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何忠鹏 记者 李全民)清明,一场春雨后,正值烟地起垄盖膜、移栽的黄金时节。连日来,剑阁县柳沟镇太平村、长安村、团山村等烤烟基地,烟农们正忙着翻耕起垄、盖膜、打孔等,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春耕农忙景象。远远望去,田间地头层层错落,条条烟垄线条分明,与田地间村民忙碌的身影构成一幅幅美丽的新画卷。“要想烟叶栽得好,深耕起垄不可少,这个田距间隔太宽了,快一米四多了,要改成一米二哦。”三清村种烟大户张玉俸正在指导聘请过来务工的村民整理田垄、盖膜、开沟排水。“去年种植50亩,收入还算可以,今年我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余亩了,种了这么些年了,收入比其他稳定,有保障。”当地种植大户长安村孙仓成信心满满。柳沟镇党委书记孙翠东带领农技员指导烟农育苗时强调:“烤烟产业是柳沟镇的传统支柱产业,要高度重视,坚定信心,进一步巩固提升烤烟产业,全镇干部及烟点技术人员要切实为烟农搞好服务,做好技术指导,要大力推进科技兴烟,不断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和水平,确保烤烟生产高质量推进。”烤烟是柳沟镇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近年来,该镇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种植基础,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据了解,柳沟镇今年计划烤烟种植2000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欣)近日,苍溪县石马镇组织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猕猴桃技术员、种粮大户在石马村举行了春耕生产现场会,宣传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知识并进行了植保无人机现场演示作业。  通过专家现场“把脉”和耐心细致讲解,群众掌握了当前农业主要作物(含中药材)的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了全镇种植业业主的技术水平。现场会发放技术培训资料600余份,培训技术人员40余人,直接受益群众达400余人。  当天的现场会,四川麦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还就当前该镇白芷、连翘、茯苓等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进行培训讲解,并现场回答了农户的提问。  “通过此次技术培训指导,解决了不少春耕生产问题,坚定了增收致富的信心。下一步,我镇将加大白芷、连翘、茯苓等道地中药材发展力度,采取订单式种植,将石马镇逐步打造成苍溪东北部中药材特色小镇。”石马镇党委书记李利娟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09
(朱映江 王菲菲 记者 李全民)当前,广元市昭化区各地的油菜花正处于花开期和结籽期之间,走进位于昭化区卫子镇的新荣村,3000余亩油菜花和山峦、乡村民居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诗画。借着美好春光,当地的农技人员正利用无人机对油菜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用无人机打药,速度非常快。今天打了7亩多地的药,只用了10多分钟。以前老百姓自己来打药,最起码要半天时间。”植保无人机操作员吴正奎连连感慨。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既要藏粮于地,又要藏粮于技。在昭化区,当地通过乡镇/合作社/农户+央企“3+1”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制与良机的深度融合,持续强化制种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进一步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新荣村油菜管护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2012年当地开始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该区先后投入资金1168万元,对新荣村3100余亩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把过去散、乱、小,且不利于耕作的田块,改造成目前适合于机耕、机防、机收、机播的高标准农田。目前这些田地更适宜于粮油的种植,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增加和提升了种植效益。”卫子镇产业融合办主任李君说。按照“能排能灌、宜机作业、抗灾能力强”的建设标准,昭化区有效解决了村里地块零散、土地坑洼不平、水资源利用率低等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效保障。“油菜种植这一块,以前每亩耕作成本在260元至320元之间,现在实行大型机械化耕作,每亩成本在80元至120元之间,每亩节约成本大概200元左右,现如今全村的机械化耕作率达到95%以上了。”卫子镇新荣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声文赞叹道。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同时,昭化区还着眼油菜生产的质量,大力实施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积极打造从种植、收购、储存、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2021年,当地就以“中国好粮油”行动为切入点,与中粮油脂(广元)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围绕“稳定粮油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两个目标,突出强基地、优服务、保销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根据广元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我们为种植户选育了抗倒伏、 抗病性强的油菜品种。此外,我们在油菜地里建设了气象站、太阳能杀虫灯、视频监控等配套设备,这些设备直接联通云平台,农户只需要通过电脑和手机,就可以实时查看油菜的生长情况。”中粮油脂(广元)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专员关志强告诉笔者,每年的种植季,该公司还会邀请专业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保姆式”技术指导,依托“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模式,地里的油菜苗扛得住、油菜花开得好、油菜籽结得多,订单菜籽亩产可以增长10%左右。不久前,中粮油脂(广元)有限公司还与当地粮油种植专合社签订了订单农业收购和广元中小包装及餐厨一体化项目等协议。当地通过建立企业与农户、企业与合作社、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持续带动油菜产业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菜籽油全产业链发展。“我们依托于中粮油脂在四川的3个工厂,重点发展四川特色的风味菜油,并通过油菜籽深加工提升油菜籽附加值。同时,公司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紧跟农民合作,一方面保障了原料和品质的供应,另一方面助推了四川乡村振兴。”中粮油脂西部区餐饮事业部总经理谭科峰介绍。依托订单农业和油菜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良性循环,昭化油菜种植户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卫子镇新荣村村民王春玲笑容里满怀希望:“今年我们家种了4亩菜籽,在种之前已经被企业订购,现在种菜籽也比较放心,不愁销路。”“去年,我们合作社共种了2500多亩油菜。今年,大家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更高了,比去年多种了500多亩。目前,我们合作社共带动298户农户发展油菜产业。”广元市昭化区卫安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德光说。据了解,去年以来,昭化区采用订单销售模式已收购优质油菜籽8300余吨,产值5800余万元,助农增收超500万元。2024年,当地累计发展油菜产业20余万亩,并通过积极打造从种植、收购、储存、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推动了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民生效益有机统一。“我们通过和当地政府、专合社、农户的深度合作,建设了生产基地和订单基地,带动订单生产2万亩,种植户户均增收在1600元左右。如今依托全产业链条,一粒粒菜籽正在变成一桶桶极具地方特色风味的菜籽油走向餐桌,为川味添滋味。”中粮油脂(广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裴强说,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完善从油菜种植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 扶稳“油瓶子”,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8
(冉金鹭 记者 李全民)清明假期,正是出游好时光,曾家山乡村旅游迎来了“小高峰”。4月6日,朝天区曾家镇布谷布谷民宿一派热闹景象,不少游客手提篮子穿行在田地间,挥舞着锄头挖鲜嫩的折耳根,将“春意”收入囊中。“今天早上的早餐就有我们亲自挖的折耳根,凉拌折耳根的味道非常好,感觉就像把春天吃到了嘴里。”游客张爱琼说,最近曾家山的野菜非常多,野生的竹笋、香椿、蕨菜等都非常鲜嫩,还能用采摘的野菜制作春日美食,体验感很棒。优质的食材造就了独特的“曾家山菜系”,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朝天区已培育特色餐饮店16家,开发出50余道名菜名小吃和200余道养生菜品,让游客尽情饱口福。除了鲜香的春日美食,高山花海也是曾家山的一大看点。在距离布谷布谷民宿24公里外的两河口镇大尖山,上千亩的高山杜鹃花竞相绽放,形成一片片绚丽的林间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野生杜鹃花,非常震撼,感觉特别美,我拍了很多照片分享给朋友们。”游客余婷拿出手机展示自己刚刚拍摄的高山杜鹃照片,高兴地说,“这些花开得正盛,感觉漫山遍野都是,曾家山的春天让人很陶醉,也很舒心。”春光旖旎、花团锦簇、莺歌燕舞滋养起来的自然氛围正是“春日经济”最大的亮点和看点,日渐火起来的乡村游也带动了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一大批中高端民宿的建成,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曾家山的旅游业态,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好的旅游体验。“民宿里面的设施设备都很齐全,白天去看辛夷花、高山杜鹃等,晚上还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在这儿进行户外烧烤。”入住烟云里民宿的游客潘海燕告诉记者,民宿给他们的体验感很不错,趁着假期,能更好地亲近大自然,感受乡村“慢生活”。据了解,清明小长假,朝天区共接待游客90746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167.14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8
(詹磊 徐竞瑜 记者 李全民)眼下,四川省苍溪县龙山镇5000余亩道地药材川明参迎来丰收,村民们不负大好春光,忙着采收川明参,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村民采收川明参4月6日,在龙山镇双灵村,田间地头处处都是采收川明参忙碌的身影,村民庞传聪正和邻居们在自家种植地里采挖川明参,随后进行人工刮皮、晾晒加工等作业,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庞传聪今年栽了两亩沙参,预计可以产1600斤,大约收入近2万元。川明参是双灵村的特色产业,种植历史悠久,村两委积极动员200余户农户,利用整治撂荒地大力发展川明参约800亩,亩产600斤以上。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村两委还积极争取资金,2023年新建中药材烘干房,全部实行无硫化加工,使其成为真正的绿色药食同源产品,实现人均增收千余元。(图为烘干房)龙山镇双灵村党支部书记庞建军介绍,烘干房建于2023年,今年试运行,建成面积10个平方,一次性可以烘干川明参两吨。与此同时,在龙山镇收购市场,大批川明参汇聚到这里,经销商忙着收购、分选、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收购商庞国民看中了龙山本地沙参的好品质,目前收了10多吨川明参,他直言龙山镇的川明参销量好,基本供不应求。近年来,龙山镇紧抓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关键,以绿化经济苗木、川明参产业为主导,创新推广“果+苗”套种,引进川明参无硫磺淘洗技术,实行“专合社+种植户”发展模式,累计栽种经济绿化苗木近3万亩,川明参5000余亩,抢抓绵万高速建设机遇,建成西南苗木药材交易市场,年产值超4.7亿元,人均增收超1000元,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龙山镇副镇长任兵介绍:“龙山镇依托以‘一核四片’为轴心的苗木、中药材产业的辐射作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结合我镇苗木、药材资源禀赋,围绕‘建成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苗木、药材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物流中心’为目标。按照一家一户小庭院串成大园区的思路,家家户户办庭园,村组建园区,深耕苗木药材产业,巩固发展传统种养业。”下一步,龙山镇将继续坚持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各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8
(张敏 李成荣 记者 李全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连日来,朝天区两河口镇群众抢抓农时,进行蔬菜移栽、玉米播种、田间管理等农事活动,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村民移栽甘蓝苗施肥、覆膜、移栽……4月7日,在两河口镇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蔡家咀蔬菜种植基地,数十名群众正忙着将甘蓝苗从大棚里移栽到露地上,在大家的有序分工和默契配合下,一垄垄土地被相继栽种上翠绿的甘蓝苗,在微雨的浸润下,叶片舒展,生机盎然。“基地收完越冬蔬菜后,通过机械深耕、深翻,及时清除了草根和残膜。前几天又耙了一遍地,施了农家肥,准备工作做好后才开始移栽甘蓝。”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万平一边说一边熟练地用小铁锨切断地膜,把一棵棵甘蓝苗栽种下去,并铲起土压住断头,他告诉记者,“这几天气温逐渐回暖,降水量也逐渐增多,这对于蔬菜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蔡万平还介绍,这一批甘蓝苗是通过自动化育苗系统培育的,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加了菜农经济收益,而且育出的菜苗相比人工培育的菜苗品相更好、成活率也更高,基地栽种不完的还能销售周边菜农,今年已经接到了陕西宁强的好几个订单了。据了解,今年,蔡家咀蔬菜种植基地采用“早春甘蓝+越夏辣椒”周年高效种植模式,第一批预计栽种甘蓝150多亩,包括韩将军和牛心甘蓝两个品种,按照目前的行情,预计总产量500多吨,总产值80余万元,六月中旬采摘完毕后,还将种植第二批甘蓝及辣椒。同时,因为基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成熟后的甘蓝口感清脆甘甜,一到采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菜商直接到田间采购,十分畅销。高山露地蔬菜种植忙,乡村振兴产业旺。近年来,两河口镇依托当地独特的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始终把高山露地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按照“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着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融合,全面推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特别是开春以来,两河口镇抢抓农时,多措并举,按下了春耕生产“加速键”,全镇春耕生产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持续推进川东北蔬菜专家大院、高山蔬菜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基地、高山蔬菜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粮菜复合种植示范基地“一院三基地”建设;依托专家大院基础,持续聘请省市区镇四级从事育种、病虫害防治、高产高效栽培等方面科技人才组建专家团队;大力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难题;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新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鼓励引导专合社、产业大户流转闲置土地进行标准化种植,深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农资储备“压舱石”作用,各农资站提早备足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保障春耕生产期间农资供应……“目前,全镇建成蔬菜大棚3000平方米、育苗大棚1280平方米,自动化育苗系统1套,山地单轨运输车28公里,500亩以上规模蔬菜种植示范片8个、高山露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0余个。”两河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两河口镇积极响应朝天区蔬菜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高山露地蔬菜种植规模再上台阶,预计全年种植高山露地蔬菜2万余亩。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强化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围绕农业产业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全力推动高山露地蔬菜特色农业产业上档升级。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8
(刘权 记者 李全民)4月1日,剑阁县下寺镇青溪村田长在使用《四川田长制APP》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处违法线索,及时上报至巡田APP,并反馈下寺自然资源所,该所立即上报下寺镇政府,共同赶赴现场,经过多次核实,农房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属实,下寺自然资源所相关人员,给农户耐心沟通,普及基本农田保护方面等知识,农户自愿拆除占用基本农田部分,并立即整改恢复土地原貌。对非法占用土地的重点整治,不仅能保障农民朋友合法的土地权益,也能够提高农村的土地使用效率和农村土地的价值。通过此次依法对青溪村农房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部分进行拆除,恢复了土地原貌。下寺自然资源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农田保护的良好环境,督促各级田长巡田员履职尽责,把田长制工作推深做实,为全镇基本农田保护、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下一步,下寺镇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乱占基本农田、乱占耕地违法违规建设行为“零容忍”,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同时提醒广大群众引以为戒,切勿抱有侥幸心理进行违法建设,共同严守耕地红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7
(鄢怀林 记者 李全民)春风拂面,绿意盎然。四月的青川县三锅镇河西村,山峦叠翠,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形如“耳朵”的薇菜正值采摘佳期,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在翠绿的薇菜园里穿梭,共同绘就出一幅春日丰收的美丽画卷。清晨的阳光洒落在王明科家的薇菜园上,60岁的他早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王明科指着一片片绿油油的薇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薇菜啊,每年就这时候最忙,但也最开心。每年采摘期仅有1个月,种植成功后,只需按时除草即可,管护起来很方便,现在成都、甘肃的经销商都抢着要,销路根本不用愁。”据了解,王明科家共种植薇菜40余亩,其中已投产的就有30余亩。今年薇菜价格喜人,干菜一斤能卖到90元左右,丰产期一亩地能产干菜100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他算了算,平均每亩产值能达到9000元,今年他家的薇菜收入预计可达27万元左右。薇菜,学名紫萁,因其口感清脆、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它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被誉为“无污染菜”,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誉。在河西村,薇菜不仅是村民们的致富宝贝,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以前都是在山上采来自己吃,现在却能靠它发家致富。”王明科很感慨。自2000年起,河西村便有人开始尝试移栽薇菜,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薇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全村家家户户都种植薇菜,这里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薇菜村”。“薇菜在河西村的高山荒地里随处可见,俨然成为了咱们村群众的‘摇钱树’。”河西村村委会副主任张茂林介绍,目前全村薇菜种植规模已达 700 余亩,其中今年新发展的有 200 亩,进入采收期的有 500 亩。按照平均每亩产值 8 万元估算,今年该村种植薇菜的综合产值有望突破 4000 万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青川县三锅镇组织、宣传委员朱琳表示,三锅镇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将薇菜产业列为全镇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接下来,该镇将制定科学的薇菜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扩大产业规模,并引进相关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形成薇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让大山里的薇菜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7
(周俊 康勇 记者 侯东)春耕在即,广元市旺苍县水磨镇春笋村村民贾朝明忙着在合作社检修农机具,但一点儿也不操心家里的三亩地。“家里的耕地一多半都托管给了村里的合作社,他们负责种地,我只管收钱。我还在合作社谋了份拖拉机手的营生,多了一份收入。”贾朝明告诉记者。在贾朝明看来,这样托管土地很划算,多亏了旺苍绿优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兴中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探索出一条新的托管服务模式——“田管家”,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售的“一条龙”服务,帮助破解农民“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又耽误赚钱”的难题。“‘田管家’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种植技术不到位等问题,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方法和机械化耕作的推广应用,同时还能以最少的用药次数控制病虫草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发展,逐步构建‘整村推动、规模连片’托管服务路径。”水磨镇党委书记赵春玲介绍说。聚焦乡村振兴,积极培育新时代“田管家”。近年来,旺苍县通过致富带头人带动22855户农户创办了62家专业合作社。在普济镇,致富带头人侯长润把农户的耕地集中起来,发挥合作社现代化机械设备优势,通过集中种植、科学管理、统一经营,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也让农户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养殖或务工中。“通过专业化生产托管服务,玉米亩产由1500斤增至1800斤,增产20%左右;通过水肥一体化节水,增加化肥利用率10%以上,亩用工量减少30%以上,综合节本增效达到亩均350元以上。” 侯长润说。  普济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严子涛介绍,合作社探索实施单环节托管、半托管和全托管三种土地托管合作方式,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小农户”模式,有效破解了因技术和设备限制对农业生产成效的制约瓶颈。  尝到了土地托管带来的“甜头”后,普济镇远景村的村民们纷纷要求将农田耕种全环节全部交给合作社负责。2023年,合作社累计辐射10个行政村共计3000余户农户,托管土地面积达3万余亩。近年来,旺苍县全力打造合作式经营模式,鼓励村集体将细碎、零散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推动资源整合。同时,以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为主导,构建“龙头企业+供销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这几天,大两镇万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格外忙碌,今年,村里24户农户要以自家土地作为股份入股菊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菊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股民”进行地块、面积、坐标精准确认,重新整地种植玉米,推进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土地托管”不仅托起了村民心中的希望,也逐步幸福了村民的生活。“埂没了,地平了,施肥浇水有滴灌,心操得少了,还能腾出时间干点别的事。还有保底产量,收入应该好于往年。”万山村村民陈正高兴地说。为了满足小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个性化需求,旺苍县提供了“保姆式”全托管服务和“菜单式”半托管服务,让农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托管方式。这种托管化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后顾之忧,让农户能够更加专注于农业生产本身。今年以来,旺苍县社会化服务组织已为10余万户农户提供了生产服务和技术指导,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07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向小利)当前正值森林火险高发期,苍溪县东青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筑牢森林防灭火“安全网”。一是强化投入做到保障有力。镇政府和18个村(社区)都成立了专业的防火队伍;按照森林防灭火“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了护林员并进行防火演练。同时落实资金新添置防护服400套、灭火器380个、斧头、镰刀等1050件、应急灯23只、手电筒90个等防火物资。目前,镇、村两级共组建防火应急队伍19支340人,落实专职护林员42人,开展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9场/次,确保一旦有火情发生时能拉得出、用得上、灭得了。二是强化宣传提高防火意识。通过召开培训会、利用逢场天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出动流动宣传车、村组微信群、入户签订森林防灭火承诺书等形式,巡回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森林火灾预防措施和典型案例,同时派出护林员深入重点林区、重点地段,用小喇叭对进山入林人员加强宣传,并在林区设置了警示标志,严禁带火入山,不准烧山开荒。截至目前,共召开专题培训会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新增横幅标语30条、设置固定宣传牌25个,巡回宣传80余次,走访群众并签订承诺书8500份,做到了宣传全覆盖、无死角。三是强化排查消除火灾隐患。紧盯寻乐书岩等旅游环线、重点林区、国有林等重点部位,学生、精神智障等重点人群,制定《东青镇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由驻片班子成员带领林业站、应急办及驻村部门深入每个村(居)民小组“解剖式”排查高火险期森林防灭火隐患。同时对重点林区安排专人看守,并落实重点人群监管责任。截至目前,排查整治隐患25处,开展“五周五缘专项清理”工作,累计清理可燃物3吨,签订监管责任书145份,做到了封住山、管住火、看住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3
(宫定川 记者 李全民)4月1日,剑阁县柳沟镇会同县水利局设计队工作人员对2024年后扶衔接资金山坪塘整治项目进行现场实地规划。旨在有效提高水资源灌溉、利用效率,确保在缺水时节农业生产生活仍然可以正常开展,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提早谋划,走在前。前期,该镇经过重点摸排,对需要整治的山坪塘进行了现场查看,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整治方案,重点对山坪塘的塘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三大件”进行整治和必要的清淤扩容,确保把有限的财力全部用在百姓的迫切需要上。精准服务,惠民生。目前,该镇山坪塘修建年代久远,又缺少必要的维护和管理,这些山坪塘大多淤积渗漏现象严重,放水、排洪设施缺失或损毁,已严重制约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作用发挥。此次纳入整治山坪塘灌溉面积79亩,惠及95人。通过此次山坪塘整治工作,有效解决农田灌溉、农村饮水、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的多重功效,确保群众安全用水、农业增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3
(何会丹 记者 李全民)“家里有几口人,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年收入有多少……” 为及时准确了解新申请低保户家庭的实际情况,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近日,剑阁县柳沟镇民政工作人员开展新增低保入户走访核实工作。核查过程中,工作人员以申请对象提交的书面材料为依据,对低保新申请家庭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仔细核实新申请家庭成员人均收入、生活能力、身体状况及目前存在的困难等真实情况,认真查看居住条件等外部环境,从直观上了解家庭收入和消费能力。同时,在交流中宣传、解释低收入家庭惠民政策,给予其生活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为其树立了信心。通过常态化开展新增低保入户探访、核查工作,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新增低保户的最新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为最终审批提供有效依据。下一步,柳沟镇将持续通过探访沟通,不断拉近与救助对象的距离,确保困难家庭能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3
(张敏 记者 李全民)春日朝天,万物萌动;乡间村落,物阜民丰。4月1日,朝天区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为2024年“三农”工作定方向、明路径,释放出加快推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信心和决心。“2023年,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朝天农业实现了新的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稳中有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粮食产量达12.23万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49万亩。”“加强510户1648名监测对象帮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29.9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3.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0%。”“朝天核桃连续上榜全国地理标志百强区域品牌榜单,曾家镇被认定为首批高山蔬菜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朝天区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区)、全省农业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县(区)、全省‘厕污共治’试点县(区)等。”……一个个厚重的数据,一项项珍贵的荣誉,是对2023年朝天区“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蓬勃发展的生动诠释,也是朝天区“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奋斗与拼搏的交织,更是每个朝天人心潮澎湃的过往、逐梦未来的新起点。会上,朝天区对2023年度朝天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2023年度朝天区乡村振兴分类考评成绩突出集体,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以及2023年度朝天区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了通报表扬。“‘三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号角声声,奋楫者先。2024年,朝天区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部署,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抓手,持续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大力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抓好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大重点区域帮扶支持力度,全面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着力提升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在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链补链、农村流通业高效发展上求突破;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治理能力,切实抓好乡村规划建设,实施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计划,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农村公服水平;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三农”工作在新时期向更高水平跨越迈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3
(周俊 记者 李全民)春耕在即,旺苍县水磨镇春笋村村民贾朝明忙着合作社检修农机具,一点儿也不操心家里的三亩地。“家里的耕地一多半都托管给了村里的合作社,他们负责种地,我只管收钱。我还在合作社谋了份拖拉机手的营生,多了一份收入。”贾朝明说。在贾朝明看来,这样托管土地很划算,多亏了旺苍绿优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兴中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探索出一条新的托管服务模式——“田管家”,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售一条龙服务,帮助破解农民“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又耽误赚钱”难题。2017年,贾兴中带领110户农户创办了旺苍绿优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看到村民们种地机械化程度不高,单打独斗无法形成规模,增收不明显,贾兴中把农户的耕地集中起来,发挥合作社现代化机械设备优势,通过集中种植、科学管理、统一经营,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也让农户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养殖或务工中,多一份收入。“通过专业化生产托管服务,玉米亩产由1500斤达到1800斤,增产20%左右;通过水肥一体化节水、增加化肥利用率10%以上,亩用工量减少30%以上,综合节本增效达到亩均350元以上。” 贾兴中说。 水磨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蒋波介绍,合作社探索实施单环节托管、半托管和全托管三种土地托管合作方式,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小农户”模式,有效破解了因技术和设备限制对农业生产成效的制约瓶颈。尝到了土地托管带来的“甜头”后,春笋村的村民们纷纷要求将农田耕种全环节全部交给合作社负责。2023年,合作社累计辐射10个行政村共计650余户农户,托管土地面积达0.9万亩。“通过我们合作社统一耕作,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种植技术不到位等问题,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方法和机械化耕作的推广应用,同时还能以最少的用药次数和用药控制病虫草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发展。逐步构建‘整村推动、规模连片’托管服务路径。”水磨镇副镇长杨开勇介绍。近年来,旺苍县全力打造合作式经营模式,鼓励村集体将细碎、零散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推动资源整合。同时,以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为主导,构建“龙头企业+供销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这几天,水磨镇春笋村党群服务中心格外忙碌,今年,村里35户农户要以自家土地作为股份入股旺苍绿优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旺苍绿优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股民”进行精准确认地块、面积、坐标,重新整地种植玉米,推进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土地托管”不仅托起了村民们心中的希望,也逐步融入了村民的心田。“埂没了,地平了,施肥浇水有滴灌,心操得少了,还能腾出时间干点别的事。还有保底产量,收入应该好于往年。”春笋村村民吴仕双高兴地说。为了满足小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个性化需求,水磨镇提供了“保姆式”全托管服务和“菜单式”半托管服务,让农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托管方式。这种托管化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农业生产本身。同时,该镇通过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举办各类活动,帮助农户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今年以来,全镇社会化服务组织已为1100余户农户提供了生产服务和技术指导,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3
(鄢怀林 记者 侯东)人间四月,茶香弥漫。4月2日,“感恩一叶白,茶香共富路——2024年青川白茶开采仪式”在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举行,标志着青川县1517亩“白叶一号”捐赠茶园迎来了第三次大规模采摘。活动当天,青坪村2号茶园热闹非凡,采茶培训、采茶活动先后进行。晨露滋润下的茶树翠绿欲滴,茶农们身着统一采茶服,手持茶篓,在茶树间忙碌穿梭,熟练地采摘着嫩芽,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茶农采摘新鲜茶叶这片茶园,堪称青坪村村民致富的“绿色金库”,亦是沙州镇乡村振兴的一张闪亮名片。自“白叶一号”捐赠茶苗落地以来,青坪村始终把“白叶一号”作为全村的感恩茶、扶贫茶、振兴茶,摆在首要位置,作为首位产业,全力做好栽植、管护、采摘、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各项工作。历经5年蓬勃发展,如今该村已成为全县乃至全省闻名的白茶产地,生产技术不断成熟,茶叶品质也不断提升。“群山、湖畔、空气、光照,这些天然优势让青坪村能产出生态好茶。”青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明介绍道。“白叶一号”茶芽为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沙州镇自2023年5月起开始全面推行“返租倒包”模式,与有意愿的农户及产业大户达成协议,将全村1226亩“白叶一号”茶园返包到户,并创新推行“返租倒包+大托管”的管护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今年,青坪村迎来了推行该模式后的首个丰收年。“返租倒包”模式成效显著,不仅有效解决了茶园管理问题,还提升了茶叶的产量与品质。科学的管护确保了茶叶品质的稳定,同时也为农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在青坪村,白茶种植户焦万明便是受益者之一。焦万明今年58岁,拥有11.5亩“白叶一号”茶园。他表示:“现在一家人就能管护好这片茶园,政府还提供了补贴,政策真是太好了。参与‘返租倒包’模式后,我更注重茶叶的品质与产量,收入也明显增加,生活更有保障。”白茶种植技术员开展采茶培训“截至目前,沙州镇共种植白茶1486亩。今年春季,预计产干茶2700斤、销售收入800万元,同比增长20%。”沙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返租倒包”模式,进一步培育经营主体,拓展茶叶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加强茶叶种植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提升农户种植与管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预计今年可采摘鲜叶3万斤,加工干茶近7000斤,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在种植环节,可带动全县18个村663户群众致富增收。”青川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副主任李明锦介绍,沙州镇青坪村“白叶一号”茶叶的丰收佳绩,是青川县“白叶一号”茶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2018年7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白叶一号”捐赠茶苗落户青川以来,青川县在6个乡镇、14个村(社区),连片建成“白叶一号”基地7075.5亩,目前,1517亩“白叶一号”捐赠茶园已经投产见效。经检测,青川白茶游离态氨基酸高达7.5%,是普通绿茶的2-3倍,游离态氨基酸、茶多酚等主要理化指标匹配性好,生态优良的先天优势、高氨低酚的品质优势。青川白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3—5年进入丰产期,全部进入丰产期后,全县年可产干茶14万斤以上,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在当天的青川白茶开采仪式上,广元市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印象川之味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沙州镇签订“白叶一号”鲜叶认购协议。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03
(杨君 记者 李全民)为助力春耕生产,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农机安全生产稳中向好。4月1日,在剑阁县柳沟镇灵泉社区门前,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正在对送检的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检查。排查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检查各类农机具检修、保养等情况,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农机具安全生产隐患。同时,提醒农户杜绝无牌无证驾驶、酒驾、醉驾、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对新购入农机和反光标识被遮盖、脱落的农机补充粘贴,并现场向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详细讲解农机使用、保养和维修等知识,大力普及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确保春耕生产期间不发生农机具安全事故,督促农机操作人员时刻绷紧农机安全生产这根弦,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现在农机服务特别好,不但送检到家门口,而且工作人员还给我们免费打印好年审需要的材料,不用我们来回跑,现场业务办理非常快,不耽误我们下地干活。”毛坝村种粮大户徐天君高兴地说。下一步,镇农业中心将进一步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农村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为春耕时期农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环境,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2
(杨黎明 记者 侯东)“道路越变越宽,房子也披上了干净的‘新衣’,安逸得很。”近日,家住元坝城区的郭女士一边在平乐绿道上锻炼,一边感叹。观光、骑行、赏绿……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大力实施,广元市昭化区的变化让当地老百姓连连称赞。不仅如此,去年12月,欧洲投资银行(EIB)与广元市昭化区转贷项目签约落地,该项目估算总投资9006.15万元,用于昭化区供排水设施及智慧化水务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昭化城区部分供水管道老化、破损、渗漏和供水不足等问题,推动绿色家居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昭化区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聚焦“急难愁盼”民生问题,下足“绣花”功夫,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品质的20条措施》,锚定打造广元东部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围绕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建筑形态、园林景观、城市家具、韧性城市六大方面,深入实施城市品质“4大行动”,增进民生福祉。跳出“旧区”建“新区”老旧小区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较低,成为现代化城市及社区治理的“心病”,影响城市形象,改造便提上日程。如何改?“群众的理解支持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动力源泉。”昭化区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昭化区创新推行小区改造全民主自治模式,发动小区党员、退休干部等组建成老旧小区改造自管小组,通过定期开展坝坝会、家谈会等方式进行面对面交流,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共商“自家房屋事”。旧貌换新颜,曾经黑乎乎的外立面,如今刷上统一干净的颜色;曾经乱堆垃圾的地方,如今规划成了整齐的停车位;曾经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的老旧小区,安装上了新型的门禁系统……走进昭化区元坝镇日化厂小区,老旧小区的变化,让人欣喜不已。目前,昭化区已探索建立老旧小区改造“五个一”工作机制,印发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意见》和《工作手册》,拟定示范改造小区9个;统一规划提升京兆路社区、青梅路社区20余个老旧小区、2条主干道路、3万平方米空间,打破制约8个连片老旧小区的治理“死胡同”;探索推行小区“大物业”治理模式,实现全区6个连片治理小区物业服务改造暨入驻。改造提升后的老旧小区颜值更高、舒适度更强、实用设施更齐,实现小区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感“双向提升”。“菜篮子”拎出幸福感农贸市场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反映民生福祉的“重要窗口”。宽阔的过道、整齐的摊位、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昭化区新改造的农贸市场让前来买菜的群众眼前一亮,文明之风扑面而来,整洁有序的环境让市民买得放心、买得安心。“原来市场建设得不合理,管理也不严,过道上堆满了商品,走路都不方便,卖鱼的地方,还经常流出脏水。”元坝城区居民李女士一边挑选着新鲜的蔬菜,一边感叹,改造后的市场,干净多了,买菜的心情也变好了。2023年以来,昭化区积极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推动市场管理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让“脏乱差”变成“齐净美”。如今,市场商品划行归市,海鲜蔬菜、水果面点20余个摊位,按业态分类,布局整齐。占道经营、超摊经营等行为荡然无存,不仅刷新了“颜值”,也让居民的“菜篮子”拎着更放心,拎出幸福感。城市增“颜”提“气”一到下班时间,人们纷纷奔向广元主城区,让昭化的消费经济发展曾一度搁置不前。昭化城区作为东部新城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建区以来干部群众工作生产生活的深深印记。但同时,如今的昭化城区成为展开城市更新行动的主阵地。“烟火元坝”特色街区在城市更新提质中应运而生。看一场电影,谈一场恋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烟火元坝”特色街区值得这一趟;约上三五好友,体验街边小巷的人情味,“烟火元坝”特色街区值得这一趟……如今,整个街区有餐饮、特色购物、文化体验等业态10余种,共开设商铺50余家。昭化主城区的变好不止于此,肥肠特色美食街、花园休闲夜市与“烟火元坝”特色街区并驾齐驱,“昭化生态鱼”“昭化肥肠”等特色餐饮品牌稳步提升,城市旅游消费在各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升温。近年来,昭化区深挖本地工贸历史、市井记忆和现代新城的元素,以“工业红、胶片灰、活力白”为城区建筑主色彩推进城区立面修复改造工程。在城市街道更新中,昭化区沿行道树间隔设置草本、花灌花池丰富城市色彩,对城区滨河绿地和山体公园进行彩化香化改造,打造城市西入口到东入口彩化香化景观带,同时全域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打造一座呼吸的城市,让城市增“颜”提“气”,经得起细品、耐得住细看。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02
(张敏 记者 侯东 文/图)4月1日,广元市朝天区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为2024年“三农”工作定方向、明路径,释放出加快推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信心和决心。会议明确,2024年,全区将推动“三农”工作在新时期向更高水平跨越迈进。“2023年,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朝天农业实现了新的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稳中有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粮食产量达12.23万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49万亩。”“加强510户1648名监测对象帮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29.9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3.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0%。”“朝天核桃连续上榜全国地理标志百强区域品牌榜单,曾家镇被认定为首批高山蔬菜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朝天区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区)、全省农业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县(区)、全省‘厕污共治’试点县(区)等。”……一个个厚重的数据,一项项珍贵的荣誉,是对2023年朝天区“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蓬勃发展的生动诠释,也是朝天区“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奋斗与拼搏的交织,更是每个朝天人心潮澎湃的过往、逐梦未来的新起点。会议现场会上,朝天区对2023年度朝天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2023年度朝天区乡村振兴分类考评成绩突出集体,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以及2023年度朝天区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了通报表扬。“‘三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号角声声,奋楫者先。2024年,朝天区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部署,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抓手,持续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大力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抓好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大重点区域帮扶支持力度,全面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着力提升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在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链补链、农村流通业高效发展上求突破;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治理能力,切实抓好乡村规划建设,实施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计划,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农村公服水平;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三农”工作在新时期向更高水平跨越迈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02
(杨黎明 记者 侯东)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持续夯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基础,深入开展“送技下乡、助农春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提升党员党性锻炼的熔炉和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为持续推动昭化玉米单产大面积均衡提升,壮大集体经济,助农致富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清水镇松梁村地处山区,如今正是大豆、玉米播种的关键时节,但是村内中老年人居多,对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领缺少专业的指导。为破解生产难题、夯实粮食安全,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全体党员利用“红色星期五”主题党日活动,进村入户,为农户送去宽窄行播种、滴灌技术、中后期统防统治等技术要领以及农机作业服务、田间管护知识,助力大豆、玉米单产增加、农户致富增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为稳面积、提单产、增收益,昭化区农业农村局按照早准备、早调度、早安排的原则,对本村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农户在播种环节作现场指导,交流心得、解答疑惑。“大豆玉米套种间距不能太宽,肥料不能放太多,要适量……”近日,在清水镇松梁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专业技术人才就种植技术要点作细致讲解并现场示范。掌握技术要领后的党员干部们同当地群众分工协作,在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开展大豆玉米种植劳动。为向农户展现机械化种植的优势,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来到种植基地,用传统播种模式和机械化种植模式进行比赛。他们有的弯腰铺地膜,有的在认真铺滴灌管道,有的用锄头覆土……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成了田间地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自从采用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后,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大大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收入。”清水镇松梁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说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02
(记者 张敏)3月26日,广元市昭化区红岩镇嘉陵江畔,工人正在安装取水浮船。再过一段时间,嘉陵江中的水便可通过管道,从这个取水点,源源不断输送至团结水库和梅岭关水库。  “这是昭化今年实施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之一。”昭化区水利局水利股工作人员李操介绍,工程全部建成后,可保障周边卫子镇、红岩镇、射箭镇、柏林沟镇2.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近年来,昭化区按照“先饮水、后灌溉”的原则调配现有水资源,通过备用水源建设、管网互联互通、供水管网延伸等方式,拓宽供水渠道,不断巩固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扩源 新建6处备用水源工程  “备用水源工程建好投用后,昭化区6座农村千吨万人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将得到充分保障。”李操说。  以往昭化区的饮用水源水库全部依靠自然降水蓄水,2023年,昭化区降雨量比往年偏少三成,为保证人畜饮水水源安全稳定,该区启动区域内6座水厂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分别从嘉陵江、工农水库、青春水库引水。  嘉陵江至团结至梅岭关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就是其中一项。通过泵站从海拔438米高的嘉陵江江面取水,输送至海拔950米的山顶,再通过自流方式输送到团结水库和梅岭关水库,整个工程共修建了16公里管道。投用后,每日可从嘉陵江输送3000吨水至水库,让嘉陵江水能以最低成本补充到团结水库,保障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  截至目前,昭化区已投入建设资金1800万元,安装应急供水管道35公里,建成工农水库至新华水厂、嘉陵江至八一水厂至高峰水厂等6处应急提水工程,解决王家镇、磨滩镇、柏林沟镇、卫子镇、太公镇等镇10万余人的水源保障问题。提质 新增日供水能力9000吨3月26日,记者走进昭化区太公镇高峰水厂,检测人员张绍渝正在化验出厂水质,“每天都要检查水质,做记录,确保大家的饮水安全。”  2023年10月,高峰水厂顺利完成提质增效及供区管网改造延伸工程,新增供水能力2000吨,可实现日供水2600吨,辐射周边近20余个村,解决2万余人用水问题。高峰水厂厂长吴涛介绍:“水厂全智能化生产,通过屏幕数据就能分析运行情况。”屏幕显示,3月25日,水厂共生产自来水1800吨。  近年来,昭化区围绕乡村水务试点县建设,筹集建设资金7000余万元,先后改造提升8处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购置一体化净水设备和超滤膜净水设备,新增日供水能力9000吨,全区农村供水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昭化区还投入资金165万元,为全区11个镇购置送水车11台,用于解决分散供水农户因旱缺水问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0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