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 胡璐) 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日前共同发起倡议,将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更好发挥竹子在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这是记者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上了解到的。    据介绍,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威胁人类健康,而竹子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在包装、建材等多个领域可直接替代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以竹代塑”,可以增加绿色竹产品的使用比例,减少塑料污染。  倡议提出,各国制定“以竹代塑”支持政策,为“以竹代塑”的全球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并推进科技创新、鼓励科学研究,为“以竹代塑”新技术利用、新产品开发创造条件。  此外,倡议还提出,加大“以竹代塑”公共宣传,通过在国际、区域和国家不同层面的专家论坛、展览示范、公共活动等,广泛宣传竹子应用于包装材料、建筑工程、生活用品等领域的优势,开拓竹制品市场。  国际竹藤组织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一家致力于竹藤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机构,其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广泛分布在非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
新华社 | 分享: 2022-11-10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魏玉坤)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10 月份,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说。  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涨幅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由上月 上 涨 12.1% 转为下降8.1%;鲜果价格上涨12.6%,涨幅比上月回落5.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1.8%,涨幅比上月扩大15.8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下,鸡蛋和禽肉类价格分别上涨12.7%和8.3%,涨幅均有扩大。
新华社 | 分享: 2022-11-10
(记者 闫新宇 实习记者 陈康 文/图)11月7日,“活力德阳 智造之都”2022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来到德阳罗江区元宝山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公园,只见园区里大片黄澄澄的沙糖桔已经挂满枝头,有村民正在果园里忙着采摘,这些橘子在经过挑选,装筐、打包后,将装车运往全国各地。罗江区元宝山“山上挣票子,山下饱肚子”是元宝山晚熟柑橘产业园一句响亮的口号。自2018年以来,罗江区立足丘陵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合理盘活利用“荒山荒坡”、低产山地等土地资源,做强做优现代农业产业,伴随着今年柑橘的成熟上市,这句口号也将愈发响亮。罗江区元宝山晚熟柑橘据悉,元宝山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公园区域面积近25平方公里,目前已发展砂糖橘、春见、爱媛等柑橘品种6000亩,为罗江万亩晚熟柑橘产业园核心区域。为提高种植技术,提高罗江区柑橘竞争力,园区在发展之初就与中国柑橘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柑橘专家大院,有常驻专家和团队对罗江区的晚熟柑橘种植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目前有晚熟柑橘专家大院1座,千亩标准化示范园区3个,柑橘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5个。“除了积极发展柑橘产业,园区还以乡愁文化作为园区发展灵魂,植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集中发展晚熟柑橘、优质粮油、畜禽养殖,连片打造乡愁记忆公园,建设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区。”据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超超介绍,目前元宝山乡愁记忆(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公园主要的三个景点已经初步打造完毕。目前,园区里的“珍果园”已建成300亩全钢架大棚,有葡萄180亩、草莓80亩、贵妃枣60亩、蓝莓10亩、荷塘20亩、精品苗木120亩、蜜柚450亩等供游客采摘,建成的4年间年产量50万斤各种优质水果,产值达800万元,被评选为四川省首批“花果人家”。“诗一草堂”已建成1500亩核心景区,设有乡村体育场、红梅观赏区、千年枣一回、曲水流觞观光园等核心景区。站在园区高处从上往下望,除了砂糖橘外,其他品种的晚熟柑橘也陆续成熟。山下平整的农田里,大片的油菜已经长成了绿油油的一片,山上山下色彩各异,形成一道别致的田园风光。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9
(青融  记者  常艰)11月上旬,在青神县白果乡虎渡社区,柑橘种植户李雪松的柑橘园里,爱媛果冻橙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鲜果。果园外,收购商早早等待,抢先预订这批新鲜爱媛。眼下,正是爱媛果冻橙大量上市的季节,青神县的柑橘园里到处一派繁忙景象——鲜果采摘、装车运输,线上线下销售……青神县的柑橘迎来了今年首波销售高峰。“这里的果子使用的是农家肥和有机肥,非常生态、绿色、健康。我们当场下了一个十万斤的订单,之后我们会陆续加大订单量。”采购商曾庆龄说道。“10月25日,我们就进入了今年的采摘季,预计到11月中旬,我们能完成本批爱媛鲜果的采摘。”柑橘种植户李雪松介绍说,通过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模式,现在已经陆续接到六千多笔订单,销售额达到三十多万元。采摘现场近年来,青神县充分发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大力实施“互联网+”,引导园区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入驻电商平台。通过线上销售,李雪松的柑橘生意越做越好。除了自己种植的柑橘,他还以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收购周边农户的柑橘,有效助农增收。李雪松说:“今年我们的柑橘种植面积有两百多亩,其中爱媛的产量有二十万斤。同去年相比,每斤价格高了接近一元。销售额能达到七十多万元,纯利润比去年高二十万元左右。”青神有着“中国晚熟柑橘之乡”称号,柑橘种植面积达18万亩。从爱媛采摘开始,全县迎来柑橘丰收的忙碌时节。柑橘品种结构“从中到晚”不断优化,晚熟柑橘占比逐步提升,全县柑橘的上市时间延长,鲜果上市时间达8个月。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正是小金苹果飘香时节,美味的小金苹果源源不断地走向四方,刺激着美食家的味蕾。然而,许多美食家有所不知的是,在小金县,苹果还被加工成了果香浓郁的苹果白兰地。这样,美果美酒相得益彰,既满足了美食家,又进一步带动了农户增收。陈酿苹果白兰地的橡木桶。  11月4日,在小金县达维镇滴水村村支书秦佳创办的酿酒厂,工作人员从贮存罐中接出半杯陈酿多年的酒请记者品鉴。初看酒色淡黄,凑近一闻,只觉得果香浓郁,微微一品,回味微甘,直感醉人。这酒就是以小金“金冠”苹果为原料酿出来的苹果白兰地。  秦佳2006年创办了果酒厂。最初以当地的野樱桃(学名苦樱桃)生产果酒。可是野樱桃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村民还要爬到树上才能采摘,再一背篼一背篼地背下山,不仅收购价高,而且野樱桃靠天吃饭、产量极少,难以满足酿造更多果酒的需要。  由于小金有很多年的苹果种植历史,苹果原料丰富、品质优越,于是,秦佳的企业于2012年着手酿造苹果白兰地。秦佳聘请的酿酒助工翟祥说:“我们一般在8—9月小金的‘金冠’苹果上市季节,收购‘金冠’苹果生产白兰地。主要是考虑,白兰地需要有足够的果酸才能支撑其果香的持久性,‘金冠’苹果每升果汁含果酸5—6毫克,果酸度比较符合,而且,果香和糖分都还可以。这样,酿出的苹果白兰地,果香浓郁、口感柔和。”  据翟祥介绍,他们每年均收购当地农户直径在65毫米-75毫米的中小果,一般收购价在2元/斤,既降低了原料成本,又解决了农户商品性欠佳的中小果的销路问题。酿造1斤白兰地需 10斤新鲜苹果,一年可收购当地果农5-10万斤的中小果。  这些鲜果经过选果、清洗、压榨、发酵15天、蒸馏等工序,就酿造出了具有小金苹果特有果香的苹果白兰地,原酒高达70多度。  “上市之前,我们将对这些原酒降度,调整到42度、48度,这样,消费者的接受度要好得多。特别是四川、北京的消费者,接受白兰地的居多。”翟祥说,“目前,我们已贮存了50吨的苹果白兰地,其中有一部分还是用橡木桶陈酿。这些年来,我们除一部分推荐给经销商及本地朋友、客户自用以外,今年已申请蒸馏酒SC生产许可,一旦成功,今后就可在酒瓶上贴标签,进市场 、进 商 超 ,一 年 可 增 加10-15万斤的鲜果收购量。”  翟祥还说,1瓶750毫升的苹果白兰地有 20%-30%的收益。不过,在选果环节一定要避免烂果、霉变果的风险。  尽管大批陈酿中的苹果白兰地静待上市,但是,翟祥介绍说,他们在2018年又着手酿造葡萄酒,今年在小金还流转了一个400多亩的酿酒葡萄园,并且早已取得了葡萄酒和果酒SC生产许可。上市的葡萄酒和果酒的收益维持起了企业的日常运转。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09
(衡欢 记者李国富)时下,正值小春生产关键时期,油菜移栽、小麦播种、蔬菜种植……西充县各地抢抓农时,全力做好作物种植、农资储备、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等工作,全面掀起小春生产热潮,为来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小麦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示范( 衡欢 摄)日前,记者来到西充县鸣龙镇回龙场村小麦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示范地,只见翻耕过的土地接连成片,随着播种机的缓缓驶过,一粒粒麦种便有序“躺”进松软的泥土里。据介绍,该示范基地播种川麦93、绵麦902等10个小麦品种,面积共20余亩,技术人员通过种植多个小麦品种进行田间对比实验,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抗且适合该县种植的品种,向全县推广。在该镇龙井沟村,记者看到一块块冬闲田内,绿油油的油菜苗生机勃勃、长势良好,田地上空,几架无人机正在施肥。“油菜作为小春主要粮油作物,不仅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也是良好的养地作物。”据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张泽良介绍,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该县因地制宜实行“稻-油”轮作,采用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技术,鼓励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理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既增加粮油总产量,又有助于地力培肥,为来年水稻丰收打下基础。“小春生产是全年粮油生产‘第一仗’,积极抓好小春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计划播种小春粮食48.11万亩,预计总产量9.26万吨。冬闲田扩种油菜地块,无人机正在施肥(衡欢 摄)为抢抓农时,确保全年粮油“双增”,该县将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村(社区)、组,落实到户和田间地块,建立领导干部包片、技术干部蹲点的粮油生产服务机制,分区域分种植制度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套餐式”技术服务,抓好农资调剂供应,强化物资保障,开展农资市场打假专项行动等,切实做好小春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防控工作,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为小春生产全程护航,确保全县小春生产目标实现和农民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8
(朱琪文 吴远胜 记者  杨琦)11月4日至6日,在浙江杭州农发·城市厨房活动大厅里,来自甘孜州乡城县的苹果展销区前,每天活动尚未开始,就已经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人们争相抢购来自雪域高原的优质苹果。“在展厅外就闻到苹果香味儿了,吃过这个苹果,其他苹果吃起来都没味儿了。昨天我买了一点回家,让家人都尝了下。今天又来抢购。”来自三里亭小区的马女士,一早就等在展厅门口,一开门就急匆匆地往苹果展位冲。“这些天,听周围人说,有来自离太阳最近的苹果,人家都说好吃。耳听为虚,只有亲口尝过才知道品质到底好不好。”正在购买乡城苹果的罗先生高兴地说道。连日来,在展销区前享有“距离太阳最近的苹果”“海拔最高的苹果”“有机苹果”等标识标签的乡城苹果,成为杭城当地老百姓踊跃热捧的水果。“为了打开浙江市场,我们计划通过活动先试销一部分。没想到,市场反应这么好。三天时间,1万多斤苹果被抢购一空。我们公司员工全体到现场帮忙,还是有点应付不过来。通过试销活动,我们现在更有信心了。好酒不怕巷子深。明年,乡城的雪梨和青德的苹果,我们会继续加大采购量。”杭州久至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玲俐说。据悉,近期来自甘孜州乡城县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苹果和高山雪梨,正陆续运往浙江市场。通过活动展销、商超销售、社区团购、单位集采等多种渠道,接下来杭州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来自2500公里以外的高原优质水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8
(记者 王成栋 史晓露)“天气好的话,十来天就能开镰。”11月2日,在田里转了一圈,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奉光荣家庭农场负责人奉光荣闻到了丰收的味道:豆秧逐渐枯黄,露出泛黄的豆荚。  奉光荣是今年全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最多的种粮大户之一,共计种植1600亩。  奉光荣扩种大豆的举措,与中央部署有关。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在全国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而此项技术发源于四川。今年,全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500万亩,其中,下达给四川的“硬任务”是310万亩,最终全省完成375.4万亩。  立冬之后,全省大豆迎来“交卷”时刻。川豆扩种的第一年,田野里有丰收的喜悦,也有思考。反常相比往年,川豆收割期推迟了两三周  “你们也‘迟到’了。”11月3日上午,刚见到测产组的专家,德阳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种粮大户常滔就开起了玩笑。  往年净种的大豆,9月底前就能收割,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大豆也能在10月中下旬开镰,但今年,开镰和测产时间推迟了近20天。  这不是个案。记者调查发现,较之往年,今年四川大豆的开镰时间普遍后延两至三周。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解释,今年四川大豆收获期推后,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播种普遍较晚。  川内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往往采用套作模式,即先播玉米,等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抽雄期再播大豆。此时,玉米株高已接近1.3米,在地里生长了四五十天。为防止大豆开花阶段在高大的玉米下因光照不足发生倒伏,不少农户往往会选择推迟大豆播种期。  常滔说,今年6月中旬才开始在玉米田里套种大豆,“往年净作大豆,这时候都已经露苗了。”  其次是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下的大豆二次开花。  “这是主要原因。”雍太文介绍,8月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了大豆的正常生长。具体来说,大豆开花、结荚期普遍后延,大部分都是8月底,气温下降、雨水增多以后才开始开花。产量初步估算,每亩增产大豆110公斤  “晚收”的四川大豆,产量如何?  各点位喜讯频传。11月3日下午,常滔拿到大豆亩产数据:每亩150公斤至180公斤。按照大豆每公斤5.6元售价计算,在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常滔每亩至少增收840元。在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吴家山村,当地测产数据显示,套种的大豆亩产也在160公斤以上。  在全省层面,初步估算,今年四川小农户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产量分别接近430公斤/亩、110公斤/亩,亩综合产值达1770元,每亩纯收益有676元,均高于同等面积的净作大豆或净作玉米。通过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全省基本能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目标。  “不过,不同的地区和地块情况不一样。”全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表示,土地肥力、品种、田间管理、水源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豆产量。特别是在今夏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的背景下,不同地区、不同地块的产量表现差异更加明显。  从区域看,在灾情较重的区域,不同程度出现减产乃至绝收。在水利设施配套较好的成都平原及部分浅丘地区,大豆产量普遍较高。从地块看,对土壤腐殖质等养分要求较高的大豆表现也不一样:复耕的撂荒地上播栽的夏大豆,产量普遍偏低;多年耕作的熟地上,产量普遍较高。  “万事开头难。”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相关技术在基层的规范化、撂荒地肥力回升,在种植面积不缩减的前提下,全省大豆产量有望继续上升。思考种子、技术和农机,三大领域还需提升  川豆第一年扩种,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豆种要再精选、技术要再打磨、农机要再提升……这是记者走访时,不少基层干部和种植户们反映较为集中的领域。  先说豆种。  “乱、杂、差,在局部地区有所体现。”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解释,今年,全国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导致各地豆种储备不足,川内不少地区开始引入省外豆种和使用自留豆种。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这些豆种表现各异。“不少外来品种不适应四川的气候条件和种植模式。”雍太文说,四川套种的大豆多以夏大豆为主,而东北等地的豆种则以春大豆为主,耐高温、耐湿、耐阴能力不强,在川推广种植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水土不服”。  雍太文提醒,各地要对今年表现较好的豆种,及早发布推荐意见。同时,提前做好备种准备,争取来年豆种数量足、品质好。  再说技术。  不同地形、不同气候,套种的大豆和玉米种植比例、带型模式、种植密度要求不一。据农业农村厅统计,在实际种植中,2∶2、3∶2、4∶2三种比例较为常见。但从适宜机械化作业和追求高产方面考量,最佳比例是3∶2或者4∶2。专家建议,各级农技部门对今年本地大豆扩种过程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形成更加适应本地的技术规范。  最后是农机。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在大豆和玉米套种模式下,农户要“种两次、收两次”,对机械化作业水平要求高。但属于旱地作物的大豆,川内多数种植在梯田或者缓坡上。  “靠人工播种、收割的话,确实影响收入。”自贡市富顺县骑龙镇龙须村种植户肖玖明说,自家套种了6亩大豆、玉米,3亩位于坪坝上的地块,只用了半天就收割完毕。而在梯田上的地块,则是请人用了两天才完成收割、转运,“人工费就给了五六百。”  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会根据各地在大豆种植中出现的农机农具需求进行集中攻关,争取补上大豆扩种的农机短板。未来扩种是趋势,将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11月初,农业农村部下达四川2023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任务,明确明年继续推广310万亩。  “这还不包括增产任务。”在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处长刘代银看来,川豆扩种将是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趋势。  近年来,四川在大豆种植领域异军突起。去年,四川种植面积已超过600万亩,产量和面积都稳居全国前四位。那么,川豆扩种和产量的提升,将如何改写全国油料版图?  “首先要明确一点,四川的大豆主要用途是鲜食和豆制品加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产业发展处处长李建强介绍,受气候潮湿和光照不足等影响,四川大豆出油率较国内其他产区大豆明显偏低,但突出优势是口感较佳,适合制作豆腐、豆皮等豆制品,是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背景下,川豆的扩面增产是提升国家油料自给率的重要举措,也会改变国产食用大豆的产业版图。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已是国内食用大豆最大的产区之一,四川大豆发展的方向仍然是突出“食用”这个优势与特色。  目前,我省正谋划布局一批大豆食品领域的深加工项目,以延长川豆产业链、提升附加值。9月底,省农业农村厅已专门设立四川省大豆油料加工服务专线电话,用于服务企业和农户做好大豆加工工作。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08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 于文静)广袤田野上,农民正抓紧进行秋冬种及田间管理,为下一季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冬小麦和冬油菜播种约九成,秋冬种进展总体顺利。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根据11月3日农情调度数据,全国冬小麦已播88.7%。冬油菜已播88.1%。同时,全国秋粮已收获12.16亿亩、完成93.1%,进度同比快0.3个百分点。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季季紧抓、每个环节共同努力。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当前要不误农时抓好秋冬农业生产,稳定冬小麦播种面积,扩大冬油菜生产,确保完成扩种任务。
新华社 | 分享: 2022-11-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每年“双11”,“川字号”农产品都有不俗表现。其中佼佼者,自然少不了水果这一大类。  秋末冬初的四川,是柑橘的主场。前一季的石榴、芒果刚刚下市,此时,有着果冻橙美誉的“大网红”爱媛38号隆重登场,成为四川“果果团”鏖战“双11”的头号选手。  天猫、京东等网购平台“双11”大促已于10月31日晚正式启动。值此一年一度网购狂欢之际,四川爱媛38号的“备战”情况如何?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线走访。成熟的爱媛38号。探源头爱媛价格优于去年  10月30日上午10时,天气晴好。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胜龙村三组,数十名果农活跃在田间地头,将一个个爱媛38号从枝头摘下放入篮中。  新鲜的爱媛饱满圆润,色泽橙黄鲜艳。“今年品相不错,价格也不错。”胜龙村村民李华全种有3亩爱媛,为线上线下渠道供货。他告诉记者,当地爱媛自10月中旬开始大规模采摘,地头价格每公斤为3.5-4元。  “总的来看,目前爱媛38 号的价格比去年同期高了近 1 元/斤。”东坡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永安说,作为省内柑橘主产区,今年眉山爱媛 38 号的产量较去年略有减少,但果子因受夏季高温天气影响,总体品质有所提升,外加市场的不断拓展,致使目前爱媛的价格不错。  因为上市时间与“双11”重叠,且口感细腻甜美,外形圆润讨喜,近两年爱媛吸引了一波波流量,线上销售成为其重要分销渠道。  去年,“双 11”前后一个半月时间里,京东百觅水果旗舰店销售了数万单爱媛38号,销售额1000余万元,“目前,我们店刚刚开售爱媛半个月,销售额已有200万元。”该店负责人王栋昌向记者坦言,虽然今年物流等成本增加不少,但为了应对“双11”可能出现的“爆单”,他们还是早早与果农签好订单,以保障充足的供货。成熟的爱媛38号。看销售大促“拉新”多于创收  分选、装箱、打包……在蒲江县西来镇的京东泰汇吃生鲜旗舰店仓库里,一箱箱打包好的爱媛叠成一摞摞小山。    “为了迎接今年的‘双11’,我们已经提前备了100万斤爱媛。”泰汇吃生鲜旗舰店店主程现兵是广东人,瞄准“川字号”农产品,在蒲江建起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仓库,主要销售四川的柑橘、猕猴桃、芒果和石榴等特色水果。  “‘双11’的时候,四川卖得最火的水果就是爱媛。”程现兵在线上销售爱媛已有5年,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他在“双11”前后的爱媛销量大概在20万斤,随着这一果类的普及推广,去年他们店铺的线上销售达到了50万斤。  因为有平台的支持和市场的热销,今年程现兵有底气将备货量增加到100万斤。“一方面是看好爱媛的销售前景;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好地应对‘双11’等大促。”程现兵告诉记者,对大多数生鲜电商从业者而言,“双11”这样的网络大促是一柄双刃剑。  一来,大促可以更好地吸引流量,拉新,有利于店铺后续的销售;但同时,大促导致的集中要货、物流提价等,也会导致电商运营成本暴增。“所以,‘双11’的时候做生鲜品类赚钱很难,我们主要还是为了‘赚吆喝’,而提前备货能够让我们更从容地控制成本。”程现兵说。  和这些线上生鲜大店家相比,一些小果园主则选择绕过“双11”。“我们走的是微商,果子可以买到10元/斤以上。”东坡区三苏镇望苏村宇翔家庭农场主蒋秋玉种了200亩柑橘,其中有爱媛38号约40亩。她的销售理念是以更优的品质卖更好的果子。  和其他果园大多数10月中旬上市销售爱媛相比,蒋秋玉的爱媛要12月初才上市销售,且采用大棚种植,绿色种植,所以品质更佳。“柑橘现在大家都在种,但是只有好的品质才能不怕市场考验。”在蒋秋玉看来,自家果园并不需要通过“双11”引流,而通过好品质,通过社交电商培养自己固定的客户群,不失为一个更加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08
(尼玛初  索朗泽仁  记者 庄媛)11月1日-3日,阿坝州壤塘县非遗、农畜产品借着2022年“绵品出川”苏州行活动东风,亮相苏州市。壤塘造借 “绵品出川”“绵品出川”苏州行活动是绵阳市“绵品出川”系列活动“长三角”的第一站,活动以多业态联展联销、多渠道进驻终端市场为目标,通过“1展1会4进1机制”的形式举办,进一步拓展了绵阳优质品牌、产品网络营销,打响了绵阳品牌。作为绵阳市对口帮扶县,壤塘县受邀参加了2022年“绵品出川”苏州行活动。活动现场,唐卡、石刻、藏香、藏毯、藏陶、堆绣、高原“双低”菜籽油、牦牛肉酱、高原蜂蜜等20余类上千件产品亮相苏州,独具异域风情的藏陶、千年配方的藏香······一个个来自川西北高原的精美产品自带高洁之姿,磅礴之气,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风光相映成趣,展示着壤塘的悬天净土之美,吸引了不少商家、群众前来参观。苏州市民购买壤塘造产品走进“绵阳造”精品展壤塘展区,清雅醇和、沁人心脾的藏香气味扑面而来。壤巴拉藏香制作历史可追溯到2000余年前,目前壤塘县仍保留着完整的藏香传承体系,形成独特的藏香品类。展览中,丰富多样的石刻技艺也是壤塘县非遗作品的亮点,壤巴拉石刻色彩鲜艳、线条自然。唐卡也是此次展览中不得不提的产品之一,透过壤塘本地艺术家们绘制的唐卡,仿佛能看到唐卡画师手执画笔,蘸着各类矿物质制成的颜料,沿着唐卡上先前勾勒好的轮廓轻巧地舞动。高原“双低”菜籽油、牦牛肉酱、高原蜂蜜等农畜产品更是不断挑动现场企业家、群众的“吃货”神经,吸引着大家上前品尝、购买。品尝壤塘牛肉干“走进壤塘,你将体验到秀水明山、寻幽探胜的自然生态;走进壤塘,你将领略到底蕴深厚、多元交融的特色文化,走进壤塘,你将感受到地大物博、独具优势的富集资源······”“绵阳造”苏州产销对接会活动上,中共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甲用三个“走进”带领与会人员走进悬天净土壤巴拉,领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生态优美、风光绮丽的壤塘,体验自然生态的神奇与文化原乡的斑斓交相辉映,并邀请企业家、群众前往壤塘旅游观光、体验生活。此次苏州行,是壤塘县实现产业发展“多条腿”走路的一个全面展示。近年来,壤塘县一方面大力实施“文化优先”发展战略,对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进行扶持,已建成46个非遗传习所,涵盖藏香、藏茶、藏医药、唐卡、石刻、陶艺、觉囊梵音、传统服饰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批民间技艺传承人重拾技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参与和投入,许多逐渐被遗忘的民间艺术,重新回到农牧民群众身边,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带动了全县3000余人就业,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00万元左右。另一方面,壤塘县还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生态农牧业,种植高原蔬菜、建立联户牧场,以“政府主导、部门承担、示范引导、突出品牌、逐步扩大规模”为方式,在“菜、菌、粮、药、畜”上下功夫,建起了3000余亩高原双低油菜产业园区 ,3300余亩壤巴拉高原生态蔬菜产业园区,形成了以南木达片区为核心的养殖牦牛等大牲畜,以杜柯片区为核心养殖中蜂、跑山鸡、藏香猪等特色畜牧业养殖。初步构建了“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壤塘大地上铺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4
(曹琳 记者 侯东 文/图)“不好意思,你说的那款茶叶昨天下午就已经卖光了,要不你尝尝我们这款茶叶,要是喜欢,留个联系方式,后面快递邮寄给你。 ”11月3日,在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博会青川展馆,青川县鼎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成一边递茶一边给前来咨询的顾客解释道。在“七佛贡茶”展台前,前来品尝、咨询、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作为一个茶叶爱好者,在开幕式当天品尝过‘七佛贡茶’后,就被这淡雅的香气、鲜香的口感深深吸引了。”来自达州的“回头客”郭佳忻告诉记者,“今天趁着展会的最后一天赶紧再来买一点带回家,刚才也加了微信,之后就不愁买不到了。”参会客商品尝“七佛贡茶”“这个就是‘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故事的主角吗?”当天,“白叶一号”白茶也吸引了不少市民专程前来青川展馆,只为一睹芳容,二尝滋味。“兰香浓郁,色泽绿润,口感真是太棒了。”市民曾先生在品尝了白茶后连连称赞道。“这几天,天天都有几笔大订单,昨天下午还和一家经销商签订了明年20万斤茶叶的订单。现场销售情况也十分乐观嘞!”李成看着展台前络绎不绝的人群笑得合不拢嘴。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博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青川县统一组织广元市白龙茶叶有限公司、青川县乌龙茶业有限公司、四川印象川之味茶叶有限公司等5家茶企业携白茶、绿茶、红茶、老鹰茶等多种茶产品参加此次茶博会,并以优质的品质、优惠的价格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商家前来选购。据了解,参加此次茶博会,将进一步提升青川茶产品与古老茶文化知名度,助推青川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茶博会期间,青川茶叶现场销售110公斤,达成协议销售3800公斤,实现协议销售额450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4
●相关企业围绕8个特色产品进行协议签订,签约金额达10.69亿元  ●借助本次活动平台,全方位推介南溪特色农产品  ●今年已策划实施“三农”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15亿元  (记者 宁宁)11月3日,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四川南溪)分会场暨首届南溪特色农产品采购商大会,在宜宾市南溪区“长江第一湾”景区举行。  本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南溪分会场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电影家协会、南溪区人民政府等主办。该活动在全国选取5个富有特色乡村(景区),设立5个分会场,南溪区为其中一个。  在由特产、文化、活力3个篇章组成的文艺演出中,活动拉开帷幕。活动以“抓落实、强品牌、晒幸福”为主题,线上线下进行多路直播、专播和展映。南溪区相关企业围绕8个特色产品进行协议签订,内容涉及生猪、鹅肉干、小龙虾、豆制品、竹制品、粮油、白酒、油茶产业发展、黑山羊养殖等,签约金额达10.69亿元。  宜宾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本次活动平台,将全方位展示南溪乡村振兴成果,传播长江上游农耕文化,推介南溪特色农产品,共享丰收喜悦。  近年来,南溪区坚持农业优先发展,以粮油、生猪、林竹和白鹅为主的“3+1”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今年已策划实施“三农”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15亿元。此外,还围绕“花”“果”两大主题定期举办乡村旅游节会,以全域旅游方式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天寒烫火锅,土豆是最爱。无论是适合切成纸片般厚薄、在滚汤里几秒钟就口感爽脆的脆土豆,还是便于切成厚片、块状,在锅里煮得缠绵的软土豆,食客们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味蕾的马铃薯品种。  土豆,又名马铃薯、洋芋。我们追踪烫火锅的新菜,今天要介绍的土豆有新意,叫“布拖乌洋芋”,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与开发中心在布拖县示范田里产出的新品种。9月,布拖县马铃薯迎来收获。受访者供图  布拖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有21.16万亩,为探寻高原马铃薯美味又高产的密码,川农大的马铃薯研究与开发中心在布拖开辟了示范田种马铃薯,“较去年相比,我们实现了5000斤/亩的高产。”研究生刘渝说。  和布拖乌洋芋相配的,还有奶白菜。  10月26日,布拖县特木里镇苏呷村当日最低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57岁的村民阿乌么日歪大姐用当地黑猪肉熬成一锅热气腾腾的汤锅,把切成片的乌洋芋和洗净的奶白菜下进汤里端上餐桌,一家人蘸着调料蘸水大快朵颐起来,暖胃暖心。当前正是布拖县奶白菜收获季节。受访者供图  乌洋芋和奶白菜,都是阿乌么日歪大姐家的地里种的。为什么它俩配到了一起?原来这正是川农大研究团队在布拖开展高寒山区马铃薯蔬菜轮作的成果。  “过去,受地理气候环境以及田间管理技术因素制约,布拖当地许多种植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种植一季马铃薯。为改变现状,我们为当地实施高寒山区马铃薯蔬菜轮作模式,选取奶白菜作为后茬蔬菜,取得了良好效果。”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薯类研究团队成员严奉君博士告诉记者。  阿乌么日歪大姐就在这种轮作模式下受益。  在专家技术支持下,9月前后,一季马铃薯收获后,阿乌么日歪大姐开始条播移栽奶白菜,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陆续采摘。产出的奶白菜销往布拖县城,每亩净利润超过2500元。  除了多卖一季蔬菜,阿乌么日歪收获还很多,“过去我们对蔬菜摄入不算多,自家种上奶白菜,发现口感很不错,自己也爱吃。”她说。  目前,专家团队还在开拓电商销售通路,继续助推充分发挥当地轮作的经济效应。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04
(记者 陈碧红)“黑苦荞卖进了肯德基,打开了一个大市场,我们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收入也会越来越高。”10月31日,凉山小伙儿付达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当天,以黑苦荞为主要原料的“三黑豆浆”产品,在川渝两地270家肯德基售卖早餐的门店正式上市。  “跨进肯德基的国际供应链,对凉山苦荞产业发展是一次极大的推动。”黑苦荞原料供应商,环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剑雄感慨道。  环太生物自成立以来,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全国20万农户、1万余个合作社开展合作,带动了凉山州昭觉、盐源、布拖、美姑等地规模化种植黑苦荞。不过,处于快速上升发展期的环太生物也有“成长的烦恼”。陈剑雄坦言,要打开更大的市场,带给当地农户更多的收益,仅靠企业单打独斗,产业规模和质量很难再上新台阶。  四年前,在四川省商务系统帮扶凉山工作专班的对接协调下,凉山州黑苦荞进入了百胜餐饮的视线。一年前,双方开始合作,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有特色、有营养、有卖点。”肯德基相关负责人透露,从2018年开始,双方就携手一起搞新品研发,经过反复沟通后,将产品目标瞄准营养早餐。  成为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让环太生物有了不小压力。在陈剑雄看来,“如果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凉山黑苦荞将打开新的格局。”  对于这次跨界“牵手”,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认为,随着黑苦荞进入国际知名企业供应链,在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能带动凉山州更多的优质产品深入接触国内国际市场和供应链体系,与现代供应体系接轨,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婷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土豆喜欢松软、肥沃的土壤。播种前,选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兑成毒土,播种时每窝投放25克的毒土即可防治一般害虫......”近日,在泸州市纳溪区东升街道大溪村的土豆播种现场,东升街道农艺师刘贵芳一边指导播种,一边讲解土豆种植要点。  据悉,为减少今秋高温干旱带来的损失,东升街道购置土豆种20吨,分发到7个村,并采取连片与散种相结合。为确保土豆增产增收,在种植过程中,东升街道农技术人员深入各村土豆种植现场进行了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目前,东升街道已种土豆1300亩,同比增加了600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03
(斯郎次乃 谢梦瑶 记者 杨琦)11月1日,记者从近日出台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获悉,到2024年,甘孜州龙头企业屠宰加工牦牛冷鲜肉1万吨、牦牛肉干等其他肉制品加工量达3000吨、牦牛奶制品加工量达5000吨、酪蛋白精深加工量达1000吨以上,出栏牦牛39万头以上,牦牛产业总产值达90亿元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甘孜州经信局采取措施,实施牦牛产业精深加工行动,加快推进牦牛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抓优化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甘孜州经信局先后5次组织食品研究院、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四川省电商协会等优质服务平台深入12个牦牛产业集群重点县(市)实地调研,与企业及主管部门深入洽谈进行“把脉问诊”,全面了解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编写以《提升牦牛加工能力,做强牦牛产业集群》为题的调研报告,为康定达折渚等5户企业编写诊断方案,点面结合,科学优化牦牛加工布局,不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研发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建立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模式,该局与州内2将企业共建食品研发中心,由高校院所提供技术支撑,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综合利用研究,研发功能性产品,为4户旅游沿线企业开发打造牛肉调味料、牛杂汤包、牦牛肉冻干等牦牛新产品6个。为10户企业提供手撕牛肉干、牛肉酱、牦牛肉芫根酱等牦牛产品检测23次,为9户企业提供新产品开发服务、车间工艺布局、工艺布局设计服务、撰写专利等系列技术服务36次,促进牦牛产业走创新发展之路。抓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首次建立甘孜州企业综合服务站,将政策服务与社会服务集于一身,线上集中发布惠企政策信息与融资贷款、法律顾问等社会服务,有效缩短企业服务距离,有力提升服务效率。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管理、法律政策咨询、人才招引等服务,线上咨询及对接资源服务达400余次,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园区公共服务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产销供需对接,实现抱团发展,推进产品资源互补。抓人才培养,强化产业良性发展。围绕农技专家,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等专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岗位培训、外出考察、专家讲解等方式,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共计举办各类培训项目47期(次),1020人参加,其中涉及牦牛产业相关人员185人(次);为企业16名技术人才开展免费职称申报服务并顺利取得食品行业职称证书,为牦牛产业集群队伍专业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抓市场开拓,助力产业兴旺发展。精心组织筹备农产品推介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助力企业开拓销售渠道,实现企业品牌与“亚克甘孜”公共品牌影响力双向提升。组织多场甘孜州农特产品展销会,线下售卖牦牛加工产品5.45万元;线上活动中通过“中油好客e站、昆仑能量站、抖音商城、天真电商”等线上电商销售渠道,帮助企业线上销售鲜牦牛肉及牦牛相关农特产品共计340余万元。抓项目推进,支撑产业加快发展。做好牦牛产业项目收集、整理、编制和储备工作,鼓励企业开展生产线、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储备高质量牦牛加工产业技改项目8个。加大对牦牛加工项目扶持资金争取力度,争取200万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与1966万元工业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牦牛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确保重点项目稳步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  “再生稻省时、省力、省成本,我的田每亩收成超过了250公斤。”10月26日,说起再生稻,高县嘉乐镇长丰村村民黄早仕喜上眉梢,他说他家5亩多再生稻一直保持有水状态,管理到位,喜获大丰收。  今年,嘉乐镇蓄留再生稻7800余亩,像黄早仕这样再生稻实现丰产丰收的村民还有很多。“有农技老师指导我们管理再生稻,我7亩多田的再生稻,就收了1500多公斤谷子。”长丰村村民周宗乾对今年再生稻的收成非常满意。  今年,该县遭遇了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水稻成熟期间,该县一方面引导村民千方百计避高温收割水稻,实现颗粒归仓。另一方面,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旱情动态监测与评估,并针对旱情开出“良方”,指导群众因地制宜开展生产自救,最大程度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同时,统一调度全县水库蓄水,组织群众疏通沟渠引水保苗,并充分利用提灌站、潜水泵等设备设施,从溪河、山坪塘等提水引水,全力抗旱保苗。  “大春受损晚秋补。”高县今年部分大春粮食作物因干旱受损,再生稻成为全县晚秋粮食作物的“重头戏”,各再生稻适宜区本着应蓄尽蓄原则蓄留再生稻,全县共蓄留再生稻11.28万亩。各镇强化技术培训,在扩大有收面积、提高单产水平上狠下功夫,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块。加大肥料、农药、植物生产调节剂等农资物品保障力度,力争蓄留一亩、高产一亩。  随着再生稻的成熟,该县各镇干部和农技人员一方面督促村民抢抓晴好天气抢收再生稻,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组建以村组干部、共产党员和青年志愿者为骨干的秋收志愿服务队,帮助缺劳力的农户抢收再生稻,全力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目前,该县11.28万亩再生稻收割已基本结束,实现颗粒归仓。实测单产每亩152公斤,预计总产量16720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02
(李灵越 记者 张宇)日前,绵阳市水稻新品种的喜讯再次传来——位于三台县建平镇的台沃公司再生稻试种基地,今年种植发展的8亩再生稻迎来收获季,经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亩产达到334.46公斤,这是川北地区首次种出再生稻,实现本生态区再生稻品种突破,对于全省再生稻总产增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据介绍,今年以来,绵阳坚持以“三品”为引领做优现代农业,大力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明确围绕品种改良,充分发挥水稻、小麦、油菜原原种基地优势,培育一批新品种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三台县建平镇的再生稻试种基地,记者看到,再生稻和常规水稻似乎没有什么区别。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表虽差别不大,但这是“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可以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是一项重要的粮食增产技术。另悉,再生稻对温光条件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再生稻生长期,需要日均气温在22℃—23℃,这样才有利于再生稻灌浆结实、单产提高。然而,川北地区因为秋季温光条件不足,且缺乏适合该生态区的再生稻品种,发展再生稻困难重重。难题如何攻克?三台县以“三品工程”为引领,率先试验“头季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通过品种筛选、技术配套,今年终于筛选出适合品种,且试验成功。“这是川北地区首次种出再生稻,而且产量很不错,意义重大。”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邓昌国表示,绵阳试验的成功,打破了“再生稻不能过金堂”“海拔不高于410米”的限制,将有利于扩大我省再生稻种植面积,提高再生稻单产与稻谷生产总量。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绵阳将持续深入推进“三品工程”,进一步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按照“1311”种业强市建设方案,推进生猪种业、农作物种业两大“核心”建设,推进绵阳建设全国种业强市。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1-01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 汪子旭)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目前,秋粮收获近九成,有望再获丰收。秋冬种进展总体顺利。  农业农村部表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目前,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夏粮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早稻产量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1亿斤。  秋粮有望再获丰收。农业农村部表示,今年东北、黄淮海、西北地区光温水匹配较好,秋粮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南方高温干旱影响总体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启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粮豆轮作规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超过1500万亩,大豆面积增加较多。夏收油菜籽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呈稳产态势。  秋冬种方面,进展总体顺利。冬小麦播种过八成,冬油菜播种过七成。
新华社 | 分享: 2022-11-0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