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余璐 记者 杨琦)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23日,在丹巴县巴旺乡格呷村的山坡地头,村民们正忙着种植高原野生刺龙苞,拓宽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村民种植刺龙苞“野生刺龙苞在我们这里很多,每年刚出来的时候要卖30块钱多一斤,收入还是比较可观!”格呷村党支部书记旺丹开心地说,刺龙苞好种、好管、好成活,自我繁殖能力强,不用施农药化肥,它是纯生态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今年,格呷村先试种4亩刺龙苞,这些刺龙苞长大后可是当地群众的“金包包”。刺龙苞,是楤木的芽苞,一般在3—4月采摘,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山野菜。刺龙苞可凉拌、清炒、煲汤。作为蔬菜食用,不仅清香独特,味美可口,且营养丰富,有“山野菜之王”“天下第一山珍”的美誉。除了食用,刺龙苞还有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等功能。据悉,今年,巴旺乡党委在详细咨询本地“土专家”和市场调查后,了解到格呷村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很适合种植刺龙苞,于是决定种植刺龙苞,打造高原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并加大对刺龙苞的生长条件、品质口感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努力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在带动刺龙苞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群众增产增收。格呷村党支部书记旺丹表示:“我们把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纳入了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丹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叶强平 拉姆拥措 记者 杨琦)3月24日,理塘县高城镇德西一村活动中心十分热闹,村民们正热烈地讨论今年如何把“马背慢游”项目做得更有特色和吸引力,带来更多收益。德西一村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中,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过往游客众多。过去由于相关资源和产业未能有效结合利用,特别是旅游体验服务项目的缺失,导致该村群众未能通过旅游资源实现增收。2022年初,成都市新都区对口帮扶工作队、高城镇人民政府、村民代表共同商议,成立了勒通马背慢游集体产业合作社,打造“马背慢游理塘”集体经济项目。游客打卡东山顶该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新都区投入资金37万元,剩余资金由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开展旅游服务接待工作。项目涵盖马背骑游、藏装租赁、藏餐品尝、拍照写真、藏式婚礼体验等旅游互动体验项目。“天空蔚蓝,穿着民族服装,骑马到东山顶打卡,俯瞰理塘县城的全景,感受‘天空之城’如仙境般的美丽,你会忘记世间所有烦恼……”高城镇德西一村“马背慢游”向导扎西笑着给游客介绍。县城尽收眼底、雪山下的城市建筑群让来自福建的游客张女士连连赞叹,她说,特别是穿上藏装体验骑马过后,有了一种本地人的感觉。“想在这里多玩了几天,好好地体验一番本地藏族居民的生活。”昂旺刀吉是德西一村的村民,毕业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自从村里成立勒通马背慢游集体产业合作社后,爱好摄影的昂旺刀吉便加入进来,担任起了游客的“专属”摄影师,在将自己的爱好变成职业的同时,也为村集体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他精湛的摄影技术得到了广大游客的点赞与好评。随着德西一村“马背慢游”项目的推出,借助毗邻东山顶的地理优势,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马背民族的豪情”、藏家儿女的热情好客。2023年德西一村实现收入50余万元。“经过这几年的运营,村民们看到了项目的美好前景,不仅留住了游客,还能解决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梦想,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了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步伐。”德西一村党支部书记洛绒邓珠由衷地说。(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记者 严易程 文/图)3月25日,记者从阿坝州“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红原县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道路,坚持“吃生态饭、做牛文章、过牛日子”工作思路,正努力把“绿水青山”自然财富转化为带动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的“经济财富”。“红原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红原县有关负责人介绍,红原县立足资源禀赋,以良好的生态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如今,旅游发展已带动全县3000余人转产成为涉旅人员,人均增收6000余元;高标准实施草地碳汇开发项目,建设草地固碳增汇工程区12.6万亩,预期碳汇收益150万元/年以上,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实草原奖补政策,年兑现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5278万元,惠及群众9190户;设置生态公益性岗位1202个,保障了1202个家庭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人均每年增收1万元。草原绿、生态美,良好的环境给农牧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红原县风景如画同时,红原县还紧盯事关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草场、牲畜、饮用水和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创新开展“全域全员全天”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推广以草定畜、以人定畜、草畜平衡模式,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86.2%,县域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优良比例和达标率均为100%,城镇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10万余人次参与各类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红原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巩固省级生态县和美丽四川先行试点培育县创建成果,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美丽四川先行试点创建为抓手,持续夯实生态本底,持续实施生态工程,持续开展综合整治。同时,思考以生态产业、政策、资源等促进群众增收新路径,推动生态与发展、生态与民生相融互动、相生并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鄢怀林 记者 侯东 文/图)春回大地,菌香四溢。近日,青川县的羊肚菌迎来了丰收季。3月18日,记者踏入青川县木鱼镇红旗社区卢家坝食用菌种植基地,目睹了众多村民忙碌采收羊肚菌的场景,他们手法熟练,采割、装筐、上车,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当地村民在基地采收羊肚菌“这些羊肚菌是去年冬天种下的,有20多亩。今年的长势非常好,目前,第一茬采收基本结束,在4月上旬前还要采收第二茬,预计亩产量最高可达1500斤,平均每亩产量将达到800斤以上。”谈到今年的收成,基地负责人卢中白笑得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他从事羊肚菌种植已经12 年,是当地有名的食用菌种植大户。近年来,青川县农业农村局为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内像卢中白这样的种植大户提供了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和全链条的设施支持,使得种植大户们的食用菌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效益也逐年攀升。“今年我们第一茬已经收了1000多斤干羊肚菌,预计今年可采收2000斤干羊肚菌。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每单斤干品500元来计算,今年基地的产值能超过100万元。”卢中白介绍道,羊肚菌从2月底就开始陆续采摘,上周进入了大面积采摘期,高峰期每天能采收2000斤鲜菌。采摘的鲜菌会就近、及时进行烘干处理,部分也会直接鲜销,鲜菌的均价在每单斤60元左右。“羊肚菌完全不愁销路,加工成干货后,等过段时间再卖,价格很可能会更高。”卢中白对干羊肚菌的销售前景很有信心。采访期间,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山珍药业办主任胥烜勋来到基地,为村民们现场采摘、下一茬养菌和采收及采后烘干处理等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卢中白连忙上前迎接,紧握着胥烜勋的手连声道谢:“修建大棚给我们提供资金支持,种植过程中又给我们作技术指导,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记者从青川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该县共种植羊肚菌11800余亩,其中县内种植5200余亩、县外种植6600余亩,全县预计可实现鲜品总产量3540 吨,产值4.25亿元,经济效益(纯利润)可达3.3 亿元。青川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羊肚菌只是青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青川素有“山珍之最在青川”的美誉,2017 年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截至目前,全县有1.5万余户种植户,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食用菌干品1.4 万吨,年农业产值达15亿元。2023 年,种植户户均增收约2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0
(贾焓堃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3月13日,记者走进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近800亩连片经霜打后的大白菜迎来丰收。一棵棵沉甸甸的大白菜,经收割、装车,陆续发往山东、西藏、新疆等地以及越南等周边国家。  “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忙都忙不赢。”河清镇土生土长的种植大户王德东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前一天的收款记录,仅仅当天就收到10余单采购商转账,金额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他介绍,大白菜亩产量10吨,近期市场行情好,每吨1400元左右,这一茬销售总额将过千万元。按照每亩种植成本4000元,效益可观。河清镇大白菜销售火热,村民采收忙。  白菜作为四季不间断供应的蔬菜品类,其种植受地域、季节限制小。在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下,王德东种植的大白菜凭借什么,从安州走向全国市场乃至国外?在圈内有“蔬菜大王”之称的王德东分享了自己的生意经。  蔬菜市场行情变化莫测,在王德东看来,何时种、种什么都来自于对市场信息的综合研判。以当前大白菜销售为例,去年10月种下前,王德东对全国各地大白菜种植情况进行了了解。“湖北、湖南、山东、河南、云南等地,是大白菜主产地,产地蔬菜退市,后续大白菜衔接上,打时间差,才有了现阶段的供不应求。”  同时,王德东说,还要时时关注各地蔬菜价格指数和走势,伺机上市。“很多种植户彼此隔离,与市场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往往被动作出反应。”  此外,走货好还离不开蔬菜本身品质好。“我们优选了产量高、越冬晚熟、采收期长的白菜品种‘寒美黄’。”王德东介绍说,尽管该品种经历霜冻后表层有少许发黄菜叶,但剔除后并不影响其商品性。  连日来,因为大白菜采收用工需求大,每天100余名村民忙前忙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外出务工,在村上帮忙收白菜一天有100余元收入,对我们来说再合适不过了。“金华村村民杨故秀满意地说。  据了解,白菜采收工作将持续到4月份。  在以王德东为代表的种植大户带动下,如今周边村镇从事蔬菜种植的村民超过2000 余人。等大白菜采收结束,翻整后的土地,又将根据市场动向陆续种上豆子等蔬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0
(吴敏 记者 常艰)“35400元,程志军,这是你今年的分红……”3月15日,在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邻里百家”议事中心,橘农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场分红大会正在举行。“今天领到钱,我心里非常高兴。我们合作社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不断增加,这几年,我每年都能分到3万多元。”百家池村村民程志军高兴地说道。拿到分红的村民(吴敏 摄)近年来,百家池村以“橘”为“媒”,积极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探索和推动“农户+合作社+村集体”的“5+4+1”小农利益联结机制。果园托管后的产值按照农户50%、合作社40%、村集体10%的比例进行分配,带动农民增收,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加入合作社的好处多,不用担心操心,肥料、农药合作社全部都管了,还能拿到这么多钱。”百家池村村民徐桂枝告诉记者。据了解,今年百家池村的柑橘产量较去年增长了85%,收入增加了72%。这次分红总额达到了30余万元,共有46户橘农参与,是该村集体经济的第三次分红。“今年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模式增产,一是把滴灌引到每个山头,确保果树能排能灌;二是推出了无人机施肥施药,确保病虫害不大面积发生。”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介绍道,除了分红外,该村的农户每年还在合作社指导下务工120天左右,平均工资每天100元—150元,全年就业收入能达到12000元—18000元。下一步,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将把整个产业做到精细化,生产高品质水果,卖上更好的价钱,让老百姓持续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9
金杨婉笛 朱慧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作为“天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森林粮库”包含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药材、森林畜禽等在内的丰富类别。  去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天府森林粮库”,引发热烈讨论;今年,这一关键词再次被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热度不减。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蜂飞蝶舞的时节,在山间有林、林中有蜂、其下有粮的南充市南部县双峰乡太子岛村,正上演着助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的生动实践。合作社社员查看蜂脾。花开春繁“蜂”华正茂  “搬蜂箱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震动到蜜蜂,不然容易造成死亡……”3月12日,在“西南第一湖”升钟湖水库旁,南部县飞凰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业养蜂人,正为社员们提供日常管理方面的技术指导。  社员们小心翼翼搬动着一箱箱“小金虫”,在蜂场里布局好新的蜂箱、蜂脾,利用春暖花开的好时节进行蜜蜂扩繁,增加今年的养殖规模。  “2022年刚起步时,社员分红总共只有2万余元。去年,合作社收获特色荆条蜂蜜 5600 余斤,30 万元的分红,已经按照比例尽数分发给了全体14位社员。”身着防蜂服,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卢泉介绍的语气中带着自豪。  合作社成立后,以“理事会+职业养蜂人”模式初步探索养蜂共营制,以分红为主要利益联结机制组织蜂农生产,并聘请职业养蜂人指导日常管理。除此之外,合作社还负责统一供应物资、摇取并销售蜂蜜。  几天前,合作社创立蜂蜜农业品牌“蕊凰”,其正式作为优质农特产品,上架了相关帮扶企业的职工超市,标志着太子岛村蜂蜜开辟了新的线下销售渠道。产业发展“蜂”回路转  上世纪70年代,为配合升钟湖水库建设,太子岛村大批种植户举家从山脚、山腰迁至山顶。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马圆圆回忆,虽然有新开垦的土地代替原先被淹没的农田,但由于没有经过科学改土,新垦土地较为贫瘠,粮油作物产量暂未达到高峰。如何找到谋生新路径,留住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成了当地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川特色经济作物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杨明显等专家通过调研发现,太子岛村虽然林地多、耕地少,但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有着丰富的野生蜜源植物,很适合发展蜜蜂养殖。  谋定而后动,飞凰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四川特色经作创新团队蜜蜂岗位示范基地也落地于此,开展蜜源植物资源和蜜蜂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  就这样,村里种养并举,蜂箱、油菜、黑小麦、黑花生在山水之间扎下根来;田坎、田坡上,大豆玉米“见缝插针”套种起来。“有力气的年轻人可以养蜂、种粮两手抓,年岁渐长的老村户养蜂也不费力。许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看着太子岛村逐步形成“山上有森林、林中有蜜蜂、山下有粮油”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社员李尧禄念叨了好几遍“特别好”。“粮库”建设“蜂”和日丽  “‘大食物观’下,森林也是粮库。”杨明显进一步解释,丰富的森林资源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森林食品,甜蜜的蜂产品无疑是备受消费者喜爱的一种。  “太子岛村在探索配套生产技术、建立合作社、探索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杨明显认为,四川丘陵农业区域广袤,有很多村落蜜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与太子岛村存在相似的情况。因此,该模式可以在很多地方进行推广。  养蜂产业并非只有蜂产品能带来收入。四川省畜牧总站(省蜂业管理站)副站长王斌表示,蜜蜂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指示昆虫,广泛推广应用蜜蜂授粉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蜜蜂授粉的果树,普遍能增产10%至50%,荔枝、桂圆等品类甚至能实现产量翻番。”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9
人勤春耕忙。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好时节,荣县乐德镇抢抓时令,抓早、抓好春耕生产,如火如荼地开展辣椒移栽工作。走进乐德镇太平村的田地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铺地膜、打孔、放秧苗、盖土、施肥、浇水……整个太平村在家的村民均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辣椒等蔬菜的移栽工作,一眼望去一株株刚入土的辣椒种苗在微风下轻轻摇曳,一行行条块分明的白色薄膜在山坡上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产画卷,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躬耕劳作的身影,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据种植大户刘忠平介绍,今年在太平村流转土地2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辣椒,每天的工人30余人预计10天移栽完成。种植辣椒比较有讲究,“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窝距是在35-40厘米,行距100厘米左右,栽的时候还要把苗扶正,然后用细土盖好。”为了给辣椒产业保驾护航,乐德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整地起垄、覆膜、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既增强了农户发展辣椒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又提高了辣椒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在田埂边村民们聊起了务工收入,脸上满是笑容。村民每天在这里移栽辣椒秧可以赚到80元钱,这是农闲时的额外收入,大家都非常高兴。近年来,乐德镇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做强长效产业红辣椒,豆玉豆产业,不断扩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18
(朱思雨 记者 杨波)“这些稻田虾长得真好.”“看来今年早虾确实是‘开门红’。”近日,在宜宾翠屏区牟坪镇七一社区,农户们纷纷运来自家稻田里的早虾,参与到热火朝天的集中收购当中,大家不时交流着稻虾种植养殖经验,分享着早虾丰收的喜悦。 早虾收购现场(朱思雨 摄)2023年以来,牟坪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已在七一社区、工农村等多个村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完善、高产稳产且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村民可自行承包高标准农田并发展稻虾产业。同时,各村也集中组织农户参与技术培训,提高大家的种植养殖水平。“得益于我们川南独特的气候优势,牟坪稻虾今年的上市时间更早,如今镇上大力支持发展稻虾产业,大家利用冬季水稻田空闲的契机养殖起小龙虾,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两收’。”七一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松介绍道,今年元宵节前后,社区的小龙虾就开始陆续上市,近期的收购价视小龙虾大小不同在10多元到50多元不等,上市期预计将持续至4月下旬。“现在我们高标准农田里的稻虾综合亩产值能达到4000元以上,收益比以往更可观,村民们种植养殖稻虾的积极性也都很高。”七一社区“稻田虾”大户曾祥彬高兴地说。高标准农田(朱思雨 摄)在牟坪镇工农村,稻田虾收获忙的同时,不少农户也进行着水稻育苗的准备作业,大家伙有序耕整着水田,一旁油菜花盛开正旺,共同描绘出一幅热热闹闹的春耕图景。工农村党总支书记杨明海告诉记者,为巩固提升稻虾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工农村村集体经济采购了水稻脱壳设备和稻虾米烘干设备等,有效做细稻虾米的精深加工,提升了工农村大米品质。三产方面,工农村结合“良田靓虾”,大力发展稻虾研学和乡村旅游,并开设特色农家乐,让村民共享稻虾产业带来的“福利”,预计今年村集体收益将突破100万元。牟坪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鑫表示,近年来,牟坪镇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稻虾产业,目前全镇稻虾种植养殖面积约1000亩,主要分布在七一社区、工农村、双河村等。下一步,牟坪镇将持续在水源较好的区域内推广稻虾供养模式,进一步提升群众收益,推动“牟坪粮仓”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冉金鹭 陈星宇)装袋、分拣菌棒、高温消毒……3月4日,在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食用菌产业园洪鑫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厂房,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这里的袋料香菇加工按下了生产“快车键”,工人正抢抓时节进行菌料装填育种等工作,鼓足干劲为今年食用菌种植丰产增收做准备。  “食用菌袋料装填采用自动化装袋设备进行,在节省人工的同时,生产效率和装填质量得到很大提升。”洪鑫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赵洪奎介绍,按照传统食用菌棒生产方式,高温消毒、冷却接种、育种管理等环节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存活率不高。去年,公司通过更新设备,装袋效率提高,菌袋的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降低了感染率,一天能够生产2万多袋,全年根据需求,能够生产500万袋左右。  有了全自动装填设备的加持,食用菌制种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菌种的质量也有了保证,如何提升种植食用菌土地的利用率,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2022年,该公司在流转的160亩土地上采用菌菜轮作的种植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有效提升了土地的收益。  “种的羊肚菌下个月就能进行采收了,收获后,我们对土地进行整理,准备种植苦瓜、花菜、西红柿等。采用菌菜轮作的模式,基地年产值800余万元,效益非常可观。”赵洪奎说,种完食用菌的地块种植蔬菜,高温消毒的菌料作为生物肥料,采收后的菌床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非常适宜蔬菜生长。菌菜轮作模式的采用,让基地的大棚一年四季都不空闲,土地效益增长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务工机会。  “香菇菌料生产结束后,就可以采收羊肚菌了,菌子采完了马上又开始种植蔬菜,在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赚钱顾家两不误。”羊木镇兰坝村村民陈步均高兴地说。  据了解,目前羊木镇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500亩,其中采用菌菜轮作模式种植面积400余亩,通过“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惠及周边群众900余人。下一步,该镇将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的种植面积,继续做好菌菜轮作模式的推广工作,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马梓元 王茂东)羊肚菌素有“菌中之王”的美誉,市场销售前景好,销售价格也比较高。近日,巴中市巴州区玉堂街道登高社区羊肚菌金耳种植基地迎来首个收获季,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正争相破土而出,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羊肚菌种植大棚。巴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产业初见效 群众丰收忙  3月8日,笔者走进该基地羊肚菌种植大棚内看到,数十名采摘工人在菌垄间穿梭,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羊肚菌采下并装入筐中,随后将收获的羊肚菌清理干净,送至烘箱进行烘干处理。  羊肚菌成熟周期短,市场价格随时间推迟也逐渐下降,玉堂街道登高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申天忠对笔者说:“这批我们种植了32个大棚羊肚菌,必须要在3月底前全部采摘完。如果后面温度升高,那么出菇的质量会下降,销售价格也就相对低一些。”探索新路径 拓宽致富路  玉堂街道登高社区以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为载体,利用集体闲置资源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务工”的方式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为村民就近就业创造岗位,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年纪大了,工作不好找,村上把我们土地承包了发展羊肚菌,我们还可以在这里上班,一个月2000多元,这里离家近,把孩子、老人都照顾了,把钱也挣了,老板高兴,我们也高兴。”登高社区居民李芬兰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她和几位居民的脸上。  “我们家流转了2亩多土地,在这里上班,每年施肥、锄草、采摘要干3个多月,一年收入1万多元。今年的羊肚菌大丰收了,我们在这里上班很开心,很满意。”登高社区居民吴志琼说。发展势头旺 增收有盼头  据了解,登高社区羊肚菌金耳种植基地于2023年初次种植羊肚菌,面积达10余亩,按照今年的收获情况看,产量高达2吨左右。接下来,登高社区还准备利用土地空窗期,种植水果、蔬菜,实现土地轮种,进一步增加土地的使用价值。  “目前来看我们社区种植的羊肚菌非常不错,每亩能收获300至400斤,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增加15万至20万元。下一步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同时还计划培养一批居民,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让村民的收入进一步增加。”申天忠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罗景萍 罗沾)采收、运输、打理……3月6日,在高县复兴镇群乐村村集体公司蔬菜基地,村民们分工协作,现场忙碌而有序。  “我们实行‘小包干’,承包土地种芽菜的农户积极性高了,责任心强了,菜的产量提高了。”群乐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平说,“从目前采收的情况来看,亩产都在5吨以上,产值超2500元。村集体公司‘小包干’的130亩土地,将为村里7户承包户带来30余万元的收入。”村民在地里收青菜  王平口中反复提到的“小包干”,指的是该村村集体公司探索的一种“包地到户、按产收费”经营模式。  据介绍,该村村集体公司承包的土地种蔬菜、高粱,过去都是公司牵头,育苗、栽种、管理、采收等生产环节雇用周边富余劳动力参与,尽管效益明显,但始终存在管理乏力、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2023年冬,村集体公司和蔬菜深加工企业签下芽菜“订单”种植后,决定探索实行“小包干”模式,将公司承包的土地,“包”给有种植芽菜意向的农户种植管理,公司不收农户土地承包费并为他们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等,所种的芽菜由村集体公司保底收购。芽菜采收售卖时,公司再按每吨100元的标准收取“管理费”。  “小包干”既降低了承包农户的投资风险,又解决了生产环节中的技术难题,尤其是保底收购彻底消除了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让“小包干”的农户吃下了“定心丸”,甩开膀子种菜的底气十足。  “除去开支,一亩地纯赚1200 元以上。”说起“小包干”,承包户罗林笑了,“我在家门口承包村集体公司50亩土地种菜,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赚6万多元。”  “‘小包干’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承包户周强表示,承包村集体公司的土地种芽菜风险低,效益高,去年他承包的20亩地能挣2万多元。今年,他打算多承包地种芽菜。  “小包干”不仅解决了村集体公司经营过程中管理乏力的问题、激发了承包农户向土地要效益的内生动力,还鼓起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腰包”。“仅采收芽菜这个环节,目前用工已超200人次,就近前来务工的村民对每天100元的工资很满意。”王平说,“小包干”的模式,初步实现了村集体公司、承包农户、务工村民“三增收”的多赢格局。下一步,村集体公司将在高粱、南瓜等“订单”农业上继续探索推行该模式,尽可能地让土地效益最大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4
近日,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白菜迎来丰收,田间地头处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收割、入筐、装车……现场有条不紊。“为了进行错峰销售,我们优选了产量高、越冬晚熟、采收期长的白菜品种‘寒美黄’,在金华村种植有200余亩,全镇种植超过800亩,亩产量10吨。”河清镇土生土长的种植大户王德东介绍,由于近期市场行情好,每吨白菜售价在1300元左右,全体种植户的收益都不错。村民采收白菜据悉,白菜收割工作将持续至4月,期间用工需求大。王德东等种植大户积极吸纳村民们就地就近务工,让大家在“家门口”便实现增收。“我这几天在村上帮忙收白菜一天有100余元收入,不仅挣得到钱,还能兼顾到家里,对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金华村7组村民杨故秀乐滋滋地说。“我们依托河清镇‘安州粮仓 百里蔬乡’的优势,积极鼓励村民通过种植蔬菜提高收入,千方百计招引种植大户流转村民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金华村党委副书记陈爱民说,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村民增收达2000余元。据了解,河清镇金华村全村共种植上海青、莲花白等各类蔬菜超过3000亩,带动本村及周边村镇就业超2000余人。(供稿: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人民政府 贾焓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13
(叶强平 何敏 记者 杨琦)3月11日,理塘县上木拉乡旺达村德琼乃曲水磨糌粑制售专业合作社与理塘县密齐齐科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行了集体经济分红仪式。分红现场“没想到啊,今年刚开年就能分红,村集体经济还真可以……”当天一大早,旺达村25户村民代表纷纷来到密奇奇科技食品有限工作,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分红仪式开始前,公司负责人带领村民们参观了旺达村糌粑奶茶生产公司,并详细介绍了奶茶的生产过程、运营模式,村民们对旺达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分红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村民们有序地对账、签字、领取分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次分红主要是旺达村于2023年7月投入奶茶生产设备的收入,为25户村民分得12500元现金和价值7500元的糌粑奶茶,共计20000元。“村里的产业发展势头非常好,去年房屋流转分了一次红,现在才年初我们又分红啦,一年比一年更好、更多,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扎西泽仁激动地说道。领取糌粑奶茶近年来,旺达村始终秉持“党建引领带动、挖掘资源资产、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理念,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狠抓不放。“此次分红,再一次让群众享受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产业发展的能动性,从根本上促进了群众参与村级大小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打开了强村富民新局面。”上木拉乡党委书记格绒次乃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崭新局面。”(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3
(潘政吉 记者 汤斌 文/图)3月10日,记者走进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园门村的粮蔬轮作基地,1200亩粮蔬轮作基地在眼前延绵开来,犹如一片绿色海洋。在这片广阔农田里,卷心菜硕大紧实,绿意盎然。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碌地采收着丰收的果实,一派“人勤春来早”的喜人景象。村民在田间采收卷心菜“看,我们种的卷心菜长得多好,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村民李大姐兴奋地展示着手中的卷心菜,脸上写满了自豪。她告诉记者,自从在粮蔬轮作基地务工后,家里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也越过越红火。据了解,该基地采取玉米与蔬菜轮作的模式,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的同时,还为村民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年产玉米500余吨、蔬菜2500余吨的骄人收成,让这里的年总产值可达90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增收300余万元。其中,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成为村民们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的卷心菜品质有保证,每天能采收60余吨,主要销往甘肃、宁夏等地。”基地负责人李天友的话语中透露着朴实与满足,“下一批100余亩的卷心菜预计4月下旬就能收获,看着这些蔬菜源源不断地供应出去,我心中那份满足感,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在该基地的一角,几位村民忙着将刚采收的卷心菜装车。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卷心菜不仅卖出了好价钱,更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梦。菜地里盎然春意,村民笑颜迎丰收值得一提的是,石羊镇正在积极行动,着力打造“安柠石光——家乡菜地”沉浸式农耕文化打卡点。通过规划西瓜采摘、园门村花海、双鱼湖微景观等项目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农耕文化、感受石羊魅力。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安岳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还为村民们带来了新的增收渠道。在园门村粮蔬轮作基地,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田间地头,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放眼安岳,这样的喜人场景只是众多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岳紧紧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推广粮蔬轮作、稻麦轮作、粮油轮作等多元化的种植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更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2
(姜曦悦  记者  何金委  文/图)“我家到车间只要几分钟,挣钱顾家两不误,每月能挣4000元。”3月6日,在位于广安前锋区代市镇的枫烨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陈金兰和工友们正忙着赶制一批服装订单。生产车间今年48岁的陈金兰是代市镇人,在沿海的服装厂工作多年,纺织工作经验丰富。前年春节回家,她听说镇上服饰公司正在招工,决定留在家乡工作,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又能赚取不错的收入。和陈金兰一样,已有40多名返乡务工人员在这家公司就近就业。近年来,前锋区积极拓展妇女就业创业渠道,鼓励纺织鞋服企业在乡镇设置“富民车间”,让当地妇女实现“不离家门”创业就业。据介绍,纺织鞋服相关的“富民车间”主要依托镇村的农房、厂房、仓库等闲置资产,按“车间务工+家庭做工”“企业+车间+农户”等特色模式构建。截至目前,前锋区已有54个纺织鞋服方面的“富民车间”,吸引农村劳动力超2000人,其中95%以上都是女性。生产车间“富民车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车间,这里还是“头雁车间”“友爱车间”“致富车间”“振兴车间”。“前锋区妇女联合会把妇女组织起来,常态化开展缝纫技能培训,引导她们带头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在工作之余,车间里的妇女通过共同学习,建立了感情,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构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区妇女联合会城乡发展部部长王宇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对接创业就业资源,开展直播电商、家政服务等系列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妇女职业水平和工作技能,进一步吸纳和带动妇女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有效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她力量’。”王宇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文/图  2月28日,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金家坪村,天刚蒙蒙亮,当地村民们陆续走进蔬菜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手腕灵巧翻转,一会儿工夫,一把把鲜嫩翠绿的豌豆尖、菜薹被轻轻放进菜筐。  早春时节,农作物长势喜人。蔬菜基地里绿油油一片,成为山腰上亮丽的风景,刚种下去的丹参种子还深深埋在土壤中,默默积蓄着生长的力量。鲜嫩翠绿的豌豆尖被装入菜筐。发展核心“单品”畅销全国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金家坪村豌豆尖的采摘时节。“最近豌豆尖长得快,每隔三四天就要掐一次,预计今天能采五六千斤。”金家坪村村委会主任向明英告诉记者,下午这些豌豆尖会被统一分拣打包、装车运走。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该村开始种植豌豆尖。“和其他作物相比,豌豆尖水分需求少,而且可以反复采摘,经济价值高。行情好时,一亩地的收入能达到6000元。”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曹辉高兴地说,“我们家今年只种了两亩多,已经挣了八九千元。”  一筐筐豌豆尖装着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期盼。如今金家坪村3100余亩耕地中,豌豆尖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年总产值约520万元。全村约有90%的村民种植豌豆尖,少则两亩,多则十几亩,还带动了中江县富兴镇、广汉市连山镇等周边乡镇发展。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只有西南地区的人们将豌豆尖作为冬日必备蔬菜,但金家坪村的豌豆尖早已被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以前主要卖到周边城市,2012年后主要销往山东、江苏、广东、上海等地。”曹辉拿起一把刚采下来的豌豆尖告诉记者,“最近新疆还能卖到30元一公斤,过年那段时间更贵,能卖到50元。”  在金家坪村打包中心,记者看到了即将发往北京、新疆两地的豌豆尖。铺上两层报纸,放入冰袋后,村民苏锐麻利地将15斤豌豆尖装进泡沫箱。“每天村里要装两三车豌豆尖,晚上走货运物流,1—2天就能到新疆了。”她告诉记者,自己一天能装200多个箱子。  “采摘、打包的工人基本都是本村村民,计件工资,只要有空就可以来干活,自由灵活。”向明英透露,豌豆尖种植已经带动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多元化种植稳定增收  除了摆放整齐的豌豆尖泡沫箱,打包中心里一筐筐正在分拣称重的菜薹也吸引了记者注意。“像这种刚起苞还没开花的菜薹是品质最好的。”村民冉金华随手拿起一把白菜薹说,“去年全村种了100多亩菜薹,最近集中上市,一天能采5000多斤,收购价在1至2元/斤。”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近年来,为拓展增收渠道,金家坪村扩展蔬菜品种,陆续将菜薹、二荆条、小米辣等品类引进村,蔬菜种植年均达3000余亩,已然成为主要产业之一。  在蔬菜基地里,记者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些田块里,豌豆尖长势旺盛,叶片紧密相连,看不见泥;一些田块却只看得见黄泥和薄薄一层地膜,丝毫不见生机。“这是前两天刚种下去的丹参,四五月就能出苗了。”曹辉用力扒开泥土,翻出丹参种子说。  金家坪村所处的集凤镇是中江丹参、中江白芍等道地中药材的主产区。“我们一直轮作丹参、芍药、桔梗等中药材,今年要种800多亩丹参。”曹辉告诉记者,去年丹参市场行情好,价格高,不少村民便扩大了种植面积。  2022年,金家坪村村集体以每年不少于150元/亩的保底分红形式,将流转的321亩撂荒地出租给新业主叶兴平。“主要用于豌豆尖、中药材种植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他去年给工人发了六七万元的工资。”曹辉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村民利益有保障,还能增加就业机会,村集体也能发展壮大,一举多得。  蔬菜种植模式趋于成熟,人工、物流等配套齐全,金家坪村还吸引了村民“回流”。  去年,苏成万回村承包了50多亩地,从事蔬菜种植加工与销售。“上一季种的豌豆尖和菜薹,收入不错,下一季要种10多亩的二荆条和小米辣。”苏成万告诉记者,他已在金堂县官仓镇辣椒育苗基地订好了辣椒苗,下个月就能开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08
(罗乐 记者 陈家明 陈思燕)“丝丝忆童年,脆香儿时味。手撕大头菜是不是你儿时的记忆?如果是,赶紧来我直播间……”近日,在自贡市贡井区蔬菜高粱现代农业园区,万米晾晒长廊里菜香诱人,“90”后自贡小伙王睿穿梭其间,通过手机向全国网友推介手撕大头菜的独特“滋味”。今年1月前后,有着“中国大头菜之乡”美誉的贡井区成佳镇迎来大头菜丰收。天道酬勤,这片肥沃的土地再次用一个个浑圆饱满的大头菜酬谢种植户们。人们闻讯而来,载歌载舞庆丰收,在晾晒长廊拍照打卡,参观万坛古法发酵场,大头菜文化飘扬四方。大头菜晾晒场据贡井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大头菜主产区,从去年11月底开始到今年1月初,成佳镇的种植户们收获的不仅是品优量大的新鲜大头菜,还有比往年更高的产品溢价。春节前后,成佳镇上的大头菜深加工企业抢抓消费旺季机遇,争分夺秒、加班加点进行生产。“我们预计收购量在2万吨左右。”某大头菜深加工企业负责人罗淮良表示,目前,企业还围绕园区文旅打造和企业生产需要,在道路两边布置了近千个腌制大头菜的吨坛,为园区又添一道独特的景观。与生产端的红火相比,成佳镇大头菜在销售端的突破同样耀眼。去年9月初,成佳镇出品的龙须淡口大头菜成功通过了航空航天食品必要认证,生产基地完成了出口基地备案,登上了四川航空各条航线的机上餐桌,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拥有了进一步打入国外市场的资质。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装箱与此同时,像王睿一样的“电商新锐”也在不断涌现。他们扎根成佳镇的山山水水,广泛而深入地探索“农业+互联网”销售服务模式,不仅致力于推动成佳大头菜产品远销省内外,而且甘当家乡传统文化、传统美食、特色产品的宣传者和传播者。“目前全镇大头菜种植面积达2.6万亩,今年产量6.5万吨左右,种植户人均可实现增收6000元。”贡井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抓好大头菜特色产业发展,打造更加完善的产业链,为广大农户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大头菜产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6
(杜文龙 李旭东 记者 何菊 文/图)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江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通江银耳(食用菌)百亿级产业集群,如今,一朵朵小小的羊肚菌撑起了村民们的“致富伞”,成为通江银耳(食用菌)百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段时间,通江羊肚菌迎来了成熟采摘期,走进陈河镇三溪寺村羊肚菌大棚,菌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撑起褐色“小伞”,放眼望去,丰盈饱满的羊肚菌长势喜人。种植户龙邓祥正在指导村民对羊肚菌进行分选、烘干,在忙碌中收获喜悦。“我今年种植羊肚菌有12亩,按目前的长势来看,预计收入十多万元,还是非常可观的。”龙邓祥高兴地说。陈河镇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九湾十八包的天然地势让陈河镇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成为各类菌群生长的天然家园,也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如今,该镇的羊肚菌种植规模已达到2502亩,产值突破6000万元,有大小种植户300多户,务工、土地流转等直接受益人群达2000余人。群众采摘羊肚菌正在采摘羊肚菌的陈河镇三溪寺村村民王兵深有感触地说道:“对没有出去务工的老人们来说,就近务工是很不错的选择,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就有收入。”同样,在新场镇粮菌轮作示范基地,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整齐矗立。种植户龙旭正仔细地查看烘干后的羊肚菌,并叮嘱工人要做好分级筛选,保障好羊肚菌的品质。谈起羊肚菌产业时,龙旭更是滔滔不绝,充满信心。“我种了有50亩,目前采收了2000多斤羊肚菌,预计采收结束有3000多斤,单价370元到380元一斤,效益还是很好的。”种植户龙旭高兴地说道。粮菌轮作是通江县在发展羊肚菌产业过程中探索的一种新模式,即春夏种植水稻、玉米,秋冬发展羊肚菌,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切实有效地利用有限耕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田双收”。“种植水稻解决了我们的温饱问题,种植羊肚菌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效益,所以这种模式非常受欢迎。”龙旭说道。像龙旭这样从事羊肚菌粮菌轮作的种植户,在新场镇还有很多。通过政府搭台、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等方式,目前,该镇已建立示范基地5个,发展羊肚菌种植2000余亩,年产值可达4000余万元。羊肚菌产业园为了让食用菌真正成为立县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惠及更多百姓,通江县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的决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攻坚扶持办法》等文件,对科研创新、社会化服务、园区建设、质量安全、品牌战略、产业链延伸等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并将“两耳一菇一菌”纳入农业特色保险,开设特色产业贷,为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据巴中市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统计,今年通江县全县种植羊肚菌6500余亩,初步估计产值约1.3亿元,直接带动6000余户农民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雷凤丽 舒伟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近日,泸县福集镇金钱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一朵朵羊肚菌经过一个冬季的孕育,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迎来春日首个“丰收季”。  “用小刀来采收的时候要轻一点,沾不得泥土。”金钱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朱明,一边向笔者演示如何采收羊肚菌一边介绍。采收羊肚菌  朱明是福集镇雷公村人,之前在贵州种植食用菌5年,2023年通过家乡政府的回引,他返乡创业,在金钱村租用15亩冬闲地种植羊肚菌。经过3个多月的生长,羊肚菌在春节期间抢鲜上市。  “今年头茬成熟的羊肚菌个头大、品相好,平均每亩产量300斤左右。目前鲜货主要销往成都羊肚菌批发市场,市场价50元一斤,效益还不错,预计今年销售产值20余万元。”朱明介绍。  据了解,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因其口感柔嫩、味美,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很受市场青睐。  “羊肚菌是冬季菌种,金钱村的气候、土壤、水源条件都很好,适合羊肚菌生长,而且也把冬闲田利用起来了,让闲置的土地有了生机。”朱明说。  据悉,金钱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有33个大棚,共15亩,主要聘请当地群众进行育种、种植、管理和采收,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务工的愿望。  “现在我们在这里上班比较近,每天上班8个小时,100块钱一天,一年能干4个月左右,有超过1万元的收入,主要工作就是采菌,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非常好。”基地务工人员朱霞介绍。  近年来,福集镇始终坚持“民心守护”,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让村民鼓足了“钱袋子”。下一步,福集镇将不断扩大各类农产品种植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各类产业发展,实现持续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0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