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光富 文/图7月15日,2021中国·汶川大禹华诞仪式活动在汶川县绵虒镇大禹祭坛举行。阿坝州文体旅游局发布了阿坝全州禹迹图,并成立了由汶川、理县、茂县、松潘、小金、九寨沟组成的“大禹故里联盟”。  作为治水开国的华夏先祖,大禹为今天的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禹故里不仅仅是汶川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儿女的寻根胜地。为了弘扬大禹治水精神,汶川今年在岷江岸边举办了治水文化及水生态文明展,让人们充分了解大禹治水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活动现场。  在2021中国·汶川大禹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中,阿坝州文体旅游局正式发布并解读了《阿坝州禹迹图》。据禹迹图显示,阿坝州共有107处禹迹,包括山水洞池21处、庙宇宫祠20处、碑刻文字20处、浮雕塑像12处、地名14处、其他20处。其中,汶川县有禹迹69处,约占全州禹迹总数的65%,以山水洞池类、庙宇宫祠类、浮雕塑像为主;理县、茂县分别有禹迹16处,松潘有禹迹4处,小金、九寨沟有禹迹各1处。  禹迹图将阿坝州东部有着丰富文旅资源和著名景点的六县串联起来,形成了“禹迹寻根”闭环,发展潜力巨大。为了让大禹文化赋能全域旅游,开辟禹迹寻根旅游线路,汶川与理县、茂县、松潘、小金、九寨沟组成大禹故里联盟,共同打造“大禹故里”品牌。  在学术交流会上,大禹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们围绕“如何为阿坝州大禹文化产业赋能”展开了热烈交流。大家一致表示,立足大禹文化探寻、整合阿坝州禹迹点、文旅资源点,将有助于将“大禹故里”打造成惠及阿坝全州的公共产品,并对四川乃至全国旅游市场产生影响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0
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成立 标志着四川十大文旅品牌建设成型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7月16日,以“黄河第一湾·安逸走四川”为主题的2021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阿坝州若尔盖县如期举行,标志着“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大会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启。  该节会由省文化和旅游厅、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中共若尔盖县委、若尔盖县人民政府承办,以“一节、三会、一赛、三场活动”等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系列文旅活动,收获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开幕式现场。若诗若画若尔盖系列活动缤纷多彩  若尔盖地处川甘青三省结合部、黄河大草原,境内有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等5个国家A级景区,不仅是全国第二大草原,还享有“世界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等美誉。  节会期间,将举行“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成立大会、2021黄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四川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黄河河曲马赛马大会、《黄河万古流》主题交响音乐会、“黄河河源文化”舞台艺术创作研讨暨采风活动……不仅面向全球游客推介若尔盖县文化旅游资源,展示“若诗若画若尔盖”的自然和人文美景,更聚集智慧之力,全面提升四川文旅融合的发展水平,持续放大四川十大文旅品牌的带动效应。  与此同时,除了为广大游客呈现集景区观光、特色民俗体验、体育运动等于一体的视听盛宴,“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还面向全球游客推介了四川黄河大草原文旅线路产品,发出了本次活动“最强音”,让大草原文旅精品惠及到更多人,也收获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黄河第一湾,安逸走四川’。跟着这一主题旋律,我们来到若尔盖旅游,听到了安多传统民歌弹唱,欣赏了传统赛马、藏绵羊选美、牦牛选美等独具阿坝特色的文体活动,感受到了若尔盖之美、阿坝之美,感受我们四川的‘大草原’之美。”游客谭女士说。骑手参加赛马活动。“大草原”文旅联盟授旗四川十大文旅品牌打造成型  在开幕式现场,与会领导同海内外文旅领域的百余名嘉宾一起,见证了“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授旗仪式,听取了《“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成立宣言》,这意味着以建设四川大草原文旅品牌为目的的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十大”品牌建设工作。2020年,四川通过了《四川省“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方案(2021—2025年)》,要求做优“大遗址”“大九寨”“大熊猫”“大峨眉”4个世界级文旅品牌,做强“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大竹海”“大蜀道”4个国家级文旅品牌,重点培育“大灌区”“大草原”2个区域特色文旅品牌。建设“十大”文旅品牌,是四川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战略之举。  而此次在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全新成立的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正是四川建设十大文旅品牌联盟的最后一个,这也标志着四川十大文旅品牌的建设成型。“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授旗。  据悉,大草原文旅联盟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与阿坝州马尔康市、红原县、松潘县、阿坝县、壤塘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石渠县、理塘县、巴塘县、色达县等 11个县组成。  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的成立,将充分展现大草原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搭建合作平台、畅通沟通渠道、联合宣传营销,共同做精产品、做好服务、做大市场、做强品牌,实现区域协作、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大草原区域的旅游品质,将大草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助力四川省全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图片由省文旅厅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0
(记者 王丹 文/图)精彩纷呈的开幕式文艺表演,文艺范十足的摄影、书法、绘画展示,人气高涨的快乐健康跑、休闲垂钓、特色农产品展示、美食品尝等系列活动轮番上演……昨日,2021年成都首届荷花季暨简阳市平泉街道太阳村第四届荷花观赏活动开幕。千亩荷塘内,层层叠叠的碧绿荷叶互相依偎着朝远方延伸,粉白的花朵随风摇曳,在一池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更显娇艳。阳光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美景跃然眼前。摄影爱好者们纷纷用手中的“长枪短炮”定格这夏日独有的诗意美景。游客欣赏荷花美景“吃了农家菜,参加了健康跑,看了文艺展,欣赏了千亩荷花美景,这个荷花节安逸。听说晚上还有美轮美奂的荷塘灯光秀,好期待。”现场群众纷纷为丰富活动点赞。作为成都首届荷花季的四大分会场之一,平泉街道太阳村十里荷花长廊景区距简阳城区21公里,距离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仅3公里,地理位置绝佳、生态环境良好。该景区以“十里荷花、莲韵驿站”为形象定位,利用近1600亩荷花造景,逐步完善步游道、景观亭、夜景灯光等旅游服务设施,使游客流连忘返于独特的荷风莲韵中。据了解,2021年简阳市休闲垂钓季暨平泉街道太阳村第四届荷花节将持续到7月25日。作为此次活动的亮点,迷你马拉松和“荷”力一夏舞蹈SHOW将为今年荷花节注入时尚运动的新活力,同时休闲垂钓的活动图景与荷塘相得益彰,为市民避暑消夏提供多元选择。“近年来,平泉街道紧紧围绕‘消费新场景,城市后花园’的目标,大力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创建了‘家风荷乡3A林盘’景区,打造了‘十里荷花长廊’‘悠然岛’等网红打卡地,2020年创造旅游收入1370万元,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有效形成休闲农业、生态康养、田园旅居等新业态,是简阳生态观光游、乡村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生游的首选之地。”平泉街道党工委书记 邹斯若表示。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7-19
(张超 记者 薛维睿)近日,2021年度雅安“十大最美农村公路”发布,分别为:雨城区海子山旅游公路、汉源县九襄至双溪公路、汉源县甘溪坝至清溪公路、名山区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百丈至中峰段)、天全县结柳路、荥经县熊猫翠竹长廊、荥经县悠然森林绿道、宝兴县达瓦更扎公路、芦山县生态环线、石棉县美哉环线。  “不用绕道也不用人背,收茶的小车可以直接开到茶园,省时又省力。”天全结柳路通车后,茶农周芝蓉发展茶产业的信心更足。  “出门硬化路,抬腿上客车”,路通业兴,宝兴县硗碛乡嘎日村党支部书记阿生深有体会:“达瓦更扎公路通车后,嘎日村不少村民守着家门吃上了‘旅游饭’,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9873元。”  “十三五”以来,雅安新改建农村公路2076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1167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6621.925公里,全市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乡镇和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打通了县域经济发展大动脉。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19
(记者 薛维睿)6月29日晚上,石棉县城岩子社区的街道上,近十家烧烤店家家满座。  一股猛火扑上来,腾到空中,铁板上的肉随着油温“滋滋”作响,烧烤店内本地的客人纷纷举起手机,拍下“火上飘”的精彩瞬间,而本地人淡定地喝着啤酒、摆着龙门阵,享受夏日夜晚的轻松时刻。  对于大渡河畔的石棉县城来说,烧烤是每个夜晚的最佳搭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演变,石棉形成了独特的烧烤文化,造就了串串烧烤、火上飘、铁板烧、锅盖烧、网烧、瓦片烧等多种类型。今年,在四川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候选名单中,石棉烧烤是雅安进入榜单的三道美食之一。  近年来,石棉县城有300余家烧烤店,约占餐饮店铺总量的50%,烧烤品牌带动了全县文旅产业发展。  2005年,彭羽在石棉开了一家新式烧烤店。一张烤网,放上新鲜的菜品,食物与火直接接触,风味纯正爽口。这是更接近于传统烧烤的烤制方式,但是“当时很多客人提出,好吃是好吃,就是油烟太重了,有点受不了。”彭羽说。  不断增加的烧烤摊,丰富了石棉的餐饮业,但油烟污染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  2017年,石棉县成立烧烤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石棉县城区市场专项整治方案》,要求烧烤店统一“炭改气、炭改电,安装油烟净化器”。  石棉县还出台了奖补政策,包括一台环保无烟烧烤车奖补2000元、一处油烟净化设施奖补1000元等,让100多家烧烤店受益,总计兑付奖补总额达35万余元。  经过全面整改,石棉的烧烤店焕然一新,原有烧烤架变成无烟烧烤机;所有摊点搬进了铺面,有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做大石棉烧烤的品牌,无烟措施是石棉走出的第一步。  去年6月,石棉县再度发力,发布《石棉县烧烤扶持奖励办法的通知》,尝试以石棉烧烤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石棉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肖静谦说,根据奖励办法,室内经营面积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以上的烧烤店,符合环保要求的能获得一次性1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奖励。  去年10月,石棉烧烤企业共同成立“石棉烧烤协会”,让烧烤店抱团发展。  “烧烤协会成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制定石棉烧烤行业标准。”彭羽担任了烧烤协会秘书长,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则,对食材选取、烤炙过程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范。  “在保持每家特色的基础上,要求保证价格透明,分量统一。”彭羽说,比如牛肉串,一公斤牛肉穿60-70串,选用100公斤以上猪的猪腰制作腰片,每片厚度需达0.5厘米。“现在外地游客到石棉,完全可以‘盲选’烧烤店,走进任何一家都是标准的石棉烧烤。”“现在从全国各地来的游客,专程为吃烧烤而来的比例不低。”石棉有安顺场、王岗坪、孟获城等景区,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5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亿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19
若耶(图片除署名外由船山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盛夏,圣莲岛世界荷花博览园美景宜人,游人如织。在碧水湖畔漫步观景、于游船之上泛舟江心,清风拂过,水光潋滟,宛若城中世外桃源。  这里是遂宁市船山区,此处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水相依。如何用好用活这些资源禀赋,走出一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船山区一直在思考、探索、突破。  近年来,船山区深入挖掘“水·荷花·宋瓷”核心资源,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着力打造旅游康养首选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船山区旅游综合性收入年均增长达20.3%,对县域GDP贡献率达15.6%。2020年接待国内游客1342.7万人次,其中接待省外游客占比16.23%。夜色船山。 李四海 摄谋事一盘棋全域旅游阔步前行 “+旅游”融合全面开花  正逢暑假,这几天的四川宋瓷博物馆内,人头攒动,一批批青少年组团来此参加研学活动,感受国宝宋瓷“荷叶盖罐”之韵,感悟宋人优雅闲适之趣。  不止是四川宋瓷博物馆。在遂宁市船山区,蜀风古韵的龙凤古镇、碧波荡漾的观音湖、如诗如画的圣莲岛等,都是令游客向往的打卡胜地……如此丰富且各具特色的景点,汇聚起船山区文旅发展的底气和信心,同时也催生出船山区以一盘棋统筹、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的深刻考量。  一盘棋从高位推进。船山区委、区政府提出“工业强区、商旅兴区、农业稳区”战略,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余个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以此统筹发展文旅产业;  一盘棋以规划引领。船山区从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全天候经营七个方面“谋篇布局”全域旅游,明确了全区“一核一带三区”的景城一体式空间布局,即建设中心城区文旅经济核心区,涪江水上观光游览带,古镇休闲文创区、现代农旅示范区、健康养生体验区,着力推动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  一盘棋在关键处“落子”。深谙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逻辑,船山区以厚重的文化内涵为核,同时整合域内各优势产业,以“+旅游”的创新实践形成“叠加放大”之效,实现优势产业与文旅发展的“相融相盛”。  具体而言,“文化+旅游”,已打造出中国观音文化旅游节、涪江文化艺术节、观音湖荷花节等文旅节会品牌5个,推出观音故里文化游、观音湖休闲游等6条精品游线;“工业+旅游”,围绕龙凤水电站、原遂宁纺织厂旧址等资源,培育打造出龙凤电力文创特色小镇、绿地·遂宁1958文创产业园等景区景点;“农业+旅游”,催生出十里荷画等新型旅游目的地,培育康养、乡村、研学旅游新业态20余家,该区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商贸+旅游”打造出中央商务区、董家巷、万达金街等特色街区7条……龙凤古镇。抓实一条线提升品质丰富体验 培育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华灯初上,夜游船山,泛舟涪江之上可赏两岸灯光秀,沿河滨漫步可观精彩街头文化表演、品味船山特色美食……船山区的缤纷“夜”态,可谓别有一番风情。  动静两相宜、昼夜有精彩。在船山区,高品质出行、高品质生活,成为人们在此休闲旅游度假的共同体验。  在船山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对于处处是景的船山区而言,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必须牢牢抓住“提质增效”这条主线,“以线连点、以线促面”,不断提升、丰富船山文旅的整体品质和体验感。  提质增效,配套先行。在船山区,旅游交通、公共服务和智慧旅游三张“大网”正加速成形:看旅游交通,船山区1.5小时经济圈覆盖成都、重庆在内的周边37座大中城市。自驾游营地、景区生态停车位、旅游风景道等一应俱全,快进慢出的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看公共服务,船山区把“为居者服务,为旅游服务”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对多个景区景点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持续完善特色餐饮、高品质酒店等旅游要素;看智慧旅游,船山区坚持创新驱动,在遂宁率先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4A级景区智慧旅游全覆盖。  提质增效,培育活跃的市场主体至关重要。据统计,船山区共有文旅企业7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文旅企业42家。“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力争每年培育3-5家规模以上文旅企业。”该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狠抓重大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不断培育船山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截至目前,已建成世界荷花博览园、龙凤源生态公园、九莲洲生态湿地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23个,圣平岛基础设施、通港大道、科创中心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中。圣莲岛世界荷花博览园。鼓足一股劲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在放大既有资源优势的同时,船山区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瞄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的目标,谋划实施“文旅融合”攻坚行动,围绕“两岛一河一镇”,着力培育发展体育竞技、滨水休闲度假、特色文化娱乐体验等新业态,着力打造成渝地区旅游康养目的地和休闲度假首选地。  谋未来,步稳蹄疾——船山区正加快推进“两岛一河一镇”建设,即以圣莲岛为载体,打造中国漫岛;以圣平岛为载体,打造滨水生态野奢度假岛;以渠河为载体,打造山水实景演艺;以龙凤古镇为载体,打造电力文创特色小镇。  展蓝图,宏伟广阔——力争到2025年,船山区旅游核心IP全面形成,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更加完善,文旅产业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鼓足一股劲,推动蓝图变为现实。遂宁市船山区将从更深处着力、往更广处晕染,以系统思维勾勒全域旅游,持续做大船山文旅品牌,提升船山文旅影响力,一幅船山文旅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映江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议名单,广元市昭化区1个镇和 3 个村拟入选。其中,昭化镇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元坝镇拣银岩村、昭化镇朝阳村、柏林沟镇向阳村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年来,昭化区围绕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把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全区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导向、利民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进全区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人才队伍更加壮大。  2021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58.73万人次,同比 2019 年增长16.13%;旅游综合收入36.96亿元,同比 2019年增长8.39% 。 其中,乡村旅游人数153.539万人次,总收入14.786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19
(记者 秦勇)7月8日一大早,家住自贡市大安区龙井街道的杨敏,带着家人前往自贡高铁站。他们要乘坐8点47分从自贡站前往成都东站的G2234次列车,走亲戚。“盼了好几年,今天终于在家门口第一次坐上高铁。”杨敏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历经5年多的建设和调试,6月2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运营,自贡迈入“高铁时代”,车头向北,直奔成都、绵阳;向南,通往泸州、广州,“成渝1小时、川南半小时”交通新格局由此形成。  这条期盼已久的高铁,能给自贡带来什么?四向通达 构建区域交通新格局  自贡位于川南几何中心,以前,仅有一条内昆铁路过境。  绵泸高铁内自泸段,自贡境内56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班列开行到广州、西安、成都、贵阳等地。  自贡市退休干部陈星生还清晰记得:自贡的第一列绿皮火车,是1957年3月1日8点20分,从自贡开往内江,距今已有64年,“2021年6月28日9点19分,自贡高铁首发,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自贡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运营,不仅结束了自贡无高铁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自贡由此融入国家干线铁路网络,形成了成渝1小时、川南半小时的通达格局。自贡直连成都、重庆两极核之间的高铁通道,强化了川南渝西城市间的联系,将加快自贡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步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着力构建对外运输“一张网”,打造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  两年后,成自宜高铁开通,自贡半小时即可抵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的自贡至永川高速公路、重庆至自贡至雅安铁路、泸遵铁路将形成新的交通格局,实现四向通达成都、重庆、昆明、贵阳、西安的1-2小时的高铁交通圈。“这对全面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再造产业自贡,重铸盐都辉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源源不断的动力。”自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协同创新 融入成渝“产业圈”  高铁改变一座城市,带动一片区域,绵泸高铁内自泸段一轨贯川南,为沿线地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借力高铁开通,自贡已在谋划新产业、新合作,融入成渝“产业圈”。  自贡中兴耐磨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驻重庆綦江工业园区已半年有余,和园区内多家企业实现了产业对接。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建涛说,随着自贡迈入“高铁时代”,与成渝等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产业合作也将更加广泛密切。  今年,自贡高新区入选首批成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联手綦江打造“一园三中心”,即自贡·綦江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高端铝合金材料研发应用中心、齿轮专用硬质合金刀具模具研究应用中心和矿山输送机械应用服务中心,增强两地区域核心竞争力,促进共同发展,年内双方合作企业数量有望突破10户。  目前,自贡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盐及盐化工等支柱产业产值占比近七成,航空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有待提升规模。  “随着自贡迈入高铁时代,将加速自贡与永川、荣昌、綦江等地在通用航空、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强化园区合作及协调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培育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自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人才聚集是关键。  高铁促进人的流动和迁移。自贡推动本地企业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成渝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弥补源头创新和基础创新短板,通过学科共建、实验室共建等方式,在技术咨询、合作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共享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资源,吸引高层次人才。整合资源 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对外地的自贡人而言,高铁让他们回家的路更近了。  “想吃盐帮菜,‘打’个高铁就到自贡的家了。吃完再‘打’个高铁,就回成都的家。”在成都的自贡人陈旭和朋友约好,每周坐高铁回自贡聚聚。  同样,高铁也让品味这座有盐有味城市的游客,有了更快捷的选择。  “高铁时代,自贡文化旅游业态、游客结构、出行模式等都会发生显著变化。”自贡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自贡将从打造特色精品旅游产品、强化高铁旅游营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打好“组合拳”。前不久,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与重庆永川区、江津区、荣昌区七市区联合推出川南渝西文化旅游环线,串联起七市区极具代表性的景点,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近日,自贡“恐龙研学游彩灯璀璨夜”暑期文旅活动将火热开启。自贡还将整合“盐龙灯食”等特色文旅资源,开发家庭游、亲子游、研学游、文化游旅行产品,推出3日游、川南周边主题游、高铁沿线城市游等精品线路。  借力高铁,自贡今年还将开展购物节、盐帮美食节、川南渝西汽车展等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消费新场景,打造自流井老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华商等城市综合体服务功能;以文化旅游活动为抓手,激活假日经济、夜间经济。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柱生 尚将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7月7日,笔者在江油市大康镇书院村境内大匡山新发现的千亩石林看到,石林的形状美不胜收,或像张牙咧嘴的狮头,或如伸展腰身的猩猩,或似雅致别趣的莲花宝座,让人叹为观止。  大匡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代读书求学练剑的地方,因其山形如同一只倒扣的大箩筐,故名(古代“匡”通“筐”)。李白当年在大匡山学成后,离别时,曾写下著名的诗篇《别匡山》:“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村“两委”助理曹焌文研读李白的《别匡山》后,认为大匡山上应该有大片石林,诗里写的“晓峰如画碧参差”,应该写的就是石林。村“两委”于是组织村民,自备干粮,带足矿泉水,拿上砍刀,进山探险。大匡山属漏斗形的岩溶地貌,山上的土质储不住水,曾有村民在山上挖水池想储存雨水,结果水池都是干的。因为这个缘故,加上山上石头多,大匡山没有开垦耕种,各种野草、藤蔓、杂树疯长,遮天蔽日,蛇虫出没,人迹罕至,除了匡山书院等景点有路相通外,其它地方都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形同原始森林。  果然,进山没多久,砍掉藤蔓便发现了石林。继续探险,结果发现七组整座山都是石林。那些突出地面的石灰岩千奇百怪,高矮排列,错落有序。村民们置身其中,不由得啧啧称奇。据测量,这片石林面积达1000多亩,十分罕见。有趣的是,大匡山虽然存不住水,但山脚下的河道却泉水叮咚,清澈见底,引来不少市民前来戏水纳凉。书院村四组、五组、六组也水源丰富,湿地众多,为此村里在这三个组发展了白花藕300亩。  书院村党支部书记蒲明明介绍,眼前这片石林只是整个匡山石林的一部分,核心区域有600 多亩,整个石林面积 1000多亩。村里打算把它开发出来,让游客们上山能观石林,下山能赏荷,还可以到70亩湿地的观光湖中划船。目前需要修建赏荷游道、观景台、公厕等,荷塘的排水沟渠、河边坍塌的河堤也需完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系教授梁金龙介绍,两亿多年前,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变迁,才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石林。石林是一种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地质活动中石体不断受到挤压,在断裂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雪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7月10日,虽然是周末,但仁寿县曹家水果专业合作社内依然是一片忙碌景象,采摘、运输、分拣、打包、装箱……2021年最后一批包装精美的“六月雪梨”在曹家镇整装待发,正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全镇3.1万亩梨中,‘六月雪梨’有5000余亩,每亩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每年都供不应求。”合作社理事长陈军说,“六月雪梨”上市的半个月,是他最忙的时候,订购电话总是响个不停,上门采购的商家络绎不绝。采摘六月雪梨  一颗好梨,带活一个产业。 2017年,曹家梨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仁寿县唯一“双地标”产品。当年,该镇成立营销党支部,所有基层干部、党员都成为了“六月雪梨”的推销员、代言人、宣传员。在发展常规梨种植的同时,曹家镇还积极生产梨膏糖,恢复古法熬制梨膏作坊,让古法技艺为梨产业“赋能”。合作社一改传统的单家独户售卖方式,线上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公司的合作,形成“基地+合作社+电商+农户”的灵活增收模式,线下不断加强与高端连锁超市的联系,拓宽梨子销售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2019年曹家梨和曹家梨膏被授权使用“四川省扶贫集体商标”,曹家梨膏成为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曹家梨入选四川农业农村生活遗产名录(第一批)。  “ 每年的7月至9月 ,正是梨采摘的最佳时节,同时,也是我们镇的梨文化推广最佳时节,每年都会举办敬梨仪式、采摘活动、丰收节、乡村迷你马拉松等特色梨文化推广活动。”曹家镇相关负责人坚信,农业强,则百业兴,在全面铺开梨种植业和梨加工业后,该镇又将目光放在了第三产业上。  近年来,该镇提前谋划绘蓝图,不仅利用土地整理项目修建产业大道,大力发展现代梨园,还依托旅游扶贫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和以工代赈项目,进一步完善核心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修建游客接待中心、10公里游步道、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打造梨文化网红打卡地,启动亮化工程等,推动园区向景区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14
(记者 何勤华)7月7日,刚放暑假的小学生李艺和家人来到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彝海结盟纪念馆,开启了在凉山的暑期红色之旅。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彝海景区共接待游客4.8万人次,较2020年同比上涨64%。  凉山是一片饱含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红色文化厚重。近年来,凉山州全力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长征丰碑·团结之旅”红色旅游品牌,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凉山州的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馆、红色冕宁纪念馆4家革命文物主题纪念馆年均接待游客71万人次。图为游客参观游览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彝海结盟纪念馆。记者 王云 摄(资料图)依托红色资源 发展特色产业  6月29日,参加长征精神凉山论坛的代表来到彝海村实地考察。车辆驶入彝海结盟新寨,一条条通达家门的道路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一幢幢彝寨新居错落有致,黑红黄三色彝文化点缀出村庄的质朴。紧邻“彝海结盟”地的彝海村,曾经因为交通等方面的原因,村民生活艰辛。2019年,彝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当地村民积极投入到文旅产业中,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走上了致富路。  1935年5月3日至30日,红军长征过凉山,历时28天,行军800余公里,途经会理、冕宁等九县一市,经历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事件,其中,彝海结盟谱写了民族团结佳话。  沙马依姑是彝海结盟仪式主持人沙马尔各的孙子,也是纪念馆的讲解员。从最早只有一处遗址,到纪念碑、纪念馆相继落成,新寨打造,沙马依姑亲历了彝海结盟地近年来的变迁。  近年来,彝海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构建起“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引领群众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彝海村村民马嘿列哈说,打造景区时,他在景区建设工地上务工,现在旅游发展起来了,他扩大了家里的土豆、玉米、土鸡等种养产业,因为游客除了参观游览,对土特产的需求也很多。“新寨打造以后,村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游客来了可以在这边居住,品尝彝族美食,村民的收入因为红色旅游而提高。”彝海村党支部书记果基达光说。串联红色景区 编制精品线路  6月23日,越西红军长征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该纪念馆是越西县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基地。纪念馆位于越西县越城镇,是凉山州五个红色旅游城镇之一。  “开馆至今,已经接待了1万余人次前来参观。”7月8日,越西红军长征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凉山以红军长征过凉山路线为区域布局,编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确立九县一市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结合凉山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开展“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现状普查,开发推出长征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以西昌为中心、中央红军主力过凉山的红色旅游路线为主线,红九军团过凉山和泸沽分兵奔袭大树堡两条红色旅游路线为支线,串联皎平渡、会理会议纪念地、彝海结盟纪念地三大红色旅游景区及西昌市礼州镇、冕宁县城厢镇、会理县城关镇和通安镇、越西县越城镇五个红色旅游城镇。  近年来,凉山以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打造国内知名、民族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与民族团结教育旅游目的地,推出“长征丰碑·团结之旅”红色旅游品牌,使红色旅游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动能。  7月8日,成都游客孙佳明已是第二次来彝海村二组的“结盟农庄”旅游,当地的烤乳猪、酸菜洋芋很有特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农家乐的老板说,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可以接待150人左右,一天的收入就近万元,遇到节假日,还要提前预订。“这都是因为我们紧邻彝海结盟这个红色文化遗址,才有这么多游客顺道来消费。”  今年端午节期间,凉山州的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成为众多游客的选择。其中,冕宁彝海景区、会理会议纪念地等较去年同期接待人数都大幅增加,共接待游客63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消费总收入7.087亿元。完善服务功能 创建旅游品牌  近日,凉山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VR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课程。在直观、逼真、生动、形象的三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课程通过交互的方式体验历史场景。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凉山州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凉山州将树立“旅游+”发展理念,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  “会理会议纪念地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实体体量巨大,发展前景可观。”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胜光说,会理会议纪念地于2019年3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多元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机结合,是资源品质极高的长征文化体验及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今年以来,纪念地迎来游客37.93万人次,同比增长8%。纪念地正在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区域建设,丰富景区内红色文化内涵,今后将形成游客群体覆盖面广、经济效益高的立体型红色文旅产业链。  凉山州正推进红色资源景观化,推动创建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旅游品牌,至2023年,力争再创2个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此外,凉山还将配合国家、省建设以长征为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四川凉山示范段,开展红色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更好发挥革命文物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优势作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13
(马发海 钟文博)这里,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限制性开发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生态保护红线达1058.49平方公里。  这里,是“天然氧吧”,年平均气温14.7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63.8%,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6级,是秦巴地区消夏避暑、旅游康养、科考探险的胜地。  这里,是革命老区,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1934年,万源保卫战打响,红四方面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里,是达州万源市。一花一叶,风光旖旎的青山绿水令人向往;一杯一盏,氤氲萦绕的富硒茶香浸润心脾;一城一魂,孕育滋养着红色血脉赓续传承;一砖一瓦,生态福地的和美乐章在此奏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万源明确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生态文化大县、生态宜居名县”的目标,做好文旅融合富民文章,奏响生态宜居和美韵律。牛卯坪新村。 江洪平 摄生态福地兴文旅  念好“山”字经、做活“水”文章,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今年以来,万源市大力实施文旅强市战略。  坚持规划统筹、景区先行、产业引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按照“1234+N”发展路径,着力构建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生态福地、和美万源”的旅游名片更加靓丽。  万源市紧盯“1”个目标:建设“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突出“2”个抓手: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打造“3”大核心景区:八台山-龙潭河观光度假区、黑宝山-烟霞山休闲度假区与红军公园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4”条乡村旅游环线:环花萼山山水奇观乡村旅游线、347国道风景线、荔枝古道历史线、红色文化体验精品线;大力发展N个乡村旅游景点(带):鱼泉山、青龙嘴、牛卯坪、快活坪、中国硒部茶园走廊等乡村旅游点(带)。  “在茶文化原乡品味巴山雀舌,只觉唇齿间满是奇妙清香。”在万源市大巴山茶文化原乡,华灯初上,游人如织,来自北京的游客刘一骄感慨说。让生态福地万源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的载体,茶文化原乡为游客带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全方位的丰富体验。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万源这片美丽而精致的生态福地,如今文化和旅游产业正通过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业态“融在一起”,实现了“1+1>2”的深度相融,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2020年,万源市完成文化旅游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累计接待游客6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5亿元。万源市黑宝山林海。 江洪平 摄乡村宜居富群众  7月,在万源市太平镇牛卯坪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鳞次栉比的房屋集聚相连,统一的建筑风格让人赏心悦目,缕缕清风拂去盛夏的燥热。  55岁的万光全打扫着自家民宿,他说:“这几个月正是旺季,来消夏的游客比较多。”他的新家宽敞明亮,其中4间改造成民宿,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  喜迁新居的不止万光全一人,万源市坚持把安全住房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户因人施策,创新实施“四条路径”,全面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  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着力破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难题,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及搬迁对象意愿,整合多方资源,对搬迁对象采取“自然环境恶劣地方向县城周边重点乡镇,向幸福美丽乡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近年来,万源市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9700余户近3.14万人,建成了以太平镇牛卯坪“易地搬迁+乡村旅游”、八台镇蒋家湾“易地搬迁+茶叶风情原乡”等为代表的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喜迎新生活。  除此之外,万源市积极实施危房改造政策,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住房安全进行全面核查,将住房不安全且未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4.25万余户全部纳入危房改造实施范围,既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又让乡村群众共享脱贫成果和普惠性政策红利。  截至目前,万源市共实施人居环境改善3.97万户,共投入资金17.42亿元,实施1.2万余户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既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又破解了村容村貌提升的瓶颈制约,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福地·和美万源”发展论坛现场。 马发海 摄美丽家园话和美  错落有致小楼房,干净整洁村中道;青山映水鱼儿跃,一汪碧湖水上桥,这幅图景是万源市白沙镇青龙嘴的“原创版”。  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静雅院落,装扮一新的青瓦房,干净整洁的步游道,恍若世外桃源。这幅图景是万源市旧院镇龙潭河的“写真集”。  潺潺流水、郁郁林木,白墙青瓦、高宅深院,古朴凉亭,怡然成景。这幅图景是万源市大巴山茶文化原乡的“素描图”。  一角一景致,一村一画卷。一直以来,万源聚力提档升级城乡风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城乡建设成绩亮眼,一幅美轮美奂的城乡画卷徐徐展开。  截至目前,万源市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达州市级特色原乡1个,纳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14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1个、达州市级乡村旅游提升示范项目5个,并被授予“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称号。  7月9日,万源市举行“生态福地·和美万源”发展论坛,专家学者相聚于此,共话发展。  加快走出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径,让生态经济腾飞、生态文化升华、生态宜居成势。万源市委主要负责人说:“万源将集思广益、广纳良策,借智借力、聚智聚力,推动本次论坛研讨成果转化成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  行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万源立足生态、富硒优势,坚定践行“生态立市、生态兴产”理念,聚力培育康养旅游和富硒农产品两大产业,重点产业加快集聚、成链成群。“绿色万源”成为革命老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亮丽风景线,“养生养老,万源更好”的公众口碑更加深入人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7月12日,记者从“安逸四川·亲爽万源”四川省第十二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达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四川省第十二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将于7月22日在达州市万源市举行。  节会期间,万源将整合特色文旅资源,围绕“亲山亲水、文化品鉴、精神回归”三大主题,推出美食文化展汇、富硒茶艺品鉴、乡村花田漫游、山水实景演艺、温泉漂流体验、红色遗迹巡览“六大系列”文旅活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7月12日,“非常梦想”——四川省第四届暨川渝首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新闻通气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大赛由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联合举办,是川渝首次携手,为川渝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和川渝户籍农民工打造一方“梦想舞台”。  本次大赛共设置文学、美术和音乐三大类九个项目。其中,文学类包括诗歌、散文(含杂文、随笔)、小说(短篇)和儿童文学四个项目。美术类包括美术(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等绘画作品)、书法(条幅、中堂、扇面和斗方等形式)和摄影三个项目。音乐类包括歌词和歌曲两个项目。大赛时间为 2021 年 6月—10 月,共分为四个阶段,目前为第二阶段(6 月20日—8月20日):发布征稿启事阶段,开通征集渠道,开展作品征集活动。本次大赛采取网络征集和组织征集方式进行,投稿截止时间为8月20日。  评奖方面,本次大赛将于9月组织专家开展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评选将以专家评审和网络展示人气指数相结合的方式评定。  本次大赛将在网络征集、组织征集和网上展览的基础上,评选优秀作品,集中举办“非常梦想”——四川省第四届暨川渝首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展,并编辑出版《“非常梦想”——四川省第四届暨川渝首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优秀作品集》。  四川省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是国内唯一 一个专门为农民工举办的文艺大赛,自2012年起,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农民工办充分肯定,受到广大农民工热烈欢迎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13
(江琪  记者  侯东)近年来,青川县立足本地资源特色,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下好文旅融合这盘“棋”,切实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青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青川,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森林覆盖率高达74.01%,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大熊猫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唐家河、青溪古城、白龙湖、县城等核心景区和阴平村、张家村、幸福岛等特色旅游村落,是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青川县境内唐家河是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之一,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做靓大熊猫国家公园金字招牌。如何做靓做好这块金字招牌?青川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在品牌营销上再做文章,也要在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业态丰富等方面再下功夫,持续增强唐家河旅游虹吸效应,让“休闲度假到青川、清凉一夏到青川、看遍熊猫到青川”成为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同时,大力倡导“旅游+”理念,全县上下要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按照旅游的标准来做农业、搞交通、建水利。围绕青溪古城和唐家河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集中用力,聚力“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提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打造文旅精品,形成优势品牌,强化产品营销,持续提升青川文旅发展的影响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12
(朱映江 记者 李全民)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议名单,广元市昭化区1个镇和3个村拟入选。其中,昭化镇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元坝镇拣银岩村、昭化镇朝阳村、柏林沟镇向阳村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资料图片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围绕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把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全区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导向、利民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进全区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58.73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16.13 %;旅游综合收入36.96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8.39 %。其中,乡村旅游人数153.539万人次,总收入14.786亿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9
(记者 余萍)7月8日,记者从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将于7月28日至30日在广安市华蓥市举行。发布会现场据介绍,2021华蓥山旅游文化节主题为“红岩故里·山水华蓥”。节会期间,将举行《红岩魂》首演、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分享交流会、巴风蜀韵·非遗展演、特色文旅商品展、“激情夏日·畅游华蓥”等六大主题活动,“幸福华蓥·相约有梨”采摘节、“忆革命岁月·游红色华蓥”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采摘活动、“引领健康生活·共建美好华蓥”体育赛事等四大配套活动。节会前期,华蓥市精心组织开展了华蓥山“俏幺妹”选拔、“追光华蓥”作品征集2项预热活动。目前,华蓥山“俏幺妹”选拔正如火如荼进行,“追光华蓥”已完成摄影采风。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09
(杨全春)一幅幅主题墙绘、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小溪穿过村庄,让旅游小村更显得气韵生动。阿坝州马尔康市毛木初村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确定了“做大畜牧养殖,做优阿坝中蜂,做精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发展思路。  毛木初村一角该村大力发展养殖牛、羊、猪、鸡为主的传统畜牧,全年存栏牲畜约3400头。坚持一村一品发展,积极打造毛木初村阿坝中蜂品牌,成立中蜂养殖社,目前22户村民养殖阿坝中蜂270余箱,平均年产蜂蜜8000斤。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兴农的理念做精乡村旅游。目前,毛木初村已形成了户户有产业,户户有固定收取渠道的产业体系,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各户正转变传统增收产业,积极向乡村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毛木初村实施了文化元素打造、污水管网工程、生猪集中养殖工程,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新建饮水工程、大水沟泥石流治理、垃圾分类收集及清运设施设备等7项工程。提升村容村貌、特色塑造融合民族团结、农产品推广为主题,建设蜂蜜造型、村情及全村姓氏介绍、墙画、孝善和俭广场、基层党建及法治展板、农产品销售厅、花卉绿化、水元素塑造、村内垃圾收集点。全村墙画以民族团结、毛木初山水、美丽乡村等主题生动有趣地展示毛木初村民族团结景象、农家生活缩影、四季景色掠影等内容。该村统一建设生猪养殖点一处,建成42间生猪饲养房,同时配套饲养设施、污水排放、家畜粪便收集处理等设施。项目建成后拆除现有寨内房边地中的猪圈旱厕10座,将生猪统一迁至饲养点统一饲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改变以往的臭气熏天,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安装了垃圾分类回收箱30个,每户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一个,在村口集中设置垃圾回收及处理点一处,形成了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齐全,卫生保洁制度严格执行、保洁人员履职尽责的村内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在村两委的引领下,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对自家庭院进行了梳理打造,修建花台种植花卉,对房前屋后杂物进行清理。2020年3月,毛木初村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08
武诗洁 蔡琳 (图片由古蔺县委宣传部提供)6月10日,全省首条“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公交专线在泸州市古蔺县正式开通。这条专线宛若一条醒目的红色丝带,将沿线60公里的青山绿水、红色景点串成璀璨的珠链。  近年来,古蔺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生态田园、红色古蔺、郎酒源地”总体定位,深入实施“酒业强县、农旅富民”发展战略,不断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速释放文旅、酒旅、农旅融合发展活力,力求让“绿水青山”成为载满梦想的“金山银山”。古蔺县黄荆镇三连滩瀑布。升级内核 做强“红色”旅游品牌  “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公交专线途经四渡赤水红色广场、岩桑沟(中央红军入川第一桥)、太平渡渡口、二郎滩渡口等红色景点。太平渡渡口站点位于被誉为“赤水明珠”的太平古镇,在这里见证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壮举,成就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  “呦喂,在太平渡,四渡赤水出奇兵,赤水河是光荣的河,赤水河是革命的河……”赤水悠悠,号子声声,古香古色的吊脚楼建筑群中,一排排听众围坐在当地居民胡敬华身边,听这位古稀老人唱响粗犷悠扬的船工号子,讲述战火硝烟中的动人故事。“2020年以前,平均每年讲述红色故事近200场。今年3月到现在,我就讲了上百场,来太平古镇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解四渡赤水历史的人也越来越多。”  2017年5月26日,古蔺县在太平渡挂牌成立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各地党员干部来到这里,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太平渡教学点从2017年成立到现在,开班近600期,已经有2.5万多人次前来观摩培训。目前,我们已开发《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简史》《四渡赤水在古蔺》等教材读本,其余四个教学点正在加紧完善中。”太平渡教学点负责人黄启明说。  红色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促进了全县红色旅游快速发展。自2017年太平渡教学点开办以来,到2020年,全县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7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80亿元。古蔺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罗琳说,“四渡赤水红色旅游专线途经太平渡渡口、红军入川第一桥等主要红色景点,既方便了沿线15万居民的出行,又成为流动的红色文化展览馆,将沿途红色文化遗迹串珠成链,更方便游客前来打卡古蔺红色旅游新地标。”郎酒庄园山谷灯光秀。做大“蛋糕”构建“快进慢游”旅游新格局  悠悠赤水河,蜿蜒而下,这是革命的河,见证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的美酒河,孕育了享誉世界的郎乡美酒。以酒兴旅、以旅促酒,中国酱酒之乡古蔺倾力打造“酱酒+旅游”观光旅游新业态。  只要游客来到郎酒庄园,就会发现这里俨然成为集观光、度假、品鉴于一体的白酒爱好者胜地,这里拥有大型天然窖藏溶洞、高山储酒峡谷、露天陶坛酒库等白酒文化旅游体验项目;48万平方米的山谷光影秀;“产学研游”旅游综合体,让游客走进车间,见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酒传统酿造技艺……据了解,郎酒庄园建成后,每年至少吸  引10万名游客来到郎酒生产基地,品味中国诗酒文化。  目前,古蔺县正在实施“红色经典游线+骨干道路”联通工程,将红色旅游线路、骨干道路串联打造成红色经典游线,增加直达主要景区的交通专线,解决了景区连接线“最后一公里”问题。已形成以叙古高速为大动脉,蔺郎路、省道309线等多条干线为主通道,2000多公里通村硬化路为连接线的四渡赤水经典游线,正加快推进成贵高速古金段(古蔺至贵州金沙)、古仁高速(古蔺至贵州仁怀)建设工作,构建更加畅通便捷的交通体系,全面融入川南黔北旅游大环线,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新格局。党员干部在太平渡渡口重温入党誓词。推陈出新生态古蔺步入旅游快车道  “红色资源聚人气,绿色产业聚财气。”古蔺县黄荆镇定位明确,依托“红色资源”吸引游客,依托“绿水青山”助推产业,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我们单位有100多人来参观学习,方便食宿吗?”近日,一位来自成都的游客到黄荆镇香楠村村史纪念馆咨询。馆长徐永香给予肯定回答,并将该游客团队的接待餐交给附近的农户潘刚。潘刚前几年借着村里发展旅游的东风,开起了农家乐,依靠当地红色旅游,一家人去年收入10万余元。  位居北纬28度的古蔺黄荆原始森林,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等名片。这片原始森林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被誉为“天然氧吧”“避暑天堂”。  今年端午小长假,来自重庆、贵州等地的万余名游客,走进了黄荆原始森林度假区,在凉爽宜人的环境中体验汽车露营,打卡四渡赤水第一峰,参观红军村——香楠村村史纪念馆等。据了解,端午小长假期间,黄荆景区仅门票收入就有32.6万元。2021年一季度,古蔺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3亿元,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公交专线。  展望“十四五”,古蔺县明确提出努力建成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的目标,全县将聚焦“红色教育、酱酒体验、生态康养”三大文旅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域发展,力争实现5A级景区“零突破”。积极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打造品牌景区,建成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校区,努力创建四渡赤水5A级景区。奋力推动黄荆老林整体开发,建成西部森林康养小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依托郎酒庄园,高品质高标准打造中国郎特色小镇,建设世界著名酱酒文化旅游目的地、酱酒之乡·赤水河生态旅游带。加快开发研学旅行、康养度假、旅游地产、酱酒品鉴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景区由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实施企业“四个一批”培育工程,努力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服务品质化、治理规范化,创建成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成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文/图  红棕色的盖顶、鹅卵石质感的墙砌、欧式纹路的复古门槛、别致的欧式庭院……今年“七一”前夕,记者来到位于南充市高坪区“上新”不久的乡村网红打卡地——江陵镇江陵坝村,这座曾经偏僻的传统村庄如今化身欧式特色风情街区,让人眼前一亮。游客们或拍照留影、或背靠摇椅小憩,流水从威尼斯式拱桥下潺潺而过,浪漫法式异域风情扑面而来。江陵坝村闲置农房统一规划改造成欧洲庭院式情景街区。  江陵坝村位于江陵镇西部,在扶贫工作开展前,因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当地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江陵镇外联内引,成功招引投资商进行综合开发,按照法式花园风格,对江陵坝村200余户闲置农房统一规划改造,与元宝山村上百座川东北民居新村连片,打造出长3公里的欧洲庭院式情景街区。  随着特色民宿酒店、咖啡馆、农家乐等商家入驻,江陵坝村由一个偏僻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特色旅游打卡地,在旅游旺季接待游客达到上万人次,让村民真正受益。“我把自家房子租出去,让别人去打理,我就收 点 租 金 ,真 正 增 加 了 收入,很感激这个项目。”村民黄进喜说。  据介绍,江陵坝村目前已有近200户村民住进欧洲庭院式情景街区,另有村民通过合资、入股、扩规模等方式自己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因地制宜发展景观式庭院经济,人均年增收4000元左右,生活越过越好。  “随着交通条件的大改善、产业融合大带动,我们还将继续推进项目的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周边乡村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让越来越多人吃上‘旅游饭’。”高坪区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0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