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近日,“三星堆稻田画”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在广汉市金鱼镇,约50亩的稻田里呈现出一个巨大的三星堆“青铜面具”。  稻田大地景观,俗称稻田画,是以不同颜色叶片的水稻品种为素材,按照一定的组合设计种植于稻田中,随着水稻生长呈现出鲜活图案,让游客在田园观光中获得新奇的愉悦感和享受感。  稻田景观栽培起源于日本,作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国内很多省份都开始尝试。那么巨美的稻田景观是怎样打造的?景观又能带来多少附加值?记者近日采访了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相关专家,为大家揭开稻田画的神秘面纱。三星堆面具稻田画。广汉市委宣传部供图稻田画制作流程  确定主题:稻田景观的主题应结合地方人文内涵、历史典故、产业品牌、农耕文化等要素,突出当地特色文化。  专业测绘:确定主题后,利用无人机、经纬仪、测量专用钢尺等技术工具,对目标田块进行数字测绘。  画施工图:利用软件制作出平面效果图和种植网格施工图,通过施工图精准定位图案线条走势,确定各色块种植面积和所需不同彩色叶水稻品种的播种量。  田间施工:按照施工图,用竹竿或专用标杆在田块对应的网格中精确标定图案线条轮廓的关键控制点,并用白色尼龙绳将控制点按顺序串联,然后将不同叶色水稻秧苗移栽到图案轮廓内部。行业观察颜色是染的吗?  进入8月,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公路旁的一大片稻田中,赫然可见“相约崇州”“火车头”等画面,微风拂过,稻田画显得栩栩如生,生机盎然。稻田边好奇的游客总会产生疑问:水稻是被染色了吗?  事实并非很多游客猜测的那样,稻田画中特殊颜色实际上是彩叶水稻。据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水稻室主任张帆介绍,该院率先在省内开展彩叶水稻种质资源的引进、改良与景观栽培利用研究,经过多年筛选、试验与示范,已筛选和培育出了一批景观型专用水稻资源材料,集成了稻田大地景观生态安全栽培关键技术。  “在种植前依据设计需要,选择颜色稳定、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抗病抗倒的紫色、黄色、白色等彩色叶水稻品种。”张帆说,彩色水稻不仅视觉好看,加工成精米后,营养价值也不低于传统的优质稻品种。图案应该怎么画?  不管是广汉的“青铜面具”、温江的“大熊猫”,还是大邑的“稻乡渔歌”,无不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张帆直言,稻田景观的主题应该结合地方人文内涵、历史典故、产业品牌、农耕文化等要素,使当地的特色文化和农旅氛围更加浓厚。  选好主题只是制作稻田画的第一步,随后需要设计图案。据介绍,制作稻田画是利用无人机、经纬仪、测量专用钢尺等技术工具,对目标田块进行数字测绘后,再利用 3DMAX、Corel DRAW等软件制作出平面效果图和种植网格施工图,通过施工图精准定位图案线条走势,确定各色块种植面积和所需不同彩色叶水稻品种的播种量。  张帆笑言,制作图案的过程就像刺绣一样。按照施工图,用竹竿或专用标杆在田块对应的网格中精确标定图案线条轮廓的关键控制点,并用白色尼龙绳将各关键控制点按顺序串联,形成景观图案各部线条轮廓,勾勒出稻田景观雏形。  雏形有了,就需要将不同叶色水稻秧苗人工移栽到图案轮廓内部区域,图案轮廓外侧,则用大田生产品种填充并布满全田,用色彩差异呈现景观设计图案。大田应该怎么管?  相比传统水稻种植,稻田画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上都复杂了很多,那应该怎样对稻田景观进行管理呢?  对此,张帆介绍说,大田管理万变不离其宗,总结下来就是注意养分管理、病虫防治、图案修正、延展调控四个方面。他特别提到,图案完成栽植后15天内,可利用观景台或无人机航拍调查图案初步成型效果,若误差较大,则需要及时修正,并随时监控有无倒秧、脱苗现象,及时补苗。  稻田大地景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创新拓展了水稻的观赏功能,不少地区都将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有效推动农商文旅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稻田景观核心栽植面积累计已超1000亩,景观稻田效果辐射面积超20万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三年,稻田景观在温江“原乡和林农耕文化节”、崇州“稻虾藕遇·天府好米”、“邛崃乡村旅游音乐节”等代表性农业庆典活动中都受到普遍欢迎。据估算,创意稻田景观累计新增吸引游客500万人次,新增乡村旅游业产值约5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1
(记者  钟正有)近期,中江县连续出现的高温天气,严重影响粮食作物生长。面对恶劣天气,为保障粮食作物稳产增收,该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党员干部头顶骄阳在田间地头调查,指导农户开展水稻避高温天气的田间管理。倡导适期播种,避开炎热高温。有效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存在的常发性高温伏旱天气,依据茬口、品种的类型和生育期安排播种期。选用耐热性强的品种,合理布局。生产中合理筛选应用抗高温力较强的品种同早熟高产品种合理搭配,利用抗高温力较强的品种减少对灌浆结实的伤害,利用早熟高产品种避开高温季节,以取得大面积稳产增收。科学施肥和水管,增强稻株抗高温能力。因稻田供肥水平和水浆管理方式的不同,水稻个体的长相和群体结构亦不同,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高温热害时合理施用无机氮素肥以提高水稻抗高温热能力。通过农技站党员干部耐心指导,农户增强避高温天气的田间管理能力,为中江县粮食作物稳产保供起到促进作用。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10
(邓子濠  记者  钟正有)中江县地处川西北片区,位于川中丘陵地区西部,是“川药”的重要道地产区。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作为产业振兴重要内容来抓,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中江丹参、白芍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面积不大,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繁殖速度慢,造成品种混杂等问题。为此,中江县积极创新模式,用好用活地理标志商标;建设基地,提升品种选育延伸产业链,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收获芍药强链补链用好用活地理标志商标近年来,中江县加强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中江丹参、中江白芍已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府神龙、万生农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等。为解决市场需求量大的问题,中江县成立中药材产业局(办),主要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规划、政策制定、项目申报与实施,统筹中药材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聘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对中江丹参、中江白芍把脉问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农户入股形式,由农户及种植大户种植,公司及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等全程服务,促进了企业、协会、农户的深度融合,扩大了产业规模和产品销售。创新运用模式,采取“地理标志商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商标的资源整合作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地理标志商标,以地理标志商标为纽带,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支持核定地域范围内产品品质达到标准和要求的企业、农户规范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做大地理标志产品总量,形成规模效应。目前,中江县已有多家企业被授权使用“中江丹参”商标,年使用量达50万枚。建立中药材产业扶贫园。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利用扶贫、农业等项目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扶贫基金发展中药产业,通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入园劳动,增加劳动收入,通过企业、专合社加工、营销,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带动良性滚动产业发展。健全机制商标保护不断加强中江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商标战略示范县”领导小组,制定了《中江县推进“商标战略示范县”工作方案》,明确了实施商标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优良品质和良好信誉。对使用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制止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行为。规范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行为,对在产品及其包装和广告宣传中使用地理标志商标等行为进行全方位规范,维护、提升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形象。把地理标志商标作为商标保护的重点,加大执法保护力度,结合“红盾春雷”等,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有效维护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市场和标准仓储基地。鼓励扶持企业独立或参与建立道地药材专业市场,政府给予土地、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政策。要求市场在建立初期,制定市场准入制度,对入库、入市的产品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的包装、统一管理,提高品牌形象。建成川北道地中药材交易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为中药材种植业主提供规划种植、标准化初加工、检验检测、全程追溯、标准化仓储及金融担保、电子商务六大公共服务,建成了中药材产品产、储、销整体服务体系。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09
(刘小莉 记者 钟正有)迎着傍晚的风,今年的夏天格外宁静,空气中飘荡着清新的花草香,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广安村村民刘阿姐走出家门,便能看到门前的这一处湿地花园,花园里青草郁郁葱葱,迷你小池塘里的荷花开得正娇艳,真是让人心生惬意。刘阿姐笑着告诉记者:“其实,这个精致的小公园是处理我们生活污水设施的‘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远看绿油油的像一块菜地,走近细闻也没有异味。”记者了解到,略坪镇的这处“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让直排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起来“变身”。先通过三格式化粪池厌氧发酵,杀菌杀卵,再经过多层过滤池过滤,吸附淤泥、微生物降解实现生态降解,加上人工湿地内的多种水生植物的生态吸附,从而使出水效果更好,能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会选取最低点位,充分利用水往低处流的特性,所有生活污水是自行流入这些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另外安装污水提升泵等设备,后期没有维修费,运行费用为零。今年,德阳市罗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投资900余万元,在7个镇16个村建设“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治理1200余户生活污水,惠及4000多人,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黑臭水体问题。“人工湿地投入使用后,河水变清澈了,蚊子苍蝇少了很多,村民们都觉得舒心不少。在科学治水的助力下,污水处理设施变成了一个小景点,村民们茶余饭后都喜欢来这里散步。”广安村党支部书记胡国勇告诉记者。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实习生 赵月  8月3日,在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高粱涨红了脸,水稻笑弯了腰,田间弥漫着丰收的味道。近年来,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五星村对闲置大米加工房进行改建招商。预计建成后,该村集体收入将逐渐稳步增加。  这一切得益于2020年9月旌阳区启动的“三变五社”改革。五星村按照“三变”改革重新核定了股民身份,成立集体资产、置业、土地、劳务、旅游五大股份合作社。2020年,该村入股村民分红达11万元。大田间,高粱已涨红了脸。 梁鑫 供图“三变”如何变 “五社”谁参与?  “农民当了股东,日子自然更有盼头。”五星村1组村民肖正勇说。经过股权量化,五星村像肖正勇这样的农户纷纷“变身”股东。  村集体资产是农村发展的财富,但有不少仍处于“沉睡”状态。2017年起,我省推动以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主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被简称为“三变”。这是我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9月,旌阳区在 6个村(社区)试点“三变五社”,五星村是其中之一。该村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完成村集体清产核资量化股民等工作,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利用现有闲置建设用地开发生态停车场,改建加工厂,新建冻库、库房等,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  在前期“三变”改革的基础上,该村成立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旅游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五社成立以后,加入的成员均是我们的村民,通过规范高效的运营,将稳步增加农民的收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星村党委副书记邱顺明说。德新镇五星村“三变”改革第一届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  王园 供图试点一年 强村富民效果初显  目前,“三变五社”的改革,在五星村试点已近一年时间,其效果如何呢?  五星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成立后,对集体资产进行了再核定,对股东的身份进行了两轮核实,确保了村集体资产“底数明、账目清”,目前按照“筹、投、管、分”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五星村的大部分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进行公开招租,再进行流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20年,该村收益共计260余万元,其中保底土地租金250余万元。  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杨必林介绍,今年2月7日五星村举行了股东分红大会,每亩土地分红50元。下一步,劳务、置业、旅游股份合作社也将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创新开发农村经营性项目,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实现“今年分百元,明年分千元,后年分万元”的强村富民目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实习生 赵月 文/图  砂锅米线、麻辣米线、酸菜米线……在四川,米线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美食。你知道吗,生产米线所用的主要原料——大米其实也有讲究。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就种植了 10 万亩米线专用稻——桂朝2号常规稻。  记者近日从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获悉,通过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手段,桂朝2号已新选育出15个株系,优中选优后,计划明年大面积示范推广,进一步建强种业“芯”片。旌阳区优质粮油试验示范基地。10万亩米线稻未来发展可期  7月28日,记者在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见到,10万亩水稻长势良好。“根据旌阳区的安排部署,2021年平坝地区米线稻基本实现全覆盖,品种以桂朝2号为主。”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科技产业中心主任唐彬表示。  由于米线对稻米品质的特殊要求,过去四川育种者没有选育米线用杂交稻。而农户和米线生产单位通过多年种植发现,桂朝2号常规稻是生产米线的绝佳原料。“米线水稻的最关键指标,一是高直链淀粉含量最好25%以上,越高越好,这样生产出来的米线有弹性、不易断、口感好;二是胶稠度不能太高,否则影响米线加工工艺。”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所长张涛说。  那么,在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这里的农户为何偏爱种桂朝2号呢?“市场有需求,当地有种植习惯。”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农户周凤木说,“米线水稻需求量高,收购商甚至直接到田间地头来收购。”  “米线稻品质好,效益也不错。”唐彬说,由于旌阳区产出的常规稻品质较好,从效益来看,丝毫不比杂交稻差。据调查,1亩杂交水稻按亩产稻谷1200斤来算,每斤1.2元,亩产值1440元。周凤木则表示,如果在好的年成,每亩常规稻的收益在 1800多元。  在旌阳区,常规稻桂朝系列近年来填补了米线水稻的市场空白。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旌阳区农业农村局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优势,创建了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涵盖孝泉、黄许、德新、柏隆4镇18村,规划面积10万亩,其中种植连片核心示范区1.3万亩。核心示范区以桂朝系列米线水稻和优质小麦为主导产业,常年水稻产量6万吨以上、小麦产量4万吨以上、油菜产量 0.2 万吨以上,是西南三省乃至全国优质米线原料的重要供给基地,生产的“米线水稻”深受云贵川消费者青睐。  10万亩米线稻,未来发展可期。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曾光春介绍,园区正与企业深化合作,投资1亿元实施米线专用水稻产、供、销战略,新建年生产稻谷米线2万吨、年产值1.5亿元的稻谷米线加工厂,全面提升园区产能。桂朝2号进入抽穗期。米线稻虽好还需“增抗稳效”  常规稻虽好,但抗病性较差,这是让当地农户头痛的一个问题。周凤木表示,好的年成常规稻收益较高,一旦遇到稻瘟病,往往减产20%-30%以上,亩均收益直接降到几百元钱。且常规稻采取自留种,品种会逐步退化,需要不断提纯复壮。  “这是个技术活,米线水稻不能因此就却步不前。”面对当前连片规模化种植的10万亩水稻,唐彬语重心长地说。  为此,园区深化与省农科院、四川美丰战略合作,在园区建设良种繁育研发中心,示范推广桂朝2号等新品种9个和水稻工厂化育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9项。“这次选育的改良桂朝2号的15个株系,具有抗病性好、产量高等特点,将通过不断试验,优中选优再推向市场。”张涛说,研发中心也正在选育米线专用杂交水稻品种,力争达到米线生产所需的品质要求,给予当地农户更多选择。  同时,为解决仓储、烘干等难题,园区积极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建成具有办公、培训、机棚、机具展示、育秧、烘干等功能的用房近3500平方米,购置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水稻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育秧流水线、北斗导航仪等农机具80余台(套),累计作业面积达4.5万亩,勾画了“陆地+空中”农机具同作业的新画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王成栋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日前印发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方案,明确将主场活动安排在长江流域,呼应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战略。 四川德阳、湖南长沙、浙江嘉兴分别代表长江上中下游,承办三个主场活动。  德阳主场活动,围绕“庆丰收、感党恩”主题,突出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面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展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古蜀文明,以及地域民族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 重点活动包括: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群众联欢活动、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中国·罗江诗歌大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专题宣讲活动,以及金秋消费季四川专场、寻找100个川渝乡村女能人系列活动、四川农业农村改革优秀案例遴选、农民艺术与农村非遗文化展等特色活动。  嘉兴主场将组织“1 + 7”系列活动,以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为背景,着力呈现农民群众奋发昂扬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现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营造城乡共庆丰收、共迎党的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长沙主场,将突出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灿烂的稻作历史文化、雄厚的水稻育种实力,展示扛稳粮食安全大旗的坚定决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6
(李小兰  杨涛  熊姣  记者  闫新宇  钟正有  文/图)近日,德阳市罗江区举办校园招聘会,58家企业为四川工科学院机械、建筑、酒店管理、电气自动化等多个专业应届毕业生提供1021个岗位。通过现场洽谈,267名学生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这只是罗江区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案例。技能培训今年以来,罗江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紧紧抓住就业这项最大民生工程,大力开展“稳就业拓岗位”行动,促进区域劳动者充分就业。落实政策“稳”就业,为大学生失业人员发放补贴189万元。罗江区积极争取政策补助资金,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向189名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等成功创业群体发放补贴189万元,为25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0万元,为2354名企业职工落实“以工代训”资金268万元,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拉动作用,全面护航创业,推动稳企稳岗。职业培训“促”就业,制定个性化“培训菜单”。着眼提升就业群体就业成功率和就业层级,全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依托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等大、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数控实训、汽车维修等实训基地,搭建高标准培训平台;积极对接区内农业产业、工业企业、文旅产业和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菜单”,拓展“直播带货”“乡村建筑师”等新工种培训项目,以送训下乡、培训进校等模式,推动2764人提升职业技能。精细服务“助”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深入省内外用人企业调研用工需求,编制岗位供给清单,结合就业人员就业意向清单,建立“罗江-瑞安”“罗江-福州”劳务输送机制,有组织输送500余名农民工外出务工;依托“职通罗江”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线上招聘会16场;精选58家优质企业1021个岗位开展入校招聘,推动80个岗位精准下乡,以“屏对屏”“点对点”的精细化招聘服务,助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实现就业“供”“需”有效循环。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6人。公益岗位“兜”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538个。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德阳市罗江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依托已建成的4个就业扶贫车间、12个就业扶贫基地、22个就业扶贫村,开发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卫生、疫情防控、治安巡逻等各类公益性岗位1538个,兜底安置残疾、大龄等困难群体1538人次,每人每月发放岗位补贴(助)400-1650元,牢牢托起困难群体就业底线。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05
(记者  钟正有)盛夏时节,在德阳市中江县通山乡金兴村勇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辣椒地里,一群戴着草帽的村民正在进行辣椒采摘、打包、装运等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订单式”种植  销路不愁稳增收由于大力推广新品种、育苗移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加之县农技员的科学指导和合作社认真细致的管理,今年蔬菜产业园区有了创收的新“椒”点。骄阳下,火红的辣椒挂满枝梢,色泽红润鲜亮,条形秀长均匀,采摘后经过精心打包,准备送往绵阳等地。“辣椒将分批次销售运往成都、绵阳及周边县市,主要用于剁椒和辣椒酱制作。”勇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勇说。在谈及金勇发展辣椒产业的“辛”路历程时,他感慨颇多。“我曾经在北京、上海、成都承包工程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辣椒种植,从此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在金兴村两委的帮助下,2011年5月,我向中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山分社申请创业贷款40万元,开始创办勇金蔬菜专业合作社。”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以往由于销售无门路,辣椒随地腐烂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在辣椒成熟采摘之前,就已经和经销商建立了‘订单式’合作,实行保底销售,根据市场的行情定价,避免了后顾之忧。”金勇说,合作社与绵阳晓惠农业公司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辣椒保底销售1元1斤,目前行情较好,能卖出1.5元1斤,“订单式”销售,让大家干事的信心更足了。250亩辣椒基地产量大约150吨,产值大约45万元左右。“产业+就业”齐发力  美好生活信心足辣椒采收每天需要大量用工,金兴村附近村民纷纷到合作社务工。他们直夸在家门口干活,一天包吃包住还有七十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脱贫户张易珍便是其中的一员,因丈夫腰椎间盘骨质增生,常年卧病在床,瘦小的张易珍一人承担着一家人的日常开支。“摘辣椒并不是很累的活儿,一天轻轻松松就能挣到七十元,不仅可以补贴家用,还不耽误在家照顾丈夫和儿子。”从张易珍的口中得知,像她这样年龄大了、外出务工也不方便的中老年妇女,在基地务工的有30余人。“我们通过引导周边群众发展产业、务工等,累计带动20余户脱贫户,户均增收3000元,让村民们在致富的路上,迈开脚步大步向前。”金兴村支部书记张发高兴地说道。蔬菜做成“产业链”  走出发展新路子通过收购周边住户的当季蔬菜,将其做成可口的泡菜,既解决了蔬菜的销售问题,实现了二次创收,又为通山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富有乡土气息的特色美食。“泡菜采用老土坛手工腌制,绿色又健康。” 金勇表示,未来,将以合作社为龙头,实现生产加工一体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通山的蔬菜“绿满丘区”。“通山乡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的作用,通过种植辣椒、青菜、萝卜、榨菜等经济作物,实现蔬菜深度加工,从土地流转、招募脱贫户务工等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有机融合,助力群众增收,走出了一条属于通山的发展新路子。”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连杰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05
(旌组轩  记者  钟正有)今年以来,德阳市旌阳区聚焦换届后村(社)“两委”能力提升和工作衔接,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做好“四个一”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充电蓄能,着力打造一支自身过得硬、百姓信得过、组织靠得住的基层干部队伍。开展一期集中培训。聚焦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城乡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等基层重点工作,采用“课堂学习+实地观摩”相结合模式,结合城市、农村基层工作差异特点,设立城市、农村两个基层干部培训班,分别邀请市农交所、市委党建办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市委组织部专家干部,针对农村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壮大和城市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培养等领域内容展开培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批村(社)书记前往成都、苏州等地社区实地观摩,帮助基层干部破解“知道”到“办到”难题,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开展一堂初心党课。聚焦“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全区11个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围绕新民主主义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改革开放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等,立足旌阳创建县域经济“百强区”目标,为村(社区)新任“两委”班子成员讲一堂初心党课,通过讲理论、讲政策、讲经验、讲形势、讲前景,全面提升全区新任村社“两委”干部思想认识水平,全面提升推动旌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决心。进行一次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勤廉谈话,分3批组织村(社区)干部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内容,观看警示教育片,以思想自觉带动行动自觉,不触“红线”,不碰“底线”,不触“雷区”,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筑严廉洁从业防线,扣好履职“第一颗纽扣”。办好一件民生实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143名村(社区)书记认真实施“心连心”大走访活动,通过跑组入户进网格汇集群智、摸清家底,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梳理并办结群众关心的实事、难事、具体事200余项,在群众中树立了新任“两委”干部的新风貌新形象;推动《旌阳区党内救助暂行办法》在基层走深走实。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04
(记者  钟正有)今年以来,中江县采取“六项措施”狠抓稳岗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送岗,助力转移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暨春风行动”线上线下系列服务,累计推送1299家企业7.32万个优质岗位。疫情期间“点对点、一站式”专车服务,实现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32262人;紧抓“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合作契机,促进脱贫劳动力定向就业245人;与成都市就业局、青白江、新津、金堂人社局签订人力资源战略合作协议,与浙江瑞安等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输出脱贫劳动力37人;依托79家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700余人。精准培训,促进稳定就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在宏发电声等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3期共计培训脱贫劳动力19人。通过“送教下乡”模式,在龙台镇、白果乡等乡镇开展特色农旅“2+2”产业发展扶贫专班、“1+N”创业意识加农村实用技术专班,共计培训脱贫劳动力2842人、兑现生活补贴118.69万元。精准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宣传创业政策,支持脱贫户创业。提供“第一书记全程跟踪,专家结对线上指导”的帮扶服务,帮助6名脱贫劳动力实现成功创业,兑现5.5万元创业补贴。精准设岗,实现兜底就业。大力开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疫情防控、病毒消杀等公益岗位实现兜底就业8331人、兑现岗位补贴3025.51万元。其中,农村公益性岗位3680人,兑现岗位补贴1726.96万元;特殊公益性服务岗位就业4651人,兑现岗位补贴1298.55万元。精准奖补,协同推进就业。通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人社基层服务平台等多途径、多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鼓励脱贫劳动者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为22156名脱贫劳动力发放1788.35万元外出务工就业奖补资金。精准督查,确保工作质效。由中江县人社局牵头,组建7个就业扶贫专项督查工作组,协同德阳市就业扶贫督导组对全县30个乡镇采取查资料、走基地、入农户的方式进行全覆盖督查指导,共抽查31个市级贫困村,走访了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和园区32家;电话抽查脱贫劳动力68人,实地走访83人,督导中发现并整改问题46个。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02
(曾才刚  记者  钟正有)“今年的玉米棒又大又长,我家种了3亩多,大约能收2600公斤。”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桂花村2组的支运明边掰玉米边高兴地说,又是一个丰收年。支运明是今年该镇最先大面积收获玉米的农户,看见他家这么多玉米,有好几个邻居都来给支运明帮忙。桂花村2组今年种玉米最多的是肖文华,共有30多亩,肖文华预计平均亩产能上千公斤,他家再有10来天也要开始大面积收玉米了。玉米丰收据新中镇乡村振兴办主任吴文长介绍,全镇今年共播种玉米6500多亩,品种以“隆玉68、同玉270、成单716”为主,通过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政府给玉米种植户赠送微生物复合肥205吨。新中镇今年共有玉米种植10亩以上大户60户,最多的一户是尖山村5组的龙武,他家共种了80多亩早玉米。现全镇的早玉米已陆续进入采收期,漫山遍野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02
(记者 阳菲菲)7月28日,骄阳似火。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村口,一辆摩托车飞驰而来。刚停稳,骑车男子便摘下头盔,急着找村党委书记周华,“书记,老王家的女娃子摔伤了……”该男子叫王平,是星光村的村级代办员。  村级代办员是干啥的?王平掰着手指头一一道来:“代缴水电费、查询社保、申请重大疾病救助……”半年来,他代帮代办事项200余次,帮助3户村民顺利办理农村大病救助,节约医疗费用近18万元。  “今年,村级民事代办制度进一步激发了村级代办员的活力,他们成为我省打通乡村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使者。”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省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三化”建设试点正有序铺开。“变大”的村子健全制度  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星光村“变大”了,村面积由原来的2.6平方公里增加至6.4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437人增加至4143人。  这给管理和服务带来难度。今年,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印发《关于加强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凡与村(居)民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的事项可列入服务范围。  随后,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前往11个市州、15个县市区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蹲点调研,“对代办事项、代办流程、代办员的责任和义务等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将各类帮办代办事项信息前置化、规范化,确保代办员能办、会办。”  针对实际情况,“变大”的星光村及时健全民情收集、造册登记、工作时限、回复反馈、归档备案、问题通报等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实行村级代办员挂牌上岗,在代办点公示代办员姓名照片、岗位职务、联系电话等有关信息。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  “村级代办员起了大作用。”周华告诉记者,星光村有86位代办员,由大家推选,从村民中产生。代办员还兼任网格员、信息收集员等。  不过,有着20余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周华深知,村级代办员制度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  “各地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但一些问题存在共性。”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管理处副处长陈彬说,包括资金缺乏、代办员队伍不稳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代办事项标准化不足等。  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星光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两村合并后,增加村级专职工作人员力量,从原来只有3名增加至7名,村民随时都能找村级代办员办事。主动邀请农村金融服务站入驻,不仅方便村民取款、收发快递、缴纳水电费等,而且增加的运营费可用于补贴村级代办事项的财务支出。  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只是我省“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以来,我省有序推进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试点,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群众生产生活高频事项,形成全省25个“一件事一次办”指导目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02
(肖开丰 顾朝辉 记者 闫新宇 摄影报道)近年来,中江县依托距成都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目前,中江全县有水果产业园34个。7月27日,在中江县玉兴镇长春村葡萄产业园里,一串串葡萄点缀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葡萄清香,业主李龙辉一家人正忙着采摘葡萄,享受丰收的喜悦。据悉,长春村葡萄产业园面积达400余亩,预计今年产量50吨,产值300万元。图为李龙辉和他父亲采摘葡萄。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29
(周长虹 记者 周鸿)提升城市品质是建设美丽幸福旌阳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旌阳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力人居环境改善和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更新,着力东湖街道大仓宿舍等210个老旧小区改造和绵远河生态整治等11个街头公园建设,全力打造居更佳、地更绿的精致之城。210个“高龄”小区换新颜增加居民幸福感7月24日,记者来到旌阳区东湖街道大仓宿舍,只见宿舍内路面已固化、破损车库已拆除、院墙正在进行粉刷……现场,施工队紧锣密鼓施工着,整个宿舍初展“新颜”。据了解,东湖街道大仓宿舍于1996年建成,无法排污、屋顶漏水、停车难是宿舍居民“三大”痛点。“该宿舍住着68户住户、186人,其中60岁以上109人。”东湖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这里居住的老年人偏多,对宿舍进行老旧改造成为棘手问题。去年,借着“2020老旧小区改造”的东风,东湖街道通过摸底排查,向旌阳区住建局申报53个需改造的老旧小区,大仓宿舍便在其中。2000年以前建成、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种种现实摆在眼前,大仓宿舍最终被纳入旌阳区老旧小区改造行列,并列为示范点。今年4月15日,大仓宿舍改造正式动工。开居民议事会、协调居民改造意见、解决因施工给居民带来的困扰,经过不断调整具体改造方案,大仓宿舍目前已完成雨污分流、层面防水、区域绿化,“改造项目已完成60%,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造。”东湖街道工作人员说。据了解,今年以来,旌阳区对包括旌阳街道、东湖街道、孝感街道在内共210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不久,该区210个“高龄”老楼将旧貌换新颜,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将得到大大提升。11个街头公园逐成型 提升居民获得感近日,漓江桥头街头公园完工,这是旌阳区继成功打造金螺湾生态公园之后,以公园城市理念引领城市更新又一务实之举。位于牡丹江路附近的漓江桥头街头公园,采用在道路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景观建设的方式,利用原有空间打造开阔畅通的绿化景观,并配套建设休闲座椅等设施,为市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便利。为全面落实德阳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关于“加快建设公园城市,重点要加快城市双修”的战略部署,旌阳区以唱响“双城”、融入“主干”为抓手,突出生态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提出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公园城市示范区,11个街头公园建设开始陆续动工实施。今年2月,经过数月紧锣密鼓的施工,金螺湾生态公园正式开园迎客,成为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好去处。如今,漓江桥头街头公园的完工,不仅为市民多提供了一处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也让旌阳区离“公园入城、送绿到家”的目标更近一步。据悉,截至目前,旌阳区实施的11个街头公园建设项目6个已完工,剩余项目也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今的旌城街头绿地、街头公园星罗棋布,旌阳区“路在绿中、房在园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居更佳、业更兴;地更绿、城更美。走进旌城,人们会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前进姿态勇毅笃行,这座城市的奋斗姿态永不懈怠。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7月20日,中江县委办、县自然资源局、县卫健局、仓山镇机关、场镇部门等300余名新到任的帮扶责任人走进仓山镇,进村入户进行民情走访,现场研判是否存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有效杜绝返贫和新增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这是仓山镇30个村的帮扶责任人确定后,首次进行实地走访,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民情民意,有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仓山镇党委副书记钟宇杭说。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仓山镇实现全镇2280户6062名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2020年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使命、新征程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仓山镇昂首阔步再出发。帮扶责任人(左)正在入户进行民情走访。 钟宇杭 供图多点协同发展产业旺起来  沟下是莲藕,坡上是桑园;东美枣、藤椒连成片……在仓山镇妙沟村,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正盛。村支书陈熙明介绍,2020年,原妙沟村、西泉村两个脱贫村合并为现在的妙沟村,全村整体流转土地1700亩,占所有耕地面积的一半,发展以莲藕和蚕桑为主导的特色经济作物。只要有劳动力的脱贫户,都可优先在基地务工,去年特色经济作物为村集体创造了3万多元的经济收入。  最近几天,在仓山镇偏偏店村10组,蚕棚里工人们正在清理用具、给场地消毒,准备喂养今年的第三批蚕。四川丝绸之路农业科技公司管理人员李阳中在做技术指导。他介绍,蚕棚全年能喂养五季蚕、400多张,产值80多万元,能带动40-50个工人,基本上都是本村的脱贫户、易返贫户,平均每人年赚1万多元。  “目前全村桑园500多亩,2000多平方米的蚕棚已明显不能满足养蚕需求,下一步准备争取再建一个蚕房,并增加养蚕批次,引导农户以30-50亩的规模返租倒包桑园,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吸引更多农户返乡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偏偏店村村委副书记邓富元说。  脱贫攻坚过程中,仓山镇重点发展粮经、种养、蚕桑、水果等四大支柱产业,建立了响滩村菇世界、独楼村蔬菜等33个基地和小微企业,共吸纳71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使贫困群众实现年务工薪金收入610万元。2020年新增规模土地流转1.83万亩,其中新增千亩以上农业产业示范园5个,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目前,仓山正加紧建设县域副中心、全省百强中心镇,打造“一城四区多点协同”的发展战略布局,即瞄准“十平方公里十万人”的中心城镇目标,打造“菜篮子”“果盘子”“桑园子”“米袋子”四区,莲藕、藤椒等特色经济作物多点协同发展。做好后续扶持村民富起来  产业旺起来,环境美起来,村民富起来……仓山镇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持续做好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改造提升,落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  “搬进新家,环境变好了,生活条件改善了!老伴、女儿都在成都打工,我因为结肠癌做过手术,不能干重体力活,还享受了国家低保。”响滩村脱贫户邓洪金2019年从土坯房直接搬进了两层的小别墅,房前屋后是小菜园、小花园,居住环境极大改善。  响滩村联村干部刘帅表示,“白寨人家”聚居点道路硬化、环境绿化、照明亮化,有停车场、休闲广场、福园果林、公厕、村史馆、污水处理设施等,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群众更是过上了好日子。该村依托菇视界扶贫产业园、猕猴桃基地、花果视界现代农旅休闲旅游园,打造完成了两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区,去年村集体产业为脱贫户每人分红800元。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仓山镇还坚持抓党建强率带,镇党委一班人同心共力,坚持以身作则、披挂上阵、带头冲锋,村“两委”干部在自己致富的基础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涌现出了“食用菌大户”“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农家乐宾馆户”“电商老板”等一批带头干部。  “成绩属于过去,我们仓山也将正视荣誉,以荣誉的获得为新起点,绝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在奋进新征程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面对新一轮帮扶责任人,仓山镇党委书记徐万俊代表广大党群干部作出承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要找我的房子很容易,就在园区那个大牌牌旁边!到了春天我的油菜田还成了网红打卡地!”7月20日,提起家门口的农业园区,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17组种植大户、金森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凤木满脸自豪 。 五星村拥有耕地9000余亩,以粮油为主导产业,还打造了“中国和海”田园综合体。  旌阳区致力于建设都市型农业,该区探索“特色小镇+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到2020年底,建有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油菜种业等区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主导产业和发展模式均不同的现代农业园区,却有着一致的发展目标:小康圆梦,与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良种油菜成花海  周凤木从事油菜制种12年、水稻制种近10年。制种,是他经营的一份事业。他一般与当地的种子公司合作,制成的种子由公司包回收,其中油菜种供应德阳本地市场。  园区建成后,制种又有新变化:制种规模更大,种植效益更优。由于农村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更多农户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像周凤木这样的种植大户,今年他油菜制种的规模从200多亩扩大到300多亩,预计明年能够达到500多亩。 另一方面,农业园区成立了社会化服务专合社,从耕种防收烘等环节都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省工省力不说,还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油菜、水稻轮作,每年亩均效益 2000 元钱,机插秧、植保、机收等环节有专业的农事服务,比起以前请人工,每亩节约成本在300元左右。”周凤木说。  这是看得到的“有形”收益,还有看不到的“无形”收益:园区道路四通八达,种植大户机耕、机播、机收都更方便,沟渠管网更加完善,灌溉条件明显改善。这两天周凤木正与一公司洽谈合作,回收农户的水稻用作特色米线的原料。  据统计,园区共有像周凤木这样的农户5万余名,大多数与园区的利益联结密切,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以上。就地务工条件好  由于地处城郊,市级红光印象果蔬现代农业园区更像德阳市区的“菜篮子”“果园子”,其中5000亩连片核心区位于孝感街道红伏村。域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柑橘、樱桃、菜心等果蔬业为主。  7月16日,工人们正在红伏村收鲜食玉米,装车、发往外地市场。人群中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询问得知是红伏村村民顾文琼,今年65岁,和老伴留守在家,老伴几年前摔伤后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长年瘫痪在床,前年她看到附近园区在招工,觉得是个好机会,就加入进来。  “每个月挣 2000 多元钱,现在园区创造了好的条件,我们也不用走更远的路打工了。”顾文琼指着不远处的一排房子告诉记者,最矮的那栋两层小楼是她的家,“家里5口人,儿子在德阳一家工厂上班,孙女还在上五年级。前年在政府集中安置政策下,我们建了新房,国家帮了我们那么多,现在更要自食其力。”  旌阳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吴志广介绍,近年来,红光印象园区通过“聚资源、融产业、享发展”的“红光共振模式”,实现了产业良性联动、农旅协调推进,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已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6
(杨晓晗  记者  钟正有)7月21日,中江农商银行与中江县乡村振兴局、中江县玉兴镇人民政府举行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会上,双方在支持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旨在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下一步,该行将按照省联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指导意见,深入推进扩面强基、整村评级授信、走千访万、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等工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形成政银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格局,为地方乡村振兴贡献四川农信力量。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7月18日,在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东美村5组,蛋鸡养殖大户杨权正在清理圈舍,头一批已经老化的蛋鸡被处理后,她准备今年8月份再引进一批鸡苗。  杨权养殖蛋鸡10多年,年存栏规模达20多万羽。她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蛋鸡养殖风险确实大,疾病、洪涝等意外都会造成损失。政府推动的特色农产品保险非常好,去年给予参保农户补贴,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2017年时,杨权的鸡场温控设备在夜间被雷击坏,由于她没有及时发现,当晚就热死了5万多只鸡,损失上百万元。“当时我心痛不已,都差点站不住了。”  2020年起,杨权购买了特色农产品保险,圈舍每只鸡保费1.8元,其中政府以奖代补50%,一旦出现因灾死亡等情况,最高赔付额度可达30元/羽。  在双东镇清泉村,柑橘种植户李本国近段时间天天刷着手机上的天气预报。由于汛期来临,他十分关注德阳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  “今年种了30多亩水蜜桃,目前正在采收。由于采用生态有机方式种植的,市场不愁销,但就怕暴雨等自然灾害对果树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李本国说。  去年李本国试着购买了特色农产品保险。今年 2月,遇到霜冻天气,初挂果的几百亩柑橘受损,保险公司赔付了10多万元,弥补了一定损失。今年他再次购买了保险,为柑橘园稳产保收“托底”。  记者从旌阳区农业农村局获悉,旌阳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工作,近年来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20年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及7个镇、3个街道办,共有2.02万户农户参保,其中种植业投保面积21.61万亩,包含水稻11.99万亩、玉米2.15万亩、小麦6.66万亩、油菜0.79万亩、马铃薯0.02万亩,养殖业投保4.11万头,包含育肥猪3.59万头、能繁母猪0.52万头。  该区还不断创新,2020年新增蛋鸡、柑橘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对参保种养户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提高特色农产品产业风险保障水平。2020年,全区柑橘投保面积0.26万亩,蛋鸡投保67.96万只,特色农产品总保费达186.18万元,其中区财政补贴93.09万元,农户自缴93.09万元。  目前,旌阳区已被纳入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县,水稻、玉米、小麦保额分别提高到每亩700元、700元、600元,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额分别提高到每头1500元、800元。区农业农村局充分维护投保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利益,提高保障水平,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3
(熊姣 王涛 记者 闫新宇)近年来,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改革的理念,明确引进主导产业,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重点突破、统筹推进,聚焦青花椒产业发展,在顺河村规划建设万亩青花椒产业园。7月,正值青花椒成熟的季节,走进顺河村万亩青花椒产业园,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郁郁葱葱,一簇簇绿油油的花椒籽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在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车间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阵阵“麻”香沁人心脾,工人们正忙着称重、装袋、搬运、装车运送……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专合社引进了几台电力烘干机代替传统的烧煤烘干。“电力烘干机能将摘下来的花椒以最快的时间烘干,在减少人工投入的同时还能提升青花椒品质。”看着眼前井然有序的生产现场,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理事长杨洪军高兴地介绍道。据了解,专合社平时有七八十个工人,每年花椒采摘季时用工量达100余人,大多数都是当地村民,他们每天工作7-9小时,按时15元/时计算工资,一天能挣105-135元。“凡是困难群众愿意来干活,我们专合社都会接收,现在我们工人里面有20多个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杨洪军说,对于手脚不便的困难群众,专合社都会特别照顾,让他们做些扫地、剪枝等劳动强度低的工作,一天也能挣70-90元。“2012年我就跟着小杨干了,现在每年务工收入加上土地分红,一年至少能挣2万。”60多岁的易正祥是顺河村的贫困户,因妻子常年瘫痪在床,他无法外出务工,自从跟着杨洪军干,现在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连妻子的病情都有所好转,易大爷干得更起劲了。不光易正祥,该村共有232户村民都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了专合社,每年光土地承包费和固定分红就会给村民带来300万的收入。除了直接销售花椒外,杨洪军还开发了一系列产品:花椒籽填充的枕头、花椒刺为原料的足浴包、花椒叶填充的香囊……下一步他还要研究花椒枝条“变废为宝”的工艺,让花椒“浑身是宝”。“把产业做大,让我们顺河村的老百姓都致富奔小康。”杨洪军说,这是他返乡创业的初心,也是一直以来的动力。如今,6000多亩的青花椒基地让以往的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顺河村的村民们彻底改变了以前靠天吃饭的日子,大家都干劲十足。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2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