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李奎 向全发 记者 李国富)千年丝绸文化、秦汉丝锦名邦从这里发轫;自秦岭奔腾而下的嘉陵江,在这里秀出最柔美的身段……这座人文厚重、山水秀美的城市——四川南充市高坪区,如今正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以文旅发展“633”行动为统揽,按照“以城为核、城乡互动”的思路,全方位促进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治理法治化,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两带突破、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该区一幅全新的山水画卷正在南充江东大地徐徐展开……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文化为魂   打造有温度的“诗和远方”“呜…呜…”随着嘹亮的汽笛声鸣响,一辆造型复古可爱、颜色靓丽的新能源小火车从站台徐徐驶出,在景中穿行,沿途六合染房、民国风六合厂门、张澜手植古桑、古朴六合院、世界工业活化石雕塑、千年桑田神木、丝绸源点雕塑、网红银杏林、百年望江茧站,还有那保护传承至今的丝绸生产场景,电话亭、老式广播、木制座椅……在高坪区六合丝绸源点,不仅勾勒出一幅幅怀旧的场景,恍若时空穿越 ,还能带你回到丝路繁华的岁月,重温百年六合传奇。 近年来,高坪区“坚持‘修旧如旧’思路,聘请了专家团队对六合丝绸博览园28个子项目进行修缮修复,注重遵循建筑形式、材质表现和空间尺度历史原貌,全方位展示高坪丝绸历史和文化。”高坪区文广旅局一名负责人说,依托“百年六合”,高坪区坚持“工业为核、文化为魂、旅游为翼”,规划建设集“产业、文化、旅游、研学、生态”为一体的丝绸源点景区,着力打造丝绸文明的发源地、丝绸旅游的目的地。六合丝博园从“活”起来到“潮”起来的不单单是古建筑群和文化遗产,更是心中的丝绸情愫和文化自信。如今的高坪,正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契机,用活用好丰厚的文化遗产,倾力打造具有多维度、高品质的国家级工业遗产文化旅游景区,让“六合码头集市”的繁荣图景生动再现。除了六合丝绸博览园,眼下,高坪多个本土旅游品牌也正在如火如荼升级改造中。在高坪城区,鹤鸣山景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长乐镇,一根根竹子变成竹席、箩筐、灯笼、摆件,南充市非遗保护项目“高坪竹编”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远销意大利、马来西亚……凌云山风景区“高坪区有文化旅游资源3735处,要做的是发扬本地特色,让本土文旅品牌当主角。”高坪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反复调查,该区确定“天下第一曲流”“世界丝绸源点”两个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丝绸文化寻源”“天下曲流体验”“凌云圣境探秘”“网红乡村打卡”等路线,做大醉美橙香、澜岭江花、长乐火龙、高坪竹编、过江龙牛肉、万家腊肉等景区景点和本土品牌,激活本土文化活力。项目支撑 六大领域近百个项目快速推进6月19日是周日,市民刘莉和家人驱车途径S206—龙江路前往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景区游玩,宽阔通达的道路两旁,美丽风光让一家人很是感叹。 “以前到这里要经过龙门人流密集区,经常堵,现在道路宽敞平坦,沿线的绿化也提升了几个等级。”刘莉说,改造后的S206—龙江路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不仅缩短了路程,也极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刘莉所说的S206—龙江路,是连接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的主要通道。通过争创天府旅游名县,高坪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对这条道路实施全面改造,不仅打通了高坪旅游公路向北延伸的关键节点,还实现了优质文旅资源活力迸发、串珠成链。完善的路网让特色景区赢得更多游客青睐,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高坪区阙家镇依托紧邻兰海高速公路出口优势,加快全镇道路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柑橘特色主导产业和乡村旅游,成功打造5万余亩现代柑橘产业园和“醉美橙香”3A级乡村旅游景区、凤凰故垒景区等特色景点,仅该镇火烽村,年接待游客就超过15余万人次。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过去我们靠传统种植,每年收入比较固定。现在路修好了,种的柑橘不仅可以卖钱,还吸引不少游客来赏花采摘。村民还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农家菜。”说起如今可观的收入,火烽村村民张学敏喜上眉梢。从高坪区交通运输局获悉,该区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全区相继新建旅游公路100余公里,设置特色公交站点400余个,有效破解了旅游旺季交通拥堵瓶颈。在高坪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建设项目进展情况通报表上,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领域的87个项目进度一目了然——在吃方面,该区积极开展明厨亮灶、后厨大整治活动,发掘特色小吃,让游客吃得放心舒心;在住方面,该区多家高端酒店、度假住宿、特色民宿在紧锣密鼓改造、建设当中;在行方面,该区乡村旅游大环线、游客集散中心到各大景点的专项路线均在进行导视导览升级,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在游方面,今年以来,鹤鸣山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丝绸源点景区正倾力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农业循环园已超过创建3A级旅游景区;在购方面,王府井、保利等商圈满足购物需求,围绕丝绸、竹编、嘉陵江等元素设计的文创产品将极大满足游客的特色购物需求;在娱方面,以城市观光游和“夜游经济”为抓手,白塔耍都商业街区、江东大道“四馆七景”完成改建。丰富旅游业态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19日晚上7时许,华灯初上,走进高坪区白塔耍都特色商业街,悠扬的歌声远远传来,热闹的夜市开场,只见小吃、潮玩摊位一字排开,吆喝叫卖声、询价声不绝于耳,“点燃”了高坪的人间烟火气。 为增加白塔耍都特色商业街的人气,激发商业街活力,今年3月初,高坪区结合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工作,对这条商业街进行打造升级,增加了特色小吃街、国潮打卡点、商品展示区……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高品位特色街区。“融合灯笼元素,打造国潮树灯、红鱼巷、天幕灯笼等,让市民感受到《大鱼海棠》电影中的梦幻景象。”白塔耍都特色商业街规划设计人员青颖说,这些柔美的灯光和一处处特色鲜明的打卡点,不仅很好地吸引了游客,还满足了群众的夜间消费需求与文化需求,实现了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双赢。“有文化,夜间经济才能留住人,发展高坪的夜间经济须以文化元素为导向,并搞好配套服务。” 高坪区文广旅局一名负责人说。 在高坪的广袤农村,也是景点串珠成线,活动精彩纷呈。春天里,龙门街道油菜花金灿灿、都京街道澜岭江花成网红打卡地,擦耳、走马千亩桃花、李花竞相盛开,吸引市内外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在凌云山景区,“旅游+研学”营地公园受到学生、教师的青睐。这里开发了16项研学实践主题课程,配备了专业讲解人员、研学旅行导师、研学安全管理师、课程辅导员等。丰富旅游体验、提高留客率。在高坪区,旅游产业强大的拉动力、融合力正助推着多个产业与旅游融合:六合丝绸博览园“旅游+工业”、中法农业科技园“旅游+农业+科普”、金城山“旅游+康养”、长乐镇苏家桥村“旅游+非遗”……“旅游+”推动逐步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特色美食的助力。通过创建天府旅游名县,高坪区的地方特色美食,也正带动旅游业不断“升温”。鹤鸣山旅游景区上个周末,位于高坪区东观镇的特色餐饮美食辣仔鸡生意火爆,不少游客和市民慕名而来,品尝这道特色美食。而“东观辣仔鸡”是高坪区地方一大特色菜品,深受顾客的喜爱。同样,在高坪区龙门街道,吸引无数游客慕名打卡的不仅是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古镇,更有那一道道让人回味无穷“一鱼多吃”的美食。“餐饮、美食是一个‘自带流量’的载体,也是游客们亲近一座城市最好的‘切入点’,能够直接、快速地带动旅游发展。”高坪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坪区依托丰富的美食资源,将鲜明的川北文化融入餐饮中,大力发展特色餐饮,设计策划高坪“美食之旅”特色旅游产品,开辟不同系列美食主题,让游客品味独具高坪特色的美食,打响了“吃在高坪”品牌。不断丰富“吃住游购娱”旅游业态,促进了高坪区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区共实现文旅产业产值37.6亿元,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13.5%。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21
(赵威  记者  李国富  文/图)日前,在西充县关文镇长路垭村产业基地,记者看见当地群众正在地里采收大豆。大豆并未完全成熟,枝叶还是青色,种植在玉米的间行里。 群众正在采收大豆  (赵威 摄)“我们现在收的是鲜食大豆,用于加工成毛豆销售。”基地负责人、南充市涛哥哥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介绍,基地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一行玉米套种两行大豆,或者两行玉米套种二至六行大豆。“这样种植,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基础上,还能收获一季大豆。”黄涛介绍,基地采取播后苗前封闭+物理除草的无公害种植方式,播施有机肥,玉米、大豆共生,减少了病虫害,实现了一季多收、一地多用,粮食增产、群众和企业增收多方共赢的目的。“公司每天拿现钱结算工钱。”长路垭村村民何光焰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他不但拿到了土地租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加上农保等,一个月收入近2000元。据介绍,该公司于2021年9月流转该镇8个村的土地近5000亩,用于种植玉米、大豆、蔬菜等。基地平均每天用工200人,高峰时节每天用工350人左右。截至目前,公司发放群众务工工资已超200万元。据了解,今年,西充县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53万亩,预计增收大豆168.3万公斤。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夏季苦瓜在生长过程中,水肥要充足,这样才能多结瓜。晴天太阳猛烈,水分蒸发快,需及时淋水,避免受旱萎蔫,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在高产时期,在加强肥水管理时还应加强病虫害防治……”6月13日,在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蔬菜苦瓜种植基地,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农艺师黎万春一边察看大棚苦瓜长势一边向村民们讲解了三伏天苦瓜高产田间管理技巧。  及时进行中耕。苦瓜从苗期开始,就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以防瓜头土壤板结。一般在定植浇过缓苗水之后,待表土稍干不发粘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如果遇大风天或土壤过干旱,则可重浇一次水后再中耕。  第二次中耕,可在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这次中耕要注意保护新根,宜浅不宜深。每次中耕可结合施一些优质农家肥,如饼肥、各类禽毛和腐熟鸡粪、猪粪等。搭架后,当瓜蔓伸长达50厘米以上时,根系基本布满全行间就不宜再中耕了。  及时拔除杂草,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和减轻病虫为害。在第一次中耕时,若发现缺苗或弱病苗,要及时补栽。同时,摘除棚子下部的老、黄、病叶,以及悬挂到下部的无瓜的枝条,然后装袋远运销毁。  尽量促花。经常性少量喷施“开花精”“促果灵”“喷施宝”“氨基酸”、芸荟素、硼砂、磷二钾、硝酸钙等药剂。  肥水管理。苦瓜除施足基肥外,一般在抽蔓、开花、结果时重施追肥。第一次追肥是在定植后7天,可施用10%浓度的腐熟人粪尿或0.5%复合肥水,以后每隔5~7天施一次,其浓度逐渐加大,待至开花结果时,人粪尿浓度可增加到30%。  开花结果期间,要追2~3次重肥,以延长其收获期。一般在初花时,亩用饼肥25~30公斤、复合肥15~20公斤、尿素10公斤,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第一次采收后,继续用饼肥20~25公斤、复合肥20公斤再追施一次,以后每采收1~ 2次,就要追施30%~40%的人粪尿或10~15公斤复合肥。  防治病虫害。苦瓜常发病有线虫病、白粉病、疫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为瓜实蝇、蚜虫。  白粉病:在叶片上布满白色粉状物,造成植株早衰。  防治方法:当叶片上有白色粉状物出现时,应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氰菌唑水溶液、粉锈宁水溶液、翠贝或硫悬浮剂水溶液进行防治,连续喷洒2~3次,药水水量一定要大。  疫病:在叶片上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变褐色。病斑可扩大至整个或大半个叶片,潮湿时,在病斑交界处,长出一圈白色霉状物。  防治药剂:百菌清、疫克、波耳多液、农利灵、安克、西先吗啉、乙磷铝、杀毒矾或金雷多米尔喷施,病叶摘除带走销毁。  螟虫:用三唑磷、杀虫单、杀虫双、锐劲特等喷杀。  蚜虫: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喷杀。  瓜实蝇:以幼虫蛀入幼瓜,使幼瓜畸形,并提前转色,其后腐烂变质,还散发恶臭气味。  防治方法:在幼瓜期,用锐劲特水溶液,或农地乐水溶液,或功夫水溶液喷洒幼瓜2~3次,每4~5天一次,并及时摘除畸形果,集中园外烧毁或深埋。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1
(黄骞 记者  李国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民生工程。自南充市顺庆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华凤街道元宝山村立足实际、因村制宜、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提升行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幅美好洁净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绘就。初夏时节的元宝山村,风光旖旎。6月13日,记者来到华凤街道元宝山村,宽敞平整的通村水泥路映入眼帘,整齐排列的农家小院掩映在乡路两侧,错落有致的太阳能路灯顺着村道向村里延伸,农户们忙于田间地头,阳光透过树梢投下点点斑驳,微风引得树枝沙沙作响,宁静祥和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告别“摸黑路” 点亮“民心灯”乡村不仅要美,还需富有生活气息。曾经的元宝山村因基础配套设施薄弱,路灯建设长期滞后于道路修筑,导致村里老人、小孩摸黑走路摔跤事件时有发生,给村民夜晚出行造成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以前一到晚上,出门都要打上手电筒,现在再也不怕走夜路了,道路变亮了,晚饭后还可以在路灯下散步。”华凤街道元宝山村村民何明友高兴地说。2021年,元宝山村200余盏太阳能路灯投入使用,让夜幕下的村庄变得明亮又多姿多彩。据了解,华凤街道元宝山村党总支把“让百姓不走黑路”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内容之一,通过党员代表大会商议,多方征求群众意见,积极筹措资金40余万元,实施道路亮化工程,解决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难题。通过近6个月的努力,一座座太阳能路灯屹立在村庄的各个角落,覆盖了村庄的田间巷陌。在不方便安装路灯基座的地段,经过村委会、村民及施工方多方协调也安上了路灯,极大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亮化工程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一盏盏矗立的路灯,点亮了民心、照明了道路,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元宝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佳芮说。现如今,每当夜幕降临,路灯便自动亮起,像一群守护村民安全的卫士,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照暖了村民的心,也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梦,成为了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农村改厕:让“方便”更“方便”地面墙面贴瓷砖,头上吊顶装浴霸,热水器、洗手池、淋浴花洒、冲水马桶一样不少,走进村民王依常家,厕所干净而整洁。“过去,‘一个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基本上算是农家厕所的真实写照。”村民王依常告诉记者,自家厕所曾经又臭又烂,夏天蝇虫乱飞、臭气弥漫,冬天又极易滑倒,想上个厕所,还必须得跑出院子。“改厕后,大家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现如今的水冲式厕所,干净卫生,一点臭味都没有。”王依常说。 改造后的厕所“厕所虽小,却是一面‘民生之镜’。农村‘厕所革命’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也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振兴不容忽视的环节。”村党总支书记王明秀说,在改厕具体实施过程中,村干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发挥农民作为改厕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改厕的自觉性、积极性。同时,引导农户转变思想观念,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卫生厕所,使改厕工作真正的服务于农民,让农民切身体会到改厕的好处。目前,该村已完成改厨改厕共208户,彻底告别了如厕难、难如厕的窘境。据了解,元宝山村由原胡家沟村和原照壁沟村合并组成,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840户2893人,常住村民800余人。2021年,元宝山村先后被纳入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顺庆区委、区政府“三村两园”的先行试点、综合示范村。未来,元宝山村将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打造成一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金元宝”,绘就以产业有奔头、农村有向往、农民有笑容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16
(任诗韵 记者 李国富)  近日,在南充嘉陵区吉安镇蚕业合作社内,蚕农们将采摘下来的“黄金茧”放在室内,不计其数的蚕茧色彩鲜艳,堆积如山。当前,嘉陵区春季“黄金茧”迎来丰收。嘉陵区黄金茧丰收“这一季‘黄金茧’卖了近200公斤,挣了7000多元。”吉安镇张家坝村村民张俊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他家养了3张春季“黄金茧”蚕种,四季养蚕可增收3万多元。据了解,2019年四川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引进天然彩色家蚕新品种“黄金茧”,又名“水星一号”。与同品质白茧相比,“黄金茧”病害少、生产周期短、产量高、价格高。茧色金黄鲜艳,缫丝后不需要化学染色,更天然环保,与皮肤接触非常柔滑,是生产蚕丝被的优质原材料,备受市场青睐。“今年‘黄金茧’收购价为37元/公斤,目前共收购鲜茧2600公斤。”吉安镇蚕业合作社社长蒋发清对记者说道,今年向全镇800多户蚕农发放春季“黄金茧”蚕种660张,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收购,统一烘干,统一销售。“鲜茧经过烘干,价格能卖到110元—120元/公斤。”蒋发清说道。嘉陵区黄金茧丰收据了解,嘉陵区蚕桑产业发展中心为保障“黄金茧”生产和收购工作有序进行,每年为区内养蚕合作社免费提供“灭蚕病”消毒剂100件(100000袋),发放养蚕技术资料2000余份,在饲育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市蚕业管理总站、省蚕研所的专家现场指导,确保蚕桑产业稳产增产。“蚕桑产业的蓬勃发展让群众找到了新路子,鼓起了钱袋子。”嘉陵区蚕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常勇介绍道,目前嘉陵区优质桑园面积达6.5万亩,2022年为吉安、李渡、大通等乡镇的4000多户村民发放黄金茧蚕种6000余张,春季“黄金茧”产量预计可达33万公斤,实现产值1320余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16
(杨俊 张海波 记者 李国富)眼下,正是高粱播种的好时节。6月13日,在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柿子沟村高粱播种现场,傲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卫正驾驶着904拖拉机配套6行播种机在田间忙碌着,只见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次性完成,一幅农业现代化的“耕”新美景图在嘉陵大地徐徐展开。“今年,金宝镇计划种植优质高粱14000亩,目前已完成13000亩高粱播种,引进播种机播种,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有利于高粱生长。”金宝镇副镇长林俊名介绍,机械播种高粱,不仅播种深度均匀、出芽整齐、出芽率高,而且高度比较均匀,能进一步减少高粱籽的损失率和含杂率,对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该镇与本地企业签订订单农业,实行订单种植,确保高粱产业发展稳得住、能致富。据悉,正在机播高粱的这片田地,正是金宝镇今年刚整治复耕的撂荒地,经过整治后的土地大块而平整,最大的土块面积达10多亩,十分适合机械化作业。而机械播种的推广,为嘉陵区10万亩优质高粱种植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9.5万亩高粱播种,预计本月将完成全部播种。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6-14
(黎涛 蒲星宇 记者 李国富)6月10日,南充市顺庆区农业农村局在嘉陵江顺庆段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50多万尾鱼苗。“今天增殖放流的有鳙鱼、鲢鱼、胭脂鱼,其中,鳙鱼15万尾、鲢鱼31.75万尾、胭脂鱼4万尾,规格均在5厘米以上。”顺庆区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李天辉说,增殖放流能够改善鱼类种群结构,丰富渔业资源,对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嘉陵江水域生态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还特别提醒广大市民不可自行放生,需事先向区农业农村局申报批准,经水产部门检疫合格后才可放生。据了解,嘉陵江是长江重要支流,目前正处于“十年禁捕”期,近五年来,顺庆区通过增殖放流向嘉陵江放生各类鱼苗近1000万尾。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6-13
(彭杰 记者 李国富)“你这片脆李基地总体不错,但土地肥力欠缺了一点,建议尽快施普通高钾肥……”近日,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董文斌在南充市营山县清水乡银鸽村脆李种植基地,认真“把脉问诊”后,对技术工人就剪枝、施肥等日常管理技术进行了现场教学。“县就业服务管理局想创业者所想,急创业者所急,不仅组织我们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走出去学习果树种植技术,还主动邀请专家到李子基地开展巡诊活动,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真是太贴心了。”清水乡银鸽村脆李种植基地业主廖万顺激动地说。这是营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开展专家“巡诊”助创业的一个缩影。当天,该局邀请董文斌来到营山的多个李子种植基地,察看果树长势、病虫害防治、果子生长情况等,认真查找日常管理、施肥等存在的问题,并开出“药方”,确保李子丰收。据介绍,今年该局常态化组织开展专家“巡诊”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实地“把脉问诊”,破解桎梏油橄榄、花椒、李子等农业产业发展难题,助农增收。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6-13
(李同周 记者李国富)近年来,西充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促进作用,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短板,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修建山平塘、硬化水泥路、新修产业路……6月7日,在西充县多扶镇桂花村2022年以工代赈工程建设现场,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西充县多扶镇桂花村2022年以工代赈工程建设现场。 (李同周 摄)据介绍,该村以工代赈项目共计投入资金421.32万元。主要建设产业路、水利基础设施,开展土地整理,为该村产业发展夯实基础。项目建设工期为8个月。走进桂花村,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民居、硕果累累的柑橘园……该村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招引了南充市舜之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优质柑橘、美国黑李、黄心苕等主导产业4000亩,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该村此次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将有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用工方面我们量身定制务工岗位,最大限度为该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技工按每个工日180元计算,普工按每个工日120元计算。”西充县发改局农经股股长何义兵介绍,该项目预计发放劳务报酬82.45万元。“群众是根本、项目是载体,带动发展是以工代赈的目的。”西充县发改局副局长赵山川表示,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相继在太平镇天城乡村、常林镇金祠寺村、古楼镇新龙寺村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了以工代赈项目,通过以工代赈扶持产业发展,借助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梓睿 马永红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近年来,仪陇按照“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培育大品牌”的思路,引进香港布碧丝集团公司,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新政、土门、铜鼓等乡镇建立有机蚕桑基地,建设百里蚕桑丝绸产业长廊,发展蚕桑产业。选茧子。  连日来,第一季春茧迎来丰收。6月5日,在蚕茧分拣收储中心,前来交茧的人早早就排起了长队,一筐筐雪白的蚕茧整齐排列在分拣中心,好不喜人。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对蚕茧进行筛选、过秤,整个过程快速有序。蚕农们现场交货现场收钱,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会通过选茧、抽样、评级等7个工序对蚕茧进行定价,用最科学的方法保证业主的蚕茧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布碧丝集团公司技术部经理余建盛说。据了解,该中心首日收茧达2万公斤,预计第一季收茧可达到 12 万公斤,总产值达650万元。  一片小小的桑叶,富裕了一方百姓。余荣华是铜鼓乡余家坝的村民,今年他承包了 67 亩蚕园,通过现场定价,他的蚕茧卖到了每公斤 51 元,仅第一季喂的27张纸就卖了5万多元。  “养蚕对我们仪陇人来说本来就是传统产业,如今引进了新的养蚕模式,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务工就业问题。”余荣华对蚕桑经济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为了让利益最大化,业主们还在桑田里套种了豌豆、黄豆等农作物,每亩地套种收益可以达到500元左右。  蚕农和村民受益得益于该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采用的“三统两分一返一保底”运营机制。企业统一建设基地、技术培训和小蚕共育,并在蚕种费、供药费上对业主进行减免,业主负责桑园分管和大蚕分养,企业将建好的桑园以 50 亩起租,返租倒包给群众,按不低于每公斤35元的保护价收购蚕茧。  “通过高标准桑园建设,让蚕农告别传统的养蚕方式,走上种好桑、养好蚕、卖好茧的新路子。”该公司法人代表许少琳说,目前公司着力于打造全产业链,力争形成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炼染、成衣制造加外贸出口的一条龙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09
  (记者 李传君)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构建起“3+3+N”的现代农业体系,即做强生猪、粮油、蔬菜,做优柑橘、木本油料、新型桑业,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储运等N个农业支撑产业。并建成优质粮油40万亩、特色产业30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123个。  国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嘉陵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共建成“国字号”园区2个、省级四星级农业园区1个、市级五星级园区1个;并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30家、县级以上37家。  今年以来,嘉陵区力争将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完成提档升级,成功创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并启动创建“有机粮油+新型桑业+优质生猪”为核心的粮桑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再力争创建2个市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并坚持龙头产业培育、全产业链循环发展。  科技为后盾,一亩桑产值5万元  嘉陵区蚕桑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双桂镇,涉及7个村,面积1.3万余亩,共带动2500余户农民,受益人群达1万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陈宗懋在这里设立了省级院士工作站,带领专家团队50余人,引导蚕桑产业从单一向多元发展,从低效到纵深挖掘。  “我们的产品以桑茶为主,并有桑叶粉、桑食品,还有桑枝食用菌、桑园套作豆类作物等,综合一二三产业产值,每亩产值高达5万余元。”园区基地现场负责人刘辉说。园区内,传统的蚕桑仅占很小一部分,用于科研和展示,99%为茶桑,另有少量果桑、蔬菜桑。  每年春天,要采一次春桑做茶;夏季采一次做桑叶粉,此后进行一次夏伐,枝条粉碎用来种植羊肚菌、桑黄、灵芝、鸡枞菌、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然后进行水肥管理;霜降后再采一次,用作霜桑茶;冬管伐枝后,可在桑树行间套种食用菌、豆类等作物。  产品蚕用饲料桑叶粉,是向仲怀等专家的成果之一。“蚕用饲料桑叶粉是将夏季大桑叶打成粉,制成面条或饼干状,可以不受季节限制,实现工厂化大规模养蚕。”刘辉说,园区龙头企业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被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指定为蚕用饲料桑叶粉的唯一供应商。  据刘辉介绍,园区每亩可采春桑150公斤,制成春桑茶价值提升到9000元,夏季可采2000斤用作桑叶粉的桑叶,制成品价值提升到1.6万元,秋季可采用作霜桑茶的叶子2000斤,制成品价值提升至2万元以上,每亩桑枝用来种食用菌,还可增加产值9000余元。  在这每亩5.4万余元的产值蛋糕中,园区农户分享到的土地流转费和采桑等劳务收入就高达7500余元,整个园区产值达8000余万元。其中尚好茶业建成了国内首条1000吨桑茶、桑叶粉生产线,年产桑叶茶和桑叶粉3000吨、桑食品500万袋,年产值超过10亿元。  龙头为支撑,种养循环带富农民  嘉陵区大通镇生猪柠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为南充市五星级园区,总面积2.0885万亩,2009年开始发展柑橘和柠檬,2010年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天兆猪业年出栏仔猪14万余头,园区柑橘(柠檬)种植面积1.8万亩,其余为粮油和桑树。  “天兆猪业最大的亮点是不断升级的猪场建设模式,目前已升级至5.0版本,已获得11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公司相关负责人汪致宇说,主要特点是共设计了5层防护圈,布局上分区分流,独特的通风、降温、升温环控系统,使猪场达到无污水、臭气、蚊蝇。  “我们两个种猪场每月出栏仔猪1.2万头,除留2000头做后备种猪外,其余以销售或代养的方式输送给其他养殖户。”汪致宇说。公司在园区共带动了50余户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且这些业主大多数既是养殖户又是种植户,其中29家种植规模超过300亩。  大通镇副镇长吴丰沛说,园区这些种养大户,基本都建有猪粪干湿分离系统和沼气发酵设施,沼液管网在种植基地覆盖率达90%以上。另外,在大通与大兴两个乡镇之间,还建有一座有机肥加工厂,产业园直接消纳不完的禽畜粪便,运到这里加工成了有机肥。  如果以300亩以上种植基地可消纳1000头规模的养殖场来算,一个这样的种养循环业主年产值可达多少呢?大通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左小辉说,按当下柑橘每斤3元、每亩产3000斤计算,每亩产值为9000元,300亩即27万元,加上1000头猪年产值将近300万元。  除此以外,园区普通群众还有“四金收入”。“土地流转收租金,产业周转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入园务工得薪金,多渠道创收得现金。”左小辉说,园区产业共覆盖人数超过2万人,综合起来人均这“四金”所得年增收至少超过2000元,整个园区超过4000万元。  创建为目标,打造国家级园区  四川正全省推行“省领导分产业推进、市(州)抓县、县管园”的产业园建设管理推进机制,特别要求县级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园长”,分管负责同志担任“执行园长”。嘉陵区编制了国、省、市、区四级园区发展详规,沿一江三河共规划布局了14个现代农业园区。  在“3+3+N”的现代农业体系中,优质粮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嘉陵区每年利用统筹整合资金、专项项目资金等投入粮食生产3000万元以上,去年全区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325个,同比增长135.5%。今年全区粮食播面将达到102万亩,产量超36万吨。  在制定的2023年成功创建粮桑猪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目标中,嘉陵区尤其强调“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五良’融合”。截至今年,将全部消除撂荒地10万亩,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推动撂荒地复耕种粮,并坚守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82万亩耕地红线。  嘉陵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中心负责粮油生产的肖立说,全区能灌能排、宜机耕地占比65%,耕地有效灌面占比80%,且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0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0万亩,并确保95%以上的坝田、沟槽田、高标准农田用于种粮食。  区农投公司在全区粮食主产区投资建设了32个标准化猪场,租赁给天兆猪业,天兆猪业再流转给其他业主养猪,该模式占据了全区生猪出栏量一半以上。该区还成功创建“嘉陵柑橘”“嘉陵桑茶”“嘉陵种猪”等知名品牌,“尚好桑茶”“天兆种猪”闻名全国。  以大通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为核心的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和已建成的蚕桑现代农业园区、生猪柠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正在成为即将创建的粮桑猪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基石。新的园区坚持全产业链循环大发展,并探索发展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6-08
(杜小春 吕心怡 记者 李国富)小满时节,南充市嘉陵区各种农作物竞相生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上万亩粮油基地内,小麦成熟,金波荡漾,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近年来,南充市嘉陵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的指示,积极推进粮油生产,促进粮油产业兴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藏粮于地  撂荒地变成聚宝盆5月22日,嘉陵区龙蟠镇鞍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青建伟站在山头眺望,满眼金光,微风过处,麦浪滚滚,生机无限,他黝黑的脸颊上绽放了灿烂的笑容。“2021年前,全村有撂荒土地1000多亩,为想‘谁来开荒’‘谁来种地’‘种植什么’这些问题,经常弄得我夜里睡不着觉。”青建伟说,嘉陵区于2020年率先在全市开展撂荒土地整治,相关区级部门多次深入鞍子山村调研,指导龙蟠镇王家店社区居民陈治能成立硕丰益民粮油专业合作社,在鞍子山村开垦荒地1000多亩,在全镇流转耕地6000多亩,轮作小麦和高粱。硕丰益民粮油专业合作社小麦基地“当时荒地里灌木丛生,土里树根错综复杂,开垦难度高、工作效率低,我们烦恼了好一阵儿。”提及开荒之初的场景,陈治能记忆犹新,他说:“当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忙联系了镇农业服务中心,请专业人员前来指导开荒。”“村里1000多亩撂荒地开垦全部清零,全村流转土地1492亩,农民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地力补贴增加收入,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青建伟喜不自禁地说,在撂荒地整治初期,农户积极性普遍不高。为推动粮油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地落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帮扶单位的干部多次进村入户宣传动员,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与村集体、专合社签订种植协议,有效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为“沉睡”土地资源注入新活力。在嘉陵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2021年嘉陵区完成撂荒地整治8.5万亩,2022年将实现撂荒地清零。藏粮于技  科技赋能粮油生产5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嘉陵区龙蟠镇石板被村看到,昔日的荒地已经开垦成高标准农田,不久前播种的“金糯粱1号”高粱长出新叶,染绿绵延沃土,待高粱丰收后,将被送入四川凸酒酒业有限公司作为酿酒原料。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嘉陵区政协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优势,把“双助活动”和“万企兴万村”结合起来,指导委员企业四川凸酒酒业就近建设技改扩能的原料基地,2021年在嘉陵区建成了优质高粱基地3.5万亩。产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在区委、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四川凸酒酒业与南充市农科院、西华师大等院校合作,建立了四川九方白酒研究院、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凸酒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深入钻研酿酒高粱种植技术,积极开展高粱高产创建。由四川凸酒酒业向专合社、种植大户“供种子、供肥料、供技术”,以现代科技赋能农业生产,促进产业兴旺,带动农户增收,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同时,区政协邀请四川省农科院、重庆农科院、南充市农科院的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村干部、专合社、种植大户、农技人员开展高梁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的种管水平,为高粱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保障。“公司通过不懈摸索、层层筛选,引进了现代科技含量高的‘金糯粱1号’等优质高粱品种,免费提供给高粱种植基地。”四川凸酒酒业销售公司总经理刘万栋告诉记者,比起东北高粱和进口高粱,本地高粱的支链淀粉高出10%以上,更容易酿造出口感醇厚的高品质美酒。产销合作  订单农业激发种粮热情记者走进四川凸酒酒业的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对新生产出的白酒进行最后的检查,不久后它们将通过线下营销及互联网平台,远销湖北、安徽、重庆等地。“今年,全区规划种植高粱10万亩,年产量可达3.5万吨,产值达1.57亿元。”刘万栋表示,“若是高粱成熟时的市场价低于合同约定的保底价,公司将按照4.8元/公斤的保底价收购,如果高于保底价,公司则按照市场价进行收购,实实在在兜底保障农民增收。”“在每年高粱下种前,我们就会与凸酒公司达成收购协议,按需播种,再也不用担心高粱滞销和卖不到好价钱。”硕丰益民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对订单农业表示非常满意。据悉,近年来,嘉陵区聚焦粮油生产保供给,围绕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针对优化粮油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支持措施、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等出台政策,并通过推广科学种植、发展订单农业等措施,激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种粮热情,培育三农工作中的生力军。目前,嘉陵区水稻、玉米、油菜、大豆播面分别稳定在20.7万亩、27万亩、17万亩、5.5万亩以上,预计2025年高粱播面将达到20万亩。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30
(杜维  记者 李国富 文/图)近日,在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大柏山村的田地里,金黄的麦浪翻滚。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两台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于麦田里,不一会儿,麦粒就装满了谷仓。据了解,嘉陵区今年小麦种植面积约21万亩,机械化率达到了75.3%。机械收割现场在机械收割现场,记者看到,收割机不停地“吞”下麦穗,尾部又不停地“吐”出秸秆麦壳等残渣,仅剩下短短一截秸秆留在麦地里。龙蟠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干部杨成银介绍,耕地、播种、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相比人工,每亩可节约成本400至500元。机械化收割节省人力,而烘干房的“加持”,让小麦晾晒不再看天色。杨成银介绍,以往小麦成熟后,必须抢抓晴好天气,抓紧晾晒。若晾晒不及时,会导致麦粒发霉。如今,收割后的小麦立即送去烘干房烘干,再也不用担心小麦受天气影响发芽、发霉了。“20吨小麦仅需12小时便可烘干,不必担心收割晾晒时天气的好坏,也不用反复晾晒。”嘉陵区硕丰益民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青小平说道。据了解,小麦收割完后,马上会播种大春作物高粱,到时,耕地机就会上场,将秸秆打碎翻进土中,接着就用机械播种高粱。这种高粱与小麦轮作的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又可防止病虫害,减轻草害,保持土壤肥力,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5-26
(蒋旭辉 记者 李国富)嘉山钟灵毓秀,嘉水烟波浩渺。南充市嘉陵区人文厚重、山青水美,太和鹭乡、曲水晴波、田坝会馆、七宝古刹、节孝牌坊等自然人文资源星罗棋布,还是联合国老龄所认证的“世界长寿乡”,也是“中国桑茶之乡”“中国蚕丝被之乡”。近年来,该区立足生态和人文两大资源优势,全面拓展“+旅游”深度广度,全区旅游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天乐谷旅游度假区一角。杜成澄 摄“文化+旅游”雕琢文旅新名片5月20日,记者来到七宝寺书香文旅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修葺一新的南池书院充满悠远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庄重而不失典雅,淡泊而难隐辉煌。每一组院落石碑、每一处砖瓦,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光辉,散发着经年积淀的书卷气息。嘉陵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七宝寺南池书院为明清建筑,是川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书院建筑群之一,孕育出书院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几经风雨沧桑,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南池书院损毁严重。为保护七宝寺明清古建筑群,2020年,该区启动了七宝寺书香文旅项目,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以七宝寺南池书院为核心,以印象西溪河·书香七宝寺为主题,深度挖掘书院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等文化内涵。目前,文物本体修复、西溪河产水配套项目已全部完成。今年将重点完善南池书院布展,开展研学体验;推进七宝寺旧场镇改造,完成文化街区打造提升;完成七宝寺中学改造;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等。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近年来,该区深度挖掘丝绸文化、长寿文化、三国文化、仁孝文化,为一个个文旅项目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三产+旅游”融合效益凸显湖面游船、观光小火车、星空帐篷、户外烧烤、休闲小游戏……5月20日,记者在位于天乐谷旅游度假区的凤垭山森林奇幻城看到,该景点“爱琴海”区域已向游客开放。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客们或游船赏景、或拍照录像,别有一番乐趣。“预计今年6月,森林水世界也将对游客开放。”凤垭山森林奇幻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森林奇幻城项目核心景点森林水世界规划面积158亩,包括深渊滑梯、彩虹滑梯、家庭漂流滑梯,以及眼镜王蛇滑梯等大型设备,带给游客一场惊奇旅程。据介绍,天乐谷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项目主要分为休闲游乐、运动康养、田园综合体、智慧社区四大板块。该区依托天乐谷旅游度假区项目,将建设集生态观光、康体运动、亲子游乐、仁孝文化、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典范游憩区。围绕城郊游、乡村游、工业游三大板块,该区精心推出一日游、精品游、环线游,升华各景点主题,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精品线路体系。202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867.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35亿元。“农业+旅游”助推乡村发展初夏的五月,繁花吐蕊、绿意葱茏。在大通镇弥陀院村的花园民宿庭院里,鲜艳娇媚的花朵与翠绿的青山相映成趣,引来大批游客观光住宿。“我在民宿打工,月收入3000多元,还不耽误种地,照顾一家老小。”村民樊家秀在花园民宿当服务员,这份工作让她十分满意。随着花园民宿的品牌渐渐打响,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一些原本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回到村里,吃起了“旅游饭”。弥陀院村党支部书记杜建兵介绍,近年来,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借助产业扶持政策,引来“神奇天笙寨”文旅项目。该项目由华中水电集团公司和四川花香子公司联合投资开发并管理运营,先后打造了绣球花园、书房山庄仿古建筑、曲水河休闲步道等景点。如今,该村采取企业经营、农户参与、入股分红的模式,让老百姓成为乡村旅游的受益者。2021年,该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25万元。近年来,该区以“农业+旅游”模式,依托茶桑、柠檬等农业特色产业及蛴蟆节、年猪节等地域特色文化,立足全域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游、观光游、体验游,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5-26
(吕芝姝 兰靖雯 记者 张斌)“当年红军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攻克鹅项颈,夺下陈大寨,战士们英勇战斗、排除万难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5月21日,站在“营渠战役”纪念碑前,61岁的南充市营山县明德乡明渠村老村支书鲜春明感慨道。  红色是这片土地的鲜明印记。如今,这片红色的沃土孕育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传统节气“小满”当天,记者走进明德乡,放眼望去,一排排翠绿的茶园错落有致、连绵起伏,铺展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从一地看一域。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充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红色打底,让产业更兴旺、乡村更宜居、乡风更文明、生活更富裕,昂首阔步迈向振兴新发展。美丽的蓬安县巨龙镇合作村。 刘永红 摄产业富民补短板 培育发展新动能  “以前,早上采的鲜茶叶如果不及时送下山就容易坏。”“现在有了标准化的生产设备,采的鲜叶可以随时卖过来。”在营山县明德乡明渠村的一处茶园,脱贫户肖建珍与茶叶种植大户张代志拉起了家常……  明德乡地处秦巴山区余脉,上世纪60年代,乡里开始发展茶产业,在鼎盛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树。后来,因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原因一度荒废。2011年,返乡创业的张代志一眼瞅准了茶产业,在2014年成立了营山县营渠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30余名群众加入茶产业中来,肖建珍就是其中一位。  因为残疾,肖建珍只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2014年,她主动申请到合作社务工,“现在,仅务工的收入一年就有4000多元,再加上自家卖鲜茶叶的收入,一年能有一万多元。”  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修建通村公路、新建园区便道、安装滴灌设备、帮助拓宽市场……“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就在去年,张代志再次改扩建了茶叶生产标准化厂房和冷库,添置了自动化炒茶设备,进一步提升茶叶生产品质。  如今,茶产业已经成为明德乡的特色产业。在端稳粮食饭碗的同时,全乡茶园面积3000亩左右,产值超过600万元。产业的兴旺,让更多老区人民鼓起了腰包,踏上了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南充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补齐发展短板,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产业基地大格局。  在阆中市老观镇岳林垭村,当地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种植,走出了一条订单式农业发展之路;在仪陇县马鞍镇朱德故里景区,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在南部长坪山,晚熟柑橘产业园的建成,让当地百姓人均年增收1.2万元。文明宜居育人才 争当振兴“排头兵”  “在服务细节上还可以再提升,比如多开发新菜品、把民宿做起来。”“要得,我再研究研究……”在营山县新店镇千坵村的一处坝坝上,村党支部书记熊亮与农家乐经营者罗宁正在探讨如何提升旅游服务。“村干部帮我理清了发展思路,让我信心更足了。”罗宁兴奋地说。  作为红军取得“营渠战役”最后胜利的决策地之一,新店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打造千坵村3A级农旅景观、挖掘红九军政治部红色资源,深度推动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以一根针串起千条线。”南充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人才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打造文明宜居新示范。  新风扑面、乡村宜居。目前,仅在营山,已有明德乡明渠村、新店镇千坵村等9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南充市也成功获评2021年度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  同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在蓬安县金甲乡,近年来根据市场发展所需,培育50多名种粮大户流转撂荒土地5000多亩,进行“粮经套作”。金甲乡焰山村茶叶、果山村花椒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正随着一位位新农人的加入,销路也日渐提升。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南充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南充细化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在南部等3个县区试点探索,重点培育带头能人、技术能手、乡土工匠、行业专才、乡贤创客等6类2.8万名本土人才,推动1.1万名医卫人才下乡、机关人才帮村、农技人才入户。政策点击这些政策助推老区乡村振兴四川省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产业振兴方面。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引导、促进相关单位和主体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许可、认证或登记并加强监督管理。  人才振兴方面。支持革命老区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培训,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文化振兴方面。促进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鼓励革命老区以红色文化公园、红色传承教育培训基地等为载体,创新推动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集中连片和跨区域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  生态振兴方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先将革命老区纳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5-26
(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眼下,正值秧苗移栽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小麦的丰收时节。在西充田间地头,农人收麦插秧,一派繁忙景象,农机开足马力、纵横驰骋,在广袤乡村勾勒出一幅美丽画卷。近日,在西充县仁和镇联合村,只见连片的稻田里绿意盎然,村民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机械驶过之处,一行行秧苗快速整齐、深浅均匀地栽插在田间,为水田披上了一袭新绿。“以前人工插秧,一个人每天最多插1亩地,现在我们1台机器1个小时就能插3亩,每亩地节约人工成本约300元,省时省力又省钱!”西充民丰联谊种养殖专合社负责人谢志鹏说,他在该村流转土地900亩,种植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等粮油作物,今年500亩水田全部采用机插秧,预计5月底全面完成秧苗栽插工作。在该县关文镇祈嗣庵村,1300亩小麦迎来了丰收,5月20日,该村麦地里4台收割机同时作业进行小麦收割。“目前正值插秧收麦两头忙的黄金时期,我们组织进行机插机收,通过机械作业提升工作效率。”西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泽良说,截至目前,全县共调集2.4万余台农机具服务于农业生产,全县机插机收率达51%以上。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5-24
(张亚斌 记者 张斌)日前,记者从南充市民生办获悉,《2022年南充市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今年,南充市实施的30件民生实事计划安排资金128.33亿元。  这30件民生实事项目包括省定实事28项、自选实事17项,经类别整合、归纳合并为30件45项,涵盖交通出行、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促进、住房保障、人居环境提升、“一老一小”等方面。  近年来,南充市持续每年实施“30件民生实事”,围绕老百姓“急难愁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今年的30件民生实事出炉过程中,相关部门通过多个途径收集群众意见,并从众多意见建议中,筛选出可行性项目、开展调研论证,形成清单方案,经相关流程审议通过。  “30件民生实事既立足补短板、强弱项,又注重‘量体裁衣’、力所能及,力争给群众带来更多民生福祉。”南充市民生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5-23
(记者 张斌)5月14日,营山县新店镇千坵村1号院落里,村“五老调解会”成员、72岁的老党员朱有毅语重心长地为一对闹别扭的老夫妻做工作。这样的“小型院落调解会”,已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千坵村延伸党建服务的常态。  原千坵村因易地扶贫搬迁形成4个聚居点,2019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末,原新店镇铧镆村并入千坵村,5个聚居点形成6个小型院落。围绕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近年来,千坵村以院落为单位,组织成立了“五老调解会”,朱有毅等老党员被聘为院落“五老调解会”成员。  “老党员有威望,小矛盾很快化解在院落内部。”千坵村党支部书记熊亮说,依靠院落老党员,千坵村常态化开展积分超市、流动红旗、“红袖标”志愿队等活动,带动村民形成新生活风尚。“现在村民磕磕碰碰少了,发展经济的干劲更足了。”千坵村另一位“五老调解会”成员、老党员朱全林说。  “示范村”的探索,也为营山县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融合提升打开思路。记者从营山县委组织部了解到,该县正分领域推进示范体系建设,在农村、城市、机关等8个领域已创建精品党建示范点15个,评选基层治理示范点41个,以点带面、分层分类推进,推动全县基层治理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5-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古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浮萍,在乡野和水塘不时可见,往往密密匝匝飘浮于水面。  在浮萍大家族中,有一种红萍,密布水面蔚为壮观,俗称“满江红”,四川亦称“红浮漂”。在农田里,红萍是一大宝贝,可作为水稻的优良绿肥。红萍也可做饲料,并可发展“稻—萍—鸭”立体生态种植养殖业。  目前,适宜四川生长的红萍新品种正在南充市农科院的基地进行培育和扩繁,以期将来应用到生产中去。稻田里的“红浮漂”,受访者供图从来生性“娇气”却是优良绿肥  5月17日,在南充市顺庆区芦溪镇南充市农科院基地,记者看到刚栽了秧苗的试验田布满了红萍,恰似飘浮在水中的一张红毯。在一个大棚里,若干泡沫箱和水盆里也飘浮着不同种类的红萍,红萍在试验棚里得到精心的培育、扩繁,长年不绝。  “绿肥有旱生和水生之分,红萍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肥效好的优良水生绿肥。”南充市农科院土肥所助理研究员梁琴介绍,四川红萍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四川曾引进细绿萍(红萍的一种)普遍推广,在水稻稳产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红萍的种植利用也大大减弱了。  为了推进农田化肥减量、提高绿肥在农田的应用,南充市农科院土肥所于2017年从福建省农科院生态所引进了8个红萍品种,一步步筛选出了适合四川土壤、气候的羽叶萍、官路萍等好品种。  据记者了解,刚开始萌发出来的红萍,颜色偏绿,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色,在冬季,其颜色大部分是红色的。由于红萍生性“娇气”,对气温颇为敏感,气温高了或低了,均不肯生长,因而,专家们为红萍搭建了大棚,确保红萍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既保了种又能不断扩繁。  5年来,南充市农科院土肥所在稻田里开展“稻—萍”模式研究,记者在基地看到9块稻田投放了红萍,还有1块稻田未有投放红萍,进行对比试验。据研究人员介绍,投放了红萍的稻田可减少20%化肥使用量。全身都是宝贝助力种养产业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韩文斌说:“红萍是依靠孢子果无性繁殖,孢子果就相当于植物的种子。只需在第一年往每亩稻田投放200公斤左右的种萍,即可生长扩展铺满整个水面,红萍可依靠每年掉落在水里和泥里的孢子果于每年底开始新一轮萌发、繁殖。稻田里施用一定的有机肥,还可促进红萍快速生长,1亩稻田至少可长出两三千公斤的红萍。为了促进红萍的生长,可将水稻施肥量的20%前移到红萍生长阶段使用。根据红萍的长势及产量,水稻可减少 20%-30%的化肥使用量。”  韩文斌说,红萍一般从11月至12月投放种萍,次年2、3、4、5月是红萍的生长期,在此期间可起到净化稻田水质的作用,随后,红萍自然腐烂成为绿肥。但为了抢种水稻的需要,往往会施用一定的碳酸氢氨,促使红萍快速腐烂,保证水稻及时栽插。  “红萍的蛋白含量也比较高,可作为家畜和牲畜的饲料。”韩文斌说,“我们也正在探索‘稻—萍—鸭’的集成技术模式,1亩田投放一二十只鸭子,让鸭子吃红萍补充营养并减少其他饲料的投喂。”  另外,红萍还有一个“见缝插针”的特点,也就是说,通过分萍——不断的打捞红萍,捞起来的红萍越多,水面腾出的空间越多,花不了多少时间,就有新的红萍长出来填满这些空间,这就意味着,在其生长期内可源源不断地提供饲料。  据韩文斌介绍,红萍的叶子多呈三角形、菱形或类圆形,具有较强的固氮、富钾、固碳能力,不仅是很好的绿肥和饲料,同时还有益于生态环境建设。但是,稻田中还常见一种绿色的、叶子呈圆形的杂萍,杂萍不固氮,不仅会与水稻争抢营养,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在稻田投放红萍则可抑制杂萍的生长。  “1亩稻田种植红萍成本需要100元左右。”韩文斌说,“下一步,若要在稻田大面积推广红萍,既要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做好示范引导。同时,国家还需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激励,提高种植红萍的积极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樱桃树体经前期生长发育等过程,消耗了树体内贮藏的大量营养。至采收后,才进入光合作用的营养积累阶段,此期的管理能否到位,将直接影响明年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加强采果后科学管理尤为重要。”近日,在仪陇县永乐镇楼子沟村樱桃种植基地樱桃采果后管理培训会上,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特色产业站站长农艺师邓声彬正在向广大农户讲解樱桃采果后的管理技术。  樱桃采果后要及时追肥和早施基肥。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上旬,也就是在采果后的半个月时间内及时补肥,增加树体贮备。追肥常用方法是沟施腐熟人粪尿、撒施复合肥及叶面喷肥。结果大树一般每株施用30~50公斤或腐熟豆饼2~3公斤或不含氯化物的氮磷钾多元复合肥1公斤,采用沟施,沟深20~40厘米左右,施肥后及时覆土并灌水。叶面追肥于7~9月进行。每隔15天左右叶面喷施各种叶面肥或 0.3%尿素+ 0.3%磷酸二氢钾或800倍泰宝2~3次,以有效控制土壤中氮肥的含量,延缓果树叶片衰老,增强果树贮藏营养。基肥要早施,一般8月上旬到9月下旬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无机肥和微量元素。每亩施入腐熟鸡粪或有机肥2500~5000公斤,在距树干1米处,挖放射状沟施入。沟不宜太深,20厘米即可,以免伤根太多不利树体生长。  果实采收后,是树体恢复和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此时,雨季未到,雨水少,而气温高,日照强,水分蒸发量很大,樱桃不抗旱,不耐涝。因此,应根据土壤墒情结合施肥及时进行灌水。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喷灌、滴灌和微喷灌,不仅可以节省人工、节约用水,灌水均匀,减轻土壤养分流失,避免土壤板结,保持土壤团粒结构,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果园的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对樱桃树的危害。没有以上条件的可采用沟灌和漫灌的方式,但要求单株分别灌,以防土壤根癌病菌互相传染。同时遇到雨水天气,要及时排涝。  夏季修剪可以调整树体结构,改善树冠内的透风透光条件。樱桃应在采果后立即进行。  采果后对严重影响树冠内部通风透光,又无保留价值的强旺大枝及细弱枝、过密的小枝,可以从基部疏除。解决树冠内风、光条件;对于严重影响冠内风、光条件的直立强旺枝,要从基部疏除;对树冠外围骨干枝和多年生枝,也应从基部疏除。疏大枝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操之过急,一年不要疏枝过多,以防处理不当,引起树势返旺。一般在2~3年内处理完毕为宜。剪锯口应及时用愈合剂密封保护。  对只影响树冠局部光照条件,但有一定结果能力的大枝,可在分枝角度较大又有生长能力的较大分枝处缩剪。  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缓和旺梢长势,增加枝量,当新梢长到30厘米时,留15厘米摘心,再次摘心时留10厘米。如果树势旺盛,摘心后副梢仍很旺,可连续进行2~3次摘心,能促进形成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形成花芽。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新梢尚未木质化时,将背上直立枝、竞争枝及内膛临时性枝条,在距枝条基部5~6个叶芽处,用拇指或食指内轻轻扭转枝条180度,使木质部、韧皮部有部分裂痕,但以不折断为度,枝头别向下斜,防止再直立起,促进花芽形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