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蒋兵 记者 陈家明 陈思燕)近日,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专家组在荣县乐德镇现场测产:再生稻典型田块亩产达到436.5公斤。这一令人喜悦的结果,突破了荣县再生稻2014年最高亩产345.7公斤、2018年最高典型田块381.37公斤的两次历史纪录。据悉,测产田块是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荣县水稻绿色提质高效集成技术推广应用”2022年示范区。该示范区位于荣县乐德镇,示范区面积500亩,推广品种为已筛选出的适合机插的优质丰产杂交水稻创两优丰占、C两优华占等品种,示范技术为优质稻全程机械化绿色提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再生稻促芽肥精准施用技术。专家组现场测产认为,课题组建立的“科研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站+新型经营主体”的协同推广体系,确保了优质稻产业链中生产环节技术到位;配套示范推广的新技术成熟度高,节本省工,节水节肥增产效果明显著。荣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榆千介绍,荣县37万亩水稻,通过抗旱保插精管理,实现了头季稻丰收,平均亩产约550公斤;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蓄留再生稻30万亩,通过抗击前期高温干旱,实现有收面积26万亩,典型田块亩产436.5公斤。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0-12
(记者 史晓露)10月10日,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青藕村的400余亩油菜地里,新播撒的油菜种子已经从土里“冒出头”来,伸开嫩绿的小叶片。“这是9月底育的油菜苗,10月下旬就能大面积移栽。”青藕村党支部书记、青藕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刚说。  近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防风险保安全促稳定暨“三秋”农业生产推进视频会议要求,要抓好冬小麦稳面提质和冬油菜扩面增产工作。眼下我省已进入小春生产时节,各地正积极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奋力夺取明年粮食生产“开门红”。稳面积以撂荒地整治为突破口  青藕村100亩坡地上,几台挖掘机正在作业。“这是今年实施的撂荒地整治项目。”肖刚说,青藕村等3个村共有500余亩撂荒地纳入宜机化改造项目,力争10月底前全部整改完成,将全部用于扩种油菜。  今年我省要扩种油菜180万亩,扩种任务已下达到各市州,纳入中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  作为全省油菜生产第一大县,今年绵阳市三台县将扩种油菜1.7万亩,力争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68.4万亩。“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找播种增量。”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站站长邓先志介绍,将利用整改后的撂荒地、冬闲田和农村宅基地腾退复垦,确保完成粮油作物扩种任务。  小麦占我省小春粮食产量的五成左右,去年小麦种植面积扭转连续下滑势头,达到871.8万亩。“今年要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全力稳面积、攻单产、提质量。”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压实责任,稳定播种面积,特别是成德绵广遂等重点区域,要结合成都平原耕地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强力推动小麦播面恢复增长。  10月6日,三台县新鲁镇望柱村,290亩撂荒的坡地正在实施“五良”融合和宜机化改造。“预计11月10日完工,改造完成后将立即播种小麦。”种粮大户、新鲁镇辉昂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甘显勇说,改造后农田道路、渠系配套,同时还会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小麦单产有望提升2—3成,达450公斤/亩。提单产推广优质品种和新技术模式  “注意,水稻收获最好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机,将稻草切碎抛洒还田。如果采用全喂入式收割机,水稻收后应适时进行灭茬作业,将秸秆粉碎还田。”10月4日,德阳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汤永禄忙着在田间作技术指导。  近年来农技部门积极推广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该技术能在土壤黏湿、秸秆全量还田的复杂环境下实现小麦高质量播种,免去耕整环节,高产又节本。“去年我们用了这项技术,小麦亩产首次突破600公斤。”锦花村种粮大户冷辑龙说。  汤永禄介绍,我省要大力推广川麦104、蜀麦830等优质本地小麦品种,推广一批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从而提高粮食单产,节本增效。  今年我省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以粮食主产县和产油大县为重点,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全面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粮油质量效益水平。  “省级和县级项目资金达1100余万元,将重点规划20个小麦示范片,面积达5万亩。”邓先志介绍,将对承担示范片种植任务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并给予社会化服务补贴,不断提高种植水平。  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天府菜油”行动,高水平推进50个“天府菜油”暨产油大县项目县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开展产销对接,建设订单基地,推进产业全链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2
(记者 文露敏)10月10日一大早,成都市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会长、都江堰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志强迎来两拨客人。  这边,俄罗斯方代理商在现场盯货,他们是今年猕猴桃出口的主要客户;那边,都江堰市科协相关负责人来了解今年的生产及科研工作开展情况。  同样忙得不可开交的,还有一旁的猕猴桃智能分拣包装生产线。进入采收季以来,这条能够实现果品分级自动化的生产线几乎全天运转。每小时有8吨猕猴桃从这里下线,等待奔向千家万户。  分拣分选,是为了给不同等级的猕猴桃找到各自的“婆家”。这项工作由最初的人工升级到机械,正是四川猕猴桃“进阶”之路的一个切片。智能分拣包装生产线“蹦跳”之间  “洗澡”“称重”“跳水”后,猕猴桃“各回各家”  一箱大小掺杂的猕猴桃,摇身一变,拳头大的在一堆,鸡蛋大的在一处,要分成几步?  第一步,“洗”个“澡”。把一筐猕猴桃倾倒在智能分拣线最前端,它们便争先恐后地“爬”上装有蓝色滚筒的小坡,软毛一扫,果子表面的绒毛便被轻轻带走。  第二步,“称”个“重”。一分钟内,就有565枚猕猴桃在这里“体检”,再被送上后端两列“座椅”,一“桃”一“座”,井然有序。  第三步,“跳”个“水”。按照重量不同,从小到大,猕猴桃依次“跳入”不同的分选通道中,最后“咕噜噜”地滚进准备好的筐子里。  到11时,这些前一晚从果园运来的黄心猕猴桃已“各回各家”。包装后,它们将被迅速运往广东、上海等地。  比起“囫囵吞枣”,精细化分级能够让好果子卖上好价钱。“拿‘金艳’品种举例,一件2.5公斤单果110克到130克猕猴桃,要比一件同规格的70克到90克猕猴桃贵15元左右。”晏志强说。  传统工序中,哪怕再熟练的工人,也只能借助肉眼和手,凭经验判断。在挑拣前,还得剪好指甲、戴上手套,以免刮破外皮。尽管如此,100斤猕猴桃,也会损失两三斤。而这条智能分拣线,一个小时就能分拣8吨猕猴桃——这大概是20个熟练工马不停蹄分拣6个小时的量。  2017年,都江堰市创建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去年,都江堰猕猴桃入选2021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今年,又成功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都江堰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于2020年获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外贸订单纷至沓来。去年,该公司出口猕猴桃800吨左右。不断“进阶”新生产线一周后投产,猕猴桃走向更大世界  “打听生产线,你还是来早了!”采访接近尾声,晏志强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  原来,一周后,一条崭新的四通道智能分拣线将落地车间。这条新生产线能实现自动上料、在线包装、激光扫描功能,还可测试果子表皮的损伤程度。到那时,猕猴桃分级将再上一个台阶。  此外,一个催熟车间也正在安装——目前市面上买到的大多数猕猴桃还比较硬,需消费者自行放置催熟,提升口感。而这套工艺能在保证猕猴桃硬度前提下,催熟猕猴桃,实现即食。  晏志强神秘笑容背后的另一个答案,则是分拣包装车间旁一块暂时闲置的场地——每年4月猕猴桃花开时节,这里就会变身花粉加工厂,把从果农处收购来的“铃铛花”(花瓣即将散开至半开状态的花朵)输送到粉碎机里,提取出花药,进行脱水处理,进入烘箱烘16—18小时,再进行提纯。晏志强说,“都江堰海拔高差大、温差大,在不同位置布局的猕猴桃雄株园陆续开花,花期足足两个月,能满足花粉加工需求。”  花粉,又被称为猕猴桃的“芯片”,一部分直接销售给种植户为雌树授粉,一部分用于自主研发猕猴桃花粉系列的面膜、化妆品、饮品等。如今,都江堰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花粉原料供货基地,年产值能达4000万元。晏志强透露,公司还将在天马镇金陵社区建设一条猕猴桃饮料生产线,占地40亩,通过精深加工不断提高猕猴桃的附加值。  今年,疫情、高温干旱天气等因素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猕猴桃产业。不过,这条生产线始终没有停下。“疫情期间,我们申请了车辆通行证,协会还组织龙头企业把所有的仓储冷链中心全部腾出来,对全市的果农开放,保证果品保质保量入库,不耽误销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余桂 吴熊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文/图  近日,广安市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上线在抖音、拼多多、淘宝等平台的5000单龙安乡革新村剁椒酱,12小时内被抢购一空。  而线下的龙安乡革新村,第一书记靳卓文正在组织村民一边制作剁椒酱,一边往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运货,由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包装后通过快递发给消费者。工作人员正打包待售的农产品。  “这次在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交易了5000单,这是我们发展剁椒酱产业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靳卓文说。  如此好的销量,离不开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制定的营销方案。  红辣椒是做剁椒酱的原材料,龙安乡革新村村民一直都有种植红辣椒的习惯。近几年,该村扩大了种植规模,大力发展剁椒酱产业。但因没有对接到好的销售平台,革新村剁椒酱销路并没有打开,去年一年才卖出1万多瓶。  今年9月,通过区商务局牵线搭桥,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与革新村达成合作协议,由革新村负责生产,该中心负责网上销售。在了解到剁椒酱以前的销售问题后,该中心工作人员李娟、吴广等人制定了新的营销方案,决定在销售革新村剁椒酱的同时,附带销售香椿酱和蒜蓉酱。这样的“下饭组合”满足不同口味的消费者,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据估算,今年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将为革新村销售5万瓶剁椒酱,让革新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一倍。  无独有偶,两个月前,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通过直播带货,为花桥镇双桥村销售20余万斤青脆李。  今年夏天,家住广安区花桥镇双桥村的周斌,因自家种植的3万多斤青脆李销量差且卖价低,急得团团转。  偶然的机会,周斌通过抖音联系到李娟。得知问题后,李娟第二天驱车两小时来到了双桥村。实地了解情况后,她找到了周斌家李子销量差且卖价低的原因所在——宣传不到位,无销售平台。  此时,面临同样问题的果农陈勇也找到了李娟。当即,李娟和周斌、陈勇三人进行商量,并和团队连夜制定了一套营销方案。  说干就干,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先是利用抖音橱窗上架青脆李链接,再用抖音以福利形式直播卖青脆李。销量稍微上涨一点以后,再提价利用淘宝盒马鲜生上架青脆李。10天时间,周斌和陈勇两家果园里的5万余斤青脆李销售一空。在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双桥村先后销售青脆李20余万斤。  据了解,近年来,广安市广安区电商服务中心“精准施策”,制定营销方案,拓宽销售渠道,助农增收。仅今年夏季以来,该中心开展乡村振兴直播助农带货,已直播售卖农副产品 170 余场次,销售额近1000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0-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昌荣 文/图  金秋时节,宜宾市翠屏区15万亩蓄留再生稻迎来收割季。在金黄色的稻田里,稻穗饱满,种粮户们正在加紧收割,确保稻谷颗粒归仓。  “今年我们再生稻亩产比去年增长了10%。”10月9日,在翠屏区李庄镇安石社区,翠屏区安农有渔专业合作社正在组织社员下田,收割450余亩再生稻。抢收再生稻。  安农有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伟介绍,在头季水稻收割前,合作社施用促芽肥,促使再生稻出苗快,有效穗数和每穗结实率多。同时,在水稻田内,合作社采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鱼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在水稻生长时,可以 少 施 化 肥 、少 施 农 药 。今年该合作社再生稻亩产达200余公斤,每亩比种一季稻多收600余元。  据了解,再生稻种植是一种特殊的水稻种植方式,在头季水稻收割后,能利用稻桩休眠芽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省去了翻耕、育秧等流程,能有效降低成本、节省人工并提高产量。  翠屏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刘灏介绍,今年该局加大对再生稻的技术指导,筹资100余万元用于抽水灌溉,前期采购发放了53.33吨促芽肥,后期投入300万元补贴乡镇,按照每亩20元自行采购尿素为再生稻追肥,同时后期雨水滋润,为再生稻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刘灏表示,通过对翠屏区李端镇其林村示范片区再生稻进行测产,再生稻产量可达253.9公斤,专家预测翠屏区平均亩产可达185公斤以上,再生稻总产量能达到2.7万吨,较去年大幅提升。接下来,翠屏区还将加大对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指导,帮助农户做好农田水肥管理,确保再生稻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0-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9月30日清晨,秋日暖阳照耀着广阔乡村,在仁寿县珠嘉镇三溪社区的一个粮食生产基地内,54岁的村民熊红英提着满满一筐秋洋芋种早早来到地里,和乡亲们一起,开始进行晚秋作物栽种。  “我们把土地流转给基地,不仅能收取土地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多渠道获得收入。”熊红英介绍,最近几天刚刚下了雨,温度正好合适,土壤不干不湿,正适合秋洋芋下种,手脚麻利的话,每天能完成1.5亩地的栽种工作。村民们正在种植秋洋芋  不远处,翻耕机也正在作业,有了机器的帮助,秋洋芋种植的开沟、起垄就显得轻松了许多。大家只需要两人一垄,一前一后,相互配合种植,待栽种完毕后,继续做好简单的后续田间管理,等待收获即可。  晚秋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是“遇灾补欠”的重要抓手。连日来,在仁寿县的田间地头,处处可以看到村民们平整土地、垄厢理沟的忙碌画面,他们正在抢时播种秋洋芋、秋大豆和秋红薯。秋洋芋生育周期短,采收时间长,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是晚秋粮食生产的重点工作,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当下,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已收割完成,离小春作物种植尚有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刚好适合种植秋洋芋。它不耐高温,喜欢日平均气温在15至25摄氏度,并且只需 60天左右的生长期就能收获。  今年,仁寿县紧抓晚秋生产,明确目标任务,计划种植7.5万亩秋洋芋,并建立5000亩核心示范片,把秋洋芋当做一季正种庄稼来抓。  地不留空,季不留闲,和珠嘉镇一样,仁寿县其他乡镇,也纷纷从选择适宜品种、加强技术培训、抓好田间管理、狠抓服务落实等方面,做好晚秋作物种植,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  为了确保产量,提高质量,该县还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乡镇、村组,突出抓好示范片点、种植大户、小农户秋洋芋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指导,确保技术标准统一,种一块高产一块。  “在栽种时,要注意把秋洋芋种栽顺摆正,芽点朝上,盖土5公分厚,便于出苗。”日前,仁寿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宋宗奇在珠嘉镇三溪社区,就秋洋芋种植的技术要点,特别是品种选育、种植时令、规格密度、开厢起垄、肥料施用等,对农户们进行了讲解示范,并现场解答相关问题。  “秋洋芋种植简单,耐储存,现在种植,可在12月上中旬收获,开春后紧接着种植早春玉米。”仁寿县农技站站长孙万军介绍,全县统筹考虑晚秋生产与小春生产的衔接,积极发展秋洋芋间作、套作、轮作,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狠抓落实秋洋芋“起垄条播、合理密植、重施底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力争秋洋芋亩产达到 1500公斤左右,确保晚秋生产增产、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0-12
 10月8日,从位于合江县大桥镇上房村、算刀村的绿色高质高效再生稻示范片传来好消息,经过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409.5公斤。测产现场,由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组成的专家组,在示范片再生稻中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田块,挖方测产,产量分别为亩产 378.1 公斤、419.0公斤和431.3公斤。最终综合测出再生稻平均亩产 409.5公斤。收割水稻“在今年的这个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再生稻能够有这么好的收成,我们认为是非常不错的。”四川省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说。“屋头有三亩地,三亩地就要打到6000斤谷子以上,就要达到1万多块钱,一亩地。”大桥镇上房村村民看到了今天的再生稻测产结果,他不自禁地给自家几亩水稻算了一笔账。该示范片再生稻示范品种为“甬优 4949”,专家组认为,示范片的再生稻长势好、均衡,品种熟期适中、熟色好、结实率高。今年,合江县农业农村局持续加强对再生稻项目的实施力度,采用旱地保温育秧,适期早播,规范化移裁,确保亩栽窝数,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使再生稻增产明显。测产现场四川省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表示,“这个再生稻示范片呢,应该说是全省收割时间最早的一个示范片,从这里呢,从这个示范片的实施呢,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对在再生稻产十分重视,然后技术措施也比较得力,采用的技术也很先进,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面对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合江县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围绕“扩面、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采取多举措抓好晚秋生产,实施再生稻项目,确保全年粮食生产面积达120万亩,粮食产量达52万吨。(供稿:合江县融媒体中心 秦子涵 赵运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0-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创两优丰占’品种,测产面积169.68平方米,亩产436.5公斤。‘C两优华占’品种,测产面积127.02平方米,亩产362.8公斤。”10月9日,在荣县乐德镇回龙殿村,经过紧张严谨的测产程序,来自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组正式公布了当地今年再生稻示范区测产结果。  最高亩产达到436.5公斤,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对于荣县这样的再生稻次适宜区,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产量。”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栽培专家马均教授介绍,四川再生稻最佳适宜区在泸州、宜宾等地,荣县光热条件相对较差,因此这个产量已经算是较高产。  “此外,这个示范区选择了比较适宜再生的水稻品种,栽培管理到位,今年前期的高温干旱条件下,区内水源有较好的保障,这也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因素。”马均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荣县共种植37万亩水稻,通过抗旱保插精管理,实现了头季稻丰收,平均亩产约550公斤。头季稻后,全县蓄留再生稻30万亩,受到前期高温干旱影响,实现有收面积26万亩,截至目前已经收割50%以上,预计将在10月底收割完毕。“示范区和核心片区平均产量240公斤左右,全县平均产量预计200公斤左右,预计将收获再生稻5000万公斤。”荣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榆千说。  此次测产实现再生稻亩产436.5公斤的田块,头季稻加上再生稻,总共亩产达1216.5公斤,这是荣县历史最高产。  目前,全省再生稻正陆续收割。除荣县外,合江县2022年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再生稻现场测产平均亩产409.5公斤,宜宾市翠屏区再生稻示范区经专家组测定增产增效明显。  “今年省上下达了500万亩的再生稻蓄留任务,各地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村、到户,抓好再生稻促芽肥、发苗肥的统一施用,确保提水灌溉保证再生稻蓄留。今年光热资源总体较好,各地再生稻长势喜人,据目前测产验收情况看,再生稻有望大面积丰收。”省农技总站稻作科科长周虹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0-11
(记者 侯雅洁)又一精品水果价格走下神坛。  阳光玫瑰,一度被誉为“葡萄中的爱马仕”,这一从日本引进的高端品种,曾经一穗卖到三百元。然而,引进后的短短几年,阳光玫瑰葡萄价格一再下跌。  果皮薄、果肉脆、香味浓、耐储存,阳光玫瑰被业内形容为“千年等一回”。但就是这一优质葡萄品种,当前正行走在十字路口——是走精品路线还是追求产量最大化?阳光玫瑰葡萄的路在何方?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北京市昌平区一家超市内,消费者正在选购阳光玫瑰葡萄。  “跳水”的价格  秋分之后,阳光玫瑰葡萄大量上市,许多北京市民惊喜地发现,绝大多数阳光玫瑰葡萄的零售价降为每斤10元左右。“前两年逛超市的时候,阳光玫瑰葡萄还是四五十元,现在价格越来越亲民了。”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超市内,蒋女士正在挑选阳光玫瑰葡萄。  在业内看来,价格下降早习以为常,但今年各地阳光玫瑰葡萄价格普遍下调,这也让“阳光玫瑰价格跳水”再一次登上热搜。新发地市场数据显示,9月28日,阳光玫瑰葡萄批发价是5-28元/斤,比去年同期的8-28元/斤下降8.3%。  “8月、9月,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大产区阳光玫瑰葡萄集中入市,拉低了售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表示,目前,阳光玫瑰葡萄已经基本实现全年不断档,因产区、季节的变化,价格上也会出现波动。特别是今年,由于异常天气导致各地成熟期趋于一致,短期内供应量增加使得阳光玫瑰葡萄价格一再下跌。  除了价格走低,市场上的阳光玫瑰葡萄价格也出现两极分化。  记者走访多家商超发现,不同超市的阳光玫瑰葡萄标价相差较大,优质阳光玫瑰葡萄的价格仍然“坚挺”,一些精品阳光玫瑰葡萄依然在每斤50元以上。而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阳光玫瑰葡萄的售价大多在每斤十元左右。  尽管价格日渐亲民,但消费者对“坠入凡间”的阳光玫瑰葡萄颇有微词。多位消费者表示,以前阳光玫瑰皮薄无核,香气浓郁,现在虽然价格降下来了,但明显不如以前好吃了。  同样“跳水”的还有种植户的收益,“五亩阳光玫瑰换大奔”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前期入场的种植户,除去肥料、人工等成本,每亩收入近10万元,如今在大部分产区,每亩两三万的收益已是常态,更有甚者只能保本。  疯狂地扩种  价格大幅下跌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跟市场接受度、市场供应量等密切相关。  阳光玫瑰葡萄是日本于1988年培育的杂交品种,2006年时引入中国,此后的十年间,由于栽培技术不成熟,阳光玫瑰始终“默默无闻”。  “我清楚地记得,阳光玫瑰葡萄还没火起来的时候,黑提卖20元一斤,阳光玫瑰只有10元。”王雪花是较早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的一批人,“2011年,我们到云南建水县考察,第二年便开始种植夏黑、阳光玫瑰等品种,但是由于市场接受度不高,阳光玫瑰根本卖不上价,只能砍掉。”  转折发生在2016年,这是阳光玫瑰葡萄被合力捧上“神坛”的一年,也是阳光玫瑰葡萄疯狂扩种的起点。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达百万亩,而2016年时只有几万亩。  “从种植上来讲,阳光玫瑰葡萄管理难度并不大。”王雪花告诉记者,“从建园到丰产期间隔很短,种植后如果第一年幼苗管理得当,第二年就会有不错的产量,导致阳光玫瑰葡萄产量能够迅速攀升。”  短时间内的大规模扩种,带来的不仅是质量的参差不齐,还有市场的混乱和口碑的下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出货价较高的园区依然可以维持高价。“相较于其他品种的葡萄,阳光玫瑰在种植环节显得更加‘娇贵’。”在云南建水县种了十几年葡萄的种植户金晓卫告诉记者,要想确保阳光玫瑰葡萄的高品质,必须施用有机肥、生物肥,并在种植期就进行疏果,“这些高品质的阳光玫瑰葡萄每亩产量在3000-4000斤,串型在600-800克,颗粒不低于10克,底部糖度至少达到16%,基本上被超市、精品水果店等渠道提前预订,价格也比一般的商品果高。”  然而,面对风口,更多种植户的选择是追产量、赚快钱。“有的种植户做到了6000-7000斤的挂果量,有的甚至更高,这就牺牲了口感。”金晓卫表示,产量高了,糖度、香味就难以保证,而这些葡萄流入市场,不仅会拉低售价,也会造成整个品种口碑下降,“为了抢先上市,有些果农采用各种手段‘拔苗助长’,这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高品质才能卖好价  不容置否,即便价格几番下降,但在目前,阳光玫瑰价格依然高于其他葡萄品种,换言之,阳光玫瑰仍是现阶段种植户效益最高的选择。  “近几年,澧县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户的纯收益在每亩2万-3万元。”湖南澧县优质葡萄办公室主任戴述雄表示,对于其他品种每亩8000元的收益来说,已是较高水平,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今后能否达到这一水平还有待验证。  如何在增量的同时提质,既让种植户有收益,又让消费者满意,是摆在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发展面前的一道“待答题”。  “品质才是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这是记者在采访多位种植户和经销商时给出的答案。  “通过控产,增香提质,让每颗葡萄都有阳光和玫瑰的味道。”金晓卫表示,未来,产区只有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来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品质,才能在同质竞争中赢得优势。  有些产区也开始走品牌化道路。以湖南澧县为例,自2006年至今,当地已经举办了17届葡萄节,并联合3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起目前国内唯一的阳光玫瑰县域品牌。此外,澧县阳光玫瑰葡萄还搭上了新式茶饮的“顺风车”,以澧县阳光玫瑰为原料的饮品正在为其“摇旗呐喊”。  其实,不仅是阳光玫瑰葡萄,近年来,价格坐上“过山车”的精品水果比比皆是,这也暴露出我国精品水果培育的短板。尤其是近年来,消费者对水果的个性化、精品化、品牌化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也考验着中国果业的发展。  “精品、优质永远是果品最有竞争力的部分,价值最终会得到市场的高认可度。”鲁校芳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果业问题,关键要杜绝生产端无序扩张。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培育更具影响力、知名度的品牌,才能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10-10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谈生猪保供稳价  (记者 刘一明)近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给情况咋样?下一步生产形势如何?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  问:当前生猪产能如何?请您对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和价格走势做个预判。  答:能繁母猪是判断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是生猪生产的“总开关”。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24万头,比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高5.5%。结合猪肉进口量等因素综合分析,这个产能是比较合理的。今年1-8月份,进口猪肉107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近2/3,预计全年猪肉进口量将减少约200万吨,相当于国内150万头能繁母猪的产能。因此,当前生猪产能正常偏高,是比较理想的。  元旦春节期间的猪肉供应主要取决于今年6-7月份的新生仔猪数。据监测,6月份和7月份全国规模猪场新生仔猪数同比分别增长8.1%和7.5%。这预示着元旦、春节期间的猪肉市场供应基础也比较好,届时猪肉价格可能受节假日消费拉动有所上涨,但涨幅不会太大。  问:国家对猪肉稳产保供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答: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要求,督促地方分级落实产能调控责任;按月公布生猪全产业链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生产;开展督导,保持土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冻猪肉收储和投放,减缓猪价季节性波动。虽然今年2-5月份养猪场亏损严重,但猪价在3月下旬触底后很快回升,生猪养殖在6月份实现扭亏为盈,能繁母猪存栏量并没有像以往全行业亏损时那样出现大幅滑坡,基础产能得到了较好保护,为稳定后市生猪生产和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各项工作,重点是三件事。一是盯住产能。把住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个“总开关”,持续做好监测预警引导,指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节奏。二是稳住政策。继续稳定用地、贷款、环保等长效性支持政策,落实产能调控分级责任,稳定市场预期。三是防住疫病。落实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统筹抓好秋冬季常见病防治,当前养猪场户补栏积极性较高,决不能让疫情颠覆生猪生产的好形势。  问:最近有养猪场户反映,豆粕价格涨得比较猛,如何帮助养殖场户节本增效?  答:近期国内豆粕价格每吨超过5000元,每头育肥猪的饲料成本同比增加了60元。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同时积极挖掘国内蛋白饲料资源潜力,增加替代资源供应,初见成效。2021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豆粕减量2.5个百分点,意味着按当前豆粕价格测算,每头育肥猪养殖成本至少节约了40元。同时促进了养殖业环境减排,每头猪的氮排泄量可降低0.5公斤,按年出栏7亿头测算,可减少氮排泄35万吨。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10-10
“感谢镇村领导的关心,这下菜不会白白烂在地里了……”蔬菜种植老板彭亮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了久违的笑脸。10月4日上午10点,18辆清一色的“志愿红”农产品帮销、物资配送车按照前一天预约好的配送时间地点,从游仙区新桥镇万亩田蔬菜基地出发前往指定配送地点。“滞销”变“直销”,拓宽“稳产脉”坚持防疫和生产两手抓,新桥镇在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时刻关注辖区企业、种养殖大户生产销售情况。疫情发生后,党委政府坚决扛起“稳产保供”责任,13名党政班子成员主动担当,按照全覆盖摸排了解、常态化联络沟通要求,及时关注分管联系生产单位存在困难问题。了解到辖区“临时管控”期间有玉米、苦瓜、茄子等滞销农产品10000余斤后,镇党委书记任俊洁立即组织班子成员、镇集体经济合作总社理事长、各村(社区)书记研究解决办法。通过党委政府支持搭台、镇集体经济合作总社统一采购、村(社区)积极响应,实现在组织代销下,按照向保供商超配送、按照群众需求配送、免费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等3种方式打通“滞销”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稳产脉”。“三支力量”联动协作,打通“服务线”为有效控制人员流动、减少村(居)民出行频次、降低人员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解决疫情期间生产企业购销需求和广大群众生活急需,新桥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优势,统筹辖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者、“双报到”党员干部等三支力量,组建了由356名党员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35支,着力打通群众“服务线”。依托“镇-村(社区)-院落(楼栋)”三级党组织体系,以网格化为基础,建立11个临时党支部,开展“代购代销”“核酸检测敲门”“关爱困难群众”等暖心行动162次,356名党员线上线下联动深入千家万户,充分了解群众各类需求,建立起服务微信群和需求统计台账,及时发布辖区蔬菜滞销品类信息,统计采购需求657个。万斤蔬菜直送到户,温暖“群众心”得知辖区蔬菜滞销后,镇集体经济合作总社、村(社区)党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联动协作,由党员志愿服务队收集群众采购需求和特殊困难群众需求、村(社区)党组织汇总报告、镇集体经济合作总社次日由专车做好防护后统一购买,再交由村(社区)党组织通知党员服务队将采购回的物资一一送上门,或联系村(居)民到指定地点分散领取。对特殊困难群众的需求,落实专门力量予以保障。一袋袋分装好的蔬菜被送入位于新桥镇胜利村的富乐颐养院。“这里居住着近130名老年人,疫情发生后,考虑到采买不方便、也不放心,我们镇集体经济合作总社结合辖区蔬菜滞销情况,联系了富乐颐养院责任人,免费为他们配送一些。”新桥镇集体经济合作总社理事长王生保介绍到。“谢谢你们给我送来菜,我腿脚不利索,这比疫情前还方便了。”家住在新桥社区的朱大爷表示这个服务很暖心。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新桥镇通过各类暖心服务织起了乡村“疫情防控网”、“农产品销售网”、“群众服务网”,将疫情防控与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头等大事。(供稿:新桥镇 姚佳 魏娜)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0-08
(李文伟 记者 杨琦)“这个苹果口感比较脆。”“个头大,颜色也漂亮。”10月7日上午,在浙江省金华市“福泰隆”超市各门店,来自甘孜州丹巴县的特色农产品“美人脆”苹果进驻上架,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品尝选购。丹巴“美人脆”苹果入驻金华市各大商超金华市“福泰隆”相关负责人邵晨立告诉记者,“此次共采购100吨‘美人脆’苹果,昨天起陆续分批抵达金华市。全市各门店有售,欢迎广大消费者前来尝鲜选购。”来自于千里之外的“美人脆”苹果,是丹巴县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金华市金东区推动消费帮扶结出的硕果。丹巴县是金东区对口支援地区,素有“美人谷”“千碉之国”“中国最美丽乡村”的美誉。全县共种植7000余亩“美人脆”苹果,其脆甜汁多,果肉紧实;但由于丹巴县地处高山峡谷,交通不便,“美人谷”的“甜蜜”,难以被更多消费者熟知。金东区驻丹巴县工作分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推动产销对接,与金华“福泰隆”“欧家超市”等商家达成合作,助力“美人脆”苹果走出产地,走进金东,变“输血”为“造血”,探索建立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丹巴“美人脆”苹果运往浙江金华“我们希望为丹巴县种植户探索建立起长期销售渠道,让消费帮扶举措在市场化的前提下行稳致远。” 金东区驻丹巴县工作分队队长,丹巴县委常委、副县长叶悠霞表示。美人谷里“美人脆”苹果今年以来,金东区立足区域条件、资源禀赋、扶持政策等,通过一系列支援举措,帮助丹巴县农特产品找到销路、企业打开市场、群众获得收益。在严格把控质量的基础上,金东区引导鼓励全区各级工会积极参与对口地区农产品消费;整合消费帮扶平台,与中国邮储银行金华市分行等企事业单位签订消费帮扶合作协议;探索打造“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渠道,以商超直销的方式,激发对口地区产业内生动力,让消费帮扶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引擎”。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0-08
(张敏  记者 侯东 文/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十月,广元朝天区27.2万亩大春作物陆续成熟,广袤的田野间,稻谷、玉米、大豆在秋日的照耀下各色各样,映衬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群众往来其间,抢抓秋收,忙得不亦乐乎。连日来,广元市朝天区临溪乡望坪村党支部书记、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永明带领着数十名群众一直在村里的玉米大豆示范点忙活,一车车采收好的玉米棒子和大豆陆续被运回、并装满了一个个农家小院。采收玉米“今年我们合作社共计种植了玉米、大豆、土豆等主粮1100余亩,预计年产值可达600万元。”陈永明介绍,因为曾家山片区土地湿度较高,今年的干旱天气并未影响合作社秋粮产量,相比去年,该合作社粮食种植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此外,合作社还带动了临溪乡望坪村群众种植大豆、玉米900余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更宽了。丰收的田野10月2日,走进羊木镇金台社区,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收割机在金黄色的稻田里来回穿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被收割机“吞”进去,秸秆粉碎后从收割机尾部排出还田,金黄的稻谷尽入“囊中”,阵阵稻草香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我们种的是‘2115’优质稻品种,产量高、好管护、味道好。”金台社区一组68岁的稻农赵志乾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今年,他家一亩三分地的稻田,能产近2000斤的稻谷。作为朝天区水稻的主产区,羊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生长。而近年来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种植方式,以及朝天区农业部门陆续出台的惠农政策和激励举措,不但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是大大激发了稻农们的种植热情。赵志乾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种庄稼,镇、村两级给了我们大力支持,不但实行水稻统防统治,在水稻收割的时候,集体经济组织还统一给我们联系收割机。一亩地十多分钟就能收割完,只需要花费130元钱。既减少了劳动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收割水稻“粮”辰“丰”景美如画,今年,朝天区始终坚持“基本农田不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总要求,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粮食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粮食生产主要指标纳入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全年目标考核内容。按照“区有示范带、乡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的要求,全面落实大豆增产扩面任务,大力推动玉米大豆兼容发展、协调发展,全区建立示范带1个共2100亩,示范片12个共2200亩,示范点137个共6850亩。大春粮食播面达27.2万亩,预计总产量8.5万吨。丰收美景特别是今年6月下旬以来,持续高温干旱,朝天区粮食作物受灾3.36万亩,成灾0.57万亩,绝收0.03万亩。灾情发生后,该区迅速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区农业农村局成立12个农业防汛抗旱技术指导小组,组织农技人员180人次深入抗旱一线,针对不同作物的受旱程度,制定技术方案,分类进行科学指导,开展抗旱技术培训20场次;及时组织检修抽水灌溉、耕作和播种等农业机械80台套;加大旱作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合理利用抗旱剂和保水剂,喷施叶面肥5万亩。同时,朝天区积极引导农民抓住晴好天气,加快已成熟粮油作物抢收进度,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最大限度减少产量损失,确保大春粮油颗粒归仓。目前,该区大春粮食已完成收割9.3万亩。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0-08
近日,“德乡仪品”体验馆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正式开馆。温州市龙湾区作为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仪陇的东部城市,虽相隔千里,但两地人民却越“走”越亲。“德乡仪品”体验馆开馆,龙湾市民今后将就近购买到仪陇生产的农特产品。仪陇县委常委、副县长邵建寨,温州市龙湾区副区长柯园园共同为“德乡仪品”体验馆揭牌。走进“德乡仪品”体验馆,映入眼帘的水果、食用油、大米、肉制品、蛋制品、五谷杂粮、休闲食品等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近百款农副产品涵盖仪陇120余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展示展销这些来自对口帮扶地区的特色产品,形成龙湾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强大合力,进一步促进德乡仪陇的特色产业发展,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龙湾区发改局对口办戴育群说。据了解,为推动浙川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2021年11月,仪陇县商贸企业联合会主动与龙湾区浙川东西部协作对口办对接。2022年6月,确定了德乡仪品体验馆的建设地址和建设方案,8月完成体验馆装修。体验馆面积320平方米,其中展示展销厅120平方米,仓库150平方米,办公室70平方米。   “下一步将继续挖掘更多仪陇特色优质农副产品,同时结合龙湾区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等产销对接活动,让更多来自仪陇的优质特色产品进入到龙湾市场,让更多的龙湾市民了解仪陇。”德乡仪品体验馆(龙湾)负责人易凤华说。(供稿:仪陇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30
(杜康琴 代永清 记者 庄媛)9月28日,阿坝州金川县安宁镇安宁村高原红米种植示范基地迎来收获季,红米谷穗低垂,颗粒饱满,当地村民们抢抓农时挥镰收割,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试种的红米成熟收割了“今年试种的‘高原红米’品种,每穗颗粒很多,米粒也饱满,已经成熟,可以丰收了,每亩理论产量在800斤左右。”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水稻技术专家朱永忠在安宁镇安宁村高原红米种植示范基地里一边给当地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一边查看红米的长势说,“米粒很细长,呈浅红色,油光发亮,这里的土壤气候完全适合种植红米。”高原红米试种基地里,清香四溢,在阳光的照耀下处处散发着丰收的希望,微风拂过,谷穗舞动沙沙作响,十余名乡镇干部与村民一起小心翼翼地将红米运到拖拉机上。装满一车运一车,随即,大家采用人工摔打方式将红米脱粒,并将清理干净的红米装筐等待称重。收割红米手工脱粒“红米”是一个古老的稀有品种,红米也叫红谷米,稻粒细长,呈暗红色,略带香气,质地和口感具佳。安宁镇副镇长孙嫒琳介绍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宁镇有过种植红米的历史,但因技术不好(成熟),产量较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近年来,眉山市第六批对口帮扶金川县工作组来到金川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帮扶工作,在了解到金川具有种植红米的历史和优越条件后,当即联系眉山市水稻种植专家赴金川实地踏勘,并决定在安宁镇试验种植高原藏红米,目前,安宁镇试种的四亩藏红米较成功,红米产量高、长势喜人,镇、村干部、群众欢欣鼓舞,积极参与到丰收当中,下一步,安宁镇党委政府计划加大种植面积,为该镇乡村振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丰收的景象当天,该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水稻技术专家、多位种粮大户现场参观,看结果、学经验,为下一步引进大面积推广高原红米水稻种植技术做准备。农技专家在指导“今年我们在安宁镇试验示范种植4亩高原藏红米,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金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局长朱德文介绍道。装车运输据了解,该红米含有丰富的淀粉、植物蛋白质和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对儿童增高长智、女性补血养颜、老人强筋壮骨有益,还具有降血压血脂、抑制癌细胞、抗肿瘤等功效,适当食用有利于促进人体营养平衡,提高身体素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30
(记者 兰珍)近日,由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甘孜州农科所三方玉米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对甘孜州康定、道孚、炉霍、甘孜、石渠、新龙、乡城7个青贮玉米种植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测产,得到全株青贮玉米鲜重亩产达7227.03公斤的喜人数据。  据甘孜州农科所玉米课题组负责人肖启银介绍,今年甘孜州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在10000亩以上,有10余个品种;此次测产意在掌握玉米在甘孜州高海拔区域内的整体适应性,为今后的种植推广和生产技术指导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现场测产了解到,新龙县和平乡种植的青贮玉米产量最高,有3个地块的青贮玉米鲜重亩产均超过5000公斤;其中品种“铁研53”密度为每亩7467株,鲜重亩产达到7227.03公斤。专家团队通过分析研究,该地的玉米做到了精量播种,密度得到保证,每亩都在7000株左右;同时采用节水滴灌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受今年高温干旱影响较小,产量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30
(记者 宁宁)“早就到了!”9月28日早上,记者拨通了成都一家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杨帆的电话,那头传来她兴奋的声音,“走公路运输,装车发出差不多24小时就到了。”该公司申报出口的9.99吨新鲜南瓜,经成都海关所属宜宾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放行,发往越南。  “这是四川首次出口鲜南瓜。”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陆海通道,我省农产品正加速出海。出口越南的南瓜(图片由宜宾海关提供)定制“反季蔬菜”填补东南亚市场空窗期  首次尝鲜出口,这批鲜南瓜有何不同?在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五一村的出口蔬菜种植基地里,正要装运出口的南瓜比常见的四川大南瓜要小一圈,每个重量约为3斤。  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志勇解释,个头偏小,是因为传统的大南瓜在越南不好卖,“针对越南市场需求,我们采用小南瓜品种进行培育。这种金香南瓜肉质细腻,直接蒸着吃,味道香甜可口,更适合三到四口之家。”  为何专门为越南市场“定制”?五一村党总支书记邵东红介绍,五一村平均海拔1000余米,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造就了当地盛产优质蔬果,“尤其适合种植东南亚国家在这个时间段种不出来的‘反季蔬菜’。”  去年下半年,恰逢成都这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在多地考察种植基地,想将以往的报关出口地从云南变为四川,五一村凭借先天条件和地理优势最终胜出。  “双方一拍即合,公司提供订单、销售渠道以及种子,村里负责按单‘定制’,种出的蔬菜大部分用于出口越南等东南亚市场。”郭杨帆说。首次尝鲜顺利为更多农产品出口探路  今年3月种下,9月“定制”南瓜迎来丰收。但要从五一村出口到越南,对郭杨帆来说,她也是“新手”。  “我们加强帮扶指导,对企业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简化备案流程,指导企业顺利完成备案。”宜宾海关监管一科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底得知企业的出口意愿后,海关就主动找上了门。  经过资料报送、现场审核等程序,该公司仅花约3天时间就取得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和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备案资质,相比通常备案时间大大提前。  为保证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宜宾海关工作人员定期到种植基地,对企业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生产和追溯信息记录等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指导,并帮助企业完善“公司+村委/基地+农户”标准化种植模式。“譬如针对当地禁用的农药,我们收集了越南蔬菜进口安全卫生法规标准要求,帮助企业提升风险防范能力。”该负责人说。  装车当天,宜宾海关工作人员一大早就赶到了种植基地。这批近10吨的南瓜通过宜宾海关设立的进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实施优先查检和“5+2”预约查检。“这意味着出口产品经现场检验检疫合格评定后即可发运,解决了企业产品贮存期短的问题,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的出口通畅。”该负责人说,整个过程用时不到24小时。  有了首次出口经验,邵东红十分高兴,认为成熟蔬果实现订单销售,并根据质量等级确定收购价格,将极大地带动村民的种植积极性。“种完小南瓜后,马上就接着种秋四季豆、蚕豆、西兰花等东南亚‘反季蔬菜’,预计每亩能为村民每年增加3000元收入。”  当下,郭杨帆也十分忙碌,一天要申报150吨到180吨的白菜和萝卜,抢抓11月底前的出口机会。“出口蔬菜的价格相对较高,一旦东南亚本地蔬菜种出来了,我们的菜在当地就卖不动了,必须抢抓这两个月的时间!”除了完成出口订单,她还打算国庆后让农户种上豌豆尖、儿菜等,供国内市场销售,“在国内外市场都发力,抢订单、扩市场不能停。”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30
  (记者 王壹)近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散发等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乡村产业发展压力增加。随着5月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持续显效,我国乡村产业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持续增长。1到7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5.1%,累计完成利润总额6528.6亿元。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降后升、加速恢复。8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购经理指数达54.6%,新增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分别为59.9%和58%,均达到3月份以来最高水平。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平稳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拉动消费市场。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9758.3亿元,同比增长2.5%。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506.7亿元,同比增长11.2%。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将实施乡村重点产业三年提升行动(2023-2025),新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和载体,有效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水平,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9-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探索草莓错季种植错季销售,从去年起,成都消费者可在国庆节前就尝到新鲜上市的草莓。这些草莓来自有着“天空之城”称号的甘孜州理塘县,在成都的盒马超市里可卖到7元/个。今年,由于产能的提升,这些草莓可以走出四川,销售到更远的市场。工人正在为新品种“粉玉”进行分拣加工。错季销售 高原草莓俏  9月26日,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园区,一栋栋草莓大棚格外引人瞩目。工人们穿梭其中,将一枚枚新鲜草莓装入篮中,随后再打包运走。  “我们大概7月定植,本月中旬第一批草莓就上市了。”理塘县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帆说。每年的7月到11月,是草莓鲜果供市的空档期。2019年,康藏阳光与盒马合作,在公司基地所在的濯桑乡康呷村建起了“盒马村”,一方面为盒马超市供应高山蔬菜,一方面探索高山草莓的错季种植。  “ 既要温暖凉爽,又要光照充足,这才适宜草莓生长。但要实现错季销售草莓,必须夏日定植,但应对炎热是个问题。”杨帆说,理塘境内平均海拔4300米,年平均气温仅3℃,即便是七八月盛夏,这里的昼夜温差也可达到 30℃以上。独特的气候,使当地夏日定植草莓具有“先天优势”。从2019年至2021年,理塘高山草莓经历了产量不足、品质不稳、运输链路不通等诸多挑战,并一 一克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供、销体系,最终于去年成功将草莓卖到了成都的盒马超市。按照每盒69.9元的标价,平均一盒约有10到15个草莓算,单个草莓可卖到7元,一经上市便日日售罄。  “去年首次上市,但我们总体产量不大,加上高原空运的不稳定,所以基本都在成都销售。”杨帆说。粉玉市场拓展 大量卖省外  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发生了改变。有了去年不错的市场效应做支撑,今年康藏阳光迎来了国有资本的注资。“四川港航投资集团投入了300万元资金,让我们将基地面积从40亩扩大到了150亩,并通过引进西昌的草莓专业种植技术,通过精细化、数字化管控,让产量大幅提升。”杨帆说,今年国庆节后,理塘高山草莓将迎来丰产,预计单日产量可达到2000斤,为去年同期的8倍。  产量上来了,还有品种的更新。“去年,康藏阳光通过前期试种,成功在7种草莓品种中选出了‘红颜’作为主打品种进行栽种。今年他们又引进种植了新品种‘粉玉’,也在我们盒马进行销售。”盒马成都区域水果采购辛杰告诉记者,“粉玉”草莓色泽粉白,且口感很好,上市后销售效果很不错。有了产量和品种支撑,如今,理塘的高山草莓除了在成都销售,还将进入重庆、深圳、广州等城市销售。  “目前,我们联合盒马,在成都建立起一个草莓分拣大仓,为草莓打造了专属的冷链物流车辆,重塑了整个供应体系。未来,还将会在深圳和广州建立草莓分选加工仓,通过把加工后置,把娇嫩的草莓销售到更多地方。”四川港航投资集团农业部销售负责人盛玉琛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9月27日,丹巴县举办“美人脆”苹果采摘活动。在该活动“美人脆”果王评选与拍卖环节,种植户张成武的苹果被选为“果王”“果后”,并分别以1499元、1099元高价拍卖。种植户张成武(左二)的苹果获得“果王”“果后”称号。受访者供图  “‘美人脆’苹果是我们丹巴的特色农产品、靓丽的名片,我希望以参与拍卖的方式,切切实实支持本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美人脆’苹果。”果王拍得者、当地酒业企业相关负责人何大双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他准备将“果王”陈列在自己的办公室中。  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相关技术人员介绍,本次共有20余户“美人脆”苹果种植户选送自家苹果“出战”。目前,全县“美人脆”苹果种植面积超过了7000亩,今年仅有一小部分挂果,总产量约55万斤,且在树上就被全部预订。明年大部分果树将进入盛果期,部分果树进入丰产期,亩产预计将达到3000斤-6000斤,总产量将翻番。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