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田野感言:只要喜欢,热爱,就没有做不好的事。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陈建清,南充市蓬安县兴旺镇(原海田乡)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翻开她的荣誉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三八红旗手......面对一项项荣誉,她告诉记者,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陈建清(左)和百姓交流。受访者供图  1986年,陈建清嫁到三青沟村时,村里路不通、电不通,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  36年来,陈建清拖着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身体,扛着照顾患病的儿子和年迈婆婆的重任,当过24年村小代课教师,任职21年村干部,兼任8年乡村医生,带领群众把长期贫穷的小山村建成脱贫攻坚先进村。  36年过去,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灯亮起来、道路硬化、自来水通到每一家;产业越来越“给力”,近几年,村里发展起百亩清水鱼、千亩有机稻、万只生态猪牛羊的“百千万”富民工程……  36年中,陈建清的角色有很多,教师、村干部、村医......“无论是哪一个角色,共同点都是为人民服务。”  “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乡村振兴工作。”陈建清介绍,现在三青沟村不仅有黑山羊养殖产业,还引进业主发展了一千多亩生猪柑橘种养循环产业园,三青药材合作社也正在建设中。  行走在田间地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陈建清最大的心愿。下个月,陈建清即将迎来自己的56岁生日,但陈建清说,她还将继续为村里服务,希望自己所在的三清沟村可以变得更美。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08
(樊俊 记者 李国富)去年以来,南充市嘉陵区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坚定不移推进愿种粮、多种粮、种好粮,做到城区抓工业、乡村抓粮油,两手抓、两手硬。去年,嘉陵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0.8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5.92万吨,成功实现“三连增”,有力擦亮了“全国产粮大县”金字招牌。龙蟠镇鞍子山村种植的小麦绿意盎然。昔日撂荒地变身“金疙瘩”近日,记者走进嘉陵区龙蟠镇鞍子山村,只见大片大片的小麦、油菜从一个山头绵延至另一个山头,田野里生机盎然。“过去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已经种上了小麦、油菜等农作物。”龙蟠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干部杨成银告诉记者,以前鞍子山村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出现不少撂荒地,通过政策激励,如今该村已开垦撂荒地1000多亩。从龙蟠镇王家店社区出发,一路前行至丰乐院村、司南垭村,近10公里的车程,目之所及一派生机盎然,小麦、油菜等农作物长势喜人,间或有蔬菜大棚、水果产业园点缀其间。近年来,龙蟠镇依托农业公司、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三大主导力量,积极推动实施农村产业“专业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四化工程,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嘉陵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土多田少,坡多平地少,长期以来撂荒问题严重。为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土地高效利用,嘉陵区坚持以“撂荒地整治”为突破口,助推农村产业振兴。嘉陵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苟会平介绍,该区出台了《嘉陵区防止耕地“非粮化”促进粮油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实施一揽子奖补政策,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大量撂荒地复垦复耕。目前已累计整治撂荒地8.5万亩,全区实现“旱地无撂荒、水田四面光”。“保粮田、增良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耕地是宝贵的资源,关系到老百姓吃饭的大事,保护良田沃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南充市副市长、嘉陵区委书记史燚表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紧抓稳粮食生产,坚决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如何“藏粮于地”?嘉陵区按照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将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目前,嘉陵区共划定耕地保护面积82.1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66.01万亩。在划红线“保粮田”的同时,嘉陵区还高标准“增良田”。围绕建设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五良融合”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嘉陵区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定高产、生态优化的高标准农田59.65万亩。2021年以来,嘉陵区先后在李渡、金宝、七宝寺等乡镇规划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2个、4.4万亩,实施灾毁农田修复项目1.4万亩。在“藏粮于技”方面,嘉陵区全力提升农机装备,在中心乡镇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每年投资3000万元逐步建立集分拣、冷链、烘干、仓储、物流、电商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同时,嘉陵区全力优化社会服务,推行撂荒地零流转费、村集体组织统一耕种等方式,大力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去年,该区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325个、增长135.5%。发展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嘉陵区龙蟠镇石板被村由原集凤镇石板被村、枇杷林村和皮匠沟村三村合并而成,属典型深丘地貌。过去,全村流转土地1400余亩,建立产业园种植花椒树。3月2日中午,在石板被村,几台挖掘机正挥舞“长臂”,对土地进行改造,不时有枯木或杂物被挖掘出来。“这块正在改造的土地以前是一个产业园。”嘉陵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刘志华介绍,过去的产业园因业主经营不善,导致产业断档、土地荒废,当地农民也不能按时收取土地租金。为盘活土地资源,嘉陵区农业投资公司主动介入,与石板被村重新签定了土地租赁合同,不仅及时兑现了30多万元的土地租金,还投入大量资金对原有土地进行去杂调型改造,改建为粮油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石,嘉陵区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产业路子、创新产业模式,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嘉陵区坚持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四川凸酒、尚好桑茶、天兆猪业、东方希望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公司+农户”模式,积极培育农村种养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大力发展农业精深加工产业,不断挖掘农业附加值,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以来,嘉陵区坚定贯彻《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一票否决”工程。同时,坚持每年安排撂荒地治理、粮油基地建设等专项奖补,定期评定表扬种粮大户,整合资金优先支持粮油园区建设,确保“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以决战决胜的劲头确保粮食安全,以不胜不休的韧劲抓好耕地保护,以连战连胜的勇气推进乡村振兴。”嘉陵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何卿表示,该区将坚决做到粮食播面和产量“只增不减”,确保粮食播面扩增至102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36.3万吨以上,为擦亮南充农业大市“金字招牌”贡献嘉陵力量。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04
南充市西充县,一个面积1100余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的西部小县,在中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县虽小却有“国”之称,这个“国”就是“苕国”,全县因盛产红苕而得名。红苕(甘薯)原产地在美洲中部,1600年前后的明朝万历年间,才由吕宋(菲律宾)引种到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种植,随后传入中国内陆地区,红苕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我是从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的《甘薯疏序》中得知的:“方舆之内,山陬海澨,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岁戊申,江以南大水,无麦禾,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有言闽、越之利甘薯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西充属于四川盆地周边的浅丘地貌,境内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矿藏资源,二、三百米高的山峦,纵横交错,起伏绵延,山坡地和红石膏地是西充土壤的主要成分,红苕藤沾上这些土壤,如鱼得水,一根苕藤结出一窝红苕,少则两三个,多则四五个,香甜可口,可窖储鲜食,也可晒干备荒。400年来,红苕成为了西充老百姓的主粮。上世纪80年代以前,红苕在西充有“半年粮”的称谓,即是说,西充人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吃的是红苕。清朝同治年间西充县令高培榖曾感慨:“嗟夫!民之疾苦, 固未有甚于充者也……西充瘠而狭,环百里无膏腴壤。民间恃甘薯为饔飧,然犹男女终岁胼胝,仅乃得饱。”清末西充训导刘鸿典也不禁悲悯:“借问平时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就是这个无膏腴壤、瘠而狭的西充,从古至今,却有一股清气在人间。这股升腾的清气,萦绕于西充的山峦之间,幻化成忠义,把西充装帧成了一部写满“忠义”的大书。西充张澜故居 (袁蓉荪 轩视界)纪信诳楚殉汉毫无疑问,纪信是这部“忠义”大书的扉页。纪信(?—前204年),史载为巴郡阆中县扶龙村瓜子沟即西充县原紫岩乡纪公庙村瓜子沟人,汉王刘邦的将军。从历史事件看,相貌与刘邦相似的纪信就是为刘邦而生。《史记》载,纪信助力刘邦成就四百年汉室的功劳主要有三:其一,鸿门救主。公元前206年,项羽在鸿门设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返回霸上营地,脱离险境。其二,征召巴人。鸿门宴后,项羽杀了楚怀王,大搞分封,自封西楚霸王,都彭城(今徐州);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汉中),划当时遥远闭塞的南郑、巴、蜀为汉王封地。刘邦的汉军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家乡江苏沛县,沛县地势较平,官兵不熟悉山地作战。纪信和老乡范目向刘邦建议:“征召巴人,组建劲旅”。刘邦听从建议,纪信、范目征召二万巴人,强化训练成一支劲旅。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败“三秦王”章邯、董翳和司马欣,为刘邦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和军事基础。其三,诳楚成汉。公元前204年,项羽率军围困刘邦于荥阳,一个多月后,“汉王食乏,恐,请和。”“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人,被甲,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纪信以身殉汉。公元前201年,即刘邦建立汉朝第二年,为感念纪信舍身安汉之功,刘邦将纪信桑梓从阆中县分出,赐名“安汉县”,在今南充城区五里店一带筑县城。安汉县的辖区包括今天南充市的西充县、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蓬安县以及广安市的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等地。纪信诳楚成汉之举,历代称颂,皆以忠义赞誉。唐朝西充县令卢藏用在《吊纪信文》中说:“身既焚兮业既昌,楚歌绝兮汉道光……思将军兮,允忠且义……金石刻名兮千万岁,魂魄光烈兮为鬼雄。”宋朝郡守邵博在《纪将军庙碑》中这样写道:“呜呼,古固有死,贵其成天下事也,若将军之死……高祖有天下,其功远矣。”南充在宋代名果州,果州太守杨济感纪信之忠义,在城里始建开汉楼。杨济在修建开汉楼的同时,还书刻“忠义之邦”四字于南充城西金泉山的石壁上。自此,南充便被称为“忠义之邦”。明朝监察御史卢雍途经岳池时作《忠义之邦赞》镌刻于古道石壁上:“巴子旧封,安汉故地,屹为巨邦,号称忠义。维昔纪信,委质高祖,荥阳围困,乃请诳楚……炎汉开基,信功维元。大节精忠,皎如日月,邦若有人,允矣豪杰。”清朝顺庆知府恭鑫的《忠义之邦岩记》则有:“论者谓(汉)四百年之天下,由于张良、萧何、韩信三杰之协谋勠力,而成于纪信之死……是邦以一人得名忠烈,励后人之意深矣。”历代对纪信也多有封号:宋封“忠祐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论断:“汉族之名自汉朝始称。这汉族族称的稳定性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汉民族的族名因汉而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刘邦所建立的汉朝,就没有今日汉民族的“汉”的族称。进一步说,没有纪信将军的诳楚成汉,就没有刘邦建立的汉朝。由此可见,纪信将军成就了汉民族的族称。纪念纪信将军,传承忠义文化。20多年前,我在紫岩乡工作时,多次去纪信故里纪公庙村纪公庙参观,但见“功高三杰”“笃身扶龙”“西汉一人”“智诚赤地”等牌匾,在纪公庙里高悬;廊柱上是“杀身成仁决意尽忠扶汉业,舍身取义一心效命出荥阳”“骑白马以扶刘见危致命汉室功臣居第一,驾黄车而诳楚替王身死果州义士勇无双”等木刻描金对联。纪公庙村以纪信的忠义诚勇发展产业、构建和谐,1999年就获得了四川省“小康村”的殊荣。西充县在2003年修建了纪信广场、安汉大道,2012年,西充县被命名为“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高坪区于2003年修建了安汉广场;历经沧海桑田,原先的开汉楼早已消失不见,顺庆区于2004年在西山风景区重修开汉楼,楼柱上雕刻着“重楼耸碧霄上连四海风云下待八方宾客,安汉辉丹册前炳千秋忠义后垂万世声名”、“纪信鸿门护驾大灭楚威忠义英杰传万世,将军荥阳任患实开汉业楼阁美名誉千秋”等对联,弘扬纪信的忠义故事。西充纪信诳楚雕塑  (何建斌 摄)抗战八百壮士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出生于西充县占山乡、建立西充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的于江震和李献琛、杨溢滋等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充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后援会号召各联保所利用赶场天张贴红纸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出发日期另候通知。”告示让于江震的同乡李宏毅看得热血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日。一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集合,占山乡一共有18个年轻人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大红光荣花进城集中。1937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这天,西充各界人士在县城肃王庙大殿内召开誓师大会,由856名青年组成的“西充壮士团”在父母妻儿的送别下,高举“为民先锋”“抗战到底”旗帜离开了家乡,开赴江西抗日前线,编入川军43军29师,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他们刻苦训练,战术水平全部达到优秀,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殷家山战役“一战成名”,让入侵的日军受到重创;此后,在南昌战役、绍江战役、上高战役、浙赣战役、龙衢战役、分水战役等抗日战场上,西充战士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打出了“西充锤子兵”的威名,打出了西充儿郎的声威,打出了南充人的血性。他们也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离家竟是永别,856人出川,牺牲855人,只有李宏毅一个人活着回来。西充人说话好说“锤子”,外地人开始觉得他们说话就像吵架,扯得很,把“西充壮士团”的战士称为“锤子兵”。在战斗过程中,“西充锤子兵”性格火爆,敢打敢拼,冲在最前面,很快赢得了上司的青睐与战友们的钦佩。29师师长也是西充人,他对来自家乡果敢的“西充锤子兵”甚是喜欢。凡遇攻坚战,久战不决时,总会发出指令:“喂!你那里还有多少‘锤子’,赶快放来组成敢死队,给老子顶起!”李宏毅后来写的《征途札记》回忆说,当时他们856人共分成了8个连,他们第一仗是在江西湖口殷家山守江防阵地。第一次和日军交战就牺牲了10多人,到了1939年2月,李宏毅成了机枪连的代理排长,参加了进攻南昌的作战,西充战士又牺牲了100多人。“一九三九年六月攻南昌,伤亡一百余人。一九四零年再攻南昌,又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一个团伤亡过半。”在南昌作战中,李宏毅所在部队被日军包围,差点被日军全歼,战士们拼死搏斗,舍身去炸日军坦克。在和日军拼刺刀时,李宏毅甚至用嘴咬日军,几经搏斗,部队才突围,他在三天后才侥幸逃脱。这次战斗,西充战士又牺牲300多人,在全师表彰的22个勇士中有西充壮士11人。在1944年的龙衢战役中,当时全团1800多人为了掩护百姓,暴露在日军炮火之下,幸存的战士所剩无几,连李宏毅在内,一共只剩下3个西充战士。1945年8月8日,李宏毅所在的77团进攻昌化县城,这是对日军的最后一战,不幸的是另外两个在该团担任连长的西充壮士牺牲了,身为营长的李宏毅也在战斗中受伤。1937年时,西充的人口只有20万左右,上了抗日战场的就达6万人之多。“除去老弱病残孕妇幼,西充县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子都上了抗日战场。”西充县原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吉怀康说。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7月底至8月中旬,南充晚报与西充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了“追寻西充八百壮士抗战路”大型采访活动,足迹遍及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八省市。“采访组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武山镇王常村有重大发现,一个叫贾良西的‘西充锤子兵’孤身阻击日军,手持机枪游动射击,避免了鬼子屠村。”南充晚报的吴哲夫是采访组成员之一,他介绍说。当地一名叫王建刚的老人听说是川军家乡的记者来探访,老泪纵横,拉着大家的手激动地说:“贾良西是我们的恩人啊,是他救了我们全村700人的性命。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为贾良西献花祭奠。”西充八百壮士之所以英勇顽强,奋勇杀敌,是因为他们坚守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存亡相依的信念。李宏毅的儿子李汝江说:“这个信念,陪伴父亲与他的战友们始终勇敢去迎击敌寇,坚守阵地,赢得胜利!”春日里的西充古楼桃花  (范吉涛 轩视界)张澜与鲜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身边的一位老者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头戴皮帽,身上穿着一件土布长衫,蓄着飘逸的银白色长须。毛泽东主席对这位老者格外尊重,称呼其为“表老”。他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张澜。无论是在四川教书育人、下乡调查、发展实业,还是就任四川省长,甚至就任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都是一身长衫、银髯飘拂,始终本色不改、初心不变,其浩然正气、高风亮节令人敬佩。张澜,字表方,西充县莲池镇张观沟村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张澜走上政坛始于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开展“保路运动”,1911年8月5日,张澜代表南充出席川汉铁路股东代表会议,被推选为特别股东会副会长,成为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后,张澜在担任四川省长及地方治理中,带头清廉,各种应酬均自费,还卖掉家里的田地应付开支,被官场视为奇事,在百姓中赢得了“川北圣人”的美誉。后来军阀混战时,有人到张澜的乡下老家去,想找些他腐败的证据抹黑张澜,以便夺权,但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张澜老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无可窃物。因此作罢。张澜先生提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早年在南充鼓励栽桑养蚕办丝厂,创办了现在的南充高中、南充二中、南充建华中学等学校,后担任四川大学校长,他的创业办学思想今天仍为人们所借鉴。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张澜在这里认识了中共代表周恩来,此后,张澜团结西南各界人士,联合抗日,拯救危局。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推动真正的民主政治,1941年3月19日,在有“民主之家”之称的重庆“特园”,张澜、沈钧儒、章伯钧等人秘密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从此民国的政坛上多了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重庆谈判”时,张澜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热情欢迎毛泽东来到重庆,张澜当时住在老乡和朋友鲜英的“特园”,这里也是重庆民主人士聚会的场所。毛主席到重庆的第三天就来到“特园”拜访张澜,与张澜等民主人士侃侃而谈。在对民主的共同期盼中,民盟和中共结下了风雨同舟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后,张澜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继续当选为民盟第一届中央主席。1954年,张澜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在南充市北湖公园一片竹林里,有一尊张澜的青铜雕塑,他身着布衫,似乎在款款而行,人们经过他的身旁,都会行注目礼,向这位民主代表致敬。大寒时节,在西充县的张澜故里,腊梅傲放,荷塘碧波,游人如织。“2022年是张澜先生诞辰150周年,尽管我们目前在对部分区域进行闭馆布展,仍有不少远近游客前来张澜故里游览参观,张澜先生以其高洁的人格激励着后人。”西充县张澜故居管理所所长李晓松说;民盟创始人之一、著名民主人士鲜英,字特生,西充县太平镇人。早年从军参政,后来弃政从商办实业。早在川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任上,鲜英就买下了重庆上清寺旁的一块坡地。1929年,鲜英与夫人金竹生开始在小山头上建房,累年建设渐成“特园”。因长年追随张澜,鲜英逐渐成为一个民主的坚定信仰者和追求者,因为张澜的关系,鲜英与共产党人、进步人士的交往多了起来。当中共中央南方局希望在重庆找一个便于开展统战工作的平台,便于中共与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时,董必武想到了鲜英和他的“特园”。1938年底,董必武陪周恩来拜访鲜英。此后,“特园”便成为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活动的主要场地。“特园”成为了真正的“民主之家”。各界军政要员和社会贤达如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郭沫若、沈钧儒、李公朴、陶行知、黄炎培、柳亚子、冯玉祥、李济深、史良、章伯钧等,经常汇聚一堂,共商国是。董必武以“民主之家”的尊号相赠特园,并请郭沫若代其书题。冯玉祥也书以“民主之家”的匾额赠给鲜英。新中国成立后,鲜英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首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蚕丝之乡的有机农业历来以蚕丝著称于外的南充,其实也与张澜、鲜英过去在这里的耕耘分不开。1936年,在张澜的建议下,鲜英联络地方袍哥首领兼商会主席奚致和等在南充创办四川蚕丝改良场,办理全省蚕业改良工作,张澜为此亲笔题"原蚕室"三字,鲜英与奚致和亦为蚕房题书“富国”“利民”四字。在鲜英的主持下,南充的蚕业改良场培育由江浙引入的杂交品种蚕茧,推广蚕桑,并支持私人集股兴办果山蚕业社,发展栽桑、养蚕、缫丝;随着缫丝设备及缫丝工艺的不断改革,南充生丝质量明显提高。在四川蚕丝改良场的带动下,南充栽桑、制种、养蚕、制丝及生丝贸易等迅速复兴,带动了南充农、工、商的发展,一时间南充在四川,甚至全国都颇有影响力。如果说纪信是西充这部“忠义”大书的扉页,那么“八百壮士”、张澜与鲜英以及其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西充人可说是这部大书的重要篇章,而在新时代不遗余力建设“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的西充人,则是这部大书的重要内容和多彩底色。2012年以来,西充县坚持不懈做大有机农业,全县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多,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有机生产基地106个、面积23万亩,有机农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成为首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到目前,西充制定和发布了有机农产品21个生产标准、21个质量标准、6个加工标准。”西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计量认证和节能股股长斯浩说,这些生产、质量和加工标准覆盖西充县的稻谷、红苕、香桃、小麦、绿豆、脐橙、葡萄、火龙果等,实现有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上市销售的全过程监管和质量控制。吃得放心,吃出健康,就是新时代西充最大的“忠义”。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03
(新华社发 刘永红 摄)2月28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锦屏镇中坝社区,村民在地里劳作(无人机照片)。随着气温升高,各地农民投入春耕备耕,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新华社 | 分享: 2022-03-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关注主播不吃亏,我带大家饱口福,这里的草莓香甜可口、价钱便宜……”2月26日,在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的草莓大棚里,该县社工志愿者手拿新鲜草莓,对着手机摄像头向网友们大声吆喝着。  时值草莓上市之季,受连续阴雨天气和近期省内疫情的影响,草莓出现滞销。为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减轻农户的销售压力,仪陇县民政局、县社工总站、新政镇社工站联合开展了“学雷锋送温暖到田间 社工爱心助农服务行”活动。活动中,社工志愿者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走进草莓大棚,帮助村民采摘草莓;化身网络带货主播,线上推销草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这的草莓口感一级棒。”志愿者们向观看直播的朋友绘声绘色地介绍着,不时还穿插讲解仪陇的风土人情,不到半个小时,100多斤草莓便销售一空,解了草莓种植户的燃“莓”之急,在一旁的草莓种植户笑弯了眉梢。  据了解,为做好此次直播“带货”活动,志愿者们前期积极搭建草莓线上交易平台,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微店等直接联通农户和消费者,提高草莓推介销售力度,促进草莓的线上销售,有效避免和解决草莓“难卖”“难买”的问题,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和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02
(杨峻乙 记者 李国富)人勤春来早,农民春耕忙。当前,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南充市嘉陵区农业部门组织农村各地积极投入春耕备耕工作,按照“抢早种早、选种优育、防虫治病”的基本要求,及早安排,精准施策,扎实做好春耕生产和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在该区大通、龙蟠、金宝等乡镇,昔日的撂荒地已成为规则有序、平整肥沃的耕地。不少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作物的栽种工作。据悉,今年以来,嘉陵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粮食安全、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针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撂荒地复耕主体等,出台了撂荒地复耕奖补、粮油产业奖补、高粱产业奖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而充分调动种植户生产积极性,稳定全区粮油生产工作,推进粮油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2021年,合作社销售收入200余万元,社员共计分红20余万元。”近日,在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空洞坳村世财肉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龙世财翻开了“牛”账本。他说,这些数据是他去年最大的收获。  今年40多岁的龙世财曾做过家具,跑过运输,进过工厂……收入也算不错。2015年,一直心系家乡的龙世财返乡创业,回到空洞坳村发展肉牛养殖业。2016年成立了空洞坳村世财肉牛养殖合作社。龙世财妻子正在喂牛。受访者供图  养殖初期,由于龙世财不懂养殖技术,肉牛生长缓慢、死亡,几年才能出售一栏。这也让龙世财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欠下了20多万的贷款。  为了学习养殖技术,龙世财到一些肉牛养殖基地考察,虚心向当地养牛大户取经。饲养过程中遇到问题,他及时向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工作人员请教。多管齐下,勤学好问,龙世财在养牛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养牛技术要领。  “那会儿为了养好牛,我们夫妻两人几乎和牛同吃同住。观察牛的习性、配置最适合肉牛生长的草料……”回想起当初养牛的繁忙和辛劳,龙世财感慨地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8年,销售肉牛给他们家带来了15万的经济收入,让龙世财重燃养殖的希望。龙世财介绍,现在他们的肉牛品种是西门塔尔肉牛,全部从吉林省调的品种,精细喂养育肥最快8个月就可出栏,最慢也只需要一年半左右,出栏的牛不愁销路。一头肉牛的纯利润在5000元左右,最多的时候他家养了40多头肉牛,一年纯利润可达20万元。  龙世财依靠养殖西门塔尔肉牛致富后,没有忘了空洞坳村的困难群众。同年,他主动邀请该村8名困难户加入合作社,自己免费提供肉牛养殖技术支持和年底分红等。同时,龙世财在村上开设“养牛课堂”,毫不保留地将养牛经验传授给村民,希望他们跟自己一样依靠养牛富起来。  “说句实话,没养牛之前,我们家年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养牛后,年收入超过7万元。前几天把牛卖了,得3多万元。我们非常感激龙世财,致富不忘带动乡亲。”该村原困难户吴仁贵2020年向农村信用社贷款2万元,买了6头西门塔尔肉牛饲养,现已成为该合作社的“养牛专家”。“自己养牛既不用担心销路,也不用担心养殖的技术问题,龙世财会帮忙找销售,解决大家养殖中出现的难题。”吴仁贵说。  近年来,龙世财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动该村20余户村民养殖肉牛,8家困难户入股该合作社,平均年增收10万余元。在新的一年,龙世财说:“今年我们希望通过努力,社员的分红比例能够增长50%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01
(杨峻乙 记者 李国富) 眼下是农民工返岗复工的关键期,近日,以"春风送真情,就业暖人心"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在南充嘉陵区政府广场举办,这是虎年新年后的首场专场推荐会,吸纳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满足市区内企业用工需求。2022年春节,嘉陵区的返乡农民工有2万余人,当地通过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的专项行动,组织线上线下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等,保障了农民工稳定就业。贾光胜是嘉陵区龙蟠镇的一名返乡务工人员,在外做餐饮已经十多年,现在想回家乡看看就业状况,并考虑在家门口就业或创业。他告诉记者年前回到家乡向当地农民工服务中心反映这一情况后,立马就有专门安排了工作人员给他做好了登记,并根据他本身特点为其制定了就业计划,今天又通知他来到就业现场自己进行岗位了解和选择。贾光胜表示,现在家里老人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在本地就业两方面都可以照顾到,工作有了,老人也照顾到了,这多好。据悉,本次招聘会上共有浙江临海、温岭的30多家企业和南充本地的200多家企业现场招聘。提供的岗位中既有高新技术人才岗位,也有对技能要求较低的服务型岗位,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能力的应聘者的就业需求。当天共有200多名返乡人员在现场进行了选岗。据了解,为精准有效帮扶返乡农民工、城乡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等各类群体稳定就业,嘉陵区在年前就安排人社部门做好了分类登记、岗位匹配,区委宣传部积极组织就业创业宣传活动,切实为用工企业及各类求职人员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就业服务。嘉陵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红伟介绍,除了这次线下招聘活动,嘉陵区还依托数据库搭建供需平台,通过线上方式为未就业农民工提供适合他们的岗位。对于想提升技能的农民工,还安排了丰富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于个别就业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嘉陵区还提供了公益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2-28
(廖桂华 徐玥 记者 李国富 文/图)近日,西充县城北文化广场人头攒动,“海宁市-西充县”东西部劳务协作暨2022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正在进行。本次活动共有58家企业参加现场招聘,提供100余个工种8000余个岗位,岗位涉及机械加工、市场营销、餐饮服务等。当天还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带岗。招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近年来,西充县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通过搭建劳务供需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等措施,为城乡各类求职者提供就业帮扶,不断促进和扩大就业。2021年,该县累计开展网络招聘会40场,现场招聘会23场,共有900余家(次)企业,提供6.6万余个工作岗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88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7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91人。“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是从根本上降低失业率,实现稳就业的重要举措。”西充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该县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有效帮助劳动者提高创业就业能力。2021年,西充县共成立职工培训中心4家,认定培训机构9家,开展家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农艺工等10余种类别培训,培训人数达8762人,并通过后续跟踪服务促进20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今年,该县将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抓好培训机构认定、培训过程监管和培训政策执行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五类人员的就业培训工作,助力劳动者就业创业。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2-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尹小丽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文/图“看嘛,这个有四五斤重!”一个村民高高举起菜头,大声说道。2月20日,在仪陇县五福镇筏子村的榨菜地里,50余名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正忙着榨菜采收、打包、称重、装车,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村民转运刚刚采摘的榨菜。  这几天,仪陇县五福镇引进业主种植的860余亩套作和净作榨菜喜获丰收,业主与务工的群众实现了“双赢”。五福镇引进业主,于去年10月中下旬种下榨菜,短短4个月时间就迎来丰收,亩产量在3吨左右。  业主王安平介绍:“我们不愁销路,已与眉山以及县上的食品加工企业签订协议,企业为我们发放了榨菜良种,开展技术指导,并负责统一收购,我们种植榨菜没有后顾之忧。”  五福镇榨菜基地覆盖筏子村、骑龙村和碑坪村,一年四季轮流种植榨菜、黄豆。“常年有30多名群众务工,从事播种、翻耕、除草、施肥、治虫等管理工作。人均月收入在两三千元。”五福镇党委副书记罗维龙说,企业与当地村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民有收益业主有效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2-24
(记者 蒲南溪) 2月17日上午,南充市顺庆区金台镇万佛桥村,南充众兴粮油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刚购回的全自动裹面机正全力运行。“有了这台机器,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最多的一天能卖4吨面。”公司负责人冯任奇高兴地说,“这都多亏了坝坝会。”  原来,48岁的冯任奇曾是万佛桥村一名外出务工人员。为了就近照顾双亲,2019年,他回乡经营面坊,在农贸市场售卖。当他想要拓展销售渠道时,却发现只有专业的全自动裹面机才能达到超市的入场要求,可这类设备售价高达十余万元,他目前负担不起。  在不久前金台镇纪委牵头召开的返乡农民工专场坝坝会上,他向镇纪委书记黄开羽吐露了自己面临的这一难题。  顺庆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在研判后,确认冯任奇的情况符合由区人社局牵头发起的“南充润德农民工关爱专项基金”申请条件。短短1个工作日后,冯任奇领到数万元的专项基金,顺利将设备购回。  今年春节以来,顺庆区纪委监委以先后在全区7个乡镇和5个涉农街道组织返乡农民工专场坝坝会,收集返乡农民工急难愁盼问题132件,并督促当地及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整改、解决问题111件,其余问题也在陆续整改解决中。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23
力争全年粮食播面达到850万亩、产量318.7万吨(记者 蒲南溪)“注意坡度,太高了不行。同时要保证2.2米的种植带,玉米和大豆的间隔是60厘米……”2月16日,在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南充农科院大豆所所长吴海英一行来到春耕现场,指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抢抓农时,自立春起,南充田间地头已经处处是劳作的身影。旋耕机在翻耕水田,农民在为刚刚播种的玉米种子覆膜。  去年,南充粮食总播面、总产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今年,南充已定下目标——全年粮食播面达到850万亩、产量318.7万吨,实现“八连增”。  高位起跳,南充如何发力?近日,记者走进当地春耕现场寻找答案。王玉贵 摄拓面积鼓励经营主体复垦治“荒”  近日,在阆中市水观镇,永安粮油专合社理事长张全安指着身后大片黄土地说,去年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土地专合社承包了这800亩荒山荒坡后,花大气力进行了复垦,种植小麦和水稻,今年就该进入收获期了。  像“永安”这样主动承担起撂荒土地复垦的专合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在阆中有214家。  截至去年底,阆中的撂荒耕地存量从去年3月的60439亩下降到了8000多亩,综合治理率达85.5%。治理的关键就在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治“荒”主力军。  为调动“主力军”活力,阆中想出了既“推”又“逼”的办法:明确方案和具体的奖补措施,同时严格监管,撂荒2年以上的土地不纳入补贴范围,倒逼农户自行复耕、委托代耕或流转复耕。  不仅是阆中。去年以来,南充紧盯耕地保护不放松,积极推动20.1万亩撂荒地复耕,各区市县纷纷拿出实招硬招。一年来,全市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达19.8万亩,超过年初治理目标14.1个百分点。  今年年初,蓬安县也定下了确保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达95%的目标,将复耕任务落实到乡镇,并出台规定,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农民保护耕地责任挂钩,促进土地流转、撂荒地村集体共管等政策,强化技术及气象服务,全力防止土地再次撂荒。  发展订单农业、延伸产业链,也是防止土地撂荒的一大“后招”。“比如永安粮油专合社,他们用种植的高粱进行酿酒,销售也不愁。”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静说。王玉贵 摄增产量技术攻坚服务送到田间  “今年南充要扩种26万亩大豆,主要通过推广春玉米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来实现。”2月16日,正在龙蟠镇现场指导的吴海英告诉记者,套种技术可以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多收近400斤大豆。  这项技术的关键就在于春玉米播种时就要把种植大豆的空间留好,“五六月份收获玉米时,正好播种大豆。”吴海英解释说。  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被南充视为“增产量”的重要抓手。“带状复合套种是保障大豆产量的关键点,水稻育秧方面我们从去年开始也邀请了专家来现场指导。”南充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杜晓宇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水稻栽培专家任万军团队在南部县寒坡乡开展示范田建设,突破育秧、插秧、田间管理这三大机械化生产的难点,水稻产量提高了10%。3月份是水稻种植的关键期,任万军团队还将到南充示范育秧技术。  更多的本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已“撒”向田间地头。从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开始,南充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刘利和同事们就进入了“打仗一样的状态”,天天在南充各地到处跑。2月14日这天,刘利来到了南部县南隆街道石宝地村和大山湾村。  “老乡,现在正是小麦壮苗的时期,要注意追施拔节肥。”这两个村都是典型的深丘村,因为地形起伏,每块田地在供水、肥力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刘利和同事挨个儿查看,给村民们解答疑惑。王玉贵 摄做支撑以园区建设推动规模化运营  2月18日,位于仪陇县双胜镇的仪陇县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绿油油的麦田成片,长势喜人。  “县农技站专家给我们带来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学化种植,小麦长势非常不错。”仪陇县勇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勇旗介绍,他今年种植的800余亩小麦,预计亩产能达到350公斤。  “通过实施田间管理精细化、生产过程科技化、助农服务社会化的方式,推动粮油种植大户培养和小春粮食生产示范点建设,达到我县粮油产业规模发展、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仪陇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建华说。  提升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南充粮油产业园的共同目标。今年南充计划完成48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并且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做到“良田粮用”。  “去年我们在主要交通要道和沿江区域启动了粮油安全产业带的建设,今年将进一步落实,预计‘十四五’期间达到300万亩的体量。”杜晓宇介绍,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物能运、土壤肥、无污染、高稳产,将是产业带的“高标准”标配。  在即将通车的顺蓬营一级公路旁,营山县东升镇朝阳村的高标准农田内,油菜花已经开放,正是粮油产业安全带建设的一部分。营山县农技站站长胡强介绍,大园区环线建设一共13万亩,目前朝阳村核心区已建成4万亩,预计今年水稻产量将达到2.2万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23
(张艾佳 记者 李国富)“你们又来看我啦!”2月17日,南充市顺庆区融媒体中心干部汪林君刚走进困难群众郑芙蓉的家,郑芙蓉便立即迎上来握手。“姨,年过得好吗?还有没有啥困难?”……汪林君与郑芙蓉亲切地拉家常,嘘寒问暖。“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我小孙女的医药费,我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说起和她相依为命的小孙女,郑芙蓉的眼中泛起泪光。她向记者介绍,去年孙女小雅(化名)被诊断出患有败血症和高危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和服用大量药物控制病情,面对未知漫长的治疗之路和高昂的医疗费用,让退休工资一个月只有1530元的郑芙蓉陷入困境。在了解情况后,融媒体中心帮扶干部立即召开城市暖心工程专题会议,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政策制定帮扶方案。“通过机关干部进‘亲戚’门、见‘亲戚’面、知‘亲戚’事、问‘亲戚’需、帮‘亲戚’忙、结‘亲戚’缘,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加深了感情,真真切切把关爱之情传递到群众心中。”融媒体中心党支部书记董清文说。融媒体中心干部帮扶困难群众只是顺庆区大力实施“城市暖心工程”、开展六大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通过前期社区摸底、入户调查、信息核对、民主评议、街道审核公示、区级备案管理等程序,该区排查出城市重点困难群众400人。连日来,顺庆区各街道、相关部门纷纷大力实施“城市暖心工程”,为这些困难群众送去温暖,让寒冷的冬日里暖流涌动。据顺庆区民政局副局长邓斌豪介绍,该区结合城区重点困难群众实际情况,按照“精准帮扶、整体解困”要求,建立了一个实施意见、六大帮扶行动和一个帮扶干部管理办法的“1+6+1”帮扶体系,力争让困难群众稳定实现基本就业有保障、基本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需求有保障、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四个有保障”。据了解,为切实做好精准帮扶与管理,该区建立了“县级领导包街道、部门包社区、干部包户”的帮扶体系,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办法”。此外,还建立了城区重点困难群众掌握一张明白卡、干部掌握一本帮扶手册、单位掌握一张帮扶清单的“1+1+1”帮扶工作机制,细化分解帮扶任务,将帮扶责任明确到各级各单位和各责任人员,做到不脱困不脱钩。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2-21
(黎涛 记者 李国富)“虽然是第一年种,但我们的青菜头个大饱满,爽脆可口,质量好得很。”近段时间以来,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新桥村党支部书记张林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2月18日,记者在新桥村种植基地看到,当地村民正熟练地砍收着青菜头,称重、装车……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目前我们有300多亩正在收割,预计将在本月收完发往重庆制作榨菜。”张林杰介绍道,这一季青菜头之所以会迎来大丰收,还得感谢“订单农业”这种模式。新桥村青菜头丰收。顺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去年6月,新桥村的青菜地还是一片撂荒地。作为村里走出去参军入伍又回到村上任职的张林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农村土地资源丰富,一定要把土地盘活!”下定决心后,张林杰跟村干部一有机会就向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推荐新桥村的优势,最终联系上了在眉山种植蔬菜的一名业主,采取“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保底收购”模式,实行订单收购,不仅保障了村民的利益,也调动了村民种植榨菜的积极性。当前,新桥村已经发展300多亩青菜头产业。“青菜头的收购价为660元1吨,亩产2.5吨,预计本季产量700吨左右,而且村上发展的是‘订单农业’,根本不愁销路。”张林杰介绍,目前村里种植青菜头土地租金为300元每亩,全村共有700多户2000多人参与分红。发展订单农业,种植公司提供技术,还有政策扶持,不仅把撂荒地盘活了,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我们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其中榨菜这个产业将扩种300亩,还将种植红苕、大豆等产业,预计今年将扩种至2000亩以上。”张林杰说。数据显示,近年来,顺庆区采取租赁、承包、转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10.8万余亩,占耕地总面积30%以上。建有各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其中,省级培育1个、市级2个、区级5个。全区共培育龙头企业56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5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9个、市级51个;专业大户754户,家庭农场395个,极大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2-21
(记者 兰楠)2月11日,阳光明媚,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野鸭滩村,一派热火朝天的耕种景象,村民忙着往大棚中移栽黄精苗。“大棚里种菜用黄精,土一定不能太湿……”返乡创业大学生、南充蜀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和桂在现场做技术指导。  “一个人富不是富,带领乡亲一起致富才算真的富。”近年来,李和桂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当地农户一起发展中药材产业,让黄精变成了“黄金”。李和桂介绍菜用黄精在大棚中的种植情况。记者 兰楠 摄嗅到商机从养竹鼠到种黄精  李和桂于2007年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一家钢铁企业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月收入近8000元。“当时广东不少农场流行养竹鼠,而这在四川还是空白,前景可观。”2008年,嗅到商机的李和桂辞职回到家乡李家镇,决定一心一意干农业。  同年12月,李和桂带着100对竹鼠住进新建的养殖基地。他天天吃住都在基地,精心照顾竹鼠,抽空学习竹鼠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竹鼠养殖有了起色,慢慢有了订单;2012年,他的竹鼠养殖基地先后与成都理工大学、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由高校提供技术支撑;到2016年,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年产竹鼠近3万只,李和桂的年收入达百万元。  问题随之而来。养殖竹鼠利润虽高,但产品过于单一,并面临极大的环保压力。同时,随着竹鼠养殖在四川不断发展,为抢占市场,一些养殖户低价抛售竹鼠。“当时我就觉得是时候思变了。”李和桂说。  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该“转弯”的时候,李和桂却“又快又稳”。“养竹鼠时我了解到其排泄物可以用来种植中药材,而黄精在我们当地种植历史悠久,所以我开始尝试种植黄精。”  几个月后,一个中药材深加工基地拔地而起,南充蜀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黄精的种植与加工,成为李和桂的主攻方向。致富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  李和桂介绍,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肥厚,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天然药食两用植物,具有补气养阴、提高免疫等功效。“随着大众养生保健意识的提升,黄精这一传统中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许多黄精深加工产品成为‘网红’产品。”  近年来,李和桂通过引入智能生产线,加工生产黄精酒、黄精茶、黄精丸、黄精面、黄精果脯等20余个产品,年均产值近1000万元;有3个注册商标、3项发明专利。2020年,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蜀妙黄精”摘得金奖。  同时,李和桂牵头成立蜀农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户负责日常种植管理,公司负责种苗、技术、销售。2019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目前,已有200多户农户加入该合作社。  李家镇金环井村村民李安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我种花生、玉米、油菜,一亩地一年净收入不足1000元;改种黄精后,每亩产30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15元,一亩地大概能卖4.5万元。”  此外,李和桂还给困难村民、残疾人免费发放黄精种苗,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带动23户残疾人创业就业。李家镇野鸭滩村村民姚应伟,早年在贵阳打工时,不慎从制作钢筋的工地楼上摔下,致9根肋骨骨折、左腿粉碎性骨折。“出院回家后,种地都困难,妻子又体弱多病,家里一直很困难。”姚应伟告诉记者,李和桂知情后,让他到公司务工,现在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  “眼下,我们正抱团发展,提品质强品牌,把‘顺庆黄精’这张名片推向全国。同时正在办理出口资质,希望让顺庆产的黄精走出国门。”李和桂心中已谋划出乡村振兴的“黄精作战图”,他的“掘金”之路仍在继续。对话返乡创业 要选好适合自己的路记者:对返乡创业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李和桂:返乡创业,要有考察有规划,不能盲目跟风,选好适合自己的路。14年来,其实我走了很多弯路,刚开始养竹鼠时,连公母都分不清;种黄精时,我曾把黄精种在朝阳地里,种苗死了一大片,后来才知道黄精喜阴。  希望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们,选择创业项目时一定要谨慎,要提前考察,研究透当地的支持政策,做好资金规划,脚踏实地;建议年轻人思考新模式,结合自身优势,运用好农村电商、现代物流等手段,做到既懂理论又懂业务,还会经营。  记者:听说湖北等地相继抛来橄榄枝,希望你能“挪挪窝”,为什么你都拒绝了?  李和桂:这里是我的家乡,交通便利,民风淳朴。而且地方党委政府也很给力,我回乡创业以来,享受到了贴息贷款、以奖代补、创业资金补助、专业技术支持等政策帮扶。  顺庆区将规划建设小食品加工产业园,利好不断。我们将抓住机遇,继续做大做强黄精产业,以顺庆区为中心,将辐射范围扩大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争当黄精产业领头雁,持续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周汉兵 文/图  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苏家桥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成了“网红村”,不仅被南充市纳入旅游路线,而且跻身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海螺湾水上乐园、坝上草原等项目声名鹊起,每天前来休闲的游人络绎不绝,节假日游人常常爆棚。游人不仅来自南充市主城区和南充各区县,还有不少来自成渝等地。村里的竹编展示墙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苏家桥村最有魅力的地方是浓郁的文化味道。这里会集了竹编、川剧、火龙等多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基因、商业运营与非遗项目体验在这里实现完美融合。文艺人员在村里表演长绸舞。  竹是这里的“主色调”,这里的房屋是全竹修建或者编织的,里面的墙壁、桌凳大多是竹器;竹灯笼、竹编文化墙、竹艺展示墙多姿多彩,成为村里流淌的元素,让游客流连忘返;这里开办了竹编传习所,村民经常举办竹编比赛,中小学生经常来这里体验实践竹编活动。村里竹编传习所里的艺术画。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里的“火龙”。在长乐镇,舞火龙、烧火龙的传统,历史悠久,据传始于清代,曾两次上央视,闻名全国,长乐镇被命名为四川第二批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火龙之乡”。因为舞龙人缺乏和经费不济等原因,火龙一段时间没落了。如今,苏家桥村重振了火龙盛事,火龙展演成为这里的常态节目,远近市民慕名而来,高峰多达数万人次。村里各式各样的川剧脸谱。  “复活”的川剧也是这里一大看点。长乐川剧团一度停演27年,曾经的团长蒋阳春,怀着浓郁的情怀,放弃务工,回到村里办起了川剧馆,不仅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川剧脸谱数百个,而且把原来的10多名当地的川剧团的演职人员招募回来重操旧业,经常性举办川剧座唱、免费传授川剧技艺。游客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五彩斑斓的川剧脸谱,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脸谱,到台上表演川剧,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舞火龙是村里很盛大的节目。  “做有文化的旅游,打造有情怀的乡村。”这个梦想,正在苏家桥村不断变成现实。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2-18
(王玉贵 记者 蒲南溪)“之前承包的这800亩荒山荒坡,花大气力进行复垦,今年该进入收获期了。”2月15日,南充市阆中市水观镇红石桥村,两台大型机械在坡地上翻耕、开垄,几十亩春玉米很快就完成播种。水观镇永安粮油专合社理事长张全安欣喜地看着身后大片黄土地。而去年,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  据阆中市农业农村局调查,截至去年3月,当地撂荒耕地存量60439亩。为激活撂荒土地,去年6月,阆中市出台方案明确,农业专合社积极与撂荒土地承包经营户协商,基本实现前3年免租金、此后低租金,完成撂荒土地流转。阆中市政府对复耕撂荒地10亩及以上的业主,根据复耕面积多少,按照300元/亩至400元/亩标准,进行分类补助。  政策“助推”成效明显。截至去年底,阆中市累计复耕51673亩,综合治理率达85.5%;主动承担撂荒土地复垦的专合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达214家,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拾荒”主力军。  为防止复耕地二次撂荒,阆中市逗硬“倒逼”,严格考核及奖补监督;将撂荒治理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对落实不力、工作滞后、敷衍塞责的,从严追责问责。同时,严格落实惠农补贴发放监督,撂荒2年以上的不纳入补贴范围,倒逼农户自行复耕、委托代耕或流转复耕。  复垦土地增产增收的“出路”何在?阆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联合粮油等部门,建立多种模式订单农业,引导专合社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2-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2月10日,在南充市顺庆区渔溪蔬菜产业园内,长型的钢制水槽里,一根根“灰头土脸”的萝卜正欢乐地“洗澡”,几分钟后,萝卜表面泥沙没了,根须掉了,个个变得光滑、洁净,“颜值”大大提升……两名工人只需将萝卜装袋、打包便可转送到冷藏中心,节省了不少时间。  “园区提升改造后,我们新增了清洗中心,增加了4条萝卜自动化清洗加工线,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市场附加值也跟着水涨船高。”该园区负责人介绍,这也是顺庆区首条集清洗、传送、分装为一体的萝卜自动化清洗加工线。“现在采用了自动化清洗加工线,效率更高了,也更方便了。”操作工人感慨。萝卜自动化清洗加工线。受访者供图  整条萝卜自动化清洗加工线包含清洗、冷却、挑拣等环节,工人们只需站在传送带两旁,快速地对萝卜大小、形状、颜色、瑕疵等进行品质分选,让萝卜的“颜值”实现由内到外的升级。  “以前清洗萝卜是半自动化,20多名工人一天最多只能清洗2吨,费时费力而且成本也高,现在通过自动化清洗设备,一条线最多只要3名工人,其余人员可以合理分配在前端拔萝卜环节。”南充市青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龚金明介绍,基地每年要收获萝卜6万多吨,单每天清洗的萝卜平均就有600多吨。工人们在基地里收获萝卜后,直接就可以运送到清洗中心加工,物流成本明显降低,时间成本也压缩了不少。  据了解,该园区不断完善设施设备,还配套建设了17个仓储保鲜库,总库容达1700吨,实现萝卜品质保鲜,“延长”萝卜销售时间,降低市场风险。“现在萝卜价格变化大,我们就把萝卜冷藏保鲜,待市场价优的时候再销售出去。”龚金明说,园区已实现萝卜种植、收获、清洗、挑选、包装、冷藏、销售“一条龙”,一批批高质量的萝卜进行包装、预冷等处理后,纷纷远销韩国、日本、香港等地。  此外,记者从南充市顺庆区农业农村局获悉,去年顺庆按照“绿色、特色、高效、活力、智慧、开放”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还扩大渔溪蔬菜园区建设,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对农产品采后清洗、储藏(冷藏)、包装等商品化加工处理,强化农产品采收后的加工保质环节,提高农产品进入终端市场品级和附加值。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2-15
(记者 李传君)“哇,这条路居然通到我家门口了!”“咦,这片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啦!”  “快看啊,来村上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啦!”  春节期间,四川省阆中市柏垭镇的返乡群众、在家居民纷纷议论着身边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巨美画卷在柏垭大地徐徐展开。  “以前自己种地,收成全看天,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打工要到几十里外的城区,我常年腰疼,根本坚持不下来。现在不用出村,在优果鲜产业园学种植、搞生产、收果子,务工、土地流转等收入一年能有两万多元,还能兼顾家庭。”上游村脱贫户田小朋开心地说。  近年来,柏垭镇始终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路径,重点抓好橄榄油、柑橘、柠檬三大特色产业管理维护和市场对接,采取“党委领导、政府搭台、支部服务、企业主体、农户参与”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以“中义橄榄油”“优果鲜”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以虎溪村为代表的集体经济增收示范村,精心推出农耕体验、田间采摘、亲子互动等旅游产品,年吸引两万余名游客来柏度假、休闲,带动周边群众年均增收2000余元。  “以前村里的环境又脏又乱,河里面到处是垃圾,天天发着一股子臭味。现在搞生态环境治理,山青了、水净了,随处都能闻到花香、听见鸟叫,很多在城里面住的人都被吸引回来了。”高观社区村民宋林很是自豪。  “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下高速一路开来,我还以为走错了地方。金柏大道上一排排全新的路灯整齐排列、机非隔离带内鲜花盛开、绿草茵茵,格外美丽喜庆。”长期在广东务工的李军对家乡巨变大为惊喜。  柏垭镇以加强生态保护为重点,专人专班全覆盖治理垃圾收处、污水排放、土壤污染三大农村污染治理难题,24小时运行柏垭污水处理站,中央环保督察主要考核内容实现“双减双降”,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尤其是中省预算内投资重点项目金柏大道建成通车,新老场镇全线连通,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新企业沿线落地,“提升一核、做强一极、辐射三片”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构筑起良好的生态优势。  “我们村旁的淳风祠景点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想趁机做个农家乐。”  “中央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只要我们敢闯敢试、苦干实干,多把外面的好点子、好经验、好技术带回来,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本地的产业路子,既能带动就业也能致富……”春节期间,柏垭镇的多个村都组织了村民茶话会,村干部把部分村民代表和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聚在一起,共商发展思路、共谋产业方向。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据统计,春节期间柏垭镇共举办8场村民茶话会,吸引了100余名外地返乡群众、退役士兵、大学生等参加。  近年来,柏垭镇始终把人才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用政策吸引人才、用情感激活人才、用事业成就人才,统筹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和各类人才下乡回流,努力从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中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带动性强的乡村振兴生力军。据统计,近三年返乡人员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65家,解决200余名村民增收就业。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我们就是要通过座谈会等方式把‘归雁’人才聚到一起,碰撞出更多‘金点子’,引来更多‘金凤凰’,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柏垭镇党委书记牟天斌说。  “我之前一直在外面做工程,这几年家乡变化很大。作为党员,应该回来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020年当选的柏垭社区党委书记刘中平说。  近年来,柏垭镇积极建强基层党组织,大力拓宽农村选拔吸纳干部人才渠道,通过“选、育、用、留”等方式培养一支勤勉工作、敢挑重任、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努力实现“建好一个班子、带富一方百姓”。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互尊、互爱、互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提倡喜事新办,丧事从俭,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这是富乐庙村的《村规民约》。  “当年李先念率领红军打赢了吴家山阻击战后,在这里建立了乡、村苏维埃政权组织,并率军北上策应红一方面军和中共中央。”老房嘴村红军纪念碑志愿讲解员吴文远自豪地讲解历史,让游客们久久难忘。  粉刷一新的新村墙体、居民屋外处处是传播文明新风、弘扬乡村文化的彩绘,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柏垭镇用好用活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传承文脉、美德为基础,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大力开展文化进基层活动,多次举办“九九重阳老人节”“新春大赶集”、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千家万户。  据了解,柏垭镇乡风文明建设从点到面全面开花。目前,全镇共建设农民夜校12个,实现了所有村(社区)全覆盖,引导群众学政策、学文化、学法律、学技术,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2-14
(赵威 徐玥 记者 李国富)“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办了这么大的一件好事,让我们在年前用上了更清洁卫生的自来水。”2月7日上午,西充县占山乡场镇居民杜华芬打开水龙头,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流入菜盆,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所用的自来水直接从县城引来,水质好,供水充足。“占山乡场镇虽然通自来水很多年了,但水质不高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该乡人大主席胥立新介绍,占山乡水厂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在山高处建蓄水池,将山下马家户村堰塘里的水抽到蓄水池中,消毒后再用水管通到各家各户。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充县将鹤鸣庵水厂至占山供水管网延伸工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内容之一进行推进,经过充分论证、规划线路、资金核算,预算资金860万元,从县城直接引水到占山,提高占山乡人民用水质量。该工程主管道沿近10公里的通乡公路而行,途中为翻越一座山,修建了两个增压站两次增压,让自来水提升280米直通占山场镇。为防止县城管网维护等意外情况造成停水而影响占山群众用水,在两个增压站和占山场镇处分别建设容量为60立方米的储水罐,180方备用水可供场镇常住人口300余人使用一周,还能作为消防救灾等应急用水使用。“为了让群众尽快用上高质量的自来水,县自来水公司组织人力全力保证线路建设、管网安装,开工仅三个半月便实现主管与乡场镇水网接通。”胥立新介绍,目前正在更新场镇原有管道,但不影响群众用水,同时积极将水网延伸至各村社,让更多群众受惠。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2-1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