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周姚 冯金虎 记者 侯东 文/图)“本产品为公司历时38个月开发的高端猕猴桃果肉型饮料,制作中不添加防腐剂、香精、蔗糖,低卡0脂肪,一瓶饮料包含5颗猕猴桃的膳食纤维......”8月29日,2022年广元市优质农特产品专场直播活动在苍溪县举行,在苍溪县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中心,网络主播正在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推介苍溪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等特色农产品。苍溪县委常委、副县长刘俊峰,副县长翟广生走进直播间倾情“代言”,向广大网友介绍苍溪的农特产品以及人文风情,并为主播颁发“爱心助农公益大使”荣誉证书,吸引众多网友观看、点赞、留言“刷屏”,将直播氛围推向高潮。苍溪县委常委、副县长刘俊峰为苍溪农特产品直播代言“第二次来到苍溪,感触很深,这里的红心猕猴桃跟雪梨都是属于水果界的天花板,我们应该多做这样的公益活动,把这么好的产品推荐到全国各地,为苍溪助农增收。”杭州圆行文化主播李晨迪说。 本次专场直播活动在余杭帮扶苍溪工作组的多方协调及阿里巴巴公益的援助下,由苍溪县委、县政府主办,广元市商务局指导,苍溪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具体承办。今年参与直播活动的除苍溪农特产品外,还有广元市其他区县、甘孜州、凉山州等地共计102种单品。“川越杭广 猕恋苍溪”直播现场  “配合着苍溪猕猴桃采摘季,助力苍溪商家和农户把红心猕猴桃等农特产品推销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苍溪好货,是这次直播活动的核心。接下来,我们还会有一些类似于在淘宝、支付宝上面的一些助农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不断的把我们的农产品推向全国。”阿里巴巴公益基金特派员孙文介绍。据悉,此次活动以“川越杭广 猕恋苍溪”为主题,采取“淘宝网红主播+农产品+品牌商家直播”的方式大力推介苍溪农特产品和文旅资源。当天直播活动持续开展至凌晨1点,直播间观看人数达50多万人次,总成交订单额171.8万元,其中苍溪红心猕猴桃遥居订单榜首。本次直播活动既提高了苍溪红心猕猴桃等农产品的销量,更提升了苍溪红心猕猴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31
(周俊 记者 侯东 文/图)“村里建好了联户路,干完农活后可以把旋耕机直接开到家门口,既省力又省心。”8月30日,旺苍县天星镇洪水村3组村民向宗联高兴地说,以前遇到下雨天,泥巴路肯定走不成,不小心就会摔跤。全力打通村组联户路,一直是村民们的心愿。走进洪水村,只见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连接着各家各户。“村里建成的联户路,现在已成为便民出行、促民增收的惠民之路,村民们都特别满意,一个个发展劲头足得很。”该村支部书记谭建华说。以核桃产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洪水村,过去,从村组主干道通往村民家的联户路没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特别是每逢核桃采摘季节,一下雨,核桃采摘就遇阻。运输不畅影响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旺苍幸福美丽乡村路为早日实现村民修通联户路的心愿,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该村“”两委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组织村民采取投工投劳方式主动参与。短短8个月时间实施建成13.8公里的联户路建设,对全村进行了全覆盖。今年以来,该县以建好“四好农村路”为目标,在深入摸底调查基础上,针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出行问题,积极开展涉农资金整合,科学编制年度联户路项目实施规划,集约高效安排资金,将钱用在“刀刃上”,确保项目资金安排精准。旺苍幸福美丽乡村路“旺苍公路总里程达到7026公里。通过紧紧围绕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目标,稳步推进全县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旺苍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介绍,目前,旺苍县农村公路总里程2787公里(县道649公里,乡道791公里,村道1347公里),等级路比例达到93.9%,实现100%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自然村公路里程达到3859公里,通达率达97.7%,硬化率达到81.2%。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31
(唐彪 记者 侯东)“这次打出来的碎米还是有点儿多,设备必须要继续调试才得行”“文书记,你也晓得,我们才试生产。今天的效果算是最好的哦”“那也还要调试,要是把这些米卖出去,肯定要砸招牌”……近日,在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双龙村“王家贡米”加工厂里,看着刚打出来的“王家贡米”稻米,文燕表情凝重,毫不隐讳地对加工师傅提出了意见。1988年出生的文燕,是双龙村“四职合一”干部(村党支部副书记、纪检委员、监察工作信息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全过程参与了“王家贡米”加工厂项目谋划、开工建设、试生产。“这是大家的事情,我必须要上心。”在文燕看来,希望通过全过程监督,擦亮“王家贡米”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做大做强“王家贡米”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柏林沟镇是广元首个启动GEP(意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乡镇。2021年1月,核算结果出炉:柏林沟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19.15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13.87亿元、农产品价值0.38亿元、林业产品价值0.01亿元)。基于此,柏林沟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将发展生态旅游,种植“王家贡米”、笋用竹、茯苓等明确为重点发展方向,落地实施了游船、皮划艇水上旅游,“王家贡米”加工厂巩固提升等23个项目。“这些项目大都是产业项目,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GEP转化为GDP作用巨大。”柏林沟镇纪委书记张仕林说,他们组织动员镇、村纪检干部全程参与项目监督,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的落地实施。“开展GEP核算以来,依托游船、皮划艇等水上旅游项目,2021年接待中小学生15000余人次。”双龙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马海军介绍说,有村“四职合一”干部的全程监督,他们更有信心把村上的“王家贡米”产业发展好。“我们的加工厂于6月进入试生产,今年已经种植‘王家贡米’2100亩,预计可通过加工生产‘王家贡米’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3余万元……”不只是柏林沟镇,去年以来,昭化区纪委监委做实做细村级监督,制定出台《村级党组织精准监督纪实手册》,着力推动150名“四职合一”人员规范履职、发挥作用。“目前,我们正深化村(社区)‘三资’管理、重点站所提级监督,推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着力提升村级监督质效,护航‘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该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宋立千如是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31
(康勇 记者 侯东 文/图)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12个县(市、区)为第一批省级农作物种子(苗)生产基地,广元旺苍县成功入选茶树种苗生产基地。据了解,旺苍茶树种苗生产基地位于省四星级东凡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内,规模3900亩,建有工厂化育苗基地2个,保存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230份。目前,基地每亩每年可圃合格茶苗15-20万株,今年可出合格黄茶苗3000万株以上。旺苍茶树种苗生产基地该基地围绕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创新、品种测试评价、良繁基地提升等方面,建设种质资源库、品比园、母本园、展示园、新品种选育繁育中心、良种示范推广中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物联网指挥中心和种业信息交易中心等“一库三园五中心”,功能完善,发展潜力巨大。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优质茶树种苗1亿株以上,切实解决旺苍县“突破性发展黄茶”的种苗需求,并为全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提供优质茶树种苗。目前,该基地共入驻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专合社),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示范社1个,5家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入驻企业共建成育苗基地3350亩,基地面积占比达85.9%。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31
(苍融 记者  侯东 文/图)“秋雨贵如油”,8月29日,一场久违的秋雨滴滴答答落下来,为正在充盈糖浆的苍溪红心猕猴桃有机果提供难得的养料。好果需要养料,投资需要沃土。连续三个月的苍溪红心猕猴桃采摘季,不仅利好“猕友”挑剔的胃口和苍溪果农增收的口袋,还给不少外来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遇。在他们眼中,苍溪作为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和最佳适生地,也是一片值得投资的“金土地”。集中签约“要加快在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和最大产地布局,在猕猴桃市场占据话语权。”在省内外多地投资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成都百庆控投集团公司,近日由公司负责人带队到苍溪考察,并与苍溪县签约,落子苍溪发展红心猕猴桃。客商参观考察当天,苍溪县还与四川鸣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供福天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分别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3.25亿元。投资项目不仅有规模性的种植基地,而且有红心猕猴桃科技创新中心、农事综合服务中心、采后管理中心、品牌营销中心等,无疑将进一步延伸苍溪红心猕猴桃产业链条,提升苍溪红心猕猴桃品质。8月26日启幕的2022苍溪红心猕猴桃采摘季,不仅让世人进一步知晓了苍溪红心猕猴桃的采摘供货时段:8月、9月、10月,也让更多投资者借助采摘季走进苍溪、投资苍溪。在采摘季期间,不少外地投资者走进苍溪,考察了解当地投资环境,与相关部门接触接洽,了解投资信息。客商参观考察近日,由天九控股共享集团有限公司与合作伙伴组成的考察团到苍溪县考察调研,他们走村串户,感受苍溪红心猕猴桃火热的采摘、加工、产品研发场景,调研苍溪投资环境。在亭子镇长江村的苍溪日昇农业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苍溪红心猕猴桃采摘基地,一位合作伙伴亲自下地采摘体验后说,一个果子能做到连续采摘三个月,背后的科技力量不容小觑,这说明当地政府对发展特色产业很用心的,也说明苍溪这个投资环境是不错的。考察团一行人在研讨中认为,苍溪不仅有天然有机、绿色健康的红心猕猴桃,也有绿色健康的投资环境,表现在营商环境好,政府在项目落地服务、要素配置等方面的专人服务、精心服务,不得不说,这是一方商机无限的投资热土。对于各路投资者和客商的关注,苍溪县委县政府给予积极回应。县委书记张世忠表示,苍溪县将始终秉承“为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盈利、促投资者成功”的宗旨,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签约企业营造最优越的发展环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31
(刘保刚 王鸿 李全民)“咱们的脸上放红光,咱们的汗水往下淌……为什么呀为什么,为了咱向阳村幸福生活……”8月23日,青川县乐安镇向阳山上,不时传来一阵阵优美的歌声。向阳村党支部书记黎恩俊头戴一顶草帽,正和村里群众人在天麻产业示范园里查看天麻的长势,看到150多亩的天麻在阳光的照片下闪闪发光、丰收在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一边交流体会,一边不断的拍照,在朋友圈分享着心中的喜悦。往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向阳村的群众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富裕村迈近。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当地的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战略,得益于全村群众的抱团发展,更加得益于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强健。青川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是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县、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也是全国第10个、四川省首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绿色已成为青川人产业发展的底色,生态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然而,在过去由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制约,严重影响着那里的经济发展,大批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乡土人才的流失成为广大农村最大的痛点。怎样强基础、补短板?怎样把痒点变爽点、把盲点变亮点、把弱点变优点?怎样吸引乡土人才返乡,让乡土人才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引擎让党建红融入生态绿?“坚持发展生态产业,培育特色专合组织,抓好试点示范带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全镇产业发展大会上,乐安镇党委书记李波一席话,让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向阳村党支部书记黎恩俊如同打了一针兴奋剂。黎恩俊经过前期市场考察与分析,他认为发展天麻产业对向阳村的自然资源条件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天麻被称为懒庄稼,平时不需要太多管护,而市场前景十分乐观。”黎恩俊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利用春节在外务工人员回家过年的有利时机,挨家挨户和大家交流,听取产业发展的建议,思考和谋划全村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过集思广议,向阳村成立了生态天麻合作社,将全村83户群众吸纳为会员,因地制宜种植天麻有150多亩。同时,农户还可兼种其他经济作物。为解决天麻种植技术问题,黎恩俊组织群众不断加强天麻种植理论学习,制定了农户种植规划,通过示范引领、党员带动提高群众的种植技能,组织技术员定期不定期到农户家中宣传天麻种植技术,查看天麻生长情况,主动联系帮扶单位农行青川支行为15户农户贷款450000元,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2021年11月底,全村天麻喜获丰收,直接经济效益56万元,算上木耳、竹荪等其他产业,该村群众户均增收5万元。这一消息不胫而走,该村几十名在外务工青年明确表示要在家乡发展天麻产业,与全村265户群众通过抱团发展,实现共同奔康。“一斤干天麻可增收10元,人均可增收2万元。”对于未来,黎恩俊充满了信心。他粗略估算,预计2022年底,全村265户将实现家家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目前,黎恩俊正在筹划建立向阳村生态农产品加工厂,加大品牌包装,延伸产业链,改变只卖初级产品的现状,群众收入将实现大幅增加。据乐安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群众利益,向阳村的生态天麻合作社主动接受镇纪委、村廉情工作室的监督,及时监督向群众公布合作社运行情况,把收入账算明白,把利益帐理清楚,确保分红都如期打到群众账户上,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现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正在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特别是随着广平高速的顺利通车,向阳山茶博园、瓦房山茶药产业园的建设的大力推进,当地群众的“幸福快车”即将通往全国各地。“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随着村里的广播响起,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也在全村男女老少间快乐地传唱。向阳村群众王清烈深有感触地说,用这首歌词形容咱们村如今的发展变化再贴切不过了。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冯小珈 雍金萍文/图身前一个箩筐、手中一把剪子,下枝、剪粒、去叶……8月20日,走进利州区宝轮镇张公岭村郭家院子藤椒种植基地,满山遍野的藤椒树上,结满了青色的果实,微风拂过,椒香扑鼻,村民们在藤椒地里忙得不亦乐乎,呈现出火热的丰收景象。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采摘藤椒,目前已经采了4000公斤了。”种植基地现场负责人雷明一边挑选着剪下来的新鲜藤椒,一边介绍说。  看着眼前忙碌而充满生机的一切,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撂荒地。村民正在收藤椒。  宝轮镇张公岭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小山村,十分地有九分石头,即便是种植玉米、土豆等“好养活”的农作物,收益也只能糊口,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为改变村里落后的农业状况,经过前期考察、调研,我们决定种植藤椒,不仅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而且具有丰富的药用保健价值,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是山区发展经济作物的很好选择。”张公岭村党支部书记杨万茂介绍,乡村振兴首先是发展产业,藤椒一般第二年便可初产,第三年进入丰产期,经济效益大,再加上村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村民实现了零风险收益,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  “我们土地能流转是好事,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收取每亩每年130元租金,还可在基地务工,每年可增收5000元左右。”说起撂荒地流转带来的改变,张公岭村村民陈金兰喜笑颜开。  如今,通过撂荒地流转的260亩土地已生机盎然,藤椒也已进入丰产期,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就近务工。  “今年预计260亩藤椒地可采摘鲜藤椒2.08万公斤,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30多元算,产值将达到62万余元。”杨万茂说,下一步,村里还将向深加工发展,提高藤椒附加值,让石头缝里长出的藤椒,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摇钱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30
(杨黎明 记者 侯东 文/图)天刚泛白,1.2万亩现代农业园生机勃勃,辣椒区温度32℃,湿度64%;小白菜区温度28℃,湿度67%。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农场大数据分析展示系统”,梁波对园区每一片作物的长势了如指掌。“通过收集二氧化碳、水土、温度、湿度等科学数据,提供指导及预警服务,实现高效绿色种植。”这位来自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双凤现代农业园的技术管理员,正变身为“现代农夫”,解锁“科技+农业”新玩法。这是现代农业在秦巴山水间描绘“美丽振兴”的“新图景”,也是川北农旅融合发展在昭化镇奏响的新时代“田园牧歌”。得益于数字技术赋能,广元市昭化镇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走进乡村田园,带动农业生产智慧化。双凤现代农业园秦巴大地织“金”毯   致富“韭”飘香振兴路八月,走进广元市昭化镇天雄村,一垄垄韭黄整齐排开,金黄璀璨,生机勃勃。微风吹过,空气中飘来阵阵清香。昭化镇,有着上千年韭黄种植历史。在古代,昭化韭黄是昭化官民给朝廷的进贡之物,也称“贡黄”。如今,它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佳肴。2002年,昭化韭黄被认定为国家首批无公害产品之一;2006年,昭化镇成功创建四川省韭黄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昭化韭黄”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昭化镇因地制宜,围绕“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韭黄成为主要发展产业之一。村民丰收韭黄 “割青的刀,必须锋利,不能钝、生锈,否则影响韭黄出芽质量;种植韭菜株的田垄,必须达到一定高度……”谈起韭黄种植,天雄村韭黄基地负责人罗元忠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在昭化镇韭黄产业基地,像罗元忠这样的种植户,有30多个,都是村集体公司从村民中挑选出来,一手培养起来的本土“技术骨干”。“正常情况下,我们精品韭黄售价达到20多元每公斤。这些韭黄主要销售到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高峰时,一天的销售额可达5万元。”罗元中介绍道。“在基地务工,平均每个月能拿到1500元至2000元工资。”正在收割韭黄的当地村民张强武说,自从村里发展韭黄产业后,再也不用外出奔波了,就地就近就可以增加收入。据介绍,像张强武一样在基地务工的群众,每天约有20名。这一片片脆嫩的韭黄,有着昭化镇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甜蜜桃敲开“致富门” 农旅融合做活“桃经济”三月桃花开烂漫,六月鲜桃红艳艳,八月酒香惹人馋。眼下,正是昭化镇朝阳村酿造脆桃酒的时节。这里有川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桃园之一——昭化桃博园,总占地2000余亩,也是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桃为媒、以人聚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完美融合,朝阳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出了“加速度”。“通过举办桃花节、采摘节等活动,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同时在桃博园周边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吸引更多游客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桃博园的浪漫与美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昭化镇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刘毅说,今年脆桃的总产量预计在500吨左右,总产值有望达到400余万元。今年,昭化镇朝阳村建起了加工坊,将脆桃酿制成果香味十足的白酒,随后销往市场,从而有效延长产业链。脆桃酒酿造现场 立足资源优势,延伸、整合产业链,提升产业“造血”功能,必不可少。刘毅介绍:“在脆桃成熟的季节,我们建起了脆桃加工厂。今年,预计收购老百姓脆桃30余吨,按照10斤桃子一斤酒,预计可产出白酒3吨多,每天可以带动10余人就业。”“桃花+鲜桃+桃酒”,打造本土“桃”IP;“线上+线下”,助推农民致富增收。近年来,昭化镇以“桃”为媒,做足“桃文章”,做活“桃经济”,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行走在昭化镇,园区变景区,景区有活力,一条条通村路纵横交错,一个个产业园蓬勃发展,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昭化镇运筹帷幄、步履铿锵!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日新月异、竞相媲美,不仅扮靓了昭化大地,也稳稳地托起了老百姓的“幸福梦”,深厚的农耕文化正为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绘就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9
(姚彬 记者 侯东 文/图)高山云雾出好茶,富硒富氧孕佳茗。近日,2022年七佛贡茶“四进”广元推介活动成功举行。 活动中,青川县茶业协会代表从七佛贡茶起源、发展足迹、产品优势等方面进行全面推广;特色产业专家对富硒七佛贡茶作了详细介绍;青川县人民政府与广元山水茶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推介会现场参会的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团队、茶企代表们现场品茶体验,了解七佛贡茶的生长环境、工艺、文化等特点。“嫩栗香、绵柔持久,叶底芽叶匀齐,非常好!”特色产业专家陈定全对七佛贡茶连连称赞。 青川县七佛贡茶具有“外形扁平绿润,香气高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香醇,叶底匀亮完整”的独特品质,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华文化名茶”称号。先后荣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亚太茶茗大奖赛金奖、中茶杯一等奖、国饮杯一等奖、四川茶业博览会金熊猫奖。 “今年,我们春茶实现大丰收,干茶产量达5800余吨,实现综合产值23.02亿元,带动约3.14万户茶农人均增收3460元。此次在广元举行推介活动,旨在与广元市场进行深度交流融合,通过与茶企合作,让七佛贡茶进机关单位、进茶楼、进酒店、进商场,实现七佛贡茶广元共享。”青川县副县长张久全介绍说。“我们将发挥自身在茶叶产品销售上的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全力以赴做好七佛贡茶的推广,助力七佛贡茶销量再攀升。”广元山水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猛表示,将在旗下的7家茶楼率先推广七佛贡茶,争取1年之内推广到50家大型茶楼,让七佛贡茶逐渐成为广元茶叶行业家喻户晓的茶叶品牌。近年来,青川围绕“2+3+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优一强二畅三”思路,持续做强茶产业、发展茶文化、打响茶品牌、繁荣茶经济,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倾力打造茶叶公共区域品牌——“”七佛贡茶,推动了青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9
(记者 侯东)近日,2022苍溪红心猕猴桃采摘季北京分会场、浙江分会场同时举行,以“展览展示+产品推介”的形式集中推介苍溪县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现场“很甜!很好吃!”在浙江杭州余姚区五常街道印象城,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余姚市民李女士一边品赏工作人员端来的红心猕猴桃切片后,一边拿起一个猕猴桃,仔细看着,“这就是正宗的红心猕猴桃啊!”同样的情景也在北京五粮液龙爪树宾馆重现,苍溪特色农产品让络绎不绝的北京市民流连忘返。参会领导与嘉宾品鉴苍溪县特色农产品个大汁多的苍溪红心猕猴桃、营养丰富的苍溪雪梨膏、香气清新的苍溪茶以及川明参、菜籽油、生态大米、手工挂面……14家苍溪企业带来的苍溪特色农产品受到北京、杭州市民的青睐。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当地盛产红心猕猴桃、雪梨、川明参等农产品,有“雪梨之乡”、“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的美称。近年来,苍溪坚持生态立县,把生态高效产业作为助民富、促发展的核心来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不仅使老百姓栽下了“摇钱树”,还让老百姓端上了“金饭碗”。“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展示和提升苍溪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优质农产品在北京、杭州的销售,进而把苍溪县农产品推向整个北方、南方市场。”苍溪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何兴旺介绍说。(图片由苍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徽8月26日晚,由苍溪县委、苍溪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苍溪红心猕猴桃采摘季暨嘉陵江畔音乐节”在苍溪县梨仙湖湿地公园开幕。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品果、文旅、商务投资等系列活动。  苍溪县是红心猕猴桃发源地,全国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苍溪红心猕猴桃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先后3次荣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2020年,“苍溪红心猕猴桃”成功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获得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开幕式启动现场。  据苍溪县委书记张世忠介绍,截至目前,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实现31个乡镇全覆盖,种植面积18万亩,从业人员超22万人,种植农户达3.8万户,有香港日昇、广元果王等龙头企业4家,产地初加工率达60%以上,研发猕猴桃果酱、果汁、果酒、果脯等10大系列58种产品进入国内大型超市,鲜果远销 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红心猕猴桃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据了解,今年虽然遭遇持续旱情影响,但苍溪采取各种措施抗旱保果,预计全县猕猴桃产量达到7万吨,综合产值46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9
(曹琳 赵万本 李全民)“十三五”期间,青川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以长效机制为根本,以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就业扶持为支撑,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截至目前,建设集中安置点8个,实施易地搬迁3426户10671人。夯组织,“有依靠”。青川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领导小组,县级部门、乡镇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同时,落实8名县级干部、10个行业部门一对一对应联系8个集中安置点,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县级干部及行业部门到安置点调研12次,协调解决搬迁群众实际问题25个。不断完善集中安置点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安置点居民公约、议事规则等制度,保障社区治理有序有效。精施策,保实效。制定了《青川县“十四五”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规划》,聚力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社区融入、消费帮扶五项重点任务。印发交通、水利、产业、就业等10个县级行业部门专项扶持方案,明晰相关行业系统到村、到集中安置点的工作任务、资金投入、工作措施。建立县、乡干部帮户制度,因户施策,户户制定“五个一”扶持规划(一个增收产业、转移一个劳动力就业、培训一个致富能人、有一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立一本增收台账)。全县实行月调度、季抽查、年考核工作机制,进一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投资金,添动力。争取以工代赈专项投入。围绕安置区“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十四五”以工代赈项目1.7亿元,2022年争取到位资金1197万元,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80万元,占31.7%。整合涉农资金投入。按照应整合尽整合的原则,全县整合涉农衔接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惠及搬迁群众3100户。争取浙江帮扶投入。整合投入浙江帮扶资金5920万元,建成产业基地9个、就业帮扶车间12个,惠及易地搬迁群众530余户。加大信贷资金投入。与青川县农商行联合开展金融助力易地搬迁后续工作,为搬迁群众产业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截至目前,全县对搬迁户评级授信率达到91%,投放低息贷款1.06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县内新型经营主体和招引企业投入6500万元,建成“川之味”茶叶加工基地、“星空青川”创业基地、“湖羊入川”基地等项目,按照“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120户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增收。稳就业,促增收。青川县始终坚持将促进就业作为直接提高搬迁群众收入的重要手段,采取以工代赈项目带动一批、重大项目吸纳一批、产业发展扶持一批、帮扶车间就业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自主创业发展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的“七个一批”帮扶手段,实现全县易地搬迁家庭有一人以上就业,实现年户均收入达1.5万元以上,让搬迁群众“搬得出、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提服务,能融入。青川县按照规划执行到位、资金整合到位、责任压实到位的整体目标,全面启动产业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8个示范集中安置点建设全覆盖。一是制定“六有”标准。有完善的管理组织、产业园配套、生活服务超市、文化健身广场、金融服务及便民代办、通讯网络保障等功能配套。截至目前,“六有”达标率达到100%。二是开展“五项”行动。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感恩教育行动、移风易俗行动、文旅提升行动、平安创建行动,全面提升安置点生产生活承载力。通过开展“六有达标”和“五项行动”进一步增强了搬迁群众融入新家园、新社区的幸福感、安全感。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26
(赵悦 冉金鹭 李全民)凝聚爱心力量,筑梦乡村振兴。8月24日,一场特别的爱心捐助活动在朝天区临溪乡党家村开展。当天,结队帮扶单位建行广元分行向党家村捐赠了22万元爱心善款,主要用于该村肉牛养殖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建设活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集体经济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党家村肉牛养殖基地占地约2000平方米,涉及农户264户878人,计划改扩建饲养肉牛圈舍1200平方米,新建蓄水池1口400立方米、新建化粪池1口300立方米,配套饲草饲料加工设备、饲料揉搓机、环保设备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好,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捐赠仪式上,党家村支部书记谷闰生向建行广元分行表达了由衷的谢意,“帮扶单位的捐款为我们建设肉牛养殖基地提供了很大支持。”谷闰生告诉记者,肉牛养殖基地建成之后预计每年能为党家村增加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增加收入,能为30余名村民解决就业问题。随后,大家参观了肉牛养殖基地,详细了解了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党家村的发展方向,建行成都金河支行、建行成都经开区支行、建行成都金堂支行、建行广元分行当即共同举牌,现场认购牛肉2000斤。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行成都金河支行、建行成都经开区支行、建行成都金堂支行还为党家村的四名困难学生送上了助学金和学习物资,缓解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压力,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我将努力学习,不辜负爱心人士的厚爱和期望。”受到资助的困难学生罗月说,看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她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今后,她会继续努力学习,并将爱心和正能量一直传递下去。当天,建行广元分行结对帮扶义诊活动还为群众提供了免费测血压、长期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咨询诊治和治疗建议。据了解,此次“多对多”结对帮扶行动既为朝天区临溪乡党家村产业发展输血供能,也为乡村经济发展造血搭桥,为乡村产业发展增添了内生动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26
(杨黎明 朱映江 记者 侯东 文/图)8月25日,在广元市昭化区“王家贡米”品种选育基地,曾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遨游太空的“王家贡米”开镰收割,这是太空育种第三年喜获丰收。今年,全国各地总体降雨量偏少,加之我省7月以来连续不断的晴热高温,让部分农作物遭受损失。“王家贡米”育种基地是否收到特殊天气的影响呢?“完全没有受到影响。‘王家贡米’育种基地离新荣水库仅仅1.5公里的距离,新荣水库充足的蓄水量也成为了今年‘太空水稻’获得丰收的关键。”昭化区卫子镇组织委员刘元林道出其中缘由。细心挑选出主穗,装在一个小小的白色透气的麻布口袋,再进行独立编号,剩下的分穗再统一收割,装在一个较大的白色透气的麻布口袋,再进行编号。上午8点,昭化区选派的4名农业技术专业人才与昭化区特优粮油首席专家陈定全一道小心的收割着“太空水稻”的主穗,20余名群众则用镰刀收割着分穗。收割现场“大获丰收,变化可喜。”陈定全笑着说。他介绍,今年的“王家贡米”是在去年收获的株系中选育的颗粒饱满、基因稳定的主穗,但变化却很大,有的株系高、有的株系矮、有的颗粒饱满、有的干瘪,着粒密度、剑叶宽度也大不相同。如此大的变化,为什么让陈定全如此高兴呢?“今年是‘太空水稻’的第三年试种,是基因变化最大的一年,变化大,可选择性也大,育种材料也就更多了。待明后年,基因稳定后,我们就可以将好的品种送检。”陈定全说。“王家贡米”因其清香馨甜、口感绵软而颇负盛名。2020年5月,“王家贡米”一号、二号作为“王家贡米”培育的重点品种从全国参选的上千品种中脱颖而出,入选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实验项目。“今年,我们航天育种的材料大概有1500个株系,种植面积4.2亩。”昭化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葭萌英才”王家贡米产业服务团成员吕志勇把裤脚高高挽起,进入试验田,一边认真收割主穗、一边介绍,“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南繁加代的方式,争取五年内把航天材料稳定,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每年拿出不低于500万元,用于育种技术攻关;同时选派8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20名高层次人才组成产业人才服务团,给予智力支持,从种源上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葭萌英才”王家贡米产业服务团成员正在采收主穗目前,昭化区“王家贡米”产业人才服务团通过实践摸索,提出了统一供种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单收购、分户经营管理“五统一分”生产模式,大力推广以稻渔综合种养、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主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推动建成水稻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4.8万亩,认定富硒、富锌有机水稻种植基地0.5万亩,“王家贡米”先后斩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品牌”“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金奖”“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6
(康勇 樊陈 何浩东 记者 侯东  文/图)眼下正是水稻收割的季节,走进广元市旺苍县的农村随处可见丰收景象。“轰隆隆隆……”8月24日,在该县嘉川镇槐树村的稻田里,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来回穿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卷入收割机中,切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排出,一粒粒金黄的稻谷尽收“囊中”。望着颗粒饱满的稻穗,槐树村一组种植户张仁太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最近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会有陆续降雨天气,他又很担心人工收割会延误收割的最佳时间,通过机械化收割,一天就能收割完他家的4亩水稻,张仁太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收割现场“今年水稻长势还是可以,目前来说,今年我家的水稻每亩能产1100斤左右,而且采用机器收割之后,将近空出十多天时间,还可以补种一些蔬菜。”张仁太笑着说,这些年村里有了农机专合社,机收水稻很受欢迎,只要到了收割季节,县农业农村局和村委会都会主动帮忙协调机器,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服务,并组织农技员下村指导机收作业,帮助农户减劳力、省费用,保证农户的水稻颗粒归仓。收割现场“前期抗旱保苗工作做的比较扎实,水稻受干旱影响比较小,自从早稻收割以来我们就大力推行机械收割,确保颗粒归仓,我们村的早稻大约十天之内就全部能收割完毕。”嘉川镇槐树村村委会副主任侯永红介绍说,机械化收割带来的便利也得益于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完善稻田基础设施,为水稻机械化种植、运输创造有利条件。据了解,旺苍县多个乡镇的水稻已“开镰”。今年,该县70%以上的水稻种植面积可实现机收,目前当地农业部门已组织协调200多台收割机在全县开展水稻收割作业,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水稻收割中的主力军作用。如今机械化收割作业的推广大大降低的了稻谷收割时间和劳动成本,不仅能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粮食损耗,还能抢抓生产时间,在收割完水稻后可以迅速进行晚秋作物的生产。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6
(刘旭 杨淼 李全民)8月23日,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石门村猕猴桃产业基地里,一颗颗成熟的红心猕猴桃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装篓、运输……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近年来,云雾山镇充分发挥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奏响了乡村振兴进行曲,带动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科学布控,精耕细作提产量沿着石门村的公路蜿蜒而上,记者看到连片的猕猴桃林成阶梯状分布,层层叠叠、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穿梭其间,掩映在绿叶间的红心猕猴果都被精心地套上了专用的防护袋。“今年雨水少、气温高、太阳直射不利于果实生长。给猕猴桃套上专用防护袋不仅可以防止暴晒、隔离病虫灾害,还能有效避免果实与农药直接接触、减少农药残留,提升猕猴果的内在品质。”忙着采摘的村民李廷满告诉记者。面对近段时间的持续高温天气,如何不让猕猴桃产业减产?云雾山镇充分发挥当地产业优势科学布控、实行精细化管理,采用滴灌、喷灌等科学方法灌溉、抗旱保产,把极端干旱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据统计,2022年该镇猕猴桃产业总面积3000余亩,预计实现年产量1000余吨。“采摘结束后,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村民加大管护力度,追好秋肥,为来年增产增收奠定基础。”石门村党支部书记郑大海告诉记者,除了现阶段的采摘任务,紧接而来的土壤保护工作也不容忽视。政策助力,产业先行激活力“我们家今年种了20余亩红心猕猴桃,预计产量6、7吨,平均每斤8元左右,总收入大概在10万元。”石门村八组的猕猴桃种植大户李明灿笑着说。为助力猕猴桃产业特色发展、激发个体户生产活力,云雾山镇将全体种植户纳入产业帮扶范围,按照“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园区+农户”发展模式,通过“以点带面”“个人带动集体”等方式,带动全镇300余户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3000余亩。同时,依托“共产党员先锋岗”“共产党员示范岗”等平台,完善党员“1+N”联户机制,通过直接帮带、远程教学等方式,帮助农户选择制定猕猴桃产业规划、评估产业发展前景,鼓励群众连地成片抱团发展。整合各类政策支持,将群众全部纳入产业帮扶范围,帮助降低发展成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政策惠民,当地政府还组织猕猴桃种植户到陕西等地学习猕猴桃管理、授粉技术,并动员群众将真本领学到手,运用农业知识科学、专业提质增效,提高本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科技赋能,直播带货增销量“这里的猕猴桃果形好、口感好,今年预计收购20吨。”云雾山镇猕猴桃果实饱满、香甜可口,吸引了不少来自外地的收购商,黄彦女士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有丰富经验的收购商,黄彦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销售模式。“我有时候也拍抖音,在猕猴桃产业园录视频。电商带货时代,自己要学会给自己打广告。”黄彦说,只有充分合理利用互联网,才能更好把产品卖出去。近年来,云雾山镇积极搭乘互联网快车,让猕猴桃产品“走出去”“卖得好”。除了找主播带货,当地很多村民也学会通过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作品、做直播,自己为自己塑造形象IP。美丽的乡村风光与新鲜的农忙趣事结合,为猕猴桃销售增加了许多亮点与卖点。值得一提的是,该镇还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的原则,打造“云雾山·珍—红心猕猴桃”品牌,进行“品牌直销”;开通电商销售、订单农业、主播带货、直营店代销等渠道,减少销售中间环节,提高猕猴桃经济效益。据悉,2022年云雾山镇猕猴桃产业综合收益预计800余万元,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8000余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25
(唐釦 赵万本 杨公华 李全民)近年来,四川青川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系列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不断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夯实电商发展基础,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培育壮大电商主体,以电商赋能,助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驶入“高速路”,促进全县农特产品从“卖得掉”向“卖得俏”转变。“四大建设”夯实电商帮扶基础近年来,青川县聚力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仓储体系、产品生产标准化、电商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增强电商基础条件。该县成功打造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消费帮扶服务中心,组建专业电商团队,大幅提升企业培育、品牌打造、供应链、营销推广和云仓等服务功能;建成电商物流产业园、仓储集配中心及100个乡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推进快递物流资源整合和统仓共配,目前已实现20个乡镇配送全覆盖,178个村(社区)配送覆盖率70%,覆盖集中安置点8个,受益易地搬迁群众1370人;搭建“电商+基地+农户”产品生产销售平台,建成农产品溯源信息系统和溯源监测中心,打通农产品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溯源体系,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保价购销模式,截至目前,有650户搬迁群众建立中蜂养殖、食用菌等农产品基地;引导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同步开展搬迁群众电商人才培训,累计培训550人次,培育出电商从业人员135人。青川县电商龙头企业——青川县海伶山珍商贸有限公司“四大活动”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开展线上推广活动。依托扶贫832、阿里、京东等平台,组织企业开展直播带货、节日礼包团购等特色活动,仅在“扶贫832平台”上,该县39家企业3446款产品上线销售,成交金额累计实现2.41亿元,其中销售易地搬迁群众农产品7730万元。开展以购代捐活动。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农产品信息分类植入产品溯源系统,生成溯源二维码,依托东西协助消费帮扶平台,实现农产品产销“零距离”。今年上半年该县东西协助以购代捐网络销售农产品实现3000万元以上,受益易地搬迁群众2000余人。开展品牌打造活动。进一步规范产品质量和外包装,开设青川农产品体验店,提升青川农产品品牌形象,并依托媒体宣传,加大青川名优茶叶、唐家河蜂蜜、青川黑木耳等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青川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开展市场拓展活动。青川县借助2022年第六届“世界蜜蜂日(5·20)”等契机,在沙州镇“湖山竹院”集中安置点、三锅镇“养心庄园”集中安置点举办迎春购物月、青川山珍年货节等活动,500余搬迁户参与活动,户均销售额达1600元。“四大模式”带动长效稳定增收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带动模式。建设中国西部电商直播基地(副中心),大力培育网红人才和头部主播,通过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短视频宣传等新传播方式广泛宣传青川特色农特产品,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目前,通过网红直播带货帮助35户易地搬迁群众销售农产品26万元。着力打造网货品牌带动模式。深入挖掘当地优质农产品,整合产品资源,完善“青川山珍”优质产品供应链,培育带动力强、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15家,带动970户易地搬迁农户以订单方式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创新打造智慧云仓带动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农产品上行智慧云仓,定向购销易地搬迁农户的食用菌、腊肉、茶叶、蜂蜜、鸡蛋、土鸡等50余种农特产品。同时建立青川商品数字化公共取用平台,统一将采购的商品进行仓储、日常管理,统一作业、统一包装、统一配送,有效减轻中小企业库存资金周转压力,降低快递物流成本,实现易地搬迁群众产品收益最大化。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青川县着力培育县内电商龙头企业12家,今年以来,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5.5亿元,带动易地搬迁群众155户479人产业增收,带动易地搬迁58人从事电商销售,年均增收20000元以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25
(周俊 李全民)8月23日上午,在旺苍县黄洋镇双安村水稻田里,5台水泵正在嗡嗡作响,清澈的水流在稻田里汇聚成一条奔流的小溪。种粮大户赵锦头戴着草帽,顶着烈日,不时地检查下水泵运作情况,黝黑的脸上透出一丝轻松的神情。“我今年种了5亩水稻,但是今年旱情严重,庄稼正是需要水的时候,好在镇村帮我们协调,解决灌溉用水,可算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赵锦说。高温橙色预警仍在继续。进入8月以来,旺苍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降水量5.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成。为确保水资源供给充足,该县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在抗旱工作中冲在一线,奋战田间地头,冒着翻腾的热浪为村民们送上夏日“清泉”。“几个月的辛苦差点就白费了,真的感谢你们!”黄洋镇种粮大户赵锦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8月22日一大早,黄洋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蹇晓东就带着人员检查提灌站,同时启动了头天晚上刚刚安装调试好的水泵,清澈的河水源源不断灌入周边的农田里。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黄洋镇将抗旱保苗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实事,投入人员和资金,用于购置、维修设备、疏通灌渠,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镇村两级200多名党员干部投身到抗旱一线,双安村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在普济镇龙池黄茶园里,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50多名志愿者穿梭在园区中,为黄茶树浇水,并开展抗旱保苗技术指导。一个个满头大汗、衣裤已被汗水湿透,挖沟、连接水管、提水浇灌……大家分工协作,干劲十足。“大家齐心协力抗旱,我们对今年秋粮产量有信心。”普济镇龙池村3组41户村民共流转100多亩地,发展黄茶产业,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抗旱浇灌保苗工作,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100多亩土地全部浇灌完成。连日来,旺苍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分区域、分作物进行农技指导,通过谋划主要农作物防高温保丰收方案、印发主要农作物防高温热害技术明白纸、加强墒情监测等方式为防控高温热害提供科学依据。“现在每天都要开展土壤墒情、苗情及病虫情监测,为抗旱保苗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科学研判依据。同时,成立应对高温干旱技术指导组,每组都由农技、植保、土肥等方面专家组成,在高温干旱没解除前全部下沉到乡镇,同各乡镇农技人员一起开展应对高温热害和抗旱全覆盖技术指导服务。”旺苍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旺苍电力也在为抗旱保电提供“绿色通道”。国网旺苍供电公司为保障农民抗旱农灌用电提供24小时抢修服务,快速办理涉及调水、提水、饮水及农业抗旱排灌用电业务等。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25
(刘高居  王绍南 记者 侯东 文/图)“尽量选择20—30克的小洋芋进行整薯播种,种薯较大的要切成薯块,切薯用的刀、砧板必须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播种前必须用‘九二O’溶液浸种15分钟左右……”8月24日,剑阁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长虹在全县抗旱夺丰收暨晚秋生产现场会上,给全县各乡镇负责人、农技推广员、种粮大户代表及当地村民讲解晚秋洋芋种植技术。 会议现场当天,剑阁县下寺镇小剑村、二龙村人头攒动,炎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现场观摩晚秋粮食生产的热情,农技专家现场一边深入浅出地讲技术,一边与种粮大户们互动,现场答疑,气氛十分活跃。今年,剑阁县连续出现50余天的高温晴热少雨天气,大春粮食作物受灾严重,实现粮食稳产增收目标任务艰巨。围绕坚决守住“粮袋子”,稳住农业“压舱石”,剑阁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部署,立足抗大旱、促田管、抓秋粮、夺丰收的工作要求,坚决打赢抗旱夺丰收攻坚战。“军令状”任务不打折“今天,我们特地要求各乡镇党委书记或镇长参加,就是要鲜明工作导向,与各乡镇签订‘军令状’,把抗旱减灾和晚秋粮食生产摆在重点工作的突出位置,大春抢收和晚秋生产‘两手抓’‘两手硬’,完成10.2万亩的晚秋粮食生产任务,实现产量1.54万吨,把大春粮食损失补回来,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任务不打折扣。”副县长唐家华向参加现场会的媒体记者介绍。现场会讲解晚秋洋芋种植围绕如何抓好晚秋粮食生产,剑阁县委农村工作小组印发了《关于抓好2022年晚秋生产的意见》(剑农领办〔2022〕17号),就种什么、在哪里种、谁来种、如何保障进行了翔实的安排部署。“我镇今年在武引水利工程的保障下,受灾较轻,我将发挥资源优势,迅速把今天的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下去,生产上快起来、紧起来,坚决完成4000亩的晚秋粮食生产任务,为全县粮食稳产作贡献。”元山镇党委书记张登科在观摩现场表态。“抓主体”解决谁来种在现场会召开前,剑阁县农业农村局抓早、抓快,组织全县70多个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粮油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座谈,共同为抗旱减灾和晚秋粮食生产献计献策。“我大春种的600亩大豆玉米,因种的早,基本没有什么损失,现在玉米已经收了,我计划将玉米行子翻耕后再种一季晚秋玉米。到时只是请给我多协调几台耕整机,力争几天抢时间种下去。”剑阁县鸡心寨生态农业专业合社负责人孙仲鹏在座谈会表示。据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全县已发动13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种植秋粮秋菜,最多的有上千亩,最少的也有百余亩,占全县晚秋粮食计划面积的70%以上。“抓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晚秋粮食作物生长周期短,季节不等人。剑阁县农业农村局成立技术服务指导工作专班,13名农技专家带队组团包片驻乡蹲点服务指导,电话24小时畅通,微信群随时视频在线答疑解惑。县农技站还结合剑阁历年季节时令,编制《晚秋粮食作物种植技术手册》5000份,免费发放到村到户。洋芋种植“这已经是县农业局的专家第3次来我们这里指导了,并给我们协调了优质洋芋种5吨多,耕整机3台,同时还协调邻村组织劳动力11人,确实给我们解决了很多具体困难。”下寺镇二龙村种粮大户陈智天在记者采访时谈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黎明 赵雪洋 文/图  “公司的中药材加工已形成一些体系,未来会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中药材加工和种植中来,共同走上富裕之路。”8月16日,赵正德满怀信心地说道。  1973年2月出生的赵正德,是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五房村7组村民。2012年,在外经商的他回乡创业,成立了广元市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黎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截至目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种植成员3000余户,中药材种植规模超2.3万亩,年销售中药材6000余吨,年销售收入约5200万元,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种植农户增收致富。  2021年7月,赵正德荣登“中国好人榜”。赵正德近照。鼓励种植中药材开辟村民增收新途径  2012年,积攒了多年中药材收购经验的赵正德,带着打工20年赚来的积蓄回到家乡射箭镇五房村,着手组建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以此发动和鼓励乡邻种植中药材。  射箭镇曾是一个产业发展单一、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偏远乡镇,村民对种植中药材既充满期待又害怕失败。为打消乡邻顾虑,赵正德自筹资金,租用农户闲散土地700余亩实验示范种植,先后实验品种达40个,仅成功10余个品种,亏损近100万元。  “虽然亏损了,但总算找到适合当地的中药材品种,后劲发展是足的。”赵正德乐观地说。  品种选定后,赵正德挨家挨户给群众宣传,自掏腰包3万余元组织加入合作社的会员到成都市、江油市等地考察学习。大家耳濡目染感受到中药材种植的可观前景后纷纷放下顾虑,积极投身中药材种植产业。  如今,五房村中药材产业基地已有2200余亩、年产值800余万元。靠着这一特色产业,村民们不仅实现了增收,农业和旅游业也得到了深度融合。每到节假日,位于该村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昭化药博园便成为四方游客的打卡地,观赏药花、品尝药膳、趣逗百禽......火爆的人气带来了商气。  2013年,为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赵正德主动找到村两委商定他的帮扶计划——以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低价给贫困户发放药材种子,由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带动贫困户增收。  五房村二组贫困户胡开瑶、王丕军夫妇的儿女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赵正德鼓励他们加入合作社,并承诺中药材种子一律按照低于市场的价格提供。“半年时间,我们老两口就靠种植中药材收入6000多元。”胡开瑶、王丕军夫妇满怀感激。保障种植户收益连续7年实现分红  中药材价格一直波动不定,种植风险比较大。但无论盈亏,赵正德都将最大的利益让于种植户。  2015年夏枯球市场价是8.5元/公斤,赵正德坚持按收购价15元/公斤向种植户收购,就这一个品种,赵正德亏损了40余万元。2016年夏枯球市场价涨到15元/公斤,盈利60余万元,他没有把利润拿来补偿亏损,而是坚持将利润作为补助发给种植户......  如今的五房村贫困户早已不再贫困。从2016年起,该村入股合作社的会员成功实现年年分红,分红金额达50万元,每人每年平均分红4000元。  今年5月,赵正德在苍溪县永宁镇金宝村成立了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分社,当地种植中药材的农户达350余户,分社的成立不仅实现了近距离收购,还招聘当地村民到社里务工,解决了3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  6月14日,在金宝村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分社内,村民杨家宾将车上的中药材送到磅秤上进行称重后,他开心地说:“2吨多的夏枯草卖了9000多元钱!”和杨家宾一样获益的还有其他200多户种植夏枯草的农户。今年6月,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分社共收购了100余吨夏枯草,农户们收入近40万元。  看着眼前一片丰收景象,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赵正德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对赵正德来说,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就是自己最大的愿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