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李全民 唐福升  樊陈 何浩东)在广元市旺苍县三江镇厚坝村中福葡萄种植园里,一串串葡萄早已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果农彭中福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17年前,彭中福回乡创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设起中福葡萄种植园。如今,他靠着种植葡萄摇身一变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不仅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发展,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采摘。据了解,旺苍县三江镇因地制宜种植了草莓、葡萄、脆红李等多个特色水果品种,发展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51个,通过产业助力,让当地老百姓走上了增收致富路。旺苍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扛牢政治责任,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保护,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不断提升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和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9
(梁辉 杨黎明 李全民)广元市昭化区红岩镇红江村是“第五届四川省文明村镇”。近年来,该村以“建设新环境,打造新文化,倡导新风尚,促进新发展,培育新农民”为目标,广泛组织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十星级文明户”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提振乡村“精气神”,涵养文明新风。培育文明新风,提升人文品位是关键。今年上半年,红江村通过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评选出一大批“文明家庭”,村民刘芝学一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他看来,在农户之间评优秀、树典型,实质上是“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能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文明素质。“能被评为‘文明家庭’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以后我们将好好遵守村规民约,给周边邻居做好榜样,一起把红江村建设的更加文明和谐美好。”刘芝学高兴的说。美丽新村建设,“颜值”和“气质”都缺一不可,红江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定期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卫生环境整治,通过组建村级志愿服务队,引导群众自发参与等方式,对全村近16公里的道路、巷道等两侧的杂草、垃圾进行清理,改善环境,促进乡村面貌蝶变。清杂草、扫地面、清沟渠……连日来,红岩镇红江村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带着镰刀、锄头对村道两旁的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如今的红江村正以日新月异的乡村美景和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勾勒出一幅浓淡相宜的美丽画卷。同时,该村还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幸福美丽新村这一主题,持续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推动全村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让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9
(唐福升 樊陈 何浩东 记者 侯东)立秋以来,广元市旺苍县多种农特产品相继进入丰收期,这不,当地的臭黄荆叶也到了采摘的黄金时期,为了保证黄荆叶的质量,村民们早已忙碌在房前屋后的黄荆地里。一走进旺苍县白水镇勇敢村臭黄荆种植基地,一股臭黄荆特有的“怪味”就扑鼻而来。村民们背着背篓,穿梭在臭黄荆林中,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大家的脸上。勇敢村发展臭黄荆叶产业,迄今为止有300余亩,包括村集体有50亩左右,大户有100多亩,还有部分是老百姓分户种植,有多有少,从目前臭黄荆叶种植的效益来看,一年大概能采摘4次,每株采摘3、4斤,一亩栽种500株,两块钱一斤,收益可以达到1.6万元左右,效益大概是种粮食的10倍左右。 村民们正在采摘臭黄荆叶任燕是当地的一名臭黄荆种植大户,2016年就开始在自己家乡种起了臭黄荆,经过多年的坚持,如今她自己种植的臭黄荆已有130亩的面积,她的成功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还将村里的撂荒地利用了起来,村民们在这里务工,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上好几千元。去年,整个产业收入达到20余万,同时带动了50多名老百姓共同发展。并且自加工厂房建成后,从臭黄荆叶粉质,到可以直接用于凉粉的加工,和进行对外协作加工的臭黄荆叶粉条和面条,进一步开发它的附加值,更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和当地老百姓的收益。臭黄荆,树叶富含果胶,不仅可以做豆腐,还能做凉粉,味道更加香甜。当地抓住商机,大力发展臭黄荆产业,同时,当地的臭黄荆加工厂房也即将竣工,引进机械设备后,将臭黄荆叶磨成粉,再通过规模化生产,制作成各种食用产品,来带动老百姓的致富增收。一片片黄荆叶为当地铺上了一条绿色的致富路。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19
(刘旭 记者 侯东 文/图)“我们研发的这个机器十分轻巧,采收核桃方便、快捷,电池在连续作业的情况下能用6—8小时……”8月17日,在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宣河村的核桃产业基地里,国机集团(中国农机院)工作人员一边组装便携式采收机(核桃),一边给核桃种植户讲解农机的使用方法和特点。一番讲解、组装之后,工作人员立即在核桃产业园里现场操作演示,只见便携式采收机(核桃)伸缩杆直接延伸到核桃树的枝干,一开机震动,成熟的核桃纷纷抖动落下。“这个机器的伸缩杆有5米多长,而且是电动采收,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降低了劳动投入。”国机集团(中国农机院)首席专家杨学军告诉记者,这是经过多方考察研究,针对朝天“量身定做”的一款机器。核桃采摘演示朝天区是中国核桃之乡。近年来,该区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高质量发展核桃产业。目前,发展核桃产业50万亩,年均产量5万吨以上。2021年实现综合年产值近30亿元,人均核桃收入4000余元。多年来,传统的人工采摘方式费时费力,时间长,影响了核桃的品质。为此,国机集团(中国农机院)针对核桃采收及林下经济发展,结合朝天地形地貌等实际,从核桃林下清杂、除草、松土、开沟等方面到核桃采收,量身研发出便携式采收机(核桃)、便携式清土机(核桃)、多功能采收清土机(核桃)等。在核桃地里操作演示机器“目前,已交付便携式采收机(核桃)155台、便携式清土机(核桃)153台、多功能采收清土机(核桃)165台,进行初步推广运用。”朝天区核桃产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杜晓春介绍,每台农机每天能最大限度代替10人次的工作量,每天降低成本达1000元以上。“以前采收核桃都是手拿竹竿敲,10亩地的核桃要打10多天时间,在剥皮过程中很多核桃仁变黑了,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有了这样的机器,节省时间,节省人力,很方便,真的是太好了。”核桃基地里的一番操作演示,让中子镇宣河村核桃种植大户魏照荣连连拍手称赞。工作人员讲解机器用法据悉,为了方便广大群众种植、采收核桃,朝天区将把所有设备发至全区12个乡镇及部分核桃专业合作社,由相应村委会或核桃专业合作社代管,以供群众使用,并积极收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国机集团(中国农机院)沟通交流,共同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助力产业发展。朝天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8月底,朝天区各乡镇将陆续进入采收核桃工作,经过这几年核桃提质增效工程,全区核桃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核桃良种化率达到82%,园区核心区良种化率达100%,今年还利用采收机、清土机等机械化的农机器械,给群众采收核桃带来方便,并示范推广安装核桃基地山地轨道运输车,提高核桃生产效率。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19
(记者 燕巧)茶叶是广元市旺苍县农业主导产业。6月底以来,旺苍县出现了长达一个半月的高温干旱天气,部分茶园旱情严重。如何给茶园补水保苗,关系着全县茶产业的发展。8月18日,记者走进广元市最早种黄茶的村——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探访这里如何抗旱保茶。村民正给黄茶园浇水。唐福升 摄  18日5时,旺苍县木门镇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义良早早起床,把4台水泵分别拉到微水池、山坪塘旁。晨光里,30余名村民逐渐赶来,分组开始了一天的浇水工作。  水泵突突地响,微水池的水被抽进一根300米的水管里。8时,石义良拖着水管在茶丛间来回浇水,后面2名村民抬着水管跟着石义良走。“这根管子看起不大,拿起重得很,有20多斤,一个人拖不动,要几个人一起才可以。”石义良说,往年给茶园浇水都是直径25毫米的小水管,今年天干,小水管浇不透。洒水车正在给茶园浇水。  微水池的水是前两天专合社的吸粪车从1公里外的塔子梁水库拉回来的,这辆平时拉沼液的吸粪车现在每车可以拉5立方米的水。“一口微水池差不多可以管附近的10亩茶园。”石义良介绍。  在三合村,一辆洒水车正在给沿途的茶园浇水。“用拉水放微水池再抽水浇的方式成本较高,为此我们专门调度了1台洒水车到三合村,为道路两边的茶园浇水。”木门镇副镇长张川介绍。  10时,头上的太阳越来越烈,石义良来到太阳能提灌站打开阀门。旁边的一口山坪塘慢慢有水冲出,底部的裂口渐渐被水流冲刷开来。  “太阳太大的时候,我们就用这个太阳能抽水,一天可以抽50多立方米,晚上再打开喷雾系统喷水。”石义良介绍,因为附近茶园面积比较大,去年修建了这座太阳能提灌站,从山下把水抽到山坪塘,再供给喷雾系统。“白天在茶园浇水,晚上打开喷雾、喷灌系统。白天不敢开,太阳一大水就蒸发完了。”茶园里的遮阳网。唐福升 摄  行走在三合村,记者看到有些茶丛间放着干的大豆苗、杂草和玉米秆。“想尽办法找水的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家给茶树用杂草、玉米秆保湿。”旺苍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岳君是当地抗旱救灾第二工作指导组成员,负责木门镇沿线的抗旱指导工作。“全县成立了9个工作组,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抽调100余名农技人员,分批次到田间分类分产业指导抗旱灾,充分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11时,石义良的浇水工作结束。随后,他带着记者来到旺苍县茶树种质资源圃观看茶苗长势。“看,浇完水茶树就开始发芽了,要不是天干,这两天正是采夏秋茶的时候。”走到“天府11号”茶树区域,石义良进田察看:“去年种的新茶苗,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浇水,过几天还要再来浇这块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19
(冉金鹭 李全民)8月16日,走进朝天区曾家镇石烛村李子产业园,一垄垄李子树间种植的甘蓝已进入丰产期,一颗颗浑圆饱满的甘蓝掩映在绿叶间。“前段时间已经售卖完李子树下套种的辣椒,再过几天,甘蓝也可以售卖了。”石烛村党支部书记孙会平指着产业园告诉记者:“年初才栽种的李子树还要两年才挂果,林下种植的甘蓝露天生长,光照时间长,品质好,十分畅销。”为打造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今年年初,石烛村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引进相关企业,全村共种植李子树300余亩。当问起孙会平怎么想到在李子树下套种蔬菜时,他笑着说:“别小看这林下套种,它能将土地收益最大化。”孙会平算了一笔账,辣椒收获以后,甘蓝也进入丰产期,等辣椒和甘蓝售卖结束,利用空闲时间翻耕土壤,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减少了李子树除草、松土、施肥等营养成本。“套种的辣椒已经卖了3万元左右,甘蓝月底就可以售卖,预计产量能达到1200吨。”孙会平高兴地说。“种植的李子树间隙大,不种点农作物既容易长草,又有点浪费土地资源,而且李子树挂果需要三年时间,期间人力、肥力、财力等各项投入比较大。”孙会平说,套种辣椒、甘蓝等农作物不但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树苗尽快生长,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实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目的。果蔬套种是一种集约化绿色发展经济,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有利于保护水土;经济上早收益、早得利,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农产品,可谓一举多得。石烛村通过套种方式,立足长期产业和短期产业相结合,将群众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条上,带动大家稳定增收致富。据悉,今年仅甘蓝一项,就可以带动100多名群众增收致富,人均增收2500元。  “自从村里有了产业园,附近的村民随时都有活儿干,耕地栽菜、除草施肥、运送肥料……只要来干活,都有钱挣。”村民马贞明告诉记者,他买了一辆三轮车,专门在园区搞运输,除去油费,一天能挣100多元。“我们年纪大了,出门打工也不现实,在产业园里干活,既能顾家又能挣钱,安逸得很。”近年来,石烛村大力推进核桃、小水果、高山蔬菜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稳步发展土鸡、土蜂和肉牛等新型养殖产业,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而且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的问题,真正让“菜篮子”成为百姓的“钱袋子”,果林下套种蔬菜成了助农增收的“新引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8
(刘旭 李全民)8月17日,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石牌村茯苓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手拿锄头分散在山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着树桩小心翼翼地采挖茯苓。不一会儿,村民们便将一个个黑呼呼的“大疙瘩”完整地挖了出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助推器。近年来,麻柳乡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等优势,盘活林地资源,大力发展茯苓等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时下,石牌村试种的80亩茯苓迎来了丰收,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是常见的中药材,应用广泛,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有止口焦舌干、镇静养神、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因此一直被人们视作延寿珍品备受推崇。其生长周期为5-6个月,种植技术容易掌握,投资少,种下后无需太多管护。“我们今年的收成还不错,可以采收的茯苓有80亩,每亩产量能达1000斤,预计产量80吨,产值能达到40万元。”看着长势良好的茯苓,石牌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态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据悉,石牌村依托茯苓产业项目,直接带动当地3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实现稳定增收。今年40多岁的李秀华平时主要在广元城区打零工,到了采挖茯苓的季节,就来到基地务工。“我每天能挖500斤左右,年纪稍大的人,每天也能挖300来斤,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李秀华高兴地说。据了解,石牌村茯苓种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出资菌种,包产品回收,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带动广大种植户进行茯苓种植,引导农户走专业化、合作化生产的路子,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如今,林下中药材种植不仅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更成为了当地“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的生态特色产业。下一步,麻柳乡将扩大种植规模,做大做强茯苓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8
(王尧 邹星雨 李全民)这两天,广元市昭化区烤烟逐渐进入烘烤的黄金时节,走进广元市山水源种养家庭农场,集中连片的烟叶映入眼帘,一棵棵绿油油的烟株成行分布,硕大的烟叶长势喜人。烟田里,烟农们正忙着采摘、运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为切实保障烟农效益,昭化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今年共投入650余万元,在太公镇、卫子镇建设了首批60间电磁锅炉集中供热烤房,该烤房可以利用精准稳定的温湿度有效降低烘烤损失率,大大提升了烟叶可使用价值,同时还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更加绿色环保 。除此之外,昭化区还因地制宜实施生物颗粒燃料集中烘烤烟叶,让烟农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降低烘烤烟叶成本,并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培训专业烘烤师对烟叶进行统一、集中烘烤,保障烟叶烘烤质量。“和燃料相比,我们使用的生物质燃料效益更明显。”昭化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调制技师王映平告诉笔者,每房烟可以节约200元左右,昭化一年烘烤量在120房左右,可以节约制作成本2.4万余元。种植特色品种、投入新型设备、推进工场化烘烤,是昭化区保障烟叶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接下来,该区还将进一步加强烤烟产业全产业链服务,促进烟农增收。昭化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科技术推广员诸林表示:“ 接下来,我们将逐户到烟农家中,做好烟叶初分,打捆服务指导工作,及时做好产量预估和收购政策宣传,为烟叶收购季的到来蓄力铺路。”据了解,今年昭化区烟叶种植面积8000亩,预计产量20000担,产值预计2600万元,实现烟叶税收570余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8
(杨黎明 赵雪洋 李全民)赵正德常说:“落叶要归根,尽管我的能力有限,但我要回报家乡、回报社会。”1973年2月出生的赵正德,是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五房村7组村民。2012年,在外经商的他回乡创业,成立了广元市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黎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截至目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种植成员3000余户,中药材种植规模超23000亩,年销售中药材6000余吨,年销售收入约5200万元,有利地促进和带动了种植农户增收致富。2021年7月,赵正德荣登“中国好人榜”。“公司的中药材加工已形成一些体系,未来会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中药材加工和种植中来,共同走上富裕之路。”8月16日,赵正德满怀信心地说道。鼓励种植中药材   开辟村民增收新途径2012年,积攒了多年中药材收购经验的赵正德,带着打工20年赚来的积蓄回到家乡射箭镇五房村,并着手组建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以此发动和鼓励乡邻种植中药材。发展之路并不顺利。射箭镇曾是一个产业发展单一、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偏远乡镇,村民对种植中药材既充满期待又害怕失败。为打消乡邻顾虑,赵正德自筹资金,租用农户闲散土地700余亩实验示范种植,先后实验品种达40个,仅成功10余个品种,亏损近100万元。“虽然亏损了,但总算找到合适当地的中药材品种,后劲发展是足的。”赵正德乐观地说。品种选定后,赵正德挨家挨户给群众宣传,自掏腰包3万余元组织加入合作社的会员到成都市、江油市等地考察学习。大家耳濡目染感受到中药材种植的可观前景后纷纷放下顾虑,积极投身中药材种植产业。如今,五房村中药材产业已有2200余亩,年产值800余万元。靠着这一特色产业,村民们不仅实现了增收,农业和旅游业也得到了深度融合。每到节假日,位于该村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昭化药博园便成为四方游客的打卡胜地,观赏药花、品尝药膳、趣逗百禽......火爆的人气彻底带动了商气。保障种植户收益 连续7年实现分红2013年,为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赵正德主动找到村“两委”商定他的帮扶计划——以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低价给贫困户发放药材种子,由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带动贫困户增收。五房村二组贫困户胡开瑶、王丕军夫妇的儿女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赵正德鼓励他们加入合作社,并承诺中药材种子一律按照低于市场的价格提供。“半年时间,我们老两口就靠种植中药材收入6000多元。”胡开瑶、王丕军夫妇满怀感激。中药材价格一直波动不定,种植风险比较大。但无论盈亏,赵正德都将最大的利益让于种植户。2015年夏枯球市场价是8.5元/公斤,赵正德为更好地保障贫困户的种植收益,坚持按收购价15元/公斤向种植户收购,就这一个品种,赵正德亏损了40余万元。2016年夏枯球市场价涨到15元/公斤,盈利60余万元,他没有把利润拿来补偿亏损,而是坚持将利润作为补助发给种植户......如今的五房村贫困户早已不再贫困,从2016年起,该村入股合作社的会员成功实现年年分红,分红金额达50万元,每人每年平均分红4000元。成立合作社分社 助力乡村振兴今年5月,赵正德在苍溪县永宁镇金宝村成立了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分社,当地种植中药材的农户达350余户,分社的成立不仅实现了近距离收购,还招聘当地村民到社里务工,解决了3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6月14日,在金宝村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分社内,村民杨家宾正将车上的中药材送到磅上进行称重。他开心地说:“2吨多的夏枯草卖了9000多元钱!”和杨家宾一样获益的还有其他200多户种植夏枯草的农户,今年6月,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分社共收购了100余吨夏枯草,农户们收入近40万元。看着眼前一片丰收景象,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赵正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于他来说,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就是自己最大的愿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8
(唐福升  樊陈  记者  侯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旺苍县各乡村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有力推动了该村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转变,塑造新时代乡村精气神。梁丕贤是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三组村民,也是一名易地扶贫搬迁户,以前家里房屋低矮简陋,在政府的帮扶下,他家建起了鱼塘,养起了跑山鸡,从一名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先锋。梁丕贤一家由贫困迈向富裕,是五红村积极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带领村民脱贫奔康的一个缩影。五红村自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以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确立发展绿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之路,不仅村民的口袋发生了变化,村容村貌和精气神也是焕然一新。原来,五红村还探索建立了“文明新风积分激励机制”,村民对照年度积分,可以前往道德积分超市选择实物奖励或服务奖励。此外,当地还建立了文明新风积分参与集体经济分红的长效激励机制,采取村民“一事一议”或集体经济组织股东大会的办法建章立制,提取10%的集体经济收益,设立家庭文明新风积分激励专项基金,用于采购奖品,表扬奖励文明新风积分优秀家庭。据了解,今年一季度,五红村对527户农户进行了评比,1525位村民参与了各类家庭文明新风实践活动。今年以来,涌现出各类好人好事60多人次。选建家庭道德实践示范基地1个,组建志愿服务队8支,315户930位村民参与实用技能培训,评选文明院落10个。如今的五红村,处处都是新面貌,平坦整洁的四好农村路,温馨舒适的农家小屋,特别是五红村的集体经济,1500亩的脆红李、杨梅、桑葚水果采摘园,160亩的黄茶,今年下半年该村将再种植黄茶、绿茶共300亩,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0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18
(刘旭 记者 侯东)8月17日,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石牌村茯苓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手拿锄头分散在山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着树桩小心翼翼地采挖茯苓。不一会儿,村民们便将一个个黑呼呼的“大疙瘩”完整地挖了出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助推器。近年来,麻柳乡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等优势,盘活林地资源,大力发展茯苓等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时下,石牌村试种的80亩茯苓迎来了丰收,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是常见的中药材,应用广泛,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有止口焦舌干、镇静养神、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因此一直被人们视作延寿珍品备受推崇。其生长周期为5-6个月,种植技术容易掌握,投资少,种下后无需太多管护。“我们今年的收成还不错,可以采收的茯苓有80亩,每亩产量能达1000斤,预计产量80吨,产值能达到40万元。”看着长势良好的茯苓,石牌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态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据悉,石牌村依托茯苓产业项目,直接带动当地3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实现稳定增收。今年40多岁的李秀华平时主要在广元城区打零工,到了采挖茯苓的季节,就来到基地务工。“我每天能挖500斤左右,年纪稍大的人,每天也能挖300来斤,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李秀华高兴地说。据了解,石牌村茯苓种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出资菌种,包产品回收,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带动广大种植户进行茯苓种植,引导农户走专业化、合作化生产的路子,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如今,林下中药材种植不仅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更成为了当地“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的生态特色产业。下一步,麻柳乡将扩大种植规模,做大做强茯苓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18
(记者 燕巧)红心猕猴桃还未下树,便成了各地经销商热衷的“抢手货”。8月12日,广元市苍溪县举行红心猕猴桃采摘季订货会,现场16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代表,签订苍溪红心猕猴桃订购协议。全县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红心猕猴桃被订购。  苍溪县是全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2013年,“苍溪红心猕猴桃”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签订苍溪红心猕猴桃订购协议(徐竞瑜 摄)  如何监管好苍溪红心猕猴桃质量、保护好“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订货会上,苍溪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猕猴桃协会等发布相关举措。  “在猕猴桃采摘、销售季节,将苍溪红心猕猴桃纳入全县食品安全和食用农产品日常监管重点,督促各类市场主体切实履行品牌保护主体责任,建立苍溪红心猕猴桃入市登记、质量查验、购销台账、产品检测、信息公示、不合格产品退市等制度,严格明码标价、产地标注、质量等级区分,严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虚假宣传。”苍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苍溪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推行“合格证+二维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行县、乡、村、经营主体四级网格化建设,配备乡镇监管员95人、村级协管员464人,建设了50个猕猴桃产业重点村村级农产品检测室,在13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农残快速检测室。  订货会上,苍溪县还发布猕猴桃优质优价自律公约,对“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采收、地理标志使用等作了规定,重点强调不早采、不早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18
(阳雪梅记者 记者 侯东)“社区事务,群策群力;民主理财, 严格执纪;公开公示,监督不避;干部清白,保持不贪 ……”8月15日,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龙阳村,村“两委”负责人正组织村民学习村里的村规民约。而这,只是该县通过村规民约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苍溪县纪委监委积极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把提升村级治理水平、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以做好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工作为抓手,因村制宜,依约而行,努力实现乡村治理有序有效、乡风民心崇廉向善、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元坝镇将军村,极具川北特色建筑风格的民居,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房屋墙体上彩绘的包含“孝父母”“睦邻里”“守法纪”等内容的水泥画十分醒目。村民将这些村规民约融入水泥画,教育干部群众,提振其精气神。在此基础上,村里探索了生态庭园文化促进协会、乡村规划管理员、庭园经济发展员、清洁卫生监督员、乡土文化辅导员、乡风民俗引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一会六员”乡村治理模式,形成了“勤廉、质朴、笃学、尚美”的淳厚民风,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村规民约是村级民生监督制度建设之一,未经群众集中讨论签订的村规民约,群众不会自觉遵守,也发挥不了约束力。”该镇纪委书记赵军表示,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中签“约”等形式,引导村民自主参与文明创建,提高村民自我管理教育水平和自我约束力。在村规民约推动下,将军村干部群众按照约定有序行事,自觉遵守、互相监督,齐心谋发展,猕猴桃、雪梨等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村规民约既管好了村组干部和村风民风,更带动了村里经济发展。”将军村文化大户陈冶先表示。享受村规民约廉政红利的并非只有元坝镇将军村。文昌镇是全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有保存完好的川陕省苍溪县委、苍溪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该镇纪委督促指导鸳鸯村“两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以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乡风清朗、干群和合为主题,将村规民约与传承红色基因、良善民风融为一体。“考虑到村民接受程度和执行难度,我们在完善村规民约时,想得比较细、比较全,制定了批评教育、扣罚村集体经济分红等严格惩罚措施,防止村规民约变成一纸空文。党员干部要求则更严,比如违规办酒、吃酒的辖区党员、干部要加重处罚,并在全村通报曝光。”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波表示。在村规民约的刚性约束和红色清廉文化的熏陶浸润下,群众积极参与到村级管理和监督上来,凡村级重大事项或与村民密切相关的事项,村委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村廉情监督员和群众监督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群众成为“清廉乡村”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截至目前,该县454个村(社区)均建立或完善了《村规民约》,通过立规矩,廉政新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干部廉洁奉公,增强了村民崇廉尚廉意识。今年来,全县信访总量、检举控告量、重复举报量同比均下降。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17
(唐福升 何劲松 记者 侯东)“我们镇政府组织洒水车为蟠龙村一组群众送去了山泉水,送水车还为蟠龙村2处集中供水工程蓄水池注满了水。”8月15日,广元市旺苍县黄洋镇副镇长李军向记者介绍,近段时间持续干旱,黄洋镇南北山区缺水比较严重,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金华、蟠龙村,以及南溪、黄洋、古店、双安村等高山地区比较缺水,镇上积极采取蓄、引、提水以及节水等措施,并广辟水源,积极为缺水农户、独居老人、留守老人及儿童送水,确保他们有水喝。截至目前,该县已为受灾乡镇发放饮水管网187公里,抗旱抽水设备126台套,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7万人,解决饮水困难牲畜2.8万头,新建水源地56处,拉水送水600车次,救助7500人,及时下达救灾救济资金,开展应急生活救助1740人,满足受灾群众基本饮水需求。组织农户担水引水到田间地头抗旱保苗6万亩次,改种补种秋菜、秋荞0.3万亩。旺苍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抗旱保供工作将会再次加大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进一步压实防旱抗旱责任、抓好防旱抗旱措施落实、做好灾情救助,坚决打好打赢防旱抗旱这场硬仗,使老百姓有水吃,农作物有水灌溉。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8-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黎明 赵柳月  受今年降雨量总体偏少及7月以来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广元市昭化区各镇均有不同程度干旱发生,部分区域还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针对持续性高温,昭化区做好各项防旱抗旱措施,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加强水源管理,科学合理调配,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数据显示,7月以来,昭化区平均降雨量仅为58.9毫米,全区连续40余天最高日气温均超过30℃,水分蒸发量高达80.1毫米,全区6772处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水库塘堰蓄水量不到三分之一。优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是当前昭化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哗啦啦……”8月13日,笔者走进昭化区王家镇新华村四社村民田明贵的家中,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流了出来。“今年热得很,还一直不下雨,之前一直担心停水了咋办,家里还养了猪。还好,到目前为止,人蓄饮水都没问题。”田明贵高兴地表示。  人畜饮水的保障,得力于昭化区今年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针对人口密集、水源紧缺地区,实行分时分片供水,拉长供水周期,最大程度减少水量损失,提高供水效率。  昭化区有中型水库三个,其中紫云水库、工农水库灌区以服务农业经济为主。今年,工农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顺利建设,也最大程度节约了水资源。“以前这个渠系年久失修,边缘坍塌的地方很多,而且水中淤积多,渠尾的水全部被堵住了,到后面直接就没水了。”王家镇红庙村村民梁定权看着新修的渠系笑着说,“现在好了,水直接流入秧田,没有一点儿浪费。”  “紫云水库、工农水库蓄水量充分,能惠及元坝、王家、磨滩、柏林沟等镇,今年,两个中型水库已经四次开闸放水。自7月14日第四次开闸放水以来,两个水库就没有关过闸。”昭化区水利局副局长商友浩介绍,目前,昭化区全部水利工程供水能力9368.11万立方米,能保障大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商友浩还表示,昭化区部分旱山村组自然条件较差、地理位置较高,水库不能覆盖,加之又没有“当家塘”支撑,仍然存在着生产供水不足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昭化区采取寻找水源点、新建拦水堰坝、启用备用水源地等方式,多渠道增加供水量,同时加大饮水管道巡查频次频率,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用水问题。  “我区在确保水利设施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采取最大化调水全力保供。同时也鼓励部分水库不能惠及的养殖企业打井找水,我们也将修复一些废旧老井和提灌设施,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用水需求。”商友浩说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7
(张仕兵 李全民)“这个项目的资金划拨了多少?建设进度到哪一步?”日前,广元市苍溪县东青镇纪委抽调专业人员共同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开展监督检查,着力查找和发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方面重点项目建设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今年以来,该镇纪委立足监督首责,整合监督力量,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扎实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以有力有效监督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确保专项监督顺利进行,该镇纪委制定了过渡期专项监督工作方案,聚焦“四个不摘”政策落实、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逐一细化明确责任单位、进度时限和工作措施。结合日常监督了解掌握情况,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领域的责任落实、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大起底”,深入查找其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通过全面查找和重点监督共发现问题3个,立案2件2人,责令整改问题2个。针对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该镇纪委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清零”工作机制,督促指导相关责任单位细化整改措施,按时高质量抓好问题整改。督促问题反映集中的单位在抓实整改的基础上召开问题分析会,从问题表象深入剖析单位管理、作风等方面问题,推动建章立制,用监督推动行业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不是卸了担子,而是加了责任。”该镇纪委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过渡期重点项目、关键环节开展强有力的监督,全力护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6
(向儒君 记者 侯东)炎热的八月,空气中的闷热包裹着全身,而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花红农场里,趁着早起难得的凉爽,几位工人正在对园子里的金秋砂糖橘进行夏修,一株株挺拔茂盛的果树上藏着一个个颜色翠绿的砂糖橘,收获的希望正在树叶间悄悄成长。  苍溪县白驿镇花红家庭农场位于白驿镇白驿社区七组,建于2016年,总投资接近300万元,流转撂荒土地200亩,共种植金秋砂糖橘6700余株。“我们园区的果子挂的好,相信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8月15日,花红农场的老板娘王华琳提起今年农场的收获也是满满的信心。据了解,花红农场实行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管理,农场解决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余人,下果、冬管时期多达40余人,累计开出人工工资100余万元,其中脱贫户40余万元。同时,打造“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多元化销售渠道,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起点 从一株树苗开始花红农场的老板刘明耀是德阳广汉市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与王华琳相遇、相爱、相守。2016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刘明耀夫妇认识了在外招商引资的苍溪县白驿镇工作人员,并受邀前往白驿镇投资兴业。“金秋砂糖橘外观艳丽,细嫩无渣,入口即化、口感和甜度都远高于普通砂糖橘,同时较普通砂糖橘早上市45天左右,一直可采摘到12月下旬,且在此期间糖度一直上升,不退糖,所以我们决定种植金秋砂糖橘。”刘明耀介绍,2016年底他们在白驿镇花红村承包了200亩撂荒地,开启了农业建园的第一步。土地到手后,刘明耀夫妻便开始垦荒、平地、翻土、建农场,一步一步将一亩亩撂荒地改成了农场的模样。为了培育出适合砂糖橘生长的土壤,夫妻俩还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撂荒地进行改土,测试土壤合格的那一天,夫妻俩高兴了很久,并立即起垄下苗。6000多株金秋砂糖橘幼苗最终整整齐齐的种进了农场,幼苗茁壮成长时,刘明耀夫妇也丝毫没有松懈,施肥、防病、修剪等一项项种植技术在专家的指导和实践中了熟于胸,半年时间,刘明耀就从一个种植“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在花红农场工作了3年的村民杨桂发如今已年近70,就住在花红村六组的他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很满意,“农场的工作主要是各类管护,也不算太累,一百元每天的工资也低,去年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挣了两万多,老板和老板娘人都很好,村民们也都很支持他们在这里建园。”今年花红农场预计产量20余万斤,产值达120万,明年将达丰产期,产量和产值都将翻倍。精进 高效的农场管护不远处园区边正传来“轰—轰—”声响,原来这两天园子里正在完善灌溉系统,按需要在水池里加上肥料、药水,就可以通过管道给整个园区浇水、施肥,不但方便快捷,效果也比传统方式更好。“我们这两天正在给水池修建小房并加盖屋顶,主要是为了解决安全问题,修建成房间后也避免周围的人误入。”王华琳说,这种灌溉系统的修建本意是希望工人们在园区做事轻松一些,也大大提高了园区的管护效率,之前整个园区施肥需要7天才能完成,现在三天就可以完成还不用抢季节。“这段时间主要是进行夏修,我们有空也都会过来,特别是每年施肥、下果用工量大的时候,喊的人也多,因为我老公有三轮车施肥的时候也会请他来拉肥料,一年下来还是可以在园子里挣不少钱。”花红村五组村民陈素珍提起收入也很是满意。“施肥、打药、浇水、除草、下果都需要人手,只算人工成本每年都要五十万左右,我们也一直就近招工,给周围的老百姓带来了收益,所以园子里有什么事情大家也都很支持我们。”王华琳提起园子里打工的村民都很了解。同时,农场还创新采用植物提取营养液、白糖、白醋、植物提炼素、烟叶水等一系列天然无害的可用食材代替现代农药,防治病虫害;采用无公害、无污染的土地植物营养液作为绿色肥料,引用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山泉水灌溉,精心养护土壤和果苗;全程采用人工除草方式,拒绝除草剂等农药残留,保证金秋砂糖桔整个生长周期绿色全生态,更甜、更健康、更有营养。溯源 无形的销路升级2021年,夫妻二人加入苍溪县家庭农场联合会,遇到很多和他们一样追逐乡村振兴理想的朋友,技术培训、考察学习、交流经验……大家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王华琳说自从成为家庭农场联合会会员,农场从技术到资金,都得到了县农业局、商合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苍溪县为杭州余杭区结对帮扶城市,2021年10月,苍溪县商合局组织县内部分业主前往杭州阿里巴巴培训学习,王华琳也身在其中,在培训学习课程中学习了品牌效益、销售方式等方法,回到家后,王华琳看着自家产品千篇一律的包装便有了新的想法。王华琳专门找到一家成都的设计公司,将“可可心儿”的商标融入其中,设计了两款专属包装,青春、活力!并在每个包装盒上印上合格证,通过合格证可追溯产品来源。而这样一盒“可可心儿”是精选的“5.0”果,只有直径为5cm的金秋砂糖橘才会选入其中,一颗产量达80斤左右的果树,只能选出不到15斤的“5.0”果,卖到了98元每盒。“去年一位属地杭州的微信来加我,说是吃了一次我们的果子觉得好吃,就扫了溯源码加了我微信,最后一口气要了300盒‘可可心儿’,去年我们一共卖出了1500余盒‘可可心儿’,现在溯源码也无形中拓宽了我们的销路。”王华琳说,今年因为园区浇水充足,管护好,果子的品质将会更好。而北京鲜果店的老板也早早开始联系刘耀明了,看到刘耀明发的园区就点赞,问问果园的果子今年品质如何,只等果子成熟了,对此刘耀明也十分感慨,“果子的品质上去了,真的就不愁卖,最艰难的时候已经挺过去了,今后只要把园子管护好,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的!”就这样,在那片苍山溪水的掩映中,花红农场正生机勃勃的成长着,金秋砂糖橘映红了刘明耀夫妻的笑脸,也映红了花红村村民的美好生活。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16
(记者 燕巧)8月13日,沿着剑南路一路而下,旁边白龙河在公兴镇河段露出河床,水面两边泥地出现很多裂纹,昔日宽阔的水面已不足50厘米。白龙河是广元市剑阁县东南部的主要河流。7月以来,剑阁县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降水稀少,全县各乡镇出现旱情,其中东南部的白龙、鹤龄、公兴等乡镇旱情严重。  作为川东北的产粮大县,剑阁县如何抗旱保水保供?8月13日、14日,记者走进剑阁县东南部乡镇探访,现场直击两次“送水”。干旱减产的玉米。送水车进村社送水38次  鹤龄镇位于剑阁县东南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600毫米,常年缺水。6月下旬以来,连续40多天高温天气导致全镇11个村(社区)出现严重伏旱。7月初,鹤龄镇开始组织送水车给群众送水,截至目前,已送水38次。  8月13日,在前往鹤龄镇岳坪村的送水路上,记者看到村道旁的玉米、大豆已经发黄。“这都是不正常的,这些玉米基本没有收成了。”鹤龄镇社会治理办主任张坤说。  洒水车驶过树林、玉米地、大豆田,最后停在一户村民房前。“水来了,接水了!”房前的孙在蓉大吼一声,七八位村民从屋里陆续出来。10余个大桶、小桶排在一起,哗哗的水从洒水车的水管里流下来,一个能装100多斤水的蓝色大桶不到半分钟就装满。  “靠送水不能改变鹤龄镇缺水的现实,要建大水厂,才能改变现状。”在岳坪村送完水后,张坤将记者带到了白鹤村正在建设的鹤龄水厂。  站在鹤龄水厂,可以眺望到山下的嘉陵江,水厂的水源来自厂址下落差350米的亭子口库区。“这段时间我们多班组抢抓工期,每天120多个人在20多个点位多工段施工,旱情紧急,我们要赶在春节前让鹤岭片区的群众吃上水。”剑阁县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伏雄顶介绍。  鹤龄水厂于去年开工建设,计划明年3月竣工。届时,可解决鹤龄镇、杨村镇、白龙镇、公兴镇以及苍溪县白桥镇等8个乡镇近1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岳坪村村民正在接水。160亩稻田“喝”上了水  “来了!来了!”8月14日18时,白龙镇红岩村10余名村民等在山坪塘附近,一根水管里咕咕的空气声渐渐变成水流声。随着水管抖动,一股清亮的水流冲进已经干涸的山坪塘。  “山坪塘的水干了有一个月了,前段时间我们从山上的池塘放水,这段时间池塘的水也没有了。”白龙镇红岩村1组组长徐堂南告诉记者。  “160亩水稻灌浆急需用水,如果错过这几天时间,村民一年的辛苦付出就白费了。”8月11日,红岩村党支部书记徐泽卫带着徐堂南,找到白龙镇党委书记李玉东反映情况。  在稻田不远处,今年刚修了提灌站,主要给河对岸的园区稻田供水。“新提灌站距离红岩村原来老提灌站的水管只有40米距离,如果能接通,就能够保护160亩水稻免受干旱。”李玉东当即联系县农机站技术人员,接通水管。  8月13日,水管接通,但只有“半管水”。记者与徐泽卫在“巡线”中发现,剑南路旁有一个大的漏水点,提灌站一开闸就有大股水流出。李玉东随即再次联系技术人员,给铁管加工“抱箍”、安装、焊接……数小时后,提灌站再次开闸放水,水流经过近5分钟的爬升,终于在山坪塘流出“满管水”。村民打开山坪塘的放水涵管,把水依次引到各自稻田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菲菲称重、分拣、打包、装运……连日来,广元市昭化区各地脆李、葡萄、黄金梨、黄桃等特色水果迎来丰收,为了保证果实的品质和口感,电商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将新摘的一批批鲜果发往外地,用最短时间将它们从田间地头“搬到”餐桌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该区沿着农业产业链条集聚产业资源,做足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的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该区推动园区水、电、路、田、通讯“五网”设施提档升级,大力推广运用中耕除草施肥、植保无人机等现代装备,实施水肥一体、农业物联网等现代设施综合配套,新建猕猴桃避雨栽培大棚2200亩、节水灌溉设施7000余亩,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达100%。  同时,该区持续深化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在园区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专家把课堂开设在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教学、答疑解惑,累计培育剪刀干部、剪刀村民2000余人,打通产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效益,该区就地就近配套农产品初加工中心3处,主导产品初加工率达93.26%。在工业集中区建成果酒、果醋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年产值6000余万元。  “通过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主导产品线上销售占比达34.16%。以桃博园3A级景区、双凤省级农业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农旅经济、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年累计接待乡村旅游60余万人次。”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5
(刘敏 徐咏秋 李全民)作为省级文明村镇,近年来,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为方向,在产业兴旺发展、环境优美整洁、乡村文化繁荣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取得新成效。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文明新村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走进旭光村尚林园家庭农场猕猴桃种植园区,村民们正顶着烈日开动机器进行除草作业。“我们在这个园子里主要就是割草、施肥,工资每月六七千块钱,每月一发,再加上自己屋里养些猪,再种点土地,一年八九万块钱,比起原来肯定是好多了。”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村民李凤荣说。近年来,该村大力加强人才回引培育,通过主打乡情牌,积极向在外发展成功人士进行广泛宣传,坚定他们返乡创业投身产业发展的信心,同时配套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在全村营造出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为回引人才提供成才的“沃土”。尚林家庭农场主丁柏寒就是该村回引的众多返乡创业人才之一,通过近5年的发展,如今他的农场已种植红心猕猴桃160余亩,年产值达200余万元。“我们吸纳了50余名村民在这里常年务工,每天80元工资。在我和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下,带动了八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搞种植,我们村目前种植猕猴桃一千余亩。”苍溪县歧坪镇尚林园家庭农场农场主丁柏寒介绍。与此同时,该村推出的便捷式公共服务让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办事。一大早,村民郑大俄来到离家不远的便民服务室。得知他要办理不动产权相关业务,工作人员热情地为他登记并讲解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不到10分钟就为他办好了相关业务。“我们原来社员办个手续要到歧坪镇上,要一两个小时,来去要一上午,现在,我们办手续只几分钟就可以办完,到这儿来,环境卫生都可以,还有空调这些。”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村民郑大俄说。据悉,为了让群众少跑路,方便群众办事,该村便民服务室开设社会事务、经济发展、综合服务3个办事窗口,能够代办30多项业务。此外,前来办事的群众还可通过科普宣传电子屏浏览了解相关知识。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村里的人居环境也整洁干净。来到该村一组村民邱柯家,两层高的楼房布局合理,房前院落干净整洁,屋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有序,老人生活舒心。近年来,该村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促进村民们养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房前屋后脏了,我们自己扫,村上专门在这附近建了一个垃圾回收站,每天我们产生的垃圾都提到垃圾站去,有专人清运回收,厕所也得到了改善,没有臭味。”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一组村民邱柯说。此外,该村还新建了文化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季度开展主题宣讲、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在全村形成邻里团结互助、孝老爱亲、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如今的旭光村,家家户户瓜果飘香,人人都是笑脸相迎,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我们一方面提升便民务实的服务内容,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少跑路,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室,定期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李旭表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