了“茶果田间课堂”“李子专家下基层”“开个用肥用药清单”等一系列活动,将技术和科技带到了田间地头,提升了农副产品质量,更增加了村民幸福感。为了发展壮大峨山村集体经济,工作队牵头成立吾山有茗文化旅游旅公司,把茶产业和旅游业进行结合,走农旅结合,都市近郊游,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增加村民收入,提高全村人民生活品质。 李晓秋书记(前)在帮助村民刘艳采摘第一批芽茶提升治理水平,增加人民幸福感为强产业、提升村民收益,工作队协助村上成立了产业志愿帮扶服务队,从种、销、外宣着手开展服务,解决种茶、采茶、卖茶等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李晓秋利用原单位工作的专业优势,以“法官联络点”为契机组织开展了“送法送到家”“护成长模拟法庭”“老年防诈骗讲座”等多次大型活动,不断提高村民学法参与率,不断提升学法、用法、守法意识。自工作队到峨山后,积极主动参与村务监督、治理。峨山村致富道路“长秋山公路”占地工作哪里有问题和纠纷,哪里就有驻村工作队员的身影;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时,谁家需要帮忙,驻村工作队就在哪里;谁家与邻里亲戚发生纠纷、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驻村工作队就在现场进行调解解决。在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圆满完成村上养老服务中心的基础建设,每月定时开展活动,并开展“党建+互助养老服务”,互助养老,以老养老(年轻的老人服务年长的老人)。 峨山村养老服务中心为民办事服务,温暖人民情怀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为将疫情隔绝在峨山村外,驻村干部和村组工作人员一道筑起了一道坚实屏障。经常半夜通知村民做核酸检测,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讲解防疫政策和措施。疫情放开后积极宣传和采取救治措施,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峨山村民散居程度大,有些地方林茂人稀,发生火灾安全隐患大。“留着青山就是守着金山”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驻村工作队员还经常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防火巡查,耐心给村民讲解防火知识和灭火措施,在峨山全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年未发生火灾险情。 李晓秋、阙秋月,深入村民家中拉家常在驻村工作队和峨山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峨山村有了明显的变化。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产业更清晰了,村民的口袋更鼓了。“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峨山村的茶叶和脆红李产业,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将远方的游子召回,将村美民富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晓秋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07
——访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严东权  (记者 刘趁)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建设农业强国,生态低碳是方向。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作出重要部署。这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生态低碳农业的图景什么样?如何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严东权。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内在基因,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特征。”严东权认为,进入新阶段,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必须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不足的国情农情,把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约束条件,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充分考虑耕地、淡水等资源现状,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清洁净化产地环境,形成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统筹农业稳产高产与生态低碳发展  “进入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要追求保供给、保生态、保收入多目标的统一。”严东权认为,一方面要把保障14亿多人吃饭问题作为底线任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摒弃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守住绿水青山。同时,还要确保农民能够持续稳定增收,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推进优质优价,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科技是解决农业发展难题的第一动力。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状况下,实现农业持续稳产高产,根本还是要靠科技。”严东权表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必须要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绿色装备、绿色投入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上下更大功夫,加快科技自主创新,集成配套推广成熟适用技术模式,加快走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准确把握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主攻方向  当前,资源环境约束仍然是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突出瓶颈。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能够破解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农业面源污染、种养循环不畅、农业生态系统退化、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等难题。严东权认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要深刻把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低碳排放、标准生产等内涵要求,当前要做好5个方面工作:  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退化耕地治理修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灌溉水渠配套,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旱作农业。  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以粮食作物科学精准施肥、经济作物减量增效施肥为方向,深入推进化肥精准减量。以农药品种升级、施药机械升级、规范市场销售、规范施药作业为重点,深入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以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应用为替代,从源头上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加强畜禽粪污高效管理,完善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规范就地就近还田作业,加快由“治”向“用”转变。分区分作物推广秸秆科学还田模式,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加快秸秆产业化开发,实现秸秆高值高效利用。  推进产业模式生态化。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完善有机肥施用政策,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加快生态农场和低碳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提升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推进生产链条绿色化。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农产品加工绿色转型,完善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促进绿色农产品消费,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  持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激励约束  严东权认为,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需要体制机制和政策激励提供强大支撑,他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强化政策激励。结合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不断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创新农业生态保护差异化支持措施,特别是要将地力补贴政策与秸秆还田、地膜离田、有机肥施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紧密挂钩。  加强监测评价。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建立化肥、农药、农膜生产和使用台账,完善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台账,用监测数据和统计台账对各地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客观评价。  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施肥、打药、粪污运转处理、秸秆收集加工、农膜铺设和机械化捡拾等市场主体,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法律约束。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加快完善化肥施用、农药管理、粪污治理、地膜回收等法律法规,强化环保约束,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生产经营主体的自觉行动。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2-07
(周瑜原 杨耘鸥 郭庆)2月4日,恰逢立春,眼下正值春耕春灌的关键时期,国网宜宾市叙州供电公司赵场供电所员工陈鑫霖、杨延,走进赵场街道佛现村赵场镇佛现村花苗培植基地,对变压器、配电箱等供电设备及线路开展全面检查,科普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等生活小常识,保障农户春耕用电无忧。这是该公司用心服务春耕生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叙州区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佛现村充分运用自身特点,将种植业和旅游业结合,除了基础的农田种植作物,还发展了5000亩的黄栀子基地和600亩的杨梅、蓝莓采摘园,发展成集种植、赏花、水果采摘、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农业乡村,开展“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带动周围2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为确保春耕灌溉浇地用电安全无忧,国网宜宾市叙州供电公司提前安排部署,于2022年底完成了对佛现村的农网升级改造,新建10千伏线路1.5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4.6公里、低压线路4.5公里,新装500千伏安变压器两台,消除了佛现村农网线路“卡脖子”、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天,该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佛现村田间地头,巡查供电线路,帮助农户检查电力设施,对涉及春耕生产的供电线路及灌溉用电设施设备开展巡查检修,现场推广“网上国网APP”服务,指导农户在线办理电费缴纳、报装用电等业务。此外,还成立了流动便民服务站,分组分片对供区内灌溉所用的扬水站、拉水点、机井等设备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该公司充分发挥供电所“网格化”服务优势,在供电所服务区域建立“网面”,服务用户实行“网格”,台区经理担任“网员”,搭建网格台区经理“微信加电话”及时有效服务农户。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组建10余支春灌服务小分队进农场、下田埂,出动120人次,对叙州区内36条春灌线路和442个台区变压器进行了外观巡视和红外线测温监测,走访农户156户,帮助检查消除各类用电隐患82处,处理用电故障38起。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保障春耕春灌期间供电安全可靠,助力农户新的一年增产丰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2-07
(记者 唐千惠)日前,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与成都大胃王稻渔种业有限公司,就设施化渔业及稻田青虾项目进行了签约。记者获悉,项目签约后,该公司将在雁江区丹山镇建设稻田青虾养殖基地2000亩和智能设施渔业基地80亩,预计智能陆基循环水养殖项目全部建设投产后,鲈鱼、鳜鱼等共计保底产出350万斤以上,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建成稻虾种养殖项目预计投产后第三年见效,实现年产值700万元。签约仪式现场记者获悉,成都大胃王稻渔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净水渔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大水面生态养殖、水域治理与产业化发展、高效养殖技术、特色农旅IP打造于一体的现代生态渔业企业。与雁江区签约后,该公司不仅将高质量打造项目,赋能当地养殖业,后期,还将围绕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重要抓手,对项目进行提质升级。届时,将通过专业运营及企业服务渗透,借助投引联动,推动新项目、好项目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据悉,本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带动就业约300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成都大胃王稻渔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小林表示,计划将该项目打造成公司的又一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做到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雁江区副区长李丽平表示,雁江区会持续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目前已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服务企业发展。同时,李丽平希望可以以此为合作契机,持续扩大双方合作。该项目的落地,将有助于雁江区丹山镇打造成熟的水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图片由成都大胃王稻渔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07
(冯岚 黄建伟 记者庞玉宇 文/图 )2月4日,一股清流顺着管子流进合江县大桥镇黄包山村村民姚泽兴的地里,这给忙春耕的他省了不少事,姚泽兴说这几天,他要把30亩土地翻整出来,准备种植水稻。眼下正值春耕春灌期,合江县及时安排部署引导村民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千方百计保障水源供应,助力春耕生产。保障水源姚泽兴地里的这股水来自大桥河,姚泽兴说,以前没建提灌站的时候,春耕忙、又缺水,邻里之间偶尔还因为用水问题闹矛盾,现在有了这个春耕好帮手,把大桥河里的水倒抽上来,大家用水都方便了,充足的灌溉水源给了他种好庄稼的底气。姚泽兴说:“幸好有提灌站供应水,春耕生产才搞得起来,对种庄稼的人来说,有这个提灌站,好处大得很。”提灌站助力春耕提灌站把河水抽到灌区,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能极大降低用水成本,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合江县有149座提灌站,目前已检修和正在检修提灌站116座,全县将科学调度水库、提灌站等水利工程,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合江县“三农”工作委员会安全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办公室副主任曾政说:“截至目前,我们已启用提灌站35座,日提水量达10000方,如全力启用将能满足合江县10万亩农田春耕用水。”春耕正当时,合江按照“春灌早动员、计划早落实、制度早健全、设施早维修”的要求,着力疏通农业灌溉的“毛细血管”,千方百计保证春耕生产用水需求。合江县“三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彭建国说:“今年,合江县计划投入资金605万元,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1座,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合江县已检修春耕生产农业机械包括微耕机、旋耕机、拖拉机等1万台左右,全力保障春耕生产期间农机装备正常使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07
(廖胜春 叶念泸 记者 庞玉宇 文/图 )立春时节,气温回暖,农民们开始管护农田、检修农机、精选良种、储备春肥……2月6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伏龙村,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村民操作农机耕作村民操作农机耕作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早谋划早落实,加大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普及机械化种植,实现机耕、机播、机插、机收,有效降低群众的生产成本,为农业生产增收、稳产保驾护航,促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07
 (钟正有)2月6日,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任建平,德阳市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罗万举一行赴什邡市调研春耕备耕工作情况。什邡市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李鉴等陪同调研。实地察看什邡邦力达农资有限公司调研组一行首先深入什邡邦力达农资有限公司,系统了解什邡市春耕备耕及当前农业生产相关情况等内容。据悉,当前什邡市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储备各类化肥5万余吨,其中氮肥2万余吨,钾肥2万余吨,磷肥5000余吨,复合肥及其他有机肥中微量肥6000余吨,农药100吨,农膜260吨,储备玉米、水稻种子3万公斤,农资储备总体充足,农技服务配套到位,助农政策有力。任建平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一是要保证储备底线,邦力达作为省储备点,要保证一年30万吨储备量的底线,全力保障春耕农业生产用肥用药稳定供应。二是要合理商业调度,指导系统农资企业积极开展厂商对接,抓好农资跨区域调剂调运,保证终端销售网点货源充足。三是要加强省地合作,持续深化多领域协同合作,推动政策互惠、产品互售、客源互送。四是要夯实产业链条,不断创新优化农资服务内容和方式,大力开展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五是要防控重大风险,切实加强农资质量和价格管理,坚决防范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经由供销合作社经营渠道流入市场。随后,调研组一行前往什邡市供销社社有企业金穗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溥宸商贸有限公司,对会计服务工作和公共区域品牌“邡颐香”的运营工作提出了建议。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07
(罗俊涵 彭川 记者 常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近日,眉山市丹棱县农业部门、各乡镇、农资店和广大农户都已经全面行动起来,抓紧进行大春农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小春作物的田间管理等工作。当下,放眼丹棱,田间地头都是忙碌而有序的备耕场景。科技助力:农技专家蹲守在田间地头2月5日,正是立春时节。“老黎,根据天气预报,2月份平均气温要比往年偏高,而且雨水偏少一成,你基地里的油菜一定要注意蚜虫防治和水肥灌溉,把春旱的损失降到最低。”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负责人、高级农艺师严平忠带着几名农业专家来到黎可学的示范基地里。在位于丹棱县仁美镇的1600亩退园还耕示范基地内,现场几十名群众在负责人黎可学的指挥下给基地里上千亩的油菜苗浇灌粪水。群众正在给退园还耕基地里上千亩的油菜苗浇灌粪水当前正值油菜生长的重要时期,如何让这些油菜苗能够顺利生长,是黎可学目前最担忧的事情。为此,严平忠带着几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来到田间地头,经过认真查看苗情和土壤湿度等工作,给黎可学提出了预防病虫害、合理水肥配比等几点具体措施,这让黎可学悬着的心落了地。据了解,连日来,丹棱县由县农业农村局组建的包含蔬菜、水果、粮油、水产、畜牧等产业的种养殖专家技术指导组,不停地奔波在全县各乡镇的春耕生产第一线,严平忠和他的技术小分队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技术指导组每到一处,首先向各乡镇、园区、业主公布专家的联系方式,然后开展冬春农业生产和防冻害技术指导,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技术指导,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同时,专家们还针对春旱的趋势,印发做好应对春旱和异常高温天气下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指导农户及时开展蓄水保水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截至目前,这些技术指导组发放技术资料共计10000余份。不仅如此,丹棱县还组织农机技术骨干成立农机服务队,深入基层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耕整机、插秧机、排灌机具等各类农业机械,组织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不误农时。目前,丹棱县已检修各类农业机械1500多台(套)。统筹协调:保质保量供应农资“老乡,买玉米种子我给你推荐‘尚谷555’、‘东单1331’和‘川单455’三个品种,都很不错!”“李老板,你给我拿一款抗高温、抗旱的新品种。”2月5日一大早,趁着逢场,丹棱县仁美镇光明村村民华开福来到仁美镇某农资店,找到打交道已经三十多年的老板李洪伦,请他推荐一款玉米种子,经过询问最终他选择了一款名为“尚谷555”的玉米新品种。“这几年国家特别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群众也纷纷行动起来增产扩面,我的农资店销售量连年攀升,今年我提前准备了两千多斤稻谷、玉米和豆类种子,目前看来还是少了,几天就卖得差不多了,最近还要赶紧备货!”李洪伦告诉记者,惊蛰前后是播种高峰期,自己的农资小店还将持续一个多月的销售旺季。丹棱县农业执法人员正在对农资市场开展检查在丹棱,为确保农资供应充足,该县以村为单位,正在收集春耕生产物资需求缺口,统计在当地经销商或经营门市无法购得的种子、农药、化肥需求品种及需求量,再由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县内种子、化肥、农药生产企业按各乡镇需求量调配所需物资种类和数量。目前,全县杂交水稻、玉米、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供应充足,完全满足春耕生产所需。另外,农业部门还督促指导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经销商及时组织微耕机、耕整机、离心泵、潜水泵、喷灌机、抗旱机泵、机动喷雾机等补贴机具,满足农户购机需要。当天上午,李洪伦忙着给农户推荐大春作物种子时,丹棱县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队员伍宇翼等人来到店铺上,开展农资安全执法检查。经过一番检查核验,执法队员给老板叮嘱了一些采购注意事项后,他们又给现场购买种子的群众上起了辨识真伪农资的小课堂。为确保农资安全,杜绝和打击农资经销人员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丹棱县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仅春节假期以来,就出动执法人员2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网点67家次,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夯实基础:大兴基建力争增产扩面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春耕备耕的重要内容。“这条沟渠贯穿里仁社区,有两千多米长,以前是土沟,渗水严重,无法满足群众灌溉需求。现在我们正在加紧实施水渠硬化工程,确保在3月底以前全面完工,不耽误4月份群众插秧用水。”2月5日下午,在丹棱县仁美镇里仁社区,一条贯穿全村农田的水渠正在加紧实施“三面光”改造。据了解,该项目通过以工代赈方式不但解决了群众灌溉用水问题,还能让当地务工群众有一笔劳务收入。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丹棱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亩,新建排灌沟渠31000余米,新建、改造生产道路15000多米,部分工程正在抢抓晴好天气,加快完成扫尾工程建设,确保3月底全部投入生产使用,保障春耕生产。另一方面,丹棱县各乡镇对区域内的机电提灌站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检修,确保春灌期间提灌站能顺利运行。与此同时,在里仁社区隔壁的金藏村,另一项增产扩面打基础的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在2022年全县退园还耕2000亩的基础上,2023年丹棱县将以金藏村为核心,腾退低质低效经果林1050亩,用于粮食生产。目前,新的粮食基地已经完成规划设计,进入前期工作。届时,丹棱县粮食增产扩面的基础将更加坚实。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2-07
(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2月3日一大早,南充市西充县青狮镇观音桥村村级“田长”鲜于汉便来到田间,和耕地保护网格员一起查看村合作社种植的小麦长势。“我每天都要到田里来转转,心里才踏实。”鲜于汉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基层“田长”,除了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外,还要督促、协调处理耕地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及时发现、制止、上报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等“非农化”“非粮化”行为。事实上,在西充县像鲜于汉这样的“耕地守护者”还有很多——2022年5月,该县开始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全县设立包括总“田长”(县委书记、县长)、一级“田长”(23名县级领导)、二级“田长”(46名乡镇党政领导)、三级“田长”(590名村社干部)、网格员(全县共4000余人)的五级“田长”负责制,将耕地保护责任明确到人头,把监管措施落实到具体田块。该县自“田长制”实行以来,牢牢把握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巩固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地监测监管、深化耕地保护改革创新五大任务,全力推进,用心落实,彻底扭转了耕地流出的势头,2022年全年实现耕地净流入2000余亩。除了实行“田长制”,西充县还坚持念好“早”“准”“快”“严”四字诀,强力推动耕地整改恢复工作落地见效,把流失的耕地找回来。统筹谋划念好“早”字诀。抢抓农时,在耕地恢复整改中安排部署早、任务下达早、发动群众早,要求各乡镇(街道)加大对撂荒耕地和低效残次果园的整改复耕力度,多措并举恢复耕地。精心组织念好“准”字诀。分乡分村查清流出耕地和可恢复耕地资源基本情况;分类制作整改图斑,利用手机APP分类下达到村(社),确保图斑精准无误;明确专人逐一核实认定整改图斑的基本情况。上下联动念好“快”字诀。成立专班,确保工作方向调整快、要素保障到位快、调查成果提交快;结合省市最新的标准和任务量,及时调整阶段性工作重点和方向;县工作专班每日会商调度,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区域耕地整改恢复任务落实到位。挂责问效念好“严”字诀。聚焦重点难点,厘清责任链条,形成了主管部门“日安排”,监督部门“日通报”,县级领导“日调度”的督战机制;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抽调业务骨干100余人,组建12支业务指导工作组,蹲点基层,推动整改;县纪委监委、目督办联合开展专项督查。为确保恢复整改的耕地能真正发挥实效,该县整合各项涉农政策资金,确保耕地长效利用。招引培育丰森、航粒香等粮油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100余家,通过流转、全托、半托等方式,带动恢复整改耕地粮油产业化、规模化生产。2022年,西充完成了15000余亩耕地恢复整改任务,全面实现了“进”大于“出”的耕地保护目标。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2-07
(雷胜堂 记者 邓涵予)近日,记者从广安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广安持续以“集中连片”方式整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3万亩,其中集中连片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区193万亩。  突出“集中连片”,广安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不断优化路、水等基础设施,同时构建起“行业部门+村集体+受益者”三级管护责任体系,引入第三方开展质量监督。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广安还努力实现“新建一片高标准农田就成就一片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工、储藏、物流现代化,防治病虫害托管服务社会化。目前,广安全市建成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60万亩、占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六成以上。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年亩平新增粮食100公斤以上,农民年人均增收约500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07
(记者 邓涵予)1月29日下午,华蓥市“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活动在华蓥山经开区零工市场举行。活动吸引四川帕沃可、四川力泓等20多家本地知名企业参加,提供岗位800余个。  近日,广安各地先后以2023年四川省“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在广安启动为契机,做好送农民工返岗和企业招聘工作。  在送农民工返岗方面,今年广安各地不仅加大了免费班车的班次,还优化了服务细节。1月25日,在武胜县举办的一场欢送仪式上,56名农民工带上“大礼包”,登上武胜到广东省海丰县的点对点专车;1月29日,从邻水县发往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的“点对点”专车启程,每辆车配备驾驶员3名,并提供到站后的接续服务;岳池县还搭建劳务对接平台,提前提供岗位信息,让部分人员下车就能进厂门。  此外,各地还积极搭建就业平台。1月30日,广安市广安区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举行,42家广安企业、18家湖州企业到场招募,线上线下共达成意向人数713人。广安市前锋区农历新年前推出“新春招聘季”,区领导参与招聘直播,向求职者推荐工业园区企业,1月28日—30日连续三天在工业园区举行招聘会,意向就业者走进园区企业探访。武胜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在猛山乡花石村等多地举行“情系农民工·让爱暖寒冬”座谈会,为就业人员提供咨询建议。岳池县在罗渡镇吊岩石村举行“送温暖 送岗位”招聘会,共组织了生物医药、家政服务等10家企业,为现场400多名村民提供超过300个就业岗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07
(邵帅 侯晓梅 记者 刘川 宁宁)宜宾市近日举行全市林竹、油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春座谈会,26位林竹、油樟领域的优秀企业家与市级服务保障部门、产业专班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商产业、共谋发展。  据统计,2022年宜宾市林竹综合产值353亿元,同比增长14.62%,位列全省第一。这是自2019年以来,宜宾林竹产业综合产值连续4年蝉联全省第一。此外,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永久落户宜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宜宾林竹产业将如何乘势而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会上,企业家们围绕企业和行业面临的实际困难需求,提出一些共性问题和对策建议。  融资、人才、原料、土地等是大多数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宜宾市竹产业协会会长何素梅建议,建立竹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在政策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宜宾宸煜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华看好宜宾油樟产业。他表示,今年公司将在产品升级改造,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规划建设精深加工厂,预计建成投产后产值可达20亿元。  宜宾祥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阎均透露,公司总部在上海,看准了宜宾竹产业发展前景,当前一期工程年产2万吨竹纸浆环保餐具生产线已建成投产。  林竹、油樟产业是宜宾市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宜宾市相继出台支持竹产业、油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支持政策,还成立了竹产业、油樟产业专班,通过全天候、全链条、全方位、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07
(记者 燕巧)2月6日,四川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调研动员培训视频会议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即日起,四川将集中1个月时间,聚焦“清底数、守底线、夯基础、促振兴”主题,在全省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调研。  本次专项调研由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县业务骨干参与,具体调研内容围绕“一条主线、两条副线”重点展开。“一条主线”即重点调研资金、项目、资产情况,按照2013—2020年、2021—2022年“两个时间节点”,调研资金投入、项目落地和资产形成情况。“两条副线”主要是调研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情况和巡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分为三类,包括25个国家重点帮扶县、25个省定重点帮扶县、其余111个有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的县(市、区),同时组建4个巡回指导组对没有重点帮扶县的市开展巡回指导。调研组将按照调研内容,每县抽选不少于2个行政村开展“解剖麻雀式”驻点调研,每村驻点调研时间不少于3天,并于2月15日前完成实地调研工作。  副省长胡云出席会议并讲话。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小波 刘贵芳“祝大家一路顺风,兔年大展鸿图,吉祥大发!”日前,41名泸州市纳溪籍务工人员在当地人社部门、总工会和农民工服务中心的精心组织下,以“点对点”“一键”返岗形式,从纳溪区河东汽车客运站乘坐免费专程直通车前往广东深圳、惠州、中山等地务工。  人勤春来早,务工正当时。当天上午 10:30,在返岗务工直通车发车现场,一辆崭新的专车整装待发,在冬日暖阳照耀下,“纳溪区农民工返岗专车”字样格外引人注目。陆续到来的农民工们怀揣着对兔年美好愿景的向往,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核实身份、登记信息,有序登车。出发前,纳溪区总工会、人社局和农民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为返岗复工人员送去装有牛奶、面包、方便面、口罩和纸巾等旅途用品的爱心大礼包和新春祝福。“中途不转车,路上还给我们准备了生活大礼包,有吃的、有喝的,真是太暖心了!”“出了家门就上车,下了车门就进厂,政府替我们想得真周到!”在发车现场,来自东升街道大池村的农民工罗超、田开芳难掩内心的兴奋激动地说。据悉,今年50多岁的罗超、田开芳每年都去广州打工,但是能够像这样在家门口坐上免费专车去务工还是首次。  今年返乡、返岗的人员都大幅增长。针对就业环境得到改善,务工人员返岗意愿强烈等情况,泸州市各县(区)人社部门、总工会和当地运输企业密切配合,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据纳溪区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刘平介绍,纳溪还通过抖音、当地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动员,落实工作专班,精准做好对接服务等工作,全力为目的地集中、成批次的农民工开通“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的一站式快捷直达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泸州市加强与广东、浙江等劳务输入大省的沟通衔接,实施“点对点、一站式”专列、专车、专机直达运输服务,以确保返岗务工农民工“出得了家门、上得了车门、进得了厂门”。目前,泸州市已摸排节后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民工33万余人,其中,有省外就业意愿的农民工17.40万人、省内就业意愿的农民工14.78万人;全市已在农民工“旅途暖冬”行动中,服务农民工33.23万人次;为农民工提供证照办理等服务3.46万人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华萌 记者 杜铠兵  2月3日,阳光和煦,走进位于彭州濛阳街道的天府蔬博园,不同品种蔬菜组成的大地景观散发着勃勃生机,游客们休闲散步、喝茶闲聊,还有小朋友坐着小火车,嬉戏玩闹。  作为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首个C+农商文旅融合项目,彭州天府蔬博园现已开始试营业。游客谢女士带着儿子,坐在小火车上,脸上尽是笑意:“听说蔬博园开始营业了,趁着好天气,我们带着儿子过来,贴近一下大自然,感受一下乡村生活,有教育意义,又有观赏价值,小朋友还能玩个尽兴!”  彭州天府蔬博园园区规划面积约780亩,总投资3.76亿元,是以“一轴一廊一环”(一轴为蔬香大道形象展示轴、一廊为白土河生态风景廊道、一环为白土河生态环)为核心打造的C+农商文旅综合产业功能区,包含综合门户区、会展博览区、民宿服务区、美学艺术街区、亲子研学区等区域。  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蔬博园在春节试运营期间共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其中原舍蔬香民宿订出60间,实现营收约10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左杉 洪瑜2月6日,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成本处、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人保财险总公司以及四川省成本调查监审局等单位的共同见证下,江油市武都农产品成本联合调查站授牌成立。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和中国人保财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要求各地探索建立农产品成本联合调查机制。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指导下,去年10月,四川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在全国率先推进合作试点工作,按照联合调查工作机制分批次开展试点的安排。今年1月,四川首批农产品成本联合调查站在德阳、绵阳、乐山等地授牌成立。到2023年底,实现四川76个产粮大县农产品成本联合调查全覆盖。  目前,江油市武都镇已设置联合调查站站长1名,联合农调员3名,均是长期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农户和农业的骨干人员。已确定9户农调户,包括专合社2户、种植大户4户,散户3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0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