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4月28日,在四川省平昌县岳家镇观音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忙着除草、施肥、间苗……现场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把密的移走,把稀的补齐,栽的时候记得用土填实、压实,保证存活率。”观音村中药种植产业负责人王忠奎一边给工人示范一边说。观音村常年光照充足、土壤松软、富含有机质、排水较好,加上坝上连片的土地资源,为发展药材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我流转土地800余亩种植玄参、黄精、白芍、紫菀等8个品种的中药材,年收入100余万元。”王忠奎说。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还为村民提供了在园区务工的机会,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路子。俗话说:能人带头,致富不愁。看到种植药材的丰厚回报后,王忠奎把药材种植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带领村民们一起种植。目前,已带动全村40余户70余人在园区务工就业,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万元。据了解,岳家镇坚持把中药材种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种植,在为村民带来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还提供了务工增收的机会,让群众有“业”可就、增收有“路”可循。通过“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增长、农户增收增添了一味致富“良药”。近年来,平昌县立足资源优势,聚焦中药材发展,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随着中药材种植户越来越多,中药材面积逐年加大,目前已种植各类中药材8万亩,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群众致富的“香饽饽”。(供稿:平昌县融媒体中心 张书浩 赵园)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30
暖春四月、和风舒畅,走进合江县尧坝镇团结村新湾农家乐园,曲曲折折的林荫小道蜿蜒绵长,翠绿的荷叶铺满荷塘,荷塘中间儿童乐园和户外休闲野餐区遥相呼应。荷塘的尽头,一株株火红的三叶梅竞相开放,长长的阶梯被火红的三叶梅编制的长廊遮盖出一片阴凉,电动滑梯、网红秋千等景观小品目不暇接,游客们在乐园里赏花、煮茶、露营、烧烤、垂钓好不热闹。这是尧坝镇团结村乡贤李德钊历时2年匠心打造的“世外桃源”。几年前,李德钊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返回家乡,决定利用紧邻高速路口便利的交通优势和尧坝古镇旅游业发展契机,将自己的农房改造为农家乐园。说干就干,李德钊多次前往市内的董允坝、桐心院子等地学习亲子乐园、民宿和美丽庭院建设经验,从房屋修建、装修设计、花卉培植到景观布局,他都悉心研究设计。今年他的农家乐园以崭新的面貌开门迎客,游客们纷纷前往打卡体验,赢得一片赞誉。因舒适优美的环境和优质亲切的服务,新湾农家乐园名声大噪,周边县区和合江城区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游客参观游玩。在生意越来越红火的时候,李德钊还不忘周边的邻里乡亲,他动员附近村民到农家乐园应聘厨师、保洁和服务员,就近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谈起发展乡村旅游,李德钊信心满满:“除了农家乐园,我们还开发了精灵部落、童话里谷、花果闲舍、一米菜园等板块,以后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就近务工,在为大家提供休闲玩乐好去处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致富。”(供稿:合江县尧坝镇 李霞)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30
(张俊 记者 李全民)近年来,苍溪县积极探索发展生态渔业,着力在成鱼养殖、鱼苗生产、设施渔业建设、生态放养等方面下功夫,促进传统渔业向生态化、设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谷雨刚过,水绿鱼肥。位于苍溪县陵江镇龙梁村的鸿万缘家庭农场迎来了今年的第一轮捕鱼。上午9点,拱桥沟溪流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碧波荡漾,鱼儿不时跃出水面,船工师傅驾驶着小船向溪流中心的捕捞点驶去。家庭农场主刘已杰在岸边和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将一条条肥美的大鱼从船上调运到路边的鱼罐车上,准备拉往遂宁进行销售。“我们主要养殖的是草鱼、白鲢、花鲢、鲫鱼四个品种,生长周期都在一年左右,这次是2024年第一次捕捞销售,以草鱼为主,能捕捞1万公斤左右,产值15余万元。全年一共能捕捞约20万公斤,产值约120余万元。”苍溪县鸿万缘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已杰介绍。苍溪县鸿万缘养殖家庭农场于2022年建立,投资150余万元,承包当地溪流水域和堰塘150余亩,养殖草鱼、花鲢、白鲢、鲫鱼等鱼类,目前已投入鱼苗20余万尾。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拱桥沟自然流水,主要采用青饲料喂养,实现生态养殖,产出的鱼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我们是遂宁过来的收购商,这里产出来的鱼口感好,肉质细腻,营养价值高,很受我们当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我们和这里签订了长期的订单,定时来收购,这次计划收购1万斤左右,在五一节假期进入市场销售。”收购商伍文说。在苍溪县大坝口家庭农场甲鱼养殖塘里,工人们正忙碌着在淤泥里翻寻甲鱼,一只只壮实、生猛的甲鱼很快被翻出来,放入桶中洗净淤泥后,经过分拣打包,快速发往周边的水产市场。“我们农场总共33亩,主要养殖苍溪鳖、乌龟、大鲵,目前该农场有苍溪种鳖1000只,本地龟500只,大鲵1000只,年销售苍溪鳖苗20000余只,商品鳖1000只,大鲵1000只,年利润达30万元。”苍溪县大坝口家庭农场农场主赵会琴说。近年来,苍溪县积极探索发展生态渔业,以科技赋能促进传统渔业向设施化、智慧化、生态化转型升级,推动生态资源变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截至2023年底,全县培育水产养殖企业4家,联合社1家,专业合作社15家,养殖场户4000多家,全县水产养殖面积7.25万亩(含塘库堰),水产品产量1.98万吨,产值5.95亿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4月25日,在宜宾市高县嘉乐镇人民村小蚕共育工厂里,工人们正忙着清理蚕沙。温室内,数百万只“蚕宝宝”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营养餐”。  “工厂占地2.2亩,有共育室10间,配备小蚕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由村集体公司经营,一次可共育1000张蚕种。目前,共育了902张蚕种。”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袁洪第说,共育可提升小蚕健康率,降低农户养蚕风险,缩短农户养殖时间,比不共育的每张蚕提高单产3—5公斤。今年第一批春蚕,该村蚕农共订种1400张。小蚕共育工厂  人民村有桑园7500余亩,其中,标准化桑园5000亩。全村有500多户村民养蚕。去年该村实现茧款收入32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0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6万元。蚕桑产业已成为该村村民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  一产兴三产旺。近年来,人民村不断壮大蚕桑产业,持续有效推进蚕桑主导产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并投用蚕桑综合产业园1个、小蚕共育工厂1个、大蚕养殖车间6个、桑海乐园1个,同时引进立华茧丝绸公司、润农旅游有限公司、雯熙食品有限公司、一宇农业有限公司等入驻该村蚕桑综合开发产业园区,开发蚕桑综合资源,提高蚕桑综合利用率,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人民村的实践是高县强劲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高县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四川省优质蚕桑基地县。近年来,该县聚力产业夯基、科技赋能、龙头引领,在全县布局蚕桑产业“2园10基地”,在全省首创“共育工厂+共育室”新型小蚕共育体系,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共育工厂”的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小蚕共育+仪评售茧”技术,实现蚕桑产业组织化、规范化、标准化,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小蚕共育室386间、小蚕共育工厂32个,小蚕共育面达85%,全县仪评优质茧达90%。2023年,全县共发蚕种24.75万张,产茧1161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6.7亿元,蚕桑综合产值35亿元。”高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县将持续做强优质茧丝绸基地,引进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产业项目,推广桑枝综合利用,着力打造蚕桑全产业链,力争蚕桑综合产值达36亿元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暮春时节,在高县庆符镇金星村芍药花种植基地,200余亩芍药竞相绽放,迎来盛花期。数以万株红、粉、白色芍药花随风舞动,摇曳生姿,散发出缕缕幽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观赏,在烂漫花田中尽享“芍药花开香满园”的诗情画意。“太漂亮了,无论哪个角度拍照都特别好看!”游客梁平燕说,这片芍药花海色彩绚丽,让人眼前一亮,走在花丛间,连空气里都是花香味道,让人心旷神怡。花田深处,不少村民正忙碌着采摘含苞待放的芍药花,经过修枝、去叶、捆扎后,销往当地的花卉市场。芍药花作为中国六大名花之一,花色艳丽,花姿优美,不仅颜值高,其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金星村因地制宜,通过“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企业流转村民土地按照粮药间种、套种、轮种形式规模化发展芍药种植,让村民不仅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收入,还能在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这一季我们采用的是玉米套种芍药和大丽花,冬天还可以套种蔬菜,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能额外多一份增收。”芍药基地负责人李文强介绍,芍药除了可以做鲜切花,还能药用,可谓全身是宝,今年基地的芍药长势不错,4月可赏花,9月可采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步显现,今年预计亩产值可达到2万元左右。在芍药花的装点下,乡村“颜值”也更加靓丽。随着每年前来赏花的游客不断增多,基地周边还发展起了稻虾养殖、休闲垂钓、水果采摘等项目,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以花为媒的“赏花经济”成为赋能该村乡村振兴的新亮点。(供稿:高县融媒 罗景萍 袁野 胡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9
(衡欢 记者 李国富)春夏之交,正是桑葚成熟的时节。近日,西充县莲池镇莲池社区晟远种植专业合作社300余亩桑葚相继成熟,吸引众多游客入园游玩,体验乡村采摘乐趣。游客正在享受采摘乐趣(衡欢 摄)记者来到该桑葚基地,只见一颗颗横成排、竖成列的桑树枝繁叶茂,绿油油的桑叶下,乌黑的、紫红的、鲜红的桑葚挂满枝头,散发着阵阵甜蜜的浆果香味,十分诱人。游客们携朋带友分布林间,边采摘边品尝,手指、嘴唇都被染成了紫黑色,欢声笑语不断。“这边的桑葚又大又甜,我们每年都来采摘,今天准备给家人朋友都带点回去。”游客赵南向记者展示着刚采摘的几筐桑葚,满脸喜悦,“吃不完的果子就用来做桑葚酱、泡桑葚酒,都很不错!”工人正在采摘桑葚(衡欢 摄)“我们的桑葚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种出的果子果肉饱满、汁水充足,目前粤椹大10、台湾四季果桑已全部成熟,长果桑、白玉兰等品种也将陆续成熟。”该基地负责人陈昱杉介绍,由于不同品种成熟时间不同,今年桑葚采摘期可持续到5月下旬,游客可根据自身需求前来采摘,今年桑葚产量预计100吨以上。“桑葚娇嫩,季节性强,除直接销售新鲜桑果外,我们还制作桑葚干、桑葚醋、桑叶茶等供游客购买。”陈昱杉说,同时,基地还与四川桑乖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订单,每年提供桑葚原材料近40吨,制作“桑葚酒”“玫瑰桑葚酒”等,产品远销全国等地。在果桑基地旁,一座智能化蚕房已初具雏形。陈昱杉介绍,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今年1月,她投资80万建设智能化蚕房,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进场、安装等,预计5月初建设完成。届时,依托“养蚕+采摘+加工”的种养殖模式,预计基地年产值将提升至70余万元,同时带动近50名村民就近务工,年发放务工工资30余万元。工人正在采摘桑葚(衡欢 摄)小小桑葚果,种出富民增收的甜蜜“产业链”。晟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桑产业”是西充县蚕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以蚕桑基地建设为抓手,改造提升良桑基地1.25万亩,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蚕桑综合利用开发,加速蚕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培育家庭农场、蚕桑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出从桑尖到桑根、桑园地面到地下的立体综合开发模式,研发桑茶、桑菇果桑玫瑰酒等系列产品18个,注册商标9个,惠及农户2万余户,蚕桑产业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形成了优质蚕茧、果桑、僵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四大板块相互促进、共同繁荣、链条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9
(张平 周浩瀚  记者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暮春四月芳菲尽,大成玫瑰花正红。4月26日,走进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玫瑰产业园,只见朵朵粉红色玫瑰绽放枝头,一股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面而来,花丛中蜜蜂忙着采蜜,村民们忙着采花,一幅迷人的丰收景象展现在眼前。借助浙川东西部协作契机,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以农旅融合发展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玫瑰种植特色产业。眼下,千亩玫瑰花竞相绽放,玫瑰花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花”、“幸福花”。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玫瑰产业园“这段时间正是采花的大好季节,我每天早出晚归,一天能摘100多斤花,能卖100多元钱。”正在园区采花的回龙村村民牟光英高兴地说。此外,她还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公司,平时也在公司打工,一年收入有2万元钱左右,比在外打工强多了。随后,记者来到加工车间,只见7台烘干机正在紧张运作,对鲜花进行烘干处理。玫瑰加工厂负责人邓翔说:“我们每天处理鲜花达到10吨,生产干花达到2吨、细胞液达到4吨。”2019年,宣汉县借助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在大成镇回龙村引进业主流转撂荒地种植玫瑰3000亩,采取“公司+集体+农户”模式,实行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了扩大玫瑰产业效益,园区建起了生产车间,不仅能够生产玫瑰花茶,还能够生产用于美容产品的玫瑰花细胞原液。村民正在园区采花目前,依托玫瑰产业优势,当地修建了观光道、特色景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条。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及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园,产业效益每年可实现600万元,真正让玫瑰花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花、幸福花。“大成玫瑰园好香哟,花也开得鲜艳漂亮……”从县城慕名赶来赏花的李女士和她的闺蜜们,正徜徉在花丛中,不时拍照留念。“这段时间前来赏花的人特别多,只要是晴天,每天都有上百人,周末假日,更是人山人海,赏花者络绎不绝!”回龙村党支部书记杜芹仕介绍道。“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玫瑰花茶、花露、花饼等延伸产品的研发加工,完善住宿、餐饮配套设施服务,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宣汉县大成镇党委副书记廖青英如是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仪瑞奇 谌子楷 记者 刘佳慧 文/图)古树吐新芽,茶香飘万家。近日,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都贯乡的苔子茶古茶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开采季。茶农们忙碌穿梭在茶树间,采摘嫩芽。这些精心挑选的茶叶经过制作后,将销往全国,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都贯乡,作为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的乡镇之一,凭借其温和的气候、分明的四季和充沛的雨量等优越自然条件,孕育出了品质卓越的茶叶。这里的古茶树资源丰富,茶树整体寿命长、质量上乘、级别高。其产出的苔子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深受市场青睐。与传统茶叶采摘不同,苔子茶的采摘对技艺要求极高。茶农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采摘技巧。而采摘下的茶叶,更是需要经过精心加工,才能焕发出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茶农王斌说:“今天采摘的这一片茶叶都是上百年的古茶树,一天能采8、9斤,制成干茶大概是2斤左右,能卖300块钱左右,在家门口都能够把钱挣到了。”都贯乡拥有茶园11000余亩,拥有百年古茶树8000余株,产出的北川苔子茶是北川特产,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与一般茶叶相比,更加浓郁醇厚。在价格方面,苔子茶因其珍稀性和高品质而相对较高。这片绿色的叶子,既是都贯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成为当地富民兴村的宝藏资源。四川古羌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永杰说:“整个茶园拥有1600亩古茶树,每天的用工在100多人,预计今年采摘收入可达480万元,茶叶采摘过后,工厂按照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进行加工,还能进一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据悉,都贯乡现已建设大型茶叶加工厂2处,家庭农场1处;提升改造茶园2000余亩,有效提升茶园产量。同时,不断探索网络销售,开展精深加工,有效延长产业链,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年加工鲜叶120吨,产值1700余万元。一片片茶叶变身“金叶子”,成为带领当地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北川茶产业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五个一”发展思路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结合现代化制茶工艺,逐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还立足石椅、带动全县、服务全市目标,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曲山镇、擂鼓镇、永安镇、陈家坝镇、通泉镇、桂溪镇、都贯乡7个乡镇,通过建设茶叶主题公园、苔子茶现代农业园区、新增茶叶初制加工厂、举办羌茶节、组织企业参加茶叶博览会等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茶文化,感受古茶树的魅力。不仅提升了北川茶叶的知名度,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扩大了北川茶品牌影响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6
春天,万物复苏,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成片的雷竹遍布山野,500亩的雷竹笋迎来丰收。4月23日,在古井村九龙山雷竹种植基地,经过一场春雨的滋润,雷竹笋破土而出,村民们分散在竹林各个角落寻竹笋、挖春宝,一个个壳薄、肉肥,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鲜雷竹笋很快装满背篓。村民上山挖笋“与这些雷竹笋一同冒尖的,还有我们古井村的村集体经济。”杨场镇古井村党委副书记李文忠告诉笔者,雷竹又叫早竹,一般种植在三年后开始初见成效。2020年,古井村依托地理和气候优势,引进雷竹种植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023年,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0余万元的喜人成果,数据不大,但却是古井村打开思路,“多点开花”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据悉,古井村村庄小、山地多、耕地少,以传统农业为主,以前是名副其实的零产业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但正是这样一个小村庄,村两委却带领全体村民勠力同心,积极依托地理优势和地域文化,做深农业文章、延伸农业服务,想方设法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2019年,该村正式退出经济薄弱村行列,2021年村集体经济“井喷式”发展,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进入百万元行列。不仅使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增长,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自从村上种上了雷竹,不仅村上环境更好了,我们还可以在家门口务工,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还有收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该村村民李兴超告诉笔者。据悉,雷竹笋不仅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味道美、投资小、效益高,还能美化环境、绿化荒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真正实现绿了青山,富了百姓。环境优美的古井村“经过我们团队的考察,发现古井村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雷竹生长,村上为支持我们发展雷竹产业,不仅帮我们硬化了道路,还完善了许多设施设备,让我们倍感温暖、信心十足。”据丹棱县笋竹园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大明介绍,接下来,合作社将进一步延伸雷竹产业链,大力发展深加工,同时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种植面积,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丹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立足特色资源的前提下,坚持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双轮驱动,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雷竹产业,继续整合资源,多元化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全产业发展链条,使雷竹产业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廊和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李文忠说。(供稿:丹棱县委宣传部 陈静 李莹糠)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5
(记者 蒋培路)日前,记者来到乐山高新区安谷镇杜家场村,只见一片绿油油的田地里,农作物长势繁茂,但此处却不是菜地,而是一个养殖场。养殖场里产出的“财富”就是藏在农作物底下的土壤里的大蚯蚓,大蚯蚓的培养得益于乐山高新区特别引进的“竹纤维+大蚯蚓”技术。记者了解到,这项技术由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突破传统思维,采用竹纤维和牧草种植,培育大蚯蚓。培育出的“大蚯蚓”负责该项目的杨瑶君介绍道:“实验室在研究中发现,用了高吸水竹纤维和共生菌,地里面就会有蚯蚓。于是,我们尝试将竹纤维种苗放进土里,再引入峨眉大蚯蚓,结果大蚯蚓大量繁殖生长。同时,我们还种植了大量优质高蛋白牧草,定期收割放置在地里,作为蚯蚓的饵料。地里大量繁殖的蚯蚓就是该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前期投入的牧草、人工等成本,则由大蚯蚓再产生的效益买单。”大蚯蚓是优质中药材,杨瑶君就项目目前的繁殖成果预测,未来每年每亩地约有4000元收益、1000元-2000元的纯利润。“该项目最大的优势是,节省人力与时间,前期种植下去的牧草,可以持续生长,不用再补种,后期也不需要施肥施药,只要定时收割放置地里,大概一年之后,就能产生‘蚯蚓效益’了。”杨瑶君说道。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大蚯蚓的繁殖过程中,土壤将得到有效改良。“蚯蚓每天要‘挖掘’它体重两倍以上的土壤进行取食,取食过程中,蚯蚓就像一台挖掘机,它会改变土壤的整个微生态体系,土壤的透气性、排水性也会变得更好。另外,蚯蚓本身含有很多酶,蚯蚓粪也富含极易被植物吸收的各类养分,可以使土壤肥力充足持久,形成一个个团粒结构,对作物生长发育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杨瑶君说。据了解,该项目目前属于创新首发,未来,如果效益达到预期,杨瑶君团队还将积极大力推广,带动更多乡镇发展“蚯蚓经济”。(图片由乐山高新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映江)随着春天气温升高,中药材进入一年中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日前,笔者走进位于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的林下中药材省级现代林业园区看到,不少当地村民正忙着除草、施肥、浇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园区建起后,我就一直在里面务工,主要是做药草管护,收入还可以。”射箭镇帽壳村村民常珍海介绍,在园区和她一起务工的有40多人。  依托林业资源优势,昭化区瞄准中药材市场需求,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目前,该园区已建成以科普馆、百草园、药王广场等为主的核心区5000亩,以夏枯草、淫羊藿、茯苓等为主的种植基地4000亩,并配套加工厂房1.4万平方米。  “我们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农户通过林地入股的方式积极参与园区建设,企业负责开展园区土地整理、配套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负责林下种植中药材,农户通过收益分成实现稳定增收。”站在产业园中,帽壳村副主任常再寿表示,今年8月首批淫羊藿就将进行收割,届时,村集体经济和村民都能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昭化区大力发展以“柏林+淫羊藿、松林+茯苓、核桃+大豆+夏枯草”等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实现农林资源优势互补。2023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4万亩,年产量2.35万吨,带动了3.6万余人聚集产业链,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媛 张凤莉  “今年的蚕豆长得太好了!”4月16日,笔者在位于乐至县佛星镇临江社区的乐至县昀山农业有限公司的蚕豆种植基地里看到,沉甸甸、绿油油的豆荚挂满枝头,几十名工人穿梭其中忙碌地采摘。  “我现在的蚕豆种植面积是400多亩,目前正在采摘,预计还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摘完。”该公司负责人吴伟告诉笔者,蚕豆采摘后,地里将种植玉米,残留的蚕豆根可以为土地“增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023年,吴伟看中了佛星镇临江社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种植条件,流转土地发展蚕豆种植。由于种植规模大,采摘期长,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使他们实现了就近就业、照顾家庭两不误。  虽然今年是该基地蚕豆第一季收获,但因品种优良和前期精心管护,蚕豆颗粒饱满、颜色鲜翠、口感软糯,一上市就备受消费者青睐,远销上海、江苏等地,这也让吴伟对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下半年我们准备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给农户提供种子、技术和服务,带动大家一起种植蚕豆,然后由我们统一回收进行销售。”吴伟说,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扩大种植面积,而且解除了农户的销售顾虑,能够带动周围农户一起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文/图  4月17日,长宁县铜鼓镇天泉村枇杷种植林,茂盛的枇杷树层层叠叠绵延山头,一束束饱满硕大的枇杷缀弯枝头,琳琅耀眼。  “我家种植的枇杷主要是大五星,目前挂果的10亩每年毛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在天泉村9组枇杷种植林内,农户吴加富一边采摘一边说,种植枇杷不仅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在施肥、套袋、摘果等关键时期,都要请工帮忙,每个工人每天80元,每天用工都是好几人。丰收的喜悦。  天泉村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优势造就了大五星枇杷风味浓甜、糖度高、品质好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如今,枇杷作为铜鼓镇的主推产业之一,在天泉村也遍地开花。枇杷的成熟,也给天泉村7家农家乐带来了不少客人,游客们慕名来采摘枇杷的同时,还可以赏田园风光、参观佛教古刹苦竹寺、游“小千岛湖”天泉湖、“风动石”大石姆等景点,体验省级非遗“车车灯”的乐趣,品尝农家菜品等,可谓不虚此行。  “每年来享受采摘枇杷乐趣的游客多得很,枇杷采摘月期间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农家乐业主王洪军说,每年五一节前后,镇上都要举办采摘体验活动,除文艺表演外,还有吃枇杷比赛、品美酒等系列活动,游客来得多,农家乐的生意都很好。  为助力枇杷种植户销售,近年来,天泉村党委积极开辟电商引领乡村振兴新途径,先后组建了长宁县铜鼓镇天泉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和“果韵天泉”电商平台,注册了“果韵天泉”商标,成功申报“长宁枇杷”商标使用权,通过抖音“直播—采购—包装—售后”一站式服务,有效拓宽了全村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农副产品附加值节节攀升。  “我们通过主播带货来助力枇杷等农副产品销售,效果不错。”该村党委书记廖乙又介绍,截至目前,天泉村枇杷种植面积5000余亩,通过农村电商带动了就业人口800人以上,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余元。  小小枇杷果,推动乡村大振兴。2024年,铜鼓镇枇杷产业预计产量600万余斤,销售额预计达到4800万余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种雷竹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只要管护到位,1亩至少要收获2500斤雷笋,平均每斤按8元计,要卖2万元。除去5000元左右的生产成本,实际亩入可达1.5万元。”4月22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伏龙村,72岁的雷竹种植户粟永坤一边在雷竹林里挖笋子,一边高兴地说。  雷竹是优良笋用竹种,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效益高、适应性强等特点。作为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森林蔬菜,有助消化、抗疲劳、抗疾病等功效,是健康绿色食品,深受人们喜爱。资料图片  在粟永坤的雷竹种植基地,他忙着用铁锹挖出了一根又一根金黄鲜嫩、惹人喜爱的雷笋。粟永坤告诉笔者,他是2016年才将屋后这片5亩山地开垦后引种雷竹的。“当初引种时,引进的种竹一窝(2根)要40元,1亩地的种竹成本都要四五千元。”粟永坤说,好在种下的第三年就见效益了。这两年,由于粟永坤种出来的雷笋肥大鲜嫩、爽甜可口,每天挖掘的雷笋一运到收购点,就会被守在那里的商贩一抢而空。“卖雷竹笋虽然已经3年了,我从没为雷笋的销售犯过愁。”粟永坤说。  据了解,雷竹笋2月开始采笋,可采至5月初,春节期间雷笋每斤批发均价在15元左右,现在已近尾声,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比起普通的竹笋仍旧高出了不少。粟永坤介绍,眼下他的5亩雷竹种植基地每天要采收400多斤雷笋。  为何粟永坤老人种植的雷笋这么畅销,能卖出好价钱?答案是:他能虚心向行家里手学习,有过硬的种植技术,收获的雷笋品质好。  在开始种植的前两年,粟永坤按传统方法种植,虽然雷笋粗壮,但供应时间短,错过春节这个节点,批发价格较低,经济效益每亩不足1万元。  为探索雷笋高产高效途径,粟永坤除了向附近的一家雷竹公司技术人员请教外,还专门请来了纳溪林竹局的专家为自己的雷竹“号脉”。纳溪林竹局专家告诉粟永坤:雷笋要出效益,卖出好价,出笋时间、投放市场时机最是关键,而用稻草砻糠覆盖雷竹林,是解决寒冬气温低、产不出笋的最好方法。  粟永坤利用0.5亩雷竹地搞起了试验,雷竹林的出笋上市时间,正赶上春节,不仅价高,而且还被城里的一家大酒店全部订购。这以后,粟永坤就将自己5亩雷竹全部进行稻草砻糠覆盖,提早雷竹上市时间,让雷笋的效益翻倍。  由于粟永坤的雷笋在长达90余天的收获期里,亩产量可达2500斤,平均价格按每斤8元计,2500斤的亩产量就可以实现收入 2 万元,除去支出的稻草、砻糠、人工等生产成本5000元,实际亩收入可达1.5万元,是种其他经济作物的5—6倍。“前些年我选择种水果,但因市场饱和速度快而吃了亏。这几年选择种雷竹,总算让我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新路径。”粟永坤不无自豪地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5
(陈绍海 记者 李全民)“我们用多种艺术表现方式深度挖掘茶文化底蕴,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4月20日至22日,中国美术家“茶文化采风行”走进旺苍县木门茶业茶叶园区、加工车间,现场挥毫泼墨,为茶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茶叶种植优势,木门茶业坚持走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龙头、品牌为主线的产业发展之路,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打造,依靠科技创新开展茶叶新品种选育和良种推广,推动标准化生产。除了美如画卷的大片茶园和繁忙的茶叶加工厂外,木门茶业处处可见茶元素:木质观景连廊两旁悬挂着印有与茶相关的诗词、科普知识;主打品茶的农家乐内游人不断;茶叶基地内,游客在体验采摘、茶叶加工……空气中弥漫的茶香将这一幅幅热闹的乡村图景氤氲得更为生动。据公司负责人谭波介绍,目前,木门茶业茶园面积达2100亩,2024年预计春茶产量  43吨左右,全年茶叶综合产值将达5000万元以上,可带动当地2300多户茶农户均增收3200元以上。近年来,旺苍县聚力打造百亿茶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茶文旅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开辟出符合县情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5万亩,其中:黄茶面积达5.1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黄茶种植基地。2024年预计全县春茶产量6500吨以上,全年茶叶综合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可带动2.9万余户茶农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媛 孙小红  又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近日,笔者在位于乐至县高寺镇聚贤村的帅乡樱桃谷看到,郁郁葱葱的樱桃树上,红彤彤的樱桃缀满枝头,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不少游客提着篮子穿梭其间,游园采摘乐在其中。  “我们帅乡樱桃谷一共70亩,有5个樱桃品种,现在陆续进入采摘期,这段时间天天都有游客过来采摘。”帅乡樱桃谷负责人谭万洁介绍,采摘期预计将持续到5月初。游人采摘樱桃  据介绍,2018年,帅乡樱桃谷负责人看中聚贤村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种植环境,流转了村民的土地种植樱桃。经过前期精心的管护和发展,成熟后的樱桃果大皮薄、汁多肉厚,不仅让帅乡樱桃谷的名声在外,也带动周围村民从中受益。  “我们把土地流转出来种樱桃,平时也可以过来帮忙干活。”聚贤村村民王春华说,在这里上班工作轻松,又可以照顾家里。  近年来,为了助农增收,促进产业发展,高寺镇多管齐下,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制定发展规划等方式,让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发展。截至目前,该镇共计种植葡萄5100亩、桑葚600亩、樱桃120亩、柑橘1.2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以葡萄、桑葚、樱桃、柑橘等果乡果韵为媒,将有机特色农业与现代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构建起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现代乡村消费新场景,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擦亮高寺农旅融合金字招牌。”高寺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贺婷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蒋兵  在荣县高山镇太阳村,村集体经济开山垦地栽下的200亩20多万株良桑苗长势良好。“预计今年能养蚕2至3季,三年后桑叶丰产,一年能养蚕7至9季。不过,今年村集体经济就可以有收入。”近日,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棋林对笔者说。  据悉,栽下桑苗的这片地,面积200余亩,过去是杂草地,有的地方还是石板地。  咋个让这些不产粮、不长“金”的地方变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希望地”?“村委会向村民流转了这片‘废弃地’。但在扶持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该村不等不靠,租用4台大型挖机开山垦地近一个月,让这片土地变了样。”李棋林说。  站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新翻垦出来栽上桑苗的土地像云梯错落有致,3米多宽的生产道路像腰带系在这片覆盖了黑地膜的土地间,一群村民正在空行地里打窝、播种、施肥。一名村干部说,桑苗没成林,所以在空行里套种大豆。“下半年桑树修剪后,力争再在空行里种一季蔬菜,实现一地多种,一地多收。”镇干部这样给村委会“加码”。  据悉,从浙江引种的良桑叫“农桑14号”,可亩产桑叶2700公斤,一年可喂养蚕子7至9张。“我们当前栽桑200亩,仅仅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第一步。近期还要栽桑100亩,总面积达到300亩。同时还要投资100多万元,在桑园边新建两栋共1400平方米的全县第一家全自动化蚕房,力争全年300亩桑园养蚕2700张,年产值实现300万元以上。”李棋林信心百倍地说。  栽果桑,搞采摘;养蚕子,搞研学——太阳村的农旅发展、研学探索已经写入发展思路。“如今村委会搞集体经济发展,土地有了流转费,还可在家门口务工挣劳务费,以后还可以分红,三丰收!”村民心里满是高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3
(郭侨 刘润红 记者 常艰) “恭喜,种植户吕玉彬的水晶樱桃获得了2024年‘怀仁樱桃王’。”4月19日,在仁寿县2024年文化列车乡间行暨怀仁街道第五届樱桃文化推广活动上,由怀仁街道主办的樱桃果王比赛在吊庆社区樱桃文化广场举行,共吸引来自当地20名樱桃种植户参加。“能够获得第一名心里非常高兴,对于种好樱桃信心更足了。”种植户吕玉彬介绍说,他家种植了12亩樱桃,有4个品种,包括水晶、脆皮、紫花、白花樱桃。最贵的时候每斤能卖40元左右,平均每亩有近万元的收益。樱桃熟啦  (汪姝贝 摄)万绿丛中点点红,玲珑樱桃掩映中。当天,走进千亩樱桃基地,枝梢间连成串的红润果实在茂密的树叶掩映下,散发出诱人果香,在阳光照射下,一颗颗樱桃晶莹剔透。果园里,三五结对的游客们都沉浸在摘樱桃、吃樱桃的乐趣中。据悉,樱桃基地以吊庆社区为核心区,辐射带动钢铁社区、三圣社区,樱桃种植面积4000余亩,有白花、水晶、紫花等20多个樱桃品种。每年樱桃采摘期从4月初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预计总产量250万斤,产值超过5000余万元。2023年,樱桃基地吸引了前来采摘的市民和游客达20万人次。“我们社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樱桃,每年四月是最忙碌的时候。”怀仁街道吊庆社区6组种植户胡海英告诉记者,今年自家的果树长势良好,樱桃喜获丰收,前来收购的商家络绎不绝,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进园采摘。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樱桃成熟之际,除了火热的线下销售,线上直播带货也同步进行中。怀仁街道与城区栖西里商圈共同探索“一三”产业联动发展模式,通过栖西里商圈直播资源,整合区域内外主播,多号开启现场直播卖樱桃,同时,还支持消费者现场指定种植户采摘。小小樱桃,结出乡村振兴“甜蜜果”。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以增加群众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怀仁街道充分发挥产业、生态、区位的综合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樱桃品质,推动农旅融合,打造了一系列集樱桃采摘、休闲观光、亲子互动、原生态乡村生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持续推动樱桃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果为媒,以节会友,在此次樱桃文化推广活动期间,怀仁街道更是进一步优化活动内涵和形式,通过举办樱桃王评选、樱桃摄影展、樱桃DIY、栖西里直播助力樱桃销售等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大力营造了全体果农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的节日氛围,真正实现果农增收、产业兴旺、乡村富美。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2
(宋成均 江依岭)“琉璃叶底黄金簇,纤手拈来嗅清馥。”4月17日,走进宜宾市长宁县铜鼓镇天泉村枇杷种植林,茂盛的枇杷树层层叠叠绵延山头,饱满硕大的枇杷缀满枝头,琳琅耀眼。金色的果、翠绿的叶共同编织出丰收的喜人画卷。 丰收的喜悦“我家种植的枇杷主要是大五星,目前挂果的10亩每年毛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在天泉村9组枇杷种植林内,农户吴加富一边采摘一边说,种植枇杷不仅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在施肥、套袋、摘果等关键时期,都要请工帮忙,每个工人每天80元,每天用工都是好几人。1996年,吴加富所在的原三元乡党委、政府,组织带领乡村干部赴成都市龙泉驿区实地考察大五星枇杷的种植技术,同时聘请专家到实地进行指导。在市、县农业和科技部门的帮助下,加大树苗的管理和科技投入,村民开始全面种植,1999年树苗开始挂果,因其味浓质佳,一上市便受到消费者欢迎,“三元枇杷”走红,成为当地水果产业中的一支新秀。天泉村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优势造就了大五星枇杷风味浓甜、糖度高、品质好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电商直播如今,枇杷作为铜鼓镇的主推产业之一,在天泉村也遍地开花。随着枇杷的成熟,也给天泉村的农家乐带来了不少客人,游客们慕名前来采摘枇杷的同时,还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参观佛教古刹苦竹寺、“小千岛湖”天泉湖、“风动石”大石姆等景点,体验省级非遗“车车灯”的乐趣,品尝农家菜品等,可谓是不虚此行。“每年来采摘、品尝枇杷的游客很多,有时候准备的饭菜都不够,枇杷采摘月期间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农家乐业主王洪军说,每年五一节前后吃枇杷的季节,镇上都要举办采摘体验活动,除文艺表演外,还有吃枇杷比赛、品美酒等系列活动,游客来得多,农家乐的生意都很好。为助力枇杷种植户销售,近年来,天泉村党委积极开辟电商引领乡村振兴新途径,先后组建了长宁县铜鼓镇天泉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和“果韵天泉”电商平台,注册了“果韵天泉”商标和成功申报“长宁枇杷”商标使用权,通过抖音“直播—采购—包装—售后”一站式服务,有效拓宽了全村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农副产品附加值节节攀升。“我们通过主播带货来助力枇杷等农副产品销售,效果不错。”该村党委书记廖乙又介绍,截至目前,天泉村枇杷种植面积5000余亩,通过农村电商带动了就业人口800人以上,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余元。小小枇杷果,推动乡村大振兴。近年来,铜鼓镇坚持以“党建+”模式作为推动发展的“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找准党建与电商结合的切入点,将枇杷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形成“合作社+电商直播平台+线上线下市场”的产业链条模式,实现了枇杷等农副产品从传统的生产销售到“电子商务+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地方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农副产品”引领发展的华丽转身。2024年,全镇枇杷产业预计产量600万余斤,销售额预计达到4800万余元。(图片由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媛  “大家注意要把花枝剪长一点,留两到三个枝丫,这样才好运输和插放。”近日,笔者在乐至县中和场镇两河村的芍药花种植基地看到,红、白色的花朵迎风摇曳,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和整理。  “两河村的芍药花从2017年开始种植,一开始只有10余亩,慢慢发展到现在有30多亩了。”该村党总支副书记熊谭辉告诉笔者,这几年两河村种植的芍药花销量不错。村民采摘芍药花  一朵朵绚丽多彩的芍药花枝头傲放,不仅扮靓了乡村,也成为了村民通往富裕之路的“金钥匙”。  “我们把土地流转给村里种芍药花,平时还可以来基地务工,这样下来一年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两河村村民曹秀益说,附近的村民都愿意过来工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两河村积极谋划产业转型发展,将目光投向了芍药花种植。同时,抓好产销衔接,通过广泛宣传和线上订购等方式打开销路,让芍药花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老百姓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周围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熊谭辉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