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旅宣 (图片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今年“五一”假期,四川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双双创下新高。  在九寨沟,游客如织但入园无需排长队,凭借身份证即可入园;在剑门关,全国首个实景崖壁灯光演艺秀《剑门长歌》让游客沉浸体验穿梭时空长河,大力拉动当地夜间经济;在三星堆,手机智能语音讲解让游客领略精美文物背后神奇璀璨的古蜀文明……文旅消费新体验,得益于近年来四川数字文旅的快速发展。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中,“数字引擎”被悄然嫁接引入,赋能产业升级,培育和扩大新消费市场,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南充八尔湖大数据平台。强化顶层设计 全省连“点”为“网”  四川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景区数量、文旅机构数量等跻身全国第一梯队。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四川数字文旅建设较早起步,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关于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四川省加快“智游天府”全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从省级层面大力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文旅标准化建设,健全标准化体系,强化定标贯标,夯实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2020年,“智游天府”平台上线,作为一项实质性落地举措,提出了“授权合作运维”方式,随着四川文旅大数据中心、综合管理板块、宣传推广板块和公众服务板块等建设深入推进,通过“云+中台+应用”的设计理念,构建了一个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开放性平台,联通全省各地文旅“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将一个个“信息点位”连接为一张覆盖全省的“数字文旅网络”,让信息跨区域、跨单位、跨层级共享。  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四川文旅在大胆创新开拓的同时,整合高校院所、社会组织、文旅企业、研究机构等力量,通过完善规范化建设,以标准化引领行业发展。全省制定了智慧景区、智慧城市、智慧酒店等多种标准,为全省各地数字文旅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标准。  站在新起点,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以下简称“省文旅厅”)拟出台“数字文旅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快实施文旅行业数字赋能提升工程,以文化和旅游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抓手,聚焦文化和旅游新技术、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治理,推动文化和旅游生产方式、体验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文旅行业数字化治理能力,拓展文旅公共服务广度和深度,培育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加快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我省将完善《文化和旅游数据分级分类及编目规范》,夯实全省数字文旅发展基础。据悉,这也将是全国首部文旅行业数据“字典”,在行业管理方面,形成文旅行业系统性、框架式的数据信息范式,能够清晰展现文旅数据“有哪些、从哪来”。“通过规范化建设,将有利于形成基于数据确权后的共享应用,助力资源数字化、数字资产化、数字产业化,以文旅数据价值链重构,推动文旅产业不断创新。”省文旅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省文旅厅以数据为牵引,聚合川内国有文旅企业资源共建“文旅行业云”,面向文旅企事业单位提供存储、算力、平台、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引导文旅企事业单位“上云用数赋智”,构建“一体两翼”的数字文旅发展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数字化转型系统性重塑,开创政企协同、开放共享的数字文旅新生态。  决策政令“一体部署”,产业监测“一屏掌控”,公共服务“一码触达”,市场监管“一键受理”,宣传推广“一站发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据悉,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我省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重要领域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系统性重塑。拓展消费场景 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融入打造新场景、新应用、新业态,更多人切身感受到数字文旅给行业带来的变革。  今年“五一”假期,全省首家穿透式自然借景博物馆——瓦屋山大熊猫国家公园博物馆开馆,穿透式的设计方式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大熊猫栖息地,可通过AR望远镜,从巡护员的视角观看野生动物。  音乐演艺新场景亮点纷呈。在稻城亚丁雪山下演绎的冒险秀《亚丁密码》,采用前沿科技手段,将亚丁的雪域风光、当地浓郁淳朴的民俗非遗等元素搬到舞台上,让游客感受现实与梦幻的奇妙之旅。  科技运用让观众更能“看懂”博物馆。在国家“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基地和全国文物大数据中心建设中,四川省承担了试点示范工作,做出了积极尝试。  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通过多种技术丰富参观导览服务,开发智慧金沙导览系统,“再现金沙”VR眼镜、“创意金沙”AR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深挖遗址和展品背后的故事,为游客开启高品质的文化之旅。  在四川推进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中,把数字技术应用于“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围绕市场需求,科学配置新技术、文化符号等场景要素,有效培育一批数字文化、电竞动漫、音乐旅游、夜间消费、沉浸式旅游演艺等新场景项目,为拉动文化和旅游新消费提供重要支撑。  据悉,2022年全省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互联网文化搜索服务实现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16.5%和229.4%。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营造特色显著,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试点城市和消费集聚区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夜游、夜集、夜展、夜食、夜秀等,成功打造了“夜游锦江”“夜游三江”“夜游釜溪”等夜间消费新场景。“数字+文旅”赋能全域发展  随着文旅业态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扩展,四川数字文旅聚焦的对象已不仅仅限于单个的景区和文博场馆,而是持续延伸拓展,赋能全域旅游发展。  2021年,省文旅厅、省经信厅联合出台《关于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明确打造一批智慧文旅示范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文博场馆,带动和指导全省智慧文旅建设,进一步强化推动全域数字文旅的发展。  乐山因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双遗产”,加上烟火气蒸腾的特色小吃,一直是旅游热门目的地。乐山将数字文旅发展链入“全域旅游”打造中,通过搭建“一部手机游乐山”的全域文旅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全域文旅产业1200多路实时视频监控,构建全域消费画像、游客画像,实时展示全域文旅态势及各景区预约接待情况等信息,实现乐山市全域智慧文旅各业务管理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通过完成全域文旅数据汇聚,辖区内多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全域票务预约预订一体化,初步建立起市、县、景区三级指挥调度中心联动的智慧化管理、数据化共享格局。”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慧旅游作为雅安市数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方面按照“看得见、联得上、呼得应、调得动”和大数据分析的旅游应急指挥监控中心的发展方向,开展以雅安旅游云数据中心为基础,以旅游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网络舆情分析、旅游综合监管、旅游行业管理四个子平台为核心的旅游信息化建设。  在乡村,数字文旅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南充的八尔湖景区充分运用5G、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AI等新技术,探索“科技+文旅+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随着智慧景区建设的推进,游客可一键满足景区内景点门票预订、在线游览、乡村农特产品购买、咨询投诉等需求。同时,借助文旅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深度分析八尔湖游客画像、线路热点、购物喜好等,进行精准营销,宣传八尔湖的美景、美食、美品,扩大消费空间;利用电商平台营销矩阵的特性,持续不断升级景区景点服务、优化文创产品设计、提档乡村游住宿餐饮条件等,推动本地乡村游产业持续发展。  作为天府旅游名村,巴中市南江县西厢村在推动互联网、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在乡村旅游领域广泛运用的同时,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将雪亮工程、应急广播等与智慧旅游平台对接,强化乡村旅游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支撑,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智能化服务管理水平。  近年来,四川数字文旅建设加快推进,从政策措施到运行机制,从平台建设到项目落地,从硬件技术到软件系统,从发展战略到具体实施,实现整体谋划、分步推进、重点打造,初步构建起“数字+文旅”的发展生态,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数字文旅发展道路。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5-17
(康培 记者 杨琦)5月15日,记者从甘孜州道孚县获悉,今年该县牢固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聚焦景区环境美化、服务人性化、秩序规范化,大力开展景区旅游服务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设立旅游服务咨询点活化“小空间”助和美。聚焦景区环境美化,以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和土地整治为抓手,道孚县重点围绕景区“土地乱象、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内容,依托周五环境卫生大清洁行动和线上道孚平台,采取“线下督查,线上曝光”相结合,先后治理未批先建等各类违规行为20余个,增设景区停车位60个,增添标识标牌73个,增设垃圾桶40个,切实让游客有更好体验感。提升“小服务”增和善。聚焦服务人性化,打好志愿服务、标准服务、精细服务“组合拳”,道孚墨石公园等景区自主招募志愿者80余名,负责卫生清扫、秩序维护、优化服务等工作。旅游旺季期间,在全县A级景区入口和沿途乡镇增设医疗服务台和游客咨询服务点共12处,配齐高反药品、氧气、消毒液等急救等物资600余件,确保第一时间为游客贴心服务,今年以来共稳妥处置缺氧等突发事件10次12人,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创新“小切口”促和谐。以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为切入口,道孚县建立涉旅“红黑榜”机制,明确旅游综合整治11大专项整治内容,设立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投诉举报电话,清理涉旅不合规收费项目10个、出动3支执法队伍对县内9个景区收费、卫生、服务、安全、设施等进行大检查,处罚服务态度差、卫生不达标、旺并召集公路沿线、景点辖区乡镇群众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宣讲12次,全力构筑更加和谐顺畅的旅游环境。(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6
(记者 王嘉)5月15日,记者从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四川省分会场活动、四川省第十四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在5月期间,四川将推出包括350余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及200余项惠民举措的文旅大餐。新闻通气会现场线下线上联动 活动全方位触达群众今年5月19日是第13个“中国旅游日”,也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首个“中国旅游日”,围绕“美好中国,幸福旅程”主题,四川将进一步提振旅游从业者信心,激发旅游市场消费潜力,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快速恢复和发展。针对中国旅游日,全省各地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以“主题日、主题周、主题月”的形式开展,其中,5月19日将在雅安市荥经县举办2023年“中国旅游日”四川省分会场活动,同步举办四川省第十四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大熊猫文化从雅安走向世界——“熊猫回家”新国风熊猫艺术展(雅安站)、国道318川藏线零公里自驾游大本营旅游推介(雅安站)等系列主题活动。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还将开展“中国旅游日·缤纷中国”直播间、“中国旅游日·中国礼物”旅游商品展、“中国旅游日·与文明同行”文明出游活动等,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万人互动直播全方位触达群众。推动文旅消费 各地推出景区降价免费此外,全省各地纷纷推出景区降价免费、旅游助老助残、对抗疫工作者及劳动模范等先进群体优惠,涵盖文艺演出、公共文化场馆扩大开放等200余项。其中,成都市武侯祠、金沙、杜甫草堂等博物馆于5月18日免门票。“5·19”中国旅游日当天,广元市全市A级景区、雅安市蒙顶山、巴中市光雾山和诺水洞天、甘孜州康定木格措和木雅圣地、道孚墨石公园景区、理塘勒通古镇景区、宜宾市蜀南竹海、南充市阆中古城等实行旅游优惠套票。在文旅消费方面,四川将为持有特定银行卡的游客提供额外优惠及福利,四川银行联合40余家文旅单位、26300余家商户,以“安逸熊猫·文旅一卡通4.0版”为载体,推出近100项优惠,还可享受西南五省多至120家景区0元畅游。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联合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同程旅行等互联网平台,于8月前面向全国游客发放“迎大运 游成都”文旅消费券,分两期共计2000万元。沉浸式体验 乡村文化旅游节随着“5·19中国旅游日”四川省分会场拉开序幕,第十四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雅安市荥经县同步举行。其中在荥经县博物馆重磅推出1场沉浸式夜游情景体验活动,以古礼式迎宾、互动式参观、沉浸式讲解的方式了解荥经历史文化,沉浸式观展将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严道时代。同时, 5月18日、19日两天将开展“探秘自然——自然教育游荥经”“丝路窑火——文化体验游荥经”“触动味蕾——美食寻味游荥经”“熊猫相伴——康养度假游荥经”四大精品生态游,游客可以前往DC未来国际营地、古城田野学校、又见古窑、云峰山、貊貊家园、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桐野营地调研。而“熊猫貊貊带你游荥经”暑期乡村研学亲子游、乐动四川·森林音乐周——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首届荥经大熊猫森林音乐周、“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徒步穿越“茶马古道”体验等都将不断丰富当地乡村旅游体验,从5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2月。据荥经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还将推出非遗藏茶重走茶马古道、半程马拉松赛、中国·荥经黄金茶发布会、新时代首届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峰会、荥经印象成渝行、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生态体验等系列品牌活动,邀请广大游客在清雅荥经一同感受“森”呼吸。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5-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平 漆楚良 周浩瀚  “历经15年,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捐助资金15万余元,圆了地震灾区孩子出国求学梦……”5月12日,宣汉县举行第四届“忠勇信义·十大道德模范”颁奖仪式,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诚实守信”10名道德模范颁奖。其中,“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侯贵宗的先进事迹宣传短片,令不少观众泪目,赢得现场观众啧啧称赞。  近年来,宣汉县以“忠勇信义·德驻我家”为主题,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讲忠诚、勇作为、守诚信、重情义,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形成崇德向善、奋勇争先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道德模范颁奖现场以德立身——弘扬社会正气  在普光镇进化社区,只见“县级道德模范户”张俊志正在自家大理石加工厂操作机器,打磨大理石。“我被评为道德模范户,是因为诚信经营大理石,得到不少客户的信任,销路一直很好,每年可收入20余万元。”张俊志满脸自豪地说,“通过社区开展‘忠勇信义·德驻我家’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我更加坚定了‘以德立身、诚信经营’理念,希望带动更多的居民争做道德模范,弘扬新风正气,带动一方文明……”  近年来,该县通过围绕“忠勇信义”开展“创百强·勇争先”“讲忠诚·铸信仰”“守诚信·行万里”“重情义·孝当先”等系列道德主题实践活动来“晓理”,使群众道德认识得到提高、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道德观念变成道德行为,逐步化为道德习惯,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每当看到悬挂在家门口那红红的中国结,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激励着我们全家人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去年,因勤劳致富被评为“县级道德模范户”的柏树镇九军村村民李成菊由衷地感叹,“如果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作为一个公民,我要教育子女从小爱党爱国,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一个品德高尚、事业有成的好公民!”  “我们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为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凝聚磅礴力量。”宣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蒋尚容信心满满地说。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新风  “这个特制的中国结大有来头,是‘县级道德模范户’的身份象征,邻居们十分敬仰,我感到无比光荣,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家风家训教育,守住这项荣誉!”5月10日,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常乐社区居民唐仕贵指着悬挂在家门上的中国结乐呵呵地说。  漫步在宣汉大地,一个个红红的中国结映入眼帘,县、乡两级“道德模范户”身份“亮”出来。他们凭借掐得准“脉儿”、找得着“根儿”、摸得着“门儿”的地缘人情优势,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担当起乡村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一朵朵文明之花绽放开来……  “我也要个好口杯……”当天晚饭过后,唐仕贵和几个邻居坐在常乐社区院坝聊天。他端起印着“2022年县级模范户”字样的白色口杯,呷了一口茶,得意地说:“去年,我因团结邻里、身残志坚、热心帮助别人被评为‘县级道德模范户’,希望大家以高标准的德行操守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赢得一个好口碑。”“老唐说得好,我们都要好好做人做事,今年争取得到一个好口杯,赢得一个好口碑,争做‘道德模范户’!”  近年来,该县将每年的12月确定为“宣汉县公民思想道德集中教育月”,开展“双十”模范评选活动,按照实有在家总户数的10%评选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模范户”,在全县范围内评选出“十大”道德模范人物。同时,该县还选树“忠勇信义·德驻我家”示范点位,每年评选出20个示范小区、50个示范村(社区)和100个示范楼栋。  家住渡口土家族乡的居民刘大哥,在公民思想道德评议会上被推荐为县级道德模范户候选人,个别村民提出反对意见:“我不同意!他平常不善于团结周边邻居,更不爱支持村干部工作,多次提醒他也不整改,我认为他评为县级道德模范户不合适。”  看到其他居民家门楣上挂着中国结,刘大哥的脸时而红时而青,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当着笔者的面后悔地说:“我这方面确实没做好,请大家监督,今后一定整改到位,力争今年评上县级道德模范户。”  去年,该县共评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村(社区)50个、示范小区20个、示范楼栋100个、县级模范户5900户、乡镇级模范户23600户,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村(社区)、示范小区、示范楼栋分别授予牌匾1个,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县级模范户颁发特制中国结 1 个、特制口杯 1套,乡镇级模范户颁发特制中国结1个。以德促行——凝聚发展力量  “我们要深刻领会‘忠勇信义’的丰富内涵,忠就是要忠于党和国家、忠于社会、忠于家庭;勇就是要勇于担当作为、勇于开拓进取;信就是要以信立身待人处事;义就是要弘扬民族大义、维护公平正义、恪守社会道义……”在宣汉县君塘镇君坝村“我有好消息告诉你”院坝会上,该村党总支部书记王东向当地群众诠释了“忠勇信义”的深层含义。  据王东介绍,该村认真落实联系服务群众“三个一”工作机制,将“忠勇信义·德驻我家”内容融入院坝会,开展“道德故事10分钟”专题宣讲,引导群众争做“忠勇信义”的践行者,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  “聆听道德故事,接受道德洗礼。我深受启发,充分激发了我的干事创业激情。”该村三组村民刘继红说,他过去一直在贵阳打工,听了“道德故事 10 分钟”专题宣讲后,为了照顾家里70多岁的母亲,毅然决定返乡创业,现已发展樱桃、枇杷等水果产业30余亩,年可收入20余万元。  近年来,该县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引导,以德促行,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从自我做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掀起争当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热潮,把榜样力量转化为生动实践,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县利用‘党员活动日’、理论学习中心组、职工会等方式,组织‘道德讲堂 10 分钟’专题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职工争做‘忠勇信义’的先锋员。”宣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川说,他们还精心编排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小品、快板、歌曲等文艺精品,通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送文化下基层、“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进行广泛展演,让道德星光点亮群众“心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干部群众参与、投身到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中来。  “作为一名县级道德模范户,我有义务把巴山大峡谷景区宣传出去,吸引更多游客到宣汉旅游观光……”渡口土家族乡常乐社区副书记黄金美指着自家门前悬挂着的中国结说,她在“党员活动日”中进行了“道德讲堂10分钟”专题学习,深受启发,更加铆足干劲,带领巴山民俗表演艺术团,精心编排土家巴人歌舞类节目,经常在渡口土家族乡中沙坝广场为游客演出,既助推旅游业的发展,也让巴文化得以传承。  “我们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勤勉敬业、争先创优、开拓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宣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小双掷地有声地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16
(记者 乔薇 文/图)5月11日,伴随着阵阵茶香,由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千秋蒙顶 中国名山”采风活动正式开始。28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走进名山区草言殳舍、茶岸、小西湖、黄茶村等地,聚焦当地茶旅融合发展成果,感受名山区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底蕴。茶园绿道上前往茶园的茶农据悉,近年来,雅安市名山区始终立足资源禀赋、文化底蕴,以“以茶带旅、以旅促茶”为工作思路,对全域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进行系统设计,不仅突出了当地茶文化底蕴,还绘制了茶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画卷。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乡村旅游、民宿体验、户外露营的持续火爆,名山区草言殳舍、茶岸、小西湖、黄茶村、清漪湖、“营地+景区”等在受到各地游客热烈追捧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增收。草言殳舍内风景一角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名山区接待游客46.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共3.46亿元,较2019年“五一”假期分别增长123.41%和88.04%。“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名山区作为“南方丝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的起点,被誉为“世界茶源·中国茶都”。近年来,更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为抓手,充分发挥茶资源优势。据悉,名山区依托39.2万亩茶叶资源本底,全域建成全国首个茶叶主题的国家茶叶公园,率先推进茶园绿道建设,打造了150公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串联7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32家旅游民宿、230余家乡村旅游接待点。此外,还积极推进茶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骑游观光、采摘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度假等系列乡村旅游业态,走出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的茶旅融合发展道路,带动全区近23万群众共享茶旅融合发展成果。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牛碾坪(何友青 摄)为了激活茶产业发展,名山区还以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深挖资源潜力。据悉,当地著名的蒙顶山茶现已远销至全国和全球33个国家(地区)。名山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名山区正紧紧锚定创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航向,未来将继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深度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通道,全面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5
近日,倡议设立“中国·平昌父亲文化节”座谈会在四川平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30名专家学者、书画名家参加了座谈会。   平昌县人文历史厚重,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宝库”和“天然氧吧”之称。近年来,该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深度挖掘本土地域文化,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多元共生、多业共赢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富民之路。   以文塑旅 旅游有魅力   让村民有“赚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发展;而文旅产业又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走进驷马镇双城村,“巴山美村”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沿着整洁宽阔的村道路前行,路边鲜花盛开,草木茂盛,一栋栋具有川东北风格的乡村民宿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格外漂亮。   双城村曾经是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2021年11月,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该县聚焦双城村传统村落、生态基底和产业基础,深度挖掘“父亲”文化内涵,规划实施“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把该村打造成了集艺术创作、民俗民宿、乡村美食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实现了“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一幅油画成就了我们的村庄,也改变了我们村民的生活!”双城村村支部书记周银平介绍说,双城村之所以能成为景区,主要是因为该村具有厚重的文化资源。   旅游兴,百姓旺。“我们村变成景区后,很多村民摇身一变成了旅游从业者,有的当起了保洁员、讲解员、保安员;有的开起了农家乐、小卖部、民宿等,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村民冉新民感慨地说,以前双城村是个空心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也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随着景区不断丰富的旅游业态和健全的联农带农利益机制,直接创造上百个就业岗位,大多数村民通过财产性、经营性、工资性等多渠道增加收入,鼓起了‘钱袋子’。”周银平说,如今的双城村年均旅游综合收入达500万元左右,有效地夯实了村集体经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为使旅游发展更有魅力,让百姓通过旅游业获取红利。近年来,该县在打好“生态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红色、翰林、孝道、民俗等本土地域文化,大力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全力推进全域旅游事业发展,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镇。截至目前,该县依托文化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天府旅游名镇1个,同时衍生出一大批康体养生游、红色经典游、文化研学游、乡村休闲游等多元化的旅游方式,尽显了平昌的人文山水之美,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打卡,有效地促进了村民增收。近三年来,该县年平均接待游客7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63.4亿元,辐射带动就业人口近4万人。皇家山景区翻山铰子表演以旅彰文 文化有活力让游客有“看头”  乡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家园,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它的传承传播呢?无疑,旅游是个不二的选择。  “锵锵、铿锵……”5月10日,走进西兴镇皇家山翻山铰子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传承人吴华德正在和村民一起练习翻山铰子,幽默欢快的舞姿吸引了一大堆游客观赏拍照。  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铜质小镲“铰子”的男性舞蹈,由古代祭祀活动演变而来,主要流行于巴中、达州等地,后来得到了空前的传承发展,从单一的击铰,变成唢呐、锣鼓、箫笛等组成合奏,加强了铰子的魅力。“经过平昌县文化部门的编排提升,目前创编了‘少儿铰子’‘成人铰子’‘老年铰子’ ‘广场铰子’‘舞台铰子’等多种版本,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舞台版表演形式,固化了‘黄龙缠腰’‘二龙抢宝’等40个基本动作,常年在巴中市各类重大节庆活动和文化活动中表演亮相。”吴华德介绍说。  “跃动、下翻、上跳……逗趣的动作,很有看头,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来此地旅游,很值得!”游客们深有感触地说。翻山铰子  “传统舞蹈‘翻山铰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巴人文化的活化石,是汉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西兴镇文化广播站站长杨得铭说,为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丰富游客体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2018年平昌县投入资金2000万元,在翻山铰子发源地西兴镇皇家山建成翻山铰子文化园,并与皇家山的10万亩生态茶园一起,在2018年2月成功申报为国家 AAAA 级景区,同时,因“翻山铰子”,平昌县也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现在来皇家山旅游的人很多,基本上都是冲着‘翻山铰子’非遗文化来的。”杨得铭说,该景区年平均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多万元,为当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和经济基础。  “现在的旅游,游客不仅是欣赏风景,而且还更想近距离体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该县文广旅局局长向东说,近年来,平昌县遵循游客的消费心理需求,用“以旅彰文”为抓手,大搞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道德滋养,不断提振了农民的精气神,增强农村凝聚力,促进了全县乡村全面振兴。  “为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的吸附力,我县还将大力‘兴旅游’,‘种文化’,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创新性发展,让游客来得更多,留得更久,玩得更爽。”该县委宣传部某负责人表示。(供稿:平昌县委宣传部 杨超)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12
(记者 乔薇 李露萍)5月11日,2023四川数字文旅发展大会新闻通气会在成都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透露,2023四川数字文旅发展大会将于5月18日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以“科技创新 数字赋能”为主题,围绕数字技术、文化创新、产业升级等热点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探索数字文旅的新模式、新思路和新应用,推动四川文旅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化方向发展。2023四川数字文旅发展大会新闻通气会现场据了解,大会上将有行业专家和相关单位代表围绕“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智慧旅游”进行现场主旨演讲,并为为川渝智慧文旅发展联盟授牌,展示2022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数字四川创新大赛获奖案例,举行“文旅行业云”合作共建战略协议签约仪式等系列活动。大会期间还将举行2023四川数字文旅路演活动,组织省内外数字文旅头部单位组成精讲团,围绕“上云用数赋智”助力川渝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非遗,视觉创新超融合 产学研用,智慧文旅新生代”主题开展交流活动,采用“主题演讲+沙发交流+项目签约”形式共同探讨文旅发展问题与未来方向,串联介绍最新成果与解决方案,为文旅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模版。此外,大会期间还将组织嘉宾前往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天府新区规划展示厅、天府数字文创城共享中心等点位参观实施考察。并且,在会议期间,还将设立企业开放日,嘉宾可前往腾讯、川大智胜、中科大旗、立方科技等川内重点文化旅游企业参观,增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业务了解。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虎/文 余茂智/图  在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上,一座座林盘如静止之舟,被庄稼四面包围,托载起炊烟袅袅。乡村厨师,一个古老的行业,就从那袅袅炊烟中诞生。  在这个古老的行业里,行走着一代又一代身怀绝技的人。他们是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那并不遥远的年代,清贫的乡村因为他们的到来,立刻就进入了节日氛围。  昨日的乡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在乡村振兴的号角里,乡村既保留了古老的乡愁,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那么,乡村厨师们在今天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他们该如何与时俱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维系乡村延续千年的民俗根脉?  让我们走近乡村厨师,或许能寻找到答案,从而窥见时代发展的一斑。忙碌的乡村厨师。乡愁就是味觉记忆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人们开始追求吃得好;当家家户户都不缺鸡鸭鱼肉的时候,人们又追求吃个“稀罕”。现在,当海鲜等食材已经到处可见时,人们又开始追求那记忆中的味道,要吃出乡愁的感觉。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愁其实就是味觉的记忆。”成都市乡村厨师协会副会长周建伟说。  对此,乡村厨师王勇深有体会。这几年,他在乡村里办酒席时,经常听到有人问:“你会不会办九大碗?”问这话的,不仅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更多的还是“90后”。这让“80后”的王勇很好奇。  “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懂什么是九大碗。”王勇说。当听到他的回答后,年纪大的老人脸上流露出了失望的神情,而年轻人的脸上则有点不解。这让王勇很受伤,决心要学会九大碗的做法,满足乡亲们的愿望。  王勇的想法得到了成都市乡村厨师协会的支持。很快,关于成都平原传统九大碗的历史渊源就被梳理了出来:九大碗,在四川个别地方又叫九个碗。它始于清朝中叶,源于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的九碗菜待客席面,在四川广大农村经过三百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变迁,逐渐形成固定菜点的今之九大碗格局。九大碗不仅是村民举办大事宴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宴饮载体,更是乡民风俗的集中体现。在传统的乡村生活中,九大碗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作用,既是村民联络感情、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更是和睦邻里的社交盛筵。  办好九大碗,就能为四川人留住乡愁的味道,也能在无形之中,传承和延续那千年的民俗文化。  成都市乡村厨师协会很快推出了“传承九大碗文化,促进乡厨行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倡议,并得到了广大乡厨的热烈响应。九大碗明星乡厨、温江厨师冯涛带领自己的团队,还在温江区举办了一场传统九大碗宴席,以传统的三蒸九扣的记忆,让与会的乡亲们吃到了久违的乡愁味道。新农村的新口味  如果说昨天的乡村对于乡厨的要求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猪、鱼、鸡等荤菜,那么,在当下的乡村,人们的口味与体验已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生了变化。  “就成都周边而言,我的感觉是,现在大家一是要求吃得好、吃得新鲜、吃得健康;二是要吃出乡愁的味道。”周建伟说。  的确是这样。近年来,成都市乡村厨师协会会长付德彬在从事乡宴食材配送时发现,以前杀一头猪就能基本满足乡亲们了,炖个猪蹄、烧个红烧肉、熬个回锅肉,然后再配上猪肺、猪肚、肥肠等,办事人家的脸上就收获了满满的笑容。后来,猪肉须得配上鸡、鸭、鱼,才能让乡亲们吃得满意了。这几年,甲鱼、鳝鱼都已经算不上好席面了,讲究一点的人家办事,开口就要三文鱼、鲍鱼、扇贝、龙虾、大闸蟹等,同时,有的人家还要求增加竹荪、杏鲍菇等山珍。时代的发展,让今天的乡村对食材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起来,在山珍海味之外,人们也讲究食材的合理搭配,餐前水果里,要求有来自新疆的哈密瓜、安宁河谷的小番茄等,甚至,蕨菜等山里所产的野菜也走上了乡村的席桌。  为了充分满足乡亲们的需求,成都市乡村厨师协会积极行动起来,他们通过通畅发达的物流,保证了各类食材的新鲜和品质。  “这充分说明了这些年来乡村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许多乡村厨师来讲,可以说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着中国农村的昨天和今天。”付德彬感慨地说:“农村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成都的乡村厨师要想适应这个时代,除了传统的川菜技艺,还必须学会海鲜做法。再过一段时间啊,说不定还得去学粤菜、湘菜的做法,为啥呢?因为现在大家的眼界都打开了,口味也相应在变化噻。”为乡村留住民俗根脉  朝阳初升的清晨,夕阳如火的黄昏,成都的乡村厨师们走村入户,煎炸蒸炒,烹饪出了新时代成都乡村那日益红火、有滋有味的精彩生活,为乡村振兴唱响了一曲别具情趣的新时代“锅碗瓢盆交响曲”。  动人的“交响曲”后面,凝聚着成都市乡村厨师协会对乡村群宴进行智慧监管的大量心血。一直以来,乡村群宴就是农村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近年来,成都农村群宴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等政策导向的指引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保证乡村群宴的食品安全仍然须臾不能掉以轻心。  结合成都平原民俗实际,成都市乡村厨师协会一方面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乡厨行业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和培训,对厨具、菜品实行统一配送和监管,重点加强现场监督,杜绝一切食品安全隐患。另外一方面,他们联合高校,以科技创新的方式,开发出了“智慧监管”平台。走进成都市乡村厨师协会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安装在一面墙壁上的电子大屏幕。每天,整个成都二十多个区(市)县所举办的乡村群宴都以醒目的标志显示在屏幕上,用手轻轻一点,举办群宴的厨师姓名、上岗资格、食材配送、群宴规模都一一清晰地显示出来。大数据时代,这样的“智慧监管”,让乡宴这一古老的行业在新的时代得到了良性发展。  今天,当你走进成都乡村,处处都能看见这样的热闹景象:在灰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川西民居前,乡亲们团团围坐,为小孩满月、新房上梁、新人结婚、老人寿诞等进行庆祝。在千家万户的欢声笑语中,在乡亲们吃得健康、吃得舒心的同时,成都的乡厨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乡村厨师以其特有的职业特点,通过他们的厨艺,为我们的乡村留住了文化与民俗的根脉。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12
(陈晨)为进一步树立会理文旅品牌形象,宣传会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推动会理文旅高质量发展。5月10日,“千年古城·榴在会理”文化旅游推介会在成都举办。这座位于四川凉山的千年古城将大美景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展现在成都市民面前。会理古城在推介会上,中共会理市委主要领导在推介中向大家介绍了拥有千年历史的美丽古城会理。他表示,会理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凝聚的城市。如今,会理正以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建设,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五星级石榴现代农业园区。去年12月30日德会高速、沿江高速会理至会东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贯通南北,旅游交通通达性更佳、游客可进入性更强,欢迎广大游客来会理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别样风采。在推介环节中,会理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推荐了历史文化、红色经典、山水民俗三条全域旅游线路,其中,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和会理会议纪念地,已成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此外,在活动现场,会理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旅行社协会进行了《文旅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通过本次签约,会理市将联合四川省旅行社协会在整合文旅资源、提振文旅市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助推会理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介会现场三条全域旅游线路线路一历史文化之旅线路,串联起了会理古城中的仓圣宫、金江书院、明代卫城的北门城楼等名胜。其中,仓圣宫是为供奉汉字始祖仓颉而建,像这样单独供奉汉字始祖的庙宇非常罕见。金江书院的前身则是1751年由当时的会理知州韩缙倡导创立的全州最高学堂会华书院,是攀西地区最大最完整的古代书院。线路二红色之旅线路,大家可以前往会理会议纪念地、彰冠红军贫农团革命遗址、通安四方街遗址、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等,去追寻红军当年留下的足迹。线路三山水民俗之旅线路,大家可以领略到龙肘山万亩杜鹃花海、小黑箐白沙民俗村、松坪关国家传统村落和槽元高原草甸、新安水韵傣乡等会理当地的旖旎自然风光和多元民俗风情。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1
(刘旭 记者 李全民)先看明月峡古栈道、雪溪洞,再游曾家山林家坝子、川洞庵、望远山、汉王老街,后去水磨沟欣赏马尾瀑、大草甸、峡谷风景……走进面积达1613平方公里的广元市朝天区,不难发现,这里处处皆景,全域旅游绘就出了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卷。全域能真正做到“美如画卷”并不容易。近年来,朝天区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持文旅融合、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生态康养为主线,做大做靓做特文旅产业,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伴随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各类旅游新产品、新线路和新业态在朝天相继崛起。据了解,目前开发了曾家山滑雪场、望远山单板赛事中心、壁虎运动乐园、曾家山养生文化展览馆、中药养生馆、花千谷、林家坝子等精品体旅、文旅、康旅、农旅、林旅融合业态40余种,打造了曾家镇汉王老街、朝天特色美食街区、蜀汉商业街、荣乐古街、五坊街美食城等特色旅游休闲街区。同时,在发展中不断升级文旅项目,精心包装大型主题游乐园、极限运动乐园、汉王洞景区开发等精品文旅项目20余个;中子铺遗址博物馆、曾家山康养医院、曾家山体育公园、明月峡蜀道文化产业园等28个重大文旅项目加快建设。不断丰富文旅产品,建成8个国家A级景区、2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4个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全国百佳避暑小镇4个、省级森林小镇4个。产品供给更新、产业空间更大。位于曾家山的布谷布谷民宿负责人刘兴东在朝天“卖旅游”6多年时间,见证了朝天旅游从“月明星稀”到“日月同辉满天星”的转变。用他的话说,如今到朝天旅游,不再是看一回风景、拍一张照片、吃一顿饭,而是从城市到农村、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从“住一夜”到“玩一周”递进式的深度体验。“今年‘五一’期间,我们的民宿爆满,收入7万多元。”刘兴东满是自豪地说,全域旅游让他尝到了“甜头”,依托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他在曾家山打造了集休闲度假区、四季花海景观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十大功能区于一体的布谷布谷生态康养谷,不仅自己年收入300万元左右,还带动了3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旅游越红火,群众越参与。刘兴东的民宿产业是朝天区全域旅游发展的缩影。目前,该区累计培育高品质度假酒店、精品民宿、客栈等437家,开发特色旅游商品167种、特色菜品小吃80余种,培育特色购物店200多家、特色餐饮店300余家,旅游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全域旅游并非万能钥匙,但确实能给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朝天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07亿元,带动7万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3200元以上。全域覆盖、四季宜游、产业融合、文化为魂,嘉陵江畔、曾家山上,处处见证着朝天全域旅游的华丽蝶变。一路风景,一路高歌,朝天将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实现旅游产业大转型、质量效益大提升,努力推动朝天旅游迈上新征程。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10
(张平 漆楚良 彭小懿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巴山之月”“树冠云廊”……5月5日,记者走进宣汉县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只见一个个森林旅游景观从规划图纸变成景区内的一处处旅游实体。据月亮坪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正鸿介绍,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月亮坪景区部分区域将于7月对外开放。近年来,宣汉县坚定不移实施“文旅靓县”战略,规划打造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以月亮坪景区建设为核心,辐射带动农村公路、美丽新村建设,推动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同步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为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奠定坚实的基础。已见雏形的月亮坪景观打造一个景区——旅游兴,播撒“幸福籽”“宣汉旅游要‘出圈’,仅靠一个巴山大峡谷景区还不够,所以县委决定高标准打造月亮坪景区,与巴山大峡谷景区形成错位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兴旺,播撒乡村振兴‘幸福籽’……”宣汉县文体旅局局长吴熠说,月亮坪景区位于毛坝镇,海拔1050米至162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9.39%,负氧离子浓度可达7903个每立方厘米,规划面积23.3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觅月、科普、宜居、康养、欢乐”五大主题森林,是康养度假的胜地。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来到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施工现场,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运输车的马达声,人机相互配合,作业迅速有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全力抢抓工期。来自广东省的刘辉是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树冠云廊的钢结构安装工,自从树冠云廊开工建设以来,他一直忙碌在工地上,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完成工程任务。见到记者,刘辉打开话匣子,指着盘绕山间的钢铁“巨龙”说:“这就是正在安装钢结构的树冠云廊,全长1314米,现已安装300余米。”除树冠云廊项目建设外,月华酒店、巴山之月、月麓别院等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其中,月华酒店已完成二楼混凝土浇筑、三楼的支模,主体形象进度达38.5%;巴山之月已完成观景平台筏板混凝土浇筑,整体进度达22%;月麓别院已全面完工……“月亮坪景区建成后,不仅有浪漫游历的觅月森林、繁花疏影山川秀丽的宜居森林、运动探奇的欢乐森林、研学教育的科普森林、健康颐养的康养森林‘五大’组团,还将是集融入爱情主题、养生康乐、林间运动和探险娱乐,研学游为一体的综合森林乐园,成为宣汉县践行‘文旅靓县’战略的重要载体,川渝地区重要的颐养宜居逸游的康养好去处。”达州五马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志平说。修建一条公路——出行便,铺就“幸福路”“普(光)毛(坝)快速通道,是通往月亮坪景区的交通‘大动脉’。”宣汉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柳说,该路全长16.325公里,全线采用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0.5米,行车宽度9.5米,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小时。目前,除跳河大桥正在建设需绕行之外,其余路段已基本完工。来到普(光)毛(坝)快速通道,只见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犹如一条玉带蜿蜒盘旋在青山绿水间,汽车川流不息……“这条路不仅是宣汉最美乡村旅游路,更是我们的致富路、幸福路。”吴正鸿说,这条快速通道打通后,从包茂高速普光出口到月亮坪仅30余公里,让宣汉县城、达州城区过来的游客一个小时便可到达,破解交通瓶颈,彻底解决周边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将极大改善片区交通条件,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促进宣汉工业产业、全域旅游、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这条路修好了,不仅方便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到月亮坪景区去游玩,更方便自己回家看父母……”村民黄娟提起修到家门口的这条公路甚是高兴。她告诉记者,有了这条路,还方便把自家种的菜运到场镇去卖,增加了不少收入。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围绕“拉大主骨架、畅通主动脉、打通微循环”目标,启动“1234”大通道建设,构建形成“1小时交通圈”和“通达出省物流圈”,快速推进普(光)毛(坝)快速通道、宣(汉)南(坝)复线等交通建设项目,打通乡村旅游“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为旅游振兴乡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月亮坪景区的民宿“月麓别院”美化一片乡村——农民富,共享“幸福果”“开发一个项目、繁荣一处经济、带富一路群众……”在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宣汉本地不少企业家瞅准商机,利用这个机会圆“创业梦”。其中月亮坪山下的松柏生态农业董事长饶猛就是这样的创业者,抢抓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发机遇,发展青脆李等特色产业万余亩,年可收入近2000余万元,引领村民发家致富。除饶猛外,还有不少村民纷纷投入创业大军,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美丽新村破茧而出。其中毛坝镇永宁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拔地而起……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村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宣汉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探索统筹一体推动、筑牢产业支撑、突出生态宜居、坚持共同富裕等新举措,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该县重点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科学谋划“1+7”县域内片区发展(“1”即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7”即七个农村片区:普光工业片区、巴山大峡谷农文旅片区、南坝商贸工矿片区、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大成现代农牧片区、白岩滩高山农业片区、中河流域特色农业片区),发挥片区主导产业牵引作用,围绕做强工业、做靓文旅、做优农业,塑造县域产业发展新格局。“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成后,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生意会越来越好,生活会越来越甜……”毛坝镇永宁社区居民罗光翠,抓住旅游开发机遇,办起家乡村假日宾馆,端上了“旅游饭碗”,共享改革发展“幸福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0
(记者 洪继东)搭建在田野里的趣野厨房,全家齐上阵,摘菜、洗菜、生火、做饭,品食物最鲜活的味道,摸鱼抓蟹,不亦乐乎,这是今年“五一”小长假,新都区清流镇“泉印心都”热闹非凡的乡村消费新场景。9日,记者从清流镇获悉,该镇以泉印心都康养林盘聚落、艾芜耕读林盘聚落、百泉荷月度假林盘聚落和清江水韵滨水林盘聚落为支撑,整合串联起艾芜故居、知青点、乌木泉、泉映梨花等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消费新场景。“清流将串联泉水、艾芜、林盘等特色资源,打造‘泉水书香八段锦’农商文旅大环线。”清流镇党委书记曾德雷介绍说,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全域布局正在为乡村发展赋能。据了解,“泉印心都”被评为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0大消费新场景之一。项目呈现出1000亩稻鱼综合立体种养、大田景观,成功打造了“泉水家族·清流四宝”农业品牌,推出了大书房、逍遥湾、稻里乡学基地等全新消费场景,开设的共享农庄已举办多场500人以上的研学活动。项目运营方介绍,下一步“泉印心都”计划围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研学农业有机融合,加速推动首开区立体农业种养、新蒜等特色规模农业规划落地,逐步打造无动力乐园、农博林盘、五礼茶社、沿江林盘等特色产业和夜经济项目,形成农、旅、研学乡村振兴示范成果。据悉,“泉水书香八段锦”是将泉水、水岸、林盘等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水梨村“泉印心都”研学体验、翠云村“艾芜耕读”农耕乡愁、柳泉村“百泉荷月”观光康养、顺河社区“清江水韵”儿童游乐、九龙村“白果诗乡”滨江夜景、清流社区“泉映梨花”赏花休闲、广泉村“双车泉坊”林下亲水、三尺村“林畔水乡”绿道游憩八大特色消费场景,营造川西坝子四季农事大地景观,整体呈现“泉水书香八段锦”农商文旅大环线。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05-10
今年以来,乐山市市中区以美食为媒,举办以“美食+”为主线的第二届“乐山味道”美食文化活动,策划了多场活动和旅游路线,着力构建具有“乐山味道”的全域消费旅游体系,方便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加速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美食活动现场位于苏稽古镇桂花路的老牛筋是一家远近闻名的跷脚牛肉店,这里的汤锅鲜美,薄薄的牛肉、肥牛片、牛百叶丝混着新鲜的卷心白、蔬菜、芹菜制成一锅美味牛肉。在今年“五一”假日期间,这里独特的餐饮环境和美味的跷脚牛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就餐。“这次市中区举办的美食文化活动,让古镇聚集了更多的人气。我们这个店子每天接待的客人达到了两三千人以上。我们也是从早上八点钟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钟,生意很火爆。通过这次美食文化活动带动了我们餐饮行业,也让我们的跷脚牛肉等乐山美食,让更多的游客知晓和喜欢。”市中区苏稽古镇老牛筋跷脚牛肉店负责人杨霞表示。苏稽古镇 黄肥肠 摄近年来,市中区以“苏稽跷脚牛肉特色小镇”为依托,以跷脚牛肉美食文化产业为载体,全面提升古镇风貌,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丰富游客体验项目,古镇面貌一新,处处散发新的活力,来这里观光游玩和品美食的游客人数也是突破新高。“近年来,苏稽古镇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新建了跷脚牛肉非遗馆,安福堰鱼鳞坝等新晋网红打卡点。‘五一’期间,我们借助嘉州美食文化活动举办了打铁花、海棠花仙游船等一些配套项目,进一步拓展了美食经济的边界,共吸引游客约50万人。”市中区苏稽镇副镇长袁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美食经济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上面下大力气,做大文章,吸引更多游客到苏稽古镇品美食、赏美景。”张公桥美食街在今年4月27日至5月3日举办的乐山市市中区第二届“乐山味道”美食文化活动期间,不仅有古色古香的苏稽古镇,不夜不眠的六大中心城区商圈,集食行乐的八条美食街区,也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历史厚重的民俗展示、沉浸式互动游玩项目“乐山逍遥王”供游客体验。“各项服务都非常地体贴,非常地周到,给我们带来特别多的温暖,品尝了很多美食,体验了逍遥游,游玩了乐山大佛,就觉得这一趟来得特别值。”贵州游客桑露虹高兴地说。“乐山味道”美食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让游客在乐山体验到了“终极逍遥”,也坚定了餐饮业主发展的信心。“五一”假日期间,张公桥好吃街热闹了起来,这条不过五百米的街道遍布了上百家极具乐山味道的美食店,每天来这里的游客爆发式增长,让每家店的生意都特别红火。“对于我们新店来说,生意是逐渐地在变好,加上‘五一’组织的一系列美食活动,‘五一’的人流量暴涨,我们单店单日接待的游客达到了2000多人次,这一系列活动让我们餐饮商家更有信心。”乐山黄鸡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磊说。嘉州夜景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持续完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餐饮行业提档升级、美食产业集聚发展,乐山已经成为了无数餐饮人的“寻宝”圣地,跷脚牛肉、钵钵鸡、麻辣烫等众多特色美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特别是今年举办的第二届“乐山味道”美食文化活动,重磅发布288款“乐山味道”川菜预制菜品,让“舌尖上的乐山”成为外地游客看得见、吃得到、又带得走的城市味道。假日期间,三大运营商统计数据显示,漫游到乐山总数达到183.70万人;“五一”假日消费达260万人次,拉动消费近20亿元。(供稿:乐山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09
张平 漆楚良 姚盛 (图片由宣汉县委宣传部提供)“土家那个幺妹啰,请你来哟……”伴随着高亢激昂的音乐,围着熊熊篝火,游客和当地群众一起跳起欢快的巴人钱棍舞。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推出丰富的文艺表演,点燃了游客的激情。  “我们这里的土家族姑娘,人人开口会唱、抬腿会跳。”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巴山民俗艺术团团长黄金美说,从2015年开始,当地便试点推广文化特派员制度,聘请专职老师,给当地群众传授专业的舞蹈、歌唱技能。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达州市宣汉县针对基层文化建设中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供给不足、“造血”能力不强等短板和问题,探索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通过建立县级文化单位与乡镇文化站结对帮扶机制,组建文化特派员队伍深入基层对口帮扶指导,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位于宣汉县白马镇的“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人才从哪里来? “三个渠道”强支撑  近年来,宣汉县依托厚重的巴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底蕴,大力实施“文旅靓县”战略,持续借力特色文化助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深入挖掘县内外文化人才资源,宣汉精心组建了一支覆盖多领域、多渠道支撑的文化特派员队伍,主要包括县文化馆和县文联各协会的文化专业人才,在外工作的宣汉籍乡贤能人、文化名人等。  “脚后跟先着地,脚步要轻盈……”每个星期四,宣汉县蒲江小学学生宋艾琳都在文化特派员李静的指导下,练习川剧变脸。“感谢李老师的精心教导,我还要勤学苦练,掌握好这门艺术。”宋艾琳说。  李静是县文化馆派出的文化骨干。充分利用县级文化人才资源,根据乡镇文化需求,目前宣汉已在县级文化部门、文艺协会中遴选20余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好、身体条件好的文化骨干担任文化特派员,来到乡镇指导群众文化工作。  选拔基层文化能人,也是充实文化特派员队伍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掘乡镇文化能人和学校文化骨干,宣汉建立起文化人才库,择优吸纳30余名有意愿、有特长的基层文化人才担任文化特派员,指导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聘请“文化乡贤”,是宣汉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的一大亮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明泉、《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等被聘为文化特派员,受邀回乡授课,参与家乡文化建设。2022年,李明泉创作歌曲《宣汉,我的家乡》,在当地广为流传;北京大学教授向勇在白马镇毕城村向家院子建立“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开展文化公益行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探索新路。在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当地群众跳起欢快的巴人钱棍舞,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作用如何发挥? “四项任务”明重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画卷才富有神韵。  如何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宣汉给这支队伍明确了文化人才培育、文化知识普及、文化活动指导、文化价值引领“四项任务”,文化特派员成为活跃在基层的乡村文化“教导员”“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通过持续的文化帮扶指导,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特派员积极发挥作用,宣汉乡村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土家歌王”何德山编排的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亮相央视春晚;“文化能人”黄金美精心编排《巴人钱棍舞》《土家摆手舞》,展示土家文化;音乐快板《大红灯笼高高挂》登上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决赛舞台;舞蹈《巴山女人》走出国门……  文化特派员不仅在基层“送文化”,更在基层“种文化”。  在文化特派员的精心指导下,宣汉群众积极踊跃组团,自创自办、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搭建“想秀你就来”乡村大舞台,让当地群众在舞台上展示自我风采。马渡苏二姐艺术团、南坝火凤凰艺术团、厂溪石榴红舞蹈队、峰城舞狮队等80余个民间文艺团队相继成立。《苏二姐》《土家隔山鼓》等一大批来自民间艺术团的歌舞、小品、戏曲节目,常年在基层巡回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宣汉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这些源自大巴山的文化“土特产”,已成为宣汉展示乡村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增强了乡村文化“造血”功能,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文化特派员向海燕现场指导群众排练“筛米舞”。队伍如何管好? “三项制度”有保障  文化特派员队伍如何持续发挥作用?这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经过持续探索,宣汉建立完善经费保障、结对共建、工作考核等制度,确保全县文化特派员队伍管理更加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让文化特派员队伍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必要的经费保障。宣汉依托“送文艺下乡”专项经费,并采取“乡镇出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社会捐一点”等办法,全力保障文化特派员工作开展。  如何实现文化帮扶的供需对接?宣汉通过“定约两访”结对共建机制来实现信息的互通。一名文化特派员对口帮扶一个或多个乡镇,每月定期深入结对乡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工作。同时,乡镇也可根据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预约文化特派员帮扶指导。切实帮助基层建队伍、办活动、创品牌,大力提升乡村文化自我“造血”能力。  加强工作考核。每到年底,宣汉对文化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文化特派员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效果不明显的文化特派员进行约谈或撤换,以此激发工作活力,提升工作成效。  在文化特派员这支队伍的积极推动下,宣汉的乡村文化蓬勃发展,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吸引游客的,不仅是自然风光,更要有独特的文化。”在文化特派员的帮扶指导下,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村民于涛学会了钱棍舞、薅草锣鼓等当地特色文化表演。游客走进于涛开设在巴山大峡谷景区的农家乐,不仅能品美食,还能看表演、听山歌。巴山大峡谷景区从2018年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近768.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38亿元。  宣汉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有效解决了基层文化人才短缺、文化供给不足等难题,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大巴山这片红色热土,相信未来能收获更多丰硕的果实。”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5-09
(韩静 徐咏秋 记者 李全民)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年来,苍溪围绕“红色旅游+”,不断挖掘乡村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游,多元融合,持续擦亮特色文旅品牌,打造现代化苍溪旅游业发展新亮点。听一段红色故事,走一走红军强渡嘉陵江时的码头,苍溪县红军渡景区散发的红色魅力,总能让到此的旅客不虚此行。“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特别是年轻的同志,确实需要好好学习,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蓄力,坚定我们前进的信心。”游客李娇说道。苍溪红军渡景区走进苍溪县红军渡,远远地就能看见渡江雕塑。金光闪闪的13个大字“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镶嵌在黑色的大理石上。底座雕塑着红军战士的全身塑像,他们神情严肃,目光炯炯。仿佛有当年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飞波逐浪,勇往直前的情景再现。苍溪县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苍溪县通过整理与挖掘红色历史精神,并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四方面军出发地环境提升工程等,全面改善景区环境、完善修复红色旅游景点,开展有声有色的红色旅游活动,使广大游客来寻找红色资源,聆听红色故事,形成极为可观的农村红色旅游消费市场。截至目前,苍溪县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开展红色教育460余场,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游客426770人。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到来,人们的旅游热情高涨也带来了旅游形态的百花齐放。近郊乡村游、亲子游、自驾游……被压抑的旅游需求在五一假期得到释放。在距离苍溪县城不到8公里的省级湿地公园——梨仙湖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营地等成为五一假期市民们打卡的新去处。“现在都比较流行露营,这里靠着嘉陵江,视野开阔,山清水秀,很适合带着一家人来玩儿,水上乐园的一些游乐项目也很好玩。”游客王佳说。梨仙湖湿地公园苍溪县梨仙湖湿地公园紧邻苍溪县城,地处嘉陵江两岸,总占地面积5000亩,区域内水质优良、河岸自然,岛屿洲滩密布,湿地资源丰富。为不断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游玩需求,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近年来,苍溪县创新景区游玩体验内容,打造了融合水上运动、滨水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水度假目的地——梨仙湖欢乐水世界。据悉,梨仙湖欢乐水世界占地约52亩,水域面积6000余平分米,是当前苍溪县域乃至周边县市,规模最大、游乐设施最多的综合性戏水乐园,为县域文旅融合发展增添动能。如今来这里不仅可以体验水上运动、露营等,还可以一睹嘉陵江两岸美景、雾景、日出这样的奇景,抬头是蓝天白云,脚下是柔软的绿色草地,目光所至,皆是治愈之色,夜晚这里还有星河作伴,浩瀚无垠的星空,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最美的风景。一说起游乐园,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公园里的各项游乐项目。而在苍溪县岳东镇,这里打造了一个农业公园,水果采摘、滑草场、食汇农乐园等一应俱全。为扩大公园规模,该园还引进建设了包含网红桥、碰碰车、海盗船和旋转飞机在内的一批游乐设施,让前来的游客们既能在此享受采摘乐趣、体验农家风情,也能畅玩娱乐尽情放松身心。无论是苍溪的红军渡、梨仙湖湿地公园,还是岳东农业公园等,无不是在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做起了乡村旅游的文章,把乡村发展得红红火火。“红色旅游+”的概念,配合上完善的服务设施、独特的自然资源,让乡村的一、二、三产业顺势融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06
(杜文龙 记者 何菊 文/图)品特色美食,享文化盛宴。5月2日至5月4日,以“唱响青春荣光、书写时代辉煌”为主题的2023全民K歌暨首届乡村名特小吃评选大赛在通江县至诚镇文化广场举行,为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盛宴。 全民K歌现场全民K歌现场,文艺节目精彩纷呈,热闹非凡,《我爱你中国》《共筑中国梦》《这个年代》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祝愿。“在我们这个地方足不出户就可以就地过五一,既可以听歌,又可以品一些我们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我希望以后能够多多举办这些活动,让我们老百姓受益更多。”居民杜丽琼说。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乡村名特小吃展区的每个摊位前,缕缕香气诱人,风味独特、丰富多样的乡村美食让人赞不绝口,垂涎欲滴,给人一种视觉与味蕾上的双重享受。“这些美食不仅很好吃,还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很多回忆,心里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情。”“五一”期间,从成都回老家探亲的冯育琼激动地说。乡村名特小吃展区在乡村名特小吃展区现场,还有一个“村播助农”直播区,干竹笋、天麻、腊肉、蜂蜜等各个村的土特产品摆满展台,旁边网红主播正激情满满向直播间的网友介绍着产品,一单单网络订单将高山优质土货送进千家万户。“这个村播助农活动搞得很好,我们村的土特产都带到了现场,有土鸡土鸭土鸡蛋,还有土豆粉儿,销售了180多单,我们的收入有5000多元,效果很好。”至诚镇九子坡村党支部书记路华安介绍,村播助农活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收集本村农土特产品进行现场和网络销售,销售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据悉,本次活动从5月2日至5月4日持续开展了3天,以全民K歌比赛为主线,串联乡村名特小吃评选、村播助农等支线活动,为广大居民打造一场“好听、好吃、好看、好玩”,为期三天的沉浸式、体验式盛宴,平均每天观看人员达5000余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达11万元以上。“此次大赛是至诚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挖掘乡村夜间经济潜力,推广乡村风味特色小吃,加快推进乡村美食产业和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互促共融,以’美食+文化+旅游’的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至诚镇党委书记王辽林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06
(记者 何勤华)“五一”小长假期间,位于会理市城北街道办事处铁厂村的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游人如织。人们在纪念碑前了解红色历史,感受浓郁的红色文化,在仙人湖上观水天一色,赏落日余晖。  5月3日,记者从会理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会理市各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24.86万人次。  当前,会理正积极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建设。4月中旬,会理市政府已向文化和旅游厅递交了报告,申请对该市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进行考核验收。  在验收之际迎来“五一”小长假客流高峰考验,会理的这场“模拟考”成绩如何?会理龙肘山景区。李鹏 摄布局稳旅游场景不断丰富  会理位于四川省最南端,素有“川滇锁钥”之称,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至今已有2134年历史,古称会无、会川,后以“川原并会,政平颂理”定名为会理。  近年来,会理市全力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核两片三带八点”文旅产业区,努力形成“1+ 1+4+20+N”的文旅产业布局。  如今,会理已经建成会理古城、会理会议纪念地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绿陶文化产业园、张姑娘桥等9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特色旅游廊道1条7公里,旅游绿道1条4.1公里,在景区、景点之间构建互联互通网络。  此外,会理还不断丰富旅游场景,拓展旅游消费形态,创建了国家5星级乡村酒店1家,4星级乡村酒店1家,4星级乡村农家乐6家,3星级乡村农家乐9家,并建成自驾车营地1个、旅游驿站1个、旅游集散中心1个、旅游综合服务中心10个、旅游咨询服务点20余个。2021年7月,会理市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2022年又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不断完善的各项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加强的旅游服务功能区域建设,为会理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在这个“五一”支撑起会理旅游的火爆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景区景点旅游总收入达21175.6万元。  据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会理还将加大多元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力度,争取打造更多会理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特别是要用好丰富的物产,如石榴、核桃、茭白、橄榄油等农特产品,以及野生菌、松子等土特产品。”该负责人表示,会理将推出相应举措,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单位、院校、社团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开展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会理铁厂红景区。李鹏 摄机制顺旅游管理不断完善  会理旅游的热度,早在“五一”假期前就已经开始上升。4月21日,会理市新安傣族乡泼水节热闹开幕,4万余游客在这里感受大美傣族群众的热情,品尝傣家特色美食,体验独具特色的川滇傣家风情。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会理着眼的不光是“旅游”本身。“创建不仅仅是为了荣誉,更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全域旅游纵深发展的创新实践。”会理市委相关负责人曾这样诠释。  因此,在创建之初,会理就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指挥长的创建指挥部,统筹开展全市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绩效年度考核体系,设立不少于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在产业发展政策、人才、资金保障等方面优先给予保障。  同时,会理编制完成多项重点旅游发展规划,理顺顶层设计,推动会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建研学示范基地、龙肘山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皎平渡红色美丽村庄等重点文旅项目加快建设,还积极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治理行动”“优化营商环境”等活动。  通过常态化的检查和日常工作,会理连续几年无旅游乱象、无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游客投诉和侵害游客权益事件发生,旅游秩序和旅游环境持续向好。  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目标,会理正着力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预计到2025年,会理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将双升双增,年旅游接待达到千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实现百亿元以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5-06
(记者 何勤华)5月4日,记者从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凉山全州共接待游客168.55万人次,同比增长124.62%,旅游收入117688.68万元,同比增长134.35%。  迎接旅游“小高峰”,凉山州提前部署,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加强假期文旅市场安全生产和市场秩序管理,打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邛海湿地美景吸引游客。记者 何勤华 摄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激发“我在凉山”打卡热情  4月29日11时,“五一”小长假期间由成都开往西昌的首趟动车准时抵达,一大波游客在凉山开启了自己的欢乐假期。正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凉山州也“捧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大餐,迎接游客到来。  西昌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直是西昌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到泸山登高望远、到湿地骑游散步,是不少游客来凉山的选择。今年“五一”期间,西昌在邛海畔举行首届烧烤音乐节,现场音乐热辣,烧烤飘香,啤酒酷爽,碰撞出一场美食与激情的盛宴,让游客的旅游体验快乐“加倍”。  正值花期的各色花卉,也为凉山的这个“五一”增添了不少浪漫风情,吸引游客来此追花拍照。普格螺髻山、越西小相岭等地的索玛花,会理龙肘山景区的杜鹃花,西昌市区内的航天北路、文汇路、健康路的蓝花楹,梦寻花海湿地的月见草、小雏菊、三角梅……这些花卉或成簇成团,或高低错落,为游客带来多层次的视觉感受。  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文旅产业在凉山多点开花,勾勒出凉山旅游的更多面。  欣赏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游客,往往奔赴盐源泸沽湖、西昌礼州古镇、安哈彝寨等。有兴趣感受樱桃采摘的游客,会选择西昌樟木箐镇、冕宁石龙镇等。每天晚上8点,西昌唐园,歌舞表演、唐韵广场巡游等轮番上演,唐风唐韵的魅力让游客流连忘返。规范管理严格执法 营造“安心舒心”旅游环境  “安心舒心”的旅游环境背后,是一根根绷紧的“监管弦”。  5月,凉山仍处于森林草原防灭火的高风险时期,防火安全毫不放松。在盐源泸沽湖景区,随处可见出游提示,提醒广大游客“户外不吸烟,不跨火警线,不违规用火”,女神湾、后龙山栈道、走婚桥观景台等点位均按“禁火令”要求暂停开放;在会理龙肘山景区,工作人员面对纷至沓来的游客车辆,逐一认真检查登记放行,确保“火种不进山”。  旅游市场更是事关凉山形象的监管重点。假日期间,凉山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整顿旅游行业经营者不规范经营行为,重点检查旅行社用车、导游服务、景区秩序、工作人员服务、文明旅游引导、商品明码标价、旅行社经营、旅游合同签订等内容环节。  同时,全州文化旅游行业单位认真落实假日24小时值班制度,节前对广大游客公布了文化旅游系统值班电话、旅游投诉电话及咨询电话,5天小长假里,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运行的目标。  假日期间,凉山州出动执法人员666人次,对196家上网服务场所、22家演出场所、326家娱乐场所、6家演出经营单位、13家网络文化经营单位、17家文物单位、26家涉旅经营单位、1家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112家景区和24个旅游团队进行了执法检查,共收到3起投诉,均得到妥善处理,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5-06
(记者 吴梦琳)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这10条线路,都是以四川为起点,全面展示出真实、立体、发展的长江,以塑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整体形象,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全球竞争力。  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通过统筹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沿线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选取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节点,以“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为思路,串点成线,连线成廊,设计了长江文明溯源之旅、长江世界遗产之旅、长江安澜见证之旅、长江红色基因传承之旅、长江自然生态之旅、长江风景揽胜之旅、长江乡村振兴之旅、长江非遗体验之旅、长江瑰丽地貌之旅、长江都市休闲之旅10条长江主题旅游线路。  为加强主题线路市场化转化,满足游客实际出游需要,文化和旅游部在主题线路框架下,精心设计了38条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形成了《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书中涵盖行程规划、路况介绍、沿途特色景区、游玩锦囊等旅游信息,吸引旅游爱好者探索和发现长江文化和自然之美,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5-06
  (记者 鲍安华/文/图)  今年“五一”假期圆满收官,成都文旅消费 “井喷式”增长,客流量全面超过疫情前水平,为五年来最高。据综合测算,“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939.4万人次,同比增长42.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23.1%(增长率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150.6亿元,同比增长81.9%,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2%(增长率高于全国 11个百分点)。其中,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54.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15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5.1%、156.6%,按可比口径,分别较2019年增长7.7%、12.8%。据携程发布的全国假日出游数据报告,成都位居“五一”期间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北京、上海)。据文旅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在副省级及以下城市中,成都游客接待人数名列前茅,高于广州、深圳、杭州、长沙、郑州、南京、苏州等地。成都文旅消费 “井喷式”增长迎来拐点远程游、跨省游全面恢复“五一”假期,成都不仅客流人数超过2019年同期,更可喜的是,随着远程游、跨省游的强势复苏,省外游客占比达20.3%,较2022年大幅提升16.4个百分点,超过2019年同期2.8个百分点;过夜游客占比33.0%,较2019年提升3.1个百分点;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2.94天,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7.6%。这些重要指标充分体现了成都文旅消费的强劲复苏态势和内生增长动能,也标志着成都国内旅游市场经过三年疫情,终于迎来真正“拐点”,已全面恢复并超过疫前水平,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丰富供给音乐节、演唱会持续火爆今年“五一”,成都文旅活动全面恢复正常举办,活动场次、规模和人气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共举办各类文旅活动近400场,包括文艺演出283场、艺术展览26场、节会活动79场。特别是各类演唱会、音乐会,实现多年不见的满座满档,门票上架即告售罄,吸引到大量外地游客专程来蓉,有力激发了文旅消费增长。比如:在金牛区露天音乐公园举办的华晨宇“2023年火星演唱会”,连续三天场场爆满,成为“五一”期间全国票房最高、人气最旺的音乐盛会之一;在龙泉驿区“蔚然花海”举办的“2023仙人掌音乐节”,省外观众占比、票价、舞台规模均创下该音乐节历年之最,参与观众中70%为省外游客;“元气森林音乐节”首次来蓉举办,同样人气爆棚,以上三大音乐演出活动共吸引游客17.86万人次。成都城市音乐厅在假日期间推出11场音乐演出,也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大熊猫主题游备受游客尤其外地游客青睐,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熊猫谷连续五天预约客满,其中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采取严格限流措施的前提下,累计接待游客26.4万人次,成为五一期间全国最受关注的十大景点之一;市内各大博物馆、展览馆热闹非凡,成都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连续五日预约满员,分别累计接待游客16.3万人次、2.5万人次,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门票收入创三年来最高;在天府艺术公园举办的乔治·莫兰迪艺术展、黄宾虹艺术研究展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艺术爱好者观展,累计接待观众近9万人次;市内各大宾馆酒店入住率达77.2%,高于2019年同期4.2个百分点,郊区旅游民宿一房难求。文旅新景数字化、沉浸式消费大受青睐文旅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东郊记忆”打造的内地首家数字艺术美术馆——“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成都”,为游客带来视觉艺术新体验,现场游客如织,带动接待游客19.4万人次;“夜游锦江”在“五一”特别推出《望江犹记锦官城》沉浸式剧游,打造出“锦江游船+汉服体验+沉浸式剧场”三位一体的游览体验,连续五天船票预约一空。规范市场 “宠”游客切实提升文旅消费体验感此次“五一”假日,成都从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并非偶然。假日前,成都市便全面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市场秩序、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并组织文旅行业综合应急演练,保障到位。与此同时,成都大力规范市场秩序,赢得各方点赞。4月30日,该市首次设立2000万元“旅游诚信金”,探索构建“旅游投诉快速处置、旅游纠纷快速赔付”工作机制,受到媒体和行业广泛关注。成都从各方面切实提升服务水平,赢得游客广泛好评。据了解,下一步,成都市文广旅局将按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五一”为起点,持续开展“文旅行业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文旅市场乱象整治”两大专项行动,用好“旅游诚信金”,进一步筑牢文旅行业安全底线、进一步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学习借鉴淄博等地先进经验,优化成都文旅营销推广方式,创新开展话题营销、事件营销,进一步提升城市美誉度;加大境外营销力度,加强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以东南亚、欧洲为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入境旅游的恢复,为即将到来的暑期旅游旺季和“大运会”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0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