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刘蓉 文/图)8月23日,记者从德阳市水利局获悉,今年7月以来,德阳市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多地遭受不同程度夏伏旱。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20日,德阳农作物受灾39.3万亩、成灾15.1万亩、绝收3.3万亩,15894人饮水受影响,537人、97头牲畜饮水困难。深入罗江区新盛镇镇木龙村指导抗旱面对旱情,德阳市水利局高度重视,局党组会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抗旱减灾工作,按照《德阳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启动四级抗旱应急响应,成立由局领导带队的6个抗旱服务队分片包县,深入各区(市、县)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指导开展抗旱减灾工作,持续保障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深入旌阳区黄许镇东泰村指导抗旱连日来,各工作组人员顶烈日、冒酷暑、战高温,深入罗江区、旌阳区、中江县等区(市、县)水库、渠系等各类水利设施和田间地头,组织指导抗旱减灾,目前已组织52个用水合作组织和抗旱服务队,调拨组织抗旱设施设备120台(套),投入近11292余人次,先后组织送水到村到户130余人和340余人,疏通抗旱输水渠系60余公里,同时协调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一处、人民渠二处向德阳市特别是罗江区、中江县加大供水,截至目前,累计供水9000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8500万立方米,日均引水200-30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16431人、97头牲畜饮水问题,有效解决了268257亩农田用水。目前,水利部门正加强对发生旱情的区(县)调度监测,每日定时收集德阳市旱情发展情况,会同气象、水文、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对旱情发展进行精确分析,对境内水利工程蓄水进行科学调度,并争取上游最大来水量,积极协调在有条件区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3
(范家君 记者 钟正有)今年入夏以来,中江县黄鹿镇持续高温天气,有效降雨偏少,各片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面对如此极端高温天气,黄鹿镇红金村在支部书记罗文顶骄阳、战酷暑,科学应“烤”全力保秋收。自入夏以来,红金村村“两委”每日高度关注气温天气,完善了抗灾减灾应急措施。多日以来的高温天气,使水稻田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裂纹,红金村支部书记罗文每日巡查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8月初,罗文启动红金村抗旱应急预案,将村内3个提灌站24小时打开供水,发动老百姓众筹了24台小型抽水机就近从沟渠、塘堰等抽水浇灌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再次清理村内废弃老井挖掘水源,并多次协调人民渠二处黄鹿管理站、庆丰水库管委会等部门放水对村内耕作土地进行灌溉。在此期间,罗文不顾自家农场受灾情况,率先将6个小型抽水泵拿出来优先灌溉村民的田地。虽然自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但是罗文却笑着说:“我种了几十亩水稻,有点小损失不碍事,但是这些水对于村民来说就是‘救命水’,容不得半点损失。”水路通,水才通。找到水源是前提,灌溉到田里是目的,水路畅通是关键。放水前,罗文全线路检查河道沟渠是否畅通,带领群众“起早贪黑”清淤、维护。8月以来,组织人员清理沟渠3处共260米,目前全村12公里沟渠畅通无阻。面对高温天气,就算是放了水也会很快蒸发,罗文便鼓励引导村民,用秸秆覆盖玉米、高粱等土地保墒,减缓已灌溉土地水分增发,目前累计覆盖面积约220余亩。“近期是稻谷丰收的关键时期,也是三化螟的繁殖时期,一块田一般查5个点位,然后根据情况推算整块田的病虫害数量。在这样的干旱天气,收成本来就很容易下降,不能再让老百姓再遭受病虫害和旱情的双面夹击。”罗文是村内种植大户,精通各种种植技术,在抗旱的同时,他也关注着庄稼的病虫害治理,持续通过坝坝会、广播等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日常巡查时遇到水稻反常状态立马告知村民并指导进行救治,同时通知建议村内种粮大户比往年多进行一次病虫害防治。看着水顺利流入一块块庄稼地里,水稻、玉米等依旧生气盎然,罗文担忧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一些,笑了笑说:“这下放心了,秋收有望了!”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2
(记者 曹凘源)近日,经四川省种子站副站长梁南山等专家组成的验收组现场测算,由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与中江县合作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正红507”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765.2公斤。省成本调查监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玉米亩均产量为423.28公斤。由此推算,“正红507”首次在中江试种,其平均亩产就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与中江县达成合作,将新研发的玉米品种“正红507”,选在中江县辑庆镇文堂村的新品种示范种植基地进行种植。  “‘正红507’耐旱性强,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能力也非常突出。”辑庆镇农技站站长邱祥荣说,入夏以来,四川迎来连续高温天气,不少地方出现旱情,中江日最高气温刷新德阳市纪录,达到40摄氏度,“这都没有影响到基地玉米的生长。”  验收组现场测算发现,该品种的玉米果穗普遍能达到16至20行,单穗玉米粒数达650粒左右。“专家验收测算结果显示,这一玉米新品种最高亩产量约813公斤,平均亩产达到765.2公斤,比去年推广的‘正红505’还多60余公斤。”邱祥荣说。中江县示范种植这一新品种玉米100亩,预计产量可达75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炎炎烈日下,轰鸣的履带式玉米收割机奔驰而过,工作中的割台就像一张大嘴,成熟的玉米茎秆瞬间被“吃进肚里”,同时将粉碎的秸秆倾泻而出,而脱粒后的玉米籽粒则自动装进了储存仓。  8月9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和农药肥料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和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在中江县辑庆镇新建村建立的“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这台经过自主改良设计的轻量化玉米收割机的表现让现场专家眼前一亮。  “612.2 公斤!”实收1.5亩玉米现场,现场的专家们对这个测产结果颇为满意。机械化采收现场。“花钱请不来人”,全程机械化是趋势  “花钱也请不来人呐!”面对记者,中江县惠农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勇心直口快。合作社经营着近1000亩土地,而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让范勇很难雇到足够的工人。“最近天气炎热,工人不愿下地,我们也担心工人中暑出问题。”面对近日持续的高温天气,看着田间待收的玉米,范勇有些无奈。  “四川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700余万亩,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但我省玉米产业面临人工播收生产成本高、机播机收率低、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等突出问题,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需求迫切。”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蒋凡认为,我省亟需集成示范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生产技术,这对提高玉米产业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2022 年四川省玉米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于今年 5 月正式启动。“这个项目强调集成和应用,从满足丘陵区种粮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对玉米全程机械化的迫切需求出发,以农机农艺融合和机播机收为突破点,大力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绿色生产。”据项目技术首席、四川农业大学袁继超教授介绍,项目将以中江县、简阳市、西充县、三台县、西昌市作为项目示范基地建设县(市),建设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13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开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实现品种宜机化、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  走进位于中江县辑庆镇新建村的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生产技术核心示范基地,记者看见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块平整开阔,按照适宜机收间距种植的玉米齐整紧凑,玉米穗粒饱满,只待最后的收获。高产又省心,丘区也能“铁牛”驰骋  8月9日一大早,专家组便齐聚田间开始测产。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田里驰骋,游刃有余,勤恳的“铁牛”不一会儿便完成了1.5亩玉米的采收,同时摘穗、脱粒、清粮、集粮、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要比上几十个工人哦!”现场围观的群众感叹道。  而要在丘陵山区实现玉米如此高质量的机械化收获作业,“秘密”之一就在这台由四川农业大学自主研发改进的割台和脱粒装置。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张黎骅教授告诉记者,为使农机设备更适宜四川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团队通过引进市面上现有的机器并加以改装,比如缩短割台、减少配重对收割机进行轻量化改造,同时减小转弯半径,以适应小地块作业,减少落穗。  “品种我们选用的是抗逆、高产、宜机新品种‘正红507’,采用适宜机播机收的田间配置方式,从播种、植保、粒收都由机械作业完成。”四川农业大学孔凡磊副教授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已形成以密植高产宜机品种、精量机播保苗壮苗、无人机植保和适时机械粒收等为核心的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生产技术,田间应用表现良好。  “测得机收籽粒含水率27.74%,含杂率1.44%,破碎率4.38%,总损失率为2.56%,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经过现场观摩和测产,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模式实现了农机农艺有效融合、绿色丰产高效协同,每亩节约用工3个以上,在后期遭遇高温干旱的条件下依旧取得了612.2公斤的亩产,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值得在适宜区域扩大示范推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盛夏时节,中江县永太镇金桥村,漫山遍野的藤椒树上,椒果压弯了枝条。清风拂过,椒香扑鼻。  “看,这些藤椒树都是我2018年回来后种的,现在有400多亩啦!”8月4日,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和飞扬的尘土,记者搭乘唐道德驾驶的拖拉机,参观了他的藤椒园。  在这里,唐道德返乡创业投入了几百万元,好多藤椒树已经种上4年了,眼看着将盛果进入回报期,市场价格却比去年还低了1/3。  “今年估计能采收近20万斤鲜椒,不算前些年的投入,今年收支总体平衡。”唐道德却不气馁,他说:“回乡种藤椒,就做好了坚持一辈子,所以我不着急,不能怨天尤人。唐道德在采收藤椒。产量和价格都不尽人意  沿着狭长的山间小道,一阵颠簸后,十几名农户带着遮阳帽收割藤椒的景象映入眼帘。  “天气太热了,怕大家中暑,只能赶在早晚两头。”为应对高温,唐道德特别为大家准备了藿香正气液、水果还提供加餐。走进藤椒园,唐道德随手在树上摘下一串,“闻一闻,味道是不是很浓?收完最后的十几亩,今年收割就结束了!”  唐道德在 1988 年就外出打工,从事装修和酒店行业。后来思乡心切的他谋划返乡投身农业,因机缘巧合,拜师学艺决定种植藤椒。他制定“小目标”,要“发展上千亩藤椒,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带动当地农户共同种植”,目前完成的“任务”是400多亩。  今年,先期种下的400多亩藤椒开始迈入丰收期,但离他的预期差很远。他说,碍于上半年干旱、下半年连续降雨和持续的高温天气,今年的藤椒的生长和收割都受到了影响,产量和市场行情均不理想。  “按亩产鲜藤椒1000至1500斤计算,400多亩藤椒地产量应该在40万斤以上,但估计今年采收可能不到20万斤,收购价格也降低了不少,去年的收购价是每斤33到34元,今年每斤只有23到24元。”唐道德说,扣除工人工资、土地流转、农资费用,今年总体处于收支平衡状态。颗粒饱满的藤椒。好品质保障销路不愁  虽然产量和价格行情都不算好,但唐道德并不焦虑。  “我不愁销,现在很多人主动联络我来考察,我支持他们抽检、随检,对农药残留和藤椒品质做检测。”唐道德说,最近两年他们产出的藤椒全由洪雅县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收购,用于制作藤椒干货、保鲜藤椒、藤椒油等产品并主要出口欧洲市场。  “大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所以我严格用药,只做高品质的产品。”从投身农业之初,唐道德便有清醒的认知。  返乡创业之初,唐道德便到处拜师学艺,并结识了被洪雅当地群众称为“藤椒之父”的高级农艺师余江洪。如今,他从选品种、栽培种植到田间管理均采用高标准执行。  “现在还是要经常出去学习,比如重庆江津、四川金阳这些花椒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他们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都值得学习。”说起藤椒的发展,唐道德不由得眉飞色舞。  讲到这里,已经晒得黝黑、地里忙碌得一身脏乱的唐道德才开始显露出被村民喊成“唐总”的模样。中江县永太镇金桥村漫山遍野的藤椒郁郁葱葱。有信心就看得见希望  被村民们称呼为“唐总”的唐道德,返乡后就再也没有“细皮嫩肉”的老板样了,“外面装修公司交给儿子做,我专心回家当农民种好藤椒。”唐道德感叹,乡村振兴,需要实实在在地去做。  几年时间下来,唐道德在藤椒种植方面的投入已有400多万元。  如今,他对当初的选择有了更深的认知。去年,唐道德开始着手推进藤椒加工,今年又将厂房进行了扩建。“都是自己投入,前后100多万元,现在效率更高了,能实现枝叶分离、烘干椒果。”唐道德认为,未来农业的生产方式一定是智能化,落后的生产方式一定会遭到淘汰。  “农业不是盲目的。”面对这一波花椒市场行情,唐道德有自己的思考,他感叹,农业是个投入大、周期长的行业,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和市场洞察能力。  谈起未来打算,唐道德表示:“等藤椒园理顺了,形成气候了,今后要打造一些景观,修建观景台,搞农旅融合发展,还要琢磨品牌营销。”  “目前的重心依旧在如何种好藤椒上。”唐道德说,虽然行情不好,但他不为此焦虑,目前最“头疼”的是藤椒园的交通问题。  “你看,通往藤椒园的道路条件太差了,遇到下雨天或者稍微大点的车子,很不方便。”唐道德指着在满山的藤椒林里延伸的黄泥路说,“这是我自费请工人修的,不能等着路通了再来种藤椒,只有先干。”唐道德希望,藤椒园的路能规划、硬化成产业园区路,“要发展一个产业,交通必须得到保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5
(余昊 梁潼 记者 闫新宇 实习记者 陈康)春种玉米,秋收满园,作为产粮大县,德阳中江县的玉米产量一直位于全省前列。据了解,今年中江种植新品种示范玉米共100亩,预计产量可达75吨,共种植玉米77.46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33.59万吨,平均亩产已达我省玉米平均亩产量的两倍。中江百亩新品种玉米基地“嗡……嗡……”村民许名好的院子内传来阵阵声响,走近一看,许大爷正熟练操纵着手动玉米脱粒机,不一会儿,院子里的玉米粒已堆积成小“山”。今年,许大爷家中种植了1.2亩新品种玉米,面积虽不大,但收获却不小。“这是我第一年种‘正红507’这个品种,从播种到收获就打了一次药,施了两次肥,其他时候基本不管,预计亩产7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正红507许大爷口中的“正红507”是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研发的新品种,根据专家现场测算,此品种果穗普遍能达到16至20行,每行40粒左右,单穗粒数650粒左右,平均亩产能达到765.2公斤,是我省玉米平均亩产量的两倍。“由于‘正红507’耐旱性强,适应性广,加之抗病抗倒伏能力也非常突出,产量肯定是无可挑剔的。”辑庆镇农技站站长邱祥荣介绍,“今年省农业厅要求组织专家验收的该品种玉米,最高产量约813公斤,平均值达到760余公斤,比一般玉米品种的产量要多上几百公斤,比去年推广的‘正红505’要多60余公斤。”“玉米是我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作为县农业技术部门,我们将积极下乡进行技术指导,持续开展玉米品比实验,筛选出适合中江本地种植的优质玉米品种,为我县的玉米丰收提供有力保障。”中江县农技站站长杨云飞说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12
(刘莉 衡碧 记者 闫新宇 钟正有 实习记者 陈康 文/图)近日,绵竹市大力推进因地制宜找人才、支部引领聚人才、搭好平台用人才等一系列举措,充分挖掘本土人才潜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走访本地人才魏军深入“蓄水池”,把实用人才筛出来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乡村转型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引领,但根基却在本土人才,只有激发本土人才活力,让本地人动起来,打好发展的基础,才能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组织部副部长郭燕琴说道。为此,绵竹市树立“只要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绝活,就是人才”的观念,让各镇(街道)依据本地实际,自行制定乡村人才标准,将潜在水里的本地人才挖出来。今年以来,什地镇、富新镇等镇(街道)纷纷开展以“建言家乡发展”“归去来兮”等专题活动载体,通过“一对一”走访、人才相互推荐、向在外发展的乡贤人才发放一封家书等多种方式,收集本土人才基本信息,建立起涵盖返乡大学生、优秀退伍军人、种养殖大户等优秀本土人才乡村的人才库。并以发布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精准掌握人才的年龄、学历、行业等结构比例,征集人才服务需求等。调浓“黏合剂”,把分散人才聚起来夏日的清晨,太阳刚一露脸,热浪就扑面而来,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果农的美好心情,150余亩的果园里分片种植着葡萄、李子、桃子等时令水果,此时大部分水果已经进入成熟期,正是丰收的好时节,果农们在园子里剪果、装框好不热闹。田园负责人王威对来调研的组织委员张睿说:“近两年来农庄的效益不错,农旅融合项目一家单打独斗,发展很受局限,希望能够有一个本地农旅发展的平台,聚集更多优秀的人才互享资源,共谋发展,还能为家乡发展出出力。”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什地镇党委立即着手制订领导定点联系本土人才机制,并且将“支部建设在田野上”,成立乡村人才党支部,利用支部的“强磁场”作用,将人才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人才。 乡村人才党支部揭牌“自6月乡村人才党支部建立以来,我们已经开展了2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发展较好的本地产业项目,不仅可以开拓人才眼界,发散思维,还可以加深人才之间交流,寻求发展合作机会。”什地镇乡村人才支部委员青加军谈道。激活“动力源”,让沉寂人才活起来怎么让聚起来的人才动起来,平台搭建是关键。什地镇马不停碲地发布了乡村发展“领跑人”计划,将现有发展规模大、渠道广、效益好的人才作为“领跑人”,鼓励他们带领更多人才一起抱团发展。原本狭窄的乡村路,在“领跑者”的带领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下拓宽了;双瓦村的文化院坝顺利修好了。草莓种植大户魏军主动联系五方村申请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五方村以集体资产租赁的方式参与草莓的种植和深加工。目前已建成的40余亩的草莓基地已经开始挂果,下一个建设项目草莓果酱深加工基地正在修建中。 乡村人才魏军的军玥草莓园“针对目前我们种植的水果和蔬菜等项目,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科技园积极派员开展农业相关技术培训,帮助园区进行产业升级、提升效益。”魏军说,“现在村上还聘请我为产业经理,共同破题集体经济发展,聘请东圣酒业董事长担任顾问,村级管理引入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模式。我觉得这种愿改革、善改革的乡村正是投资的好地方,今年我还将拓宽蔬菜种植地3500亩,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绵竹市本土人才正焕发青春与活力,迈步走在新征程上。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10
(记者 李霁玥)“您好,欢迎乘坐广汉出租车,广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遗址……”只要坐过广汉出租车的乘客,一定听过这样的介绍。广汉,是一座坐落于德阳市的西南小城,2021年9月被评为天府旅游命名县以来,该市开启了旅游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三星堆。摄影:余嘉“我们深知这块‘金字招牌’,既是一项来之不易的荣誉,也是一份重若千钧的责任。为此,我们深入贯彻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按照‘1234’的发展思路,推动广汉文化旅游产业大融合、大发展。”近日,广汉市委书记王锐在接受“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媒体记者采访时说道。易家河坝。摄影:甘霖什么是“1234”发展思路?王锐表示,1是坚定“1个目标”,就是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以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牵引,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投资建设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目前已建成全国第一个沉浸式文物修复馆,并启动了三星堆5A景区创建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王锐介绍说,目前,广汉市A级景区数量达到6个,其他旅游景点40余处,已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了处处皆景、处处可游的旅游格局。2是建好“2个区域”,就是建好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在广汉西面,我们突出三星堆核心资源引领作用,坚持以遗址博物馆新馆、三星堆景观大道等项目为牵引,逐步完善配套文化产业带和文物保护示范带,打造旅游发展主引擎。在广汉东面,持续提档升级易家河坝、桃花山等乡村旅游景区,落地三江九月等项目,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王锐指着规划图向记者们介绍说。3是擦亮“3个品牌”。目前,广汉以三星堆古蜀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三国文化、“保保节”非物质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了“探地飞天”“考古研学”系列研学旅游产品和“房湖夜月”等项目,开发了互动性强的沉浸式旅游活动,规划建设ACC飞街、向阳改革博物馆等一批特色文化项目,让文化资源不断转变成旅游效益。房湖夜色。 摄影:余嘉4是做到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产业水平、综合效益等4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在基础设施方面,广汉市投入资金超过200亿元,建成了三星堆景观大道一期,推进了天府大道北延线等重点道路建设,开展了三星湖等一批重大生态景观工程。在服务质量方面,提档升级游客咨询服务点20个,建成游客集散中心、景区游客中心和乡村旅游咨询服务点三级游客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全天候、全链条服务。在文旅产业方面,加强“旅游+”多业跨界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1个,省级河湖公园1个,不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目前,广汉市共有文旅企业近100家,营业收入上亿元的有8家,2021年,共接待游客1053.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1.98亿元,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连续四年实现“千万百亿”。在综合效益方面,持续释放文旅产业的拉动效应,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2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国115位、西部14位,入选四川省全国百强县培育名单。此外,针对大众关心的三星堆考古问题,王锐表示,广汉将以重大考古发现为契机,通过深化研究阐释、做好保护申遗、加强展示利用、扩大品牌影响、优化配套服务等五个方面来持续擦亮三星堆这张天府文旅名片,力争塑造三星堆世界级IP。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7月27日上午,在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近600亩高粱涨“红”了脸、挺直了腰,微风吹过,饱满的高粱穗迎风招展。  田间地头,德阳花庙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两台联合收割机往返收割,一辆辆大车满载着高粱运往专合社的烘干厂烘干、去掉杂质后入库。由于高粱株型较矮,机械收割十分方便,短短一天就收割近60亩,收获27吨。看着辛苦付出换来的收成,入股专合社的农户们露出了笑容。赵甘霖和梁鑫查看高粱长势。  过去五星村的这片大田里种植的是蔬菜,去年花庙专合社开始规模种植高粱。记者发现,高粱“身高”仅1.2米,与动辄2米以上的高粱品种相比,矮了不少。  为啥选择种矮秆高粱?花庙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鑫回答,矮秆高粱便于田间管理,抗旱、抗倒伏,有利于机械化播种收获,且销路稳定、种植效益较高。由于得到四川省水稻高粱研究所的支持,专合社购得了“金种子”,获得专家们全程技术指导。  当日,四川省水稻高粱研究所党委书记、高粱专家赵甘霖来到高粱基地,查看种植情况,只见他拉过来一束高粱穗认真地观察:颜色微红,穗型大而紧凑,颗粒较小但颗粒饱满,他告诉记者,这是科研人员选育的矮秆高粱新品种,2020年才进行生产试验,由于田间表现好,目前成都平原地区已有不少地方在种植。  7月以来,旌阳区持续的高温天气,让高粱获得充足的阳光,“身高”不起眼的矮秆高粱,今年田间表现却不俗。  梁鑫介绍,去年专合社种植矮秆高粱120亩左右,亩产300公斤左右;今年种植规模近600亩,从田间收获情况看,平均亩产预计400-450公斤,收购价4.4元/公 斤,总产量保守估计210-250吨,产值100万元以上。  “从销路看,我们主要售往省内外各大酒企,我们种植的矮秆高粱颗粒小、糯质好、单宁含量适中、出酒率高,是酿酒优质原料,今年已有部分酒企已经跟我们签订了销售订单,将以保底价收购。”梁鑫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无人机上阵,德阳市罗江区2.6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开始“赶花”啦!  7月25日上午11时,记者在调元镇团堆村看到,烈日当空,6台无人机在连片的制种水稻上空往返,帮助扬花授粉,无人机低空飞过,卷起的气流在稻田里划出道道波浪,扬起了阵阵稻花香。  正在操作无人机的其中一位“飞手”名叫刘祥彬,是一名85后,今年初入行的他,此时正认真地注视着无人机运行的轨迹,短短两个小时,他操作无人机,在自己所负责的30亩制种稻田来回飞了3遍。“主要是注意飞行高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一般离农田2-2.5米比价合适。”在休息的当口,刘祥彬这样告诉记者。无人机授粉作业。  团堆村水稻制种基地业主、制种大户武伟介绍,今年是他规模制种的第一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700亩左右,目前已有200亩进入盛花期,他说:“第一批200亩,无人机授粉持续10天左右,预计7月29日结束;第二批500亩,预计在8月上旬进行授粉。由于晴天的效果最好,因此无人机作业需要在阳光暴晒下进行,机手们还是比较辛苦的。”  田间授粉忙,种子公司则派员全程技术指导。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专家刘德富就在田边指导无人机作业。他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是武伟进行水稻制种的第一年,作为水稻种子订单收购方,公司全程设计了制种方案,并随时到田间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无人机授粉作业效率很高,且节约务工成本、减少劳动强度。”刘德富算了一笔账:200亩水稻制种基地,需要无人机6台、每台无人机每天赶花30亩左右,每天服务费17元/亩;而过去人工赶花每天能作业2亩,200亩基地需要100个人同时作业,每天务工成本40元/亩。无人机“赶花”节约作业成本的同时,极大地缓解了“赶花”高峰期的用工压力。  “7月以来,虽然遭遇了持续高温天气,但水稻基地灌溉系统完善,水源充沛,加上后期气温逐步回落,水稻扬花期田间表现正常。”刘德富说。  罗江区种子管理站负责人介绍,全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2.6万亩左右,目前已陆续进入“赶花”关键期,种植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抢时间、赶进度,通过人工赶花授粉作业,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实现丰产丰收。  “由于农村地区劳动力日益短缺,无人机‘赶花’已成为武伟这样的制种大户们的首选。目前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不断扩大、制种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为罗江区建设国家级‘种子芯谷’片区奠定了良好基础。”该负责人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09
周玉琴(图片由德阳市文旅局提供)天边,彩霞如虹;湖畔,晚风轻拂。伴随着激情酷炫的摇滚乐,一顶顶形态各异的帐篷,宛如一朵朵蘑菇长在如茵草地上。草地上,人们仰望星空;帐篷下,亲朋欢歌笑语……8月5日,2022四川首届露营季在德阳启幕,来自川渝两地的露营爱好者,来到德阳市旌阳区的中国和海景区“安营扎寨”,开启了一场美轮美奂的露营盛宴。  本届露营季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德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以下简称“德阳市文旅局”)、德阳市商务局、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政府承办。活动期间,国内外露营品牌齐聚,行业大咖云集,一起探讨露营行业规范,共同谋划文旅产业发展。2022四川首届露营季现场。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旅游行业承受较大压力。当前,全省上下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如何促进旅游市场复苏,提振文旅消费活力,实现文旅产业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这是旅游行业要全力做好的一张时代问卷。  2022四川首届露营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这场露营盛宴,可以一窥德阳以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为突破口,以大力抓重大项目为引领,推动文旅产业突围发展的探索和努力。  沿着夏夜露营草坪的脉络,德阳建设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诗意蓝图正徐徐打开……游客体验草坪露营。新业态“重装之都”抢占文旅消费新风口  镜头回到2022四川首届露营季现场——中国和海,椰风沙滩,帐篷成群,房车成行。  2022四川首届露营季有什么看点?作为一种备受热捧的新型旅游模式,全省性露营展会为何首次落户在以重工业著称的德阳?  这次活动,对于露营爱好者来说,可谓看点多多。为期3天的活动现场举办了四川首届露营装备展,同时安排了林间放映厅、剧本杀桌游、海鲜夜市等系列配套活动。  房车、帐篷、折叠椅、蛋卷桌、卡式炉、挂灯、摩卡壶……露营装备展上,从大物件到小物件,众多露营装备让人们在参观体验的同时,还可实现一站式购物。花样繁多、科技感十足的露营装备,吸引了不少跃跃欲试的买家。展出现场,人们热情围观、咨询,表现出对露营装备的浓厚兴趣。“露营季的举办,将带动露营经济加快发展。”业内人士表示。  在很多人眼里,一提起德阳,首先想到的是重工业,四川首届露营季为何落户“重装之都”德阳?  “德阳不只有重工业,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德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说起德阳旅游,除了举世闻名的三星堆,在环龙门山、环龙泉山沿山旅游带,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如绵竹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什邡红峡谷—钟鼎寺旅游度假区等十分有名。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今年以来,露营经济异军突起。德阳文旅部门注意到,以2022年端午假期为例,同程旅游数据显示,露营搜索热度较去年同期上涨超过200%,环比上涨54%;飞猪数据显示,端午假期露营订单量较“五一”假期增长超2.5倍。露营经济井喷式增长,呈现出上中下游全方位品牌与周边产品服务爆发的局面。  与此同时,仿佛一夜间,露营在德阳成为时尚,景区、民宿等闻风而动,陆续推出露营产品,星空露营、房车露营、草地露营等一大批露营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位于绵竹的中国玫瑰谷。  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景区户外运动营地,致力于开拓乡村一站式格调露营生活方式,营地建设以休闲、露营、亲子教育、研学活动为主体,成为白马关景区的一张新名片;在绵竹市清平镇帐篷露营基地,可听溪流,观星空,赏萤火虫……每逢周末节假日,这些露营地游人如潮。  对市场发展新趋势保持高度关注的德阳市文旅局认为,露营作为旅游产业的新业态,正处于风口期,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德阳有条件紧紧抓住这一产业发展新机遇,由此谋划了四川首届露营季。  露营去哪里玩,怎么玩?活动期间,《德阳市露营基地建设和管理服务规范(试行)》《德阳市露营基地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等相继发布,并为首批金顶级露营基地授牌。此外,天府旅游名导对省内特色露营基地进行推介,中国体育旅游研究中心专家顾问介绍特色露营装备品牌等。业内专家还就“露营与当下旅游发展”举行研讨会,内容涵盖露营经济背景分析、产业规模与产业链分析、行业发展与趋势等,共同为露营经济与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业内人士表示,德阳市率先尝新大型露营活动,体现了强烈的行业感知和责任担当,“露营季活动的举办,将大力提振文旅市场信心,为疫情下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德阳群众文化中心效果图。新动能多措并举助推文旅产业加快恢复  抢抓风口发展露营经济,这是德阳以项目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措施之一。德阳市采取“三步走”办法,从“近期、中期、远期”制订应对举措和谋划发展思路,多措并举全力降低疫情对文旅经济的冲击,加快构建德阳文旅发展新格局。  今年5月,德阳推出“走德阳、耍安逸、嗨一夏”全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开展光影秀、沉浸式剧本杀、汽车影院、青年脱口秀、青年小剧场等时髦新潮、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主题活动。本次露营季也是该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  策划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刺激文旅市场消费,这是德阳推动文旅市场恢复的举措之一。  稳市场主体,让文旅企业“活”下去、“强”起来,是稳文旅经济的关键。德阳市文旅局积极落实纾困举措,通过对全市旅游饭店、旅行社给予纾困补贴,发放“德阳文旅畅游券”,向文旅企业赠送“免单券”等方式,进一步拉动消费。2020年以来,已有106家市场主体共计获得奖补资金870余万元。  德阳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9600万元,地方专项债资金12.69亿元,省级文旅融合示范项目补助资金4000万元,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在文旅项目上的投入,进一步推动文旅项目建设。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是筑牢文旅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稳增长的关键招。今年以来,德阳按照“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工作思路,紧抓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着力发挥重大项目示范引领作用以及对稳投资促发展的带动作用。  近日,位于德阳文化娱乐城玄珠湖畔的德阳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正在加快施工。该项目今年1月开工,总建筑面积5.91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德阳城市文化新地标。  在中江县集凤镇,中江石林洞峡群乡村振兴开发示范项目二、三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该项目规划总投资10亿余元,分期打造西南界石林艺术长廊等景观。经过几年打造,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部分景观开放迎客。  今年,德阳市的省文旅重点在建项目共有22个,计划总投资36.68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 26.95 亿元,同比增长124.21%,全省排名第一。  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深入推进,为德阳全市文旅事业注入澎湃动力。  在这些重大文旅项目中,总投资14.33亿元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备受瞩目。该项目今年3月启动,是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馆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单体建筑,除展示三星堆博物馆1、2号祭祀坑文物外,还将全面陈列展示新一轮重大考古发现的文物。  为进一步凸显品牌影响力,德阳将着力推动三星堆打造世界级文创高地、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进行整体谋划、统筹实施、一体化推进。  目前,三星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申遗工作正在筹备中,三星堆文化全球推广战略合作也在积极推动,将适时启动全球巡展。另外,德阳还通过高标准编制《三星堆文创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高价值实施IP塑造。德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进一步加大三星堆文化产业园招商引资力度,加速项目落地时效,推动三星堆文化走向世界。”白马关户外运动营地。全省首个市级层面露营基地建设规范出台11个方面内容规范露营基地建设  随着露营的火爆,建设露营基地也成为热潮。对这些露营基地,基础设施有何要求,服务如何规范?8月5日,2022四川首届露营季开幕式上发布了《德阳市露营基地建设和管理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为露营产业发展提供“德阳智慧”。  作为此次露营季的重要举措之一,《规范》的发布受到业界关注。据介绍,《规范》以《德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蓝本,参照《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和德阳实际进行制定,主要包括露营基地选址、规划、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标志标识、安全、管理与服务等11个方面的内容,引用24个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针对德阳市境内帐篷露营、房车露营、自驾车露营、帐篷酒店为主的露营基地建设,在准入性、科学性、安全性、服务性等方面进行规定。  “为推动露营基地规范健康发展,有必要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进行引导和约束。”德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范》的出台,让德阳露营基地建设有章可循。  据悉,这是全省首个市级层面关于露营基地建设的规范,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为了引导各类露营基地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德阳还因势利导,制定了《德阳市露营基地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基地等级申报评定。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该办法共24条,明确了评定对象、管理服务模式等六大方面内容。《办法》同时明确,德阳市露营基地包括帐篷露营基地、房车露营基地、自驾车露营基地、帐篷酒店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可申报评定银顶级露营基地、金顶级露营基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8-08
(曾现强 记者 钟正有)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近日,广汉市汉州街道在辖区内全面开展农业种植园地占用耕地情况和拟分类优化改造计划调查,全力推进种植园地复耕复种。街道相关部门组织所涉村深入田间地块,调查农业种植园地占用耕地情况,为实行分类优化改造打好基础。一是摸清底数,建立种植园地占用耕地情况台账。调查农业种植园地作物品种和生产现状,区分占用土地性质,按照占用一般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等情况分级为每一处种植农业园地“登记赋码”。二是拟订优化改造计划,打好种植园地整改复耕“组合拳”。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采取直接还田种粮、间套作种粮、轮作种粮、粮经复合种植几种整改模式,分类分年度实施优化改造计划。三是加强过程督查,重点查看复种复耕情况。村监委会现场检查,全程参与督查种植园地优化改造进度及质量,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复耕复种。截至目前,汉州街道共完成种植园地占用耕地复耕复种4.45亩。下一步,还将继续把种植园地复耕复种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推动种植园地复耕复种工作进一步落地见效。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8-03
(曾现强 记者 钟正有)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近日,广汉市汉州街道在辖区内全面开展农业种植园地占用耕地情况和拟分类优化改造计划调查,全力推进种植园地复耕复种。稳步推进“非粮化”种植园地复耕复种街道相关部门组织所涉村深入田间地块,调查农业种植园地占用耕地情况,为实行分类优化改造打好基础。一是摸清底数,建立种植园地占用耕地情况台账。调查农业种植园地作物品种和生产现状,区分占用土地性质,按照占用一般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等情况分级为每一处种植农业园地“登记赋码”。二是拟订优化改造计划,打好种植园地整改复耕“组合拳”。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采取直接还田种粮、间套作种粮、轮作种粮、粮经复合种植几种整改模式,分类分年度实施优化改造计划。三是加强过程督查,重点查看复种复耕情况。村监委会现场检查,全程参与督查种植园地优化改造进度及质量,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复耕复种。稳步推进“非粮化”种植园地复耕复种截至目前,汉州街道共完成种植园地占用耕地复耕复种4.45亩。下一步,还将继续把种植园地复耕复种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推动种植园地复耕复种工作进一步落地见效。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闻亚 杨都  “玉米新品种正红507高产示范核心区面积125.7亩,专家组选择上中下三等田块进行挖方实收,最终平均亩产765.2公斤!”7月29日,在中江县辑庆镇文堂村的“四川正红生物—中江科技示范基地”,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实收测产验收,验收组组长、省种子站副站长梁南山现场宣布了测产结果。品种抗性好 种起不累人  当天早上不到7点,10多户农民就开始在示范基地里收玉米,这些地也是他们自家的承包地。许明好是其中的一员,他家种了四亩玉米,其中正红507种了3.3亩,“这是我第一年种这个品种,从播种到收获就打了一次药,施了两次肥,其他时候基本不管,预计亩产700多公斤。”许明好告诉记者,他今年70岁了,在外面打工累不动了,已回家种地3年,“种点玉米和蔬菜,轻轻松松。每亩地的成本只有300 多元,现在玉米能卖 1.5元/斤,一亩地能赚 1000 多元。”  当天,根据专家组实收测产,许明好那块田达到717.4公斤/亩。如此轻松地种玉米,得益于正红507优异的抗性。“玉米到收获时,叶子还那么清秀,基本看不到什么病斑。”四川农业大学的玉米育种专家柯永培教授告诉记者,玉米新品种正红507是2021年审定的新品种,是由四川正红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农业大学联合选育。“该品种除了抗病性强,抗倒性也很好。”在上百亩的示范基地里,记者在现场没有发现一株玉米倒伏。高产又耐旱 推广潜力大  一行、两行、三行……在田间,测产验收组的专家们纷纷剥开玉米数起来,“果穗普遍都能达到16—20行,每行 40 粒左右,单穗粒数 650粒左右。”“在高密度下还有这么高的粒数,实属难得!”专家们纷纷表示。  测产结果显示:三块实收田块,最高亩产量达到810.7公斤!“如果不是前期低温多雨影响苗期长势和灌浆期的高温干旱,应该能打破中江县的玉米高产纪录(亩产量830公斤)。”中江县农技站站长杨云飞遗憾地说,“不过今天的平均亩产量已是我省玉米平均亩产量的两倍。”  “前期的低温多雨会影响玉米苗期长势,而后期的高温干旱,则影响灌浆,两者对产量均有影响。能够在双重不利因素下取得这样的高产,也充分证明了正红507优良的丰产性和适应性。”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杨元明研究员告诉记者,该品种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同时通过了国审和四川省审定,在西南中高海拔和中低海拔区域均适应,在西南春玉米区域优势明显。而且,正红507株形紧凑,非常适合间套复合种植模式。”他预计,再过2—3年,正红507在四川的推广面积能达到50万亩,在西南地区的推广种植面积能上百万亩。  专家组建议,应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做出积极贡献。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01
(记者 钟正有)乡村要振兴,安全是基础。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狠抓农业行业安全,为该县实施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安全发展环境。抓部署,强化行业安全组织领导抓方案部署。制定并印发了“1+N”(1个总体方案+N个专项方案)工作方案,即《2022年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对全县全年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作了总体安排和部署,在此基础上,分别印发了《全县农业行业安全生产“护安2022”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方案》《中江县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全县用于农产品产地涉氨果蔬制冷储藏库和农民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等生产经营租住村(居)民自建房重大火灾风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22年安全宣传“进农村”工作方案》《2022年农业生产设施用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22年全县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暨“打非治违”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中江县2022年农村小型水源工程领域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村民自建住宅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督查工作方案》等专项方案,明确了专项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时间安排、保障措施、工作要求等,保障专项行动工作有序开展。抓会议安排。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将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党委会议事日程,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研判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该县农业行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学习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分析研判农业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同时,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过问,做到了将安全工作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确保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抓督促检查。县农业行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组织队伍,对全县相关部门和乡镇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有效推动了行业安全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地落实。抓宣传,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累计开展宣传培训3次,参与180人次。突出抓好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改革发展、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等重要政策文件的学习宣传,不断提升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共开展大型宣传活动6场次,发放资料0.9万余份。大力宣传农业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营造了浓厚的专项整治工作氛围。共开展宣传活动3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抓制度,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完善责任清单。按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要求,修改完善了《中江县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规定了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具体工作责任,细化了履职行为规范,推动形成了安全生产照单履职,失职照单追责的局面。完善考核制度。通过逗硬考核,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形成了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防止了失控漏管。推动完善联合整治工作机制。形成了联合整治工作机制,即牵头单位组织,职能部门配合,属地政府参与,共同参与整治。通过联合整治,打击了一批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整治了一批安全生产隐患,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抓整改,确保排除各类安全隐患严格执行台账清单制度。抓好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台账清单制定,对各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着力抓好整改措施制定,并对整改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了督查检查,确保了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即查即改和限时整改。抓好制度措施清单制定,定期对各项制度措施落实落地情况开展督查检查,保障了各项制度措施落地落实。认真开展各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截至2022年6月底,县农业农村局累计派出督查检查人员722 人次、督导检查单位1387家次、排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隐患87个、督促整改隐患87个、隐患整改率100%。抓基础,提升行业安全工作保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业务培训。组织全县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开展年度安全生产监管业务培训,累计培训120人次,培训合格率100%。《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新《安全生产法》发布以来,累计组织各类宣讲培训20余次,培训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安全管理人员300余人,大大提升安全工作者法律业务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台账水平。要求各单位及各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安全监管台账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报表必须以台账数据为支撑。定期在工作会上听取汇报,并在安全生产专项考核中,重点抽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基础台账。提供安全生产整治工作咨询。为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整治水平,县农业农村局安排业务骨干,专门接受安全生产整治工作有关咨询。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25
(记者 闫新宇 钟正有)乡村振兴专业人才不足、缺乏发展动能怎么办?去年以来,德阳市罗江区从建阵地、抓产业、聚合力方面考量,科学规划建设3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集聚,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高效能治理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推进平台建设在全区布局三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坚持“筑巢”与“引凤”相结合,通过搭平台、育队伍、优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站更好服务乡村产业发展。首先建设实体化运行机构。以“一镇+一特色主导产业+一工作站”的工作模式,整合农业、文旅等部门资源,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乡村振兴人才学院等,在全区布局3个以特色经果、文化旅游等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作站。同时,引育专业化骨干队伍。实施“特色平台+专业团队”人才集聚工程,采取“兼职辅导”,柔性引进中国农科院柑桔研所副所长彭良志团队8名专家学者到站兼职;通过“就地挖掘”,吸收刘复东等16名区内植保、土肥等方面的“田秀才“土专家”为客座讲师。其次,供给精细化惠农服务。引入农商银行设立3个便民金融服务点,出台农村实用人才支持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五细则等专项扶持政策,在社保、公积金缴纳,示范创建等方面给予补助。实施项目秘书制,落实15名项目秘书,为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提供便民服务代办和项目咨询服务等。推进产业扩面带动全区新增水稻、油菜制种7000余亩罗江坚持“育人”与“育产”相结合,通过队伍提能、企地合作、品牌建设,多举措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通过“帮带”机制,让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实施“名师带徒”制度,依托工作站中农业、营销等方面人才,以产定训设置土壤改良、越冬病虫害防治等课程24门,通过“配菜+点单”“理论+实践”的方式,开展培训48场,培训人员近1000人,助推产业提质、扩面、增产。通过“合作”机制,让订单拉动产业发展。引入有意愿投资的企业、行业商会等,通过共建种植基地、定向采购等合作机制,发展晚熟柑橘、油菜和水稻制种等产业。2022年,新签订2万亩高标准现代化有机晚熟柑橘基地建设协议、5万吨晚熟柑橘采购协议。此外,还通过“整合”机制,让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结合片区规划调整,采取“乡村振兴工作站+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乡村振兴工作站人才、技术等优势,整合土地、品种等生产要素,推动片区内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打造“种子芯谷”水稻及油菜制种示范带,发布“罗江福橘”公共品牌,2022年,带动全区新增水稻、油菜制种7000余亩。推进治理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覆盖3329户群众在发展中,罗江区坚持发展与治理相结合,通过建立“三个加法”,把群众聚集在产业链、利益链上,强化对群众的领导。一是“产业+群众”,提升群众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群众成立家庭农场、种养殖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帮带模式,完善“岗位开发+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提升群众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工作站所在的3个村共组建新型经营主体45个,3329户群众实现全覆盖。其次是“培训+评选”,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用好乡村振兴工作站人才优势,将环境卫生、诚信经营纳入课程体系,引导村民崇德向善。结合“品果节”、“七一”庆祝大会等,评选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公婆等典型,涵养良好社会风气。今年上半年共评选先进典型8类25人。最后是“众评+众定”,提升村民治理合力。以乡村振兴工作站为依托,建立议事广场、议事厅等,全面推行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等,定期召开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引导群众参与自治管理,实现大小事众评、众定。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7月19日,中江县永太镇长河村,连日酷热的天气稍稍转凉,中江鸿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1310亩玉米地里间作的一行行豆苗抽出新芽。去年,这片坡地还在撂荒;今年,专合社对这里进行了宜机化改造,并尝试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目前,两种作物良好的生长态势,让专合社负责人常滔倍感欣慰。  作为丘区大县的中江,目前已全部完成夏大豆播种,出苗情况喜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播面积在1万亩以上,这其中有不少是过去的“坡坡地”“撂荒地”。丘区大县“机播一季豆”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大豆和玉米长势喜人。以地宜机 荒地变粮田  “清明前后,专合社完成了玉米的机械化播种,并留够了行距,5月中下旬专合社就开始在玉米行间播种一批夏熟大豆,6月上旬又播种了一批。”常滔说,1300多亩“坡坡地”用今年购进的3台带状复合播种机及大豆播种机,20天左右就种完了。  据了解,今年中江县的专合社、家庭农场或种粮大户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几乎都采用了机耕机播的方式,机器去不到的地方,则用人工播种。中江今年全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3万亩以上,机耕完成100%,机播完成45%达到13500多亩。同时,村民们在边角地、坡坡地等土地上都种满大豆、玉米等粮油作物。  “小改大”“坡改缓”“坡改梯”“渠理顺”……把过去的“巴掌田”“坡坡地”变成现在互联互通的良田和良地,得益于全县推进的“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方便了大中型农用机具下地作业,也为中江建设“万亩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奠定了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坚实基础。中江县今年全县完成宜机化改造0.2万亩,累计达到0.7万亩,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以机宜地 种地不再难  前段时间,永太镇东沟村1组种粮大户谢朝维请来中江县合盛农机服务专合社,用4台大豆播种机同时下地,不到一个星期就播种了500亩。今年以来,中江已引进购置玉米大豆播种机60余台,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0.8万亩。在玉米地里,间种的大豆已临近开花期,2行玉米、4行大豆,玉米大豆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让这片坡耕地充满生机,大豆的固氮效果明显,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收益。  为提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能力,中江县泽丰小型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与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等联合攻关,研发制造出“中江造”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一体机和单播机,其结构紧凑、转弯半径小、播种均匀、深度合适,十分适合丘陵地区的播种需求,在永太镇东沟村、长河村、黄鹿镇宝塘村等地大展风采,很受用户青睐。  “7月以来,持续高温天气,让不少复合种植的玉米大豆面临高温和缺水的影响,有的业主进行了二次补苗,但好在这两日夜间有雨,缓解了旱情,总体来看,玉米大豆长势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机股工作人员夏向葵说,“目前重点工作是做好观察研判,做好防汛抗旱的准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7-25
( 王海燕 记者 钟正有)为保障“菜篮子”安全,中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和“铁拳”护民生行动,多举措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要求。要求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制度开展经营活动,要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制度,认真查验产品可追溯凭证和产品质量合格凭证,无追溯凭证和产品质量合格证的食用农产品不得采购和销售。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联合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在县域内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实现地产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强化快检能力建设。为保障“菜篮子”安全,中江县2家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均建有食品安全快检室,部分农贸市场、大型商超、连锁食品企业配送中心等重点场所建有食品安全快检室8个,设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29个。加大抽检执法力度。该县2022年计划抽检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899批,已抽检545批,其中10批经检验不合格。目前,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均以抽检结果为线索,依法查办中。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22
(记者 闫新宇 实习记者 陈康 文/图)欢歌颂盛世,起舞展风采。7月19日,“魅力城乡·大美旌阳”四川省第二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旌阳赛区)暨2022年旌阳区文艺调演决赛圆满落幕。旌阳区6个镇、街道的参演队伍通过舞蹈、歌曲、情景音乐剧等艺术形式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活动现场德阳市委副秘书长江小军,市政府副秘书长王英等出席活动,旌阳区委书记谢斌出席活动并致辞。谢斌表示,此次文艺调演活动主题鲜明、立意深刻、形式新颖,以在地文化为主体、群众为主角,创排精品节目,通过“综合展示+特色文化表演”的形式,积极展现各镇、街道文化特色,积极把文化能人“推出来”、文化家底“亮出来”、文体活力“秀出来”、民间艺术“展出来”,集中展示新成就、讴歌新时代、凝聚新动能。同时,旌阳区将以活动为契机,坚定推动“文化立区”,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塑旅、以文惠民,凝聚思想共识,助力旌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活动现场,6个镇、街道的主政者纷纷上台,综合展示推介镇(街道)文化振兴成效、特色文旅风光、美食和文化特色等,亮出了“西蜀泉乡”“绿水青山  美丽新中”“大孝故里  文盛孝泉”“古蜀翘楚  川西重镇”等一张张城乡名片,展现了新风俗、新风貌、新风景的旌阳美丽城乡。活动现场决赛中,一个个自编自导自演的“家乡故事”主题文艺节目表演集中展示了全区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文艺创作成果,精彩绝伦的表演也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旌阳街道的羊肉串、孝泉的麻饼、黄许的皮蛋、新中的米酒、孝感街道的油泼面、德新镇的鲜花饼……旌阳的特色美食和农创文创产品的现场推介,让观众垂涎欲滴。“今天晚上的活动节目编排得好,表演得也好,推荐的美食也吸引人,全方位展示了旌阳的风采。”现场观众刘勤在观看表演后说道。颁奖现场经过激烈角逐,孝感街道荣获一等奖,孝泉镇、黄许镇荣获二等奖,德新镇、新中镇、旌阳街道荣获三等奖,和新镇、双东镇、柏隆镇、天元街道、东湖街道荣获优胜奖。“此次活动通过综合展示推介+特色文化表演的形式,将代言、表演与特色美食和文创产品展示相结合,充分展示了旌阳魅力城乡的美景、美食、美物,以及奋进新征程的昂扬姿态。”孝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亮如是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7-21
(周玉琴 记者 曹凘源)7月11日,夜幕初降。德阳市旌阳区玉泉路229号小区外的小巷里,7盏新装的路灯准时亮起,照亮了这条190米的小巷。  “这条巷子终于亮了!”望着一盏盏洒着黄色暖光的路灯,小区居民张述珍脸上挂满笑容,“自打住进这个小区,门外那条巷子就没有路灯。”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玉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高朝祥说,这条巷子因原开发商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未安装路灯。去年底,在收到群众意见后,德阳市城管执法局照明设施管理处决定为该路段安装7盏路灯。今年5月底,该路段正式亮灯。  同样“亮了”的还有旌阳区署前街附近一条俗称牌坊巷、简家巷的居民通道。照明设施管理处处长阳东介绍,这条通道在地图上都找不到,附近21栋居民楼均建于数十年前,有400余户居民夜里出行受影响。接到居民反映后,施工队很快进驻,解决了路灯问题。  记者了解到,这些被点亮的“黑暗角落”主要集中在“三无小区”与主次干道连接的通道、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背街小巷。尽管这些区域不完全在照明设施管理处管辖范围内,考虑到居民出行安全问题,德阳市于2021年开展了“照亮德阳城,温暖回家路”民生项目。  “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闲置灯杆,提高背街小巷、‘三无小区’等边缘区域装灯率。”阳东介绍说,2022年“照亮回家路”被纳入德阳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截至6月底,已完成21条路段路灯安装,共计安装照明设施250余盏,惠及19000余户居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7-2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