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近日,根据2023年度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类考评结果,省委、省政府决定,命名威远县为“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内江市市中区为“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此外,东兴区郭北镇、资中县公民镇入选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市中区白马镇三边冲村等19个村入选乡村振兴示范村,东兴区高梁镇方家沟村等8个村入选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威远无花果威远县是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无花果之乡,2022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2023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0.62亿元、增长38.55%。威远县着力强机制、改面貌、育产业、守底线、抓改革、促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广“经果林+大豆(红薯)”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2万亩,高质量承办全省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贯通产加销,建成全国最大的无花果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10户。融合农文旅,加快建设万亩粮油园区、无花果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举办2023年世界无花果大会。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内江市市中区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示范区、中国白乌鱼之乡。2023年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3.75亿元、同比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3%。内江市市中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8万亩,稳住粮食播种面积34.06万亩,产量11.90万吨、同比增长2.72%。大力发展“一黑一白”特色产业,“内江黑猪”全产业发展链条初步形成,荣获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年出栏稳定在7万头以上;乌鳢“玉龙1号”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认定,实现四川水产新品种“零的突破”,白乌鱼产量、鱼苗供应量分别占全国的七成、九成以上。以农村面貌改善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域推进“三大革命”“六净六顺”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基本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的行政村占比为79.8%,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59%,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2-06
(新华社记者 董小红)隆冬时节,寒气袭人,记者来到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的天冬产业园,只见一排排天冬苗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50岁的村民李梦菊每天一大早都要先到地里看看天冬苗的长势,把被风吹开的地膜仔细盖好,然后再走路去附近的青台村天冬共享工坊上班。  在工坊里,天冬被倾倒在流水线上,淘洗、蒸煮、剥皮、分流、自动包装……经历一道道工序“打磨”,天冬的粗加工程序就完成了。天冬系列产品  李梦菊和其他村民一起,负责天冬剥皮后的人工检查,将少量残存的天冬皮挑拣出来。“主要靠熟练,干一天能挣70元。家里还有几亩地也流转出去种天冬了,等明年收成后,预计一年一亩地至少能挣2万元。”李梦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她打算让常年外出打工的丈夫也回来,一起在家干活挣钱,“不比外面干活收入差”。  青台村属于川南浅丘地带,此前,村里产业薄弱,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很多山坡上的土地因而成了撂荒地。2020年,村里开始着力扩大天冬种植规模,先整理出了一批山坡上的土地实施“天冬+粮食”复合种植模式,一块土地种植两至三种农作物。“天冬喜阴,可以套种高粱、玉米等农作物,既保证了粮食产量,又能增加经济效益。”郭北镇党委书记周兵说。  周兵告诉记者,内江种植天冬历史悠久,天冬作为当地的道地药材,如今正在形成规模化效应。“每年一亩地大概能采挖8000斤天冬,除去成本,每亩地纯收入约为2万元。”周兵说。  近年来,天冬种植让村民看到了盼头,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打工的村民回流。“这两年,大约有800名在外打工的青壮年主动回来,参与到天冬种植中。”周兵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内江市仅东兴区就有40余个天冬种植基地,已种植天冬5万余亩,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提升了农村增收致富的“造血能力”。  除了粗加工,关于天冬的育苗、产品研发等一系列产业链也初具雏形。  走进位于内江市的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天冬育苗组培车间,宽敞明亮的组培室里,一瓶瓶天冬幼苗娇嫩欲滴,生机勃勃。  “目前,我们已经和20多家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将加快促进天冬优质幼苗的培育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东海说,他们已经研发出了天冬膏、天冬饮料、天冬面膜等产品,未来还将针对天冬的药用价值,研发更多产品。  目前,内江市正在把天冬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创新探索育苗、种植、加工、康养旅游等一体化发展模式,力争打造以天冬为核心的中医药大健康百亿产业。
新华社 | 分享: 2024-02-06
把舞台搭进村民“家门口”,将喜闻乐见的活动送到群众身边……1月30日,内江市2024年“三下乡”示范活动走进隆昌市双凤镇,通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惠民演出和送理论、送文明、送文化、送人才、送服务、送法治下乡,迎新春、聚人心、树新风。内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蒋学东宣布活动启动。演出现场活动中,来自内江市级部门和爱心企业的志愿者各显其能,以“贴心服务”向村民们赠予“新春礼物”——“范长江流动大讲堂”在乡村茶馆讲习所内精彩开讲;文明风尚在爱心义剪的实践中传播;形式丰富的文艺节目轮番亮相,内江书法名家挥毫送春联、送“福”字,惠民书展和“我是朗读者”有奖诵读活动再掀全民“阅读潮”,捐赠的体育用品为村民幸福生活增添了新的“健康底色”。森林防火、防范电信诈骗等宣传声此起彼伏,招聘会、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测血压等日常医疗检测项目深受欢迎……现场人气旺、“年味”浓。文化广场上,独唱、舞蹈、川剧、快板等表演精彩纷呈。其中,以龙市镇福庆村村民郑德琼为原型、将先进模范孝老爱亲的故事融入创作的快板《四川好人 德润山乡》赢得叫好连连;《回马枪》《变脸、吐火》等戏曲节目,让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文艺惠民演出开始前,蒋学东一行巡视了现场各项活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31
(林巧 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春耕生产,关乎一整年的粮食收成。1月29日,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向13个镇(街道)免费发放44.84吨优质水稻品种种子。种子发放现场隆昌是每年川南水稻播种最早的地区之一,水稻种植面积达33万余亩。“预计3月上旬,整个隆昌育秧将大面积铺开。”隆昌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邱生花介绍,农民习惯在春节前准备好春耕生产物资,将优质稻品种(种子)及时下发到种粮大户及困难群众手中,不仅可以推广优质稻品种的种植面积,还给他们减轻了采购种子的经济负担。大春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品种选择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记者注意到,在隆昌市水稻种子发放表里,蓉5优674、泰优2903、野香优2998等水稻品种位列其中。为何要推广这些品种?这些品种具备哪些优势?邱生花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四川省‘稻香杯’优质米评选活动评出来的好品种,适合隆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且是再生稻优质品种,再生能力强,口感好。”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不仅要让粮仓装满粮,还要装满好粮。隆昌地处川南,由于温光资源较好,当地推行“头季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即收割完中稻后,还会蓄留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推动粮食增产。“我准备3月整理秧田,4月栽秧,跟着节气种植水稻,粮食丰收有保障。”来自重庆的稻虾业主张久先在隆昌市胡家镇流转了166亩地,准备种两季稻养四季虾,一水两用、一田两收。除了发放优质稻品种种子,隆昌市农业农村局还给每个乡镇发放了两台抽水机。“要指导农户抢抓开春后降雨的有利时机,做好大田及冬囤水田蓄水。”邱生花介绍,农技队伍还将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推广春玉米育苗移栽、水稻旱育秧等抗旱生产技术。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3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特约通讯员 林巧  近日,记者从内江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终期评估,隆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再添殊荣,成功创建为第六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是四川省首个以“稻渔”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隆昌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截至目前,园区内高标准农田覆盖率89.8%,标准化稻渔基地从2021年的14.8万亩增长到了2023年的20.1万亩,形成了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农产品物流集散区、稻虾农旅融合示范区“三区合一”的发展格局。成功举办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会,2023年举办的“稻田虾音乐美食节”吸引人流量达2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总量超过2.18亿元,引领了小龙虾消费热潮。  在科技创新方面,隆昌依托西南地区首个稻渔研究院和国际第三代杂交水稻中心,探索出了适宜丘陵地区稻渔综合种养的平田养殖技术,选育出了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隆优”系列水稻品种,促进了稻渔产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稻渔生态种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助农增收方面,隆昌在胡家镇试点“三股合一”模式,完善村集体经济以资产入股、农民以土地入股和业主以资金、技术入股的合作模式,分摊前期投入成本,实现土地溢价300元/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普润镇试点“五统一五收益”模式,采取规划、标准、服务、品牌、销售统一,落实社会化服务、基地务工等收益,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两种模式已在全市推广。  “未来,隆昌每年将整合不少于1亿元的财政涉农资金用于园区发展。同时围绕‘川南早虾’等区域公共品牌做好品牌建设,培优网商平台,打造隆昌稻虾IP。”隆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29
(李永琴)1月19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2023年度四川省市(州)党政和省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回头看”考核、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类考评、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考评和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考评结果的公示。其中,内江市市中区进入拟评定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名单,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三边冲村、龙门镇茅蓬寺村进入拟评定2023年度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内江市市中区黑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进入拟评定2023年度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名单。▲内江市市中区黑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成绩的背后,是过去一年内江市市中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个有力举措。解锁内江市市中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密码”,背后离不开“农业、农村”这两个关键词。过去一年,内江市市中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党政“一把手”充分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区镇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柔性引进农业专家人才20余名,回引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优秀农民工等1100余人,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内江市市中区全面推行“田长制”,整治撂荒地1694.87亩,实现耕地净流入200余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5.70万亩、同比增长2.06%。高质量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成投产生猪规模养殖单元2个,存栏能繁母猪1.053万头,1-11月出栏生猪24.18万头。突破性发展肉牛肉羊产业,累计建成并投产规模肉牛养殖场4个、肉羊养殖场1个,1-11月出栏肉牛3298头、肉羊2.46万只。推广经果+蔬菜林下间作,蔬菜、水果供给种植面积持续稳定,产量分别达3.5万吨、28.4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7.2%。同时,内江市市中区把农村面貌改善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先期启动2个目标镇试点,统筹涉农项目25个,拆除破损农房、偏杂房等1189(户)间,改造安全隐患房屋721户,改造提升院落114个,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桥村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永安白乌鱼聚焦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内江市市中区大力发展“一黑一白”主导产业,依托60万头生态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现代农业种业提升工程等7个项目,建成内江黑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年产值达3亿元,1-11月出栏“内江黑猪”7.1万头。加快建设永安白乌鱼国家级原良种场,乘势启动“玉龙2号”研发,市中区永安镇获首批国家级“白乌鱼产业强镇”认定,1-11月水产品总产量达6999吨、产值10.15亿元,其中白乌鱼产量483吨、产值1.44亿元。此外,内江市市中区还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推进就业促增收,落实技能培训、专场招聘、鼓励返乡创业等护航措施,新增返乡下乡创办企业户数147户、吸纳就业人数2008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9.94万人,劳务收入约25亿元。(图据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22
(何晓旭 记者 毛春燕 李弘)1月18日,记者从内江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继资中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后,隆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近日也成功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四川省首个以“稻渔”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内江市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实施园区升级等十大工程,集聚力量、集汇要素、分级分类建设一批产业优势突出、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内江市累计建成各级现代农业园区124个。隆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隆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21年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在全国50个创建产业园中,以全国第八、全省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中期评估。2023年12月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终期评估。2024年1月成功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隆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中心毗邻交界处,覆盖隆昌8个镇(街道),面积达430平方公里。近年来,隆昌市做强产业基地,建设规模连片的绿色园区。新建排灌渠25.3公里,道路24.5公里,高标准农田4.9万亩,园区内高标准农田覆盖率89.8%;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0.1万亩,适度规模经营率71%,示范带动川渝毗邻地区发展百万亩稻渔基地,成功举办全国、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推进会。引进培育旺旺集团、四川万林冷食品有限公司等17家川渝龙头企业,建成西南地区首条小龙虾预制菜生产线和川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川南早”,认定“两品一标”农产品18个,“隆昌稻田虾”“隆昌稻渔米”成功收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做优服务支撑,隆昌市建设创新驱动的智慧园区。建成西南地区首个稻渔研究院,联合中国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8所科研院校,探索丘陵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体系,申请专利6项,取得科研成果3项,培育新品种3个。“稻渔生态种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巩固全国数字乡村试点成果,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对园区内墒情、水质等进行监管汇总,与农业生产者免费共享。“隆昌市稻渔智慧农场管理系统”获2023 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优秀奖。整合运用5G+北斗、无人农机等技术,将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到耕种管收全过程,带动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78.5%。做好联农带农,隆昌市建设共同富裕的先行园区。组建“稻渔产业协会”,培育国家级农民示范社2个,农民合作社247个、家庭农场534个。推行“三股合一”“五统一五收益”,与产业园内72%的农户建立利益联结,预计2023年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2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2.5%;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5.79万元,较上年提升12.86%。《四川隆昌探路稻渔综合种养建设民富村美的鱼米之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报告典型案例。(图片由内江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18
(林巧 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隆昌市胡家镇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放眼望去,一望无际、整齐划一的稻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稻田之下,无数小龙虾在此孕育、成长。沿着隆昌河、龙市河流域,17.5万亩稻渔产业在隆昌市境内渐次展开,向着东南方向的重庆市荣昌区不断延伸。眼下,虽是隆冬时节,但当地的稻虾业主却没闲着。来自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的张久先正在虾田边补虾笼。“元旦假期小龙虾行情好,大虾53元一斤,那段时间我卖了7万多元。”张久先修补虾笼早上五点半起床,收虾笼,分拣,骑上三轮车将小龙虾送去集散中心进行销售,回家吃完早饭后,穿上水裤,下田栽水草……张久先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水质好,小龙虾品质自然好。”从事稻虾综合种养已有9年的张久先,对如何种好稻、养好虾有着丰富经验。“3月做秧田,4月栽秧,跟着节气种植水稻,粮食丰收有保障。”展望2024年,张久先笑着说,两季稻四季虾,“中稻+再生稻”亩产1000余斤,小龙虾亩产近500斤,一水两用、一田两收。新的一年争取年收入能超过200万元。种好水草的冬闲田2020年7月,隆昌市胡家镇主动走出去,到重庆交流稻渔产业发展并开展招商推介,让重庆人张久先、罗浪等人看到了胡家镇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发展优势,便来到了胡家镇开展稻虾养殖。沿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环线道路行驶,便来到业主罗浪流转150余亩土地发展的稻渔养殖基地,这位同样来自重庆的年轻小伙正忙着调节稻虾田的水位。从2020年10月来到隆昌,罗浪的稻虾养殖基地经济效益逐年递增。胡家镇素有“鱼米之乡”“菜篮子”之称,镇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自流灌溉面积达70%以上,自然条件良好,加上高标准农田改造,为小龙虾创造了更好的自繁自育条件,让稻虾业主轻松实现“拎虾入住”。胡家镇经济发展办主任张宁介绍,重庆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成熟,通过引进重庆的业主,大幅提升了本地的稻渔养殖技术。同为成渝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隆昌市与重庆市荣昌区毗邻相依,双方以推进4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发展产业带建设为着力点,绘制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林巧 文/图)1月7日,隆昌市龙市镇飞蛾村150千瓦光伏发电基地内,上千块光伏面板依次排开,好似连片梯田,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飞蛾村党总支书记杨邦春告诉笔者,他以前在部队学的就是强电专业技术,基地的运维工作由他负责,除草、清洗光伏面板等日常工作则由村民负责。  飞蛾村,位于内江市隆昌市西北部,龙市镇北部,距城区25公里。地处偏远山村,飞蛾村交通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飞蛾村的湖羊养殖基地,上面棚顶铺光伏板发电,下面养羊。  杨邦春介绍,之前飞蛾村争取到了100万元省级财政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和财政局20万元配套资金,才有了1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并于2017年9月正式并网发电。其中产生的经济效益,70%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分配给脱贫户,30%用于村临时生活救助基金和村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在隆昌市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龙市镇薄刀村与飞蛾村合并,建于薄刀村的50千瓦光伏项目同时并入飞蛾村。至此,飞蛾村共拥有总容量150千瓦光伏项目。  靠太阳赚钱并不复杂,阳光照射在这些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伏面板上,通过“光生伏特效应”瞬间转化成了电流,输送至电网,获得发电收益。杨邦春给笔者简单算了算:飞蛾村一年日照130天左右,光伏收入一年有10余万元,已进入平稳运行期。  从单纯的光伏发电到光伏面板下养羊,如今,飞蛾村蹚出了“牧光互补”湖羊养殖的新业态。  在杨邦春的带领下,笔者驱车来到位于山顶处的飞蛾村湖羊养殖项目建设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羊圈内,黑山羊、湖羊悠闲地吃着草料,而养殖棚顶上则整齐铺设着光伏面板。  板上发电、板下养羊。板上借助得天独厚的海拔和坡度,最大程度地收集阳光;板下养殖场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养羊。飞蛾村盘活撂荒土地资源,引进隆昌铨鑫牲畜有限公司,以土地、资金等村集体资产入股,建立“公司+村集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采用湖羊养殖与光伏立体交互、温湿智能调控、羊粪干湿分离自动化收集等技术手段实现湖羊绿色、零污染生态养殖,提升湖羊产业附加值,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距离湖羊养殖项目建设基地不足50米距离,建有一座牧草加工厂房,厂房顶部照样铺设着光伏面板。“周边乡镇的高粱秆、玉米秆都变成了青储饲料。”杨邦春介绍,今年加工房收集处理了5000多吨秸秆,青储饲料既可养殖场内部消化,也可出售,价格400元一吨。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吸纳了村上剩余劳动力,村民在基地务工,每月能收入2000—3000元。村集体经济壮大后,村里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治理改善等方面的投入。  “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乡村公路能修到家门口,上山下山能走公路。”村民刘元彬感叹。光伏发电牵动了整村发展,飞蛾村再也不是之前“人人摇头”的后进村,如今的飞蛾村早已经破茧成蝶,成为交通便利、经济蓬勃发展、人和村美的“模范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10
(李永琴)1月5日,在资中县银山镇万亩血橙种植示范基地,黄澄澄的血橙挂满枝头,橙香四溢。村民们穿梭在果树林间,忙着采摘、选果、装筐……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同满园的血橙交织成一幅“甜蜜”的丰收画卷。村民们忙着采摘血橙“今天大概要装1.5万斤,8号发往北京。”采购商叶桂军说,截至目前,已包园采购4万斤资中血橙。与此同时,在位于银山镇的四川橙小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在对刚采摘的血橙进行洗选、套袋、装箱、装车,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工人们对血橙进行装箱“前两天发往上海、东北约11万斤,今天发往山东3.4万斤。”四川橙小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鑫介绍,除了国内市场,还有俄罗斯、中亚五国、泰国等国际订单正在走海关申报流程,预计出口量100万斤以上。资中县被誉为“中国血橙之乡”,血橙在资中全县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量约4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省的80%、全国的60%,是全国最大血橙生产基地。黄澄澄的血橙挂满枝头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条件,经过多年本土化培育,研发出3个体系9个品种的血橙,已形成集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带动12.2万农户户均增收1.7万元,成为含金量十足的“致富果”。作为资中的一张亮丽名片,资中血橙还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7个国家和地区。今年,资中县将继续立足突出的区位优势,深拓国际市场。“我们正在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资中血橙出口洽谈,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资中血橙产业办工作人员李幸洋介绍说。(周瑶慧/摄)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1-08
(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1月5日,中国共产党隆昌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作出《中共隆昌市委关于以城市更新和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突破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隆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工作,明确了任务书、作战图。会议现场隆昌市提出,要按照“抓住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坚持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以城市更新和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突破口,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彰显隆昌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隆昌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作出部署。记者获悉,隆昌市将推进老城区改造更新,提升城市老区生活品质和便利化程度。推进西部新城成势见效,持续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强化城市产业支撑,深入推进工业倍增和招大引强攻坚行动,重点提档升级装备制造、玻瓶陶瓷、食品饮料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突破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和制造业先进市。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重要牵引,隆昌市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上,隆昌市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发农村土地要素活力,健全农村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完善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深化放权赋能改革。紧盯群众意愿,回应群众期盼,隆昌市将推进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城乡就业养老供给,提升城乡教育医疗水平,加快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同时,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优化治理体系,推进法治隆昌建设,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林巧 文/图  “这个品种叫‘东方红’,果实又甜又糯,丰产期一棵树可以结100斤以上的果实!”元旦前,内江隆昌市龙市镇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洪荣绍带着笔者“逛”起村里的柑橘基地。站在柑橘基地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路网四通八达,一棵棵柑橘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红艳艳的果实。柑橘挂满枝头。  “在丰收时节,柑橘基地每天有100多名村民在果园采摘,村民既收土地租金,又有务工收入。”洪荣绍介绍,得益于柑橘产业的发展,福庆村实现了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薄弱、通村公路只有一条机耕道,到如今产业兴旺、人人安居乐业的转变。  走进占地数百亩的果园内,喷水施肥管道密布,像毛细血管一样伸到每棵柑橘树下。“85 后”产业工人黄刚金,手拿电剪,麻利剪去多余的枝条。整个果园都是由他负责管理。“果树修剪了有伤口,这个时候打药不仅可以杀菌,还可以杀害虫的虫卵,减少明年的病虫害。”黄刚金介绍,施肥与打药的时机选择很重要,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秋砂糖橘、爱媛等早熟品种避开了打霜期,已全部售罄。”该果园负责人徐飞介绍,柑橘丰收,核心竞争力是品质。“2023年整体气候适宜柑橘生长,柑橘总产量较上年增产10%以上。”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杀虫灯、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法,减少农药的使用;引入二维码溯源系统,让生产过程更加直观透明……绿色种植保证了果园的高品质。  “如今,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柑橘、生猪等产业正蓬勃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产业为支撑,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洪荣绍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0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近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资中县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资中县血橙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量约40万吨,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首位,被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评为资中血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血橙之乡”。资中血橙  资中血橙的发展有哪些秘诀?  资中县血橙协会会长李大刚在发布会上介绍:一是种好血橙。对血橙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标准化管理,要求协会成员严格按照标准种植,强化品牌商标授权,研发了专用智能洗选线,对血橙花青素进行检测;突出科技赋能,多年与中柑所、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先后研发培育11个品种,上市时间从当年12月延长到次年5月,还攻克了低温诱导血橙花青素生物合成技术,尤其血橙花青素含量90天增长近5倍,打破了国内血橙花青素含量纪录。  二是卖好价格。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展会,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和拓宽销售渠道,让资中血橙畅销全国、走出国门,远销泰国等地。“前不久举办的‘2023年资中血橙营销大会’上,来自大型商超、农批市场、电子商务、外贸出口等各个渠道的客商,现场签约血橙销售7800万斤。”李大刚说。此外,还积极研发血橙精深加工产品,先后推出血橙酒、血橙冻片、血橙即食片等10种精深加工产品上市。  据了解,血橙协会还大力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通过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实现“聚合大户、强户+整合小散果农”。目前,新组建的资中血橙协会会员中有19家是村集体组建的联合社,入社农户2万余户,带动入社农户人均增收近千元。如今,资中血橙已形成集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产值达58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03
(记者 毛春燕 文/图)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内江市东兴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关于以美乡优城为重要突破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全会现场东兴区委八届五次全会以来,该区统筹抓好县域、乡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改善,组织机关党员干部5万余人次下沉一线帮扶,筹措资金10.84亿元投入农村面貌改善,3个目标镇(街道)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成果惠及4.5万户12.8万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划定兴盛路、东兴老街等4个城市更新片区,改造老旧小区49栋、1940户,红牌路东延线、赛峨路等4条道路建成投用,新增停车位1500余个、“甜城碧道”7.6公里。东兴区是内江市主城区、城市更新的主战场,也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农村面貌改善的重要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征比较明显,亟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此次全会上,东兴区提出到2027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繁荣乡村与繁华城市相得益彰、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加快形成。围绕目标任务,东兴区如何抓好落实?全会明确,要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以美乡优城为重要突破口,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以推进产业发展为关键,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具有东兴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会明确,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和发挥好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要坚持规划引领,把工业和农业、城镇和乡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谋划,推进“多规合一”。要坚持城乡互促,抓住城镇和乡村“两端”,实现城镇有美景与生态,乡村有便捷与现代。要坚持重点突破,推进城乡人、财、物等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动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网络向乡村蔓延,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建设更加宜居更加美好更具活力的城镇和乡村。全会指出,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以主导产业为引领培育壮大县域经济。要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要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健全农村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共享,保障城乡就业养老充分供给,推进城乡教育医疗优质发展,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8
(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增收。近日,记者走进隆昌市龙市镇点灯村蔬菜基地、飞蛾村湖羊养殖基地、福庆村柑橘园区,探访隆昌市农业产业发展道路。来到龙市镇点灯村的蔬菜基地,记者见到村民们正在田间抓紧掐摘豌豆尖。点灯村蔬菜生产基地负责人余永富告诉记者,基地今年种植了100亩豌豆尖,采收期从今年10月持续至明年2月底。目前,基地固定工人近50名。大棚蔬菜在余永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不远处的蔬菜大棚,走进大棚便感觉温暖如春,眼前一棵棵高约50厘米的番茄苗被一根根线牵引直立起来。“11月刚栽种的青椒、番茄,采用大棚里面立小棚的方式,双重保暖帮助蔬菜抗寒保暖。”余永富介绍,育苗棚的地面上还铺了一层地膜,在地膜上整齐排列着线缆。“这就相当于铺了一层电热毯,为蔬菜苗的发芽成长提供了温暖的环境。”巴蜀农业柑橘园区走进隆昌市龙市镇福庆村巴蜀农业柑橘园区,齐人高的橘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仿佛一盏盏红色灯笼点缀在绿色果树间,惹人喜爱。“这棵果树能产上百斤。”果园管理员刘思凤介绍道,园里种的是世纪红桔,本月内将采摘完。今年是挂果的第三年。随着进入丰产期,橘子的产量和品质都将大幅提高。与巴蜀农业一田之隔的是皓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柑橘园。这里的柑橘树大部分已经采摘完毕,现场管理人员黄刚金告诉记者,果园更新了金秋砂糖橘、爱媛等早熟品种,避开了打霜期。在飞蛾村湖羊养殖基地,“板上发电、板下放羊”,一举两得的事情成为现实。飞蛾村党总支书记杨邦春介绍,每个圈舍的顶部是太阳能光板,光伏发的电输送至电网,获得发电收益。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以土地等村集体资产入股隆昌铨鑫牲畜有限公司,以该公司资金和技术为依托,采用屋顶光伏发电、圈内养羊、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方式,发展“光伏发电+湖羊养殖”绿色循环种养经济,推动村企联动发展,形成村企发展“共同体”。湖羊养殖基地近年来,隆昌市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培育多元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镇域经济,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新画卷。隆昌市按照“一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本地蔬菜优质种质资源与特色优势品种,以园区创建为引领,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23年,预计蔬菜种植面积约16.97万亩。下一步,隆昌市将科学引导土地向企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流转,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出资,建设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积极打造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同时,大力发展蔬菜产品加工,延长产品加工广度和深度,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此外,隆昌市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中小规模场+散养户”模式,充分发挥牛羊产业协会引领作用,通过代养回购、订单式养殖带动群众增收。通过“肉牛羊产业+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投入中省扶持资金1500万元参与肉牛羊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目前,隆昌市已发展肉牛规模场15个、专业户73个,发展肉羊规模场35个、专业户1023个,累计出栏肉牛4115头、同比增长176.4%,出栏肉羊8.01万只、同比增长138.4%。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8
特约通讯员 林巧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连日来,四川大部分地区遭遇了“断崖式”降温。冷空气来袭,给蔬菜生长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及时采取了措施,基本未发生冻害。”12月21日,记者走进隆昌市龙市镇点灯村蔬菜生产基地,青椒、番茄等蔬菜长势良好,基地负责人余永富介绍,得益于“大棚里面立小棚”的双重保暖方式,基地蔬菜将安全越冬。  掀开薄膜进入番茄大棚,记者的第一感觉是温暖。“双重覆盖保温,同时也要做好棚内通风透气。空气不流通,蔬菜容易发生病虫害。”余永富表示,“通常情况下,工人们在晚上为蔬菜覆盖薄膜,白天适当调节通风。如果气温回升就需要将小棚的薄膜掀开。”  大棚内已定植的蔬菜有了越冬对策,育苗期的蔬菜又该如何保暖?“育苗大棚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气温忽高忽低可不行。”余永富介绍,为了给蔬菜苗的成功破土提供温暖的环境,基地在育苗棚里铺了“电热毯”来防低温。  跟随余永富的脚步,记者来到育苗棚内,只见地膜上铺设着地暖线,之后又覆盖一层地膜,“电热毯”便随之形成。“在‘电热毯’的作用下,黄瓜、西瓜、蜜瓜种子经过催芽后,一般3~5天就可以揭膜,明年1月底就要开始栽种。”余永富说。  据了解,点灯村共种植蔬菜500余亩,其中规模种植面积300余亩,年产值达300万元。其中,150亩大棚蔬菜,通过大棚调节气温,将本是春季栽种的蔬菜,提前到11月种植,可“抢鲜”两个月左右上市。余永富介绍,得益于蔬菜产业的发展,曾经的荒草坡变成了蔬菜基地,加上蔬菜大棚等农业设施的使用,一年可为村里提供上百个灵活就业的岗位。  “当地最冷的天气过程一般出现在12月底至次年的1月初,蔬菜基地面临的挑战还没结束。”余永富说,要提早做好应急准备,做好大棚蔬菜的保暖保温,避免低温冻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7
(陈颖 林巧)连日来,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遭遇了“断崖式”降温。冷空气来袭,霜冻给蔬菜生长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寒潮?四川新闻网就此进行了采访。“这几天遭遇了霜冻天气,我们及时采取了措施,蔬菜基本未发生冻害。”12月21日,四川省隆昌市龙市镇点灯村蔬菜生产基地负责人余永富告诉记者,“11月刚栽种的青椒、番茄,采用大棚里面立小棚的方式,双重保暖帮助蔬菜抗寒保暖。”“目前蔬菜整体生长态势良好,番茄预计明年3月就能上市,比今年能提前近一个月。”余永富说,一般来说,扛过霜冻天气就能保证来年收获季高产。掀开薄膜进入番茄大棚,记者第一感觉是温暖。一棵棵高约50厘米的番茄苗被一根根线牵引直立起来。余永富道出了其中缘由,番茄苗直立便于生长、挂果、不会倒伏,也利于采摘。“双重覆盖保温,同时也要做好棚内通风透气,空气不流通,蔬菜容易发生病虫害。”余永富说,“一般是晚上覆盖,白天适当调节通风。如果气温回升就需要将小棚的薄膜掀开。”大棚内已定植蔬菜的保暖有了对策,那大棚内越冬育苗期的蔬菜又该采取什么样的保暖措施呢?“育苗大棚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气温忽高忽低可不行。”余永富介绍,育苗棚里铺了“电热毯”来防低温,为蔬菜苗的成功破土成长提供了温暖的环境。育苗棚内,先铺地膜,在上面布局地暖线,再铺一层地膜进行覆盖,“电热毯”形成。在毯上放穴盘,盘里加入育苗基质,播下种子,浇水后再覆上薄膜。黄瓜、西瓜、蜜瓜种子经过催芽后,一般3~5天就可以揭膜,明年1月底就要开始栽种。据了解,点灯村蔬菜种植面积500余亩,其中规模种植面积300余亩,基地已基本形成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设施化,每年的产值达300万元。150亩大棚蔬菜,主要栽种青椒、条椒、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通过大棚调节气温,将本是春季栽种的蔬菜,提前到11月,可抢鲜上市2个月左右。350余亩露天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豌豆尖、莲花白、花菜等冬季蔬菜。绿意盎然的豌豆尖爬满一个个小山坡,近50个农民工一起采摘豌豆尖,欢声笑语不断。豌豆尖的采摘期从11月初一直持续到2月底,隔一周就能复采,亩产1200斤左右。“豌豆尖耐低温,天气越冷口感越好。”余永富介绍,蔬菜基地将曾经是荒草坡的土地重新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还带动了就业,加上蔬菜大棚,一年为村里提供了上百个灵活就业的岗位。“我们当地最冷的天气过程会出现在12月底至次年的1月初,蔬菜基地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余永富说,作为现代农业人要提早做好应急准备。种蔬菜最重要的是技术,会重点做好大棚蔬菜的保暖保温,争取蔬菜产业平稳发展,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26
(记者 毛春燕 李弘)12月22日下午,“凝聚金融合力 赋能城乡融合”启动仪式暨资中融资对接专场活动举行。此次活动是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内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宁出席会议并讲话,资中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冬致辞,内江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周勇主持会议。活动现场周宁表示,希望各金融机构加大同全市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的深度对接,在更多领域、更宽范围寻求更多合作;各企业代表恪守工匠精神,支持融合发展需要,加快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助力内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冬在致辞中代表资中县委、县政府对市级部门、各金融机构、企业家们长期以来对资中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今天的活动是政银企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银企共赢的重要举措,资中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助推资中城乡融合。活动邀请了西南交通大学唐志红教授就当前经济形势与金融如何支持乡村振兴进行专题授课;农发行内江分行、建行内江分行、省农担内江分公司、人保财险内江分公司就金融支持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专题宣讲及案例分享;各企业代表就项目推动及企业融资问题与参会银行进行了交流讨论。内江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市级部门分管负责人,资中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17家金融机构及30户资中企业参加本次活动。(图片由内江市金融工作局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5
(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资中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资中县委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的实施方案》。会议现场此次全会,资中县委全面践行省委赋予的改革试点使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点聚焦推动“片区共兴”、促进“共同富裕”,以“美乡优城”为重要突破口,衔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任务,专题研究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作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资中县域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任务艰巨和紧迫。为此,资中县提出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美乡优城为重要突破口,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以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合理配置为关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产业、要素、设施、服务、治理“五个融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全会围绕推进美乡优城,强化产业带动,强化公共服务,畅通要素流动,加强基层治理等重点作出部署。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优先考虑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在产业融合上,资中县将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突破性发展建筑业和服务外包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注重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村,一体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的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着眼以城带乡,在要素融合上,畅通农民进城和人才入乡渠道,探索推广“三权分置”整治撂荒地长效机制,盘活利用好闲置资产,拓宽城乡融合发展资金来源。在设施融合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改善和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布局城乡基础设施,推动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治共管。在服务融合上,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开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行动,增强公共服务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高效能的基层治理。在治理融合上,资中县将坚持党建引领强县抓乡促村,推动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覆盖每个村、每一户,加大普法教育、普法培训力度,常态开展干部联系群众大走访,健全完善“网聚民心·畅通民意”双向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深化“警网双格融合”“一村一警务助理”治理改革。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5
“我们拿到最美公园乡村奖啦!”近日,一则田家镇正子村获奖的喜讯从上海传来。在2023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最美村镇颁奖典礼上,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荣获了“2023中国最美村镇”最美公园乡村奖,为红色美丽正子锦上添花。正子村为何能从全国众多的村镇中脱颖而出?荣誉的背后,自然离不开正子村近年来深耕文农旅商融合发展,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新文旅产业模式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有力举措,绘就了这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生态宜居,人居环境焕新颜“以前我们出门随处可见白色垃圾,环境不是那么好,经过村上整治后,现在出门看到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白色垃圾的,房子的墙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绘画,村上的面貌改善和环境卫生越来越好,我们住起也感觉很舒服。”从小在正子村生活的罗晓花谈起村子的变化时,总是滔滔不绝。近年来,田家镇正子村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房改造,加大危房改造力度,“保、改、建、拆”相结合,坚持延续乡村肌理,秉承一院一特色,采取修旧如旧,恢复年代记忆的建筑符号原则,既有上世纪的砖砌瓦盖房、串架房屋,又有2005年川南民居改建房。推进厕污共治,按照每5—6户修建1个生态湿地处理设施,因地制宜布局生活垃圾降解罐,实现大分散、小集中的有效处理。打造庭院景观,以蔬菜作草本,柑橘、梨树等林果经济作物为乔木,孤植、列植、族栽打造庭院,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生态、景观价值。同时,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六净六顺工程”,真正实现了场镇、道路、院落、水域、田园、林地洁净,家具摆顺、农具码顺、柴草堆顺、畜禽归顺、车辆停顺、标牌挂顺。如今的正子村,白墙黛瓦、绿意怡人。房屋错落有致,墙绘魅力十足,院坝宽敞明亮,道路干净整洁,池塘清澈见底,房前屋后还有竹篱笆围起来的小花园、小菜园,绿意和生机尽展乡间雅趣,邻里其乐融融,村中篮球场、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等公共场所及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健身、下棋、散步,处处展现着文明美丽乡村生活的新气象。产业兴旺,富民兴村新图景如何发展好村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兴村,村民致富,曾经一度是正子村的困扰。为了打破困境,从2019年开始,正子村两委班子决定成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对正子村5组170余亩“撂荒地”进行开发利用,发动干部积极入股,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坚持自主发展产业、引进创新企业两种发展模式。以村集体经济公司为经营主体打造了“燕子湾共享农庄”“天冬种植”“冻库”等项目,发展了非洲菊、冻库、水果包装等产业,还有草莓、百香果、火龙果等特色水果采摘,自创电商品牌“一田一家”……正子村的村级产业不断壮大,当地村民也在持续增收。在燕子湾共享农庄,你可以在不同时节赏花,采摘时令新鲜水果,在田园绿道散步、骑行,在中药材种植基地认识天冬、栀子、枳壳、黄精,感受中药材的独特魅力,在田间体验农耕生活,感受鲜食玉米是怎么从土里的一小粒成为餐桌上的美食,体验一脚扎进土里的充实感,品尝农家美食的独特味道。正子村创新“供销社+村党委+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模式,利用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项目收益,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发展电商经济,大力宣传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532”分红模式(即把利润50%用于集体经济壮大发展、3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发展、20%用于村民分红),推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引进电商企业,由村集体提供厂房收取租金。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民共同富裕。据统计,去年村集体收入增长至43万,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1800元,兴村富民的美好愿景成为了现实。乡风文明,人文新风沐乡野全国文明村、省级四好村、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四川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十佳乡风文明村、天府旅游名村……一个个亮眼的“头衔”,见证了这些年正子村做出的成绩。走进正子村,最吸引人眼球的便墙壁上画着的一幅幅与时节、革命有关的彩绘,展现着浓厚的文明村风,而这美丽的一切都与正子村村两委结合村实际创立的“记分制”有关。村“两委”根据环境卫生、邻里关系、支持村里工作三个方面,召集各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挨家挨户进行打分,每户每月评一颗星,一年共12星。分高的得一颗红星,一般的得黄星一颗,差的得绿星一颗,得星情况进行公示。每年底,正子村会举行“评星”大会,并根据相应标准进行奖励。为推动“记分制”顺利实行,正子村每月还会定期举行院坝会,宣传改善人居环境的优点,也收集百姓的意见建议改进制度,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彰显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在“记分制”的激励下,正子村涌现了很多维护环境卫生的能手,村民胡绍香就是其中一位。她总是将房前屋后打扫地一尘不染,连续两年月月得红星。干净卫生的环境让胡绍香生活过得舒适,也让她自觉地向邻里宣传起“记分制”的优点,她还主动无偿打扫起邻里院落,周边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无私行为让村民对她都是连连称赞。在这样崇尚环境卫生的文明氛围里,正子村评比获奖的村民逐渐增多,由2020年的36户提高到2022年的76户。除了通过“记分制”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正子村还利用集体资金,开展“写村史、建村标、立家风、讲家训”等精神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活动,建设党建小院、产业小院、法治小院、生态小院、文化小院、人才小院等特色精品小院,鼓励好人好事,每年评选星级文明户,推选好公婆、好儿媳、致富能手、卫生五好家庭等,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榜样示范引领,营造家家户户争创文明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文明理念,让文明之风劲吹。如今的正子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阔步迈进,焕发出美丽乡村的新气象,“最美公园乡村奖”实至名归。(来源:内江市东兴区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2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