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玉梅 段礼珠 杨铁江安县残联、县民政局、县扶残助残协会、江安镇汉安社区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行动,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城乡社区治理,进一步提升城乡残疾群众生活质量。“各自主体作用的融合,各自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3月27日,江安县扶残助残协会相关负责人张为军介绍说,目前,江安县省级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汉安社区“倾情助残 爱满江安”社区康养服务项目实施有序推进,积极帮扶汉安社区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  项目旨在通过对社区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开展帮扶活动,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及家庭身心健康、生活环境等方面,为和谐文明社区和实现社会基层治理贡献力量。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试点、探索、总结经验,探索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和推广社区治理工作。  城乡社区治理作为一项线多面广的系统性工程,江安县扶残助残协会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与江安镇汉安社区建立联动机制,服务社区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我们把服务残疾人家庭、造福残疾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便民、惠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张为军表示,目前,江安县扶残助残协会完成了汉安社区157个残疾人家庭的入户需求调查,其中上门入户135户。按照帮扶方案完成减负工程19户,济困工程126户共197次,救心工程96户次,授渔工程4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30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 (通讯员 涂炜  尹应平)2022年3月23日上午,宜宾市首期竹编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在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高桥竹村举行开班仪式,培训方式为“集中培训+岗位训练”,培训时长为期一年。开班仪式上,宜宾市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主任赵英作开班动员讲话,回顾了2021年在高桥竹村开展的七类村民技能培训成效,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学技术、谋发展。对2022年竹编、竹餐饮等培训政策作了宣讲,并对导师要传授真功夫、真学问,学徒要感党恩、勤学习等提出要求和期盼。开班仪式知竹公司负责人竹编大师万登贵表示,他们公司将长期吸纳培养竹编学徒,定期回收学员加工产品,多开渠道推广销售产品,帮助村民靠手艺稳定创收。近期,该公司将安排学员集中进行竹团扇骨架绞线和骨架排版等学习,合格产品将由公司回收,回收价格为绞线0.3元/把和排版0.8元/把。据了解,2021年以来,宜宾市翠屏区立足竹特色产业优势,在李庄镇高桥竹村试点成立竹技能培训学校,采用“政府引导+学校培训+公司孵化+市场转化”四步走模式,着力打造了竹特色产业链,促进竹村村民就近就业增收,绘就了以人才振兴促进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宜宾样板”。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9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涂炜)近日,宜宾市翠屏区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强带队前往李庄镇高桥竹村调研竹编产业融合发展情况,鼓励创新竹编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调研现场调研中,徐强一行先后来到竹编工坊、竹创意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知竹公社实地走访,对竹编培训、竹编体验、竹编营销等推进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对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在竹村业态培育中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与高度评价。他指出,从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来看,竹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人社部门要发挥“穿针引线”职能优势,做好“政策+服务”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壮大更多竹产品新业态。调研现场在竹编工坊,徐强参观考察了村民的竹编作品,就竹编工坊经营情况和下一步规划与非遗传承人万登贵进行交流探讨,并现场审定2022年竹编新型学徒制培训计划。他表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宜长兴竹产业融合发展,高桥竹村集聚区位、资源和环境等优势,乡村振兴未来可期;竹编工坊要借力发展东风、坚定信心决心,推动人才培训和技能培训,集智聚力共谋发展;做好产品创意研发,增强市场竞争力;综合运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做好产品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速竹编产品价值的实现和增值,加快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共融”的良好局面。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9
3月28日,国网四川宜宾翠屏供电公司人员来到全国最大早茶集镇——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为集镇茶山检查茶山灌溉用电线路,为茶厂调试制茶设备,向茶农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收集茶叶生产用电需求。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0+3”、市委“5+2”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工作要求,积极推进茶电工程建设,做好茶叶产业电力保障,服务茶叶产业发展助推早茶产业振兴。每年2-5月,是茶农早茶采摘季,是春茶采摘烘烤的关键期,也是早茶用电的高峰期。翠屏供电公司员工主动上茶山、进茶厂开展用电服务切实解决茶农、茶厂解决用电需求。在明清茶叶合作社生产车间里,供电员工对车间的杀青机、烘干机等设备进行逐一检查,对所有螺丝钉、导线连接点进行逐一紧固。“像这种电线连接点一定要做好绝缘包裹,不然轻则漏电跳闸,重责发生触电事故。”在明清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里,翠屏供电公司员工蒋天雪一边为杀青机连接电线进行绝缘包裹一边对合作负责人彭子权讲到。“做茶我是专家,对于电我却一窍不通,从最初小作坊发展到国家级茶叶合作社,从传统手工制茶到现在大规模电器自动化一直离不开你们的帮助支持。”宜宾市翠屏区明清茶叶合作社负责人彭子权说。目前,该镇茶叶种植面积达12万亩,鲜茶产量达7千多吨,茶叶综合产值达20多亿元,茶产业惠及金秋湖4万茶农。为此,该公司不断加大对该镇电网结构改革,从2020年5月开始,该公司投资3249万用于小镇电网建设,金秋湖镇6条10千伏线路全部实现环网供电。今年,金秋湖将完成1100万元电网投资,通过农网工程、大修技改对金秋湖镇茶香村、新中村等9个村43个供电台区开展全面升级改造;通过用电负荷测算利用环网配电线路优化用电结构提高用电质量;同时金秋湖供电所还将进一步落实包村、包厂“责任田”管理制度,落实专人对接服务茶叶产业村、茶叶生产厂。(供稿:国网宜宾供电公司 李勇  陈刚)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9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何敏)根据珙地灾指发(2022)1号文件精神的要求,珙县巡场镇于2022年3月25日上午组织镇城乡交通国土规划建设办公室、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等相关单位,在巡场镇德田村小岩子崩塌地灾隐患点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防灾应急避险演练。演练现场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培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院坝形式进行,405地质队从介绍地灾类型入手,普及临灾判断常识和逃生技能等知识;巡场镇自然自然和规划所围绕如何充分发挥群策群力识灾防灾、地灾避险搬迁相关政策等作业务宣传培训;县自规局对专职监测员工作纪律和履职尽责等作强调。防灾应急避险演练模拟巡场镇德田村小岩子崩塌隐患点监测员,在开展雨中巡查时发现受威胁群众黄某家屋后高坎上出现新裂缝、呈现横向位移,该监测员迅速发出预警信号,果断组织隐患点在家群众沿常态演练线路有序撤离至安全地带。巡场镇收到灾险情报告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镇属相关单位赶往小岩子崩塌点,清点群众人数、了解受灾情况、安顿临时避险场地、开展心里疏导和安抚等后续工作。宣传培训现场据悉,该镇3个在册地灾隐患点同步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防灾应急避险演练,参加培训和演练人数累计约200余人,散发宣传培训资料约400余份。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防灾避险意识,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8
今年1月以来,宜宾市高县蕉村镇全镇上下掀起学习高县“三问三争”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的热潮,关于“蕉村干什么”“蕉村怎么干”“蕉村怎么干好”的思想大讨论持续深入,热议不断!“如何结合蕉村产业实际,正视存在的差距,抢抓机遇,补齐短板,力谋发展,答好‘蕉村三问’俨然成为了我们蕉村干部职工必须修好的功课之一”镇干部肖永明表示。答好“蕉村三问”,要立足优势,找到“痛点”。长期以来,蕉村镇作为高县南大门,有“鸡鸣三县晓”之称,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独特,拥有茶叶、蚕桑两大支柱产业,具备发展高端康养农旅的优越条件,当前,宜彝高速公路已全面通车,高效便捷的交通条件,让蕉村地处宜宾“1小时”经济圈。但是,也要清楚的看到蕉村的差距,茶产业产业链不强,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低、村集体经济不强等现实问题,产业存在“大产业小品牌、大资源低效益”的局面。答好“蕉村三问”,要科学谋划,紧扣“节点”。确定“高县南大门、美好新蕉村”发展定位,坚持以村级片区规划引领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依托历史沿革、地势特征、产业发展确定以龙潭村、康兴村为中心村的两个片区,形成北部蚕桑产业发展片区和南部茶叶产业发展片区,围绕“做强中心村、带动周边村”,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以中心村为南北片区支撑点,聚焦资源优配、品质提升、服务优化,依托3万余亩茶园,1.5万余亩桑园,继续壮大蚕桑、茶叶两大特色产业规模,重点打造青云社区为“春风村”式示范村,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旅游资源,依托“一山一水一洞一村一人”,打造以“顶鼓山—惠泽水库—草莽英雄洞—青云社区—邹必诚故居”为主题的乡村游环线,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高标准建设集农事体验、休闲旅游、生态康养为一体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答好“蕉村三问”,铆足干劲,疏通“堵点”。高县县委提出“12353”总体思路,推进高县“撤县设市”、建成宜宾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全镇干部职工信心倍增,干劲十足。新征程,新要求,蕉村镇制定完善机关效能管理、村(社区)流动红黑旗评比等制度,签订“一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决杜绝干部职工中畏首畏尾、得过且过、等待观望的思想,要求全镇干部职工主动担当、争先破局、争抓落实、争创一流,主动对号认领任务,发扬“比、拼、赶、超”精神,深挖片区潜力,在项目落实、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彰显特色、塑造典范上出经验、见成效,疏通思想上、作风上的“堵点”,推动行动上的“突围”,积极融入中心镇建设,答好“蕉村三问”,以“三问三争”大讨论活动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厚植高县南向开放门户优势,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供稿:高县蕉村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8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黄陶彬)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更好推进南溪血橙产业振兴,近日,南溪区委党校会同南溪区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组建南溪血橙产业振兴课题调研组,课题调研组先后到江南镇、南溪街道、裴石镇,通过实地查看和座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塔罗科血橙种植和市场销售等情况。走访现场据了解,近年来江南镇积极利用三面环江的独特地理和气候优势,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种植塔罗科血橙,种植面积增至7000亩,产量达1400余万斤。但发展过程中在规划种植、品质提升、品牌销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南溪血橙的销售与发展。为此,课题组一行积极建言献策,希望加大农户种植技术培训,多邀请市、区农业局领导和组织本地土专家开展不同生产时期的技术培训会,从而提高“南溪血橙”品质;希望持续举办好“南溪血橙采摘节”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到果园参与采摘体验;希望进一步挖掘南溪柑橘文化,进一步提高“南溪血橙”品牌知名度;希望充分发挥江南长江半岛柑橘文化产业园优势,进一步深化加工、服务、文化旅游等延链产业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3
春回大地农事忙,翠屏区李端镇多措并举全面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现代化农业设备助力奏响春耕合奏曲。农技培训在田野。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到李端镇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指导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和种粮大户正确使用农业机械,李端镇农服中心农技人员分片指导,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李端镇其林村千亩粮丰工程示范基地开展农技培训。助农春耕提质效。组建党员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12支,深入村社开展助力春耕活动,以春耕备耕为抓手,全面清理撂荒土地,高质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政策落实强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安全知识,开展专题农机安全、购机补贴惠民政策宣传活动5次,发放农机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告知卡5000余张、农机安全宣传单和明白卡2000余张、农业与农机宣传册500余份,解答群众疑问120余人次。便民利民简流程。设置农机补贴办事窗口,便利购机者申请补贴,截至目前受理农户农机购置补贴100余份,简化农机补贴申请手续,全力实现购机者申领补贴“最多跑一次”,加快资金兑付进程,15个工作日内完成补贴手续的申报、核验工作,购置补贴及时到达群众账户。(供稿:翠屏区李端镇 刘毅)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3
近日,宜宾高县复兴镇白鹤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田间道路、“坡改梯”等作业。该项目总投资414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38万亩,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工程等。“项目复工后,我们倒排工期,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如期竣工投用。”项目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说,从目前项目推进情况看,春耕大忙前竣工没有问题,绝对不会影响春耕生产。2021年,高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88万亩,总投资1.164亿元。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复兴镇白鹤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只是该县今年开展高标准农田“百日会战”的一个缩影。今春以来,该县“农”字当头谋发展,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百日会战”,千方百计完成3.88万亩建设任务,确保不误农时、助力春耕生产,为夺取全年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高县拟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3.3万亩,总投资9900万元……”该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高县连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基石稳固、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累计已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35.3万亩,其中“十三五”期间完成18.15万亩,2021年实施3.88万亩。(供稿:宜宾市高县融媒体中心  陈小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银 吴玉娟 记者 洪瑜“一、二、三,起鱼!”近日,在宜宾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沙坝村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十多名水产工人正娴熟地撒网、捕鱼、分拣、称重、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这网鱼是泸州的订单,有5000斤,起网以后就要发往泸州。”据四川大坝圣泉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亮介绍,该基地总占地面积达500余亩,有鱼塘23个,常年存塘量在约70万斤,其中鲈鱼约40万斤,以订单销售为主,主要售往泸州、成都、云南、贵州等地。  近年来,兴文县充分发挥水质、气候、土质等生态优势,持续加大对特色水产养殖的政策支持力度,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基地所在的大坝苗族乡特有的溶洞水温在18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合冷水鱼养殖。当地通过“企业+村资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冷水鱼产业,优先吸纳周边贫困户务工,提供保洁、捕捞等就业岗位,实现了产业、惠民双丰收。  目前,沙坝村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正在建设育苗车间,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形成一条集育苗、养殖、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23
(周瑜原 罗景萍  胡厚)三月,春暖茶香。眼下,春茶已进入盛采期,高县作为“全国茶叶基地县”和“全国茶业百强县”,自春茶开园采摘以来,春茶市场持续升温,呈现“量増、价好、畅销”的良好态势,迎来了春茶产销两旺“开门红”。鲜叶价格走俏  茶农增收采摘忙走进高县落润镇公益村的蜀山茶海万亩生态茶园,一垄垄修剪整齐的茶树嫩芽油绿。连日来,种茶大户刘明付每天都会和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采摘茶叶,入市销售。今年立春以来,气温较好,春茶上市早、品质佳,价格也格外喜人。 “最早一批春茶鲜叶均价在120元左右一斤,最高单价更是超过了130元。目前的均价也稳定在90元左右每斤,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60%,创下了鲜叶价格和增幅的历史新高。”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鲜叶的持续走俏,激发了茶农的采茶热情,广袤茶山上随处可见茶农抢摘春茶的身影。“种了10余亩茶叶,这几天气温高,茶叶一天一个样,所以多请了几个工人,一天下来能采50多斤,能卖4000多块钱。”虽然采摘辛苦,但可观的收入让刘明付干劲十足。春茶采摘需要大量人力。村民李德云每天都会前往茶园帮忙种植大户采茶。“一天能有200块左右的工资收入,家门口也能赚钱。”十指翻飞间,竹娄里嫩芽已满。茶产业作为该县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3万亩,仅春茶采收、加工生产就能带动高县4万多户茶农实现人均增收过万元。片片绿叶,鼓了村民腰包,也甜了村民的日子。订单纷至沓来  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不饮春茶,怎知春光已至。采摘后的茶鲜叶被及时送往附近茶企进行加工处理。在高县某溪茶业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数十台制茶机器正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有序地开展摊晾、杀青、烘干等工序,一派忙碌。“公司从2月10号开工生产以来都是满负荷运转,每天生产能力在5000-10000斤左右。”该公司总经理严茗介绍说,为了积极备战春茶生产,公司在年前就开始协调解决设备更新、用工需求、资金短缺等问题,确保春茶开采后立即投入生产。近年来,高县积极支持和培育茶企发展,目前高县共有茶叶加工企业10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6个。面对春茶市场的持续火热,各企业除了在生产上开足马力外,在销售方面也是做足了功夫,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式,搭建起“线上+线下”双结合的销售平台,及时将春茶产品送到终端市场,全力冲刺“开门红”。“今年春茶销售形势喜人订单充足,公司一季度计划销售收入4000万元,根据目前的形势,基本上能够完成这个目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左右。”严茗对今年的春茶销售信心十足。市场交易火热  悠悠茶香飘万里随着春茶的不断下树,高县茶叶交易市场也呈现出一派红火景象。走进有着“中国早茶第一市”之称的高县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入驻的30余家茶商茶企纷纷将今年的春茶新品摆上了展架,前来抢购春茶的客商明显增多。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客商前来咨询、购买,除了可以进行大批量快递销售,我们也准备了充足的现货供应,满足客商不同的购买需求。”某溪茶业运营中心市场经理严蕾介绍说。高县有着3000多年的种茶历史,其早茶更是以早、优双绝的特点,被全国各地茶商知晓、关注。长江源国际茶贸城的开市进一步扩宽了茶商茶企的供销渠道。高县露茗茶业公司就是受益的茶企之一。在笔者采访间隙,门市销售负责人高德政就与来自陕西汉中的茶商赵先生签订了一笔7万多元的干茶订单。 “入驻茶贸城半个多月来,我们已销售了2000余斤干茶,销售额达到了100多万元。”高德政介绍说,茶贸城的开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较为集中的销售平台,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新客户,且今年的茶叶价格和市场需求都比去年有所增加,销售形势看好。伴随着茶商的采购足迹,高县早茶源源不断地流向全国,香飘四海。茶农抢摘,茶企抢制,茶商抢购,高县春茶已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据悉,截至目前,该县已采摘春茶鲜叶6500余吨,干茶产量1500余吨,综合产值超过11.7亿元。(供图:高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2
江安县四面山镇天泉村特色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正在劳作的村民    (张新 周瑜原 摄影报道)不负农时不负春。此刻正是进入春耕春管的高峰期,江安县多措并举全面推动春耕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橙乡大地处处都是如火如荼的耕作场景。 村民采摘茶叶不负春光 抢摘“末班”早茶3月18日,晨光熹微,茶农李怀贵就来到了位于江安县怡乐镇长沙村的竹秀家庭农场,开始“福鼎”茶叶的采摘。“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批早茶了,要抓紧时间采。”李怀贵穿梭在茶园,双手不停,她每天早上6点多钟开始采摘,下午6点多才收工。从1月17日初采、2月4日量采至今,这两三个月她采茶的收入能达到万元左右。“农场的320亩茶园共采摘茶叶8000多斤,同比增加了50%,预计今年整体产值将增加40%。”农场负责人罗加奎表示。随后这些茶叶将制成“竹海仙芽”系列,销往成都、泸州、重庆、广东、上海、北京等地。据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安1月平均温度为全国同纬度最高,达到8℃以上,特别适宜早茶生长,江安县现有茶园总面积达4.7万亩,年产量3300吨,其中名优茶1800吨、大宗茶1500吨,名优茶生产占总产量的55%,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3.9亿元。 游客在桃花树下留影以桃为媒 加快农旅融合3月的江安,李花刚落,桃花正艳,“以桃为媒 香约铁清”2022年桃花季活动在江安县铁清镇七柱村拉开帷幕,邀请市民在桃花盛开的季节错峰赏花,游园玩乐。据介绍,从2017年举办第一届桃花节开始,七柱村已成功举办4届桃花节,依托着桃花源景区的得天优势,以“桃”为媒,加快农旅融合发展。眼下,在600亩的桃花观赏基地里,桃花正灼灼盛开,游人们漫步桃林长廊赏花,在农家乐点一餐土鸡、豆花与腊肉大饱口福,还可以进行趣味采摘、生态垂钓……享受丰富的“桃花”消费体验。“今年七柱村的旅游收入已达30万元。”七柱村党支部书记胡倩说。盛开的桃花    据胡倩介绍,近年来七柱村将政府投资和企业招商相结合,流转了600亩土地种植苗木,栽种桃梅、樱花、桂花等花木品种80余个,又将苗木基地变为旅游基地,打造了桃花岛—红叶李园—桃林长廊等3条精品线路。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七柱村成为了集观光旅游、农旅融合为一体的“世外桃花源”,吸引了宜宾、泸州以及江安本地的游客前来玩耍,有力地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农民致富增收。目前,七柱村旅游年收入达到500万元,村民年收入增长1万元以上。 抢夺农时  推进火热春耕在江安县迎安镇凤鸣村蜜本南瓜基地里,为了抢夺农时,种植大户阳云彬带领着村民、顶着烈日,进行整地劳作。据了解,阳云彬一共栽种了15亩土地,其中两三亩是村里外出务工家庭闲置的撂荒土地。村民在为蜜本南瓜秧苗施肥“一亩地可栽种200多株蜜本南瓜,同时套种高粱和糯玉米,轮种大豆和蔬菜,既节约了劳力,又发挥了土地生产力,提高土地产值,循序改善土壤,倍增农作物效益。”凤鸣村副书记阳露平说。他以阳云彬家为例算了一笔账:去年蜜本南瓜带来了6万多元收入,种植高粱、玉米、大豆、蔬菜等进账3万元左右,全年进账约10万元,“去年,全村仅蜜本南瓜一项产业就实现人均增收1000余元。”据迎安镇副镇长邱屿介绍,蜜本南瓜品质上乘,口感香甜软糯,远销川内及云、贵、重庆等省市,是全村乃至全镇第一主导产业,2021年凤鸣栽培面积1.3万亩,产量7500万余斤,产值3850余万元。全村75%以上村民种植蜜本南瓜,蜜本南瓜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你们注意看,高粱要种在白线之内。”骄阳下,在江安县四面山镇天泉村特色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经作股股长董玉兰正在指导村民们进行高粱大豆带状种植。据了解,该园区核心区域面积1.2万亩、辐射区面积1.8万亩,主导产业为高粱+油菜、稻渔综合。下一步,园区将以基地建设、改造提升工程、发展农业新业态、提升质量品牌等6个方面50个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酒粮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一中心五基地”(即:酒粮产业创新中心,糯红高粱种业基地、酒粮技术创新孵化基地、高质高效示范基地 、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市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力争于2023年创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2
(记者 邵明亮)3月18日上午,王朝刚穿上水裤慢慢走进水田中,把前一天晚上投放的地笼缓缓提起,轻轻抖动几下,一只只色泽鲜亮、活力十足的小龙虾就滚落到盆里。“这几天出虾量很大,每天都有1000多公斤,基本都是外销广州、南京等大城市,目前均价80元/公斤。”  王朝刚是宜宾市兴文县虾多乐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也是这片730亩养殖基地的负责人之一。  不光王朝刚。利用气候和水源优势,兴文县把闲置的冬水田充分利用起来,养殖小龙虾行销全国。3月15日,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智扬种植养殖专合社,社员正在筛选小龙虾。叶昌荣 摄(视觉四川)打时间差 每年多收两拨小龙虾  今年过完春节不久,兴文县共乐镇拖船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就陆续出虾了。  当时,华中、华东地区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浮动,“湖北、安徽等养殖大省的小龙虾要在4、5月才大批量上市,兴文小龙虾2、3月份就能批量上市,价格高、不愁销。”兴文县畜牧水产中心水产站技术负责人温泉介绍。  指着这片养殖基地,王朝刚回忆,过去这片地只种水稻,每年8、9月秋收过后,除了少许农户种些菜外,稻田就进入冬闲期。  “打个时间差,养了小龙虾就不一样了。”王朝刚说,利用冬闲期养殖小龙虾,到年底可收获一拨晚虾,开年还能收获一轮早虾。相比从前,平均每亩水稻田每年可多产出150公斤—200公斤小龙虾。  记者在兴文县采访时发现,不同于以往在稻田周边挖深水沟的养殖模式,“平地养虾模式”正成为当地稻渔综合种养的新趋势。  “平地养虾就是不用挖沟,通过提高稻田水位来养殖小龙虾,等到栽种水稻时,把田里水位调低即可。”温泉介绍,这种方式不仅保护了耕地面积,也便于农户捕虾、投料、插秧等作业。  兴文县畜牧水产中心主任郭万亮介绍,目前全县已发展稻虾基地约3万亩,预计到2023年底将建成10万亩高品质稻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到2025年年产鲜活小龙虾将达2万吨。种养结合 养出好虾种出好米  因为品质高,这两年,兴文的泥鳅、虾稻米等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温泉介绍,高品质一方面来源于当地良好的气候与水源优势,另一方面也源于“稻虾共作”养殖模式。  所谓“稻虾共作”,是指种植技术和养殖机制的套用。一方面,小龙虾吃掉害虫,排泄的粪便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水稻秸秆和丰富的浮游生物成为小龙虾饲料的有益补充,让小龙虾和水稻的品质都得到提升,从而增加亩产效益。  位于共乐镇共乐村的兴文县东阳湖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相关负责人李均业正检查新到的一批小龙虾地笼,准备今年大干一场。  “我们为自己小龙虾养殖基地生产的大米注册了‘共乐坝’商标。去年10多万公斤富硒虾稻米主要为超市和商场供货,每公斤价格卖到8元以上。”李均业告诉记者。  把小龙虾“吃”出新花样。兴文县正在共乐镇打造2万亩农旅融合核心区,新建农耕共乐馆、荷塘月色休闲垂钓等,打造小龙虾美食一条街,形成当地消费“新名片”。同步播报近5年小龙虾产量增长6.32倍 超8成来自稻田养殖  (记者 邵明亮 整理)四川有宜渔稻田1000多万亩、冬水田约600万亩。因为开春早、入冬晚,这些稻田发展稻虾养殖有优势。2021年,四川省级财政投入1亿元打造10个“鱼米之乡”,带动项目县整合资金投入5.56亿元,发展集中连片稻渔综合种养20万亩,其中稻虾养殖占20%左右。  省水产局提供的《四川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四川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达57.22万亩,养殖总产量5.77万吨,特别是近5年(2017—2021年),我省小龙虾养殖发展势头迅猛,产量增长6.32倍。  “全省小龙虾养殖产量80%以上来自于稻田养殖,而川南地区是我省小龙虾养殖产业的‘主战场’。”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曾开虎建议,在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政策背景下,发挥稻虾养殖对粮食安全和水稻品质提升的积极作用,四川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打响“四川早虾”品牌,促进稻虾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瑶  天气回暖,万物复苏。 3月16日上午,笔者走进珙县看到,巡场镇余箐村村民正在进行水稻育秧、翻地、人工除草;上罗镇秀才农场工作人员戴着口罩进行生石灰土壤消毒、调酸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把集中培训变为“对点对户”分散交流,“线上”教技术,地头忙指导......一幅别开生面的春耕图正在珙县田蓬勃展现。  在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的关键期,珙县按下了“疫情防控+春耕备耕”的同步键,目前相关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战疫情、抢农时。何良才是珙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也是当地种植经验丰富的、有威望的“土专家”,春耕期间,多次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这两天,他还把培训课堂搬到了网上,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积极开展春耕备耕种植技术线上培训活动,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全程服务。“何老师,我该如何响应政府的号召,进行桑园套作黄豆,进一步提高今年的收入呢?”观斗苗族乡幸福村张启财去年种植蚕桑收入达5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准备新栽蚕桑20亩。足不出户就学到了致富知识,张启财对加快发展蚕桑的信心更足了。  据珙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保障全县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状态下群众农业生产不受影响,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收集受疫情影响的农业生产困难群众诉求,对当前关键性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建立农用物资保供绿色通道,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开放农资门市,统筹协调专用车辆,保障群众农资需求;持之以恒建好用好农业生产服务先锋队,切实保证农村群众春耕生产正常开展。  与此同时,在督促落实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督促商家落实“ 二码联查”“扫码测温”等疫情防控措施,充分保障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的平稳供应,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珙县农资市场规范稳定、物资准备充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全面推开,田土整理基本完成,大部分进入育秧播种,保证了当前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22
 (兰锋 摄 视觉四川)3月19日,在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民兴村,千亩梯田水稻陆续开始锄草犁田、放水备耕。近年来,民兴村种植梯田水稻1400亩,努力把民兴村的梯田水稻种植品牌化,以水稻种植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21
(周文武)宜宾市珙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地形分布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山区资源县。近年来,珙县主动顺应新时代基层治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建强管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创新“五大路径”,不断推进山区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增强群众满意度、架起干群连心桥,催生治理内生力、激活发展新动能。打造“阳光村务”智慧平台,提升文明实践参与度珙县进行村(社区)“两委”换届后,书记、主任实现“一肩挑”,村级党组织书记相比过去权力更加集中,为避免出现村务“不会公开、不敢公开、不愿公开”和群众“看不到、看不懂、不愿看”的问题,珙县打造“阳光村务”智慧平台,做实“线上+线下”双线监督,推动基层干部阳光行权、规范履职。一是晒出“阳光村务”。线上实时发布村级资金收支、余额等情况,并同步上传原始凭证;整理惠民政策,公开每项政策申报条件、程序,让群众看得见、弄得懂。线下依托村级公示栏定期公布村级事项,村组干部和村务公开“明白人”常态化入户宣传讲解,有效保障使用智能手机有难度的群众信息知情权。通过“三资”“三务”在网上全面公开,群众在线上即可查阅本村(社区)所有财务票据、账目清单,并全程可追溯。二是强化智慧监管。建立民生项目、“一卡通”惠民资金、“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等34类政策数据资源库,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设置风险预警阀值,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对三公经费、财务支出、数据票据等进行在线交叉对比,若发现异常情况,平台可及时预警提示上级部门加强监管。三是规范履职行权。梳理形成组织决策、管理、服务3大类“小微权力”清单和村“两委”成员职责清单,推动实现“小微权力”进清单。按照“一事一流程”的形式,厘清每个事项的权力框架和运行轨道,最大限度减少村干部随意用权。2021年以来,已通过平台对“小微权力”运行开展监督567次,核查处理问题线索20个。开发“民情诉求”办理系统,打造文明实践快通道  在珙县,从县城到南部乡镇,最远的需要3—4小时车程,群众办事“距离远、时间长,来回跑、成本高”是一个现实困境,珙县创新开发社情民意全流程收集办理分析运用系统,实行“群众出题、平台派单、分级办理、部门督办、阳光公开、反馈评价、逗硬考核”闭环运行模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一是线上线下收集。线上开发“群众有话说”微信小程序,群众实名注册登录,随时随地反映心声、表达诉求;同步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县长信箱等政务热线整合并入系统,拓展民情诉求收集范围。建立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定期收集民情诉求机制,通过平台动态提交群众诉求。二是高效办理反馈。实行“村级—乡镇—县级部门”分层分级办理,咨询类事项原则上3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他事项根据难易程度确定办结时限。对群众反映的事情第一时间进行沟通、解释和答复。同时,通过公示栏、村(居)务公开“社情民意”专栏,对办理结果、群众满意度等内容动态更新、全面公开。三是从严考核评价。建立接诉响应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的“三率”考评指标体系,将考评指标与单位、个人绩效挂钩,从严兑现奖惩,确保诉求高效解决到位。今年以来,已办理群众诉求30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5.48%,对办理质效不高的5个单位、12名个人进行了处理。开展“联网联户”走访行动,架起文明实践连心桥  走基层、听民意、解难题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珙县探索建立“干群连心”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察民情、办实事,不断提升组织凝聚力、融洽干群鱼水情。一是针对性重点包联。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开展乡镇干部联系网格、村组干部联系户、党群干群连心的“联网联户”行动,党员干部每年为联系户办1件以上实事好事,落实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纠纷调解等职责,确保作用发挥到位。二是常态化入户走访。党员干部深入联系户,通过院坝会交流、走访慰问等方式,全面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分类梳理困难诉求,提出解决措施,第一时间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三是贴心式为民服务。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结对联系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道路、社保、低保、安全饮水等民生问题3000余起,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实施“凝心聚力”善治工程,催生文明实践内生力  针对一些群众对基层治理缺乏正确认识、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珙县积极创新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载体,不断完善群众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积极推动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共同体。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强化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加快建立党建引领下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协调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形成基层治理合力。二是创新形式载体。探索村(居)民“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好人好事、志愿服务、“最美家庭”等列入正面清单对应加分,将“乱搭乱建”“大操大办”等列入负面清单对应扣分,加快培育文明乡风。三是激发群众参与。建立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一约五会”机制,成立村级“自协委”,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群众矛盾化解等专项行动,全面激发群众自治的内生力。推进“产业提质”振兴计划,激活文明实践新动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深入实施,珙县坚持壮大产业规模、优化发展布局、提升产业质效、深化利益联结,以产业提质助推治理效能提升。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成果,优化村庄产业发展版图,切实增强特色村辐射吸纳和带动能力。目前,已规划形成巡场镇三合村“三个万亩产业基地”,上罗镇代家村“一环一带一中心”,孝儿镇双油村“千亩黄金茶示范带”等特色产业空间,为村级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推动产业提质。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提质”行动,深化实施“三变改革、五大合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村民集体土地流转、整合各类闲置资源,推动产业连片发展,实现强村富民。三是深化利益联结。深化资源利用型、量化入股型、服务创收型、物业管理型、金融理财型、基金推动型6大类13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广“承包租赁+集体经济+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去年,全县16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量突破5100万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数量占比达95.6%。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文/图  “你现在看到的这些水田,在一个月前都还是经果林。”汽车翻过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高桥村的一个山头,转过一个弯,伍燕翔选择了一个视野好的位置停下了车。指着山下的一片水田,这位翠屏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话语间流露出自豪。  3月开始,川南气温快速回升。位于水稻川南生态区的核心地区,相比于全省其他稻区,翠屏区提早进入了大面积育秧环节,油菜花也正开得热烈。  提到翠屏,绕不开的是李庄古镇。然而,近年来越来越被当地高度重视的粮油生产,让翠屏区也有了“全省高标准农田全域推进示范县”等新标签,这个“三江汇流”之地正以新的姿态在全省亮相。新建景区“月亮田”用油菜作为绿化植物。【改】残次果林变农田  3月12日,在翠屏区李庄镇高桥村一片刚从果林整理成的育秧田中,村上正组织农户播种育秧。与传统的人工播种、人工移栽不同,这片田使用的是专门为机械化移栽配套的育秧盘。  将经果林整理为农田,这源于近年政策明确要求的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防止过度“非粮化”。“我们淘汰的,全部都是地势低洼,效益不高的残次经果林,并且全部按照高标准农田要求进行改造,方便机械作业。”伍燕翔说。  去年,翠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发文,要求各乡镇针对2021年3-12月耕地减少情况,组织开展“非粮化”现场摸底排查工作,精准查清当前耕地“非粮化”现状。  同时,以李庄镇高桥村、白花镇白安社区开展残次经果林整治试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退园还耕。  “我们一共整理了930.1亩残次经果林,绝大部分为村集体经济所有。”伍燕翔说,目前园地已进行了清除移栽,完成了田埂砌筑、土地平整等工作,后续将会在复耕田地上种植优质水稻,进行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全区撂荒耕地和“非粮化”清理整治工作。  而高桥村和周边的安石村、双桥村被翠屏区认定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三地正在全力打造农业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就一个安石村,高峰期每天都要接待5000人的游客。因此,我们以梯田的形式整理农田,特意保留了川南农田风格。”伍燕翔说。【变】景区绿化造农田  就在高桥村打造农田景观的同时,几公里外,李庄古镇旁,正在新建一个旅游景区“月亮田”。与常见的景区绿化不同,这里的空地被全部种上了油菜。眼下,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尽管景区还在修建并未正式开放,仍然吸引了不少周边的游客前来拍照。  “景区里面种油菜花,新奇,好看!”3月12日下午,外地游客李先生一家刚刚逛完李庄古镇,这片景区旁的油菜花,成为了一家人的意外惊喜。  伍燕翔告诉记者,这个新建的景区有150亩国有用地,绿化在规划之初就不打算种花草,全部种粮油或者蔬菜类。“现在这个季节是油菜,等到油菜收获后,就搞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而考虑到其他粮油作物不如油菜的可观赏性,伍燕翔还规划了一片地,专门种观赏性强的特色蔬菜品种,比如金瓜葫芦彩椒等,让景区的农业绿化景观四季都能游览。“我们希望游客来了第一次,还能来第二次。”  集中力量保障粮油稳产已经成为翠屏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区大春粮食计划种植面积76.94万亩,比上年增长0.3%,其中水稻计划种植面积42.4万亩,玉米计划种植面积14.7万亩,高粱计划种植面积6万亩,大豆计划种植面积8.6万亩,薯类计划种植面积5.15万亩。  作为宜宾市中心城区,近年来翠屏区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生产用地的矛盾成为粮食稳产的主要压力。如何破解?农田特色打造成景观,景区有心规划成农田——翠屏区正在打造一个可在全省复制的样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17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王勇)2022年3月15日,在“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为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和全镇的粮食生产安全,江安县五矿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对镇内各农资经营主体开展规范农资经营宣传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向镇内各农资经营主体负责人发放《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告知书》和非法销售经营农资受到处罚的现实案例,引导全镇镇内各农资经营主体依法规范经营,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全镇粮食增产增收。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6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最佳时期,江安县怡乐镇的田间地头已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怡乐镇各党支部大力开展“抢春光助耕、抓时节治荒”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分子、志愿者等投身到助力春耕生产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积极为春季农业生产出谋划策,助力春耕生产。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一方面,向村民宣传农业生产技术,宣讲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放农业宣传资料,现场指导农户进行田块起垄、除草、排水,帮助解决春耕生产中的具体问题。鼓励农民搞稻渔综合种养,用好稻鲤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稻鸭共作技术,发展好具有市场前景好的红粱和优质水稻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帮助劳困户和无劳动力的农户抢抓农时,有序开展春耕备耕,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共帮助劳困户40余户,整治撂荒地30余亩。怡乐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董瑛说:“现正值春耕好时节,由于外出务工村民多,部分村出现荒地现象,组织大家治理外出村民无力整治的荒地,我觉得很有意义。作为基层农技人员,我们就要用所学所用的农业技术为大家服务,就要到群众中去,解群众之所困,把好的技术传播出去,治理好荒地无人种的难题,把粮食生产抓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落地落实。”目前,怡乐镇围绕全镇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制定春耕生产计划,通过农技人员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指导和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同基层老年协会、专业合作社合作,将外出务工和无劳力种的荒地流转出来,种本地优势产业大豆、高粱,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在基层落地落实。(供稿:江安县怡乐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5
 春潮涌动备耕忙,不负春光抢农时。在江安县五矿镇的田间地头,只见农民们来回忙碌,浇水、撒种、盖土...... 一幅幅生动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麻烦您们把进货票据拿出来看一下呢?您们储备了多少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呢?这个农药售卖价格是好多?”五矿镇纪委委员杨志建在农资经营场所向店家询问道。据悉,为细化监督推进备耕,保障农资产品市场规范有序供给,江安县五矿镇纪委组成专项督查组,深入辖区内部分种子和农资经营销售场所,通过实地走访和暗访抽查的方式,围绕农资经营户营业执照、农药经营许可证、进销货台账、产品质量及价格情况等五大方面进行专项督查,详细了解经营许可证件是否齐全、产品采购与销售记录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违规销售染疫种子、高毒农药、假冒伪劣农资等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2个店铺3个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疏通了农资购买渠道,为农户提供优质的种苗,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下一步,镇纪委将紧盯涉农补助资金发放和使用进行重点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将严肃追责问责,同时督促相关人员做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农技服务工作,为春耕备耕工作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江安县五矿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吴国忠说道。(供稿:江安县五矿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