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杜杰 刘文佳 王鑫 记者 徐中成)1月10日,天色微亮,位于阿坝州阿坝县城的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群白尾海雕展翅扑水、踩冰捕鱼。一旁的摄影师迅速按下快门,拍下这精彩的画面。  白尾海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摄影师爱拍的宠儿。这两天,阿坝县摄影家协会副会长用旦全程陪着这群摄友拍鸟。原计划去成都过年的他,走之前收到青海摄友的信息:“高速路都通车了,在阿坝县等着我们,今年过年一起拍鸟。”  青海摄友说的通车高速路,指的是G0615线久治(川青界)至马尔康段的高速公路,也是我省首条西北出川大通道。去年12月31日,该高速公路阿坝县城至青海久治段50公里建成试通车。至此,我省与青海首次实现高速公路连接,阿坝县也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一条高速公路,给当地带来了什么变化?四川日报全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走进阿坝县,实地探访这条出川大通道。久马高速阿坝段建成试通车(久马公司阿坝代表处供图)按下快进键 力争2024年底全线贯通  1月9日9时20分,零下9摄氏度的阿坝县,地面的雪踩着吱吱作响。  久马公司阿坝代表处的60余名工作人员依旧在忙碌。监控室内,高清屏幕实时显示久马高速阿坝段的通车情况。突然,有两只狗钻进高速公路,让人揪心。  “走!上高速查看。”久马公司阿坝代表处副处长王卫宁带着清排障班组,开着巡逻车上了高速。记者一行也一路跟上去。  从阿坝县城的收费站出发,50公里跑下来,到青海省界的车程从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为30分钟。看到狗被赶下高速公路,王卫宁和同事才放心返回。  久马高速公路全线海拔超3000米,地质结构复杂,生态及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年有效施工期仅7个月左右。“2020年8月全面开工,受气候和疫情影响,实际只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阿坝段50公里的建设通车任务。”王卫宁说,这个速度,是2倍人力投入和对工程质量严格把控的结果。  建好路,管好路,是王卫宁和同事心头的“大事”。久马高速阿坝段试通车不久,巡路便是他们的工作重点,除驱赶上路的牛、狗等动物,还要承担清障、救援等任务。  1月5日夜,阿坝县突降大雪。等雪一停,第二天早晨7时,清排障班组人员就顶着零下15摄氏度的寒冷,驾驶除雪车上高速撒盐,来回一趟要3个小时。  巡路结束,在阿坝县收费站入口处“情满旅途”便民服务点,工作人员免费向过往司机发放矿泉水、方便面、牛奶等物资。“服务将持续到2月15日。”久马公司阿坝代表处管理人员王韬说,今年过年,公司采取轮班制,预计40人留守岗位,确保春运安全畅通。  好消息也频频传来。王韬透露,全长219公里的久马高速公路其他路段也在加快建设进度,将在2024年底全线建成。届时,从成都出发,只需 5个多小时就可直达青海。  着眼高速公路路网,阿坝州提出将提前5年、力争203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州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达到1800公里以上,全面构建东接成德绵、南融成渝浙、西通川滇藏、北连甘青宁的“四向通道、全域拓展”进出州大通道格局。“对照通车时间,我们将倒排阶段目标和关键节点工期,挂图作战,对表推进。”阿坝州交通运输局局长益英说,今年,全州将全面开工建设川汶高速,力争开工郎川高速、彭汶高速。扎江、花日吉在牧家一号民俗乐园拍结婚照(刘文佳摄)打造新业态 把游客迎进来留下来  1月9日下午,阿坝县城旁的牧家一号民俗乐园黑帐篷内,摆满了茶桶、牛皮口袋、青稞磨坊、黑陶等藏家老物件,准新郎扎江、新娘花日吉身着藏家服饰,在布置好的场景中拍照,为3天后的婚礼做准备。  “他们都很喜欢这里的藏家文化氛围,来了有吃的也有看的。”乐园老板尼穷说,才营业一个月时间,已承办了3场婚宴,吸引了上百对新人来这儿拍婚纱照。  尼穷和哥哥言迫曾是阿坝县安斗乡华洛村的牧民。兄弟俩花了4年多时间,买回20余种藏家老物件,趁着久马高速阿坝段通车,转型在县城搞起旅游。“开办民俗乐园,不仅做本地人的生意,还要用独特的藏家文化留住外地人。”言迫说。  看到家门口修起高速公路,尼穷的女儿拉莫措则有自己的谋划。“安斗乡是到莲宝叶则景区的必经之路,一到六七月高原油菜花开,就有很多外地摄影师来拍照。”拉莫措说,“我们几个耍得好的朋友,就约定当模特,展现藏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游客多了,我还想开家民宿。”  久马高速公路阿坝段建成通车,这意味着,阿坝县将驶入高速经济发展快车道,旅游人次也将出现井喷式增长。如何拥抱和发展高速公路经济?去年8月,阿坝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深入分析讨论面临的发展瓶颈,并立足于释放高速公路的带动潜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进行全面定位和系统谋划。  承接久马高速通车,以全域旅游作示范,四洼乡也有新举措。“借助浙江帮扶资金,我们将依托特色的夯土民居、传统赛马节等资源,围绕住做文章,在纳休村打造高端度假乡村酒店、自驾营地和星空房。”四洼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德英初说,项目将于4月全面开工,要赶在久马高速全线通车前建成运营,“让游客住得了、住得好,让乡亲们更好地端稳旅游饭碗。”  眼瞅着久马高速通车,四洼乡下四洼村村民尕哇抱着3岁孙儿,坐在家门口望着村口。两个儿子长年在青海做生意,春节、藏历新年近了,孩子们回家的时间也近了。这条高速公路还承载着老人的团圆梦。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11
(记者 边钰)记者从四川省文旅厅了解到,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已于近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频同步线上启动。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活动旨在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村晚”作品,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家乡美,赞新生活。  活动启动仪式上,盘点了2023年全国“村晚”中即将登场的精彩内容,并发布了76个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其中,四川有3地入选:巴中市恩阳区文治街道老场社区、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甘孜州泸定县泸桥镇北段社区。  从2021年开始,随着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系列活动推出,线上看“村晚”,线下参与“村晚”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新民俗”。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将以“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展开,包含启动仪式暨云上发布、《我的宝藏“村晚”》综合性节目、南北小年“村晚”接力展播等内容。其中,倍受期待的小年夜接力展播活动,将于1月14日在央视频、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同步上线,为网友呈现出一场多维度互动与沉浸式体验叠加的文化盛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行晓艺 记者 陈君  “刚出锅的九大碗来啦!”1月8日,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农耕文化馆外的广场上,10桌坝坝宴坐得满满当当,村民们吆喝着抬着九大碗的蒸笼上桌。揭开蒸笼盖,映入眼帘的是丰富的菜品:刨猪汤、粉蒸肉、甜糯米饭、遂宁红薯……  有着“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美誉的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依托“沼气文化”这一独特文化IP,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应运而生。去年4月开园以来,园区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有何创新?新的一年有何规划?1月8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1月8日,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游客络绎不绝。遂宁市安居区委宣传部 供图寻得到的“乡愁”,看得到的奔头  “海龙村请年猪了!”广场上一吆喝,人群就聚了过来。中午12时,部分村民在给年猪刷红、戴红花,随后抬着年猪上凳;舞狮的村民灵敏地舞动着双臂;九大碗特色团年宴上,一笼笼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吃上年猪宴,喝上刨猪汤,大家沉浸在迎接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中。  “坝坝宴是‘海龙年味·凯歌乡愁’年味系列活动之一,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海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熊建介绍,系列活动有村民豆腐争霸赛、豆腐万家宴、农副产品展销活动、非遗铁水舞龙等,将园区沼气文化、研学活动相结合,打造海龙凯歌“农文旅融合年”。  游客曾菊第一次来到园区,刚好碰上吃九大碗,她很开心:“带着孩子来海龙凯歌玩,既感受了沼气文化和田园风光,又体验了故乡的年味。寻得到‘乡愁’、寻得到年味,很喜欢。”  节日氛围渐浓,游客数量渐增,海龙村的店家更忙碌了……“沼气是村里的特色,临近春节,体验沼气豆花的人越来越多,忙起来从早到晚都没歇过。”在“沼气井水豆花”店内,冯利琴扭动燃气灶旋钮,蓝色火焰“唰”一下蹿起来,她开始用沼气生火煮豆花。  回乡创业村民卢洪春的“卢记鸡汤抄手”,是园区乡村餐饮的热门店铺。“最近,人流一天比一天多。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有3000多元的收入,年收入比在外打工的时候多。”卢洪春说,“田园风光留住了客人,农家菜暖了客人的胃。”  “元旦小长假园区迎来客流小高峰,接待游客1.2万人次。”熊建说,“村里有了大变化,村民通过园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打开了致富门。今年春节,对村民来说,又是一个喜庆的年。”稳固农业底盘,壮大园区融合发展  站在观景台远眺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映入眼帘的除绿油油的成片油菜地外,还有1000余亩桃树林。2个月后,油菜花、桃花将遍布园区。  遂宁市安居区重点打造的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以海龙村为核心,规划“两镇七村”,按照“油、豆、果、蔬”产业布局思路完成1.6万余亩产业基地建设。园区采用水稻、油菜、高粱、大豆轮作,结合脆桃+大豆、脆桃+红薯等套种模式,极大提升土地利用率。同时,持续推出凯歌醇酿、凯歌长香米、凯歌香菜油等农副产品。  “截至目前,凯歌系列农特产品累计创收20余万元。”遂宁市安居区农广校校长陈勇介绍去年大丰收的“秘诀”:“稳固农业底盘的同时,深挖园区沼气资源,修复沼气池13口,打造系列沼气文化IP和餐饮;启动幸福乡村组团建设,打造凯歌栈道、海龙桥、星空营地、自然野趣点等,以研学基地、农事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  据了解,通过“集体出资建设+村民持地入股+收益按比分红”方式,村民不仅能参与集体经济分红,还可在园区内务工。2022年,海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让田园变乐园,园区成景区  “‘海龙·德园’书院民宿、‘曾来德乡村艺术馆’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本月底可投用。”下午3时,在园区内的“幸福乡村”,工人们正忙着搭建艺术馆和稻田学校。场地中间,是一口直径2.1米的野炊锅。海龙凯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春花介绍,“野炊基地目前有6口锅,等直径2.1米的标志性野炊锅打造好后,将立即投入运营。”  “努力让田园变乐园,园区成景区。”吴春花说,今年园区将重点招引游玩、体验类项目,实现“田园+景区+乡村餐饮”联动发展,持续打造研学、农业、沼气文化、艺术等新业态,让游客吃得香、留得住、玩得好,以农文旅融合成效助推全域乡村振兴。  陈勇则表示,“今年将引导研学团队、当地居民参与航天蔬菜种植生产过程,努力打造航空蔬菜基地示范区、航空蔬菜发展集中区、航空蔬菜连片发展区三区连片联动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10
(叶青青 向阳 倪振宇 记者 严易程 文/图)1月7日,宜宾市兴文县2023年乡村文化旅游季启动暨仙峰苗族乡“文旅迎春 仙峰过年”活动开幕。旨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推动文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拉开兴文乡村旅游序幕,为加快建设“宜宾南向开放门户中心”贡献文旅力量。活动现场据悉,本次活动由兴文县委宣传部、兴文县文广旅游局、仙峰苗族乡、兴文县文旅集团公司联合主办,包含篝火晚会、“迎新春·步步高”徒步登山比赛、“迎新春 送祝福”送春联、“赶苗场 买年货”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以及“杀年猪·共团圆”传统民俗体验等系列活动,将持续到2月份。兴文县仙峰苗族乡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的开展既是提升兴文文化旅游品位的需要,又是展示推销兴文仙峰山水美景,提高仙峰知名度、美誉度,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需要。据悉,兴文县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当前正在大力发展僰王山田园观光、仙峰康养度假等新产品。接下来,兴文县其他11个乡镇都将陆续推出主题乡村旅游活动,将进一步提升兴文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优化文旅行业市场结构、产业形态和发展方式,促进兴文经济社会发展。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1-09
(记者 吴梦琳)每逢节假日,在不少热门的旅游地,古老的非遗正成为最活力的元素之一,构成当下新潮玩法——成都崇州道明竹艺村,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融合建造、屡获各类建筑大奖的“竹里”,持续带动大批游客前往当地打卡。  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在国家级非遗项目“自贡灯会”基础上创新发展,融入现代科技,营造如梦似幻的沉浸式灯影世界,每年春节这里几乎都会登上川内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前列。  位于成都的启雅尚酒店,提炼藏族文化元素,从装饰装修、用品用具到餐饮服务等处处彰显非遗元素,非遗全方位走进饭店、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浓郁文化。  2022年12月29日,由四川省文旅厅主办、四川日报社承办的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暨优秀保护案例评选活动举行颁奖礼,10个四川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在这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探索中,非遗带给旅游生机蓬勃的新方式和新活力,也让文化传承在其中绵延发展、生生不息。泸州老窖﹃春江酒月夜﹄活动现场。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融合叠加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场景  崇州道明竹艺村,如今是成都周边颇有名气的一个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发展起观光休闲、民宿餐饮、竹编体验、非遗研学、艺术展览等多种业态。然而在2017年之前,这里还不是这个名字,而是默默无闻的道明镇龙黄村。  道明自古就是产竹之乡,制作竹编历史悠久,以编制竹篓、竹篮、撮箕等生活用品为主,清朝时期制作的瓷胎竹编茶具一度成为贡品。正如大多数非遗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竹编产品逐渐从生活必需品中退出,到2016年左右,这项当地人曾赖以谋生的技艺已现没落之势,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  必须找到新的转型之路。在当地政府规划和推动下,道明开始探索非遗+旅游的转型发展方式。2017年初,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设计打造的“竹里”建筑一面世,便在网上火了,许多游客闻讯而来。趁势而上,崇州进一步整合资源,以竹里为核心将龙黄村的另外几个林盘聚落进行统筹打造,“竹艺村”由此诞生,竹编博物馆、竹编艺术展览馆等多种新国潮场景相继从传统农家院子“破壳而出”。  “通过拓展业态场景、焕新空间表达等措施,催化生态、文态与业态的裂变融合。”崇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竹艺村接待游客51.03万人次。  旅游的融入,也带给这项古老非遗新的春天。包括杨隆梅等新一代竹编传承人回到家乡,在传承这项传统手艺基础上,对产品设计和形式等加以创新改造,更具有设计感的竹编灯、很有文艺气质的竹编包等重新走向市场,数据显示,当地竹编产业产值较2016年增长近百倍。  也正是得益于竹编这一传统非遗元素,在多种乡村旅游开发的竞争中,竹艺村有了独有的文化意蕴,这是难以被复制也难以被替代的核心资源,让乡村旅游有了更加持久的吸引力。  同样入选此次四川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的蒲江甘溪镇明月村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实践,依托陶艺手工艺非遗项目,形成文创项目聚落和文化创客集群。蒲江甘溪镇明月窑陶瓷制作技艺。  甘溪镇拥有明月窑、馒头窑、明月寺等邛窑遗址,传承保存明月窑陶瓷制作技艺、草木染制作技艺、蜀山窑制作技艺、柴窑陶瓷烧制技艺等非遗技艺,在乡村旅游与非遗技艺创新传承融合发展中形成强有力的叠加效应,打造的“明月国际陶艺村”品牌,如今已是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甘溪镇文创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他们已引入52个乡村文创旅游项目和100余名艺术家、创客,形成集陶艺生产销售、文化展示、创意体验、休闲运动、禅修养生、田园度假为一体的人文生态度假村落。成都手作非遗伴手礼。跨界互动更多元素拓宽功能边界  位于四川甘孜县县城东南部的格萨尔王城“百村产业”基地,建于格萨尔史诗“霍岭大战”遗址之地,茫茫草原上,一座充满神秘色彩和浓郁藏式风格的王城拔地而起,网上有不少打卡视频、图片等,都可直观其磅礴气势。  藏族英雄格萨尔王,一生除暴安良,南征北战,是藏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旷世英雄。以其为原型形成的口述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在川青藏三省区相连的高原地区。  2019年对外开放的格萨尔王城,正是围绕《格萨尔王传》进行活态重塑,建设了一条主道、一座王宫,并用128个单体建筑空间勾勒出这位英雄人物的传奇一生,成为当地格萨尔文化元素最集中、藏式建筑景观最多样的文化旅游新地标,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打卡。  格萨尔王城景区工作人员李燕介绍,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丰富的格萨尔王主题文化,听《格萨尔》说唱、看《格萨尔》藏戏、品味藏族美食、感受特色民族工艺。特别的是,景区里的128个单体建筑背后其实还蕴含另一层深意——景区是甘孜县128个脱贫村的一个飞地文旅产业园区,每一栋建筑,都由1个脱贫村投资建设,维系着当地数千户脱贫农牧民持续增收。  “非遗+旅游+X”的跨界探索,让更丰富元素融入,不断拓宽功能边界、发挥更加广泛效应。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近期,“围炉煮茶”这种古人的雅致生活方式也重新回归大众视线,尤其受到年轻人追捧。四川是重要产茶地之一,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川茶文化,究竟背后蕴含着什么故事?川茶的特色技艺是什么?川茶集团非遗研学旅游活动就让学生在实景参观、动手体验中了解这些知识。  据介绍,川茶集团非遗研学旅游活动是川茶集团与宜宾翠屏区教育局共同实施“川茶伴我行”茶教结合主题教育背景下推出的,经过几年实践,让孩子们切身体验传统川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当地青少年科普实践的一项特色内容。  同样入选2022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的泸州老窖非遗与旅游融合案例,则融合工业旅游、诗酒文化等元素,打造“春江酒月夜——中国酒城·非遗之夜”品牌活动,每年根据不同主题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年画、锅庄舞、蜀绣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一起,共同开展非遗之夜展演,在看、听、玩、品等多方位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生动鲜活。崇州道明竹艺村。联结生活激发持续内生新动力  非遗凝结着民间生活的智慧和情感,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创新开发的“非遗伴手礼”“非遗文创品”等,推动非遗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也同样有一批优秀项目探索出了独到的经验。  走进安仁古镇、西岭雪山、平乐古镇等旅游景区以及大型商圈、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都能看到“成都手作”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展销蜀绣、漆器、扎染、赖汤圆、钵钵鸡、火锅底料等非遗伴手礼,也为景区增添了文韵质感。  “成都手作”是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自2020年起持续培育打造的全国第一个非遗公共品牌。据了解,截至目前,“成都手作”已与川渝地区369位非遗传承人(含企业)展开合作,推动100余个非遗项目、800余种非遗产品入驻非遗传承体验基地。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探索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的路径,结合现代文创设计理念,“成都手作”一系列优秀的非遗创意产品研发面世,丰富了旅游市场文创商品供应,展现了新时代下非遗行业与时俱进、时尚潮流的崭新面貌,彰显了非遗公共品牌潜在的巨大市场价值。“自2020年以来,‘成都手作’品牌在推动四川非遗与旅游融合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和良好成效,帮助川渝地区传承人累计增收4000余万元。”  疫情影响下,2020年才诞生的藏药浴和藏医药非遗创业项目——阿如藏却实现了逆势上扬,销售额持续增长。  2018年,藏医药浴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藏医药浴为内核的阿如藏 ,看 似“ 年轻”,实则是壤巴拉非遗传习所十余年间在对藏医藏药进行持续发掘保护和恢复传承探索中,孵化出的一个让非遗“活”起来的创业项目。  项目负责人扎西娜姆介绍,阿如藏在传习所搜集、整理的藏药古方和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通过市场化运营,在壤塘当地以及九寨鲁能胜地旅游度假区等地开设了多个藏药浴体验和展示中心,开发上市了阿如藏藏药浴球和足浴球、藏香、手工皂以及生活日化用品等20多个产品,如今已成功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市场。“截至今年8月底,营业收入已达500万元,带动当地200余人参与项目创收。”  扎西娜姆等传承人的愿望,是希望让藏药浴像日本泡汤一样,成为游客前往当地必打卡的一项具有特色却又非常生活化的体验。  让非遗走入当代生活,持续激活内生新动力。在巴中恩阳古镇,打造“我在恩阳学非遗”非遗体验馆、万寿宫川北灯戏传习基地、十大碗旗舰体验店等非遗传习地,推出“千年船说”“叶脉雕”“棕编”“蜀绣”“巴灵玉”“竹编”等系列非遗文创旅游产品,带动传承人增收,也丰富了旅游的要素。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01-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追寻红色足迹 游客争相到冕宁  3小时到成都、半小时到西昌、2小时到攀枝花、4个半小时到昆明……2022 年 12月26日,随着新成昆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凉山州冕宁县正式进入动车时代。  2022年12月28日,“大国重器看凉山”全国主流媒体行走新凉山大型采访活动来到冕宁县。记者发现,在这里,游客们纷纷乘坐动车前来,许多是为了追寻红色足迹。彝族群众身着节日的盛装在新成昆铁路首发列车上为乘客表演节目。  冕宁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积淀丰厚。在这里,曾经书写下彪炳史册的红军长征光辉诗篇——彝海结盟;首次提出了“万里长征”一词;建立了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  硝烟远去,革命精神历久弥新。  “纪念馆的馆名由刘伯承之子刘蒙亲笔题写,纪念馆的建筑面积为 1800 平方米,展览面积为 1400 平方米,是一个以红色为主的多元化展馆。”在冕宁县城的红色冕宁纪念馆,冕宁县文管所讲解员祝文娟娓娓道来。  随着讲解,记者了解到,曾经的结盟地已经建成4A级旅游景区。景区包括彝海、彝海结盟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馆、彝海结盟新寨等景点,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天府十大文化地标”之一,成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昆明—会理—攀枝花—冕宁—西昌”线上的重要节点。红色旅游正在成为冕宁一张闪亮的名片。  除了红色旅游,冕宁的稀土资源特色突出,探明稀土储量 500 万吨(远景储量1000万吨以上),是全国第二大轻稀土资源地。冕宁稀土经济开发区依托稀土优势资源,围绕建成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这一目标,在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和企业服务方面狠下功夫,力求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冕宁还是“嫦娥奔月的地方”,著名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景区,就位于冕宁县的泽远镇。2007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执行我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把探月卫星、中继卫星、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所以,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嫦娥奔月的地方”。  如今,这片红军曾经走过的土地上,长征精神和“彝海结盟”的盟誓文化得到传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迈步走上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1-06
  (记者 崔现芳)时光飞逝,站在新一年起点,回望刚刚过去这一年乡村文化建设亮点,在艰难中有许多进展和收获,许多美好和感动,许多经验和启示。奔向美好幸福的路上,一个个难忘的文化场景和温馨瞬间,它们是不断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群众乐享乡村文化振兴红利;是律动在村头巷尾的广场舞,展现着农民的朝气和活力;是传承千年的非遗手工艺中,凝结着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是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让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更加丰盈,更有文化自信……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村民文化获得感更强  每个夜晚或农闲时间,在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文化礼堂乒乓球室,村民中乒乓球爱好者常来切磋技艺。该村文化礼堂不需要管理人员,钥匙都在村民手中,每人一把,村民早晚都可以凭钥匙自行使用文化礼堂内的各个活动室。这一举措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活动结束后,村民都会自觉打扫卫生、关闭电源。篮球队、健身队、门球队等十多支文体队伍,在桃园村活跃起来。  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类似,山东省的农村文化大院、安徽省的农民文化乐园等一个个基层文化空间;福建省的农村文化特派员、甘肃省的乡村领读员等,一项项惠民文化举措,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更好地推进建设和完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如今,我国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超过57万个,农家书屋58万余家,乡乡有综合文化站,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不断满足着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触手可及,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更强了。  “乡村阅读榜样”推荐活动引领书香乡村建设。村民们在文化活动中不仅仅是观众,还是演员和导演,站C位,唱主角,成为真正的活动主体。比如,一到重要节日,广大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各类节目,用乡音乡情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展示家乡独具特色的风俗,展现新时代农民的文明新貌。  “云看展”“云演出”“云课堂”等线上优质文艺内容的供给,让人们在抗疫的日子里依然有文化相伴。2022年,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持续加强,从“云端”到“指尖”,优质文艺资源无阻传输,城乡群众能够同步分享文艺展演、艺术慕课、专题讲座等公共数字文化产品。村民在家中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高品质、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综合效益日益彰显  农业农村部推出255个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旨在让城乡居民享受更多好山好水好风光,带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价值提升、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这一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2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开展乡村旅游艺术提升和餐饮提升能力建设,又推出369条精品线路带动消费、助旅纾困。  2022年12月20日,中国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加上此前入选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我国已有4个乡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这一年,乡村旅游蓄势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依托自然、文化资源,凝练生产、生活方式,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乡村旅游精彩纷呈、创新不断、潜力无限,托起了百姓富裕富足的“金饭碗”,塑造了乡村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形象,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花塔村稻田公园以有机大米培育种植为核心,依托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晋源民俗,建设稻米文化体验区,延伸开发了稻田城堡、稻田市集、稻田艺术体验馆、晋祠米铺、萌宠乐园等项目,走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2022年稻田公园已接待游客140万人次。  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明清古村落,游客可以品尝传统美食,下榻“广东最美民宿”,体验传统服饰,感受传统文化。南社村以本村特色文化、名人事迹为蓝本,先后建成南社人家乡村风情体验区、传统美食活态体验区、隐香古苑民宿片区,为游客带来美好的旅游体验,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乡村旅游实现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时尚文化对接,助力构建新型城乡文化关系,让优秀乡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6000多个省级、159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形成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以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乡村旅游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供给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农耕文化有序传承弘扬,农民更有文化自信  “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广西桂林市龙胜县龙脊镇大寨村坐落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脊梯田之上,有长达2300多年梯田耕种史,瑶族居民在这里世代耕作,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地域文化。一年来,大寨村游客接待量屡创佳绩,村民参与村集体旅游收入分红。大寨村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梯田、红瑶文化和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西山韶月”“千层天梯”“金佛顶”等雄奇的梯田景观,通过展示晒红衣、红瑶长发、红瑶织布技艺,举行集体婚礼、篝火晚会等,把红瑶传统文化转变为旅游业态。同时,以旅游收入反哺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实施梯田景观修复。厚重的红瑶民族文化、壮丽的梯田风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智慧,日益成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遗产地乡亲们致富的聚宝盆。  2022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工作。目前,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和传承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综合效益日益彰显。  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随着非遗在人们心中的魅力凸显,非遗保护传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自觉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实践者。“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等活动,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黔西南,“非遗+创意”让很多大山里的绣娘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与远在巴黎、伦敦等地设计师合作,实现了刺绣文化的现代表达,产品远销海外。在云南丽江,“非遗+旅游”,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此外,“非遗+研学”“非遗+互联网”“非遗+电商”等模式,都为探索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激发乡土文化活力贡献了力量。  传统村落所保存的历史记忆和生活样态,留住的是乡愁乡恋,传递的是历史文脉里的深沉意蕴。2022年,我国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人们更加注重让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得到更多的利用,在利用中获得更好的保护。这是现代生活和历史传统之间的对话,也是今天的人们对于历史记忆、传统生活的珍重。  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等农耕文明的精华,承载着多彩文化,维系着情感认同,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价值、意义越来越被公众所认识。保护传承发展好农耕文化遗产,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美好。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1-05
(记者 刘鲁 余力)元旦小长假成都文旅市场呈现新年“开门红”“起步稳”的良好发展局面。据统计,元旦假期全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46.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44.2万元。“起步稳”能否变为“增长稳”?“开门红”能否变为“月月红”?元旦刚过,成都文旅行业乘势不松劲,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打造有亮点、有创新的文旅产品,高质量、高标准的文旅服务,共同迎接文旅市场的全面复苏。宽窄巷子迎来众多游客 摄影 李冬推出深度融合产品把文化味做透 把仪式感做足回顾元旦旅游市场,形式多样的主题文旅活动格外火爆,冰雪游、温泉游等冬季人气业态迎来旺季,文博体验游、文艺鉴赏游等新潮文化业态带动明显。沉浸式剧游、雪地里看日出、非遗绝技活动、篝火音乐会、灯光秀……元旦成都各景区纷纷推出“文化活动+场景+体验”的深度融合旅游产品,以文旅新业态、文化新场景进一步拉动文旅新消费。安仁古镇、西来古镇、平乐古镇、五凤溪古镇景区推出的“活动+场景+体验”也大受青睐,几大古镇实现游客接待15.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万余元。“我们希望在让群众了解天府文化的同时,通过音乐、集市、文化等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受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成都文旅相关负责人表示。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游客越来越喜欢体验新鲜的、参与感强的产品,沉浸式体验是重要的文旅业态之一,市场门槛也水涨船高。这便要求景区增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的能力,并且能够设计创新性、参与度、体验感都较强的娱乐项目,打造新的文旅消费场景,拉动文旅新消费,加快文旅业复苏。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服务全面备战春节假期元旦旅游的上扬行情让成都文旅人信心倍增。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旅游旺季更上层楼,成都各大景区已做足准备。据悉,夜游锦江瞄准传统夜间灯会活动,将陆续推出“卯兔迎春不夜天,相聚锦江过新年”等活动,逐步形成以天府文化年为主题,日夜贯穿、水岸联动的锦江旅游体系,全面开启2023锦江乐游新篇章。元旦期间,跨省游开始复苏。为吸引更多省外游客来蓉过春节,西岭雪山等景区专程针对重庆、贵州、西安等城市进行推广。成都中青旅创新制定150余条跨省游产品,为广大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出行选择。同时策划省内周边冬季游系列产品,全面备战春节假期。平乐古镇、安仁古镇、五凤溪古镇也将在春节推出汇集非遗手作、特色美食、精品文创等多元内容的文旅活动,持续展现城市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与古镇温暖浓郁的烟火之气。迎接市场复苏释放政策利好部分市场恢复超预期“2023年元旦假期,部分目的地市场恢复超过预期,显示了国内游客出游信心的快速恢复,亦为2023年的旅游市场复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业内人士分析,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旅游则是消费的重要贡献力量,在疫情期间,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鼓励消费、鼓励旅游的措施,接下来的时间,旅游行业还会陆续有行业利好鼓励措施出台。旅游行业将成为2023年消费领域爆发的行业和板块。随着市场复苏,春节跨省游、长线游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当然,以家庭亲子为主的短途旅游仍然将是市场的主流。2023年春节有望成为疫情后旅游业走向复苏的转折点和风向标。随着旅游行业的全面复苏,未来旅游特别是在自驾游方面,即便不是井喷式爆发,也会有一个持续的升温。对于想要来成都旅游的游客,该人士建议:“大家要提前做好攻略,另外最好深度结合自己的游玩路线,尽早规划,毕竟越临近入住日期,房价变动的幅度越难把握。”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01-05
记者 曾小清 王晋朝  【重访点位】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项目  【重访背景】今年元旦假期,峨眉山景区游客接待量接近10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89.36%。  内行看门道。相较于游客接待总量,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何群看重的则是另一个数字——元旦假期最后一天,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仍超2万人次。  “这是6年以来的最高值。”何群解释,假期末尾的游客接待量,最能反映今后一段时间的市场意愿,“峨眉山旅游的新一轮峰值即将到来。”  进入后疫情时代,坐拥“峨眉天下秀”、文旅从业人员达5.5万人的峨眉山市,迎来了文旅产业突围的风口。  过去一年,记者数次来到峨眉山市,见证了当地在景区提质扩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新年伊始,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发现积蓄已久的动能已然开始转化,当地正以“文旅+”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在建的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项目。峨眉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多维度着力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  1月3日,峨眉山雷洞坪滑雪场,不少游客正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周末的预售票已经售罄。”滑雪场工作人员的话,印证了峨眉山冰雪旅游的火爆。  近年来,围绕景区扩容提质,峨眉山发展脚步未曾停歇:去年8月,营造的雷洞烟云星空露营地项目亮相;12月,雷洞坪滑雪场正式营业;目前,金顶—千佛顶—万佛顶步行道维修改造正在进行…… “以不变应万变。”在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苏真武看来,市场需求不会因疫情按下的暂停键而消退,变化的背后有一条不变的主线——传统景区如何跟上时代步伐。他表示,峨眉山市近年来正以景区为核心,在多维度上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新场景打造只是冰山一隅。”  如何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峨眉山将触角伸向了承载海量数据的网络空间。何群介绍,由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成立于2019年的四川领创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为峨眉山景区提供了包括游客画像、偏好分析等在内的智慧文旅解决方案。数据印证:元旦假期,峨眉山景区近九成游客集中在35—45岁之间,游客呈年轻化趋势。“我们跳出本地进行数字化项目探索。”何群介绍,目前正向天津、浙江等省市提供大数据智慧文旅服务。  空间的延伸,更体现在物理意义上。峨眉山市正将南部片区开发作为开辟峨眉山发展空间的主抓手,“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苏真武表示,大力实施“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不仅能够使峨眉山形成“北上南下”的文旅新格局,同时也能提振南部片区经济发展,补齐峨眉山市全域现代化的突出短板。  此外,峨眉山市还将提升峨眉山西部旅游承载能力,推进环峨眉山生态(医)康养度假带和峨眉康养城建设,以此提升康养度假吸纳能力和旅游综合承载能力。以文旅产业为原点“文旅+”激发“化学反应”  “一个月前这里还搭满了脚手架。”见到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康养经理张丹时,她正和团队一起测算着项目的建设进度。  行走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主体建筑和园林景观已完成,施工方正抓紧进行内部装修。张丹介绍,目前项目一期包含的四川大学华西峨眉医院及社区养老板块已基本建设完成。“预计今年6月逐步投运。”张丹说。  作为峨眉山市首个即将投运的医康养项目,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核心,预计可为19600人提供康养服务,满足年45万人次的门诊需求,为当地创造直接就业岗位4000余个。  华西峨眉分院项目投资方代表、峨眉山京川国际康养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洪宇表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华西医院的品牌及管理叠加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投资信心十足。  “文旅产业为原点,向外叠加做乘法。”在峨眉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看来,医康养产业的发展,只是峨眉山近年来文旅产业融合延链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正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与文旅产业的优势融合。”  在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总规划师熊瀚手中,记者看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数据:2022年峨眉山市新增民宿45家。  峨眉山酒店民宿业何以逆势上涨?熊瀚介绍,2022年,峨眉山累计兑现各类财政资金约8.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3万余户,“稳住的是信心,保住的是与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匹配的服务能力。”  此外,主打工旅融合的保乐力加威士忌游客中心项目将于2023年6月中旬正式开放。“游客中心有望在10年内吸引约200万名游客。”叠川(峨眉山)麦芽威士忌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杨潇说。  “我们希望将文旅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强大动能。”峨眉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峨眉山丰富的自然、文旅资源为基底,当地正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使旅游业和制造业创新互动。【声音】峨眉山市委书记李良:文旅为先导 争创全国百强县  (记者 曾小清 王晋朝 整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峨眉山市将以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宏观愿景,以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百强县为总体目标,以“生态立市”为战略核心,以“文旅兴市、产业强市”为战略支撑,以“文旅先导、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四区联动”为实践抓手,力争到2027年经济总量达700亿元以上。  峨眉山市将文化旅游作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先导支柱,突出峨眉山景区极核带动作用,着力推动“景城一体”新发展,打造世界级服务配套体系,持续推进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加快打通峨眉山景区“北上南下”交通大环线,重塑全域旅游新体验新链路。实施消费提质扩容计划,加快省级医疗康养服务聚集区建设,推动以文旅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制造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产业,促进食品饮料、水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扩能提质,推动“高新轻净”转型再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序实施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十大行动”,提标升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提高“峨眉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打通从“茶园”到“茶杯”全产业链,持续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实施营商环境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与矿产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等平台载体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扶持、科技成果转化等激励措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05
元旦节期间,丹棱县文化和旅游市场产品供给较为丰富,乡村体验游、水果采摘等活动线路深受广大游客欢迎。据统计,全县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5.56万元;全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共接待群众1523人次。此外,丹棱县各景区通过线上渠道推出“新春送祝福”“峡谷探宝”“网红墙打卡”“古村新年音乐会”等多类主题游活动,展现丹棱的自然人文之美。假期伊始,老峨山景区迎来“开门红”,络绎不绝的游客漫游在老峨山的各处景点,在旅途中收获新年礼物。游走在景区里的吉祥物也备受欢迎,与身穿汉服出游的游客为景区带来别样风景线。元旦期间,幸福古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书法老师现场撰写新春祝福,古村开展“赶”市集、古村吉祥兔留影、新年趣味运动会、古村新年音乐会等趣味体验活动,让游客们真正体验一把接地气的古村生活。元旦期间,大雅堂也是人气满满。“迎新年,走好运”大雅堂公园健步走、了解传统节日习俗、制作花灯、作品展示等活动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元旦假日新奇体验。元旦期间,丹棱县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幸福古村以及开放的5个A级景区的巡查检查和后勤保障服务,确保游客安全出游,使游客在此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元旦假期。(供稿:丹棱县文广旅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1-04
12月29日晚,在凉山州德昌县举行的四川省第十三届(冬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举行了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会旗交接仪式,马边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曲别布日代表马边接过会旗,正式宣告四川省第十四届(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将在马边举办。 据了解,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是四川省文化旅游行业的重要品牌节会,是宣传推广文旅产品、展示农文旅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四川通过连续举办十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广泛挖掘各地乡村文化旅游亮点,突出乡村生态旅游资源,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举办四川省第十四届(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对全方位展示马边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彰显地方民俗风情、提升马边县文化旅游形象,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供稿:马边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1-04
(李佳翰 黄琴 记者 谢强 徐杨)新年伊始,第十三届攀枝花欢乐阳光节盛装启幕。1月2日至3日,应邀参加第十三届攀枝花欢乐阳光节活动的嘉宾走进米易,切身感受安宁河畔这座“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阳光县城的独特魅力。嘉宾们走进生态湿地公园米易城南生态湿地公园是一个集滨河观光、休闲健身、生态景观、城市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不仅是城市“绿肺”,也是广大群众和游客休闲观光的“网红”打卡地。嘉宾们走进生态湿地公园,漫步在1300米长的观光栈道,游湖、观鸟、赏花,一路走一路看,感受公园城市的生态之美,十分惬意。“参观游览了米易,城区漂亮、灯展绚丽,感受到十足的年味,米易是让我来了一次想来第二次的城市。”西安雅程成都分公司副总经理陈洛贵说。龙华村米易枇杷生态园走进草场镇龙华村米易枇杷生态园,数千亩枇杷树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实,红瓦白墙,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夺目,农家美丽庭院整洁美观。嘉宾们来到龙华村农耕体验馆,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米易枇杷生态园是集种植、体验观光、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枇杷为主导产业,总占地规模3万亩,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低碳村庄为目标,发展康养产业,园内出产的枇杷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四川省科学养生促进会会长桑子冰说,米易枇杷生态园里有休闲驿站、观光旅游步道、风车长廊、枇杷采摘园,设施齐全,风景秀美。后续我们将加强和米易合作,促进米易康养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嘉宾们体验“拦门酒”在金杯半山·米易太阳谷,新山傈僳族乡的傈僳族群众身穿节日盛装,用歌舞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三杯“拦门酒”伴着傈僳族姑娘们甜美的笑容和婉转的歌声,迅速“点燃”了活动气氛,穿梭在花海、康养步道、太阳湖等景点,嘉宾们纷纷拍照打卡。金杯半山·米易太阳谷项目是集“医、养、游、居、文、农、林”七位一体的复合型康养旅游度假区,是目前攀西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强、产业链最完善、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康养旅游项目之一。项目于2018年开始建设,目前,该项目游客接待中心、阳光餐厅、阳光书吧、日照半山酒店、停车场、儿童乐园、碧云天民宿等项目已投入运营,康养中心等工程正加紧建设。昆明旅游行业协会会长李广宁表示,真是不虚此行,下一步将会和米易县深度合作,力争促进川滇康养旅游共同发展。  (图片由米易融媒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04
莫里(图片由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组委会提供)大凉山对戏剧的执着,让这片文化沃土每年都为戏剧爱好者带来一段温暖而明媚的戏剧暖冬之旅。2022年11月11日,2022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如约而至。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由濮存昕、廖昌永、吉狄马加、阿来、钱文忠、李亭、王晓鹰、黄定山、郝戎等二十余位中外艺术家和文化学者于2019年在四川凉山共同发起,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西部戏剧节、世界冬季戏剧节,得到国际戏剧协会、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世界戏剧教育联盟、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支持。  进入下半年,在压力与挑战下,已举办4年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如何拿出拼的劲头、搏的勇气,努力把演出时间抢回来、把项目进度赶上来,争取实现最好的成绩?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不断奋进的新征程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正探索独具时代特色的答卷。濮存昕在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戏剧展演节目上。拼个性底蕴 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瑰宝  “孩子们,要热爱人!”随着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这个世界的欢迎词》在邛海边的谷剧场响起,由凉山交响乐团演奏的同名交响诗开始演奏,背靠大山、面朝邛海、蓝天草地、阳光白云,2022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拉开帷幕,充满自然气息的现场,令观众耳目一新。  诗歌与交响乐在此交融、碰撞、凝望,充满着生命力,这恰好契合了戏剧节“回归和凝望”的主题。在国内众多戏剧节中,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有一张充满个性魅力的独特底牌——多民族文化资源。凉山州境内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天地、与自然对话,孕育了“戏剧的香格里拉”。  有了个性底蕴这张“王牌”,怎样打好“拼经济”的翻身仗?答案首先是“创新”。在观众的口袋里,民族图腾被做成了有特色的戏剧盲盒等文创产品;在街头广场上,彝族男儿把自己熟悉的诗歌《豹》,演绎成充满阳刚野性与现代感的“快闪”;在往届戏剧节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焕新故宫国宝,首部彝族火秀实景剧《阿惹妞》演了近300场还经久不衰;在云端,获得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的歌剧《听见索玛》唱出脱贫攻坚的心声……这些作品将民族瑰宝进行现代创新表达,收获了业界与消费者口碑,吸引人们驻足停留,也为当地经济贡献了“真金白银”。  但戏剧节不止于此,它没有满足于一场场演出,而是带着情怀,向着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更深处迈进。在本届戏剧节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委会成员、发起人李伯男为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等4所高校学生布置“命题作业”,大家根据不同主题抽签、编创、排练、演绎,让戏剧教育植根本土。  热闹的背后,需要做好细致的工作。4年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将戏剧教育作为重要单元,先后举办了艺术教育高峰论坛、戏剧大师班、青年戏剧人计划、艺术高校资源分享与转化恳谈会、戏剧工作坊、戏剧课堂等活动。此外,西昌授牌成立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上海戏剧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凉山州基地等,中央戏剧学院首设的“学院奖”“导演奖”等颁奖活动先后落地大凉山。通过大力培育艺术人才,让民族文化生生不息,推动民族戏剧的自我更新和戏剧产业的自我造血。大凉山原生歌集《赶集》。拼眼界胆识“戏剧之城”吸引世界关注  连续4年举办国际戏剧节,大凉山为什么有这份底气?这需要具备独特的胆识与眼界。  世界想要看到这样一个大凉山。国际戏剧协会总干事托比亚斯·比安科恩曾评价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这是一个纯粹的戏剧节,凉山戏剧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的爱丁堡艺术节等,专门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提前预留了展示单元。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第一发起人、艺委会成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在本届戏剧节上更是直言,本届戏剧节克服困难如期举行,“这是大凉山对戏剧的态度”。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让世界看到凉山。戏剧节举办期间,沉浸式街头音乐剧《爱乐之城》在西昌市火把广场热闹上演,西昌市民张敏连续三天参与了这场视听盛宴:“这次的街演形式很好地融合了当下年轻人热衷的音乐、舞蹈等内容,街头环境配合现场真实的音乐与歌舞之美,很好地讲述了城市爱情励志故事。”  中国的东部与西部,世界的东方与西方,在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上找到交汇点,聚焦折射出意想不到的光芒和魅力。  “此刻,大凉山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艺委会常务监制、导演王晓鹰曾在2020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上说道。2020年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上,来自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八个国家的著名戏剧人进行视频连线主题发言,大家集思广益,思考疫情下戏剧行业的新探索,让戏剧精神永不停息。  当时,这样的惊叹也发自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戏剧人,国家话剧院导演吴晓江在戏剧节论坛上激动地说:“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戏剧节就起步这么高,太不容易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迅速被全国同行关注认同,这样的效率和成效让人震惊。”  一场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了戏剧的交流互鉴。凉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康介绍,国际性作为戏剧节的基本属性,国际戏剧节能把更多世界优秀戏剧引进来,再把戏剧节上的好戏带到世界著名戏剧节,在友好的文化交流中,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写下生动注脚。以色列默剧《石头》。拼远见谋略 守住情怀潜心备跑“新赛道”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厚积薄发。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进行了不少富有远见的探索。  比如,本届戏剧节在“五彩云霞”网站上创新设立了“云上戏剧村”,平台汇聚全国乃至全球优秀戏剧,24小时不间断供应,形成常态化艺术陪伴。中央歌剧院的歌剧《图兰朵》、北京人艺的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伽利略》……11月12日,五彩云霞“云上戏剧村”正式升级上线后,迎来第一批“入住村民”。点开五彩云霞“云上戏剧村”网站,话剧《哈姆雷特》、舞台剧《浪潮》、话剧《邯郸记》等映入眼帘,有的作品仅需支付1元即可观看高清版本,有的以公益的形式限时免费提供给网友观看。  2022年12月28日,西昌西站,新成昆铁路西昌西至成都南直达列车开行仪式在站前广场举行,随着汽笛长鸣,“绿巨人”一路向北,标志着凉山全面进入动车时代。这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旅客,以更便捷的方式和更少的时间成本,到大凉山度假做客。  为了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在凉山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凉山文旅人日夜兼程的努力下,从未停止过前行。  围绕品牌培育,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立足戏剧展演、戏剧论坛、戏剧孵化、戏剧教育、戏剧生活、戏剧文创、戏剧旅游、戏剧影视等八大内容支点,形成完整产业链,相互发力。4年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取得良好成效,得到广泛赞誉,在国际国内形成良好影响力和品牌效应。118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176个国内外艺术院团、41所国内艺术高校、31家国内剧院(场)与演出机构赴凉山参加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活动;12个国际戏剧类别、5类国粹剧种、10个国家的114部知名剧目、2263名中外演员在凉山实现演出997场次。打造五彩云霞“云上戏剧村”,实现线上浏览量28.8亿次,其中全球首创直播带戏,收获10亿关注流量。现场参与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活动的市民游客超过20万人次。  戏剧节引领演艺、音乐、影视、艺术教育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创新融合,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大凉山国际戏剧节通过对民族性、艺术性、自然性、社会性和国际性表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独立知识产权的凉山新文旅品牌,促进新文旅全产业链升级发展,推动西昌建设成为国内国际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戏剧之城”。  放眼整个大凉山,景区和周边路线早有规划,基础设施、配套酒店效能、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专属于凉山的文化艺术中心、1200座的大剧院、城市音乐厅、图书馆、演艺空间、博物馆群落以及西昌国际阳光体育公园等文旅综合体,为国际国内赛事活动筑巢引凤。这些平台不断牵引和支撑,加上高铁“加速度”,将在大凉山形成一股强大的文旅牵引合力,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为凉山建设全省文艺副中心,贡献源源不断的动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04
云聚才子乡,品味豆花城。12月31日,第八届富顺豆花文化旅游节十大豆花名店评选活动在县城区时代广场举行,市商务局局长秦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永康,副县长蒋娓,县政协副主席张灿出席活动,各有关县级部门,各镇乡、街道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市民参加活动。评选活动现场舞蹈演员欢快的鼓舞拉开了评选活动的帷幕。开幕式上,蒋娓在致辞中指出,富顺豆花绵而不老,嫩而不溏,洁白如雪,豆花蘸水香、鲜、辣、醇,让人百吃不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及美食家们的喜爱。城以豆花兴,豆花以城名,希望能通过本次“富顺豆花名店”评选活动更好地展示富顺豆花文化,推广富顺特色美食,进一步激发富顺餐饮、旅游等消费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加速市场回暖,推动我县服务业经济实现稳中提质、稳步增长。市商务局局长秦川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本次豆花名店评选工作,按照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富顺豆花店家进行自愿申报,符合历史悠久、口味纯正、最具代表性的豆花餐饮企业报名参加豆花名店评选。评选分为网络评选和现场评选,通过县融媒体中心前期对富顺豆花名店进行网络投票,按照得票高低评选出12家最具代表性、人气旺、味道美、时间长的豆花店家参与今天的现场厨艺大赛。特邀了8名县内知名美食家、厨界代表、网络达人、消费者代表组成评委组对菜品进行打分。比赛现场,12家豆花店家的大厨们纷纷亮相,现场制作一道以豆花为主题的特色菜肴,共同组成富顺豆花10道特色菜品。评委们通过现场品尝,并进行现场打分和点评。活动现场,主办方还精心准备了富顺豆花知识问答、富顺豆花幸运星、豆花达人趣味比赛等互动环节,参与游戏的现场观众都将获得精美的豆花蘸水礼包。现场观众还可以在菜品展示区品尝大厨们精心制作的豆花菜品。颁奖现场经过三轮精彩的厨艺展示,评委组精挑细选评选出第八届富顺豆花文化旅游节富顺十大豆花名店,它们分别是:胡三豆花、雷三豆花、黄六豆花、晶品豆花、何三豆花、胡五豆花、李二豆花、又来白玉豆花、西邮巷余三豆花、关太婆豆花。参加活动的领导分别为获得优秀奖的豆花店和第八届富顺豆花文化旅游节富顺十大豆花名店颁发了证书和牌匾。活动期间,参加第八届富顺豆花文化旅游节的市县领导到场观摩。据悉,本次活动的举办,既是我县聚焦擦亮“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三张城市名片的主动作为,也是创新推出融合度高、覆盖面广、拉动力强的重要举措。(供稿:富顺县宣传部 刘安龙李旭)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1-03
(向全发 记者 李国富)1月3日,记者从南充市文广旅局获悉,为持续刺激文旅市场振兴,南充市抢抓元旦黄金时期,及时推出“乐享南充”文旅消费券825万元,在拉动文旅消费的同时又带动文旅市场稳步复苏。据了解,元旦假日期间,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5.6万人次。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除顺庆区图书馆、阆中市文化馆、西充县文化馆闭馆外,其余全部免费开放。假日服务人次超过2.5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活动212场,线上点击量达到超过5.3万人次。文旅活动有序开展,多措并举助推文旅消费回暖。据了解,为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潜力,助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南充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四川银行联合开展了“文旅消费·乐享南充”文旅消费券发放活动。1月1日上午,南充市民冯女士与女儿来到新华文轩南充书城,在客服台询问核销兑换消费券后,便径直前往书城选购图书。冯女士表示在首批发放文旅消费券时她抢到购书观影消费券,“居住地就在这附近,不用有点可惜。”“领券后直接使用云闪付付款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很方便。”“趁放假带家人到户外走一走。刚好抢了文旅消费券,民宿算下来还不到100元,经济实惠。”何先生说,他参与抢了两轮文旅消费券。   据了解,本次文旅消费券,从12月30日起开始,分两阶段发放。第一阶段为2022年12月30日—2023年1月2日,第二阶段为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0日。其中包括:乐宿果州券、文娱消费券、畅游景区券等5种类型,覆盖全市景区、酒店民宿、书店影院、KTV等等。除此以外,假日期间,南充市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阆中市推出“百院同品腊八粥”“南津关实景表演”“2023春节博览会”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春博会以“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为主题,计划开展“春·味”“春·习”“春·艺”“春·展”四大系列活动,让广大游客在阆中感受浓浓的春节氛围。据悉,本次春博会于2022年12月30日启动,2023年1月16日举行开幕式,一直持续到2月6日。2022年12月31日晚,阆中古城登上2023央视跨年晚会《遇见·文脉》,胡歌化身古城讲解员,带全国观众云游阆中。佳节当天,大型杂技舞台情景剧《东方丝源》在高坪区都京镇六合剧场首演,为广大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丝绸文化之旅。南充市图书馆开展了元旦特展“旭日迎新——全国日出美景打卡地大赏”线上展览活动;顺庆区文广旅局、区图书馆推出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元旦》微信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以及除旧布新贺新年专题线上文化讲座,以线上展览的形式向大家讲解了元旦的习俗和文化传统;南部县图书馆举行了“庆新年,喜迎元旦”系列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周边游、休闲游仍占主流,旅游市场稳步复苏。小长假期间,乡村游、近郊游依旧是主力军。逛公园、游湖、采摘等玩乐体验受到广大市民青睐。据了解,南充市凌云山景区共接待游客超过2.7万人次,营山县进士文化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南部升钟湖旅游景区、阆中古城、南充市北湖公园等景点游客较多。新业态带动新玩法,高品质项目备受欢迎。露营、围炉煮茶、夜间市集、民宿咖啡、剧本杀等新玩法受到年轻人追捧。顺庆1227广场、印象西河、高坪耍都频掀热潮。红色文化带动红色旅游,红色景区热度不减。据统计,假日期间,德园景区接待游客超过2.3万人次、朱德故里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张澜纪念馆、罗瑞卿纪念馆等红色景区游客逐日增多。市场监管有力度,文旅市场平稳有序。小长假期间,南充市共出动检查人员571人次,检查文旅场所423家,其中包括景区60家次,旅行社24家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60家次,娱乐场所105家次。各景区和文化娱乐场所运行平稳、安全、有序,无安全事故发生和重大旅游投诉发生。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03
(记者 张琳琪)“举办好文旅消费季、‘遂宁邀您来过年’等营销活动,加快文旅业态提升,升温文旅消费”,近日,中共遂宁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升温文旅消费做出安排部署。“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建行遂宁分行联合发放的‘遂宁邀您来过年’文旅专属优惠券已经正式上线。”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消费券发放工作发动了景区景点、酒店民宿、旅游餐饮、休闲消费等‘吃住游购娱’文旅全产业链商家近100户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政府部门真金白银的投入,调动文旅行业促消费回暖积极性,增强文旅行业从业者及市民游客的消费信心,用实际行动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精神。”新年之际,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打出了线上线下一整套组合拳,强力促进文旅消费回暖。仁里水乡线上引流发出“来遂宁过年”的诚意邀请日前,遂宁市举行“遂宁邀您来过年”2023年元旦春节文化旅游营销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发布针对元旦、春节“量身打造”的具有遂宁年味的文旅年节系列营销活动,进一步激活全市文旅市场,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新闻发布会吹响了“遂宁邀您来过年”系列活动集结号,在此之后,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又陆续推出了文旅电子消费券,优质新媒体作品换购计划等有热点、有卖点的线上营销活动。“我们正在策划‘川渝省级主流媒体联动直播养心遂宁12小时’的活动,瞄准川渝客源地市场,借力川观新闻、华龙网等川渝省级主流媒体,线上12小时不间断展示、推广遂宁优质文旅资源和过年活动,吸引川渝游客来遂宁过年。”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从元旦到春节,遂宁文旅将利用新媒体平台,不间断开展线上营销,引客引流,向外地游客发出来遂宁过年的邀请。线下支撑以活动促文旅人气回暖消费升温开门迎客,不能只让游客乘兴而来,还得让游客满意而归,下次再来。据了解,从元旦到春节,全市将组织举办30余项文旅活动,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到周周有活动、场场有惊喜、畅玩不重样的游玩方式。一系列可玩、可看、可乐、可体验、可消费的特色活动,也将进一步提升遂宁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性价比,提升广大游客的体验感、获得感,拉动文化旅游消费增长。为了让市民游客的活动体验感更好,遂宁文旅还推出了奇趣悦心之旅、研学明心之旅、芳华养心之旅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串点成线、科学搭配、精准种草。消费券、文旅活动和精品线路互相融合、互为支撑,形成合力,为文旅消费回暖做足了准备。为保障冬春季文旅活动能够顺利、安全推进,全市文旅系统还将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元旦春节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平稳有序,营造“放心舒心”文旅消费环境,确保游客享受到优质旅游体验。锚定目标奋力推进全年文旅消费增长“着力扩大内需,把促进消费回暖复苏摆在优先位置,这其中‘升温文旅消费’又继‘促进大宗消费’排在第二位,这既是文广旅系统的挑战,又是市委对文旅在‘三产担大任’中给予的充分信任和厚望。”遂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魏毅就如何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好落实好2023年促消费工作,提出了四个抓手。一是抓项目,强健筋骨。着力推进灵泉水乡、圣平岛“花花世界”等核心项目建设;加大企业招引力度,推动祥源控股、剧好影视等实力文旅企业落户遂宁。二是抓业态,丰富内容。加快现有文旅消费业态的品质提升,培育“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沉浸式体验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三是抓品牌,擦亮名片。全力支持射洪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办好四川省第十四届(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观音湖荷花节等品牌文旅节会,不断提升遂宁文旅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体验感和游客参与度。四是抓营销,升温消费。打出系列刺激文旅消费“组合拳”,办好文旅宣传月、文旅消费季、“遂宁邀您来过年”等营销活动,适时推出文旅场所消费券发放、门票减免、商家联动返利等活动,用真金白银纾困企业,刺激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消费信心,加快推动“后疫情时代”全市文旅市场活起来、热起来,实现真金白银的文旅回报收入。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1-03
(吴昊江 记者 高杲)2022年12月30日,记者见到资阳市安岳县文广旅局副局长唐峻峰时,他刚送走一批客商。“前来考察的一波接着一波,发展机遇一个接着一个。”他说。  唐峻峰的忙碌,和一项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有关——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合作自此日益密切。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一个个跨省域规划的发布,也让地处成渝间的资阳热闹起来。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施工现场  从安岳县城出来,沿着兴柠路向东出发,不到5分钟,记者就看到一块打围的工地,这里正在进行桩基作业。展示板上,一张鸟瞰图显示这是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左侧是石窟文化交流中心,旁边是石窟主题文创中心。”在项目负责人、四川石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富华的介绍下,眼前的场景立体可见。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地理位置优越,距高速路口不过几分钟车程,离正在建设的高铁站也只有几公里。“项目推进正在加速。”洪富华说,项目2022年11月开始建设,预计2024年5月完工。  “我们将以石刻文化、柠檬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发展。”唐峻峰表示,未来,安岳将加快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积极拓展和重庆市大足区的合作,共建川渝石刻文化公园。  2021年6月,川渝两省市明确,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构建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区,探索涉农产业合作新模式,资阳市安岳县和重庆市大足区共同打造的粮药合作示范园是其中之一。  “合作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安岳县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股股长蒋显毅介绍,示范园以安岳县合义乡和重庆市大足区高升镇、铁山镇为核心区域,共同发展稻虾、中药材产业。合义乡大安村村民李明说,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位于合作园区内,每到收获季节,重庆的收购商就会上门收购。“根本不愁卖,市场好得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和重庆市毗邻地区的合作。”资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实现基础设施互通、产业环节优势互补,力争建设乡村振兴川渝合作示范样板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彪 张敏  “2022年12月底,完成七盘关至曾家山旅游快速通道、曾家山滑雪场集群·马头岩(单板)赛事中心等项目;2023年6月底,完成川洞天坑景区提升工程、曾家山体育公园、曾家山供水工程等项目……”近日,笔者从广元市朝天区委宣传部获悉,该区以2024年将曾家山创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列出19个续(新)建重点项目推进清单,吹响了创建工作的火热号角。游客打卡曾家山滑雪场。受访者供图  总面积737平方千米(其中朝天区586平方千米、旺苍县151平方千米)的曾家山,平均海拔1300米,夏天最高气温23℃,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33000个,森林覆盖率74%,通过建成滑雪场、汉王老街等产品业态,现已形成“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的全年全域生态乡村旅游特色 。2021年,曾家山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别为 399.65万人次和40.63亿元。  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如何更好地将曾家山的生态康养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广元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给出目标和指引——曾家山要突出生态康养主题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要建设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所等服务设施,打造一批国、省森林康养基地……  “近年来,我们把曾家山作为文旅经济发展的龙头打造,曾家山度假旅游产业初具规模,这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下了基础。”朝天区委书记余飞宇表示,接下来,该区将在全面落实市委“1345”发展战略中,通过培育壮大森林避暑、冰雪度假等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持续推动曾家山生态康养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支撑广元加快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曾家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周期为 2022年12月至2024年9月,两年时间里,朝天区将通过“旅游+”和“+旅游”,在曾家山建成一批文旅特色体验项目、特色街区、特色旅游廊道,着力实现旅游与文化、林业、农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力争到2024年,曾家山游客接待总量突破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5亿元。  近年来,朝天区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建成A级景区8个,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公园等国家级品牌18个,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省级品牌25个……2022年,朝天区接待游客9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1-03
元旦假期,四川累计接待游客505.92万人次,文旅市场正逐步复苏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今年元旦假期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小长假。1月2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元旦假期,全省纳入统计的685家A级旅游景区,三天累计接待游客505.9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374.56万元,与去年元旦假期相比,分别下降21.8%、21.7%,与去年国庆假期前三天同比,分别增长7.93%、9%;按可比口径,分别恢 复 到 2019 年 元 旦 假 期 同 期 的48.93%、62.84%。  全省5A级旅游景区三天累计接待游客30.9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05.89万元,与去年元旦假期相比,分别下降5.44%、增长3.64%;与去年国庆假期前三天相比,分别增长6.19%、24.23%。全省文旅市场正呈现逐步复苏态势。  游客出游热情有所回升,特别是在各地纷纷推出精品旅游线路、门票优惠政策及精彩文旅活动刺激下,文旅市场稳步复苏。据携程平台网络预订数据显示,元旦假期预订我省旅游产品的线上游客人次居全国省级目的地第3位,线上旅游产品订购金额居全国省级目的地第4位 ,较2022年元旦假期增长超10%,较2022年国庆同期(假期前三天)增长超70%。  “冰雪+阳光”旅游成为热点。受“冬游四川消费季”活动拉动,今年元旦假期冰雪观光、冰雪运动、休闲度假、温泉阳光康养旅游成为热点。  峨眉山、曾家山、西岭雪山、瓦屋山等冰雪旅游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7.59%—33.37%不等。其中,峨眉山前两日接待游客达到饱和,三天共接待游客9.09万人次,门票收入574.0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93%、27.13%。  随着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朝发蓉城,午至西昌”使得攀西旅游持续走热,凉山州、攀枝花阳光旅游备受游客青睐。凉山州主推“冬日阳光”旅游,阳光古城、邛海风光累计接待游客23.95万人次,同比增长3.45%;攀枝花举办第13届欢乐阳光节,推出参观体验、美食、采摘、温泉、康养等“欢乐阳光节”旅游套餐,累计接待游客7.49万人次,同比增长40.2%。  此外,近郊休闲游仍是主流。全省大部分地区受天气影响,短距离、低消费的近郊旅游和本地休闲游继续成为假日旅游的主要模式,“轻旅游”“微度假”等成为多数游客首选。成都大悦城、双流海滨城、洛带古镇、东郊记忆、街子古镇接待游客均超过7.7万人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1-03
(记者 毛春燕)12月29日,内江蔗糖创意工坊揭牌仪式在内江汉安糖草公司举行。内江蔗糖创意工坊位于市中区龙门镇甜源蔗乡,占地面积约1000㎡,按模块功能将分为科研育种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品牌推广中心、电商直播中心、教研合作中心。内江蔗糖创意工坊揭牌据了解,该工坊将设立一个轻型实验室,不断选育优良甘蔗品种,并与产品研究机构合作,围绕当代人健康食糖的理念,展开产品创新研发,打造一个甜城糖产品展示中心,向游客推荐内江的优质糖产品,也为各糖企搭建一个线下线上联动传播平台。据内江市市中区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市中区还将在内江新经济产业园建立糖产业总部园区,设立糖业产业专属区,重点引进科研、品牌推广、知名龙头企业,带头全区域糖业创新升级,实现“糖+”发展新模式,通过不断壮大内江蔗糖产业规模,力争蔗糖产业三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5年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市中区龙门镇甜源蔗乡内江蔗糖创意工坊将以不断弘扬“甜文化”为使命,以促进产业升级为抓手,推出更多广受市场好评的糖类产品,大力培养糖业研发、品牌、市场营销、电商等人才队伍,促进市中区农文旅和新经济产业融合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3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