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黄埔军校展现军事才能、湘赣边界组织秋收起义、奋战沙场壮烈牺牲……翻看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新近的卢德铭烈士系列剪纸艺术作品展陈,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的光辉事迹跃然纸上。8月18日上午,自贡市优秀剪纸作家周全平将自己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捐赠给竹元村,旨在进一步弘扬德铭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有力助推竹元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仲权镇竹元村地处自贡市西南部,是秋收起义总指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卢德铭的故乡,也是早期革命思潮发源地和仁人志士孕育的摇篮。村域内有卢德铭故居、卢德铭雕塑广场、自流井区委党校等丰富红色资源。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竹元村秉承“德行兼备、铭记使命”理念,以红色精神传承赓续为主线,以“红色政权·星火传承”为主题,紧扣组织建设、开展红色教育、发展集体经济、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在深挖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扛牢红色担当上用真招、出实招,把“红色基因”转化为“红色力量”,着力将竹元村建成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红色美丽村庄。竹元村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以产业兴旺为根本,持续依托竹元村现有良好资源禀赋,切实在资源、资产、资金三个方面下功夫,实施全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促进集体经济向个体致富延伸扩散。持续深化“红色政权·星火传承”主题,以“红色村”扛旗引路为方向,培塑红色美丽村庄主题展示之路、红色美丽村庄党建研学之路、红色美丽村庄产业发展之路“三大核心之路”红色教育品牌。定期开展党员群众志愿服务,深化推行院落公约、道德积分超市等自治制度,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公婆、最美媳妇等系列评选,引导教育群众以主人翁意识参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使群众看得见、能参与、有感触,营造红色文化传承新风气。(供稿:自流井区仲权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28
(自贡网记者 张翠娜 摄影 宋姿熠)清澈如镜的旭水河蜿蜒而过,灰瓦白墙的民居商铺临河而立,盐运古道河滩壮美,祠堂宅院古韵悠然……在贡井区艾叶古镇,被青山环抱、以绿水相依的李家桥社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四川省首批传统文化村落。近日,记者来到李家桥社区,漫步于老街宅巷,凭吊昔日的盐运盛况,感受如今的闲适美好,细细追寻留在历史文脉里的乡情记忆。岁月悠长   古道遗韵犹在李家桥社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贡井区艾叶古镇的核心区域,当地人多称这里为艾叶滩。史料记载,汉代时,这里便有土著人依滩而居,留下雷公坡崖墓群。北周武帝时期(561一578年),朝廷组织开凿大公井取卤熬盐并设公井镇,这里便被纳入公井镇管辖。北宋庆历年间,李家桥开始显现其物资集散地的特殊地位。南宋乾道末年(1173年),旭水河艾叶滩至汪家滩75公里长的航道成型后,艾叶滩便成为旭水河盐运古道上第一个翻滩运输的集散码头。千百年来,作为旭水河航道上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艾叶滩为自贡市盐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据史料记载,清康熙至道光年间,每年在艾叶滩转运的食盐多达三、四万吨。此外,煤炭竹木、农副产品等大量货物也在此转运。太平天国和抗战时期,两次“川盐济楚”,富荣西场各井灶食盐汇集艾叶码头上船,经“八里秦淮”一路盘滩过坳,入釜溪、下沱江、进长江、至楚岸,运量数倍于以往,既缓解了军民淡食之苦,又成就了盐都的辉煌历史。李家桥作为物资集散地,聚集了抬盐工人、船工、来往马帮等各类人群,承载了食宿休憩、商贸交易、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曾经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宋代陆游诗作《入荣州境》“长筒吸井熬雪霜,辘轳咿哑官道傍”,描绘出贡井产盐胜景。名儒赵熙于抗战初期到艾叶滩,吟出了“井灶如林冲云霄,黑白巨龙天上饶”的诗句,可见当年盛况。数百年来的物流交集、商贸兴繁,盐运文化、码头文化、商贸文化交融汇集,造就形成了李家桥独特的格局风貌与历史文化。作为古代水陆盐运的枢纽,李家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3条驿道。其中,横街长350余米,形成于唐宋时期,依沱滩而建;正街长900余米,形成于元顺帝时期,两侧建筑为川南特有的穿斗式建筑群落;平康路长300余米,形成于清光绪28年,街巷建筑为民国风貌。历经岁月沧桑,李家桥传统街巷格局如今仍保存完整,以路、河为建筑肌理,以盐井、灶房为核心,构成团聚式建筑群落。曾经的古宅院、古商铺、古戏院散布其间,虽然早已不见旧日风采,但仍以另一种姿态静默而立,仿佛轻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盐运遗珍  见证历史变迁岁月更迭,光阴荏苒。曾经的“盐运古道第一滩”上,古驿道、古桥、古转盐码头等仍保存完好,只是少了盐船竞渡、人声鼎沸的喧闹,多了饱经岁月的沧桑与沉静。千年的井盐生产和水陆盐运为李家桥留下了诸多历史遗存。最初,艾叶滩只有码头,是当时荣州煤炭下运至贡井盐场的驳转点和自贡盐巴水路运输的起点。为连接东西两岸陆路交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当地修建了平康桥。此后,为提高水位翻转盐船,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筑平康堰闸。清康熙年间,艾叶码头建成,成为艾叶滩船槽至沱湾的第一码头。如今,这套水利交通枢纽工程仍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开发保护价值。除了这些丰富的盐史遗存,李家桥还留下了不少传统古建群落。而今,李家桥社区仍保存着贡井盐场三大盐仓之一的艾叶横街盐仓。该盐仓始建于清代,面积达243平方米,原为贡井大盐商罗万森的私家盐仓,后由贡井盐厂接管。该盐仓在贡井盐业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贡献和作用,也具有较高的文物保存价值。吴家祠堂建于清代,是贡井吴姓地主的家族宗祠,建筑面积1384平方米。该祠原为两层四合院,现存正堂面阔8间、进深2间。吴家祠堂布局虽已残缺,但保存了古朴原始的风格,屋脊灰塑、雕饰和建筑布局不同于其他民间宗祠,具有较高的文物保存价值。李家桥天宫堂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清代重修,现存建筑面积389平方米。2002年,龚扇生产厂家选址于此,这里如今便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龚扇的编织中心。近年来,艾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对李家桥社区的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妥善保护和整治。该镇先后修缮了天宫堂、古盐道、艾叶横街等文物点和传统街巷,保护了艾叶滩、盐运码头等遗迹遗址,使其历史风貌和自然人物景观得以重现,焕发新的光彩。2022年8月,艾叶镇李家桥社区村史博物馆、艾叶盐业历史文化陈列馆在天宫堂建成投用。展馆以“井盐古镇、盐运要津”为主题,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了这里丰富独特的盐史文化遗产。与此同时,李家桥社区持续开展风貌整治,对传统街巷环境进行提档升级,修缮路面、花坛,开展管杆电线和晾衣架规范整治,实施4公里亮化工程,使李家桥社区环境大为改善,古村落旧貌换新颜。传承保护  焕发现代活力“您先坐,喝喝茶,一会儿就上菜来!”在李家桥横街“胖妹儿鲫鱼”小餐馆中,63岁的社区居民李永红忙碌着招呼客人。这个餐馆其实是他从小居住的家,70多平方米的面积,被其布置得温馨整洁,摆上5张餐桌,如同家宴一般。李永红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李家桥人,河滩、古桥、老街巷……每一处砖石草木都承载着他成长的记忆,他也曾一度为这里的老旧破败而失落。不过近些年来,李家桥有了很大的变化,环境变美了,街道热闹了,无人问津的老旧社区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不少游客前来欣赏盐运古道风景,在石滩清流上嬉戏玩耍,在老街深巷中拍照留念,探寻百年龚扇的奥秘,品尝艾叶土鸡脚、古镇豆花等美食……看着家乡如此变化,曾经从事过餐饮业的李永红跃跃欲试。几经思索,他把老房子装修一新,开起了小餐馆。艾叶镇政府对横街进行风貌打造时,他家旁边的平台被修整一新,李永红便将此处种花养草装点一番,摆上露营桌椅,供游人品茶休憩。此处正好临河观景,别有一番情致。“去年3月开业的,生意还行,现在周末节假日来的人还是不少。”李永红告诉记者,开业前一天,他还召集街坊邻里举办了一场坝坝宴,共摆了17桌。乡里乡亲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品尝美食,在温馨热闹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乡情。李永红和居民们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保护开发力度,让李家桥环境更美、生活更好。李永红和其他社区居民的盼望,也是艾叶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并正在积极推进的工作。艾叶镇委托四川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编制了《艾叶镇李家桥社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4-2030)》,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着手,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治理,在有效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特色旅游。当前,李家桥社区正规划打造“一心三轴三区”的空间布局形态。“一心”是以横街子、正街、平康路为基础形成的古街巷旅游发展核心;“三轴”是以旭水河水系景观为依托的滨水景观控制轴,由正街和横街子组成的以老街建筑风貌为主的人文旅游轴线,由艾芝路构成的城镇商贸发展轴线;“三区”即古村风貌保护区、特色风貌塑造区、一般风貌控制区。同时,李家桥社区还结合自身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以保护李家桥社区传统村落整体风貌、重要建筑为核心,注重保护和传承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打造集古盐文化、历史街巷、休闲度假、盐都美食于一体的传统古村落旅游目的地,让李家桥社区传统村落焕发现代活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24
今年以来,自贡市沿滩区住建局认真落实省、市、区防汛工作部署,提高认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打好组合拳,筑牢防汛“安全堤”。认清防汛形势,完善应急预案。紧盯“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往年防汛经验基础上,结合全区防汛工作实际情况,对城区防涝应急预案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统筹协调,构建防汛合力。紧盯重点工作,落实防汛措施。一是提前做好城市道路、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排查维护,5月至今,共计修复故障路灯300余盏、人行道500余平米、清理绿化带5万平米。二是要求施工现场对现场营地、深基坑、高边坡、临时用电等地质灾害风险较大点位提前开展隐患自查整改,做好施工现场低洼地段的降水、排水工作。落实专人对施工现场开展巡查。截至目前,全区在建施工现场32个,施工现场内设有临时办公场所32处,集中宿舍2处,均未发现有地质灾害隐患。三是做好农村自建房排查工作,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严格管控,截至目前已排查整治城乡自建房7680处,发现隐患8处,完成隐患整治8处,出动人员1472人次。落实值班值守,做好应急处置。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重大险情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为城区防汛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保证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供稿:沿滩区住建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蒋兵  8月16日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荣县新桥镇赶场冲村10组村民许尧知、虞例文夫妻便下田了,他们要在当天把剩余的3亩多水稻抢收完毕。“趁现在天气好,一是赶快抢收晾晒,争取水稻不霉烂;二是让第二季再生稻早发芽早生娃(结第二季稻)。”妻子虞例文一边向打谷机“嘴”里不停地塞入稻穗,一边幽默地说。  像虞例文这样以家庭为单位,“单打独干”收割水稻的,在他们周围300米内的成片稻田里就有4户。先割稻穗,再抱穗成团,然后一人操作汽油动力打谷机脱粒,一人撩去脱粒附带的杂草,最后将干干净净的稻子搬运回家门口的坝子晾晒。这样的半机械化收割水稻,是新桥这个丘陵镇的收割特色。  “我们村今年播栽水稻2200亩左右,5天前开始有村民收割,如今收割超一半了。村民都晓得,晴好天气时得赶紧抢收,做到颗粒归仓。”赶场冲村党总支书记郝凯介绍,为了帮助缺劳户抢收,在村党总支的号召下,村上组织的党员抢收小分队就帮重病患者张启宣抢收了3亩多水稻,近几天累计为缺劳农户抢收 100多亩。  赶场冲村的水稻抢收现场,仅是新桥镇1.9万亩水稻抢收的缩影。“今年,全镇应播栽水稻2.05万亩。除近1000亩‘望天田’无法等水插秧改播旱粮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外,其余实现了适时栽插。目前,1.9万亩水稻正采取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式抢收,抢收面积近一半,有1/4的稻子已经晒干入仓。”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1.9万亩水稻抢收,约10%的田能实现全机械化收割,其余的均为半机械化收割。为了不误农时,各村都组织了互帮互助党员抢收小分队,目前抢收小分队为缺劳户抢收水稻近1000亩。“从目前收割的情况看,管理得好的田,亩产能实现650公斤,再生稻管理得好还能产250公斤,两季实现产量900公斤。”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介绍。  “新桥镇一手抓抢收,一手抓再生稻施肥、蓄留,还一手抓3000亩秋红薯栽插、3000亩秋大豆播种,同时抓1500亩秋蔬菜播栽,期待来年获得大丰收。”该镇负责人介绍。  笔者在该镇收割了的水稻田块看到,有的稻桩上已经长出了新苗,稻田里有鱼儿在戏水,一片盎然生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廖志全 秦勇 特约通讯员 尚永高  8月18日一整天,自贡“隐山居”民宿负责人周登远的电话应接不暇。“隐山居”民宿所在的自流井区飞龙峡镇,拥有省级森林公园、狸狐洞水库等自然资源优势,交通便利,离市区半小时左右车程,被誉为“自贡后花园”。  乡野间的民宿产业大发展,得益于该区文旅深度融合的稳步推进。今年,自流井区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为重点,打造精美城乡,挖掘井盐文化、红色人文、生态旅游等特色资源,推出系列“悦游乡村”精品旅游路线,布局打造“山上的十里水乡”,加快建成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推动民宿产业提质发展,打造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开张营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周末节假日更是爆满。”周登远介绍,已经计划建设民宿二期项目,建成后可接待上百人。  与飞龙峡镇接壤的荣边镇,民宿产业同样红火。走进尖山村1组“云水间”民宿项目现场,一派繁忙建设景象。该项目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12月底前投入运营。项目为游客提供农事渔业体验、湖景风光欣赏、农家餐饮、多功能娱乐等服务,预计每年接待游客万余人次,实现年收入80万元。  近郊乡村游“火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立足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和特色生态资源禀赋,丰富乡村色彩,差异化打造‘文旅仲权、农旅荣边、康旅飞龙峡’产业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谈及下一步计划,自流井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红英信心满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22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户、集体“双增收”,是自贡市沿滩区王井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王井镇多措并举,不断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之路。培养村委干部,提高综合能力。镇村两级党委多次召开集体经济培训会以培养有文化、有思想、懂经营、善管理的村干部,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夯实农业基础,打造种粮基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壮大集体经济夯实设施基础。打造酿酒专用粮种植基地4100余亩,预计实现总产量800余吨。创新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采取“企业+集体经济+农户”模式,由村集体牵头,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收购订单,保障高粱产销,提高农户收入。今年以来签订高粱收购协议400余吨,预计带动群众增收210余万元。四是引进新型企业,带动周边发展。成功引进读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余亩,大力发展绿色大棚蔬菜种植,聘有农业职业经理人科学管理和经营,解决群众就近就业16人,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下一步,王井镇将继续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供稿:沿滩区王井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21
(记者 秦勇)“明天要打谷子,请把联合收割机早点开过来。”  “放心,已准备好了。”  8月20日一大早,自贡荣县赖河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种粮大户郭长春,给荣县新桥镇汇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剑华打电话。电话那头,罗剑华给郭长春吃下“定心丸”。  该园区是荣县最大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水稻种植为主,实行稻虾(药材)轮作、稻渔共生,粮油播种面积3.97万亩,高标准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56万亩,年产值2.56亿元。  这里也是自贡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一个缩影: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粮食,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力量,加快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强市。荣县赖河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向土地要效益 一田三用一水三收  站在田埂上,看着长势饱满的稻谷,郭长春喜笑颜开:“水稻亩产值1300元,水稻收割后种泽泻,亩产值4500元,再加上田里养小龙虾的收益,一年一亩地的产值能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水稻、泽泻、小龙虾,在赖河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这片沃土里,实现了一田三用、一水三收。  自贡地处川中丘陵地区,耕地面积仅有270万亩。因此,自贡把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作为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单产的关键一招,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潜力,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程,打造一批田网、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五网”配套和规模化、一体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联动的现代高标准农田。  “改造土地田形,提升耕地平整度;改造灌排设施,提升旱涝保收能力;改造田间道路,提升生产便捷度;改造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等级。”自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上半年,自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2.2万亩。“以前水稻亩产只有400公斤,高标准农田打造后,现在亩产500多公斤。”郭长春说。  系列举措,推动做精做优现代农业。目前,自贡粮食播面常年稳定在352万亩以上,产量实现十六连增,建成稻粱、柑橘、茶叶、禽兔等特色产业基地310万亩;创建2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向技术要效益 复合种植模式“遍地开花”  前段时间,富顺县童寺镇老寨村村民李禄聪的高粱卖了上万元,下半年还能收几百公斤的再生高粱。此外,她还种植了10亩水稻。  李禄聪所在的童寺镇,是富顺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部分。目前,园区建成30万亩优质“中稻+再生稻”“高粱+再生高粱”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建成5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  自贡大力推广“高粱+再生高粱”“中稻+再生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复合种植模式,让农民鼓起“钱袋子”。今年上半年,自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9元,同比增长6.5%。  自贡突出发展“中稻+再生稻”产业,两季亩产近千公斤、居西南地区前列,再生稻常年蓄留95万亩、亩产240公斤。同时,发展“高粱+再生高粱”产业,建成基地38万亩,总产量突破12万吨,每亩增产300公斤。自贡还发展玉米(高粱)套作大豆46万亩,亩均增产130公斤,大豆耕种规模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贡选1号、贡秋豆5号、贡夏豆12号等大豆品种在全国推广,富顺县、贡井区被列为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沿滩区与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高标准南方大豆种源基地,做强南方大豆“芯片”,助推“贡豆”走向全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21
立秋刚过,自贡各地水稻逐渐进入收割期,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8月11日,走进沿滩区富全镇蒲余村的黑油沙优质稻渔种养示范基地,在一片金色的稻浪里,农户们正在挥镰开割,然后将稻穗放进打谷机中脱粒,在机器轰鸣声中,一粒粒饱满的稻谷被收入“囊”中。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批成熟的稻谷是今年种植的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在经历了播种、移栽、分蘖、抽穗扬花、灌浆成熟后,产量究竟如何?当天,市、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到现场,随机选取了三块田进行测产验收。经过称重、去除水分、测定水分、去除杂质等环节,专家组当场宣布测产数据——“‘品香优秱珍’平均亩产达到722.17公斤,喜获丰收!”话音一落,现场响起一阵欢呼声。蒲余村2组村民周庭清试种了4亩新品种,本以为受到干旱影响会减产,没想到产量比去年还高。“这个品种和我原来的品种相比,谷粒更大、抗性更好,明年我要扩大种植面积。”在测产数据公布的一瞬间,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沿滩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杨远忠介绍,“品香优秱珍”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联合育成,选育工作历时10年之久,不仅抗病性、抗逆性和抗高温方面表现出众,而且米质优、口感好,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简单来说,“品香优秱珍”在田间表现为长势旺,大穗大粒,结实率高。富全镇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超万亩。今年,该镇不仅积极探索推行“中稻+再生稻”模式种植水稻,更在蒲余村推广种植了200亩“品香优秱珍”水稻,进一步提高亩产,增加农户的收益。近年来,沿滩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积极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科技种粮等为抓手,全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接下来,该区将加大“品香优秱珍”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亩产收益,夯实农业发展根基,为打造新时代“天府粮仓”贡献沿滩力量。(供稿:沿滩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7
8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伴随酷暑的咄咄逼人,也催红了荣州大地的一串串红高粱。烈日当空高粱红,“丰景”甚好农民笑,这一幅不需涂鸦的优美画卷,就舒展地铺写在金黄色的大地上。8月14日,镜头记录着荣县5万亩高粱这丰收的场景。“今年,双石镇种植高粱5200亩,趁当前天气好,全部收割完毕,做到了颗粒归仓。10日开始,郎酒集团也正组织力量下乡开展收购,近5天农户已经卖出总量的五分之一,订单收购价每公斤7.5元。”双石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乐德镇也是荣县高粱种植重点镇,今年种植面积6500亩,目前也已经全部收割完毕,订单企业郎酒集团12日开秤收购。“今年,管理得好的地块,亩产能达到700多斤,预计,今年全镇的高粱总产量1000吨以上。”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一周前,那一串串红高粱“瞪”着“红眼睛”迎接着骄阳的催熟,在微风吹拂下悠闲摇摆着,吸引着路人停下脚步合影,停下车拍个抖音视频,而辛勤耕耘了大半年的农业技术人员更是把丰收的景象收藏在心里,农民兄弟则把丰收的景象和喜悦的笑脸定格在丰收的田野里。荣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荣县共播种高粱5万亩,郎酒集团在乐德镇、鼎新镇、新桥镇、双石镇、旭阳镇等镇共确定了10个高粱种植示范村,示范村管理得好的高粱地,最高典型田块最高亩产量402.5公斤,在示范村的作用下,平均产量约320公斤,5万亩总产量预计1.6万吨。当前,郎酒集团正以每公斤7.5元的价格收购。为了帮助村民销售,县农业农村局正在联系省内外企业到荣县收购。(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7
热浪翻滚,暑日犹长。8月14日,在乐德镇红高粱收购点看到村民们正在按照订单销售刚刚收获的红高粱。搬运、称重、计算、收钱……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派“高粱红了,农民笑了”的丰收景象。荣县乐德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工作,切实提高各村村集体收益,立足水土、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红高粱作为一个优势产业来做大做强,高粱种植不断发展壮大,在全镇10个村全力发展6000余亩红高粱。为了带动更多农户进行高粱种植,自贡顺水农业公司以订单农业生产为主旨,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户”的订单合同运营模式,事先与农户签订高粱订购合同,订单中规定了高粱收购的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收购价由去年的每斤3.55元提高到了3.75元,红高粱实实在在成为了富民增收的大产业。此外,还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来建设粮源稳定、标准优质的原粮基地。在乐德镇回龙殿村3组红高粱收购点忙着数钞票的68岁老人李寿才高兴说,“今天卖了红高粱3120斤,收入11700元;这两年我们村里的变化很大,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买了小汽车,生活条件改善了,就像那漫天遍野的红高粱,越过越红火。”据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广坪介绍,乐德镇全镇发展红高粱6000余亩,与郎酒集团成功创建酿酒高粱基地村三个,回龙殿、南华村、松林村等村累计发展红高粱3000多亩,全镇总产量达1000吨以上,总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红高粱的种植既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乡村振兴添了活力。(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7
8月14日,自贡市荣县乐德镇桥凼村水稻进入成熟收获期。田野间稻浪滚滚,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来自荣县佳诚农机服务公司的水稻收割机来回穿梭在田间,把一茬茬水稻“收入囊中”,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收获景象。 当前,荣县乐德镇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今年全镇种植面积2.2万余亩水稻中,机械化收割面积超过30%,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既可杜绝秸秆焚烧,又可把打碎的秸秆还田,让土地更肥沃,还确保了水稻及时颗粒归仓。桥凼村16组种植大户丁朝森今年种了12亩水稻,采用机械化收割,不仅帮他节约了收割时间,还大大降低收割成本。丁朝森说:“往年我们人工收割要10天才收割完,今年机器收割3个多小时就收完,往年请人工一亩地要300元左右费用,现在机械化收割一亩地收费240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今年水稻机收每亩240元,久保田7580型一台每天能收割50亩,从现在起收割水稻30天,全县水稻才能收割完”。荣县佳诚农机服务公司负责人吴玉琼介绍说。据悉,乐德镇今年水稻产量达1.3万余吨,水稻种植大户14个,实施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0.53万亩,大户总产量约为3000余吨。水稻机收取代原来的人工收割方式,助力全镇水稻颗粒归仓。通过农业机械化耕作,发挥农业规模生产示范带动作用,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撂荒等问题,大力提高了农业种、管、收效率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7
8月15日,自贡荣县东佳镇上空烈日当头,酷暑难当。但是,荣县东佳镇姜柏嘴村的20多名务工群众,却正在自己心爱的土地上如火如荼的忙碌着,施工现场为荣县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施工作业的这群人,均属当地的在家村民。笔者从荣县发改局了解到,荣县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总投资600万元,建设内容为硬化路面宽3.5米、长5946米的村组道,硬化路面宽2.5米、长922米的产业道;实施土地整理,其中旱地整理19.35亩,格田整理232.57亩;新建蓄水池2口,山坪塘整治3口。该工程自6月30日开工以来,已吸收27名当地群众就地务工,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劳务报酬约6万元。务工群众姜树荣说道,“以工代赈政策确实好,我今年都快70岁了,重体力活干不了,但是简单的还是能去做。有机会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发挥一点作用我感到很高兴,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东佳镇负责人表示,东佳镇将以此次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探索和创新劳动技能培训模式,构建“项目-培训-就业”三位一体以工代训培训机制,在全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方面作出示范,同时将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核心主导作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在全县基层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方面作出示范。据悉,通过项目实施,将持续改善姜柏嘴村和大坪山村两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东佳镇姜柏嘴村锅丘山集中安置点、银埂山集中安置点)及周边基础设施条件,有效缓解当地群众出行难、务工难的问题。将实现劳务报酬增收187.1万元,实现务工群众人均获得劳务报酬1.25万元。(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7
近年来,自贡荣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推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强化农机农技农户深度融合,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为荣县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收割水稻8月14日,荣县正紫镇坟嘴山村水稻种植田地,一台台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不间断的隆隆声,一把把稻穗被卷入收割机, 收割、脱粒、秸秆分离一气呵成。很快,一块稻田便被收割完成。村民们忙着装载收获的粮食,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传统的收获方式每人每天仅能收割一亩左右,而每台收割机收割一亩地仅需要十几分钟。”坟嘴山村村支部书记易林金介绍:“相对传统人工翻耕而言,农机应用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生产时间。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板结、增强土壤肥力,有效提高产量。” “这几年,我镇以强化农机惠农补贴政策落实为基础,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大户为抓手,以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为重点,深入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有效助推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进程。”荣县正紫镇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近年来,荣县正紫镇通过采取土地细碎化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惠农举措,大大提高了农田集约化与机械化作业水平,同时,大力推广和引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良机良种良田是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农机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荣县正紫镇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正紫镇将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绿色、高效、精准为方向,强抓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农机装备、作业和安全水平,加快推动全镇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7
立秋时节,阳光铺洒在龙潭镇将军村的绿水青山间。走进这里,一条即将修建完成的崭新水泥硬化路在山间蜿蜒盘旋,这条以工代赈的农业生产道路,不仅修到了村里的田地边更是修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将军村村民李华在田边洗净沾满泥土的双脚,收拾好工具,准备返回家中。“村里这条直达田间的产业路,我也参与修了!干了8天就挣了一千多元,比我在外面打零工好多了。”李华说,有了这条道路,村民们平时劳作方便了许多。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村民说的这条产业路,是龙潭镇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的农业生产道路,我们将实施新建4.5米宽水泥混凝土组道1.6公里、3.5米宽水泥混凝土产业道路1.5公里、整治山坪塘5口、新建蓄水池6口。”龙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设期间,已经吸纳劳动力1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44.055万元。近年来,龙潭镇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赈济”的作用,实施“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模式,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与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政策好不好,就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如何选准乡村以工代赈项目,关键在弄清当地村民的迫切需求。“起初,为了找准将军村村民亟需解决的问题,工作人员多次入村调研,通过召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需求。”将军村党总支部书记邓建说,调查研究发现,将军村产业道路,由于修建时间久远,还是泥结石结构的道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村民出行和运输瓜果蔬菜都极为不便,当地村民对村里农业生产道路硬化的呼声最高。为此,龙潭镇“以工代赈”项目的开展,有效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更有效激发农村发展动力,“赈”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项目开工后,村里的劳力都参与到建设中。”李华说,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村民不仅得到了劳动报酬,还学会了道路硬化的基本技术,农闲时也能通过这门手艺到周边的建设工地务工挣钱。对此,村民们赞不绝口。(供稿:贡井区龙潭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5
富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职工张峥派驻永年镇团坝村任第一书记后,了解到该村入村公路因受行车碾压影响,不少路段出现地基下沉、面板开裂等问题,造成路面坑洼不平,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影响了村民出行安全。综合行政执法局领导了解到该情况之后,通过现场查看,召开党组会研讨,决定安排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道路维修。在驻村工作队协助下,村委立即组织实施。今年8月,困扰村民出行的主干道顺利已完成修补,往日坑洼不平的道路变得平整,附近村民纷纷称赞。“感谢综合行政执法局、驻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为我村又做一件大实事、大好事。”团坝村支部书记龙从芳激动地说。维修农村公路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还切实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供稿:富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5
8月10日,位于贡井区高粱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成佳镇徐家村完成了高粱收割,今年喜获丰收,平均每亩比去年增产50公斤。在徐家村“乡里乡亲高粱专业合作社”的仓库里,一包包高粱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据专合社负责人介绍,由于今年春夏季节的气温和降水比较适宜高粱生长,加上科学管理,当地高粱平均亩产达到了250多公斤,比去年增产50公斤。颗粒、含水量等各项指标也较为理想。据了解,今年是徐家村通过专合社与郎酒集团合作,发展“订单农业”的第六个年头,全村有199户农户参与,高粱种植已达到1300亩。“最低保护价+最终收购价”的价格保障机制,畅通了销路,维护了农民利益,高粱价格也是节节攀升。“今年高粱的收购价是每斤三块七毛五,比去年又涨了二毛五,大家都很高兴。”乡里乡亲高粱专合社监事长罗怀东表示,为方便群众,专合社作为公司收购的代理方,将会到每个小组收购,不让村民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收的喜悦。(供稿:贡井区成佳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5
(记者 秦勇)“这周末的房间已经订满了,只有订下个周末的了。”8月4日,自贡隐山居民宿负责人周登远的电话响个不停。隐山居民宿所在的自流井区飞龙峡镇,拥有省级森林公园,交通便利,离市区半小时左右车程,风景优美,被誉为“自贡后花园”。  今年,自流井区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为重点,打造精美城乡,挖掘井盐文化、红色人文、生态旅游等特色资源,推出系列“悦游乡村”精品旅游路线,布局打造“山上的十里水乡”,加快建成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推动民宿产业提质发展,打造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特色民宿成近郊游网红打卡地  “去年7月开张营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周末节假日更是爆满。”周登远告诉记者,已经计划建设民宿二期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建成后可接待上百人。  依托省级森林公园,飞龙峡镇立足“康养”定位,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结合打造民宿集群、露营营地,引进四川听雨轩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盘活草堂村闲置的一处1000平方米设施,升级打造乡村特色民宿“隐山居”,特色民宿成为近郊游网红打卡地。  今年3月,飞龙峡镇在草堂村打造乡村森林露营地——顽皮露营基地,成为自贡首个森系露营基地。顽皮营地提供下午茶、围炉煮茶、功夫茶、露天电影/音乐、户外烤肉、露营住宿等休闲项目,同时还拥有大型草坪活动区等儿童拓展娱乐区域,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近郊乡村游“火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立足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和特色生态资源禀赋,丰富乡村色彩,充盈向往理由,差异化打造‘文旅仲权、农旅荣边、康旅飞龙峡’产业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自流井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红英说。老街集市“催旺”市井长巷  非遗文化、特色美食、休闲娱乐、手工体验、潮流物件……8月4日傍晚,自流井老街集市热闹非凡,市民们吹着釜溪河的微风逛集市。全长1.5公里的自流井老街,沿釜溪河岸绵延,自新桥至大同桥,这条寻幽怀古的街道见证着盐都的历史变迁。  “集市有50个摊位,包括非遗区、淘宝区和餐饮区,美食、文创、潮玩、非遗、汉服体验等一应俱全。”自流井老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18时至21时开市,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市井长巷,人间烟火气”。  在集市上,非遗区摊位让不少市民,特别是年轻人感受到自贡文化的独特魅力。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龚扇制扇技艺,经过创新和演变,做成了书签、耳饰、胸针、冰箱贴等多元化文创产品。  除了摊位,夏夜让集市更加丰富:歌手在月光下深情演唱、孩子们跳起了街舞、夜幕中上演热闹的“拳王挑战赛”……  “夜间集市就是为了打造夜经济消费场景,为以彩灯闻名的自贡提供更多城市观光选项。”自流井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流井还高品质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区,把釜溪河沿线井盐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提档升级东方广场、自流井老街、文创公园等特色商圈、示范街区,打造梵华1939、文创公园等培塑文旅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14
(记者 秦勇)“村道何时能建好,我们大头菜的运输才更方便?”近日,在自贡贡井区成佳镇杨柳村的村务监督月例会上,村民饶世棋迫不及待地提出这个问题。  “我们将向上反映,尽快给大家一个答复。”村纪检委员张淑英说。  成佳镇是全国有名的风干大头菜产业基地,建成大头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年产值达3.82亿元,带动2290户农户增收致富。但最近由于附近道路建设,村道被压坏了,因此,村民们格外关注。  杨柳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兰介绍,村务监督月例会主要收集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主动解释说明,讨论村里的重点监督事项和举措,建立监督工作台账,明确办理时限,并定期将落实情况公开公布。  乡村振兴,清风随行。贡井区通过村务监督月例会、广泛开展“阳光问廉”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和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井区还搭建“廉心桥”开展公开接访,进一步完善了“区镇村”监督联动机制、实现廉情监督“零距离”。  目前,贡井区纪委监委梳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项,社区小微权力清单33项,收集各类问题683个,督促推动解决问题478个。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14
8月10日,走进乐德镇南华村高粱地,村民来回穿梭忙碌着收割高粱,红红的高粱与附近的农作物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美轮美奂,一望无际沉甸甸的红高粱成为了田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荣县乐德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工作,尤其是近年来酒企的迅猛发展,对原产地高粱的需求增大,该镇立足水土、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红高粱作为一个优势产业来做大做强,高粱种植不断发展壮大,在全镇10个村全力发展6000亩红高粱。高粱丰收乐德镇成立粮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牵头抓总责,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各村负责高粱种植情况摸底和规划,任务分解到社,并统计上报种植面积、育苗面积,协助自贡顺水农业公司与村签订种植收购协议。严格督查考核。将6000亩高粱发展项目列入镇政府对各村的综合目标考核,对集中育苗、统防统治、种植面积等实施完成情况分阶段督查,重点督查,及时通报运用督查结果。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红高粱知名度,成立专合社抱团打市场,是做大做强红高粱产业的一大妙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广坪介绍,乐德镇全镇发展红高粱6000亩,为了提升高粱种植的品质和效益,镇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播种、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特别是红高粱核心示范片,由农技专家统一审定实施方案,形成了一整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为了带动更多农户进行高粱种植,自贡顺水农业公司以订单农业生产为主旨,郎酒集团在乐德镇回龙殿、南华、松林村成功创建酿酒高粱基地村三个,事先与农户签订高粱订购合同,订单中规定了高粱收购的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户”的订单合同运营模式,使有机高粱示范基地的订单收购价由去年的每斤3.25元提升到了3.55元。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优惠政策,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粮经复合种植,围绕红高粱做文章,延伸乡村旅游链条,从而实现双赢。 乐德镇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示范项目、科技示范户技术专题培训。并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宣传、学习、教授红高粱种植先进种植管理经验,提高了广大农民种植红高粱的科学性。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来建设粮源稳定、标准优质的原粮基地,红高粱实实在在成为了富民增收的大产业。“现在有了政府的扶持、指导和酒厂的订单,我们种的都是‘无忧高粱’。今年我家的22亩高粱套种辣椒,按公司给出的一斤3.55元的订单收购价,我家高粱的收入1.24万元,辣椒收入7.96万元,实现总产值9.2万元。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将红高粱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种植大户张广孝喜笑颜开的说。在乐德镇回龙殿村忙着算账的68岁老人徐跃文说,“这两年我们村里的变化很大,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买了小汽车,生活条件改善了,就像那漫山遍野的红高粱,越过越红火。”真是红高粱种出了“红日子”,酿红了“致富路”。 (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1
随着高粱进入收割季节,位于龙贯山下的古佛镇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区、童寺镇老寨村稻粱核心示范区内,颗粒饱满的高粱穗迎风摇曳,村民们挥动镰刀收割、搬运,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丰收场景临近傍晚,放眼望去,示范区内绿油油的水稻长势良好,沿着笔直的田埂、蜿蜒的产业道,听蛙鸣、闻稻香,不觉让人期待即将到来的一派金色好“丰”景。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富顺县从2016年开始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如今已形成五园十二区空间规划布局,稻粱、蔬菜、水果等各色主题现代农业园区,星罗棋布于全县广袤大地,成为加速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平台。一次次喜迎丰收,是富顺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真实写照;一个个产业兴旺场景,正是富顺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高产示范基地全力推动 迈向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富顺县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4+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富顺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富顺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等实施意见和专项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再生稻、高粱、柑桔、生猪为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为先导性支撑产业)。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三大体系。立足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的实际,富顺县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机构编制资源为重要抓手,助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坚持高位推动,建强工作体系,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县委书记为农业园区总园长、县长和分管副县长分别为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园区执行园长的工作推进机制,编制完成“一规划两方案”,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聚焦柑桔、再生稻等县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设立正科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中心,核定编制12名,实行“园区管委会+促进中心+国资平台”工作推进体系,及时优化调整园区管理机构,调整设置乡村振兴中心,以“小阵地”整合“大资源”,服务园区发展,践行“以园区建设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理念。富顺县还聚焦服务园区建设能力再提升,健全履职机制,厘清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职责边界,调整设置县乡村振兴局、县乡村振兴中心、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办。聚焦现代农业园区功能定位,增强县园区促进中心领导力量,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及时增核部分编制用于专业人才引进,提升编制使用效益。乡镇(街道)统一设置负责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机构,重点保障行政编制85名、事业编制340名,在苗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龙贯山稻粱园区等部分乡镇设置旅游服务机构,明确职能职责,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强化园区科技支撑,探索组建县级农业科研机构,协调推进再生稻产研基地建设、再生稻品牌创建等工作。富顺县代寺镇高粱丰收“推动一个系统工程,就必须要建好‘指挥中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用活用好机构编制资源,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基础性作用,确保各部门能够协同联动的同时,统筹力量向一线抓,让工作任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取得实效。”富顺县委编办负责人介绍。引领示范 带动稳产增收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属典型丘陵农业大县,是四川省粮食、生猪主产区,农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如何利用好现有农业基础、优势,走出一条现代高效农业的路子?富顺县坚持以“稳粮优果兴蔬旺畜,重贮藏精加工强融合”作为该县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富顺县立足县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采用“大园区、小业主”的推进形式、“五统一分”(统一农机、统一引种、统一销售、统一防治、统一标准、分户管理)经营模式开展生产经营,做强一产(柑桔稻粱产业),做优二产(商品化处理),做大三产(休闲、体验、教育),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和融合。积极推进“中稻+再生稻+稻鱼+稻虾”种养循环模式和“高粱+再生高粱+春大豆+夏大豆+蔬菜”旱地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富顺县集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人口大县、粮食消费大县于一体,是再生稻种植适宜区,优质稻面积位居全省前列。“十四五”时期,富顺县以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为抓手,对标新目标,奋力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的稻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富顺县稻粱现代农业园区位于该县东南部、沱江下游,覆盖代寺、童寺、古佛、长滩等8个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更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重要举措。童寺镇近年来持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粮食丰产丰收夯实基础。“以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整合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等项目资金,建成标准化稻粱基地3.5万亩。”童寺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扩大规模、补齐短板、提高效益等措施,加快推动再生稻、再生高粱产业全链发展,预计今年稻粱产值超过1亿元。近年来,富顺县通过编制完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以龙贯山“双再生”绿色稻粱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已建成稻粱核心园区2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超过70%,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95%;集中打造形成了代寺镇李子村、童寺镇西湖村、古佛镇凤仪村共5000亩的优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全县建成中稻+再生稻基地45万亩,其中各品系优质稻种植面积37.5万亩,实现订单生产收购1万亩。富顺县结合国家、省重点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通过整合省级现代农业发展工程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小农水等涉农项目资金,全县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龙贯山稻梁现代农业园区航拍多点发力 催生产业活力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富顺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等为依据,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在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选择上,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发展潜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粮食、果蔬、猪羊等特色优势产业,优先扶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富顺县现代农业产业总体划分为“一带两翼五园十二核”的空间布局,即沿沱江现代果蔬产业带,富东优质粮食生产翼、富西特色经作生产翼,苗仙湖柑桔现代农业园区、龙贯山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沱江沿岸绿色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小三峡特色水果现代农业园区、板永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苗仙湖狮市柑桔核心区、苗仙湖新湾柑桔核心区、龙贯山代寺绿色稻粱核心区、龙贯山古佛-童寺绿色稻粱核心区、龙贯山石道绿色高粱核心区、沱江沿岸顺河绿色蔬菜核心区、沱江沿岸长滩蔬菜核心区、永年柑桔种养核心区、板桥万民柑桔核心区、小三峡马山柑桔核心区、小三峡飞龙蚕桑种养核心区、小三峡怀德双桂核心区。在这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接二连三”打造、如火如荼建设的背后,除了深厚的农业基础支撑外,富顺县尤其注重利用好园区平台优势筑巢引凤,做好靶向支撑,让农业人才成为园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富顺县着力完善农业人才服务体系,设立县乡村人才服务中心,集中服务管理4万余名乡村生产经营、实用技术、电商营销等人才,依托县农广校、农民夜校等培训机构,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效激发乡村人才队伍活力;加强农业方面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招引力度,支持农业系统参加高校行招聘专业人才,近3年保障涉农干部用编近400名;聚焦省级稻粱园区的核心乡镇需求,统筹调剂7名编制助力代寺镇推进园区建设,已完成稻粱农耕博物馆、稻粱文化展示中心等农旅融合项目。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湖南隆平种业等科研院校(企)产学研合作,实施“百名博士下基层”活动,设立博士工作站,组建再生稻生产专家大院,园区现有正高级职称专家6名、副高级职称专家24名、新型职业农民1680名。富顺县还大力推动园区发展模式创新,引进喜佳佳农业、京东集团、中华农化、隆平高科等各类主体参与园区建设,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推动园区率先实施乡村振兴示范、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信息化技术应用等试点工作,提升园区发展层级。富顺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初步形成四级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格局。目前,已创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市级园区1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农业主题公园3个。(供稿:富顺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1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